CN114802554B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802554B CN114802554B CN202210290775.1A CN202210290775A CN114802554B CN 114802554 B CN114802554 B CN 114802554B CN 202210290775 A CN202210290775 A CN 202210290775A CN 114802554 B CN114802554 B CN 11480255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unit
- processing unit
- body frame
- support bar
- mounting cylind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2—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B62H5/06—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front wheel fork or steering head tub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2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e.g. acting on signalling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包括防盗部和报警组件,防盗部包括处理单元、震动单元和身份识别单元,报警组件配置为:在处理单元检测到车辆处于点火状态下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能够生成用于控制身份识别单元工作的第三控制命令,以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在身份识别单元确定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能够生成第四控制命令,使得震动单元向转向部施加震动;在转向部基于震动产生位移的情况下,报警组件基于所述位移触发报警。本申请在使用时,即使车辆通过短接线的方式启动成功,只要未通过身份验证,震动单元便能够促使转向部上下移动,进而为摩托车的正常骑行产生极大的困难。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电动自行车包括简易款和豪华款电动车,其电源系统包括动力主电源及照明或和表盘等辅助电源系统使用的电源都是统一的电瓶电压36V、或48V、或60V等电压;而现有的电动摩托车电路电源系统为2套电源,一套为动力主电源电路系统提供的较高电压的主电源,其电压为电瓶电压36V、或48V、或60V等电压;另一套为灯光或和表盘等辅助电路系统提供的由电瓶电压通过12V转换器而得到的12V辅助电源,与燃油摩托车的电路中的电源电压是一致的。现在的电动摩托车使用的都是电动自行车防盗器,直接使用较高电压的电瓶电压36V、或48V或、60V等电压,在报警或寻车时只发出报警声和寻车鸣笛声。目前,摩托车所用防盗报警器在功能单元上一般都是振动报警,即摩托车发生振动(有人撬车或者移车)时发出警报,路人不小心轻微碰撞摩托车后即可触发报警,从而发出较大的响声,容易造成扰民。此外,通过声光的方式进行报警,不能够有效防止车辆被盗。因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减震部、转向部和车身框架体,所述转向部和所述减震部均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体上,所述车身框架体包括安装筒、第一车身框架体和第二车身框架体,还包括防盗部和报警组件,所述防盗部包括处理单元、震动单元和身份识别单元,所述报警组件配置为按照如下步骤产生报警:S1,在处理单元检测到车辆处于点火状态下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能够生成用于控制身份识别单元工作的第三控制命令,以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S2,在身份识别单元确定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能够生成第四控制命令,使得震动单元向转向部施加震动;S3,在转向部基于震动产生位移的情况下,报警组件基于所述位移触发报警。
优选的,所述安装筒中设置有承载盘,所述震动单元包括第二推杆电机和压缩弹簧,第二推杆电机设置于所述承载盘上,并且第二推杆电机能够连接至所述转向部,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所述承载盘上,并且连接至所述转向部。
优选的,报警组件包括声光报警器、电源、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所述声光报警器和所述电源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筒中,所述第一触点设置于安装筒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触点设置于转向部上,在第二推杆电机工作以带动转向部相对于安装筒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点能够抵靠接触至所述第二触点。
优选的,在初始状态下,压缩弹簧能够处于压缩状态。当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时,处理单元生成的第四控制命令能够传输至第二推杆电机,使得第二推杆电机周期性地伸长和缩短。
优选的,所述第一触点能够连接至电源的正极,所述第二触点经所述声光报警器连接至电源的负极,其中,在第二推杆电机推动转向部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点和所述第二触点能够按照彼此之间的距离减小的方式抵靠接触。
优选的,还包括升降单元、车锁单元,所述升降单元包括滚动轴承和第一推杆电机,所述滚动轴承设置于安装筒中,滚动轴承上设置有承载盘以使得承载盘能够转动,第一推杆电机设置于承载盘上,所述防盗部配置为:处理单元按照间隔设定时间周期的方式对车辆的工作状态进行周期性检测;在处理单元检测到车辆由点火状态切换为熄火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单元工作的第一控制命令,使得车锁单元能够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或者,在处理单元检测到车辆由熄火状态切换为点火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机构工作的第二控制命令,使得车锁单元能够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车身框架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框架体彼此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安装筒上,所述第一车身框架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框架体之间设置有第五支撑杆,所述第五支撑杆上设置有托盘,所述第一车身框架体和所述第二车身框架体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第四支撑杆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沿安装筒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筒上。
优选的,第五支撑杆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车身框架体的第一支撑杆,第五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车身框架体的第一支撑杆,所述安装筒和第四支撑杆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三支撑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五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座,所述减震部包括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设置于安装筒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减震器设置于安装筒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减震器或所述第二减震器能够连接至所述固定座。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申请在使用时,即使车辆通过短接线的方式启动成功,只要未通过身份验证,震动单元便能够促使转向部上下移动,进而为摩托车的正常骑行产生极大的困难,从而达到第二重防盗的目的。
(2)车辆的报警通过震动单元触发,震动单元周期性的上下移动,能够使得报警组件周期性地通电和断电,进而实现间断性的声光报警,从而能够增强报警效果。
(3)在第一推杆电机伸长或缩短的情况下,第一紧固块能够沿安装筒的轴向移动。第二紧固块设置于安装筒中,当第一紧固块和第二紧固块彼此抵靠接触时,两者之间能够产生相互约束,以使得转向部能够锁死固定从而实现车辆的第一重防盗。即,只有在点火状态下,转向部方可解锁,当摩托车熄火时,转向部自动锁死,避免被盗。
附图说明
图1为防盗部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2为部位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车身框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盗部各电子部件的模块化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减震部、2-转向部、3-车身框架体、3a-安装筒、3b-第一车身框架体、3c-第二车身框架体、4-第五支撑杆、5-托盘、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第四支撑杆、9-第三支撑杆、10-加强板、11-固定座、1a-第一减震器、1b-第二减震器、3a-1-第一侧、3a-2-第二侧、12-防盗部、12a-处理单元、12b-升降单元、12c-震动单元、12d-车锁单元、12e-身份识别单元、12a-1-滚动轴承、12a-2-第一推杆电机、13-承载盘、12d-1-第一紧固块、12d-2-第二紧固块、12c-1-第二推杆电机、12c-2压缩弹簧、14-第一承载环、15-第二承载环、16-滚珠、17-报警组件、17a-声光报警器、17b-电源、17c-第一触点、17d-第二触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和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减震部1、转向部2和车身框架体3,转向部2和减震部1均设置于车身框架体3上,车身框架体3包括安装筒3a、第一车身框架体3b和第二车身框架体3c,第一车身框架体3b和第二车身框架体3c彼此对称地设置于安装筒3a上,第一车身框架体3b和第二车身框架体3c之间设置有第五支撑杆4,第五支撑杆4上设置有托盘5。减震部1用于支撑摩托车行驶,为前轮进行减震,使得摩托车能够在不同路面上保持平稳。转向部2用于操作摩托车进行转向。车身框架体3用于支撑发动机及全车零件。在使用时,摩托车的油箱可以放置在车身框架体3中,进而能够被车身框架体3进行包覆,进而能够对油箱进行防护,避免发生碰撞时,油箱发生严重变形。通过设置第五支撑杆4能够增强车身框架体的结构强度。托盘5用于放置仪表盘、油箱盖、钥匙插孔等零部件。
优选的,第一车身框架体3b和第二车身框架体3c均包括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之间通过第四支撑杆8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沿安装筒3a的轴向间隔设置于安装筒3a上。第五支撑杆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车身框架体3b的第一支撑杆6,第五支撑杆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车身框架体3c的第一支撑杆6。安装筒3a和第四支撑杆8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支撑杆9,第三支撑杆9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支撑杆6,第三支撑杆9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支撑杆7。通过第四支撑杆8和第三支撑杆9能够进一步增强车身框架体3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第一支撑杆6上设置有加强板10,加强板10能够连接至第五支撑杆4。通过加强板10能够进一步提高车身框架体3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第二支撑杆7上设置有固定座11。减震部1包括第一减震器1a和第二减震器1b,第一减震器1a设置于安装筒3a的第一侧3a-1,第二减震器1b设置于安装筒3a的第二侧3a-2。第一减震器1a或第二减震器1b能够连接至固定座11。安装筒3a上可以外套有滚动轴承,固定座11可以设置于滚动轴承上,使得固定座11能够绕安装筒3a转动。
优选的,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还包括防盗部12。防盗部12能够耦合至转向部2。防盗部12包括处理单元12a、升降单元12b和车锁单元12d。处理单元可以设置于套筒中。身份识别单元可以设置于转向部上。
防盗部12配置为:
S1,处理单元12a按照间隔设定时间周期的方式对车辆的工作状态进行周期性检测。
具体的,处理单元12a可以与摩托车的仪表盘电连接,进而当仪表盘上电时,即可向处理单元12a发送电信号,此时处理单元12a即可判断摩托车处于点火状态或熄火状态。设定时间周期可以是例如是10s的时间。即,每隔10s检测一次。
S2,在处理单元12a检测到车辆由点火状态切换为熄火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单元12b工作的第一控制命令,使得车锁单元12d能够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或者,在处理单元12a检测到车辆由熄火状态切换为点火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单元12b工作的第二控制命令,使得车锁单元12d能够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
具体的,升降单元12b包括滚动轴承12a-1和第一推杆电机12a-2。滚动轴承12a-1设置于安装筒3a中,滚动轴承12a-1上设置有承载盘13,使得承载盘13能够转动。第一推杆电机12a-2设置于承载盘13上。车锁单元12d包括第一紧固块12d-1和第二紧固块12d-2,第一紧固块12d-1滑动设置于转向部2上,第一推杆电机12a-2连接至第一紧固块12d-1。在第一推杆电机12a-2伸长或缩短的情况下,第一紧固块12d-1能够沿安装筒3a的轴向移动。第二紧固块12d-2设置于安装筒3a中,当第一紧固块12d-1和第二紧固块12d-2彼此抵靠接触时,两者之间能够产生相互约束,以使得转向部2能够锁死固定,例如,第一紧固块12d-1和第二紧固块12d-2上均设置有啮合齿,通过啮合齿的彼此啮合,即可对转向部2进行锁死固定,从而实现车辆的第一重防盗优选的,防盗部12还包话身份识别单元12e。身份识别单元12e用于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例如,身份识别单元12e可以是指纹识别器、图像识别器或语音识别器,进而可以通过驾驶员的指纹、面部图像或声音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最终达到判断车辆是否被盗的目的。优选的,防盗部12还包括震动单元12c。震动单元12c能够耦合至处理单元12a。震动单元12c能够连接至转向部2。防盗部12还配置为:
S3,在处理单元12a检测到车辆处于点火状态下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身份识别单元12e工作的第三控制命令,以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S4,在身份识别单元12e确定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2a能够生成第四控制命令,使得震动单元12c向转向部2施加震动。
具体的,身份识别单元12e可以自带有存储模块,以便于提前将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录入存储模块中。身份识别单元12e采集的身份信息能够与存储模块中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当未识别时,则判定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此时,车辆可能处于被盗状态。震动单元12c包括第二推杆电机12c-1和压缩弹簧12c-2。第二推杆电机12c-1设置于承载盘13上。第二推杆电机12c-1连接至转向部2。压缩弹簧12c-2设置于承载盘13上。压缩弹簧13连接至转向部2。转向部2上设置有第一承载环14,安装筒3a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承载环15。第二承载环15的上表面上设置有滚珠16,使得第一承载环14和第二承载环15之间能够相对转动。在初始状态下,第一承载环14和第二承载环15彼此抵靠接触,使得车架3上零部件产生的重力能够传输至转向部2,随后再经减震部1传输至前轮。同时,在初始状态下,压缩弹簧12c-2能够处于压缩状态。当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时,处理单元12a生成的第四控制命令能够传输至第二推杆电机12c-1,使得第二推杆电机12c-1周期性地伸长和缩短。例如,第二推杆电机12c-1可以先伸长,再缩短,随后再伸长,如此往复循环,从而能够实现转向部2周期性地上下移动以产生震动。本申请在使用时,即使车辆通过短接线的方式启动成功,只要未通过身份验证,震动单元12c便能够促使转向部2上下移动,进而为摩托车的正常骑行产生极大的困难,从而达到第二重防盗的目的。
优选的,安装筒3a中设置有报警组件17。报警组件17能够与震动单元12c耦合,进而在震动单元12c工作的情况下,能够触发报警组件17产生报警。具体的,报警组件17包括声光报警器17a、电源17b、第一触点17c和第二触点17d。声光报警器17a和电源17b均设置于安装筒3a中。第一触点17c设置于安装筒3a的内壁上。第二触点17c设置于转向部2上。第一触点17c连接至电源17b的正极,第二触点17d经声光报警器17a连接至电源17b的负极。在第二推杆电机12c-1推动转向部2向上移动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之间的距离能够减小。当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彼此接触时,电源17b与声光报警器17a导通,此时,声光报警器17a即可通过声/光的方式进行报警。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减震部(1)、转向部(2)和车身框架体(3),所述转向部(2)和所述减震部(1)均设置于所述车身框架体(3)上,所述车身框架体(3)包括安装筒(3a)、第一车身框架体(3b)和第二车身框架体(3c),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盗部(12)和报警组件(17),所述防盗部(12)包括处理单元(12a)、震动单元(12c)和身份识别单元(12e),所述报警组件(17)配置为按照如下步骤产生报警:
S1,在处理单元(12a)检测到车辆处于点火状态下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身份识别单元(12e)工作的第三控制命令,以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S2,在身份识别单元(12e)确定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2a)能够生成第四控制命令,使得震动单元(12c)向转向部(2)施加震动;
S3,在转向部(2)基于震动产生位移的情况下,报警组件(17)基于所述位移触发报警;
所述安装筒(3a)中设置有承载盘(13),所述震动单元(12c)包括第二推杆电机(12c-1)和压缩弹簧(12c-2),第二推杆电机(12c-1)设置于所述承载盘(13)上,并且第二推杆电机(12c-1)能够连接至所述转向部(2),所述压缩弹簧(12c-2)设置于所述承载盘(13)上,并且连接至所述转向部(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报警组件(17)包括声光报警器(17a)、电源(17b)、第一触点(17c)和第二触点(17d),所述声光报警器(17a)和所述电源(17b)均设置于所述安装筒(3a)中,所述第一触点(17c)设置于安装筒(3a)的内壁上,所述第二触点(17d)设置于转向部(2)上,在第二推杆电机(12c-1)工作以带动转向部(2)相对于安装筒(3a)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点(17c)能够抵靠接触至所述第二触点(17d)。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初始状态下,压缩弹簧(12c-2)能够处于压缩状态,当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时,处理单元(12a)生成的第四控制命令能够传输至第二推杆电机(12c-1),使得第二推杆电机(12c-1)周期性地伸长和缩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点(17c)能够连接至电源(17b)的正极,所述第二触点(17d)经所述声光报警器(17a)连接至电源(17b)的负极,其中,在第二推杆电机(12c-1)推动转向部(2)移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触点(17c)和所述第二触点(17d)能够按照彼此之间的距离减小的方式抵靠接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升降单元(12b)、车锁单元(12d),所述升降单元(12b)包括滚动轴承(12a-1)和第一推杆电机(12a-2),所述滚动轴承(12a-1)设置于安装筒(3a)中,滚动轴承(12a-1)上设置有承载盘(13)以使得承载盘(13)能够转动,第一推杆电机(12a-2)设置于承载盘(13)上,所述防盗部(12)配置为:
处理单元(12a)按照间隔设定时间周期的方式对车辆的工作状态进行周期性检测;
在处理单元(12a)检测到车辆由点火状态切换为熄火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单元(12b)工作的第一控制命令,使得车锁单元(12d)能够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或者,在处理单元(12a)检测到车辆由熄火状态切换为点火状态的情况下,处理单元(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单元(12b)工作的第二控制命令,使得车锁单元(12d)能够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身框架体(3b)和所述第二车身框架体(3c)彼此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安装筒(3a)上,所述第一车身框架体(3b)和所述第二车身框架体(3c)之间设置有第五支撑杆(4),所述第五支撑杆(4)上设置有托盘(5),所述第一车身框架体(3b)和所述第二车身框架体(3c)均包括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之间通过第四支撑杆(8)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6)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沿安装筒(3a)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筒(3a)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五支撑杆(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车身框架体(3b)的第一支撑杆(6),第五支撑杆(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车身框架体(3c)的第一支撑杆(6),所述安装筒(3a)和第四支撑杆(8)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三支撑杆(9),第三支撑杆(9)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6),第三支撑杆(9)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杆(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6)上设置有加强板(10),所述加强板(10)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五支撑杆(4),所述第二支撑杆(7)上设置有固定座(11),所述减震部(1)包括第一减震器(1a)和第二减震器(1b),所述第一减震器(1a)设置于安装筒(3a)的第一侧(3a-1),所述第二减震器(1b)设置于安装筒(3a)的第二侧(3a-2),所述第一减震器(1a)或所述第二减震器(1b)能够连接至所述固定座(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90775.1A CN114802554B (zh) | 2022-03-23 | 2022-03-23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90775.1A CN114802554B (zh) | 2022-03-23 | 2022-03-23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02554A CN114802554A (zh) | 2022-07-29 |
CN114802554B true CN114802554B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25314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90775.1A Active CN114802554B (zh) | 2022-03-23 | 2022-03-23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802554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0106013A (pt) * | 2001-01-12 | 2002-09-10 | Carlos Augusto Figueire Caldas | Sistema de alarme simplificado para motocicletas |
CN203268197U (zh) * | 2013-03-07 | 2013-11-06 | 武汉恒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摩托车和电瓶车中控防盗锁 |
CN204801932U (zh) * | 2015-03-11 | 2015-11-25 | 李吉源 | 车用警报前轮定向锁 |
CN106741341A (zh) * | 2016-12-14 | 2017-05-31 | 安徽登冠新能源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摩托车防盗系统 |
CN107741257A (zh) * | 2017-10-26 | 2018-02-27 | 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磁场干扰的智能采样计量装置及识别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785744B (zh) * | 2012-07-28 | 2014-02-05 | 成都宽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用壳内多磁块位置和磁通量都不均匀分布传感器的助力车 |
-
2022
- 2022-03-23 CN CN202210290775.1A patent/CN11480255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BR0106013A (pt) * | 2001-01-12 | 2002-09-10 | Carlos Augusto Figueire Caldas | Sistema de alarme simplificado para motocicletas |
CN203268197U (zh) * | 2013-03-07 | 2013-11-06 | 武汉恒诺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 摩托车和电瓶车中控防盗锁 |
CN204801932U (zh) * | 2015-03-11 | 2015-11-25 | 李吉源 | 车用警报前轮定向锁 |
CN106741341A (zh) * | 2016-12-14 | 2017-05-31 | 安徽登冠新能源电动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动摩托车防盗系统 |
CN107741257A (zh) * | 2017-10-26 | 2018-02-27 | 金卡智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识别磁场干扰的智能采样计量装置及识别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802554A (zh) | 2022-07-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646287B2 (en) | Antitheft system for vehicle | |
EP2915707B1 (en) | Methods and sytems for preventing unauthorized vehicle operation using face recogntion | |
CN111873787A (zh) | 一种汽车智能燃油防盗系统及汽车 | |
CN201761471U (zh) | 车用电子防盗装置 | |
CN114802554B (zh)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 | |
CN101468640B (zh) | 具有报警功能的智能车载电池及配置该电池的车辆 | |
CN106882293A (zh) | 一种基于北斗定位的电动车防盗报警装置 | |
JP4096350B2 (ja) | 蓄電池 | |
CN201086689Y (zh) | 一种新型汽车防盗系统 | |
CN205311747U (zh) | 一种自行车防盗装置 | |
CN212172412U (zh) | 一种基于物联网控制的电动车防盗装置 | |
JP4447581B2 (ja) | ハイブリッド車両の制御装置 | |
CN114655339B (zh)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 |
CN201626232U (zh) | 一种汽车轮胎防盗报警装置 | |
CN201525360U (zh) | 车辆主控电源保护警告装置 | |
CN1533940A (zh) | 脸谱和指纹识别汽车内置防盗锁自动控制系统 | |
KR102571208B1 (ko) | 차량의 보안 및 유지를 위한 장치 및 방법 | |
JP2011020604A5 (zh) | ||
CN206465905U (zh) | 一种建立在wifi平台的车载防追尾并防盗的系统 | |
CN218273598U (zh) | 一体化的电动车防盗仪表 | |
CN217464284U (zh) | 一种便于安装拆卸的电动自行车车灯 | |
CN110203152A (zh) | 一种汽车车牌自动拆装及防盗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 |
CN213442452U (zh) | 一种新能源汽车防盗报警装置 | |
CN222089772U (zh) | 一种防拆车载通信终端 | |
CN110303963B (zh) | 一种以车辆座椅为对象的防盗防霸占集成智能环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