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5339B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55339B CN114655339B CN202210290778.5A CN202210290778A CN114655339B CN 114655339 B CN114655339 B CN 114655339B CN 202210290778 A CN202210290778 A CN 202210290778A CN 114655339 B CN114655339 B CN 1146553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rame body
- processing unit
- central processing
- fixed cylinder
- st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02—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 B62H5/06—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for locking the steering mechanism acting on the front wheel fork or steering head tube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H—CYCLE STANDS; SUPPORTS OR HOLDERS FOR PARKING OR STORING CYCLES; 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Z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DEVICES FOR LEARNING TO RIDE CYCLES
- B62H5/0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 B62H5/20—Appliances preventing or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or theft of cycles; Locks integral with cycles indicating unauthorised use, e.g. acting on signalling devic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40—Engine management syste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 Burglar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包括防盗组件,防盗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升降机构、转动机构和车锁机构,防盗组件配置为:中央处理器按照间隔设定时间周期的方式对车辆的工作状态进行周期性检测;在中央处理器检测到车辆由点火状态切换为熄火状态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机构工作的第一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能够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或者,在中央处理器检测到车辆由熄火状态切换为点火状态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机构工作的第二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能够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本申请使用时,当摩托车熄火时,转向机构自动锁死,避免被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转向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摩托车,是指由汽油机驱动,靠手把操纵前轮转向的两轮或三轮车。摩托车作为一种灵便快速的交通工具,具有轻便灵活、行驶迅速快等特点,广泛用于巡逻、客货运输等领域,也可以用作体育运动器械。摩托车主要分为街车、公路赛摩托车、越野摩托车、巡航车和旅行车等。
摩托车的结构主要包括发动机、传动系统、行走系统、转向及制动系统、检查与调整和电气仪表、防盗组件等部分。摩托车发动机是将进入气缸中的燃料混合气点燃使其燃烧,所产生的热能变为机械能,并由曲轴将动力通过传动机构传给摩托车后轮而变为车辆行驶动力的机械;摩托车的传动系统包括初级减速、离合器、变速箱、次级减速等几部分组成;行走系统主要包括车架、前叉、前减震器、后减震器、车轮等,行走系统的作用是支承全车及装载的重量,保证操纵的稳定和乘坐的舒适;转向及制动系统的前轮与车把配合控制着摩托车的行驶方向,前轮制动由手捏闸把来控制,后轮制动由脚踩制动踏板来完成;在摩托车进货与出售中需要进行检查与调整;电器线路分为电源、点火、照明、仪表及音响几个部分。防盗组件能够用于避免车辆被盗。
现在摩托车防盗安全设备已声名远播,例如常见的电子所,其作用是当其处于锁定状态中时,制动盘不能移动,从而使摩托车的车轮无法转动,因此摩托车不能被开动。更具体地说,防盗装置用于带有报警模块的摩托车,装有一个磁检测器,当用户安装防盗设备并将挂锁组件通过对应钥匙插入锁定位置时,磁检测器和锁上装有的磁体之间接近,使一些警报处于待发状态。如此,盗窃或欺骗性地移动摩托车,防盗装置任意轻微的运动或振动都将启动报警装置,并立刻发出一个声音报警信号。同时,数字转轮也对电子锁进一步的加密,使得在安全方面达到进一步的提升。现有的防盗组件防盗效果差,不能够有效避免车辆被盗。因此,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的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包括避震机构、转向机构和车架体,所述转向机构和所述避震机构均设置于所述车架体上,所述车架体包括固定筒、第一车架体和第二车架体,还包括耦合至转向机构的防盗组件,所述防盗组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升降机构、转动机构和车锁机构,所述防盗组件配置为:S1,中央处理器按照间隔设定时间周期的方式对车辆的工作状态进行周期性检测;S2,在中央处理器检测到车辆由点火状态切换为熄火状态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机构工作的第一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能够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或者,在中央处理器检测到车辆由熄火状态切换为点火状态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机构工作的第二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能够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
优选的,还包括身份识组件,所达防盗组件还配置为:S3,在中央处理器检测到车辆处于点火状态下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能够生成用于控制身份识别组件工作的第三控制命令,以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S4,在身份识别组件确定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能够生成第四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三工作状态,并且转动机构能够工作以促使转向机构周期性地摆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滚动轴承和液压升降杆,所述滚动轴承设置于固定筒中,滚动轴承上设置有承载盘以使得承载盘能够转动,液压升降杆设置于承载盘上。
优选的,所述车锁机构包括第一锁紧盘和第二锁紧盘,第一锁紧盘滑动设置于转向机构上,所述液压升降杆连接至所述第一锁紧盘,所述第二锁紧盘设置于固定筒中,在液压升降杆伸长或缩短的情况下,第一锁紧盘能够沿固定筒的轴向移动。
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和齿轮,驱动电机设置于固定筒中,齿轮连接至驱动电机,转向机构上设置有啮合齿轮,当车锁机构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齿轮能够与啮合齿轮啮合。
优选的,当车锁机构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时,所述第一锁紧盘和第二锁紧盘处于彼此抵靠接触的状态,当车锁机构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时,第一锁紧盘和第二锁紧盘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
优选的,所述第一车架体和所述第二车架体彼此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固定筒上,所述第一车架体和所述第二车架体之间设置于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设置有固定盘,所述第一车架体和所述第二车架体均包括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和所述第二支撑杆沿固定筒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筒上。
优选的,第一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车架体的第一支撑杆,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车架体的第一支撑杆,所述固定筒和第二连接杆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连接杆,第三连接杆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杆。
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置有连接筋板,所述连接筋板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杆,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置有固定座。
优选的,所述避震机构包括第一减震器和第二减震器,所述第一减震器设置于固定筒的第一侧,所述第二减震器设置于固定筒的第二侧,所述第一减震器或所述第二减震器能够连接至所述固定座。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在液压升降杆伸长或缩短的情况下,第一锁紧盘能够沿固定筒的轴向移动。第二锁紧盘设置于固定筒中,当第一锁紧盘和第二锁紧盘彼此抵靠接触时,两者之间能够产生相互约束,以使得转向机构能够锁死固定从而实现车辆的第一重防盗。即,只有在点火状态下,转向机构方可解锁,当摩托车熄火时,转向机构自动锁死,避免被盗。
(2)现有的车辆能够对转向机构进行锁死,但是其无法避免车辆的被盗,原因在于,可以在前轮下方垫一个滚轮后,即可将整个车辆拖走。本申请中,转向机构周期性的左右摆动,能够不停地改变车辆的行进方向,进而能够为车辆的移动造成极大的困难,最终达到第二重防盗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防盗组件的设置方式示意图;
图2为部位A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避震机构、转向机构和车架体的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4为车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防盗组件各电子部件的模块化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避震机构、2-转向机构、3-车架体、3a-固定筒、3b-第一车架体、3c-第二车架体、4-第一连接杆、5-固定盘、6-第一支撑杆、7-第二支撑杆、8-第二连接杆、9-第三连接杆、10-连接筋板、11-固定座、1a-第一减震器、1b-第二减震器、3a-1-第一侧、3a-2-第二侧、12-防盗组件、12a-中央处理器、12b-升降机构、12c-转动机构、12d-车锁机构、12e-身份识别组件、12a-1-滚动轴承、12a-2-液压升降杆、13-承载盘、12d-1-第一锁紧盘、12d-2-第二锁紧盘、12c-1-驱动电机、12c-2-齿轮、14-啮合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描述,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和图5所示,本申请提供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包括避震机构1、转向机构2和车架体3,转向机构2和避震机构1均设置于车架体3上,车架体3包括固定筒3a、第一车架体3b和第二车架体3c,第一车架体3b和第二车架体3c彼此对称地设置于固定筒3a上,第一车架体3b和第二车架体3c之间设置于第一连接杆4,第一连接杆4上设置有固定盘5。避震机构1用于支撑摩托车行驶,为前轮进行减震,使得摩托车能够在不同路面上保持平稳。转向机构2用于操作摩托车进行转向。车架体3用于支撑发动机及全车零件。在使用时,摩托车的油箱可以放置在车架体3中,进而能够被车架体3进行包覆,进而能够对油箱进行防护,避免发生碰撞时,油箱发生严重变形。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杆4能够增强车架体的结构强度。固定盘5用于放置仪表盘、油箱盖、钥匙插孔等零部件。
优选的,第一车架体3b和第二车架体3c均包括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8连接,其中,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沿固定筒3a的轴向间隔设置于固定筒3a上。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车架体3b的第一支撑杆6,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车架体3c的第一支撑杆6。固定筒3a和第二连接杆8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连接杆9,第三连接杆9的一端连接至第一支撑杆6,第三连接杆9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支撑杆7。通过第二连接杆8和第三连接杆9能够进一步增强车架体3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第一支撑杆6上设置有连接筋板10,连接筋板10能够连接至第一连接杆4。通过连接筋板10能够进一步提高车架体3的结构强度。
优选的,第二支撑杆7上设置有固定座11。避震机构1包括第一减震器1a和第二减震器1b,第一减震器1a设置于固定筒3a的第一侧3a-1,第二减震器1b设置于固定筒3a的第二侧3a-2。第一减震器1a或第二减震器1b能够连接至固定座11。固定筒3a上可以外套有滚动轴承,固定座11可以设置于滚动轴承上,使得固定座11能够绕固定筒3a转动。
优选的,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还包括防盗组件12。防盗组件12能够耦合至转向机构2。防盗组件12包括中央处理器12a、升降机构12b、转动机构12c和车锁机构12d。优选的,中央处理器可以设置于套筒中。身份识别组件可以设置于转向机构上。
防盗组件12配置为:
S1,中央处理器12a按照间隔设定时间周期的方式对车辆的工作状态进行周期性检测。
具体的,中央处理器12a可以与摩托车的仪表盘电连接,进而当仪表盘上电时,即可向中央处理器12a发送电信号,此时中央处理器12a即可判断摩托车处于点火状态或熄火状态。设定时间周期可以是例如是10s的时间。即,每隔10s检测一次。
S2,在中央处理器12a检测到车辆由点火状态切换为熄火状态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机构12b工作的第一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12d能够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志,或者,在中央处理器12a检测到车辆由熄火状态切换为点火状态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机构12b工作的第二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12d能够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
具体的,升降机构12b包括滚动轴承12a-1和液压升降杆12a-2。滚动轴承12a-1设置于固定筒3a中,滚动轴承12a-1上设置有承载盘13,使得承载盘13能够转动。液压升降杆12a-2设置于承载盘13上,车锁机构12d包括第一锁紧盘12d-1和第二锁紧盘12d-2,第一锁紧盘12d-1滑动设置于转向机构2上,液压升降杆12a-2连接至第一锁紧盘12d-1。在液压升降杆12a-2伸长或缩短的情况下,第一锁紧盘12d-1能够沿固定筒3a的轴向移动。第二锁紧盘12d-2设置于固定筒3a中,当第一锁紧盘12d-1和第二锁紧盘12d-2彼此抵靠接触时,两者之间能够产生相互约束,以使得转向机构2能够锁死固定,例如,第一锁紧盘12d-1和第二锁紧盘12d-2上均设置有啮合齿,通过啮合齿的彼此啮合,即可对转向机构2进行锁死固定,从而实现车辆的第一重防盗,当车锁机构12d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时,第一锁紧盘12d-1和第二锁紧盘12d-2处于彼此抵靠接触的状态,当车锁机构12d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时,第一锁紧盘12d-1和第二锁紧盘12d-2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
优选的,防盗组件12还包话身份识别组件12e。身份识别组件12e用于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例如,身份识别组件12e可以是指纹识别器、图像识别器或语音识别器,进而可以通过驾驶员的指纹、面部图像或声音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最终达到判断车辆是否被盗的目的。防盗组件12还配置为:
S3,在中央处理器12a检测倒车辆处于点火状态下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身份识别组件12e工作的第三控制命令,以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S4,在身份识别组件12e确定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12a能够生成第四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12d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三工作状态,并且转动机构12c能够工以促使转向把手2周期性地摆动。
具体的,身份识别组件12e可以自带有存储模块,以便于提前将驾驶员的身份信息录入存储模块中。身份识别组件12e采集的身份信息能够与存储模块中的身份信息进行对比,当未识别时,则判定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此时,车辆可能处于被盗状态,车锁机构12d的第三工作状态与其第一工作状态类似,两个状态下,第一锁紧盘12d-1和第二锁紧盘12d-2均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不同之处在于,在第三工作状态下,第一锁紧盘12d-1和第二锁紧盘12d-2之间的距离更大,转动机构12c包括驱动电机12c-1和齿轮12c-2。驱动电机12c-1设置于固定筒3a中,齿轮12c-2连接至驱动电机12c-1。转向机构2上设置有啮合齿轮14。当车锁机构12d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齿轮12c-2能够与啮合齿轮14啮合,进而在驱动电机12c-1的驱动下,即可带动转向机构2左右摆动。现有的车辆能够对转向机构2进行锁死,但是其无法避免车辆的被盗,原因在于,可以在前轮下方垫一个滚轮后,即可将整个车辆拖走。本申请中,转向机构2周期性的左右摆动,能够不停地改变车辆的行进方向,进而能够为车辆的移动造成极大的困难,最终达到第二重防盗的目的。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包括避震机构(1)、转向机构(2)和车架体(3),所述转向机构(2)和所述避震机构(1)均设置于所述车架体(3)上,所述车架体(3)包括固定筒(3a)、第一车架体(3b)和第二车架体(3c),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耦合至转向机构(2)的防盗组件(12),所述防盗组件(12)包括中央处理器(12a)、升降机构(12b)、转动机构(12c)和车锁机构(12d),所述防盗组件(12)配置为:
S1,中央处理器(12a)按照间隔设定时间周期的方式对车辆的工作状态进行周期性检测;
S2,在中央处理器(12a)检测到车辆由点火状态切换为熄火状态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机构(12b)工作的第一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12d)能够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二工作状态,或者,在中央处理器(12a)检测到车辆由熄火状态切换为点火状态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升降机构(12b)工作的第二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12d)能够由第二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一工作状态;
还包括身份识别组件(12e),所达防盗组件(12)还配置为:
S3,在中央处理器(12a)检测到车辆处于点火状态下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12a)能够生成用于控制身份识别组件(12e)工作的第三控制命令,以对驾驶员的身份进行识别;
S4,在身份识别组件(12e)确定驾驶员的身份存在异常的情况下,中央处理器(12a)能够生成第四控制命令,使得车锁机构(12d)由第一工作状态切换为第三工作状态,并且转动机构(12c)能够工作以促使转向机构(2)周期性地摆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12b)包括滚动轴承(12a-1)和液压升降杆(12a-2),所述滚动轴承(12a-1)设置于固定筒(3a)中,滚动轴承(12a-1)上设置有承载盘(13)以使得承载盘(13)能够转动,液压升降杆(12a-2)设置于承载盘(13)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锁机构(12d)包括第一锁紧盘(12d-1)和第二锁紧盘(12d-2),第一锁紧盘(12d-1)滑动设置于转向机构(2)上,所述液压升降杆(12a-2)连接至所述第一锁紧盘(12d-1),所述第二锁紧盘(12d-2)设置于固定筒(3a)中,在液压升降杆(12a-2)伸长或缩短的情况下,第一锁紧盘(12d-1)能够沿固定筒(3a)的轴向移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12c)包括驱动电机(12c-1)和齿轮(12c-2),驱动电机(12c-1)设置于固定筒(3a)中,齿轮(12c-2)连接至驱动电机(12c-1),转向机构(2)上设置有啮合齿轮(14),当车锁机构(12d)处于第三工作状态时,齿轮(12c-2)能够与啮合齿轮(14)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当车锁机构(12d)处于第二工作状态下时,所述第一锁紧盘(12d-1)和第二锁紧盘(12d-2)处于彼此抵靠接触的状态,当车锁机构(12d)处于第一工作状态下时,第一锁紧盘(12d-1)和第二锁紧盘(12d-2)处于彼此分离的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架体(3b)和所述第二车架体(3c)彼此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固定筒(3a)上,所述第一车架体(3b)和所述第二车架体(3c)之间设置于第一连接杆(4),所述第一连接杆(4)上设置有固定盘(5),所述第一车架体(3b)和所述第二车架体(3c)均包括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第一支撑杆(6)和第二支撑杆(7)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杆(8)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6)和所述第二支撑杆(7)沿固定筒(3a)的轴向间隔设置于所述固定筒(3a)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接杆(4)的一端连接至第一车架体(3b)的第一支撑杆(6),第一连接杆(4)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二车架体(3c)的第一支撑杆(6),所述固定筒(3a)和第二连接杆(8)之间设置有若干个第三连接杆(9),第三连接杆(9)的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一支撑杆(6),第三连接杆(9)的另一端连接至所述第二支撑杆(7)。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6)上设置有连接筋板(10),所述连接筋板(10)能够连接至所述第一连接杆(4),所述第二支撑杆(7)上设置有固定座(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震机构(1)包括第一减震器(1a)和第二减震器(1b),所述第一减震器(1a)设置于固定筒(3a)的第一侧(3a-1),所述第二减震器(1b)设置于固定筒(3a)的第二侧(3a-2),所述第一减震器(1a)或所述第二减震器(1b)能够连接至所述固定座(11)。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90778.5A CN114655339B (zh) | 2022-03-23 | 2022-03-23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290778.5A CN114655339B (zh) | 2022-03-23 | 2022-03-23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55339A CN114655339A (zh) | 2022-06-24 |
CN114655339B true CN114655339B (zh) | 2023-08-08 |
Family
ID=820322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290778.5A Active CN114655339B (zh) | 2022-03-23 | 2022-03-23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655339B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93282A (ja) * | 1993-04-07 | 1994-10-21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
JP2008254462A (ja) * | 2007-03-30 | 2008-10-23 | Honda Motor Co Ltd |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
CN102205820A (zh) * | 2010-03-29 | 2011-10-05 | 铃木株式会社 | 摩托车 |
CN207292207U (zh) * | 2017-08-30 | 2018-05-01 | 骆佺 | 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龙头锁 |
CN211167255U (zh) * | 2019-12-17 | 2020-08-04 | 广州大运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一种高性能电动摩托车底盘结构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7149327A (ja) * | 2016-02-25 | 2017-08-31 |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
-
2022
- 2022-03-23 CN CN202210290778.5A patent/CN114655339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6293282A (ja) * | 1993-04-07 | 1994-10-21 | Suzuki Motor Corp | 自動二輪車のステアリングロック装置 |
JP2008254462A (ja) * | 2007-03-30 | 2008-10-23 | Honda Motor Co Ltd | ハンドルロック装置 |
CN102205820A (zh) * | 2010-03-29 | 2011-10-05 | 铃木株式会社 | 摩托车 |
CN207292207U (zh) * | 2017-08-30 | 2018-05-01 | 骆佺 | 电动自行车智能防盗龙头锁 |
CN211167255U (zh) * | 2019-12-17 | 2020-08-04 | 广州大运摩托车有限公司 | 一种高性能电动摩托车底盘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55339A (zh) | 2022-06-2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0202161B2 (en) | Electric bicycle | |
GB2530620A (en) | Electric bicycle | |
US12162339B2 (en) | Youth electric vehicle | |
JP2013533821A (ja) | 全輪駆動システムを有する2輪車 | |
CN114655339B (zh)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装置 | |
JP3847140B2 (ja) | 乗り物における盗難防止装置 | |
GB2530621A (en) | Electric bicycle | |
GB2530622A (en) | Electric bicycle | |
JP2003048587A (ja) | 車両の車速センサ取付構造 | |
CN113942600B (zh) | 用于车辆的转向锁系统 | |
GB2530390A (en) | Electric bicycle | |
GB2530619A (en) | Electric bicycle | |
CN114802554B (zh) | 一种摩托车双重防盗报警装置 | |
TWI810796B (zh) | 電動車電源控制方法 | |
KR200301491Y1 (ko) | 카트형 3륜 자전거 | |
WO2020183488A1 (en) | An illuminating device controlled by speed, light, and position sensors | |
EP3948914B1 (en) | Auto diagnostic security alarm system | |
CN217778859U (zh) | 摩托车 | |
US20250100365A1 (en) | Youth electric vehicle | |
JP2003127927A (ja) | 鞍乗型車両における車体前部構造 | |
CN117622050A (zh) | 摩托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