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770936A - 一种3d打印机 - Google Patents

一种3d打印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70936A
CN114770936A CN202210319151.8A CN202210319151A CN114770936A CN 114770936 A CN114770936 A CN 114770936A CN 202210319151 A CN202210319151 A CN 202210319151A CN 114770936 A CN114770936 A CN 11477093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inner shell
printing
printer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319151.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不公告发明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Anycubic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319151.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70936A/zh
Publication of CN1147709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7093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4/00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29C64/2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3ADDITIVE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 B33YADDITIVE MANUFACTURING, i.e. MANUFACTURING OF THREE-DIMENSIONAL [3-D] OBJECTS BY ADDITIVE DEPOSITION, ADDITIVE AGGLOMERATION OR ADDITIVE LAYERING, e.g. BY 3-D PRINTING, STEREOLITHOGRAPHY OR SELECTIVE LASER SINTERING
    • B33Y30/00Apparatu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Accessory Devices And Overall Control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3D打印机,主要通过支撑组件使保温内壳和底板之间保持一定间隙,达到为保温内壳和底板隔热的效果,避免保温内壳的热量散失。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一种3D打印机,包括:保温内壳,保温内壳围设成打印内腔,打印内腔用于3D打印;底板;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与底板连接,保温内壳与支撑组件连接,保温内壳与底板之间具有间隙。本发明主要用于为3D打印。

Description

一种3D打印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机。
背景技术
采用熔融沉积制造的3D打印机一般以丝状供料,打印线材由送料机构挤压传送到喷头内,喷头将线材加热熔化,并沿零件截面轮廓和填充轨迹运动,同时将熔化的材料挤出,实现逐层打印。打印材料为热熔性塑料,不同材料的热熔温度不一样,采用高温工程耗材的3D打印中,要求喷头对耗材进行高温加热,且打印过程需要在高温环境下进行。采用具有打印内腔的封闭式3D打印机,通过将内腔温度升高,将打印过程封闭于高温的打印内腔中,实现为高温工程耗材打印提供打印环境。
现有的封闭式3D打印机的打印内腔由壳体围合而成,壳体具有导热性,打印内腔温度的升高将导致与壳体直接接触的部件及其周围环境高温,导致壳体散热快,不利于打印内腔的温度控制,影响打印进程。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3D打印机,主要通过支撑组件使保温内壳和底板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达到为保温内壳和底板隔热的效果,避免保温内壳的热量传递到底板上导致热量散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主要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
保温内壳,保温内壳围设成打印内腔,打印内腔用于3D打印;
底板;
支撑组件,支撑组件与底板连接,保温内壳与支撑组件连接,保温内壳与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均竖直连接在底板上,保温内壳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连接,并且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分别位于保温内壳相对的两侧。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顶板;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一导向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底板和顶板,保温内壳和顶板固定连接,并且保温内壳位于底板和顶板之间。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放置打印耗材的耗材架,耗材架固定在保温内壳上,并且位于打印内腔中。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密封门;保温内壳上开设有打印观察口,保温内壳可开合地连接有与打印观察口相应的密封门,密封门用于封闭打印观察口;
密封门包括前玻璃板、后玻璃板、干燥条和外框;
外框与保温内壳转动连接,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均与外框连接,并且外框、前玻璃板和后玻璃板围设成容置腔,容置腔内放置有干燥条,干燥条用于吸附容置腔内的水分,容置腔为密闭空间。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压感组件,压感组件设置于保温内壳上,且与密封门对应,以使密封门盖合于打印观察口时,密封门抵压压感组件,以使压感组件产生反馈信号。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和第三导向组件,第三导向组件与第二导向组件连接,第二导向组件设置在顶板上并位于打印内腔外;
第二导向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座、传动皮带、导向柱和多个皮带轮;
固定座与顶板连接,驱动电机与固定座连接,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连接有一个皮带轮;导向柱固定在顶板上,导向柱上可旋转地连接有一个皮带轮;传动皮带与多个皮带轮啮合连接,并与第三导向组件连接;驱动电机用于驱动皮带轮旋转,带动传动皮带传动以使第三导向件运动。
其中,第二导向组件还包括调节部,调节部的一端穿过固定座与驱动电机抵接,调节部与固定座螺纹连接;
调节部用于调节驱动电机与固定座的相对位置,以调节传动皮带的张紧程度。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外壳和外壳固定板;
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顶板上均连接有外壳固定板,外壳固定板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外壳与外壳固定板连接,以围绕设置在保温内壳的外部。
其中,底板与外壳围设成控制腔室,控制腔室用于容纳控制3D打印机运行的控制电路。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3D打印机,主要通过支撑组件使保温内壳和底板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达到为保温内壳和底板隔热的效果,避免保温内壳的热量传递到底板上导致热量散失。现有技术中,打印内腔由壳体围合而成,壳体具有导热性,打印内腔温度的升高将导致连接于壳体的部件及其周围环境高温,导致壳体散热快,不利于打印内腔的温度控制,影响打印进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设置保温内壳和底板,保温内壳和底板通过支撑组件连接,支撑组件将保温内壳架设在底板一侧,保温内壳与底板之间具有间隙,在保温内壳与底板之间形成隔热空气层,避免保温内壳和底板之间的直接热传递,极大的缩小了保温内壳的热量散失,有助于保温内壳中打印内腔的温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的组成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底板、支撑组件、第一导向组件以及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底板、支撑组件、保温内壳及顶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加热组件和耗材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密封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保温内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第二导向组件和第三导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的3D打印机在A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9为图7中的3D打印机在B区域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3D打印机中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发明为达成预定发明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3D打印机其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如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包括:保温内壳10,保温内壳10围设成打印内腔,打印内腔用于3D打印;底板20;支撑组件30,支撑组件30与底板20连接,保温内壳10与支撑组件30连接,保温内壳10与底板20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保温内壳10呈近似立方体的空腔结构,保温内壳10围设成打印内腔,打印内腔中具有加热组件100,打印过程中,打印内腔密封,通过加热组件100对打印内腔升温到预设温度,如50℃-100℃,为采用高温耗材的打印过程提供打印环境。底板20为近似的平面板状结构,底板20的底面设置支撑脚,支撑脚用于支撑3D打印机。支撑组件30将保温内壳10架设于底板20的第一侧,保温内壳10底端与底板20顶面之间具有间隙,避免了保温内壳10与底板20之间的直接热传递,减小保温内壳10通过与底板20的接触散失热量,此外,可将主控组件设置在底板20的第二侧上,底板20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相背,由于保温内壳10与底板20之间具有间隙,可以保证主控组件不会受到保温内壳10高温的影响。支撑组件30的具体结构以及支撑组件30与保温内壳10和底板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多种,旨在起到保持保温内壳10与底板20之间间隙的作用,如支撑组件30包括至少一个支撑柱,柱状结构的支撑组件30可以极大的减少支撑组件30与保温内壳10的接触面积,减少保温内壳10通过支撑组件30的热量散失。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的一种3D打印机,主要通过支撑组件使保温内壳和底板之间具有一定间隙,达到为保温内壳和底板隔热的效果,避免保温内壳的热量传递到底板上导致热量散失。现有技术中,打印内腔由壳体围合而成,壳体具有导热性,打印内腔温度的升高将导致连接于壳体的部件及其周围环境高温,导致壳体散热快,不利于打印内腔的温度控制,影响打印进程。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文件中,设置保温内壳和底板,保温内壳和底板通过支撑组件连接,支撑组件将保温内壳架设在底板一侧,保温内壳与底板之间具有间隙,在保温内壳与底板之间形成隔热空气层,避免保温内壳和底板之间的直接热传递,极大的缩小了保温内壳的热量散失,有助于保温内壳中打印内腔的温控,
支撑组件30的设置位置和结构可以为多种,一种实施方式中,支撑柱包括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均竖直连接在底板20上,保温内壳10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连接,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分别位于保温内壳10相对的两侧。
支撑组件30包括相互独立的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均为柱状结构的型材,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分别由保温内壳10相对的两侧支撑保温内壳10,使得保温内壳10更加稳定。可以理解的是,为了加强支撑柱对保温内壳10的固定作用,防止保温内壳10发生晃动,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上均设置有至少两个固定部。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可以连接在保温内壳10相对的两侧侧壁的底端,以减少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的长度,减小打印机的重量。
或者,另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2-3所示,3D打印机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支撑组件30包括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和顶板33。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和第一导向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底板20和顶板33,保温内壳10和顶板33固定连接,并且保温内壳10位于底板20和顶板33之间。
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和第一导向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20的第一侧和顶板33,形成了一个立体的支撑框架,保温内壳10的三个侧壁均与顶板33固定连接,使得保温内壳10位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之间,且同时位于顶板33和底板20之间。通过本实施例,由于支撑框架围绕在保温内壳10外,可以对保温内壳10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保温内壳10受到撞击发生变形。同时,保温内壳10是与顶板33直接连接的,由于顶板33距离底板20更远,在使保温内壳10与底板20保持一定间距的同时,还能进一步避免保温内壳10的热量经与底板20连接的部件传递到底板20上,从而可以更好地阻隔保温内壳10与底板20的热传递。
此外,加热组件100通常设置于打印内腔的底端,使得保温内壳10的底端温度较高,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和第一导向组件与远离保温内壳10的底端的顶板33连接,保证连接位置的温度较低,进一步减少保温内壳10通过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和第一导向组件散热。其中,第一导向组件位于保温内壳10区别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的第三侧,起到由保温内壳10不同的三侧支撑保温内壳10的作用,使得保温内壳10受力更加均衡,稳定性更好。
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一导向组件为3D打印机的Z轴导向组件。为实现模型的逐层打印,需要3D打印机的打印头组件50与打印平台组件60在竖直方向上相对移动,本实施方式采用如下结构。如图1、4所示,3D打印机还包括打印平台组件60,第一导向组件包括第一导轨81、悬臂82和滑动块83,第一导向组件位于打印内腔的外部,打印平台组件60位于打印内腔内,保温内壳10与第一导向组件对应的侧壁上设置有导向孔12。第一导轨81的两端分别与底板20和顶板33连接,滑动块83可滑动地设置在第一导轨81上,悬臂82的一端与滑动块83连接,另一端穿过导向孔12与打印平台组件60连接,以使滑动块83在第一导轨81上滑动时,可带动打印平台组件60在Z轴方向上移动。具体地,导向孔12的边沿可铺设有柔性密封圈121,柔性密封圈121覆盖导向孔12,用于密封打印内腔,使打印内腔更容易保持恒温。
如图4所示,一种实施方式中,打印内腔内还设置有加热组件100,加热组件100用于调节打印内腔的温度。3D打印机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放置打印耗材的耗材架200,耗材架200固定在保温内壳10上,并且位于打印内腔中。
打印内腔的加热方式可以为多种形式,本实施方式中,加热组件100具体为加热线圈。高温打印材料有明显的吸水性,如打印材料潮湿会造成打印模型的表面有气泡,本实施方式中,在打印内腔中设置耗材架200,将耗材放置在耗材架200上,加热线圈为打印内腔加热的同时,起到对耗材的干燥功能,达到为耗材除湿,避免模型内产生气泡的作用。
具体地,耗材架200呈柱状设置,使用时将打印耗材放置在耗材架上即可使用。耗材架200具体可以为两个,两个耗材架200分别设置于打印内腔中相对的两侧,增加耗材干燥效率,两侧的耗材可以衔接使用,在一侧耗材耗尽后,另一侧耗材衔接使用,避免中途添加耗材影响打印内腔温度和打印进度。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5所示,3D打印机还包括密封门70,保温内壳10上开设设置有打印观察口13,保温内壳10可开合地连接有与打印观察口13相应的密封门70,密封门70用于封闭打印观察口13。
为方便观察打印进程,在保温内壳10的一侧设置有可开合的透明的密封门70。打印观察口13可以为矩形窗口,密封门70与打印观察口13的形状相似。密封门70包括前玻璃板71、后玻璃板72、干燥条73和外框75。外框75与保温内壳10转动连接,前玻璃板71和后玻璃板72均与外框75连接,并且外框75、前玻璃板71和后玻璃板72围设成容置腔,容置腔内放置有干燥条73,干燥条73用于吸附容置腔内的水分,容置腔为密闭空间,防止容置腔内的水分因打印内腔的高温而蒸发,水分附着在玻璃板上,从而阻挡用户观察单元检测。
密封门70还包括上铰链76和下铰链77,上铰链76和下铰链77的一端与保温内壳连接,另一端与外框75连,以使密封门70可转动地连接到保温内壳10上,使得密封门70可通过转动进行开关。
外框75由上框、下框、左框和右框组成,上框、下框、左框和右框分别由前玻璃板71和后玻璃板72的四个侧边包覆前玻璃板71和后玻璃板72的边沿,并通过依次首尾对接组合形成闭合边框。前玻璃板71和后玻璃板72之间靠近边沿处设置有一圈干燥条73,干燥条73具体可以为镂空的铝条,铝条内部填充干燥剂,起到隔热干燥作用,防止前玻璃板71和后玻璃板72之间产生水分,造成打印观察口13模糊。此外,密封门70上还设置有磁吸密封条组件74,磁吸密封条组件74包括密封条卡槽741和磁吸密封条742,密封条卡槽741周向铺设于外框75上,磁吸密封条742卡合在密封条卡槽741中,磁吸密封条742具体可以为磁性胶条,磁吸密封条742与密封条卡槽741可拆卸卡合,在磁吸密封条742变形或消磁时方便更换,密封门70盖合打印观察口13时,磁吸密封条742吸附在打印观察口13外周的保温内壳10的表面,与前玻璃板71和后玻璃板72的双层隔热一起,起到密封打印内腔,避免打印内腔温度散失的效果。
为保证打印过程中,密封门70处于盖合状态,3D打印机还包括压感组件14,压感组件14设置于保温内壳10上,且与密封门70对应,以使密封门70盖合于打印观察口13时,密封门70抵压压感组件14,以使压感组件14产生反馈信号。
压感组件14与3D打印机的主控组件电连接,在3D打印机处于工作状态时,密封门70盖合在打印观察口13上,磁吸密封条742吸附在保温内壳10的表面,密封门70抵压在压感组件14上,压感组件14感知低压动作并产生反馈信号发送给主控组件,主控组件根据反馈信号判断密封门70已经完全盖合,进而启动打印进程。当打印结束或需要中途中断打印进程时,将密封门70打开,施加在压感组件14上的抵压作用消失,主控组件的反馈信号中断,主控组件通过蜂鸣报警进行提示,实现保证打印进程中,密封门70始终处于盖合状态,保证打印内腔的有效温控。压感组件14具体可以为触碰传感器或压力传感器等。
为进一步保证保温内壳10的保温效果,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保温内壳10包括相互嵌套的内壳体111和外壳体112,内壳体111和外壳体112之间具有隔热间隙113,隔热间隙113内填充有隔热材料。外壳体112上设置有可开合的后盖114,后盖114用于开放和密封隔热间隙113。
外壳体112罩合在内壳体111外部,在保温内壳10生产过程中,调整外壳体112与内壳体111的相对位置,使得内壳体111和外壳体112之间产生均匀的隔热间隙113,将外壳体112的后盖114打开,向隔热间隙113内填充隔热材料,起到为打印内腔保温的效果。隔热材料具体可以为聚氨酯发泡剂,通过聚氨酯发泡剂的隔热性能达到保温的目的,灌注完聚氨酯发泡剂后,将后盖114盖合,将聚氨酯发泡剂密封在隔热间隙113内。
3D打印机的X轴导向组件和Y轴导向组件可根据保温内壳10的具体结构设置,起到驱动打印头组件50相对移动,以进行3D打印的作用。以下对一种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具体的,如图1、7-9所示,3D打印机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42和第三导向组件44,第三导向组件44与第二导向组件42连接,第二导向组件42设置在顶板33上并位于打印内腔外。第二导向组件42包括驱动电机421、固定座422、传动皮带424、导向柱425和多个皮带轮426。固定座422与顶板33连接,驱动电机421与固定座422连接,驱动电机421的驱动轴上连接有一个皮带轮426。导向柱425固定在顶板33上,导向柱425上可旋转地连接有皮带轮426。传动皮带424与多个皮带轮426啮合连接,并与第三导向组件44连接。驱动电机421用于驱动皮带轮426旋转,带动传动皮带424传动以使第三导向件44运动。
第二导向组件42还包括第二导轨41,3D打印机还包括第一密封件43和第二密封件45。保温内壳10具有顶端开口,顶板33为与顶端开口形状相适配的板状框体结构,顶板33与保温内壳10连接。第二导轨41与顶板33相背于保温内壳10的一侧连接,第三导向组件44为具有中间镂空区域的长条形框体,第三导向组件44延X轴方向延伸设置,两端分别滑动连接于两侧第二导轨41上,中间镂空区域延X轴方向延伸,打印头组件50滑动连接在第三导向组件44上,且嵌入中间镂空区域内。第一密封件43分别连接第三导向组件44和顶板33,第二密封件45分别连接打印头组件50和第三导向组件44,保温内壳10、顶板33、第一密封件43、第三导向组件44和第二密封件45围合成打印内腔。第一密封件43和第二密封件45均为可折叠的伸缩板,在打印头组件50相对第三导向组件44移动时,第一密封件43伸缩,以密封打印头组件50与第三导向组件44之间区域。在第三导向组件44相对第二导轨41移动时,第二密封件45伸缩,以密封第三导向组件44与顶板33之间区域。
其中,为兼顾第三导向组件44和打印头组件50的移动,以及打印内腔的密封,设置第一密封板43和第二密封板45均为可伸缩的风琴罩,风琴罩可采用PVC材质或者利用PVC为骨架,覆盖三防布与尼龙制成,风琴罩由多个依次收尾连接,且互成角度的折页组成,通过折页之间的开合角度增大和减小实现风琴罩整体的伸长和缩短,风琴罩在伸缩过程中,折页之间始终具有连接关系,实现风琴罩密封打印内腔的作用。
第二导向组件42用于驱动打印头组件50相对第三导向组件44移动,以及第三导向组件44相对Y轴导向架41移动,第二导向组件42可以为多种驱动方式,本实施方式中,采用corxy结构进行驱动,如图7-9所示,第二导向组件42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导向组件42在顶板33的Y轴中轴线上对称设置,两个驱动电机421分别通过两个固定座422与固定框46连接,且分别位于固定框46同一侧靠近两角处,传动皮带424的一端与打印头组件50的一侧连接,传动皮带424的另一端依次绕过多个导向柱425的皮带轮426和驱动电机421的皮带轮426后,与打印头组件50的另一侧连接。由于两条传动皮带424对称设置,当两个驱动电机421同向转动,两条传动皮带424对打印头组件50的一侧施加X轴上的同向的作用力,通过传动皮带424的牵引使得打印头组件50沿着第三导向组件44在X轴上移动。当两个驱动电机421异向转动,两条传动皮带424施加在打印头组件50上X轴上相反的作用力,打印头组件50在X轴上受力平衡,导向柱425的导向作用,传动皮带424的拉力同时还作用在第三导向组件44的导向柱425上,通过对导向柱425施加Y轴上的同向的作用力,拉动第三导向组件44沿着第二导轨41移动,进而实现驱动打印头组件50在Y轴上移动。通过两个驱动电机421同向转动和异向转动,以及转动方向的控制,实现打印头组件50在X轴方向和Y轴方向移动的控制。
上述结构中,传动皮带424绕接在多个导向柱425和驱动电机421的皮带轮426上,传动皮带424的长度较长,长时间频繁的拉动会导致传动皮带424的张紧程度减小,从而导致打印头组件50的移动不准确。
为保证传动皮带424的有效传动,一种实施方式中,第二导向组件42还包括调节部423,调节部423的一端穿过固定座422与驱动电机421抵接,调节部423与固定座422螺纹连接。调节部423用于调节驱动电机421与固定座422的相对位置,以调节传动皮带424的张紧程度。
通过设置调节部423用于调节驱动电机421的位置以调节传动皮带424的张紧程度。一种实施方式中,固定座422为U形固定架,固定座422上方具有开孔,驱动电机421位于固定座422和固定框46之间,驱动电机421的转轴通过开孔伸出,调节部423为调节螺栓,调节螺栓螺纹连接于固定座422上,且调节螺栓的一端抵接在驱动电机421的侧壁,通过旋转调节螺栓推动驱动电机421移动,驱动电机421的驱动轴可以绷紧或放松传动皮带424,进而实现传动皮带424张紧程度的调节。
一种实施方式中,如图1和图3所示,3D打印机还包括外壳22和外壳固定板24。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和顶板33上均连接有外壳固定板24,外壳固定板2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外壳22与外壳固定板24连接,以围绕设置在保温内壳10的外部。具体的,3D打印机还包括固定螺母,外壳22上开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外壳固定板24上开设有多个与第一固定孔对应的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为螺纹通孔,第二固定孔为螺孔,固定外壳22时,将固定螺母穿过第一固定孔后,旋入第二固定孔,固定螺母与第二固定孔螺接以将外壳22固定于外壳固定板24。
外壳22为与保温内壳10形状相似的近似的立方体空腔结构,外壳固定板使得外壳22套接在保温内壳10和支撑组件30外部,且与支撑组件30有间隙,外壳22用于保护保温内壳10、底板20、支撑组件30和第一导向组件等结构,同时,外壳22还具有减少保温内壳10散热的作用,外壳22与保温内壳10没有直接接触,避免外壳22与保温内壳10之间的热传递。如图10所示,外壳22对应顶板33的顶端具有可开合的上盖23,上盖23通过开合起到保护顶板33以及方便安装维修的作用。
一种实施方式中,底板20与外壳22围设成控制腔室,控制腔室用于容纳控制所述3D打印机运行的控制电路。由于底板20的一侧设置有保温内壳,另一侧设置有控制腔室,并且保温内壳与底板20之间设置有间隙,可以起到隔绝保温内壳10的热量以保护控制电路的作用。
控制电路可设置在底板20上,避免保温内壳10的高温对控制电路运行的影响,保证打印过程的可靠性。一种实施方式中,底板20的中间位置设置有在远离保温内壳10的方向上凹陷的容纳槽21,控制电路设置于容纳槽21内。或者,控制电路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设置于外壳22上,如采用螺栓将主控组件固定于外壳22上。
本实施方式提供一种3D打印机,包括:
保温内壳10,保温内壳10围设成打印内腔,打印内腔用于3D打印;
底板20;
支撑组件30,支撑组件30与底板20连接,保温内壳10与支撑组件30连接,保温内壳10与底板20之间具有间隙。
其中,支撑组件30包括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均竖直连接在底板20上,保温内壳10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连接,并且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分别位于保温内壳10相对的两侧。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支撑组件30包括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和顶板33;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和第一导向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底板20和顶板33,保温内壳10和顶板33固定连接,并且保温内壳10位于底板20和顶板33之间。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放置打印耗材的耗材架200,耗材架200固定在保温内壳10上,并且位于打印内腔中。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密封门70;保温内壳10上开设有打印观察口13,保温内壳10可开合地连接有与打印观察口相应的密封门70,密封门70用于封闭打印观察口13;
密封门70包括前玻璃板71、后玻璃板72、干燥条73和外框75;
外框75与保温内壳10转动连接,前玻璃板71和后玻璃板72均与外框75连接,并且外框75、前玻璃板71和后玻璃板72围设成容置腔,容置腔内放置有干燥条73,干燥条73用于吸附容置腔内的水分,容置腔为密闭空间。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压感组件14,压感组件14设置于保温内壳10上,且与密封门70对应,以使密封门70盖合于打印观察口13时,密封门70抵压压感组件14,以使压感组件14产生反馈信号。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42和第三导向组件44,第三导向组件44与第二导向组件42连接,第二导向组件42设置在顶板33上并位于打印内腔外;
第二导向组件42包括驱动电机421、固定座422、传动皮带424、导向柱425和多个皮带轮426;
固定座422与顶板33连接,驱动电机421与固定座422连接,驱动电机421的驱动轴上连接有一个皮带轮426;导向柱425固定在顶板33上,导向柱425上可旋转地连接有皮带轮426;传动皮带424与多个皮带轮426啮合连接,并与第三导向组件44连接;驱动电机421用于驱动皮带轮426旋转,带动传动皮带424传动以使第三导向件44运动。
其中,第二导向组件42还包括调节部423,调节部423的一端穿过固定座422与驱动电机421抵接,调节部423与固定座422螺纹连接;
调节部423用于调节驱动电机421与固定座422的相对位置,以调节传动皮带424的张紧程度。
其中,3D打印机还包括外壳22和外壳固定板24;
第一支撑柱31、第二支撑柱32和顶板33上均连接有外壳固定板24,外壳固定板24的延伸方向与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外壳22与外壳固定板24连接,以围绕设置在保温内壳10的外部。
其中,底板20与外壳22围设成控制腔室,控制腔室用于容纳控制3D打印机运行的控制电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10)

1.一种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保温内壳,所述保温内壳围设成打印内腔,所述打印内腔用于3D打印;
底板;
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与所述底板连接,所述保温内壳与所述支撑组件连接,所述保温内壳与所述底板之间具有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均竖直连接在所述底板上,所述保温内壳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连接,并且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分别位于所述保温内壳相对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还包括第一导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顶板;所述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和第一导向组件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所述保温内壳和所述顶板固定连接,并且所述保温内壳位于所述底板和所述顶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还包括至少两个用于放置打印耗材的耗材架,所述耗材架固定在所述保温内壳上,并且位于所述打印内腔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还包括密封门;所述保温内壳上开设有打印观察口,所述保温内壳可开合地连接有与所述打印观察口相应的密封门,所述密封门用于封闭所述打印观察口;
所述密封门包括前玻璃板、后玻璃板、干燥条和外框;
所述外框与所述保温内壳转动连接,所述前玻璃板和所述后玻璃板均与所述外框连接,并且外框、所述前玻璃板和所述后玻璃板围设成容置腔,所述容置腔内放置有所述干燥条,所述干燥条用于吸附所述容置腔内的水分,所述容置腔为密闭空间。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压感组件,所述压感组件设置于所述保温内壳上,且与所述密封门对应,以使所述密封门盖合于所述打印观察口时,所述密封门抵压所述压感组件,以使所述压感组件产生反馈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3D打印机还包括第二导向组件和第三导向组件,所述第三导向组件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上并位于所述打印内腔外;
所述第二导向组件包括驱动电机、固定座、传动皮带、导向柱和多个皮带轮;
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顶板连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固定座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上连接有一个所述皮带轮;所述导向柱固定在顶板上,所述导向柱上可旋转地连接有一个所述皮带轮;所述传动皮带与多个所述皮带轮啮合连接,并与所述第三导向组件连接;所述驱动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皮带轮旋转,带动所述传动皮带传动以使所述第三导向件运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导向组件还包括调节部,所述调节部的一端穿过所述固定座与所述驱动电机抵接,所述调节部与所述固定座螺纹连接;
所述调节部用于调节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固定座的相对位置,以调节所述传动皮带的张紧程度。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壳和外壳固定板;
所述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和所述顶板上均连接有所述外壳固定板,所述外壳固定板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第一支撑柱和所述第二支撑柱的延伸方向相互垂直;
所述外壳与所述外壳固定板连接,以围绕设置在所述保温内壳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3D打印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与所述外壳围设成控制腔室,所述控制腔室用于容纳控制所述3D打印机运行的控制电路。
CN202210319151.8A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3d打印机 Pending CN11477093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9151.8A CN114770936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3d打印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319151.8A CN114770936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3d打印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70936A true CN114770936A (zh) 2022-07-22

Family

ID=8242616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319151.8A Pending CN114770936A (zh) 2022-03-29 2022-03-29 一种3d打印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70936A (zh)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936A (zh) * 1999-06-23 2002-07-03 斯特拉塔系统有限公司 高温成型装置
CN106003736A (zh) * 2016-08-01 2016-10-12 江苏时间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热保温性能的fdm3d打印机
CN106738926A (zh) * 2017-02-04 2017-05-31 东莞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高温材料的保温仓及其3d打印机
CN107187021A (zh) * 2017-06-07 2017-09-22 东莞远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高温成型装置
CN207481222U (zh) * 2017-11-28 2018-06-12 深圳森工科技有限公司 3d打印机
CN109648845A (zh) * 2018-12-18 2019-04-19 芜湖市爱三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高温工程塑料的多功能智能3d打印机
CN109732924A (zh) * 2019-01-30 2019-05-10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防护罩和3d打印机的保温防护装置
CN110861293A (zh) * 2019-12-19 2020-03-06 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 一种高精度3d打印机及其风冷系统
CN111086122A (zh) * 2020-02-29 2020-05-01 严铜 具有除湿干燥装置的耗材仓及应用该耗材仓的3d打印机
CN112537021A (zh) * 2020-11-10 2021-03-2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面向高性能聚合物增材制造的3d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CN213198823U (zh) * 2020-08-03 2021-05-14 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3d打印的后固化设备
CN112873843A (zh) * 2021-02-04 2021-06-01 湖北地创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3d打印机的模块化恒温式双层壳体结构
CN214726539U (zh) * 2021-02-04 2021-11-16 湖北地创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恒温隔热机壳
CN215512286U (zh) * 2021-06-30 2022-01-14 深圳市创想三帝科技有限公司 恒温3d打印设备
CN215512299U (zh) * 2021-07-07 2022-01-14 深圳市创想三帝科技有限公司 3d打印热床及3d打印机

Patent Citation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56936A (zh) * 1999-06-23 2002-07-03 斯特拉塔系统有限公司 高温成型装置
CN106003736A (zh) * 2016-08-01 2016-10-12 江苏时间环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加热保温性能的fdm3d打印机
CN106738926A (zh) * 2017-02-04 2017-05-31 东莞迈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用于高温材料的保温仓及其3d打印机
CN107187021A (zh) * 2017-06-07 2017-09-22 东莞远铸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高温成型装置
CN207481222U (zh) * 2017-11-28 2018-06-12 深圳森工科技有限公司 3d打印机
CN109648845A (zh) * 2018-12-18 2019-04-19 芜湖市爱三迪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打印高温工程塑料的多功能智能3d打印机
CN109732924A (zh) * 2019-01-30 2019-05-10 中科院广州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保温防护罩和3d打印机的保温防护装置
CN110861293A (zh) * 2019-12-19 2020-03-06 四川大学青岛研究院 一种高精度3d打印机及其风冷系统
CN111086122A (zh) * 2020-02-29 2020-05-01 严铜 具有除湿干燥装置的耗材仓及应用该耗材仓的3d打印机
CN213198823U (zh) * 2020-08-03 2021-05-14 上海联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3d打印的后固化设备
CN112537021A (zh) * 2020-11-10 2021-03-23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 一种面向高性能聚合物增材制造的3d打印机及打印方法
CN112873843A (zh) * 2021-02-04 2021-06-01 湖北地创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适用于3d打印机的模块化恒温式双层壳体结构
CN214726539U (zh) * 2021-02-04 2021-11-16 湖北地创三维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3d打印机恒温隔热机壳
CN215512286U (zh) * 2021-06-30 2022-01-14 深圳市创想三帝科技有限公司 恒温3d打印设备
CN215512299U (zh) * 2021-07-07 2022-01-14 深圳市创想三帝科技有限公司 3d打印热床及3d打印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168937B2 (en) Refrigerator
US10704826B2 (en) Refrigerator
US6231499B1 (en) Lift mechanism for infant care apparatus canopy
US10378815B2 (en) Refrigerator
ES2299997T3 (es) Dispositivo de accionamiento electrico para la cobertura movil de una ventana.
CN106764345B (zh) 一种便携式摄像、摄影辅助稳定器
CN114770936A (zh) 一种3d打印机
JP2004293913A (ja) 冷蔵庫
JP4729369B2 (ja) 凍結血漿解凍装置
CN215512286U (zh) 恒温3d打印设备
KR101703889B1 (ko) 이중 힌지구조를 가지는 사출기용 컨트롤러
CN216388549U (zh) 一种便于展示建筑内部构造的传达室模型
CN213598938U (zh) 一种可调节的广告营销用投影仪
JPH0731473B2 (ja) 広告等情報表示用パネル
JPH06185268A (ja) 車両用二重ガラス
CN111634495A (zh) 一种饲料添加剂包装用热塑封口装置
CN207716045U (zh) 监视摄影装置
CN218238087U (zh) 一种水泥添加剂干燥储存装置
JP2000117792A (ja) 電動式射出成形機
CN222702207U (zh) 一种多角度摇头风扇
CN216672944U (zh) 一种运输记录仪太阳能供电装置
CN105180580B (zh) 储物盒及具有该储物盒的冰箱
KR102681220B1 (ko) 골분 가열 용융 장치
CN218935945U (zh) 一种便于调节角度的安防监控装置
KR20140118162A (ko) 블라인드 스크린이 내장된 이중창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