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738101B -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738101B
CN114738101B CN202110017802.3A CN202110017802A CN114738101B CN 114738101 B CN114738101 B CN 114738101B CN 202110017802 A CN202110017802 A CN 202110017802A CN 114738101 B CN114738101 B CN 1147381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mperature
water pump
engine
real
tim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017802.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738101A (zh
Inventor
林承伯
刘强
高媛媛
丘胜强
何炎迎
吴广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Automobile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017802.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7381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47381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81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7381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7381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varying pump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5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characterised by systems with two or more loop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7/00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 F01P7/14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 F01P7/16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 F01P7/167Controlling of coolant flow the coolant being liquid by thermostatic control by adjusting the pre-set temperature according to engine parameters, e.g. engine load, engine speed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1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ENGINE PLANTS IN GENERAL; STEAM ENGINES
    • F01PCOOLING OF MACHINES OR ENGINES IN GENERAL; COOLING OF INTERNAL-COMBUSTION ENGINES
    • F01P3/00Liquid cooling
    • F01P3/02Arrangements for cooling cylinders or cylinder heads
    • F01P2003/027Cooling cylinders and cylinder heads in parall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10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ICE] based vehicles
    • Y02T10/12Improving ICE efficienci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ntrol Of Non-Positive-Displacement Pumps (AREA)
  • Combined Controls Of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部分包括: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若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根据实时水温和实时负荷在确定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若确定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第一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根据目标转速控制电子水泵;本发明中,在发动机不过热的前提下,基于第一预设数据对电子水泵转速进行精确设定,将发动机水温设定在发动机稳态工况的最优水平,实现按需冷却,满足了发动机的实时需求。

Description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发动机冷却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背景技术
在发动机冷却系统中,温控模块通过电机驱动球阀来冷却发动机,温控模块布置在发动机出水口,可同时控制多个支路,支路包括小循环、散热器、暖风等多个支路。温控模块的开度与冷却液流量控制关系密切,控制温控模块的开度即可控制支路开度,以实现不同的控制效果。
但现有发动机冷却系统中,一般在发动机缸盖的出水口设置唯一的水温传感器(发动机缸盖的温度最高),以检测发动机在不同工况下的水温,进而基于该水温传感器测得的水温,对温控模块(球阀)的开度进行控制,缸盖上水温传感器测得的水温越高,随后温控模块的开度就越大。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发动机的工况变化较为频繁迅速,而由于水温传感器与温控模块的位置关系,在对温控模块进行控制后,温控模块对冷却液流量的影响需要经过一次循环,才能通过缸盖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反映,温控模块响应与发动机水温响应存在迟滞,导致发动机的水温无法迅速满足发动机的实际需求,容易出现发动机过冷或者过热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对发动机水温的控制不够精准,导致无法满足发动机的实际需求的问题。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包括:
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所述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
若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实时负荷在确定所述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
若确定所述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转速和所述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所述第一转速作为所述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所述第一预设数据为所述电子水泵在发动机稳态工况下标定的转速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转速控制所述电子水泵。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所述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
获取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实时负荷确定所述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
查询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转速和所述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所述第一转速作为所述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所述第一预设数据为所述电子水泵在发动机稳态工况下标定的转速数据;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转速控制所述电子水泵。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包括存储器、处理器以及存储在所述存储器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所述处理器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发动机电子水泵方法的步骤。
一种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发动机电子水泵方法的步骤。
上述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所提供的一个方案中,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若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根据实时水温和实时负荷确定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若确定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第一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第一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发动机稳态工况下标定的转速数据,根据目标转速控制电子水泵;本发明中,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在确保发动机水温不过热的前提下,基于第一预设数据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精确设定,可以将发动机水温设定在发动机稳态工况的最优水平,在满足发动机水温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对冷却流量的按需控制,从而满足发动机的实时需求。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的一流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的另一流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的一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可应用在车辆冷却系统中,该车辆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装置和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可以是发动机管理系统(Engine Management System,EMS),发动机冷却装置和EMS可以通过总线进行通信,其中,如图1所示,发动机冷却装置包括电子水泵、发动机(包括缸盖和缸体)、温控元件(可以是温控模块或者节温器),以及与温控元件连接的散热器支路(大循环支路)和小循环支路,图1中所示的箭头方向为冷却液的流动方向。电子水泵通过电机驱动叶轮,与发动机转速完全解耦,可通过电机控制电流量进行无级调节。电子水泵泵出的流量,分流进入发动机缸盖、缸体,温控模块可使用电控球阀形式的温控模块,节温器可以是双蜡包结构的节温器。通过在发动机上设置水温传感器以获取发动机的实时水温,进而依据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对电子水泵的转速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发动机的缸体、缸盖为串联结构,并在缸盖出水口处设置水温传感器以获得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在车辆上电后,EMS通过水温传感器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若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根据实时水温和实时负荷确定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若确定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第一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第一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发动机稳态工况下标定的转速数据,根据目标转速控制电子水泵,基于两种转速数据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精确设定,在确保发动机水温不过热的前提下,可以将发动机水温设定在发动机稳态工况的最优水平,在满足发动机水温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对冷却流量的按需控制。
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动机冷却装置基于发动机缸体、缸盖分流设计,可通过双节温器或者温控模块等技术实现对缸体、缸盖的分区冷却,在实现分流冷却的基础上,为了确保缸体、缸盖的热害风险,需在缸体、缸盖上均设计水温传感器,以对发动机水温进行精准控制,其中,如图1所示,发动机上的水温传感器可以包括设置在缸盖出水口处的传感器1,以及设置缸体内部的传感器2,以分别获得发动机缸盖和发动机缸体上的实际水温,进而通过发动机不同区域的实际水温,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不同阶段的控制,以进一步提高对发动机水温的精准控制。
本实施例中,车辆冷却系统包括发动机冷却装置和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可以是发动机管理系统,发动机冷却装置的具体装置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还可以是其他控制装置,发动机冷却装置、车辆冷却系统还可以包括其他装置,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提供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以该方法应用在EMS为例进行说明,包括如下步骤:
S10: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
在车辆上电之后,EMS需要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其中,本实施例中的实时水温可以为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缸盖水温,通过设置在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获得,在获取缸体水温之后,根据缸体水温预设的水温阈值判断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
例如,在获得实时水温T之后,判断实时水温T是否大于冷启动阈值Tc1,若实时水温T小于或者等于冷启动阈值,则表示发动机需要进入冷启动模式以进行发动机暖机,此时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若实时水温T大于冷启动阈值,则表示发动机不需要进入冷启动模式,此时则确定控制模式为正常工作模式,即开环控制模式。其中,冷启动阈值Tc1为预设值,设定冷启动阈值Tc1时需参考节温器的开启温度,并结合实际试验效果来确定,一般可以将冷启动阈值Tc1设定在70℃-90℃的范围内。
S20:若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若根据发动机的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需要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以便后续根据发动机的实时工况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
S30:根据实时水温、实时负荷和第二预设数据确定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第二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负荷,对发动机的过热风险进行评估后确定的电子水泵转速数据。
在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之后,还需要获取第二预设数据,根据实时水温、实时负荷在第二预设数据中确定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其中,第二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负荷,对发动机的过热风险进行评估后确定的电子水泵转速数据,在第二预设数据中,根据发动机在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负荷下的过热风险进行评估,根据风险评估情况将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负荷划分为多个区间,每一区间对应有过热风险评估情况,在每一区间内,还为不同的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负荷对应设定了不同的电子水泵转速值。
S40:若确定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第一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第一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发动机稳态工况下标定的转速数据。
若根据实时水温、实时负荷在第二预设数据中确定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第一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其中,第一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发动机稳态工况下标定的转速数据。基于发动机工况查询第一预设数据确定电子水泵的转速,目的在于查找一个通过台架试验稳态工况下标定得来的,较低的电子水泵转速,以确保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电子水泵转速,降低功耗,同时满足热管理需求,在中低负荷时适当将发动机水温提高,进而使得机油粘性降低,从而降低各发动机部件之间的摩擦,并使得发动机处于较优工况,实现节油减排的效果。
S50:若确定发动机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二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水温和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二转速,并将第二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
若根据实时水温、实时负荷在第二预设数据中确定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二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水温和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二转速,并将第二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以增大冷却流量避免发动机过热。在实际车辆运行工况中,基于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和实时负荷查询,其目的在于确认当前整车瞬态工况下的过热风险,排查风险后为风险工况设定一个较大的电子水泵转速,使得发动机水温能够控制在合理的较低水平,从而避免过热。即使用第二预设数据中电子水泵转速,可以确保在发动机水温极高,发动机即将过热,或者发动机负荷极高,发动机有过热趋势的情况下,将冷却流量调大以抑制过热。
例如,第二预设数据至少包括无过热风险的第一区间和有过热风险第二区间,若发动机的实时水温为110℃,发动机的实时负荷为70%,确定实时水温和实时负荷处于第二区间,则发动机有过热风险,此时在第二预设数据中确定110℃和70%对应的第二转速,并将第二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以避免发动机过热;若发动机的实时水温为80℃,发动机的实时负荷为40%,确定实时水温和实时负荷处于第一区间,发动机无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确定80℃和40%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第一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以确保在非必要的情况下尽可能降低电子水泵转速,降低功耗,同时满足热管理需求,在中低负荷时适当将水温提高。
本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数据包括第一温度区间和第二温度区间,第一温度区间为0℃-99℃、第二温度区间为100℃-120℃,以及各温度区间对应的电子水泵转速值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二预设数据还可以包括其他温度区间,第一温度区间和第二温度区间还可以是其他温度区间范围,各温度区间对应的电子水泵转速值还可以是其他转速,在此不再赘述。
S60:根据目标转速控制电子水泵。
在确定目标转速之后,根据目标转速控制电子水泵,例如,可将目标转速直接输出至电子水泵,使得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查询获得的目标转速。
其中,在根据目标转速控制电子水泵之后,EMS持续判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当发现发动机的实时水温超过过热温度阈值时,此时EMS认为发动机存在过热风险,将则电子水泵的转速强制设定为100%的位置,即电子水泵的流量比例保持在最高值,维持散热功能的正常,确保发动机不过热。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车辆冷却系统的热惯性,发动机水温具有变化缓慢的特点,在整车正常行驶的瞬态变化过程中,发动机的目标水温是跟随发动机工况迅速切换的,而发动机的实际水温难以对这种变化进行跟随,因此发动机水温的闭环控制难以实现较好的精度,亦或需要较高的成本新增其他水温传感器进行辅助控制,来满足闭环控制需求;而在开环控制模式下,实际上是基于将发动机水温的无级可调转化为多档分区的控制理念,通过两种转速数据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精准控制,从而实现发动机水温的多档分区控制,对电子水泵的控制逻辑设计较为友好,逻辑更简单,对控制精度要求也更低,同时也不需考虑复杂的闭环标定和额外的传感器成本。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若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根据实时水温、实时负荷在和第二预设数据中确定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第二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负荷,对发动机的过热风险进行评估后确定的电子水泵转速数据,若确定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第一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第一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发动机稳态工况下标定的转速数据,根据目标转速控制电子水泵;在车辆运行过程中,基于两种转速数据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精确设定,在确保发动机水温不过热的前提下,可以将发动机水温设定在发动机稳态工况的最优水平,在满足发动机水温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对冷却流量的按需控制,从而满足发动机的实时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第一预设数据设置第二预设数据中的电子水泵转速值,具体地,在第二预设数据中,没有过热风险的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负荷区间中,各发动机负荷所对应的电子水泵转速值,小于第一预设数据中该发动机负荷所对应的电子水泵转速值;在有过热风险的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负荷区间中,各发动机负荷所对应的电子水泵转速值,大于第一预设数据中该发动机负荷所对应的电子水泵转速值,并确保发动机无过热风险。然后在车辆运行过程中,获得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根据实时水温和实时负荷查询第二预设数据,获得第二转速,并根据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查询第一预设数据,获得第一转速,将第二转速和第一转速进行比较,将第二转速和第一转速中较大的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可减少根据实时水温和实时负荷判断发动机过热风险的过程,减少重复查询的步骤,并在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实现发动机处于高水温的目的,以降低摩擦效果,优化发动机工况并实现节能减排。
在一实施例中,开环控制模式包括第一开环控制模式和第二开环控制模式,如图3所示,在步骤S20之前,即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之前,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S21:确定实时水温是否大于第一开环温度。
本实施例中,将开环控制模式分为第一开环控制模式和第二开环控制模式,在根据发动机的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之后,若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模式,还需要根据发动机的实时水温,进一步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是第一开环控制模式还是第二开环控制模式,以执行不同的开环控制策略。
其中,第一开环控制模式是一种灵活控制的模式,形式上类同于传统节温器,即电子水泵的转速主要与发动机的实时水温相关,大体上需要符合实时水温越高电子水泵的转速越大的原则。在第一开环控制模式中,将发动机冷却装置内的小循环支路开启到较高水平,保证支路内的冷却液在各处均匀流动,此时发动机失去快速暖机效果,但散热器支路依旧未打开,发动机水温的温升进入普通水平,或在寒区下维持热平衡(该模式下无风险)。在第一开环控制模式下,电子水泵的转速应当在保证系统发动机冷却无风险、车辆其他功能需求被满足的前提下(比暖机控制模式时的冷却流量大),尽可能设置为小转速,使发动机水温快速突破第一开环温度以进入第二开环模式。
其中,可以确定实时水温是否大于第一开环温度Tc6,来确定具体的开环控制模式。
S22:若实时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开环温度,则获取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并根据实时水温和环境温度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
若确定实时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开环温度,则确定进入第一开环控制模式,此时需要获取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并根据实时水温和环境温度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例如,为保证发动机的性能,在环境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发动机的实时水温越高,电子水泵的转速越大,环境温度越低,电子水泵的转速越小。
S23:若实时水温为大于第一开环温度,则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若确定实时水温大于第一开环温度,则确定进入第二开环控制模式,此时需要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以便后续根据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即实现前述步骤S30-步骤S50的过程。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实时水温是否大于第一开环温度,若实时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一开环温度,则获取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并根据实时水温和环境温度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若实时水温为大于第一开环温度,则获取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将开环控制模式分为第一开环控制模式和第二开环控制模式,以根据不同发动机水温执行不同的开环控制策略,使得发动机水温更加贴合发动机的实际工况需求。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22中,即根据实时水温和环境温度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221:获取第三预设数据,第三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转速数据。
S222:在第三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水温和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三转速;
S223: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三转速。
第三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转速数据。第三预设数据为预先设置的电子水泵转速数据,以便在第一开环控制模式中,根据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和环境温度查询第三预设数据,从而获得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和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三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其中,第三预设数据需要满足条件:应当在保证发动机冷却无风险、车辆其他功能需求被满足的前提下,尽可能将电子水泵的转速设小,还需要能将发动机冷却装置内的小循环支路开启到较高水平,保证冷却液在各处均匀流动,且散热器支路未打开。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第三预设数据,第三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转速数据,在第三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水温和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三转速,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三转速,细化了根据实时水温和环境温度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的具体实现过程,为电子水泵的控制提供了基础。
在一实施例中,实时水温包括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温,步骤S50中,即根据目标转速控制电子水泵的转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1:获取车辆的实时车速,并获得第四预设数据,第四预设数据为在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下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修正的修正值。
需要理解的是,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通常在变速器不同挡位时,同一个发动机工况可能对应不同的车速工况,也即意味着不同的迎风,造成不同的散热情况,此外,环境温度对发动机的散热情况有影响,因此需要基于环境温度、车速可以设定一个修正因子,形成第四预设数据,以优化电子水泵的转速。
在第二开环控制模式下,发动机水温较高,此时为提高对发动机水温的控制精确度,可获得车辆的实时车速并获得第四预设数据,并根据车辆的实时车速、环境温度和第四预设数据确定修正值,进而根据修正值对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进行修正,从而优化目标转速,使得发动机水温更符合实际车辆工况,其中,第四预设数据为在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下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修正的修正值,即在第四预设数据中,各实时车速和环境温度对应有一个电子水泵的转速修正值。
S52:在第四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车速和环境温度所对应的修正值。
在车辆运行过程中,需要获取车辆的实时车速、环境温度和第四预设数据,然后在第四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车速和环境温度所对应的修正值,以对目标转速进行修正。
S53:根据修正值对目标转速进行修正,获得修正转速。
在获取车辆的实时车速、环境温度之后,在第四预设数据中可查询到该实时车速和环境温度所对应的修正值I,然后根据修正值对目标转速A0进行修正,获得修正转速,修正转速Atag的计算公式为:Atag=A0*I。
例如,在车辆运行过程中,确定当前的实时车速为60km/h,环境温度为20℃,目标转速A0为70%,在第四预设数据中,查询到60km/h车速和20℃环境温度对应的修正值I为0.9,则确定修正转速为56%。
本实施例中,实时车速为60km/h、环境温度为20℃、目标转速为70%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实时车速、环境温度和目标转速还可以是其他数值,在此不再赘述。
S54:获取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并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
在车辆运行过程,会有不同的冷却需求,如是暖风、变速器油冷等外部冷却需求。而在第二开环控制模式中,发动机水温较高,此时需要考虑冷等外部冷却需求以分配不同的冷却流量,从而提高车辆舒适性。
因此,在第二开环控制模式中,需要判断是否有来发动机外界的冷却需求,若接收到暖风、变速器油冷等外部冷却需求,则需要依据外部冷却需求和实时水温(缸盖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Sreq,以使当前的冷却转速Sreq满足外部冷却需求的同时,避免发动机缸盖过热。
计算公式为:Sreq=f(tempch,Breq),其中,tempch为缸盖水温,Breq为外部冷却需求的合并求解,即暖风、变速器油冷等外部冷却需求当中的最大值。
S55:根据缸体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缸体转速。
此外,由于发动机缸盖和发动机缸体的温升情况不同,在第二开环控制模式中,还需要根据缸体水温确定发动机缸体的需求转速,即电子水泵的缸体转速,此时发动机缸体内存在传感器2,则需要基于传感器2的缸体水温,设定合适的电子水泵转速,缸体转速Sprecb=f(tempcb),其中,f(tempcb)为由缸体水温tempcb确定的函数。
S56:根据修正转速、冷却转速和缸体转速确定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
在确定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之后,根据修正转速、冷却转速和缸体转速确定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Afin。例如,直接将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作为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Afin,以将发动机水温维持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内,可以解决机油稀释的问题,并优化发动机工况,有效实现节油减排的效果。
本实施例中,通过获取车辆的实时车速,并获得第四预设数据,第四预设数据为在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下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修正的修正值,在第四预设数据中查询实时车速所对应的修正值,根据修正值对目标转速进行修正,获得修正转速,获取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并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根据缸体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缸体转速,根据修正转速、冷却转速和缸体转速确定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细化了根据目标转速控制电子水泵的步骤,在第二开环控制模式中,考虑了车速和环境温度对发动机水温的影响,进而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修正,还考虑到了其他冷却系统的冷却需求以及发动机缸体的转速需求,在满足暖风舒适性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提高了目标转速的准确性,进而提高了对发动机水温的精确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56中,即根据修正转速、冷却转速和缸体转速确定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561:确定修正转速、冷却转速和缸体转速中的最大转速。
在确定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之后,还需要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
S562:获取第五预设数据,第五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不同发动机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同时,还需要获取第五预设数据,并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缸体水温对应的转速范围,其中,第五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不同发动机水温下标定的转速范围。
S563: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在获取第五预设数据之前,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S564:确定最大转速是否处于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之后,确定最大转速是否处于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S565:若最大转速处于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则确定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最大转速。
若最大转速处于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表示电子水泵输出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后,发动机水温变化正常,不会出现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此时则确定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即为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若最大转速不处于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表示电子水泵输出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后,发动机水温变化剧烈,可能会出现过热或者过冷的情况,此时,需要确定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是否大于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对应的最大值,或者是否小于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对应的最小值,若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大于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对应的最大值,则将对应的转速范围的最大值作为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若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小于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对应的最小值,则将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对应的最小值作为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
例如,当前发动机的缸体水温为60℃,在第五预设数据中60℃对应的转速范围为50%-60%,若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为55%,则确定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处于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将55%作为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若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为45%,则确定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未处于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将50%作为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若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为65%,则确定修正转速Atag、冷却转速Sreq和缸体转速Sprecb中的最大转速未处于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将60%作为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以免电子水泵的转速过快或者过慢,导致发动机水温不符合实际需求。
本实施例中,发动机的缸体水温为60℃、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缸体水温对应的转速范围为50%-60%仅为示例性说明,在其他实施例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第五预设数据中缸体水温对应的转速范围还可以是其他数值,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确定修正转速、冷却转速和缸体转速中的最大转速,获取第五预设数据,并在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电子水泵在实时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确定最大转速修正转速是否处于电子水泵在缸体实时水温下的转速范围,若最大转速修正转速处于电子水泵在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则确定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最大转速修正转速,细化了根据修正转速、冷却转速和缸体转速确定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的具体步骤,确保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的不超过当前缸体水温对应的转速范围,进一步提高了对发动机水温进行控制的精准性。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0之后,即根据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1:若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则确定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暖机控制模式的水温低于开环控制模式的水温。
在整车上电之后,EMS读取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包括缸盖水温和缸体水温)并以冷启动阈值进控制模式判断,当发动机的缸盖水温大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时,或者发动机的缸体水温大于缸体冷启动阈值时,认为发动机是热启动,电子水泵进入正常工作模式(包括开环控制模式和闭环控制模式),当缸盖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时,且发动机的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缸体冷启动阈值时,认为发动机处于冷启动模式,在冷启动模式下,电子水泵将实现冷启动模式主要功能之一,即需要对发动机进行暖机,则控制电子水泵进入暖机控制模式。
暖机控制模式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目的在于使发动机内的壁温、机油温度、水温均快速上升,在暖机控制模式中,包括零流量模式、超低流量模式和低流量模式,以将发动机暖机过程分为零流量、超低流量、低流量等多个阶段。
S12:若缸体水温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一暖机转速。
在确定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之后,若缸体水温小于第一预设温度,表示发动机温度较低,可能处于寒区,则进入零流量模式,此时控制电子水泵的转速为第一暖机转速,其中,第一暖机转速为0%,即电子水泵的转速位置为全关位置,进行零流量暖机,将导致发动机内热量全部锁定在内部,使壁温迅速攀升,进而使机油温度迅速上升,避免寒区机油温度长期过低而出现稀释的问题。由于主油道、油底壳均在发动机的下部,该阶段以缸体的迅速温升为主,且由于发动机缸体水温较低,可断开全发动机的冷却液流量,让毫无冷却效果的发动机快速加热,直至缸体水温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时,退出零流量模式,进入超低流量模式。
S13:若缸体水温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在确定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之后,若缸体水温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S14:若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
若缸体水温大于或等于第一预设温度,且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表示温度较为合理,但未能达到打开缸体支路的温度,则进入超低流量模式,此时控制电子水泵的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第二暖机转速大于第一暖机转速,进入超低流量阶段。在超低流量阶段,发动机机油温度进入合理范围,发动机水温、壁温的快速上升,此时发动机如果继续零流量状态,缸盖出水口处的水温传感器因在发动机外部,无法得知正确的发动机水温,无法确保可靠性,且零流量时发动机内外冷热水存在温差,支路中各处水温并不均匀,此时需要控制电子水泵的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以超低流量应对,直至发动机的缸体水温达到第三预设温度,退出超低流量模式,进入低流量阶段。
在超低流量模式下,电子水泵以最低转速运行,使发动机内部维持在超低流量,以求冷却液温度保持均匀,同时应保持散热器关闭,此时热量在整个小循环内均匀分布,但未向外散逸,可加速快速暖机;如发动机冷却装置中搭配使用温控模块,则温控模块的开度设定在极小位置,使发动机冷却装置内仅维持较少的流量(如约1L/min的流量),此时缸体完全关闭,但缸盖内维持有轻微流量经过小循环,而不经过散热器;如发动机冷却装置中搭配使用节温器,则此时缸体完全关闭,而小循环为全开。
S15:若缸体水温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根据缸体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第三暖机转速,并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三暖机转速。
在发动机暖机过程中,若缸体水温大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表示暖机已有效果,此时缸体内部热量以及集聚到一定程度,需要开始考虑过热抑制,此时暖机阶段接近尾声,进入低流量模式,电子水泵的转速需逐步调大,使转速Swarmup=f(tempcb),其中,tempcb为缸体温度。同时,如发动机冷却装置中搭配使用温控模块,则温控模块的开度需逐渐增大以使缸体支路打开,温控模块的开度Pcbtmm=f(tempcb),tempcb为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温;如发动机冷却装置中搭配使用节温器,则缸体支路已全部打开。此后,持续判断发动机的缸体温度和缸盖温度,直至退出低流量模式,以进入开环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若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则确定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实时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暖机控制模式的水温低于开环控制模式的水温,若缸体水温实时水温小于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一暖机转速,并进行计时,若缸体水温实时水温大于或者等于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若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实时水温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若所述实时水温小于或者等于第二预设温度,或者计时时长大于第一预设时长,则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若缸体水温大于第二预设温度,则根据缸体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第三暖机转速,并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三暖机转速,明确了暖机控制模式中对电子水泵转速的具体控制过程,将发动机暖机阶段分为零流量、超低流量和低流量三个阶段,可满足不同时期的冷却需求,在满足暖风舒适性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解决机油稀释的问题,在有效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冷却流量按需控制,进而实现了节油减排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4之后,即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之后,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41:确定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第三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第一预设温度。
在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之后,EMS需要确定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其中,第三预设温度小于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第一预设温度,即在在超低流量阶段需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
S142:若缸盖水温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是否接收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
在确定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之后,在超低流量阶段,若缸盖水温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则需确定是否接收到来自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如暖风、变速器油冷等外部冷却需求。
S143:若接收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
在快速暖机初期因水温过低,如响应其他支路需求,流入其他系统,比如对EGR进行冷却将造成冷凝现象,如进入暖风系统实际无任何效果,但当水温高于阈值时,已经初步具备意义,可以开始考虑其他系统的功能、舒适性,在确定缸盖水温大于第三预设温度之后,此时如无外部冷却需求,则继续维持超低流量,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仍旧为超低流量模式的第二暖机转速,如有外部冷却需求,则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使得电子水泵的冷却流量可满足外部冷却需求。
S144:根据缸体水温和冷却转速确定电子水泵的第四暖机转速。
在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之后,还需要根据缸体水温和冷却转速确定电子水泵的第四暖机转速。其中,电子水泵的第四暖机转速Swarmup=f(tempch,Breq),其中,tempch为缸盖水温,Breq为外部冷却需求的合并求解,是暖风、变速器油冷等等需求当中的最大值。
S145: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四暖机转速。
在确定电子水泵的第四暖机转速Swarmup之后,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四暖机转速,以在满足暖风舒适性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保证发动机的温升,解决机油稀释的问题。此外,若发动机冷却装置搭配使用的是温控模块,则温控模块的开度也需要逐渐进行调整,开度调大至满足外部冷却需求的位置,若发动机冷却装置搭配使用的是节温器,则此时保证缸体支路完全关闭,缸盖上的小循环支路全开,此后持续判断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温度,直至退出暖机控制模式,进入开环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之后,确定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若缸盖水温大于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是否接收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若接收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根据缸体水温和冷却转速确定电子水泵的第四暖机转速,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四暖机转速,在对发动机进行暖机的超低流量阶段,考虑其他系统的外部冷却需求,在满足暖风舒适性等功能需求的前提下,解决机油稀释的问题,在有效满足可靠性的前提下,实现冷却流量按需控制,进而实现了节油减排的效果。
在一实施例中,步骤S15之后,即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三暖机转速之后,所述方法还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51: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并确定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
在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三暖机转速之后,即低流量模式中,随着发动机水温迅速升高,需要退出暖机控制模式,以避免水温过高,并进入到下一控制模式。其中,电子水泵在两种情况下可以退出暖机控制模式:第一种是普通情况下,发动机EMS持续判断实时水温(包括缸盖水温和缸体水温)是否超过冷启动阈值,当缸盖水温阈值高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时,或者缸体水温高于缸盖冷启动阈值时,则退出暖机控制模式,此时开始禁止使用超低流量,需随实时水温的上升逐渐调大电子水泵的冷却流量以避免发动机过热。
第二种主要用于应对寒区,由于寒区气温较低,整车行驶以后面临迎风散热量极大,热量聚集存在困难,因此发动机水温容易处在较低水平而无法上涨,可能处于热平衡状态,此时持续将电子水泵限定在极小转速可能容易引起其他问题(此时发动机舱内、缸体缸盖内均已不再是冷态,低流量可能无法保证温度场均匀,局部热点存在,不是完全没有风险,且其他功能支路可能需要大流量,如长时间维持在低流量,则其他功能支路无法被满足)。故需在低流量模式中,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并确定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即确定车辆是否处于寒区,以至寒区中执行寒区的暖机控制模式退出策略。
S152:若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第四预设温度小于第一开环温度。
在确定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之后,若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车辆处于寒区,由于车辆在寒区时可能出现热平衡的情况,导致发动机的实时水温达到设定的冷启动阈值,此时需要确定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其中,第四预设温度小于第一开环温度。
若环境温度大于或者等于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车辆未处于寒区,此时不需要对暖机时长进行限制,正常根据发动机的温升情况判断以退出暖机控制模式即可。
S153:若缸盖水温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则进行计时,并在第六预设数据中查询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
若缸盖水温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则需要对缸盖水温大于第四预设温度的时长进行计时,以避免缸盖过热,并在第六预设数据中查询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其中,第六预设数据为电子水泵在环境温度下标定的允许的暖机时长。可以对车辆进行实车环境试验,以标定发动机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最长暖机时长(即暖机限制时长),从而得到第六预设数据,第六预设数据中,不同环境温度对应有不同的暖机限制时长,以保证暖机限制时长的精确性。
S154:若计时时长大于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则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
当计时时长大于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时,表示继续暖机可能会导致发动机过热,则需要退出暖机控制模式,进入开环控制模式。
本实施例中,在控制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三暖机转速之后,需要获取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并确定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若环境温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第四预设温度小于第一开环温度,若缸盖水温大于第四预设温度,则进行计时,并在第六预设数据中查询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若计时时长大于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则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在进入暖机控制模式之后,明确了退出暖机控制模式的具体策略,针对暖机阶段定义了基于环境因素的提前退出暖机的策略,可应对寒区的特别情况,两种暖机退出策略即保证了发动机的正常暖机,也确保了车辆的正常使用。
在一实施例中,若发动机冷却装置中包括两个水温传感器: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传感器1和发动机缸体内的传感器2。当两个水温传感器均正常时,将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传感器1检测获得的缸盖水温,作为开环控制模式下水温阈值的判断基础、以及缸盖处的过热判断;发动机缸体内的传感器2检测获得的缸体水温,作为暖机控制模式中水温阈值的判断基础、以及缸体处的过热判断。设置发动机缸体内的传感器2的目的,主要是由于缸体、缸盖分流,在双节温器或温控模块能够对缸体、缸盖流量分别进行调节并影响发动机水温的情况下,两个区域的水温并无强相关性,需要两个水温传感器单独检测。
在整车上电以后,需要对两个水温传感器进行检查,以进行故障判断,水温传感器故障的判断方式可以车辆ECU决定,ECU可以根据水温传感器的水温信号进行判断,若根据水温信号确定水温传感器出现最大故障、最小故障、信号不合理故障中的任意一种故障,则不表示发动机无法对水温情况进行判断,需要发送报警提示,以提示用户水温传感器的故障。
其中,当发动机缸盖出水口处的传感器1故障时,所有水温阈值判断的基准将失去效果,故直接报警以使用户获知故障情况,并且将电子水泵的转速调整到100%位置,即水泵流量比例保持在最高值,维持散热功能的正常,确保发动机不过热;若发现发动机缸体内的传感器2故障,则在暖机控制模式中,即在发动机暖机阶段,需要放弃缸体支路全闭的阶段,并取消全部以缸体水温基准的电子水泵转速设定,需要根据缸盖水温对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电子水泵以超低流量模式维持小转速,确保缸盖冷却流量的流通(此时无缸体、缸盖全关阶段),当缸盖水温超过一定温度时,则退出暖机控制模式,且退出暖机控制模式后,电子水泵的转速下限需保证缸体全开,并在后续的第一开环控制模式和第一开环控制模式中,放弃基于缸体水温的电子水泵转速控制。
在一实施例中,将第一预设数据、第二预设数据、第三预设数据、第四预设数据、第五预设数据和第六预设数据均制定为二维表,形成第一预设表、第二预设表、第三预设表、第四预设表、第五预设表和第六预设表,并保存在车辆中,以便在车辆运行过程中,根据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实时转速、实时负荷、环境温度等对应参数直接查询相应的预设表,减少查询时间,以提高电子水泵的响应速度,近一步提高对冷却流量的精细控制。
应理解,上述实施例中各步骤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而不应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实施过程构成任何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该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与上述实施例中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一一对应。如图4所示,该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包括第一确定模块401、获取模块402、第二确定模块403、查询模块404和控制模块405。各功能模块详细说明如下:
第一确定模块401,用于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所述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
获取模块402,用于若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第二确定模块403,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实时负荷确定所述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
查询模块404,用于若确定所述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转速和所述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所述第一转速作为所述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所述第一预设数据为所述电子水泵在发动机稳态工况下标定的转速数据;
控制模块405,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转速控制所述电子水泵。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和第二预设数据确定所述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之后,所述查询模块404还用于:
若确定所述发动机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二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二转速,并将所述第二转速作为所述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所述第二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负荷,对所述发动机的过热风险进行评估后确定的电子水泵转速数据。
进一步地,所述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之前,所述控制模块405还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实时水温是否大于第一开环温度;
若所述实时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开环温度,则获取所述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环境温度对所述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
若所述实时水温大于所述第一开环温度,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405还具体用于:
获取第三预设数据,所述第三预设数据为所述电子水泵在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转速数据;
在所述第三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三转速;
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第三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实时水温包括所述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温,所述控制模块405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车辆的实时车速,并获得第四预设数据,所述第四预设数据为在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下对所述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修正的修正值;
在所述第四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车速所对应的修正值;
根据所述修正值对所述目标转速进行修正,获得修正转速;
获取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并根据所述外部冷却需求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
根据所述缸体水温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缸体转速;
根据所述修正转速、所述冷却转速和所述缸体转速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模块405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修正转速、所述冷却转速和所述缸体转速中的最大转速;
获取第五预设数据,所述第五预设数据为所述电子水泵在不同发动机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在所述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电子水泵在所述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确定所述最大转速是否处于所述电子水泵在所述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若所述最大转速处于所述电子水泵在所述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则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最大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控制模块405还具体用于:
若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则确定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暖机控制模式的水温低于所述开环控制模式的水温;
若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一暖机转速;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根据所述缸体水温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第三暖机转速,并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第三暖机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之后,所述控制模块405还具体用于:
确定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确定是否接收到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
若接收到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则根据所述外部冷却需求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
根据所述缸体水温和所述冷却转速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第四暖机转速;
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第四暖机转速。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第三暖机转速之后,所述控制模块405还具体用于:
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小于第一开环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进行计时,并在第六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
若计时时长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则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
关于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的具体限定可以参见上文中对于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的限定,在此不再赘述。上述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中的各个模块可全部或部分通过软件、硬件及其组合来实现。上述各模块可以硬件形式内嵌于或独立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处理器中,也可以以软件形式存储于计算机设备中的存储器中,以便于处理器调用执行以上各个模块对应的操作。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该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包括通过系统总线连接的处理器、存储器。其中,该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的处理器用于提供计算和控制能力。该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的存储器包括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内存储器。该非易失性存储介质存储有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该内存储器为非易失性存储介质中的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程序的运行提供环境。该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以实现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包括存储器、处理器及存储在存储器上并可在处理器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处理器执行计算机程序时实现上述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的步骤。
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的步骤。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方法中的全部或部分流程,是可以通过计算机程序来指令相关的硬件来完成,的计算机程序可存储于一非易失性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该计算机程序在执行时,可包括如上述各方法的实施例的流程。其中,本申请所提供的各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对存储器、存储、数据库或其它介质的任何引用,均可包括非易失性和/或易失性存储器。非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ROM(PROM)、电可编程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ROM(EEPROM)或闪存。易失性存储器可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或者外部高速缓冲存储器。作为说明而非局限,RAM以多种形式可得,诸如静态RAM(SRAM)、动态RAM(DRAM)、同步DRAM(SDRAM)、双数据率SDRAM(DDRSDRAM)、增强型SDRAM(ESDRAM)、同步链路(Synchlink)DRAM(SLDRAM)、存储器总线(Rambus)直接RAM(RDRAM)、直接存储器总线动态RAM(DRDRAM)、以及存储器总线动态RAM(RDRAM)等。
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了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单元、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单元、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单元或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所述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
若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实时负荷确定所述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
若确定所述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转速和所述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所述第一转速作为所述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所述第一预设数据为所述电子水泵在发动机稳态工况下标定的转速数据;
根据所述目标转速控制所述电子水泵;
其中,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则确定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暖机控制模式的水温低于所述开环控制模式的水温;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后,确定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根据所述缸体水温和所述冷却转速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第四暖机转速;
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第四暖机转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实时负荷确定所述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确定所述发动机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二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二转速,并将所述第二转速作为所述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所述第二预设数据为根据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发动机负荷,对所述发动机的过热风险进行评估后确定的电子水泵转速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确定所述实时水温是否大于第一开环温度;
若所述实时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开环温度,则获取所述车辆外界的环境温度,并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环境温度对所述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
若所述实时水温大于所述第一开环温度,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环境温度对所述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控制,包括:
获取第三预设数据,所述第三预设数据为所述电子水泵在不同发动机水温和外部环境温度下需求的转速数据;
在所述第三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第三转速;
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第三转速。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时水温包括所述发动机缸体内的缸体水温,所述根据所述目标转速控制所述电子水泵,包括:
获取所述车辆的实时车速,并获得第四预设数据,所述第四预设数据为在不同车速和环境温度下对所述电子水泵的转速进行修正的修正值;
在所述第四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车速所对应的修正值;
根据所述修正值对所述目标转速进行修正,获得修正转速;
获取所述发动机外的外部冷却需求,并根据所述外部冷却需求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
根据所述缸体水温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缸体转速;
根据所述修正转速、所述冷却转速和所述缸体转速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修正转速、所述冷却转速和所述缸体转速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包括:
确定所述修正转速、所述冷却转速和所述缸体转速中的最大转速;
获取第五预设数据,所述第五预设数据为所述电子水泵在不同发动机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在所述第五预设数据中确定所述电子水泵在所述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确定所述最大转速是否处于所述电子水泵在所述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
若所述最大转速处于所述电子水泵在所述缸体水温下的转速范围,则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最大转速。
7.如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一暖机转速;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根据所述缸体水温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第三暖机转速,并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第三暖机转速。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第三暖机转速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车辆所处的环境温度,并确定所述环境温度是否小于预设环境温度;
若所述环境温度小于所述预设环境温度,则确定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四预设温度,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小于第一开环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四预设温度,则进行计时,并在第六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
若计时时长大于所述环境温度对应的暖机时长,则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
9.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确定模块,用于确定车辆中发动机的实时水温,并根据所述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
获取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开环控制模式,则获取所述发动机的实时转速和实时负荷;
第二确定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实时水温和所述实时负荷确定所述发动机是否有过热风险;
查询模块,用于若确定所述发动机没有过热风险,则在第一预设数据中查询所述实时转速和所述实时负荷所对应的第一转速,并将所述第一转速作为所述电子水泵的目标转速,所述第一预设数据为所述电子水泵在发动机稳态工况下标定的转速数据;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目标转速控制所述电子水泵;
所述控制模块还用于:
根据所述实时水温确定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之后,若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控制模式为暖机控制模式,则确定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体水温是否小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暖机控制模式的水温低于所述开环控制模式的水温;
若所述缸体水温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则确定所述缸体水温是否大于第二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体水温小于或者等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则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第二暖机转速后,确定所述实时水温中的缸盖水温是否大于第三预设温度,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且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
若所述缸盖水温大于所述第三预设温度,则根据外部冷却需求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冷却转速,根据所述缸体水温和所述冷却转速确定所述电子水泵的第四暖机转速;
控制所述电子水泵的输出转速为所述第四暖机转速。
CN202110017802.3A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Active CN1147381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7802.3A CN114738101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017802.3A CN114738101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8101A CN114738101A (zh) 2022-07-12
CN114738101B true CN114738101B (zh) 2023-05-12

Family

ID=8227421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017802.3A Active CN114738101B (zh) 2021-01-07 2021-01-07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7381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6816487A (zh) * 2023-06-28 2023-09-29 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电子主水泵控制方法、装置及储存介质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0632A (en) * 1992-02-19 1995-02-2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cooling system
FR2996168A1 (fr) * 2012-10-02 2014-04-0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alcul d'une temperature de substitution du liquide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thermique equipe d'un rechauffeur additionnel
CN105464778A (zh) * 2015-12-18 2016-04-06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电控水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5863810A (zh) * 2015-02-09 2016-08-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内燃发动机的冷却回路的方法
CN106246328A (zh) * 2016-08-26 2016-12-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907229A (zh) * 2017-02-20 2017-06-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979061A (zh) * 2017-03-30 2017-07-2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013305A (zh) * 2016-01-28 2017-08-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水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DE102016113394B3 (de) * 2016-07-20 2017-10-19 Ino8 Pty Ltd Wärmemanagementsystem und -verfahren einer variablen Zylinderkühlung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CN111561381A (zh) * 2020-04-20 2020-08-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动水泵的汽油机智能闭环控制热管理方法
CN112177752A (zh) * 2020-08-21 2021-01-0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模块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0054030B2 (en) * 2016-06-01 2018-08-21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LLC Engine cooling systems and methods
US10757843B2 (en) * 2018-01-12 2020-08-25 Ford Global Technologies, Llc Vehicular traction inverter temperature control system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390632A (en) * 1992-02-19 1995-02-21 Honda Giken Kogyo Kabushiki Kaisha Engine cooling system
FR2996168A1 (fr) * 2012-10-02 2014-04-04 Peugeot Citroen Automobiles Sa Dispositif de calcul d'une temperature de substitution du liquide de refroidissement d'un moteur thermique equipe d'un rechauffeur additionnel
CN105863810A (zh) * 2015-02-09 2016-08-17 通用汽车环球科技运作有限责任公司 控制内燃发动机的冷却回路的方法
CN105464778A (zh) * 2015-12-18 2016-04-06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发动机电控水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07013305A (zh) * 2016-01-28 2017-08-04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水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DE102016113394B3 (de) * 2016-07-20 2017-10-19 Ino8 Pty Ltd Wärmemanagementsystem und -verfahren einer variablen Zylinderkühlung eines Verbrennungsmotors
CN106246328A (zh) * 2016-08-26 2016-12-21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汽车发动机水冷系统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6907229A (zh) * 2017-02-20 2017-06-30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的电子水泵的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CN106979061A (zh) * 2017-03-30 2017-07-25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及系统
CN111561381A (zh) * 2020-04-20 2020-08-21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基于电动水泵的汽油机智能闭环控制热管理方法
CN112177752A (zh) * 2020-08-21 2021-01-05 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发动机热管理模块的控制方法和控制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车用智能水泵控制算法研究;黄晓波等;《南方农机》;20200828(第16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738101A (zh) 2022-07-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95500B (zh) 具有egr冷却器的发动机冷却系统
CN109057940B (zh) 汽车水泵控制方法、装置、系统及控制器
CN113818981B (zh) 基于温控模块的暖机方法、车辆及存储介质
EP2333268B1 (en) Cooling system for engine
JP6473105B2 (ja) 車両用内燃機関の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の制御方法
JP5152595B2 (ja) 車両用冷却システムの制御装置
JP6241435B2 (ja) 内燃機関の温度制御装置
US11454161B2 (en) Thermostat fault diagnosis method and device, computer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3818953B (zh) 一种发动机水泵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4738102B (zh)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2302781B (zh) 发动机温控模块的控制方法
CN109578129A (zh) 一种发动机冷却水温控制系统及方法
CN114740913B (zh)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和装置
CN114738101B (zh) 一种发动机电子水泵控制方法和装置
JP2019035372A (ja) エンジン冷却構造
CN114810319B (zh) 温控模块的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CN116498539A (zh) 油冷电机冷却油泵的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N109611190B (zh) 一种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CN114738103B (zh) 一种车用温控模块控制方法及装置
US20160053646A1 (en) Flexible engine metal warm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an 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JP4254363B2 (ja) 暖機制御装置
JP2012215141A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JP2003172141A (ja) エンジン冷却装置
CN113818952B (zh) 一种车用散热风扇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16122949B (zh) 一种控制暖风回路水流量的方法、装置及车辆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