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51328B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51328B CN114651328B CN202080001779.2A CN202080001779A CN114651328B CN 114651328 B CN114651328 B CN 114651328B CN 202080001779 A CN202080001779 A CN 202080001779A CN 114651328 B CN114651328 B CN 11465132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ub
- display
- substrate
- display area
- isolation groo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4—Insulating layers formed between TFT elements and OLED el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3—Encapsul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101)和围绕显示区域(101)的非显示区域;显示基板还包括有机功能层,有机功能层包括位于显示区域(101)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槽(102),至少一个隔离槽(102)能够将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沿从显示区域(101)指向显示基板的边界(103)的第一方向,至少两个子部分依次排布。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以有机发光二极管(英文: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简称:OLED)为发光器件、由薄膜晶体管进行信号控制的柔性显示面板已成为目前OLED行业的主流方向。柔性显示面板一般采用薄膜封装工艺进行封装,以保护面板内部的发光器件和其他结构不与外界发生氧化反应。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本公开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槽,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能够将所述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沿从显示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的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依次排布。
可选的,所述隔离槽围绕所述显示区域;每个所述子部分均围绕所述显示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嵌套设置。
可选的,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隔离槽和第二隔离槽,所述第一隔离槽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隔离槽之间;
所述第二部分被所述第一隔离槽和所述第二隔离槽隔断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子部分、第二子部分和第三子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分、所述第二子部分和所述第三子部分依次间隔排布。
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电路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二子部分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结构,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一子部分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信号线结构,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三子部分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
可选的,所述电路结构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测试电路和多路复用电路;
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包括电源信号线;
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包括测试信号线和时钟信号线。
可选的,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第一平坦层、第二平坦层和/或像素界定层。
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导电功能图形;
所述隔离槽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导电功能图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可选的,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无机功能层;所述隔离槽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无机功能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基于所述显示基板的技术方案,本公开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基板。
可选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圆形手表。
基于所述显示基板的技术方案,本公开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槽,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能够将所述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沿从显示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的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依次排布。
可选的,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平坦层,所述平坦层上设置有过孔结构,所述过孔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显示基板中对应的阳极图形和子像素驱动电路;
在所述有机功能层上形成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所述过孔结构和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公开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公开的一部分,本公开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公开,并不构成对本公开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沿aa'方向的界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进行详细描述。
在对柔性显示面板进行封装时,一般会采用化学气相沉积法(英文:ChemicalVapour Deposition,简称CVD),制作两层无机封装层。但是当封装失效时,例如:无机封装层发生断裂产生缝隙,水汽和氧气会通过缝隙入侵到显示面板内部。
由于有机材料分子结构内存在大量的极性基团,这些基团具有结合水分子形成氢键的能力,而无机材料则不具备吸水的特性,当显示面板周边的无机封装层发生断裂时,环境中的水汽和氧气在进入显示面板内部后,会沿着由有机材料形成的有机功能层逐渐向显示区域扩散侵蚀,导致位于显示区域的发光层被氧化失效无法发光,而随着水汽和氧气的不断入侵,导致失效区域逐渐扩大,使显示器件出现一种特征明显的不良:不断扩大增长的暗点(Growing Dark Spot,GDS)。
请参阅图1和图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101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01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01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槽102,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102能够将所述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沿从显示区域101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103的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依次排布。
具体地,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101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01的非显示区域,示例性的,所述显示区域101为圆形或矩形,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外边界轮廓与所述显示区域101的外边界轮廓大致相同。当所述显示区域101为圆形时,所述第一方向为该圆形的半径方向。
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01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槽102,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102能够将所述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示例性的,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中最靠近显示区域101的子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为一体结构。
通过将所述第二部分中的部分有机功能层去除,形成所述隔离槽102,所述隔离槽102的数量和宽度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102能够将所述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沿从显示区域101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103的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依次间隔排布,即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中,任意一个子部分均不会从显示基板的边界103延伸至显示区域101内。
值得注意,当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多个隔离槽102时,所述多个隔离槽102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布。
根据上述显示基板的具体结构可知,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有机功能层上设置隔离槽102,通过该隔离槽102将有机功能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且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能够沿从显示区域101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103的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这样在显示基板中的无机封装层的边缘断裂产生缝隙时,水汽和氧气从缝隙入侵到非显示区域中最靠近显示基板边界的子部分时,由于位于非显示区域的各子部分相互独立,水汽和氧气不会以位于非显示区域的有机功能层为传输路径,继续入侵至显示区域101,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通过设置所述隔离槽102,能够有效的将水汽和氧气阻隔在非显示区域,从而避免了水汽和氧气快速入侵至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101,降低了显示基板出现GDS不良的风险,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使用寿命。
所述隔离槽102和各所述子部分的具体结构均多种多样,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所述隔离槽102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01;每个所述子部分均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01,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嵌套设置。
具体地,所述隔离槽102和所述子部分均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01,所述子部分和所述隔离槽102交替嵌套设置,每相邻的两个子部分之间均有一个隔离槽102。
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在显示区域101周边的任意位置,均能够有效的将水汽和氧气阻隔在非显示区域,从而避免了水汽和氧气快速入侵至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101,降低了显示基板出现GDS不良的风险,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隔离槽(如图2中的S1处)和第二隔离槽(如图2中的S2处),所述第一隔离槽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01与所述第二隔离槽之间;所述第二部分被所述第一隔离槽和所述第二隔离槽隔断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子部分、第二子部分和第三子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分、所述第二子部分和所述第三子部分依次间隔排布。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隔离槽和所述第二隔离槽均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01,所述第一隔离槽和所述第二隔离槽嵌套设置,所述第一隔离槽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01与所述第二隔离槽之间;所述第一子部分、所述第二子部分和所述第三子部分均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01;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分、所述第一隔离槽,所述第二子部分、所述第二隔离槽和所述第三子部分依次嵌套设置。
当水汽和氧气从显示基板的边缘裂缝进入显示基板的内部时,水汽和氧气先接触到所述第三子部分,由于第三子部分与所述第二子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二隔离槽102,因此水汽和氧气不会由所述第三子部分快速的入侵至所述第二子部分,同样的,由于所述第二子部分与所述第一子部分之间设置有第一隔离槽,当水汽和氧气入侵至所述第二子部分时,水汽和氧气也不会由所述第二子部分快速入侵至所述第一子部分,因此,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在非显示区域形成了多级对水汽和氧气的阻隔结构,从而避免了水汽和氧气快速入侵至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101,降低了显示基板出现GDS不良的风险,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和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电路结构104,所述电路结构104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二子部分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覆盖;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结构105,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一子部分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覆盖;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信号线结构106,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三子部分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覆盖。
具体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电路结构104、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和第二信号线结构106,示例性的,设置所述电路结构104、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均位于所述基底201与所述有机功能层之间;这种设置方式使得所述有机功能层能够对所述电路结构104、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示例性的,所述电路结构104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隔离槽102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隔离槽102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之间;所述第一信号线图形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01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一隔离槽102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之间;所述第二信号线图形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隔离槽102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与显示基板的边界103之间。
示例性的,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电路结构104所占用的区域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占用的区域的宽度,且大于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占用的区域的宽度。
示例性的,所述电路结构104、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均布局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四周。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通过设置所述电路结构104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二子部分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一子部分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三子部分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覆盖;使得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子部分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子部分的宽度,这样就使得与所述有机功能层的第一部分接触的第一子部分远离显示区域101的边界,与显示基板的边界103之间具有较远的距离,从而避免了水汽和氧气快速入侵至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101,降低了显示基板出现GDS不良的风险,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使用寿命。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电路结构104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测试电路和多路复用电路;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包括电源信号线;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包括测试信号线和时钟信号线。
具体地,所述栅极驱动电路(GOA)用于为显示区域101中的栅线提供栅极信号。所述测试电路用于测试显示基板的显示画面质量。所述多路复用电路连接在显示基板的源极芯片和显示区域101中的数据线之间,用于给数据线充电。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测试电路和所述多路复用电路分布于所述显示基板的四周。
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包括电源信号线,所述电源信号线用于为显示区域101中的子像素提供电源电压信号。图2中L1位置代表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的形成位置,L2位置代表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的形成位置。
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包括测试信号线和时钟信号线等,示例性的,所述测试信号线用于为测试电路提供测试信号,所述时钟信号线用于为栅极驱动电路提供时钟信号。
更详细地说,如图2所示,显示基板中的基底201可选为聚酰亚胺(PI)基底,沿远离所述基底201的方向,在基底201上形成有依次层叠设置的阻隔层、缓冲层(如图2中的标记202代表所述阻隔层和所述缓冲层)、有源层、第一栅极绝缘层203、第一栅金属层、第二栅极绝缘层204、第二栅金属层、层间绝缘层206、源漏金属层和第一平坦层205。
示例性的,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203采用SiOx材料。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203作为第一栅金属层与有源层之间的绝缘介质层。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一栅极绝缘层203作为显示基板中晶体管的栅极和有源图形之间的绝缘层。值得注意,所述晶体管的栅极由所述第一栅金属层制作,所述晶体管的沟道层由所述有源层制作。
示例性的,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204采用SiNx材料。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204作为所述第一栅金属层和所述第二栅金属层之间的绝缘介质层。更详细地说,所述第二栅极绝缘层204作为显示基板中电容结构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的绝缘层。值得注意,所述电容结构的第一极板由所述第一栅金属层制作,所述电容结构的第二极板由所述第二栅金属层制作。
所述层间绝缘层206作为所述第二栅金属层与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之间的绝缘层。所述层间绝缘层206上形成有一些过孔,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通过这些过孔于位于层间绝缘层206于基底201之间的膜层电连接。
值得注意,如图2所示,所述有源层用于形成晶体管的有源图形208,以及一些导电功能部分。所述第一栅金属层用于形成晶体管的栅极209,电容结构的第一极板,以及一些具有导电功能的信号线。所述第一源漏金属层用于形成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如图2中的标记210)。所述第二栅金属层用于形成电容结构的第二极板,以及一些具有导电功能的信号线207。
图2中,示例了晶体管T1包括有源图形208、栅极209、源极和漏极(如标记210)。有源图形208与栅极209构成了晶体管T1的沟道结构,源极和漏极通过层间绝缘层206上的过孔,第二栅极绝缘层204上的过孔,以及第一栅极绝缘层203上的过孔与所述有源图形208的两端搭接。
需要说明,晶体管T1的形成位置代表着:为显示区域101的子像素提供栅极驱动信号的GOA电路、提供测试信号的测试电路、以及给数据线充电的多路复用电路的形成位置。
上述设置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包括电源信号线,使得所述电源信号线距离显示区域101中用于传输电源信号的导电图形较近,这样将所述电源信号线与该导电图形电连接在一起时,更有利于提升电源信号的稳定性。
上述设置所述电路结构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测试电路和多路复用电路;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包括测试信号线和时钟信号线;使得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测试电路和多路复用电路距离为其提供电源信号、测试信号和时钟信号的信号线均较近,这样不仅使得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测试电路和多路复用电路的具体布局难度降低,还有利于缩小所述电路结构、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105和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106占用的布局空间,有利于实现窄边框设计。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第一平坦层205、第二平坦层和/或像素界定层。
具体地,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显示区域101的子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子像素驱动电路可以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所述测试电路和所述多路复用电路同时形成。在形成这些电路结构之后,可以继续形成第一平坦层205,所述第一平坦层205包括位于显示区域101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平坦层205采用有机材料制作,用于将其下方结构产生的段差平坦化。
在形成所述第一平坦层205之后,可以在所述第一平坦层205背向所述基底201的一侧继续形成像素界定层,所述像素界定层用于在显示区域101限定出多个像素开口区。示例性的,所述像素界定层可以包括位于显示区域101的第一部分和位于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
在一些情况下,所述显示基板还可以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平坦层205和所述像素界定层之间的第二平坦层,示例性的,所述第二平坦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01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
值得注意,当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第一平坦层205、第二平坦层和像素界定层时,形成在各有机功能层上的隔离槽102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可以交叠,也可以不交叠。
在一些实施例中,设置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导电功能图形;所述隔离槽102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导电功能图形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具体地,上述设置方式使得在所述隔离槽102形成区域的正下方,没有导电功能图形,从而避免了在形成所述隔离槽102的过程中,对下层的导电功能图形产生影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无机功能层;所述隔离槽102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无机功能层在所述基底201上的正投影交叠。
具体地,所述无机功能层包括第一栅极绝缘层203、第二栅极绝缘层204和层间绝缘层206,在所述隔离槽102的正下方,仅包括无机功能层;这样在设置隔离槽102为位置,能够将位于非显示区域的全部有机功能层都隔断,从而避免了水汽和氧气快速入侵至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101,降低了显示基板出现GDS不良的风险,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使用寿命。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有机功能层上设置隔离槽102,通过该隔离槽102将有机功能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且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能够沿从显示区域101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103的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这样在显示基板中的无机封装层的边缘断裂产生缝隙时,水汽和氧气从缝隙入侵到非显示区域中最靠近显示基板边界的子部分时,由于位于非显示区域的各子部分相互独立,水汽和氧气不会以位于非显示区域的有机功能层为传输路径,继续入侵至显示区域101,因此,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中,通过设置所述隔离槽102,能够有效的将水汽和氧气阻隔在非显示区域,从而避免了水汽和氧气快速入侵至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101,降低了显示基板出现GDS不良的风险,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在包括上述显示基板时同样具有上述有益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电视、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圆形手表。
示例性的,所述显示装置包括柔性穿戴手表。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用于制作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101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01的非显示区域;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01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槽102,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102能够将所述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沿从显示区域101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103的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依次排布。
具体地,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101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101的非显示区域,示例性的,所述显示区域101为圆形或矩形,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外边界轮廓与所述显示区域101的外边界轮廓大致相同。当所述显示区域101为圆形时,所述第一方向为该圆形的半径方向。
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101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槽102,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102能够将所述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示例性的,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中最靠近显示区域101的子部分与所述第一部分形成为一体结构。
通过将所述第二部分中的部分有机功能层去除,形成所述隔离槽102,所述隔离槽102的数量和宽度均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102能够将所述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沿从显示区域101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103的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依次间隔排布,即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中,任意一个子部分均不会从显示基板的边界103延伸至显示区域101内。
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显示基板中,在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有机功能层上设置隔离槽102,通过该隔离槽102将有机功能层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且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能够沿从显示区域101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103的第一方向依次间隔排布;这样在显示基板中的无机封装层的边缘断裂产生缝隙时,水汽和氧气从缝隙入侵到非显示区域中最靠近显示基板边界的子部分时,由于位于非显示区域的各子部分相互独立,水汽和氧气不会以位于非显示区域的有机功能层为传输路径,继续入侵至显示区域101,因此,采用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制作方法制作的显示基板中,通过设置所述隔离槽102,能够有效的将水汽和氧气阻隔在非显示区域,从而避免了水汽和氧气快速入侵至显示基板的显示区域101,降低了显示基板出现GDS不良的风险,有效提升了显示基板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平坦层,所述平坦层上设置有过孔结构,所述过孔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显示基板中对应的阳极图形和子像素驱动电路;在所述有机功能层上形成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102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所述过孔结构和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102。
示例性的,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第一平坦层205,所述第一平坦层205与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201之间设置有子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一平坦层205背向所述基底201的一侧设置有阳极图形,所述平坦层上设置有过孔结构,所述过孔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显示基板中对应的阳极图形和子像素驱动电路。
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中,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所述过孔结构和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102,避免了为了制作所述隔离槽102而增加额外的构图工艺,有效简化了显示基板的制作流程,节约了显示基板的制作成本。
需要说明,本说明书中的各个实施例均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的部分互相参见即可,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尤其,对于方法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相似于产品实施例,所以描述得比较简单,相关之处参见产品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
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公开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耦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可以理解,当诸如层、膜、区域或基板之类的元件被称作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时,该元件可以“直接”位于另一元件“上”或“下”,或者可以存在中间元件。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描述中,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公开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9)
1.一种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槽,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能够将所述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沿从显示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的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依次排布;
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隔离槽和第二隔离槽,所述第一隔离槽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隔离槽之间;
所述第二部分被所述第一隔离槽和所述第二隔离槽隔断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子部分、第二子部分和第三子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分、所述第二子部分和所述第三子部分依次间隔排布;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电路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二子部分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结构,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一子部分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信号线结构,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三子部分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子部分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子部分的宽度;
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包括电源信号线;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导电功能图形;所述隔离槽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导电功能图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隔离槽的正下方仅包括无机功能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隔离槽围绕所述显示区域;每个所述子部分均围绕所述显示区域,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嵌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电路结构包括栅极驱动电路、测试电路和多路复用电路;
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包括测试信号线和时钟信号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第一平坦层、第二平坦层和/或像素界定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无机功能层;所述隔离槽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无机功能层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交叠。
6.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装置,其中,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圆形手表。
8.一种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基板包括:显示区域和围绕所述显示区域的非显示区域;所述制作方法包括:
制作有机功能层,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第一部分,以及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至少一个隔离槽,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能够将所述第二部分隔断为相互独立的至少两个子部分,沿从显示区域指向所述显示基板的边界的第一方向,所述至少两个子部分依次排布;
所述第二部分上设置有第一隔离槽和第二隔离槽,所述第一隔离槽位于所述显示区域与所述第二隔离槽之间;
所述第二部分被所述第一隔离槽和所述第二隔离槽隔断为相互独立的第一子部分、第二子部分和第三子部分,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分、所述第二子部分和所述第三子部分依次间隔排布;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电路结构,所述电路结构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二子部分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一信号线结构,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一子部分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
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第二信号线结构,所述第二信号线结构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被所述第三子部分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覆盖;
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子部分的宽度和所述第三子部分的宽度均小于所述第二子部分的宽度;
所述第一信号线结构包括电源信号线;
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的导电功能图形;所述隔离槽在所述显示基板的基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导电功能图形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不交叠;所述隔离槽的正下方仅包括无机功能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的制作方法,其中,所述有机功能层包括平坦层,所述平坦层上设置有过孔结构,所述过孔结构用于连接所述显示基板中对应的阳极图形和子像素驱动电路;
在所述有机功能层上形成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的步骤具体包括:
通过一次构图工艺,同时形成所述过孔结构和所述至少一个隔离槽。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CN2020/113017 WO2022047664A1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651328A CN114651328A (zh) | 2022-06-21 |
CN114651328B true CN114651328B (zh) | 2024-08-09 |
Family
ID=80492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01779.2A Active CN114651328B (zh) | 2020-09-02 | 2020-09-02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016221B2 (zh) |
CN (1) | CN114651328B (zh) |
WO (1) | WO2022047664A1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137455A (ko) * | 2012-06-07 | 2013-12-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
CN109713017A (zh) * | 2019-01-14 | 2019-05-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085759A (zh) * | 2018-01-25 | 2019-08-02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在阻挡区域中具有凹槽的显示设备 |
CN111326554A (zh) * | 2018-12-13 | 2020-06-23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100805124B1 (ko) * | 2007-03-05 | 2008-02-21 | 삼성에스디아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의 제조 방법 및 표시 장치 |
CN108700786B (zh) * | 2016-02-10 | 2021-01-08 | 夏普株式会社 | 有源矩阵基板及显示面板 |
CN108073003B (zh) * | 2016-11-09 | 2020-08-18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像素阵列衬底与线路阵列结构 |
KR102393377B1 (ko) * | 2017-08-07 | 2022-05-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KR102548987B1 (ko) * | 2018-08-09 | 2023-06-29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디스플레이 장치 |
US10541380B1 (en) * | 2018-08-30 | 2020-01-21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with substrate comprising an opening and adjacent grooves |
KR102667402B1 (ko) * | 2018-11-30 | 2024-05-2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CN110061043B (zh) * | 2019-04-30 | 2021-08-31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
CN110854304B (zh) * | 2019-11-20 | 2021-03-26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 |
-
2020
- 2020-09-02 CN CN202080001779.2A patent/CN114651328B/zh active Active
- 2020-09-02 US US17/298,439 patent/US12016221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9-02 WO PCT/CN2020/113017 patent/WO2022047664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KR20130137455A (ko) * | 2012-06-07 | 2013-12-17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유기전계발광 표시소자 |
CN110085759A (zh) * | 2018-01-25 | 2019-08-02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在阻挡区域中具有凹槽的显示设备 |
CN111326554A (zh) * | 2018-12-13 | 2020-06-23 |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109713017A (zh) * | 2019-01-14 | 2019-05-0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2016221B2 (en) | 2024-06-18 |
CN114651328A (zh) | 2022-06-21 |
US20220320224A1 (en) | 2022-10-06 |
WO2022047664A1 (zh) | 2022-03-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40179940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US8766267B2 (en) | Pixel structure | |
JP2020532043A (ja) |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 |
JP2019075229A (ja) | 表示装置 | |
US9799713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with barrier layer | |
US9941338B2 (en) |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display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US9070897B2 (en) | Display panel | |
CN113451385B (zh) | 显示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2331681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13169216B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40268189A1 (en) | Display panel | |
WO2021184273A1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40040862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a display device | |
WO2021213046A1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WO2021168738A1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走线负载的补偿方法 | |
CN112951846B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1276492B (zh) | 显示装置及其oled面板、oled面板的制作方法 | |
CN115472655A (zh)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5064574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287063B (zh) | 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
TW202018992A (zh) | 畫素結構 | |
WO2021218447A1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
CN114651328B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US20240179967A1 (en) | Display substrat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KR20230099978A (ko) | 표시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