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连接器、连接器模组以及电子设备,能够增加接地端子的返回路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的电子器件连接,包括绝缘本体、端子模组以及导电件,所述绝缘本体开设有用于与所述电子器件插接配合的插槽;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的若干对信号端子以及若干个接地端子,所述信号端子和所述接地端子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插槽,所述信号端子与所述接地端子沿第一方向排列;所述导电件安装于所述绝缘本体,至少一所述接地端子至少两处与所述导电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地端子的冲裁面与所述信号端子的冲裁面垂直。
可选地,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固定部,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连接臂,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形成,所述连接臂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插槽,所述连接臂用于与所述电子器件上的金手指电连接;第一接触部,设于所述连接臂,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导电件连接;以及第二接触部,设于所述连接臂或所述固定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导电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地端子包括:固定部,与所述绝缘本体固定;第一连接臂,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形成,所述第一连接臂至少部分伸入所述插槽,所述第一连接臂用于与所述电子器件接触;第二连接臂,自所述固定部延伸形成,且所述第二连接臂位于所述第一连接臂背离所述插槽的一侧;第一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导电件连接;以及第二接触部,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臂或固定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导电件连接。
可选地,当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子器件插接时,所述第一连接臂抵靠在所述第二连接臂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臂设有朝向所述第二连接臂延伸的凸起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臂设有朝向所述第一连接臂延伸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用于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子器件插接时,在所述第一连接臂和所述第二连接臂之间建立连接。
可选地,所述接地端子还包括弹性臂;所述弹性臂设于所述固定部且相对所述固定部倾斜设置,相邻的两所述接地端子之间,一所述接地端子的弹性臂与另一所述接地端子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导电件设于所述端子模组背离所述插槽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包括两端子模组与两导电件;两所述端子模组沿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插槽的两侧,两所述导电件沿所述第二方向相对设置于所述插槽的两侧,所述导电件用于连接所述插槽一侧的多个所述接地端子。
可选地,相邻的两对所述信号端子之间设有至少两个所述接地端子。
可选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接地端子通过所述弹性臂接触,构成一接地端子组;所述接地端子组与至少一个所述信号端子相邻。
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至少存在两组相邻的所述接地端子组。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模组,包括上述的连接器以及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有第一焊盘与第二焊盘,每一所述信号端子对应焊接于一所述第一焊盘,所述接地端子对应焊接于所述第二焊盘。
可选地,每两个相邻的所述接地端子焊接在同一所述第二焊盘上,且所述第一焊盘的大小与所述第二焊盘的大小相同。
可选地,所述连接器还包括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包括: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以及第二连接部,焊接于所述电路板。
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模组,包括上述的连接器模组或者包括上述的连接器。
本申请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地端子至少两处与导电件连接,增加了谐振的返回路径,从而提高谐振的屏蔽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说明书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申请。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阅图1至图4,图1和图2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连接器模组的立体示意图以及分解示意图,图3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端子在电路板上的焊接示意图,图4示出了图3中的A部放大图。一种连接器10模组1,用于与外部的电子器件2连接,包括连接器10以及电路板20,连接器10包括绝缘本体100、端子模组200以及导电件300,绝缘本体100,开设有用于与电子器件2插接配合的插槽110。端子模组200包括安装于绝缘本体100的若干对信号端子210以及若干个接地端子220,信号端子210和接地端子220至少部分伸入插槽110,信号端子210与接地端子220沿第一方向X排列。导电件300安装于绝缘本体100,接地端子220至少两处与导电件300连接。电路板20设有第一焊盘21与第二焊盘22,第一焊盘21与第二焊盘22均呈长方体状且大小相同,每一信号端子210对应焊接于一第一焊盘21,接地端子220对应焊接于第二焊盘22,且第一焊盘21的大小与第二焊盘22的大小相同。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焊盘21的大小与第二焊盘22的大小相同是指,第一焊盘21和第二焊盘22的长、宽以及高分别相等,但本申请不对第一焊盘21和第二焊盘22的具体形状以及大小作出限定,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焊盘21和第二焊盘22的形状以及大小可以不相同,第一焊盘21和第二焊盘22还可以是圆柱、圆台、棱柱以及棱台等其它形状。
对于上述绝缘本体100,请参阅图5,图5示出了图2中的B部放大图,并结合图2,绝缘本体100整体呈长方体状且沿第一方向X延伸,插槽110设于绝缘本体100背离电路板20的一端,插槽110呈长方体状且插槽110沿第二方向Y延伸,插槽110的底部沿第三方向Z朝插槽110的开口延伸形成定位部111,电子器件2设有相应的定位槽2b,定位部111在电子器件2伸入插槽110时起到定位作用,防止电子器件2在第一方向X的两端反向安装,影响电子器件2的电连接。定位部111沿第一方向X的两端以及插槽110沿第二方向Y的两个侧壁设有筋板120,筋板120用于电子器件2伸入插槽110时和电子器件2紧配,从而实现电子器件2在绝缘本体100上的固定安装。沿第三方向Z靠近插槽110开口处,定位部111呈半圆弧状设计,筋板120设有倒角,从而便于电子器件2伸入插槽11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绝缘本体100以及插槽110的具体形状做出限定,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绝缘本体100以及插槽110可以呈圆柱、棱柱或者棱台状等,实现电子器件2收容安装于绝缘本体100即可。还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定位部111设置在插槽110在第一方向X上的约七分之一处,但本申请不对定位部111的具体位置做出限定,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定位部111还可以是设于插槽110在第一方向X上的六分之一或者三分之一处等,以使定位部111不位于插槽110在第一方向X上的二分之一处即可。
对于上述端子模组200,请参阅图2至图4,每对相邻的信号端子210之间设有4个接地端子220,每2个相邻接地端子220构成接地端子组,每一接地端子组的两个接地端子220焊接于同一第二焊盘22。相邻的信号端子210之间4个接地端子220的设计可以进一步增加谐振的返回路径,加强屏蔽效果。端子模组200的数量为两组,两端子模组200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于插槽110的两侧,沿第二方向Y,一端子模组200中的一对信号端子210正对另一端子模组200中的两个接地端子组设置。两组端子模组200的设计可以使连接器10在相同的第一方向X上的长度下,可以设计更多的信号端子210以及接地端子220,从而增大空间利用率,防止连接器10的单个方向的尺寸过大。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每对相邻的信号端子210之间的接地端子220数量做出限定,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每对相邻的信号端子210之间的接地端子220数量可以为1个、3个或者8个等,或者不设置接地端子220,且每对相邻的信号端子210之间的接地端子220数量可以不相等,以使至少两对相邻的信号端子210之间设有至少4个接地端子220即可。
对于上述信号端子210,请参阅图6,图6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信号端子的立体示意图。信号端子210包括固持部211和延伸臂212,固持部211和延伸臂212以一定夹角设置,固持部211远离延伸臂212的一端弯折形成焊接端211a,焊接端211a用于与第一焊盘21焊接,延伸臂212远离固持部211的一端弯折形成接触端212a,接触端212a用于伸入插槽110并与电子器件2上的金手指2a电连接。固持部211的两侧向第一方向X延伸形成凸起221c,信号端子210安装到绝缘本体100时,延伸臂212先伸入绝缘本体100,直至接触端212a伸入插槽110后,固持部211会抵持于绝缘本体100,从而限定信号端子210的伸入深度,此时焊接端211a显露于绝缘本体100外侧。
对于上述接地端子220,请参阅图7,图7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接线端子的立体示意图。接地端子220包括固定部221、连接臂222、第一接触部223以及第二接触部224,固定部221背离插槽110的一侧沿第二方向Y延伸形成焊接部221a,焊接部221a用于与第二焊盘22焊接,且焊接部221a和固定部221的连接处背离电路板20的一侧设有凸台221b,凸台221b用于在第二方向Y上抵持绝缘本体100,固定部221靠近插槽110的一端沿第二方向Y延伸形成凸起221c,凸起221c用于在第二方向Y上抵持绝缘本体100。连接臂222由固定部221延伸形成,连接臂222至少部分伸入插槽110,连接臂222用于与电子器件2上的金手指2a电连接。第一接触部223设于连接臂222,第一接触部223于第二方向Y上抵持导电件300。第二接触部224设在固定部221于第二方向Y背离插槽110的一侧,第二接触部224于第二方向Y上抵持导电件300。第一接触部223和第二接触部224同时和导电件300电连接,从而增加谐振在接地端子220上的返回路径。具体地,谐振由连接臂222进入接地端子220后,即可以直接从本接地端子220的固定部221返回到电路板20,亦可以通过导电件300到达本接地端子220的固定部221返回到电路板20,还可以通过电路板20到达其它接地端子220的固定部221返回到电路板2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接触部的数量作出限定,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接触部的数量还可以是3个、5个等多个,多个接触部间隔设于连接臂222以及固定部221上,以使接触部的数量为至少2个,且连接臂222上至少设置1个接触部即可。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中,接地端子220通过接触部与导电件300抵接,从而实现接地端子220和导电件300之间的电连接,但本申请不对与导电件300电连接的接地端子220的数量作出限定,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有的接地端子220均与导电件300电连接,而在本申请其它实施例中,与导电件300电连接的接地端子220的数量可以为1个、3个或者8个等,以使至少一个接地端子200和导电件300电连接即可。
可选地,本申请还提供另一实施例的接地端子220′,请具体参阅图8,图8示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接地端子的立体示意图,接地端子220′包括固定部221′、第一连接臂222′、第二连接臂223′、第一接触部224′以及第二接触部225′,固定部221′背离插槽110的一侧沿第二方向Y延伸形成焊接部221a′,焊接部221a′用于与第二焊盘22焊接,固定部221′靠近插槽110的一端沿第二方向Y延伸形成凸起221b′,凸起221b′用于在第二方向Y上抵持绝缘本体100。第一连接臂222′由固定部221′延伸形成,第一连接臂222′部分伸入插槽110,第一连接臂222′用于与电子器件2上的金手指2a电连接。第二连接臂223′由固定部221′延伸形成,且第二连接臂223′位于第一连接臂222′背离插槽110的一侧。第一接触部224′设于第二连接臂223′背离固定部221′的一侧,第一接触部224′用于在第二方向Y上抵持导电件300,从而实现与导电件300的电连接。第二接触部225′设于固定部221′背离插槽110的一侧,第二接触部225′用于在第二方向Y上抵持导电件300,从而实现与导电件300的电连接。其中,第一连接臂222′朝向第二连接臂223′延伸形成凸起部222a′,凸起部222a′用于实现第一连接臂222′和第二连接臂223′之间的电连接,当接地端子220′抵持到电子器件2上的金手指2a时,第一连接臂222′在电子器件2的抵持作用下沿第二方向Y靠近第二连接臂223′运动,以使凸起221b′抵接第二连接臂223′。本申请不对凸起部222a′的设置位置以及数量作出限定,一些实施例中,凸起部222a′可以位于第二连接臂223′并朝向第一连接臂222′延伸,且凸起部222a′的数量可以为2个,4个等多个,多个凸起部222a′可以设于第一连接臂222′和/或第二连接臂223′上。
较佳地,接地端子220和信号端子210是由金属板材裁切而成,装配时,再令接地端子220和信号端子210沿第一方向X排成一列。常规的信号端子以及接地端子的加工时的冲裁面是平行的,即冲裁面与本申请中的第二方向Y垂直;而在本申请中,接地端子220的冲裁面与信号端子210的冲裁面垂直,即信号端子210的冲裁面与第二方向Y垂直,接地端子220的冲裁面与第一方向X垂直,故接地端子220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长度为金属板材的厚度,相较于常规的接地端子,本申请的接地端子220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长度更短,从而使两个接地端子220可以焊接在同一第二焊盘22上,从而使两对相邻的信号端子210在间距相等的情况下,可以设置更多的接地端子220。需要说明的是,冲裁面为金属板料在在加工中,面向冲裁模具的一面。
较佳地,接地端子220还包括弹性臂225,该弹性臂225用于抵靠在另一接地端子220上,构成导电通路。弹性臂225分别设于固定部221,弹性臂225由固定部221沿第一方向X穿以“U”形穿刺后撕破成型,并且“U”形顶部与接地端子220仍一体连接,“U”形底部向X方向弯折,以便接触另一接地端子220。优选的,为了统一生产规格、节约成本,同一端子模组200的接地端子220的弹性臂225朝向同一方向弯折,但并非所有的弹性臂225都必须抵接至另一接地端子220。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弹性臂225的具体形状以及数量做出限定,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弹性臂225可以呈矩形状或者半圆状,且弹臂的数量可以为2个,5个等,以使弹性臂225实现相邻两个接地端子220之间的电连接即可。
优选地,在接地端子组中,其中一接地端子220上的一个或多个弹性臂225,抵靠在另一接地端子220上。两个相邻的接地端子组之间可以根据调节间距大小,选择是否通过弹性臂225建立导电通路。“U”形的弹性臂225沿第三方向Z延伸且“U形”的开口处位于弹性臂225背离电路板20的一端,此时沿第三方向Z从电子器件2到电路板20,弹性臂225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长度逐渐增大,从而便于接地端子220在绝缘本体100上的安装。弹性臂225相对接地端子220倾斜设置,从而使相邻的两接地端子220之间,一接地端子220的弹性臂225与另一接地端子220电连接,从而增加谐振在接地端子220上的返回路径。具体地,谐振由接触部220a进入接地端子220后,既可以从本接地端子220的固定部221返回到电路板20,亦可以通过弹性臂225从相邻的接地端子220的固定部221返回到电路板20,可以防止接地端子220的焊接部221a与电路板20接触不良时谐振无法返回到电路板20。弹性臂225增加了谐振的返回路径,屏蔽效果更好。
对于上述导电件300,请具体参阅图9,图9示出了本申请实施例的导电件的立体示意图的断裂视图,并结合图2,导电件300整体呈长方形板状,且于第一方向X对应覆盖于接地端子220。导电件300的数量为两个,两导电件300沿第二方向Y相对设置于插槽110的两侧,每一导电件300对应连接一端子模组200中的各接地端子220,且导电件300位于端子模组200背离插槽110的一侧。
较佳地,导电件300于第三方向Z背离电路板20的一侧设有“U”形通槽310,通槽310的数量为6个,6个通槽31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导电件300安装于绝缘本体100时,通槽310于第一方向X上避开接地端子220设置,且通槽310在导电件300上于第一方向X上不对称分布设置。通槽310于第一方向X的两个侧壁均设有凸点321,凸点321用于卡持绝缘本体100。通槽310用于导电件300安装到绝缘本体100时卡持到绝缘本体100上,从而实现导电件300在绝缘本体100上的固定安装。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通槽310的具体形状作出限定,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通槽310还可以是长方形或者半圆形等。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不影响导电件300和接地端子220之间的接触,通槽310需要避开接地端子220设置,故通槽310的数量为多个且不对称的分布方式设置可以用于防呆,但本申请不对通槽310的数量作出限定,在保证导电件300和接地端子220的接触的情况下,通槽310还可以是1个、3个等,多个通槽310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且通槽310在导电件300上于第一方向X上可以对称分布设置。
较佳地,导电件300于第三方向Z靠近电路板20的一侧设有凹槽320,凹槽320的数量为多个,且与接地端子220一一对应设置。导电件300安装于绝缘本体100时,凸台221b伸入凹槽320,且于第一方向X,凹槽320至少一个侧面和凸台221b的侧面抵持。凹槽320用于进一步增加接地端子220和导电件300之间的接触点,且便于导电件300在绝缘本体100上的定位安装。
较佳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导电件300还设有截面为矩形的通孔(图未示),通孔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且避开通槽310,导电件300安装于绝缘本体100时,通孔于第一方向X上与信号端子210对应设置。通孔的设置可以减轻导电件300的重量,从而减轻连接器模组1的重量。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通孔的具体形状作出限定,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通孔的截面还可以为圆形、多边形等其它形状,且本申请不对通孔的具体位置作出限定,在保证接地端子220和导电件300的接触的情况下,通孔还可以对应接地端子220设置,以实现通孔的设置,进而减轻导电件300的重量即可。
较佳地,连接器10还包括固定件400,请参阅图10,图10示出了本申请的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立体示意图,并结合图2。固定件400包括第一连接部410和第二连接部420,第一连接部410沿第三方向Z延伸且靠近端子模组200设置,第一连接部410设有卡扣411,卡扣411用于卡接固定于绝缘本体100。第二连接部420沿第一方向X延伸且位于第一连接部410背离端子模组200的一侧,第二连接部420用于焊接于电路板20。固定件4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固定件400第一方向X镜像设于连接器10的两端,固定件400用于加强绝缘本体100与电路板20之间的连接,两个固定件400的设计对端子模组200起到围合保护的作用,相较于信号端子210和接地端子220,固定部221与电路板20具有更大的焊接面积,可以在连接器10受到外力时减小信号端子210和接地端子220脱焊的概率。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第一连接部410和绝缘本体100的固定方式做出限定,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第一连接部410还可以通过铆接或者螺接的方式固定到绝缘本体100上。
较佳地,绝缘本体100沿第三方向Z靠近电路板20的一侧设有定位柱(图未示),定位柱的数量为两个且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在垂直于第三方向Z上,一个定位柱的投影位于定位部111的投影里面,另一定位柱的投影位于固定件400的投影,从而提高连接器10的空间利用率。电路板20设有和定位柱相适配的定位孔23,定位柱插接于定位孔23,以使端子模组200和电路板20上的第一焊盘21以及第二焊盘22对正。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不对定位柱的数量以及定位柱的分布位置做出限定,在本申请的其它实施例中,定位柱的数量可以为1个,3个等,当定位柱的数量为1个时,定位柱需要设计防呆面,多个定位柱可以沿第一方向X间隔设置或者矩阵排列的方式设于绝缘本体100。
较佳地,沿第一第一方向X,信号端子210的投影落在接地端子220上的部分占投影的80%以上,该设计有利于接地端子220将信号端子210产生的谐振的传导。
本申请实施例设有导电件300,接地端子220至少两处和导电件300连接,增加了谐振的返回路径,从而提高谐振的屏蔽效果。且本申请的接地端子220的冲裁面与第一方向X垂直,其主体部分在第一方向X上的投影长度为金属板材的厚度,较于现有的接地端子,本申请实施例的接地端子220在第一方向X上的厚度更小,从而使在相同间隔下,每对信号端子210直接可以设置更多的接地端子220,从而增加了接地端子220的数量,进而增加了谐振的返回路径,从而改善连接器10的高速信号的传输品质以及可靠性等。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连接器,用于与外部的电子器件2插接配合,包括上述的连接器10,由于包括上述的连接器10,故该连接器也能增加谐振在接地端子220的返回路径,从而提高谐振的屏蔽效果。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连接器模组1,由于包括上述的连接器模组1,故本电子设备也能增加谐振在接地端子220的返回路径,从而提高谐振的屏蔽效果,进而改善电子设备的高速信号的传输品质以及可靠性等。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该电子设备还可以仅包括上述连接器10,其仍具有上述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的说明书及其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说明书所描述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不作为对本申请内容的额外限制,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并且,上述各技术特征继续相互组合,形成未在上面列举的各种实施例,均视为本申请说明书记载的范围;进一步地,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