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6290C - 用于从第一网络有选择地转发消息到第二网络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用于从第一网络有选择地转发消息到第二网络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6290C CN1146290C CNB988063174A CN98806317A CN1146290C CN 1146290 C CN1146290 C CN 1146290C CN B988063174 A CNB988063174 A CN B988063174A CN 98806317 A CN98806317 A CN 98806317A CN 1146290 C CN1146290 C CN 1146290C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ddress
- network
- destination
- ethernet
- messag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Lifetime
Links
- 230000003044 ada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13507 mapping Methods 0.000 title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3011 mat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546 transfer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41000282668 Cebus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33 accel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656 cell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37 corr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354 decomposi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60 hair shin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55 network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28—Data switching networks characterised by path configuration, e.g. LAN [Local Area Networks] or WAN [Wide Area Networks]
- H04L12/46—Interconnection of networks
- H04L12/4604—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ackbone network, e.g. Internet, Frame Relay
- H04L12/462—LAN interconnection over a bridge based backbone
- H04L12/4625—Single bridge functionality, e.g. connection of two networks over a single bridg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Q—SELECTING
- H04Q11/00—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 H04Q11/04—Selecting arrangements for multiplex systems for time-division multiplexing
- H04Q11/0428—Integrated services digital network, i.e. systems for transmiss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digitised signals, e.g. speech, data, telecentral, television signals
- H04Q11/0478—Provisions for broadband connec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03—Access techniques
- H04L2012/5604—Medium of transmission, e.g. fibre, cable, radio
- H04L2012/5605—Fibr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03—Access techniques
- H04L2012/5604—Medium of transmission, e.g. fibre, cable, radio
- H04L2012/5606—Metallic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14—User Network Interface
- H04L2012/5615—Network termination, e.g. NT1, NT2, PBX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2/00—Data switching networks
- H04L12/54—Store-and-forward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Packet switching systems
- H04L12/5601—Transfer mode dependent, e.g. ATM
- H04L2012/5619—Network Node Interface, e.g. tandem connections, transit switching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 Exchanges In Wide-Area Networks (AREA)
- Small-Scale Networks (AREA)
Abstract
在基于ATM的宽带接入网上用于映射以太网业务的网络接口包括自适应MAC-级别的网桥,它采用快速算法,用来滤除其目的地只是同一个以太网上的本地装置的外出的以太网分组。网络接口读出在各自的本地以太网分段上接收的外出分组,使用分组头标的MAC目的地地址的最后的字节来指向一个包含位于用户以太网段上的设备的各个相应的存储的MAC地址的头五个字节的链接清单的散列表格。如果目的地地址存在于链接的清单中,则因为它属于用户的LAN段,所以该以太网分组被丢弃,这意味着不用于在宽带接入网上的进一步的上行传输。因为只有目的地址的最后的字节被用于散列法,所以相对较小的只有255项目的散列表格可被用来指向各个存储的MAC地址的其余的五个字节,其中链接的清单跟踪链接到相同的散列数值的地址的冲突。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数据通信网领域,更具体地,涉及在基于ATM的宽带接入网上用于提供有效地映射一个或多个本地以太网的网络接口设备中用于实现自适应网桥功能的方法和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为居民和办公用户来说,越来越希望减小用于提供多种通信业务的所需要的(总的)传输和分配设施。例如,除了传统的电信和CATV业务以外,在单个的经济的分布网上,例如,光纤、同轴、或组合的光纤-同轴分布网上,希望进一步组合多种“宽带”数字业务的双向传送。而且,随着最近与“互联网”有关的业务中的兴趣的迅速增长,对于低成本、高速度双向数字数据传送的要求总是很高的。
异步传送模式(“ATM”)网络已经有了重大的发展,它特别适合于支持在单个分布网上传递的多种数据业务。通过ATM传输,数据分组或包含信息的“信元”在发送节点被周期地组合和发送,以及在接收节点被接收和分解,在其中使带宽利用作为统计的业务活动量的函数而进行最优化。在1997年4月3日提交的、题为“DataTransmission Over a Point-to-Multipoint Optical Network(点到多点光纤网上的数据传输)”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08/826,633中,通过有关基于ATM的点到多点宽带接入网的具体例子,揭示和描述了优选的系统结构和数据传输协议。同样地,在1996年12月19日提交的、题为“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Broadband DataCommunication Over a Shared Medium(在共用媒体上用于宽带数据通信的网络结构)”的美国专利申请序列号No.08/772,088中,揭示和描述了对于基于ATM的利用共用的同轴媒体的点到多点宽带接入网的优选的系统结构和数据传输协议。
为了支持这些各种各样的通信信号协议和在单个用户接入线路上发送的业务类型,有必要在每个各自的用户住房位置,例如居住地或办公地,也提供多功能网络接口。具体地,网络接口必须能够完成所需要的发送、接收、供应(即,业务分析与定路由)和维护,以便得到在基于ATM的宽带接入网和各自的用户通信设备之间的与业务无关的透明的网关。而且,连接在各个办公地点或居住地点中的两个或多个设备的以太网将常常载送大量的只打算用于本地的业务。这样,从本网络的数据分组的透明的上行传输,根据带宽利用和消息安全性来说可能是很高成本的,还不要说在上行网络中分组数据的不必要的传送的所增加的成本。这样,就希望把MAC级别的网桥功能附加到上述的用户网络接口上去。
具体地,“网桥”被用来互联两个或多个分开的局域网络段(例如,以太网)。这些网桥典型地运作是映射位于被连接到网桥的每个网络段的各自的终端站的MAC地址以及只允许必要的业务传递通过其它网络段。例如,当通过网桥从网络段接收一个分组时,该网桥评估分组的相关的目的地地址段和源地址段,以及如果这两个段是相同的,则该分组被丢弃,或“被滤除”。如果源的和目的地的地址段是不同的,则该分组被转发到适当的段。
另外,网桥可被做成通过不转发它们而防止坏的或误对准的分组散布在段之间。在Radia Perlman的“Intercornnections:Bridgesand Routers(互联:网桥与路由器)”(1992,Addison-Wesley)中,给出了LAN(局域网)网桥和路由器的更详细的描述。
进一步可参考由IEEE802.1委员会所规定的各种LAN网桥标准,特别是,第一次在1991年3月公布的802.1d标准。
“学习网桥”是通过根据由网桥接收的各个消息的源地址建立对于各个连接段的内部的MAC地址表,从而作出更为有选择性的路由决定。最近,开发了多端口路由器和集线器(LAN交换机),用来完成更复杂的网络业务管理功能,例如,在不同的或多个LAN类型之间或根据多个“虚拟”LAN目的地,来为数据分组定路由。学习网桥的基本性质是,必须利用某种类型的“跨越算法”,以防止在不同的网桥之间的数据的永不终结的环路返回;(因此,术语“树”,表示不成环路)。在Perlman的书中给出了跨越树算法的详细描述。
然而,跨越树算法的实现很复杂,它会施加大量的(即,昂贵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要求,并且不一定提供良好的安全性。结果,传统的跨越树方法不适用于上述的网络接口应用。
美国专利No.5,060,228(“′228专利”)讨论了一种网桥通信系统,用于支持相对较大的网桥系统而不增加骨干网络的负荷。它涉及使用一个学习表,以使得网桥系统的各个节点可以在系统内正确地转发数据分组,而不需要在骨干网络上加上新的功能。然而,因为它不涉及滤除系统内的消息业务,′228专利教导在每个网桥设备上存储对于整个系统的所有终端节点的地址,由此大大地增加了为支持系统功能而对于每个网桥设备的存储器需要。
美国专利No.5,136,580(“′580”)揭示一种允许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开的LAN连接或“桥接”起来的设备和方法,这样,在LAN之间的业务被限制于处在远端LAN的那些目的地。然而,在′580专利中揭示的设备和方法教导存储在系统内每个网桥中的每个终端节点的全部地址用于滤除处理,从而再次增加了对于支持系统内的功能的存储器和搜索处理的需要。
PCT专利申请WO01/08627(“′627出版物”)揭示了一个滤除网桥,用于在宽域网内的多个本地网之间选择地转发消息,这样,其目的地是与网桥有关的本地网的消息不被转发,而其目的地为远端网络的消息被转发。具体地,分组滤波器存储包含有与每个网络节点有关的各个64比特项目的表格存储器,头48个比特表示各自的节点地址,最后的16个比特表示识别其中节点所位于的LAN的链路号码。为了加速搜索,表格项目被存储在被称为散列表元的链接的清单中。为了找到在所存储的表格中的各个地址,要被寻找的地址的头10个比特被用来定位适当的其中存有该地址的散列表元。然后,地址的所有48个比特与在各个散列表元中的项目进行比较,一次16个比特,以确定是否匹配。
虽然这种方法比起先前描述的各专利中的方法更有效,即每个散列单元所具有的项目数远小于整个表格存储器的项目数,但仍旧要求每个节点的整个地址要被存储在链接的清单中、以及要求每个接收的消息的整个地址与所存储的地址项目进行比较,以便作出转发或滤除的决定,这就需要相应的存储器和处理器资源。
因此,希望提供一种进一步改进的网桥设备,这种网桥功能将能以较低的存储器和处理器需求来提供严格的消息滤除和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在基于ATM的宽带接入网上用于映射本地以太网业务的改进的网络接口,其中该接口包括采用快速算法的自适应的MAC级别的网桥,用于滤除其目的地只是同一个以太网段的本地设备的外出分组。
按照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从第一网络有选择地转发消息到第二网络的方法,每个消息具有相关的目的地地址,其中从第一网络发送的、具有也位于第一网络的目的地地址的消息不被转发到第二网络,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通过使用从第一网络发送的消息的目的地地址的第一部分来指向包含相应于该目的地地址的第一部分的可能的数值的一系列项目的散列表格,和确定与目的地地址第一部分匹配的各个数值;把目的地地址的第二部分与有关匹配的散列表格数值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相应的链接的清单的每个项目进行比较,直到找到相应的链接的清单项目与目的地地址第二部分相一致、或直到在相应的链接的清单中不再有另外的项目为止;以及只在相应的链接的清单中没有项目与目的地地址第二部分一致时,把相应的消息从第一网络发送到第二网络,其中所述目的地地址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目的地地址的第一部分中未包含的所有目的地地址。
在优选实施例中,各个用户居住地和办公地位置分别配备有提供接入到基于ATM的宽带接入网的网络接口。具体地,该网络接口包括一个以太网业务模块,它连接作为各个局域网段的各个居住地或办公地位置处的一个或多个MAC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
按照本发明的总的方面,以太网业务模块读出在各个以太网段上接收的每个外出的分组,首先检验以太网CRC数据,然后,如果分组数据没有被损坏或被误对准,则使用分组头标的MAC目的地地址的最后字节来指向一个包含位于以太网段上的设备的存储的MAC地址的头五个字节的链接的清单的散列表格。如果目的地地址存在于链接的清单中,则该以太网分组由于属于用户的LAN段因而被丢弃,这意味着不用于进一步的上行传输。
具体地,因为只有目的地地址的最后字节被用于散列法,所以相对较小的255项目的散列表格可被用来指向各个存储的MAC地址的其余的五个字节,其中链接的清单跟踪散列数值的冲突(即,藉此,对于具有相同的共同的最后字节的每个MAC地址,产生一个分开的“链接的”项目)。
按照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不管目的地地址是否与存储的地址相匹配,以太网业务模块也通过使用相同的算法来检验外出的各个分组的源地址。具体地,如果地址不存在于链接的清单中,则它被附加上去。这样,以太网业务模块相应于用户的以太网段上的设备的出现和工作而继续扩充其内部的数据库。
按照本发明的再一个方面,采用可变的定时器来跟踪所存储的MAC地址的“储存寿命”,以及确保只有新近有效的地址被存储。在优选实施例中,定时器标记被设置成正常间隔,以用于全面考察链接的清单,递减各个存储的MAC地址留下的剩余时间,同时,删除其寿命时间已超过的那些地址。相反,每当存储的MAC地址显示在源地址区时,其“储存寿命”配额被充分地复位到新的最大值。
按照本发明的又一个方面,除了分组过滤器以外,网络接口也可被实现为协议接口。为此,在优选实施例中,把基于ATM的网络上的要被转发的以太网分组赋予相应的LLC和AAL-5层头标(和新的CRC数据),以用于上行ATM信元传送。
通过以下的对于附图的详细说明,将更好地了解本发明的其它的和进一步的目的、特性、方面和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显示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的设计和设施,其中:
图1是示例性的基于ATM的宽带接入网的功能图,该网络映射宽域网(“WAN”)上的多个用户居住地和办公地位置;
图2显示来自图1的网络中的各个用户以太网LAN段的外出分组的优选的滤除过程;
图3显示在图2所示的滤除过程中所使用的用于更新存储的MAC地址的链接的清单的优选的过程;以及
图4显示用于把图1的宽带接入网上要被转发的以太网分组变换成ATM信元格式的优选的协议适配过程。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示例性的基于ATM的宽带接入网20包括ATM可兼容交换机26,它分别发送多业务类型ATM信元到多个用户居住地21和办公地位置22,和从多个用户居住地21和办公地位置22接收多业务类型ATM信元。ATM交换机26也在宽域网(“WAN”)24(例如,公共交换电话网、专用点到点或点到多点网络、或它们的某种组合)上发送和接收ATM信元。
按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各相应的用户居住地21和办公地位置22的每一个配备有网络接口设施(“NT”)28。具体地,NT28支持通过RF载波调制的ATM信元的多个通信业务的双向传送,它们是通过混合-光纤-同轴(“HFC”)分布网络40在交换机26与相应的NT28之间传输的,其中相应的同轴馈送电缆38把每个NT28连接到HFC网络40。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看到的,HFC分布网络40可以取几种替换的物理形式。例如,从交换机26发送到一个或多个NT28的“下行”ATM信元业务可以初始地被复接,以便在共用的高速光纤(未示出)上传送,然后,它们被进行分接以便通过共用的同轴电缆(也未示出)进行本地分配。在替换的优选实施例中,纯的光纤网络或同轴网络同样可以被采用。
在题目为“Subscriber Network Interface And Method(用户网络接口和方法)”的美国专利No.5,805,591中显示和描述了一个示例的优选的NT28。按照该揭示内容,在各相应的NT28中的ATM信元复接电路(未示出)分别用来分接和路由进入的(即,下行的)ATM信元,以及用来收集和复接外出的(即,上行的)ATM信元,其中进入的和外出的ATM信元被路由到在NT28内的多个“ATM”用户业务模块,和从多个“ATM”用户业务模块路由出去。
各个用户业务模块支持各个业务,包括(至少)电信设备30(例如,POTS和/或ISDN)、顶置遥测设备(set-top telemetry)32(例如,用于CATV视频点播)、CEBus网络34(例如,用于连接设施管理装置)和以太网36。具体地,在每个NT28中的以太网业务模块29连接作为各自的局域网(“LAN”)段(36)的各个居住地21和办公地位置22中的一个或多个MAC设备(例如,个人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等)。
每个业务模块“分解”由ATM信元复接电路所路由到它这里的各个进入的信元,使被包含在其中的数据适合于适当的业务协议,以便用于通过与各自的业务模块有关的用户侧的I/O端口(未示出)进行传递。协议转换可以包括例如用于根据各自的业务提供同步的数字数据流的电路仿真。
相反地,在通过用户侧I/O端口接收的上行信号中的信息被各自的业务模块组合成顺序的信元,并被传递到ATM信元复接电路。这样,在网络20侧上组合的业务的ATM传输在相应的NT28的用户侧(21/22)I/O端口处是有利地透明的。
正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由NT28在各自的以太网段36上接收的分组的目的地MAC地址由NT28中的以太网业务模块29来进行分析,以确定该分组目的地是相应的本地LAN段36上的另一个设备、还是一个远端的设备,例如,被连接到WAN24的远端以太网LAN段42或44。具体地,按照标准的MAC以太网协议,每个以太网数据分组包括头标区,它包含源和目的地的MAC地址--即,由各个设备的制造商分配的MAC地址的独特的六字节MAC(“媒体接入控制”)--,其中源和目的地的MAC地址被用来指示分组的各个发送和所打算的目的地设备。
参照图2,按照本发明的另一方面,以太网业务模块29读出在各个以太网段36上接收的每个外出分组,首先检验附属的以太网CRC数据(图4上以参考号码64显示),以确保数据分组的完整性。如果分组数据没有被损坏或未对准,则使用分组头标的MAC目的地地址48的最后字节46以便利用包含位于用户侧以太网LAN段36的任何设备的剩余的五个字节的链接的清单52来指向散列的表格50,这些设备的各个MAC地址当前被存储在散列表格/链接清单50/52中。因为只有各自的目的地MAC地址的最后字节46被用来查找,所以,相对较小的255项目(即,28-1)的散列表格50被用来指向各自的存储的MAC地址的其余五个字节。
具体地,指针从各个目的地地址的最后数据字节46的散列表格50中的相关数值54引导到相应于该数值的第一链接的存储空间55。如果在第一链接的存储空间55中没有存储的地址,则没有另一个指针(即,或者它们指向“零”),以及该分组被转发。如果在第一空间55中具有所存储的地址--,即,表示相应的各个本地段MAC地址的头五个字节,则把它与现在的目的地地址48的头五个字节进行比较,如果二者一致,则分组被丢弃。
如果不匹配,则另一个指针就链接到第二存储空间56。再次地,如果在第二存储空间56中没有存储的地址,则没有另一个指针(或它们指向“零”),以及该分组被转发。如果具有所存储的另一个地址(即,表示具有与第一存储空间55中的存储的地址相同的共同的最后MAC地址字节的第二设备的MAC地址的头五个字节),则再次进行比较。这个过程就继续下去,直到匹配的地址造成分组被丢弃、或者没有进一步的存储的地址被链接到最后字节46的相应数值54为止,然后分组被转发。这样,快速搜索和鉴别目的地MAC地址是否相应于各个用户以太网段36上的驻留的设备的概率是很高的。
换句话说,散列表格50的每个索引数值具有相关的包含在任何时间“n”存储的地址的链接清单52,其中n是从零直到在本地以太网段36上的设备数的某个整数值。
不管目的地地址搜索是否导致匹配,以太网业务模块29然后通过使用相同的算法检验各个分组的源地址。如果它在链接的清单52中不存在,则把它附加上。这样,以太网业务模块29相应于在用户以太网段36上的设备的存在和工作而继续扩充其内部的数据库。
参照图3,可变的定时器标记(tick)58被用来跟踪被存储在链接表格52中的MAC地址的寿命(即,“储存寿命”),以及确保只有当前工作的地址被存储。具体地,每次MAC地址在源地址区中显露时,其“储存寿命”配额被充分复位到所选择的最大值(即,“标记”的最大数目)。定时器标记58被设置成正常间隔,以用于全面考察链接的清单52(在图3上由第60行表示),每次递减各个存储的MAC地址留下的剩余时间标记,以及同时,删除其寿命时间已超过的那些地址。
在当前的优选实施例中,存储的地址的储存寿命最好不大于两天,定时器标记间隔58被选择为从1秒到1小时的一个范围之内。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看到的,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链接清单52中的存储空间因而只在“按需要”的原则下被使用,即,当把另一个链接的地址造成共同的最后字节时被使用。
参照图4,如果由于弄乱的数据、或根据链接清单52中匹配的目的地MAC地址,一个有关的以太网分组62没有被丢弃,则由以太网业务模块29把逻辑链路控制头标(“LLC”)附加到分组的前端,即,分组的以太网CRC数据64部分被以太网业务模块29剥除以用于评估。然后,分组62通过附加上AAL-5层头标,连同被附加的新的附加CRC数据70一起以便能够适合于ATM传输,然后新形成的ATM信元72从各个NT28被插入到上行ATM信元传输流中。
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看到的,进入的(即,下行的)分组以与外出的分组62几乎相同的方式被处理,只是以相反的次序,--即,AAL-5和LLC头标被去除,以及以太网CRC-32数据在被转发到各个以太网段36上以前被附加到分组中。
这样,显示和描述了用于从其目的地是位于基于ATM的宽带接入网上的远端以太网的业务中滤除出本地业务的包括自适应网桥的优选的网络接口的实施例和应用项。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看到的,有可能作出许多修正和应用,而不背离这里的本发明的概念。
通过非限制性的例子,上述的快速算法滤除技术可同样地被用来滤除进入的业务以及外出的业务。另外,本发明的教导可被用于任何数目的地址格式,即,除了所揭示的六字节MAC地址格式以外的地址格式。而且,虽然所揭示的优选实施例采用MAC地址的最后字节来指向散列表格和相关的链接的清单,但地址区的其它的所选择的部分(例如,第一字节,或第四字节等)同样可被采用来作为到其余部分的索引数值,正如本发明所教导的。再者,由本发明教导的有利的快速滤除算法可被用来根据任何数目的识别因子(例如根据匹配的虚拟LAN目的地)选择性地识别和滤除消息。
另外,虽然上述的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被实现为位处在本地以太网段与基于ATM的宽域网之间的网络接口(即,NT28)的一部分,但正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看到的,由本发明教导的有利的快速分组滤除算法可以在任何的多种网桥设备中、以及在任何数目的相同的或不同的LAN段类型之间来实现。再者,虽然各个网络接口(NT)设备是在支持单个以太网业务模块的情况下来显示和描述的,但是,例如通过用于每个以太网段的分开的自适应网桥表格来把来自多个以太网的消息有选择地转发到一个或多个基于ATM的宽域网的网络接口的实现方案也属于本技术领域。
因此,所揭示的本发明的范围仅受限于附属的权利要求的精神。
Claims (6)
1.用于从第一网络有选择地转发消息到第二网络的方法,每个消息具有相关的目的地地址,其中从第一网络发送的、具有也位于第一网络的目的地地址的消息不被转发到第二网络,该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使用从第一网络(22)发送的消息的目的地地址(48)的第一部分(46)来指向包含相应于该目的地地址的第一部分的可能的数值的一系列项目的散列表格(50),和确定与目的地地址第一部分匹配的各个数值(54);
把目的地地址(48)的第二部分与有关匹配的散列表格数值(54)的一个或多个项目的相应的链接的清单(52)的每个项目(55,56)进行比较,直到找到相应的链接的清单项目(55,56)与目的地地址第二部分相一致、或直到在相应的链接的清单(52)中不再有另外的项目为止;以及
只在相应的链接的清单(52)中没有项目(55,56)与目的地地址第二部分一致时,把相应的消息从第一网络发送到第二网络,
其中所述目的地地址的第二部分包括所述目的地地址的第一部分(46)中未包含的所有目的地地址(48)。
2.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目的地地址第一部分(46)由相连的8-比特字节的目的地地址(48)组成。
3.权利要求2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目的地地址(43)是六字节的MAC地址,以及第一部分(46)是MAC地址的最后字节和第二部分是MAC地址的头五个字节。
4.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个步骤:
把从第一网络发送到第二网络的各个消息封装成ATM传输格式,它包括LLC头标区(66)和AAL5头标区(68)。
5.权利要求1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个步骤:
把从第一网络发送的消息的源地址的第二部分存储作为与相应的源地址的第一部分相匹配的散列表格数值(54)有关的相应的链接的清单(52)的新的项目。
6.权利要求5的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另一个步骤:
如果从第一网络发送的消息所具有的源地址的第二部分在规定的时间间隔内没有和相应的项目匹配,则删除链接的清单(52)的相应的项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84089097A | 1997-04-17 | 1997-04-17 | |
US08/840,890 | 1997-04-17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260943A CN1260943A (zh) | 2000-07-19 |
CN1146290C true CN1146290C (zh) | 2004-04-14 |
Family
ID=25283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B988063174A Expired - Lifetime CN1146290C (zh) | 1997-04-17 | 1998-04-14 | 用于从第一网络有选择地转发消息到第二网络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0976297B1 (zh) |
CN (1) | CN1146290C (zh) |
AU (1) | AU7118298A (zh) |
CA (1) | CA2286599A1 (zh) |
DE (1) | DE69816063T2 (zh) |
WO (1) | WO19980473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GB9811654D0 (en) * | 1998-05-29 | 1998-07-29 | Madge Networks Ltd | A network interface card |
DE19901204C2 (de) * | 1999-01-14 | 2001-02-01 | Siemens Ag | Verfahren zur Realisierung von Mehrfach-Punktcodes in einer Vermittlungsstelle |
CN1152331C (zh) * | 1999-06-02 | 2004-06-02 | 余鲲 | 一种保证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的系统及其相应的方法 |
US7047313B1 (en) * | 2000-01-05 | 2006-05-16 | Thomas Licensing | Method for redirecting packetized data associated with a destination address in a communication protocol layer to a different destination address in a different protocol layer |
EP1737187B1 (en) * | 2000-01-05 | 2018-03-14 | Thomson Licensing DTV | Bi-directional cable modem for directly connecting a LAN network to the internet |
JP4070763B2 (ja) * | 2004-11-24 | 2008-04-02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Atm装置間通信支援システム、データ送信支援装置、データ送信方法、およびコンピュータプログラム |
CN103237039A (zh) * | 2013-05-10 | 2013-08-07 | 汉柏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报文转发方法及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060228A (en) * | 1988-11-19 | 1991-10-22 | Fujitsu Limited | Bridge communication system |
AU6956291A (en) * | 1989-12-04 | 1991-06-26 | Codex Corporation | Packet filter for bridge between networks |
US5136580A (en) * | 1990-05-16 | 1992-08-04 | Microcom Systems, Inc.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learning and filtering destination and source addresses in a local area network system |
FR2667465A1 (fr) * | 1990-09-27 | 1992-04-03 | Cit Alcatel | Pont pour relier un reseau local, conforme a la norme ieee 802.3, a un reseau de telecommunication a technique temporelle asynchrone. |
-
1998
- 1998-04-14 AU AU71182/98A patent/AU7118298A/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8-04-14 EP EP98918218A patent/EP0976297B1/en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4-14 CN CNB988063174A patent/CN1146290C/zh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4-14 DE DE69816063T patent/DE69816063T2/de not_active Expired - Lifetime
- 1998-04-14 CA CA002286599A patent/CA2286599A1/en not_active Abandoned
- 1998-04-14 WO PCT/US1998/007540 patent/WO1998047310A1/en active IP Right Grant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1998047310A1 (en) | 1998-10-22 |
EP0976297B1 (en) | 2003-07-02 |
EP0976297A1 (en) | 2000-02-02 |
AU7118298A (en) | 1998-11-11 |
DE69816063D1 (de) | 2003-08-07 |
DE69816063T2 (de) | 2004-06-03 |
CA2286599A1 (en) | 1998-10-22 |
CN1260943A (zh) | 2000-07-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7272137B2 (en) | Data stream filtering apparatus and method | |
CN1032109C (zh) | 在信息包传输网络中选择包的路径的方法和装置 | |
US6999461B2 (en) | Routing schemes for packet switching networks | |
US7616646B1 (en) | Intraserver tag-switched distributed packet processing for network access servers | |
US20070263660A1 (en) | Packet transmission apparatus, packet forwarding method and packet transmission system | |
CA2231217A1 (en) | High speed internet access | |
US6970478B1 (en) | Packet transfer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packet communication system | |
JP5576959B2 (ja) | データストリームフィルタリング装置及び方法 | |
CN1146290C (zh) | 用于从第一网络有选择地转发消息到第二网络的方法 | |
CN100337453C (zh) | 在弹性分组环之间实现报文转发的方法及弹性分组环网络 | |
CN101072141A (zh) | 以太网接入转换装置、复用网关设备及接入转换方法 | |
US7050434B2 (en) | Digital transmission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synchronous frames by accomodating them in synchronous frames | |
Cisco | Glossary of Terms | |
Cisco | Glossary of Terms | |
Cisco | Glossary of Terms | |
Cisco | Glossary of Terms | |
Cisco | Glossary of Terms | |
Cisco | Glossary of Terms | |
Cisco | Glossary of Terms | |
Cisco | Glossary of Terms | |
Cisco | Glossary of Terms | |
Cisco | Glossary of Terms | |
EP1551131A1 (en) | Method of implementing virtual local area networks on electrical network communication systems | |
Cisco | Switched Multimegabit Data Service (SMDS) | |
KR20040047573A (ko) | 이더넷 기반의 수동형 광통신망을 위한 통신장치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C14 | Grant of patent or utility model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
CX01 | Expiry of patent term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0404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