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589845A - 一种自动开模机及其应用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动开模机及其应用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589845A
CN114589845A CN202210075041.1A CN202210075041A CN114589845A CN 114589845 A CN114589845 A CN 114589845A CN 202210075041 A CN202210075041 A CN 202210075041A CN 114589845 A CN114589845 A CN 11458984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utomatic
die
driving
rotating
workbe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07504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589845B (zh
Inventor
李俊杰
李森林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ichun Meiyuanji Sporting Good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Yichun Meiyuanji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ichun Meiyuanji Sporting Goods Co ltd filed Critical Yichun Meiyuanji Sporting Good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07504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589845B/zh
Publication of CN11458984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984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58984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58984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29C33/22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by rectilinear movement
    • B29C33/24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by rectilinear movement using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33/00Moulds or cores; Details thereof or accessories therefor
    • B29C33/20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 B29C33/26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by pivotal movement
    • B29C33/28Opening, closing or clamping by pivotal movement using hydraulic or pneumatic mea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70/00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 B29C70/04Shaping composites, i.e. plastics material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fillers or preformed parts, e.g. inserts comprising reinforcements only, e.g. self-reinforcing plastics
    • B29C70/28Shaping operations therefor
    • B29C70/54Component parts,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uxiliary operations, e.g. feeding or storage of prepregs or SMC after impregnation or during age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LINDEXING SCHEME ASSOCIATED WITH SUBCLASS B29C, RELATING TO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00Other particular articles
    • B29L2031/30Vehicles, e.g. ships or aircraft, or body parts thereof
    • B29L2031/3091Bicy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posite Materials (AREA)
  • Mounting, Exchange, And Manufacturing Of Dies (AREA)
  • Moulds For Moulding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动开模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有自动开模结构,所述自动开模结构包括水平移动机构、升降机构、转动机构、第一吸附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二吸附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上,所述转动机构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吸附机构设于所述转动机构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可带动所述升降机构进行水平运动。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自动开模机应用系统。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合理,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防止操作员在模具搬运、输送过程中造成的高温烫伤,模具坠落砸伤或模具输送过程中的滑动压伤等工作安全隐患,并很好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诸多额外的成本浪费。

Description

一种自动开模机及其应用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模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开模机及其应用系统。
背景技术
制作碳纤维自行车的车架一般需要包括以下步骤:第一、将模具的凹模与凸模进行分开,即开模;第二、将待成型的车架放入到凹模中,并将凹模与凸模进行合上,即合模;第三、将模具放入到高温成型炉台中,以对模具内的车架进行热成型处理;第四、将模具从高温成型炉台中取出并放入到冷却炉台中,以对模具内的车架进行冷却处理;第五、从冷却炉台中取出模具,并进行开模;第六、取出模具内已经成型的车架;第七、重新装入新的待成型的车架到凹模中,如此循环即可制成所需数量的碳纤维自行车的车架。
但是在上述步骤中,由于模具一般来说都是非常沉重以及模具温度很高,因此操作人员在进行开模、合模时对模具进行搬运、输送的过程中,不仅劳动强度大,而且还容易被烫伤、砸伤、压伤,使工作时非常的不方便并容易产生操作安全隐患,降低了生产效率,产生很多额外支出成本。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开模机,防止操作员在模具搬运、输送过程中造成的高温烫伤,模具坠落砸伤或模具输送过程中的滑动压伤等工作安全隐患,并很好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诸多额外的成本浪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自动开模机,包括工作台,所述工作台的上方设有自动开模结构,所述自动开模结构包括水平移动机构、升降机构、转动机构、第一吸附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设有第二吸附机构;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上,所述转动机构设于所述升降机构上,所述第一吸附机构设于所述转动机构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可带动所述升降机构进行水平运动,所述升降机构可带动所述转动机构进行升降运动,所述转动机构可带动所述第一吸附机构进行翻转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移动机构包括沿左右延伸的前侧滑轨、后侧滑轨以及沿前后延伸的滑动模块,所述滑动模块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滑轨、所述后侧滑轨进行滑动配合;所述前侧滑轨、所述后侧滑轨的右端之间的中间具有第一驱动油缸,所述第一驱动油缸的左端设有向左延伸的第一驱动杆,所述第一驱动杆与所述滑动模块连接;所述升降机构设于所述滑动模块上,以使所述滑动模块可带动所述升降机构进行左右水平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水平移动机构还包括沿前后延伸的右侧连接杆、左侧连接杆,所述前侧滑轨、所述后侧滑轨的右端分别与所述右侧连接杆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前侧滑轨、所述后侧滑轨的左端分别与所述左侧连接杆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油缸设于所述右侧连接杆的中间;所述前侧滑轨、所述后侧滑轨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包括两个固定壳体、两个运动壳体,两个所述固定壳体分别设于所述滑动模块的前后两端,两个所述运动壳体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固定壳体内,所述运动壳体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壳体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固定壳体的底端设有开口,所述运动壳体的底端向下穿过所述开口后与底盖连接,所述底盖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所述运动壳体的底端设有安装部,所述转动机构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升降机构还包括两个第二驱动油缸,两个所述第二驱动油缸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固定壳体的顶部,所述第二驱动油缸的底端设有向下伸入所述固定壳体内的第二驱动杆,所述第二驱动杆与所述运动壳体的顶端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包括沿前后延伸的转动轴、两个转动齿轮,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部中分别设有沿前后延伸的安装孔,所述转动轴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孔进行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齿轮分别安装于所述转动轴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吸附机构设于所述转动轴上,以使所述转动轴可带动所述第一吸附机构进行翻转运动。
进一步地,所述转动机构还包括第三驱动油缸、齿带,前侧的所述运动壳体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驱动油缸,后侧的所述运动壳体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驱动油缸,所述第三驱动油缸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驱动杆;前后两侧的所述运动壳体内分别设有具有韧性的齿带,前侧的所述运动壳体内的齿带的两端分别向上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三驱动杆连接,后侧的所述运动壳体内的齿带的两端分别向上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三驱动杆连接;所述底盖上设有缺口,所述缺口设于所述转动齿轮的上方,所述齿带的中部向下穿过所述缺口后与所述转动齿轮进行啮合。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台包括若干个辊轮以及工作支撑架,若干个所述辊轮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于所述工作支撑架的顶部,所述辊轮的轴向沿前后延伸,所述辊轮可进行转动;所述第一吸附机构设为电磁吸盘,所述第二吸附机构设为电磁铁,所述辊轮之间分布有若干个所述电磁铁。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支撑架上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辊轮往左进行滚动;所述工作支撑架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轮。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自动开模机应用系统,包括上述的自动开模机,还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分布的高温成型炉台、冷却炉台以及沿前后延伸的右侧滑轨、左侧滑轨;所述高温成型炉台、所述冷却炉台的右方分别设有所述自动开模结构,所述右侧滑轨的前后两端分别设于前后两侧的所述自动开模结构的下方,所述左侧滑轨的前后两端分别设于前后两侧的所述自动开模结构的下方;所述右侧滑轨、所述左侧滑轨分别与所述工作台的左右两侧滑轮进行前后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工作台可在前后两侧的所述自动开模结构之间往复运动;所述高温成型炉台、所述冷却炉台的左侧均设有自动推杆、第四驱动油缸,所述第四驱动油缸可推动所述自动推杆向右运动。
综上所述,运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结构设计合理,工作原理:1、在需要对模具进行开模时:(1)、先将模具放到工作台上;(2)水平移动机构带动升降机构进行水平运动到工作台的正上方;(3)升降机构带动转动机构进行下降运动到工作台的作业高度;(4)第一吸附机构对工作台上的模具的凸模进行吸附作用,第二吸附机构则对工作台上的模具的凹模进行吸附作用;(5)升降机构带动转动机构进行向上运动复位;(6)水平移动机构则带动升降机构进行运动复位;由上述步骤即可使得模具的凹模与凸模相分离,即完成开模,在开模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凸模的内侧进行处理,可以通过转动机构对第一吸附机构进行翻转运动,从而将凸模翻转到方便处理的角度;2、而在将待成型的车架放入到凹模中后,需要对模具进行合模时:(1)水平移动机构再次带动升降机构进行水平运动到工作台的正上方;(2)升降机构再次带动转动机构进行下降运动到工作台的作业高度,使得第一吸附机构所吸附住的凸模与第二吸附机构所吸附住的凹模进行合模;(3)第一吸附机构对凸模取消吸附作用;(4)升降机构带动转动机构进行向上运动复位;(5)水平移动机构则带动升降机构进行运动复位;由上述步骤即可使得模具的凹模与凸模合上,即完成合模,在合模的过程中,如果凸模的合模角度不合适,则可以通过转动机构对第一吸附机构进行翻转运动,从而将凸模翻转到方便合模的角度。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的自动开模机能够有效帮助操作人员对模具进行合模、开模以及对凸模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只需要将模具的凹模内的车架取出来和将待成型的车架放到模具的凹模内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减少操作人员与模具的接触次数,防止操作员在模具搬运、输送过程中造成的高温烫伤,模具坠落砸伤或模具输送过程中的滑动压伤等工作安全隐患,并很好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诸多额外的成本浪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自动开模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自动开模机的第一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自动开模机的第二种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自动开模机应用系统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工作台,101-辊轮,102-工作支撑架,103-滑轮;2-水平移动机构,201-前侧滑轨,202-后侧滑轨,203-滑动模块,204-第一驱动油缸,2041-第一驱动杆,205-右侧连接杆,206-左侧连接杆,207-支撑柱;3-升降机构,301-固定壳体,3011-开口,302-运动壳体,3021-底盖,3022-安装部,3023-缺口,303-第二驱动油缸,3031-第二驱动杆;4-转动机构,401-转动轴,402-转动齿轮,403-第三驱动油缸,4031-第三驱动杆,404-齿带;5-第一吸附机构,6-第二吸附机构,7-高温成型炉台,8-冷却炉台,9-右侧滑轨,10-左侧滑轨,11-自动推杆,12-第四驱动油缸,13-自动开模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发明中,为了更清楚的描述,作出如下说明:观察者面对附图1进行观察,观察者左侧设为左,观察者右侧设为右,观察者前方设为前,观察者后方设为后,观察者上面设为上,观察者下面设为下,应当指出文中的术语“右端”、“左端”、“前侧”“后侧”“中部”“上方”“下方”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清楚地描述本发明,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结构或零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仅用于为了清楚或简化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数量。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自动开模机,包括工作台1,作用:工作台为提供给操作人员进行作业的平台,其作业包括模具的开模与合模、碳纤维自行车车架的出模与入模以及将模具进行出炉与入炉,此外还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其他作业项目。工作台1的上方设有自动开模结构13,作用:自动开模结构主要是用来实现模具的开模与合模,从而减轻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避免操作人员被烫伤,方便工作,提高工作效率。自动开模结构13包括水平移动机构2、升降机构3、转动机构4、第一吸附机构5,工作台1上设有第二吸附机构6,作用:由于模具的凹槽一般在下方,凸模一般在上方,因此第一吸附机构用于对模具的凸模进行吸附住,而第二吸附机构则用于对模具的凹模进行吸附住,从而方便将凹模与凸模进行分开。升降机构3设于水平移动机构2上,转动机构4设于升降机构3上,第一吸附机构5设于转动机构4上。水平移动机构2可带动升降机构3进行水平运动,作用:水平移动机构可以带动升降机构进行水平运动到侧边,从而使得工作台的上方操作空间更大,更方便操作人员进行作业。升降机构3可带动转动机构4进行升降运动,作用:通过带动转动机构进行升降,从而带动第一吸附机构进行升降运动,从而完成凸模与凹模的开模与合模动作。转动机构4可带动第一吸附机构5进行翻转运动,作用:通过翻转第一吸附机构,从而可以将所吸附的凸模翻转到所需的角度。工作原理:1、在需要对模具进行开模时:(1)、先将模具放到工作台上;(2)水平移动机构带动升降机构进行水平运动到工作台的正上方;(3)升降机构带动转动机构进行下降运动到工作台的作业高度;(4)第一吸附机构对工作台上的模具的凸模进行吸附作用,第二吸附机构则对工作台上的模具的凹模进行吸附作用;(5)升降机构带动转动机构进行向上运动复位;(6)水平移动机构则带动升降机构进行运动复位;由上述步骤即可使得模具的凹模与凸模相分离,即完成开模,在开模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对凸模的内侧进行处理,可以通过转动机构对第一吸附机构进行翻转运动,从而将凸模翻转到方便处理的角度;2、而在将待成型的车架放入到凹模中后,需要对模具进行合模时:(1)水平移动机构再次带动升降机构进行水平运动到工作台的正上方;(2)升降机构再次带动转动机构进行下降运动到工作台的作业高度,使得第一吸附机构所吸附住的凸模与第二吸附机构所吸附住的凹模进行合模;(3)第一吸附机构对凸模取消吸附作用;(4)升降机构带动转动机构进行向上运动复位;(5)水平移动机构则带动升降机构进行运动复位;由上述步骤即可使得模具的凹模与凸模合上,即完成合模,在合模的过程中,如果凸模的合模角度不合适,则可以通过转动机构对第一吸附机构进行翻转运动,从而将凸模翻转到方便合模的角度。由上述分析可知,本发明的自动开模机能够有效帮助操作人员对模具进行合模、开模以及对凸模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操作人员只需要将模具的凹模内的车架取出来和将待成型的车架放到模具的凹模内即可,从而大大降低了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有效减少操作人员与模具的接触次数,防止操作员在模具搬运、输送过程中造成的高温烫伤,模具坠落砸伤或模具输送过程中的滑动压伤等工作安全隐患,从而方便了操作人员的工作进行,提高了生产效率。
具体地,参见图2,水平移动机构2包括沿左右延伸的前侧滑轨201、后侧滑轨202以及沿前后延伸的滑动模块203,滑动模块20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侧滑轨201、后侧滑轨202进行滑动配合;前侧滑轨201、后侧滑轨202的右端之间的中间具有第一驱动油缸204,第一驱动油缸204的左端设有向左延伸的第一驱动杆2041,第一驱动杆2041与滑动模块203连接;升降机构3设于滑动模块203上,以使滑动模块203可带动升降机构3进行左右水平运动。作用:通过第一驱动油缸的驱动作用,从而使得第一驱动杆带动滑动模块进行左右运动,从而带动升降机构进行左右运动。
具体地,水平移动机构2还包括沿前后延伸的右侧连接杆205、左侧连接杆206,前侧滑轨201、后侧滑轨202的右端分别与右侧连接杆205的前后两端连接,前侧滑轨201、后侧滑轨202的左端分别与左侧连接杆206的前后两端连接,第一驱动油缸204设于右侧连接杆205的中间;前侧滑轨201、后侧滑轨20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207。作用:通过设置左侧连接杆、右侧连接杆,从而使得水平运动的结构设计更加合理。
具体地,参见图3,升降机构3包括两个固定壳体301、两个运动壳体302,两个固定壳体301分别设于滑动模块203的前后两端,两个运动壳体302分别设于两个固定壳体301内,运动壳体302可相对于固定壳体301进行升降运动;固定壳体301的底端设有开口3011,运动壳体302的底端向下穿过开口3011后与底盖3021连接,底盖3021的宽度大于开口3011的宽度,运动壳体302的底端设有安装部3022,转动机构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安装部3022连接。作用:通过设置两个固定壳体、两个运动壳体,从而使得转动机构的受力更加平衡,同时底盖还实现了对运动壳体向上运动幅度的限位。
具体地,升降机构3还包括两个第二驱动油缸303,两个第二驱动油缸303分别设于两个固定壳体301的顶部,第二驱动油缸303的底端设有向下伸入固定壳体301内的第二驱动杆3031,第二驱动杆3031与运动壳体302的顶端连接。作用:通过第二驱动油缸的驱动,第二驱动杆带动运动壳体进行升降运动。
具体地,转动机构4包括沿前后延伸的转动轴401、两个转动齿轮402,前后两侧的安装部3022中分别设有沿前后延伸的安装孔,转动轴40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安装孔进行活动连接,两个转动齿轮402分别安装于转动轴401的前后两端;第一吸附机构5设于转动轴401上,以使转动轴401可带动第一吸附机构5进行翻转运动。作用:通过与安装孔活动连接,从而使得转动轴可以在受到支撑的同时还能够进行转动,而齿轮则可以带动转动轴进行转动。
具体地,转动机构4还包括第三驱动油缸403、齿带404,前侧的运动壳体302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驱动油缸403,后侧的运动壳体302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驱动油缸403,第三驱动油缸403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驱动杆4031;前后两侧的运动壳体302内分别设有具有韧性的齿带404,前侧的运动壳体302内的齿带404的两端分别向上与左右两侧的第三驱动杆4031连接,后侧的运动壳体302内的齿带404的两端分别向上与左右两侧的第三驱动杆4031连接;底盖3021上设有缺口3023,缺口3023设于转动齿轮402的上方,齿带404的中部向下穿过缺口3023后与转动齿轮402进行啮合。作用:在左侧的第三驱动杆向下运动而右侧的第三驱动杆向上运动时,齿带的左端下降而右端上升,而在左侧的第三驱动杆向上运动而右侧的第三驱动杆向下运动时,齿带的左端上升而右端下降,由此便可控制齿轮的正反方向转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第三驱动油缸相比一般的电机而言,运动速度较慢,作用力较大,因此非常适合控制模具的凸模翻转。
具体地,工作台1包括若干个辊轮101以及工作支撑架102,若干个辊轮101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于工作支撑架102的顶部,辊轮101的轴向沿前后延伸,辊轮101可进行转动;第一吸附机构5设为电磁吸盘,其中,电池吸盘可以是一个大盘内部设有很多电磁铁的情况。第二吸附机构6设为电磁铁,辊轮101之间分布有若干个电磁铁。作用:通过辊轮的设置,从而方便模具在工作台上运动。
具体地,工作支撑架102上设有驱动机构,驱动机构可驱动辊轮101往左进行滚动,作用:通过辊轮的运动,从而带动模具进行运动,驱动机构可以是电机;工作支撑架102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轮103,作用:滑轮使得工作台可进行左右水平运动,而滑轮的运动可以是电机带动。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自动开模机应用系统,参见图4,包括上述的自动开模机,还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分布的高温成型炉台7、冷却炉台8以及沿前后延伸的右侧滑轨9、左侧滑轨10;高温成型炉台7、冷却炉台8的右方分别设有自动开模结构13,右侧滑轨9的前后两端分别设于前后两侧的自动开模结构13的下方,左侧滑轨1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于前后两侧的自动开模结构13的下方;右侧滑轨9、左侧滑轨10分别与工作台1的左右两侧滑轮103进行前后滑动配合,以使工作台1可在前后两侧的自动开模结构13之间往复运动;高温成型炉台7、冷却炉台8的左侧均设有自动推杆11、第四驱动油缸12,第四驱动油缸12可推动自动推杆11向右运动。工作原理:(1)将模具放到工作台上;(2)利用自动开模结构对工作台上的模具进行开模,在模具中放入待成型的车架,再利用自动开模结构对工作台上的模具进行合模;(3)解除第二吸附机构对模具的凹模的吸附作用,再启动工作台上的辊轮,辊轮向左运输模具到高温成型炉内进行热成型处理;(4)热成型处理完成后,第四驱动油缸带动自动推杆向右运动,使得自动推杆将高温成型炉台内的模具推出到右方的工作台上;(5)工作台的滑轮与左侧滑轨、右侧滑轨进行运动配合,从而使得工作台向后运动到冷却炉台的右方;(6)再次启动工作台上的辊轮,辊轮向左运输模具到冷却成型炉内进行冷却处理;(7)冷却处理完成后,第四驱动油缸带动自动推杆向右运动,使得自动推杆将冷却炉台内的模具推出到右方的工作台上;(8)此时,操作人员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在前后两个自动开模结构中的一个的下方进行作业处理;由此可知,本应用系统极大的提高了制作碳纤维自行车车架的车间的自动化程度,可以大大的提高生产效率。当然,上述只是以碳纤维自行车车架进行举例说明,本发明的自动开模机及其应用系统还可以适用于其他具有相同或相似结构、材料的产品。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右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自动开模机,包括工作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的上方设有自动开模结构(13),所述自动开模结构(13)包括水平移动机构(2)、升降机构(3)、转动机构(4)、第一吸附机构(5),所述工作台(1)上设有第二吸附机构(6);所述升降机构(3)设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2)上,所述转动机构(4)设于所述升降机构(3)上,所述第一吸附机构(5)设于所述转动机构(4)上;所述水平移动机构(2)可带动所述升降机构(3)进行水平运动,所述升降机构(3)可带动所述转动机构(4)进行升降运动,所述转动机构(4)可带动所述第一吸附机构(5)进行翻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自动开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2)包括沿左右延伸的前侧滑轨(201)、后侧滑轨(202)以及沿前后延伸的滑动模块(203),所述滑动模块(203)的前后两端分别与所述前侧滑轨(201)、所述后侧滑轨(202)进行滑动配合;所述前侧滑轨(201)、所述后侧滑轨(202)的右端之间的中间具有第一驱动油缸(204),所述第一驱动油缸(204)的左端设有向左延伸的第一驱动杆(2041),所述第一驱动杆(2041)与所述滑动模块(203)连接;所述升降机构(3)设于所述滑动模块(203)上,以使所述滑动模块(203)可带动所述升降机构(3)进行左右水平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自动开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水平移动机构(2)还包括沿前后延伸的右侧连接杆(205)、左侧连接杆(206),所述前侧滑轨(201)、所述后侧滑轨(202)的右端分别与所述右侧连接杆(205)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前侧滑轨(201)、所述后侧滑轨(202)的左端分别与所述左侧连接杆(206)的前后两端连接,所述第一驱动油缸(204)设于所述右侧连接杆(205)的中间;所述前侧滑轨(201)、所述后侧滑轨(202)的左右两端分别设有向下延伸的支撑柱(207)。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自动开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包括两个固定壳体(301)、两个运动壳体(302),两个所述固定壳体(301)分别设于所述滑动模块(203)的前后两端,两个所述运动壳体(302)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固定壳体(301)内,所述运动壳体(302)可相对于所述固定壳体(301)进行升降运动;所述固定壳体(301)的底端设有开口(3011),所述运动壳体(302)的底端向下穿过所述开口(3011)后与底盖(3021)连接,所述底盖(3021)的宽度大于所述开口(3011)的宽度,所述运动壳体(302)的底端设有安装部(3022),所述转动机构(4)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部(3022)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自动开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3)还包括两个第二驱动油缸(303),两个所述第二驱动油缸(303)分别设于两个所述固定壳体(301)的顶部,所述第二驱动油缸(303)的底端设有向下伸入所述固定壳体(301)内的第二驱动杆(3031),所述第二驱动杆(3031)与所述运动壳体(302)的顶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自动开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4)包括沿前后延伸的转动轴(401)、两个转动齿轮(402),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部(3022)中分别设有沿前后延伸的安装孔,所述转动轴(401)的前后两端分别与前后两侧的所述安装孔进行活动连接,两个所述转动齿轮(402)分别安装于所述转动轴(401)的前后两端;所述第一吸附机构(5)设于所述转动轴(401)上,以使所述转动轴(401)可带动所述第一吸附机构(5)进行翻转运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一种自动开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4)还包括第三驱动油缸(403)、齿带(404),前侧的所述运动壳体(302)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驱动油缸(403),后侧的所述运动壳体(302)内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第三驱动油缸(403),所述第三驱动油缸(403)的底部设有向下延伸的第三驱动杆(4031);前后两侧的所述运动壳体(302)内分别设有具有韧性的齿带(404),前侧的所述运动壳体(302)内的齿带(404)的两端分别向上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三驱动杆(4031)连接,后侧的所述运动壳体(302)内的齿带(404)的两端分别向上与左右两侧的所述第三驱动杆(4031)连接;所述底盖(3021)上设有缺口(3023),所述缺口(3023)设于所述转动齿轮(402)的上方,所述齿带(404)的中部向下穿过所述缺口(3023)后与所述转动齿轮(402)进行啮合。
8.根据权利要求1到7任一项所述一种自动开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台(1)包括若干个辊轮(101)以及工作支撑架(102),若干个所述辊轮(101)沿左右方向依次分布于所述工作支撑架(102)的顶部,所述辊轮(101)的轴向沿前后延伸,所述辊轮(101)可进行转动;所述第一吸附机构(5)设为电磁吸盘,所述第二吸附机构(6)设为电磁铁,所述辊轮(101)之间分布有若干个所述电磁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一种自动开模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支撑架(102)上设有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辊轮(101)往左进行滚动;所述工作支撑架(102)的底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滑轮(103)。
10.一种自动开模机应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开模机,还包括沿前后方向依次分布的高温成型炉台(7)、冷却炉台(8)以及沿前后延伸的右侧滑轨(9)、左侧滑轨(10);所述高温成型炉台(7)、所述冷却炉台(8)的右方分别设有所述自动开模结构(13),所述右侧滑轨(9)的前后两端分别设于前后两侧的所述自动开模结构(13)的下方,所述左侧滑轨(10)的前后两端分别设于前后两侧的所述自动开模结构(13)的下方;所述右侧滑轨(9)、所述左侧滑轨(10)分别与所述工作台(1)的左右两侧滑轮(103)进行前后滑动配合,以使所述工作台(1)可在前后两侧的所述自动开模结构(13)之间往复运动;所述高温成型炉台(7)、所述冷却炉台(8)的左侧均设有自动推杆(11)、第四驱动油缸(12),所述第四驱动油缸(12)可推动所述自动推杆(11)向右运动。
CN202210075041.1A 2022-01-22 2022-01-22 一种自动开模机及其应用系统 Active CN11458984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5041.1A CN114589845B (zh) 2022-01-22 2022-01-22 一种自动开模机及其应用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075041.1A CN114589845B (zh) 2022-01-22 2022-01-22 一种自动开模机及其应用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9845A true CN114589845A (zh) 2022-06-07
CN114589845B CN114589845B (zh) 2024-08-23

Family

ID=818044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075041.1A Active CN114589845B (zh) 2022-01-22 2022-01-22 一种自动开模机及其应用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589845B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05237A (zh) * 2024-05-14 2024-06-18 东台迈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脱模组件的风力发电机叶片模具及脱模方法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49622Y (zh) * 2005-09-21 2006-12-20 天津市天一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内饰材料加热炉
CN102606383A (zh) * 2012-04-13 2012-07-25 长治市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液压式链轮旋转装置
CN104626423A (zh) * 2015-02-26 2015-05-20 宁波市正一砼泵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环形件的自动硫化生产装置
CN204749026U (zh) * 2015-06-26 2015-11-11 桐乡波力科技复材用品有限公司 开模机
CN105538578A (zh) * 2016-02-25 2016-05-04 江苏祺洋航碳纤科技有限公司 碳纤维羽毛球拍无风压成型技术自动生产线
CN206393980U (zh) * 2016-12-14 2017-08-11 佛山市斯科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开模机
JP2019093531A (ja) * 2017-11-28 2019-06-20 スターテクノ株式会社 ワーク加工システム及びワーク加工方法
US20200139419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Hebei Hanzhi CNC Machine Co.,Ltd. Compact intellig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of numerical control turret punch press
CN111531152A (zh) * 2020-04-30 2020-08-14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应多尺寸模具取模合模的下料装置
CN111805940A (zh) * 2020-08-11 2020-10-23 宁波壬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热压成型机及热压成型方法
CN113231504A (zh) * 2021-05-21 2021-08-10 宁波市鄞州亚大汽车管件有限公司 自动弯管生产线
CN214443010U (zh) * 2020-12-30 2021-10-22 烟台正泰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砂箱翻转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849622Y (zh) * 2005-09-21 2006-12-20 天津市天一科技有限公司 汽车内饰材料加热炉
CN102606383A (zh) * 2012-04-13 2012-07-25 长治市永华机械有限公司 液压式链轮旋转装置
CN104626423A (zh) * 2015-02-26 2015-05-20 宁波市正一砼泵配件有限公司 一种橡胶环形件的自动硫化生产装置
CN204749026U (zh) * 2015-06-26 2015-11-11 桐乡波力科技复材用品有限公司 开模机
CN105538578A (zh) * 2016-02-25 2016-05-04 江苏祺洋航碳纤科技有限公司 碳纤维羽毛球拍无风压成型技术自动生产线
CN206393980U (zh) * 2016-12-14 2017-08-11 佛山市斯科力机电有限公司 一种全自动开模机
JP2019093531A (ja) * 2017-11-28 2019-06-20 スターテクノ株式会社 ワーク加工システム及びワーク加工方法
US20200139419A1 (en) * 2018-11-02 2020-05-07 Hebei Hanzhi CNC Machine Co.,Ltd. Compact intelligent loading and unloading device of numerical control turret punch press
CN111531152A (zh) * 2020-04-30 2020-08-14 邵东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适应多尺寸模具取模合模的下料装置
CN111805940A (zh) * 2020-08-11 2020-10-23 宁波壬鼎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材料热压成型机及热压成型方法
CN214443010U (zh) * 2020-12-30 2021-10-22 烟台正泰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一种复合式砂箱翻转装置
CN113231504A (zh) * 2021-05-21 2021-08-10 宁波市鄞州亚大汽车管件有限公司 自动弯管生产线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8205237A (zh) * 2024-05-14 2024-06-18 东台迈盛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脱模组件的风力发电机叶片模具及脱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589845B (zh) 2024-08-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4589845A (zh) 一种自动开模机及其应用系统
CN113998870A (zh) 一种可自动化生产的玻璃非球面镜片模压机
CN112140508A (zh) 一种具有保护结构的菜籽油生产用吹瓶机
CN219724251U (zh) 一种五金件生产的多功能冲压机构
CN220331952U (zh) 一种汽车内饰配件热压模具
CN211276305U (zh) 一种适应于桥形五金件的退料模具
CN116604005A (zh) 一种铸件浇排系统自动分离回收系统及方法
CN112776250A (zh) 一种立式热塑性材料注塑机及其操作方法
CN215199296U (zh) 一种采用全拉伸工艺的屏蔽件的生产模具
CN215786586U (zh) 一种园林工具生产用手柄快速浇铸设备
CN215176956U (zh) 一种自动抓取锂电池材料匣钵的装置
CN111790815B (zh) 一种生产发动机盖支撑架的模具
CN220387589U (zh) 一种刹车盖板冲压模具
CN112008950A (zh) 一种全自动制鞋生产加工系统及方法
CN221018376U (zh) 一种五金产品制造用板材冲压成型装置
CN213767358U (zh) 一种便于移动的汽车模具
CN213082103U (zh) 一种完全隔断式热压成型系统
CN216656216U (zh) 一种轴承套圈锻件用喷雾冷却装置
CN221087221U (zh) 一种压铸模具快速脱模组件
CN111805834A (zh) 一种安全帽生产装置
CN116873522B (zh) 一种铸铁圈的自动翻转方法及装置
CN111069388A (zh) 一种自动上料t型模压料缸及其使用方法
CN118404772B (zh) 一种模内嵌件成型的方法及注塑模具系统
CN219235121U (zh) 一种手机模具零件生产用紧固装置
CN221437210U (zh) 一种汽车水壶用上模翻板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