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499763B - 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99763B
CN114499763B CN202210167854.3A CN202210167854A CN114499763B CN 114499763 B CN114499763 B CN 114499763B CN 202210167854 A CN202210167854 A CN 202210167854A CN 114499763 B CN114499763 B CN 11449976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rol channel
physical control
uplink physical
format
uplin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210167854.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99763A (zh
Inventor
万兴福
卿晓松
胡钰舒
卜智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Zhongke Micr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Zhongke Micr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Zhongke Micr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Zhongke Micr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167854.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499763B/zh
Publication of CN11449976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76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9976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9976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09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 H04L1/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by adapting the channel coding applied to control inform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0001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 H04L1/0023Systems modifying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link quality, e.g. power backoff characterised by the signall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4/00Wireless channel access
    • H04W74/002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 H04W74/004Transmission of channel access control information in the uplink, i.e. towards network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0Wireless network protocols or protocol adaptations to wireless operation
    • H04W80/08Upper layer protocols
    • H04W80/12Application layer protocols, e.g. WAP [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包括:S1,基站根据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信道变化情况,重新选择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并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下发给终端生效;S2,终端根据基站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对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调制,并通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上报上行控制信息;S3,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了NR系统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自适应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
背景技术
3GPP无线NR系统38.331协议中定义了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配置信息,其中包含了pi/2二进制相移键控是否使能等信息,根据协议描述当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配置为格式3或格式4时,若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配置中pi/2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方式未使能时,终端使用正交相移键控进行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调制;当pi/2二进制相移键控生效时,终端使用pi/2二进制相移键控替代正交相移键控进行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调制,其相关协议定义如图1所示。
由于当前NR系统中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配置为格式3或格式4时,其支持的调制解调方式为静态配置,只能生效pi/2二进制相移键控或正交相移键控其中一种,因此NR系统会存在如下问题:
上行物理控制信道不能动态地进行调制方式的切换,即:若固定配置为正交相移键控,在小区弱覆盖区域时,上行物理控制信道误码率较高时,无法通过降低调制解调方式来降低无码率;若固定配置为pi/2二进制相移键控,在小区强覆盖区域时,由于pi/2二进制相移键控调制数比特限制,无法通过提升调制解调的方式来增强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所承载的信息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以解决上行物理控制信道覆盖性能与容量之间的平衡关系。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包括:
S1,基站根据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信道变化情况,重新选择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并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下发给终端生效;
S2,终端根据基站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对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调制,并通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上报上行控制信息;
S3,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进一步的,步骤S1中基站需要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动态切换指示字段,并将所述动态切换指示字段在配置终端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时,通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信元下发给终端。
进一步的,基站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动态切换指示字段的方法为:
基站在3GPP 38.331协议的PUCCH-FormatConfig信元中,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动态切换指示字段Pucch-modulation-format。
进一步的,所述动态切换指示字段的配置如下:
当动态切换指示字段配置为semiStatic时,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不可动态切换;
当动态切换指示字段配置为dynamic时,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可动态切换。
进一步的,步骤S1中,基站通过新增上行物理控制信道调制方式动态切换的条件判断,来实现根据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信道变化情况,重新选择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
进一步的,基站新增所述上行物理控制信道调制方式动态切换的条件判断的方法如下:
基站事先设定一个上行物理控制信道调制方式动态切换的目标值;
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状态发生变化时,若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所测的指标值低于目标值,且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为高阶调制时,切换到低阶调制方式;
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状态发生变化时,若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所测的指标值高于目标值,且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为低阶调制时,切换到高阶调制方式。
作为优选,所述目标值可使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解调正确率或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所测量到的信噪比作为量化指标。
进一步的,步骤S1中基站需要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动态解调能力,以实现将重新选择的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下发给终端生效。
进一步的,基站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动态解调能力的方法为:
基站通过在3GPP 38.212协议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新增指示字段Pucch-modulationscheme-1bits,来实现将重新选择的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下发给终端生效;该指示字段定义为0时:表示pi/2二进制相移键控,该指示字段定义为1时:表示正交相移键控;并且该指示字段配置为当动态切换指示字段配置为dynamic时生效。
进一步的,终端需要新增能够处理基站新增字段的能力以及动态地对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调制的能力。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信道变化时,重新选择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并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下发给终端生效,终端根据基站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对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调制,有效提升了NR系统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自适应能力。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3GPP 38.331协议定义上行物理控制信道配置信息的展示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在3GPP 38.331协议的PUCCH-FormatConfig信元中新增动态切换指示字段后的展示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针对当前NR系统中的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调制方式由3GPP 38.331协议的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配置中静态下发,当NR系统使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进行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时,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无法根据信道的变化自适应的选择调制解调方式,从而无法解决其覆盖性能与容量之间的平衡关系。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包括:
S1,基站根据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信道变化情况,重新选择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并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下发给终端生效;
其中:
基站需要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动态切换指示字段,并将所述动态切换指示字段在配置终端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时,通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信元下发给终端。具体地:
(1)基站在3GPP 38.331协议的PUCCH-FormatConfig信元中,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动态切换指示字段Pucch-modulation-format,如图3伸缩式。示例性地,所述动态切换指示字段的配置如下:
当动态切换指示字段配置为semiStatic时,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不可动态切换;
当动态切换指示字段配置为dynamic时,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可动态切换。
(2)基站通过新增上行物理控制信道调制方式动态切换的条件判断,来实现根据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信道变化情况,重新选择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具体地:
基站事先设定一个上行物理控制信道调制方式动态切换的目标值;作为优选,所述目标值可使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解调正确率或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所测量到的信噪比作为量化指标;
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状态发生变化时,若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所测的指标值低于目标值,且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为高阶调制时,切换到低阶调制方式;
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状态发生变化时,若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所测的指标值高于目标值,且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为低阶调制时,切换到高阶调制方式。
(3)基站需要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动态解调能力,以实现将重新选择的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下发给终端生效。具体地:
基站通过在3GPP 38.212协议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新增指示字段Pucch-modulationscheme-1bits,来实现将重新选择的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下发给终端生效;该指示字段定义为0时:表示pi/2二进制相移键控,该指示字段定义为1时:表示正交相移键控;并且该指示字段配置为当动态切换指示字段配置为dynamic时生效。
S2,终端根据基站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对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调制,并通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上报上行控制信息;其中:
终端需要新增能够处理基站新增字段的能力以及动态地对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调制的能力。
S3,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4)

1.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基站根据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信道变化情况,重新选择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并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下发给终端生效;
S2,终端根据基站下发的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对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调制,并通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上报上行控制信息;
S3,基站根据终端上报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步骤S1中基站需要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动态切换指示字段,并将所述动态切换指示字段在配置终端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时,通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信元下发给终端;
步骤S1中,基站通过新增上行物理控制信道调制方式动态切换的条件判断,来实现根据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信道变化情况,重新选择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
基站新增所述上行物理控制信道调制方式动态切换的条件判断的方法如下:
基站事先设定一个上行物理控制信道调制方式动态切换的目标值;
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状态发生变化时,若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所测的指标值低于目标值,且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为高阶调制时,切换到低阶调制方式;
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状态发生变化时,若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所测的指标值高于目标值,且当前上行物理控制信道为低阶调制时,切换到高阶调制方式;
所述目标值可使用上行物理控制信道的解调正确率或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所测量到的信噪比作为量化指标;
终端需要新增能够处理基站新增字段的能力以及动态地对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承载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调制的能力;
基站需要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动态解调能力,以根据终端上报的上行控制信息进行解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动态切换指示字段的方法为:
基站在3GPP 38.331协议的PUCCH-FormatConfig信元中,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动态切换指示字段Pucch-modulation-format。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切换指示字段的配置如下:
当动态切换指示字段配置为semiStatic时,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不可动态切换;
当动态切换指示字段配置为dynamic时,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调制方式可动态切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基站新增支持上行物理控制信道动态解调能力的方法为:
步骤S1中基站需要通过在3GPP 38.212协议的下行控制信息中新增指示字段,来实现将重新选择的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格式3或格式4所使用的调制方式通过下行控制信息动态地下发给终端生效;该指示字段定义为0时:表示pi/2二进制相移键控,该指示字段定义为1时:表示正交相移键控;并且该指示字段配置为当动态切换指示字段配置为dynamic时生效。
CN202210167854.3A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 Active CN11449976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7854.3A CN114499763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167854.3A CN114499763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763A CN114499763A (zh) 2022-05-13
CN114499763B true CN114499763B (zh) 2024-04-23

Family

ID=814843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167854.3A Active CN114499763B (zh) 2022-02-23 2022-02-23 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499763B (zh)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666A (zh) * 2007-12-18 2009-06-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hsdpa中引入高阶调制的方法
CN101499878A (zh) * 2008-01-31 2009-08-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系统hsdpa中高阶调制上行信令传输方法
CN101720122A (zh) * 2009-12-28 2010-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和终端
CN102036291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回程链路的信道质量报告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3326815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5591718A (zh) * 2011-11-09 2016-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6559198A (zh) * 2015-09-25 2017-04-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pucch的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207120A (zh) * 2016-09-14 2018-06-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无线电网络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465666A (zh) * 2007-12-18 2009-06-24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Td-scdma系统hsdpa中引入高阶调制的方法
CN101499878A (zh) * 2008-01-31 2009-08-05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一种td-scdma系统hsdpa中高阶调制上行信令传输方法
CN102036291A (zh) * 2009-09-28 2011-04-27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回程链路的信道质量报告的处理方法和装置
CN101720122A (zh) * 2009-12-28 2010-06-02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物理上行控制信道的功率控制方法及基站和终端
CN105591718A (zh) * 2011-11-09 2016-05-18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传输信息的方法及装置
CN103326815A (zh) * 2012-03-23 2013-09-2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信道质量指示cqi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CN106559198A (zh) * 2015-09-25 2017-04-05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一种基于pucch的上行控制信息传输方法及装置
CN108207120A (zh) * 2016-09-14 2018-06-26 联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在新无线电网络的短物理上行链路控制信道

Non-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Ericsson.R1-1703262 "Design aspects of sPUCCH".3GPP tsg_ran\WG1_RL1.2017,(第TSGR1_88期),全文. *
Joint Dynamic Detection and Pilot Symbol Aided Channel Estimation for MIMO OFDM Systems;Haifen Yang;IEEE;20041025;全文 *
LTE基站接收性能测试分析;王湘宁;;信息通信技术;20110415(第02期);全文 *
NB-IoT物理层设计研究;蒙文川;;通信技术;20171210(第12期);全文 *
一种基于LTE-A的联合自适应传输方法;田攀;芮;李明齐;郑敏;卜智勇;;计算机工程;20121205(第23期);全文 *
移动WiMAX系统同频干扰抑制导频优化设计方法;黄海力;李明齐;刘广宇;杨曾;卜智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1128(第11期);全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99763A (zh) 2022-05-1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9185706B2 (en) Anchor carrier selection in multi-carrier wireless network
KR20220019774A (ko) 랜덤 액세스 지시 방법, 장치 및 저장 매체
US10111236B2 (e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pparatus and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US8463203B2 (en) Base station apparatus, user apparatus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US20060276191A1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44377B2 (ja) 通信端末装置及び通信方法
US20060281462A1 (en) Method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in a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JP4795045B2 (ja) 移動局および無線アクセスネットワーク装置並びにモビリティ制御方法
US8331940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transmitting scanning start information of different radio access network
EP2077051A2 (en) Control method for network configuration measurements
CN104660544A (zh) 一种兼容高阶调制和低阶调制的传输方法、装置
KR20040037117A (ko) 위치 정보에 기반하여 시스템-액세스 및 소프트-핸드오프파라미터들을 최적화하는 방법 및 시스템
EP4486051A1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terminal device
JP4888661B2 (ja) 下りパケット通信の送信制御方法及び無線基地局
CN102405664B (zh) 多载波传输方法和设备
CN114499763B (zh) 一种提升上行物理控制信道性能的方法
WO2001015471A1 (en) Parallel core networks for gsm/umts
WO2001015470A1 (en) Core network allocation for gsm/umts
CN102202398A (zh) 一种异构网络的载波资源配置方法及装置
JP2005102073A (ja) 伝送レート変更方法ならびにそれを利用した基地局装置および端末装置
WO2001015479A1 (en) Location area identifier with core network identity field
KR102098826B1 (ko) 기지국 및 기지국에서의 변조 및 코딩 방식의 변경 방법
JP2010232919A (ja) 無線端末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US8805357B2 (en) Mobile telephony module and method for determining a cell as being appropriate
CN102067521B (zh) 无线网络中移动终端报告通信质量的方法和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