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467043B -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467043B
CN114467043B CN202080068698.4A CN202080068698A CN114467043B CN 114467043 B CN114467043 B CN 114467043B CN 202080068698 A CN202080068698 A CN 202080068698A CN 114467043 B CN114467043 B CN 11446704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lm
phase difference
light
formula
image disp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80068698.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4467043A (zh
Inventor
加藤早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Chemical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46704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704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446704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46704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2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 G02B5/3033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 G02B5/3041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 G02B5/305Polarisers, i.e. arrangements capable of producing a definite output polarisation state from an unpolarised input state in the form of a thin sheet or foil, e.g. Polaroid comprising multiple thin layers, e.g. multilayer stacks including organic materials, e.g. polymeric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1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9/8792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black lay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7/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on between layer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relative orientation of features between layers, or by the relative values of a measurable parameter between layers, i.e. products comprising layers having different 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interconnection of layers
    • B32B7/02Physical, chemical or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 B32B7/023Optical properti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7/0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7/20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carriers
    • C09J7/29Laminated material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02Diffusing elements; Afoc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5/00Optical elements other than lenses
    • G02B5/30Polarising elements
    • G02B5/3083Birefringent or phase retarding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BELECTRIC HEATING; ELECTRIC LIGHT SOUR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LECTRIC LIGHT SOURCES, IN GENERAL
    • H05B33/00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 H05B33/02Detail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307/0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 B32B2307/40Properties of the layers or laminate having particular optical properties
    • B32B2307/42Polarizing, birefringent, filtering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9DYES; PAINTS; POLISHES; NATURAL RESINS; ADHESIVES; COMPOSI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C09JADHESIVES; NON-MECHANICAL ASPECTS OF ADHESIVE PROCESSES IN GENERAL; ADHESIVE PROCES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USE OF MATERIALS AS ADHESIVES
    • C09J2203/00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 C09J2203/326Applications of adhesives in processes or use of adhesives in the form of films or foils for bonding electronic components such as wafers, chips or semiconductor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olarising Element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aminated Bod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在从倾斜方向的任一方位观察画面时,都可以抑制内部反射光的漏光。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中,具备偏振膜(10)及相位差膜(2)的圆偏振板(5)在所述相位差膜(2)侧经由光扩散层(14)层叠于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光扩散层(14)可以是光扩散粘合剂层。相位差膜(2)可以具备具有式(1)及式(3)所示的特性的第1相位差膜(20)及具有式(4)所示的特性的第2相位差膜(21),第1相位差膜(20)可以还具有式(2)所示的特性。nx>ny≈nz (1)RoA(450)/RoA(550)≤0.93 (2)135nm<RoA(550)<145nm (3)nx≈ny<nz (4)。

Description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作为利用自身的发光来显示图像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已知有具备有机EL(电致发光)图像显示元件等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和配置于其前面侧的圆偏振板的显示装置。在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的内部,除了配置有发光元件以外,还配置有用于输送用于图像显示的电信号的电极、用于调整发出的光的颜色的滤色片等。这些电极等有时将从图像显示元件的前面侧入射的外来光朝向前面侧反射。由于从内部朝向前面侧反射的内部反射光使显示图像的可视性降低,因此在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的前面侧通常配置圆偏振板。
圆偏振板是层叠有偏振膜及相位差膜的光学元件。圆偏振板中,从前面侧朝向自发光图像显示元件侧地依次配置偏振膜及相位差膜。使用λ/4板作为相位差膜。通过配置圆偏振板,来减少内部反射光而使之轻微,由此抑制画面的可视性的降低。
为了抑制透射圆偏振板的轻微的内部反射光的着色,也使用在可见光的宽广范围中作为λ/4发挥作用的宽频带λ/4板作为λ/4板。另外,为了还抑制从倾斜方向观察画面时的轻微的内部反射光,也使用在λ/4板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侧配置有所谓的正C板的构件作为相位差膜。此种圆偏振板通常经由无色且透明的粘接层层叠于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
但是,此种以往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中,在从倾斜方向观察时,有时依赖于观察画面的方位地产生被称作所谓的漏光的现象,即,在画面内产生内部反射光的抑制不充分的区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4060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在从倾斜方向的任一方位观察画面时,都能抑制内部反射光的漏光。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发明提供一种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其中,具备偏振膜(10)及相位差膜(2)的圆偏振板(5)在所述相位差膜(2)侧经由内部浊度为35%以上且85%以下的光扩散层(14)层叠于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
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在圆偏振板(5)与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之间夹设有内部浊度为35%~85%的光扩散层(14),由此可以抑制漏光。
所述光扩散层(14)也可以是光扩散粘合剂层。通过使光扩散层(14)为光扩散粘合剂层,可以兼用作为光扩散层的功能、和作为将所述圆偏振板(5)与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密合地层叠的粘合剂层的功能,从而将图像显示装置(100)整体薄型化。
所述相位差膜(2)可以具备第1相位差膜(20)及第2相位差膜(21)。以往的图像显示装置中,在第1相位差膜(20)具有式(1)及式(3)所示的特性、第2相位差膜(21)具有式(4)所示的特性的情况下,为了能够充分地抑制从倾斜方向观察时的内部反射光,漏光反而变得醒目,然而在本发明中由于夹设上述光扩散层(14),因此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此种轻微的漏光。
nx>ny≈nz (1)
135nm<RoA(550)<145nm (3)
nx≈ny<nz (4)
〔式(1)、式(3)及式(4)中,
nx表示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
ny表示膜面内且与慢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
nz表示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RoA(λ)表示第1相位差膜的波长λnm处的面内相位差值。〕
第1相位差膜(20)可以在具有式(1)及式(3)所示的特性的基础上,还具有式(2)所示的特性。在第1相位差膜(20)具有式(2)所示的特性的情况下,能够在宽的波长范围中更加充分地抑制内部反射光,因此漏光反而易于醒目,然而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即使在此种情况下,也能够有效地抑制漏光。
RoA(450)/RoA(550)≤0.93 (2)
〔式(2)中,
RoA(λ)表示第1相位差膜的波长λnm处的面内相位差值。〕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其具备偏振膜(10)及相位差膜(2),在所述相位差膜(2)侧具备内部浊度为35%以上且85%以下的光扩散粘合剂层(14)。
发明效果
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由于抑制从倾斜方向观察时依赖于观察画面的方位地产生的漏光,因此无论从倾斜方向的哪个方位观察,例如在从倾斜方向观察图像显示装置的同时,在面内旋转而切换横向显示和纵向显示等,都能够实现良好的图像显示,特别是黑显示能力良好。
附图说明
图1是针对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的一例表示层构成的示意剖视图。
图2是实施例1中得到的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的反射光的强度L的在极坐标系中绘制的图。
图3是比较例1中得到的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的反射光的强度L的在极坐标系中绘制的图。
图4是比较例2中得到的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的反射光的强度L的在极坐标系中绘制的图。
图5是说明实施例的内部反射光的强度L*的测定方法的示意图,(a)为侧视图,(b)为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具备圆偏振板(5)和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圆偏振板(5)层叠于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
在圆偏振板(5)与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之间夹设有光扩散层(14)。
圆偏振板(5)具备偏振膜(10)及相位差膜(2)。偏振膜(10)与相位差膜(2)可以经由粘接层相互层叠。作为粘接层,例如可以举出后述的粘合剂层、粘接剂层。
以下,参照图1,对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层构成的一例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没有图示出用于将偏振膜(10)与第1保护膜(11)及第2保护膜(12)分别贴合的粘接剂层。图1所示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具有依次层叠有偏振板(1)、相位差膜(2)、光扩散层(14)、和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的层构成,所述偏振板(1)在偏振膜(10)的一个面层叠有第1保护膜(11),在偏振膜(10)的另一个面层叠有第2保护膜(12)。偏振板(1)具有仅使入射的光中的直线偏振光状态的光通过的功能。
偏振板(1)与相位差膜(2)经由粘合剂层(13)层叠,相位差膜(2)与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经由光扩散层(14)层叠。
相位差膜(2)中,第1相位差膜(20)与第2相位差膜(21)经由粘接层(15)层叠。另外,相位差膜(2)可以具备除第1相位差膜(20)及第2相位差膜(21)以外的层。作为此种层,例如可以举出用于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取向的取向膜、基材膜、其他的相位差层等。
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例如可以为有机EL图像显示元件。有机EL图像显示元件具备电极。电极为透明电极,或者为半透明电极。这些电极通常呈显示出较大的反射率的光反射性。有机EL图像显示元件可以具备选自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有机发光层、空穴防止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中的至少一层。这些层有时为将光反射的光反射性。
在相位差膜(2)具备第1相位差膜(21)及第2相位差膜(22)的情况下,它们的层叠顺序任选。即,本发明的圆偏振板(5)可以如图1所示,依次具备偏振膜(10)、第1相位差膜(20)、第2相位差膜(21),也可以依次具备偏振膜(10)、第2相位差膜(21)、第1相位差膜(20)。
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具有图1所示的层以外的层。作为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进一步具有的层,可以举出前面板、遮光图案、触摸传感器等(未图示)。
前面板可以配置于偏振板的与层叠有相位差膜的一侧相反的一侧,即层叠于偏振膜侧。通过如此所述地配置,前面板相对于圆偏振板配置于前面侧。
遮光图案可以配置于前面板与圆偏振板(5)之间。该情况下,遮光图案可以形成于前面板的偏振板侧的面上。遮光图案形成于图像显示装置的边框(非显示区域),从而可以使图像显示装置的布线不被使用者观察到。
触摸传感器可以配置于前面板与圆偏振板(5)之间、圆偏振板(5)与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之间等。
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的俯视条件下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在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形状在俯视条件下实质上为矩形的情况下,长边的长度优选为5cm以上且35cm以下,更优选为10cm以上且25cm以下,短边的长度优选为5cm以上且25cm以下,更优选为6cm以上且20cm以下。
所谓实质上为矩形,是指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分别可以是,主面的4个角(角部)中的至少1个角部为被切除为钝角的形状、设有圆弧的形状,或者垂直于主面的端面的一部分具有向面内方向陷入的凹陷部(缺口),或者主面内的一部分具有掏空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及它们的组合等形状的开孔部。
〔偏振板〕
偏振板(1)是指由偏振膜(10)和贴合于偏振膜的一面或两面的保护膜(11、12)形成的膜。偏振板所具备的保护膜可以具有后述的硬涂层、防反射层、防静电层等表面处理层。偏振膜与保护膜例如可以经由粘接剂层、粘合剂层层叠。对于偏振板所具备的构件说明如下。
(1)偏振膜
偏振板(1)所具备的偏振膜(10)可以是具有如下性质的吸收型的偏振膜,所述性质是吸收具有与其吸收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透射具有与吸收轴正交的振动面、即与透射轴平行的振动面的直线偏振光的性质。作为偏振膜,可以合适地使用使经过单轴拉伸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吸附二色性色素并使该二色性色素取向的偏振膜。偏振膜例如可以利用包括对聚乙烯醇系树脂膜进行单轴拉伸的工序;通过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而吸附二色性色素的工序;将吸附有二色性色素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硼酸水溶液等交联液处理的工序;以及在利用交联液的处理后进行水洗的工序的方法来制造。
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使用将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皂化了的树脂。作为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除了可以举出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以外,还可以举出乙酸乙烯酯与能够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等。能够与乙酸乙烯酯共聚的其他单体的例子包括不饱和羧酸类、烯烃类、乙烯基醚类、不饱和磺酸类、以及具有铵基的(甲基)丙烯酰胺类等。
本说明书中所谓“(甲基)丙烯酸类”,是指选自丙烯酸类及甲基丙烯酸类中的至少一方。在“(甲基)丙烯酰基”、“(甲基)丙烯酸酯”等中也相同。
聚乙烯醇系树脂的皂化度通常为85~100mol%,优选为98mol%以上。聚乙烯醇系树脂可以被改性,例如也可以使用由醛类改性了的聚乙烯醇缩甲醛或聚乙烯醇缩乙醛等。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通常为1000~10000,优选为1500~5000。聚乙烯醇系树脂的平均聚合度可以依照JIS K 6726求出。
将此种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而得的膜可以作为偏振膜的原材膜使用。将聚乙烯醇系树脂制膜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采用公知的方法。聚乙烯醇系原材膜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制,然而为了将偏振膜的厚度设为15μm以下,优选使用5~35μm的聚乙烯醇系原材膜。更优选为20μm以下。
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的单轴拉伸可以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前、与染色同时、或染色后进行。在染色后进行单轴拉伸的情况下,该单轴拉伸可以在交联处理前或交联处理中进行。另外,也可以在这些的多个阶段中进行单轴拉伸。
在单轴拉伸时,可以在圆周速度不同的辊间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也可以使用热辊以单轴方式进行拉伸。另外,单轴拉伸可以是在大气中进行拉伸的干式拉伸,也可以是在使用溶剂、水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溶胀了的状态下进行拉伸的湿式拉伸。拉伸倍率通常为3~8倍。
作为将聚乙烯醇系树脂膜用二色性色素染色的方法,例如采用将该膜浸渍于含有二色性色素的水溶液中的方法。作为二色性色素,使用碘、二色性有机染料。需要说明的是,聚乙烯醇系树脂膜优选在染色处理前实施向水中的浸渍处理。
作为利用二色性色素的染色后的交联处理,通常采用将经过染色的聚乙烯醇系树脂膜浸渍于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中的方法。在使用碘作为二色性色素的情况下,该含有硼酸的水溶液优选含有碘化钾。
偏振膜的厚度通常为30μm以下,优选为15μm以下,更优选为13μ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μm以下,特别优选为8μm以下。偏振膜的厚度通常为2μm以上,优选为3μm以上。
作为偏振膜,例如可以像日本特开2016-170368号公报中记载那样,使用在液晶化合物聚合而得的固化膜中使二色性色素取向了的偏振膜。作为二色性色素,可以使用在波长380~800nm的范围内具有吸收的二色性色素,优选使用有机染料。作为二色性色素,例如可以举出偶氮化合物。液晶化合物是能够在发生取向的状态下进行聚合的液晶化合物,可以在分子内具有聚合性基团。另外,可以像WO2011/024891中记载那样,由具有液晶性的二色性色素形成偏振膜。
偏振膜的可见度修正偏振度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5%以上。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为99.9999%以下。
另外,偏振膜的可见度修正单体透射率优选为35%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上限值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为49.9%以下。通过使层叠体具备此种性能的偏振膜,不易泄漏反射光,可以使着色不醒目。
(2)保护膜
偏振膜(10)通常以在其一面或两面层叠有保护膜的偏振板的形式使用。在图1所示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中,在偏振膜(10)的两面分别层叠有保护膜(11、12)。将层叠于偏振膜(10)的一个面的保护膜设为第1保护膜(11),将层叠于另一个面的保护膜(12)设为第2保护膜。所层叠的保护膜可以是具有透光性的热塑性树脂膜,优选为光学上透明的热塑性树脂膜。
保护膜例如可以是包含链状聚烯烃系树脂(聚丙烯系树脂等)、环状聚烯烃系树脂(降冰片烯系树脂等)之类的聚烯烃系树脂;三乙酰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之类的纤维素系树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之类的聚酯系树脂;聚碳酸酯系树脂;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之类的(甲基)丙烯酸系树脂;聚苯乙烯系树脂;聚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系树脂;丙烯腈/苯乙烯系树脂;聚乙酸乙烯酯系树脂;聚偏二氯乙烯系树脂;聚酰胺系树脂;聚缩醛系树脂;改性聚苯醚系树脂;聚砜系树脂;聚醚砜系树脂;聚芳酯系树脂;聚酰胺酰亚胺系树脂;聚酰亚胺系树脂等的膜。
作为链状聚烯烃系树脂,可以举出聚乙烯树脂(作为乙烯的均聚物的聚乙烯树脂、以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聚丙烯树脂(作为丙烯的均聚物的聚丙烯树脂、以丙烯为主体的共聚物)之类的链状烯烃的均聚物,此外还可以举出包含2种以上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
环状聚烯烃系树脂是以环状烯烃作为聚合单元聚合的树脂的总称,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平1-240517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4882号公报、日本特开平3-122137号公报等中记载的树脂。若举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的具体例,则为环状烯烃的开环(共)聚合物、环状烯烃的加成聚合物、环状烯烃与乙烯、丙烯之类的链状烯烃的共聚物(代表性的情况下为无规共聚物)、以及将它们用不饱和羧酸、其衍生物改性了的接枝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氢化物。其中,优选使用作为环状烯烃使用了降冰片烯、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之类的降冰片烯系单体的降冰片烯系树脂。
聚酯系树脂是不包括下述纤维素酯系树脂在内的具有酯键的树脂,一般为由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与多元醇的缩聚物形成的树脂。作为多元羧酸或其衍生物可以使用2元的二羧酸或其衍生物,例如可以举出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酸二甲酯、萘二甲酸二甲酯。作为多元醇可以使用2元的二醇,例如可以举出乙二醇、丙二醇、丁二醇、新戊二醇、环己烷二甲醇。作为聚酯系树脂的代表例,可以举出作为对苯二甲酸与乙二醇的缩聚物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甲基)丙烯酸系树脂是以具有(甲基)丙烯酰基的化合物作为主要构成单体的树脂。(甲基)丙烯酸系树脂的具体例例如包括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类的聚(甲基)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MS树脂等);甲基丙烯酸甲酯与具有脂环族烃基的化合物的共聚物(例如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共聚物、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降冰片基酯共聚物等)。优选使用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之类的聚(甲基)丙烯酸C1-6烷基酯作为主成分的聚合物,更优选使用以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主成分(50~100重量%、优选为70~100重量%)的甲基丙烯酸甲酯系树脂。
纤维素酯系树脂是纤维素与脂肪酸的酯。纤维素酯系树脂的具体例包括纤维素三乙酸酯、纤维素二乙酸酯、纤维素三丙酸酯、纤维素二丙酸酯。另外,也可以举出它们的共聚物、将羟基的一部分用其他的取代基修饰了的树脂。它们当中,特别优选纤维素三乙酸酯(三乙酰纤维素)。
聚碳酸酯系树脂是由经由碳酸酯基将单体单元键合而得的聚合物形成的工程塑料。
可以将保护膜的相位差值恰当地控制为合适的值。为了提高使用者佩戴偏振太阳镜等时的画面的可视性,可以将波长550nm处的面内相位差值设为70~140nm。显示出此种面内相位差值的保护膜例如层叠于偏振膜的前面侧的面。
保护膜的厚度通常为1~100μm,从强度、操作性等观点出发,优选为5~60μm,更优选为10~55μm,进一步优选为15~40μm。
贴合于偏振膜的两面的保护膜可以由相同种类的热塑性树脂形成,也可以由不同种类的热塑性树脂形成。另外,厚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此外,可以具有相同的相位差特性,也可以具有不同的相位差特性。
如上所述,保护膜的至少任意一方可以在其外表面、即与偏振膜相反的一侧的面具备硬涂层、防眩层、光扩散层、防反射层、低折射率层、防静电层、防污层之类的表面处理层。表面处理层可以是利用涂覆形成的涂覆层。需要说明的是,保护膜的厚度包括表面处理层的厚度。
保护膜通常经由粘接层层叠于偏振膜。即,例如可以使用粘接剂层或粘合剂层作为粘接层,并经由该粘接层贴合于偏振膜。作为形成粘接剂层的粘接剂,可以使用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或热固性粘接剂,优选为水系粘接剂、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作为形成粘合剂层的粘合剂,可以使用后述的粘合剂。
作为水系粘接剂,可以举出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形成的粘接剂、水系二剂型氨基甲酸酯系乳液粘接剂等。其中,可以合适地使用由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形成的水系粘接剂。作为聚乙烯醇系树脂,除了可以使用对作为乙酸乙烯酯的均聚物的聚乙酸乙烯酯进行皂化处理而得的乙烯醇均聚物以外,还可以使用对乙酸乙烯酯与能够与之共聚的其他单体的共聚物进行皂化处理而得的聚乙烯醇系共聚物、或将它们的羟基部分地改性了的改性聚乙烯醇系聚合物等。水系粘接剂可以包含醛化合物(乙二醛等)、环氧化合物、三聚氰胺系化合物、羟甲基化合物、异氰酸酯化合物、胺化合物、多价金属盐等交联剂。
在使用水系粘接剂的情况下,优选在将偏振膜与保护膜贴合后,实施用于除去水系粘接剂中含有的水的干燥工序。在干燥工序后,例如可以设置在20~45℃的温度进行熟化的熟化工序。
上述所谓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是含有因紫外线、可见光、电子束、X射线之类的活性能量射线的照射而固化的固化性化合物的粘接剂,优选为紫外线固化性粘接剂。
上述固化性化合物可以是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作为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环氧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环氧基的化合物)、氧杂环丁烷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氧杂环丁烷环的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作为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在分子内具有1个或2个以上的(甲基)丙烯酰氧基的化合物)、具有自由基聚合性的双键的其他乙烯基系化合物、或它们的组合。也可以将阳离子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与自由基聚合性的固化性化合物并用。活性能量射线固化性粘接剂通常还包含用于引发上述固化性化合物的固化反应的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和/或自由基聚合引发剂。
在将偏振膜与保护膜贴合时,为了提高粘接性,可以对它们的至少任意一方的贴合面实施表面活化处理。作为表面活化处理,可以举出电晕处理、等离子体处理、放电处理(辉光放电处理等)、火焰处理、臭氧处理、UV臭氧处理、电离活性射线处理(紫外线处理、电子束处理等)之类的干式处理;使用了水、丙酮等溶剂的超声波处理、皂化处理、锚涂处理之类的湿式处理。这些表面活化处理可以单独进行,也可以组合2种以上。
在偏振膜的两面贴合保护膜的情况下,用于将这些保护膜贴合的粘接剂可以是相同种类的粘接剂,也可以是不同种类的粘接剂。另外,也可以在偏振膜的一个面经由粘接剂层层叠保护膜,在另一个面经由粘合剂层层叠保护膜。
〔相位差膜〕
相位差膜(2)可以仅为第1相位差膜(20),也可以如图1所示,具有第1相位差膜(20)和第2相位差膜(21)。此外,相位差膜可以包含后述的基材、取向膜、其他相位差层。
第1相位差膜具有式(1)及式(3)所示的特性。
第1相位差膜可以为正A板,可以为λ/4板。另外,在第1相位差膜还具有式(2)所示的特性的情况下,该第1相位差膜显示出所谓的逆波长分散性。通过具备此种第1相位差膜,可以抑制内部反射光的着色。第1相位差膜的慢轴相对于偏振膜的吸收轴通常以40°~50°相交,优选以43°~47°相交,更优选以44°~46°相交,在理想的情况下以45°相交。
nx>ny≈nz (1)
RoA(450)/RoA(550)≤0.93 (2)
135nm<RoA(550)<145nm (3)
式(1)~式(3)中,nx表示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膜面内且与慢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RoA(λ)表示第1相位差膜的波长λnm处的面内相位差值。
ny≈nz除包含ny与nz完全相等的情况外,还包含ny与nz实质上相等的情况。具体而言,只要ny与nz的差的大小为0.01以内,就可以说ny与nz实质上相等。
RoA(λ)可以根据波长λnm处的折射率n(λ)和厚度d基于以下的式子算出。
RoA(λ)=〔nx(λ)-ny(λ)〕×d
此处,RoA(450)/RoA(550)表示第1相位差膜的波长分散性,优选为0.92以下。
另外,对于波长λnm处的第1相位差膜的面内相位差值RoA(λ),RoA(450)优选为100nm以上且135nm以下,RoA(550)优选为137nm以上且145nm以下,RoA(650)优选为137以上且165以下。
第2相位差膜(21)具有式(4)所示的特性。第2相位差膜可以为正C板。通过具备此种第2相位差膜,可以抑制反射光的着色。
nx≈ny<nz(4)
式(4)中,nx表示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ny表示膜面内且与慢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nz表示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nx≈ny除包含nx与ny完全相等的情况外,还包含nx与ny实质上相等的情况。具体而言,只要nx与ny的差的大小为0.01以内,就可以说nx与ny实质上相等。
虽然依赖于后述的光反射层的反射特性,然而具体而言,第2相位差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在波长550nm处,优选为-150nm以上且0nm以下,更优选为-90nm以上且-20nm以下。
相位差膜也可以具备1层以上的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以外的具有相位差的层(以下有时称作其他相位差层。)。作为其他相位差层,可以举出显示元件所具备的触摸传感器、发光元件的密封层、发光元件的基膜等。其他相位差层配置于偏振膜与光反射层之间,优选配置于第2相位差膜与光反射层之间。
其他相位差层也可以是A板,然而通常可以是C板。其他相位差层也可以具有式(9)所示的特性。即,其他相位差层可以是负C板。
nx≈ny>nz (9)
nx≈ny除包含nx与ny完全相等的情况外,还包含nx与ny实质上相等的情况。具体而言,只要nx与ny的差的大小为0.01以内,就可以说nx与ny实质上相等。
至少具备第1相位差膜(20)和第2相位差膜(21)的相位差膜(2)可以满足以下的式(5)或(7)。
0.1<|RthC(550)|/|RoA(550)|<0.5 (5)
0.5<|RthC(550)|/|RoA(550)|<1.0 (7)
式(5)及式(7)中,RoA(λ)表示第1相位差膜的波长λnm处的面内相位差值,RthC(λ)表示第2相位差膜的波长λnm处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
RthC(λ)可以根据波长λnm处的折射率n(λ)和厚度d基于以下的式子算出。
RthC(λ)={〔nx(λ)+ny(λ)〕/2-nz}×d
RthC(450)/RthC(550)表示第2相位差膜的波长分散性,优选为1.5以下,更优选为1.1以下。
形成相位差膜的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可以由上述的热塑性树脂膜、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优选由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作为由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形成的层,可以举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
对于第1相位差膜所满足的式(1)~式(3)的关系、第2相位差膜所满足的式(4)的关系、以及相位差膜可以满足的式(5)或式(7)的关系,例如可以通过调整形成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的热塑性树脂、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配合比率、或调整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的厚度来控制。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例如形成于设于基材的取向膜上。所述基材可以是具有支承取向膜的功能、以长条状形成的基材。该基材可以作为脱模性支承体发挥作用,支承转印用的相位差膜。
此外,优选其表面具有能够剥离的程度的粘接力的基材。作为所述基材,可以举出作为上述保护膜的材料进行了例示的树脂膜。
作为基材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然而例如优选设为20μm以上且200μm以下的范围。若基材的厚度为20μm以上,则可以赋予强度。另一方面,若厚度为200μm以下,则在对基材进行裁割加工而制成单张(日文:枚葉)的基材时,可以抑制加工屑的增加、裁割刀片的磨损。
需要说明的是,可以对基材实施各种防粘连处理。作为防粘连处理,例如可以举出易粘接处理、内加填料等的处理、压花加工(滚花处理)等。通过对基材实施此种防粘连处理,可以有效地防止卷绕基材时的基材之间的贴附、所谓的粘连,能够高生产率地制造光学膜。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夹隔着取向膜形成于基材上。即,依照基材、取向膜的顺序层叠,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层叠于所述取向膜上。
需要说明的是,取向膜并不限于垂直取向膜,也可以是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水平取向的取向膜,还可以是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分子轴倾斜取向的取向膜。
在制作第1相位差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水平取向膜,在制作第2相位差膜的情况下,可以使用垂直取向膜。作为取向膜,优选具有不会因后述的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的涂布等而溶解的耐溶剂性、并且具有用于溶剂的除去、液晶化合物的取向的加热处理中的耐热性的取向膜。作为取向膜,可以举出包含取向性聚合物的取向膜、光取向膜及在表面形成凹凸图案、多个槽并使之取向的沟槽取向膜。取向膜的厚度通常为10nm~10000nm的范围,优选为10nm~1000nm的范围,更优选为500n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0nm~200nm的范围。
作为取向膜中所用的树脂,只要是公知的作为取向膜的材料使用的树脂,就没有特别限定,可以使用使以往公知的单官能或多官能的(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在聚合引发剂下固化而得的固化物等。具体而言,作为(甲基)丙烯酸酯系单体,例如可以例示出丙烯酸2-乙基己酯、丙烯酸环己酯、二乙二醇单2-乙基己基醚丙烯酸酯、二乙二醇单苯基醚丙烯酸酯、四乙二醇单苯基醚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丙烯酸月桂酯、甲基丙烯酸月桂酯、丙烯酸异冰片酯、甲基丙烯酸异冰片酯、丙烯酸2-苯氧基乙酯、丙烯酸四氢糠基酯、丙烯酸2-羟基丙酯、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四氢糠基酯、甲基丙烯酸2-羟基乙酯、甲基丙烯酸苄酯、甲基丙烯酸环己酯、甲基丙烯酸、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等。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树脂,可以是它们的1种,也可以是2种以上的混合物。
对于本实施方式中使用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种类,没有特别限定,然而根据其形状,可以分类为棒状型(棒状液晶化合物)和圆盘状型(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盘状液晶化合物)。此外,分别有低分子型和高分子型。需要说明的是,所谓高分子,一般是指聚合度为100以上的化合物(高分子物理·相転移ダイナミクス(高分子物理·相转移动力学)、土井正男著、第2页、岩波书店、1992)。
本实施方式中,可以使用任意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此外,也可以使用2种以上的棒状液晶化合物、2种以上的圆盘状液晶化合物、或棒状液晶化合物与圆盘状液晶化合物的混合物。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棒状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合适地使用日本特表平11-513019号公报的权利要求1、或日本特开2005-289980号公报的[0026]~[0098]段中记载的化合物。作为圆盘状液晶化合物,例如可以合适地使用日本特开2007-108732号公报的[0020]~[0067]段、或日本特开2010-244038号公报的[0013]~[0108]段中记载的化合物。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该情况下,至少1种在分子内具有2个以上的聚合性基团。即,所述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优选为具有聚合性基团的液晶化合物因聚合而被固定后形成的层。该情况下,形成层后已经无需显示液晶性。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具有能够进行聚合反应的聚合性基团。作为聚合性基团,例如优选聚合性烯键式不饱和基团、环聚合性基团等能够进行加成聚合反应的官能团。
更具体而言,作为聚合性基团,例如可以举出(甲基)丙烯酰基、乙烯基、苯乙烯基、烯丙基等。其中,优选(甲基)丙烯酰基。需要说明的是,所谓(甲基)丙烯酰基,是包含甲基丙烯酰基及丙烯酰基两者的概念。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如后所述,可以通过将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组合物例如涂布于取向膜上而形成。所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上述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以外的成分。例如,所述组合物中,优选包含聚合引发剂。所使用的聚合引发剂可以根据聚合反应的形式例如选择热聚合引发剂、光聚合引发剂。例如,作为光聚合引发剂,可以举出α-羰基化合物、偶姻醚、α-烃取代芳香族偶姻化合物、多核醌化合物、三芳基咪唑二聚物与对氨基苯基酮的组合等。聚合引发剂的使用量相对于所述涂布液中的全部固体成分优选为0.01~20质量%,更优选为0.5~5质量%。
另外,所述组合物中,从涂布膜的均匀性及膜的强度的方面出发,可以包含聚合性单体。作为聚合性单体,可以举出自由基聚合性或阳离子聚合性的化合物。其中,优选多官能性自由基聚合性单体。
需要说明的是,作为聚合性单体,优选可以与上述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共聚的聚合性单体。作为具体的聚合性单体,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2-296423号公报中的[0018]~[0020]段中记载的聚合性单体。聚合性单体的使用量相对于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总质量优选为1~50质量%,更优选为2~30质量%。
另外,所述组合物中,从涂布膜的均匀性及膜的强度的方面出发,可以包含表面活性剂。作为表面活性剂,可以举出以往公知的化合物。其中特别优选氟系化合物。作为具体的表面活性剂,例如可以举出日本特开2001-330725号公报中的[0028]~[0056]段中记载的化合物、日本特愿2003-295212号说明书中的[0069]~[0126]段中记载的化合物。
另外,所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溶剂,优选使用有机溶剂。作为有机溶剂,例如可以举出酰胺(例如N,N-二甲基甲酰胺)、亚砜(例如二甲亚砜)、杂环化合物(例如吡啶)、烃(例如苯、己烷)、烷基卤化物(例如氯仿、二氯甲烷)、酯(例如乙酸甲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酮(例如丙酮、甲乙酮)、醚(例如四氢呋喃、1,2-二甲氧基乙烷)。其中,优选烷基卤化物、酮。另外,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的有机溶剂。
另外,所述组合物中,可以包含偏振膜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空气界面侧垂直取向剂等垂直取向促进剂、以及偏振膜界面侧水平取向剂、空气界面侧水平取向剂等水平取向促进剂之类的各种取向剂。此外,所述组合物中,可以在上述成分以外,还包含密合改良剂、增塑剂、聚合物等。
本实施方式中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的厚度可以设为0.1μm以上且5μm以下。若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的厚度为所述范围内,则可以获得充分的耐久性,有助于层叠体的薄层化。
当然,可以调整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的厚度,以获得赋予λ/4的相位差的层、赋予λ/2的相位差的层、或正C板等所期望的面内相位差值、以及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
相位差膜中,作为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包含2层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在取向膜上分别制作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而得的层、并将两者经由粘接剂层、粘合剂层层叠而制造相位差膜。在将两者层叠后,可以剥离基材及取向膜。相位差膜的厚度优选为3~30μm,更优选为5~25μm。
〔光扩散层〕
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具备光扩散层(14)。光扩散层是具有使入射光扩散的功能的光学元件。光扩散层(14)的内部浊度为35%以上且85%以下,优选为50%以上且80%以下。光扩散层(14)的所谓内部浊度,是总浊度当中由光扩散层的表面形状引起的浊度(表面浊度)以外的浊度。光扩散层(14)的表面浊度优选小于1%。
此处,所谓“总浊度”,可以根据表示向光扩散层照射光后透射的光线的总量的总光线透射率(Tt)与由光扩散层(14)扩散而透射的扩散光线透射率(Td)的比利用下述式(12)求出:
总浊度(%)=(Td/Tt)×100 (12)
总光线透射率(Tt)是保持与入射光同轴不变地透射的平行光线透射率(Tp)与扩散光线透射率(Td)的和。总光线透射率(Tt)及扩散光线透射率(Td)是依照JIS K 7361测定的值。
对于光扩散层的“内部浊度”及“表面浊度”,在光扩散层的可视侧使用甘油贴合总浊度实质上为零的三乙酰纤维素膜,利用上述的“总浊度”的测定方法测定该试样的总浊度。此处测定的总浊度中,由于由光扩散层13的可视侧的表面引起的表面浊度被所贴合的三乙酰纤维素膜消除,因此可以视为内部浊度。需要说明的是,表面浊度是总浊度与内部浊度的差。
作为光扩散层(14),可以合适地使用将包含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和折射率与之不同的透光性微粒的光扩散粘合剂制成层状的光扩散粘合剂层。作为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通常使用无色且透明的粘合剂,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以丙烯酸系、橡胶系、氨基甲酸酯系、硅酮系、聚乙烯基醚系等的基础聚合物作为主成分的粘合剂。
作为透光性微粒,可以使用包含无机化合物的微粒、包含有机化合物的微粒。作为有机化合物,通常使用聚合物。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与透光性微粒的折射率差例如为0.01以上,若考虑制成图像显示装置时的亮度、可视性,则优选设为0.01以上且0.5以下。通过增大折射率差,可以增大内部浊度。由于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的折射率通常为1.4左右,因此作为用作透光性微粒的包含无机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的微粒可以优选举出下述的微粒。
作为包含无机化合物的透光性微粒,例如可以举出氧化铝(折射率1.76)、氧化硅(折射率1.45)等。
作为包含有机化合物的透光性微粒,例如可以举出三聚氰胺珠子(折射率1.57)、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子(折射率1.49)、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共聚物树脂珠子(折射率1.50~1.59)、聚碳酸酯珠子(折射率1.55)、聚乙烯珠子(折射率1.53)、聚苯乙烯珠子(折射率1.6)、聚氯乙烯珠子(折射率1.46)、环氧树脂珠子(折射率1.5~1.6)、硅酮树脂珠子(折射率1.46)等。
此外,在选择丙烯酸系共聚物作为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的成分时,由于环氧树脂珠子、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珠子、硅酮树脂珠子对于丙烯酸系共聚物的分散性优异、可以获得均匀且良好的光扩散性,因此适于制成作为光扩散剂的透光性微粒。另外,作为光扩散剂,优选光扩散均匀的球状且单分散性的光扩散剂。
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1~20μm的范围。通过将平均粒径设为0.1μm以上,易于增大内部浊度。另一方面,若平均粒径大于20μm,则图像的对比度易于降低,此外在大于显示器的图像间距时发生炫目。基于以上的方面,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优选为0.5~10μm的范围,特别优选为1~6μm的范围。此处,透光性微粒的平均粒径例如采用使用超离心式自动粒度分布测定装置测定的重均粒径。
透光性微粒的配合量可以考虑作为目标的内部浊度、应用它的图像显示装置的亮度等来恰当地确定,然而一般而言,相对于构成光扩散层的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100质量份,优选为1~40质量份的范围,更优选为3~30质量份的范围。通过使该含量为1质量份以上,易于增大内部浊度。另一方面,若透光性微粒的含量大于40质量份,则图像显示装置的画面的析像度易于降低,有可能产生模糊(日文:ボヤケ)。
另外,可以根据所需,使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中含有交联剂。作为该交联剂,没有特别限制,可以从以往丙烯酸系的粘合性树脂中作为交联剂惯用的交联剂中恰当地选择使用任意的交联剂。作为此种交联剂,例如可以举出多异氰酸酯化合物、环氧树脂、三聚氰胺树脂、脲醛树脂、二醛类、羟甲基聚合物、氮丙啶系化合物、金属螯合物化合物、金属醇盐、金属盐等,优选使用多异氰酸酯化合物。
在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中,可以在不损害本发明的目的的范围中,根据所需添加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中通常使用的各种添加剂,例如增粘剂、抗氧化剂、紫外线吸收剂、光稳定剂、软化剂等。
配合有透光性微粒的光扩散粘合剂层(14)的厚度可以根据其粘接力等来确定,然而通常为1~50μm的范围。从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的薄型化的观点出发,优选在不损害加工性、耐久性等特性的范围中薄薄地涂布。从确保良好的加工性、显示高耐久性、并且确保从正面观察、从斜向观察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时的亮度、不易产生显示像的拖尾(日文:にじみ)、模糊的观点出发,适合将光扩散粘合剂层(14)的厚度设为3~30μm。
在形成光扩散层(14)时,例如可以将包含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和透光性微粒的组合物涂布于相位差膜(2)上而形成光扩散粘合剂层,将其设为光扩散层(14)。另外,也可以将包含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和透光性微粒的组合物以层状涂布于隔离膜上而形成光扩散粘合剂层(14),将其贴合于相位差膜(2)上。在贴合光扩散粘合剂层(14)后,可以将隔离膜从该层剥离。作为形成于隔离膜上的光扩散粘合剂层,在市场上可以买到各种各样的内部浊度的光扩散粘合剂层。如此所述地操作,可以得到具备偏振膜(10)及相位差膜(2)、并在其相位差膜侧具备光扩散粘合剂层(14)的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6)。
该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偏振板(6)具备圆偏振板(5)和光扩散粘合剂层(14)。圆偏振板(5)具备偏振膜(10)及相位差膜(2)。光扩散粘合剂层(14)设置于相位差膜(2)侧。光扩散粘合剂层(14)的内部浊度为35%以上且85%以下。
本发明的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可以还具有前面板、遮光图案、触摸传感器等(未图示)。
〔前面板〕
前面板可以配置于偏振板(5)的可视侧。前面板可以经由粘接层层叠于偏振板。作为粘接层,例如可以举出粘合剂层、前述的粘接剂层。
作为前面板,可以举出玻璃、在树脂膜的至少一面包含硬涂层而成的前面板等。作为玻璃,例如可以使用高透射玻璃、强化玻璃。特别是在使用薄的透明面材的情况下,优选实施了化学强化的玻璃。玻璃的厚度例如可以设为100μm~5mm。
在树脂膜的至少一面包含硬涂层而成的前面板并不像现有的玻璃那样刚直,可以具有柔性的特性。硬涂层的厚度没有特别限定,例如可以为5~100μm。
作为树脂膜,可以是由具有降冰片烯或多环降冰片烯系单体之类的包含环烯烃的单体的单元的环烯烃系衍生物、纤维素(二乙酰纤维素、三乙酰纤维素、乙酰纤维素丁酸酯、异丁酯纤维素、丙酰纤维素、丁酰纤维素、乙酰丙酰纤维素)、乙烯-乙酸乙烯酯共聚物、聚环烯烃、聚酯、聚苯乙烯、聚酰胺、聚醚酰亚胺、聚丙烯酸类(日文:ポリアクリル)、聚酰亚胺、聚酰胺酰亚胺、聚醚砜、聚砜、聚乙烯、聚丙烯、聚甲基戊烯、聚氯乙烯、聚偏二氯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醛、聚醚酮、聚醚醚酮、聚醚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聚碳酸酯、聚氨酯、环氧树脂等高分子形成的膜。树脂膜可以使用未拉伸、单轴或双轴拉伸膜。这些高分子可以分别单独使用或混合使用2种以上。作为树脂膜,优选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的聚酰胺酰亚胺膜或聚酰亚胺膜、单轴或双轴拉伸聚酯膜、透明性及耐热性优异并且可以应对膜的大型化的环烯烃系衍生物膜、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膜及透明性和光学上没有各向异性的三乙酰纤维素及异丁酯纤维素膜。
树脂膜的厚度可以为5~200μm,优选为20~100μm。
粘合剂层为粘合剂的层。作为粘合剂,可以直接使用上文中在光扩散粘合剂层中叙述的粘合性的透光性树脂。
〔遮光图案〕
遮光图案(边框(日文:ベゼル))可以形成于前面板的显示元件侧。遮光图案可以隐藏显示装置的各布线而使其不被使用者观察到。遮光图案的颜色和/或材质没有特别限制,可以用具有黑色、白色、金色等多种多样的颜色的树脂物质形成。在一个实施方式中,遮光图案的厚度可以为2μm~50μm,优选为4μm~30μm,更优选为6μm~15μm的范围。另外,为了抑制由遮光图案与显示部之间的高低差造成的气泡混入及边界部的可视性,可以对遮光图案赋予形状。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以图1所示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为例,对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制造方法进行说明。例如在使用光扩散粘合剂层作为光扩散层(14)的情况下,将偏振板(5)与相位差膜(2)经由粘合剂层(13)层叠,其后,在相位差膜(2)侧经由光扩散层(14)(光扩散粘合剂层)层叠于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由此可以制造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
偏振板可以通过将偏振膜10与第1保护膜11及第2保护膜12分别经由粘接剂层层叠来制造。偏振板可以在准备长条状的构件、并以卷对卷方式将各个构件贴合后裁割为给定形状而制造,也可以在将各个构件裁割为给定的形状后贴合。然后,在第2保护膜12上,层叠形成于剥离膜上的粘合剂层13。
相位差膜2例如可以如下所示地制造。在基材上形成取向膜,向取向膜上涂布包含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涂布液。在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取向的状态下,照射活性能量射线,使聚合性液晶化合物固化。如此所述地操作,制作具备第1相位差膜20的膜。同样地,制作具备第2相位差膜21的膜。
在第1相位差膜20或第2相位差膜上形成粘接层15,将具备第1相位差膜20的膜与具备第2相位差膜21的膜贴合。然后,将基材膜、或基材膜及取向膜分别剥离,制作相位差膜2。相位差膜2可以在准备长条状的构件、并以卷对卷方式将各个构件贴合后裁割为给定形状而制造,也可以在将各个构件裁割为给定的形状后贴合。也可以通过在第1相位差膜上直接形成第2相位差膜而得到相位差膜2。即,可以省略粘接层15。
剥离粘合剂层13上的剥离膜,经由露出的粘合剂层13,将所得的偏振板与相位差膜2贴合。如此所述地得到的膜可以作为圆偏振板发挥作用。在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为具备光反射性的电极的有机EL显示元件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使圆偏振板层叠于有机EL显示元件而制造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
圆偏振板(5)例如经由作为光扩散层(14)的光扩散粘合剂层层叠于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16)。
〔用途〕
构成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00)的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是通过自身发光来显示图像的图像显示元件,并且是具有将从前面侧入射的光在内部朝向前面侧反射的特性的图像显示元件。具体而言,例如可以举出有机电致发光图像显示元件等。
具备有机电致发光图像显示元件作为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的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可以抑制内部反射光的着色,在从倾斜方向观察时也能够全方位地显示良好的黑显示能力。
实施例
以下,利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具体说明。需要说明的是,例中的“%”及“份”只要没有特别指出,就是指质量%及质量份。
(1)膜厚度的测定方法:
膜的厚度使用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的椭率计M-220、或接触式膜厚计(株式会社Nikon制的MH-15M、counter(日文:カウンタ)TC101、MS-5C)测定。
(2)相位差值的测定方法:
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面内相位差值使用王子计测机器株式会社KOBRA-WPR、或日本分光株式会社制的椭率计M-220测定。
(3)内部反射光的强度L的测定方法:
对在光反射层贴合有圆偏振板的样品,使用显示器评价系统“DMS803”(Instrument Systems GmbH制),如图5(a)所示,一边从倾斜角度(相对于圆偏振板(5)垂直的方向(法线)(H)基准)45°以平行白色光(L)对圆偏振板(5)进行照明,一边在倾斜角度(相对于圆偏振板垂直的方向基准)10°~70°的范围、以及圆偏振板面内的方位0°~360°的范围中测定内部反射光的反射强度L,在以倾斜角度为径向坐标、以面内的方位为角度坐标的极坐标系中进行绘图。
(4)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内部浊度的测定
将光扩散粘合剂层的与贴合有隔离膜的表面相反的一侧的露出面贴合于无碱玻璃,从光扩散粘合剂层剥离隔离膜,在因隔离膜的剥离而露出的粘合剂层的表面粘贴透明树脂膜(“ZEONOR ZF 14-013”、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环状聚烯烃膜)而准备出作为测定对象的样品。向上述制作出的样品的玻璃面射入光,使用积分球式光线透射率测定装置(Suga试验机株式会社制“Haze Meter Hz-V3”),依照JIS K7105,测定出扩散透射率Hd(%)和总光线透射率Ht(%)。此后,利用上述的式(12)算出总浊度。需要说明的是,如上所述地准备的样品由于在粘合剂层的射出光的表面贴合有透明膜,因此可以视为表面浊度为零。因而,内部浊度可以视为与利用式(12)算出的总浊度的值相同的值。
〔光反射层的准备〕
将市售的铝箔贴合于平板而作为反射层。该反射层的Y值SCI为81%,Y值SCE为65%。
〔圆偏振板的制作〕
〔水平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将下述结构的光取向性材料5份(重均分子量:30000)与环戊酮(溶剂)95份混合。将所得的混合物在80℃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水平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
〔垂直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准备〕
准备出日产化学工业株式会社制SUNEVER SE610。
〔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为了形成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第1相位差膜),使用了以下的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利用日本特开2010-3122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另外,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依照日本特开2009-173893号公报中记载的方法制造。以下给出各自的分子结构。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
[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
将聚合性液晶化合物A及聚合性液晶化合物B以90:10的质量比混合。相对于所得的混合物100份,添加1.0份流平剂(F-556;DIC株式会社制)、6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2-二甲基氨基-2-苄基-1-(4-吗啉代苯基)-1-丁酮(Irgacure 369、BASF Japan株式会社制)。此外,以使固体成分浓度为13%的方式添加N-甲基-2-吡咯烷酮(NMP),在80℃搅拌1小时,由此得到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
〔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的制备〕
为了形成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第2相位差膜),利用以下的步骤制备出组合物。相对于作为聚合性液晶化合物的Paliocolor LC242(BASF公司制)100份,添加0.1份作为流平剂的F-556、以及3份作为聚合引发剂的Irgacure 369。以使固体成分浓度为13%的方式添加环戊酮,得到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
〔偏振板的准备〕
准备出具备使聚乙烯醇系树脂膜吸附碘并使碘取向了的偏振膜(厚度8μm)(10)、在其一面利用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贴合的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厚度25μm)(11)、和在其相反一面利用聚乙烯醇系树脂水溶液贴合的三乙酰纤维素膜(厚度20μm)(12)的偏振板(1)。需要说明的是,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在一面具备硬涂层,包括硬涂层在内的厚度为25μm。另外,该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被以使硬涂层为外侧的方式贴合于偏振膜。
〔相位差膜的制作〕
在日本ZEON株式会社制的环状烯烃系树脂膜(ZF-14-50)(以下称作COP膜)上实施电晕处理。使用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的TEC-4AX进行电晕处理。在输出功率0.78kW、处理速度10m/分钟的条件下进行1次电晕处理。利用棒涂机将水平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COP膜,在80℃干燥1分钟。对涂布膜使用偏振UV照射装置(“SPOT CURE SP-9”、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以使波长313nm处的累计光量为100mJ/cm2的方式、以轴角度45°实施偏振UV曝光。所得的水平取向膜的膜厚为100nm。
接下来,使用棒涂机将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水平取向膜,在120℃干燥1分钟。对涂布膜使用高压水银灯(“UNICURE VB-15201BY-A”、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照射紫外线(氮气气氛下、波长365nm处的累计光量:500mJ/cm2),由此形成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第1相位差膜)。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厚为2.3μm。
在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上层叠粘合剂层。经由该粘合剂层,将包含COP膜、取向膜、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贴合于玻璃。剥离COP膜,得到用于测定相位差值的样品。
测定出各波长处的相位差值RoA(λ),其结果是,RoA(450)=121nm、RoA(550)=142nm、RoA(650)=146nm、RoA(450)/RoA(550)=0.85、RoA(650)/RoA(550)=1.03,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显示出逆波长分散性。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是满足nx>ny≈nz的关系的正A板。
需要说明的是,测定出各波长处的相位差值RthA(λ),其结果是,RthA(450)=61nm、RthA(550)=71nm、RthA(650)=73nm。
〔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的制作〕
对利用上述操作制作的包含COP膜、取向膜、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中的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实施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条件与上述相同。在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上,利用棒涂机涂布垂直取向膜形成用组合物,在80℃干燥1分钟,得到垂直取向膜。所得的垂直取向膜的膜厚为50nm。
使用棒涂机将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形成用组合物涂布于垂直取向膜,在90℃干燥120秒。对涂布膜使用高压水银灯(“UNICURE VB-15201BY-A”、Ushio电机株式会社制)照射紫外线(氮气气氛下、波长365nm处的累计光量:500mJ/cm2),由此形成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第2相位差膜)。如此所述地操作而得到包含COP膜、水平取向膜、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垂直取向膜、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厚为0.1μm。
为了测定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的厚度方向的相位差值,另外在COP膜上利用与上述相同的步骤形成垂直取向膜、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在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上层叠粘合剂层。经由该粘合剂层,将包含COP膜、取向膜、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贴合于玻璃。剥离COP膜,得到用于测定相位差值的样品。测定出波长550nm处的相位差值RthC(550),其结果是,RthC(550)=-20nm。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是满足nx≈ny<nz的关系的正C板。
对包含COP膜、水平取向膜、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垂直取向膜、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的膜中的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实施电晕处理。电晕处理的条件与上述相同。以使偏振板中的三乙酰纤维素膜侧为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侧的方式,将两者经由粘合剂层层叠。此时,偏振膜的吸收轴与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的慢轴所成的角度为45°。最后剥离COP膜,得到将相位差膜与偏振板经由粘合剂层层叠了的圆偏振板。该圆偏振板(5)的层构成为环状聚烯烃系树脂膜(11)/粘接剂层/偏振膜(10)/粘接剂层/三乙酰纤维素膜(12)/粘合剂层(13)/垂直取向液晶固化膜(20)/垂直取向膜/水平取向液晶固化膜(21)/水平取向膜。另外,测定该圆偏振板的RthC(550)及RoA(550)后求出其比,其结果是,
|RthC(550)|/|RoA(550)|=0.14。
〔实施例1〕
准备出将在以丙烯酸系基础聚合物为主成分的粘合剂(丙烯酸系粘合剂)中配合有透光性微粒的组合物(光扩散粘合剂)涂布于隔离膜上而形成的光扩散粘合剂层(14)。该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内部浊度为75%。将利用上述操作得到的圆偏振板(5)以水平取向膜侧贴合在该光扩散粘合剂层(14)上而得到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
将所得的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6)切出长边153mm短边78mm的长方形,剥离隔离膜而使光扩散粘合剂层(14)露出,贴合于光反射层(6)而制成样品,测定该样品的反射光后将反射光的强度L在极坐标系中绘图。该样品如图5(b)所示,相位差膜的慢轴(R)与长边平行。在使光反射层(16)朝下地从上方观察该样品时,偏振膜的吸收轴(P)相对于慢轴(R)为逆时针45°的角度。
从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6)的长边侧与短边平行地照射平行白色光(L)。将结果表示于图2中。该图中,角度坐标(面内的方位)为逆时针0°~360°。需要说明的是,角度坐标以平行光(L)的照射方向为基准(0°),从圆偏振板(5)侧观察样品而以逆时针为正。慢轴为0°及180°。吸收轴为45°及315°。径向坐标是以相对于圆偏振板垂直的方向(法线)为基准的倾斜角度,其范围为10°~70°。以使强度L大的坐标变白、强度L小的坐标变黑的方式,分别以灰度等级显示。在角度坐标15°及200°的方位附近,反射光的强度L较小,为深灰色。在角度坐标60°及240°的方位附近强度L较大,为浅灰色。
在利用目视观察该样品而看到外来光的反射时,相对于正面倾斜,在该状态下以法线方向为轴旋转样品而从各种面内方位观察,也观察不到反射光的漏光。另外,即使从正面(法线方向)观察,也观察不到来自反射层的反射光。
将利用上述操作得到的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以光扩散粘合剂层(14)侧贴合于有机EL图像显示元件(16)的前面侧的有机EL图像显示装置(100)中,从倾斜方向的各种方位观察,来自有机EL图像显示元件(16)的内部反射光的漏光都可得到抑制。
〔比较例1〕
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光扩散粘合剂层(14),而准备在隔离膜上仅涂布丙烯酸系粘合剂而形成的粘合剂层(内部浊度0%),除了使用该粘合剂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带有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得到样品,测定出反射光的强度L。将结果表示于图3中。在角度坐标15°及200°的方位附近反射光的强度L小,为深灰色。在角度坐标60°及240°的方位附近强度L大,为比较明亮的亮灰色,其角度范围与实施例1相比变大。
与实施例1同样地利用目视观察该样品而看到外来光的反射时,若倾斜地从各种面内方位观察,则在与图3中为亮灰色的角度坐标对应的方位可以观察到反射光的漏光。需要说明的是,从正面(法线方向)观察时,观察不到来自反射层的反射光。
〔比较例2〕
取代实施例1中使用的光扩散粘合剂层(14),而准备将在丙烯酸系粘合剂中配合有透光性微粒的光扩散粘合剂涂布于隔离膜上而形成的光扩散粘合剂层(内部浊度90%),除了使用该光扩散粘合剂层以外,与实施例1同样地操作而得到带有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得到样品,测定出反射光的强度L。将结果表示于图4中。在角度坐标15°及200°的方位附近反射光的强度L略小,为灰色。
在角度坐标60°及240°的方位附近强度L大,为比较明亮的亮灰色,其角度范围与实施例1相比变大。
在与实施例1同样地利用目视观察该样品而看到外来光的反射时,若倾斜地从各种面内方位观察,则在与图4中为亮灰色的角度坐标对应的范围中,能够明确地观察到反射光的漏光。另外,若从正面观察,则整体上看起来发白。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抑制外来光反射所致的反射光的着色,从倾斜方向观察时,可以不依赖观察画面的方位地抑制漏光。因此,能够赋予良好的黑显示能力。具备本发明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的有机EL显示装置可以抑制外来光反射所致的反射光的着色,在从倾斜方向观察时也能够显示良好的黑显示能力。
附图标记说明
2 相位差膜,10 偏振膜,11、12 保护膜,13 粘合剂层,14 光扩散层(光扩散粘合剂层),15 粘接层,16 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20 第1相位差膜,21 第2相位差膜,5 圆偏振板,6 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100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16’ 光反射层,R 慢轴,P 吸收轴,L 平行白色光。

Claims (4)

1.一种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具备偏振膜及相位差膜的圆偏振板在所述相位差膜侧经由内部浊度为35%以上且85%以下的光扩散层层叠于光反射性自发光型图像显示元件,
所述相位差膜具备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第1相位差膜具有式(1)及式(3)所示的特性,第2相位差膜具有式(4)所示的特性:
nx>ny≈nz (1)
135nm<RoA(550)<145nm (3)
nx≈ny<nz (4)
式(1)、式(3)及式(4)中,
nx表示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
ny表示膜面内且与慢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
nz表示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RoA(λ)表示第1相位差膜的波长λnm处的面内相位差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光扩散层为光扩散粘合剂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其中,
所述第1相位差膜还具有式(2)所示的特性:
RoA(450)/RoA(550)≤0.93 (2)
式(2)中,
RoA(λ)表示第1相位差膜的波长λnm处的面内相位差值。
4.一种带有光扩散粘合剂层的圆偏振板,
其具备偏振膜及相位差膜,在所述相位差膜侧具备内部浊度为35%以上且85%以下的光扩散粘合剂层,
所述相位差膜具备第1相位差膜及第2相位差膜,第1相位差膜具有式(1)及式(3)所示的特性,第2相位差膜具有式(4)所示的特性:
nx>ny≈nz (1)
135nm<RoA(550)<145nm (3)
nx≈ny<nz (4)
式(1)、式(3)及式(4)中,
nx表示膜面内的慢轴方向的折射率,
ny表示膜面内且与慢轴正交的方向的折射率,
nz表示膜的厚度方向的折射率,
RoA(λ)表示第1相位差膜的波长λnm处的面内相位差值。
CN202080068698.4A 2019-10-02 2020-09-01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 Active CN11446704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9181927A JP7451922B2 (ja) 2019-10-02 2019-10-02 自発光型画像表示装置
JP2019-181927 2019-10-02
PCT/JP2020/033056 WO2021065292A1 (ja) 2019-10-02 2020-09-01 自発光型画像表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467043A CN114467043A (zh) 2022-05-10
CN114467043B true CN114467043B (zh) 2024-09-10

Family

ID=75272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80068698.4A Active CN114467043B (zh) 2019-10-02 2020-09-01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1) JP7451922B2 (zh)
KR (1) KR20220074903A (zh)
CN (1) CN114467043B (zh)
TW (1) TWI864103B (zh)
WO (1) WO2021065292A1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5980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圆偏振光板及显示装置
WO2015190428A1 (ja) * 2014-06-10 2015-1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393296B (zh) * 2004-09-10 2011-05-11 大日本印刷株式会社 相位差薄膜、光学功能薄膜、偏振光薄膜以及显示装置
JP2008249896A (ja) * 2007-03-29 2008-10-16 Fujifilm Corp 偏光板用保護フィルム、偏光板、及び液晶表示装置
JP2008261914A (ja) * 2007-04-10 2008-10-30 Teijin Chem Ltd 偏光板
JP5528606B2 (ja) * 2012-06-21 2014-06-25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
JP6321435B2 (ja) * 2012-06-21 2018-05-09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偏光板および有機elパネル
US9773450B2 (en) * 2012-10-17 2017-09-26 Joled Inc. EL display panel with gate driver circuits mounted on flexible board including terminal connection lines connecting connection parts and control terminals
KR101566060B1 (ko) * 2012-12-27 2015-11-04 제일모직주식회사 점착 필름, 이를 위한 점착제 조성물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디스플레이 부재
TWI645962B (zh) * 2013-08-09 2019-01-01 住友化學股份有限公司 光學異向性薄片
CN104345370B (zh) 2013-08-09 2018-08-24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膜
WO2015178224A1 (ja) * 2014-05-23 2015-11-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光学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5980A (zh) * 2012-08-31 2014-03-26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圆偏振光板及显示装置
WO2015190428A1 (ja) * 2014-06-10 2015-12-17 日東電工株式会社 積層体および画像表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202120320A (zh) 2021-06-01
WO2021065292A1 (ja) 2021-04-08
TWI864103B (zh) 2024-12-01
JP2021057308A (ja) 2021-04-08
CN114467043A (zh) 2022-05-10
KR20220074903A (ko) 2022-06-03
JP7451922B2 (ja) 2024-03-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6866339B2 (ja) 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CN110346861B (zh) 光学层叠体及图像显示装置
JP6815354B2 (ja) 積層体
JP2019148734A (ja) 円偏光板
WO2019216068A1 (ja) 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TW202016582A (zh) 圓偏光板及顯示裝置
JP2020024422A (ja) 円偏光板および表示装置
KR102759130B1 (ko) 편광판 및 편광판의 제조 방법
TW202041894A (zh) 偏光板積層體
CN114467043B (zh) 自发光型图像显示装置
JP2021060607A (ja) 積層体
WO2020105327A1 (ja) 偏光板積層体
CN112946805B (zh) 圆偏振板
CN113474697B (zh) 光学层叠体及有机el显示装置
JP2022191315A (ja) 円偏光板
TW202321742A (zh) 光學積層體及圖像顯示裝置
CN110780372A (zh) 圆偏振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