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420865B - 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420865B CN114420865B CN202210022637.5A CN202210022637A CN114420865B CN 114420865 B CN114420865 B CN 114420865B CN 202210022637 A CN202210022637 A CN 202210022637A CN 114420865 B CN114420865 B CN 11442086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led display
- layer
- display module
- metal tensile
- tensile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94—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and cooling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4—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0/842—Containers
- H10K50/8426—Peripheral sealing arrangements, e.g. adhesives, seala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7—Arrangements for heating or cooling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9/87—Passivation; Containers; Encapsulations
- H10K59/871—Self-supporting sealing arrangements
- H10K59/8721—Metallic sealing arrangement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and not covered by groups H10K10/80, H10K30/80, H10K50/80 or H10K59/80
- H10K77/10—Substrates, e.g. flexible substrates
- H10K77/111—Flexible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11—Flexible OLED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51—Thicknes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61—Temperature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模组通过采用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进行支撑,实现支撑层的支撑作用,并将导热层设置在金属抗拉层与背板之间,能够加快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且使得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中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进一步加快了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而由于金属抗拉层设置在背板远离OLED显示面板的一侧,可以增加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降低弯折失效风险,兼顾了散热和弯折效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件由于自发光、低功耗、轻薄等优点被广泛应用。现有OLED显示器件为了避免损伤、提高散热会设置背板、支撑板和缓冲材料等多个膜层,但现有背板和支撑板等结构会导致OLED显示器件的厚度较大,导致OLED显示器件在折叠时发生折痕或者破裂,而为了提高弯折效果,会减少膜层数量,具体选用不锈钢作为支撑材料,但该设计会导致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较差。且随着OLED显示器件的屏幕尺寸增加,OLED显示器件的发热严重,温度不均影响显示效果。
所以,现有OLED显示器件存在无法兼顾散热和弯折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用以缓解现有OLED显示器件存在无法兼顾散热和弯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模组,该OLED显示模组包括:
OLED显示面板;
背板,设置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一侧;
导热层,设置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OLED显示面板一侧;
金属抗拉层,设置于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导热层和所述金属抗拉层中的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材料包括粘合材料和掺杂于所述粘合材料中的导热材料;
所述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包括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且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的材料。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包括铁镍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二粘合层和涂层,所述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粘合层与所述金属抗拉层之间,所述涂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不锈钢的导热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包括粘合材料和掺杂于所述粘合材料中的导热材料,且所述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三粘合层、热敏层和第四粘合层,所述热敏层设置于所述第三粘合层和所述第四粘合层之间,所述第四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热敏层和所述金属抗拉层之间,且所述热敏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不锈钢的导热系数。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热敏层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对应的弧长。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粘合层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四粘合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四粘合层上的投影重合。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中设有填充材料,所述填充材料的刚性小于所述第三粘合层的刚性。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抗拉层包括多个通孔,所述通孔阵列设置于所述金属抗拉层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抗拉层包括:
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对应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区设置,且所述弯折部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弯折区的面积;
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弯折部外;
其中,所述通孔阵列设置于所述弯折部。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抗拉层包括多行通孔,不同行的相邻通孔在金属抗拉层的一侧的投影重合;或者不同行的相邻通孔在金属抗拉层的一侧的投影交叉设置。
同时,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装置包括OLED显示模组和驱动芯片,所述OLED显示模组包括:
OLED显示面板;
背板,设置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一侧;
导热层,设置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OLED显示面板一侧;
金属抗拉层,设置于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导热层和所述金属抗拉层中的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
有益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模组包括OLED显示面板、背板、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背板设置于OLED显示面板一侧,导热层设置于背板远离OLED显示面板的一侧,金属抗拉层设置于导热层远离背板的一侧,其中,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中的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本申请通过采用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进行支撑,实现支撑层的支撑作用,并将导热层设置在金属抗拉层与背板之间,能够加快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且使得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中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进一步加快了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而由于金属抗拉层设置在背板远离OLED显示面板的一侧,可以增加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降低弯折失效风险,兼顾了散热和弯折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将使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它有益效果显而易见。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现有OLED显示器件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模组的第一种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模组的第二种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模组的第三种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模组的第四种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模组的第五种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金属抗拉层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OLED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现有OLED显示器件的几种结构如下,如图1中的(a)所示,OLED显示器件包括OLED显示面板101、背板102、胶层103和散热层104,对于该结构,可以通过散热层104进行散热,但由于散热层容易断裂,导致柔性弯折性能差,且随着散热层的厚度较小,会进一步减小OLED显示器件的挺性和平坦性,所以这种结构一般适用于刚性OLED显示器件,在不需要弯折时可以实现散热能力。
如图1中的(b)所示,此结构中会在背板102下设置胶层103和金属层105,由于金属层105一般采用不锈钢,具有较好的挺性和平坦性,且具有一定的弯折性能,但由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低(常见产品中作为金属层的不锈钢包括SUS304,SUS301,NM15M系列等,导热系数均小于20瓦/(米*开尔文)),导致该结构的散热较差,此结构一般适用于小尺寸柔性OLED显示器件或者中尺寸以下低功耗柔性OLED显示器件。
如图1中的(c)所示,此结构会在背板102下设置泡棉层106、金属层105、散热层104和粘结层107,并通过胶层103连接各膜层,该结构具有较好的挺性和平坦性,且具有弯折和散热功能,但由于膜层厚度较大,散热层设置在下方导致散热效果一般,且在外折时容易出现膜材破裂,所以该结构一般适用于小尺寸柔性OLED产品,且一般用于内折产品。
从上述分析可知,现有的OLED显示器件存在采用多个膜层进行散热或者少量膜层进行支撑所导致的无法兼顾散热和弯折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用以缓解上述技术问题。
如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模组,该OLED显示模组1包括:
OLED显示面板10;
背板21,设置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10一侧;
导热层221,设置于所述背板21远离所述OLED显示面板10一侧;
金属抗拉层222,设置于所述导热层221远离所述背板21的一侧;
其中,所述导热层221和所述金属抗拉层222中的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模组,该OLED显示模组通过采用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进行支撑,实现支撑层的支撑作用,并将导热层设置在金属抗拉层与背板之间,能够加快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且使得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中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进一步加快了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而由于金属抗拉层设置在背板远离OLED显示面板的一侧,可以增加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降低弯折失效风险,兼顾了散热和弯折效果。
针对膜层数量过多会导致OLED显示模组的厚度增加,且导致散热效果较差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材料包括粘合材料和掺杂于所述粘合材料中的导热材料;
所述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包括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且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的材料。通过设置第一粘合层和金属抗拉层实现支撑层的作用,并在第一粘合层中掺杂导热材料,使得第一粘合层能快速将OLED显示面板的热量导出并分布至整个平面,而金属抗拉层选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均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能够快速散热,而金属抗拉层设置在OLED显示模组的最外层,在OLED显示面板弯折时,能够避免OLED显示模组出现断裂,且由于该设计中模组的厚度较小,进一步提升了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材料包括丙烯酸系粘结剂和掺杂于所述丙烯酸系粘结剂中的导热材料。通过采用丙烯酸系粘结剂作为粘合剂,并在其中掺杂导热材料,加快对OLED显示面板的热量的导出并进行散热,提高了OLED显示面板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所述丙烯酸系粘合剂选择导热系数大于或者等于0.8瓦/(米*开尔文)且剥离力大于10牛/英寸的丙烯酸系粘合剂。采用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形成第一粘合层,提高第一粘合层的导热效果。
具体的,所述导热材料包括铝、铜、银、金、氧化铝、氮化硼、石墨、石墨烯、纳米碳中的至少一种。由于上述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较高,在OLED显示面板产生热量时,相较于原有的胶层设置,可以快速的将热量导出并分布在平面上,然后对热量进行散热。
具体的,导热材料的质量分数范围为30%至70%。使得第一粘合层中的导热材料的占比较高,导热材料能够均匀的分布在第一粘合层的各个区域,则可以在OLED显示面板产生热量时,第一粘合层的整面能够导热,且导热速率较高,提高OLED显示面板的散热速率。
具体的,第一粘合层的厚度范围为50微米至100微米,使第一粘合层的厚度较小,可以避免OLED显示模组的厚度增加,避免降低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包括铁镍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材料形成金属抗拉层,首先这些材料能够保证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其次,这些材料能够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使得OLED显示模组能够兼顾散热和弯折性能。
具体的,金属抗拉层的抗拉强度大于500兆帕斯卡,在金属抗拉层的抗拉强度大于500兆帕斯卡时,使得金属抗拉层能够满足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且金属抗拉层的抗拉强度可以进一步提升,以进一步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避免金属抗拉层在OLED显示模组弯折时发生断裂。
具体的,金属抗拉层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或者等于100瓦/(米*开尔文)。由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约为10至20瓦/(米*开尔文),选用导热系数为100瓦/(米*开尔文)的形成金属抗拉层,可以增加金属抗拉层的导热效果和散热效果,从而使得金属抗拉层能够同时兼顾散热和弯折效果。
具体的,金属抗拉层的厚度小于200微米,在金属抗拉层的厚度小于200微米时,能够满足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且随着金属抗拉层的厚度进一步减小,能够进一步增加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在金属抗拉层的厚度过小时,会导致挺性不足,无法支撑OLED显示面板,而在金属抗拉层的厚度过大时,会影响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因此,金属抗拉层的厚度可以选用50微米至150微米。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的OLED显示模组实现支撑层的结构可以仅包括第一粘合层和金属抗拉层,从而使得OLED显示模组的厚度较小,此结构相较于现有OLED显示器件的结构,通过改变第一粘合层的材料,并在第一粘合层中掺杂导热材料,首先增加了第一粘合层的导热效果,其次,通过改变金属抗拉层的材料,使金属抗拉层能够具有较好的抗拉强度并能够具有较好的散热性能,从而使得金属抗拉层和第一粘合层能够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和散热性能,兼顾了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性能和弯折性能。
针对现有OLED显示器件无法兼顾散热和弯折性能的技术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导热层221包括第二粘合层221a和涂层221b,所述涂层221b设置于所述第二粘合层221a与所述金属抗拉层222之间,所述涂层221b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不锈钢的导热系数。通过设置涂层,使得涂层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涂层靠近OLED显示面板设置,能够快速的导出并释放OLED显示面板的热量,且由于金属抗拉层的存在,使OLED显示模组能够正常弯折,从而兼顾了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和弯折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包括粘合材料和掺杂于所述粘合材料中的导热材料,且所述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通过向第二粘合层中掺杂导热材料,使得第二粘合层能够进一步加快导出OLED显示面板的热量的速率,使得OLED显示面板的热量快速传导至第二粘合层和涂层,并将热量进行释放以及传导至金属抗拉层,使得OLED显示模组能兼顾散热效果和弯折性能。
具体的,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包括丙烯酸系粘结剂和掺杂于所述丙烯酸系粘结剂中的导热材料。
具体的,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可以选用与第一粘合层相同的材料。采用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形成第二粘合层,提高第二粘合层的导热效果。
具体的,所述导热材料包括铝、铜、银、金、氧化铝、氮化硼、石墨、石墨烯、纳米碳中的至少一种。由于上述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较高,在OLED显示面板产生热量时,相较于原有的胶层设置,可以快速的将热量导出并分布在平面上,然后对热量进行散热。
具体的,导热材料的质量分数范围为30%至70%。使得第二粘合层中的导电材料的占比较高,导热材料能够均匀的分布在第二粘合层的各个区域,则可以在OLED显示面板产生热量时,第二粘合层的整面能够导热,且导热速率较高,提高OLED显示面板的散热速率。
具体的,第二粘合层的厚度范围为50微米至100微米,使第二粘合层的厚度较小,可以避免OLED显示模组的厚度增加,避免降低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所述涂层的导热系数大于1000瓦/(米*开尔文),通过选用导热系数较大的材料形成涂层,能够使得热量迅速散发至整面并传导至下方膜层,且可以加快涂层的散热。
具体的,涂层的材料的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1000瓦/(米*开尔文),使得涂层的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较高,则热量能够快速在整面传导,从而提高散热效果。
具体的,涂层的材料包括石墨、纳米碳、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选择上述材料作为涂层材料,可以加快热量传导和散热效果,同时,这些材料的弯折性能较好,避免出现断裂问题。
具体的,涂层的厚度范围为5微米至20微米,通过使涂层的厚度较小,避免涂层增加OLED显示模组的厚度,导致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较差,且涂层能够使得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较好。
在一种实施例中,金属抗拉层的抗拉强度大于500兆帕斯卡,在金属抗拉层的抗拉强度大于500兆帕斯卡时,使得金属抗拉层能够满足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且金属抗拉层的抗拉强度可以进一步提升,以进一步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避免OLED显示模组出现弯折断裂。
具体的,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包括不锈钢、铁镍合金,由于通过第二粘合层和涂层进行导热、通过第二粘合层、涂层和金属抗拉层进行散热,因此,可以使得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包括不锈钢,但本申请实施例的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仍然可以兼顾散热效果和弯折效果。且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可以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抗拉层的材料,例如铁镍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银合金,以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中OLED显示模组的结构包括第二粘合层、涂层和金属抗拉层,可以使得金属抗拉层的材料不改变,通过第二粘合层和涂层的设计,相较于现有OLED显示器件的结构,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还可以使得金属抗拉层的材料选用上述实施例中的材料,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从而使得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能够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和散热性能,兼顾了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性能和弯折性能,且该结构设计中的膜层厚度较低。
针对现有OLED显示模组无法兼顾散热效果和弯折效果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导热层221包括第三粘合层221c、热敏层221d和第四粘合层221e,所述热敏层221d设置于所述第三粘合层221c和所述第四粘合层221e之间,所述第四粘合层221e设置于所述热敏层221d和所述金属抗拉层222之间,且所述热敏层221d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不锈钢的导热系数。通过将热敏层设置于靠近OLED显示面板的一侧,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且通过使热敏层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进一步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而将金属抗拉层设置在OLED显示模组外侧,使得OLED显示模组能够具有较好的弯折性能,从而使得OLED显示模组兼顾散热效果和弯折效果。
具体的,所述第三粘合层的材料包括丙烯酸系粘结剂,第三粘合层可以为热敏层自带的粘结剂。
具体的,第三粘合层的材料包括剥离力大于10牛/英寸的丙烯酸系粘结剂,从而避免第三粘合剂脱离导致不同膜层粘合较差。
具体的,第三粘合层的厚度大于5微米,且第三粘合层的厚度小于热敏层的厚度的二分之一,使第三粘合层具有一定的厚度,能够粘合相邻的两个膜层,且避免OLED显示模组的厚度较大。
具体的,第四粘合层的材料包括剥离力大于10牛/英寸的丙烯酸系粘结剂,例如光学透明胶。
具体的,第四粘合层的厚度范围为20微米至150微米。
具体的,金属抗拉层的抗拉强度大于500兆帕斯卡,在金属抗拉层的抗拉强度大于500兆帕斯卡时,使得金属抗拉层能够满足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且金属抗拉层的抗拉强度可以进一步提升,以进一步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避免OLED显示模组出现弯折断裂。
在一种实施例中,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可以选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不锈钢,也可以选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铝合金,本申请实施例不限于此,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可以根据需求设置,例如不改变金属抗拉层的材料以便于OLED显示模组的制备,例如通过选用铝合金作为金属抗拉层的材料以提高散热效果,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金属抗拉层的厚度可以选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金属抗拉层的厚度,从而使得在支撑OLED显示面板时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在此不再赘述。
针对热敏层的弯折性能较差的问题。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热敏层221d形成有第一开口312,所述第一开口312的宽度大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对应的弧长。通过在热敏层上形成第一开口,使得在弯折OLED显示模组时,热敏层不会影响到OLED显示面板的正常弯折,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三粘合层221c形成有第二开口311,所述第二开口311与所述第一开口312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开口311在所述第四粘合层221e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312在所述第四粘合层221e上的投影重合。通过使得第三粘合层形成第二开口,且使得第二开口与第一开口的投影重合,从而使得在弯折OLED显示模组时,能够降低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应力,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开口312和所述第二开口311中设有填充材料313,所述填充材料313的刚性小于所述第三粘合层221c的刚性。通过在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中设置填充材料,使得第三粘合层和热敏层能够平坦化设置,且填充材料的刚性小于第三粘合层的刚性,进一步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具体的,热敏层的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或者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200瓦/(米*开尔文),通过提高热敏层的导热系数,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且随着热敏层的导热系数进一步增加,可以进一步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热敏层的材料包括铜箔、铝箔、人工或者天然石墨、石墨烯等材料。通过采用上述材料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效果。
具体的,热敏层的厚度小于200微米,从而避免热敏层的厚度较大增加OLED显示模组的应力,且热敏层能具有较好的散热效果,且随着热敏层的厚度进一步减小,可以进一步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以实验为例,为满足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半径小于5毫米,且寿命要求为10万次弯折,使第三粘合层和热敏层形成有开口,并使位于开口外的第三粘合层和热敏层对称设置,开口的宽度大于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对应的弧长加0.5毫米,且小于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对应的弧长加1毫米,热敏层的材料选择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1000瓦/(米*开尔文)的材料,热敏层的厚度小于50微米,第三粘合层为热敏层自带粘结剂,选择剥离力大于10牛/英寸的丙烯酸系粘结剂,且厚度为5微米,第四粘合层的材料选择剥离力大于10牛/英寸的丙烯酸系粘结剂,且厚度范围为75微米至150微米,从而可以提高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所述金属抗拉层222包括多个通孔413,所述通孔阵列设置于所述金属抗拉层222上,通过化学蚀刻形成阵列设置的通孔,使得通过通孔的局部变形缓解弯折或者弯曲时的局部大应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金属抗拉层的弯折性能。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6、图7所示,所述金属抗拉层222包括:
弯折部411,所述弯折部411对应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区设置,且所述弯折部411在所述背板21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弯折区的面积;
支撑部412,设置于所述弯折部411外;
其中,所述通孔413阵列设置于所述弯折部411,通过在金属抗拉层上设置弯折部和支撑部,使弯折部对应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区,则在保持金属抗拉层的支撑效果的同时,使通孔的局部变形缓解弯折或者弯曲时的局部大应力,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金属抗拉层的弯折性能。
具体的,弯折部的宽度大于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对应的弧长加0.5毫米,且小于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对应的弧长加1毫米。
具体的,在通孔整面设置时,未设置通孔的区域为距离金属抗拉层的边缘的宽度为1毫米至5毫米的区域。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7中的(a)所示,所述金属抗拉层222包括多行通孔413,不同行的相邻通孔413在金属抗拉层222的一侧的投影重合;如图7中的(b)所示,或者不同行的相邻通孔413在金属抗拉层222的一侧的投影交叉设置。通过使得通孔的设置方式不同,在需要不同的弯折效果时,选用不同的通孔的设计。具体的,通过将金属抗拉层中的通孔设置为不同行交叉设置,使得在显示器件弯折或者弯曲时,由于每一区域至少存在一个通孔,可以通过通孔减小弯折应力,从而提高金属抗拉层的弯折性能,相应的提高显示器件的弯折性能。
具体的,同一行的通孔的间距可以设置为等间距或者线性变化,也可以设置为非线性变化。
具体的,通孔的形状包括但不限于圆形、四边形、菱形、六边形、键槽形。
具体的,以不同厚度的金属抗拉层说明其具体设计,在金属抗拉层的厚度为50微米至80微米时,可以使得金属抗拉层不形成通孔,或者金属抗拉层仅在弯折部形成通孔;在金属抗拉层的厚度为80微米至150微米时,可以使金属抗拉层在弯折部形成通孔,在OLED显示模组为卷曲显示模组时,可以使金属抗拉层整面设置通孔,通孔可以阵列设置在金属抗拉层上,具体方式如上述实施例所述的设计。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对各个膜层进行了详细说明,在各个膜层的设计不存在冲突时,可以使得各个实施例采用其他实施例中的膜层设计,例如图4对应的实施例可以采用图3对应的实施例中的部分技术特征,本申请实施例并不限度某一技术特征为某一实施例的特定技术特征,在可以实现本申请的散热和弯折效果时,可以使各个实施例中的特征组合,在此不再赘述。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OLED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1,驱动电路层12、发光功能层13和封装层14。
在一种实施例中,OLED显示面板还包括偏光片或者彩膜层。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驱动电路层12包括有源层121、第一栅极绝缘层122、第一金属层123、第二栅极绝缘层124、第二金属层125、层间绝缘层126、源漏极层127、平坦化层128。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发光功能层13包括像素电极层131、像素定义层133、发光材料层132和公共电极层134。
同时,如图8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装置包括OLED显示模组和驱动芯片51,所述OLED显示模组包括:
OLED显示面板10;
背板21,设置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10一侧;
导热层221,设置于所述背板21远离所述OLED显示面板10一侧;
金属抗拉层222,设置于所述导热层221远离所述背板21的一侧;
其中,所述导热层221和所述金属抗拉层222中的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装置包括OLED显示模组和驱动芯片,该OLED显示模组通过采用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进行支撑,实现支撑层的支撑作用,并将导热层设置在金属抗拉层与背板之间,能够加快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且使得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中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进一步加快了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而由于金属抗拉层设置在背板远离OLED显示面板的一侧,可以增加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降低弯折失效风险,兼顾了散热和弯折效果。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一粘合层,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材料包括粘合材料和掺杂于所述粘合材料中的导热材料;
所述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包括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且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的材料。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包括铁镍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二粘合层和涂层,所述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二粘合层与所述金属抗拉层之间,所述涂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不锈钢的导热系数。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二粘合层的材料包括粘合材料和掺杂于所述粘合材料中的导热材料,且所述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三粘合层、热敏层和第四粘合层,所述热敏层设置于所述第三粘合层和所述第四粘合层之间,所述第四粘合层设置于所述热敏层和所述金属抗拉层之间,且所述热敏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不锈钢的导热系数。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热敏层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宽度大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半径对应的弧长。
在一种实施例中,在OLED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三粘合层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第一开口对应设置,且所述第二开口在所述第四粘合层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开口在所述第四粘合层上的投影重合。
根据以上实施例可知:
本申请提供一种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该OLED显示模组包括OLED显示面板、背板、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背板设置于OLED显示面板一侧,导热层设置于背板远离OLED显示面板的一侧,金属抗拉层设置于导热层远离背板的一侧,其中,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中的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本申请通过采用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进行支撑,实现支撑层的支撑作用,并将导热层设置在金属抗拉层与背板之间,能够加快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且使得导热层和金属抗拉层中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进一步加快了OLED显示模组的散热,而由于金属抗拉层设置在背板远离OLED显示面板的一侧,可以增加OLED显示模组的弯折性能,降低弯折失效风险,兼顾了散热和弯折效果。
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述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及其核心思想;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OLE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OLED显示面板;
背板,设置于所述OLED显示面板一侧;
导热层,设置于所述背板远离所述OLED显示面板一侧;
金属抗拉层,设置于所述导热层远离所述背板的一侧;
其中,所述导热层和所述金属抗拉层中的至少一层中设有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的材料;所述导热层包括第一粘合层和涂层,所述涂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粘合层与所述金属抗拉层之间,所述涂层的导热系数大于所述不锈钢的导热系数,所述涂层的材料包括石墨、纳米碳、碳纳米管、石墨烯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第一粘合层的材料包括粘合材料和掺杂于所述粘合材料中的导热材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包括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水平方向的导热系数、且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垂直方向的导热系数的材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OLE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抗拉层的材料包括铁镍合金、铝合金、铜合金、钛合金、银合金中的至少一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材料的导热系数大于不锈钢的导热系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OLE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抗拉层包括多个通孔,通孔阵列设置于所述金属抗拉层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OLE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抗拉层包括:
弯折部,所述弯折部对应所述OLED显示面板的弯折区设置,且所述弯折部在所述背板上的投影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弯折区的面积;
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弯折部外;
其中,通孔阵列设置于所述弯折部。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OLED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抗拉层包括多行通孔,不同行的相邻通孔在金属抗拉层的一侧的投影重合;或者不同行的相邻通孔在金属抗拉层的一侧的投影交叉设置。
8.一种OLE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所述的OLED显示模组和驱动芯片。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22637.5A CN114420865B (zh) | 2022-01-10 | 2022-01-10 | 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
PCT/CN2022/072876 WO2023130508A1 (zh) | 2022-01-10 | 2022-01-20 | 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
US17/638,239 US20240057460A1 (en) | 2022-01-10 | 2022-01-20 | Oled display module and oled display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22637.5A CN114420865B (zh) | 2022-01-10 | 2022-01-10 | 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420865A CN114420865A (zh) | 2022-04-29 |
CN114420865B true CN114420865B (zh) | 2024-02-13 |
Family
ID=8127079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22637.5A Active CN114420865B (zh) | 2022-01-10 | 2022-01-10 | 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40057460A1 (zh) |
CN (1) | CN114420865B (zh) |
WO (1) | WO202313050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994967A (zh) * | 2022-05-27 | 2022-09-02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5821235A (zh) * | 2022-12-14 | 2023-03-21 | 昆山博益鑫成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可弯折散热材及其胶带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459136A (zh) * | 2019-08-29 | 2019-11-15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0853520A (zh) * | 2019-11-28 | 2020-02-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件、显示装置 |
CN210725776U (zh) * | 2019-05-22 | 2020-06-09 | 深圳市安特佳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一种led显示屏模组导热硅胶片 |
CN211017073U (zh) * | 2019-11-15 | 2020-07-14 | 深圳市华鑫伟天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预测的cob光源 |
CN112991953A (zh) * | 2021-03-09 | 2021-06-1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板及可折叠显示模组 |
CN113035059A (zh) * | 2021-02-26 | 2021-06-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 |
CN113129752A (zh) * | 2021-04-15 | 2021-07-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 |
CN113393773A (zh) * | 2021-06-29 | 2021-09-14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3593417A (zh) * | 2021-08-05 | 2021-11-0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背板、折叠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60188721A1 (en) * | 2005-02-22 | 2006-08-24 | Eastman Kodak Company | Adhesive transfer method of carbon nanotube layer |
JP5038274B2 (ja) * | 2008-09-25 | 2012-10-03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素子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KR101543888B1 (ko) * | 2013-12-20 | 2015-08-11 | 주식회사 포스코 | 방열성이 우수한 금속 봉지재, 그 제조방법 및 상기 금속 봉지재로 봉지된 유연전자소자 |
CN206116384U (zh) * | 2016-11-11 | 2017-04-19 |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散热涂层、oled阵列基板、oled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US20190378967A1 (en) * | 2017-01-27 | 2019-12-12 | Lintec Corporation | Flexible thermoelectric conversion element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same |
CN107195795B (zh) * | 2017-06-07 | 2019-06-1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面板和可折叠显示装置 |
US11686883B2 (en) * | 2020-02-14 | 2023-06-27 | Samsung Display Co., Ltd. | Display device having bendable area |
CN113870728A (zh) * | 2021-09-03 | 2021-12-31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背板、显示模组以及显示模组的制造方法 |
-
2022
- 2022-01-10 CN CN202210022637.5A patent/CN114420865B/zh active Active
- 2022-01-20 WO PCT/CN2022/072876 patent/WO2023130508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2-01-20 US US17/638,239 patent/US20240057460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725776U (zh) * | 2019-05-22 | 2020-06-09 | 深圳市安特佳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 一种led显示屏模组导热硅胶片 |
CN110459136A (zh) * | 2019-08-29 | 2019-11-15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211017073U (zh) * | 2019-11-15 | 2020-07-14 | 深圳市华鑫伟天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预测的cob光源 |
CN110853520A (zh) * | 2019-11-28 | 2020-02-28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件、显示装置 |
CN113035059A (zh) * | 2021-02-26 | 2021-06-25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显示模组 |
CN112991953A (zh) * | 2021-03-09 | 2021-06-18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板及可折叠显示模组 |
CN113129752A (zh) * | 2021-04-15 | 2021-07-16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支撑板及折叠显示屏 |
CN113393773A (zh) * | 2021-06-29 | 2021-09-14 |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模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3593417A (zh) * | 2021-08-05 | 2021-11-02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背板、折叠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130508A1 (zh) | 2023-07-13 |
US20240057460A1 (en) | 2024-02-15 |
CN114420865A (zh) | 2022-04-2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420865B (zh) | Oled显示模组和oled显示装置 | |
CN107942563B (zh) | 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US10103304B2 (en) | LED module | |
US11271191B2 (en) |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a heat dissipation member | |
JP5670051B2 (ja) | 半導体発光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261969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0113915B (zh) | 显示模组 | |
US10672700B2 (en) | Display device and chip-on-film structure thereof | |
CN114333597B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TW200816524A (en) | Thin film semiconductor component and component combination | |
JP2007036073A (ja) | 照明装置およびこの照明装置を用いた表示装置 | |
CN111628110A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CN111785165B (zh) | 一种曲面显示装置及柔性显示面板 | |
JP2012119436A (ja) | Led線状光源およびバックライト | |
JP2010225943A (ja) | 半導体装置 | |
JP2000305469A (ja) | 表示装置 | |
CN113451494B (zh) | 一种led背板 | |
JP2006278766A (ja) | 発光素子の実装構造及び実装方法 | |
JP2008084965A (ja) | 電子装置、放熱用基板及び電子機器 | |
CN114916201A (zh) | 散热结构、显示模组、电子设备和显示模组的加工方法 | |
JP4971295B2 (ja) | 表示装置 | |
JP7295222B2 (ja) | 有機elパネル | |
CN115019653A (zh) | 显示模组及显示模组的制作方法 | |
CN111048560B (zh) | 显示装置 | |
JP2022161726A (ja) | 画像表示装置用積層体及び画像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