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56138A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56138A CN114356138A CN202111654078.1A CN202111654078A CN114356138A CN 114356138 A CN114356138 A CN 114356138A CN 202111654078 A CN202111654078 A CN 202111654078A CN 114356138 A CN114356138 A CN 1143561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pixel
- sub
- display panel
- data lin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052 compar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007 visu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159 abnorm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707 rearrang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其中,触控显示面板可以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衬底上的扫描线、数据线、像素驱动电路、像素电极、公共电极和触控走线;数据线和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且沿列方向延伸;扫描线沿行方向延伸,与数据线绝缘并交叉限定出各子像素;子像素包括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和像素电极;像素电极通过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与邻近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电连接;公共电极包括多个独立的触控电极;每条触控走线与对应触控电极电连接;子像素在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列方向上的长度。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可降低触控走线和数据线同层设置的工艺难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触控显示面板已经广泛地被人们接收和使用。触控显示面板采用嵌入式触控技术将触控面板和显示面板结合为一体,使得显示面板同时具备显示和感知触控输入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视、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以及台式计算机等各种电子产品,称为显示装置中的主流。
触控显示面板根据结构不同可划分为on-cell(面板上)式、in-cell(面板内)式和Out-cell(外挂)式,其中in-cell式因其轻薄化特点适用于小尺寸面板的设计,但是in-cell式显示面板的触控走线和数据线采用同层金属,导致走线空间较小,增大了工艺制作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以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扫描线、数据线、像素驱动电路、像素电极、公共电极和触控走线;
所述数据线和所述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且沿列方向延伸;所述扫描线沿行方向延伸,与所述数据线绝缘并交叉限定出各子像素;
所述子像素包括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和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通过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与邻近的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所述公共电极包括多个独立的触控电极;每条所述触控走线与对应触控电极电连接;
所述子像素在所述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
本发明中,触控显示面板为内嵌式触控面板,数据线和触控走线同层设置,并沿列方向延伸。扫描线沿行方向延伸,并且与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各个子像素,子像素包括像素电极以及像素驱动电路,子像素临近的扫描线和数据线驱动器像素驱动电路,使得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像素电极,触控走线用于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子像素在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列方向上的长度,也即,子像素的延伸方向为行方向,则每个子像素在行方向上的尺寸大大增加,使得同层设置的数据线和触控走线具有了更大的布线空间,增大了数据线和触控走线之间的间隙宽度,减小数据线和触控走线的工艺难度,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良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对比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沿线段b1-b1’的剖面示意图;
图5为图3中沿线段b2-b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中区域A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沿线段b3-b3’的剖面示意图;
图9为图7中沿线段b4-b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衬底上的扫描线、数据线、像素驱动电路、像素电极、公共电极和触控走线;
数据线和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且沿列方向延伸;扫描线沿行方向延伸,与数据线绝缘并交叉限定出各子像素;
子像素包括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和像素电极;像素电极通过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与邻近的扫描线和数据线电连接;公共电极包括多个独立的触控电极;每条触控走线与对应触控电极电连接;
子像素在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列方向上的长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的数据线和触控走线同层设置,并沿列方向延伸。扫描线沿行方向延伸,并且与数据线交叉限定出各个子像素,子像素包括像素电极以及像素驱动电路,子像素临近的扫描线和数据线驱动器像素驱动电路,使得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像素电极,触控走线用于与对应的触控电极电连接,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子像素在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列方向上的长度,也即,子像素的延伸方向为行方向,则每个子像素在行方向上的尺寸大大增加,使得同层设置的数据线和触控走线具有了更大的布线空间,增大了数据线和触控走线之间的间隙宽度,减小数据线和触控走线的工艺难度,提升触控显示面板的制作良率。
以上是本发明的核心思想,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触控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1,以及衬底11上的扫描线12、数据线13、像素驱动电路14、像素电极15、公共电极16和触控走线17。其中,扫描线12沿行方向X延伸,沿列方向Y依次排列,数据线13和触控走线17沿列方向Y延伸,沿X方向依次排布。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为in-cell式,数据线13和触控走线17同层设置,以减少触控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从而降低整个触控显示面板的厚度。扫描线12和数据线13交叉限定出各个子像素18。每个子像素18可发出设定颜色光线,以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每个子像素18包括相互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14和像素电极15,与子像素18相邻的扫描线12和数据线13与该子像素18的像素驱动电路14电连接,用于通过像素驱动电路14驱动像素电极15,使得像素电极15与公共电极16之间具有电压差,使得子像素18发光。
本实施例中,公共电极16包括多个独立的触控电极161,可选的,触控电极161在衬底11所在平面内的垂直投影覆盖多个子像素18,每条触控走线17能够与其对应的触控电极161电连接,用于输入触控检测信号至触控电极161,并从触控电极161中获取触控感应信号,从而对触控操作进行识别。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子像素18在行方向X上的长度L1大于其在列方向Y上的长度L2。也即,子像素18沿行方向X上延伸。所以本实施例中子像素18横向设计,使得触控走线17和数据线13之间的间距可适当加大,例如,其间距基本可达到大于2微米,使得刻蚀工艺能够达到,且使得触控走线17和数据线13不容易发生断裂或黏连情况。减小工艺难度,提高触控显示面板良率。相比于纵向设计的子像素,如图2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对比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中为子像素18在行方向X上的长度L1’小于其在列方向Y上的长度L2’,也即,子像素18’为纵向设计,对于纵向设计的子像素18’,相邻子像素18’在行方向X上的间距的增宽意味着子像素18’在行方向X上的尺寸的降低,而子像素18’在行方向X上的尺寸的降低会极大的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所以本着对开口率的高要求,一般会倾向于缩减相邻子像素18’在行方向X上的间距,从而导致触控走线17’和数据线13’之间间距压缩,造成工艺困难。而本实施例中,子像素18纵向设计,相邻子像素18在行方向X上的间距对触控显示面板的开口率影响较小,可适当增加相邻子像素18在行方向X上的间距,进而使得触控走线17和数据线13之间间距增大,减小工艺难度。
继续参考图1,可选的,多个子像素18可以构成一个像素单元181;像素单元181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182和第二颜色子像素183;像素单元181中的多个子像素18沿列方向Y依次排布;像素单元181中的各子像素18连接同一条数据线。
多个子像素18可构成一个像素单元181,每个像素单元181包括多种不同颜色的子像素18,以能够搭配显示出任何颜色的光线。每个像素单元181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182和第二颜色子像素183,每个像素单元181可以包含两种颜色的子像素,例如,每个像素单元181可以包括蓝色子像素和黄色子像素。当然,每个像素单元181还可以包含三种及以上颜色的子像素18,如图1所示,每个像素单元181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182、第二颜色子像素183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84。示例性的,第一颜色子像素182为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183为蓝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184为绿色子像素。
像素单元181中的多个子像素18沿列方向Y依次排布,则同一像素单元181种的各色子像素18共用一条数据线13,相比于纵向设置的子像素18’,如图2所示,一个像素单元181’沿行方向X依次排布,图2中像素单元181’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182’、第二颜色子像素183’和第三颜色子像素184’,每种颜色的子像素18’对应一条数据线13’,则一个像素单元181’占用3条数据线13’。相比于图2所示的触控显示面板,图1中数据线13的数量变为图2中数据线13’数量的三分之一,不需要在触控显示面板的边缘搭配多路复用MUX电路,已知现有多路复用MUX电路空间需求约200μ,本实施例中通过子像素的横向设计,减少数据线13的数量,进而取消MUX电路的摆放,有效减低触控显示面板的下边框的宽度,实现面板的窄边框设计,满足用户需求极致边框的需求,尤其适用于中小尺寸的触控显示面板。
图3为图1中区域A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沿线段b1-b1’的剖面示意图,图5为图3中沿线段b2-b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为对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进行详述,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未在图3进行展示,并且图4和图5示出的剖面图省略部分结构,仅对源漏极层及以上的膜层进行重点描述,仅在图4和图5中进行示意,可选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T1;驱动晶体管T1包括源极D1和漏极S1;源极S1和漏极D1与数据线13同层设置;源极S1与对应数据线13连接;漏极D1与对应像素电极15电连接。
本实施例中,像素驱动电路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T1,像素驱动电路一般可以为2T1C电路或7T1C等电路结构,本实施例对像素驱动电路的具体结构不进行特殊限定。其中,驱动晶体管T1包括源极D1和漏极S1,源极D1和漏极S1同层设置,且与数据线13同层,其中,源极S1与对应数据线13连接,漏极D1与对应像素电极15连接,从而数据线13能够通过驱动晶体管T1为像素电极15供电。可选的,继续参考图3,驱动晶体管T1还包括有源层141,有源层141分别与源极D1和漏极S1电连接,并且有源层141在衬底11所在平面上与扫描线12部分交叠,有源层141与扫描线12交叠部分形成栅极,则驱动晶体管T1能够在栅极上的扫描信号以及漏极S1上的数据信号的驱动下,输出驱动信号至像素电极15。可选的,本实施例中有源层141两次与扫描线12交叠,形成双栅结构,增强驱动晶体管T1的驱动性能。
继续参考图3至图5,可选的,数据线13和邻近的触控走线17间隔数据线13连接的子像素18的漏极D1设置。也即,本实施例中触控走线17和数据线13分别设置于数据线13连接的子像素18的漏极D1的相对两侧,进一步增大触控走线17和数据线13之间的间距,减小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避免触控走线17和数据线13在制作过程中发生断裂或黏连的情况,提高面板生产效率和生产良率。
可选的,数据线13与其连接的子像素18的漏极D1之间的间距h1大于第一设定距离;触控走线17与数据线13连接的子像素18的漏极D1之间的间距h2大于第二设定距离;第一设定距离和第二设定距离等于2微米。
本实施例中,子像素18的漏极D1设置于数据线13和触控走线17之间,虽然数据线13和触控走线17之间间距较大,但是其中间的漏极D1也与数据线13和触控走线17同层设置,所以需要控制数据线13与其连接的子像素18的漏极D1之前的间距h1,以及触控走线17与该子像素18的漏极D1之间的间距h2,使得间距h1和间距h2均大于2微米,从而进一步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避免触控走线17和数据线13在制作过程中与漏极D1接触的情况,提高面板生产效率和生产良率。需要注意的是,本年实施例中,间距h1指的是数据线13靠近其连接的子像素18的漏极D1的一侧的边缘,与该子像素18的漏极D1靠近数据线13一侧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同理,间距h2指的是触控走线17靠近子像素18的漏极D1的一侧的边缘,与该子像素18的漏极D1靠近触控走线17一侧的边缘之间的间距。
继续参考图3,可选的,触控走线17还可以包括:延伸端子171;延伸端子171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Y相交;触控走线17通过过孔与对应触控电极161电连接;过孔包括第一过孔K1,在平行于衬底11的平面内,第一过孔K1的正投影位于延伸端子171内;在平行于衬底11的平面内,第一过孔K1的正投影位于触控走线17与数据线13之间。
触控走线17与触控电极161电连接,具体的,触控走线17包括从触控走线17侧面延伸出来的延伸端子171,延伸端子171与其所连接的对应触控电极161在衬底11所在平面上存在交叠区域,本实施例在交叠区域形成第一过孔K1,使得延伸端子171通过第一过孔K1与对应触控电极161电连接。并且上述延伸端子171和第一过孔K1也设置于触控走线17与数据线13之间,增大触控走线17与数据线13之间的间距,并且上述漏极D1、延伸端子171和第一过孔K1设置于触控走线17与数据线13之间,使得像素驱动电路设置密集,占用空间较小,提高子像素的出光面积,提升面板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3,可选的,触控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第一绝缘层19,设置于触控走线17远离衬底11的一侧;第一绝缘层19包括第一过孔K1;触控走线17通过第一过孔K1与对应触控电极161电连接。本实施例的源漏极层与触控电极161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19绝缘设置,则连接源漏极层的触控走线17与触控电极161之间的第一过孔K1形成于第一绝缘层19。
可选的,数据线13与相邻的触控走线17的延伸端子171的间距h3大于第三设定距离;第三设定距离大于2微米。当触控走线17设置有延伸端子171时,也需要控制数据线13与相邻的触控走线17的延伸端子171的间距h3大于2微米。从而进一步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避免数据线13在制作过程中与触控走线17的延伸端子171接触的情况,提高面板生产效率和生产良率。需要注意的是,本年实施例中,间距h3指的是数据线13靠近延伸端子171的一侧的边缘,与该延伸端子171靠近数据线13一侧的边缘之间的间距。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6,可选的,子像素18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第一过孔K1位于蓝色子像素内。
如图1和图6所示,可知,第一颜色子像素182可以为红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183可以为绿色子像素,第三颜色子像素184可以为蓝色子像素。第一过孔K1的设置占用一定的出光面积,本实施例在蓝色子像素所在区域内设置第一过孔K1,因为人眼对蓝色光线不敏感,所以蓝色子像素发出的蓝色光线的亮度有细微差异时,人眼察觉不到,在蓝色子像素设置第一过孔K1不会对其显示造成影响,使得用户具有较佳的观感。
继续参考图5,可选的,公共电极16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9远离衬底11的一侧;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20,设置于公共电极16远离衬底11的一侧;第一绝缘层19和第二绝缘层20形成第二过孔K2;在平行于衬底11的平面内,第二过孔K2的正投影位于漏极D1内;漏极D1通过第二过孔K2与像素电极15电连接。
本实施例的源漏极层与触控电极161(公共电极16)之间通过第一绝缘层19绝缘设置,公共电极16与像素电极15之间通过第二绝缘层20绝缘设置,本实施例在第一绝缘层19和第二绝缘层20形成第二过孔K2,使得漏极D1通过第二过孔K2与对应像素电极15电连接。并且上述第二过孔K2也设置于触控走线17与数据线13之间,增大触控走线17与数据线13之间的间距,并且上述漏极D1和第二过孔K2设置于触控走线17与数据线13之间,使得像素驱动电路设置密集,占用空间较小,提高子像素的出光面积,提升面板显示效果。
图7为图1中区域A的另一种放大结构示意图,图8为图7中沿线段b3-b3’的剖面示意图,图9为图7中沿线段b4-b4’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同样的,为对像素驱动电路的结构进行详述,像素电极和公共电极未在图7进行展示,并且图8和图9示出的剖面图省略部分结构,仅对源漏极层及以上的膜层进行重点描述,可选的,触控走线17设置于数据线13与数据线13连接的子像素18的漏极D1之间。
本实施例中触控走线17设置于数据线13与数据线13连接的子像素18的漏极D1之间,能够减小漏极D1与数据线13之间信号的耦合,从而避免触控显示面板因信号的耦合而产生波纹等视觉异常情况,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可选的,本实施例同样可以限定触控走线17与漏极D1之间的间距,以及触控走线17和数据线13之间的间距,均大于2微米,从而进一步降低触控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避免在制作过程中触控走线17与漏极D1接触的情况,提高面板生产效率和生产良率。
继续参考图7至图9,可选的,触控走线17还可以包括:延伸端子171;延伸端子171的延伸方向与列方向Y相交;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19,设置于触控走线17远离衬底11的一侧;第一绝缘层19包括第一过孔K1;在平行于衬底11的平面内,第一过孔K1的正投影位于延伸端子171内;触控走线17通过第一过孔K1与对应触控电极161电连接;在平行于衬底11的平面内,触控走线17位于第一过孔K1的正投影与数据线13之间。
触控走线17与触控电极161电连接,具体的,触控走线17包括从触控走线17侧面延伸出来的延伸端子171,延伸端子171与其所连接的对应触控电极161在衬底11所在平面上存在交叠区域,本实施例在交叠区域形成第一过孔K1,使得延伸端子171通过第一过孔K1与对应触控电极161电连接。并且上述延伸端子171及其第一过孔K1与数据线13间隔触控走线17之间,有效减低漏极D1与数据线13之间信号的耦合,避免视觉异常情况,提高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继续参考图8和图9,可选的,公共电极16(触控电极161)设置于第一绝缘层19远离衬底11的一侧;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20,设置于公共电极16远离衬底11的一侧;第一绝缘层19和第二绝缘层20形成第二过孔K2;在平行于衬底11的平面内,第二过孔K2的正投影位于漏极D1内;漏极D1通过第二过孔K2与像素电极15电连接。
同理,可选的,子像素18可以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第一过孔K1位于蓝色子像素内,蓝色子像素发出的蓝色光线的亮度有细微差异时,人眼察觉不到,本实施例将第一过孔K1设置于蓝色子像素,用户观看的触控显示面板亮度均匀,具有较佳观看体验。
需要注意的是,参考图6,当触控走线17设置延伸端子171时,可在所有子像素对应的区域内均形成延伸端子171,使得不同颜色子像素出光均匀,提高画面显示效果,也可仅在蓝色子像素中形成上述延伸端子171,延伸端子171设置在蓝色子像素中,影响较小,同样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均匀性。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0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的触控显示面板1。显示装置可以为如图10中所示的手机,也可以为电脑、电视机、智能穿戴设备等,本实施例对此不作特殊限定。
可选的,本实施例中触控显示面板将列方向延伸的常规子像素设置为行方向延伸,则每个像素单元中的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沿列方向排布,该像素单元中的所有子像素由一条数据线控制,而沿行方向排布的第一颜色子像素、第二颜色子像素和第三颜色子像素则需要三条数据线控制,本实施例通过对子像素延伸方向的更改,将数据线的设置条数缩减为现有技术的三分之一,则不需要在显示面板的边缘设置多路复用MUX电路,实现显示装置的窄边框设计,提高显示装置的观看体验。
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具备本发明任意实施例触控显示面板所具备的技术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3)
1.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以及设置于所述衬底上的扫描线、数据线、像素驱动电路、像素电极、公共电极和触控走线;
所述数据线和所述触控走线同层设置,且沿列方向延伸;所述扫描线沿行方向延伸,与所述数据线绝缘并交叉限定出各子像素;
所述子像素包括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和像素电极;所述像素电极通过对应的像素驱动电路与邻近的所述扫描线和所述数据线电连接;所述公共电极包括多个独立的触控电极;每条所述触控走线与对应触控电极电连接;
所述子像素在所述行方向上的长度大于其在所述列方向上的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
多个所述子像素构成一个像素单元;所述像素单元至少包括第一颜色子像素和第二颜色子像素;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多个子像素沿所述列方向依次排布;
所述像素单元中的各子像素连接同一条所述数据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驱动晶体管;所述驱动晶体管包括源极和漏极;
所述源极和所述漏极与所述数据线同层设置;所述源极与对应数据线连接;所述漏极与对应像素电极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和邻近的所述触控走线间隔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的漏极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与其连接的子像素的漏极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一设定距离;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的漏极之间的间距大于第二设定距离;
所述第一设定距离和所述第二设定距离等于2微米。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还包括:延伸端子;所述延伸端子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列方向相交;
所述触控走线通过过孔与对应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过孔包括第一过孔,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内,所述第一过孔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延伸端子内;
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内,所述第一过孔的正投影位于所述触控走线与所述数据线之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触控走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所述第一过孔;所述触控走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对应触控电极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线与相邻的所述触控走线的延伸端子的间距大于第三设定距离;
所述第三设定距离大于2微米。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设置于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数据线连接的子像素的漏极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还包括:延伸端子;所述延伸端子的延伸方向与所述列方向相交;
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一绝缘层,设置于所述触控走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层包括第一过孔;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内,所述第一过孔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延伸端子内;所述触控走线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对应触控电极电连接;
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内,所述触控走线位于所述第一过孔的正投影与所述数据线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6或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子像素包括红色子像素、绿色子像素和蓝色子像素;
所述第一过孔位于所述蓝色子像素内。
12.根据权利要求6或10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公共电极设置于所述第一绝缘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二绝缘层,设置于所述公共电极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绝缘层和所述第二绝缘层形成第二过孔;
在平行于所述衬底的平面内,所述第二过孔的正投影位于所述漏极内;所述漏极通过所述第二过孔与所述像素电极电连接。
13.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触控显示面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54078.1A CN114356138B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54078.1A CN114356138B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56138A true CN114356138A (zh) | 2022-04-15 |
CN114356138B CN114356138B (zh) | 2023-11-21 |
Family
ID=8110246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54078.1A Active CN114356138B (zh) | 2021-12-30 | 2021-12-30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356138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13164A (zh) * | 2023-02-27 | 2023-04-25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36637A (zh) * | 2015-01-29 | 2015-04-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CN105824482A (zh) * | 2016-04-13 | 2016-08-03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8107633A (zh) * | 2017-11-20 | 2018-06-0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结构及曲面显示装置 |
US20180335878A1 (en) * | 2017-05-16 | 2018-11-22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
CN212569366U (zh) * | 2020-07-23 | 2021-02-19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12-30 CN CN202111654078.1A patent/CN11435613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536637A (zh) * | 2015-01-29 | 2015-04-22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内嵌式触摸屏及显示装置 |
CN105824482A (zh) * | 2016-04-13 | 2016-08-03 |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US20180335878A1 (en) * | 2017-05-16 | 2018-11-22 |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
CN108107633A (zh) * | 2017-11-20 | 2018-06-0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像素结构及曲面显示装置 |
CN212569366U (zh) * | 2020-07-23 | 2021-02-19 | 昆山龙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6013164A (zh) * | 2023-02-27 | 2023-04-25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56138B (zh) | 2023-11-2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086439B2 (en) | Display panel with metal mesh units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US10860154B2 (en) | Touch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 |
CN109857279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5483262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US9811227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panel | |
CN112419904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
CN107390941B (zh) | 触控基板、触控面板、显示基板、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9616481B (zh) | 一种阵列基板、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935983A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789572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11561660B2 (en) | Display apparatuses and self-capacitance touch panels thereof | |
JP2018206390A (ja) | タッチ表示装置及びタッチパネル | |
CN106940605B (zh) | 显示面板 | |
CN109742128B (zh) | 显示器及其显示面板 | |
US12260042B2 (en) | Display panel, display device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display panel | |
CN112997241B (zh) | 阵列基板以及显示面板 | |
EP4206877B1 (en) | Transparent touch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281097A1 (en) | Touch sensor layer, touch screen, and display apparatus | |
CN111384136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WO2022241833A1 (zh) | 触控显示面板 | |
US11989368B2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WO2023010944A1 (zh) | 显示面板及终端设备 | |
US11561634B2 (en) | Display module,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 |
WO2019218800A1 (zh) | 触控显示基板、触控显示方法和触控显示装置 | |
CN114356138B (zh) |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