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351818A -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351818A
CN114351818A CN202010634293.4A CN202010634293A CN114351818A CN 114351818 A CN114351818 A CN 114351818A CN 202010634293 A CN202010634293 A CN 202010634293A CN 114351818 A CN114351818 A CN 11435181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wage
area
overflow water
overflow
swit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634293.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习洪
周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hengyu Drainage Systems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435181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351818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 E03F1/003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via underground elongated vaulted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2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 E03F1/005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with disposal into the ground, e.g. via dry wells via box-shaped el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1/00Methods, systems, or installations for draining-off sewage or storm water
    • E03F1/006Pneumatic sewage disposal systems;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e
    • E03F1/007Pneumatic sewage disposal systems; accessorie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e for public or main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2Arrangement of sewer pipe-lines or pipe-line system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3/00Sewer pipe-line systems
    • E03F3/04Pipes or fittings specially adapted to sewer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2201/00Details, device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3F2201/10Dividing the first rain flush out of the stormwater flow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3WATER SUPPLY; SEWERAGE
    • E03FSEWERS; CESSPOOLS
    • E03F2201/00Details, devices or method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E03F2201/20Measuring flow in sewer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ydrology & Water Resour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Water Supply & Treatment (AREA)
  • Sewag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包括:截流部;化粪池,包括溢流出水溢流进水区域,所述溢流出水区域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第一直通管,将所述溢流进水区域和所述截流部相连通,所述溢流进水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经所述第一直通管流入所述截流部。本发明有效的避免了技术中对于由污水输入单元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污水输出单元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排水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城市管网分为合流制排水系统和分流制排水系统,用于对单元区域内的污水(如生活污水)进行排放,现有的排放过程中,其单元区域内的污水首先经污水支管输送至污水收容设施进行汇集并化学处理(如在污水收容设施中进行化学分解),使得处理后的上层液经合流管流入市政管道中进行后续处理。
然而,该种排放方式使得在进行污水排放时,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而在雨天时如果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
由此可见,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截流部,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
化粪池,包括溢流出水区域和用于接纳所述溢流出水区域溢出污水的溢流进水区域,所述溢流出水区域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
第一直通管,将所述溢流进水区域和所述截流部相连通,所述溢流进水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经所述第一直通管流入所述截流部。
可选的,所述截流部包括:
截流进口,与所述溢流出水区域相连通;
第一截流出口,与下游的排水管相连通;
第二截流出口,与所述第一直通管相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出口处的第一开关;
和/或,
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流出口处的第二开关;
和/或,
设置在所述截流进口处的第三开关或者固定堰。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截流部,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
化粪池,包括溢流出水区域和用于接纳所述溢流出水区域溢出污水的溢流进水区域,所述溢流出水区域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
泵,置于所述溢流进水区域内,以将所述溢流进水区域中的污水泵提至所述截流部。
可选的,所述截流部包括:
截流进口,与所述溢流出水区域相连通;
第一截流出口,与合流管相连通。
可选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出口处的第一开关;
和/或,
设置在所述截流进口处的第三开关或者固定堰。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截流部,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
化粪池,包括溢流出水区域和用于接纳所述溢流出水区域溢出污水的溢流进水区域,所述溢流出水区域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
拍门,设置在所述溢流进水区域和所述溢流出水区域相隔离部位处,所述溢流进水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经所述拍门流入所述溢流出水区域;
第二直通管,将所述溢流出水区域和所述截流部相连通,所述溢流出水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溢流出水区域经所述第二直通管流入所述截流部。
可选的,所述截流部包括:
截流进口,与所述溢流出水区域相连通;
第一截流出口,与合流管相连通;
第二截流出口,与所述第二直通管相连通。
可选的,所述第二截流出口的顶标高低于所述截流进口的底标高。
可选的,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出口处的第一开关;
和/或,
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流出口处的第二开关;
和/或,
设置在所述截流进口处的第三开关或者固定堰。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方法,应用于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溢流进水区域是否需要出水的识别指令,若是,则控制第一开关开启,使得溢流进水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或者泵提作用下流入截流部,并由合流管排出;
接收溢流进水区域是否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得溢流出水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溢流至溢流进水区域。
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在雨天需要将污水和雨水分开时,只需由进入溢流出水区域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溢流至溢流进水区域中进行存储,使得合流管中仅存在雨水,而当需要污水输出时,只需在溢流进水区域中存储的污水在重力或者泵提作用下经截流部流入合流管中即可,有效的避免了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说明书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再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设置有第三开关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说明书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说明书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其中本实施中所涉及的“和/或”关键词,表示和、或两种情况,换句话说,本说明书实施例所提及的A和/或B,表示了A和B、A或B两种情况,描述了A与B所存在的三种状态,如A和/或B,表示:只包括A不包括B;只包括B不包括A;包括A与B。
同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当组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于”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组件。本说明书实施例中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目的,并不是旨在限制本发明。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对本说明书进行更为详细的说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为清楚、明白的理解本说明书,进而支持本说明书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以及对应所能达到的技术效果,特在介绍本说明书之前,针对其所涉及的术语名词作出如下解释:
“单元区域”,是指存在污水的区域,如小区、学校、写字楼、商场等;污水支管,“合流管”,是在单元区域管道中用于输送雨水、污水或者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的管道;“底标高”指的是某个部位、构件最底层的标高值。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应用于排水系统这一具体的应用场景中时,可以实现通过该污水调蓄装置基于其污水的自身重力实现对污水进行调蓄,也即污水的排放和存储,该排水系统可以包括污水支管、合流管30、市政管道等。
实施例一
具体的,在该种污水调蓄装置的实施方式中,该污水调蓄装置至少包括截流部10和化粪池20。
其中,该截流部10内部具有一个可用于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101,并分别与合流管30相连通;该收纳空间101的大小、体积本发明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灵活设计即可。同样的,缓化粪池20内部通过一隔板206将其内部区域隔离成用于接收单元区域内排出的污水的溢流出水区域201和用于接纳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溢出污水的溢流进水区域202,该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内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通。该溢流进水区域202,该溢流出水区域201的大小、体积本发明不做限定,可根据实际作业需求灵活设计即可。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实现方式,请首先参阅附图1-2,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包括:第一直通管203,第一直通管203将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和所述截流部10相连通。此时截流部10其可以包括:截流进口102、第一截流出口103和第二截流出口104,该截流进口102用于与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相连通,第一截流出口103用于与合流管连接,用于对需要调蓄的污水提供输出接口,第二截流出口104与第一直通管203相连通。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上述截流进口102、第一截流出口103、第二截流出口104而言,本发明对其口径大小、各自在其载体上开设的方位不做限制,可实际作业需求灵活设计即可,只要能够实现污水在化粪池20、截流部的10中互通即可,不应以口径大小不同、或各自在其载体上开设的方位不同、以及缓冲部40的个数不同,而被认为不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用于控制污水流通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截流出口103处的第一开关121;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流出口104处的第二开关122。其中,该第一开关121、第二开关122可以为闸门、堰门、阀门、闸阀、气囊、气枕、管夹阀或柔性截流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进出口的导通或截止的机构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污水而言,可以是根据有降雨和无降雨的情况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在有降雨时,如果由单元区域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则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此时在有降雨时可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对由单元区域输出的污水进行调蓄,而在无降雨时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单元区域输出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合流管30;
也即,在降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通过将第一开关121关闭,当然也可同步的将第二开关关闭,此时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使得单元区域中的污水首先流至溢流出水区域201中,随着污水的继续流入,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超过溢流出水区域201的最大容量液位而发生溢流,并通过溢流进水区域202来接收该溢流的污水并进行存储,以此达到在雨天对污水进行存储的目的;而在晴天不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此时打开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只需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直通管203,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经所述第一直通管203流入所述截流部10中,并最终由合流管30流出,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又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污水而言,可以根据降雨量的大小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在降雨量比较大时,如果由单元区域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后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则将该雨水和污水的混合水直接排入自然水体时极易造成受纳水体遭受严重的污染,如果将其直接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时,造成雨天时的大量较干净的雨水进入污水处理设施进行不必要的处理,造成资源浪费。因此此时在降雨量比较大时可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对由单元区域输出的污水进行调蓄,而在降雨量比较小时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单元区域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合流管30。
也即,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通过将第一开关121关闭,当然也可同步的将第二开关关闭,此时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使得单元区域中的污水首先流至溢流出水区域201中,随着污水的继续流入,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超过溢流出水区域201的最大容量液位而发生溢流,并通过溢流进水区域202来接收该溢流的污水并进行存储,以此达到在降雨量比较大对污水进行存储的目的;而在降雨量比较小不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此时打开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只需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直通管203,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经所述第一直通管203流入所述截流部10中,并最终由合流管30流出,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针对降雨量的大与小,本发明并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设定雨量参数阈值进行界定即可。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再一种应用环境,对于上述所述的污水而言,可以是根据溢流进水区域内的液位高度,通过预先设置液位区间阈值,并对溢流进水区域内的液位高度实时监测,使得当液位高度低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小值时,则认为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也即此时单元区域输出的污水流入溢流进水区域进行存储。而当液位高度高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大值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单元区域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合流管30。
也即,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通过将第一开关121关闭,当然也可同步的将第二开关关闭,此时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使得单元区域中的污水首先流至溢流出水区域201中,随着污水的继续流入,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超过溢流出水区域201的最大容量液位而发生溢流,并通过溢流进水区域202来接收该溢流的污水并进行存储,以此达到在当液位高度低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小值时,表示此时溢流进水区域的存储空间很大,为了降低合流管的输送压力,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压力等对污水进行存储的目的;有效的减轻了合流管的输送压力,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的再一种应用环境,可以按照污水处理厂是否有富余容量的情况设定调蓄节点予以调蓄,例如在污水处理厂没有富余容量时,如果由单元区域输出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后,在非降雨时期直接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或者在降雨时期与雨水混合在一起后输送至污水处理厂,此时都会造成进入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水过多而达到污水处理厂的处理上限,极易发生溢流,因此此时可通过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对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进行调蓄,而在污水处理厂有富余容量时可停止污水调蓄,也即此时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出的污水直接输入至合流管30。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在排水系统的上述四种应用环境的说明仅是对污水调蓄装置实际应用时的举例说明,并非构成使用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还可以应用于排水系统除了上述四种应用环境外,其他需要用于对污水进行存储调蓄的应用环境,或者上述四种应用环境的组合,包括还可以应用于除了排水系统这一具体应用场景的其他应用场景,对此本发明并不做限定。换句话说,只要是能够实现对污水进行存储,达到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的应用环境或者应用场景,均适用于本发明,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又一种实现方式,请参阅附图3-4,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可以是包括:泵205,置于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内,以将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中的污水泵提至所述截流部10。此时截流部10其可以包括:截流进口102、第一截流出口103,该截流进口102用于与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相连通,第一截流出口103用于与合流管连接,用于对需要调蓄的污水提供输出接口。作为该种实施方式中用于控制污水流通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截流出口103处的第一开关121。其中,该第一开关121可以为闸门、堰门、阀门、闸阀、气囊、气枕、管夹阀或柔性截流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进出口的导通或截止的机构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该种实施方式在上述四种应用环境中的工作原理及方式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当需要溢流进水区域202进行排水时,此时只需通过泵提的方式将污水抽至截流部10中即可,以此可以达到省略第一直通管203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再一种实现方式,请参阅附图5-6,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可以是包括:拍门205,设置在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和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相隔离部位处,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经所述拍门流入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第二直通管204,将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和所述截流部10相连通,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经所述第二直通管204流入所述截流部10。此时截流部10其可以包括:截流进口102、第一截流出口103、第二截流出口104,该截流进口102用于与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相连通,第一截流出口103用于与合流管连接,用于对需要调蓄的污水提供输出接口,第二截流出口104,与所述第二直通管204相连通。作为该种实施方式中用于控制污水流通的一种实施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包括:设置在第一截流出口103处的第一开关121,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流出口104处的第二开关122。其中,该第一开关121可以为闸门、堰门、阀门、闸阀、气囊、气枕、管夹阀或柔性截流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进出口的导通或截止的机构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上述图1-2所示的污水调蓄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还是图3-4所示的污水调蓄装置的又一种实施方式,或是图5-6所示的污水调蓄装置的再一种实施方式,对于第一开关121而言,由于其仅对截流部10内的污水是否经合流管流入下游管道进行限制,并不对本说明书实施例中化粪池内污水的调蓄功能构成限制,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实际作业过程中为了简化装置结构,去除第一开关121的技术方案也适用于本发明,而不应以去除第一开关121而与本发明构成不同的发明创造。另外,在溢流进水区域202中的污水排至截流部10时,为了防止排至截流部10中的水倒灌至溢流出水区域201中而使其无法正常排放,此时本说明书实施例可在溢流出水区域201与截流部10相连通部位处的截流进口102处设置第三开关123(如图7-8所示的污水调蓄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如需要溢流进水区域202内的水排出时,关闭第三开关123,而当需要溢流进水区域202进行调蓄,或者对污水或者雨水或者污水与雨水的混合水正常由溢流出水区域201经截流部10排向合流管时,则打开第三开关123即可;同样的,该第三开关123可以为闸门、堰门、阀门、闸阀、气囊、气枕、管夹阀或柔性截流装置中的任意一种,本发明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对进出口的导通或截止的机构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然,作为又一种实现方式,还可以在所述截流部10内靠近截流进口102处,设置固定堰,且固定堰的顶标高高于所述截流进口102的底标高,以此来通过固定堰代替第三开关123实现上述防止排至截流部10中的水倒灌至溢流出水区域201中而使其无法正常排放。对于固定堰而言,使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可实现对水流有“阻断”功能的固定堰即可,本发明不做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针对该种实施方式在上述四种应用环境中的工作原理及方式基本相同,此处不再赘述,而其不同之处在于,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当需要溢流进水区域202进行排水时,此时是先通过溢流进水区域中的拍门,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经所述拍门流入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然后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经所述第二直通管204流入所述截流部10。其中,为了能够让溢流出水区域20的污水在通过重力作用下能够很顺畅的流入截流部10,作为优先,所述第二截流出口104的顶标高低于所述截流进口102的底标高。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21和/或第二开关122开启和开闭的一种实时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一液位计,设置在溢流进水区域202中,用于监测溢流进水区域202内污水的液位数据;
控制器,分别与第一开关121、第二开关122和第一液位计进行通讯,以接收液位数据并依据所述液位数据对所述第一开关121、第二开关122的开启与关闭进行切换;其中,控制器包括一存储器和一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液位数据与标准液位区间进行比较,所述标准液位区间包括区间最小液位值和区间最大液位值;
若所述液位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区间最小液位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
若所述液位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区间最大液位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也即,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通过将第一开关121关闭,当然也可同步的将第二开关关闭,此时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使得单元区域中的污水首先流至溢流出水区域201中,随着污水的继续流入,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超过溢流出水区域201的最大容量液位而发生溢流,并通过溢流进水区域202来接收该溢流的污水并进行存储,以此达到在当液位高度低于该区间阈值的最小值时,表示此时溢流进水区域的存储空间很大,为了降低合流管的输送压力,以及污水处理设施的处理压力等对污水进行存储的目的;有效的减轻了合流管的输送压力,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21、第二开关122开启和开闭的又一种实时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包括:
第一雨量计,与上述控制器进行通讯,用于监测当前是否为降雨时期;
上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能够实现以下步骤:
若当前为降雨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
若当前为非降雨状态,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在降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通过将第一开关121关闭,当然也可同步的将第二开关关闭,此时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使得单元区域中的污水首先流至溢流出水区域201中,随着污水的继续流入,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超过溢流出水区域201的最大容量液位而发生溢流,并通过溢流进水区域202来接收该溢流的污水并进行存储,以此达到在雨天对污水进行存储的目的;而在晴天不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此时打开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只需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直通管203,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经所述第一直通管203流入所述截流部10中,并最终由合流管30流出,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21开启和开闭的再一种实时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包括:
第二雨量计,与上述控制器进行通讯,用于在当前为降雨时期时,监测降雨量;
上述存储器中所存储的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还能够实现以下步骤:
若当前的降雨量小于预先设置的雨量基础阈值时,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
若当前的降雨量大于预先设置的雨量基础阈值时,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
在该种实施方式中,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通过将第一开关121关闭,当然也可同步的将第二开关关闭,此时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使得单元区域中的污水首先流至溢流出水区域201中,随着污水的继续流入,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超过溢流出水区域201的最大容量液位而发生溢流,并通过溢流进水区域202来接收该溢流的污水并进行存储,以此达到在降雨量比较大对污水进行存储的目的;而在降雨量比较小不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此时打开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只需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直通管203,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经所述第一直通管203流入所述截流部10中,并最终由合流管30流出,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更进一步的,作为本说明书实施例中用于控制第一开关121、第二开关122开启和开闭的再一种实时方式,该污水调蓄装置还可以包括:
第二液位计,设置在污水处理厂中,用于监测污水处理厂内污水的液位数据;
控制器,括一存储器和一处理器,所述存储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能够实现以下步骤:
将所述液位数据与标准液位区间进行比较,所述标准液位区间包括区间最小液位值和区间最大液位值;
若所述液位数据小于或等于所述区间最小液位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
若所述液位数据大于或等于所述区间最大液位值,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开启。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在排水系统的上述四种实施方式的说明仅是对污水调蓄装置实际应用时的举例说明,并非构成使用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装置还可以应用于排水系统除了上述四种实施方式外,其他需要用于对污水进行存储调蓄的实施方式,或者上述四种实施方式的组合,对此本发明并不做限定。换句话说,只要是能够实现对污水进行存储或排放,达到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的实施方式,均适用于本发明,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针对雨量基础阈值的大小设定、标准液位区间的大小设定,本发明并不做限定,可以根据实际作业需求对雨量参数阈值及标准液位区间进行设定即可。同样的,针对降雨时期和非降雨时期的监测,以及针对降雨量大小的监测,可以通过两个雨量计进行监测,当也可以通过一个具有两种监测功能雨量监测器来对降雨时期和非降雨时期、以及降雨量大小进行监测,以及针对液位的监测,可以通过两个液位计进行监测,当也可以通过一个具有两种液位监测功能的液位监测器来对缓冲池和污水处理厂的液位大小进行监测,本发明不做限定,只要能够实现两种监测功能的一个或者多个监测器件的实施方法均适用于本发明,也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同样的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二还提供了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方法,应用于上述实施例一所述的装置,该方法包括:
接收溢流进水区域是否需要出水的识别指令,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开启,使得溢流进水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或者泵提作用下流入截流部,并由合流管排出;
接收溢流进水区域是否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得溢流出水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或者泵提作用下溢流至溢流进水区域。
具体为,在第一雨量计监测到当前时期为降雨状态时,则向控制器发送缓冲部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也即在降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通过将第一开关121关闭,当然也可同步的将第二开关关闭,此时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使得单元区域中的污水首先流至溢流出水区域201中,随着污水的继续流入,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超过溢流出水区域201的最大容量液位而发生溢流,并通过溢流进水区域202来接收该溢流的污水并进行存储,以此达到在雨天对污水进行存储的目的;而在晴天不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此时打开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只需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直通管203,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经所述第一直通管203流入所述截流部10中,并最终由合流管30流出,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作为该方法的第二种应用环境,可依据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二雨量计来输出是否需要储水、或出水的识别指令,然后由与第二雨量计通讯的控制器来执行对第一开关的控制。
具体的,在第二雨量计监测到当前时期为降雨量较大时,则向控制器发送缓冲部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也即在降雨量比较大在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通过将第一开关121关闭,当然也可同步的将第二开关关闭,此时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使得单元区域中的污水首先流至溢流出水区域201中,随着污水的继续流入,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水位不断上升,直至超过溢流出水区域201的最大容量液位而发生溢流,并通过溢流进水区域202来接收该溢流的污水并进行存储,以此达到在降雨量比较大对污水进行存储的目的;而在降雨量比较小不需要对污水进行调蓄时,此时打开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只需污水在自身重力作用下通过第一直通管203,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经所述第一直通管203流入所述截流部10中,并最终由合流管30流出,有效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对于由污水收容设施20输入的污水直接进入合流管予以输出的结构设计所存在在雨天时极易造成自然水体严重污染,或者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压力过大、资源浪费等技术缺陷,能够达到在不需要污水排放时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及适用性广的特点。
作为该方法的第三种应用环境,可依据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一液位计来输出是否需要储水、或出水的识别指令,然后由与第一液位计通讯的控制器来执行对第一开关的控制。
以及,作为该方法的第四种应用环境,可依据上述实施例一中的第二液位计来输出是否需要储水、或出水的识别指令,然后由与第二液位计通讯的控制器来执行对第一开关的控制。
由于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是基于同样的发明构思,对此在实施例二未详述的应用环境及工作原理、控制逻辑可参阅实施一即可,同样需要说明的是,上述针对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方法在排水系统的上述四种实施方式的说明仅是对污水调蓄方法实际应用时的举例说明,并非构成使用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同样可以理解,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污水调蓄方法还可以应用于排水系统除了上述四种实施方式外,其他需要用于对污水进行存储调蓄的实施方式,或者上述四种实施方式的组合,对此本发明并不做限定。换句话说,只要是能够实现对污水进行存储或排放,达到对污水进行调蓄的技术效果的实施方式,均适用于本发明,并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1)

1.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截流部(10),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101);
化粪池(20),包括溢流出水区域(201)和用于接纳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溢出污水的溢流进水区域(202),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
第一直通管(203),将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和所述截流部(10)相连通,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经所述第一直通管(203)流入所述截流部(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部(10)包括:
截流进口(102),与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相连通;
第一截流出口(103),与下游的排水管(30)相连通;
第二截流出口(104),与所述第一直通管(203)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出口(103)处的第一开关(121);
和/或,
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流出口(104)处的第二开关(122);
和/或,
设置在所述截流进口(102)处的第三开关(123)或者固定堰。
4.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截流部(10),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101);
化粪池(20),包括溢流出水区域(201)和用于接纳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溢出污水的溢流进水区域(202),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
泵(205),置于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内,以将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中的污水泵提至所述截流部(10)。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部(10)包括:
截流进口(102),与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相连通;
第一截流出口(103),与合流管(30)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出口(103)处的第一开关(121);
和/或,
设置在所述截流进口(102)处的第三开关(123)或者固定堰。
7.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截流部(10),具有一收纳污水的收纳空间(101);
化粪池(20),包括溢流出水区域(201)和用于接纳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溢出污水的溢流进水区域(202),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与单元区域排出污水的出水口相连;
拍门(205),设置在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和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相隔离部位处,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溢流进水区域(202)经所述拍门流入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
第二直通管(204),将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和所述截流部(10)相连通,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由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经所述第二直通管(204)流入所述截流部(10)。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截流部(10)包括:
截流进口(102),与所述溢流出水区域(201)相连通;
第一截流出口(103),与合流管(30)相连通;
第二截流出口(104),与所述第二直通管(204)相连通。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截流出口(104)的顶标高低于所述截流进口(102)的底标高。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设置在所述第一截流出口(103)处的第一开关(121);
和/或,
设置在所述第二截流出口(104)处的第二开关(122);
和/或,
设置在所述截流进口(102)处的第三开关(123)或者固定堰。
11.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方法,应用于上述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溢流进水区域是否需要出水的识别指令,若是,则控制第一开关开启,使得溢流进水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或者泵提作用下流入截流部,并由合流管排出;
接收溢流进水区域是否需要储水的识别指令,若是,则控制所述第一开关关闭,使得溢流出水区域中的污水在重力作用下溢流至溢流进水区域。
CN202010634293.4A 2020-03-23 2020-07-02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Pending CN11435181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209598.0A CN111424782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CN2020102095980 2020-03-23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351818A true CN114351818A (zh) 2022-04-15

Family

ID=71549722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9598.0A Pending CN111424782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CN202010634293.4A Pending CN114351818A (zh) 2020-03-23 2020-07-02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209598.0A Pending CN111424782A (zh) 2020-03-23 2020-03-23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2) CN111424782A (zh)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5329A (ja) * 1991-02-21 1992-09-21 Hazama Gumi Ltd 下水道の雨水処理方法、雨水処理施設及び雨水滯水管路の施工法
CN102071736A (zh) * 2010-12-08 2011-05-25 江苏中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雨水控制的污水排放装置
KR101221100B1 (ko) * 2011-12-26 2013-02-06 미래그린건설 주식회사 하수처리장치
CN104612237A (zh) * 2015-02-06 2015-05-13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雨洪调控系统
CN107558568A (zh) * 2017-09-30 2018-01-09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CN107605003A (zh) * 2017-05-10 2018-01-19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的不完全分流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207760989U (zh) * 2017-10-30 2018-08-24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CN110761381A (zh) * 2018-07-27 2020-02-07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CN214245985U (zh) * 2020-03-23 2021-09-21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265329A (ja) * 1991-02-21 1992-09-21 Hazama Gumi Ltd 下水道の雨水処理方法、雨水処理施設及び雨水滯水管路の施工法
CN102071736A (zh) * 2010-12-08 2011-05-25 江苏中天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雨水控制的污水排放装置
KR101221100B1 (ko) * 2011-12-26 2013-02-06 미래그린건설 주식회사 하수처리장치
CN104612237A (zh) * 2015-02-06 2015-05-13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雨洪调控系统
CN107605003A (zh) * 2017-05-10 2018-01-19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控制污水和初期雨水污染的不完全分流制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7558568A (zh) * 2017-09-30 2018-01-09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污水和雨水的分流制排水系统与控制方法
CN207760989U (zh) * 2017-10-30 2018-08-24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泵排进水系统
CN110761381A (zh) * 2018-07-27 2020-02-07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与自然水体连通的管道的治理系统及方法
CN214245985U (zh) * 2020-03-23 2021-09-21 武汉圣禹排水系统有限公司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1424782A (zh) 2020-07-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2561794U (zh) 一种具有截流及缓冲机构的排水系统
CN111501946A (zh) 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CN114319535B (zh) 一种单向动力出水的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CN212559905U (zh) 一种基于化粪池一体多用的调蓄装置
CN111350257A (zh) 一种基于市政道路分流制管网的排水系统及排水方法
CN111424788B (zh) 基于雨污分流的管网系统
CN214245985U (zh)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
CN111424783A (zh) 一种基于真空进水及重力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CN114351818A (zh) 一种溢流进水式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CN115233802A (zh) 基于化粪池改造的调蓄设备、控制器及污水调蓄系统
CN212896685U (zh) 一种基于真空进水及重力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
CN212896686U (zh) 一种基于重力进水及气压排空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
CN213233704U (zh) 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
CN212612875U (zh) 一种基于气压进水的一体式调蓄装置
CN212956825U (zh) 一种基于气压进水及重力出水的污水调蓄装置
CN212612876U (zh) 一种挤压排污式污水调蓄机构
CN212956823U (zh) 一种基于真空进水的一体式调蓄装置
CN212871703U (zh) 用于测试截流装置的限流效果的系统
CN212715224U (zh) 一种单向动力出水的污水处理装置
CN213233707U (zh) 一种污水处理装置
CN212956824U (zh) 一种用于对污水进行调蓄的装置
CN212896684U (zh) 一种双区域污水调蓄装置
CN114351820A (zh) 一种基于重力进水的污水调蓄装置及方法
CN212612877U (zh) 一种具有水封结构的污水调蓄装置
CN112196051A (zh) 一体化污水调蓄设备及排水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