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303450A - 模拟装置以及模拟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拟装置以及模拟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303450A CN114303450A CN201980099893.0A CN201980099893A CN114303450A CN 114303450 A CN114303450 A CN 114303450A CN 201980099893 A CN201980099893 A CN 201980099893A CN 114303450 A CN114303450 A CN 11430345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rticle
- substrate
- time
- simulation
- prod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4088 simul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62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0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7689 inspe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02100023927 Asparagine synthetase [glutamine-hydrolyzing]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380329 Homo sapiens ASNS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32258 transpor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929 regen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069 regene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123 tempo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457 optimiz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186 active pharmaceutical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295 complem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186 cumul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74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40 feed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65 semi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5—Production planning, e.g. of allocation of products to machines, of mounting sequences at machine or facility level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0—Computer-aided design [CAD]
- G06F30/20—Design optimisation, verification or simulation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Loading or unloading of contain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9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contribution to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P90/02—Total factory control, e.g. smart factories, 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s [FMS] o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IM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Evolutionary Computation (AREA)
- Geometry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模拟装置具备模拟部和输出部。模拟部基于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模拟对基板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来生产基板产品的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以及向对基板作业机供给生产基板产品所需的物品的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输出部输出时序信息,该时序信息表示作为模拟部的模拟结果的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涉及模拟装置以及模拟方法的技术。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元件安装线具备元件装配机、供料器保管库以及更换机器人。元件装配机将从供料器供给的元件向基板装配。供料器保管库保管能够相对于元件装配机装卸的供料器。更换机器人搬运供料器,在与供料器保管库之间以及与元件装配机之间更换供料器。由此,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元件安装线想要使向元件装配机供给保管于供料器保管库的供料器的供料器的供给作业自动化。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33268号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元件安装线中,元件装配机一边接受基于更换机器人的供料器的供给一边进行基板产品的生产。因此,存在有想要掌握元件装配机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更换机器人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这样的要求。
鉴于这样的情况,本说明书公开了能够输出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的模拟装置以及模拟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模拟装置,具备模拟部和输出部。所述模拟部基于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来模拟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以及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所述对基板作业机对基板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来生产所述基板产品,所述物品移动装置向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供给生产所述基板产品所需的物品。所述输出部输出时序信息,所述时序信息表示作为所述模拟部的模拟结果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所述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
另外,本说明书公开一种模拟方法,具备模拟工序和输出工序的。所述模拟工序中,基于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来模拟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以及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所述对基板作业机对基板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来生产所述基板产品,所述物品移动装置向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供给生产所述基板产品所需的物品。所述输出工序中,输出时序信息,所述时序信息表示作为所述模拟工序的模拟结果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所述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
发明效果
模拟装置具备模拟部以及输出部。由此,模拟装置能够输出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对于模拟装置所述的内容对于模拟方法而言也是同样的。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基板生产线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图1的更换系统以及元件装配机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图2的供料器的外观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物品移动装置与元件装配机的元件供给装置之间的供料器的更换作业的一个例子的俯视图。
图5是表示模拟装置的控制块的一个例子的框图。
图6是表示基于模拟装置的模拟步骤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基于输出部的输出结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基于显示部的显示结果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第一显示区域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图10是表示第四显示区域的显示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实施方式
1-1.基板生产线1的结构例
如图1所示,基板生产线1具有至少一个(该图中为四个)元件装配机10、更换系统30、物品移动装置40、保管装置5以及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四个元件装配机10沿图2所示的基板90的搬运方向设置。元件装配机10包含在对基板90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WM中。在基于元件装配机10的对基板作业中,含有基板90的搬入作业以及搬出作业、元件的拾取作业以及装配作业等。在元件装配机10中,例如能够装卸地设有盒式的供料器20。
在基板生产线1的基板搬入侧(图1的纸面左侧)设置有例如在供料器20的保管中使用的保管装置5。另外,在基板生产线1设有更换系统30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进行供料器20的补给作业、更换作业以及回收作业。此外,基板生产线1例如能够根据要生产的基板产品的类别等适当追加、变更其结构。具体而言,在基板生产线1中,例如能够适当地设置焊料印刷机、检查机、回流焊炉等对基板作业机WM。
构成基板生产线1的各装置构成为能够经由网络相对于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输入输出各种数据。例如,保管装置5具备多个插槽。保管装置5存放装备于多个插槽的供料器20。装备于保管装置5的插槽的供料器20成为能够在与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之间进行通信的状态。由此,保管装置5的插槽与装备于该插槽的供料器20的识别码建立关联并记录于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
另外,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监视基板生产线1的动作状况,统一控制元件装配机10等对基板作业机WM、更换系统30、物品移动装置40以及保管装置5。在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中存储有用于控制对基板作业机WM、更换系统30、物品移动装置40以及保管装置5的各种数据。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例如在由元件装配机10执行元件的装配处理时,发送控制程序等各种数据。
1-2.元件装配机10的结构例
如图2所示,四个元件装配机10各自具备基板搬运装置11、元件供给装置12以及头驱动装置13。在以下的说明中,将元件装配机10的水平宽度方向即基板90的搬运方向设为X方向,将元件装配机10的水平纵深方向设为Y方向,将与X方向以及Y方向垂直的铅垂方向(图2的纸面上下方向)设为Z方向。
基板搬运装置11例如由带式传送机以及定位装置等构成。基板搬运装置11将基板90朝向搬运方向依次搬运,并且将基板90定位于机内的预定位置。基板搬运装置11在基于元件装配机10的装配处理结束后,将基板90向元件装配机10的机外搬出。
元件供给装置12供给装配于基板90的元件。元件供给装置12具备能够装备多个供料器20的第一插槽121以及第二插槽122。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插槽121配置于元件装配机10的前部侧的上部,将所装备的供料器20保持为能够动作。装备于第一插槽121的供料器20在基于元件装配机10的装配处理中被控制动作,在设于该供料器20的上部的预定位置的取出部供给元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二插槽122配置于第一插槽121的下方,存放所装备的供料器20。即,第二插槽122预备地保持在生产中使用的供料器20、或者临时保持在生产中使用过的使用完毕的供料器20。另外,第一插槽121与第二插槽122之间的供料器20的更换作业由物品移动装置40进行。
另外,当供料器20装备于元件供给装置12的第一插槽121或者第二插槽122时,经由连接器从元件装配机10供给电力。然后,供料器20成为能够在与元件装配机10之间进行通信的状态。装备于第一插槽121的供料器20基于元件装配机10的控制指令等,控制收容元件的载带的进给动作。由此,供料器20在设于供料器20的上部的取出部以能够由装配头132的保持部件拾取的方式供给元件。
头驱动装置13通过直动机构使移动台131沿水平方向(X方向以及Y方向)移动。在移动台131上,通过夹持部件以能够更换(能够装卸)的方式固定有装配头132。装配头132通过头驱动装置13的直动机构而与移动台131一体地沿XY方向移动。装配头132通过保持部件拾取由元件供给装置12供给的元件。保持部件例如能够使用通过所供给的负压空气来吸附元件的吸嘴、把持元件的夹头等。
装配头132将保持部件保持为能够沿Z方向移动、且能够绕与Z轴平行的Q轴旋转。装配头132根据所拾取的元件的姿势来调整保持部件的位置以及角度。然后,装配头132向由控制程序指示的基板90的装配位置装配元件。与上述元件的拾放循环的预定循环数相应的所需时间和基板90的搬入以及搬出所需的所需时间的合计时间是每一片基板90的循环时间。
此外,设于装配头132的保持部件能够在将元件向基板90装配的装配处理中根据元件的类别而适当变更。元件装配机10例如在所执行的装配处理中使用的吸嘴未安装于装配头132的情况下,将收容于嘴站的吸嘴安装于装配头132。嘴站能够装卸地装备于元件装配机10的机内的预定位置。
1-3.供料器20的结构例
如图3所示,供料器20具备供料器主体21和驱动装置22。本实施方式的供料器主体21形成为扁平的箱形状。供料器主体21以能够装卸(能够更换)的方式保持卷绕有收容多个元件的载带的带盘。驱动装置22具备与设于载带的进给孔卡合的导带齿轮。驱动装置22使导带齿轮旋转而使载带进给移动。
供料器20通过控制装置(省略图示)来控制驱动装置22的动作。供料器20在装备于元件装配机10的第一插槽121时,经由连接器从元件装配机10接受电力的供给。由此,供料器20的控制装置成为能够在与元件装配机10之间进行通信的状态。对于第一插槽121所述的内容对于第二插槽122而言也是同样的。由此,元件装配机10能够检测第一插槽121以及第二插槽122中的供料器20的补给以及回收。
1-4.更换系统30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结构例
如图1以及图2所示,更换系统30具备第一轨道31和第二轨道32。第一轨道31以及第二轨道32形成物品移动装置40的行驶路。第一轨道31沿四个元件装配机10的配置方向设置,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设于第一插槽121与第二插槽122之间。第二轨道32沿四个元件装配机10的配置方向设置,在上下方向(Z方向)上设于第二插槽122的下方。第一轨道31以及第二轨道32在基板生产线1中遍及基板90的搬运方向的大致整个区域延伸。
物品移动装置40被设为能够沿由第一轨道31以及第二轨道32形成的行驶路行驶。物品移动装置40例如经由与设于第一轨道31的送电部对置设置的受电部,通过非接触供电从送电部接受电力的供给。受电部所接收到的电力经由受电电路而被用于物品移动装置40的行驶、预定作业等。此外,物品移动装置40例如通过位置检测装置来检测行驶路上的位置(当前位置)。位置检测装置例如能够应用光学的检测方式、使用了电磁感应的检测方式等。
在上述“预定作业”中含有将能够装卸地设于元件装配机10等对基板作业机WM的设备DD0与对基板作业机WM之间进行更换的更换作业。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移动装置40将供给装配于基板90的元件的供料器20作为设备DD0,在与作为对基板作业机WM的元件装配机10之间、以及与保管装置5之间进行供料器20的更换作业。
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移动装置40从保管装置5向元件装配机10的第一插槽121或者第二插槽122搬运供料器20,进行供料器20的补给作业。另外,物品移动装置40在元件装配机10的第一插槽121与第二插槽122之间进行供料器20的更换作业。进而,物品移动装置40将不需要的供料器20从元件装配机10搬运至保管装置5,进行供料器20的回收作业。
如图4所示,物品移动装置40具备至少一个(该图中为两个)保持部41和控制装置42。在本实施方式中,两个保持部41各自能够同时夹持多个(该图中为两个)供料器20,能够同时保持多个(两个)供料器20。另外,两个保持部41各自例如能够通过直动机构等沿供料器20的装卸方向(在本实施方式中为Y方向)独立地移动,能够使多个(两个)供料器20同时沿Y方向移动。
进而,两个保持部41例如能够通过直动机构等沿上下方向(Z方向)一体地移动,也能够使多个(四个)供料器20同时沿Z方向移动。此外,物品移动装置40例如也可以具备多个(四个)保持部41。在该情况下,多个(四个)保持部41各自夹持一个供料器20,能够使多个(四个)供料器20独立地沿Y方向以及Z方向移动。另外,保持部41的方式并不限定于夹持机构、直动机构,能够采用各种方式。例如,保持部41也可以具备能够与设于供料器20的孔部嵌合的突出部。在该情况下,保持部41的突出部与供料器20的孔部嵌合,从而对保持器20进行保持。
控制装置42具备公知的运算装置以及存储装置,构成控制电路(均省略图示)。控制装置42与四个元件装配机10、更换系统30、保管装置5以及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连接为能够进行通信。控制装置42控制物品移动装置40的行驶、两个保持部41的动作等。根据上述结构,物品移动装置40能够沿第一轨道31以及第二轨道32移动至预定位置,并且在停止位置进行供料器20的更换作业。
1-5.模拟装置50的结构例
在基板生产线1中,元件装配机10一边接受基于物品移动装置40的供料器20的供给一边进行基板产品的生产。因此,存在有想要掌握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这样的要求。为此,在本实施方式中,设有模拟装置50。
模拟装置50能够设于各种电子计算机、控制装置等。如图5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模拟装置50设于电子计算机7。电子计算机7具备公知的运算装置、存储装置、输入装置以及输出装置。模拟装置50例如也可以形成于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管理多个基板生产线1的主计算机、云上等。
另外,如图5所示,模拟装置50在被视为控制块时,具备模拟部51和输出部52。模拟装置50还能够具备显示部53。在本实施方式中,模拟装置50具备模拟部51、输出部52以及显示部53。另外,模拟装置50按照图6所示的流程图执行运算处理。模拟部51进行步骤S11~步骤S16所示的处理以及判断。输出部52进行步骤S17所示的处理。显示部53进行步骤S18所示的处理。
1-5-1.模拟部51
模拟部51基于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模拟对基板90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而生产基板产品的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以及向对基板作业机WM供给基板产品的生产所需的物品AR0的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图6所示的步骤S11~步骤S16)。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基板生产线1具备:包括元件装配机10在内的对基板作业机WM、物品移动装置40、以及保管装置5。保管装置5能够保管基于对基板作业机WM的基板产品的生产所需的物品AR0,并不局限于供料器20。例如,能够装卸地设于已述的对基板作业机WM的设备DD0包含在物品AR0中。
在对基板作业机WM是元件装配机10的情况下,例如,供料器20、收容多个元件的带盘或者元件托盘、装配头132、保持部件(吸嘴、夹头等)、嘴站等包含在设备DD0中。在对基板作业机WM为向基板90印刷焊料的焊料印刷机的情况下,例如,焊料杯、掩模、刮板、分配头等包含在设备DD0中。在对基板作业机WM是检查机的情况下,例如,检查头等包含在设备DD0中。在检查机中含有对印刷于基板90的焊料进行检查的焊料检查机、对装配于基板90的元件进行检查的外观检查机等。
同样地,物品移动装置40能够将保管于保管装置5的物品AR0向对基板作业机WM供给,且能够将在对基板作业机WM中不需要的物品AR0向保管装置5回收,并不局限于供料器2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对基板作业机WM的元件装配机10具备第一插槽121以及第二插槽122。在其它对基板作业机WM中也能够具备第一插槽121以及第二插槽122,所保持的物品AR0也不限定于供料器20。
即,对基板作业机WM能够具备:第一插槽121,以能够更换的方式保持基板产品的生产所需的物品AR0;以及第二插槽122,能够预备地保持物品AR0,或者能够临时地保持要回收的物品AR0。物品移动装置40能够在第一插槽121与第二插槽122之间进行物品AR0的更换作业。
另外,如图5所示,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具备存储装置6DS。存储装置6DS例如能够使用硬盘装置等磁存储装置、使用了闪存等半导体元件的存储装置等。在存储装置6DS中存储有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
模拟部51能够从管理生产计划的管理装置LC0取得生产计划,基于所取得的生产计划进行模拟。在本实施方式中,生产线控制计算机6相当于管理装置LC0。由此,模拟部51能够容易地设定模拟条件所包含的生产计划。
另外,模拟部51也能够使操作者输入生产计划,基于由操作者输入的生产计划进行模拟。在该情况下,操作者能够单独地设定模拟条件所包含的生产计划,也能够容易地进行模拟条件的变更。此外,模拟部51也可以从管理装置LC0取得生产计划,使操作者变更所取得的生产计划的一部分,从而设定包含生产计划的模拟条件。
在任一情况下,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至少含有基板产品的种类和生产预定数量、以及物品AR0的种类和所需数量。对基板作业机WM一边接受基于物品移动装置40的物品AR0的供给一边进行基板产品的生产。由此,模拟部51为了模拟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作为模拟条件至少需要上述信息。
另外,例如,图1所示的基板生产线1具备四个元件装配机10。由于基板90依次被搬运至四个元件装配机10,因此基于元件装配机10的基板产品的生产时间受到四个元件装配机10中的生产时间最长的元件装配机10的影响。同样地,基板产品的生产时间受到上游侧的焊料印刷机、焊料检查机等的影响。另外,基板产品的生产时间受到下游侧的回流焊炉、外观检查机等的影响。由此,在模拟条件中含有成为瓶颈的对基板作业机WM的生产所需时间即可。例如,在对基板作业机WM是元件装配机10的情况下,能够使用循环时间来表示生产所需时间。
进而,例如,在四个元件装配机10全部停止生产之后开始换产调整的情况和从能够进行换产调整的元件装配机10起开始换产调整的情况下,通过换产调整而产生的元件装配机10的生产停止时间不同。由此,在模拟条件中含有对基板作业机WM的换产调整的方法即可。此外,换产调整例如在切换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时进行,根据需要变更对基板作业机WM的各装置的结构(包括物品AR0),根据需要变更对对基板作业机WM进行驱动控制的控制程序。
另外,例如,存在有如下情况:在基板产品的生产中需要物品AR0之前事先预告物品AR0的供给,能够使物品AR0预备地保持于对基板作业机WM的第二插槽122。在该情况下,根据在基板产品的生产中需要物品AR0的预定时间与预告物品AR0的供给的预告时间的时间差而存在有如下可能性:事先能够在第二插槽122中准备的物品AR0的种类以及数量发生变动,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发生变动。由此,在模拟条件中,含有预告物品AR0的供给的预告时间即可。
上述情况对于从物品AR0供给的供给品的不足而言也是同样的。例如,在物品AR0为供料器20的情况下,在卷绕于带盘的载带中收容的元件相当于供给品。在该情况下,在模拟条件中含有预告从供料器20供给的元件的不足的预告时间即可。这对于例如物品AR0是元件托盘、嘴站、焊料杯等的情况而言也是同样的。
另外,根据从物品AR0供给的供给品的剩余数量的初始值,在基板产品的生产中需要所供给的物品AR0的预定时间发生变动。由此,在模拟条件中含有从物品AR0供给的供给品的剩余数量的初始值即可。此外,在物品AR0为供料器20且供给品为元件的情况下,供给品的剩余数量的初始值例如能够对应每个载带的带宽度而设定。带宽度越大,所收容的元件的尺寸越大型化,所收容的元件数量越容易变少。
另外,根据能够装卸地设于对基板作业机WM的设备DD0的第一插槽121以及第二插槽122中的初始配置,例如,存在有设备DD0的使用顺序、使用频率等发生变动的可能性。由此,在模拟条件中含有能够装卸地设于对基板作业机WM的设备DD0的第一插槽121以及第二插槽122中的初始配置即可。通过使已述的事项中的至少一个包含在模拟条件中,模拟部51能够进行接近实际的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模拟。
模拟部51基于包含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的模拟条件,对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进行模拟。模拟部51首先进行模拟的初始设定(图6所示的步骤S11)。在初始设定中包括已述的模拟条件的设定、物品AR0的供给计划以及从物品AR0供给的供给品的供给计划、不再需要的物品AR0的回收计划的生成等。
在本实施方式中,模拟部51生成作为物品AR0的供料器20的供给计划、从供料器20供给的元件的供给计划、以及不再需要的供料器20的回收计划。在元件的供给计划中含有供给元件的供料器20、拾取元件的保持部件、装配元件的基板90上的装配位置、供给元件的顺序(将元件向基板90装配的顺序)、元件的供给数量等。元件的供给计划基于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以循环时间成为最佳的方式被优化。优化的方法并未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
在供料器20的供给计划或者回收计划中,包含所供给或者回收的元件装配机10、第一插槽121或者第二插槽122中的位置、供给或者回收供料器20的时机、顺序、供料器20的数量等。供料器20的供给计划或者回收计划例如以一次供给或者回收的供料器20的数量、物品移动装置40的移动量、移动次数等成为最佳的方式被优化。优化的方法并未被限定,可以使用公知的方法。
接着,模拟部51依次执行物品AR0的供给计划、供给品的供给计划以及物品AR0的回收计划,使电子计算机7的存储装置存储执行这些计划所需的执行时间(步骤S12)。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当由元件装配机10供给元件而向基板90装配元件时,模拟部51计算所需时间(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时间),并存储于存储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将对基板作业机WM运转的时间段称为第一运转时间段TD1。
每当进行供料器20的供给作业、更换作业或者回收作业等时,模拟部51计算所需时间(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时间),并存储于存储装置。同样地,模拟部51计算物品移动装置40停止的时间(物品移动装置40不进行上述作业而待机的时间),并存储于存储装置。在本说明书中,将物品移动装置40运转的时间段称为第二运转时间段TD2。将物品移动装置40停止的时间段称为第二停止时间段TN2。
另外,模拟部51计算从物品AR0供给的供给品的剩余数量,使存储装置存储供给品的剩余数量(步骤S13)。在本实施方式中,每当从供料器20供给元件时,减少元件的剩余数量,并存储于存储装置。若元件的剩余数量为零,则产生所供给的元件的不足。
进而,模拟部51判断是否产生了基板产品的生产停止(步骤S14)。在本实施方式中,模拟部51在生产基板产品所需的供料器20未装备于第一插槽121的情况下(换产调整的产生),能够判断为停止由元件装配机10生产基板产品。另外,模拟部51能够在从装备于第一插槽121的供料器20供给的元件的剩余数量成为零的情况下(元件的不足、供料器20的不足),判断为停止由元件装配机10生产基板产品。
在产生了基板产品的生产停止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为“是”的情况下),模拟部51计算对基板作业机WM的生产停止时间,并使存储装置存储生产停止时间(步骤S15)。在本说明书中,将对基板作业机WM停止的时间段(对基板作业机WM不进行对基板作业而待机的时间段)称为第一停止时间段TN1。在基板产品的生产继续的情况下(在步骤S14中为“否”的情况下),模拟部51不执行步骤S15所示的处理。接着,模拟部51判断供给计划所包含的所有供给品(元件)是否已被供给(步骤S16)。
在供给计划所包含的所有供给品(元件)已被供给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为“是”的情况下),输出部52输出表示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的时序信息(步骤S17)。另外,显示部53使显示装置7DP对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进行时间线显示以及三维显示(步骤S18)。
在供给计划所包含的所有供给品(元件)未被供给的情况下(在步骤S16中为“否”的情况下),控制返回步骤S12所示的处理,反复进行步骤S12~步骤S16所示的处理以及判断,直到供给计划所包含的所有供给品(元件)被供给为止。另外,模拟部51在上述模拟中,取得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
1-5-2.输出部52
输出部52输出表示作为模拟部51的模拟结果的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的时序信息(图6所示的步骤S17)。
输出部52能够基于模拟部51的模拟结果,输出各种时序信息。例如,在对基板作业机WM是元件装配机10的情况下,输出部52能够输出表示图2所示的基板搬运装置11、元件供给装置12以及头驱动装置13的各装置(包括能够装卸地设于元件装配机10的设备DD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的时序信息。
例如,从装备于元件供给装置12的第一插槽121的预定位置的预定的供料器20供给预定的元件(供给品)时的元件供给装置12的动作、状态以及它们的变化包含在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中。由预定的装配头132的预定的保持部件拾取并保持元件,向基板90的预定的装配位置装配元件时的头驱动装置13的动作、状态以及它们的变化包含在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中。
同样地,输出部52能够输出表示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的时序信息。例如,装备于保管装置5的插槽的预定位置的预定的供料器20被搬运至预定的元件装配机10,被搬入到该元件装配机10的预定的插槽的预定位置时的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状态以及它们的变化包含在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中。如上所述,元件装配机10的插槽具备第一插槽121以及第二插槽122。
另外,装备于第一插槽121的供料器20与装备于第二插槽122的供料器20被更换时的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状态以及它们的变化包含在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中。进而,在元件装配机10中不再需要的供料器20被从元件装配机10回收到保管装置5时的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状态以及它们的变化包含在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中。在任一情况下,在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中都含有图4所示的保持部41将供料器20搬入或者搬出时的保持部41的动作、状态以及它们的变化。
图7表示基于输出部52的输出结果的一个例子。该图示意性地表示每个预定时间(例如,模拟的步骤时间)的元件的供给信息和装配信息、以及供料器20的供给信息、更换信息以及回收信息。元件的供给信息是表示元件供给装置12的各动作以及各状态的历时变化的时序信息的集合。元件的装配信息是表示头驱动装置13的各动作以及各状态的历时变化的时序信息的集合。供料器20的供给信息、更换信息以及回收信息是表示包含保持部41的动作以及状态的物品移动装置40的各动作以及各状态的历时变化的时序信息的集合。
具体而言,时刻T11的元件的供给信息由信息D11表示,元件的装配信息由信息D21表示。另外,时刻T11的供料器20的供给信息由信息D31表示,更换信息由信息D41表示,回收信息由信息D51表示。同样地,时刻T12的元件的供给信息由信息D12表示,元件的装配信息由信息D22表示。另外,时刻T12的供料器20的供给信息由信息D32表示,更换信息由信息D42表示,回收信息由信息D52表示。
由输出部52输出的时序信息能够以各种方法进行应用。例如,由输出部52输出的时序信息能够通过公知的表格计算软件等进行图表化。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对比所期望的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和所期望的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
1-5-3.显示部53
显示部53基于由输出部52输出的时序信息,使显示装置7DP以能够对比的方式对第一运转时间段TD1以及第一停止时间段TN1、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以及第二停止时间段TN2进行时间线显示(图6所示的步骤S18)。
图8表示基于显示部53的显示结果的一个例子。第一显示区域DA1表示显示装置7DP对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进行时间线显示的区域。第二显示区域DA2表示显示装置7DP对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率等进行显示的区域。第三显示区域DA3表示显示装置7DP对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进行三维显示的区域。第四显示区域DA4表示显示装置7DP对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状态等进行显示的区域。
图9表示第一显示区域DA1的显示例。第一显示区域DA1具备:上段区域TL1,表示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下段区域TL2,表示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中段区域TL3,表示生产时间段TP0。另外,在第一显示区域DA1中,根据从模拟的基准时刻T0起的经过时间,时间线条TB0移动。在该图中,时间线条TB0表示时刻T1,在图8所示的第二显示区域DA2~第四显示区域DA4中,表示时刻T1的状态。
在上段区域TL1中,以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第一运转时间段TD1以及第一停止时间段TN1。在该图中,第一运转时间段TD1被表示为与纸面同色,为了便于图示,以虚线表示第一运转时间段TD1。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透明的方式显示第一运转时间段TD1。第一停止时间段TN1被显示为与第一运转时间段TD1不同的彩色。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红色显示第一停止时间段TN1。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将第一运转时间段TD1中的、因对基板作业机WM中的物品AR0的不足而变更预定的生产计划继而对基板作业机WM基于变更后的生产计划进行了对基板作业的时间段称为恢复生产时间段TP1。如上所述,生产计划由管理装置LC0管理。例如,当在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中所需的物品AR0的一部分不足时,对基板作业机WM无法基于预定的生产计划执行对基板作业。然而,存在有对基板作业机WM能够仅使用现有的物品AR0进行对基板作业的先行作业的情况。在该情况下,管理装置LC0能够以使对基板作业机WM执行先行作业的方式变更生产计划。对基板作业机WM进行先行作业的时间段包含在恢复生产时间段TP1中。
另外,当不足的物品AR0被供给至对基板作业机WM时,对基板作业机WM能够进行使用所供给的物品AR0进行对基板作业的后行作业。在该情况下,管理装置LC0能够以使对基板作业机WM在先行作业完成后或者与先行作业一起执行后行作业的方式变更生产计划。对基板作业机WM进行后行作业的时间段包含在恢复生产时间段TP1中。此外,后行作业能够在产生了物品AR0的不足的对基板作业机WM中进行,也能够在比该对基板作业机WM靠后段(下游侧)的对基板作业机WM中进行。
由于被这样变更后的生产计划与预定的生产计划相比,生产效率有可能降低,因此优选使恢复生产时间段TP1能够相对于对基板作业机WM的其它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为此,本实施方式的显示部53使恢复生产时间段TP1以能够相对于对基板作业机WM的其它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此外,显示部53也能够使仅恢复生产时间段TP1中的、对基板作业机WM进行先行作业的时间段以能够相对于对基板作业机WM的其它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
恢复生产时间段TP1被显示为与除了恢复生产时间段TP1以外的第一运转时间段TD1不同的彩色。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黄色显示恢复生产时间段TP1。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恢复生产时间段TP1与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关系。此外,在该图中,为了便于图示,对于恢复生产时间段TP1的一部分时间段标注标号。在上层区域TL1中,由实线的四边形所示的未标注标号的时间段表示恢复生产时间段TP1。
在下段区域TL2中,以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以及第二停止时间段TN2。在该图中,第二停止时间段TN2被表示为与纸面同色,为了便于图示,用虚线表示第二停止时间段TN2。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透明的方式显示第二停止时间段TN2。第二运转时间段TD2被显示为与第二停止时间段TN2不同的彩色。
显示部53能够使第一供给时间段TS1以能够相对于物品移动装置40的其它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第一供给时间段TS1是指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中的、物品移动装置40进行运转以供给因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中的物品AR0的不足或换产调整而所需的物品AR0的时间段。
在该图中,以能够识别补给时间段TS11以及换产调整时间段TS12的方式显示第一供给时间段TS1。补给时间段TS11是指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中的、物品移动装置40为了供给因对基板作业机WM中的物品AR0的不足所需的物品AR0而运转的时间段。换产调整时间段TS12是指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中的、物品移动装置40为了供给因对基板作业机WM中的换产调整所需的物品AR0而运转的时间段。
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黄色显示补给时间段TS11,以红色显示换产调整时间段TS12。此外,在该图中,为了便于图示,对于补给时间段TS11的一部分时间段标注标号。在下层区域TL2中,由实线的四边形所示的未标注标号的时间段除了时间段TZ1以外,还表示补给时间段TS11。在时间段TZ1中,交替地反复进行后述的第二供给时间段TS2和补给时间段TS11。
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第一供给时间段TS1与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关系。例如,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在补给时间段TS11之后产生恢复生产时间段TP1的情况较多。另外,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在换产调整时间段TS12之前或者之后产生有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停止的第一停止时间段TN1。此外,在基板产品的生产中需要物品AR0之前事先预告了物品AR0的供给时,显示部53也能够使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中的、物品移动装置40进行运转以供给该物品AR0的时间段以能够相对于其它的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
显示部53能够使第二供给时间段TS2以能够相对于物品移动装置40的其它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第二供给时间段TS2是指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中的、物品移动装置40进行运转以向对基板作业机WM预备地供给物品AR0的时间段。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蓝色等显示第二供给时间段TS2。
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第二供给时间段TS2与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关系。此外,显示部53也能够以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物品移动装置40进行运转以预备地供给在下一个生产计划中使用的物品AR0的时间段与物品移动装置40进行运转以预备地供给在此后的生产计划中使用的物品AR0的时间段。
显示部53能够使回收时间段TS3以能够相对于物品移动装置40的其它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回收时间段TS3是指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中的、物品移动装置40进行运转以回收在对基板作业机WM中不再需要的物品AR0的时间段。此外,在回收时间段TS3中不包含进行物品AR0的供给和回收这双方的时间段。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灰色显示回收时间段TS3。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回收时间段TS3与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关系。
在本实施方式中,显示部53基于由输出部52输出的时序信息,以能够对比的方式使显示装置7DP对第一运转时间段TD1以及第一停止时间段TN1与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以及第二停止时间段TN2进行时间线显示。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第一运转时间段TD1以及第一停止时间段TN1)与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以及第二停止时间段TN2)的关系。
例如,产生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停止的第一停止时间段TN1的次数越多、且物品移动装置40运转的第二运转时间段TD2越长(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率越高),则产生基于物品移动装置40的物品AR0的供给间隙的可能性越高。另外,产生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停止的第一停止时间段TN1的次数越多、且物品移动装置40运转的第二运转时间段TD2越短(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率越低),则产生物品移动装置40无法供给物品AR0的状态的可能性越高。
物品AR0相对于保管装置5的补给是通过作业者或者无人搬运车(AutomaticGuided Vehicle)来进行的。另外,在当前(图9所示的时刻T1)的生产计划中使用的物品AR0与在此后的生产计划中使用的物品AR0相比,供给的优先级较高。因此,物品移动装置40无法供给物品AR0的状态被假设为,例如,在保管装置5中没有保管对基板作业机WM所需的物品AR0的情况、供给的优先级较低而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无法事先向第二插槽122供给物品AR0的情况等。这样,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容易地对比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与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能够分析与基于物品移动装置40的物品AR0的供给以及回收相关的课题。
另外,显示部53能够对应每个生产计划,对从基板产品的生产开始至生产结束为止的生产时间段TP0进行时间线显示。例如,在图9所示的中段区域TL3中,对应每个生产计划显示生产时间段TP0。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蓝色显示生产时间段TP0。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第一运转时间段TD1以及第一停止时间段TN1)、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第二运转时间段TD2以及第二停止时间段TN2)以及生产时间段TP0的关系。
例如,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在基于一个生产计划的生产时间段TP0与基于下一个生产计划的生产时间段TP0之间的时间段中产生换产调整时间段TS12的情况较多。另外,在上述时间段不产生换产调整时间段TS12的情况下,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到产生了回收时间段TS3。
此外,显示装置7DP能够在图8所示的第二显示区域DA2显示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率等。显示部53能够基于模拟部51的模拟结果,使显示装置7DP显示时间TM1、时间TM2以及运转率LR1。时间TM1表示模拟的整体时间(累计时间)。时间TM2表示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时间(第二运转时间段TD2的累计时间)。运转率LR1表示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率,是通过将时间TM2除以时间TM1来算出的。
另外,显示部53能够将具备对基板作业机WM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基板生产线1模拟显示于虚拟空间,根据时间线的时间经过,能够立体地显示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图6所示的步骤S18)。例如,显示装置7DP能够在图8所示的第三显示区域DA3显示这些。
在图8中,立体地显示(三维显示)时间线条TB0所示的时刻T1(参照图9)中的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根据时间线的时间经过,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发生历时变化,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发生历时变化。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模拟地认识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动作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此外,图1所示的基板生产线1具备四个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但是在图8中图示有九个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
显示部53能够以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恢复生产机WM0、基于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WM以及不进行对基板作业而停止的对基板作业机WM。与已述的恢复生产时间段TP1同样地,恢复生产机WM0是指根据对基板作业机WM中的物品AR0的不足而变更预定的生产计划继而基于变更后的生产计划进行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WM。
显示部53例如能够模拟地显示表示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的显示灯LP1。显示灯LP1模拟设于对基板作业机WM的显示灯,发光色根据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的运转状况而发生变化。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绿色的显示灯LP1显示基于预定的生产计划进行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黄色的显示灯LP1显示恢复生产机WM0(元件装配机10)。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红色的显示灯LP1显示不进行对基板作业而停止的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此外,显示部53也能够模拟地显示表示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显示灯LP2。
显示部53能够立体地显示物品移动装置40将保管于保管装置5的物品AR0向应供给的对基板作业机WM搬运并供给的供给动作、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将在对基板作业机WM中不再需要的物品AR0向保管装置5搬运并回收的回收动作。具体而言,在显示部53使显示装置7DP显示供给动作的情况下,图8所示的物品移动装置40使物品AR0从保管装置5朝向应供给的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移动。在显示部53使显示装置7DP显示回收动作的情况下,物品移动装置40从对基板作业机WM(元件装配机10)朝向保管装置5移动。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模拟地目视确认物品移动装置40的供给动作以及回收动作。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基板作业机WM具备:第一插槽121,以能够更换的方式保持在基板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物品AR0;以及第二插槽122,能够预备地保持物品AR0,或者能够临时地保持要回收的物品AR0。另外,物品移动装置40在第一插槽121与第二插槽122之间进行物品AR0的更换作业。在该方式中,显示部53能够立体地显示第一插槽121中的物品AR0的占用区域以及第二插槽122中的物品AR0的占用区域。
例如,在物品AR0为供料器20的情况下,如图8所示,显示部53能够通过模拟供料器20的长方体而立体地显示第一插槽121中的物品AR0的占用区域以及第二插槽122中的物品AR0的占用区域。在该情况下,在第一插槽121中,长方体所占用的区域相当于第一插槽121中的供料器20的占用区域。在第二插槽122中,长方体所占用的区域相当于第二插槽122中的供料器20的占用区域。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目视确认第一插槽121以及第二插槽122中的物品AR0(供料器20)的占用状态或者空闲状态。
另外,显示部53也能够根据所装备的物品AR0(在该情况下为供料器20)来变更显示色。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绿色显示初始配置的供料器20。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黄色显示因供料器20(从供料器20供给的元件)的不足而变得需要的供料器20。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红色显示因产调整而变得需要的供料器20。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以蓝色显示在下一个生产计划中使用的供料器20。上述显示色与时间线显示中的显示色一致。此外,显示装置7DP也能够以能够识别的方式显示在当前(图9所示的时刻T1)的生产计划中使用的供料器20和在下一个生产计划以后的生产计划中使用的供料器20。
图10表示第四显示区域DA4的显示例。显示部53能够基于由输出部52输出的时序信息,使显示装置7DP显示生产计划信息DB1、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状态信息DB2、相机信息DB3、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内容信息DB4、保持部41的使用状态信息DB5以及设定信息DB6等。
在生产计划信息DB1中含有与生产计划相关的信息。生产计划是通过识别编号来识别的。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将模拟的当前(图9所示的时刻T1)的生产计划的识别编号和生产计划的总数显示为生产计划信息DB1。在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状态信息DB2中含有与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状态相关的文字信息。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将模拟的当前(图9所示的时刻T1)的步骤编号、步骤的总数、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状态(文字信息)显示为动作状态信息DB2。
在相机信息DB3中,在图8所示的第三显示区域DA3中含有与显示装置7DP立体地显示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时的视线方向相关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视线方向包含五个方向。显示装置7DP根据由所指定的编号规定的视线方向立体地显示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
在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内容信息DB4中含有与物品移动装置40的动作内容相关的信息和与对象的物品AR0(例如,供料器20)相关的信息。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选择性地显示物品移动装置40的移动中81a、物品移动装置40使用保持部41搬出物品AR0(例如,供料器20)的搬出中81b、搬入物品AR0的搬入中81c。显示装置7DP能够选择性地显示第一对象81d、第二对象81e、第三对象81f、第四对象81g。第一对象81d表示关于在当前(图9所示的时刻T1)的生产计划中使用的物品AR0的作业。第二对象81e表示关于在下一个生产计划中使用的物品AR0的作业。第三对象81f表示关于在下下个生产计划中使用的物品AR0的作业。第四对象81g表示关于在此后的生产计划中使用的物品AR0的作业。
另外,显示装置7DP能够选择性地显示表示在换产调整中使用的物品AR0的第一用途81h、表示因不足而变得需要的物品AR0的第二用途81i、表示在不足后变得需要的物品AR0的第三用途81j、以及表示被预告了不足的物品AR0的第四用途81k。
在保持部41的使用状态信息DB5中含有与时间线条TB0所示的时刻T1(参照图9)中的保持部41的使用状态相关的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移动装置40能够使图4所示的两个保持部41各自保持两个供料器20并向插槽搬入或者从插槽搬出。保持部41所保持的供料器20是通过识别编号1~识别编号4来识别的。显示装置7DP例如能够显示保持部41所保持的供料器20的识别编号和对象的插槽(第一插槽121或者第二插槽122)。
识别编号的显示表示保持部41保持供料器20而搬入到插槽的搬入状态或者从插槽搬出供料器20的搬出状态(保持部41的使用中)。识别编号的非显示表示保持部41未保持供料器20的状态(保持部41的不使用)。在本实施方式中,物品移动装置40具备保持物品AR0并在与对基板作业机WM之间进行物品AR0的搬入以及搬出的保持部41。在该方式中,显示部53能够显示基于保持部41的物品AR0的搬入状态以及搬出状态。由此,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能够认识保持部41的使用状态。
在设定信息DB6中含有与模拟相关的各种设定信息。显示装置7DP由触摸面板构成,显示装置7DP也作为接收基于使用者的各种操作的输入装置发挥功能。当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对操作部82a进行操作时,能够进行模拟的设定文件的选择。当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对操作部82b进行操作时,能够进行模拟的再生速度(时间线的时间经过的速度)的设定。当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对操作部82c进行操作时,模拟的再生速度被设定为减速(例如,1/2倍)。当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对操作部82d进行操作时,模拟的再生临时停止。当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对操作部82e进行操作时,模拟的再生速度被设定为增速(例如,2倍)。
当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对操作部82f进行操作时,显示记录了模拟结果的文件。当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对操作部82g进行操作时,图8所示的第三显示区域DA3所显示的基板生产线1的显示(被简化的显示或者图8所示的显示)被变更。当模拟装置50的使用者对操作部82h进行操作时,设定信息DB6的显示或者非显示被变更。
2.其它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保管装置5设于基板生产线1,物品移动装置40能够沿由更换系统30的第一轨道31以及第二轨道32形成的行驶路行驶。但是,保管装置5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并不限定于上述方式,能够采用各种方式。例如,保管装置5能够设于从基板生产线1离开的位置,也能够向多个基板生产线1供给物品AR0,从多个基板生产线1回收物品AR0。
另外,例如,物品移动装置40能够使用无人搬运车。无人搬运车是不需要基于作业者的驾驶操作的能够自动行驶的搬运车(AGV:Automatic Guided Vehicle)。作为物品移动装置40的无人搬运车例如能够在设于从基板生产线1离开的位置的保管装置与对基板作业机WM(例如,元件装配机10)之间行驶。此外,存在有对无人搬运车假设多个行驶路径的情况。
另外,在多个无人搬运车行驶的情况下,存在有在多个无人搬运车中设定优先级的情况。例如,与为了换产调整而搬运物品AR0的无人搬运车的优先级相比,因物品AR0产生不足而搬运物品AR0的无人搬运车的优先级被设定得更高。另外,在保管装置向多个基板生产线1供给物品AR0的情况下,也存在有根据搬运目标的基板生产线1中的生产优先级来设定无人搬运车的优先级的情况。进而,与回收物品AR0的无人搬运车的优先级相比,供给物品AR0的无人搬运车的优先级被设定得更高。这样,在物品移动装置40为无人搬运车的情况下,模拟部51能够包含无人搬运车的行驶路径以及优先级、其它无人搬运车的运转状况、其它基板生产线1的运转状况等而模拟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
3.模拟方法
对于模拟装置50所述的内容对于模拟方法而言也是同样的。具体而言,模拟方法具备模拟工序和输出工序。模拟工序相当于模拟部51所进行的控制。输出工序相当于输出部52所进行的控制。模拟方法能够进一步具备显示工序。显示工序相当于显示部53所进行的控制。
4.实施方式的效果的一个例子
模拟装置50具备模拟部51以及输出部52。由此,模拟装置50能够输出对基板作业机WM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物品移动装置40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对于模拟装置50所述的内容对于模拟方法而言也是同样的。
附图标记说明
1:基板生产线121:第一插槽22:第二插槽
40:物品移动装置41:保持部5:保管装置
50:模拟装置51:模拟部52:输出部
53:显示部7DP:显示装置90:基板AR0:物品
TD1:第一运转时间段TN1:第一停止时间段
TD2:第二运转时间段TN2:第二停止时间段
TP0:生产时间段TP1:恢复生产时间段
TS1:第一供给时间段TS2:第二供给时间段
TS3:回收时间段WM:对基板作业机WM0:恢复生产机
Claims (13)
1.一种模拟装置,具备:
模拟部,基于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来模拟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以及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所述对基板作业机对基板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来生产所述基板产品,所述物品移动装置向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供给生产所述基板产品所需的物品;以及
输出部,输出时序信息,所述时序信息表示作为所述模拟部的模拟结果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所述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模拟装置还具备显示部,所述显示部基于由所述输出部输出的所述时序信息而使显示装置以能够对比的方式对所述对基板作业机运转的第一运转时间段以及所述对基板作业机停止的第一停止时间段和所述物品移动装置运转的第二运转时间段以及所述物品移动装置停止的第二停止时间段进行时间线显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对应每个所述生产计划而对从所述基板产品的生产开始至生产结束为止的生产时间段进行所述时间线显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使恢复生产时间段以能够相对于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其它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所述恢复生产时间段是所述第一运转时间段中的、因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的所述物品的不足而变更了预定的所述生产计划、进而所述对基板作业机基于变更后的所述生产计划进行所述对基板作业的时间段。
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使第一供给时间段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物品移动装置的其它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所述第一供给时间段是所述第二运转时间段中的、所述物品移动装置进行运转以供给因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的所述物品的不足或换产调整所需的所述物品的时间段。
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使第二供给时间段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物品移动装置的其它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所述第二供给时间段是所述第二运转时间段中的、所述物品移动装置进行运转以向所述对基板作业机预备地供给所述物品的时间段。
7.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使回收时间段以能够相对于所述物品移动装置的其它运转时间段而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所述回收时间段是所述第二运转时间段中的、所述物品移动装置进行运转以回收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不再需要的所述物品的时间段。
8.根据权利要求2~7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将具备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以及所述物品移动装置的基板生产线模拟显示于虚拟空间,并根据时间线的时间经过而立体地显示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所述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立体地显示所述物品移动装置将保管于保管装置的所述物品向应供给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搬运而供给的供给动作以及所述物品移动装置将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不再需要的所述物品向所述保管装置搬运而回收的回收动作。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对基板作业机具备:
第一插槽,以能够更换的方式保持在所述基板产品的生产中使用的所述物品;以及
第二插槽,能够预备地保持所述物品,或者能够临时地保持要回收的所述物品,
所述物品移动装置在所述第一插槽与所述第二插槽之间进行所述物品的更换作业,
所述显示部立体地显示所述第一插槽中的所述物品的占用区域以及所述第二插槽中的所述物品的占用区域。
11.根据权利要求8~10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物品移动装置具备保持部,所述保持部保持所述物品、并在该保持部与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之间进行所述物品的搬入以及搬出,
所述显示部显示所述保持部的对所述物品的搬入状态以及搬出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8~11中任一项所述的模拟装置,其中,
所述显示部使恢复生产机、基于预定的所述生产计划进行所述对基板作业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以及不进行所述对基板作业而停止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以能够被识别的方式进行显示,所述恢复生产机是因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中的所述物品的不足而变更了预定的所述生产计划、进而基于变更后的所述生产计划进行所述对基板作业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
13.一种模拟方法,具备以下工序:
模拟工序,基于基板产品的生产计划来模拟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以及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所述对基板作业机对基板进行预定的对基板作业来生产所述基板产品,所述物品移动装置向所述对基板作业机供给生产所述基板产品所需的物品;以及
输出工序,输出时序信息,所述时序信息表示作为所述模拟工序的模拟结果的所述对基板作业机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以及所述物品移动装置的运转状况的历时变化。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38386 WO2021059535A1 (ja) | 2019-09-27 | 2019-09-27 |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303450A true CN114303450A (zh) | 2022-04-08 |
CN114303450B CN114303450B (zh) | 2023-07-11 |
Family
ID=751668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9893.0A Active CN114303450B (zh) | 2019-09-27 | 2019-09-27 | 模拟装置以及模拟方法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30069611A1 (zh) |
EP (1) | EP4037448A4 (zh) |
JP (1) | JP7153805B2 (zh) |
CN (1) | CN114303450B (zh) |
WO (1) | WO2021059535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WO2022158064A1 (zh) * | 2021-01-21 | 2022-07-28 | ||
WO2023047547A1 (ja) * | 2021-09-24 | 2023-03-30 | 株式会社Fuji | 表示装置及び表示システム |
JPWO2023053443A1 (zh) * | 2021-10-01 | 2023-04-06 | ||
DE102023107885A1 (de) * | 2023-03-28 | 2024-10-02 | ASMPT GmbH & Co. KG | Vorhersage von Zeiten für Nachfüllungen von Bestückmaterial für eine Bestücklinie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17897A (ja) * | 2001-07-02 | 2003-01-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タクト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JP2003289200A (ja) * | 2002-03-28 | 2003-10-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部品実装方法、部品実装機および実装順序決定プログラム |
JP2004006557A (ja) * | 2002-03-22 | 2004-01-08 | Ricoh Co Ltd |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電子部品搭載装置を備えた電子部品生産システム、該システムによって生産されるプリント配線板、電子部品生産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
JP2004094567A (ja) * | 2002-08-30 | 2004-03-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方法 |
JP2009129063A (ja) * | 2007-11-21 | 2009-06-11 | Panasonic Corp |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
JP2009170516A (ja) * | 2008-01-11 | 2009-07-30 | Yamaha Motor Co Ltd | 表面実装機、及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
CN101865413A (zh) * | 2010-06-28 | 2010-10-20 | 李晓锋 | 模拟真火的电子发光装置及其模拟真火的方法 |
JP2013206106A (ja) * | 2012-03-28 | 2013-10-07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シミュレータおよ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
CN104770081A (zh) * | 2012-11-13 | 2015-07-08 |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 基板生产状况监视装置 |
CN105009703A (zh) * | 2013-02-22 | 2015-10-28 |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 元件安装系统及用于该元件安装系统的散装元件决定方法 |
JP2017033268A (ja) * | 2015-07-31 | 2017-02-09 |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 ガバナ駆動装置及びガバナ |
US20170139407A1 (en) * | 2015-11-18 | 2017-05-18 | Omron Corporation | Simulator, simulation method, and simulation program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361802B1 (en) * | 1999-02-01 | 2019-07-23 | Blanding Hovenweep, Llc | Adaptive pattern recognition based control system and method |
JPH0677700A (ja) * | 1992-08-28 | 1994-03-18 | Fujitsu Ltd | プリント配線板試験工程の管理システム |
US6172688B1 (en) * | 1993-08-06 | 2001-01-09 | Canon Aptex Inc. | Printer and printing method |
JPH11232339A (ja) * | 1998-02-18 | 1999-08-27 | Pfu Ltd | プリント板ユニットの生産システム |
JP2002111298A (ja) | 2000-07-27 | 2002-04-12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稼働分析装置、稼働分析システム、稼働分析プログラムおよび稼働分析方法 |
JP4397696B2 (ja) | 2004-01-14 | 2010-01-13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部品搬送装置、表面実装機および部品試験装置 |
JP2012064964A (ja) * | 2006-04-24 | 2012-03-29 | Juki Corp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JP4728278B2 (ja) | 2007-04-26 | 2011-07-20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部品実装機停止時間導出方法 |
JP2012033070A (ja) * | 2010-07-30 | 2012-02-16 | Hitachi High-Tech Instruments Co Ltd |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の管理システム |
JP6300808B2 (ja) * | 2013-09-12 | 2018-03-28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対基板作業システム、およびフィーダ移し替え方法 |
US10902161B2 (en) * | 2015-03-06 | 2021-01-26 | Fuji Corporation | Method for optimizing component type arrangement and apparatus for optimizing component type arrangement |
JP6484804B2 (ja) * | 2015-05-28 | 2019-03-2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部品実装ラインにおける部品補給支援方法および部品補給支援システム |
EP4138535A1 (en) | 2015-08-25 | 2023-02-22 | FUJI Corporation |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
JP6762968B2 (ja) * | 2016-02-17 | 2020-09-30 | 株式会社Fuji | 作業装置および生産ライン |
JP6611647B2 (ja) * | 2016-03-24 | 2019-11-27 | 株式会社Fuji | 基板生産管理装置、基板生産装置、および基板生産ライン |
WO2017214638A1 (en) * | 2016-06-10 | 2017-12-14 | Williams, Jack | System for wireless recording and stimulating of bioelectric events |
JP2018064019A (ja) * | 2016-10-12 | 2018-04-19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装着処理の最適化装置 |
JP6799607B2 (ja) * | 2016-10-20 | 2020-12-16 | 株式会社Fuji | 生産管理装置 |
CN109952821B (zh) | 2016-11-09 | 2021-02-09 | 株式会社富士 | 元件安装生产线的生产管理系统及生产管理方法 |
JP6500250B2 (ja) | 2017-01-17 | 2019-04-17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グループ決定方法およびグループ決定装置 |
EP3582049A4 (en) * | 2017-02-09 | 2020-04-08 | Fuji Corporation | OPTIMIZATION DEVICE FOR PRODUCTION LINE |
CN112567900B (zh) * | 2018-08-21 | 2022-09-16 | 株式会社富士 | 元件安装系统 |
WO2020182591A1 (en) * | 2019-03-08 | 2020-09-17 | Osram Gmbh | Component for a lidar sensor system, lidar sensor system, lidar sensor device, method for a lidar sens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a lidar sensor device |
CN114342579B (zh) * | 2019-09-26 | 2023-05-26 | 株式会社富士 | 元件安装系统 |
US20220374566A1 (en) * | 2019-09-27 | 2022-11-24 | Fuji Corporation | Simulation device and simulation method |
-
2019
- 2019-09-27 CN CN201980099893.0A patent/CN114303450B/zh active Active
- 2019-09-27 EP EP19946395.1A patent/EP4037448A4/en active Pending
- 2019-09-27 US US17/762,218 patent/US20230069611A1/en active Pending
- 2019-09-27 WO PCT/JP2019/038386 patent/WO2021059535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9-09-27 JP JP2021548305A patent/JP7153805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017897A (ja) * | 2001-07-02 | 2003-01-17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タクト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JP2004006557A (ja) * | 2002-03-22 | 2004-01-08 | Ricoh Co Ltd |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電子部品搭載装置を備えた電子部品生産システム、該システムによって生産されるプリント配線板、電子部品生産方法および該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
JP2003289200A (ja) * | 2002-03-28 | 2003-10-10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部品実装方法、部品実装機および実装順序決定プログラム |
JP2004094567A (ja) * | 2002-08-30 | 2004-03-25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画像読み取り装置および画像読み取り方法 |
JP2009129063A (ja) * | 2007-11-21 | 2009-06-11 | Panasonic Corp |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およ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 |
JP2009170516A (ja) * | 2008-01-11 | 2009-07-30 | Yamaha Motor Co Ltd | 表面実装機、及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
CN101865413A (zh) * | 2010-06-28 | 2010-10-20 | 李晓锋 | 模拟真火的电子发光装置及其模拟真火的方法 |
JP2013206106A (ja) * | 2012-03-28 | 2013-10-07 | Dainippon Screen Mfg Co Ltd | シミュレータおよ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システム |
CN104770081A (zh) * | 2012-11-13 | 2015-07-08 |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 基板生产状况监视装置 |
CN105009703A (zh) * | 2013-02-22 | 2015-10-28 |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 元件安装系统及用于该元件安装系统的散装元件决定方法 |
JP2017033268A (ja) * | 2015-07-31 | 2017-02-09 | 東京瓦斯株式会社 | ガバナ駆動装置及びガバナ |
US20170139407A1 (en) * | 2015-11-18 | 2017-05-18 | Omron Corporation | Simulator, simulation method, and simulation program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30069611A1 (en) | 2023-03-02 |
EP4037448A1 (en) | 2022-08-03 |
WO2021059535A1 (ja) | 2021-04-01 |
JPWO2021059535A1 (zh) | 2021-04-01 |
CN114303450B (zh) | 2023-07-11 |
EP4037448A4 (en) | 2022-10-19 |
JP7153805B2 (ja) | 2022-10-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303450B (zh) | 模拟装置以及模拟方法 | |
US11470751B2 (en) | Component-mounting system and management device | |
US10561050B2 (en) |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and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 |
CN102172111B (zh) | 电子部件安装系统以及电子部件安装方法 | |
KR20110068977A (ko) | 전자 부품 실장 시스템 | |
KR20110061607A (ko) | 전자 부품 실장 시스템 및 전자 부품 실장 방법 | |
CN114303449B (zh) | 模拟装置以及模拟方法 | |
JP6684015B2 (ja)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 |
JP7220238B2 (ja) | 管理装置、移動型作業装置、実装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管理方法 | |
JP5432393B2 (ja) |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の装着データ作成方法、電子部品装着装置、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の電子部品装着順序決定方法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の装着データ作成方法 | |
JP2021033566A (ja) | ライン制御システムおよび作業指令決定方法 | |
JP6837198B2 (ja) | 設備構成作成支援システムおよび設備構成作成支援方法 | |
CN113348736A (zh) | 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 | |
WO2018083752A1 (ja) | 部品供給システム | |
CN114342578B (zh) | 追踪辅助装置以及追踪辅助方法 | |
WO2022113255A1 (ja) | 基板生産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 |
WO2024161552A1 (ja) | 生産案内装置および生産案内方法 | |
WO2024161553A1 (ja) | 生産案内装置および生産案内方法 | |
US20220404816A1 (en) | Operation state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on state display method | |
JP7426500B2 (ja) | 生産支援装置 | |
WO2022113254A1 (ja) | 基板生産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 |
JP7402995B2 (ja) | 機器管理装置、対基板作業機および機器管理方法 | |
WO2023026387A1 (ja) | 搬送装置情報教示システムおよび搬送装置情報教示方法 | |
WO2023007610A1 (ja) | 情報処理装置 | |
JP7261899B2 (ja) | 生産管理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