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75368A - 阻隔层、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纸筒与包装容器 - Google Patents
阻隔层、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纸筒与包装容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75368A CN114275368A CN202011197412.0A CN202011197412A CN114275368A CN 114275368 A CN114275368 A CN 114275368A CN 202011197412 A CN202011197412 A CN 202011197412A CN 114275368 A CN114275368 A CN 11427536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barrier
- heat
- wall
- light shiel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Wrappers (AREA)
- Packag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包装材料领域,具体公开一种阻隔层、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纸筒与包装容器。该包装材料用阻隔层,包括阻隔基体层和热封层,所述热封层靠近所述阻隔基体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所述热封层的熔点为90‑135℃,熔融指数4‑20g/10min;和/或,所述阻隔基体层与所述热封层之间设有隔热层,以减少阻隔基体层的受热,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性能。
Description
本申请要求在2020年09月18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2010988361.7、申请名称为“阻隔层、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纸筒与包装容器”的中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其全部内容通过引用结合在本申请中。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包装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阻隔层、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纸筒与包装容器。
背景技术
目前由于罐状包装容器和瓶装包装容器由于不能直接印刷信息和促销信息,因此,在很多包装领域,还需要使用柔性包装材料,例如纸质包装材料制作包装容器。现有的纸质包装材料中,由于在内层通常使用铝箔作为阻隔层,因此,用该类型的包装材料制备的包装容器并不适用于微波加热中。另外,利用铝箔制备的包装容器也不便于回收利用,因此,造成了铝的浪费。
目前可用于替代铝箔作为阻隔层的材料为聚合物材料,如PVOH、EVOH、PVDC、PA、PET等。但是,单纯利用单层结构的聚合物材料作为阻隔层时,其密封性并不能达到铝制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性能。因此,还需对阻隔层的结构做进一步的优化处理。目前的处理方式是将阻隔层设置为多层结构,以提高其阻水阻气性能。现有的包装材料,在制备时,需要将阻隔层与支撑层进行复合,以制备得到能够印刷的包装片材。本申请的发明人发现,在对包装片材进行热封的过程中,由于阻隔主要阻隔作用的阻隔基体层,在高温条件下易受热软化或致使其内部分子结构发生变化,从而造成其阻水阻气性能下降,进而导致整个包装片材的阻水阻气性能下降。
发明内容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阻隔层、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纸筒与包装容器,以减少阻隔基体层的受热,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性能。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包装材料用阻隔层,包括阻隔基体层和热封层,所述热封层靠近所述阻隔基体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所述热封层的熔点为90-135℃,熔融指数4-20g/10min;和/或,所述阻隔基体层与所述热封层之间设有隔热层。
本申请提供阻隔层,通过将热封层的熔融温度控制在90-135℃,且将熔融指数控制在4-20g/10min范围内,在制备包装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显著降低热封工艺过程中的温度,从而减少高温对阻隔基体层的损伤;另外,通过在阻隔基体层与热封层之间设置隔热层,也可以有效阻止高温对阻隔基体层造成损伤,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性能。
进一步地,热封层的熔点为95-100℃,熔融指数6-15g/10min。
进一步地,热封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微米,进一步地,热封层的厚度小于30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基体层中含有阻隔粒子或色母粒。
进一步地,当所述阻隔基体层与所述热封装之间设有隔热层时,所述隔热层的熔点大于热封层熔点;隔热层与热封层熔点差值不低于25℃。进一步地,隔热层的材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高聚物聚丙烯PP、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或聚乙烯醇薄膜PVOH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隔热层的厚度大于等于9微米。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基体层的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还设有另外一层隔热层。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与热封层之间,和/或,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设于所述热封层与所述阻隔基体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含有白色母粒,所述第二遮光层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
进一步地,在所述热封层与所述阻隔基底层之间,所述隔热层靠近所述热封层设置,所述第一遮光层靠近所述阻隔基体层设置。
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包装材料用阻隔层,包括阻隔基体层和遮光层;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分别设于所述阻隔基底层的两侧。
本申请提供的另一种阻隔层,通过在阻隔基体层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在热封的过程中,也可以阻挡热量对阻隔基体层造成的损伤,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光层设于所述热封层与所述阻隔基体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含有白色母粒,所述第二遮光层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
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材料,为层压结构,包括本申请提供的上述阻隔层。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材料包括载体层,所述载体层包括支撑层和印刷层,所述支撑层设于所述阻隔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所述印刷层设于所述支撑层的远离所述阻隔层的一侧。
进一步地,所述包装材料的氧气透过率小于2.0cm3/24h。
本申请提供一种阻隔层的制备方法,所述阻隔层包括阻隔基体层和热封层,在多层共挤出复合设备中通过同时挤出复合制备得到所述阻隔层。
本申请提供的阻隔层的制备方法,通过多层共挤制备阻隔层,可以避免在热封过程中高温对阻隔基体层造成损伤;同时,在制备包装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对阻隔基体层的拉伸磨损,减少复合过程中对阻隔基体层的损伤,保持阻隔基体层的完整性,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阻隔层为本申请提供的上述阻隔层。
一种阻隔层的制备方法,所述阻隔层包括阻隔基体层和遮光层,在多层共挤出复合设备中通过同时挤出复合制备得到所述阻隔层,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分别设于所述阻隔基底层的两侧。
本申请的提供的阻隔层的制备方法,通过多层共挤制备阻隔层,可以在阻隔基体层的两侧表面均制备遮光层,通过在设置第一遮光层,可以避免制备热封的过程中高温对阻隔基体层造成损伤;同时,在制备包装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阻隔基体层的拉伸磨损,减少复合过程中对阻隔基体层的损伤,保持阻隔基体层的完整性,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遮光层含有白色母粒,所述第二遮光层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
一种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利用本申请上述阻隔层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阻隔层;
将所述阻隔层与载体层进行层压复合。
该制备方法中,阻隔层的采用多层共挤方法制备得到,在制备包装材料的过程中,只要将阻隔层与载体层进行复合即可,该方法由于减少了各个层的逐层压合步骤,可有效减少包装材料制备过程中,对阻隔层的挤压、拉伸、磨损等伤害,因此可使阻隔基体层保持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气密性,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组水阻气性能。
一种纸筒,利用本申请的包装材料,经纵封后得到。
进一步地,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围绕形成有容置空间,且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区域;
所述第一侧壁区域包括第一层序列,所述第一层序列包括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壁层、第二壁层和第三壁层;其中,在所述第一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二壁层与所述第三壁层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壁层包括沿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一载体层;
所述第二壁层包括沿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载体层和第二阻隔层;
所述第三壁层包括沿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三阻隔层和第三载体层;
在所述第一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三载体层的层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载体层的层厚度,和/或,所述第三载体层的层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载体层的层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和第三阻隔层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阻隔层。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区域邻接的第二侧壁区域;
所述第二侧壁区域包括第二层序列,所述第二层序列包括有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壁层、所述第二壁层和所述第三壁层;
其中,所述第二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一壁层与所述第二壁层连接,所述第二壁层与所述第三壁层连接;且在所述第二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二载体层的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载体层的层厚度,和/或,所述第二载体层的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三载体层的层厚度。
进一步地,所述侧壁还包括第三侧壁区域;
所述第三侧壁区域包括第三层序列,所述第三层序列包括有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壁层和所述第三壁层,且在所述第三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一壁层与所述第三壁层连接。
一种包装容器,对本申请提供的纸筒的两端进行弯折密封后得到。
本申请的包装容器,具有较好的气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阻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阻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阻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再一种阻隔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材料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纸筒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未成型的纸筒的侧壁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壁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壁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壁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图1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侧壁的横向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10-包装材料;100-阻隔层;101-阻隔基体层;102-热封层;103-隔热层;104-第一遮光层;105-第二遮光层;200-载体层;201-支撑层;202-印刷层;001-纸筒;1-容置空间;2-第一壁层;3-第二壁层;4-第三壁层;5-第一末端;6-第二末端;21-第一阻隔层;22-第一载体层;31-第二阻隔层;32-第二载体层;41-第三阻隔层;42-第三载体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实施方式以及优选实施方法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本文所提到的所有技术特征以及优选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百分数(%)或者份指的是相对于组合物的重量百分数或重量份。本申请中,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所涉及的各组分或其优选组分可以相互组合形成新的技术方案。本申请中,除非有其他说明,数值范围“a~b”表示a到b之间的任意实数组合的缩略表示,其中a和b都是实数。例如数值范围“6~22”表示本文中已经全部列出了“6~22”之间的全部实数,“6~22”只是这些数值组合的缩略表示。本申请所公开的“范围”以下限和上限的形式,可以分别为一个或多个下限,和一个或多个上限。本申请中,除非另有说明,各个反应或操作步骤可以顺序进行,也可以按照顺序进行。优选地,本文中的反应方法是顺序进行的。
除非另有说明,本文中所用的专业与科学术语与本领域熟练人员所熟悉的意义相同。此外,任何与所记载内容相似或均等的方法或材料也可应用于本申请中。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实施例的包装材料用阻隔层100,包括阻隔基体层101和热封层102,所述热封层102靠近所述阻隔基体层101的一侧表面设置,所述热封层102的熔点为90-135℃,熔融指数4-20g/10min;和/或,所述阻隔基体层101与所述热封层102之间设有隔热层103。
本申请提供阻隔层,通过将热封层的熔融温度控制在90-135℃,且将熔融指数控制在4-20g/10min范围内,在制备包装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显著降低热封工艺过程中的温度,从而减少高温对阻隔基体层的损伤;另外,通过在阻隔基体层与热封层之间设置隔热层,也可以有效阻止高温对阻隔基体层造成损伤,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性能。
其中,该实施例中的阻隔基体层例如可以为HDPE、LDPE、PVOH、EVOH、PVDC、PA、PET或其组合等。在一种具体的实施例中,阻隔基体层选用HDPE和LDPE的组合,同时,为了增加阻隔基体层的熔点,在其中加入了PVOH或PVDC,防止加热工序对阻隔基体层产生影响。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基体层中还可以加入阻隔粒子,以增强阻隔基体层的阻气阻水性能,另外,还可以加入一些色母粒,在实现阻水阻气功能的同时,使该阻隔基体层具有一定的阻光性能。
热封层包括低密度聚乙烯LDPE与茂金属聚乙烯的复合层,或者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与茂金属聚乙烯的复合层,其中,茂金属聚乙烯在热封层中的质量占比例如可以为50%-95%。通过控制热封层的熔点和熔融指数,可使热封后,包装材料或包装纸筒或包装容器的密封线保持良好的密封性和结构强度,避免出现漏气和断裂的情况发生。
其中,热封层的熔点例如可以92℃、94℃、95℃、96℃、97℃、98℃、99℃、100℃、101℃、102℃、103℃、104℃、105℃、108℃、110℃、112℃或115℃;熔融指数例如可以为4g/10min、5g/10min、6g/10min、7g/10min、8g/10min、9g/10min、10g/10min、11g/10min、12g/10min、13g/10min、14g/10min、15g/10min、16g/10min、17g/10min、18g/10min、19g/10min或20g/10min。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阻隔层中的各个层结构,均为非金属层,聚不含金属物质,以便实现可微波特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可选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该阻隔层100包括阻隔基体层101和热封层102,所述热封层102靠近所述阻隔基体层101的一侧表面设置,所述热封层102的熔点为90-135℃,熔融指数4-20g/10min。
在本申请的另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该阻隔层100包括阻隔基体层101和热封102层,所述热封层102靠近所述阻隔基体层101的一侧表面设置,所述阻隔基体层101与所述热封层之间设有隔热层103。
在本申请的又一种可选的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阻隔层100包括阻隔基体层101和热封层102,所述热封层102靠近所述阻隔基体层101的一侧表面设置,所述热封层102的熔点为90-135℃,熔融指数4-20g/10min,并且,所述阻隔基体层101与所述热封层102之间设有隔热层103。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热封层102的熔点为95-110℃,熔融指数6-15g/10min。通过进一步优化热封层102的各项参数,使其满足上述熔点和熔融指数的要求,可以进一步提高热封后热封区域的密封性和结构强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热封层102的厚度大于等于15微米,进一步地,热封层102的厚度小于30微米。热封层102的厚度大于等于15微米,可以有效保证热封后热封区域阻隔层100的完整性,避免阻隔层100出现破损,以防止阻隔层100的阻隔性能下降。其中,热封层102的厚度例如可以为15微米、16微米、17微米、18微米、19微米、20微米、21微米、22微米、23微米、24微米、25微米、26微米、27微米、28微米、29微米或30微米。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当所述阻隔基体层101与所述热封层102之间设有隔热层103时,所述隔热层的熔点大于热封层熔点,且隔热层与热封层熔点差值不低于25℃。其中,所述隔热层103的熔点例如可为120-130℃。进一步地,隔热层103的材料包括但不限于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高聚物聚丙烯PP、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或聚乙烯醇薄膜PVOH中的至少一种。当隔热层103的材料为PE材料时,更便于阻隔层的回收利用。
其中,所述隔热层与所述热封层熔点差值例如可以为25℃、26℃、27℃、28℃、29℃、30℃、31℃、32℃、33℃、34℃、或35℃。通过限定隔热层与所述热封层熔点差值,可有效隔绝热封层一侧的热量,进一步减少高温对阻隔基体层的影响。
另外,本申请中,通过优化隔热层的材料组成,在隔绝热量的情况下,还可以进一步提高阻隔层的整体密封性。其中,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隔热层的厚度大于9微米,以起到有效地隔离热能的作用。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基体层的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还设有另外一层隔热层。阻隔膜与含有纸板的载体层复合时,加热温度通常在250-300℃,通过在阻隔基体层的远离热封层的一侧也设置隔热层,可以保护阻隔基体层,使其在与载体层复合的过程中不受高温损伤。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与热封层之间,和/或,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通过设置遮光层,以降低阻隔层的透光性,提高阻隔层在包装材料中的应用范围。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104和第二遮光层105,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104设于所述热封层102与所述阻隔基体层101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层105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101远离所述热封层102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104含有白色母粒,所述第二遮光层105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
本申请实施例的阻隔层,通过在阻隔基体层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在热封的过程中,也可以阻挡热量对阻隔基体层造成的损伤,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性能。另外,通过在热封层和阻隔基体层之间设置含有白色母粒的第一遮光层,可以有效降低紫外线的穿透率;通过在阻隔基体层的远离热封层的一侧设置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的第二遮光层,可以有效防止可见光穿透阻隔基体层。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的联合使用,在减少可见光及紫外线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用户的感官度。第一遮光层设置于靠近热封层的一侧,当制备成包装容器后,第一遮光层位于包装容器的内侧,可将覆盖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的第二遮光层的颜色,以使该包装容器从内部看,属于白色,以大幅提升用户的感官满意度。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在所述热封层与所述阻隔基底层之间,所述隔热层靠近所述热封层设置,所述第一遮光层靠近所述阻隔基体层设置。所述隔热层位于所述第一遮光层与所述热封层之间。隔热层位于第一遮光层与热封层之间,在阻隔层受热时,隔热层同时可以保证第一遮光层结构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包装材料用阻隔层,包括阻隔基体层和遮光层;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分别设于所述阻隔基底层的两侧。
本申请提供的阻隔层,通过在阻隔基体层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在与支撑层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阻挡热量对阻隔基体层造成的损伤,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组水阻气性能。
其中,遮光层的主体材料例如可以为聚乙烯材料,聚乙烯材料例如可以为低密度聚乙烯、线性低密度聚乙烯、茂金属低密度聚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等。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设于所述热封层与所述阻隔基体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含有白色母粒,所述第二遮光层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其中,白色母粒例如可以为氧化钛,黑色母粒例如可以为炭黑、石墨烯等。
本申请实施例的阻隔层,通过在热封层和阻隔基体层之间设置含有白色母粒的第一遮光层,可以有效降低紫外线的穿透率;通过在阻隔基体层的远离热封层的一侧设置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的第二遮光层,可以有效防止可见光穿透阻隔基体层。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的联合使用,在减少可见光及紫外线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用户的感官度。第一遮光层设置于靠近热封层的一侧,当制备成包装容器后,第一遮光层位于包装容器的内侧,可将覆盖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的第二遮光层的颜色,以使该包装容器从内部看,属于白色,以大幅提升用户的感官满意度。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材料,为层压结构,包括本申请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阻隔层。
由于该包装材料包含本申请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所提供的阻隔层,因此,该包装材料具备上述阻隔层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包装材料包括载体层200,所述载体层200包括支撑层201和印刷层202,所述支撑层201设于所述阻隔层100远离所述热封层102的一侧;所述印刷层202设于所述支撑层201的远离所述阻隔层100的一侧。其中,载体层200包括但不限于纸板层或纸层,印刷层例如可为低密度聚乙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包装材料,其氧气透过率可低于2.0cm3/24h,该包装材料可完全替代传统的铝箔类包装材料。
其中,具体地,当阻隔层的结构为依次设置的热封层/隔热层/阻隔基体层时,利用该结构的阻隔层制备的包装材料的氧气透过率为小于1.5cm3/24h,
当阻隔层的结构为依次设置的热封层/隔热层/第一遮光层/阻隔基体层/第二遮光层时,利用该结构的阻隔层制备的包装材料的氧气透过率为小于1.5cm3/24h。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阻隔层的制备方法,所述阻隔层包括阻隔基体层和热封层,在多层共挤出复合设备中通过同时挤出复合制备得到所述阻隔层。
本申请提供的阻隔层的制备方法,通过多层共挤制备阻隔层,可以避免在热封过程中高温对阻隔基体层造成损伤;同时,在制备包装材料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减少对阻隔基体层的拉伸磨损,减少复合过程中对阻隔基体层的损伤,保持阻隔基体层的完整性,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阻水阻气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阻隔层为本申请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提供的阻隔层。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阻隔层的制备方法,所述阻隔层包括阻隔基体层和遮光层,在多层共挤出复合设备中通过同时挤出复合制备得到所述阻隔层,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分别设于所述阻隔基底层的两侧。
本申请提供的阻隔层,通过在阻隔基体层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在与支撑层复合的过程中,也可以阻挡热量对阻隔基体层造成的损伤,进而提高包装材料的组水阻气性能。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遮光层设于所述热封层与所述阻隔基体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含有白色母粒,所述第二遮光层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
本申请实施例的阻隔层,通过在热封层和阻隔基体层之间设置含有白色母粒的第一遮光层,可以有效降低紫外线的穿透率;通过在阻隔基体层的远离热封层的一侧设置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的第二遮光层,可以有效防止可见光穿透阻隔基体层。该实施例中,通过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的联合使用,在减少可见光及紫外线的情况下,还可以提高用户的感官度。第一遮光层设置于靠近热封层的一侧,当制备成包装容器后,第一遮光层位于包装容器的内侧,可将覆盖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的第二遮光层的颜色,以使该包装容器从内部看,属于白色,以大幅提升用户的感官满意度。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提供利用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提供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阻隔层;
将所述阻隔层与载体层进行层压复合。
该实施例的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中,可利用本申请的阻隔层直接与载体层复合,减少了最终包装材料制备过程中的复合工序,减少了阻隔层重复拉伸的过程,进而避免阻隔层遭受拉伸、磨损等问题,保持阻隔层的完整性。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将阻隔层与载体层进行层压复合的过程中,需要在阻隔层与载体层之间涂覆粘合剂。其中,所使用的粘合剂含有质量占比为1-15%的聚丙烯,增加粘合剂的流动性,以降低阻隔层与载体层的复合温度。当阻隔层与载体层复合后,还可以在热封层一侧再复合另外一层热封层,以增强最终包装容器的密封性,降低泄露风险。
第七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纸筒,利用本申请实施例的包装材料,经弯折纵封后得到。该纸筒具有本申请实施例的包装材料的全部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参考图6-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纸筒001,包括:侧壁,侧壁围绕形成有容置空间1,且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区域A;第一侧壁区域A包括第一层序列,第一层序列包括自容置空间1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壁层2、第二壁层3和第三壁层4;其中,在第一侧壁区域A中,第二壁层3与第三壁层4连接;其中,第一壁层2包括沿自容置空间1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阻隔层21和第一载体层22;第二壁层3包括沿自容置空间1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阻隔层31和第二载体层32;第三壁层4包括沿自容置空间1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三阻隔层和第三载体层42;在第一侧壁区域A中,第三载体层41的层厚度大于第二载体层31的层厚度,和/或,第三载体层41的层厚度大于第一载体层21的层厚度。其中,第一阻隔层21、第二阻隔层32和第三阻隔层41分别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上述阻隔层。
该纸筒的封装方式,可更容易弯折、定型,提高弯折工作效率,使得第一载体层和第二载体层的层厚度较小,可以使得第二载体层与第三载体层在层压连接时更容易,密封连接性更好。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在上述纸筒中上,侧壁还包括与第一侧壁区域A邻接的第二侧壁区域B,第二侧壁区域B包括第二层序列,其中,如图9所示,第二层序列包括有自容置空间1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壁层2、第二壁层3和第三壁层4;其中,第二侧壁区域B中,第一壁层2与第二壁层3连接,第二壁层与第三壁层连接;且在第二侧壁区域B中,第二载体层31的层厚度小于第一载体层21的层厚度,或,第二载体层31的层厚度小于第三载体层41的层厚度,或者第二载体层31的层厚度同时小于第一载体层21和第三载体层41两者各自的层厚度。
如图10所示,在本实施例的纸筒中,侧壁还包括第三侧壁区域C,对于在侧壁中设置第三侧壁区域C,使的侧壁中在纵向接缝处形成的结构形状有多种选择方式,其中,作为第三侧壁区域C设置纵缝接缝处形成的结构形状一种实施方式,如图11所示,可以在第一侧壁区域A的一侧设置第三侧壁区域C,且第三侧壁区域C与第一侧壁区域A邻接,第三侧壁区域包括第三层序列,该第三层序列包括有自容置空间1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壁层2、和第三壁层4;其中,第三侧壁区域C中,第一壁层2与第三壁层4连接;且在第三侧壁区域C中,第一载体层21的层厚度与第三载体层41的层厚度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在侧壁中的第一侧壁区域A邻接有第二侧壁区域B的基础上设置第三侧壁区域C,使第三侧壁区域C位于第二侧壁区域B背离第一侧壁区域A的一侧且与第二侧壁区域B邻接;第三侧壁区域C包括第三层序列,第三层序列包括有自容置空间1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壁层2和第三壁层4,且在第三侧壁区域C中,第一壁层2与第三壁层4连接。侧壁的第二末端的端面延伸超过第二侧壁区域B内的第二壁层3下折并覆盖到第一壁层2上,在第三侧壁区域C内形成第一壁层2和第二壁层3叠置的层结构,且在第三侧壁区域C内,第一壁层2与第二壁层3连接,进一步增强了侧壁中纵向接缝处的密封性。
第八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包装容器,对本申请第七方面的所述的纸筒的两端进行弯折密封后得到。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申请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申请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申请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25)
1.一种包装材料用阻隔层,其特征在于,包括阻隔基体层和热封层,所述热封层靠近所述阻隔基体层的一侧表面设置,所述热封层的熔点为90-135℃,熔融指数4-20g/10min;和/或,所述阻隔基体层与所述热封层之间设有隔热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层,其特征在于,热封层的熔点为95-110℃,熔融指数6-15g/10min。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层,其特征在于,热封层的厚度大于等于15微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基体层中含有阻隔粒子或色母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层,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阻隔基体层与所述热封装之间设有隔热层时,所述隔热层的熔点大于所述热封层熔点;所述隔热层与所述热封层熔点差值不低于25℃。
其中,所述隔热层的材料包括高密度聚乙烯HDPE、双向拉伸聚乙烯BOPE、高聚物聚丙烯PP、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或聚乙烯醇薄膜PVOH中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热层的厚度为大于等于9微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基体层的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还设有另外一层隔热层。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阻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还包括遮光层,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与热封层之间,和/或,所述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其中,所述第一遮光层设于所述热封层与所述阻隔基体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含有白色母粒,所述第二遮光层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阻隔层,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封层与所述阻隔基底层之间,所述隔热层靠近所述热封层设置,所述第一遮光层靠近所述阻隔基体层设置。
11.一种包装材料用阻隔层,其特征在于,包括阻隔基体层和遮光层;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分别设于所述阻隔基底层的两侧。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阻隔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设于所述热封层与所述阻隔基体层之间,所述第二遮光层设于所述阻隔基体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所述第一遮光层含有白色母粒,所述第二遮光层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
13.一种包装材料,为层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阻隔层。
14.根据权利要求13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包括载体层,所述载体层包括支撑层和印刷层,所述支撑层设于所述阻隔层远离所述热封层的一侧;所述印刷层设于所述支撑层的远离所述阻隔层的一侧。
15.根据权利要求14的包装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装材料的氧气透过率小于2.0cm3/24h。
16.一种阻隔层的制备方法,所述阻隔层包括阻隔基体层和热封层,其特征在于,在多层共挤出复合设备中通过同时挤出复合制备得到所述阻隔层。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阻隔层为权利要求1-10任一项所述的阻隔层。
18.一种阻隔层的制备方法,所述阻隔层包括阻隔基体层和遮光层,其特征在于,在多层共挤出复合设备中通过同时挤出复合制备得到所述阻隔层,其中,所述遮光层包括第一遮光层和第二遮光层,所述第一遮光层和所述第二遮光层分别设于所述阻隔基底层的两侧。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含有白色母粒,所述第二遮光层含有黑色母粒或灰色母粒。
20.一种包装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权利要求16-19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阻隔层;
将所述阻隔层与载体层进行层压复合。
21.一种纸筒,其特征在于,利用权利要求13-15任一项所述的包装材料,经纵封后得到。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纸筒,其特征在于,包括:侧壁,所述侧壁围绕形成有容置空间,且所述侧壁包括第一侧壁区域;
所述第一侧壁区域包括第一层序列,所述第一层序列包括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壁层、第二壁层和第三壁层;其中,在所述第一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二壁层与所述第三壁层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壁层包括沿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一阻隔层和第一载体层;
所述第二壁层包括沿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二载体层和第二阻隔层;
所述第三壁层包括沿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第三阻隔层和第三载体层;
在所述第一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三载体层的层厚度大于所述第二载体层的层厚度,和/或,所述第三载体层的层厚度大于所述第一载体层的层厚度;
其中,所述第一阻隔层、第二阻隔层和第三阻隔层分别为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阻隔层。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还包括与所述第一侧壁区域邻接的第二侧壁区域;
所述第二侧壁区域包括第二层序列,所述第二层序列包括有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壁层、所述第二壁层和所述第三壁层;
其中,所述第二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一壁层与所述第二壁层连接,所述第二壁层与所述第三壁层连接;且在所述第二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二载体层的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一载体层的层厚度,和/或,所述第二载体层的层厚度小于所述第三载体层的层厚度。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纸筒,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还包括第三侧壁区域;
所述第三侧壁区域包括第三层序列,所述第三层序列包括有自所述容置空间向外依次设置的所述第一壁层和所述第三壁层,且在所述第三侧壁区域中,所述第一壁层与所述第三壁层连接。
25.一种包装容器,其特征在于,对权利要求21-24任一项所述的纸筒的两端进行弯折密封后得到。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988361 | 2020-09-18 | ||
CN2020109883617 | 2020-09-18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75368A true CN114275368A (zh) | 2022-04-05 |
Family
ID=808681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1197412.0A Pending CN114275368A (zh) | 2020-09-18 | 2020-10-30 | 阻隔层、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纸筒与包装容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7536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22494A1 (zh) * | 2022-07-29 | 2024-02-01 | 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 | 包装用阻隔层、包装用片状复合层及其包装容器 |
-
2020
- 2020-10-30 CN CN202011197412.0A patent/CN114275368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22494A1 (zh) * | 2022-07-29 | 2024-02-01 | 康美包(苏州)有限公司 | 包装用阻隔层、包装用片状复合层及其包装容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0795492B1 (en) | Product package having reliable openability | |
EP0084827B1 (en) | Method for the manufacture of a deep-drawn object | |
WO2021049385A1 (ja) | シート材容器 | |
RU2321496C1 (ru) | Контурная полоска, упаковочный контейнер, имеющий такую контурную полоску, и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я такой контурной полоски | |
CN111546730A (zh) | 一种复合包装材料及其制作方法 | |
CN111169131A (zh) | 一次吹膜成型非对称片材 | |
CN114275368A (zh) | 阻隔层、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纸筒与包装容器 | |
CN113147141A (zh) | 一种聚烯烃环保包装膜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213832857U (zh) | 阻隔层、包装材料、纸筒与包装容器 | |
EP3792055A1 (en) | Laminated material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paper layers | |
CN109291580B (zh) | 一种铝塑复合封口膜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3954488B (zh) | 包装材料及其制备方法、纸筒和包装容器 | |
CN113291009A (zh) | 一种可回收再利用牙膏片材及其生产工艺 | |
JP2010235177A (ja) | 積層体およびそれを用いたチューブ容器 | |
JP3871790B2 (ja) | ラミネート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 | |
JP2021155050A (ja) | 紙製チューブ容器 | |
CN1852838B (zh) | 纸容器内纵向密封带及带有纵向密封带的纸容器 | |
CN106808770B (zh) | 一种透明牛奶包装膜 | |
CN113795374B (zh) | 具有360°印刷效果的管用复合膜 | |
JP4361530B2 (ja) | フィルム、積層体及び包装体 | |
CN210047169U (zh) | 一种五层阻氧复合膜及包装盒 | |
CN118832931B (zh) | 一种无铝箔阻隔膜和加工方法 | |
CN216400834U (zh) | 一种同质化烯烃类包装自立袋 | |
KR100575366B1 (ko) | 초음파 용착을 위한 플랙시블 튜브 시이트 | |
JPH0966925A (ja) | 紙容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