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42325B - 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 - Google Patents
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42325B CN114242325B CN202111552429.8A CN202111552429A CN114242325B CN 114242325 B CN114242325 B CN 114242325B CN 202111552429 A CN202111552429 A CN 202111552429A CN 114242325 B CN114242325 B CN 11424232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eat
- heat conduction
- cable
- conducting
-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17525 heat dissipation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11049 f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4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Carbon Chemical compound [C] OKTJSMMVPCPJKN-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29910002804 graph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9000010439 graph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9000004519 gre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29920001296 polysiloxane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0
- 239000012634 fragm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5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9000011148 porous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1035 dry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1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080 pun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20002545 silicone oil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480 spread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2562 thicken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98 Polyethyle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3023 plastic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1225 polyester resin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5 polyester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573 polyethylen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855 radi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2100020786 Adenylosuccinate synthetase isozyme 2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989 dielectr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2—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 H01B7/428—Heat conduc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1/00—Communication cables or conduc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conductors or cables
- H01B13/22—Sheathing; Armouring; Screening; Applying other protective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B—CABLES; CONDUCTORS; INSULATORS; SELECTION OF MATERIALS FOR THEIR CONDUCTIVE, INSULATING OR DIELECTRIC PROPERTIES
- H01B7/00—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 H01B7/42—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 H01B7/421—Insulated conductors or cabl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form with arrangements for heat dissipation or conduction for heat dissipation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Insulated Conducto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包括中心支撑加强芯,所述中心支撑加强芯的外围设有填充导热层,所述填充导热层内部设有若干线缆包裹层,所述填充导热层的外围设有外围防护层,所述填充导热层、线缆包裹层以及外围防护层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和第三散热结构。本发明通过设于填充导热层、线缆包裹层以及外围防护层内部的三层散热结构,能够起到较为优异的散热效果,通过填充由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构成的导热介质,能够很好的将线缆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达到优良的散热效果,避免线缆长期处于高热的环境中,从而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自承式线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
背景技术
自承式线缆全称全介质自承式线缆,是指线缆自身加强构件能承受自重及外界负荷。这一名称就点明了这种线缆的使用环境及其关键技术,因为是自承式,所以其机械强度举足轻重;使用全介质材料是因为线缆处于高压强环境中,必须能耐受强电的影响;由于是在电力杆塔上架空使用,所以必须有配套的挂件将线缆固定在杆塔上,也叫做ADSS线缆,一般的自承式线缆其内部线缆由于是全封闭的,因此内部线缆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无法排出,导致线缆长期处于高热环境中,会降低线缆的使用寿命。鉴于此,我们提出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包括中心支撑加强芯,所述中心支撑加强芯的外围设有填充导热层,所述填充导热层内部设有若干线缆包裹层,所述填充导热层的外围设有外围防护层,所述填充导热层、线缆包裹层以及外围防护层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和第三散热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填充导热层由填充于中心支撑加强芯周围的第一导热填充介质构成,所述第一导热填充介质内部设有若干线缆孔,且相邻两个所述线缆孔之间均设有第一导热片,所述第一导热填充介质和多个第一导热片共同构成第一散热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线缆包裹层设于线缆孔内部,每个所述线缆包裹层均由中心加强芯、填充于中心加强芯周围的第二导热填充介质以及设于第二导热填充介质外围的包裹介质构成,所述第二导热填充介质内部设有若干线缆束,相邻两个所述线缆束之间均设有第二导热片,所述包裹介质内部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散热孔,第二导热片、第二导热填充介质、第一散热孔共同构成第二散热结构。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外围防护层由位于内部的第一防护层和位于外围的第二防护层构成,所述第一防护层内部设有呈环形的第一传热孔道,所述第一传热孔道和第一导热填充介质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出气孔,所述第一传热孔道和第二防护层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出气孔,所述第二防护层的内部设有呈环形的第二传热孔道,所述第二传热孔道和第一防护层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三出气孔,所述第二传热孔道和外部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四出气孔。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出气孔和第二出气孔之间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孔和第三出气孔之间相互一一对应并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孔和第四出气孔之间相互交叉设置。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热填充介质和第二导热填充介质采用由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构成的导热介质,其中,每100重量份的导热介质中的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的构成比例为:导热硅脂55-75份、鹅卵石碎片10-15份、石墨10-15份、碎铁末10-15份,其中鹅卵石碎片、石墨、碎铁末的构成比例为1:1:1。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导热介质的制备方法为:
S1:将等量的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放置在一起,利用搅拌设备将三者充分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S2:以硅油为原料,添加增稠剂,在经过加热、减压、研磨工艺之后形成酯状的导热硅脂;
S3:将经过S2制备得到的导热硅脂均匀平铺在平板上,利用冲孔设备在导热硅脂上形成呈矩阵分布的圆孔;
S4:将经过S1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填充在导热硅脂上的圆孔内部,然后将导热硅脂完全烘干,使得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的混合物和导热硅脂完全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导热介质。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导热片和第二导热片采用铜片或石墨垫片。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包裹介质采用加强增强聚酯树脂。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防护层采用具有阻水作用的橡胶塑料类防水材料,第二防护层采用聚乙烯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通过设于填充导热层、线缆包裹层以及外围防护层内部的三层散热结构,能够起到较为优异的散热效果,通过填充由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构成的导热介质,能够很好的将线缆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发出去,达到优良的散热效果,避免线缆长期处于高热的环境中,从而延长线缆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填充导热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线缆包裹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外围防护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中心支撑加强芯1;
填充导热层2、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线缆孔22、第一导热片23;
线缆包裹层3、中心加强芯31、第二导热片32、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线缆束34、包裹介质35、第一散热孔36;
外围防护层4、第一防护层41、第一传热孔道411、第一出气孔412、第二出气孔413、第二防护层42、第二传热孔道421、第三出气孔422、第四出气孔4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包括中心支撑加强芯1,中心支撑加强芯1的外围设有填充导热层2,填充导热层2内部设有若干线缆包裹层3,填充导热层2的外围设有外围防护层4,填充导热层2、线缆包裹层3以及外围防护层4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和第三散热结构。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填充导热层2由填充于中心支撑加强芯1周围的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构成,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内部设有若干线缆孔22,且相邻两个线缆孔22之间均设有第一导热片23,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和多个第一导热片23共同构成第一散热结构。
具体使用过程中,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可以将线缆包裹层3内部散发出来的热量传导出去,且多个第一导热片23的设置能够进一步增加热量传导的效率。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线缆包裹层3设于线缆孔22内部,每个线缆包裹层3均由中心加强芯31、填充于中心加强芯31周围的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以及设于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外围的包裹介质35构成,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内部设有若干线缆束34,相邻两个线缆束34之间均设有第二导热片32,包裹介质35内部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散热孔36,第二导热片32、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第一散热孔36共同构成第二散热结构。
具体使用过程中,线缆束34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会首先散发至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中,一部分热量由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传递至第一散热孔36并散发至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内,一部分热量经由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传递至第二导热片32并最终散发至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内。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外围防护层4由位于内部的第一防护层41和位于外围的第二防护层42构成,第一防护层41内部设有呈环形的第一传热孔道411,第一传热孔道411和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出气孔412,第一传热孔道411和第二防护层42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出气孔413,第二防护层42的内部设有呈环形的第二传热孔道421,第二传热孔道421和第一防护层41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三出气孔422,第二传热孔道421和外部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四出气孔423。
具体使用过程中,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以及第一导热片23传导出来是热量会进入第一出气孔412然后进入第一传热孔道411,由第一传热孔道411进入第二出气孔413再进入第三出气孔422,经由第三出气孔422进入第二传热孔道421,由第二传热孔道421进入第四出气孔423排出,达到散热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第一出气孔412和第二出气孔413之间相互交叉设置,第二出气孔413和第三出气孔422之间相互一一对应并连通,第三出气孔422和第四出气孔423之间相互交叉设置,相互交叉设置的目的在于避免外界水分进入。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和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采用由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构成的导热介质,其中,每100重量份的导热介质中的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的构成比例为:导热硅脂70份、鹅卵石碎片10份、石墨10份、碎铁末10份,其中鹅卵石碎片、石墨、碎铁末的构成比例为1:1:1,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三者都属于导热效果优异的介质,且三者都属于具有固定形态的固体导热介质,利用三者的混合物构成的导热介质能够起到对热量进行高效传导的效果,导热硅脂本身属于没有固定形态的且具有黏性的导热介质,一方面可以起到传导热量的效果,另方面可以将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三者的混合物进行粘稠组合在一起,利用这三种具有固定形态的导热介质,能够达到更为优异的导热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导热介质的制备方法为:
S1:将等量的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放置在一起,利用搅拌设备将三者充分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S2:以硅油为原料,添加增稠剂,在经过加热、减压、研磨工艺之后形成酯状的导热硅脂;
S3:将经过S2制备得到的导热硅脂均匀平铺在平板上,利用冲孔设备在导热硅脂上形成呈矩阵分布的圆孔;
S4:将经过S1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填充在导热硅脂上的圆孔内部,然后将导热硅脂完全烘干,使得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的混合物和导热硅脂完全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导热介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第一导热片23和第二导热片32采用铜片。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包裹介质35采用加强增强聚酯树脂。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第一防护层41采用具有阻水作用的橡胶塑料类防水材料,第二防护层42采用聚乙烯材料。
实施例2
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和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采用由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构成的导热介质,其中,每100重量份的导热介质中的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的构成比例为:导热硅脂64份、鹅卵石碎片12份、石墨12份、碎铁末12份,其中鹅卵石碎片、石墨、碎铁末的构成比例为1:1:1。
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三者都属于导热效果优异的介质,且三者都属于具有固定形态的固体导热介质,利用三者的混合物构成的导热介质能够起到对热量进行高效传导的效果,导热硅脂本身属于没有固定形态的且具有黏性的导热介质,一方面可以起到传导热量的效果,另方面可以将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三者的混合物进行粘稠组合在一起,利用这三种具有固定形态的导热介质,能够达到更为优异的导热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导热介质的制备方法为:
S1:将等量的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放置在一起,利用搅拌设备将三者充分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S2:以硅油为原料,添加增稠剂,在经过加热、减压、研磨工艺之后形成酯状的导热硅脂;
S3:将经过S2制备得到的导热硅脂均匀平铺在平板上,利用冲孔设备在导热硅脂上形成呈矩阵分布的圆孔;
S4:将经过S1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填充在导热硅脂上的圆孔内部,然后将导热硅脂完全烘干,使得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的混合物和导热硅脂完全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导热介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第一导热片23和第二导热片32采用石墨垫片。
实施例3
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和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采用由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构成的导热介质,其中,每100重量份的导热介质中的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的构成比例为:导热硅脂55份、鹅卵石碎片15份、石墨15份、碎铁末15份,其中鹅卵石碎片、石墨、碎铁末的构成比例为1:1:1。
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三者都属于导热效果优异的介质,且三者都属于具有固定形态的固体导热介质,利用三者的混合物构成的导热介质能够起到对热量进行高效传导的效果,导热硅脂本身属于没有固定形态的且具有黏性的导热介质,一方面可以起到传导热量的效果,另方面可以将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三者的混合物进行粘稠组合在一起,利用这三种具有固定形态的导热介质,能够达到更为优异的导热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导热介质的制备方法为:
S1:将等量的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放置在一起,利用搅拌设备将三者充分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S2:以硅油为原料,添加增稠剂,在经过加热、减压、研磨工艺之后形成酯状的导热硅脂;
S3:将经过S2制备得到的导热硅脂均匀平铺在平板上,利用冲孔设备在导热硅脂上形成呈矩阵分布的圆孔;
S4:将经过S1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填充在导热硅脂上的圆孔内部,然后将导热硅脂完全烘干,使得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的混合物和导热硅脂完全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导热介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第一导热片23和第二导热片32采用石墨垫片。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包括中心支撑加强芯(1),所述中心支撑加强芯(1)的外围设有填充导热层(2),所述填充导热层(2)内部设有若干线缆包裹层(3),所述填充导热层(2)的外围设有外围防护层(4),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导热层(2)、线缆包裹层(3)以及外围防护层(4)内部分别设有第一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和第三散热结构;
所述填充导热层(2)由填充于中心支撑加强芯(1)周围的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构成,所述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内部设有若干线缆孔(22),且相邻两个所述线缆孔(22)之间均设有第一导热片(23),所述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和多个第一导热片(23)共同构成第一散热结构;
所述线缆包裹层(3)设于线缆孔(22)内部,每个所述线缆包裹层(3)均由中心加强芯(31)、填充于中心加强芯(31)周围的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以及设于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外围的包裹介质(35)构成,所述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内部设有若干线缆束(34),相邻两个所述线缆束(34)之间均设有第二导热片(32),所述包裹介质(35)内部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一散热孔(36),第二导热片(32)、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第一散热孔(36)共同构成第二散热结构;
所述外围防护层(4)由位于内部的第一防护层(41)和位于外围的第二防护层(42)构成,所述第一防护层(41)内部设有呈环形的第一传热孔道(411),所述第一传热孔道(411)和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一出气孔(412),所述第一传热孔道(411)和第二防护层(42)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二出气孔(413),所述第二防护层(42)的内部设有呈环形的第二传热孔道(421),所述第二传热孔道(421)和第一防护层(41)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三出气孔(422),所述第二传热孔道(421)和外部之间设有若干呈环形等间距排列的第四出气孔(423);
所述第一导热填充介质(21)和第二导热填充介质(33)采用由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构成的导热介质,其中,每100重量份的导热介质中的导热硅脂、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的构成比例为:导热硅脂55-75份、鹅卵石碎片10-15份、石墨10-15份、碎铁末10-15份,其中鹅卵石碎片、石墨、碎铁末的构成比例为1: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气孔(412)和第二出气孔(413)之间相互交叉设置,所述第二出气孔(413)和第三出气孔(422)之间相互一一对应并连通,所述第三出气孔(422)和第四出气孔(423)之间相互交叉设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热介质的制备方法为:
S1:将等量的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放置在一起,利用搅拌设备将三者充分搅拌均匀形成混合物;
S2:以硅油为原料,添加增稠剂,在经过加热、减压、研磨工艺之后形成酯状的导热硅脂;
S3:将经过S2制备得到的导热硅脂均匀平铺在平板上,利用冲孔设备在导热硅脂上形成呈矩阵分布的圆孔;
S4:将经过S1制得的混合物均匀填充在导热硅脂上的圆孔内部,然后将导热硅脂完全烘干,使得鹅卵石碎片、石墨以及碎铁末的混合物和导热硅脂完全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导热介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热片(23)和第二导热片(32)采用铜片或石墨垫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介质(35)采用加强增强聚酯树脂。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层(41)采用具有阻水作用的橡胶塑料类防水材料,第二防护层(42)采用聚乙烯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52429.8A CN114242325B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52429.8A CN114242325B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42325A CN114242325A (zh) | 2022-03-25 |
CN114242325B true CN114242325B (zh) | 2023-08-18 |
Family
ID=807580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52429.8A Active CN114242325B (zh) | 2021-12-17 | 2021-12-17 | 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42325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156159U (zh) * | 2019-07-24 | 2020-03-17 | 江苏南瑞淮胜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可弯折的高阻燃屏蔽控制电缆 |
CN211628737U (zh) * | 2020-05-06 | 2020-10-02 | 安徽鸿海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耐老化电缆 |
CN213545995U (zh) * | 2020-12-22 | 2021-06-25 | 罗润华 | 一种汽车快速充电用可散热型充电电缆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674961B2 (ja) * | 2010-12-15 | 2015-02-25 | エービービー テクノロジー アーゲー | 高圧電気ケーブル |
-
2021
- 2021-12-17 CN CN202111552429.8A patent/CN11424232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10156159U (zh) * | 2019-07-24 | 2020-03-17 | 江苏南瑞淮胜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可弯折的高阻燃屏蔽控制电缆 |
CN211628737U (zh) * | 2020-05-06 | 2020-10-02 | 安徽鸿海电缆有限公司 | 一种耐老化电缆 |
CN213545995U (zh) * | 2020-12-22 | 2021-06-25 | 罗润华 | 一种汽车快速充电用可散热型充电电缆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42325A (zh) | 2022-03-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5742542B (zh) | 一种强制对流动力电池散热装置 | |
CN205646054U (zh) | 一种动力电池散热结构 | |
CN104716402B (zh) | 一种动力电池模块 | |
CN207368163U (zh) | 一种电池模组 | |
JP4494719B2 (ja) | 蓄電池用ヒートシンクおよび蓄電池冷却装置 | |
CN210430029U (zh) | 板式加热冷却导热装置及采用该装置的可控温锂电池组 | |
CN114242325B (zh) | 一种自承式屏蔽快速散热型数据线缆 | |
CN106711546A (zh) | 散热装置及电源装置 | |
CN207217601U (zh) | 一种具有散热夹层的电池壳和电池 | |
CN108183281A (zh) | 一种内设散热结构的锂离子电池 | |
CN209056572U (zh) | 一种圆柱电芯锂电池组的散热装置 | |
CN217183678U (zh) | 一种散热装置及电子设备 | |
CN208127370U (zh) | 热管理装置及电池系统 | |
CN207704101U (zh) | 一种光缆分纤箱 | |
CN112687975A (zh) | 电子设备及散热方法 | |
CN215377045U (zh) | 一种耐热通讯电缆 | |
CN210576139U (zh) | 一种软包电池模组 | |
CN206349465U (zh) | 散热装置及电源装置 | |
CN209804869U (zh) | 一种面向5g大规模mimo天线散热器 | |
CN102270768A (zh) | 一种电池装置 | |
CN213382804U (zh) | 一种电子光电器件生产用便于固定模具的模具冷却装置 | |
CN109786884A (zh) | 快充型锂电池包及其热管理及冷却装置 | |
CN219658449U (zh) | 一种散热型通信电缆 | |
CN206401474U (zh) | 一种锂电池电池组散热装置 | |
CN207652892U (zh) | 一种冷却管散热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