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17471B - 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17471B CN114217471B CN202210011764.5A CN202210011764A CN114217471B CN 114217471 B CN114217471 B CN 114217471B CN 202210011764 A CN202210011764 A CN 202210011764A CN 114217471 B CN114217471 B CN 1142174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pacer
- center
- substrate
- display device
- pa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4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1
- 239000011159 matrix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0000015556 catabolic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8000006731 degra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2161 passiv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101100351213 Chromobacterium violaceum (strain ATCC 12472 / DSM 30191 / JCM 1249 / NBRC 12614 / NCIMB 9131 / NCTC 9757) pcp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00126615 Mus musculus Itpr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101150075058 pcp1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11241 protectiv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102100029184 Calmodulin regulator protein PCP4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0988362 Homo sapiens Calmodulin regulator protein PCP4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001098880 Homo sapiens Purkinje cell protein 2 homolog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1710127370 Probable head completion protein 1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22985 Protein arginine N-methyltransferase 1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28516 Receptor-type tyrosine-protein phosphatase U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5
- 102100025828 Centromere protein C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338479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strain ATCC 824 / DSM 792 / JCM 1419 / LMG 5710 / VKM B-1787) hcp2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000914241 Homo sapiens Centromere protein C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101100230604 Caenorhabditis elegans hcp-3 gene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593 degra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684 electric field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413 insul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356 single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2—Light shielding layers, e.g. black matrix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5—Structural association of cells with optical devices, e.g. polarisers or reflectors
- G02F1/133509—Filters, e.g. light shielding masks
- G02F1/133514—Colour filt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Manufacturing methods
- G02F1/1339—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 G02F1/13394—Gaskets; Spacers; Sealing of cells spacers regularly patterned on the cell subtrate, e.g. walls, pilla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13—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based on liquid crystals, e.g. single liquid crystal display cells
- G02F1/13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Operation of liquid crystal cells; Circuit arrangements
- G02F1/136—Liquid crystal cells structurally associated with a semi-conducting layer or substrate, e.g. cells forming part of an integrated circuit
- G02F1/1362—Active matrix addressed cells
- G02F1/136286—Wiring, e.g. gate line, drain line
- G02F1/13629—Multilayer wiring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1/00—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 G02F2201/12—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 G02F2201/123—Constructional arrangements not provided for in groups G02F1/00 - G02F7/00 electrode pixel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Liquid Crystal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多条第一信号线、多条第二信号线、多个主动元件、多个像素电极、一第一共用信号线以及一第二共用信号线、一第一接垫以及一第二接垫、一共用电极及一第二基板。该共用电极通过一第一导通孔电性连接该第一接垫,该共用电极通过一第二导通孔电性连接该第二接垫,其中该第一导通孔的中心沿着一第一偏移方向偏离该第一接垫的中心,且该第二导通孔的中心沿着一第二偏移方向偏离该第二接垫的中心。本发明可以改善工艺偏移造成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Description
本申请是中国国家申请号为201910863130.0、申请日为2019年09月12日、发明名称为“显示装置”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装置,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包括多个间隙物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液晶显示装置通常包括上基板、下基板以及位于上基板及下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一般而言,在制作液晶显示装置时,在上基板及下基板上的各种元件制作完成以后,会将上基板与下基板对组,并以封胶或其它构件固定上基板与下基板。在制作显示装置的各个工艺中,若工艺发生偏移则会影响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
液晶层间隙(Cell gap)的大小是影响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的重要参数。一般会于液晶显示装置的上基板及下基板之间设置多个间隙物(Spacer)来控制液晶层间隙的大小,使整个液晶显示装置的液晶层间隙的大小能均匀分布。然而,若上基板及下基板对组的工艺发生偏移,会导致间隙物不能对准预设的位置。间隙物没有对准预设的位置容易使液晶层间隙分布不均匀,并导致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下降。
在液晶显示装置中,共用电极与像素电极之间的电场被用来控制液晶分子的转向。一般而言,共用电极会借由多个导通孔而与连接至驱动电路的多条导线电性连接。然而,若形成导通孔的工艺发生偏移,共用电极与导线之间没有办法正常的电性连接,使共用电极上的电压分布不均,并导致显示装置的显示质量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可以改善工艺偏移造成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多条第一信号线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多个主动元件、多个像素电极、第二基板、黑矩阵、第一间隙物以及第二间隙物。多条第一信号线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位于第一基板上,且分别沿着第一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方向延伸。各主动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线中对应的一者以及第二信号线中对应的一者。像素电极电性连接至主动元件。第二基板面对第一基板。黑矩阵位于第二基板上。黑矩阵包括多条第一部分以及多条第二部分。第一部分沿着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且于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重叠于第一信号线,且各第一部分的中线实质上沿着对应的第一信号线延伸。第二部分沿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且于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重叠于第二信号线,且各第二部分的中线实质上沿着对应的第二信号线延伸。第一间隙物于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重叠于主动元件中的其中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第二间隙物于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重叠于主动元件中的其中另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第一间隙物的中心与第一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不同于第二间隙物的中心与第一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
其中,更包括:一第三间隙物,于垂直该第一基板的该方向上重叠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其中又另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以及一第四间隙物,于垂直该第一基板的该方向上重叠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其中再另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其中该第三间隙物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不同于该第四间隙物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
其中,各该主动元件的源极以及汲极之间具有一参考点,其中于垂直该第一基板的该方向上,该第一间隙物的中心位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该其中一者的该参考点的左下方,该第二间隙物的中心位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该其中另一者的该参考点的左上方,该第三间隙物的中心位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该其中又另一者的该参考点的右上方,且该第四间隙物的中心位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该其中再另一者的该参考点的右下方。
其中,各该第二部分的中线或各该第一部分的中线为锯齿状。
其中,更包括:多个蓝色滤光元件、多个绿色滤光元件以及多个红色滤光元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其中该第一间隙物与所述蓝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一间隙物与所述绿色滤光元件或所述红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且该第二间隙物与所述蓝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二间隙物与所述绿色滤光元件或所述红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其中,该黑矩阵更包括:一第一遮挡部,该第一遮挡部重叠于该第一间隙物,其中该第一遮挡部的中心沿着一第一方向偏离所述第一部分中对应的一者的中线;以及一第二遮挡部,该第二遮挡部重叠于该第二间隙物,其中该第二遮挡部的中心沿着一第二方向偏离所述第一部分中对应的一者的中线。
其中,该第一遮挡部的中心重叠于该第一间隙物的中心,且该第二遮挡部的中心重叠于该第二间隙物的中心。
其中,更包括:一第一共用信号线以及一第二共用信号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一第一接垫以及一第二接垫,分别连接该第一共用信号线以及该第二共用信号线;以及一共用电极,重叠于所述像素电极,其中该共用电极通过一第一导通孔电性连接该第一接垫,该共用电极通过一第二导通孔电性连接该第二接垫,其中该第一导通孔的中心沿着一第一偏移方向偏离该第一接垫的中心,且该第二导通孔的中心沿着一第二偏移方向偏离该第二接垫的中心。
其中,该第一偏移方向与该第二偏移方向相反。
其中,该黑矩阵更包括:一第一遮挡部,于垂直该第一基板的该方向上重叠于该第一接垫和该第一间隙物;以及一第二遮挡部,于垂直该第一基板的该方向上重叠于该第二接垫和该第二间隙物。
其中,更包括:多个蓝色滤光元件、多个绿色滤光元件以及多个红色滤光元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其中该第一遮挡部与所述蓝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一遮挡部与所述绿色滤光元件或所述红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且该第二遮挡部与所述蓝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二遮挡部与所述绿色滤光元件或所述红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本发明的至少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显示装置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多条第一信号线、多条第二信号线、多个主动元件、多个像素电极、第一共用信号线、第二共用信号线、第一接垫、第二接垫以及共用电极。多条第一信号线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位于第一基板上,且分别沿着第一延伸方向以及第二延伸方向延伸。各主动元件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线中对应的一者以及第二信号线中对应的一者。多个像素电极电性连接至主动元件。第一共用信号线以及第二共用信号线位于第一基板上。第一接垫以及第二接垫分别连接第一共用信号线以及第二共用信号线。共用电极于垂直第一基板方向上重叠于像素电极。共用电极通过第一导通孔电性连接第一接垫。共用电极通过第二导通孔电性连接第二接垫。第一导通孔的中心沿着第一偏移方向偏离第一接垫的中心。第二导通孔的中心沿着第二偏移方向偏离第二接垫的中心。第二基板面对第一基板。
其中,该第一偏移方向与该第二偏移方向相反。
其中,更包括:一黑矩阵,位于该第二基板上,且包括:多条第一部分,沿着该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且重叠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且各该第一部分的中线实质上沿着对应的该第一信号线延伸;多条第二部分,沿着该第二延伸方向延伸,且重叠于所述第二信号线,且各该第二部分的中线实质上沿着对应的该第二信号线延伸;以及一第一间隙物,重叠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其中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
其中,更包括:一第二间隙物,重叠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其中另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其中该第一间隙物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不同于该第二间隙物的中心与所述第一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
其中,更包括:一第三间隙物,重叠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其中又另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以及一第四间隙物,重叠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其中再另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其中该第三间隙物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不同于该第四间隙物的中心与所述第二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
其中,各该第二部分的中线或各该第一部分的中线为锯齿状。
其中,更包括:多个蓝色滤光元件、多个绿色滤光元件以及多个红色滤光元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其中该第一间隙物与所述蓝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一间隙物与所述绿色滤光元件或所述红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其中,该黑矩阵更包括:一第一遮挡部,该第一遮挡部重叠于该第一间隙物,其中该第一遮挡部的中心沿着一第一方向偏离所述第一部分中对应的一者的中线;以及一第二遮挡部,该第二遮挡部重叠于该第二间隙物,其中该第二遮挡部的中心沿着一第二方向偏离所述第一部分中对应的一者的中线。
其中,该黑矩阵更包括:一第一遮挡部,重叠于该第一接垫和该第一间隙物;以及一第二遮挡部,重叠于该第二接垫。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1B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1C是图1B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1D是沿着图1B的剖线aa’的剖面图。
图1E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1F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1G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对组偏移量与间隙物重叠面积变化率的折线图。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8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
图8B是沿着图8A的剖线bb’的剖面图。
图8C是图8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8D是图8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8E是图8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8F是图8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9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9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图9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图9D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20、30、40、50:显示装置
B1:第一遮挡部
B2:第二遮挡部
B3:第三遮挡部
B4:第四遮挡部
BM:黑矩阵
BP:钝化层
C1:红色滤光元件
C2:绿色滤光元件
C3:蓝色滤光元件
CE:共用电极
CL;共用信号线
CL1;第一共用信号线
CL2;第二共用信号线
CL3;第三共用信号线
CL4;第四共用信号线
CH:通道层
CP1~CP4、CP1’~CP4’、HCP1~HCP4、PCP1~PCP4:中心
D:汲极
D1:第一方向
D2:第二方向
D3:第三方向
D4:第四方向
DL:第二信号线
DR1:第一偏移方向
DR2:第二偏移方向
E1:第一延伸方向
E2:第二延伸方向
G:闸极
GI:闸绝缘层
H1:接触窗
L:显示介质
L1:第一部分
L2:第二部分
M1、M2:中线
P1:方向
PD:接垫
PD1:第一接垫
PD2:第二接垫
PD3:第三接垫
PD4:第四接垫
PE:像素电极
PS1:第一间隙物
PS2:第二间隙物
PS3:第三间隙物
PS4:第四间隙物
PV:保护层
RP:参考点
S:源极
SB1:第一基板
SB2:第二基板
SL:第一信号线
T:主动元件
TH:导通孔
TH1:第一导通孔
TH2:第二导通孔
TH3:第三导通孔
TH4:第四导通孔
X1、X2、X3、X4、Y1、Y2、Y3、Y4、Z1、Z2、Z3、Z4: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图1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上视示意图。图1B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C是图1B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图1D是沿着图1B的剖线aa’的剖面图。图1E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局部放大图。图1F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图1G是图1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为了方便说明,图1A~图1G各自省略绘示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
请参考图1A到图1D,图1B例如对应了图1A的其中一个子像素。
显示装置10包括第一基板SB1、多条第一信号线SL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DL、多个主动元件T、多个像素电极PE、第二基板SB2、黑矩阵BM、第一间隙物PS1以及第二间隙物PS2。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还包括保护层PV、显示介质L、多个蓝色滤光元件C3、多个绿色滤光元件C2、多个红色滤光元件C1、共用信号线CL、接垫PD、共用电极CE、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
多条第一信号线SL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DL位于第一基板SB1上,且分别沿着第一延伸方向E1以及第二延伸方向E2延伸。
各主动元件T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中对应的一者以及第二信号线DL中对应的一者。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元件T位于第一基板SB1上。主动元件T包括通道层CH、闸极G、源极S与汲极D。闸极G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中对应的一者。闸极G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通道层CH,且闸极G与通道层CH之间夹有闸绝缘层GI。源极S与汲极D位于通道层CH上,且分别电性连接至通道层CH。源极S电性连接至第二信号线DL中对应的一者。在本实施例中,源极S与第二信号线DL连成一体,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SL电性连接至主动元件T的闸极G且第二信号线DL电性连接至主动元件T的源极S,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SL电性连接至主动元件T的源极S且第二信号线DL电性连接至主动元件T的闸极G。第一信号线SL与第二信号线DL的延伸方向能够彼此对调。
虽然在本实施例中,主动元件T是以底部闸极型的薄膜晶体管为例,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主动元件T也可以是顶部闸极型或其它类型的薄膜晶体管。
保护层PV覆盖主动元件T。保护层PV为单层或多层绝缘层。
像素电极PE电性连接至主动元件T。举例来说,像素电极位于保护层PV上,且像素电极PE通过接触窗H1而电性连接至主动元件T的汲极D。接触窗H1例如贯穿保护层PV,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接触窗H1还可以贯穿其它绝缘层。
共用电极CE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多个像素电极PE。在本实施例中,共用电极CE与像素电极PE之间夹有钝化层(未绘出)。共用电极CE上具有多个狭缝。
在本实施例中,共用信号线CL以及接垫PD位于第一基板SB1上。接垫PD连接共用信号线CL。在本实施例中,共用信号线CL以及接垫PD连成一体。第一信号线SL、共用信号线CL以及接垫PD属于同一导电层,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共用信号线CL以及接垫PD与第一信号线SL属于不同一导电层。共用电极CE通过导通孔TH而电性连接接垫PD。导通孔TH例如贯穿闸绝缘层GI、保护层PV以及共用电极CE与像素电极PE之间的钝化层(未绘出),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导通孔TH还可以贯穿其它绝缘层。
第二基板SB2面对第一基板SB1。多个蓝色滤光元件C3、多个绿色滤光元件C2、多个红色滤光元件C1以及黑矩阵BM位于第二基板SB2上。多个蓝色滤光元件C3、多个绿色滤光元件C2、多个红色滤光元件C1以及黑矩阵BM位于第一基板SB1与第二基板SB2之间。黑矩阵BM位于相邻的蓝色滤光元件C3、绿色滤光元件C2以及红色滤光元件C1之间。
黑矩阵BM包括多条第一部分L1以及多条第二部分L2。第一部分L1沿着第一延伸方向E1延伸,且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一信号线SL,第一部分L1的中线M1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实质上重叠于第一信号线SL,且各第一部分L1的中线M1实质上沿着对应之第一信号线SL延伸,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二部分L2沿着第二延伸E2方向延伸,且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二信号线DL,第二部分L2的中线M2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实质上重叠于第二信号线DL,且各第二部分L2的中线M2实质上沿着对应的第二信号线DL延伸,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二部分L2的中线M2或第一部分L1的中线M1为锯齿状。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部分L2与第二信号线DL为锯齿状,且第二部分L2的中线M2为锯齿状。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SL为扫描线且第二信号线DL为数据线,第一部分L1遮蔽扫描线且第二部分L2遮蔽数据线,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信号线SL为数据线且第二信号线DL为扫描线,第一部分L1遮蔽数据线且第二部分L2遮蔽扫描线。
请参考图1C与图1E,在本实施例中,黑矩阵BM还包括第一遮挡部B1以及第二遮挡部B2。第一遮挡部B1以及第二遮挡部B2位于第一部分L1以及第二部分L2的交界处。
第一间隙物PS1以及第二间隙物PS2位于第二基板SB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物PS1以及第二间隙物PS2位于黑矩阵BM上。
第一间隙物PS1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一者的源极S以及汲极D。第二间隙物PS2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另一者的源极S以及汲极D。
第一间隙物PS1的中心CP1与第一部分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Y1不同于第二间隙物PS2的中心CP2与第一部分中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Y2。借此,第一间隙物PS1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对应的汲极D与源极S的面积以及第二间隙物PS2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对应的汲极D与源极S的面积的总和不容易因为第一基板SB1及第二基板SB2的对组工艺的偏移量而影响。更具体地说,即使本实施例的第一基板SB1及第二基板SB2在对组时发生偏移,第一间隙物PS1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对应的汲极D与源极S的面积以及第二间隙物PS2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对应的汲极D与源极S的面积的总和与对组没发生偏移时的预期的值不会有太大的差异,因此,能提高显示装置10的制程良率,并改善制程偏移造成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物PS1的中心CP1与第二部分L2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2的最短距离X1不同于第二间隙物PS2的中心CP2与第二部分L2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2的最短距离X2。借此,能进一步改善制程偏移造成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B1的中心CP1’与第一部分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不同于第二遮挡部B2的中心CP2’与第一部分中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B1的中心CP1’与第二部分L2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2的最短距离不同于第二遮挡部B2的中心CP2’与第二部分L2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2的最短距离。借此,能使第一间隙物PS1以及第二间隙物PS2较不容易偏离第一遮挡部B1以及第二遮挡部B2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B1的中心CP1’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一间隙物PS1的中心CP1,且第二遮挡部B2的中心CP2’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二间隙物PS2的中心CP2。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物PS1与蓝色滤光元件C3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间隙物PS1与绿色滤光元件C2或红色滤光元件C1之间的最短距离,且第二间隙物PS2与蓝色滤光元件C3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间隙物PS2与绿色滤光元件C2或红色滤光元件C1之间的最短距离,其中前述的最短距离指的是两者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换句话说,第一间隙物PS1以及第二间隙物PS2位于蓝色滤光元件C3与绿色滤光元件C2之间或蓝色滤光元件C3与红色滤光元件C1之间。借此,能减轻第一间隙物PS1以及第二间隙物PS2对显示装置10的亮度所造成的影响。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第一遮挡部B1与蓝色滤光元件C3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一遮挡部B1与绿色滤光元件C2或红色滤光元件C1之间的最短距离,且第二遮挡部B2与蓝色滤光元件C3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第二遮挡部B2与绿色滤光元件C2或红色滤光元件C1之间的最短距离,其中前述的最短距离指的是两者边缘之间的最短距离。
请参考图1F与图1G,在本实施例中,黑矩阵BM选择性的还包括第三遮挡部B3以及第四遮挡部B4。第三遮挡部B3以及第四遮挡部B4位于第一部分L1以及第二部分L2的交界处。
显示装置10选择性的包括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位于第二基板SB2上。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位于黑矩阵BM上。
第三间隙物PS3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一者的源极S以及汲极D。第四间隙物PS4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另一者的源极S以及汲极D。
第三间隙物PS3的中心CP3与第一部分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Y3不同于第四间隙物PS4的中心CP4与第一部分中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Y4。借此,第三间隙物PS3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对应的汲极D与源极S的面积以及第四间隙物PS4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对应的汲极D与源极S的面积的总和不容易因为第一基板SB1及第二基板SB2的对组制程的偏移量而影响。更具体地说,即使本实施例的第一基板SB1及第二基板SB2在对组时发生偏移,第三间隙物PS3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对应的汲极D与源极S的面积以及第四间隙物PS4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对应的汲极D与源极S的面积的总和也不会与预期的值有太大的差异,因此,能提高显示装置10的制程良率,并改善制程偏移造成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间隙物PS3的中心CP3与第二部分L2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2的最短距离X3不同于第四间隙物PS4的中心CP4与第二部分L2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2的最短距离X4。借此,能进一步改善制程偏移造成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遮挡部B3的中心CP3’与第一部分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不同于第四遮挡部B4的中心CP4’与第一部分中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遮挡部B3的中心与第二部分L2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2的最短距离不同于第四遮挡部B4的中心与第二部分L2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2的最短距离。借此,能使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较不容易偏离第三遮挡部B3以及第四遮挡部B4的范围。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遮挡部B3的中心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三间隙物PS3的中心,且第四遮挡部B4的中心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四间隙物PS4的中心。
请同时参考图1C、1E、1F以及1G,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物PS1、第二间隙物PS2、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的形状为圆形,且中心CP1、中心CP2、中心CP3以及中心CP4分别位于第一间隙物PS1、第二间隙物PS2、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的圆心,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物PS1、第二间隙物PS2、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的形状为椭圆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且中心CP1、中心CP2、中心CP3以及中心CP4分别位于第一间隙物PS1、第二间隙物PS2、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的几合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各主动元件T的源极S以及汲极D之间具有参考点RP。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第一间隙物PS1的中心CP1位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一者的参考点RP的左下方,且第一间隙物PS1的中心CP1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一者的参考点RP之间的距离为Z1。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第二间隙物PS2的中心CP2位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另一者的参考点RP的左上方,且第二间隙物PS2的中心CP2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另一者的参考点RP之间的距离为Z2。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第三间隙物PS3的中心CP3位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又另一者的参考点RP的右上方,且第三间隙物PS3的中心CP3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又另一者的参考点RP之间的距离为Z3。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第四间隙物PS4的中心CP4位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再另一者的参考点RP的右下方,且第四间隙物PS4的中心CP4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再另一者的参考点RP之间的距离为Z4。
在本实施例中,中心CP1、中心CP2、中心CP3以及中心CP4分别以大致相等的距离偏移对应的参考点RP,意即距离Z1、距离Z2、距离Z3以及距离Z4约相等,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中心CP1、中心CP2、中心CP3以及中心CP4分别以不同的距离偏移对应的参考点RP。
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未与主动元件T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的多个次间隙物(未绘出),借此能使液晶层间隙分布的更为均匀。次间隙物例如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一信号线SL,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
图2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对组偏移量与间隙物于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重叠面积变化率的折线图,其中以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在对组时未偏移时为基准,纵轴代表的是间隙物(例如包括第一~第四间隙物)于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重叠于主动元件的源极、汲极以及第二信号线的面积的变化率,横轴代表的是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的对组偏移量。
在图2中,显示装置B例如为图1A~图1G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10。显示装置A与显示装置B的差异在于:显示装置A之每个间隙物与黑矩阵的第一部分之间的相对位置皆相同,且每个间隙物与黑矩阵的第二部分的相对位置皆相同。换句话说,显示装置A并未借由调整间隙物的位置来改善制程偏移造成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请参考图2,即使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在对组时于第一方向以及第二方向上偏移预定的位置,显示装置B的间隙物(例如包括第一~第四间隙物)于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重叠于主动元件的源极、汲极以及第二信号线的面积仍能维持较小的变化率。换句话说,显示装置B相较于显示装置A有更大的制程裕度。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方向例如为扫描线的延伸方向,第二方向例如为数据线的延伸方向。
图3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3的实施例沿用图1A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请参考图3,在本实施例的显示装置20中,第一遮挡部B1的中心CP1’、第一间隙物PS1的中心CP1、第三遮挡部B3的中心CP3’以及第三间隙物PS3的中心CP3沿着第一方向D1偏离第一部分L1中对应的一者或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第二遮挡部B2的中心CP2’、第二间隙物PS2的中心CP2、第四遮挡部B4的中心CP4’以及第四间隙物PS4的中心CP4沿着第二方向D2偏离第一部分L1中对应的一者或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
第三遮挡部B3的中心CP3’、第三间隙物PS3的中心CP3、第四遮挡部B4的中心CP4’以及第四间隙物PS4的中心CP4沿着第三方向D3偏离第二部分L2中对应的一者或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第一遮挡部B1的中心CP1’、第一间隙物PS1的中心CP1、第二遮挡部B2的中心CP2’以及第二间隙物PS2的中心CP2沿着第四方向D4偏离第二部分L2中对应的一者或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B1、第二遮挡部B2、第三遮挡部B3以及第四遮挡部B4的形状为圆形,且中心CP1’、中心CP2’、中心CP3’以及中心CP4’分别位于第一遮挡部B1、第二遮挡部B2、第三遮挡部B3以及第四遮挡部B4的圆心,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遮挡部B1、第二遮挡部B2、第三遮挡部B3以及第四遮挡部B4的形状为椭圆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且中心CP1’、中心CP2’、中心CP3’以及中心CP4’分别位于第一遮挡部B1、第二遮挡部B2、第三遮挡部B3以及第四遮挡部B4的几合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物PS1的中心CP1、第二间隙物PS2的中心CP2、第三间隙物PS3的中心CP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的中心CP4分别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一遮挡部B1的中心CP1’、第二遮挡部B2的中心CP2’、第三遮挡部B3的中心CP3’以及第四遮挡部B4的中心CP4’。
基于上述,调整第一间隙物PS1、第二间隙物PS2、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相对于黑矩阵的偏离方向,能提高制程良率,并改善制程偏移造成显示质量下降的问题。
图4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4的实施例沿用图1A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图4的显示装置30与图1A的显示装置10的主要差异在于:在显示装置20中,黑矩阵BM的第二部分L2为直线形。
图5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5的实施例沿用图1A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图1A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的主动元件T的源极S大致上呈U字形。在图5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主动元件T的源极S大致上呈l字形。
图6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6的实施例沿用图1A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图6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主动元件T的源极S大致上呈L字形。
图7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7的实施例沿用图1A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在图1A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10的主动元件T的源极S大致上呈U字形,且U字形的开口朝向大致上与第一信号线SL的延伸方向垂直。在图7之实施例中,显示装置的主动元件T的源极S大致上呈U字形,且U字形的开口朝向大致上与第一信号线SL的延伸方向平行。
图8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局部上视示意图。图8B是沿着图8A的剖线bb’的剖面图。图8C是图8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图8D是图8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图8E是图8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图8F是图8A的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
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8A至图8F的实施例沿用图1A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
请参考图8A与图8B,显示装置40包括第一基板SB1、第二基板SB2、多条第一信号线SL、多条第二信号线DL、多个主动元件T、多个像素电极PE、第一共用信号线CL1、第二共用信号线CL2、第一接垫PD1、第二接垫PD2以及共用电极CE。在本实施例中,显示装置40还包括黑矩阵BM、保护层PV、显示介质L、钝化层BP、第三共用信号线CL3、第四共用信号线CL4、第三接垫PD3、第四接垫PD4、第一间隙物PS1、第二间隙物PS2、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
第一信号线SL以及第二信号线DL位于第一基板SB1上,且分别沿着第一延伸方向E1以及第二延伸方向E2延伸。各主动元件T电性连接至第一信号线SL中对应的一者以及第二信号线DL中对应的一者。多个像素电极PE电性连接至主动元件T。
第一共用信号线CL1、第二共用信号线CL2、第三共用信号线CL3以及第四共用信号线CL4位于第一基板SB1上。第一接垫PD1、第二接垫PD2、第三接垫PD3以及第四接垫PD4分别连接第一共用信号线CL1、第二共用信号线CL2、第三共用信号线CL3以及第四共用信号线CL4。
共用电极CE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像素电极PE,且共用电极CE与像素电极PE之间夹有钝化层BP。共用电极CE通过第一导通孔TH1电性连接第一接垫PD1。共用电极CE通过第二导通孔TH2电性连接第二接垫PD2。共用电极CE通过第三导通孔TH3电性连接第三接垫PD3。共用电极CE通过第四导通孔TH4电性连接第四接垫PD4。
请参考图8C,第一导通孔TH1的中心HCP1沿着第一偏移方向DR1偏离第一接垫PD1的中心PCP1。请参考图8D,第二导通孔TH2的中心HCP2沿着第二偏移方向DR2偏离第二接垫PD2的中心PCP2。请参考图8E,第三导通孔TH3的中心HCP3沿着第一偏移方向DR1偏离第三接垫PD3的中心PCP3。第四导通孔TH4的中心HCP4沿着第二偏移方向DR2偏离第四接垫PD4的中心PCP4。由于第一导通孔TH1的中心HCP1沿着第一偏移方向DR1偏离第一接垫PD1的中心PCP1且第二导通孔TH2的中心HCP2沿着第二偏移方向DR2偏离第二接垫PD2的中心PCP2,即使在形成第一导通孔TH1与第二导通孔TH2的制程时发生偏移,共用电极CE与第一共用信号线CL1及/或第二共用信号线CL2之间仍能电性连接。换句话说,第一导通孔TH1与第二导通孔TH2有较大的制程裕度。举例来说,即使形成第一导通孔TH1与第二导通孔TH2的制程沿着第二偏移方向DR2发生偏移,导致第二导通孔TH2没有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二接垫PD2,第一导通孔TH1仍然可以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一接垫PD1。
第一导通孔TH1、第二导通孔TH2、第三导通孔TH3以及第四导通孔TH4例如贯穿闸绝缘层GI、保护层PV以及钝化层BP,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导通孔TH1、第二导通孔TH2、第三导通孔TH3以及第四导通孔TH4所贯穿之膜层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而调整。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偏移方向DR1与第二偏移方向DR2相反,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第一偏移方向DR1与第二偏移方向DR2之间的夹角可以依照实际需求而改变。
在本实施例中,黑矩阵BM的第一遮挡部B1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一接垫PD1和第一间隙物PS1,第二遮挡部B2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二接垫PD2和第二间隙物PS2,第三遮挡部B3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三接垫PD3和第三间隙物PS3,第四遮挡部B4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第四接垫PD4和第四间隙物PS4。利用遮挡间隙物的遮挡部来遮挡接垫,因此,不需要于黑矩阵BM的第一部分L1的外侧额外形成其它突起结构来遮挡接垫,并能提升显示装置40的开口率。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物PS1、第二间隙物PS2、第三间隙物PS3以及第四间隙物PS4中的至少部分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对应的主动元件T的源极S与汲极D。
请同时参考图8C、8D、8E以及8F,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通孔TH1、第二导通孔TH2、第三导通孔TH3以及第四导通孔TH4的形状为圆形,且中心HCP1、中心HCP2、中心HCP3以及中心HCP4分别位于第一导通孔TH1、第二导通孔TH2、第三导通孔TH3以及第四导通孔TH4的圆心,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导通孔TH1、第二导通孔TH2、第三导通孔TH3以及第四导通孔TH4的形状为椭圆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且中心HCP1、中心HCP2、中心HCP3以及中心HCP4分别位于第一导通孔TH1、第二导通孔TH2、第三导通孔TH3以及第四导通孔TH4的几合中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接垫PD1、第二接垫PD2、第三接垫PD3以及第四接垫PD4的形状为矩形,且中心PCP1、中心PCP2、中心PCP3以及中心PCP4分别位于第一接垫PD1、第二接垫PD2、第三接垫PD3以及第四接垫PD4的对角线相交的几何中心,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接垫PD1、第二接垫PD2、第三接垫PD3以及第四接垫PD4的形状为圆形、椭圆形多边形或其它形状,且中心PCP1、中心PCP2、中心PCP3以及中心PCP4分别位于第一接垫PD1、第二接垫PD2、第三接垫PD3以及第四接垫PD4的几合中心。
图9A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图9B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图9C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图9D是依照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一种显示装置的部分构件的放大图。在此必须说明的是,图9A至图9D的实施例沿用图8A至图8F的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或近似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在此不赘述。图9A至图9D为显示装置50中不同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请参考图9A至图9D,显示装置50的黑矩阵BM包括多条第一部分L1、多条第二部分L2、第一遮挡部B1、第二遮挡部B2、第三遮挡部B3以及第四遮挡部B4。
第一间隙物PS1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一者的源极S以及汲极D。第二间隙物PS2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另一者的源极S以及汲极D。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物PS1的中心CP1与第一部分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Y1不同于第二间隙物PS2的中心CP2与第一部分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Y2。
在本实施例中,于水平方向上(中线M1的延伸方向),第一间隙物PS1相较于参考点RP更靠近第一导通孔TH1。在垂直方向上(中线M2的延伸方向),第一间隙物PS1偏离于参考点RP的方向大致上与第一导通孔TH1偏离于中心PCP1的方向相同(例如都是图9A中向下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于水平方向上(中线M1的延伸方向),第二间隙物PS2相较于参考点RP更靠近第二导通孔TH2。在垂直方向上(中线M2的延伸方向),第二间隙物PS2偏离于参考点RP的方向大致上与第二导通孔TH2偏离于中心PCP2的方向相同(例如都是图9B中向上的方向)。
第三间隙物PS3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又另一者的源极S以及汲极D。第四间隙物PS4于垂直第一基板SB1的方向P1上重叠于主动元件T中的其中再另一者的源极S以及汲极D。在本实施例中,第三间隙物PS3的中心CP3与第一部分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Y3不同于第四间隙物PS4的中心CP4与第一部分L1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M1的最短距离Y4。
在本实施例中,于水平方向上(中线M1的延伸方向),第三间隙物PS3相较于参考点RP更靠近第三导通孔TH3。在垂直方向上(中线M2的延伸方向),第三间隙物PS3偏离于参考点RP的方向大致上与第三导通孔TH3偏离于中心PCP3的方向相同(例如都是图9C中向上的方向)。
在本实施例中,于水平方向上(中线M1的延伸方向),第四间隙物PS4相较于参考点RP更靠近第四导通孔TH4。在垂直方向上(中线M2的延伸方向),第四间隙物PS4偏离于参考点RP的方向大致上与第四导通孔TH4偏离于中心PCP4的方向相同(例如都是图9D中向下的方向)。
综上所述,第一间隙物的中心与第一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不同于第二间隙物的中心与第一部分中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借此,第一间隙物于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重叠于对应的汲极与源极的面积以及第二间隙物于垂直第一基板的方向上重叠于对应的汲极与源极的面积的总和不容易因为第一基板及第二基板的对组制程的偏移量而影响。
虽然本发明已以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当然,本发明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发明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第一基板;
多条第一信号线以及多条第二信号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且分别沿着一第一延伸方向以及一第二延伸方向延伸;
多个主动元件,其中各该主动元件电性连接至所述第一信号线中对应的一者以及所述第二信号线中对应的一者;
多个像素电极,电性连接至所述主动元件;
一第一共用信号线以及一第二共用信号线,位于该第一基板上;
一第一接垫以及一第二接垫,分别连接该第一共用信号线以及该第二共用信号线;
一共用电极,重叠于所述像素电极,其中该共用电极通过一第一导通孔电性连接该第一接垫,该共用电极通过一第二导通孔电性连接该第二接垫,其中该第一导通孔的中心沿着一第一偏移方向偏离该第一接垫的中心,且该第二导通孔的中心沿着一第二偏移方向偏离该第二接垫的中心;以及
一第二基板,面对该第一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偏移方向与该第二偏移方向相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黑矩阵,位于该第二基板上,且包括:
多条第一部分,沿着该第一延伸方向延伸,且重叠于所述第一信号线,且各该第一部分的中线实质上沿着对应的该第一信号线延伸;
多条第二部分,沿着该第二延伸方向延伸,且重叠于所述第二信号线,且各该第二部分的中线实质上沿着对应的该第二信号线延伸;以及
一第一间隙物,重叠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其中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二间隙物,重叠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其中另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其中该第一间隙物的中心与所述多条第一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不同于该第二间隙物的中心与所述多条第一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一第三间隙物,重叠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其中又另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以及
一第四间隙物,重叠于所述主动元件中的其中再另一者的源极以及汲极,其中该第三间隙物的中心与所述多条第二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不同于该第四间隙物的中心与所述多条第二部分中最接近的一者的中线的最短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各该第二部分的中线或各该第一部分的中线为锯齿状。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更包括:
多个蓝色滤光元件、多个绿色滤光元件以及多个红色滤光元件,位于该第一基板与该第二基板之间,其中该第一间隙物与所述蓝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小于该第一间隙物与所述绿色滤光元件或所述红色滤光元件之间的最短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黑矩阵更包括:
一第一遮挡部,该第一遮挡部重叠于该第一间隙物,其中该第一遮挡部的中心沿着一第一方向偏离所述第一部分中对应的一者的中线;以及
一第二遮挡部,该第二遮挡部重叠于该第二间隙物,其中该第二遮挡部的中心沿着一第二方向偏离所述第一部分中对应的一者的中线。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黑矩阵更包括:
一第一遮挡部,重叠于该第一接垫和该第一间隙物;以及
一第二遮挡部,重叠于该第二接垫。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11764.5A CN114217471B (zh) | 2018-12-05 | 2019-09-12 | 显示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6)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US201862775469P | 2018-12-05 | 2018-12-05 | |
US62/775,469 | 2018-12-05 | ||
TW108113367A TWI699600B (zh) | 2018-12-05 | 2019-04-17 | 顯示裝置 |
TW108113367 | 2019-04-17 | ||
CN202210011764.5A CN114217471B (zh) | 2018-12-05 | 2019-09-12 | 显示装置 |
CN201910863130.0A CN110596963B (zh) | 2018-12-05 | 2019-09-12 | 显示装置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63130.0A Division CN110596963B (zh) | 2018-12-05 | 2019-09-12 | 显示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17471A CN114217471A (zh) | 2022-03-22 |
CN114217471B true CN114217471B (zh) | 2023-07-04 |
Family
ID=68859164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11764.5A Active CN114217471B (zh) | 2018-12-05 | 2019-09-12 | 显示装置 |
CN201910863130.0A Active CN110596963B (zh) | 2018-12-05 | 2019-09-12 | 显示装置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63130.0A Active CN110596963B (zh) | 2018-12-05 | 2019-09-12 | 显示装置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0775672B2 (zh) |
CN (2) | CN114217471B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1260A (zh) * | 2011-03-07 | 2012-09-19 |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03913883A (zh) * | 2012-12-28 | 2014-07-09 | 业鑫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 |
CN108469705A (zh) * | 2018-01-05 | 2018-08-3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4094759B2 (ja) | 1999-02-05 | 2008-06-04 |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 液晶表示装置 |
JP4709375B2 (ja) | 2000-12-22 | 2011-06-22 | 東芝モバイルディスプレイ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素子 |
KR100710149B1 (ko) * | 2000-12-28 | 2007-04-20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액정표시소자 |
KR100641002B1 (ko) | 2004-04-30 | 2006-11-02 | 엘지.필립스 엘시디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KR101127832B1 (ko) | 2005-06-28 | 2012-03-22 | 엘지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5425485B2 (ja) * | 2009-02-09 | 2014-02-26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液晶表示装置 |
TWI465814B (zh) * | 2012-04-23 | 2014-12-21 | Au Optronics Corp | 液晶顯示面板 |
WO2014014032A1 (ja) | 2012-07-19 | 2014-01-23 |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 液晶表示装置 |
TWI487988B (zh) * | 2013-05-22 | 2015-06-11 | Au Optronics Corp | 液晶顯示面板 |
CN103309108B (zh) * | 2013-05-30 | 2016-02-1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阵列基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
KR102081152B1 (ko) * | 2013-07-24 | 2020-02-2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Cof 패키지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표시 장치 |
TWI522704B (zh) * | 2014-02-26 | 2016-02-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 |
KR20150111546A (ko) * | 2014-03-25 | 2015-10-06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장치 |
KR102185756B1 (ko) * | 2014-03-31 | 2020-12-03 |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 표시 기판 및 이를 포함하는 액정 표시 장치 |
JP2016105121A (ja) * | 2014-12-01 | 2016-06-09 |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 カラーフィルタ基板及び表示装置 |
TWI559060B (zh) * | 2015-04-07 | 2016-11-2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彎曲顯示面板以及彎曲顯示器模組 |
TWI572958B (zh) * | 2015-07-28 | 2017-03-0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器 |
CN105204218A (zh) * | 2015-10-27 | 2015-12-3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黑矩阵、显示基板、显示屏及显示装置 |
CN105807508B (zh) * | 2016-06-01 | 2019-09-20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06292079A (zh) * | 2016-09-09 | 2017-01-04 | 友达光电(昆山)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弯曲显示器 |
US20200050063A1 (en) * | 2017-01-12 | 2020-02-13 | Sharp Kabushiki Kaisha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CN107272289B (zh) * | 2017-07-06 | 2020-05-22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装置 |
TWI623792B (zh) * | 2017-08-07 | 2018-05-11 | 友達光電股份有限公司 | 顯示面板 |
CN207742438U (zh) * | 2017-09-22 | 2018-08-17 | 惠科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CN107632478B (zh) * | 2017-10-27 | 2021-01-01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曲面液晶显示面板 |
-
2019
- 2019-09-12 CN CN202210011764.5A patent/CN114217471B/zh active Active
- 2019-09-12 CN CN201910863130.0A patent/CN110596963B/zh active Active
- 2019-10-08 US US16/595,484 patent/US10775672B2/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2681260A (zh) * | 2011-03-07 | 2012-09-19 | 联胜(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 |
CN103913883A (zh) * | 2012-12-28 | 2014-07-09 | 业鑫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面板及薄膜晶体管基板 |
CN108469705A (zh) * | 2018-01-05 | 2018-08-31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液晶显示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596963B (zh) | 2022-04-08 |
CN114217471A (zh) | 2022-03-22 |
US20200183207A1 (en) | 2020-06-11 |
CN110596963A (zh) | 2019-12-20 |
US10775672B2 (en) | 2020-09-1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TWI699600B (zh) | 顯示裝置 | |
US11199750B2 (en) | Display panel having black matrix comprising extension portions | |
EP1979784B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pparatus using an electric field substantially parallel to the substrate surfaces | |
US11088177B2 (en) | Array substrate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TWI499851B (zh) | 畫素結構及具有此畫素結構之液晶顯示面板 | |
TWI526761B (zh) | 液晶顯示面板 | |
CN111580317A (zh) |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 |
CN204406004U (zh) | 阵列基板和显示装置 | |
CN104423110A (zh) | 液晶显示器的阵列基板 | |
CN104880867B (zh) | 显示面板 | |
WO2016138721A1 (zh) | 液晶屏及显示装置 | |
CN111061103B (zh) | Coa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 |
US9804468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KR20160032751A (ko) | 액정표시장치 | |
WO2020098022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的制程方法、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4217471B (zh) | 显示装置 | |
US9494838B2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device | |
CN107807482B (zh) | 像素结构以及包含此像素结构的显示面板 | |
CN110879499A (zh) | 显示装置 | |
WO2021109227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KR101820019B1 (ko) | 액정표시장치 및 그 제조방법 | |
JP5555649B2 (ja) | 液晶表示パネル | |
CN104122717A (zh) | 阵列基板及液晶显示面板 | |
TW202229990A (zh) | 顯示裝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