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208784B - 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208784B CN114208784B CN202210072240.7A CN202210072240A CN114208784B CN 114208784 B CN114208784 B CN 114208784B CN 202210072240 A CN202210072240 A CN 202210072240A CN 114208784 B CN114208784 B CN 11420878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tracting
- coconut
- light source
- light sources
- adult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K—ANIMAL HUSBANDRY; AVICULTURE; APICULTURE; PISCICULTURE; FISHING; 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00—Rearing or breeding animal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New or modified breeds of animals
- A01K67/30—Rearing or breeding invertebra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Animal Husbandry (AREA)
- Biodiversity & Conservation Biology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农林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在诱虫装置上分别设置紫色光光源和绿色光光源,利用控制器控制引诱光源的交替发光过程,先驱动紫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390~395nm的紫色光,再驱动绿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520~523nm的绿色光,重复交替发光过程,以引诱椰心叶甲成虫。本发明充分利用交配期椰心叶甲成虫在夜间易于迁移,并表现出趋光性的暗夜活动特点,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错进行引诱椰心叶甲成虫,诱虫效果好,实施方式简单易操作,在长期使用情况下可促进监测标准化,以及诱杀方法制定与实施,对深入了解椰心叶甲田间种群发生趋势与预测,大范围开展物理灭杀具有积极意义。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林业生物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引诱椰心叶甲的方法,具体涉及一种利用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椰心叶甲属鞘翅目铁甲科潜甲亚科,是危害椰子等棕榈科植物的重要害虫,近十年来在我国南方地区为害甚烈,是我国农林业等部门重要的防灾减灾对象,其反复猖獗发生严重影响了我国南方当地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椰心叶甲成虫和幼虫均在椰树等寄主未展开的心叶表皮组织取食,造成叶片上形成叶脉平行的狭长褐色条斑,心叶展开后呈大型褐色坏死条斑,严重时导致整株死亡。由于棕榈科植物普遍挺直高大,不易攀爬,且椰心叶甲多藏匿在植株的心叶内,隐蔽性强,对及时了解该虫发生水平,实施有效地监测和防治造成了显著的困难。
利用昆虫的趋光习性,采用灯光诱虫技术开展农业害虫的监测与防治,是目前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我国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运用煤油灯、沼气灯、白炽灯等监测和防治农田害虫,尔后黑光灯、高压汞灯、频振式诱虫灯等产品相继出现,被广泛用于农林害虫防治。尽管在害虫防治中取得明显成效,但灯光诱虫存在诱虫范围广,对非靶标昆虫、有益昆虫、天敌和生物多样性影响较大等问题,仍在持续不断摸索中前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利用椰心叶甲成虫白天避光性、夜间趋光性的昼夜活动节律,通过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促使椰心叶甲成虫趋向目标光源移动聚集,达到对椰心叶甲成虫的诱集效果,便于在椰子等棕榈植物林中实施种群监测和物理防治,为今后开展椰心叶甲成虫的光控引诱监测,为灯光诱虫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因地制宜地开展物理防控提供科学技术基础。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其步骤如下:
1、在诱虫装置上设置两种不同的引诱光源,将诱虫装置悬挂在椰心叶甲成虫的诱集点上。所述引诱光源分别为紫色光光源和绿色光光源。
2、利用控制器控制引诱光源的交替发光过程,先驱动紫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390~395nm的紫色光,再驱动绿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520~523nm的绿色光,其中紫色光光源的发光时间是绿色光光源的3~5倍,重复交替发光过程,以引诱椰心叶甲成虫。
本申请所使用的诱虫装置(诱捕器)为常规使用的用来引诱和捕杀害虫的器具,结构上能满足椰心叶甲成虫进入但不可向外逃逸要求即可。在诱集点采用常规诱捕器的悬挂方式悬挂在0.5-10米的高度,能达到引诱效果即可。
进一步地,所述诱虫装置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引诱光源但不改变光传播波长的保护罩,如塑料透明保护罩。
进一步地,所述诱虫装置内放置用于椰心叶甲成虫栖息的寄主叶片,可为椰子叶、大王棕叶片等,引诱期间应适时替换新鲜叶片。
进一步地,所述诱虫装置内放入化学灭虫剂,如各种杀虫剂,或物理灭虫装置,如高压杀虫网等,达到引诱灭虫的防控效果。
进一步地,所述引诱光源是LED灯具。
进一步地,所述引诱光源在至少10米半径内,光照度为500~12000lx,达到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错进行引诱椰心叶甲,可利用第4代人造光源LED作为发光光源,进行引诱椰心叶甲成虫,具有发光效率高、耗电量少、寿命长、安全性强和光谱范围可控等优点,积极响应农林业植物保护中低碳排放、低能耗的发展模式;且同时利用两种波长光源不同开关时长的工作实施模式,有效地延长并保护了发光源的工作寿命,节约了社会资源。
2.本发明充分利用交配期椰心叶甲成虫在夜间易于迁移,并表现出趋光性的暗夜活动特点,并通过两种特定窄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因灯诱范围广,造成有益昆虫、天敌和其它昆虫误入,带来的生物多样性降低等问题;
3.本发明发光源即紫色光390-395nm和绿色光520-523nm可市场化定制,根据使用面积和频率规划其应用功率,其物料成本低,有利于操作标准化。且其实施方式简单易操作,在长期使用情况下可促进监测标准化,以及诱杀方法制定与实施,对深入了解椰心叶甲田间种群发生趋势与预测,大范围开展物理灭杀具有积极意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下列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引诱实验装置:使用黑色KT泡沫板围成底面边长为25cm、侧棱长25cm的正八棱柱密闭饲养盒(确保饲养盒的黑暗条件),在饲养盒8个侧面分别开设直径为5cm圆形开孔,分别连接8个边长为25cm的正方体引诱盒(使用黑色KT泡沫板围成),使饲养盒通过圆形开孔与引诱盒连通。
实施例一:暗黑条件下不同波长的光源对椰心叶甲成虫的引诱
选取即将羽化的椰心叶甲雌、雄蛹各75头,放置于橡皮筋扎紧的椰子叶片中。投入到饲养盒中,同时,随机在8个引诱盒中分别放置红色620-625nm、黄色585-590nm、绿色520-523nm、青色500-505nm、蓝色460-465nm、紫色390-395nm和紫色365-370nm的LED光源,以及白光LED灯(波长范围450-455nm)。使用泰仕TES1339照度计调整每个光源的光照度为500lx,在引诱盒中放入少量新鲜椰子叶片,每天下午6时通电使8种光源发光工作14小时或16小时,并同时记录每种LED光源的引诱盒中椰心叶甲雌、雄虫的数量,并重新将成虫投放回饲养盒中,连续记录15天。不同波长的光源引诱椰心叶甲成虫数量记录如表1至表4所示。
表1每天14小时不同波长LED光源引诱椰心叶甲雌成虫的数量
表2每天14小时不同波长LED光源引诱椰心叶甲雄成虫的数量
表3每天16小时不同波长LED光源引诱椰心叶甲雌成虫的数量
表4每天16小时不同波长LED光源引诱椰心叶甲雄成虫的数量
如表1所示,每天14小时紫色390~395nm和绿色520~523nm在15天,总计可引诱的椰心叶甲雌成虫分别为81头和43头,高于其它6种不同波长LED光源的引诱虫口数量;如表2,每天14小时紫色390~395nm引诱椰心叶甲雌成虫54头,也显著高于其它7种不同波长LED光源的引诱虫口数量,虽然绿色520~523nm引诱雌虫为28头,低于橙色585~590nm引诱雄成虫32头和白色450~455nm引诱雄成虫39头,但高于其它4种LED光源的引诱虫口数量。表3所示,每天16小时紫色390~395nm和绿色520~523nm在15天,总计可引诱的椰心叶甲雌成虫分别为54头和35头,高于其它6种不同波长LED光源的引诱虫口数量;表4所示,每天16小时紫色390~395nm和绿色520~523nm在15天,总计可引诱的椰心叶甲雄成虫分别为33头和23头,高于其它6种不同波长LED光源的引诱虫口数量。这些结果表明了紫色390~395nm和绿色520~523nm的LED光源对椰心叶甲雌雄虫具有显著的引诱效果。
实施例二:暗黑条件下两种不同波长光源交替对椰心叶甲成虫的引诱
选取即将羽化的椰心叶甲雌、雄蛹各75头,放置于饲养盒中。同时,随机在8个引诱盒中挑选2个相对的引诱盒,其中一个引诱盒(标记为A盒)放置白光LED灯(波长范围450-455nm),另一个引诱盒(标记为B盒)放置紫色390-395nm、绿色520-523nm的LED光源。灯光诱虫模式:A盒中白光LED灯在8小时均通电发光;B盒中的紫色390-395nm的LED光源、绿色520-523nm的LED光源相互交替通电发光,其中紫色390-395nm的LED光源与绿色520-523nm的LED光源的发光时间比为3:1,即在8小时通电LED光源条件下,紫色390-395nm的LED光源先通电发光3小时后关闭,接着,绿色520-523nm的LED光源通电发光1小时后关闭,如此重复。使用泰仕TES1339照度计调整每个光源工作于500lx的光照度,在引诱盒中放入少量新鲜椰子叶片,每天下午8时通电使光源发光工作8小时,并同时记录两个引诱盒(A盒、B盒)中椰心叶甲雌、雄虫的数量,并重新将成虫投放回饲养盒中,连续记录15天。其引诱椰心叶甲成虫数量记录如表5所示。
表5每天8小时两种光源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数量
如表5所示,每天8小时紫色390~395nm与绿色520~523nm的LED光源在交替时长3:1环境下,在15天总计可引诱的椰心叶甲雌成虫和雄成虫分别为41头和37头,高于白光LED灯引诱的椰心叶甲雌成虫数和雄成虫数(分别为13头和17头),这些结果表明了紫色390~395nm和绿色520~523nm组合的LED光源,在交替时长3:1环境下,对椰心叶甲雌雄虫具有显著的引诱效果。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3)
1.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其步骤如下:
1)在诱虫装置上设置两种不同的引诱光源,将诱虫装置悬挂在椰心叶甲成虫的诱集点上;所述引诱光源分别为紫色390~395nm的LED光源和绿色520~523nm的LED光源;所述诱虫装置内放置用于椰心叶甲成虫栖息的寄主叶片;
2)利用控制器控制引诱光源的交替发光过程,先驱动紫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390~395nm的紫色光,再驱动绿色光光源发出波长为520~523nm的绿色光,其中夜间紫色光光源的发光时间是绿色光光源的3~5倍,重复交替发光过程,以引诱椰心叶甲成虫;所述引诱光源在至少10米半径内,光照度为500~12000lx。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装置上设置有用于保护引诱光源但不改变光传播波长的保护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诱虫装置内放入化学灭虫剂,或物理灭虫装置。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2240.7A CN114208784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072240.7A CN114208784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08784A CN114208784A (zh) | 2022-03-22 |
CN114208784B true CN114208784B (zh) | 2023-05-23 |
Family
ID=807085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072240.7A Active CN114208784B (zh) | 2022-01-21 | 2022-01-21 | 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208784B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0327A (zh) * | 2008-03-03 | 2008-07-30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株可产生铁载体的植物病原真菌拮抗菌及其应用 |
CN101953331A (zh) * | 2009-07-17 | 2011-01-26 | 李宣和 | 内置有多光谱滤光部的农作物病害虫消灭装置 |
CN102771450A (zh) * | 2012-08-14 | 2012-11-14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椰心叶甲大量繁殖方法 |
CN202603445U (zh) * | 2012-06-13 | 2012-12-19 | 德清科中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甲虫光诱捕器 |
KR20130039592A (ko) * | 2011-10-12 | 2013-04-22 | 경기도 | 주광성 곤충 생태체험관 |
JP2016165277A (ja) * | 2015-03-03 | 2016-09-15 | イン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 誘虫光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捕虫器 |
JP2018113870A (ja) * | 2017-01-16 | 2018-07-26 | アース環境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誘虫ランプ、捕虫方法及び捕虫器 |
JP2020010637A (ja) * | 2018-07-18 | 2020-01-23 |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 天敵生物の局所的な誘引又は定着方法 |
CN110915776A (zh) * | 2019-12-06 | 2020-03-27 | 扬州大学 | 一种利用光诱集和光驱离相结合控制保护地蔬菜害虫烟粉虱和蚜虫的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0980296Y (zh) * | 2006-09-01 | 2007-11-28 | 合肥工业大学 | 太阳能光量子增产供氧灭虫装置 |
US20130028858A1 (en) * | 2011-07-29 | 2013-01-31 | Silk Peter J | Composition and method for attraction of emerald ash borer agrilus planipennis fairmaire (coleoptera: buprestidae) |
US10051851B2 (en) * | 2011-09-20 | 2018-08-21 | Hamamatsu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 Attraction device, insect-capturing apparatus and insect-capturing method |
CN202310957U (zh) * | 2011-12-09 | 2012-07-11 | 厦门永华实业有限公司 | 太阳能定向光谱杀虫器 |
CN202406880U (zh) * | 2012-01-17 | 2012-09-05 | 安徽虫博士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Led诱虫灯棒 |
CN202773844U (zh) * | 2012-10-10 | 2013-03-13 | 浙江农林大学 | 三色频闪led杀虫灯 |
JP6908274B2 (ja) * | 2015-07-31 | 2021-07-21 |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 捕食性昆虫の誘引又は定着方法 |
CN105104329A (zh) * | 2015-08-19 | 2015-12-02 | 华中农业大学 | 利用光控制害虫的推拉技术 |
CN112825830A (zh) * | 2019-11-25 | 2021-05-25 | 任子薇 | 一种枸杞用虫害防控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
CN111838101A (zh) * | 2020-08-30 | 2020-10-30 | 北京嘉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蝗虫自动诱捕防治装置及其制造工艺 |
-
2022
- 2022-01-21 CN CN202210072240.7A patent/CN11420878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230327A (zh) * | 2008-03-03 | 2008-07-30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一株可产生铁载体的植物病原真菌拮抗菌及其应用 |
CN101953331A (zh) * | 2009-07-17 | 2011-01-26 | 李宣和 | 内置有多光谱滤光部的农作物病害虫消灭装置 |
KR20130039592A (ko) * | 2011-10-12 | 2013-04-22 | 경기도 | 주광성 곤충 생태체험관 |
CN202603445U (zh) * | 2012-06-13 | 2012-12-19 | 德清科中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甲虫光诱捕器 |
CN102771450A (zh) * | 2012-08-14 | 2012-11-14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 | 椰心叶甲大量繁殖方法 |
JP2016165277A (ja) * | 2015-03-03 | 2016-09-15 | インテックス株式会社 | 誘虫光源及びこれを備えた捕虫器 |
JP2018113870A (ja) * | 2017-01-16 | 2018-07-26 | アース環境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誘虫ランプ、捕虫方法及び捕虫器 |
JP2020010637A (ja) * | 2018-07-18 | 2020-01-23 | 国立研究開発法人農業・食品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機構 | 天敵生物の局所的な誘引又は定着方法 |
CN110915776A (zh) * | 2019-12-06 | 2020-03-27 | 扬州大学 | 一种利用光诱集和光驱离相结合控制保护地蔬菜害虫烟粉虱和蚜虫的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普通大蓟马对不同颜色的趋性及日节律调查;闫凯莉;唐良德;吴建辉;;应用昆虫学报(04);第103-109页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208784A (zh) | 2022-03-2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0081406A1 (zh) | 选择性诱杀害虫的方法 | |
CN105744830B (zh) | 害虫的防除方法以及防除装置 | |
CN101766156A (zh) | 太阳能广波谱多色频闪聚光远射的高诱杀虫led灯具 | |
CN101589701B (zh) | 温室专用杀虫灯 | |
CN206442989U (zh) | 一种杀虫灯 | |
CN102907402A (zh) | 害虫诱捕器 | |
CN105993735B (zh) | 一种害虫防治方法 | |
CN104161024A (zh) | 一种昆虫诱捕器及诱捕昆虫的方法 | |
CN204707805U (zh) | 一种便携式灭虫灯 | |
CN203788953U (zh) | 光诱广谱多层电网高效杀虫灯 | |
CN202190667U (zh) | 绿色环保智控光频媒多功能灭虫器 | |
CN103798207A (zh) | 具有误航滞留功能的光诱杀虫灯 | |
CN114208784B (zh) | 一种基于两种波长光源交替引诱椰心叶甲成虫的方法 | |
CN108450214A (zh) | 一种采用物理光学方法防控农作物害虫的植保装置 | |
CN103783012B (zh) | 误航滞留高效光诱杀虫灯 | |
CN103783011A (zh) | 光诱广普多层电网高效杀虫灯 | |
CN109429838B (zh) | 一种尺蠖的防治方法 | |
CN102550517A (zh) | 采用单色led发光器对二化螟进行选择性诱杀的方法 | |
CN203827917U (zh) | 一种茶树害虫诱杀装置 | |
AU2021105220A4 (en) | Sex pheromone synergist for adults of small insects belonging to family noctuidae | |
CN108174731A (zh) | 一种高效控制茶尺蠖种群繁衍的物理防治方法 | |
CN204426439U (zh) | 一种对低矮茶树防护的led灭虫灯 | |
CN208159548U (zh) | 采用物理光学方法防控农作物害虫的植保装置 | |
CN203985695U (zh) | 一种昆虫诱捕器 | |
CN111602638A (zh) | 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