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1602638A - 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1602638A CN111602638A CN202010408247.2A CN202010408247A CN111602638A CN 111602638 A CN111602638 A CN 111602638A CN 202010408247 A CN202010408247 A CN 202010408247A CN 111602638 A CN111602638 A CN 11160263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secticidal lamp
- attractant
- food
- food attractant
- insecticida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A01M1/04—Attracting insects by using illumination or colou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02—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with devices or substances, e.g. food, pheronones attracting the insec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1/00—Stationary means for catching or killing insects
- A01M1/22—Killing insects by electric means
- A01M1/226—Killing insects by electric means by using waves, fields or rays, e.g. sound waves, microwaves, electric waves, magnetic fields, light ray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M—CATCHING, TRAPPING OR SCARING OF ANIMALS; APPARATUS FOR THE DESTRUCTION OF NOXIOUS ANIMALS OR NOXIOUS PLANTS
- A01M2200/00—Kind of animal
- A01M2200/01—Insects
- A01M2200/012—Flying inse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est Control & Pesticid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Insects & Arthropod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Zo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atching Or Destruction (AREA)
- Agricultural Chemicals And Associated Chemic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本发明采用单紫色光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诱杀棉铃虫成虫。单紫色光杀虫灯和含芳香物质的生物食诱剂诱杀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提高棉铃虫的诱杀效果。而且,借用杀虫灯的设施,在杀虫灯下方悬挂食诱剂,不需要再额外安装配合食诱剂的诱捕器,防治方法简单易行,大大节约了防治成本。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背景技术
棉铃虫是世界性的重要农业害虫,其寄主植物种类众多,除危害棉花外,还可危害玉米、小麦、高梁、大豆、花生、番茄等多种栽培作物。转基因抗虫棉花的种植可使得抗虫棉及其周边其他寄主作物上棉铃虫种群数量明显减少。但当转基因抗虫棉花的种植比率较低,而其它寄主作物(如玉米、蔬菜等)的种植面积较高时,仍会导致较高的棉铃虫发生基数,严重危害抗虫棉以外的寄主作物。
近年来,化学农药的减施增效、害虫绿色防控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越来越受到重视。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进行灯光诱杀,利用性诱剂、食诱剂进行防治等技术已成为目前农业害虫综合治理的重要手段。
棉铃虫成虫一生可交尾1-5次,羽化后2-5天开始产卵,产卵期一般5-10天,雌蛾平均怀卵量超过1200粒,产卵率高达97%。因此,如果能够有效防控成虫的数量,降低其产卵数量,可以显著减少下一代幼虫的数量,比直接防治幼虫效果更加显著。因此,用于防治棉铃虫成虫的杀虫灯、性诱剂、食诱剂等产品以及棉铃虫成虫的防治方法在棉铃虫的防治中具有重要作用。然而,目前使用的各种棉铃虫防治产品或防治技术都相对独立,并且需要各自特定的配套设施,例如:杀虫灯需要有配套杀虫灯管的系列设施,食诱剂、性诱剂还需要有配套的诱捕器等,无疑会增加棉铃虫的防治成本,且防治效果仍有待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本发明对多种棉铃虫的防治方法进行了不同的组合和防治效果对比,发现单紫色光杀虫灯与含有芳香物质的生物食诱剂诱杀这两种防治手段能够协同作用,显著提高棉铃虫成虫的诱杀效果,而且,两种方法联用,在杀虫灯设施的基础上无需再额外添加配套设施,即可实现棉铃虫的有效诱捕,防治方法简单易行,大大降低了防治成本。
具体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发明提供一种防治棉铃虫的方法,采用单紫色光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诱杀棉铃虫成虫。本发明发现单紫色光杀虫灯能够与食诱剂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提高棉铃虫成虫的诱杀效果。
所述杀虫灯的发光波长为380-420nm。
所述食诱剂优选为活性成分包含芳香物质的生物食诱剂,所述芳香物质包括苯乙醛、柠檬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本发明发现单紫色光杀虫灯能够与含有芳香物质的生物食诱剂(尤其是库玻德生物食诱剂)产生协同增效作用,显著提高棉铃虫成虫的诱杀效果。
本发明所述食诱剂除含有活性成分外,还可含有辅料或载体。
本发明所述食诱剂优选为缓释型食诱剂。采用缓释型食诱剂能够通过有效地控制食诱剂的释放速度,更好地与上述杀虫灯配合作用。
具体地,所述方法为将所述食诱剂悬挂于所述杀虫灯的下方。
为更好地与杀虫灯配合发挥诱杀棉铃虫的作用,所述食诱剂与所述杀虫灯的光源最低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14cm。
所述食诱剂可悬挂于所述杀虫灯的灯罩下方。
优选地,每盏杀虫灯下方悬挂3份食诱剂,3份食诱剂的位置呈三角形分布。
本发明所述杀虫灯优选为LED灯。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采用库玻德生物食诱剂与发光波长为380-420nm的单紫色光LED杀虫灯联合使用。所述防治棉铃虫的方法包括:将库玻德生物食诱剂悬挂于发光波长为380-420nm的单紫色光LED杀虫灯的灯罩下方。
本发明所述的杀虫灯光源的最低端高于作物顶端1米以上。每两盏杀虫灯的间隔优选为40-50米。
为同时保证较高的诱杀效率和较低的防治成本,在使用期间,所述杀虫灯优选在每日18:00至次日清晨6:00时间开启。
为同时保证较高的诱杀效率和较低的防治成本,在4~10月使用所述杀虫灯,在当地棉铃虫第一代羽化高峰期前开始添加食诱剂。
根据不同地区棉铃虫的生长繁殖时间,具体地区杀虫灯的使用可参考如下时间:在华北及以南地区、新疆南疆地区应从4月底开始,新疆北疆、东北地区从5月上旬开始诱集;华北及以南地区、新疆南疆地区到10月底结束;新疆北疆地区、东北地区到9月底结束诱捕。
在使用期间,优选每隔0.5~1个月将食诱剂全部更换为新鲜的同种食诱剂。
所述食诱剂的添加直至当地棉铃虫成虫不再出现为止。
本发明提供的防治方法除了对棉铃虫的成虫能够发挥高效的防治效果外,对其他夜蛾科害虫,如小地老虎、黏虫、二点委夜蛾等也可发挥防治效果。
本发明提供所述方法在防治夜蛾科害虫中的应用。所述夜蛾科害虫包括但不限于棉铃虫、小地老虎、黏虫、二点委夜蛾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发现特定的杀虫灯和食诱剂对于棉铃虫成虫的杀灭可产生协同增效作用,联合使用杀虫灯和食诱剂能够显著提高棉铃虫的诱杀效果,并且,借用杀虫灯的设施,在杀虫灯下方悬挂食诱剂,不需要再额外安装配合食诱剂的诱捕器,防治方法简单易行且大大节约了防治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验例1中棉铃虫的诱杀效果,其中,加食诱剂代表实施例1,对照代表对比例1。
图2为本发明实验例2中夜蛾科害虫的诱杀效果,其中,加食诱剂代表实施例1,对照代表对比例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需要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的给出仅是为了起到说明的目的,并不是用于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发明的宗旨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修改和替换。
下述实施例中所使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
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以下实施例中使用的LED杀虫灯为LED太阳能益保灯,功率为待机状态≤5W;整灯功率≤450W,购自新乡市天意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库玻德生物食诱剂诱芯成品购自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实施例1棉铃虫的防治方法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棉铃虫的防治方法,具体如下:
在发光波长为380-420nm(紫色)的LED杀虫灯的灯罩下方悬挂库玻德生物食诱剂,食诱剂与LED杀虫灯的灯罩的垂直距离为12cm。每盏杀虫灯的下方悬挂3袋库玻德生物食诱剂诱芯成品,呈三角形挂在杀虫灯罩下面。LED杀虫灯光源最低端高于作物顶端1米,每两盏LED杀虫灯之间的间隔为40米。
在4月25日开始使用杀虫灯,在当地棉铃虫第一代羽化高峰期前开始悬挂食诱剂,使用期间,在每日的每日18:00至次日清晨6:00开启LED杀虫灯,每隔1个月将悬挂的食诱剂全部更换为新鲜的食诱剂。
对比例1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棉铃虫的防治方法,具体如下:
采用发光波长为380-420nm(紫色)的LED杀虫灯进行棉铃虫的防治,LED杀虫灯光源最低端高于作物顶端1米,每两盏LED杀虫灯之间的间隔为40米。使用期间,每日18:00至次日清晨6:00时间开启杀虫灯。
对比例2
本对比例提供一种棉铃虫的防治方法,具体如下:
采用库玻德生物食诱剂与配套的诱捕器进行棉铃虫的防治,悬挂库玻德生物食诱剂的用量为每亩地3袋库玻德生物食诱剂诱芯成品。在当地棉铃虫第一代羽化高峰期前开始添加食诱剂,使用期间,每隔1个月将悬挂的食诱剂全部更换为新鲜的食诱剂。
结果显示,2018年7月17日-26日,十天时间每个诱捕器平均诱集到78头棉铃虫成虫;同时设置的糖醋液对照(糖醋比例2:1),每个诱捕器平均诱集到20头成虫。
实验例1棉铃虫诱杀效果
在河南省新乡市的花生田中,分别利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棉铃虫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从4月25日开始使用LED杀虫灯,实施例1同时开始悬挂食诱剂,统计从4月下旬到8月中旬诱集到棉铃虫的数量,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LED杀虫灯相比,添加食诱剂可以显著增加棉铃虫的诱捕数量,尤其在棉铃虫成虫发生高峰时,效果更加明显。实施例1的防治方法较对比例1的防治方法的整体诱杀效果增加40.96%(图1)。
实验例2夜蛾科害虫诱杀效果
在河南省新乡市的花生田中,分别利用实施例1和对比例1的棉铃虫防治方法进行防治。
从4月25日开始使用LED杀虫灯,实施例1同时开始悬挂食诱剂,统计从4月下旬到8月上旬诱集到的全部夜蛾科害虫的数量(主要种类包括棉铃虫、小地老虎、二点委夜蛾等),分析结果表明,与单独使用LED杀虫灯相比,添加食诱剂可以显著增加夜蛾科害虫成虫的诱捕数量,尤其在成虫发生高峰时,效果更加明显。实施例1的防治方法较对比例1的防治方法的整体诱杀效果增加32.12%(图2)。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防治棉铃虫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单紫色光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诱杀棉铃虫成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灯的发光波长为380-420n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食诱剂为活性成分含有芳香物质的生物食诱剂,所述芳香物质包括苯乙醛、柠檬烯、芳樟醇、水杨酸甲酯中的一种或多种;
优选地,所述食诱剂为缓释型食诱剂。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食诱剂悬挂于杀虫灯的下方;优选地,所述食诱剂与所述杀虫灯的光源最低端之间的垂直距离为10~14c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每盏杀虫灯下方悬挂3份食诱剂,3份食诱剂呈三角形分布。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灯为LED灯。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灯光源的最低端高于作物顶端1米以上;
优选地,每两盏杀虫灯的间隔为40-50米。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灯在每日18:00至次日清晨6:00时间开启。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杀虫灯于4~10月使用并在当地棉铃虫第一代羽化高峰期前开始添加食诱剂;
优选地,每隔0.5~1个月将悬挂的食诱剂全部更换为新鲜的同种食诱剂。
10.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方法在防治夜蛾科害虫中的应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08247.2A CN111602638A (zh) | 2020-05-14 | 2020-05-14 | 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408247.2A CN111602638A (zh) | 2020-05-14 | 2020-05-14 | 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1602638A true CN111602638A (zh) | 2020-09-01 |
Family
ID=721994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408247.2A Pending CN111602638A (zh) | 2020-05-14 | 2020-05-14 | 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1602638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36599A (zh) * | 2022-08-01 | 2022-11-15 |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草地贪夜蛾生物食诱剂及其应用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6511B (zh) * | 2011-09-20 | 2015-07-01 | 国立大学法人浜松医科大学 | 引诱装置、捕虫装置和捕虫方法 |
CN207305853U (zh) * | 2017-03-24 | 2018-05-04 | 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厦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厦门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中心) | 一种桉树枝瘿姬小蜂诱捕器 |
CN111066791A (zh) * | 2019-12-19 | 2020-04-28 | 浙江农林大学 | 一种金龟子引诱剂、其使用方法及诱捕器 |
-
2020
- 2020-05-14 CN CN202010408247.2A patent/CN11160263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96511B (zh) * | 2011-09-20 | 2015-07-01 | 国立大学法人浜松医科大学 | 引诱装置、捕虫装置和捕虫方法 |
CN207305853U (zh) * | 2017-03-24 | 2018-05-04 | 厦门市绿化管理中心(厦门市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站、厦门市园林绿化科学研究中心) | 一种桉树枝瘿姬小蜂诱捕器 |
CN111066791A (zh) * | 2019-12-19 | 2020-04-28 | 浙江农林大学 | 一种金龟子引诱剂、其使用方法及诱捕器 |
Non-Patent Citations (3)
Title |
---|
修春丽等: "《食诱剂与不同诱捕器结合使用对棉铃虫成虫诱捕效果的影响》", 《植物保护》 * |
陈德明等: "《蔬菜标准园生产与管理技术》", 31 August 2016,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
魏国树等: "棉铃虫蛾复眼视网膜电位研究", 《生物物理学报》 *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336599A (zh) * | 2022-08-01 | 2022-11-15 |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草地贪夜蛾生物食诱剂及其应用 |
CN115336599B (zh) * | 2022-08-01 | 2023-08-11 | 深圳百乐宝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草地贪夜蛾生物食诱剂及其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WO2010081406A1 (zh) | 选择性诱杀害虫的方法 | |
CN105052659B (zh) | 一种挂果生产型柑橘树的柑橘黄龙病的防治方法 | |
CN105993735B (zh) | 一种害虫防治方法 | |
CN111066785B (zh) | Dmnt在制备鳞翅目害虫杀虫剂中的应用 | |
CN110419532A (zh) | 一种用于防治梨小食心虫的田间整合引诱剂 | |
AU2020104002A4 (en) | Double-wave lamp trapping insect device | |
Pan et al. | Field evaluation of light-emitting diodes to trap the cotton bollworm, Helicoverpa armigera | |
CN108243804B (zh) | 一种用于金花茶大棚培育的非化学农药防控害虫法 | |
CN102388848A (zh) | 杀虫灯与引诱剂一体式使用诱杀害虫的方法 | |
CN202190667U (zh) | 绿色环保智控光频媒多功能灭虫器 | |
CN102144638B (zh) | 稻虱缨小蜂引诱剂 | |
CN201238545Y (zh) | 太阳能光伏广谱灭虫灯 | |
Cork et al. | Development of mass trapping technique for control of brinjal shoot and fruit borer, Leucinodes orbonalis (Lepidoptera: Pyralidae) | |
CN111602638A (zh) | 一种杀虫灯与食诱剂联合使用防治棉铃虫的方法 | |
CN103688800B (zh) | 一种性信息素三合一防治果园害虫的方法 | |
CN110521724B (zh) | 一种防治甜菜夜蛾的组合物及应用 | |
CN113924907B (zh) | 一种北方农牧交错区优质苜蓿育种田害虫绿色防控方法 | |
CN109429838B (zh) | 一种尺蠖的防治方法 | |
CN111449066A (zh) | 一种二化螟性诱剂及二化螟性诱剂长效挥散芯 | |
CN104798781A (zh) | 一种蚜茧蜂诱集剂及其应用 | |
AU2021105220A4 (en) | Sex pheromone synergist for adults of small insects belonging to family noctuidae | |
CN113826510B (zh) | 一种金龟甲类成虫灯光防控方法 | |
KR20090101626A (ko) | 개구리를 이용한 농경지 해충구제방법 | |
CN108419774A (zh) | 一种诱捕小菜蛾的方法 | |
CN106538491A (zh) | 双波灯诱虫捕虫的装置及采用该装置诱集黏虫的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90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