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75416A - 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连接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75416A CN114175416A CN202080054116.7A CN202080054116A CN114175416A CN 114175416 A CN114175416 A CN 114175416A CN 202080054116 A CN202080054116 A CN 202080054116A CN 114175416 A CN114175416 A CN 114175416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ousing
- movable member
- release
- locking
- fema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39—Additional means for holding or locking coupling parts together, after engagement, e.g. separate keylock, retainer stra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36—Securing a plurality of contact members by one locking piece or operation
- H01R13/4361—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 H01R13/4362—Insertion of locking piece perpendicular to direction of contact insertion comprising a temporary and a final locking position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01R13/42—Securing in a demountable manner
- H01R13/426—Securing by a separate resilient retaining piece supported by base or case, e.g. collar or metal contact-retention clip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1—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H01R13/6272—Latching means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comprising a single latching arm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H01R13/6275—Latching arms not integral with the hous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H01R13/633—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 H01R13/6335—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for disengagement only comprising a handl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4/00—Two-part coupling devices, or either of their cooperating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overall structure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减少成本。阴侧连接器(F)具备:阴侧壳体(30),与阳侧壳体(10)嵌合;锁定功能部(57),设置于阴侧壳体(30),通过与阳侧壳体(10)卡止而将阴侧壳体(30)和阳侧壳体(10)锁定为嵌合状态;以及解除构件(63),是与阴侧壳体(30)分体的部件,相对于阴侧壳体(30)能装卸,解除构件(63)在装配于阴侧壳体(30)的状态下,能够使锁定功能部(57)以从阳侧壳体(10)解脱的方式移位。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在壳体的外表面形成有锁臂的连接器。在将该连接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的状态下,通过锁臂的卡止突起与对方侧连接器的卡止部卡止,从而两连接器锁定为嵌合状态。在使嵌合状态的两连接器脱离时,通过用手指对锁臂的解除操作部(连结部)进行按压操作,从而使锁臂弹性变形而使卡止突起从卡止部解脱。通过该操作,锁臂的锁定状态解除,所以能够使两连接器脱离。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08739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上述连接器不使用治具,仅仅用手指对解除操作部进行按压操作就能够将两连接器的锁定解除,所以锁定解除的作业性良好。因此,该连接器在与对方侧连接器嵌合后脱离的频率多的情况下有用。但是,在脱离频率少的情况下,解除操作部不可有效利用。作为其对策,考虑到如下:准备形成有解除操作部的壳体和不形成解除构件的壳体,根据脱离频率将这两个类型的壳体分开使用。但是,当制造两种壳体时,有模具成本变高的问题。
本公开的连接器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减少成本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公开的连接器,具备:
壳体,与对方侧壳体嵌合;
锁定功能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与所述对方侧壳体卡止而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以及
解除构件,是与所述壳体分体的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装卸,
所述解除构件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锁定功能部以从所述对方侧壳体解脱的方式移位
发明效果
根据本公开,能够减少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从斜上前方观看实施例1中从阳侧连接器脱离的阴侧连接器(连接器)的分解状态的立体图。
图2是从斜上后方观看将可动构件和解除构件装配于阴侧壳体(壳体)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从斜下后方观看解除构件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将可动构件相对于阴侧壳体(壳体)装配于临时卡止位置、在阴侧壳体插入有阴端子零件(端子零件)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5是表示在阴侧壳体插入有阴端子零件、使可动构件向锁定位置移位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6是表示在阴侧连接器和阳侧连接器的嵌合过程中,阴端子零件和阳端子零件(对方侧端子)没有接触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7是图6的A-A线剖视图。
图8是图6的B-B线剖视图。
图9是表示在阴侧连接器和阳侧连接器的嵌合过程中,可动构件向解除位置移位、阴端子零件的弹性接触片向远离阳端子零件的方向弹性变形的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10是图9的C-C线剖视图。
图11是表示阴侧连接器和阳侧连接器嵌合、锁定功能部卡止于阳侧壳体(对方侧壳体)而限制两连接器脱离的锁定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图12是表示操作解除构件而使锁定功能部从阳侧壳体解脱的解除锁定状态的侧视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说明]
首先列举说明本公开的实施方式。
本公开的连接器,
(1)具备:壳体,与对方侧壳体嵌合;
锁定功能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与所述对方侧壳体卡止而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以及
解除构件,是与所述壳体分体的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装卸,
所述解除构件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锁定功能部以从所述对方侧壳体解脱的方式移位。
根据本公开的结构,在使嵌合状态的壳体和对方侧壳体脱离时,通过对安装于壳体的解除构件进行操作,从而使锁定功能部以从对方侧壳体解脱的方式移位。因为能够根据脱离频率来选择解除构件相对于壳体的装卸,所以壳体仅一种就可以。根据本公开,与制造两种壳体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模具的成本。
(2)优选的是,所述解除构件具有装配于所述壳体的装配部、和从所述装配部呈悬臂状延伸并与所述锁定功能部抵接的臂部,所述臂部的延伸端部成为用于使所述锁定功能部移位的操作部。根据该结构,通过杠杆的作用,仅仅将较小的操作力施加于操作部,就能够使锁定功能部从对方侧壳体解脱。
(3)优选的是,所述锁定功能部形成于与所述壳体分体的可动构件,所述可动构件能够在锁定位置与比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壳体的内部侧退避而使所述锁定功能部从所述对方侧壳体解脱的解除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锁定位置上,能够使所述锁定功能部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突出并与所述对方侧壳体卡止。根据该结构,与将锁定功能部与壳体一体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壳体的形状,进而能够减少壳体的模具成本。
(4)优选的是,所述解除构件以将所述锁定功能部的一部分覆盖的形态且以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外表面对置的方式装配。根据该结构,如果对解除构件以使其接近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式进行按压操作,则能够使可动构件向解除位置侧移位而使锁定功能部从对方侧壳体解脱。
(5)优选的是,所述锁定功能部是在与所述壳体相对于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所述解除构件为仅将所述锁定功能部中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覆盖的形态。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宽度方向上的解除构件的尺寸。另外,在解除锁定操作时,因为解除构件与锁定功能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抵接,所以能够使可动构件不倾斜地向解除位置侧移位。
(6)优选的是,在所述可动构件形成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在所述可动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防止插入到所述壳体的所述端子零件脱离。根据该结构,可动构件兼备将壳体和对方侧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的功能、和作为用于使端子零件防脱的保持器的功能。因此,与和可动构件独立地设置保持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7)优选的是,所述可动构件能够向容许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插入的临时卡止位置移位,在所述解除构件形成有干涉部,所述干涉部通过在所述可动构件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时与所述可动构件干涉,从而限制所述解除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装配。根据该结构,基于能否将解除构件装配于壳体,能够探测可动构件位于临时卡止位置和锁定位置的哪个位置。
(8)优选的是,在所述壳体插入端子零件,所述端子零件具有与装配于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对方侧端子弹性地接触的弹性接触片,所述可动构件具有与所述弹性接触片对置的按压部,在所述可动构件位于所述解除位置时,所述弹性接触片通过被所述按压部按压,从而以远离所述对方侧端子的方式弹性变形,在所述可动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弹性接触片摆脱所述按压部的按压。
根据该结构,在将端子零件和对方侧端子连接时,预先使可动构件向解除位置移位,使弹性接触片向远离对方侧零件的方向弹性地移位。据此,能够避免或者减小由对方侧端子与弹性接触片之间的滑动阻力引起的嵌合阻力。当壳体和对方侧壳体嵌合且可动构件向锁定位置移位时,则从按压部的按压摆脱的弹性接触片与对方侧端子弹性地接触。因此,即使端子零件的极数较多,也能够在不使用杆的增力机构的情况下以较小的操作力进行对方侧端子和端子零件的连接。
(9)优选的是,在所述可动构件形成有在所述可动构件向所述解除位置移位时弹性变形的弹性挠曲部,所述可动构件被所述弹性挠曲部的弹性复原力赋予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位的方向的弹压力。根据该结构,可动构件由弹性挠曲部的弹性复原力保持于锁定位置,所以即使不使用其他构件,也能够保持可动构件的锁定状态。
[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详情]
[实施例1]
参照图1~图12说明将本公开具体化的实施例1。另外,本发明并不限定于这些例示,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范围内的所有变更。
在本实施例1中,关于前后方向,将图4~6、9、11、12中的左方定义为前方。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12所示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关于左右方向,将图7、8、10所示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方、右方。
本实施例的阴侧连接器F与阳侧连接器M嵌合。如图1所示,阳侧连接器M具有安装于电路基板P的表面(上表面)的阳侧壳体10和装配于阳侧壳体10的多根阳端子零件18,被称为基板用连接器。阴侧壳体30具有使阳端子零件18贯穿的壁状的端子保持部11、和从端子保持部11的外周缘朝向阴侧连接器F侧突出的方筒状的罩部12。
如图1、7所示,在罩部12的上壁部13形成有使上壁部13的内表面(下表面)凹陷的形态的退避凹部14。退避凹部14配置于左右方向上的中央部,从罩部12的顶端(开口端)在前后方向延伸到底端。在上壁部13中形成有退避凹部14的区域形成有将上壁部13贯穿的形态的操作孔15。操作孔15配置于比罩部12的顶端稍微靠后方的位置。
如图6、7所示,在罩部12的上壁部13形成有左右一对锁定用卡止部16。一对锁定用卡止部16以在左右方向隔开间隔的位置关系配置于上壁部13中与退避凹部14的左右两侧邻接的部位。如图6所示,锁定用卡止部16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罩部12的开口缘部(顶端部),具有面向罩部12的里侧的卡止面17。在从侧方观看罩部12的侧视时,锁定用卡止部16以与操作孔15的前方(罩部12的开口端侧)相邻的方式配置。在上下方向上,一对锁定用卡止部16配置于比退避凹部14的下表面低的位置。
如图1、6所示,阳端子零件18是将细长的金属棒材弯折成L字形的阳端子零件。阳端子零件18的基板连接部19在端子保持部11的外部露出,以插入到通孔H的状态与电路基板P连接。阳端子零件18的突片20从端子保持部11向罩部12内突出,与后述的阴端子零件45连接。
阴侧连接器F构成为具备合成树脂制的阴侧壳体30、多个阴端子零件45、合成树脂制的可动构件52以及解除构件63。如图1、2所示,阴侧壳体30在整体上呈块状。在两连接器F、M嵌合时,在罩部12内收纳阴侧壳体30。如图4所示,在阴侧壳体30内形成有将阴侧壳体30在前后方向贯穿的形态的多个端子收纳室31。多个端子收纳室31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排列地配置。在端子收纳室31的前端部形成有能弹性变形的矛状部32。
阴侧壳体30具有收纳空间33。如图1所示,收纳空间33在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30S(上表面)和左右两侧面开口,与所有的端子收纳室31连通。收纳空间33在前后方向(与阴端子零件45相对于阴侧壳体30的插拔方向正交的方向)上配置于阴侧壳体30的中央部(比矛状部32靠后方的位置)。
如图1、8、10所示,在阴侧壳体30的左右两外侧面形成有左右一对临时卡止部34和左右一对正式卡止部35。临时卡止部34和正式卡止部35配置于收纳空间33的前方。正式卡止部35配置于临时卡止部34的下方。临时卡止部34发挥将可动构件52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功能。正式卡止部35发挥将可动构件52保持于锁定位置的功能。
在阴侧壳体30的左右两外侧面形成有左右一对扩开部36。扩开部36配置于比正式卡止部35靠下方的位置。扩开部36是遍及收纳空间33的前端侧区域和比收纳空间33靠前方的区域在前后方向上细长地延伸的形状。扩开部36的前端侧部位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与临时卡止部34及正式卡止部35相同的区域。扩开部36的侧面成为在从前方观看阴侧壳体30的主视时相对于上下方向呈倾斜的扩开面37。扩开面37以朝向下方远离阴侧壳体30的外侧面的方式倾斜。
如图1、4、7所示,在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30S一体形成有用于装配可动构件52的基座部38。基座部38在前后方向上配置于阴侧壳体30的前端部,在左右方向(宽度方向)上配置于阴侧壳体30的中央部。在基座部38的左右两侧缘部形成有在前后方向延伸且呈肋状突出的形态的左右一对导向部39。在基座部38的上表面形成有防脱突起40。
如图1、4所示,在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30S形成有保护部41。保护部41配置于阴侧壳体30的后端部,具有左右对称的一对保护壁部42和连结部43。保护壁部42从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30S向上方立起。连结部43在左右方向细长,将左右两保护壁部42的上端缘部的前端部彼此连结。在保护部41的上面部中比连结部43靠后方的区域构成缺口部44。缺口部44被夹在左右两保护壁部42之间,向保护部41的后方开放。
阴端子零件45通过对金属板材实施弯曲加工等而成形,在整体上形成在前后方向细长的形状。如图1、4所示,在阴端子零件45的前端部形成有方筒部46。阴端子零件45的后端部形成有压接部47,压接部47压接于电线48的前端部。阴端子零件45从阴侧壳体30的后方插入到端子收纳室31,通过矛状部32的卡止作用防脱。在阴端子零件45插入到端子收纳室31的正规位置的状态下,方筒部46的后端缘部46R位于与收纳空间33的前端的前方邻接的位置。
如图4、11所示,阴端子零件45具有与阳端子零件18的突片20弹性地接触的弹性接触片49。弹性接触片49从构成方筒部46的下板部的前端向后方折回而呈悬臂状延伸。在弹性接触片49中比前端稍微靠后方的位置形成有与突片20点接触或者线接触的触点部50。弹性接触片49的后端部(延伸端部)作为受压部51执行功能。弹性接触片49中除受压部51之外且包括触点部50的大部分区域收纳于方筒部46内。受压部51比方筒部46的后端向后方突出。
可动构件52是与阴侧壳体30分体的独立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如图1所示,可动构件52是具有从前方观看的主视形状呈方形的主体部53、锁定功能部57以及一对弹性挠曲部61的左右对称的单一部件。主体部53具有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排列的多个贯穿孔54。在主视时,多个贯穿孔54在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排列配置。该贯穿孔54的排列方式与多个端子收纳室31的排列方式相同。如图4所示,主体部53的前表面中各贯穿孔54的上缘部作为防脱部55执行功能。各贯穿孔54的上表面中的前端部作为面向下方的按压部56执行功能。按压部56和防脱部55呈直角地相连。
如图1所示,锁定功能部57为从主体部53的上壁部13向上方突出、并在左右方向延伸的形态。锁定功能部57中的左右方向中央部作为支承部58执行功能。锁定功能部57中的左右两端部作为锁定部59执行功能。一对锁定部59以将支承部58从左右两侧夹着的方式配置。支承部58和一对锁定部59连续地相连。在锁定功能部57的上表面形成有以朝向前方降低的方式倾斜的诱导面60。
如图1所示,一对弹性挠曲部61为从主体部53的左右两侧壁部的前端缘向前方呈悬臂状延伸的形态。一对弹性挠曲部61呈方形的板状,能够以相互扩开的方式弹性变形。如图1、8、10所示,在弹性挠曲部61的下端缘部形成有从弹性挠曲部61的内表面(与对方侧的弹性挠曲部61对置的面)突出的形态的卡止缘部62。
可动构件52以从阴侧壳体30的上方将主体部53收纳于收纳空间33内、并使一对弹性挠曲部61与阴侧壳体30的左右两外侧面重叠的状态装配于阴侧壳体30。可动构件52是具有多功能的部件,通过装配于阴侧壳体30,从而发挥保持器功能、减小嵌合力功能以及锁定功能。保持器功能是进行阴端子零件45相对于阴侧壳体30(端子收纳室31)的插入状态的探测、和插入到阴侧壳体30(端子收纳室31)的阴端子零件45的防脱的功能。减小嵌合力功能是在两连接器F、M的嵌合过程中减小由阴端子零件45与阳端子零件18之间的摩擦引起的嵌合阻力的功能。锁定功能是将正规嵌合的两连接器F、M(两壳体10、30)锁定为限制脱离状态的功能。
装配于阴侧壳体30的可动构件52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参照图4)、锁定位置(参照图2、5、6、8、11)以及解除位置(参照图9、10、12)这三个位置。临时卡止位置设定于三个位置中最高的位置。卡止缘部62通过被上下夹在临时卡止部34与正式卡止部35之间,从而可动构件52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可动构件52变为能够探测阴端子零件45的插入状态的准备状态。
锁定位置设定于比临时卡止位置低且比解除位置高的位置。如图8所示,通过卡止缘部62被上下夹在正式卡止部35与扩开面37之间,从而可动构件52保持于锁定位置。保持于锁定位置的可动构件52能够发挥使阴端子零件45防脱的功能、和将两连接器F、M锁定为嵌合状态的功能。
解除位置设定于三个位置中最低的位置。解除位置的可动构件52失去将两连接器F、M锁定为嵌合状态的功能,发挥减小嵌合阻力功能。另外,在可动构件52位于解除位置时,如图10所示,一对弹性挠曲部61的下端部通过扩开部36而以向左右方向(宽度方向)外方弯曲的方式变形,所以在弹性挠曲部61蓄积弹性复原力。
如图1、3所示,解除构件63是与阴侧壳体30及可动构件52分体的独立的合成树脂制的部件。解除构件63是用于进行将由可动构件52锁定为嵌合状态的两连接器F、M(两壳体10、30)的锁定状态解除的操作的部件。解除构件63是在整体上在前后方向细长的板状部件。如图3所示,解除构件63具有装配部64、臂部71以及操作部74,是左右对称的形状。
装配部64形成于解除构件63的前端部。装配部64具有将板厚方向朝向上下方向的上板部65、左右两侧板部66、左右一对滑接部67、钩挂部68以及前止动部69。左右两侧板部66从上板部65的左右两侧缘部向下方延伸。左右一对滑接部67从左右两侧板部66的下端缘向内侧(左右方向中央侧)呈肋状突出。钩挂部68为从上板部65的后端缘向下方突出的形态。前止动部69与上板部65的前端缘及左右两侧缘部的前端缘相连。在前止动部69开口有脱模孔70,脱模孔70在对钩挂部68进行模具成型时形成。
臂部71与上板部65的后端缘齐平状相连,为从上板部65向后方悬臂状延伸的形态。在臂部71的下表面形成有左右一对接触部72。接触部72为从臂部71的左右两侧缘向下方突出、并在前后方向延伸的形态。前后方向上的接触部72的形成区域是从装配部64的侧板部66的后端到达臂部71的前后方向中央部的范围。
在臂部71的下表面形成有干涉部73。干涉部73从臂部71的前后方向中央部形成到臂部71的后端。如图3所示,干涉部73的前端侧区域配置于臂部71的左右两侧缘部,与接触部72的后端相连。干涉部73的后端部遍及臂部71的整个宽度。如图6所示,干涉部73的下表面以朝向前方降低的方式倾斜。
如图1~3所示,操作部74形成于臂部71的后端部。操作部74是从臂部71的上表面阶梯状突出的形态。通过阶梯状突出,从而与操作部74接触的手指不易向后方脱离。操作部74能够从解除构件63的上方赋予向下的按压力。
解除构件63相对于阴侧壳体30能装卸,但是关于装卸是否有必要,能够根据使两连接器F、M脱离的频率任意选择。即,在将可动构件52的锁定解除的频率多的情况下,将解除构件63装配于阴侧壳体30。在将可动构件52的锁定解除的频率少的情况下,不将解除构件63装配于阴侧壳体30,进行两连接器F、M的嵌合。
接着,对将解除构件63装配于阴侧壳体30的情况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将可动构件52装配于阴侧壳体30并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在该状态下,如图4所示,贯穿孔54的高度与端子收纳室31的高度一致,防脱部55向阴端子零件45相对于端子收纳室31的插入路径的上方退避。因此,能够进行阴端子零件45相对于端子收纳室31的插拔。在将可动构件52保持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将阴端子零件45插入到端子收纳室31。
在插入所有的阴端子零件45后,将可动构件52从临时卡止位置向锁定位置压下。在可动构件52移动到锁定位置的状态下,如图5所示,防脱部55向阴端子零件45的插入路径内进入,相对于方筒部46的后端缘部46R以从后方接近的位置关系对置。因此,当阴端子零件45被作用于电线48的外力等向后方拉拽时,则方筒部46的后端缘部46R与防脱部55碰触而变为钩挂状态。据此,阴端子零件45被限制向后方的移动,保持为收纳于端子收纳室31内的状态。
另外,在结束所有的阴端子零件45的插入工序时存在没有插入到正规位置的阴端子零件45的情况下,在想要将可动构件52从临时卡止位置向锁定位置压下时,按压部56与方筒部46的上表面碰触。因此,不能将可动构件52向锁定位置压下。因此,基于能否将临时卡止位置的可动构件52向锁定位置压入,能够探测阴端子零件45的插入状态(即,所有的阴端子零件45被正规插入还是存在半插入状态的阴端子零件45)。
在使可动构件52向锁定位置移动后,将解除构件63装配于阴侧壳体30。在装配时,一边从上方用臂部71覆盖基座部38,一边使装配部64从阴侧壳体30的前方接近基座部38。然后,使钩挂部68与基座部38的上表面滑接,并且使侧板部66及滑接部67与导向部39的侧面及下表面滑接。通过这些滑接,解除构件63被限制相对于基座部38向上下方向及左右方向的相对移位,以保持为一定姿势的状态装配。
在解除构件63适当装配的状态下,如图6所示,钩挂部68越过防脱突起40,相对于防脱突起40从后方抵接,并且前止动部69相对于基座部38从前方抵接。通过该抵接作用,解除构件63保持为相对于基座部38(阴侧壳体30)被限制前后方向的移动的状态。
在解除构件63适当装配的状态下,如图8所示,接触部72的下表面相对于锁定功能部57的支承部58以从上方接近的位置关系对置。如图2所示,左右一对锁定部59在解除构件63的左右两侧方向上方露出。如图6所示,操作部74收纳于保护部41内,被夹在左右两保护壁部42之间,并且位于比连结部43靠下方。据此,可防止异物从上方、左右侧方干涉操作部74。另外,因为在保护部41的上面部形成有缺口部44,所以能够在左右两保护壁部42之间收纳手指,并用该手指从上方对操作部74进行按压操作。
另外,在可动构件52仍然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想要将解除构件63装配于基座部38的情况下,钩挂部68与基座部38的上表面接触,并且侧板部66及滑接部67与导向部39的侧面及下表面接触,在解除构件63刚刚保持为一定的装配姿势之后,解除构件63的干涉部73的下表面与支承部58(锁定功能部57)干涉。当在该状态下进行解除构件63的组装时,则干涉部73的倾斜的下表面与支承部58之间的滑动摩擦增大,所以相对于组装的阻力增大。因此,不易进行解除构件63的装配。
另外,当在干涉部73与支承部58之间的摩擦阻力增大的状态下强制进行组装时,因为钩挂部68与防脱突起40抵靠,所以组装阻力不停地增大。因此,即使强制进行组装,在达到正规的组装状态前也难以进行解除构件63的装配动作。因此,在可动构件52仍然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下,解除构件63不可能装配于阴侧壳体30。另外,基于能否装配解除构件63,能够探测可动构件52是否向锁定位置移动。
另外,在以超过组装阻力的较大的力强制进行解除构件63的组装的情况下,通过干涉部73的倾斜的下表面,能够将临时卡止位置的可动构件52向锁定位置压下。在该情况下,需要相当大的力,但是与解除构件63的组装完成同时,可动构件52保持于锁定位置。
在将阴侧连接器F与阳侧连接器M嵌合时,在罩部12内插入阴侧连接器F。在插入(嵌合)的过程中,通过锁定功能部57的诱导面60与上壁部13中退避凹部14的左右两侧的锁定用卡止部16的下表面滑接,从而锁定位置的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压入。当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移动时,按压部56将受压部51压下,所以弹性接触片49向从突片20的插入路径向下方远离的方向弹性地移位。因此,在阳端子零件18的突片20插入到阴端子零件45内时,突片20与弹性接触片49之间的滑动阻力(摩擦阻力)减小。据此,两连接器F、M间的嵌合阻力减小。另外,在两连接器F、M的嵌合过程中,解除构件63因为收纳于退避凹部14内,所以不会由于与罩部12接触而变形或者移位。
另外,在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移动的过程中,如图10所示,弹性挠曲部61的卡止缘部62通过与扩开部36滑接而以扩开的方式弹性变形。据此,在弹性挠曲部61蓄积弹性复原力,所以可动构件52将要向锁定位置侧移动。另外,也通过弹性接触片49的弹性复原力对可动构件52赋予向锁定位置侧的复原力。
当两连接器F、M达到正规的嵌合状态时,则锁定部59(锁定功能部57)通过锁定用卡止部16,所以可动构件52从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弹性地复原。当可动构件52向锁定位置复原时,锁定功能部57以从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30S突出的方式移位,左右两锁定部59与左右两锁定用卡止部16的卡止面17卡止。通过锁定部59与锁定用卡止部16卡止,从而两连接器F、M保持为被限制脱离的状态。另外,当可动构件52向锁定位置移动时,按压部56从受压部51解脱,所以弹性接触片49向接近突片20的方向弹性复原,突片20和弹性接触片49以预期的接触压力连接。从两连接器F、M的嵌合开始直至嵌合完成,解除构件63不移动。
在使嵌合状态的两连接器F、M脱离时,对解除构件63的操作部74进行按压操作,使臂部71以接近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30S的方式移位。此时,解除构件63弹性变形。通过操作部74的按压操作,解除构件63的接触部72按压支承部58,所以锁定位置的可动构件52被向解除位置压下。当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移动时,则锁定功能部57收纳于阴侧壳体30内(收纳空间33内),锁定部59从锁定用卡止部16(卡止面17)解脱。据此,锁定部59的锁定状态解除,所以只要仍然保持解除锁定状态将两连接器F、M(两壳体10、30)拉离即可。
当通过对操作部74进行按压操作而使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移动时,则按压部56按压受压部51,所以弹性接触片49向远离突片20的方向移位。据此,弹性接触片49与突片20之间的滑动阻力减小,所以两连接器F、M脱离时的阻力也减小。当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移动时,则弹性挠曲部61弹性变形,所以在可动构件52蓄积将要向锁定位置复原的力。因此,在两连接器F、M脱离后,如果使手指离开操作部74,则可动构件52通过弹性挠曲部61的弹性复原力而向锁定位置复原。通过以上,两连接器F、M的脱离完成。
接着,对在阴侧壳体30不装配解除构件63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关于两连接器F、M的嵌合过程,与将解除构件63装配于阴侧壳体30的情况相同,所以省略说明。在两连接器F、M正规嵌合的状态下,从罩部12的上方(外方)通过操作孔15能够目视锁定功能部57中的支承部58。换句话讲,支承部58变为通过操作孔15向罩部12的外部露出的状态。
因此,在使嵌合状态的两连接器F、M脱离时,只要从操作孔15将治具、工具(图示省略)或者手指插入并将支承部58向下方按压,将可动构件52从锁定位置向解除位置压入即可。通过将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压入,从而锁定状态解除。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移动时的作用与使用解除构件63将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移动时相同,所以省略说明。然后,仍然保持用治具、工具或者手指将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压入的状态,使两连接器F、M(两壳体10、30)脱离。在脱离后,如果使治具、工具或者手指从可动构件52脱离,则两连接器F、M的脱离完成。
本实施例1的阴侧连接器F具备与阳侧壳体10嵌合的阴侧壳体30、设置于阴侧壳体30的锁定功能部57、以及解除构件63。锁定功能部57通过与阳侧壳体10卡止,从而将阴侧壳体30和阳侧壳体10锁定为嵌合状态。解除构件63是与阴侧壳体30分体的部件,相对于阴侧壳体30能装卸。解除构件63在安装于阴侧壳体30的状态下,能够使锁定功能部57以从阳侧壳体10解脱的方式移位。
在使嵌合状态的阴侧壳体30和阳侧壳体10脱离时,通过对安装于阴侧壳体30的解除构件63进行操作,从而使锁定功能部57以从阳侧壳体10解脱的方式移位。因为能够根据脱离频率来选择解除构件63相对于阴侧壳体30的装卸,所以阴侧壳体30仅一种就可以。因此,根据本实施例的阴侧连接器F,与制造两种阴侧壳体30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少模具的成本。
解除构件63具有装配于阴侧壳体30的装配部64、和从装配部64呈悬臂状延伸并与锁定功能部57抵接的臂部71。臂部71的延伸端部成为用于使锁定功能部57向解除锁定方向移位的操作部74。当对操作部74进行操作时,臂部71以装配部64为支点以使姿势倾斜的方式移位,将锁定功能部57推动。臂部71中与锁定功能部57抵接的部位与操作部74相比离装配部64近。因此,通过杠杆的作用,仅仅将较小的操作力施加于操作部74,就能够使锁定功能部57移动而从阳侧壳体10解脱。
锁定功能部57形成于与阴侧壳体30分体的可动构件52。可动构件52能够在锁定位置与比锁定位置向阴侧壳体30的内部侧(收纳空间33内)退避的解除位置之间移位。在可动构件52位于锁定位置的状态下,锁定功能部57从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30S突出并与阳侧壳体10卡止。在可动构件52位于解除位置的状态下,锁定功能部57从阳侧壳体10解脱。因为锁定功能部57形成于与阴侧壳体30分体的可动构件52,所以与将锁定功能部57与阴侧壳体30一体形成的情况相比,能够简化阴侧壳体30的形状。据此,能够减少阴侧壳体30的模具成本。
解除构件63以将锁定功能部57的一部分(仅左右方向中央的支承部58)覆盖的形态且以与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30S对置的方式装配。因此,如果对解除构件63以使其接近阴侧壳体30的外表面30S的方式进行按压操作,则能够使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侧移位而使锁定功能部57从阳侧壳体10解脱。
锁定功能部57是在与阴侧壳体30相对于阳侧壳体10的嵌合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左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解除构件63为仅将锁定功能部57中宽度方向中央部(支承部58)覆盖的形态。根据该结构,能够减小宽度方向上的解除构件63的尺寸。另外,在解除锁定操作时,因为解除构件63与锁定功能部57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抵接,所以能够使可动构件52不倾斜地向解除位置侧移位。
在可动构件52形成有防脱部55。防脱部55在可动构件52位于锁定位置时防止插入到阴侧壳体30的阴端子零件45脱离。即,可动构件52除了将阴侧壳体30和阳侧壳体10锁定为嵌合状态的功能之外,还兼备作为用于使阴端子零件45防脱的保持器的功能。因此,本实施例的阴侧连接器F与和可动构件52独立地设置保持器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
可动构件52能够向容许阴端子零件45相对于阴侧壳体30的插入的临时卡止位置移位。在解除构件63形成有干涉部73,干涉部73通过在可动构件52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与可动构件52干涉,从而限制解除构件63相对于阴侧壳体30的装配。根据该结构,基于能否将解除构件63装配于阴侧壳体30,能够探测可动构件52位于临时卡止位置和锁定位置的哪个位置。
在阴侧壳体30插入阴端子零件45。阴端子零件45具有与装配于阳侧壳体10的阳端子零件18弹性地接触的弹性接触片49。可动构件52具有与弹性接触片49对置的按压部56。在可动构件52位于解除位置时,通过弹性接触片49被按压部56按压,从而向远离阳端子零件18的突片20的方向弹性地移位。在可动构件52位于锁定位置时,弹性接触片49摆脱按压部56的按压。
根据该结构,在将阴端子零件45和阳端子零件18连接时,预先使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移位,使弹性接触片49向远离阳端子零件18的方向弹性地移位。据此,能够避免或者减小由阳端子零件18与弹性接触片49之间的滑动阻力引起的嵌合阻力。当阴端子零件45和阳侧壳体10嵌合且可动构件52向锁定位置移位时,则从按压部56的按压摆脱的弹性接触片49与阳端子零件18弹性地接触。因此,即使阴端子零件45的极数较多,也能够在不使用杆的增力机构的情况下以较小的操作力进行阳端子零件18和阴端子零件45的连接。
在可动构件52形成有在可动构件52向解除位置移位时弹性变形的弹性挠曲部61。可动构件52被弹性挠曲部61的弹性复原力赋予从解除位置向锁定位置移位的方向的弹压力。根据该结构,可动构件52由弹性挠曲部61的弹性复原力保持于锁定位置,所以即使不使用其他构件,也能够保持可动构件52的锁定状态。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而通过权利要求书示出。意欲本发明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意思及保护范围内的所有变更,也包括如下述的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例中,通过使解除构件向壳体的外表面接近,从而锁定功能部的锁定解除,但是锁定解除时的解除构件的移位方向也可以是与壳体的外表面平行的方向。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解除锁定操作时对解除构件进行按压操作,但是也可以使得通过拉拽解除构件而解除锁定。
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除构件仅将锁定功能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覆盖,但是解除构件也可以将锁定功能部的宽度方向两端部覆盖。在该情况下,锁定功能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与对方侧壳体卡止。
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除构件为向后方呈悬臂状延伸的形态,但是解除构件也可以为向前方或者侧方呈悬臂状延伸的形态。
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除构件以呈悬臂状延伸的形态装配于壳体,但是解除构件也可以呈双支承梁状装配于壳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解除构件的装配部固定于壳体,通过解除构件弹性变形而使锁定功能部从对方侧壳体解脱,但是解除构件也可以以将轴作为中心转动或者摇动的方式装配于壳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在可动构件位于临时卡止位置时,解除构件的干涉部与可动构件干涉,但是解除构件也可以为不具有干涉部的形态。在该情况下,即使是可动构件位于临时卡止位置的状态,也能够将解除构件装配于壳体。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动构件兼备作为用于使端子零件防脱的保持器的功能,但是可动构件也可以不具有作为保持器的功能。
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功能部形成于与壳体分体的可动构件,但是锁定功能部也可以与壳体一体形成。
在上述实施例中,锁定功能部通过向从壳体的外表面突出的方向移位,从而与对方侧壳体卡止,但是锁定功能部也可以通过与沿着壳体的外表面的方式移位,从而与对方侧壳体卡止。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动构件具有避免或者减小由端子零件与对方侧端子之间的滑动阻力引起的嵌合阻力的功能,但是可动构件也可以不具有避免或者减小嵌合阻力的功能。
附图标记说明
10:阳侧壳体(对方侧壳体)
11:端子保持部
12:罩部
13:上壁部
14:退避凹部
15:操作孔
16:锁定用卡止部
17:卡止面
18:阳端子零件(对方侧端子)
19:基板连接部
20:突片
30:阴侧壳体(壳体)
30S:阴侧壳体的外表面
31:端子收纳室
32:矛状部
33:收纳空间
34:临时卡止部
35:正式卡止部
36:扩开部
37:扩开面
38:基座部
39:导向部
40:防脱突起
41:保护部
42:保护壁部
43:连结部
44:缺口部
45:阴端子零件(端子零件)
46:方筒部
46R:方筒部的后端缘部
47:压接部
48:电线
49:弹性接触片
50:触点部
51:受压部
52:可动构件
53:主体部
54:贯穿孔
55:防脱部
56:按压部
57:锁定功能部
58:支承部
59:锁定部
60:诱导面
61:弹性挠曲部
62:卡止缘部
63:解除构件
64:装配部
65:上板部
66:侧板部
67:滑接部
68:钩挂部
69:前止动部
70:脱模孔
71:臂部
72:接触部
73:干涉部
74:操作部
F:阴侧连接器(连接器)
H:通孔
M:阳侧连接器
P:电路基板
Claims (9)
1.一种连接器,具备:
壳体,与对方侧壳体嵌合;
锁定功能部,设置于所述壳体,通过与所述对方侧壳体卡止而将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锁定为嵌合状态;以及
解除构件,是与所述壳体分体的部件,相对于所述壳体能装卸,
所述解除构件在安装于所述壳体的状态下,能够使所述锁定功能部以从所述对方侧壳体解脱的方式移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解除构件具有装配于所述壳体的装配部、和从所述装配部呈悬臂状延伸并与所述锁定功能部抵接的臂部,
所述臂部的延伸端部成为用于使所述锁定功能部移位的操作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功能部形成于与所述壳体分体的可动构件,
所述可动构件能够在锁定位置与解除位置之间移位,在所述锁定位置上,使所述锁定功能部从所述壳体的外表面突出并与所述对方侧壳体卡止,所述解除位置比所述锁定位置向所述壳体的内部侧退避而使所述锁定功能部从所述对方侧壳体解脱。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解除构件以将所述锁定功能部的一部分覆盖的形态且以与所述壳体的所述外表面对置的方式装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锁定功能部是在与所述壳体和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嵌合方向交叉的宽度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形状,
所述解除构件为仅将所述锁定功能部中所述宽度方向的中央部覆盖的形态。
6.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可动构件形成有防脱部,所述防脱部在所述可动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防止插入到所述壳体的端子零件脱离。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可动构件能够向容许端子零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插入的临时卡止位置移位,
在所述解除构件形成有干涉部,所述干涉部通过在所述可动构件位于所述临时卡止位置时与所述可动构件干涉,从而限制所述解除构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装配。
8.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壳体插入端子零件,
所述端子零件具有与装配于所述对方侧壳体的对方侧端子弹性地接触的弹性接触片,
所述可动构件具有与所述弹性接触片对置的按压部,
在所述可动构件位于所述解除位置时,所述弹性接触片通过被所述按压部按压,从而以远离所述对方侧端子的方式弹性变形,
在所述可动构件位于所述锁定位置时,所述弹性接触片从所述按压部的按压中解脱。
9.根据权利要求3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连接器,其中,在所述可动构件形成有在所述可动构件向所述解除位置移位时弹性变形的弹性挠曲部,
所述可动构件被所述弹性挠曲部的弹性复原力赋予从所述解除位置向所述锁定位置移位的方向的弹压力。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45079A JP7251398B2 (ja) | 2019-08-07 | 2019-08-07 | コネクタ |
JP2019-145079 | 2019-08-07 | ||
PCT/JP2020/027815 WO2021024756A1 (ja) | 2019-08-07 | 2020-07-17 | コネクタ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75416A true CN114175416A (zh) | 2022-03-11 |
CN114175416B CN114175416B (zh) | 2024-05-10 |
Family
ID=745035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54116.7A Active CN114175416B (zh) | 2019-08-07 | 2020-07-17 | 连接器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848519B2 (zh) |
JP (1) | JP7251398B2 (zh) |
CN (1) | CN114175416B (zh) |
WO (1) | WO2021024756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0028753B2 (en) | 2008-09-26 | 2018-07-24 | Relievant Medsystems, Inc. | Spine treatment kits |
US9724151B2 (en) | 2013-08-08 | 2017-08-08 | Relievant Medsystems, Inc. | Modulating nerves within bone using bone fasteners |
AU2020346827A1 (en) | 2019-09-12 | 2022-03-31 | Relievant Medsystems, In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tissue modulation |
JP7303985B2 (ja) * | 2019-12-02 | 2023-07-06 |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 コネクタ |
JP7240616B2 (ja) * | 2020-09-24 | 2023-03-16 |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12082876B1 (en) | 2020-09-28 | 2024-09-10 | Relievant Medsystems, Inc. | Introducer drill |
US12039731B2 (en) | 2020-12-22 | 2024-07-16 | Relievant Medsystems, Inc. | Prediction of candidates for spinal neuromodulation |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81184A (en) * | 1995-02-09 | 1997-10-28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ocking and coupling mechanisms |
US20060194469A1 (en) * | 2005-02-04 | 2006-08-31 | Yazaki Corporation | Lock Connector |
JP2013214437A (ja) * | 2012-04-03 | 2013-10-17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装置 |
CN103931053A (zh) * | 2011-11-09 | 2014-07-1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5576423A (zh) * | 2014-11-04 | 2016-05-1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6207636A (zh) * | 2015-05-27 | 2016-12-0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6410489A (zh) * | 2015-07-30 | 2017-02-1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7408783A (zh) * | 2015-02-06 | 2017-11-2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连接器 |
KR20170136991A (ko) * | 2016-06-02 | 2017-12-12 | 델피 인터내셔널 오퍼레이션즈 룩셈부르크 에스.에이 알.엘. | 개선된 체결 장치를 가지는 전기 연결기 조립체 |
CN108336627A (zh) * | 2017-01-17 | 2018-07-27 | J.S.T.公司 | 操作msl连接器系列的方法 |
CN109390784A (zh) * | 2017-08-04 | 2019-02-2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JP2019087391A (ja) * | 2017-11-07 | 2019-06-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20190199008A1 (en) * | 2017-12-26 | 2019-06-2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217041A (ja) | 1999-11-26 | 2001-08-10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4500245B2 (ja) * | 2005-10-27 | 2010-07-14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JP2008270127A (ja) * | 2007-04-25 | 2008-11-06 |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 コネクタ |
JP4986970B2 (ja) * | 2008-10-20 | 2012-07-25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8882528B2 (en) * | 2010-12-15 | 2014-11-11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US10770808B2 (en) * | 2016-09-21 | 2020-09-08 | Pct International, Inc. | Connector with a locking mechanism |
US10367299B2 (en) * | 2017-03-29 | 2019-07-30 |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imited | Plug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an unlocking apparatus for unlocking a latch |
JP6876497B2 (ja) * | 2017-04-14 | 2021-05-26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876498B2 (ja) * | 2017-04-14 | 2021-05-26 | タイコエレクトロニクスジャパン合同会社 | 電気コネクタ |
JP6840634B2 (ja) * | 2017-06-26 | 2021-03-10 | 日本航空電子工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10367295B2 (en) * | 2017-07-11 | 2019-07-30 | Moxa Inc. | Clamping mechanism for industrial input/output device |
JP7052943B2 (ja) * | 2018-02-16 | 2022-04-12 | 住友電工デバイス・イノベーション株式会社 | 光トランシーバ |
-
2019
- 2019-08-07 JP JP2019145079A patent/JP7251398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17 CN CN202080054116.7A patent/CN114175416B/zh active Active
- 2020-07-17 US US17/629,558 patent/US11848519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7-17 WO PCT/JP2020/027815 patent/WO2021024756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5681184A (en) * | 1995-02-09 | 1997-10-28 | The Whitaker Corporation | Connector with secondary locking and coupling mechanisms |
US20060194469A1 (en) * | 2005-02-04 | 2006-08-31 | Yazaki Corporation | Lock Connector |
CN103931053A (zh) * | 2011-11-09 | 2014-07-16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JP2013214437A (ja) * | 2012-04-03 | 2013-10-17 | Auto Network Gijutsu Kenkyusho:Kk | コネクタ及び電気接続装置 |
CN105576423A (zh) * | 2014-11-04 | 2016-05-11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7408783A (zh) * | 2015-02-06 | 2017-11-28 | 株式会社自动网络技术研究所 | 连接器 |
CN106207636A (zh) * | 2015-05-27 | 2016-12-07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CN106410489A (zh) * | 2015-07-30 | 2017-02-15 |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KR20170136991A (ko) * | 2016-06-02 | 2017-12-12 | 델피 인터내셔널 오퍼레이션즈 룩셈부르크 에스.에이 알.엘. | 개선된 체결 장치를 가지는 전기 연결기 조립체 |
CN108336627A (zh) * | 2017-01-17 | 2018-07-27 | J.S.T.公司 | 操作msl连接器系列的方法 |
CN109390784A (zh) * | 2017-08-04 | 2019-02-26 | 矢崎总业株式会社 | 连接器 |
JP2019087391A (ja) * | 2017-11-07 | 2019-06-06 | 矢崎総業株式会社 | コネクタ |
US20190199008A1 (en) * | 2017-12-26 | 2019-06-27 |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 Connector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271473A1 (en) | 2022-08-25 |
JP7251398B2 (ja) | 2023-04-04 |
JP2021026929A (ja) | 2021-02-22 |
CN114175416B (zh) | 2024-05-10 |
WO2021024756A1 (ja) | 2021-02-11 |
US11848519B2 (en) | 2023-12-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75416A (zh) | 连接器 | |
JP3596729B2 (ja) |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 |
JP3991911B2 (ja) | コネクタ | |
JP4267935B2 (ja) | 電気コネクタ組立体及び電気コネクタ | |
JP2921645B2 (ja) | コネクタ嵌合検知構造 | |
JP3468451B2 (ja) | コネクタ嵌合構造 | |
EP1571734B1 (en) | Connector apparatus with a mating detecting member called connector position assurance | |
JP2001160457A (ja)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
JPH1197111A (ja)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
JPWO2019045039A1 (ja) | 部材の係止構造 | |
JP3741351B2 (ja) | 半嵌合防止コネクタ | |
CN114175405B (zh) | 连接器 | |
CN111448718A (zh) | 连接器 | |
JP2001326032A (ja) | 半嵌合検知コネクタ | |
CN114080734A (zh) | 连接器 | |
CN111448719B (zh) | 连接器 | |
JP3903885B2 (ja) | 検知部材付きコネクタ | |
JP2012022901A (ja) | コネクタ | |
CN114586243B (zh) | 连接器 | |
CN113939960B (zh) | 阴连接器及连接器 | |
JP7275274B2 (ja) | コネクタ | |
CN112350110B (zh) | 连接器 | |
JP7389407B2 (ja) | カードエッジコネクタ | |
CN110249488A (zh) | 连接器 | |
CN111448720B (zh) | 连接器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