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52758B - 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测试方法及装置 - Google Patents
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测试方法及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52758B CN114152758B CN202210114266.3A CN202210114266A CN114152758B CN 114152758 B CN114152758 B CN 114152758B CN 202210114266 A CN202210114266 A CN 202210114266A CN 114152758 B CN114152758 B CN 11415275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lood sample
- detected
- reactive protein
- target
- quality control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108010074051 C-Reactive Protein Protein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3
- 102100032752 C-reactive protein Human gen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2
- 201000010099 disease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08000037265 diseases, disorders, signs and symptoms Diseas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5
- 238000003745 diagnosis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1
- 238000012360 tes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description 55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0
- 210000004369 blood Anatomy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9
- 239000008280 bloo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79
- 238000003908 quality control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31
- 229920000642 polymer Polymer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8
- 102000034287 fluorescent proteins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108091006047 fluorescent proteins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4
- 102000004169 proteins and genes Human gen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108090000623 proteins and genes Protein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8000005534 hematocri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9
- 238000010521 absorp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8000004587 chromatography analysi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7790 sol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9000003085 dilu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7639 prin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7850 fluorescent dy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01215 fluorescent labe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0790 dil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895 dilu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528 membran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3153 chemical reaction re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11088 calibration curve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5259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2372 labe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806 packaging method and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0998 test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6
- 108010017384 Blood Proteins Protein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102000004506 Blood Proteins Human gen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
- 210000002966 serum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0
- KRKNYBCHXYNGOX-UHFFFAOYSA-N cit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C(=O)CC(O)(C(O)=O)CC(O)=O KRKNYBCHXYNGOX-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7726 management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BPYKTIZUTYGOLE-IFADSCNNSA-N Bilirubin Chemical compound N1C(=O)C(C)=C(C=C)\C1=C\C1=C(C)C(CCC(O)=O)=C(CC2=C(C(C)=C(\C=C/3C(=C(C=C)C(=O)N\3)C)N2)CCC(O)=O)N1 BPYKTIZUTYGOLE-IFADSCNNSA-N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1888 foi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OOIBFPKQHULHSQ-UHFFFAOYSA-N (3-hydroxy-1-adamantyl) 2-methylprop-2-enoate Chemical compound C1C(C2)CC3CC2(O)CC1(OC(=O)C(=C)C)C3 OOIBFPKQHULHSQ-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KCXVZYZYPLLWCC-UHFFFAOYSA-N EDTA Chemical compound OC(=O)CN(CC(O)=O)CCN(CC(O)=O)CC(O)=O KCXVZYZYPLLWC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020 Nitrocellulos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19142 PO4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027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613 environment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3365 glass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0669 hepar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ZFGMDIBRIDKWMY-PASTXAENSA-N heparin Chemical compound CC(O)=N[C@@H]1[C@@H](O)[C@H](O)[C@@H](COS(O)(=O)=O)O[C@@H]1O[C@@H]1[C@@H](C(O)=O)O[C@@H](O[C@H]2[C@@H]([C@@H](OS(O)(=O)=O)[C@@H](O[C@@H]3[C@@H](OC(O)[C@H](OS(O)(=O)=O)[C@H]3O)C(O)=O)O[C@@H]2O)CS(O)(=O)=O)[C@H](O)[C@H]1O ZFGMDIBRIDKWMY-PASTXAEN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60001008 heparin sodium Drug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000 lipidem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973 liquid crystal related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8267 milk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10000004080 milk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3336 milk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220 nitrocellulos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NBIIXXVUZAFLBC-UHFFFAOYSA-K phosphate Chemical compound [O-]P([O-])([O-])=O NBIIXXVUZAFLBC-UHFFFAOYSA-K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452 phosph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123 point-of-care te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1681 prote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20001775 protein part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57 thaw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08010062271 Acute-Phase Proteins Proteins 0.000 description 1
- 102000011767 Acute-Phase Proteins Human gen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3500 data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317 immunochromat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57 inflamm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545 inva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10000005229 liver cel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813 microb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790 scatter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38 stimul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16 tissue injury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6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 G01N33/6893—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proteins, peptides or amino acids related to diseases not provided for elsewhere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1/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optical means, i.e. using sub-millimetre waves, infrared, visible or ultraviolet light
- G01N21/62—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 G01N21/63—Systems in which the material investigated is excited whereby it emits light or causes a change in wavelength of the incident light optically excited
- G01N21/64—Fluorescence; Phosphorescence
- G01N21/6428—Measuring fluorescence of fluorescent products of reactions or of fluorochrome labelled reactive substances, e.g. measuring quenching effects, using measuring "optrode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4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with an insoluble carrier for immobilising immunochemicals
- G01N33/54306—Solid-phase reaction mechanism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58—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using diffusion or migration of antigen or antibody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3—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 G01N33/577—Immunoassay; Biospecific binding assay; Materials therefor involving monoclonal antibodies binding reaction mechanisms characterised by the use of monoclonal antibodies; monoclonal antibodies per se are classified with their corresponding antige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33/00—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specific method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1N1/00 - G01N31/00
- G01N33/48—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Haemocytometers
- G01N33/50—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 G01N33/58—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labelled substances
- G01N33/582—Chemical analysis of biological material, e.g. blood, urine; Testing involving biospecific ligand binding methods; Immunological testing involving labelled substances with fluorescent label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N—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DETERMINING THEIR CHEMICAL OR PHYSICAL PROPERTIES
- G01N2333/00—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 G01N2333/435—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 G01N2333/46—Assays involving biological materials from specific organisms or of a specific nature from animals; from humans from vertebrates
- G01N2333/47—Assays involving proteins of known structure or function as defined in the subgroups
- G01N2333/4701—Details
- G01N2333/4737—C-reactive protei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olecular B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Urology & Nephrolog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atholog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Biochemistr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ell B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Proteomics, Peptides & Aminoacid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Investigating, Analyzing Materials By Fluorescence Or Luminescence (AREA)
- Investigating Or Analysing Materials By The Use Of Chemical Rea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血液蛋白浓度测定领域,揭露了一种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包括:利用目标检测卡标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捕获荧光标记蛋白得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及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根据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判断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是否达到质控标准,未达到质控标准,则判定检测无效,达到质控标准,则判断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血样,是全血血样,计算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本发明还提出一种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装置、电子设备以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本发明可以解决检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时,检测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液蛋白浓度测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简称CRP)是机体受到微生物入侵或者组织损伤等炎症性刺激时,肝细胞合成的急性相蛋白,C-反应蛋白在健康人血液中的浓度很低,当血液中C-反应蛋白浓度高于常量时,表示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或感染,因此,血液中C-反应蛋白浓度的测定显得至关重要。
当前,检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主要由有速率散射法、免疫层析法等,但缺少完备的检测过程和量化标准,检测过程较为繁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检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时,缺少完备的检测过程和量化标准,检测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检测区的蛋白捕获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质控区的多克隆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判断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是否达到预设的质控标准;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定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无效;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断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血样;
若所述待测血样是全血血样,则根据所述待测血样的红细胞压积值及预构建的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若所述待测血样为非全血血样,则将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作为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可选地,所述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包括:
获取符合预定测定条件的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
按照预定的稀释比例,配置相应比例的所述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
将所述相应比例的所述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进行充分混匀,得到所述待测血样;
将适量的所述待测血样注入所述原始检测卡的加样孔中,得到所述目标检测卡。
可选地,所述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待测血样的层析方向,在预构建的PVC底板上划定原始样品区、原始结合区、原始检测区、原始质控区及原始吸收区;
在所述原始样品区覆盖预制的样品垫,得到目标样品区;
在所述原始结合区覆盖预制的结合垫,并在所述结合垫上方附着预制的荧光标记抗体,得到目标结合区;
在所述原始检测区及原始质控区,覆盖预制的NC膜,并在所述原始检测区及原始质控区的NC膜上,制备固相载体,得到检测固相载体及质控固相载体;
在所述检测固相载体上,包被预制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得到目标检测区;
在所述质控固相载体上,包被预制的多克隆抗体,得到目标质控区;
在所述原始吸收区覆盖预制的吸收垫,得到目标吸收区;
连通所述目标样品区、目标结合区、目标检测区、目标质控区及目标吸收区,得到目标检测层析卡;
利用预制的卡壳封装所述目标检测层析卡,得到所述原始检测卡。
可选地,所述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血样的试剂批号及对应的测定芯片;
将所述测定芯片插入预构建的荧光检测仪中,得到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
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样品垫,通过层析的方式,将所述待测血样层析至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目标结合区,得到可结合C-反应蛋白;
利用所述目标结合区中的荧光标记抗体,与所述可结合C-反应蛋白结合,得到所述荧光标记蛋白。
可选地,所述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包括:
测定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
利用预构建的定标曲线,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查询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
根据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及所述稀释比例,推算出所述原始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可选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的真实值获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点击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上的打印按钮,生成打印指令;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中的打印功能,根据所述打印指令及C-反应蛋白浓度的真实值,生成检测结果报告。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装置,所述装置包括:
目标荧光检测仪构建模块,用于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
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及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检测区的蛋白捕获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质控区的多克隆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
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测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质控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判断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是否达到预设的质控标准;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定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无效;
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断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血样;若所述待测血样是全血血样,则根据所述待测血样的红细胞压积值及预构建的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若所述待测血样为非全血血样,则将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作为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存储器,存储至少一个指令;及
处理器,执行所述存储器中存储的指令以实现上述所述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至少一个指令,所述至少一个指令被电子设备中的处理器执行以实现上述所述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
相比于现有技术所述:检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缺少完备的检测过程和量化标准,检测过程较为繁琐的现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所述原始检测卡中,得到所述目标检测卡,再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中,实现了待测血样的采集,在完成所述待测血样的采集后,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对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进行标记,得到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在获得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后,需要在所述目标检测卡的检测区及质控区分别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进而得到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及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利用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质量把控,利用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测定所述待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最后根据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分别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当所述待测血样为全血时,利用所述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当待测血样不为全血时,则不作调整,直接得出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因此本发明提出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检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缺少完备的检测过程和量化标准,检测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构建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获取的流程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的目标检测层析卡图示;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所述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的执行主体包括但不限于服务端、终端等能够被配置为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该方法的电子设备中的至少一种。换言之,所述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可以由安装在终端设备或服务端设备的软件或硬件来执行,所述软件可以是区块链平台。所述服务端包括但不限于:单台服务器、服务器集群、云端服务器或云端服务器集群等。
参照图1所示,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的流程示意图。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包括:
S1、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
可解释的,所述待测血样可以为已稀释的人的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建议不使用溶血、脂血及黄疸的样本。所述原始检测卡指未添加待测血样的可将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浓度转换为荧光强度的检测卡。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指已将所述待测血样对应的测定芯片,插入可根据荧光强度计算出C-反应蛋白浓度的荧光检测仪。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待测血样的层析方向,在预构建的PVC底板上划定原始样品区、原始结合区、原始检测区、原始质控区及原始吸收区;
在所述原始样品区覆盖预制的样品垫,得到目标样品区;
在所述原始结合区覆盖预制的结合垫,并在所述结合垫上方附着预制的荧光标记抗体,得到目标结合区;
在所述原始检测区及原始质控区,覆盖预制的NC膜,并在所述原始检测区及原始质控区的NC膜上,制备固相载体,得到检测固相载体及质控固相载体;
在所述检测固相载体上,包被预制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得到目标检测区;
在所述质控固相载体上,包被预制的多克隆抗体,得到目标质控区;
在所述原始吸收区覆盖预制的吸收垫,得到目标吸收区;
连通所述目标样品区、目标结合区、目标检测区、目标质控区及目标吸收区,得到目标检测层析卡;
利用预制的卡壳封装所述目标检测层析卡,得到所述原始检测卡。
可选择的,所述样品垫指可承载注入的待测血样,并将所述待侧血样通过层析的方式引到所述结合垫区域的载物垫。所述结合垫可以为玻璃纤维制成的承载所述荧光标记抗体的载物垫,在所述结合垫上附着所述荧光标记抗体的附着力以不影响层析效果为标准。所述NC膜指硝酸纤维素膜。所述吸收垫用来吸收待测血样余液,可用吸水性较强的材料制成。
详细地,所述荧光标记抗体可以为由荧光物质标记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所述多克隆抗体可以为抗鼠IgG多克隆抗体。通过连通各功能区,可以方便将所述待测血样通过层析的方式,从所述目标样品区引至所述目标吸水区。
详细地,所述目标检测层析卡可参阅图4所示。
可解释的,所述卡壳为根据所述目标检测层析卡定制的带有加样孔的保护壳。
应明白的,所述原始检测卡应在4-30摄氏度的环境下,通过铝箔袋密封保存,有效期可达12个月。铝箔袋开封后,所述原始检测卡两小时有效,建议1小时内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包括:
获取符合预定测定条件的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
按照预定的稀释比例,配置相应比例的所述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
将所述相应比例的所述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进行充分混匀,得到所述待测血样;
将适量的所述待测血样注入所述原始检测卡的加样孔中,得到所述目标检测卡。
可解释的,所述预定测定条件指常温下,所述原始待测血样需于采集后3小时内测定。在2-8摄氏度下,血清及血浆可保存7天;在2-8摄氏度下,全血可保存两天;在-20摄氏度或更低温度下,血清及血浆可保存超过17天,检测前,需将所述原始待测血样的环境温度恢复至室温,切不可反复冻融。当所述待测血样中的脂肪乳浓度低于33g/L、胆红素低于200mg/L、类风湿因子低于100U/ml、肝素钠低于65U/ml、EDTA低于6g/L、柠檬酸低于16mg/ml、抗鼠异嗜性抗体(HAMA)低于68ng/ml时,对测试结果无显著影响。当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浓度大于500mg/L时,将会引起HOOK效应。
可选择的,所述C-反应蛋白稀释液的成分可以为磷酸盐。
应明白的,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至所述原始检测卡中进行测定的环境温度应为18-30摄氏度。在将所述待测血样进行注入时,所述原始检测卡应水平放置。所述适量的所述待测血样可以为10(血浆/血清/全血),将所述待测血样加入所述C-反应蛋白稀释液中,需充分混匀30s-1min。在按照所述稀释比例进行稀释后,可精确吸取75的所述待测血样,加入所述加样孔中。
详细地,可参阅图2待读卡荧光检测仪构建流程示意图所示,所述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S11、获取所述待测血样的试剂批号及对应的测定芯片;
S12、将所述测定芯片插入预构建的荧光检测仪中,得到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
可理解的,在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之前,需要将所述待测血样的试剂批号对应的测定芯片插入所述荧光检测仪,避免试剂数据混淆。
可解释的,在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后,可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的操控面板上选择样本类型:“血浆/血清”或“全血”。在确定样本类型后,可选择即时测试或标准测试。所述即时测试指待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反应在室温下进行3min后,选择“即时测试”模式,开始检测,并显示结果。所述标准测试指将检测卡放入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中后,选择“标准测试”模式,仪器将会自动计时,计时结束后,自动测试并显示结果。
S2、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检测区的蛋白捕获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
可理解的,所述荧光标记抗体和蛋白捕获抗体是按照所述待测血样在所述目标检测层析卡中的层析方向依次排布,进行捕获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通过所述荧光标记抗体可将所述C-反应蛋白标记为可发出荧光的荧光标记蛋白。通过所述蛋白捕获抗体可将所述荧光标记蛋白部分固定在所述目标检测区的检测固相载体上,用于进行荧光强度的检测,进而根据荧光强度,得出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的浓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样品垫,通过层析的方式,将所述待测血样层析至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目标结合区,得到可结合C-反应蛋白;
利用所述目标结合区中的荧光标记抗体,与所述可结合C-反应蛋白结合,得到所述荧光标记蛋白。
S3、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质控区的多克隆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
可理解的,为防止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检测物质失效,导致检测数据错误的可能,可以利用多克隆抗体在所述目标检测卡的目标检测区后面设置所述目标质控区,确保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强度可信。
S4、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详细地,可参阅图3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获取示意图所示,所述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包括:
S41、测定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
S42、利用预构建的定标曲线,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查询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
S43、根据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及所述稀释比例,推算出所述原始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可理解的,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内置有荧光强度与C-反应蛋白浓度转换的定标曲线,通过所述定标曲线,可以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求出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
应明白的,在求出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后,需要根据所述原始待测血样与待测血样的稀释比例,反推出所述原始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
S5、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判断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是否达到预设的质控标准。
可理解的,当所述目标检测卡中质控区的荧光强度符合预设的质控标准时,表示所述目标检测卡合格,所测得的荧光强度数据可以采用。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执行S6、判定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无效。
可理解的,当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无效”,需另取试剂重新测试。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执行S7、判断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血样。
可解释的,所述待测血样为全血时,将会存在红细胞压积的现象,从而影响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的检测准确度。因此,需根据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来作出对应的调整。
若所述待测血样是全血血样,则执行S8、根据所述待测血样的红细胞压积值及预构建的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可解释的,当所述待测血样为全血样本时,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已按照0.4的红细胞压积,调整了测试结果,如果红细胞压积偏离0.4较多时,未获取更准确的结果,可根据所述压积系数调整表作出相应调整。所述压积系数调整表记录有不同的红细胞压积值所对应的调整系数。例如:当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2时,调整系数为0.75;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3时,调整系数为0.86;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4时,调整系数为1.0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5时,调整系数为1.2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6时,调整系数为1.5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7时,调整系数为2.0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8时,调整系数为3.00。
若所述待测血样为非全血血样,则执行S9、将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作为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的真实值获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点击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上的打印按钮,生成打印指令;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中的打印功能,根据所述打印指令及C-反应蛋白浓度的真实值,生成检测结果报告。
相比于背景技术所述:检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缺少完备的检测过程和量化标准,检测过程较为繁琐的现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所述原始检测卡中,得到所述目标检测卡,再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中,实现了待测血样的采集,在完成所述待测血样的采集后,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对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进行标记,得到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在获得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后,需要在所述目标检测卡的检测区及质控区分别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进而得到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及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利用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质量把控,利用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测定所述待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最后根据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分别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当所述待测血样为全血时,利用所述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当待测血样不为全血时,则不作调整,直接得出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因此本发明提出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检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缺少完备的检测过程和量化标准,检测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装置的功能模块图。
本发明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装置100可以安装于电子设备中。根据实现的功能,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装置100可以包括目标荧光检测仪构建模块101、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及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获取模块102、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测定模块103、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质控模块104及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调整模块105。本发明所述模块也可以称之为单元,是指一种能够被电子设备处理器所执行,并且能够完成固定功能的一系列计算机程序段,其存储在电子设备的存储器中。
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构建模块101,用于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
可解释的,所述待测血样可以为已稀释的人的血清、血浆及全血样本,建议不使用溶血、脂血及黄疸的样本。所述原始检测卡指未添加待测血样的可将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浓度转换为荧光强度的检测卡。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指已将所述待测血样对应的测定芯片,插入可根据荧光强度计算出C-反应蛋白浓度的荧光检测仪。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待测血样的层析方向,在预构建的PVC底板上划定原始样品区、原始结合区、原始检测区、原始质控区及原始吸收区;
在所述原始样品区覆盖预制的样品垫,得到目标样品区;
在所述原始结合区覆盖预制的结合垫,并在所述结合垫上方附着预制的荧光标记抗体,得到目标结合区;
在所述原始检测区及原始质控区,覆盖预制的NC膜,并在所述原始检测区及原始质控区的NC膜上,制备固相载体,得到检测固相载体及质控固相载体;
在所述检测固相载体上,包被预制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得到目标检测区;
在所述质控固相载体上,包被预制的多克隆抗体,得到目标质控区;
在所述原始吸收区覆盖预制的吸收垫,得到目标吸收区;
连通所述目标样品区、目标结合区、目标检测区、目标质控区及目标吸收区,得到目标检测层析卡;
利用预制的卡壳封装所述目标检测层析卡,得到所述原始检测卡。
可选择的,所述样品垫指可承载注入的待测血样,并将所述待侧血样通过层析的方式引到所述结合垫区域的载物垫。所述结合垫可以为玻璃纤维制成的承载所述荧光标记抗体的载物垫,在所述结合垫上附着所述荧光标记抗体的附着力以不影响层析效果为标准。所述NC膜指硝酸纤维素膜。所述吸收垫用来吸收待测血样余液,可用吸水性较强的材料制成。
详细地,所述荧光标记抗体可以为由荧光物质标记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所述多克隆抗体可以为抗鼠IgG多克隆抗体。通过连通各功能区,可以方便将所述待测血样通过层析的方式,从所述目标样品区引至所述目标吸水区。
可解释的,所述卡壳为根据所述目标检测层析卡定制的带有加样孔的保护壳。
应明白的,所述原始检测卡应在4-30摄氏度的环境下,通过铝箔袋密封保存,有效期可达12个月。铝箔袋开封后,所述原始检测卡两小时有效,建议1小时内使用。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包括:
获取符合预定测定条件的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
按照预定的稀释比例,配置相应比例的所述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
将所述相应比例的所述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进行充分混匀,得到所述待测血样;
将适量的所述待测血样注入所述原始检测卡的加样孔中,得到所述目标检测卡。
可解释的,所述预定测定条件指常温下,所述原始待测血样需于采集后3小时内测定。在2-8摄氏度下,血清及血浆可保存7天;在2-8摄氏度下,全血可保存两天;在-20摄氏度或更低温度下,血清及血浆可保存超过17天,检测前,需将所述原始待测血样的环境温度恢复至室温,切不可反复冻融。当所述待测血样中的脂肪乳浓度低于33g/L、胆红素低于200mg/L、类风湿因子低于100U/ml、肝素钠低于65U/ml、EDTA低于6g/L、柠檬酸低于16mg/ml、抗鼠异嗜性抗体(HAMA)低于68ng/ml时,对测试结果无显著影响。当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浓度大于500mg/L时,将会引起HOOK效应。
可选择的,所述C-反应蛋白稀释液的成分可以为磷酸盐。
应明白的,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至所述原始检测卡中进行测定的环境温度应为18-30摄氏度。在将所述待测血样进行注入时,所述原始检测卡应水平放置。所述适量的所述待测血样可以为10(血浆/血清/全血),将所述待测血样加入所述C-反应蛋白稀释液中,需充分混匀30s-1min。在按照所述稀释比例进行稀释后,可精确吸取75的所述待测血样,加入所述加样孔中。
详细地,所述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血样的试剂批号及对应的测定芯片;
将所述测定芯片插入预构建的荧光检测仪中,得到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
可理解的,在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之前,需要将所述待测血样的试剂批号对应的测定芯片插入所述荧光检测仪,避免试剂数据混淆。
可解释的,在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后,可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的操控面板上选择样本类型:“血浆/血清”或“全血”。在确定样本类型后,可选择即时测试或标准测试。所述即时测试指待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反应在室温下进行3min后,选择“即时测试”模式,开始检测,并显示结果。所述标准测试指将检测卡放入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中后,选择“标准测试”模式,仪器将会自动计时,计时结束后,自动测试并显示结果。
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及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获取模块102,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检测区的蛋白捕获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质控区的多克隆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
可理解的,所述荧光标记抗体和蛋白捕获抗体是按照所述待测血样在所述目标检测层析卡中的层析方向依次排布,进行捕获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通过所述荧光标记抗体可将所述C-反应蛋白标记为可发出荧光的荧光标记蛋白。通过所述蛋白捕获抗体可将所述荧光标记蛋白部分固定在所述目标检测区的检测固相载体上,用于进行荧光强度的检测,进而根据荧光强度,得出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的浓度。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样品垫,通过层析的方式,将所述待测血样层析至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目标结合区,得到可结合C-反应蛋白;
利用所述目标结合区中的荧光标记抗体,与所述可结合C-反应蛋白结合,得到所述荧光标记蛋白。
可理解的,为防止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检测物质失效,导致检测数据错误的可能,可以利用多克隆抗体在所述目标检测卡的目标检测区后面设置所述目标质控区,确保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强度可信。
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测定模块103,用于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详细地,所述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包括:
测定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
利用预构建的定标曲线,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查询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
根据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及所述稀释比例,推算出所述原始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可理解的,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内置有荧光强度与C-反应蛋白浓度转换的定标曲线,通过所述定标曲线,可以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求出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
应明白的,在求出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后,需要根据所述原始待测血样与待测血样的稀释比例,反推出所述原始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
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质控模块104,用于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判断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是否达到预设的质控标准;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定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无效;
可理解的,当所述目标检测卡中质控区的荧光强度符合预设的质控标准时,表示所述目标检测卡合格,所测得的荧光强度数据可以采用。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定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无效。
可理解的,当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检测结果显示“检测无效”,需另取试剂重新测试。
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调整模块105,用于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断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血样;若所述待测血样是全血血样,则根据所述待测血样的红细胞压积值及预构建的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若所述待测血样为非全血血样,则将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作为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断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血样。
可解释的,所述待测血样为全血时,将会存在红细胞压积的现象,从而影响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的检测准确度。因此,需根据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来作出对应的调整。
若所述待测血样是全血血样,则根据所述待测血样的红细胞压积值及预构建的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可解释的,当所述待测血样为全血样本时,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已按照0.4的红细胞压积,调整了测试结果,如果红细胞压积偏离0.4较多时,未获取更准确的结果,可根据所述压积系数调整表作出相应调整。所述压积系数调整表记录有不同的红细胞压积值所对应的调整系数。例如:当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2时,调整系数为0.75;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3时,调整系数为0.86;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4时,调整系数为1.0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5时,调整系数为1.2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6时,调整系数为1.5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7时,调整系数为2.0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8时,调整系数为3.00。
若所述待测血样为非全血血样,则将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作为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的真实值获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点击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上的打印按钮,生成打印指令;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中的打印功能,根据所述打印指令及C-反应蛋白浓度的真实值,生成检测结果报告。
详细地,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装置100中能够产生如下技术效果:
相比于背景技术所述:检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缺少完备的检测过程和量化标准,检测过程较为繁琐的现象,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所述原始检测卡中,得到所述目标检测卡,再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中,实现了待测血样的采集,在完成所述待测血样的采集后,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对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进行标记,得到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在获得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后,需要在所述目标检测卡的检测区及质控区分别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进而得到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及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利用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对测得的数据进行质量把控,利用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测定所述待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最后根据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分别做出不同的处理方式,当所述待测血样为全血时,利用所述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当待测血样不为全血时,则不作调整,直接得出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因此本发明提出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解决检测血液中C-反应蛋白缺少完备的检测过程和量化标准,检测过程较为繁琐的问题。
如图6所示,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实现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电子设备1可以包括处理器10、存储器11和总线,还可以包括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中并可在所述处理器10上运行的计算机程序,如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程序12。
其中,所述存储器11至少包括一种类型的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包括闪存、移动硬盘、多媒体卡、卡型存储器(例如:SD或DX存储器等)、磁性存储器、磁盘、光盘等。所述存储器11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电子设备1的内部存储单元,例如该电子设备1的移动硬盘。所述存储器11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电子设备1的外部存储设备,例如电子设备1上配备的插接式移动硬盘、智能存储卡(Smart Media Card, SMC)、安全数字(SecureDigital, SD)卡、闪存卡(Flash Card)等。进一步地,所述存储器11还可以既包括电子设备1的内部存储单元也包括外部存储设备。所述存储器11不仅可以用于存储安装于电子设备1的应用软件及各类数据,例如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程序12的代码等,还可以用于暂时地存储已经输出或者将要输出的数据。
所述处理器10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由集成电路组成,例如可以由单个封装的集成电路所组成,也可以是由多个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封装的集成电路所组成,包括一个或者多个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数字处理芯片、图形处理器及各种控制芯片的组合等。所述处理器10是所述电子设备的控制核心(Control Unit),利用各种接口和线路连接整个电子设备的各个部件,通过运行或执行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内的程序或者模块(例如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程序等),以及调用存储在所述存储器11内的数据,以执行电子设备1的各种功能和处理数据。
所述总线可以是外设部件互连标准(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简称PCI)总线或扩展工业标准结构(extended industry standard architecture,简称EISA)总线等。该总线可以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等。所述总线被设置为实现所述存储器11以及至少一个处理器10等之间的连接通信。
图6仅示出了具有部件的电子设备,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图6示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所述电子设备1的限定,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少或者更多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
例如,尽管未示出,所述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给各个部件供电的电源(比如电池),优选地,电源可以通过电源管理装置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10逻辑相连,从而通过电源管理装置实现充电管理、放电管理、以及功耗管理等功能。电源还可以包括一个或一个以上的直流或交流电源、再充电装置、电源故障检测电路、电源转换器或者逆变器、电源状态指示器等任意组件。所述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多种传感器、蓝牙模块、Wi-Fi模块等,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网络接口,可选地,所述网络接口可以包括有线接口和/或无线接口(如WI-FI接口、蓝牙接口等),通常用于在该电子设备1与其他电子设备之间建立通信连接。
可选地,该电子设备1还可以包括用户接口,用户接口可以是显示器(Display)、输入单元(比如键盘(Keyboard)),可选地,用户接口还可以是标准的有线接口、无线接口。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器可以是LED显示器、液晶显示器、触控式液晶显示器以及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触摸器等。其中,显示器也可以适当的称为显示屏或显示单元,用于显示在电子设备1中处理的信息以及用于显示可视化的用户界面。
应该了解,所述实施例仅为说明之用,在专利申请范围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
所述电子设备1中的所述存储器11存储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程序12是多个指令的组合,在所述处理器10中运行时,可以实现:
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检测区的蛋白捕获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质控区的多克隆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判断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是否达到预设的质控标准;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定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无效;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断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血样;
若所述待测血样是全血血样,则根据所述待测血样的红细胞压积值及预构建的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若所述待测血样为非全血血样,则将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作为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具体地,所述处理器10对上述指令的具体实现方法可参考图1至图6对应实施例中相关步骤的描述,在此不赘述。
进一步地,所述电子设备1集成的模块/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易失性的,也可以是非易失性的。例如,所述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能够携带所述计算机程序代码的任何实体或装置、记录介质、U盘、移动硬盘、磁碟、光盘、计算机存储器、只读存储器(ROM,Read-Only Memory)。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被电子设备的处理器所执行时,可以实现:
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检测区的蛋白捕获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质控区的多克隆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判断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是否达到预设的质控标准;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定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无效;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断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血样;
若所述待测血样是全血血样,则根据所述待测血样的红细胞压积值及预构建的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若所述待测血样为非全血血样,则将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作为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另外,在本发明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模块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硬件加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关联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本发明所指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存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的新型应用模式。区块链(Blockchain),本质上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数据库,是一串使用密码学方法相关联产生的数据块,每一个数据块中包含了一批次网络交易的信息,用于验证其信息的有效性(防伪)和生成下一个区块。区块链可以包括区块链底层平台、平台产品服务层以及应用服务层等。
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Claims (7)
1.一种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检测区的蛋白捕获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质控区的多克隆抗体,得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判断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是否达到预设的质控标准;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定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无效;
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断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血样;
若所述待测血样是全血血样,则根据所述待测血样的红细胞压积值及预构建的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所述压积系数调整表记录有不同的红细胞压积值所对应的调整系数,当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2时,调整系数为0.75;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3时,调整系数为0.86;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4时,调整系数为1.0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5时,调整系数为1.2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6时,调整系数为1.5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7时,调整系数为2.00;所述红细胞压积值为0.8时,调整系数为3.00;
若所述待测血样为非全血血样,则将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作为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所述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包括:
获取符合预定测定条件的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
按照预定的稀释比例,配置相应比例的所述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
将所述相应比例的所述原始待测血样及C-反应蛋白稀释液,进行充分混匀,得到所述待测血样;
将适量的所述待测血样注入所述原始检测卡的加样孔中,得到所述目标检测卡;
所述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按照所述待测血样的层析方向,在预构建的PVC底板上划定原始样品区、原始结合区、原始检测区、原始质控区及原始吸收区;
在所述原始样品区覆盖预制的样品垫,得到目标样品区;
在所述原始结合区覆盖预制的结合垫,并在所述结合垫上方附着预制的荧光标记抗体,得到目标结合区;
在所述原始检测区及原始质控区,覆盖预制的NC膜,并在所述原始检测区及原始质控区的NC膜上,制备固相载体,得到检测固相载体及质控固相载体;
在所述检测固相载体上,包被预制的C-反应蛋白单克隆抗体,得到目标检测区;
在所述质控固相载体上,包被预制的多克隆抗体,得到目标质控区;
在所述原始吸收区覆盖预制的吸收垫,得到目标吸收区;
连通所述目标样品区、目标结合区、目标检测区、目标质控区及目标吸收区,得到目标检测层析卡;
利用预制的卡壳封装所述目标检测层析卡,得到所述原始检测卡;
所述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包括:
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样品垫,通过层析的方式,将所述待测血样层析至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目标结合区,得到可结合C-反应蛋白;
利用所述目标结合区中的荧光标记抗体,与所述可结合C-反应蛋白结合,得到所述荧光标记蛋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获取所述待测血样的试剂批号及对应的测定芯片;
将所述测定芯片插入预构建的荧光检测仪中,得到所述待读卡荧光检测仪。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包括:
测定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
利用预构建的定标曲线,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查询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
根据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及所述稀释比例,推算出所述原始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的真实值获取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点击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上的打印按钮,生成打印指令;
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中的打印功能,根据所述打印指令及C-反应蛋白浓度的真实值,生成检测结果报告。
5.一种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方法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目标荧光检测仪构建模块,用于获取待测血样,将所述待测血样注入预构建的原始检测卡中,得到目标检测卡,将所述目标检测卡插入预构建的待读卡荧光检测仪,得到目标荧光检测仪;
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及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获取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的荧光标记抗体,标记所述待测血样中的C-反应蛋白,得到荧光标记蛋白,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检测区的蛋白捕获抗体,捕获所述荧光标记蛋白,得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利用所述目标检测卡中质控区的多克隆抗体,得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
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测定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根据所述待测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计算所述待测血样中C-反应蛋白的浓度,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
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质控模块,用于利用所述目标荧光检测仪,判断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是否达到预设的质控标准;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未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定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无效;
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调整模块,用于若所述质控荧光蛋白聚合物的荧光强度,达到所述质控标准,则判断所述待测血样是否为全血血样;若所述待测血样是全血血样,则根据所述待测血样的红细胞压积值及预构建的压积系数调整表,调整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得到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若所述待测血样为非全血血样,则将所述C-反应蛋白浓度检测值作为C-反应蛋白浓度真实值。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一个处理器;以及,
与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通信连接的存储器;其中,
所述存储器存储有可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的指令,所述指令被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执行,以使所述至少一个处理器能够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
7.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自动测试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14266.3A CN114152758B (zh) | 2022-01-30 | 2022-01-30 | 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测试方法及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210114266.3A CN114152758B (zh) | 2022-01-30 | 2022-01-30 | 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测试方法及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52758A CN114152758A (zh) | 2022-03-08 |
CN114152758B true CN114152758B (zh) | 2022-04-22 |
Family
ID=8044998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210114266.3A Active CN114152758B (zh) | 2022-01-30 | 2022-01-30 | 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测试方法及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52758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609388B (zh) * | 2022-05-11 | 2022-07-19 | 广州华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微流控免疫检测方法及装置 |
CN116046516B (zh) * | 2023-04-03 | 2023-06-09 | 四川中科高能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基于辐照参数自动筛选的食品质量提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012507B2 (ja) * | 2005-07-14 | 2012-08-29 |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 分析装置、及び分析方法 |
CN102023211B (zh) * | 2010-11-19 | 2014-02-12 | 广州万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全程定量检测c反应蛋白的免疫层析试纸条及其制备方法 |
CN104515857B (zh) * | 2013-09-30 | 2016-09-14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全血c-反应蛋白测量方法、装置及样本分析仪 |
CN205176036U (zh) * | 2015-11-27 | 2016-04-20 | 三诺生物传感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免疫试条装置 |
CN106404783B (zh) * | 2016-09-29 | 2019-07-30 | 网易(杭州)网络有限公司 | 试纸检测方法和装置 |
CN107656069A (zh) * | 2017-09-28 | 2018-02-02 | 宁波普瑞柏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全血中全量程c‑反应蛋白定量检测试剂及方法 |
CN112034190A (zh) * | 2020-08-18 | 2020-12-04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样本分析仪器质控方法、装置、系统和存储介质 |
-
2022
- 2022-01-30 CN CN202210114266.3A patent/CN114152758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52758A (zh) | 2022-03-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4152758B (zh) | 非疾病诊断目的的c-反应蛋白浓度测试方法及装置 | |
Junker et al. | Point-of-care testing in hospitals and primary care | |
Bauer et al. | National Bone Health Alliance Bone Turnover Marker Project: current practices and the need for US harmonization, standardization, and common reference ranges | |
White et al. | Uncertainty of measurement in quantitative medical testing: a laboratory implementation guide | |
CN103267843A (zh) | 胶体金试纸卡、相应的胶体金分析仪及测试方法 | |
CN108549606A (zh) | 接口测试方法及装置 | |
CN102087214A (zh) | 荧光定量检测仪 | |
CN102147409A (zh) | 一种测定抗核小体抗体IgG的方法及试剂装置 | |
CN203479807U (zh) | 一种检测终端 | |
CN202216908U (zh) | 荧光定量检测仪 | |
CN112014335A (zh) | 基于比浊法测量分析物的方法、样本分析仪及存储介质 | |
CN110702202A (zh) | 一种基于云计算平台的电子天平在线计量方法及系统 | |
CN112816425B (zh) | 一种利用hgb校准能力优化全血样本检测流程的方法 | |
Lee et al. | Effect of differences in serum creatinine estimation methodologies on 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 |
CN113921128B (zh) | 对医疗检测数据软件自动的审核方法及电子设备 | |
Arnold et al. | Automated equilibrium titrator based on a personal computer | |
CN102087215A (zh) | 荧光定量检测仪 | |
CN111912974A (zh) | 一种免疫试剂定标方法 | |
CN112151154A (zh) | 一种耗材管理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
Brossaud et al. | Different methods to estimate serum free cortisol: a comparison during cortisol tetracosactide testing | |
Nam et al. |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coaguchek pro II in comparison with coaguchek XS plus and sta‐r Max using a sta‐neoplastine CI plus | |
CN109712579A (zh) | 一种亮度测量的校准方法及装置 | |
CN114114725B (zh) | 一种测试lcm响应时间的方法及相关设备 | |
AU2005303881A1 (en) | Device for carrying out an individual immunoassay in a fully automatic manner | |
CN115856134B (zh) | 一种基于液相色谱测定人尿液中含糖量的检测方法及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