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4132941A -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32941A
CN114132941A CN202010913076.9A CN202010913076A CN114132941A CN 114132941 A CN114132941 A CN 114132941A CN 202010913076 A CN202010913076 A CN 202010913076A CN 114132941 A CN114132941 A CN 1141329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lay
functional layer
diatomite
attapulgite
no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13076.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毕钰璋
温嘉明
杜延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izhao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Bizhao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izhao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Southeast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Bizhao Geotechnical Technology Nan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13076.9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329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329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29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1INORGANIC CHEMISTRY
    • C01BNON-METALLIC ELEMENTS; COMPOUNDS THEREOF; METALLOIDS OR COMPOUNDS THEREOF NOT COVERED BY SUBCLASS C01C
    • C01B33/00Silicon; Compounds thereof
    • C01B33/20Silicates
    • C01B33/36Silicates having base-exchange properties but not having molecular sieve properties
    • C01B33/38Layered base-exchange silicates, e.g. clays, micas or alkali metal silicates of kenyaite or magadiite type
    • C01B33/40Clay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JCHEMICAL OR PHYSICAL PROCESSES, e.g. CATALYSIS OR COLLOID CHEMISTRY; THEIR RELEVANT APPARATUS
    • B01J20/0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 B01J20/02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 B01J20/10Solid sorbent compositions or filter aid compositions; Sorbents for chromatography; Processes for preparing, regenerating or reactivating thereof comprising inorganic material comprising silica or silicate
    • B01J20/12Naturally occurring clays or bleaching earth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spersion Chemistr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Analytical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Solid-Sorbent Or Filter-Aiding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该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主要由高液限黏土、凹凸棒石黏土和硅藻土组成。该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具备如下特性:具备良好的保水性能,可有效防止极端温度条件下土体水分散失;具备较低的土体气体扩散系数,可有效防止有机污染气体扩散;具备一定吸附功能,可吸附一定量有机污染物;具有较低的渗透系数,满足一般城市垃圾填埋场内击实黏土层的防渗要求;主体材料均为天然黏土矿物,属于绿色可再生资源,成本低廉,使用年限较长,可广泛应用于有机污染场地。

Description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环境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飞速发展,但随之产生城市用地紧张、交通堵塞、土体污染等一系列严重问题。随着政策需要和产业布局的调整,化工厂、农药厂、氯碱厂等工业企业搬离城市,遗留下大片工业有机污染场地。这些有机污染场地大量存在苯系物、总石油烃、有机氯农药等污染物,普遍具有毒性大、挥发性强、治理难度大等特点。由于企业处理措施不到位等原因,有机污染物在土体中侵入地下水或以气体形式扩散进入空气中,严重威胁周边生态环境安全。而面对我国土体污染的新形势,“风险管控”的概念被提出,针对风险评估后超标且暂时无法治理的场地,应当制定风险管控方案,移除或者清理污染源,采取污染隔离、阻断等措施,防止污染扩散。
目前,针对不同类型的土体污染物,主要的修复技术手段包括淋洗、固化/稳定化、化学氧化还原、微生物修复、隔离等,而有机污染场地由于其污染特性,需要对其进行阻隔。污染场地阻隔技术按布设方向主要分为垂直阻隔技术和水平工程屏障两大类,其中水平工程屏障可以有效限制渗滤液的下渗和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气体向上运移,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工业污染场地的修复与治理。水平工程屏障中发挥阻隔效果的防渗层自上而下包括土工膜、土工合成黏土衬垫、击实黏土层,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当夏季气温超过35℃时,施工过程中击实黏土层直接暴露在阳光照射中,容易产生失水开裂现象;二是当施工工期较长时,即使上覆土工膜和土工合成黏土衬垫,击实黏土层仍存在失水开裂的可能性;三是若下层待修复土体含水率小于5%,由于水分运移,击实黏土层仍会发生失水开裂;四是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土工膜破损现象,而水平工程屏障施工后期由于在土工膜上覆盖了卵石保护层,故无法更新土工膜破损,导致破损处存在热传导行为,导致破损处下方击实黏土层发生失水开裂。击实黏土层的失水开裂将导致其渗透系数增大2-3个数量级,土体扩散系数也会显著增大,严重影响其防渗性能和阻气性能,所以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液限黏土90-95%,改性添加剂5%-10%;
所述改性添加剂包括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其质量占比为4:1~2:1。
该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主要由高液限黏土、凹凸棒土和硅藻土组成,针对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黏土功能层材料具有一定保水能力的支撑材料为凹凸棒土;提供阻气性能,使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土体气体扩散系数低于普通击实黏土层的支撑材料为凹凸棒土和硅藻土;提供针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功能的支撑材料为硅藻土和凹凸棒土;提供一定防渗性能的支撑材料为高液限黏土、凹凸棒土和硅藻土。上述材料均属于非金属矿物材料,绿色无污染,其在土体中的使用寿命远大于10年。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将凹凸棒土原土和硅藻土原土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初步分离杂质;
S2、将步骤S1获得的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分别加水浸泡5-8小时,后加入2%浓度的六偏磷酸钠;
S3、将步骤2所得材料以200-500r/min的转速搅拌1小时,进行搅拌擦洗,6-8小时后沉淀出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
S4,将步骤S3获得的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放置于105 ℃下烘干至少12小时;
S5、将步骤S4烘干后的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上,按质量比凹凸棒土:硅藻土=4:1~2:1将其混合配置成改性添加剂,后放置于60-80℃的烘箱内备用;
S6、对高液限黏土原土进行分选、烘干和粉碎,经100目筛过滤得到所需高液限黏土,并测试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S7、将步骤S1至步骤S5获得的改性添加剂与步骤S6所得的高液限黏土按质量占比混合,拌和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混合样含水率控制在较高液限黏土最优含水率多1%-4%;
S8、运用电动搅拌机对步骤7所得材料进行搅拌,转速设定为50-150r/min,拌和5-10分钟;
S9、用击实夯对步骤S8拌和均匀后的样品进行分层击实,每铺设15cm应击实一次,通过环刀法取样,待完全烘干后测试其干密度大于高液限黏土最大干密度的85%,最终得到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在夏季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保水性能。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在65℃下3小时保水率大于90%,24小时保水率仍大于40%,保证水平工程屏障中击实黏土层的持水抑开裂能力,抗高温能力大幅提升,可有效应用于夏季极端天气环境中。
2、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具备良好的阻气防扩散性能。在应用于有机工业污染场地时,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土体气体扩散系数较低,可以有效阻隔VOC气体向上扩散运移,显著提高水平工程屏障的实际工程效果。
3、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自身具备一定吸附性能。相对于普通击实黏土层,增加了吸附VOC气体的功能,极大的提高了水平工程屏障对有机污染物的治理效果和处理效率。
4、本新型竖向隔离屏障,相对于一般垃圾填埋场顶部覆盖层中的击实黏土层,渗透系数相对较低,满足一般垃圾填埋场击实黏土层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渗滤液下渗。
5、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为纯天然绿色材料,其中主体材料为黏土或非金属矿石粉末,其制备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其制备方法简单,价格低廉,对设备与用地要求较低,易于推广使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解说。
实施例一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液限黏土95%,改性添加剂5%;
所述改性添加剂包括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其质量占比为4:1。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将凹凸棒土原土和硅藻土原土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初步分离杂质;
S2、将步骤S1获得的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分别加水浸泡5-8小时,后加入2%浓度的六偏磷酸钠;
S3、将步骤2所得材料以200-500r/min的转速搅拌1小时,进行搅拌擦洗,6-8小时后沉淀出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
S4,将步骤S3获得的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放置于105 ℃下烘干至少12小时;
S5、将步骤S4烘干后的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上,按质量比凹凸棒土:硅藻土=4:1~2:1将其混合配置成改性添加剂,后放置于60-80℃的烘箱内备用;
S6、对高液限黏土原土进行分选、烘干和粉碎,经100目筛过滤得到所需高液限黏土,并测试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S7、将步骤S1至步骤S5获得的改性添加剂与步骤S6所得的高液限黏土按质量占比混合,拌和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混合样含水率控制在较高液限黏土最优含水率多1%-4%;
S8、运用电动搅拌机对步骤7所得材料进行搅拌,转速设定为50-150r/min,拌和5-10分钟;
S9、用击实夯对步骤S8拌和均匀后的样品进行分层击实,每铺设15cm应击实一次,通过环刀法取样,待完全烘干后测试其干密度大于高液限黏土最大干密度的85%,最终得到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
该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中,高液限黏土质量占比95%,改性添加剂质量占比5%,其中凹凸棒土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4:1,本次得出的材料命名为“新型黏土功能层A”。
实施例二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液限黏土95%,改性添加剂5%;
所述改性添加剂包括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其质量占比为3:1。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将凹凸棒土原土和硅藻土原土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初步分离杂质;
S2、将步骤S1获得的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分别加水浸泡5-8小时,后加入2%浓度的六偏磷酸钠;
S3、将步骤2所得材料以200-500r/min的转速搅拌1小时,进行搅拌擦洗,6-8小时后沉淀出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
S4,将步骤S3获得的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放置于105 ℃下烘干至少12小时;
S5、将步骤S4烘干后的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上,按质量比凹凸棒土:硅藻土=4:1~2:1将其混合配置成改性添加剂,后放置于60-80℃的烘箱内备用;
S6、对高液限黏土原土进行分选、烘干和粉碎,经100目筛过滤得到所需高液限黏土,并测试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S7、将步骤S1至步骤S5获得的改性添加剂与步骤S6所得的高液限黏土按质量占比混合,拌和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混合样含水率控制在较高液限黏土最优含水率多1%-4%;
S8、运用电动搅拌机对步骤7所得材料进行搅拌,转速设定为50-150r/min,拌和5-10分钟;
S9、用击实夯对步骤S8拌和均匀后的样品进行分层击实,每铺设15cm应击实一次,通过环刀法取样,待完全烘干后测试其干密度大于高液限黏土最大干密度的85%,最终得到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
该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中,高液限黏土质量占比95%,改性添加剂质量占比5%,其中凹凸棒土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3:1,本次得出的材料命名为“新型黏土功能层B”。
实施例三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液限黏土95%,改性添加剂5%;
所述改性添加剂包括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其质量占比为2:1。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将凹凸棒土原土和硅藻土原土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初步分离杂质;
S2、将步骤S1获得的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分别加水浸泡5-8小时,后加入2%浓度的六偏磷酸钠;
S3、将步骤2所得材料以200-500r/min的转速搅拌1小时,进行搅拌擦洗,6-8小时后沉淀出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
S4,将步骤S3获得的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放置于105 ℃下烘干至少12小时;
S5、将步骤S4烘干后的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上,按质量比凹凸棒土:硅藻土=4:1~2:1将其混合配置成改性添加剂,后放置于60-80℃的烘箱内备用;
S6、对高液限黏土原土进行分选、烘干和粉碎,经100目筛过滤得到所需高液限黏土,并测试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S7、将步骤S1至步骤S5获得的改性添加剂与步骤S6所得的高液限黏土按质量占比混合,拌和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混合样含水率控制在较高液限黏土最优含水率多1%-4%;
S8、运用电动搅拌机对步骤7所得材料进行搅拌,转速设定为50-150r/min,拌和5-10分钟;
S9、用击实夯对步骤S8拌和均匀后的样品进行分层击实,每铺设15cm应击实一次,通过环刀法取样,待完全烘干后测试其干密度大于高液限黏土最大干密度的85%,最终得到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
该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中,高液限黏土质量占比95%,改性添加剂质量占比5%,其中凹凸棒土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2:1,本次得出的材料命名为“新型黏土功能层C”。
实施例四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液限黏土90%,改性添加剂10%;
所述改性添加剂包括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其质量占比为4:1。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将凹凸棒土原土和硅藻土原土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初步分离杂质;
S2、将步骤S1获得的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分别加水浸泡5-8小时,后加入2%浓度的六偏磷酸钠;
S3、将步骤2所得材料以200-500r/min的转速搅拌1小时,进行搅拌擦洗,6-8小时后沉淀出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
S4,将步骤S3获得的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放置于105 ℃下烘干至少12小时;
S5、将步骤S4烘干后的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上,按质量比凹凸棒土:硅藻土=4:1~2:1将其混合配置成改性添加剂,后放置于60-80℃的烘箱内备用;
S6、对高液限黏土原土进行分选、烘干和粉碎,经100目筛过滤得到所需高液限黏土,并测试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S7、将步骤S1至步骤S5获得的改性添加剂与步骤S6所得的高液限黏土按质量占比混合,拌和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混合样含水率控制在较高液限黏土最优含水率多1%-4%;
S8、运用电动搅拌机对步骤7所得材料进行搅拌,转速设定为50-150r/min,拌和5-10分钟;
S9、用击实夯对步骤S8拌和均匀后的样品进行分层击实,每铺设15cm应击实一次,通过环刀法取样,待完全烘干后测试其干密度大于高液限黏土最大干密度的85%,最终得到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
该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中,高液限黏土质量占比90%,改性添加剂质量占比10%,其中凹凸棒土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4:1,本次得出的材料命名为“新型黏土功能层D”。
实施例五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液限黏土90%,改性添加剂10%;
所述改性添加剂包括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其质量占比为3:1。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将凹凸棒土原土和硅藻土原土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初步分离杂质;
S2、将步骤S1获得的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分别加水浸泡5-8小时,后加入2%浓度的六偏磷酸钠;
S3、将步骤2所得材料以200-500r/min的转速搅拌1小时,进行搅拌擦洗,6-8小时后沉淀出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
S4,将步骤S3获得的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放置于105 ℃下烘干至少12小时;
S5、将步骤S4烘干后的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上,按质量比凹凸棒土:硅藻土=4:1~2:1将其混合配置成改性添加剂,后放置于60-80℃的烘箱内备用;
S6、对高液限黏土原土进行分选、烘干和粉碎,经100目筛过滤得到所需高液限黏土,并测试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S7、将步骤S1至步骤S5获得的改性添加剂与步骤S6所得的高液限黏土按质量占比混合,拌和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混合样含水率控制在较高液限黏土最优含水率多1%-4%;
S8、运用电动搅拌机对步骤7所得材料进行搅拌,转速设定为50-150r/min,拌和5-10分钟;
S9、用击实夯对步骤S8拌和均匀后的样品进行分层击实,每铺设15cm应击实一次,通过环刀法取样,待完全烘干后测试其干密度大于高液限黏土最大干密度的85%,最终得到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
该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中,高液限黏土质量占比90%,改性添加剂质量占比10%,其中凹凸棒土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3:1,本次得出的材料命名为“新型黏土功能层E”。
实施例六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液限黏土90%,改性添加剂10%;
所述改性添加剂包括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其质量占比为2:1。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将凹凸棒土原土和硅藻土原土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初步分离杂质;
S2、将步骤S1获得的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分别加水浸泡5-8小时,后加入2%浓度的六偏磷酸钠;
S3、将步骤2所得材料以200-500r/min的转速搅拌1小时,进行搅拌擦洗,6-8小时后沉淀出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
S4,将步骤S3获得的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放置于105 ℃下烘干至少12小时;
S5、将步骤S4烘干后的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上,按质量比凹凸棒土:硅藻土=4:1~2:1将其混合配置成改性添加剂,后放置于60-80℃的烘箱内备用;
S6、对高液限黏土原土进行分选、烘干和粉碎,经100目筛过滤得到所需高液限黏土,并测试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S7、将步骤S1至步骤S5获得的改性添加剂与步骤S6所得的高液限黏土按质量占比混合,拌和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混合样含水率控制在较高液限黏土最优含水率多1%-4%;
S8、运用电动搅拌机对步骤7所得材料进行搅拌,转速设定为50-150r/min,拌和5-10分钟;
S9、用击实夯对步骤S8拌和均匀后的样品进行分层击实,每铺设15cm应击实一次,通过环刀法取样,待完全烘干后测试其干密度大于高液限黏土最大干密度的85%,最终得到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
该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中,高液限黏土质量占比90%,改性添加剂质量占比10%,其中凹凸棒土与硅藻土的质量比为2:1,本次得出的材料命名为“新型黏土功能层F”。
对照案例:
为直观对比普通击实黏土层、凹凸棒土改性击实黏土层和本发明中的新型黏土功能层的各项参数指标,更明显地体现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优点,设置普通击实黏土层、凹凸棒土改性击实黏土层的对照案例,根据施工过程中的质量占比,普通击实黏土层中高液限黏土质量占比100%,命名为“对照A”;凹凸棒土改性击实黏土层中高液限黏土占比95%,凹凸棒土占比5%,命名为“对照B”。
表1 高液限黏土物理性质
天然含水率(%) 比重 塑限(%) 液限(%) 最优含水率 最大干密度(g/cm<sup>3</sup>)
32.5 2.73 27.90 57.40 27.62 1.702
表2 凹凸棒土主要氧化物含量
成分 SiO<sub>2</sub> Al<sub>2</sub>O<sub>3</sub> Fe<sub>2</sub>O<sub>3</sub> Na<sub>2</sub>O K<sub>2</sub>O
含量(%) 55.6-60.5 9.0-10.1 5.7-6.7 0.03-0.11 0.96-1.30
成分 CaO MgO MnO TiO<sub>2</sub> 均减
含量(%) 0.42-1.95 10.7-11.35 0.61 0.32-0.63 10.53-11.8
表3硅藻土主要氧化物含量
成分 SiO<sub>2</sub> Al<sub>2</sub>O<sub>3</sub> Fe<sub>2</sub>O<sub>3</sub> CaO MgO TiO<sub>2</sub> K<sub>2</sub>O+Na<sub>2</sub>O
含量(%) 90.2 3.4 1.2 0.4 0.4 0.2 1.0
为实际检验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阻隔效果,故在江苏徐州某化肥厂水平工程屏障示范工程处进行现场试验,现场制备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并测试其渗透系数,取环刀样带回试验室测试其保水率、土体气体扩散系数和VOC气体吸附量。
渗透系数测试:
渗透系数测试采用试坑渗透试验进行测试,试验仪器为双环法渗透仪,具体测试结果如表4。其中,根据我国《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提出危险废物填埋场防渗层的渗透系数要求,其中击实黏土层渗透系数需满足不大于1*10-7cm/s的要求。
表4 渗透系数测试结果
实施案例 渗透系数(cm/s)
对照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对照B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4
新型黏土功能层A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6
新型黏土功能层B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8
新型黏土功能层C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0
新型黏土功能层D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2
新型黏土功能层E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4
新型黏土功能层F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6
保水率测试:
保水率测试采用农业上用于测试保水剂保水效果的烘箱蒸发试验,设置烘箱温度65℃用于模拟夏季极端高温天气,保水率计算方法见公式1,具体各案例保水率见表6。
Qr=(W-WAl-Ws)/Ww (1)
式中,Qr为保水率;W为任意时刻铝盒与土样总质量;WAl为铝盒质量;WS为烘干后土样的质量;WW为初始时刻水的质量。
表5保水率测试结果
Figure DEST_PATH_IMAGE018
土体气体扩散系数测试:
采用Currie在1960年提出的单气室法测试土体气体扩散系数,其计算原理为相对较为简单的Taylor方法,具体土体气体扩散系数系数范围如下表。
表6 土体气体扩散系数测试结果
实施案例 土体气体扩散系数(m<sup>2</sup>/s)
对照A 2.82×10<sup>-6</sup>
对照B 1.32×10<sup>-6</sup>
新型黏土功能层A 3.14×10<sup>-7</sup>
新型黏土功能层B 3.22×10<sup>-7</sup>
新型黏土功能层C 3.35×10<sup>-7</sup>
新型黏土功能层D 2.67×10<sup>-7</sup>
新型黏土功能层E 2.71×10<sup>-7</sup>
新型黏土功能层F 2.78×10<sup>-7</sup>
批处理吸附测试:
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针对有机污染物具有良好的吸附效果,根据《测量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化学物质吸收常数(Koc)的标准试验方法》(ASTM E1195-01(08)),采用批处理吸附试验的方法确定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效果。采用有机工业污染场地中的常见的苯胺作为典型污染物,其吸附效果评价参数为单位吸附量。
S=(C-CO)V/m (2)
其中,S为单位质量土样的苯酚吸附量,单位为mg/g;C为平衡时溶液中苯胺的浓度,单位为mg/L;C0为苯胺的初始浓度,单位为mg/L;V为苯胺溶液的体积,单位为L;m为土样的质量,单位为g。
表7批处理吸附测试结果:
实施案例 单位吸附量(mg/g)
对照A 16.7
对照B 23.4
新型黏土功能层A 32.8
新型黏土功能层B 46.1
新型黏土功能层C 55.5
新型黏土功能层D 78.6
新型黏土功能层E 83.7
新型黏土功能层F 90
由以上各种实验的结果可以表明,相对于普通击实黏土层和凹凸棒土改性击实黏土层,本发明的新型黏土功能层在夏季极端高温天气条件下具有良好的保水性能,其在65℃下的3小时保水率大于90%、24小时保水率大于40%;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具备良好的阻气性能,相对于普通击实黏土层和凹凸棒土改性击实黏土层,其土体气体扩散系数远小于1×10-6m2/s;同时,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对有机污染物苯胺的单位吸附量最高可达90mg/g,具有一定的吸附效果;另外,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满足我国《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渗透系数小于1×10-7cm/s。
需要理解到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制备方式,而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精炼,但这些改进和精炼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2)

1.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高液限黏土90-95%,改性添加剂5%-10%;
所述改性添加剂包括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其质量占比为4:1~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制备步骤:
S1、将凹凸棒土原土和硅藻土原土分别用粉碎机粉碎,过100目筛初步分离杂质;
S2、将步骤S1获得的凹凸棒土和硅藻土分别加水浸泡5-8小时,后加入2%浓度的六偏磷酸钠;
S3、将步骤2所得材料以200-500r/min的转速搅拌1小时,进行搅拌擦洗,6-8小时后沉淀出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
S4,将步骤S3获得的提纯凹凸棒土和提纯硅藻土放置于105 ℃下烘干至少12小时;
S5、将步骤S4烘干后的样品研磨至200目以上,按质量比凹凸棒土:硅藻土=4:1~2:1将其混合配置成改性添加剂,后放置于60-80℃的烘箱内备用;
S6、对高液限黏土原土进行分选、烘干和粉碎,经100目筛过滤得到所需高液限黏土,并测试其最优含水率和最大干密度;
S7、将步骤S1至步骤S5获得的改性添加剂与步骤S6所得的高液限黏土按质量占比混合,拌和后加入适量蒸馏水,使混合样含水率控制在较高液限黏土最优含水率多1%-4%;
S8、运用电动搅拌机对步骤7所得材料进行搅拌,转速设定为50-150r/min,拌和5-10分钟;
S9、用击实夯对步骤S8拌和均匀后的样品进行分层击实,每铺设15cm应击实一次,通过环刀法取样,待完全烘干后测试其干密度大于高液限黏土最大干密度的85%,最终得到本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
CN202010913076.9A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41329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3076.9A CN114132941A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13076.9A CN114132941A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2941A true CN114132941A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81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13076.9A Pending CN114132941A (zh) 2020-09-03 2020-09-03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32941A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41017A1 (de) * 1975-09-15 1977-03-17 Cullinan Holding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raegermaterials aus ton
CN106925206A (zh) * 2015-12-29 2017-07-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所 一种利用黄土添加剂改良黏土吸附性能的方法
CN107715838A (zh) * 2017-11-07 2018-02-23 东南大学 可去除污染场地有机污染物的竖向阻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2160A (zh) * 2019-12-30 2020-04-21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斜坡覆盖层系统的抗水力侵蚀的工程优化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541017A1 (de) * 1975-09-15 1977-03-17 Cullinan Holdings Verfahren zur herstellung eines traegermaterials aus ton
CN106925206A (zh) * 2015-12-29 2017-07-07 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司令部工程科研设计所 一种利用黄土添加剂改良黏土吸附性能的方法
CN107715838A (zh) * 2017-11-07 2018-02-23 东南大学 可去除污染场地有机污染物的竖向阻隔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42160A (zh) * 2019-12-30 2020-04-21 东南大学 一种用于斜坡覆盖层系统的抗水力侵蚀的工程优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成奖国: "坡缕石/硅藻土组合体系的吸附性能研究", 《化工技术与开发》, vol. 45, no. 10, pages 88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44163A (zh) 复合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药剂及其制备和应用方法
Hermawan et al. Halloysite nanotubes as a fine grained material for heavy metal ions removal in tropical biofiltration systems
CN101708936B (zh) 一种处理重金属超标污泥的方法
CN104388094A (zh) 一种铁基生物炭材料、其制备工艺以及其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He et al. Situation analysi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s fly ash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N105754611A (zh) 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10454165B (zh) 一种用于石灰石采石场废弃矿山矿坑的修复基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填埋方法
CN104324925B (zh) 一种生活垃圾填埋场终场覆盖系统
CN105623667A (zh) 一种土壤修复剂
CN100586881C (zh) 石油钻井废泥浆无害化环保固化剂及其生产方法
CN107021714B (zh) 一种用于重金属污染土的固化剂及制备和应用方法
CN106734185A (zh) 一种土壤修复方法
CN103739023B (zh) 一种工业场地污染防控方法
Farooqi et al. Restoration and preservation of degraded soils for crop production
CN108672489A (zh) 一种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复合污染土的碳化修复方法
Ma et al. Evaluation of the environmental and plant growth effectiveness of a new substrate consisting of municipal sludge and fly ash
CN107601936A (zh) 一种混凝土轻集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9691B (zh) 一种基于景观再造的高陡硬质边坡修复系统及其修复方法
CN114132941A (zh) 一种新型黏土功能层材料及制备方法
Sharma et al. An assessment of physical properties of coal combustion residues wr to their utilization aspects
RU2520145C1 (ru) Грунт техногенный заторфованный для рекультивации нефтезагрязненных и нарушенных земель
Singh et al. Assessment of coal ash-bentonite mixture as landfill liner
CN106350079A (zh) 一种土壤重金属污染固化剂
CN110125163A (zh) 一种重金属复合污染土壤的矿物学修复方法
Baba et al. Effects of fly ash from coal-burning electrical utilities on ecosystem and utilization of fly as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