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10699A - 空调油烟机 - Google Patents
空调油烟机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110699A CN114110699A CN202111603287.3A CN202111603287A CN114110699A CN 114110699 A CN114110699 A CN 114110699A CN 202111603287 A CN202111603287 A CN 202111603287A CN 114110699 A CN114110699 A CN 11411069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ir
- heat exchanger
- assembly
- range hood
- installation cavit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4378 air condition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5
- 239000006233 lamp black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
- 239000006096 absorb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5192 parti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6
- 238000009423 ventil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4
- 239000000779 smok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9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3507 refrigera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06010010904 Convulsion Disease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36461 convulsion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034 dec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28 dus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Carbon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C-] UGFAIRIUMAVXC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11 coo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21 depo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546 flue ga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900 installation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C—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 DETAILS OF DOMESTIC STOVES OR RANGES, OF GENERAL APPLICATION
- F24C15/00—Details
- F24C15/20—Removing cooking fumes
- F24C15/2035—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filt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07—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oling apparatus specially adapted for use in air-conditioning
- F24F5/001—Compression cycle type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5/00—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 F24F5/0096—Air-conditioning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covered by F24F1/00 or F24F3/00, e.g. using solar heat or combined with household units such as an oven or water heater combined with domestic apparatu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油烟机,包括:抽风组件,安装在油烟机壳体中,油烟机壳体中设有位于抽风组件两侧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空调系统所包含的第一换热器位于第一安装腔中,第二换热器位于第二安装腔中;排风组件,位于抽风组件上方,排风组件中具有与室内连通的排风通道;分流组件,安装在油烟机壳体中,分流组件与油烟机壳体之间形成均与第一安装腔连通的第一引流通道和第二引流通道,第一引流通道与排风通道连通,第二引流通道与抽风组件的进风口连通。通过合理布局抽风组件、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排风组件的位置,从而使得分流组件能够以较简洁的结构形成第一引流通道和第二引流通道,有效控制空调油烟机结构的复杂程度。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抽油烟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空调油烟机。
背景技术
随着抽油烟机机技术领域的发展,在油烟机中集成空调系统的产品逐渐得广泛使用。将空调系统和油烟机集成在一起,能够节省整体安装空间,同时也能够简化安装过程。而空调系统所形成的空调风,不仅可以用于调整室内温度,还可以送入油烟机的烟道内作为处理油污的一种辅助方式。比如冷风还可以用于对油烟机烟道内的油烟进行降温,使油烟凝结为油珠后被排出。但是在多方面使用空调系统中形成的空调风时,整个空调油烟机的结构复杂程度显著提升。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以上空调油烟机中结构复杂程度显著提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空调油烟机,有效控制空调油烟机结构的复杂程度,降低实现成本。
一种空调油烟机,包括:
抽风组件;
油烟机壳体,所述抽风组件安装在所述油烟机壳体中,所述油烟机壳体中设有位于所述抽风组件两侧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
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中,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中;
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位于所述抽风组件上方,所述排风组件中具有与室内连通的排风通道;
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安装在所述油烟机壳体中,所述分流组件与所述油烟机壳体之间形成均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第一引流通道和第二引流通道,所述第一引流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与所述抽风组件的进风口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油烟机,通过合理布局所述抽风组件、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所述排风组件的位置,从而使得安装在所述油烟机壳体中的分流组件能够以较简洁的结构形成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引流通道,有效控制所述空调油烟机结构的复杂程度。所述第一引流通道能够将所述第一换热器所形成的空调风引流到所述排风通道,所述第二引流通道能够将所述第一换热器所形成的空调风引流到所述抽风机组件中,既能够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也能够辅助处理油烟,减轻油污对所述抽风组件的污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机壳体包括外围壳体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外围壳体中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分割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抽风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隔板分割在所述抽风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外围壳体所围空间中位于所述第一隔板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所在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外围壳体所围空间中位于所述第二隔板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在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间隔布置形成中间安装腔,所述抽风组件安装在所述中间安装腔中,且所述抽风组件的进风口暴露在所述中间安装腔中,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与所述中间安装腔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围壳体包括前板,所述抽风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位于所述前板面向安装墙面的一侧,所述前板上设有与所述中间安装腔连通的油烟吸入口,所述前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间隔形成通风间隙;
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盒,所述分流盒一部分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中,所述分流盒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通风间隙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前板之间,所述分流盒未将所述通风间隙完全封堵,且所述分流盒上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部位设有引流入口,所述分流盒上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中的部分设有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的引流出口,所述引流入口和所述引流出口均与所述分流盒内空间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引流通道。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盒上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中的部分为引出部,所述引出部的顶面与所述排风组件对接,所述引流出口形成于所述引出部的顶面,所述排风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排风组件上面向所述引流出口的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盒上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前板之间的部分为引入部,所述引入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部分相对,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上与所述引入部相对的部分为上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器上未与所述引入部相对的部分为下换热部,所述上换热部位于所述下换热部靠近所述排风组件的一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前板抵接密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围壳体还包括顶板,所述抽风组件、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顶板上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顶板上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通风口。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油烟机还包括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连通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中,且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后方,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二过滤件下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节流元件和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横跨所述中间安装腔,所述冷媒管路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中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冷媒管路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中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冷媒管路上,所述节流元件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抽风组件包括蜗壳和设置在所述蜗壳中的叶轮,所述蜗壳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中,所述抽风组件的进风口形成于所述蜗壳上,所述蜗壳的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导油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施例所述空调油烟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所述空调油烟机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施例所述空调油烟机中隐藏前板和导烟板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所示结构示意图中增加气流流向后的示意图;
图5为图3所示空调油烟机的后视图;
图6为本实施例所述空调系统、所述排风组件和所述分流组件三者所构成的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空调油烟机;11、抽风组件;111、蜗壳;112、叶轮;113、导油环;12、油烟机壳体;121、第一安装腔;122、第二安装腔;123、中间安装腔;124、外围壳体;1241、前板;1242、油烟吸入口;1243、侧板;1244、背板;1245、顶板;125、第一隔板;126、第二隔板;127、第一通风口;128、第二通风口;129、导烟板;13、空调系统;131、第一换热器;132、第二换热器;133、压缩机;134、节流元件;135、冷媒管路;14、排风组件;141、出风口;15、分流组件;151、分流盒;1511、盒盖板;1512、盒底板;1513、侧围板;1514、引入部;1515、引出部;16、通风间隙;17、第一过滤件;18、第二过滤件;19、装饰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空调油烟机10,包括:
抽风组件11;
油烟机壳体12,所述抽风组件11安装在所述油烟机壳体12中,所述油烟机壳体12中设有位于所述抽风组件11两侧的第一安装腔121和第二安装腔122;
空调系统13,所述空调系统13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器131和第二换热器132,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所述第二换热器132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22中;
排风组件14,所述排风组件14位于所述抽风组件11上方,所述排风组件14中具有与室内连通的排风通道;
分流组件15,所述分流组件15安装在所述油烟机壳体12中,所述分流组件15与所述油烟机壳体12之间形成均与所述第一安装腔121连通的第一引流通道和第二引流通道,所述第一引流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与所述抽风组件11的进风口连通。
上述方案提供的一种空调油烟机10,通过合理布局所述抽风组件11、第一换热器131、第二换热器132和所述排风组件14的位置,从而使得安装在所述油烟机壳体12中的分流组件15能够以较简洁的结构形成所述第一引流通道和所述第二引流通道,有效控制所述空调油烟机10结构的复杂程度。具体地,所述抽风组件11和所述排风组件14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同一侧,所述分流组件15较易实现从所述第一安装腔121到所述抽风组件11和所述排风组件14的引流过程。
所述第一引流通道能够将所述第一换热器131所形成的空调风引流到所述排风通道,所述第二引流通道能够将所述第一换热器131所形成的空调风引流到所述抽风机组件中,既能够起到调节室内温度的作用,也能够辅助处理油烟,减轻油污对所述抽风组件11的污染。
具体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抽风组件11包括蜗壳111和设置在所述蜗壳111中的叶轮112,所述抽风组件11的进风口即为所述蜗壳111上形成的进风口。所述蜗壳111中的所述叶轮112转动时,所述蜗壳111中形成负压,油烟在负压作用下从所述进风口被吸入所述蜗壳111中。而所述第二引流通道引导过来的空调风也能够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所述蜗壳111中。
可选地,所述抽风组件11也可以为其他能够将抽油烟的器件,在这里不做具体限制。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为蒸发器,所述第二换热器132为冷凝器。
当所述空调系统13运行时,所述蒸发器吸收外界热量,使得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形成温度较低的冷风。一部分冷风从所述第一引流通道进入所述排风通道,然后沿所述排风通道流入室内,降低室内温度;另一部分冷风沿所述第二引流通道进入所述抽风组件11中,降低烟气通道中的温度,使得被吸入所述抽风组件11中的烟气分离冷凝成油珠。
可选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为冷凝器,所述第二换热器132为蒸发器。
进一步地,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油烟机壳体12包括外围壳体124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外围壳体124中的第一隔板125和第二隔板126。所述第一隔板125分割在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与所述抽风组件11之间,所述外围壳体124所围空间中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25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131所在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安装腔121。所述第二隔板126分割在所述抽风组件1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32之间,所述外围壳体124所围空间中位于所述第二隔板126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132所在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二安装腔122。所述第一隔板125与所述第二隔板126之间间隔布置形成中间安装腔123,所述抽风组件11安装在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且所述抽风组件11的进风口暴露在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与所述中间安装腔123连通。
所述第一隔板125和所述第二隔板126的设置,将所述外围壳体124中所围空间分割成了多个空间,基于所述抽风组件11的进风口暴露在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因此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与所述中间安装腔123连通将空调风引流到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后,空调风自然会被所述抽风组件11吸入。
而且所述第一隔板125和所述第二隔板126的设置,也能够避免所述第一安装腔121和所述第二安装腔122中所有空调风全部被所述抽风组件11吸走,从而确保所述空调系统13能够正常实施制冷或制热过程。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隔板125将所述抽风组件11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31隔开,所述第二隔板126将所述抽风组件1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32隔板,也能够使得被所述抽风组件11吸入的油烟不会污染到所述第一换热器13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2,同时也能够降低所述空调系统13运行时的噪音传递到所述空调油烟机10的烟气通道中的概率,避免噪音叠加。
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外围壳体124包括前板1241,所述抽风组件11、所述第一换热器13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2均位于所述前板1241面向安装墙面的一侧,所述前板1241上设有与所述中间安装腔123连通的油烟吸入口1242。所述抽风组件11运转时,室内油烟从所述油烟吸入口1242进入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
当所述空调油烟机10安装后,一般所述外围壳体124背靠安装墙体,灶具位于所述空调油烟机10下方,所述安装墙面为所述空调油烟机10安装所贴合的墙面。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隔板126与所述前板1241抵接密封。避免所述第二安装腔122中空调风进入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同时也避免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油烟进入所述第二安装腔122中,且能够进一步避免噪音叠加的情况发生。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前板1241与所述第一隔板125之间间隔形成通风间隙16。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的空调风可以通过所述通风间隙16进入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
具体地,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分流组件15包括分流盒151,所述分流盒151一部分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所述分流盒151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通风间隙16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与所述前板1241之间。所述分流盒151未将所述通风间隙16完全封堵。换言之,至少有部分所述通风间隙16未被封堵,所述通风间隙16中未被封堵的部分连通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与所述第二安装腔122。
所述分流盒151上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部位设有引流入口,所述分流盒151上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的部分设有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的引流出口。所述引流入口和所述引流出口均与所述分流盒151内空间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引流通道。
如图4中点画线箭头所示,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的空调风一部分从所述通风间隙16中未被所述分流盒151封堵的位置流入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如图4中实线箭头所示,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的另一部分空调风从所述分流盒151中流入所述排风通道中。
如图2所示,所述前板1241能够对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的空调风进行引流,使得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的空调风位于所述前板1241内侧,在所述抽风组件11的抽吸作用下,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的空调风部分穿过所述通风间隙16进入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且被吸入所述抽风组件11中。
进一步地,从所述油烟吸入口1242被吸入的烟气首先与从所述通风间隙16流入到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的冷风进行混合,烟气中的油污凝结为油珠后可以汇聚到油杯中。
具体地,所述通风间隙16中未被所述分流盒151遮挡的位置可以为任一位置,只要确保所述通风间隙16中至少有部分能够作为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与所述中间安装腔123连通的通道即可。
例如,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分流盒151上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与所述前板1241之间的部分为引入部1514,所述引入部1514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一部分相对,且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上与所述引入部1514相对的部分为上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上未与所述引入部1514相对的部分为下换热部,所述上换热部位于所述下换热部靠近所述排风组件14的一侧。
可以理解为,在如图3、图4和图6所示角度下,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上部分被所述引入部1514遮挡,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下部分暴露在所述分流盒151外。因此所述通风间隙16中至少位于所述分流盒151下方的一段未被封堵,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的空调风能够从此段未被封堵的部分流入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
基于所述排风组件14位于所述抽风组件11的上方,因此所述分流盒151主要通过覆盖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上部分,从而将空调风引入所述排风组件14中,引流路径断,所述分流组件15的结构也较简洁。安装较便利,制造成本也较低。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所述分流盒151上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的部分为引出部1515,所述引出部1515的顶面与所述排风组件14对接,所述引流出口形成于所述引出部1515的顶面,所述排风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排风组件14上面向所述引流出口的位置。所述分流盒151中引流过来的空调风最终向上传导进入所述排风通道中。
如图3、图4和图6所示,所述分流盒151形成L形走势,所述引出部1515沿横向布置,所述引入部1514相对于所述引出部1515而言向下有所延伸。
进一步具体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所述分流盒151为扁平状盒体,其中面积较大的两个面分别为所述盒体的顶面和底面,所述分流盒151包括盒盖板1511、盒底板1512和侧围板1513,所述盒盖板1511与所述盒底板1512相对间隔布置,所述盒底板1512位于所述盒盖板1511背离所述外围壳体124的所述前板1241的一侧,所述侧围板1513连接在所述盒盖板1511与所述盒底板1512之间。如图2所示,所述引流入口形成于所述盒底板1512上,所述盒底板1512上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25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131这一侧的部分被分割后形成所述引流入口,只保留所述盒底板1512上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25靠近所述抽风组件11这一侧的部分。或者,可以理解为所述盒底板1512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25靠近所述抽风组件11的这一侧,所述盒盖板1511上位于所述第一隔板125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这一侧的部分直接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相对,中间无所述盒底板1512阻隔。
所述盒底板1512上用于形成所述引流入口的边与所述第一分割板抵接密封,确保从所述引流入口进入所述分流盒151中的空调风不会泄露到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所述盒盖板1511与所述第一隔板125之间间隔布置。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的空调风向靠近所述盒盖板1511的方向扩散,部分空调风被所述盒盖板1511遮挡后,沿所述盒盖板1511向左流动,在流通的过程中此部分的空调风经过所述盒盖板1511与所述第一隔板125之间的间隔缝隙进入所述引出部1515,最终流向所述排出组件14。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外围壳体124还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侧板1243,其中一侧板1243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131远离所述抽风组件11的一侧,另一侧板1243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32远离所述抽风组件11的一侧。所述前板1241的左右两边分别与两个所述侧板1243抵接密封。
所述分流盒151的所述盒盖板1511与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这一侧板1243抵接密封。
靠近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的这一侧板1243与所述第一隔板125之间间隔的空间为所述第一安装腔121,靠近所述第二换热器132的这一侧板1243与所述第二隔板126之间间隔的空间为所述第二安装腔122。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所述外围壳体124还包括背板1244,所述抽风组件11、第一换热器13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2均位于所述背板1244背离安装墙面的一侧。如图5所示,所述外围壳体124还包括顶板1245,所述抽风组件11、第一换热器131和所述第二换热器132均位于所述顶板1245的下方。
所述背板1244、前板1241、顶板1245、第一隔板125和一侧板1243围成所述第一安装腔121,所述背板1244、前板1241、顶板1245、第二隔板126和另一侧板1243围成所述第二安装腔122,所述背板1244、前板1241、顶板1245、第一隔板125和第二隔板126围成所述中间安装腔123。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顶板1245上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31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一通风口127。所述空调油烟机10外的空气从所述第一通风口127进入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
所述顶板1245上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32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通风口128。所述空调油烟机10外的空气从所述第二通风口128进入所述第二安装腔122中。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空调油烟机10还包括第一过滤件17,所述第一过滤件17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127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之间。避免外界空气在进入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时,灰尘掉落到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上。
同理,所述空调油烟机10还包括第二过滤件18,所述第二过滤件18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128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32之间。
进一步地,如图5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13还包括压缩机133,所述压缩机133连通在所述第一换热器131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32之间,所述压缩机133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122中,且所述压缩机133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132后方,所述压缩机133位于所述第二过滤件18下方。
一方面充分利用所述第二安装腔122中的空间,使得所述空调油烟机10的结构更加紧凑,另一方面所述压缩机133位于所述第二过滤件18下方,能够避免所述压缩机133上沉积灰尘。
进一步地,如图2至图6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空调系统13还包括节流元件134和冷媒管路135,所述冷媒管路135横跨所述中间安装腔123,所述冷媒管路135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121中与所述第一换热器131连通,所述冷媒管路135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122中与所述第二换热器132连通,所述节流元件134设置在所述冷媒管路135上,所述节流元件134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
所述空调系统13所包含的各个主要零部件分散布置在所述油烟机壳体12中,充分利用所述油烟机壳体12中的空间,使得所述空调油烟机10的整体外形尺寸较小。
进一步地,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抽风组件11包括蜗壳111和设置在所述蜗壳111中的叶轮112,所述蜗壳111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所述抽风组件11的进风口形成于所述蜗壳111上,所述蜗壳111的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导油环113。
当所述蒸发器所在第一安装腔121中的冷风被吸入所述中间安装腔123中后,被所述抽风组件11吸入的烟气首先进行分离,形成油珠能够沿着所述导油环113滑落,最终收集到油杯中。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4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排风组件14与所述油烟机壳体12连接,所述排风组件14的出风口141位于前侧。油烟机壳体12上还设有导烟板129,所述导烟板129与所述油烟机壳体12铰接,铰接处位于所述排风组件14下方。所述导烟板129相对于所述油烟机壳体12能够转动到与所述前板1241贴合的位置。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导烟板129向远离所述前板1241的方向转动后,所述导烟板129与所述前板1241呈夹角设置,油烟被收集到两者所夹空间后被吸入所述抽风组件11中。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5所示,所述顶板1245上还设有装饰罩19,所述装饰罩19内用于设置与所述抽风组件11的排风口连通的油烟管道(图中未示出)。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2)
1.一种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抽风组件;
油烟机壳体,所述抽风组件安装在所述油烟机壳体中,所述油烟机壳体中设有位于所述抽风组件两侧的第一安装腔和第二安装腔;
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一安装腔中,所述第二换热器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中;
排风组件,所述排风组件位于所述抽风组件上方,所述排风组件中具有与室内连通的排风通道;
分流组件,所述分流组件安装在所述油烟机壳体中,所述分流组件与所述油烟机壳体之间形成均与所述第一安装腔连通的第一引流通道和第二引流通道,所述第一引流通道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与所述抽风组件的进风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烟机壳体包括外围壳体以及均设置在所述外围壳体中的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分割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抽风组件之间,所述第二隔板分割在所述抽风组件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外围壳体所围空间中位于所述第一隔板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所在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一安装腔,所述外围壳体所围空间中位于所述第二隔板面向所述第二换热器所在侧的部分为所述第二安装腔,所述第一隔板与所述第二隔板之间间隔布置形成中间安装腔,所述抽风组件安装在所述中间安装腔中,且所述抽风组件的进风口暴露在所述中间安装腔中,所述第二引流通道与所述中间安装腔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壳体包括前板,所述抽风组件、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位于所述前板面向安装墙面的一侧,所述前板上设有与所述中间安装腔连通的油烟吸入口,所述前板与所述第一隔板之间间隔形成通风间隙;
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盒,所述分流盒一部分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中,所述分流盒另一部分穿过所述通风间隙布置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前板之间,所述分流盒未将所述通风间隙完全封堵,且所述分流盒上面向所述第一换热器的部位设有引流入口,所述分流盒上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中的部分设有与所述排风通道连通的引流出口,所述引流入口和所述引流出口均与所述分流盒内空间连通形成所述第一引流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盒上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中的部分为引出部,所述引出部的顶面与所述排风组件对接,所述引流出口形成于所述引出部的顶面,所述排风通道的入口形成于所述排风组件上面向所述引流出口的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盒上位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前板之间的部分为引入部,所述引入部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的一部分相对,且所述第一换热器上与所述引入部相对的部分为上换热部,所述第一换热器上未与所述引入部相对的部分为下换热部,所述上换热部位于所述下换热部靠近所述排风组件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板与所述前板抵接密封。
7.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壳体还包括顶板,所述抽风组件、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均位于所述顶板的下方,所述顶板上与所述第一换热器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一通风口,所述顶板上与所述第二换热器相对的位置设有第二通风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油烟机还包括第一过滤件和第二过滤件,所述第一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一通风口与所述第一换热器之间,所述第二过滤件位于所述第二通风口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连通在所述第一换热器与所述第二换热器之间,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二安装腔中,且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二换热器后方,所述压缩机位于所述第二过滤件下方。
10.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系统还包括节流元件和冷媒管路,所述冷媒管路横跨所述中间安装腔,所述冷媒管路一端伸入所述第一安装腔中与所述第一换热器连通,所述冷媒管路另一端伸入所述第二安装腔中与所述第二换热器连通,所述节流元件设置在所述冷媒管路上,所述节流元件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中。
11.根据权利要求2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组件包括蜗壳和设置在所述蜗壳中的叶轮,所述蜗壳位于所述中间安装腔中,所述抽风组件的进风口形成于所述蜗壳上,所述蜗壳的所述进风口处设有导油环。
12.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空调油烟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换热器为蒸发器,所述第二换热器为冷凝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03287.3A CN114110699A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空调油烟机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603287.3A CN114110699A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空调油烟机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110699A true CN114110699A (zh) | 2022-03-01 |
Family
ID=8036238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603287.3A Pending CN114110699A (zh) | 2021-12-24 | 2021-12-24 | 空调油烟机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4110699A (zh) |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57520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
CN110966670A (zh) * | 2018-09-29 | 2020-04-0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厨房空调系统 |
CN216897427U (zh) * | 2021-12-24 | 2022-07-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油烟机 |
-
2021
- 2021-12-24 CN CN202111603287.3A patent/CN11411069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0657520A (zh) * | 2018-06-29 | 2020-01-0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
CN110966670A (zh) * | 2018-09-29 | 2020-04-07 | 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 厨房空调系统 |
CN216897427U (zh) * | 2021-12-24 | 2022-07-05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空调油烟机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12378082U (zh) |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
CN106949557B (zh) | 壁挂式空调一体机 | |
CN110686291B (zh) | 一种吸油烟机 | |
CN216897427U (zh) | 空调油烟机 | |
CN110431355B (zh) | 换气装置 | |
KR101568706B1 (ko) | 공기조화기 | |
CN101506588A (zh) | 空调 | |
CN215863797U (zh) | 一种厨房空调系统 | |
JP5884990B2 (ja) | 住宅吸気システム | |
CN114110699A (zh) | 空调油烟机 | |
CN215372698U (zh) | 新风装置及空调器 | |
KR20170121111A (ko) | 환기시스템의 바이패스장치 | |
JPH06109302A (ja) | 空調換気扇 | |
CN218864272U (zh) | 一种制冷式吸油烟机 | |
CN218864370U (zh) | 一种制冷式吸油烟机 | |
KR20070107401A (ko) | 덕트형 공기조화기 | |
KR102631967B1 (ko) | 양축모터 듀얼팬을 적용한 에너지절감형 스탠드 공기순환기 | |
JP2706383B2 (ja) | 天井埋込形空気調和機 | |
CN218295858U (zh) | 一种空调式吸油烟机 | |
JPH11304179A (ja) | 空気調和機 | |
CN216079958U (zh) | 一种烟管组件及安装有该烟管组件的吸油烟机 | |
CN221122334U (zh) | 一种壳体及油烟机 | |
CN221098864U (zh) | 一种集成消防功能的岛式空调机组 | |
CN218001669U (zh) | 空调室内机 | |
CN212618638U (zh) | 一种厨房空气调节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