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41075A - 光纤排列方法、光纤熔接方法、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以及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 - Google Patents
光纤排列方法、光纤熔接方法、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以及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41075A CN114041075A CN202080048026.7A CN202080048026A CN114041075A CN 114041075 A CN114041075 A CN 114041075A CN 202080048026 A CN202080048026 A CN 202080048026A CN 114041075 A CN114041075 A CN 11404107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ptical fiber
- connection
- holder
- fiber ribbon
- optical fiber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13307 optical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2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9
- 238000007526 fusion splic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5520 cutt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500 overflow downdraw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95 pitch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18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5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3550 mark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576 coating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927 fu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20005989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1347 resi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53 clad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48 coat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40 colo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125000006850 spacer group Chemical group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230 bi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91 electric arc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14509 gene ex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678 irradi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5992 thermoplastic resin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04—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 G02B6/06—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fibres being the same at both ends, e.g. for transporting images
- G02B6/08—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formed by bundles of fibres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fibres being the same at both ends, e.g. for transporting images with fibre bundle in form of plat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5—Alignment or adjustment devices for aligning prior to splic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45—Removing protective coverings of light guides before coupl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Preparing the ends of light guides for coupling, e.g. cutt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255—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 G02B6/2551—Splicing of light guides, e.g. by fusion or bonding using thermal methods, e.g. fusion welding by arc discharge, laser beam, plasma torch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24—Coupling light guides
- G02B6/36—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 G02B6/3628—Mechanical coupling means for mounting fibres to supporting carriers
- G02B6/3648—Supporting carriers of a microbench type, i.e. with micromachined additional mechanical structures
- G02B6/3652—Supporting carriers of a microbench type, i.e. with micromachined additional mechanical structures the additional structures being prepositioning mounting areas, allowing only movement in one dimension, e.g. grooves, trenches or vias in the microbench surface, i.e. self aligning supporting carrier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4—Mechanical structures for providing tensile strength and external protection for fibres, e.g. optical transmission cables
- G02B6/4401—Optical cables
- G02B6/4403—Optical cables with ribbon structure
-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6/00—Light guides; Structural details of arrangements comprising light guides and other optical elements, e.g. couplings
- G02B6/46—Processes or apparatus adapted for installing or repairing optical fibres or optical cable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lasma & Fusion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Coupling Of Light Guides (AREA)
- Light Guides In General And Applications Therefor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光纤排列方法、光纤熔接方法、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以及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对于使零乱地进行了单芯分离的多个光纤保持在支架的作业而言,光纤的处理不方便,作业性差。本发明的光纤排列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准备具备以比光纤直径宽的第一间距并列的多个光纤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用支架保持上述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由此在上述支架的内部使上述光纤带的宽度变窄;以及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除去连结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的连结部,由此使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以比上述第一间距窄的第二间距排列。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纤排列方法、光纤熔接方法、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以及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光纤的外径从250μm细径化为200μm,并且使外径200μm的光纤以250μm间距并列来构成光纤带的技术。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将并列的多根光纤间歇地连结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5564026号公报
在用200μm间距用的熔接连接机使250μm间距的光纤带统一熔接的情况下,需要将以250μm间距并列的光纤排列为200μm间距。在这样的光纤的排列作业时,以往,将250μm间距的光纤带的端部单芯分离,将零乱地进行了单芯分离的多个光纤保持在200μm间距用的支架,由此将光纤以200μm间距排列。
然而,将零乱地进行了单芯分离的多个光纤保持在支架的作业,光纤的处理不方便,作业性差。此外,这样的作业性的问题并不限于将250μm间距的光纤带的多个光纤以200μm间距排列的情况,另外,也不限于统一熔接连接的情况,是将以某间距(第一间距)并列的光纤带的多个光纤排出成其它的间距(第二间距)时可能产生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光纤的排列作业简便。
用于实现上述目的主要发明是一种光纤排列方法,其执行以下步骤:准备具备以比光纤直径宽的第一间距并列的多个光纤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用支架保持上述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由此在上述支架的内部使上述光纤带的宽度变窄,以及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除去连结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的连结部,由此使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以比上述第一间距窄的第二间距排列。
关于本发明的其它特征,通过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将变得清楚。
根据本发明,光纤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
附图说明
图1A以及图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
图2A是由连结部11连结的两根光纤2的剖视图,是形成有连结部11的部位的剖视图。图2B是第一变形例的连结部11的说明图。图2C是第二变形例的连结部11的说明图。
图3是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的长度与支架50的关系的说明图。
图4是用200μm间距用的熔接连接装置40将250μm间距的光纤带1统一熔接的情况下的处理的流程图。
图5A以及图5B是用支架50夹持非连结区域30的情形的说明图。图5B是图5A的B-B剖面的放大图。图5C是变形例的支架50的说明图。
图6A是通过外皮除去装置60除去光纤2的外皮的情形的说明图。图6B是被支架50保持的外皮除去后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
图7是熔接连接时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8是N号光纤的弯曲的模型图。
图9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9B是标记8的利用方法的说明图。
图10A以及图10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
图11A以及图11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
图12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载置于支架50的情形的说明图。
图13A是由支架50保持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情形的说明图。图13B是图13A的B′-B′剖面的放大图。图13C是被支架50保持的外皮除去后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
图14是在第二连结区间21B中可允许的连结部11的数量的说明图。
图15A以及图15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
图16是图15B的X-X剖面的放大图。
图17是带连接器光纤带1的制造处理的流程图。
图1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S106的处理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后述的说明书以及附图的记载,至少明确以下事项。
明确了一种光纤排列方法,其执行以下步骤:准备具备以比光纤直径宽的第一间距并列的多个光纤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用支架保持上述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由此在上述支架的内部使上述光纤带的宽度变窄,以及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除去连结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的连结部,由此使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以比上述第一间距窄的第二间距排列。根据这样的光纤排列方法,光纤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
优选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除去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的外皮,由此除去上述连结部。由此,能够同时进行光纤带的连结部的除去和多个光纤的外皮的除去,所以光纤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
优选在上述非连结区域形成有标记,基于上述标记的位置将上述光纤带与上述支架对位,用支架保持上述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由此,将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保持在支架的作业变得容易。
优选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连结区间在长边方向上间歇地配置多个,由此构成连结区域,配置于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的数量比配置于没有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的数量少。由此,在支架夹持用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时,连结部的影响减少,所以容易使光纤带的宽度变窄。
优选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连结区间在长边方向上间歇地配置多个,由此构成连结区域,在比配置于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靠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有非连结部。由此,位于光纤带的端部的光纤容易向内侧位移,所以容易使支架的内部光纤的间隔变窄。
优选上述支架的夹持部夹持上述光纤带的区域是上述非连结区域。由此,用支架保持上述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由此在上述支架的内部容易使上述光纤带的宽度变窄。
另一方面,在上述支架的夹持部夹持上述光纤带的区域也可以包含设置有上述连结部的连结区域的一部分。在该情况下,优选上述连结区域由沿长边方向间歇地配置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多个第一连结区间、以及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配置的第二连结区间而构成,上述第一连结区间与上述第二连结区间的上述长边方向的间隔比上述第一连结区间与上述第一连结区间的上述长边方向的间隔长,在上述支架的上述夹持部夹持上述光纤带的区域包含上述第二连结区间。由此,被支架夹持的第二连结区间被配置为偏向非连结区域侧,所以在第二连结区间容易使没有被连结部束缚的光纤彼此的间隔变窄。
明确了一种光纤熔接方法变,在利用上述光纤排列方法,使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以比上述第一间距窄的上述第二间距排列之后,所述光纤熔接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将从上述支架延伸出并除去了上述外皮的多个上述光纤的端部切断为规定长度,以及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将上述支架放置于熔接连接装置,使用上述熔接连接装置将以上述第二间距排列的多个上述光纤熔接。根据这样的光纤熔接方法,光纤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所以熔接作业也变得简单。
另外,明确了一种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在利用上述光纤排列方法,使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以比上述第一间距窄的上述第二间距排列之后,所述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执行以下步骤: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将从上述支架延伸出并除去了上述外皮的多个上述光纤的端部切断为规定长度,以及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将以上述第二间距排列的多个上述光纤插入插芯的光纤孔,而将多个上述光纤的端部安装于上述插芯。根据这样的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光纤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所以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作业也变得简单。
明确一种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是具备以比光纤直径宽的间距并列的多个光纤、和连结邻接的两根光纤的多个连结部,并间歇地配置多个上述连结部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其具有:间歇地配置多个上述连结部,使上述多个光纤间歇地连结的连结区域;以及在上述连结区域与上述连结区域之间没有形成上述连结部的非连结区域。根据这样的光纤带,使以比光纤直径宽的间距并列的多个光纤以窄的间距排列的作业变得简单。
优选在上述非连结区域形成有用于上述光纤带、与保持该光纤带的支架的对位的标记。由此,能够基于上述标记的位置将上述光纤带与上述支架对位,而用支架保持上述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
优选上述连结区域由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连结区间在长边方向上间歇地配置多个而构成,配置于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的数量比配置于没有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的数量少。由此,在用支架夹持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时,连结部的影响减少,所以容易使光纤带的宽度变窄。
优选上述连结区域由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连结区间在长边方向上间歇地配置多个而构成,在比配置于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靠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有非连结部。由此,由于位于光纤带的端部的光纤容易向内侧位移,所以容易使支架的内部光纤带的宽度变窄。
优选上述连结区域由沿长边方向间歇地配置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多个第一连结区间、以及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配置的第二连结区间而构成,上述第一连结区间与上述第二连结区间的上述长边方向的间隔比上述第一连结区间与上述第一连结区间的上述长边方向的间隔长。由此,被支架夹持的第二连结区间被配置为偏向非连结区域侧,所以在第二连结区间容易使没有被连结部束缚的光纤彼此的间隔变窄。
===第一实施方式===
<光纤带1的构造>
图1A以及图1B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图1A是连结区域20和非连结区域30的说明图。图1B是连结区域20的说明图。在图1B中示出了形成于连结区域20的多个连结部11的配置。
在以下的说明中,如以下那样定义各方向。如图所示,将光纤带1的长边方向简称为“长边方向”。此外,有时也将与构成光纤带1的多根光纤2以大致平行的方式在平面上排列配置的状态(图示的状态)下的光纤2平行的方向称为“长边方向”。另外,有时也将构成光纤带1的光纤2的光轴方向称为“长边方向”。另外,将图示的状态下的多个光纤2的排列的方向称为“宽度方向”。另外,将与图示的状态下的光纤带1的带面垂直的方向(图中的纸面垂直方向)称为“带厚方向”。
本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是所谓的间歇连结型(间歇固定型)的光纤带。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是使多个光纤2并列并间歇地连结的光纤带。邻接的两芯(两根)光纤2由连结部11连结。将邻接的两芯光纤2连结的多个连结部11沿长边方向间歇地配置。另外,光纤带1的多个连结部11在长边方向以及宽度方向上二维间歇地配置。连结部11通过在涂覆作为粘合剂(带化材料)的紫外线固化树脂后对其照射紫外线并固化而形成。此外,也可以由热塑性树脂构成连结部11。邻接的两芯光纤2间的连结部11以外的区域成为非连结部13(分离部)。在非连结部13中,邻接的两芯光纤2彼此没有被束缚。在连结部11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非连结部13。光纤带1能够卷成筒状(束状)或折叠,能够高密度地收纳多个光纤2。
此外,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并不限于图1A所示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改变光纤带1的芯数(光纤2的根数)。另外,也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宗旨的范围内改变连结部11的配置。
在本实施方式中,以比光纤2的外径宽的间隔并列多根光纤2。这里,光纤2的外径(光纤直径D)是200μm,光纤2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第一光纤间距Pf1)是250μm。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光纤2的外径称为“光纤直径D”。另外,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光纤带1的光纤2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称为“第一光纤间距Pf1”。此外,光纤直径D并不限于200μm,只要是220μm以下即可。另外,第一光纤间距Pf1并不限于250μm,只要是250±30μm(220μm~280μm的范围内),在邻接的两芯光纤2之间形成间隙的间隔即可。
如图1A所示,在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设置有连结区域20和非连结区域30。连结区域20是以连结所有的光纤2(这里为12根光纤2)的方式形成有多个连结部11的区域。非连结区域30是连结区域20与连结区域20之间的没有连结部11的区域。连结区域20和非连结区域30沿着长边方向交替地形成。换言之,在连结区域20与连结区域20之间形成有非连结区域30,在非连结区域30与非连结区域30之间形成有连结区域20。如图1A所示,连结区域20在长边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P1重复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连结区域20的长边方向的间隔称为“区域间距P1”。
如图1B所示,在连结区域20设置有多个连结区间21。这里,在一个连结区域20设置有两个连结区间21。在各个连结区间21沿宽度方向间歇地形成有5~6个连结部11。在各个连结区间21沿宽度方向交替地形成有连结部11与非连结部13。各个连结区间21的连结部11的位置相互不同。换言之,各个连结区间21的多个连结部11在宽度方向上相互不同地配置。由此,邻接的两芯光纤2由连结区域20的至少一个连结部11连结,通过属于一个连结区域20的多个连结部11间歇地连结所有的光纤2。此外,在将一个连结区域20的连结区间21的数量设为i时,i并不限于2,i也可以是3以上(后述)。另外,在将一个连结区间21的连结部11的数量设为j时,j并不限于5~6,也可以是其它数量(后述)。
在连结区间21与连结区间21之间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不存在连结部11的非连结区间23。如图1B所示,连结区域20的多个(这里是两个)连结区间21在长边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P2而配置。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连结区域20内的连结区间21的长边方向的间隔称为“区间间距P2”。区间间距P2比连结部11的长边方向的尺寸长,所以在连结区间21与连结区间21之间形成有非连结区间23。此外,非连结区域3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定成比区间间距P2长。
图2A是由连结部11连结的两根光纤2的剖视图,是形成有连结部11的部位的剖视图。
光纤2具有光纤裸线4、包覆层5以及着色层6。光纤裸线4由纤芯以及包层构成。包覆层5是包覆光纤裸线4的层。包覆层5例如由一次包覆层(初级涂层)以及二次包覆层(次级涂层)构成。着色层6是形成于包覆层5的表面的层。着色层6通过在包覆层5的表面涂覆着色剂而形成。
邻接的两根光纤2通过构成连结部11的带化材料(紫外线固化树脂;连结剂)连结。在着色层6的整周形成有带化材料的带化材料层15。另外,遍及光纤2的长边方向的整个区域,在着色层6的表面形成有带化材料的带化材料层15。连结部11在两根光纤2的中间的部位上呈凹陷的形状。
图2B是第一变形例的连结部11的说明图。如第一变形例所示,连结部11也可以在两根光纤2的中间的部位上不凹陷。
图2C是第二变形例的连结部11的说明图。如第二变形例所示,也可以不在着色层6的整周形成带化材料的带化材料层15。根据第二变形例,能够进一步实现光纤2的细径化。
此外,也可以在连结邻接的两根光纤2的中心的线的上侧以及下侧的两侧不形成连结部11(或者带化材料层15),也可以仅在连结邻接的两根光纤2的中心的线的上侧或者下侧的单侧形成连结部11(或者带化材料层15)。另外,也可以不相对于连结邻接的两根光纤2的中心的线上下均等地形成连结部11(或者带化材料层15)。
图3是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的长度与支架50的关系的说明图。
支架50是保持光纤带1的部件。支架50具有基座部51和盖部52。
基座部51是载置光纤带1的部件,具有用于载置光纤带1的载置面51A。在载置面51A形成有用于使光纤2以规定的间距排列的V槽(参照图5B)。
盖部52是相对于基座部51能够开闭的部件。若关闭盖部52,则在基座部51的载置面51A与盖部52之间夹持(保持)光纤带1。因此,通过基座部51的载置面51A和盖部52构成夹持光纤带1的夹持部。这里,夹持部的长边方向的长度Lh由盖部52的宽度(长边方向的尺寸)规定。其中,在将与光纤带1接触的衬垫设置于盖部52的内表面的情况下,夹持部的长边方向的长度Lh不是由盖部52的宽度(长边方向的尺寸)规定,而由衬垫的宽度(长边方向的尺寸)规定。
此外,若关闭盖部52并将光纤带1保持在支架50,则光纤2从支架50(或者夹持部)的两侧延伸出。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从支架50延伸出的光纤2中的、在之后加工的一侧(除去或切断外皮的一侧:光纤2的前端侧)的光纤2延伸出的一侧称为“加工侧”,将相反侧称为“基端侧”。
在本实施方式中,将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的长度设定为比夹持部的宽度Lh(长边方向的尺寸)长。因此,在本实施方式中,夹持部是能够夹持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的结构(是不使夹持部夹持形成有连结部11的区域,能够使支架50保持光纤带1的结构)。由此,如后所述,在使支架50保持光纤带1时,在支架50的内部(夹持部)容易使多个光纤2的间隙比第一光纤间距Pf1窄,容易使光纤带1的宽度变窄(参照图5B)。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夹持部夹持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时,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从夹持部的两侧延伸出(也参照图5A)。这里,在夹持部夹持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时,将从夹持部的基端侧(图3(或者图5A)的左侧)延伸出的非连结区域3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为L1,将从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延伸出的非连结区域3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为L2。如后所述,优选长度L1设定为在支架50保持光纤2时光纤2的弯曲半径比允许弯曲半径R长。具体而言,优选长度L1是9.42mm以上。另外,优选长度L2是外皮除去装置60的一对刀刃61A夹住非连结区域30的部位的程度的长度。具体而言,优选长度L2是2mm以上。因此,优选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的长度比对夹持部的宽度Lh加上长度L1以及长度L2而得到的长度(Lh+L1+L2)长,具体而言,优选比对长度Lh加上11.42mm而得到的长度(Lh+11.42mm)长。
<光纤2的熔接连接方法>
图4是用200μm间距用的熔接连接装置40统一熔接将光纤直径200μm的光纤2以250μm间距并列并间歇地连结的光纤带1时的处理的流程图。此外,在图中还包含使构成将200μm的光纤直径的光纤2以250μm间距并列并间歇地连结的光纤带1的光纤2以200μm间距排列的处理流程(S001~S004)。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用于通过熔接连接装置40进行统一熔接的光纤2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称为“第二光纤间距Pf2”。此外,第二光纤间距Pf2只要比第一光纤间距Pf1窄即可,并不限于200μm。
首先,作业者准备成为熔接连接的对象的250μm间距的光纤带1和200μm间距用的支架50(S001)。换言之,作业者准备第一光纤间距Pf1的光纤带1和第二光纤间距Pf2用的支架50。这里,作业者作为250μm间距的光纤带1,准备图1A所示的光纤带1。200μm间距用的支架50是用于将光纤带1放置在200μm间距用的熔接连接装置40的支架。在本实施方式的支架50的基座部51的载置面51A以200μm间距(第二光纤间距Pf2)形成有多个V槽(后述:参照图5B)。
接下来,作业者将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载置于支架50的载置面51A(S002)。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的长度设定为比盖部52的宽度Lh长,作业者以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与盖部52对置的方式,将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载置于支架50的载置面51A。
若将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载置于支架50的载置面51A,则成为光纤2的端部(图中的右侧的部位)比支架50更向外侧(图中的右侧)延伸出的状态。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若将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载置于支架50的载置面51A,则成为非连结区域30的一部分(图中的右侧的部位)比支架50更向外侧(图中的右侧)延伸出的状态。
接下来,作业者关闭盖部52,使支架50保持光纤带1(S003)。此外,在S002中由于将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以与盖部52对置的方式载置于支架50的载置面51A,所以若在S003中关闭盖部52,则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被基座部51的载置面51A与盖部52夹持。根据需要,作业者也可以一边用手指在宽度方向上缩小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缩小非连结区域30的多个光纤2的间隔),一边将光纤带1保持在支架50。
图5A以及图5B是用支架50夹持非连结区域30的情形的说明图。图5B是图5A的B-B剖面的放大图。
由于没有在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形成连结部11,所以各个光纤2之间成为非连结部13(分离部),在非连结区域30中光纤2彼此未被束缚。因此,若非连结区域30被支架50夹持,则非连结区域30的多个光纤2的间隔随着载置面51A的V槽的间距(第二光纤间距Pf2)而变窄。由此,通过将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保持在支架50,在支架50的内部(详细地说是支架50的夹持部的内部)能够使多个光纤2以比第一光纤间距Pf1(=250μm)窄的间距排列,能够缩小光纤带1的宽度。
图5C是变形例的支架50的说明图。在变形例的支架50的载置面51A形成有一对台阶部,通过一对台阶部来规定宽度方向的两端的光纤2的间隔,由此,将多个光纤2以200μm间距进行排列。这样,200μm间距用的支架50的载置面51A并不限于具有200μm间距的V槽,也可以是其它形状。换言之,在将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保持于支架50时,只要在支架50的内部能够缩小多个光纤2的间隙而使光纤带1的宽度变窄即可。
此外,如图5A所示,在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被支架50夹持时,成为光纤2从夹持部的两侧延伸出的状态。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被支架50夹持时,成为非连结区域30的一部分比夹持部更向外侧延伸出的状态。这里,非连结区域30从夹持部的基端侧延伸出长度L1,非连结区域30从支架50的加工侧延伸出长度L2。
在S003的阶段中,如图5A所示,在比支架50的盖部52靠外侧(夹持部的外侧),在光纤2之间存在连结部11,在连结部11中光纤2彼此的间隔被限制为250μm。因此,在S003的阶段中,比支架50的盖部52靠外侧(夹持部的外侧)的多个光纤2由于受到连结部11的影响,所以大致以第一光纤间距Pf1排列。
接下来,作业者除去光纤2的外皮(S004)。
图6A是通过外皮除去装置60除去光纤2的外皮的情形的说明图。
外皮除去装置60是除去构成光纤带1的多个光纤2的外皮的装置。外皮除去装置60是所谓的热套剥离器。外皮除去装置60具有:具有一对刀刃61A的主体部61、以及把持支架50的把持部62。作业者将保持有光纤带1的支架50放置于外皮除去装置60的把持部62,通过主体部61的一对刀刃61A夹住光纤2(光纤带1)并在光纤2的外皮形成了切口之后,使主体部61与把持部62分离,由此用一对刀刃61A剥开光纤2的外皮,由此,除去光纤2的外皮。在本实施方式中,成为非连结区域30的一部分(图中的右侧的部位)比支架50更向外侧(图中的右侧:加工侧)延伸出的状态,一对刀刃61A在非连结区域30的部位夹住光纤2(光纤带1),将比被夹住的部位靠端部一侧的光纤2的外皮除去。
然而,在将支架50放置于外皮除去装置60的把持部62时,在从支架50延伸出的多个光纤2之间存在连结部11(参照图5A)。连结部11配置于比光纤2的包覆层5靠外侧(参照图2A),所以若利用外皮除去装置60除去光纤2的外皮,则光纤带1的连结部11(带化材料层15)也与光纤2的外皮一起被除去。即、若利用外皮除去装置60除去光纤2的外皮,则多个光纤2(光纤裸线4)被单芯分离。
图6B是被支架50保持的外皮除去后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
多个光纤2(光纤裸线4)从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延伸出。在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连结部11被除去,由此由连结部11进行的光纤2的束缚消失。其结果是,在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连结部11的影响消失,所以多个光纤2(光纤裸线4)的间隔随着载置面51A的V槽的间距而成为第二光纤间距Pf2(=200μm)。即、在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在S004中光纤2的外皮被除去,由此光纤2(光纤裸线4)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此外,在支架50的基端侧(图中的左侧),受到连结部11的影响,所以光纤2以第一光纤间距Pf1排列)。
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去从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延伸出的多个光纤2的外皮,由此除去光纤带的连结部11,由此,使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的多个光纤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但是,即使不除去光纤2的外皮,但只要除去从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延伸出的光纤带1的连结部11,就能够将从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延伸出的多个光纤2单芯分离,而使多个光纤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另一方面,如本实施方式那样,若使用外皮除去装置60,则能够同时进行光纤带1的连结部11的除去和多个光纤2的外皮的除去,所以光纤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
在图6B中,从支架50的加工侧的端部到剥离外皮时之间的长度是2mm。在剥离外皮时相当于外皮除去装置60的一对刀刃61A夹住非连结区域30的部位并在外皮形成了切开的部位。如图6B所示,优选上述长度L2(参照图5A:从支架50的加工侧延伸出的非连结区域3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比从支架50的加工侧的端部到剥离外皮时(外皮除去装置60的一对刀刃61A在外皮形成了切口的部位)的长度长。即、优选长度L2是2mm以上。
在光纤2的外皮除去后,作业者以光纤裸线4成为规定长度的方式切断光纤2的端部(S005)。通常,将保持有光纤带1的支架50放置在光纤切割器,使用光纤切割器切断光纤2的端部。
接下来,作业者使用熔接连接装置40进行多个光纤2的熔接连接(S006)。作业者将保持有光纤带1的支架50放置在熔接连接装置40,使用熔接连接装置40将光纤带1的光纤2彼此熔接连接。
图7是熔接连接时的情形的说明图。
熔接连接装置40具有电极部41和一对支架放置部42。电极部41具有用于将光纤2熔接连接的一对电极。在电极部41中产生电弧放电来加热光纤2的前端部,光纤2的前端部熔融,由此将光纤2彼此熔接连接。支架放置部42是放置支架50的部位(支架载置部)。在熔接连接时为了使光纤2彼此对准,支架放置部42构成为能够移动。
如图7所示,作业者在将多个光纤2保持于支架50的状态下,分别将支架50放置在支架放置部42。若分别将支架50放置在一对支架放置部42,则从支架50的加工侧延伸出的光纤2(光纤裸线4)的端面彼此在电极部41中对置配置。
本实施方式的熔接连接装置40是200μ间距用的熔接连接装置40,构成为使以200μ间距排列的多个光纤2彼此统一熔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在支架50的加工侧(将支架50放置于支架放置部42时的电极部41的一侧),光纤2(光纤裸线4)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所以能够用200μm间距用的熔接连接装置40将250μm间距的光纤带1统一熔接。
<关于长度L1>
如图5A所示,在支架50夹持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时,在支架50的外侧(夹持部的外侧),多个光纤2以第一光纤间距Pf1排列,与此相对在支架50的内部(夹持部的内部),多个光纤2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因此,在支架50夹持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时,在支架50(夹持部)的两端附近,光纤2弯曲。特别是,在夹持部的基端侧,光纤2长时间持续弯曲,所以优选将光纤2的弯曲半径设为允许弯曲半径以上。另外,构成光纤带1的多个光纤2中的、位于最端部的光纤2(在N芯光纤带1的情况下,为1号光纤或者N号光纤)的弯曲最急剧,所以优选将位于最端部的光纤2的弯曲半径设为允许弯曲半径以上。这里,对允许光纤的弯曲半径所需的长度L1的最小值L0进行说明。
图8是N号光纤的弯曲的模型图。图中的弯曲的实线示出了N号光纤的中心。
光纤2在从最接近支架50的夹持部的连结部11的位置到支架50的夹持部的端部(基端侧的端部)之间弯曲(参照图5A)。图8的点A示出了最接近支架50的夹持部的连结部11的长边方向的位置上的N号光纤的中心位置。在比点A靠基端侧(图中的左侧),多个光纤2以第一光纤间距Pf1并列。图8的点B示出了支架50的夹持部的端部的N号光纤的中心位置。在比点B靠加工侧(图中的右侧),多个光纤2以第二光纤间距Pf2并列。在从点A到点B之间,光纤2以S字形弯曲。点C是以S字形弯曲的部位的中心。这里,在A-C之间,光纤2使图中上侧成为凸状而以允许弯曲半径R弯曲。点O1是在A-C间弯曲的光纤2的弯曲中心。点O1位于最接近支架50的夹持部的连结部11的长边方向的位置。另外,在C-B间,光纤2使图中下侧成为凸状而以允许弯曲半径R弯曲。点O2是在C-B间弯曲的光纤2的弯曲中心。点O2位于支架50的夹持部的端部。另外,如图8所示,将以第二光纤间距Pf2并列时的N号光纤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连结点A和点O1的线的交点设为点D。另外,将以第二光纤间距Pf2并列时的N号光纤的中心线的延长线、与连结点O2与点O1的线的交点设为点E。这里,将O1-D间的长度设为y,将O1-E间的长度设为x。
由于图中所示的弯曲,N号光纤的宽度方向的位置变化了位移量Ls。位移量Ls相当于从点A的宽度方向的坐标减去点B的宽度方向的坐标而得到的值。因此,Ls如下式所示。
Ls=(Pf1-Pf2)×(N-1)/2
上式的第一光纤间距Pf1、第二光纤间距Pf2是已知的值。另外,上式的N是光纤带1的芯数(光纤2的根数),所以是已知的值。因此,能够通过上式计算位移量Ls。
长度y相当于从位移量Ls减去允许弯曲半径R而得到的值(参照图8)。允许弯曲半径R被规定为5mm,是已知的值。因此,能够通过y=Ls-R来计算长度y。
如图8所示,三角形EBO2与三角形EDO1相似。因此,长度E-O2与长度E-O1之比同长度B-O2与长度D-O1之比相同。即、2R+x:x=R:y这样的关系成立。基于该关系,能够根据R和y来计算x。
在支架50保持光纤2时,为了使光纤2的弯曲半径比允许弯曲半径R长所需的长度L0相当于图中的长度D-B,所以能够由下式表示,能够根据R和x来计算。
[数1]
在本实施方式中,Pf1=0.25(mm),Pf2=0.20(mm),N=12,R=5(mm)。在该情况下,计算出L0=9.42(mm)。即、支架50保持光纤2时,为了使光纤2的弯曲半径比允许弯曲半径R长所需的长度L0是9.42mm。
如图5A所示,在夹持部夹持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时,将从夹持部的基端侧(图5A的左侧)延伸出的非连结区域30的长边方向的长度设为L1,为了以在支架50保持光纤2时光纤2的弯曲半径比允许弯曲半径R长的方式设定长度L1,优选长度L1是长度L0以上。因此,在本实施方式情况下,L1是9.42mm以上。
<变形例>
图9A是第一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变形例的说明图。图9A所示的变形例的光纤带1与图1A所示的光纤带1相比,在具有标记8这一点上而不同。
标记8是形成于非连结区域30的标记。换言之,标记8是表示非连结区域30的位置的标记。另外,标记8成为用于进行光纤带1与支架50的对位的标记。标记8通过分别形成于多个光纤2的长边方向的相同位置,而遍及光纤带1的宽度方向形成为带状。标记8也可以兼具光纤带1的识别功能。例如,图中的光纤带1的标记8由表示2号带的图案形成,具备光纤带1的识别功能。
此外,本实施方式的标记8分别形成于构成光纤带1的所有的光纤2,由此遍及光纤带1的宽度方向的整个区域而形成。但是,标记8只要形成于构成光纤带1的多个光纤2中的一部分的光纤2即可。另外,在将标记8仅形成于一部分的光纤2的情况下,为了容易与支架50的对位,优选至少在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光纤2(1号光纤或者N号光纤)形成有标记8。
图9B是标记8的利用方法的说明图。
在上述光纤2的熔接连接方法(或者光纤2的排列方法)的S002(参照图4)中,作业者如图9B所示,以光纤带1的标记8位于支架50的载置面51A的中央的方式,基于标记8将光纤带1与支架50对位,而将光纤带1载置于支架50。由此,能够将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载置于支架50的载置面51A。此外,假设即使在作业者很难辨认连结部11的位置、连结区域20或者非连结区域30的位置的情况下,由于标记8容易辨认,所以根据变形例,将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载置于支架50的载置面51A的作业(图4的S002)变得容易。
此外,也可以在支架50的载置面51A形成有用于与光纤带1的标记8对位的对位标记(未图示)。由此,基于标记8使光纤带1与支架50对位的作业变得容易。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9B所示,若根据标记8使光纤带1与支架50对位,而将光纤带1保持于支架50,则规定长度(上述长度L1)的非连结区域30从夹持部的基端侧延伸出,并且从支架50的加工侧延伸出规定长度(上述长度L2)的非连结区域30。这样,在光纤带1形成标记8,由此以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以所希望的长度从夹持部的两侧延伸出的方式,容易将光纤带1载置于支架50。
<简要总结>
根据上述本实施方式的光纤排列方法(或者熔接连接方法),准备具备以比纤直径D宽的第一光纤间距Pf1并列的多个光纤2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图4的S001),用支架50保持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由此在支架50的内部缩小光纤带1的宽度(图4的S003,参照图5B)。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除去从支架50延伸出的光纤带1的连结部11,由此能够使单芯分离后的多个光纤2(光纤裸线4)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图4的S004,参照图6B)。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将光纤带1保持于支架50时,处于在光纤带1的端部(加工侧的端部)没有使光纤2零乱地单芯分离,而保留连结部11来连结多个光纤2的状态(图3,参照图5A)。因此,与将零乱地进行了单芯分离的多个光纤保持在支架的作业相比,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光纤2的操作变得简单,将多个光纤2保持于支架50的作业性得以提高。其结果是,在本实施方式中,光纤2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光纤2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所以熔接作业也变得简单。
另外,上述光纤带1是具备以比光纤直径D宽的第一光纤间距Pf1并列的多个光纤、以及多个连结部11,且将多个连结部11间歇地配置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本实施方式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具有:使多个连结部11间歇地配置而将多个光纤(N根光纤)间歇地连结的连结区域20、以及在连结区域20之间没有形成连结部11的非连结区域30。根据这样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使第二光纤间距Pf2用的支架50保持非连结区域30(图4的S003,参照图5B),并且除去从支架50延伸出的光纤带1的连结部11,由此能够使多个光纤2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图4的S004,参照图6B)。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使以第一光纤间距Pf1并列的多个光纤2排列为第二光纤间距Pf2的作业(光纤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
===第二实施方式===
在将一个连结区域20的连结区间21的数量设为i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i是2。但是,i并不限于2,也可以是其它数量。另外,在将一个连结区间21的连结部11的数量设为j时,在第一实施方式中,j是5~6。但是,j并不限于5、6,也可以是其它数量。
图10A以及图10B是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在图10B中示出了形成于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连结区域20的多个连结部11的配置。
如图10A所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也是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另外,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也设置有连结区域20和非连结区域30。如图10B所示,在第二实施方式的连结区域20也设置有多个连结区间21。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一个连结区域20的连结区间21的数量i增加,在一个连结区域20设置有四个连结区间21。另一方面,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一个连结区间21的连结部11的数量减少,一个连结区间21的连结部11的数量j是2~3。在各个连结区间21中,在连结部11与连结部11之间配置有三个非连结部13。各个连结区间21的连结部11的位置相互不同。换言之,各个连结区间21的多个连结部11在宽度方向上相互不同地配置。由此,邻接的两芯光纤2由连结区域20的至少一个连结部11连结,通过属于一个连结区域20的多个连结部11间歇地连结所有的光纤2。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配置于与非连结区域30邻接的连结区间21(图10B的最右侧的连结区间21)的连结部11的数量(这里,是2)比配置于没有与非连结区域30邻接的连结区间21(例如,图10B的从右数第二个连结区间21)的连结部11的数量(这里,是3)少。由此,如图5A所示,在用支架50夹持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时,夹持部的外侧的连结部11的影响变少,所以容易缩小光纤2的间隔,容易在支架50的内部(详细地说,支架50的夹持部的内部)缩小光纤带1的宽度。
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比配置于与非连结区域30邻接的连结区间21(图10B的最右侧的连结区间21)的连结部11靠宽度方向的外侧(图10B的上侧或者下侧)配置有非连结部13(这里,配置有三个非连结部13)。由此,如图5A所示,在用支架50夹持第二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时,位于光纤带1的端部的光纤2(位于宽度方向外侧的光纤2;1号光纤以及N号光纤)容易向内侧位移,所以容易在支架50(夹持部)的内部缩小光纤2的间隔,容易缩小光纤带1的宽度。
===第三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支架50的夹持部夹持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不使形成有连结部11的区域夹持于夹持部,而使支架50保持光纤带1)。但是,支架50的夹持部也可以夹持光纤带1的连结区域20的一部分。
图11A以及图11B是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在图11B中示出了形成于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连结区域20的多个连结部11的配置。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一个连结区域20设置有三个连结区间21(即i是3)。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图中的三个连结区间21中的左边的两个连结区间21称为第一连结区间21A,有时将图中的右侧的连结区间21称为第二连结区间21B。第二连结区间21B是与非连结区域30邻接配置的连结区间21。另外,第二连结区间21B是在将光纤带1夹持于支架50时与第一连结区间21A相比配置于夹持部的一侧的连结区间21。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连结区间21与连结区间21之间也设置有在宽度方向上不存在连结部11的非连结区间23。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两个第一连结区间21A之间的非连结区间23称为第一非连结区间23A。另外,有时将第一连结区间21A与第二连结区间21B之间的非连结区间23称为第二非连结区间23B。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第二非连结区间23B的长边方向的长度比第一非连结区间23A的长边方向的长度长。换言之,第一连结区间21A与第二连结区间21B的长边方向的间隔(图中的区间间距P2′)′比第一连结区间21A与第一连结区间21A的长边方向的间隔(图中的区间间距P2)长。因此,与非连结区域30邻接配置的第二连结区间21B(图11B的最右侧的连结区间21)配置为从第一连结区间21A偏向非连结区域30侧。
图12是将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载置于支架50的情形的说明图。图13A是用支架50保持第三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情形的说明图。图13B是图13A的B′-B′剖面的放大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与非连结区域30邻接配置的第二连结区间21B配置为从第一连结区间21A偏向非连结区域30侧,所以往往在被支架50的夹持部(这里,是基座部51的载置面51A与盖部52)夹持的区域包含第二连结区间21B。换言之,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在被支架50的夹持部(这里,是基座部51的载置面51A与盖部52)夹持的区域包含连结部11。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也以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与盖部52对置的方式配置于支架50的载置面51A(参照图12),所以若关闭支架50的盖部52,则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被基座部51的载置面51A与盖部52夹持。在非连结区域30中光纤2彼此未被束缚,所以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若非连结区域30被支架50夹持,则非连结区域30的多个光纤2的间隔也随着载置面51A的V槽的间距(第二光纤间距Pf2)而变窄。
此外,在第三实施方式中,将第二连结区间21B的连结部11夹持于支架50的夹持部,由连结部11连结的两根光纤2的间隔被连结部11限制,所以大致成为第一光纤间距Pf1(=250μm)。但是,在第二连结区间21B所含的非连结部13中光纤2彼此未被束缚,所以第二连结区间21B的一部分的光纤2彼此的间隔随着载置面51A的V槽的间距而变得比第一光纤间距Pf1窄(参照图13B)。特别是,在本实施方式中,被支架50夹持的第二连结区间21B配置为偏向非连结区域30侧,所以在第二连结区间21B中没有被连结部11束缚的光纤2彼此的间隔容易变得比第一光纤间距Pf1窄。其结果是,第二连结区间21B的光纤带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图13B的光纤带1的宽度方向的尺寸)与由支架50保持之前相比变窄。
图13C是被支架50保持的外皮除去后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
在第三实施方式中,若在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除去连结部11,则由连结部11进行的光纤2的束缚消失,多个光纤2(光纤裸线4)的间隔随着载置面51A的V槽的间距而成为第二光纤间距Pf2(=200μm)。即、在支架50的加工侧(图中的右侧),除去光纤2的外皮,由此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光纤2(光纤裸线4)。
<连结部11的数量>
图14是第二连结区间21B中可允许的连结部11的数量的说明图。
在图中的上侧示出了第二连结区间21B的多个光纤2。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业者一边用手指在宽度方向上缩小光纤带1的第二连结区间21B,一边将光纤带1保持于支架50。因此,图中的光纤带1在宽度方向上被缩窄。在非连结部13中,邻接的两根光纤2彼此接触。在连结部11中,邻接的两根光纤2被连结部11束缚,所以仅分离连结部11的量(宽度C)。
在图中的下侧示出了形成于支架50的载置面51A的V槽。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业者在将光纤带1的一个端部的光纤2(这里,是1号光纤)对准V槽之后,缩小第二连结区间21B的多个光纤2的间隔,并且使其它光纤2分别对准V槽。因此,图中左端的V槽(1号光纤用的V槽)的中心位置图示为与图中左端的光纤2(1号光纤)的位置一致。
假设在连结部11的数量n过多的情况下,即使缩小第二连结区间21B的多个光纤2的间隔,另一个端部的光纤2(图中右端的N号光纤)的中心位置相比V槽处于更外侧,存在无法将光纤2配置于V槽的担忧。因此,在缩小第二连结区间21B的多个光纤2的间隔时,优选光纤带1的另一个端部的光纤2(这里,是N号光纤)的中心位置位于N号光纤用的V槽的上方。
这里,在缩小第二连结区间21B的多个光纤2的间隔时的两端的光纤2(1号光纤与N号光纤)的中心间距离设为Wt。另外,将从一个端部的V槽(这里,是1号光纤用的V槽)的中心位置到构成另一个端部的V槽(这里,是N号光纤用的V槽)的内侧的山部的宽度设为W1。另外,将从一个端部的V槽(这里,是1号光纤用的V槽)的中心位置到构成另一个端部的V槽(这里,是N号光纤用的V槽)的外侧的山部的宽度设为W2。此时,优选Wt、W1以及W2是以下的关系。
W1<Wt<W2
换言之,优选第二连结区间21B的连结部11的数量n设定为上述关系(W1<Wt<W2)的关系能够成立的程度。
此外,如图中的上侧所示,在将光纤2的光纤直径设为D,将光纤2的数量设为N,将连结部11的宽度设为C,将连结部11的数量设为n时,光纤带1的两端的光纤2(1号光纤和N号光纤)的中心间距离Wt如下式所示。
Wt=D×(N-1)+C×n
另外,如图中的下侧所示,V槽的间距相当于上述的第二光纤间距Pf2。另外,V槽的数量与构成光纤带1的光纤2的数量相同是N。在将一个V槽的宽度设为Wv时,将从1号光纤用(或者N号光纤用)的V槽的中心位置到构成N号光纤用的V槽的内侧的山部的宽度设为W1,将从1号光纤用(或者N号光纤用)的V槽的中心位置到构成N号光纤用的V槽的外侧的山部的宽度设为W2,它们分别如下式所示。
W1=Pf2×(N-1)-(Wv/2)
W2=Pf2×(N-1)+(Wv/2)
===第四实施方式===
图15A以及图15B是第四实施方式的光纤带1的说明图。图16是图15B的X-X剖面的放大图。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光纤带1是使多个光纤2并列而间歇地连结的光纤带。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光纤带1的带面(与长边方向以及宽度方向平行的面)带状地涂覆带化材料,使带化材料固化,由此带状地形成有带化材料层15。在两根光纤2之间涂覆/固化带化材料,由此在两根光纤2之间形成有连结部11。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邻接的两根光纤2之间也沿长边方向间歇地配置有多个连结部11。另外,在沿长边方向间歇地形成的连结部11与连结部11之间形成有非连结部13(分离部)。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状的带化材料层15相对于宽度方向倾斜地配置。由此,在由带化材料层15构成的连结部11的宽度方向上配置有非连结部13。
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以比光纤2的外径宽的间隔使多根光纤2并列。这里,光纤2的外径(光纤直径D)是200μm,光纤2的宽度方向的间隔(第一光纤间距Pf1)是250μm。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在邻接的两芯光纤2之间形成有间隙。
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在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设置有连结区域20和非连结区域30,连结区域20和非连结区域30沿长边方向交替地形成。在第四实施方式中,在连结区域20中,所有的光纤2(这里,是12根光纤2)也通过多个连结部11连结。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中,也没有在非连结区域30形成连结部11。连结区域20在长边方向上以规定的间隔P1重复配置。
如图15B所示,在连结区域20设置有多个连结区间21。这里,在一个连结区域20设置有两个连结区间21。此外,在将一个连结区域20的连结区间21的数量设为i时,i并不限于2,i可以是1,也可以是3以上。
在上述第四实施方式中,使第二光纤间距Pf2用的支架50保持非连结区域30(图4的S003,参照图5B),并且除去从支架50延伸出的多个光纤2的外皮,由此能够使多个光纤2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图4的S004,参照图6B)。因此,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1中,使以第一光纤间距Pf1并列的多个光纤2以第二光纤间距Pf2进行排列的作业(光纤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
===第五实施方式===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使以250μm间距并列的光纤2以200μm间距进行排列的方法被用于光纤2的熔接连接方法。但是,本件的光纤2的排列方法也可以用于光纤2的熔接连接以外的情况。
图17是带连接器光纤带1的制造处理的流程图。此外,图中包含使构成光纤带1的光纤2以200μm间距排列的处理流程(S001~S004),该光纤带1是将200μm的光纤直径的光纤2以250μm间距并列而间歇地连结的光纤带。在以下的说明中,有时将形成于连接器(具体而言,是图18所示的插芯70)的多个光纤孔的间隔称为“第二光纤间距Pf2”。此外,第二光纤间距Pf2只要比第一光纤间距Pf1窄即可,并不限于200μm。
图中的S001~S005与上述图4的S001~S005的处理相同。这里,省略S001~S005的说明。
图18是第五实施方式的S106的处理的说明图。
在S106中,作业者将插芯70安装在光纤2的端部。图中的插芯70是JIS C5981(F12型多芯光纤连接器)所规定的光连接器(MT插芯)。但是,安装于光纤2的端部的光连接器并不限于该插芯70(MT插芯),也可以是其它光连接器(例如,在端面形成有透镜的透镜插芯)。
在插芯70以第二光纤间距Pf2形成有多个光纤孔(未图示)。如图18所示,作业者在将多个光纤2保持于支架50的状态下,将从支架50的加工侧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并延伸出的多个光纤2(光纤裸线4)分别插入插芯70的光纤孔。作业者在将光纤2的端部插入插芯70的光纤孔之后,向插芯70的粘合剂填充窗71填充粘合剂,将光纤2粘合并固定于插芯70。由此,将光纤2的端部安装于插芯70。
在第五实施方式中,也准备具备以比光纤直径D宽的第一光纤间距Pf1并列的多个光纤2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S001),用支架50保持光纤带1的非连结区域30,由此在支架50的内部缩小光纤带1的宽度(S003,参照图5B)。因此,在第五实施方式中,除去从支架50延伸出的光纤带1的连结部11,由此也能够使单芯分离后的多个光纤2(光纤裸线4)以第二光纤间距Pf2排列(S004,参照图6B)。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在将光纤带1保持于支架50时,也成为在光纤带1的端部(加工侧的端部)不使光纤2零乱地单芯分离,而保留连结部11来连结多个光纤2的状态(图3,参照图5A)。因此,与将零乱地进行了单芯分离的多个光纤保持在支架的作业相比,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多个光纤2的操作也变得简单,将多个光纤2保持于支架50的作业性也得以提高。其结果是,在第五实施方式中,光纤2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中,由于光纤的排列作业变得简单,所以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作业也变得简单。
===其它===
上述实施方式是用于便于理解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是用于限定解释本发明的。本发明在不脱离其宗旨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改变/改进,并且本发明当然包含其等价物。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光纤带,2…光纤,
4…光纤裸线,5…包覆层,
6…着色层,8…标记,
11…连结部,13…非连结部,15…带化材料层,
20…连结区域,21…连结区间,
21A…第一连结区间,21B…第二连结区间,
23…非连结区间,
23A…第一非连结区间,23B…第二非连结区间,
30…非连结区域,
40…熔接连接装置,
41…电极部,42…支架放置部,
50…支架,51…基座部,51A…载置面,
52…盖部,
60…外皮除去装置,61…主体部,61A…刀刃,
62…把持部,
70…插芯,71…粘合剂填充窗。
Claims (15)
1.一种光纤排列方法,其执行以下步骤:
准备具备以比光纤直径宽的第一间距并列的多个光纤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
用支架保持上述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由此在上述支架的内部使上述光纤带的宽度变窄;以及
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除去连结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的连结部,由此使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以比上述第一间距窄的第二间距排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除去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的外皮,由此除去上述连结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非连结区域形成有标记,
基于上述标记的位置将上述光纤带与上述支架对位,用支架保持上述光纤带的非连结区域。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连结区间在长边方向上间歇地配置多个,由此构成连结区域,
配置于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的数量比配置于没有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的数量少。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连结区间在长边方向上间歇地配置多个,由此构成连结区域,
在比配置于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靠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有非连结部。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上述支架的夹持部夹持上述光纤带的区域是上述非连结区域。
7.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光纤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支架的夹持部夹持上述光纤带的区域包含设置有上述连结部的连结区域的一部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纤排列方法,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区域由沿长边方向间歇地配置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多个第一连结区间、以及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配置的第二连结区间而构成,
上述第一连结区间与上述第二连结区间的上述长边方向的间隔比上述第一连结区间与上述第一连结区间的上述长边方向的间隔长,
在上述支架的上述夹持部夹持上述光纤带的区域包含上述第二连结区间。
9.一种光纤熔接方法,其中,
在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排列方法,使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以比上述第一间距窄的上述第二间距排列之后,所述光纤熔接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将从上述支架延伸出并除去了上述外皮的多个上述光纤的端部切断为规定长度;以及
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将上述支架放置于熔接连接装置,使用上述熔接连接装置将以上述第二间距排列的多个上述光纤熔接。
10.一种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其中,
在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排列方法,使从上述支架延伸出的多个上述光纤以比上述第一间距窄的上述第二间距排列之后,所述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执行以下步骤:
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将从上述支架延伸出并除去了上述外皮的多个上述光纤的端部切断为规定长度;以及
在将多个上述光纤保持在上述支架的状态下,将以上述第二间距排列的多个上述光纤插入插芯的光纤孔,而将多个上述光纤的端部安装于上述插芯。
11.一种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是具备以比光纤直径宽的间距并列的多个光纤、和连结邻接的两根光纤的多个连结部,并间歇地配置多个上述连结部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具有:
间歇地配置多个上述连结部,使上述多个光纤间歇地连结的连结区域;以及
在上述连结区域与上述连结区域之间没有形成上述连结部的非连结区域。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非连结区域形成有用于上述光纤带、与保持该光纤带的支架的对位的标记。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者12所述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区域由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连结区间在长边方向上间歇地配置多个而构成,
配置于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的数量比配置于没有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的数量少。
14.根据权利要求11~13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区域由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连结区间在长边方向上间歇地配置多个而构成,
在比配置于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的上述连结区间的上述连结部靠上述宽度方向的外侧配置有非连结部。
15.根据权利要求11~14中任一项所述的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结区域由沿长边方向间歇地配置在上述光纤带的宽度方向上间歇地配置有上述连结部的多个第一连结区间、以及与上述非连结区域邻接配置的第二连结区间而构成,
上述第一连结区间与上述第二连结区间的上述长边方向的间隔比上述第一连结区间与上述第一连结区间的上述长边方向的间隔长。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411735753.7A CN119439369A (zh) | 2019-09-12 | 2020-07-13 | 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165999 | 2019-09-12 | ||
JP2019165999A JP7157026B2 (ja) | 2019-09-12 | 2019-09-12 | 光ファイバ整列方法、光ファイバ融着方法、コネクタ付き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間欠連結型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PCT/JP2020/027217 WO2021049157A1 (ja) | 2019-09-12 | 2020-07-13 | 光ファイバ整列方法、光ファイバ融着方法、コネクタ付き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間欠連結型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735753.7A Division CN119439369A (zh) | 2019-09-12 | 2020-07-13 | 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41075A true CN114041075A (zh) | 2022-02-11 |
Family
ID=74863971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735753.7A Pending CN119439369A (zh) | 2019-09-12 | 2020-07-13 | 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 |
CN202080048026.7A Pending CN114041075A (zh) | 2019-09-12 | 2020-07-13 | 光纤排列方法、光纤熔接方法、带连接器光纤带的制造方法以及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411735753.7A Pending CN119439369A (zh) | 2019-09-12 | 2020-07-13 | 间歇连结型的光纤带 |
Country Status (9)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927803B2 (zh) |
EP (1) | EP4030207A4 (zh) |
JP (1) | JP7157026B2 (zh) |
KR (1) | KR102767788B1 (zh) |
CN (2) | CN119439369A (zh) |
AU (2) | AU2020347613B2 (zh) |
CA (1) | CA3149724A1 (zh) |
TW (1) | TWI761890B (zh) |
WO (1) | WO2021049157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22183873A (ja) * | 2021-05-31 | 2022-12-13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リボン |
AU2022310612B2 (en) | 2021-07-13 | 2025-02-27 | Fujikura Ltd. | Optical fiber ribbon |
KR20240027159A (ko) | 2021-10-04 | 2024-02-29 | 가부시키가이샤후지쿠라 | 광섬유 테이프 심선 |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70639A (ja) * | 1994-03-28 | 1995-10-20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接続方法 |
JP2005309259A (ja) * | 2004-04-23 | 2005-11-04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アレイ |
JP2012234122A (ja) * | 2011-05-09 | 2012-11-29 | Fujikura Ltd | 光ユニット |
JP2012252245A (ja) * | 2011-06-06 | 2012-12-20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を実行す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
JP2014202795A (ja) * | 2013-04-01 | 2014-10-27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4215493A (ja) * | 2013-04-26 | 2014-11-1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間欠接着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US20150063766A1 (en) * | 2013-09-04 | 2015-03-05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Cable splicing fixture |
JP2015052704A (ja) * | 2013-09-06 | 2015-03-1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ケーブル、光ファイバコード、及びテープ心線接続方法 |
WO2016163190A1 (ja) * | 2015-04-07 | 2016-10-13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ルースチューブ、ルースチューブ型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ルースチューブ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単心分離方法、ルース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及び、複数の光ファイバの集線方法 |
JP2017032938A (ja) * | 2015-08-06 | 2017-02-0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8045231A (ja) * | 2016-09-15 | 2018-03-22 | オーエフエス ファイテル,エルエルシー | ケーブルピッチと異なるピッチを有する大量融着接続装置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続 |
CN207601361U (zh) * | 2017-11-14 | 2018-07-10 | 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夹持工具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758517Y2 (zh) | 1978-10-26 | 1982-12-14 | ||
FR2489969B1 (fr) | 1980-09-05 | 1985-07-05 | Socapex | Outillage servant a preparer des cables optiques a plusieurs fibres en vue de leur aboutement fibre a fibre |
FR2776396B1 (fr) | 1998-03-19 | 2001-11-30 | Alsthom Cge Alkatel | Procede de fabrication d'un multiruban de fibres optiques separable en au moins deux rubans de fibres optiques |
JP2003241042A (ja) | 2002-02-20 | 2003-08-27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JP2005258129A (ja) | 2004-03-12 | 2005-09-22 | Hitachi Cable Ltd |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および配列部材 |
WO2010001663A1 (ja) * | 2008-06-30 | 2010-01-0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及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JP2012027129A (ja) * | 2010-07-21 | 2012-02-09 | Sumitomo Electric Ind Ltd | テープ状ユニットおよび該ユニットを有する光ケーブル |
JP5309098B2 (ja) * | 2010-08-19 | 2013-10-0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を実行す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JP5469044B2 (ja) | 2010-12-02 | 2014-04-09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
JP5789381B2 (ja) * | 2011-02-23 | 2015-10-07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製造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並びに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4968754B1 (ja) * | 2011-03-30 | 2012-07-04 | 昭和電線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光ケーブル |
JP5309189B2 (ja) * | 2011-06-03 | 2013-10-0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方法で製造し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
US20140233899A1 (en) | 2011-09-21 | 2014-08-21 | Afl Telecommunications Llc | Optical trunk cable |
JP5564026B2 (ja) * | 2011-10-18 | 2014-07-30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を収納し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5391296B2 (ja) | 2012-03-02 | 2014-01-15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及びそ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を収納し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TW201403158A (zh) | 2012-07-13 | 2014-01-16 | Gloriole Electroptic Technology Corp | 光纖整線裝置 |
JP5457528B1 (ja) | 2012-10-25 | 2014-04-02 | 昭和電線ケーブル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 間欠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および製造装置 |
JP2014211512A (ja) * | 2013-04-18 | 2014-11-13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 |
WO2015052951A1 (ja) * | 2013-10-07 | 2015-04-1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光ファイバ分岐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5215448A (ja) * | 2014-05-09 | 2015-12-03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6061871A (ja) * | 2014-09-17 | 2016-04-25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6412779B2 (ja) * | 2014-11-20 | 2018-10-24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 |
JP6569429B2 (ja) | 2015-09-25 | 2019-09-04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
US9869838B2 (en) * | 2015-11-25 | 2018-01-16 | Fujikura Ltd. | Optical fiber cab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same |
JP6789630B2 (ja) | 2015-12-22 | 2020-11-25 | ポーラ化成工業株式会社 | 皮膚外用組成物、水和膜形成方法及び水和膜形成剤 |
US10989888B2 (en) * | 2016-02-02 | 2021-04-27 | Ofs Fitel, Llc | Flexible ribbon structure and method for making |
JP6117394B1 (ja) * | 2016-03-07 | 2017-04-19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の製造装置 |
JP6809806B2 (ja) * | 2016-04-08 | 2021-01-06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光ファイバ保持部材へのセット方法 |
JP6782090B2 (ja) | 2016-04-20 | 2020-11-11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コード、光ファイバコード敷設方法 |
US10921527B2 (en) | 2016-09-09 | 2021-02-16 | Sei Optifrontier Co., Ltd. | Optical fiber holder |
EP3561564A4 (en) * | 2016-12-20 | 2020-07-22 | Furukawa Electric Co., Ltd. | FIBER OPTIC INTERMITTENT BAND CORE AND FIBER OPTIC INTERMITTENT BAND CORE MANUFACTURING PROCESS |
JP6397944B2 (ja) * | 2017-01-10 | 2018-09-2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地構造 |
WO2019011417A1 (en) * | 2017-07-11 | 2019-01-17 | Prysmian S.P.A. | OPTICAL FIBER TAPE AND METHOD FOR PRODUCING THE SAME |
CN107703586A (zh) | 2017-11-14 | 2018-02-16 | 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夹持工具及光纤间距调整方法 |
US10107980B1 (en) * | 2017-12-08 | 2018-10-23 | Ofs Fitel, Llc | Optical fiber cable with rollable ribbons contained in a central tube without intended stranding |
RU2759664C1 (ru) * | 2018-01-15 | 2021-11-16 | Призмиан С.П.А. | Способ изготовления гибкой волоконно-оптической ленты и лента |
WO2019137627A1 (en) * | 2018-01-15 | 2019-07-18 | Prysmian S.P.A. | An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a method and system of producing the same |
JP6808686B2 (ja) | 2018-06-27 | 2021-01-06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及び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製造方法 |
US10718917B2 (en) | 2018-08-24 | 2020-07-21 | Prysmian S.P.A. | Flexible optical fiber ribbons and methods of formation thereof |
US11099337B2 (en) * | 2018-10-01 | 2021-08-24 | Ofs Fitel, Llc | Multi-fiber connectorization for optical fiber cable assemblies containing rollable optical fiber ribbons |
JP6855519B2 (ja) * | 2019-02-08 | 2021-04-07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ユニットの加工方法 |
JP7050716B2 (ja) | 2019-04-24 | 2022-04-08 | 古河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21032988A (ja) * | 2019-08-21 | 2021-03-01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間欠連結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AU2019472715B2 (en) * | 2019-10-30 | 2022-11-03 | Fujikura Ltd. | Intermittently connected optical fiber ribbon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intermittently connected optical fiber ribbon |
-
2019
- 2019-09-12 JP JP2019165999A patent/JP7157026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7-13 WO PCT/JP2020/027217 patent/WO2021049157A1/ja unknown
- 2020-07-13 US US17/634,138 patent/US1192780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7-13 CN CN202411735753.7A patent/CN119439369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7-13 CA CA3149724A patent/CA3149724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7-13 CN CN202080048026.7A patent/CN114041075A/zh active Pending
- 2020-07-13 KR KR1020217039981A patent/KR102767788B1/ko active Active
- 2020-07-13 AU AU2020347613A patent/AU2020347613B2/en active Active
- 2020-07-13 EP EP20863160.6A patent/EP4030207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7-22 TW TW109124684A patent/TWI761890B/zh active
-
2023
- 2023-09-15 AU AU2023229611A patent/AU2023229611B2/en active Active
-
2024
- 2024-01-30 US US18/427,345 patent/US20240168230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1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07270639A (ja) * | 1994-03-28 | 1995-10-20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接続方法 |
JP2005309259A (ja) * | 2004-04-23 | 2005-11-04 | Matsushita Electric Works Ltd | 光ファイバアレイの製造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アレイ |
JP2012234122A (ja) * | 2011-05-09 | 2012-11-29 | Fujikura Ltd | 光ユニット |
JP2012252245A (ja) * | 2011-06-06 | 2012-12-20 | Fujikura Ltd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方法及びこの製造方法を実行す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の製造装置並びにこの製造方法により製造された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 |
JP2014202795A (ja) * | 2013-04-01 | 2014-10-27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光ユニット及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4215493A (ja) * | 2013-04-26 | 2014-11-17 | 日本電信電話株式会社 | 間欠接着型光ファイバテープ |
US20150063766A1 (en) * | 2013-09-04 | 2015-03-05 | Verizon Patent And Licensing Inc. | Cable splicing fixture |
JP2015052704A (ja) * | 2013-09-06 | 2015-03-1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光ケーブル、光ファイバコード、及びテープ心線接続方法 |
WO2016163190A1 (ja) * | 2015-04-07 | 2016-10-13 |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 ルースチューブ、ルースチューブ型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ルースチューブの光ファイバテープの単心分離方法、ルースチューブの製造方法、及び、複数の光ファイバの集線方法 |
JP2017032938A (ja) * | 2015-08-06 | 2017-02-09 | 住友電気工業株式会社 | 光ファイバテープ心線および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 |
JP2018045231A (ja) * | 2016-09-15 | 2018-03-22 | オーエフエス ファイテル,エルエルシー | ケーブルピッチと異なるピッチを有する大量融着接続装置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続 |
CN207601361U (zh) * | 2017-11-14 | 2018-07-10 | 一诺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 一种光纤夹持工具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A3149724A1 (en) | 2021-03-18 |
AU2023229611B2 (en) | 2024-12-19 |
TW202111365A (zh) | 2021-03-16 |
AU2020347613A1 (en) | 2022-03-24 |
JP2021043363A (ja) | 2021-03-18 |
JP7157026B2 (ja) | 2022-10-19 |
US20220317375A1 (en) | 2022-10-06 |
TWI761890B (zh) | 2022-04-21 |
US11927803B2 (en) | 2024-03-12 |
AU2023229611A1 (en) | 2023-10-05 |
EP4030207A4 (en) | 2023-09-13 |
KR20220004209A (ko) | 2022-01-11 |
CN119439369A (zh) | 2025-02-14 |
US20240168230A1 (en) | 2024-05-23 |
AU2020347613B2 (en) | 2023-06-22 |
EP4030207A1 (en) | 2022-07-20 |
KR102767788B1 (ko) | 2025-02-14 |
WO2021049157A1 (ja) | 2021-03-1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AU2023229611B2 (en) | Optical fiber arrangement method, optical fiber fusion splicing metho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ptical fiber ribbon with connector, and intermittently connected optical fiber ribbon | |
US5611017A (en) | Fiber optic ribbon cable with pre-installed locations for subsequent connectorization | |
JP5113344B2 (ja) |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及びその使用方法 | |
CN110036325A (zh) | 间断性连结型光纤带芯线及其制造方法、光缆及光纤软线 | |
JP2018045231A (ja) | ケーブルピッチと異なるピッチを有する大量融着接続装置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続 | |
CN101868744B (zh) | 光纤连接部件及其安装方法 | |
TWI729563B (zh) | 光纖單元及光纖單元的加工方法 | |
JP5607590B2 (ja) | 補強スリーブおよび光ファイバ心線の融着接続方法 | |
CN107615122B (zh) | 光纤保持构件以及熔接机 | |
EP3942342A1 (en) | Fusion spliced fiber optic cable assemblies and breakout kits | |
JP5344624B2 (ja) | 光接続器およびこれを用いた光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 |
JP5712026B2 (ja) | 金属管被覆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続構造および金属管被覆光ファイバケーブルの接続方法 | |
JP2007171825A (ja) |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及び一括融着接続方法 | |
WO2023085332A1 (ja) | 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方法、及び、光ファイバの融着接続装置 | |
JP2011002858A (ja) | 一括融着接続方法 | |
JP7405656B2 (ja) | ホルダ用治具、治具セット及び融着接続方法 | |
WO2022191249A1 (ja) |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および光ファイバ心線の接続方法 | |
JP2022183873A (ja) | 光ファイバリボン | |
JP3779852B2 (ja) | メカニカルスプライスの製造方法 | |
JP2022124194A (ja) | 光コネクタの製造方法および光コネクタ | |
JPH07128539A (ja) | 光フアイバの接続方法および光フアイバ接続部の集線補強構造ならびに光フアイバ接続部への荷重試験方法 | |
JP2003029078A (ja) | 一括融着接続方法と一括融着接続装置 | |
JP2005196014A (ja) | 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光部品の組立方法、配列部品付き光ファイバ | |
JP2003004967A (ja) | 一括融着接続方法と一括融着接続装置 | |
JP2006047867A (ja) | 光ファイバホルダの補助治具及び該補助治具を用いた光ファイバの接続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