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007681A - 导丝 - Google Patents
导丝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4007681A CN114007681A CN201980097697.XA CN201980097697A CN114007681A CN 114007681 A CN114007681 A CN 114007681A CN 201980097697 A CN201980097697 A CN 201980097697A CN 114007681 A CN114007681 A CN 11400768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diameter
- slope
- enlarged
- guide wire
- coil bod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 238000005452 bend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9
- 210000004204 blood vessel Anatomy 0.000 description 1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219 braz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29910045601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956 allo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3780 inser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37431 inser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0465 mou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platinum Chemical compound [Pt] BASFCYQUMIYNBI-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679 sold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1316 Ag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15363 Au—S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1481 Pathologic Constriction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0816 Sn Pb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0836 Sn-Ag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0922 Sn-Pb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20988 Sn—Ag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8783 Sn—Pb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069 Ti alloy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85 anti-thromb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7 platin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08000037804 stenosis Diseas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6262 stenosi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W] WFKWXMTUELFFG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1 tungst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7 tungste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058—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 A61M2025/09083—Basic structures of guide wires having a coil around a cor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25/00—Catheters; Hollow probes
- A61M25/01—Introducing, guiding, advancing, emplacing or holding catheters
- A61M25/09—Guide wires
- A61M2025/0915—Guide wires having features for changing the stiffnes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Biophysics (AREA)
- Pulmon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edia Introduction/Drainage Providing Device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导丝,该导丝能够抑制在其前端部产生的弯曲部的基端部超过扩径部而向基端侧伸展、或在扩径部处芯轴发生塑性变形。导丝(1)包括:具有朝向基端侧扩径的扩径部(111)、以及与扩径部(111)邻接且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延设部(112)的芯轴(11);卷绕于芯轴(11)的线圈体(21);以及前端固定部(41),芯轴(11)的前端与线圈体(21)的前端在该前端固定部(41)处固定,其中,扩径部(111)的基端的斜度比扩径部(111)的前端的斜度大,从扩径部(111)的前端到基端的平均斜度比延设部(112)的斜度大,并且扩径部(111)的斜度朝向基端侧持续增大,线圈体(21)的基端不是固定于扩径部(111),而是固定于延设部(112)。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丝。
背景技术
在治疗血管内产生的狭窄部等部位时,先在导管等治疗器具中插入导丝。
对于导丝,要求其前端部的柔软性、以及用于将手边的旋转操作可靠地传递到上述前端部的转矩传递性,使得导丝在复杂弯曲的血管内前进并能够可靠地到达治疗部位。
作为这种导丝,例如,已知一种具备具有锥形部的芯线和以覆盖该芯线的方式卷绕的线圈的导丝(例如,参见专利文献1)。
根据如上所述的导丝,能够获得由缩径的芯线带来的前端部的柔软性、以及由线圈带来的高扭矩传递性,并且能够期待向血管内的治疗部位的顺畅插入。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7-227429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但是,如上所述,现有的导丝虽然能够期待柔软性及转矩传递性的提高,但有时在导丝的前端部产生的U字形状的弯曲部的基端部超过芯线的锥形部而向基端侧伸展、或者在上述部位处芯线塑性地折弯,有可能阻碍在血管内的顺畅插入。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丝,该导丝能够抑制在导丝的前端部产生的U字形状的弯曲部的基端部超过扩径部而向基端侧伸展、或者在扩径部处芯轴发生塑性变形。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公开的一些方面为:
(1)一种导丝,所述导丝包括:
芯轴,该芯轴具有朝向基端侧扩径的第一扩径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扩径部邻接且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圆柱状、或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状的第一延设部;
第一线圈体,该第一线圈体以覆盖所述芯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卷绕;以及
前端固定部,所述芯轴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线圈体的前端在该前端固定部处固定;
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基端的斜度比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前端的斜度大,
从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前端到基端的平均斜度比所述第一延设部的斜度大,并且所述第一扩径部的斜度朝向基端侧持续增大,
所述第一线圈体的基端不是固定于所述第一扩径部,而是固定于所述第一延设部;
(2)根据上述(1)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扩径部的斜度沿着长轴方向逐渐变化;
(3)根据上述(2)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前端的斜度为0,并且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基端相对于长轴垂直地峭立;
(4)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芯轴具备朝向基端侧扩径的第二扩径部,
所述第一延设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扩径部与所述第二扩径部之间,
(5)根据上述(4)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二扩径部的斜度比所述第一延设部的斜度大;
所述第二扩径部的基端的斜度比所述第二扩径部的前端的斜度大;
(6)根据上述(4)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二扩径部的斜度比所述第一延设部的斜度大且沿着长轴方向是固定的;以及
(7)根据上述(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该导丝包括:以覆盖所述第一线圈体的方式卷绕的第二线圈体;
所述芯轴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前端侧的所述第一延设部,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基端侧且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圆柱状、或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状的第二延设部;
所述第二线圈体的基端不是固定于所述第一扩径部,而是固定于所述第二延设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端侧”是指沿着导丝的长轴方向的方向且前端固定部相对于第一线圈体所在的方向。“基端侧”是指沿着导丝的长轴方向的方向且与前端侧相反的方向。另外,“前端”表示任意构件或部位的前端侧的端部,“基端”表示任意构件或部位的基端侧的端部。此外,“斜度”是指在长轴方向上每单位距离的芯轴的半径的增加量。“长轴”是指芯轴的中心轴,“长轴方向”是指沿着上述长轴的方向。
发明效果
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导丝,该导丝能够抑制在导丝的前端部产生的U字形状的弯曲部的基端部超过扩径部而向基端侧伸展、或者在扩径部处芯轴发生塑性变形。
附图说明
图1A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
图1B是示出了图1A的使用状态的一个示例的概略侧视图。
图2A是示出了第一实施方式的优选例的局部放大概略侧视图。
图2B是放大地示出了图2A的芯轴的第一扩径部的概略剖视图。
图3A是示出了图1A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概略侧视图。
图3B是示出了图1A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概略侧视图。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概略侧视图。
图5是示出了图4的变形例的局部放大概略侧视图。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概略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导丝的特征在于,该导丝包括:芯轴,该芯轴具有朝向基端侧扩径的第一扩径部,以及与上述第一扩径部邻接且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圆柱状、或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状的第一延设部;第一线圈体,该第一线圈体以覆盖上述芯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卷绕;以及前端固定部,上述芯轴的前端与上述第一线圈体的前端在该前端固定部处固定;其中,上述第一扩径部的基端的斜度比上述第一扩径部的前端的斜度大,从上述第一扩径部的前端到基端的平均斜度比上述第一延设部的斜度大,并且上述第一扩径部的斜度朝向基端侧持续增大,上述第一线圈体的基端不是固定于上述第一扩径部,而是固定于上述第一延设部。
另外,在本说明书中,“前端部”是指在任意构件或部位上包括其前端、以及从上述前端朝向基端侧延伸至上述构件等的中途的部位。“基端部”是指在任意构件或部位上包括其基端、以及从该基端朝向前端侧延伸至上述构件等的中途的部位。
下面将参考附图,对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至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该附图中记载的实施方式。并且,附图中所示的导丝的尺寸是便于理解实施内容所示出的尺寸,并不对应实际的尺寸。
[第一实施方式]
图1A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概略侧视图。如图1A所示,该导丝1大致由芯轴11、第一线圈体21以及前端固定部41构成。
芯轴11是前端部朝向前端侧阶段性地缩径的轴。芯轴11例如可以构成为具有第一扩径部111、第一延设部112以及小径部115。
第一扩径部111是芯轴11的朝向基端侧扩径的部位。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的斜度比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的斜度大,从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到基端的平均斜度比第一延设部112的斜度大,并且第一扩径部111的斜度朝向基端侧持续增大。具体地,第一扩径部111,例如可以采用斜度沿着长轴方向逐渐变化的结构(在包括长轴的截面上,第一扩径部111的外周面111a为曲线形状的结构);使用斜度不同的多个圆锥台,将斜度小的圆锥台配置在第一扩径部的前端侧、将斜度大的圆锥台配置在第一扩径部的基端侧,并以各自的端面一致的方式连接的结构;以及将它们组合的结构等。
第一延设部112是芯轴11的与第一扩径部111邻接且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圆柱状、或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状的部位。
在此,上述第一扩径部111优选为其斜度沿着长轴方向逐渐变化。由此,能够使芯轴11在长轴方向上的刚度沿着长轴方向平滑地变化,并且能够防止导丝1在第一扩径部111处产生塑性变形。
并且,第一扩径部111更优选为其前端的斜度为0,并且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相对于长轴垂直地峭立(第一扩径部的基端的面相对于长轴垂直)。作为这种第一扩径部111,例如可列举出在包含长轴L的截面中的第一扩径部外周面111a的轮廓线111b是与圆周C的1/4相当的圆弧Ca的结构(参照图2A、图2B)等。在图2B中,双点划线表示虚拟示出的圆周C。由此,能够使芯轴11在长轴方向上的刚度平滑且单调地变化,并且能够有效地防止导丝1在第一扩径部111处产生塑性变形。
在本实施方式中,芯轴11的第一扩径部111的斜度沿着长轴方向逐渐变化(外周面111a弯曲),并且圆柱状(外径固定)的第一延设部112以与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连续的方式朝向基端侧延设。此外,在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朝向前端侧延设有圆柱状(外径固定)的小径部115。
芯轴11在长轴方向上的尺寸通常全长为1,800mm~3,000mm,第一扩径部111为1mm~3mm。关于芯轴11的外径,通常第一延设部112为0.25mm~0.46mm。
第一线圈体21是以覆盖芯轴11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卷绕的螺旋状(线圈状)的构件。作为该第一线圈体21,例如,能够采用卷绕线材21a而形成为线圈状的线圈体(参见图1A)、对圆筒状的构件实施狭缝加工等而形成为线圈状的线圈体(未图示)等。在第一线圈体21使用线材21a的情况下,作为线材21a,能够分别使用一根或多根单线、或者一根或多根绞线。其中,单线是指一根单根线,绞线是指预先将多根单根线相互绞合而形成的一束的线组。
构成第一线圈体21的线材21a(单线或绞线)的直径通常为0.01mm~0.10mm。
作为构成第一线圈体21的线材,从确保导丝1的柔软性、并且赋予抗血栓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观点出发,例如,可以采用SUS316等不锈钢、Ni-Ti合金等超弹性合金、铂、钨等不透射线性金属等。
第一线圈体21的基端不是固定于第一扩径部111,而是固定于第一延设部112(图1A的固定部s1)。作为第一线圈体21的基端与第一延设部112的固定方法,例如可以采用通过使用了钎料的钎焊法来接合的方法等。作为上述钎料,可列举出Sn-Pb合金、Pb-Ag合金、Sn-Ag合金和Au-Sn合金等金属钎料等。
前端固定部41是芯轴11的前端与第一线圈体21的前端固定成一体的部位。具体地,前端固定部41例如能够形成为前端部朝向前端侧呈凸状弯曲而成的大致半球形状。由此,能够减小导丝1在血管内前进时的阻力,并能够顺畅地插入导丝1。
作为前端固定部41的形成方法,例如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将构成芯轴11和/或第一线圈体21的构件的一部分熔融成型而形成的方法、或使用钎料将芯轴11与第一线圈体21接合并使该钎料成型而形成的方法等。作为上述钎料,例如,可列举出与上述第一线圈体21的基端的固定方法中说明的钎料相同的钎料等。
接着,对该导丝1的使用方式进行说明。首先,将导丝1从其前端插入血管内,操作露出在体外的导丝1来将其前端部推进。此时,导丝1的前端部有时会以提高操作性等为目的而在向血管插入之前有意地使其弯曲、或者在血管内前进中被动地弯曲从而形成U字形状的弯曲部。
在此,如上所述的弯曲部的基端部K(参见图1B)通常随着将导丝1推入血管内而向基端侧伸展(移动),但该导丝1由于上述弯曲部的基端部K难以超过第一扩径部111而向基端侧伸展,并且芯轴11难以在第一扩径部111处塑性地折弯,因此能够通过优异的操作性将导丝1高效地插入到治疗部位。
接着,在导丝1的前端部到达治疗部位后,将导丝1的基端从导管等医疗器具(未图示)的前端插入其内腔,并使其从上述医疗器具的基端突出后,将该医疗器具沿着导丝1推进。接着,在上述医疗器具到达治疗部位之后,使用上述医疗器具进行各种处置。接着,在上述处置完成后,通过将医疗器具和导丝1从血管中拔出,结束一系列的手术。
如上所述,由于该导丝1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在导丝1的前端部产生的U字形状的弯曲部的基端部K超过第一扩径部111而向基端侧伸展、或者在第一扩径部111处芯轴11发生塑性变形,能够在血管内顺畅地操作导丝1并高效地插入到治疗部位。可以认为其原因在于:与第一线圈体21的基端未固定于第一扩径部111相应地,能够增大第一扩径部111的前后在长轴方向上的刚度差,通过该较大的刚度差能够抑制弯曲部的基端部K的伸展。此外,可以认为原因在于:由于第一扩径部111的斜度比第一延设部112的斜度大,并且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的斜度比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的斜度大,因此能够在长轴方向上逐渐改变第一扩径部111的刚度的变化率,并能够防止第一扩径部111的塑性变形。
另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扩径部111的斜度沿着长轴方向逐渐变化的导丝1进行了说明,但如图3A所示,也可以是具备芯轴11m1的导丝1m1,该芯轴11m1沿着长轴方向配置有斜度不同的多个圆锥台,并具有以使这些圆锥台各自的端面一致的方式连接的第一扩径部111m1。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对第一延设部112配置在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侧且以前端与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连续的方式朝向长轴方向的基端侧延设的导丝1进行了说明,但如图3B所示,也可以是具备芯轴11m2的导丝1m2,芯轴11m2的第一延设部112m2配置在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侧且以基端与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连续的方式朝向长轴方向的前端侧延设。
[第二实施方式]
图4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概略侧视图。如图4所示,该导丝2大致由芯轴12、第一线圈体21以及前端固定部41构成。该导丝2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在芯轴12具有第二扩径部113。另外,由于除了以下所示的芯轴12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由于该导丝2的使用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芯轴12是前端部朝向前端侧阶段性地缩径的轴。芯轴12例如具有第一扩径部111、第二扩径部113、第一延设部112以及小径部115。
第一扩径部111是芯轴12的朝向基端侧扩径的部位。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的斜度比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的斜度大,从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到基端的平均斜度比第一延设部112的斜度大,并且第一扩径部111的斜度朝向基端侧持续增大。
第二扩径部113是芯轴的朝向基端侧扩径的部位。第二扩径部113例如配置在后述的第一延设部112的基端侧,并且能够以前端与第一延设部112的基端连续的方式朝向长轴方向的基端侧延设。
在此,优选为第二扩径部113的斜度比第一延设部112的斜度大,且第二扩径部113的基端的斜度比第二扩径部113的前端的斜度大。作为这种第二扩径部113,例如可列举出如下等结构:使用斜度不同的多个圆锥台,将斜度小的圆锥台沿着长轴方向配置在第二扩径部113的前端侧,将斜度大的圆锥台沿着长轴方向配置在第二扩径部113的基端侧,并以这些圆锥台各自的端面一致的方式连接。由此,与第一延设部112相比,能够增大第二扩径部113在长轴方向上的刚度差,除了第一扩径部111之外,还能够通过第二扩径部113的较大的刚度差来以多级抑制弯曲部的基端部K的伸展。此外,与第二扩径部113的基端的斜度比第二扩径部113的前端的斜度大相应地,也能够防止在第二扩径部113处的塑性变形。
并且,优选为第二扩径部113的斜度比第一延设部112的斜度大,且沿着长轴方向是固定的。由此,与第一延设部112相比,能够增大第二扩径部113在长轴方向上的刚度差,除了第一扩径部111之外,还能够通过第二扩径部113的较大的刚度差来以多级抑制弯曲部的基端部K的伸展。
第一延设部112是芯轴12的与第一扩径部111邻接的部位。第一延设部112可以形成为例如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圆柱状或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状。该第一延设部112配置在第一扩径部111与第二扩径部113之间。
在本实施方式中,芯轴12的第一扩径部111的斜度沿着长轴方向逐渐变化(外周面111a弯曲),在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朝向前端侧延设有圆柱状(外径固定)的小径部115。第二扩径部113,使用斜度不同的两个圆锥台,将斜度小的圆锥台沿着长轴方向配置在第二扩径部113的前端侧,将斜度大的圆锥台沿着长轴方向配置在第二扩径部113的基端侧,并以这些圆锥台各自的端面一致的方式连接。第一延设部112是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圆柱状,以前端与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邻接且基端与第二扩径部113的前端邻接的方式配置在第一扩径部111与第二扩径部113之间。
如上所述,由于该导丝2为上述结构,因此能够抑制在导丝2的前端部产生的U字形状的弯曲部的基端部超过第一扩径部111而向基端侧伸展、或者在第一扩径部111处芯轴12发生塑性变形。此外,由于该导丝2具备第二扩径部113,因此即使弯曲部的基端部超过第一扩径部111而向基端侧伸展,也可以根据导丝2的推入力,对弯曲部的基端部的位置以及U字形状的弯曲部的弯曲程度进行多级调整。
另外,在上述第二实施方式中,对具备第二扩径部113的基端的斜度比第二扩径部113的前端的斜度大的芯轴12的导丝2进行了说明,但如图5所示,也可以是具备芯轴12m3的导丝2m3,该芯轴12m3具有在整个长轴方向上斜度固定的第二扩径部113m3。
[第三实施方式]
图6是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局部放大概略侧视图。如图6所示,该导丝3大致由芯轴13、第一线圈体21、第二线圈体33以及前端固定部43构成。该导丝3与第一实施方式的不同点在于,具备芯轴13、第二线圈体33以及前端固定部43。另外,由于除了以下所示的芯轴13、第二线圈体33以及前端固定部43的结构以外的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对相同部分标注相同附图标记并省略其详细说明。此外,由于该导丝3的使用方式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因此省略其详细说明。
芯轴13是前端部朝向前端侧阶段性地缩径的轴。芯轴13具有第一扩径部111、第一延设部112以及第二延设部114。
第一扩径部111是芯轴13的朝向基端侧扩径的部位。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的斜度比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的斜度大,从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到基端的平均斜度比第一延设部112的斜度大,并且第一扩径部111的斜度朝向基端侧持续增大。
第一延设部112是芯轴13的配置在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侧的部位。第一延伸部112可以构成为与第一扩径部111邻接且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圆柱状或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状。
第二延设部114是芯轴13的配置在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侧的部位。第二延设部114可以构成为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圆柱状、或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扩径部111的斜度沿着长轴方向逐渐变化,第一扩径部111的外周面111a弯曲。第一延设部112为圆柱状(外径固定),配置在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侧且以基端与第一扩径部111的前端连续的方式朝向长轴方向的前端侧延设。第二延设部114为圆柱状(外径固定),配置在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侧且以前端与第一扩径部111的基端连续的方式朝向长轴方向的基端侧延设。
第二线圈体33是以覆盖第一线圈体21的方式卷绕的螺旋状(线圈状)的构件。作为该第二线圈体33,例如,能够采用卷绕线材33a而形成为线圈状的线圈体(参见图6)、对圆筒状的构件实施狭缝加工等而形成为线圈状的线圈体(未图示)等。另外,在第二线圈体33使用线材33a的情况下,作为该线材33a,例如能够采用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第一线圈体21的线材21a相同的线材等。
第二线圈体33的基端不是固定于第一扩径部111,而是固定于第二延设部114(图6的固定部s2)。另一方面,第二线圈体33的前端,例如能够与芯轴13的前端以及第一线圈体21的前端一起在前端固定部43处固定成一体。
如上所述,由于该导丝3为上述结构,因此即使芯轴13在第一扩径部111处断裂,断裂后的芯轴13的前端侧与基端侧也通过第二线圈体33连接,从而能够防止芯轴13的前端侧与基端侧分离。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结构,其旨在根据权利要求书所示,包括与权利要求书等同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改变。
附图标记说明
1、2、3 导丝
11、12、13 芯轴
21 第一线圈体
33 第二线圈体
111 第一扩径部
112 第一延设部
113 第二扩径部
114 第二延设部
41、43 前端固定部
Claims (7)
1.一种导丝,所述导丝包括:
芯轴,所述芯轴具有朝向基端侧扩径的第一扩径部、以及与所述第一扩径部邻接且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圆柱状、或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状的第一延设部;
第一线圈体,所述第一线圈体以覆盖所述芯轴的至少一部分的方式卷绕;以及
前端固定部,所述芯轴的前端与所述第一线圈体的前端在所述前端固定部处固定,其中,
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基端的斜度比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前端的斜度大,
从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前端到基端的平均斜度比所述第一延设部的斜度大,并且所述第一扩径部的斜度朝向基端侧持续增大,
所述第一线圈体的基端不是固定于所述第一扩径部,而是固定于所述第一延设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扩径部的斜度沿着长轴方向逐渐变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前端的斜度为0,并且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基端相对于长轴垂直地峭立。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芯轴具备朝向基端侧扩径的第二扩径部,
所述第一延设部配置在所述第一扩径部与所述第二扩径部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二扩径部的斜度比所述第一延设部的斜度大;
所述第二扩径部的基端的斜度比所述第二扩径部的前端的斜度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丝,其中,所述第二扩径部的斜度比所述第一延设部的斜度大、且沿着长轴方向是固定的。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导丝,所述导丝包括以覆盖所述第一线圈体的方式卷绕的第二线圈体;
所述芯轴具有配置在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前端侧的所述第一延设部、以及配置在所述第一扩径部的基端侧且沿着长轴方向延设的圆柱状、或朝向前端侧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状的第二延设部;
所述第二线圈体的基端不是固定于所述第一扩径部,而是固定于所述第二延设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24804 WO2020255400A1 (ja) | 2019-06-21 | 2019-06-21 | ガイドワイヤ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4007681A true CN114007681A (zh) | 2022-02-01 |
CN114007681B CN114007681B (zh) | 2023-10-03 |
Family
ID=740404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7697.XA Active CN114007681B (zh) | 2019-06-21 | 2019-06-21 | 导丝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096802A1 (zh) |
EP (1) | EP3988156A4 (zh) |
JP (2) | JP7231735B2 (zh) |
CN (1) | CN114007681B (zh) |
WO (1) | WO2020255400A1 (zh)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71955A (ja) * | 2005-03-02 | 2006-10-12 | Terumo Corp | ガイドワイヤ |
CN104127950A (zh) * | 2013-04-30 | 2014-11-05 |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 导丝 |
JP2014233411A (ja) * | 2013-05-31 | 2014-12-15 | 株式会社エフエムディ |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
CN104857613A (zh) * | 2014-02-24 | 2015-08-26 |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 导丝 |
CN106794330A (zh) * | 2014-09-26 | 2017-05-31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导丝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739768B2 (en) * | 1986-06-02 | 1995-10-24 | Target Therapeutics Inc | Catheter for guide-wire tracking |
US5234003A (en) * | 1992-02-20 | 1993-08-10 | Cook Incorporated | Flexible tip wire guide |
JP2589666Y2 (ja) * | 1992-08-26 | 1999-02-03 | 株式会社パイオラックス | 医療用のガイドワイヤ |
US8113916B2 (en) | 2003-01-17 | 2012-02-14 | Boston Scientific Scimed, Inc. | Straightening and centerless grinding of wire for use with medical devices |
JP4889062B2 (ja) * | 2010-02-19 | 2012-02-29 |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ガイドワイヤ |
JP5246884B2 (ja) * | 2010-08-10 | 2013-07-24 |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ガイドワイヤ |
US10029076B2 (en) | 2012-02-28 | 2018-07-24 | Covidien Lp | Intravascular guidewire |
JP2015024019A (ja) | 2013-07-26 | 2015-02-05 | 朝日インテック株式会社 | ガイドワイヤ |
JP5517274B1 (ja) * | 2013-10-11 | 2014-06-11 | 株式会社エフエムディ |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
-
2019
- 2019-06-21 EP EP19933517.5A patent/EP3988156A4/en not_active Withdrawn
- 2019-06-21 CN CN201980097697.XA patent/CN114007681B/zh active Active
- 2019-06-21 JP JP2021528618A patent/JP7231735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6-21 WO PCT/JP2019/024804 patent/WO2020255400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1
- 2021-12-09 US US17/546,062 patent/US20220096802A1/en active Pending
-
2023
- 2023-02-16 JP JP2023022448A patent/JP7532573B2/ja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6271955A (ja) * | 2005-03-02 | 2006-10-12 | Terumo Corp | ガイドワイヤ |
CN104127950A (zh) * | 2013-04-30 | 2014-11-05 |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 导丝 |
JP2014233411A (ja) * | 2013-05-31 | 2014-12-15 | 株式会社エフエムディ |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
CN104857613A (zh) * | 2014-02-24 | 2015-08-26 | 朝日英达科株式会社 | 导丝 |
CN106794330A (zh) * | 2014-09-26 | 2017-05-31 | 泰尔茂株式会社 | 导丝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0255400A1 (ja) | 2020-12-24 |
CN114007681B (zh) | 2023-10-03 |
EP3988156A1 (en) | 2022-04-27 |
JP7231735B2 (ja) | 2023-03-01 |
JP7532573B2 (ja) | 2024-08-13 |
JPWO2020255400A1 (zh) | 2020-12-24 |
JP2023058685A (ja) | 2023-04-25 |
EP3988156A4 (en) | 2023-03-29 |
US20220096802A1 (en) | 2022-03-3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JP4993632B2 (ja) |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 |
EP2338555B1 (en) | Guidewire | |
JP4028245B2 (ja) | ガイドワイヤ | |
EP2338556A2 (en) | Guidewire | |
EP2263735A1 (en) | Medical Guidewire | |
EP2263737A1 (en) | Medical guidewire | |
US11432808B2 (en) | Guide wire | |
EP3097940B1 (en) | Medical guide wire | |
EP2502645A1 (en) | Guidewire | |
US11701497B2 (en) | Guide wire | |
EP2921195A1 (en) | Guide wire | |
EP3061486B1 (en) | Medical guide wire | |
JP2017196369A (ja) |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 |
JP7050175B2 (ja) | 医療機器 | |
JPH09182800A (ja) | 医療用ガイドワイヤ | |
CN114007681B (zh) | 导丝 | |
CN111601632B (zh) | 导管 | |
WO2020208906A1 (ja) | ガイドワイヤ | |
JP2020137854A (ja) | ガイドワイヤ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