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991834A - 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91834A
CN113991834A CN202111407014.1A CN202111407014A CN113991834A CN 113991834 A CN113991834 A CN 113991834A CN 202111407014 A CN202111407014 A CN 202111407014A CN 113991834 A CN113991834 A CN 11399183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ower supply
supply line
power
electric load
automatic transf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407014.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文志
万四维
李兆伟
刘贯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Dongguan Power Supply Bureau of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Power Gri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407014.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91834A/zh
Publication of CN11399183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91834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JCIRCUIT ARRANGEMENTS OR SYSTEMS FOR SUPPLYING OR DISTRIBUTING ELECTRIC POWER; SYSTEMS FOR STORING ELECTRIC ENERGY
    • H02J9/00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 H02J9/04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 H02J9/06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 H02J9/061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emergency or stand-by power supply, e.g. for emergency lighting in which the distribution system is disconnected from the normal source and connected to a standby source with automatic change-over, e.g. UPS systems for DC powered load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70/00Technologies for an efficient end-user side electric power management and consumption
    • Y02B70/30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and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carbon footprint of the management of residential or tertiary loads, i.e. smart grids as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y in the buildings sector, including also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and the control,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management systems at local level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4INFORMATION OR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HAVING AN IMPACT ON OTHER TECHNOLOGY AREAS
    • Y04SSYSTEMS INTEGRATING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POWER NETWORK OPERATION, COMMUNICATION OR INFORMATION TECHNOLOGIES FOR IMPROVING THE ELECTRICAL POWER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OR USAGE, i.e. SMART GRIDS
    • Y04S20/00Management or operation of end-user stationary applications or the last stages of power distribution; Controlling, monitoring or operating thereof
    • Y04S20/20End-user application control systems

Landscapes

  • Business, Economics & Management (AREA)
  • Emergency Manage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线路、第二供电线路、控制器和第三供电线路。第一供电线路连接用电负载,向用电负载提供主供电源。第二供电线路连接用电负载,向用电负载提供备供电源。控制器用于控制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中开关的自动切换。第三供电线路连接用电负载,在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均断电时,蓄电池组通过第三供电线路向用电负载提供电能。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不同直流电源的不间断自动切换,有利于保证直流电源的供电可靠性,以及用电负载的用电可靠性。

Description

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自动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
背景技术
直流配电网因其兼具的绿色环保、节能高效、安全可靠以及便于分布式电源或储能装置接入等诸多优势,而在现阶段的能源互联网中得到了广泛的推广与应用。然而,针对某些高供电可靠性要求的直流用电工况,现有用电终端仍缺少可用于不同直流电源切换的不间断开关设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以实现不同直流电源的不间断自动切换,有利于保证直流电源的供电可靠性,以及用电负载的用电可靠性。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包括:
第一供电线路,所述第一供电线路连接用电负载,向所述用电负载提供主供电源;
第二供电线路,所述第二供电线路连接所述用电负载,向所述用电负载提供备供电源;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中开关的自动切换;
第三供电线路,所述第三供电线路连接所述用电负载;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均断电时,蓄电池组通过所述第三供电线路向所述用电负载提供电能。
可选地,所述蓄电池组具备自动充放电功能,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或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有电时,所述蓄电池组充电;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均断电时,所述蓄电池组放电。
可选地,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包括:
第一电源端,所述第一电源端接入主供电源;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用电负载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包括:
第二电源端,所述第二电源端接入备供电源;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和所述用电负载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由所述控制器控制,且联动设计。
可选地,所述第一开关包括:
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连接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的火线上;
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的零线上;
和/或,所述第二开关包括:
第三触点,所述第三触点连接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火线上;
第四触点,所述第四触点连接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零线上。
可选地,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连接于同一节点;
所述装置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串联连接于所述节点和所述用电负载之间。
可选地,所述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火线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零线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
其中,所述二极管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用电负载的火线之间;所述第二节点直接与所述用电负载的零线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
第一互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互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电线路上是否有电,并向所述控制器传输第一状态信号;
第二互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互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电线路上是否有电,并向所述控制器传输第二状态信号。
可选地,还包括:
至少一条第四供电线路,所述第四供电线路连接所述用电负载,向所述用电负载提供备供电源,以实现多路直流电源供电。
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供电线路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通过第一供电线路向用电负载提供主供电源;当第一供电线路因故障或其他原因中断供电时,通过控制器控制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中开关的自动切换,使得第二供电线路向用电负载提供备供电源;在第一供电线路恢复用电时,通过控制器再次控制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中的开关执行自动切换,使得第一供电线路继续向用电负载提供主供电源;当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均断电,或者控制器控制第一供电线路和第二供电线路中的开关执行自动切换时,蓄电池组通过第三供电线路向用电负载提供电能。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不同直流电源的不间断自动切换,有利于保证直流电源的供电可靠性,以及用电负载的用电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过程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过程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过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过程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过程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1,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包括第一供电线路130、第二供电线路140、控制器160和第三供电线路170。
第一供电线路130连接用电负载15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主供电源110。第二供电线路140连接用电负载15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备供电源120。控制器160用于控制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中开关的自动切换。第三供电线路170连接用电负载150,在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均断电时,蓄电池组180通过第三供电线路17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
其中,第一供电线路130连接于主供电源110和用电负载150之间,第二供电线路140连接于备供电源120和用电负载150之间,第三供电线路170连接于蓄电池组180和用电负载150之间。
可知地,主供电源110和备供电源120均为直流电源,用电负载150可以但不限于是数字通用光盘(Digital Versatile Disc,DVD)播放器、发光二极管D1(Light EmittingDiode,LED)照明灯以及可直流供电的冰箱、空调、电视机等。
另外,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中的开关可以但不限于是直流断路器等,控制器160可以但不限于是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DSP)、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或系统级芯片(System onChip,SOC)等。
可以理解的是,蓄电池组180可以由至少一个蓄电池组成。示例性地,用于组成蓄电池组180的蓄电池可以但不限于是铅酸蓄电池、梅兰日兰蓄电池、磷酸铁锂蓄电池等。基于此,相应地,蓄电池组180可以由单一种类的多个蓄电池串联而成,或者可以由不同种类的多个蓄电池串联而成。
示例性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流程可以如下:
在第一供电线路130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主供电源110通过第一供电线路13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当第一供电线路130因故障或其他原因中断供电时,控制器160识别到第一供电线路130中断供电后,适应性控制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中的开关执行自动切换操作。具体地,切断第一供电线路130后连通第二供电线路140,使得备供电源120通过第二供电线路14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在第一供电线路130恢复用电时,控制器160识别到第一供电线路130恢复供电后,再次控制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中的开关执行自动切换操作,也即切断第二供电线路140后连通第一供电线路130,进而使得主供电源110通过第一供电线路130继续向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供电线路130中断供电时,第二供电线路140也存在供电中断的可能;同时,由于控制器160在控制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中的开关执行自动切换操作时,需要在切断第二供电线路140后,再连通第一供电线路130,或者切断第一供电线路130后,再连通第二供电线路140,因而在第一及第二供电线路140中的开关执行自动切换操作的过程中,存在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均断电的情况。基于此,为了维持上述情形下用电负载150的正常工作,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蓄电池组180利用第三供电线路17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即当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均断电,或者控制器160控制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中的开关执行自动切换时,蓄电池组180通过第三供电线路17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不同直流电源的不间断自动切换,有利于保证直流电源的供电可靠性,以及用电负载150的用电可靠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2,可选地,第一供电线路130包括第一电源端和第一开关K1。第一电源端接入主供电源110。第一开关K1串联连接于第一电源端和用电负载150之间。
可选地,第二供电线路140包括第二电源端和第二开关K2。第二电源端接入备供电源120。第二开关K2串联连接于第二电源端和用电负载150之间。
可选地,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均由控制器160控制,且联动设计。
其中,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联动设计是指,在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执行自动切换操作时,同一时间点控制器160只能控制第一开关K1或第二开关K2执行分闸或合闸操作。示例性地,当第一开关K1需要合闸时,控制器160需要先控制第二开关K2分闸,再控制第一开关K1合闸;当第二开关K2需要合闸时,控制器160需要先控制第一开关K1分闸,再控制第二开关K2合闸。
可以理解的是,这样设置的原因在于,当控制器160同时控制第一开关K1分闸,并控制第二开关K2合闸时,如果在第一开关K1未分闸的工况下,第二开关K2已完成合闸操作,则主供电源110将与备供电源120连通,可能会导致主供电源110和备供电源120的串扰损坏。由此可见,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实现不同直流电源的不间断自动切换,保证直流电源及用电负载150的可靠工作的基础上,保障直流电源的工作安全。
可选地,第一开关K1包括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第一触点连接于第一供电线路130的火线上,第二触点连接于第一供电线路130的零线上;和/或,第二开关K2包括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第三触点连接于第二供电线路140的火线上,第四触点连接于第二供电线路140的零线上。
其中,第一电源端可以分为正端和负端。可知地,第一电源端的正端与主供电源110的正极电连接,第一电源端的负端与主供电源110的负极电连接。另外,第一触点串联连接于第一电源端的正端和用电负载150的正极之间,第二触点串联连接于第一电源端的负端和用电负载150的负极之间。
适应性地,第二电源端也可以分为正端和负端。可知地,第二电源端的正端与备供电源120的正极电连接,第二电源端的负端与备供电源120的负极电连接。此外,第三触点串联连接于第二电源端的正端和用电负载150的正极之间,第四触点串联连接于第二电源端的负端和用电负载150的负极之间。
可以理解的是,当第一开关K1分闸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将同时断开;当第一开关K1合闸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将同时闭合;当第二开关K2分闸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将同时断开;当第二开关K2合闸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将同时闭合。
可选地,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连接于同一节点。
可选地,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的火线连接于第一节点,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的零线连接于第二节点。
其中,第一供电线路130的火线包括第一电源端的正端、第一触点以及用电负载150的正极,第二供电线路140的火线包括第二电源端的正端、第三触点以及用电负载150的正极,第一供电线路130的零线包括第一电源端的负端、第二触点以及用电负载150的负极,第二供电线路140的零线包括第二电源端的负端、第四触点以及用电负载150的负极。
可选地,蓄电池组180具备自动充放电功能,在第一供电线路130或第二供电线路140有电时,蓄电池组180充电;在第一供电线路130和第二供电线路140均断电时,蓄电池组180放电。
综上,示例性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流程可以如下:
在第一供电线路130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电能由主供电源110的正极经过第一电源端的正端、第一触点流入用电负载150的正极,进而又由用电负载150的负极经过第二触点、第一电源端的负端流回主供电源110的负极,第一供电线路130能够对用电负载150进行正常供电。此时,蓄电池组180处于充电状态。
当第一供电线路130因故障或其他原因中断供电时,控制器160识别到第一供电线路130中断供电后,先控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断开,再控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闭合。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断开时,蓄电池组180进入放电状态,并通过第三供电线路170为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在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闭合时,电能由备供电源120的正极经过第二电源端的正端、第三触点流入用电负载150的正极,进而又由用电负载150的负极经过第四触点、第二电源端的负端流回备供电源120的负极,使得备供电源120经第二供电线路14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此时,蓄电池组180再次进入充电状态。
当第一供电线路130恢复用电时,控制器160识别到第一供电线路130恢复供电后,先控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断开,再控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闭合。在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断开时,蓄电池组180再次进入放电状态,并通过第三供电线路170为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闭合时,电能由主供电源110的正极经过第一电源端的正端、第一触点流入用电负载150的正极,进而又由用电负载150的负极经过第二触点、第一电源端的负端流回主供电源110的负极,使得主供电源110经第一供电线路13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此时,蓄电池组180再次进入充电状态。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实现不同直流电源的不间断自动切换,保证直流电源及用电负载150的可靠工作的基础上,通过设置联动设计的第一开关K1和第二开关K2,有效保障了直流电源的工作安全。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3,可选地,还包括二极管D1,二极管D1串联连接于节点和用电负载150之间,二极管D1串联连接于第一节点和用电负载150的火线之间,第二节点直接与用电负载150的零线连接。
其中,在第一开关K1或第二开关K2处于合闸状态时,二极管D1能够隔离蓄电池组180的电压,防止蓄电池组180对主供电源110或备供电源120产生不利影响,还能为蓄电池组180提供充电路径。
可选地,还包括第一互感器M1和第二互感器M2。第一互感器M1与控制器160电连接,第一互感器M1用于检测第一供电线路130上是否有电,并向控制器160传输第一状态信号。第二互感器M2与控制器160电连接,第二互感器M2用于检测第二供电线路140上是否有电,并向控制器160传输第二状态信号。
其中,第一互感器M1和第二互感器M2可以但不限于是零磁通式电流互感器或电子式电流互感器等,第一互感器M1和第二互感器M2均可以但不限于通过检测供电线路中流过的电流,进而实现对供电线路上是否有电的检测。
可知地,第一状态信号和第二状态信号可以但不限于是数字信号,第一状态信号和第二状态信号的传输方式可以但不限于是有线传输。示例性地,第一状态信号和第二状态信号可以是电平信号;当第一互感器M1检测到第一供电线路130上有电时,第一状态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当第一互感器M1未检测到第一供电线路130上有电时,第一状态信号为低电平信号;相应地,当第二互感器M2检测到第二供电线路140上有电时,第二状态信号为高电平信号,当第二互感器M2未检测到第二供电线路140上有电时,第二状态信号为低电平信号。
综上,示例性地,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流程可以如下:
在第一供电线路130处于正常供电状态时,第二开关K2处于分闸状态,电能由主供电源110的正极经过第一电源端的正端、第一触点和二极管D1流入用电负载150的正极,进而又由用电负载150的负极经过第二触点、第一电源端的负端流回主供电源110的负极,第一供电线路130能够对用电负载150进行正常供电,蓄电池组180处于充电状态。此时,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过程图如图4所示。
当第一供电线路130因故障或其他原因中断供电时,第一互感器M1识别到第一供电线路130中断供电后,适应性生成一第一状态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160,第二互感器M2识别到第二供电线路140供电正常后,适应性生成一第二状态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160,根据上述第一状态信号及第二状态信号,控制器160先控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断开,再控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闭合。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断开时,蓄电池组180进入放电状态,并通过第三供电线路170为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在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闭合时,电能由备供电源120的正极经过第二电源端的正端、第三触点和二极管D1流入用电负载150的正极,进而又由用电负载150的负极经过第四触点、第二电源端的负端流回备供电源120的负极,使得备供电源120经第二供电线路14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蓄电池组180再次进入充电状态。在此过程中,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过程图可以如图5和图6所示。
当第一供电线路130恢复用电时,第一互感器M1识别到第一供电线路130能够正常供电后,适应性生成另一第一状态信号并传输至控制器160。根据该第一状态信号,控制器160先控制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断开,再控制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闭合。在第三触点和第四触点断开时,蓄电池组180再次进入放电状态,并通过第三供电线路170为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在第一触点和第二触点闭合时,电能由主供电源110的正极经过第一电源端的正端、第一触点和二极管D1流入用电负载150的正极,进而又由用电负载150的负极经过第二触点、第一电源端的负端流回主供电源110的负极,使得主供电源110经第一供电线路13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电能,蓄电池组180再次进入充电状态。在此过程中,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工作过程图可以如图7和图8所示。
可以理解的是,在图4~图8中,i用于表示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电流流向。
基于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实现不同直流电源的不间断自动切换,有利于保证直流电源的供电可靠性,以及用电负载150的用电可靠性。
在上述各实施例的基础上,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见图9,可选地,还包括至少一条第四供电线路,第四供电线路连接用电负载150,向用电负载150提供备供电源,以实现多路直流电源供电。
其中,可知地,图1所示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示例性示出了备供电源的数量为1,图9所示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示例性示出了备供电源的数量为2,但均不作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一些实施例中,备供电源的数量可以但不限于是3、4或5等,适应性地,对应于备供电源的供电线路的数量可以为3、4或5等。
可以理解的是,图9所示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的技术原理和实现的效果与图1所示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类似,不再赘述。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0)

1.一种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供电线路,所述第一供电线路连接用电负载,向所述用电负载提供主供电源;
第二供电线路,所述第二供电线路连接所述用电负载,向所述用电负载提供备供电源;
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中开关的自动切换;
第三供电线路,所述第三供电线路连接所述用电负载;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均断电时,蓄电池组通过所述第三供电线路向所述用电负载提供电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池组具备自动充放电功能,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或所述第二供电线路有电时,所述蓄电池组充电;在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均断电时,所述蓄电池组放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包括:
第一电源端,所述第一电源端接入主供电源;
第一开关,所述第一开关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源端和所述用电负载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包括:
第二电源端,所述第二电源端接入备供电源;
第二开关,所述第二开关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源端和所述用电负载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和所述第二开关均由所述控制器控制,且联动设计。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关包括:
第一触点,所述第一触点连接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的火线上;
第二触点,所述第二触点连接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的零线上;
和/或,所述第二开关包括:
第三触点,所述第三触点连接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火线上;
第四触点,所述第四触点连接于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零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连接于同一节点;
所述装置还包括:二极管,所述二极管串联连接于所述节点和所述用电负载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
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火线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所述第一供电线路和所述第二供电线路的零线连接于所述第二节点;
其中,所述二极管串联连接于所述第一节点和所述用电负载的火线之间;所述第二节点直接与所述用电负载的零线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一互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一互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供电线路上是否有电,并向所述控制器传输第一状态信号;
第二互感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第二互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供电线路上是否有电,并向所述控制器传输第二状态信号。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至少一条第四供电线路,所述第四供电线路连接所述用电负载,向所述用电负载提供备供电源,以实现多路直流电源供电。
CN202111407014.1A 2021-11-24 2021-11-24 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 Pending CN113991834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7014.1A CN113991834A (zh) 2021-11-24 2021-11-24 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407014.1A CN113991834A (zh) 2021-11-24 2021-11-24 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91834A true CN113991834A (zh) 2022-01-28

Family

ID=797503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407014.1A Pending CN113991834A (zh) 2021-11-24 2021-11-24 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91834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64597B1 (ko) * 2009-10-13 2010-06-21 주하(주) 무정전 전원 장치
CN204706942U (zh) * 2015-04-21 2015-10-14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直流系统再供电装置及直流供电设备
CN105471084A (zh) * 2015-12-22 2016-04-06 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直流备用电源启动控制器
CN205544569U (zh) * 2016-03-22 2016-08-3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鲁布革水力发电厂 一种直流双电源并接不间断供电装置
CN111277041A (zh) * 2020-02-09 2020-06-12 郑州科技学院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211377696U (zh) * 2020-02-24 2020-08-28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及双电源供电系统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0964597B1 (ko) * 2009-10-13 2010-06-21 주하(주) 무정전 전원 장치
CN204706942U (zh) * 2015-04-21 2015-10-14 中广核核电运营有限公司 直流系统再供电装置及直流供电设备
CN105471084A (zh) * 2015-12-22 2016-04-06 四川航空工业川西机器有限责任公司 直流备用电源启动控制器
CN205544569U (zh) * 2016-03-22 2016-08-31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峰调频发电公司鲁布革水力发电厂 一种直流双电源并接不间断供电装置
CN111277041A (zh) * 2020-02-09 2020-06-12 郑州科技学院 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及其控制方法
CN211377696U (zh) * 2020-02-24 2020-08-28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及双电源供电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WO2016034086A1 (zh) 一种供电系统和方法
CN113193615B (zh) 一种储能系统
WO2012097594A1 (zh) 一种直流电源的电池保护装置和方法
US9570939B2 (en) Double-port energy storage system and control method thereof
CN111786455A (zh) 一种用于ups的正负锂电池并机系统
CN111987792B (zh) 供电设备及其供电方法
CN113036901A (zh) 智能配电系统
CN112086955A (zh) 一种变电站用多组电池互备直流系统及其自动控制方法
CN109936139B (zh) 一种配电网双端柔性互联配电系统及其配电方法
CN118381085A (zh) 一种新型智能电网的电池管理系统
CN103036304B (zh) 变电站用交流电源系统
CN113991834A (zh) 不间断的直流双电源自动切换开关装置
US7230353B2 (en) Charging circuit in uninterruptible power supply system
CN111463892A (zh) 一种新型交直流混供式不间断电源结构、装置及方法
CN113725995B (zh) 一种配电终端双后备电源管理系统及其管理方法
CN116316948A (zh) 多电池无间断切换供电电路和切换方法
CN214958867U (zh) 一种无间断可在线投切的锂电池储能系统
JP7380598B2 (ja) 電力制御装置、移動体、及び電力制御方法
CN210693533U (zh) 一种变电站蓄电池组开路保护装置
CN103887872A (zh) Ups装置
CN103580084B (zh) 一种室内分布式系统一体化开关电源及其供电方法
CN202997690U (zh) Ups装置
CN113036902A (zh) 一种无间断可在线投切的锂电池储能系统
CN108695972B (zh) 换电站控制电源的切换电路、系统、方法及控制器和介质
CN221103024U (zh) 智能配电柜的辅源取电电路和控制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