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68298B - 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68298B CN113968298B CN202111513685.6A CN202111513685A CN113968298B CN 113968298 B CN113968298 B CN 113968298B CN 202111513685 A CN202111513685 A CN 202111513685A CN 113968298 B CN113968298 B CN 113968298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inged
- plate
- plates
- gear
- variab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K—CYCLES; CYCLE FRAMES; CYCLE STEERING DEVICES; RIDER-OPERATED TERMINAL CONTRO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YCLES; CYCLE AXLE SUSPENSIONS; CYCLE SIDE-CARS, FORECARS, OR THE LIKE
- B62K9/00—Children's cycle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J—WINDOWS, WINDSCREENS, NON-FIXED ROOFS, DOORS, OR SIMILAR DEVICES FOR VEHICLES; REMOVABLE EXTERNAL PROTECTIVE COVERING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 B60J5/00—Doors
- B60J5/04—Doors arranged at the vehicle sides
- B60J5/0412—Lower door structur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arriages For Children, Sleds, And Other Hand-Operated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电动童车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包括电动童车车体和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车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变型装置,所述变型装置包括驱动箱。该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带动第一变型板进行转动,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以及第一铰接片与第二铰接板和第四铰接板的连接带动第二变型板进行偏转,使得第一变型板与第二变型板之间保持水平状态,随后,通过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的啮合带动尾板进行伸展,进而完成变型,通过将车门本体的形状进行改变增加儿童对电动童车的喜爱度,增加电动童车的趣味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童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
背景技术
童车是儿童玩具之中的一大门类,其中包括儿童自行车、儿童推车、婴儿学步车、儿童三轮车,儿童电动车五大类。儿童自行车适用儿童的年龄范围是4~8岁,选购时结合儿童的年龄和身材高矮,选择合适的尺寸,即鞍座高度在435~635mm范围内的自行车,选购车辆时要注意手闸的闸把尺寸;电动童车,一种新颖的儿童玩具,儿童可自行驾驶,亦可亲子互动,由电机驱动的,操作安全的仿真玩具电动车;
电动童车的车门的形状都是较为常规的车门,儿童可坐进电动童车的座椅上进行操作,市场上的电动童车只能够进行驾驶,无法进行变型,亮点较少,无法吸引儿童,降低了儿童对电动童车的喜爱度。
发明内容
基于现有的电动童车亮点较少,无法吸引儿童,降低了儿童对电动童车的喜爱度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包括电动童车车体和车门本体,所述车门本体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收纳槽,所述车门本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设置有变型装置,所述变型装置包括驱动箱,所述驱动箱通过铰接杆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所述驱动箱的内壁通过安装环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所述驱动箱的下方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双头液压缸,所述转动装置驱动所述变型装置旋转。
优选地,所述驱动箱的周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偏转口和第二偏转口,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主轴表面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驱动箱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将双轴电机的两个主轴的末端装在驱动箱的内壁,进而增加对双轴电机的两个主轴的支撑力。
优选地,所述双轴电机的两个主轴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铰接板,两个所述第一铰接板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偏转口的内壁活动插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将第一铰接板与双轴电机的主轴之间进行连接,使得双轴电机在运行时可以带动第一铰接板进行同步运行,并通过开设第一偏转口使得第一铰接板在进行偏转时不会受到阻碍。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二偏转口的内壁均活动插接有第二铰接板,且两个所述第二铰接板的一端均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偏转口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板与所述第二铰接板呈错位设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第二偏转口对第二铰接板进行安装,将第一铰接板与第二铰接板错开安装使得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在运行时不会相互干扰,能够正常使用。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铰接板的相对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变型板,所述第一变型板的一端设置有多组延伸组件,每组所述延伸组件包括第三铰接板和第四铰接板和第二变型板,所述第二变型板的两侧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铰接板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变型装置与所述延伸组件之间以及两个所述延伸组件之间均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铰接片、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第一变型板将两个第一铰接板之间进行连接,并通过延伸组件内部的第三铰接板、第四铰接板和第二变型板增加变型装置的长度,并通过连接部件将变型装置与延伸组件之间进行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第一铰接板末端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齿轮和所述第二齿轮均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第一铰接板和所述第三铰接板连接,所述第一铰接片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铰接板的末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一铰接片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其中一个所述第四铰接板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一变型板与所述第二变型板的相对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啮合使得第一变型板与第二变型板进行折叠和伸展,并通过第一橡胶片将第一变型板的末端与第二变型板的起始端进行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变型板与第二变型板之间可以保持密封连接。
优选地,最后一组所述延伸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尾板,所述尾板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五铰接板,两个所述第五铰接板的一端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所述第三齿轮的一端活动铰接有第二铰接片,所述第二铰接片的外表面呈L形状,且所述第二铰接片的一端与最后一组所述延伸组件的末端活动铰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第二铰接片将第五铰接板与最后一组延伸组件中的第三铰接板之间进行连接,进而将延伸组件与尾板之间进行连接。
优选地,最后一组所述延伸组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所述第四齿轮与所述第二铰接片活动铰接,所述第二变型板与所述尾板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片;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第二橡胶片将第二变型板和所述尾板之间进行连接,并通过第四齿轮与第三齿轮之间的啮合将第二变型板与尾板之间进行折叠。
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所述双头液压缸固定安装于所述放置槽内,所述放置槽的两端内壁均开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的内壁旋转套接有连接环,两个所述连接环的一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放置槽对双头液压缸进行安装,并通过环形槽对连接环进行安装,进而通过连接环对驱动齿轮进行安装。
优选地,两个所述驱动齿轮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所述双头液压缸的两个液压杆外表面均开设有螺旋槽,所述导向杆的外表面与所述螺旋槽的内壁滑动插接,所述驱动箱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啮合盘,两个所述驱动齿轮与两个所述啮合盘的啮合传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通过双头液压缸液压杆上开设的螺旋槽与驱动齿轮内壁连接的导向杆之间的配合,使得双头液压缸在伸缩时,带动驱动齿轮进行旋转,再通过驱动齿轮与啮合盘的啮合使得驱动箱随着驱动齿轮的旋转而旋转,进而对变型装置的方向进行改变。
优选地,一种控制方法:当儿童想要改变电动童车的车门的车型时,按下电动童车车体内的变型按钮,使得双轴电机得电,使得双轴电机带动两个第一铰接板进行旋转,同时带动第二铰接板进行旋转,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带动第一变型板进行转动,随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以及第一铰接片与第二铰接板和第四铰接板的连接带动第二变型板进行偏转,使得第一变型板与多个第二变型板之间保持水平状态,随后,通过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的啮合带动尾板进行伸展,第一橡胶片和第二橡胶片展开,使得车门本体完成变型;
当需要将电动童车车体的车顶封住时,可按下控制转动装置的按钮,使得双头液压缸得电,通过双头液压缸带动两端的液压杆向两端移动,通过导向杆与螺旋槽的配合,以及连接环与环形槽的配合,使得驱动齿轮可以随着液压杆的移动而旋转,同时,通过驱动齿轮与啮合盘的啮合,使得驱动箱在第一安装槽内转动,进而带动变型装置以驱动箱的轴心为中心线而转动,使得两个车门本体的变型装置的末端接触,进而将电动童车车体的顶端封住,完成第二次变型。
本发明中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设置变型装置,达到了控制双轴电机得电,使得双轴电机带动两个第一铰接板进行旋转,同时带动第二铰接板进行旋转,通过第一铰接板与第二铰接板错开安装使得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在运行时不会相互干扰,能够正常使用,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带动第一变型板进行转动,随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以及第一铰接片与第二铰接板和第四铰接板的连接带动第二变型板进行偏转,使得第一变型板与多个第二变型板之间保持水平状态,通过第一橡胶片将第一变型板的末端与第二变型板的起始端进行连接,进而使得第一变型板与第二变型板之间可以保持密封连接,随后,通过第三齿轮与第四齿轮的啮合带动尾板进行伸展,通过第二橡胶片将第二变型板和尾板之间进行连接,使得车门本体完成变型,通过将车门本体的形状进行改变增加儿童对电动童车的喜爱度,增加电动童车的趣味性。
2、通过设置转动装置,双头液压缸得电,通过双头液压缸带动两端的液压杆向两端移动,通过双头液压缸液压杆上开设的螺旋槽与驱动齿轮内壁连接的导向杆之间的配合,以及连接环与环形槽的配合,使得双头液压缸在伸缩时,驱动齿轮可以随着液压杆的移动而旋转,同时,通过驱动齿轮与啮合盘的啮合,使得驱动箱在第一安装槽内转动,进而带动变型装置以驱动箱的轴心为中心线而转动,可将驱动箱可以在210度内任意一个角度停止定格。
3、通过设置连接部件,对变型装置与延伸组件之间进行连接,以及对延伸组件与尾板之间进行连接,使得变型装置、延伸组件以及尾板之间能够连续操作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的车门本体结构立体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的变型装置伸展状态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的变型装置旋转状态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的驱动箱结构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的驱动齿轮结构立体图;
图7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的车门本体结构剖视图;
图8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的第一铰接板结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的图7中A处结构放大图。
图中:1、电动童车车体;2、车门本体;3、收纳槽;4、第一安装槽;5、驱动箱;51、双轴电机;52、第一偏转口;53、第二偏转口;54、第一铰接板;55、第二铰接板;56、第一变型板;57、第三铰接板;58、第四铰接板;59、第二变型板;510、第一铰接片;511、第一齿轮;512、第二齿轮;513、第一橡胶片;514、尾板;515、第五铰接板;516、第三齿轮;517、第二铰接片;518、第四齿轮;519、第二橡胶片;6、双头液压缸;61、放置槽;62、环形槽;63、连接环;64、驱动齿轮;65、导向杆;66、螺旋槽;67、啮合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9,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包括电动童车车体1和车门本体2,车门本体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收纳槽3,车门本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设置有变型装置,变型装置包括驱动箱5,为了对驱动箱5进行安装,将驱动箱5通过铰接杆活动铰接于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为了将双轴电机51固定在驱动箱5的内部,在驱动箱5的内壁通过安装环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51,为了便于变型装置进行运动,在驱动箱5的周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偏转口52和第二偏转口53,进一步的,将双轴电机51的两个主轴表面通过轴承分别与驱动箱5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达到了通过将双轴电机51的两个主轴的末端装在驱动箱5的内壁,进而增加对双轴电机51的两个主轴的支撑力;
为了对第一铰接板54进行安装和驱动,在双轴电机51的两个主轴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铰接板54,进一步的,两个第一铰接板54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一偏转口52的内壁活动插接,达到了通过将第一铰接板54与双轴电机51的主轴之间进行连接,使得双轴电机51在运行时可以带动第一铰接板54进行同步运行,并通过开设第一偏转口52使得第一铰接板54在进行偏转时不会受到阻碍;
为了对第二铰接板55进行安装,并在运动过程中不会对第一铰接板54产生阻碍,在两个第二偏转口53的内壁均活动插接有第二铰接板55,且两个第二铰接板55的一端均通过销轴与第二偏转口53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第一铰接板54与第二铰接板55呈错位设置,达到了通过第二偏转口53对第二铰接板55进行安装,将第一铰接板54与第二铰接板55错开安装使得第一铰接板54和第二铰接板55在运行时不会相互干扰,能够正常使用;
为了将两个第一铰接板54之间进行连接,在两个第一铰接板54的相对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变型板56,且为了减轻第一变型板56的重量,可将第一变型板56设计为空心状,为了增加变型装置伸展时的长度,在第一变型板56的一端设置有多组延伸组件,进一步的,每组延伸组件包括第三铰接板57和第四铰接板58和第二变型板59,进一步的,第二变型板59的两侧表面分别与两个第三铰接板57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为了将变型装置与延伸组件之间进行连接,以及每组延伸组件之间进行连接,在变型装置与延伸组件之间以及两个延伸组件之间均通过连接部件连接,进一步的,连接部件包括第一铰接片510、第一齿轮511和第二齿轮512,达到了通过第一变型板56将两个第一铰接板54之间进行连接,并通过延伸组件内部的第三铰接板57、第四铰接板58和第二变型板59增加变型装置的长度,并通过连接部件将变型装置与延伸组件之间进行连接;
为了对第一齿轮511和第二齿轮512进行安装,在两个第一铰接板54末端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进一步的,将第一齿轮511和第二齿轮512均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第一铰接板54和第三铰接板57连接,第一铰接片510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其中一个第二铰接板55的末端活动铰接,第一铰接片510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其中一个第四铰接板58的一端活动铰接,通过Z形状的第一铰接片510对第二铰接板55、第一变型板56、第四铰接板58和第二变型板59之间进行连接,为了将第一变型板56的末端与第二变型板59的起始端进行连接,在第一变型板56与第二变型板59的相对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片513,进而使得第一变型板56与第二变型板59之间可以保持密封连接,达到了通过第一齿轮511与第二齿轮512的啮合使得第一变型板56与第二变型板59进行折叠和伸展;
为了对尾板514与延伸组件之间进行连接,在最后一组延伸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尾板514,进一步的,在尾板514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五铰接板515,为了将第三齿轮516固定在第五铰接板515上,在两个第五铰接板515的一端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进一步的,在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516,第三齿轮516的一端活动铰接有第二铰接片517,第二铰接片517的外表面呈L形状,且第二铰接片517的一端与最后一组延伸组件的末端活动铰接,通过L形第二铰接片517将第五铰接板515与最后一组延伸组件中的第三铰接板57之间进行连接,进而将延伸组件与尾板514之间进行连接;
为了带动驱动箱5进行旋转,在驱动箱5的下方设置有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包括双头液压缸6,转动装置驱动变型装置旋转,为了对第四齿轮518进行固定,在最后一组延伸组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518,第四齿轮518与第二铰接片517活动铰接,第二变型板59与尾板51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片519,达到了通过第二橡胶片519将第二变型板59和尾板514之间进行连接,并通过第四齿轮518与第三齿轮516之间的啮合将第二变型板59与尾板514之间进行折叠;
为了对双头液压缸6进行安装和放置,在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61,并将双头液压缸6固定安装于放置槽61内,为了对驱动齿轮64进行旋转安装,在放置槽61的两端内壁均开设有环形槽62,进一步的,在环形槽62的内壁旋转套接有连接环63,两个连接环63的一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64,通过放置槽61对双头液压缸6进行安装,并通过环形槽62对连接环63进行安装,进而通过连接环63对驱动齿轮64进行安装;
为了使驱动齿轮64能够随着双头液压缸6的两个液压杆的伸缩而旋转,在两个驱动齿轮64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65,进一步的,在双头液压缸6的两个液压杆外表面均开设有螺旋槽66,并使导向杆65的外表面与螺旋槽66的内壁滑动插接,为了驱动驱动箱5转动,在驱动箱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啮合盘67,进一步的,使两个驱动齿轮64与两个啮合盘67的啮合传动,通过双头液压缸6液压杆上开设的螺旋槽66与驱动齿轮64内壁连接的导向杆65之间的配合,使得双头液压缸6在伸缩时,带动驱动齿轮64进行旋转,再通过驱动齿轮64与啮合盘67的啮合使得驱动箱5随着驱动齿轮64的旋转而旋转,进而对变型装置的方向进行改变。
工作原理:当儿童想要改变电动童车的车门的车型时,按下电动童车车体1内的变型按钮,使得双轴电机51得电,使得双轴电机51带动两个第一铰接板54进行旋转,同时带动第二铰接板55进行旋转,第一铰接板54和第二铰接板55带动第一变型板56进行转动,随后,第一齿轮511与第二齿轮512啮合以及第一铰接片510与第二铰接板55和第四铰接板58的连接带动第二变型板59进行偏转,使得第一变型板56与多个第二变型板59之间保持水平状态,随后,通过第三齿轮516与第四齿轮518的啮合带动尾板514进行伸展,第一橡胶片513和第二橡胶片519展开,使得车门本体2完成变型;
当需要将电动童车车体1的车顶封住时,可按下控制转动装置的按钮,使得双头液压缸6得电,通过双头液压缸6带动两端的液压杆向两端移动,通过导向杆65与螺旋槽66的配合,以及连接环63与环形槽62的配合,使得驱动齿轮64可以随着液压杆的移动而旋转,同时,通过驱动齿轮64与啮合盘67的啮合,使得驱动箱5在第一安装槽4内转动,进而带动变型装置以驱动箱5的轴心为中心线而转动,使得两个车门本体2的变型装置的末端接触,进而将电动童车车体1的顶端封住,完成第二次变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包括电动童车车体(1)和车门本体(2),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门本体(2)的一侧表面开设有收纳槽(3),所述车门本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安装槽(4),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设置有变型装置,所述变型装置包括驱动箱(5),所述驱动箱(5)通过铰接杆活动铰接于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所述驱动箱(5)的内壁通过安装环固定安装有双轴电机(51),所述驱动箱(5)的下方设置有转动装置,所述转动装置包括双头液压缸(6),所述转动装置驱动所述变型装置旋转,所述第一安装槽(4)的内壁开设有放置槽(61),所述双头液压缸(6)固定安装于所述放置槽(61)内,所述放置槽(61)的两端内壁均开设有环形槽(62),所述环形槽(62)的内壁旋转套接有连接环(63),两个所述连接环(63)的一端表面均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64);
两个所述驱动齿轮(64)的内圈均固定连接有导向杆(65),所述双头液压缸(6)的两个液压杆外表面均开设有螺旋槽(66),所述导向杆(65)的外表面与所述螺旋槽(66)的内壁滑动插接,所述驱动箱(5)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啮合盘(67),两个所述驱动齿轮(64)与两个所述啮合盘(67)的啮合传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箱(5)的周侧面分别开设有第一偏转口(52)和第二偏转口(53),所述双轴电机(51)的两个主轴表面通过轴承分别与所述驱动箱(5)的两端内壁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轴电机(51)的两个主轴外表面均固定套接有第一铰接板(54),两个所述第一铰接板(54)的外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偏转口(52)的内壁活动插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偏转口(53)的内壁均活动插接有第二铰接板(55),且两个所述第二铰接板(55)的一端均通过销轴与所述第二偏转口(53)的一端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铰接板(54)与所述第二铰接板(55)呈错位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板(54)的相对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变型板(56),所述第一变型板(56)的一端设置有多组延伸组件,每组所述延伸组件包括第三铰接板(57)和第四铰接板(58)和第二变型板(59),所述第二变型板(59)的两侧表面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三铰接板(57)的一侧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变型装置与所述延伸组件之间以及两个所述延伸组件之间均通过连接部件连接,所述连接部件包括第一铰接片(510)、第一齿轮(511)和第二齿轮(512)。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铰接板(54)末端的一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齿轮(511)和所述第二齿轮(512)均通过第一转轴分别与第一铰接板(54)和所述第三铰接板(57)连接,所述第一铰接片(510)的一端通过销轴与其中一个所述第二铰接板(55)的末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一铰接片(510)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与其中一个所述第四铰接板(58)的一端活动铰接,所述第一变型板(56)与所述第二变型板(59)的相对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橡胶片(513)。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最后一组所述延伸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尾板(514),所述尾板(514)的两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五铰接板(515),两个所述第五铰接板(515)的一端外侧表面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三齿轮(516),所述第三齿轮(516)的一端活动铰接有第二铰接片(517),所述第二铰接片(517)的外表面呈L形状,且所述第二铰接片(517)的一端与最后一组所述延伸组件的末端活动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其特征在于:最后一组所述延伸组件的末端固定连接有第四齿轮(518),所述第四齿轮(518)与所述第二铰接片(517)活动铰接,所述第二变型板(59)与所述尾板(514)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橡胶片(519)。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13685.6A CN113968298B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513685.6A CN113968298B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68298A CN113968298A (zh) | 2022-01-25 |
CN113968298B true CN113968298B (zh) | 2022-10-25 |
Family
ID=79590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513685.6A Active CN113968298B (zh) | 2021-12-13 | 2021-12-13 | 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968298B (zh)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37209A2 (de) * | 1996-10-21 | 1998-04-22 | IFE Industrie-Einrichtungen Fertigungs-Aktiengesellschaft | Schwenkschiebetüre für Fahrzeuge |
WO2019083131A1 (ko) * | 2017-10-25 | 2019-05-02 | 김채은 | 차량용 빗물받이 센서판넬 장치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4490939A (en) * | 1983-11-01 | 1985-01-01 | Buddy L Corporation | Hard top convertible toy vehicle |
DE10222290B4 (de) * | 2002-05-18 | 2010-11-11 | Valeo Sicherheitssysteme Gmbh | Antrieb |
KR101400980B1 (ko) * | 2013-04-03 | 2014-05-29 | 최신규 | 변신 자동차 완구 |
CN203803108U (zh) * | 2014-01-27 | 2014-09-03 | 上海丰达工艺礼品有限公司 | 一种变形装置及使用该变形装置的玩具车 |
CN105059443B (zh) * | 2015-08-01 | 2017-06-09 | 长沙师范学院 | 一种趣味变形模拟驾驶车 |
CN205858091U (zh) * | 2016-07-27 | 2017-01-04 | 中瑞德科(北京)工业设计有限公司 | 童车车门结构 |
WO2018064249A1 (en) * | 2016-09-29 | 2018-04-05 | Nio Usa, Inc. | Articulating mechanism for a vehicle door |
CN210478915U (zh) * | 2019-09-17 | 2020-05-08 | 河北万凤之凰车业有限公司 | 一种开度大的电动童车车门 |
CN211442625U (zh) * | 2019-11-04 | 2020-09-08 | 嘉兴哈雷童车有限公司 | 一种童车车门 |
-
2021
- 2021-12-13 CN CN202111513685.6A patent/CN113968298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837209A2 (de) * | 1996-10-21 | 1998-04-22 | IFE Industrie-Einrichtungen Fertigungs-Aktiengesellschaft | Schwenkschiebetüre für Fahrzeuge |
WO2019083131A1 (ko) * | 2017-10-25 | 2019-05-02 | 김채은 | 차량용 빗물받이 센서판넬 장치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68298A (zh) | 2022-01-25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68298B (zh) | 一种可变型式电动童车车门 | |
CN201381493Y (zh) | 一种前装自卸式轻型电动清扫车 | |
CN110329372B (zh) | 一种爬楼梯机器人 | |
CN211383767U (zh) | 玩具车及玩具车轨道 | |
CN201745437U (zh) | 一种新型电动驱动桥 | |
CN116176739B (zh) | 一种汽车前桥装配系统 | |
CN2860569Y (zh) | 载人模型小火车 | |
CN207403827U (zh) | 双变形履带行走部及具有其的机器人移动平台 | |
CN112896341A (zh) | 一种运动型实用汽车用的收展式尾翼 | |
CN112407980B (zh) | 一种家用玩具智能收纳机器人 | |
CN112937684B (zh) | 一种电动汽车底盘系统 | |
CN114132403A (zh) | 一种应对复杂地形的智能类蛇履带机器人 | |
CN211383789U (zh) | 一种玩具车及玩具车换向座 | |
CN2523476Y (zh) | 一种遥控玩具车 | |
CN207755774U (zh) | 一种具有多角度翻转功能的玩具车 | |
CN217001402U (zh) | 车厢盖内置式一键控制的支撑装置 | |
CN110947188A (zh) | 一种玩具车及玩具车换向座 | |
CN218141152U (zh) | 一种用于汽车座椅的自动滑轨装置 | |
CN214913319U (zh) | 一种骑行恐龙化石机械结构 | |
CN220478108U (zh) | 一种节能驱动升降车身的玩具车 | |
CN220213896U (zh) | 玩具车 | |
CN220905226U (zh) | 一种新型儿童玩具车 | |
CN219707094U (zh) | 一种清扫车雾化喷头与车轮同步控制机构 | |
CN222421925U (zh) | 一种太阳能光伏板生产用翻板机 | |
CN109677543A (zh) | 一种折叠电动平衡车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