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915227A -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915227A CN113915227A CN202010651834.4A CN202010651834A CN113915227A CN 113915227 A CN113915227 A CN 113915227A CN 202010651834 A CN202010651834 A CN 202010651834A CN 113915227 A CN113915227 A CN 11391522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ball
- shaft body
- rotating
- shaft
- position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53
- 238000013016 damp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7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0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0000020347 spindle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5489 elastic deforma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238000009826 distribu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5096 rol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1360 synchronis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308 accommo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073 displacement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447 percep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467 substitu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1419 dependent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292 glu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52 intercep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75—Miscellaneous details related to the relative movement between the different enclosures or enclosure parts
- G06F1/1681—Details related solely to hinges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5—Pivotal connections with at least a pair of arms pivoting relatively to at least one other arm, all arms being mounted on one pin
-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C—SHAFTS; FLEXIBLE SHAFTS; ELEMENTS OR CRANKSHAFT MECHANISMS; ROTARY BODIES OTHER THAN GEARING ELEMENTS; BEARINGS
- F16C11/00—Pivots; 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04—Pivotal connections
- F16C11/12—Pivotal connections incorporating flexible connections, e.g. leaf springs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15—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 G06F1/16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with several enclosures having relative motions, each enclosure supporting at least one I/O or computing function with folding flat displays, e.g. laptop computers or notebooks having a clamshell configuration, with body parts pivoting to an open position around an axis parallel to the plane they define in closed position
-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1/00—Details not covered by groups G06F3/00 - G06F13/00 and G06F21/00
- G06F1/16—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 G06F1/161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for portable computers
- G06F1/1633—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arrangements of portable computers not specific to the type of enclosures covered by groups G06F1/1615 - G06F1/1626
- G06F1/1637—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 G06F1/1652—Details related to the display arrangement, including those related to the mounting of the display in the housing the display being flexible, e.g. mimicking a sheet of paper, or rollabl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hematical Physics (AREA)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 Telephone Set Structure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转轴机构包括主轴组件和阻尼组件。主轴组件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阻尼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之间,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阻尼组,每个所述阻尼组包括弹性件和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将所述第一滚珠抵持至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且所述弹性件的第二端弹性连接至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所述第一轴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滚珠相对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本申请提供的转轴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转轴机构在折叠时不够顺畅,体验不好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柔性折叠屏技术日趋成熟,柔性折叠终端产品已经成为一大趋势,折叠终端产品(如折叠手机、折叠平板、折叠电脑等电子设备)需要满足较高的可靠性,较好的操作体验及外观。转轴机构作为折叠终端产品的核心功能部件,其可靠性和操作体验很大程度取决于阻尼机构性能。阻尼机构用于控制转轴机构的开合,为转轴机构提供一定的阻尼和保护作用,以使转轴机构在开合过程中受力均匀,目前市场上的转轴机构在折叠时不够顺畅,体验不好。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转轴机构,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转轴机构在折叠时不够顺畅,体验不好的问题。
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
本申请所述转轴机构包括主轴组件和阻尼组件;
所述主轴组件包括第一轴体和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槽;
所述阻尼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之间,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为所述第一轴体环绕其轴线的表面,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为所述第二轴体环绕其轴线的表面。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阻尼组,每个所述阻尼组包括弹性件和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将所述第一滚珠抵持至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弹性连接至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
所述第一轴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滚珠相对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本申请所述转轴机构通过将在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之间设置所述阻尼组件,以使所述阻尼组的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阻尼组的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将所述第一滚珠抵持至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所述第一轴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滚珠相对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以实现所述转轴机构的卡位,以使所述转轴机构保持展平状态。由于所述第一滚珠为圆形,所述第一滚珠在所述第一轴体转动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从而所述第一滚珠在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滚动更加顺畅,提高了所述转轴机构的折叠和展开体验。且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的滚动磨损小,有效提高所述阻尼组件的寿命。同时,所述第一滚珠在进入所述第一限位槽时所述弹性件会给所述第一滚珠提供推力,以将所述第一滚珠推入到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能清晰的感知到力得变化,从而得到所述转轴机构已处于展平状态的信息,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每个所述阻尼组还包括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将所述第二滚珠抵持至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轴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滚珠相对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以实现所述转轴机构的卡位,以使所述转轴机构保持展平状态。也就是说,所述转轴机构在展平状态时,所述弹性件的相对两端都通过滚珠抵持于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实现卡位,以保证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受力均衡,保证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卡位更牢固。由于所述第二滚珠为圆形,所述第二滚珠在所述第二轴体转动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从而所述第二滚珠在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滚动更加顺畅,提高了所述转轴机构的折叠和展开体验。且所述第二滚珠与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二限位槽之间的滚动磨损小,有效提高所述阻尼组件的寿命。同时,所述第二滚珠在进入所述第二限位槽时所述弹性件会给所述第二滚珠提供推力,以将所述第二滚珠推入到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能清晰的感知到力得变化,从而得到所述转轴机构已处于展平状态的信息,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轴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轴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分别随着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而转动,当所述转轴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展平,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所述转轴机构通过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设置所述第一轴体,在所述第二转动件上设置所述第二轴体,同时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设置所述阻尼组件,当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分别带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在转动过程中,所述第一滚珠抵持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所述第二滚珠抵持于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当所述转轴机构处于展平状态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展平,所述第一滚珠进入所述第一轴体的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实现卡位,所述第二滚珠进入所述第二轴体的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实现卡位,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保持展平状态。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第二滚珠在分别进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时所述弹性件会给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第二滚珠提供推力,以将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第二滚珠分别推入到所述第一限位槽和所述第二限位槽内,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能清晰的感知到力得变化,从而得到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已处于展平状态的信息,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体的转动方向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间隔分布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轴体的转动方向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间隔分布的第四限位槽。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轴体的转动方向为绕其轴线转动的方向,所述第二轴体的转动方向为绕其轴线转动的方向。当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折叠时,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第四限位槽内。通过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第三限位槽卡位,和所述第二滚珠与所述第四限位槽卡位,以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折叠时,对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卡位,以使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处于折叠状态,方便用户收纳,提高用户体验。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组件还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一同步齿轮和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一同步齿轮和所述第二同步齿轮通过设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以实现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的同步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时,所述第二转动件也相对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背离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时,所述第二转动件也背离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也可以直接啮合连接。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体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的轴向端部,所述第二轴体设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的轴向端部。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和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的轴向分别为其轴线延伸的方向,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轴体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轴体的轴线共线。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通过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和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的轴向端部,以便于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分别随着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而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转动件垂直于第一轴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转动件垂直于第二轴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轴体,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均设有所述阻尼组件;第一轴线为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所绕的轴线,所述第一轴线也是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的轴线,第二轴线为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所绕的轴线,所述第二轴线也是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的轴线。也就是说,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均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轴体分别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二轴体分别设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的两侧,两个所述第一轴体和两个所述第二轴体两两相对设置,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设有所述阻尼组件。通过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和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两侧分别设置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以使所述第一轴体和与其相对设置的所述第二轴体之间设置的所述阻尼组件在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和所述第二转动齿轮两侧保持力的平衡。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还可以均为一个。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轴体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轴体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多个阻尼组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限位槽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分布位置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设置多个所述阻尼组,以提供足够大的力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实现有效卡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弹性件之间,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滚珠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件背向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面。也就是说,所述定位件用于定位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弹性件,即所述定位件起到了保证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弹性件相对对准的作用,保证所述弹性件能给所述第一滚珠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所述第一滚珠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进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实现卡位,或者滚出所述第一限位槽实现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定位件背向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面,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内。所述定位柱用于定位所述弹性件,防止所述弹性件发生偏斜,保证所述弹性件能给所述第一滚珠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所述第一滚珠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进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实现卡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组件还包括一对卡持件,所述一对卡持件设置于所述阻尼组的两侧,用于固定所述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定位件的相背的两面,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连通,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滚珠抵持接触,当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一滚珠相对所述定位件移动。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限位所述弹性件,以使所述弹性件不会发生偏斜,保证所述弹性件能给所述第一滚珠提供足够的弹力。所述定位件仅仅用于保持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一滚珠之间的相对对准,其位置不会在所述弹性件发生形变时发生改变。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定位件的相背的两面,所述弹性件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弹性件的弹力通过所述定位件传递给所述第一滚珠。也就是说,所述定位件不仅用于保持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一滚珠之间的相对对准,还用于传递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一滚珠之间的力量。所述第二定位槽用于和所述定位柱配合限位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以使所述弹性件不会发生偏斜,保证所述弹性件能给所述第一滚珠提供足够的弹力。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轴组件还包括一对卡持件,所述一对卡持件设置于所述阻尼组的两侧,所述卡持件包括滑槽,所述定位件两侧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当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中滑动。由于所述弹性件在所述第一滚珠进入所述第一限位槽时和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抵持时的弹性形变不一样,位于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一滚珠之间的定位件也会由于所述弹性件的弹性形变不同而位于不同的位置,所述卡持件用于卡持所述定位件,所述滑槽提供所述定位件一定的位移空间,以保证所述定位件在滑动过程中保持平衡,进而使得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实现良好的卡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卡持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且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能够相对所述卡持件转动。也就是说,所述卡持件连接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以实现限位。当然,在其他的实施例中,所述卡持件还可以与转轴机构的其他部件连接以实现限位。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珠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也就是说,所述第一滚珠不能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滚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滚珠能够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滚动,从而当所述第一滚珠相对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时,所述第一滚珠不只相对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其自身也会发生滚动,从而所述第一滚珠相对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时,所述第一滚珠在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不同位置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接触的位置不同,从而所述第一滚珠在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之间滚动不仅更加顺畅,而且还避免第一滚珠在滚动的过程中只磨损某一处导致所述第一滚珠变形,有效提高所述阻尼组件的寿命。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定位件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滚珠露出所述第一定位槽的部分,保持所述第一滚珠与所述弹性件对准的同时,便于所述第一滚珠安装在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导套,所述导套设有贯穿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导套内,所述第一端与部分位于所述贯穿孔内的所述第一滚珠抵持。也就是说,所述导套用于定位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弹性件,即所述导套起到了保证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弹性件相对对准的作用,保证所述弹性件能给所述第一滚珠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所述第一滚珠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进入所述第一限位槽内实现卡位,或者滚出所述第一限位槽实现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转动。
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转轴机构包括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盖合;所述主轴组件和所述阻尼组件收容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一方面起到收纳上述部件的作用,以保证所述转轴机构外观整洁,另一方面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还起到卡持固定收纳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的收容空间的相关部件,以保证位于所述收容空间的相关部件的装配连接。
本申请的所述电子设备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屏和上述的转轴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转轴机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轴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轴体连接,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转轴机构和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上述转轴机构的所述电子设备能在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保持,在折叠和展平时更加顺畅,且耐摩擦,寿命长,提高了电子设备的转动体验,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
本申请所述转轴机构通过将在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之间设置所述阻尼组件,以使所述阻尼组的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阻尼组的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将所述第一滚珠抵持至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所述第一轴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滚珠相对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以实现所述转轴机构的卡位,以使所述转轴机构保持展平状态。由于所述第一滚珠为圆形,所述第一滚珠在所述第一轴体转动的过程中,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从而所述第一滚珠在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一限位槽之间滚动更加顺畅,提高了所述转轴机构的折叠和展开体验。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申请实施例或背景技术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进行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一种转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所示转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所示转轴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所示转轴机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4所示转轴机构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4所示转轴机构的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5所示转轴机构的卡持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图8所示的卡持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轴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进行描述。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子阅读器、可穿戴设备、车载设备等。该电子设备可以折叠和展平。本申请以电子设备是折叠手机为例进行具体说明。
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0包括转轴机构100、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和柔性屏400,转轴机构100的相对两侧分别连接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以使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通过转轴机构100相对转动或背向转动。柔性屏400设于第一壳体200、转轴机构100和第二壳体300上。柔性屏400能够用于显示信息并为用户提供交互界面,柔性屏400可采用点胶等方式固定连接于第一壳体200、转轴机构100和第二壳体300。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可以分别形成安装空间,以用于安装电子设备1000的电路板、电池、受话器、扬声器、摄像头等电子元器件。其中,电路板可以集成电子设备1000的主控制器、存储单元、天线模块、电源管理模块等电子元器件,电池则可以为柔性屏400、电路板、受话器、扬声器、摄像头等电子元器件供电。
请一并参阅图2和图3,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000的一种转轴机构100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所示转轴机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电子设备1000通过转轴机构100实现在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之间切换。转轴机构100包括第一连接件101、第二连接件102、主轴组件10、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主轴组件10起到转轴的作用同时也是一个支撑件,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分别位于主轴组件10的两侧,且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能够相对转动,第一连接件101和第二连接件102分别固定连接于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并通过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转动或背向转动。第一壳体200与第一连接件101固定连接,第二壳体300与第二连接件102固定连接,有些情况下,第一连接件101与第一壳体200也可以一体成型,第二连接件102与第二壳体300也可以一体成型,也就是说,第一连接件可以理解为第一壳体的一部分,第二连接件可以理解为第二壳体的一部分。
当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相向转动至相互层叠时(层叠指侧部可以无间隙贴合,或者间隔相对),电子设备1000处于折叠状态。反之,当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由相互层叠状态起,背向转动直至极限位置(即无法继续背向转动时,此时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展平)时,电子设备1000处于展平状态。电子设备1000在完全展平时,柔性屏400被展平,此时电子设备1000具有大屏显示的效果。在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200叠设于第二壳体300,且柔性屏400夹设于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之间。转轴机构100能在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保持,在折叠和展平时更加顺畅,且耐摩擦,寿命长,提高了转轴机构100的转动体验,具有很好的用户体验。
请一并参阅图4和图5,图4是图3所示转轴机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转轴机构的部分分解结构示意图。在本申请实施例中,转轴机构100还包括阻尼组件20,在具体设置时阻尼组件20可以设置于主轴组件10中。具体来说,主轴组件10可以包括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第一轴体13包括周面,第一轴体13的周面为第一轴体13环绕其轴线a的表面,第二轴体14包括周面,第二轴体14的周面为第二轴体14环绕其轴线b的表面,图4所示的场景中第一轴体13的周面和第二轴体14的周面为圆弧面。在其他实施场景中,第一轴体13的周面和第二轴体14的周面也可以为非圆弧面。第一轴体13与第一转动件11固定连接,第二轴体14与第二转动件12固定连接,第一轴体13与第二轴体14间隔相对设置并分别随着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转动而转动。第一轴体13的周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槽131,第二轴体14的周面上设有第二限位槽141,阻尼组件20位于第一轴体13的周面和第二轴体14的周面之间。阻尼组件2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阻尼组21,在一种可能的实施场景中,如图4和图5所示的,每个阻尼组21可以包括弹性件211、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第一滚珠212位于弹性件211的第一端2111,通过弹性件211的弹力将第一滚珠212抵持至第一轴体13的周面,且弹性件211与第一端2111相对的第二端2112通过第二滚珠213弹性连接至第二轴体14的周面。即,第二滚珠213位于弹性件211的第二端2112,通过弹性件211的弹力将第二滚珠213抵持至第二轴体14的周面。图4和图5示出了电子设备1000在展平状态下阻尼组21与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的位置关系,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转动的过程中,第一滚珠212相对第一轴体13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第一限位槽131内,第二滚珠213相对第二轴体14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第二限位槽141内,以使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处于展平状态。
在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场景中,阻尼组21可以包括弹性件211和第一滚珠212。在该种实施场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轴体13可以随着第二转动件13转动,该实现方式与阻尼组21包括弹性件211、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的原理相同。具体的,第一滚珠212位于弹性件211的第一端2111,通过弹性件211的弹力将第一滚珠212抵持至第一轴体13的周面,弹性件211的第二端2112直接与第二轴体14抵持。当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转动时,第一滚珠212相对第一轴体13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第一限位槽131内,第二端2112可以相对第二轴体14的周面滑动。在该种实施场景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轴体14可以不随着第二转动件12转动,该实现方式与阻尼组21包括弹性件211、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的实施场景的原理不相同。具体的,当第一轴体13转动时第二轴体14不转动,第一滚珠212相对第一轴体13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第一限位槽131内,第二端2112直接固定在第二轴体14上。当第二轴体不转动时,第二轴体可以理解为壳体的一部分,弹性件211背向第一滚珠212的端部固定在转轴机构100的壳体上。
可以理解的,在具有两个滚珠的阻尼组和具有一个滚珠的阻尼组这两种实施场景中,针对每个滚珠与第一轴体13或第二轴体14的运动原理和连接关系是相似的,因此以下均以阻尼组21包括弹性件211、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为例进行说明。
本申请的实施例通过第一滚珠212与第一限位槽131卡位,和第二滚珠213与第二限位槽141卡位,以在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展平时,对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卡位,以使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处于展平状态,提高用户体验。
请参阅图5和图6,图6是图4所示转轴机构100的折叠状态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轴体13还可以包括第三限位槽135,第三限位槽135设于第一轴体13的转动方向上与第一限位槽131间隔分部,第二轴体14包括第四限位槽145,第四限位槽145设于第二轴体14的转动方向上与第二限位槽141间隔分部,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轴体13的转动方向为其绕轴线a转动的方向,第二轴体14的转动方向为其绕轴线b转动的方向。当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折叠时,第一滚珠212位于第三限位槽135内,第二滚珠213位于第四限位槽145内。通过第一滚珠212与第三限位槽135卡位,和第二滚珠213与第四限位槽145卡位,以在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折叠时,对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卡位,以使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处于折叠状态,方便用户收纳,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第一限位槽131、第二限位槽141、第三限位槽135和第四限位槽145均为球形槽,具体为1/2球形槽,以分别与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相适应,以便于滚珠更好的滑进和滚出限位槽,以使转轴机构100卡位更加顺畅,提高用户体验。
本申请实施例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第一限位槽131、第二限位槽141、第三限位槽135和第四限位槽145还可以是3/4或1/4球形槽等,第一限位槽131、第二限位槽141、第三限位槽135和第四限位槽145的形状还可以是圆柱槽等其他形状的槽。第一限位槽131、第二限位槽141、第三限位槽135和第四限位槽145的形状相同或不同。
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件211为弹簧或除弹簧外的其他弹性元件,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均为钢球或其除钢以外的其他材质的球,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在第一轴体13同时具有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三限位槽135,且第二轴体14同时具有第二限位槽141和第四限位槽145时,当电子设备1000由折叠状态切换为展平状态时,第一壳体200带动第一转动件11背对第二壳体300转动,第一转动件11带动第一轴体13同步转动。第二壳体300带动第二转动件12背对第一壳体200转动,第二转动件12带动第二轴体14同步转动。同时,第三限位槽135跟随第一轴体13朝向远离第一滚珠212的位置转动,直至第一滚珠212从第三限位槽135滚出,并与第一限位槽131正对,第一滚珠212在弹性件211的推动下进入第一限位槽131实现卡位,第四限位槽145跟随第二轴体14背向远离第二滚珠213的位置转动,直至第二滚珠213从第四限位槽145滚出,并与第二限位槽141正对,第二滚珠213在弹性件211的推动下进入第二限位槽141实现卡位。也就是说,弹性件211的相对两端都通过滚珠抵持于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之间,当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展平时,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均分别通过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实现卡位,以保证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之间受力均衡,保证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之间卡位更牢固,提高用户体验。当第一滚珠212和第一限位槽131部分对位及第二滚珠213和第二限位槽141部分对位时,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会在弹性件211的推力下分别自动进入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二限位槽141内,从而使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相对展平,使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在一定程度下达到自动展平的效果。
当电子设备1000由展平状态切换为折叠状态时,第一壳体200带动第一转动件11相对第二壳体300转动,第一转动件11带动第一轴体13同步转动。第二壳体300带动第二转动件12相对第一壳体200转动,第二转动件12带动第二轴体14同步转动。同时,第一限位槽131跟随第一轴体13朝向远离第一滚珠212的位置转动,直至第一滚珠212从第一限位槽131滚出,并与第三限位槽135正对,第一滚珠212在弹性件211的推动下进入第三限位槽135实现卡位,第二限位槽141跟随第二轴体14朝向远离第二滚珠213的位置转动,直至第二滚珠213从第二限位槽141滚出,并与第四限位槽145正对,第二滚珠213在弹性件211的推动下进入第四限位槽145实现卡位,电子设备1000切换至折叠状态。也就是说,当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折叠时,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均分别通过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实现卡位,以保证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之间受力均衡,保证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之间卡位更牢固,提高用户体验。当第一滚珠212和第三限位槽135部分对位及第二滚珠213和第四位槽部分对位时,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会在弹性件211的推力下分别自动进入第三限位槽135和第四限位槽145内,从而使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相对折叠,使第一壳体200和第二壳体300在一定程度下达到自动折叠的效果。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在其转动方向上还可以设置多个限位槽,以使转轴机构100在折叠状态和展平状态之间的状态或者翻折状态也能实现卡位,例如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之间为15度、45度、75度或135度时能实现卡位。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第一轴体13可以仅具有第一限位槽131,和/或第二轴体14也可以仅具有第二限位槽141。转轴机构100折叠状态时通过其他结构卡位。
本申请转轴机构100通过在第一转动件11上设置第一轴体13,在第二转动件12上设置第二轴体14,同时将阻尼组件20设于第一轴体13的周面和第二轴体14的周面之间,以使阻尼组21实现转轴机构100的卡位,以使转轴机构100保持折叠状态或展平状态。具体的,当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展平时,第一滚珠212进入第一轴体13的第一限位槽131内实现卡位,第二滚珠213进入第二轴体14的第二限位槽141内实现卡位。当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折叠时,第一滚珠212进入第一轴体13的第三限位槽135内实现卡位,第二滚珠213进入第二轴体14的第四限位槽145内实现卡位,以使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保持展平状态或折叠状态。由于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为圆形,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在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转动的过程中,分别与第一轴体13的周面、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三限位槽135之间的接触面积小,及与第二轴体14的周面、第二限位槽141和第四限位槽145之间的接触面积小,摩擦力小,从而第一滚珠212在第一轴体13的周面、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三限位槽135之间滚动更加顺畅,第二滚珠213在第二轴体14的周面、第二限位槽141和第四限位槽145之间滚动更加顺畅,提高了转轴机构100的折叠和展开体验。且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在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转动的过程中,分别在第一轴体13的周面、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三限位槽135之间和第二轴体14的周面、第二限位槽141和第四限位槽145之间滚动磨损小,有效提高阻尼组件20的寿命。同时,第一滚珠212在进入第一限位槽131或第三限位槽135及第二滚珠213在进入第二限位槽141或第四限位槽145时弹性件211会给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提供推力,以将第一滚珠212推入到第一限位槽131或第三限位槽135内,第二滚珠213推入到第二限位槽141或第四限位槽145内,在这个过程中,用户能清晰的感知到力得变化,从而得到转轴机构100已处于展平状态或折叠状态的信息,即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已处于展平状态或折叠状态的信息,提高用户体验。
如图4所示,转轴机构100还可以包括收容部30,收容部30可以包括下壳31和上壳32,上壳31与下壳32盖合。主轴组件10和阻尼组件20收容于下壳31和上壳32之间。具体的,下壳31包括中部311和侧部312,侧部312位于中部311两侧,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部分可以收容于中部311,阻尼组件20、第一转轴13和第二转轴14等位于侧部312。上壳32和下壳31一方面起到收纳上述部件的作用,以保证转轴机构100外观整洁,另一方面上壳32和下壳31还起到卡持固定收纳于收容部30中的相关部件,以保证位于收容部30的相关部件的装配连接。
下壳31可以包括位于中部311的第一卡槽313、第二卡槽314、第一避让槽315和第二避让槽316,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14相对设于下壳31的两侧,第一避让槽315为两个,位于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14之间并分别靠近第一卡槽313和第二卡槽314,第二避让槽316位于两个第一避让槽315之间。第一转动件11部分位于第一卡槽313内并伸入第一避让槽315,通过上壳32压持以限位在上壳32和下壳31之间,第二转动件12部分位于第二卡槽314内并伸入第二避让槽316,通过上壳32压持以限位在上壳32和下壳31之间。也就是说,第一避让槽315用于避让部分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以使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能灵活的相对转动。第二避让槽316用于避让其他转动元件。本申请实施例中,上壳32和下壳31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其他连接方式,例如卡持、焊接和粘接等连接方式。
如图4和图5所示,第一转动件11可以包括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一转动齿轮112,第一转动齿轮112的轴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一安装孔113,第一轴体13可以固定于第一安装孔113内,第一连接部111位于收容部30外部并与第一连接件101连接,第一转动件11连接第一连接部111和第一转动齿轮112的部分卡合在第一卡槽313内,第一转动齿轮112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避让槽315内。第二转动件12可以包括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1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分别设于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的一端,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向的两端均设有第二安装孔123,第二轴体14可以固定于第二安装孔123内,第二连接部121位于收容部30外并与第二连接件102连接,第二转动件12连接第二连接部121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的部分卡合在第二卡槽314内,第二转动齿轮122位于与其对应的第一避让槽315内。可以理解的,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向分别为其轴线延伸的方向,第一转动齿轮112的轴线与第一轴体13的轴线a共线,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线与第二轴体14的轴线b共线。
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齿轮112的轮齿可以仅设于第一转动齿轮112与第二转动齿轮122相啮合接触的半周,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轮齿可以仅设于第二转动齿轮122与第一转动齿轮112相啮合接触的半周,在保证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折叠或展平的基础上,减小了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的厚度,进而减小了转轴机构100的厚度,有利于电子设备1000的小型化。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齿轮112的轮齿还可以设于第一转动齿轮112与第二转动齿轮122相啮合接触以外的周缘,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轮齿还可以设于第二转动齿轮122与第一转动齿轮112相啮合接触以外的周缘。
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可能的实施场景中,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直接啮合接触。本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可能的实施场景中,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间接啮合接触。具体的主轴组件10还可以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位于第二避让槽316内,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一转动件11啮合,第二同步齿轮16与第二转动件12啮合。具体的,第一同步齿轮15与第一转动齿轮112啮合,第二同步齿轮16与第二转动齿轮122啮合。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通过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转动连接。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通过设于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之间以实现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之间的同步转动。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转动可以理解为,第一转动件11相对第二转动件12转动时,第二转动件12也相对第一转动件11转动,第一转动件11背离第二转动件12转动时,第二转动件12也背离第一转动件11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中,弹性件211的弹力方向与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向垂直。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弹性件211的弹力方向还可以与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向平行,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也适应性设置,以使弹性件211与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配合以对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在相对展平状态和折叠状态时进行卡位。但是弹性件211的弹力方向与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向平行相对于弹性件211的弹力方向与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向垂直不利于转轴机构100的小型化,因为弹性件211的弹力方向与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向平行时,需要通过扭力来实现卡位,与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配合的部件的尺寸需要设置的更大,而弹性件211的弹力方向与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向垂直不是通过扭力实现卡位,从而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可以设置的更小,节省空间,有利于转轴机构100的小型化。
第一轴体13可以包括第一主体部132和第一安装端133,第一安装端133可以固定于第一安装孔113内,第一限位槽131设于第一主体部132上。第二轴体14可以包括连接的第二主体部142和第二安装端143,第二安装端143可以固定于第二安装孔123内,第二限位槽141设于第二主体部142上。当然,其他实施例中,第一轴体13和第一转动齿轮112为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第二轴体14和第二转动齿轮122为一体成型的一体结构。
本申请实施例中,阻尼组件20还可以包括定位件或导套,定位件或导套可以设于第一滚珠212和弹性件211之间,及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之间,以保证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与弹性件211之间的相对对准。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定位件或导套具有多种实施方式,具体如下:
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5和图7,图7是图4所示转轴机构的阻尼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定位件22可以设于第一滚珠212和弹性件211之间,及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之间,定位件22的相背的两面可以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221和第二定位槽222为了便于区分,设于第一滚珠212和弹性件211之间的定位件22为定位件22a,设于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之间的定位件22为定位件22b,第一滚珠212部分收容于定位件22a的第一定位槽221内,弹性件211的第一端2111部分位于定位件22a的第二定位槽222内。第二滚珠213部分收容于定位件22b的第一定位槽221内,弹性件211第二端2112部分位于定位件22b的第二定位槽222内。也就是说,定位件22用于定位第一滚珠212和弹性件211和定位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即定位件22起到了保证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与弹性件211相对对准的作用,保证弹性件211能给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第一滚珠212从第一轴体13的周面滚动进入第一限位槽131内实现卡位,及使第二滚珠213从第二轴体14的周面滚动进入第二限位槽141内实现卡位,或者使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分别滚出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二限位槽141实现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转动。
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形式中,定位件22还可以仅仅包括第一定位槽221,第一滚珠212部分收容于第一定位槽221内,弹性件211的第一端2111连接于定位件22背向第一定位槽221的一侧。弹性件211的第一端2111可通过粘接、卡接等连接方式连接于定位件22背向第一定位槽221的一侧。在该实现形式中,仅第一滚珠212和弹性件211之间设有定位件,或者仅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之间设有定位件。
定位件22还可以包括定位柱223,定位柱223设于定位件22背向第一定位槽221的一面,具体的,定位柱223设于第二定位槽222内,并伸入弹性件211的第一端2111内。也就是说,第二定位槽222的槽壁围绕定位柱223设置,定位柱223用于与第二定位槽222配合定位弹性件211的第一端2111,防止弹性件211发生偏斜,保证弹性件211能给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第一滚珠212从第一轴体13的周面滚动进入第一限位槽131内实现卡位,及使第二滚珠213从第二轴体14的周面滚动进入第二限位槽141内实现卡位。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定位件22还可以不设置定位柱。
请参阅图5和图8,图8是图5所示转轴机构的卡持件的结构示意图。定位件22还包括滑块225,滑块225设于定位件22的相对两侧,主轴组件10还包括卡持件17,卡持件17设置于阻尼组21的定位件22的两侧,卡持件17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且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能够相对卡持件17转动。也就是说,每一相对的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之间的卡持件17的数量为两个。本申请实施例中,卡持件17包括滑槽171及位于滑槽171两侧的两个通孔172,第一主体部132两端还可以设有两个第一边缘部134,第一限位槽131位于两个第一边缘部134之间,第二主体部142两端还可以设有两个第二边缘部144,第二限位槽141位于两个第二边缘部144之间,第一轴体13的第一边缘部134和第二轴体14的第二边缘部144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通孔172内,以实现卡持件17的限位。滑槽171用于容纳与其对应的滑块225,也就是说,滑块225伸入滑槽171内通过与卡持件17的滑槽171配合,以使定位件22在弹性件211形变的过程中保持平衡,进而实现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良好的卡位。在本实施方式的其他实现形式中,滑块225的数量还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卡持件17还可为一个,设于定位件22的一侧,卡持件17还可以通过粘结等其他方式固定在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之间。或者卡持件17还可以与转轴机构100的其他部件连接以实现限位。
在本实施方式中的另一种实现形式中,请一并参阅图9,图9是图8所示的卡持件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的轴承还可以均滚动连接于与其靠近的卡持件17,具体的,靠近第一转动件11的卡持件17朝向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的表面可以设有固定孔173,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的轴承分别位于与其对应的固定孔173内。也就是说,靠近第一转动件11的卡持件17在卡持定位件22的同时还用于固定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以使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更加稳定的连接在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之间,以协助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之间良好的转动。当然,在其他实现形式中,第一同步齿轮15和第二同步齿轮16还可以通过其他结构固定,例如通过上壳32或下壳31固定,或者通过下壳31上设置的结构固定。
在本实施方式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位件22的相背的两面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槽221和第二定位槽222,第一定位槽221和第二定位槽222不连通,弹性件211的弹力通过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分别传递给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也就是说,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不仅分别用于保持弹性件211与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之间的相对对准,还用于传递弹性件211分别与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之间的力量。具体的,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设于同一侧的滑块225位于与其对应的滑槽171内并可相对滑槽171滑动。由于弹性件211在第一滚珠212进入第一限位槽131时和第一滚珠212与第一轴体13的周面抵持时的弹性形变不一样,或者说,弹性件211在第二滚珠213进入第二限位槽141时和第二滚珠213与第二轴体14的周面抵持时的弹性形变不一样,位于弹性件211和第一滚珠212之间的定位件22a及位于弹性件211和第二滚珠213之间的定位件22b也会由于弹性件211的弹性形变不同而位于不同的位置,卡持件17用于卡持定位件22,滑槽171提供定位件22一定的位移空间,以保证定位件22在滚动过程中保持平衡,进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实现良好的卡位。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的第二定位槽222与第一定位槽221均连通,弹性件211的第一端2111位于定位件22a的第二定位槽222内并与第一滚珠212抵持接触,弹性件211的第二端2112位于定位件22b的第二定位槽222内并与第二滚珠213抵持,当弹性件211发生弹性形变时,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的位置通过设于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两侧的卡持件17固定,具体的,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设于同一侧的滑块225固定在与其对应的滑槽171内。弹性件211、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分别相对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移动。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的第二定位槽222用于限位弹性件211的两端,以使弹性件211不会发生偏斜,保证弹性件211能给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提供足够的弹力。也就是说,定位件22仅仅用于保持弹性件211和第一滚珠212之间的相对对准,其位置不会在弹性件211发生形变时发生改变。
请参阅图5和图7,定位件22还可以包括承载部224,承载部224位于定位件22具有第一定位槽221的一面,定位件22a的承载部224用于承载第一滚珠212露出第一定位槽221的部分,定位件22b的承载部224用于承载第二滚珠213露出第一定位槽221的部分,保持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与弹性件211对准的同时,便于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安装在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之间。
另一种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0,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轴机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的定位件22设于第一滚珠212和弹性件211之间,及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之间,定位件22可以包括第一定位槽221和定位柱223,定位柱223设于定位件155背向第一定位槽221的一面。为了便于区分,设于第一滚珠212和弹性件211之间的定位件22为定位件22a,设于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之间的定位件22为定位件22b,弹性件211的第一端2111套设于定位件22a的定位柱223的外围,第一滚珠212部分收容于定位件22a的第一定位槽221,弹性件211的第二端2112套设于定位件22b的定位柱223的外围,第二滚珠213部分收容于定位件22b的第一定位槽221。也就是说,定位件22用于定位第一滚珠212、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即定位件22起到了保证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与弹性件211相对对准的作用,保证弹性件211能给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第一滚珠212从第一轴体13的周面滚动进入第一限位槽131内实现卡位,及使第二滚珠213从第二轴体14的周面滚动进入第二限位槽141内实现卡位,或者使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分别滚出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二限位槽141实现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转动。当然,在本实施方式的另一实现形式中,仅第一滚珠212和弹性件211之间设有定位件22,或者仅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之间设有定位件22。在本实施方式的再一实现形式中,可以设置用于固定定位件22的卡持件,使得定位件22能更加稳定的夹持在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与弹性件211之间。
在上述几种设置定位件22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能够分别在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的第一定位槽221内滚动。从而当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分别相对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的周面滚动时,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不只分别相对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的周面滚动,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自身也会发生滚动,从而第一滚珠212相对第一轴体13的周面滚动时,第一滚珠212在第一轴体13的周面不同位置与第一轴体13的周面接触的位置不同,第二滚珠213相对第二轴体14的周面滚动时,第二滚珠213在第二轴体14的周面不同位置与第二轴体14的周面接触的位置不同,从而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分别在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的周面之间滚动不仅更加顺畅,而且还避免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在滚动的过程中只磨损某一处导致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变形,有效提高阻尼组件20的寿命。当第一定位槽和第二定位槽不连通,或者定位件22包括第一定位槽221和定位柱223时,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还可以分别固定在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的第一定位槽221内,也就是说,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不能分别在定位件22a和定位件22b的第一定位槽221内滚动。
再一实施方式中,请参阅图11,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转轴机构100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本实施方式中的阻尼组件20可以包括导套23,导套23设有贯穿孔231,弹性件211的第一端2111与部分位于贯穿孔231内的第一滚珠212部分抵持,弹性件211的第二端2112与部分位于贯穿孔231内的第二滚珠213抵持。也就是说,导套23用于定位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与弹性件211,即导套23起到了保证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与弹性件211相对对准的作用,保证弹性件211能给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提供足够的弹力,以使第一滚珠212从第一轴体13的周面滚动进入第一限位槽131内实现卡位,及使第二滚珠213从第二轴体14的周面滚动进入第二限位槽141内实现卡位,或者使第一滚珠212和第二滚珠213分别滚出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二限位槽141实现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相对转动。
进一步的,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阻尼组21的数量也可以为多个,相应的,适配阻尼组21的数量,第一限位槽131和第二限位槽141也可以为多个,且第一限位槽131在第一轴体13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分部,第二限位槽141在第二轴体14的延伸方向上间隔分部,多个阻尼组21对应于多个第一限位槽131和多个第二限位槽141的分布位置间隔设置,也就是说,多个阻尼组21的分布位置与多个第一限位槽131和多个第二限位槽141的分布位置一一对应。当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转动的过程中,多个第一滚珠212相对第一轴体13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与其对应的第一限位槽131内,多个第二滚珠213相对第二轴体14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与其对应的第二限位槽141内。对应的,第三限位槽135和第四限位槽145的数量均为多个并与多个阻尼组21一一对应。
在该种实施场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设于第一滚珠212和弹性件211之间或设于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之间的定位件22可以是一个或多个。当定位件22为一个时,一个定位件22与多个第一滚珠212/第二滚珠213和多个弹性件211对应。定位件22包括与第一滚珠212或第二滚珠213适配的多个第一定位槽221和与弹性件211适配的多个第二定位槽222,也就是说,多个第一定位槽221和多个第一滚珠212/第二滚珠213一一对应,多个第二定位槽222和多个弹性件211一一对应。当定位件22为多个时,多个定位件22与多个第一滚珠212/第二滚珠213和多个弹性件211一一对应,也就是说,一个定位件22包括一个第一定位槽221和一个第二定位槽222。同样的,设于第一滚珠212和弹性件211之间和设于第二滚珠213和弹性件211之间导套也可以是一个或多个。
如图5和图7所示的阻尼组21、第一限位槽131、第二限位槽141、第三限位槽135和第四限位槽145的数量均为三个。对应的,定位件的第一定位槽221和第二定位槽222的数量均为三个,三个第一定位槽221依次间隔设置,三个第二定位槽222依次间隔设置,以与其对应的阻尼组21对应。实际上阻尼组21、第一限位槽131、第二限位槽141、第三限位槽135和第四限位槽145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置一个或多个。定位件22上的第一定位槽221和第二定位槽222的数量可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之间设置一个或多个阻尼组21所起的作用是一样的,不同在于,设置多个阻尼组21能提供更大的力保证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的有效卡位。通过在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之间设置的多个阻尼组21,以提供足够大的力使得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实现有效卡位。
本申请实施例的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件11垂直于第一轴线的两侧还可以均设有第一轴体13,第一轴体13连接在第一转动齿轮112的相对两个轴向端部,第一轴线为第一转动件11转动所绕的轴线,第一轴线也是第一转动齿轮112的轴线,第一转动齿轮112的相对两个轴向端部即为第一转动齿轮112在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部。第二转动件12垂直于第二轴线的两侧均设有第二轴体14,第二轴体14连接在第二转动齿轮122的相对两个轴向端部,第二轴线为第二转动件12转动所绕的轴线,第二轴线也是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线,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平行。第二转动齿轮122的相对两个轴向端部即第二转动齿轮122轴向方向的两个端部,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之间均设有阻尼组件20,也就是位于第一转动齿轮112同一轴向端部侧的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之间均设有阻尼组件20。也就是说,两个第一轴体13分别设于第一转动齿轮112的两侧,两个第二轴体14分别设于第二转动齿轮122的两侧,两个第一轴体13和两个第二轴体14两两相对设置,位于同一侧的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之间均设有阻尼组件20。位于第一转动齿轮112的两侧的阻尼组件20中的阻尼组的数量可以相同或不同。通过在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以使第一轴体13和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轴体14之间设置的阻尼组件20在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两侧保持力的平衡。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通过分别设于第一转动齿轮112和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向端部,以便于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分别随着第一转动件11和第二转动件12转动而转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另一个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转动件11垂直于第一轴线的一侧设有第一轴体13,第一轴体13连接在第一转动齿轮112的其中一个轴向端部,第一轴线为第一转动件11转动所绕的轴线,第一轴线也是第一转动齿轮112的轴线,第一转动齿轮112的轴向端部即为第一转动齿轮112在轴向方向的端部。第二转动件12垂直于第二轴线的一侧设有第二轴体14,第二轴体14连接在第二转动齿轮122的其中一个轴向端部,第二轴线为第二转动件12转动所绕的轴线,第二轴线也是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线,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平行,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均位于第一转动齿轮112的同一侧。第二转动齿轮122的轴向端部即第二转动齿轮122轴向方向的端部,第一轴体13和第二轴体14之间设有阻尼组件20。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部分实施例和实施方式,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此,任何熟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申请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20)
1.一种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主轴组件和阻尼组件;
所述主轴组件包括第一轴体、第二轴体,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间隔相对设置,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上设有第一限位槽;
所述阻尼组件位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和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之间;所述阻尼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阻尼组,每个所述阻尼组包括弹性件和第一滚珠,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将所述第一滚珠抵持至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且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第一端相对的第二端弹性连接至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
所述第一轴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滚珠相对所述第一轴体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所述第一限位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阻尼组还包括第二滚珠,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弹性件的所述第二端,通过所述弹性件的弹力将所述第二滚珠抵持至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上设有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轴体转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二滚珠相对所述第二轴体的周面滚动且能够定位在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还包括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设于所述第一滚珠和所述弹性件之间,所述定位件包括第一定位槽,所述第一滚珠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连接于所述定位件背向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还包括定位柱,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定位件背向所述第一定位槽的一面,所述定位柱伸入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内。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还包括一对卡持件,所述一对卡持件设置于所述阻尼组的两侧,用于固定所述定位件;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定位件相背的两面,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连通,所述弹性件的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并与所述第一滚珠抵持接触,当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弹性件和所述第一滚珠相对所述定位件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还包括第二定位槽,所述第二定位槽与所述第一定位槽分别位于所述定位件相背的两面,所述弹性件部分收容于所述第二定位槽内,所述弹性件的弹力通过所述定位件传递给所述第一滚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还包括一对卡持件,所述一对卡持件设置于所述阻尼组的两侧,所述卡持件包括滑槽,所述定位件两侧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位于所述滑槽内;当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时,所述滑块在所述滑槽中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5或7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持件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且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能够相对所述卡持件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3-8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件包括承载部,所述承载部用于承载所述第一滚珠露出所述第一定位槽的部分。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尼组件包括导套,所述导套设有贯穿孔,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导套内,所述第一端与部分位于所述贯穿孔内的所述第一滚珠抵持。
11.根据权利要求3、4、6、7、8、9、10中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固定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
12.根据权利要求3-10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珠能够在所述第一定位槽内滚动。
13.根据权利要求2-12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二轴体的延伸方向上设置有多个间隔分布的所述第二限位槽;所述多个阻尼组对应于所述多个第一限位槽和多个所述第二限位槽的分布位置间隔设置。
14.根据权利要求2-13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还包括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能够相对转动,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第一轴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与所述第二轴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轴体与所述第二轴体分别随着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而转动;当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展平时,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第一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第二限位槽内。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的转动方向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限位槽间隔分布的第三限位槽;所述第二轴体的转动方向上还设置有与所述第二限位槽间隔分布的第四限位槽;当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折叠时,所述第一滚珠位于所述第三限位槽内,所述第二滚珠位于所述第四限位槽内。
16.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轴组件还包括相互啮合的第一同步齿轮和第二同步齿轮,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相对的一端分别设置有第一转动齿轮和第二转动齿轮,所述第一同步齿轮和所述第一转动齿轮啮合,所述第二同步齿轮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啮合。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体设于所述第一转动齿轮的轴向端部,所述第二轴体设于所述第二转动齿轮的轴向端部。
18.根据权利要求14或15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垂直于第一轴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一轴体,第二转动件垂直于第二轴线的两侧均设有所述第二轴体,位于同一侧的所述第一轴体和所述第二轴体之间均设有所述阻尼组件;第一轴线为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所绕的轴线,第二轴线为所述第二转动件转动所绕的轴线。
19.根据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机构包括收容部,所述收容部包括上壳和下壳,所述上壳与所述下壳盖合;所述主轴组件和所述阻尼组件收容于所述上壳和所述下壳之间。
2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柔性屏和权利要求1-19任一项所述的转轴机构,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位于所述转轴机构两侧,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一轴体连接,所述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二轴体连接,所述柔性屏设于所述第一壳体、所述转轴机构和所述第二壳体上。
Priority Applications (1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51834.4A CN113915227A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CN202080033591.6A CN113795683B (zh) | 2019-12-13 | 2020-12-11 |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CN202211739511.6A CN117006149A (zh) | 2019-12-13 | 2020-12-11 |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EP24161628.3A EP4411511A3 (en) | 2019-12-13 | 2020-12-11 | Rotation shaf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JP2022535886A JP7337276B2 (ja) | 2019-12-13 | 2020-12-11 | 回転シャフト構造および電子デバイス |
PCT/CN2020/135961 WO2021115462A1 (zh) | 2019-12-13 | 2020-12-11 |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EP20899413.7A EP4063674B1 (en) | 2019-12-13 | 2020-12-11 | Rotary shaft mechanism and electronic device |
KR1020227023586A KR102798666B1 (ko) | 2019-12-13 | 2020-12-11 | 회전축 구조체 및 전자 장치 |
ES20899413T ES2985148T3 (es) | 2019-12-13 | 2020-12-11 | Mecanismo de eje rotativo y dispositivo electrónico |
CN202211731544.6A CN116517948A (zh) | 2019-12-13 | 2020-12-11 |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US17/370,677 US11762431B2 (en) | 2020-07-08 | 2021-07-08 | Rotating shaf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7/837,965 US12047521B2 (en) | 2019-12-13 | 2022-06-10 | Rotation shaf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US18/747,242 US20240340365A1 (en) | 2019-12-13 | 2024-06-18 | Rotation shaft structure and electronic device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651834.4A CN113915227A (zh) | 2020-07-08 | 2020-07-08 |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915227A true CN113915227A (zh) | 2022-01-11 |
Family
ID=791735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651834.4A Pending CN113915227A (zh) | 2019-12-13 | 2020-07-08 |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762431B2 (zh) |
CN (1) | CN11391522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54066A (zh) * | 2022-06-15 | 2022-07-1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5190718A (zh) * | 2022-07-08 | 2022-10-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铰链和电子设备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3789844B1 (en) * | 2018-06-20 | 2023-01-11 | Huawei Technologies Co., Ltd. | Device having opening and closing performance |
CN113883156A (zh) * | 2020-07-01 | 2022-01-04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模组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
CN114338864A (zh) | 2020-09-30 | 2022-04-1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CN114449068A (zh) * | 2020-10-31 | 2022-05-0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铰链机构及可折叠的电子设备 |
US20220179460A1 (en) * | 2020-12-08 | 2022-06-09 | Lepton Computing Llc |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With Ratchet Mechanisms |
CN116928202A (zh) * | 2022-03-31 | 2023-10-24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转轴装置及折叠式电子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3583734A (en) * | 1969-01-13 | 1971-06-08 | Dominion Auto Access | Hinge joint assemblies |
US7155266B2 (en) * | 2004-04-21 | 2006-12-26 | Nokia Corporation | Hinge for fold phone |
KR200439610Y1 (ko) * | 2007-02-14 | 2008-04-21 | (주) 프렉코 | 휴대단말기용 힌지식 덮개 개폐장치 |
CN101644298B (zh) * | 2008-08-08 | 2013-06-05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铰链结构及采用该铰链结构的电子装置 |
WO2012068308A1 (en) * | 2010-11-16 | 2012-05-24 | Imerj LLC | Dual screen folding display hinge |
CN103291734A (zh) * | 2012-02-28 | 2013-09-11 | 富泰华工业(深圳)有限公司 | 转动机构及使用该转动机构的电子设备 |
TWM466285U (zh) * | 2013-03-27 | 2013-11-21 | First Dome Corp | 雙軸式轉軸樞轉定位結構 |
KR101487189B1 (ko) | 2014-11-19 | 2015-01-29 | 주식회사 에스코넥 | 플렉서블 디스플레이의 힌지 |
CN206112430U (zh) | 2016-11-01 | 2017-04-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式柔性屏的支撑装置和显示装置 |
CN108109527B (zh) * | 2016-11-24 | 2020-05-19 | 元太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显示装置及其承载结构 |
US10585459B2 (en) | 2017-02-03 | 2020-03-10 | Hewlett-Packard Development Company, L.P. | Hinge assemblies |
US10222821B1 (en) * | 2018-03-20 | 2019-03-05 | Fositek Corporation | Torsion device and torsion washer |
CN108538208B (zh) * | 2018-05-31 | 2021-04-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显示机构及折叠显示装置 |
CN110007715B (zh) | 2018-12-10 | 2023-03-31 | 兆利科技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折叠式装置的转轴模块 |
CN209724948U (zh) | 2018-12-12 | 2019-12-03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柔性屏移动终端 |
CN209731301U (zh) | 2019-01-15 | 2019-12-03 | 杭州安费诺飞凤通信部品有限公司 | 一种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的铰链及内折柔性屏移动终端 |
CN209430596U (zh) | 2019-01-15 | 2019-09-24 | 龚登明 | 一种多铰链多角度阻尼转轴机构 |
CN109712537B (zh) | 2019-03-05 | 2024-06-04 |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 基于柔性屏内折转动的两轴契型结构 |
CN109979328B (zh) | 2019-04-26 | 2024-12-20 | 成都拓米电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具有良好支撑效果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
CN110010008B (zh) | 2019-04-26 | 2024-12-20 | 成都拓米电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一种适用于显示设备的内折式铰链机构 |
CN210007737U (zh) | 2019-05-30 | 2020-01-31 | 深圳市长盈精密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步机构、折叠显示装置及通讯设备 |
CN209881840U (zh) | 2019-07-18 | 2019-12-31 | 广东金力变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可折叠屏产品的阻尼式限位机构 |
CN110552953A (zh) | 2019-09-04 | 2019-12-10 | 东莞市劲丰电子有限公司 | 杠杆型内折同步转动机构 |
CN210666536U (zh) * | 2019-11-26 | 2020-06-02 | 纬创资通(成都)有限公司 | 容置模块及便携式电子装置 |
-
2020
- 2020-07-08 CN CN202010651834.4A patent/CN113915227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7-08 US US17/370,677 patent/US11762431B2/en active Active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754066A (zh) * | 2022-06-15 | 2022-07-15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4754066B (zh) * | 2022-06-15 | 2022-11-01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阻尼机构及电子设备 |
CN115190718A (zh) * | 2022-07-08 | 2022-10-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铰链和电子设备 |
CN115190718B (zh) * | 2022-07-08 | 2024-11-22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折叠铰链和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20220011828A1 (en) | 2022-01-13 |
US11762431B2 (en) | 2023-09-19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915227A (zh) | 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
CN113795683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和电子设备 | |
CN113202857B (zh) | 铰链、柔性显示面板及电子装置 | |
WO2022068211A1 (zh) |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US20230409090A1 (en) | Hinge device of portable terminal with foldable structure | |
JP5073563B2 (ja) | 筐体相互の連結ユニット及び携帯端末 | |
CN101389197A (zh) | 用于可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铰链以及该可折叠式电子装置 | |
US20230007797A1 (en) | Hinge, flexible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CN112492218B (zh) | 摄像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5494913A (zh) | 折叠转轴结构及折叠电子设备 | |
US20230393632A1 (en) | Hinge device of portable terminal with foldable structure | |
CN114170909A (zh) | 可折叠显示装置 | |
CN113643609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3643610B (zh) | 显示装置 | |
CN112153832B (zh) | 一种转轴机构及可折叠移动终端 | |
CN116743893B (zh) | 一种支撑装置以及折叠屏终端 | |
CN113873164B (zh) | 摄像头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111526230B (zh) | 柔性机壳组件与电子设备 | |
WO2024083015A1 (zh) | 一种折叠装置及电子设备 | |
WO2024037165A1 (zh) | 转轴组件、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 |
TWI866132B (zh) | 鉸鏈模組及電子裝置 | |
EP4471534A1 (en) | Hinge and foldable display device | |
US20240419221A1 (en) | Rotating shaft apparatus, foldable housing and electronic device | |
KR101113712B1 (ko) | 휴대단말기용 프리스탑 힌지모듈 | |
CN118669415A (zh) | 转轴装置、折叠壳体及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