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904181B -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904181B
CN113904181B CN202111142031.7A CN202111142031A CN113904181B CN 113904181 B CN113904181 B CN 113904181B CN 202111142031 A CN202111142031 A CN 202111142031A CN 113904181 B CN113904181 B CN 11390418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emale end
shielding
male
male end
fema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1142031.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904181A (zh
Inventor
赵鹏
尹继
何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Huafe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1142031.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904181B/zh
Publication of CN1139041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41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9041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9041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公开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所述高速背板连接器包括母端基座、信号模块和接地件,母端基座上设置有容纳槽,若干个信号模块并排插设于容纳槽内,信号模块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模块和第二信号模块,第一信号模块包括第一凸包屏蔽件和第一弹片屏蔽件,第二信号模块包括第二凸包屏蔽件,接地件设置于母端基座和第一信号模块之间,接地件同时与第一凸包屏蔽件、第一弹片屏蔽件和第二凸包屏蔽件搭接形成包围式屏蔽结构,以达到缩短回流路径、优化串扰的目的,尤其对于处于母端基座边缘且无法实现有效屏蔽的信号模块而言,实现了该信号模块的包围式屏蔽,屏蔽效果好,回流路径短,降低了差分信号传输的串扰影响。

Description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连接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高速背板连接器通常在每组信号模块的两侧设计屏蔽针与地弹片搭接,形成包围式屏蔽,缩短回流路径,优化了差分信号传输的串扰影响。处于边缘的信号模块无法设置地弹片和屏蔽针,因此,该信号模块无法实现有效的屏蔽,回流路径长,串扰现象比较严重。现有解决方式为:将导电塑胶二次注塑到高速背板连接器的母端基座内,与相邻两组信号模块的凸包屏蔽件实现搭接,达到优化串扰的目的。但此方式,受接触区结构影响,靠近公母端配合面处的屏蔽件无法实现搭接,只能通过离公母端配合面较远的位置实现搭接,且搭接位置少,屏蔽性能大打折扣。另外,随着高速背板连接器的速率越来越高,需在有限的空间内增加更多的结构及部件,从而提高屏蔽及回流效果,导致母端基座的壁厚越来越薄,强度越来越弱,模块组件插入母端基座后易导致母端基座外张,导电塑胶与屏蔽件搭接不良,从而影响回流效果。
高速背板连接器通常为多个信号模块插入母端基座内,连接器的背部采用金属围卡固定各个信号模块,连接器的正面通过信号模块的挂钩与母端基座的窗口过盈配合来满足母端基座的保持力要求。随着高速背板连接器的速率越来越高,需要在母端基座的有限空间内增加更多的结构及部件,从而提高屏蔽效果及回流效果。空间的占用使得母端基座的壁厚越来越薄,强度越来越低,降低了连接器的可靠性。此外,信号模块多采用单面触壁的单簧片结构,仅采用金属围卡固定信号模块,固定不牢靠,易导致信号模块与母端基座相对倾斜,使得单簧片结构的连接可靠性变差。另外,信号模块的挂钩与母端基座的窗口需要过盈装配,过盈量较大时,易导致挂钩与窗口擦挂,破坏挂钩,产生塑胶屑,导致母端基座的保持力不足,过盈量较小时,直接导致母端基座的保持力不足。
高速差分信号传输中阻抗的波动较大,对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参数有不利的影响,造成信号衰减,故匹配阻抗是高速背板连接器设计的前提。现有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公端基座与母端基座配合时,接触区的阻抗波动较大,阻抗一致性较差,对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参数有不利的影响,造成信号衰减。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屏蔽效果好,回流路径短,降低了差分信号传输的串扰影响,对母端基座的壁厚要求降低,可以满足更高信号传输速率的需求。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包括:
母端基座,所述母端基座上设置有容纳槽;
信号模块,若干个所述信号模块并排插设于所述容纳槽内,所述信号模块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模块和第二信号模块,所述第一信号模块包括第一凸包屏蔽件和第一弹片屏蔽件,所述第二信号模块包括第二凸包屏蔽件;
接地件,设置于所述母端基座和所述第一信号模块之间,所述接地件同时与所述第一凸包屏蔽件、所述第一弹片屏蔽件和所述第二凸包屏蔽件搭接形成包围式屏蔽结构。
作为发明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可选方案,还包括围卡和固定件,所述围卡分别与若干个所述信号模块连接,且位于所述信号模块远离所述容纳槽的一侧,所述固定件分别与所述母端基座以及若干个所述信号模块连接,且位于所述信号模块设置有信号尾部的一侧。
作为发明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固定件包括相连的第一固定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母端基座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分别与若干个所述信号模块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母端基座两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孔,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过盈配合的第一定位柱。
作为发明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二固定部和所述信号模块两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卡接凹槽,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凹槽配合的卡接凸起,所述卡接凹槽的槽口距离小于所述卡接凹槽的槽底宽度,所述卡接凸起的头部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卡接凹槽的槽口能够夹持所述卡接凸起的尾部。
作为发明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凸包屏蔽件上设置有第一搭接凸起和第二搭接凸起,所述第一搭接凸起和所述第二搭接凸起分别与所述接地件过盈连接,所述第一弹片屏蔽件上设置有第三搭接凸起,所述第三搭接凸起与所述接地件过盈连接,所述第一搭接凸起、所述第二搭接凸起和所述第三搭接凸起分别沿所述接地件的料厚方向凸设而成,所述第二凸包屏蔽件上设置有第四搭接凸起和第五搭接凸起,所述第四搭接凸起和所述第五搭接凸起分别与所述接地件过盈连接,所述第四搭接凸起和所述第五搭接凸起分别沿所述第二凸包屏蔽件的料厚方向凸设而成。
作为发明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信号模块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包屏蔽件和所述第一弹片屏蔽件之间的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接地件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配合的第一卡块,所述母端基座上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接地件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槽内。
作为发明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可选方案,还包括公端基座,所述公端基座上设置有若干个公端凸台和若干个公端插针插槽,所述公端插针插槽一一对应地贯穿所述公端凸台,所述母端基座与所述公端基座插接,所述母端基座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公端插针插槽一一对应的母端插针插槽,所述母端插针插槽与所述公端凸台之间通过倾斜面配合活动插接。
作为发明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公端凸台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和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位于所述公端插针插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部位于所述公端插针插槽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凸起部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高度不同。
作为发明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一公端斜面,所述第二凸起部上设置有第二公端斜面,所述母端插针插槽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公端斜面配合的第一母端斜面以及与所述第二公端斜面配合的第二母端斜面,所述第一公端斜面、所述第二公端斜面、所述第一母端斜面和所述第二母端斜面的倾斜角度取值范围均为30°至60°。
作为发明的高速背板连接器的可选方案,所述公端凸台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公端斜面,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公端斜面,所述母端插针插槽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公端斜面配合的第三母端斜面以及与所述第四公端斜面配合的第四母端斜面,所述第三公端斜面、所述第四公端斜面、所述第三母端斜面和所述第四母端斜面的倾斜角度取值范围均为10°至2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母端基座上设置有容纳槽,若干个信号模块并排插设于容纳槽内,信号模块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模块和第二信号模块,在母端基座和第一信号模块之间设置接地件,接地件同时与第一信号模块的第一凸包屏蔽件、第一弹片屏蔽件和第二信号模块的第二凸包屏蔽件搭接形成包围式屏蔽结构,以达到缩短回流路径、优化串扰的目的,对母端基座的壁厚要求降低,可以满足更高信号传输速率的需求,尤其对于处于母端基座边缘且无法实现有效屏蔽的信号模块而言,实现了该信号模块的包围式屏蔽,屏蔽效果好,回流路径短,降低了差分信号传输的串扰影响。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内容和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隐藏接地件、公端基座、第一端护片和第二端护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隐藏接地件、公端基座、第一端护片和第二端护片)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母端基座、第一信号模块、第二信号模块和接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第一信号模块、第二信号模块和接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第一信号模块和第二信号模块在第一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第一信号模块和第二信号模块在第二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母端基座、第一安装板和接地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母端基座、第一安装板和接地件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母端基座、公端基座、第一端护片和第二端护片在第三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母端基座、公端基座、第一端护片和第二端护片在第三视角下的爆炸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母端基座、公端基座、第一端护片和第二端护片在第四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母端基座、公端基座、第一端护片和第二端护片在第四视角下的爆炸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公端基座的俯视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中母端基座的仰视示意图。
图中:
1-母端基座;2-信号模块;3-围卡;4-固定件;5-连接板;6-接地件;7-公端基座;8-第一端护片;81-第一避让孔;9-第二端护片;91-第二避让孔;
101-容纳槽;102-母端插针插槽;103-第二定位槽;
1021-第一母端斜面;1022-第二母端斜面;1023-第三母端斜面;1024-第四
母端斜面;
11-前板;12-底板;13-后板;131-第四卡槽;
111-第一定位柱;112-第一限位块;113-第二限位块;114-窗口;115-第二
卡槽;116-限位凹槽;117-第三卡槽;
201-信号尾部;202-卡接凸起;203-第一定位槽;204-挂钩;
21-第一信号模块;22-第二信号模块;
211-第一凸包屏蔽件;212-第一弹片屏蔽件;213-第一安装板;214-第一走
线组件;
2111-第一搭接凸起;2112-第二搭接凸起;2113-第一屏蔽凸包;
2121-第三搭接凸起;2122-第一屏蔽弹片;
2131-第一卡槽;2132-第二卡块;2133-第三卡块;
221-第二凸包屏蔽件;222-第二弹片屏蔽件;2221-第二屏蔽弹片;223-第二
安装板;2231-第四卡块;224-第二走线组件;
2211-第四搭接凸起;2212-第五搭接凸起;2213-第二屏蔽凸包;
41-第一固定部;411-定位孔;42-第二固定部;421-卡接凹槽;43-过渡部;
61-第一卡块;62-限位凸块;
71-公端凸台;72-公端插针插槽;73-第二定位柱;
711-第一凸起部;7111-第一公端斜面;712-第二凸起部;7121-第二公端斜面;713-第三公端斜面;714-第四公端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和达到的技术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其中,术语“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为两个不同的位置。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该高速背板连接器包括母端基座1、信号模块2和接地件6,母端基座1上设置有容纳槽101,若干个信号模块2并排插设于容纳槽101内,信号模块2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模块21和第二信号模块22,第一信号模块21包括第一凸包屏蔽件211和第一弹片屏蔽件212,第二信号模块22包括第二凸包屏蔽件221,接地件6设置于母端基座1和第一信号模块21之间,接地件6同时与第一凸包屏蔽件211、第一弹片屏蔽件212和第二凸包屏蔽件221搭接形成包围式屏蔽结构。
可以理解的是,在母端基座1和第一信号模块21之间设置接地件6,接地件6同时与第一信号模块21的第一凸包屏蔽件211、第一弹片屏蔽件212和第二信号模块22的第二凸包屏蔽件221搭接形成包围式屏蔽结构,以达到缩短回流路径、优化串扰的目的,对母端基座1的壁厚要求降低,可以满足更高信号传输速率的需求,尤其对于处于母端基座1边缘且无法实现有效屏蔽的信号模块2而言,实现了该信号模块2的包围式屏蔽,屏蔽效果好,回流路径短,降低了差分信号传输的串扰影响。
如图1至图3所示,该高速背板连接器还包括围卡3和固定件4。母端基座1上设置有容纳槽101,若干个信号模块2并排插设于容纳槽101内。围卡3分别与若干个信号模块2连接,且位于信号模块2远离容纳槽101的一侧。固定件4分别与母端基座1以及若干个信号模块2连接,且位于信号模块2设置有信号尾部201的一侧。若干个信号模块2还通过连接板5相连接,连接板5位于设置有信号尾部201的一侧。
在固定各个信号模块2时,先将若干个信号模块2并排插设于母端基座1的容纳槽101内,再通过围卡3固定各个信号模块2,在围卡3固定信号模块2的基础上,增加了固定件4进一步对信号模块2进行固定。通过围卡3和固定件4共同对信号模块2进行固定,能够防止采用单簧片结构的信号模块2与母端基座1产生相对倾斜,提高了高速背板连接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对母端基座1的壁厚要求,满足了更高信号传输速率的需求,减小了信号模块2的挂钩204与母端基座1的窗口114的过盈量,既避免了产生塑胶残屑,又满足了母端基座1的保持力要求,从而降低了母端基座1的加工要求和选材要求。
固定件4可以包括相连的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第一固定部41与母端基座1连接,第二固定部42分别与若干个信号模块2连接。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可以为长条板状,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可以垂直设置。
固定件4还可以包括过渡部43,第一固定部41通过过渡部43与第二固定部42连接,过渡部43呈弯折状或弯曲状。通过设置弯折状或弯曲状的过渡部43连接第一固定部41与第二固定部42,可以降低装配过程中的划伤风险。
可选地,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一体成型或拼接为一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固定部41、过渡部43和第二固定部42可以采用金属冲压工艺或注塑工艺一体成型,方便批量制造。
可选地,第一固定部41和母端基座1两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孔411,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定位孔411过盈配合的第一定位柱111。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411设置于第一固定部41上,第一定位柱111设置于母端基座1上,避免在母端基座1上开孔而影响其保持力。第一定位柱111与定位孔411的过盈配合可以采用热熔连接,提高连接稳定性。定位孔411沿第一固定部41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定位柱111相应地设置有相同的数量。在本实施例中,定位孔411和第一定位柱111均设置有三个,第一定位柱111可以在母端基座1注塑成型的过程中一起成型出来,也可以采用粘接等其他方式设置在母端基座1上。
可选地,母端基座1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12和第二限位块113,第一固定部41的一侧与第一限位块112贴靠,第一固定部41的另一侧与第二限位块113贴靠。第一限位块112和第二限位块113分别位于第一固定部41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对第一固定部41进行限位,防止第一固定部41晃动而导致信号模块2相对母端基座1倾斜。
具体地,母端基座1包括前板11、底板12和后板13,容纳槽101由前板11、底板12和后板13围设而成,第一定位柱111、第一限位块112和第二限位块113均设置于前板11上。前板11上还设置有窗口114,信号模块2上设置有与窗口114配合的挂钩204,由于围卡3和固定件4共同对信号模块2进行固定,减小了挂钩204与窗口114的过盈量,既避免了产生塑胶残屑,又满足了母端基座1的保持力要求。
可选地,第二固定部42分别与若干个信号模块2卡接。采用卡接的可拆卸连接方式,方便快捷,可以提高装配效率,方便后续维护。
可选地,第二固定部42和信号模块2两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卡接凹槽421,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卡接凹槽421配合的卡接凸起202。在本实施例中,卡接凹槽421设置于第二固定部42上,卡接凹槽421沿第二固定部42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卡接凹槽421开设在第二固定部42朝向信号模块2的侧边上,并沿第二固定部42的宽度方向延伸,卡接凹槽421的数量与信号模块2的个数相同,每个信号模块2上设置有一个卡接凸起202。
可选地,卡接凹槽421的槽口距离小于卡接凹槽421的槽底宽度,卡接凸起202的头部设置有导向面,卡接凹槽421的槽口能够夹持卡接凸起202的尾部。在卡接凹槽421与卡接凸起202配合时,卡接凹槽421的槽口在卡接凸起202的头部的导向面的导向作用下弹性张开,然后夹持卡接凸起202的尾部。
可选地,至少一个信号模块2上设置有第一定位槽203,第二固定部42伸入第一定位槽203内。卡接凸起202可以设置在第一定位槽203内,先通过第一定位槽203对第二固定部42进行沿第二固定部42厚度方向的限位,再方便后续将卡接凹槽421与卡接凸起202配合。
如图4至图9所示,需要说明的是,第一信号模块21和第二信号模块22的数量均为若干个,为使附图简洁清晰,图4至图7中仅示出了一个第一信号模块21和一个第二信号模块22,一个第一信号模块21和一个第二信号模块22组成一个奇偶模组,母端基座1内设置有若干个奇偶模组。接地件6的数量可以与第一信号模块21的数量保持一致。
如图4和图5所示,具体地,第一信号模块21设置于母端基座1上,第一信号模块21包括第一凸包屏蔽件211和第一凸包屏蔽件212。第二信号模块22设置于母端基座1上,并与第一信号模块21相邻设置,第二信号模块22包括第二凸包屏蔽件221和第二弹片屏蔽件222。接地件6设置于母端基座1和第一信号模块21之间,接地件6同时与第一凸包屏蔽件211、第一凸包屏蔽件212和第二凸包屏蔽件221搭接形成包围式屏蔽结构,以达到缩短回流路径、优化串扰的目的,对母端基座1的壁厚要求降低,可以满足更高信号传输速率的需求。尤其对于处于母端基座1边缘且无法实现有效屏蔽的信号模块而言,实现了该信号模块的包围式屏蔽,屏蔽效果好,回流路径短,降低了差分信号传输的串扰影响。
如图6和图7所示,可选地,第一凸包屏蔽件211上设置有第一搭接凸起2111和第二搭接凸起2112,第一搭接凸起2111和第二搭接凸起2112分别与接地件6过盈连接。第一搭接凸起2111和第二搭接凸起2112均间隔设置在第一凸包屏蔽件211朝向接地件6的侧部,以补偿第一凸包屏蔽件211的侧部边缘的屏蔽性能,第一搭接凸起2111和第二搭接凸起2112与接地件6的搭接采用过盈连接的连接方式,保证了第一凸包屏蔽件211与接地件6搭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屏蔽性能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凸包屏蔽件211上设置第一搭接凸起2111和第二搭接凸起2112,第一搭接凸起2111和第二搭接凸起2112在第一凸包屏蔽件211进行冲裁加工时即可顺便加工出来,从而降低了接地件6的加工精度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安装需要,第一搭接凸起2111和第二搭接凸起2112也可以设置在接地件6上,以降低第一凸包屏蔽件211的加工精度要求。
如图6和图7所示,可选地,第一凸包屏蔽件212上设置有第三搭接凸起2121,第三搭接凸起2121与接地件6过盈连接。第三搭接凸起2121设置在第一凸包屏蔽件212朝向接地件6的侧部,以补偿第一凸包屏蔽件212的侧部边缘的屏蔽性能,第三搭接凸起2121与接地件6的搭接采用过盈连接的连接方式,保证了第一凸包屏蔽件212与接地件6搭接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了屏蔽性能的可靠性。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一凸包屏蔽件212上设置第三搭接凸起2121,第三搭接凸起2121在第一凸包屏蔽件212进行冲裁加工时即可顺便加工出来,从而降低了接地件6的加工精度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安装需要,第三搭接凸起2121也可以设置在接地件6上,以降低第一凸包屏蔽件212的加工精度要求。
如图6和图7所示,可选地,第一搭接凸起2111、第二搭接凸起2112和第三搭接凸起2121分别沿接地件6的料厚方向凸设而成。如此设置,接地件6的一侧面受到第一搭接凸起2111、第二搭接凸起2112和第三搭接凸起2121的挤压,另一侧面受到母端基座1的挤压,实现了第一搭接凸起2111、第二搭接凸起2112和第三搭接凸起2121与接地件6的过盈连接,保证了屏蔽性能的可靠性。
如图6和图7所示,可选地,第二凸包屏蔽件221上设置有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分别与接地件6过盈连接。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间隔设置在第二凸包屏蔽件221朝向第一凸包屏蔽件212的侧面,并位于第二凸包屏蔽件221靠近接地件6的边缘,从而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分别与接地件6的侧部过盈连接,以补偿第二凸包屏蔽件221的侧部边缘的屏蔽性能。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第二凸包屏蔽件221上设置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在第二凸包屏蔽件221进行折弯加工时即可顺便加工出来,从而降低了接地件6的加工精度要求。在其他实施例中,根据实际安装需要,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也可以设置在接地件6上,以降低第二凸包屏蔽件221的加工精度要求。
如图6和图7所示,可选地,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分别沿第二凸包屏蔽件221的料厚方向凸设而成。如此设置,接地件6的一侧部受到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的挤压,另一侧部受到母端基座1的挤压,实现了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与接地件6的过盈连接,保证了屏蔽性能的可靠性。
可选地,第一信号模块21还包括设置于第一凸包屏蔽件211和第一凸包屏蔽件212之间的第一安装板213,第一安装板213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131(如图9所示),接地件6上设置有与第一卡槽2131配合的第一卡块61(如图8和图9所示)。第一卡槽2131设置在第一安装板213的底部,第一卡块61设置在接地件6的顶部,通过第一卡块61与第一卡槽2131的配合,增强了接地件6的结构稳定性。
第一凸包屏蔽件211和第一凸包屏蔽件212分别可以通过热铆接的连接方式安装于第一安装板213的两侧。第一信号模块21还包括第一走线组件214,第一走线组件214被封装在第一安装板213上,第一凸包屏蔽件211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屏蔽凸包2113,第一凸包屏蔽件21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屏蔽弹片2122,第一屏蔽弹片2122与第一屏蔽凸包2113相接触实现对第一走线组件214的全包围式屏蔽,缩短了回流路径,提高了屏蔽性能。由于第一屏蔽凸包2113距离第一凸包屏蔽件211的边缘较远,该处回流路径较长,屏蔽效果较差,所以需要在第一信号模块21与母端基座1之间设置接地件6,通过接地件6缩短回流路径,优化串扰。
具体地,第二信号模块22还包括第二安装板223和第二走线组件224,第二凸包屏蔽件221和第二弹片屏蔽件222分别可以通过热铆接的连接方式安装于第二安装板223的两侧。第二走线组件224被封装在第二安装板223上,第二凸包屏蔽件22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屏蔽凸包2213,第二弹片屏蔽件22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屏蔽弹片2221,第二屏蔽弹片2221与第二屏蔽凸包2213相接触实现对第二走线组件224的全包围式屏蔽,缩短了回流路径,提高了屏蔽性能。
可选地,母端基座1上设置有第二卡槽115,接地件6插设于第二卡槽115内。安装接地件6时,先将接地件6插入第二卡槽115内,然后将第一信号模块21插入母端基座1内,同时,保证第一安装板213的第一卡槽2131对准接地件6的第一卡块61,使第一卡块61卡入第一卡槽2131内。
可选地,母端基座1上设置有限位凹槽116,接地件6上设置有与限位凹槽116配合的限位凸块62。限位凸块62设置于接地件6远离第一信号模块21的一侧面,限位凸块62可以间隔设置两个,两个限位凸块62分别位于接地件6的两侧,限位凸块62可以为长条状。安装接地件6时,通过限位凸块62与限位凹槽116的配合,以及第一卡块61与第一卡槽2131的配合,实现接地件6的全方位定位安装,防止接地件6晃动。
如图4、图8和图9所示,具体地,母端基座1包括前板11、底板12和后板13,底板12的一侧与前板11连接,另一侧与后板13连接,前板11、底板12和后板13围设成槽状。第二卡槽115设置于前板11的底部,可以为前板11与底板12上某个部件的间隔空间。限位凹槽116设置在前板11的内侧,且间隔设置有多个。第一信号模块21和第二信号模块22的两侧分别与前板11和后板13连接,第一安装板213的前侧设置有第二卡块2132,前板11上设置有与第二卡块2132配合的第三卡槽117。第一安装板213的后侧设置有第三卡块2133,后板13上设置有与第三卡块2133配合的第四卡槽131。第三卡槽117在前板11上设置有多个,第二信号模块22还包括第二安装板223,第二安装板223的前侧设置有与第三卡槽117配合的第四卡块2231。
在本实施例中,第二搭接凸起2112、第五搭接凸起2212、第四搭接凸起2211、第三搭接凸起2121、第一搭接凸起2111与底板12的距离依次变大,使得接地件6与第一凸包屏蔽件211、第一凸包屏蔽件212和第二凸包屏蔽件221的搭接位置错落有致。
可选地,接地件6由金属化塑胶材料制备而成。制备接地件6时,可以采用塑胶材料注塑成型得到塑胶材质的接地件6,然后在塑胶材质的接地件6表面镀覆金属或涂装金属涂料,实现接地件6的导电功能。
如图10至图15所示,该高速背板连接器还包括公端基座7。公端基座7上设置有若干个公端凸台71和若干个公端插针插槽72,公端插针插槽72一一对应地贯穿公端凸台71。母端基座1与公端基座7插接,母端基座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公端插针插槽72一一对应的母端插针插槽102,母端插针插槽102与公端凸台71之间通过倾斜面配合活动插接。若干个公端凸台71、若干个公端插针插槽72和若干个母端插针插槽102均呈阵列分布。
当母端基座1与公端基座7插接时,公端凸台71插入对应的母端插针插槽102内,公端插针插槽72与相应的母端插针插槽102相连通,插针同时贯穿母端插针插槽102和公端插针插槽72,母端插针插槽102与公端凸台71之间的插接配合面为倾斜面,增加了公端凸台71与母端插针插槽102的接触面积,采用逐渐过渡的接触方式降低了接触区阻抗波动,解决了母端基座1与公端基座7的接触区阻抗波动较大的问题,优化了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参数,减小了信号衰减。
进一步地,公端基座7和母端基座1两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柱73,另一者上设置有与定位柱73配合的定位槽103。在本实施例中,定位柱73设置在公端基座7的两个侧板的内侧壁上,定位槽103设置在母端基座1的两个侧板的外侧壁上,通过定位柱73和定位槽103的配合,提高了公端基座7和母端基座1的安装精度。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0至图13所示,公端基座7和母端基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端护片8,第一端护片8上设置有与公端插针插槽72的位置相对应的第一避让孔81。第一避让孔81的内侧壁围设于相邻两个公端凸台71的根部四周,公端凸台71的顶部露出第一避让孔81。第一端护片8与公端基座7靠近母端基座1的一侧可以采用凸起和凹槽的配合方式进行定位安装。
可选地,公端基座7远离母端基座1的一侧设置有第二端护片9,第二端护片9上设置有与公端插针插槽72的位置一一对应的第二避让孔91。插针的插头端穿过第二端护片9,切除插针的连皮后,插针切口处未电镀的板材则被第二端护片9保护,避免插针切口处的板材暴露在空气中,保证了插针的使用寿命。第二端护片9与公端基座7远离母端基座1的一侧可以采用凸起和凹槽的配合方式进行定位安装。
如图14所示,公端凸台71可以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711和第二凸起部712,第一凸起部711位于公端插针插槽72的一侧,第二凸起部712位于公端插针插槽72的另一侧。第一凸起部711和第二凸起部712均为直角梯形台结构,第一凸起部711和第二凸起部712的直角腰边侧面相对设置,且与公端插针插槽72的两个相对的内侧壁共面。
可选地,第一凸起部711的高度与第二凸起部712的高度不同。也就是说,第一凸起部711与第二凸起部712采用一高一低的非对称结构,可以作为防呆设计,无需操作者耗费注意力,也无需操作经验和专业知识即可直接无误地完成正确的装配操作。
具体地,如图14所示,第一凸起部711上设置有第一公端斜面7111,第二凸起部712上设置有第二公端斜面7121,如图15所示,母端插针插槽102上设置有与第一公端斜面7111配合的第一母端斜面1021以及与第二公端斜面7121配合的第二母端斜面1022。第一公端斜面7111与第一母端斜面1021的配合,以及第二公端斜面7121与第二母端斜面1022的配合,增加了公端凸台71与母端插针插槽102的接触面积,采用逐渐过渡的接触方式降低了接触区阻抗波动,对公端凸台71与母端插针插槽102的配合起到了导向作用,提高了装配效率。
进一步地,第一公端斜面7111、第二公端斜面7121、第一母端斜面1021和第二母端斜面1022的倾斜角度取值范围均为30°至60°。需要说明的是,该倾斜角度是指第一公端斜面7111、第二公端斜面7121、第一母端斜面1021或第二母端斜面1022与公端基座7或母端基座1的底板的夹角,其中,第一公端斜面7111和第一母端斜面1021的倾斜角度取值相同,第二公端斜面7121和第二母端斜面1022的倾斜角度取值相同。
具体地,如图14所示,公端凸台7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公端斜面713,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公端斜面714,如图15所示,母端插针插槽102上设置有与第三公端斜面713配合的第三母端斜面1023以及与第四公端斜面714配合的第四母端斜面1024。采用斜面装配的方式,增加了公端凸台71与母端插针插槽102的接触面积,采用逐渐过渡的接触方式降低了接触区阻抗波动。
进一步地,第三公端斜面713、第四公端斜面714、第三母端斜面1023和第四母端斜面1024的倾斜角度取值范围均为10°至20°。需要说明的是,该倾斜角度是指第三公端斜面713、第四公端斜面714、第三母端斜面1023或第四母端斜面1024与公端基座7或母端基座1的底板的夹角,其中,第三公端斜面713和第三母端斜面1023的倾斜角度取值相同,第四公端斜面714和第四母端斜面1024的倾斜角度取值相同。
综上所述,本实施例提供的高速背板连接器,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优点:
(1)通过围卡3和固定件4共同对信号模块2进行固定,能够防止采用单簧片结构的信号模块2与母端基座1产生相对倾斜,提高了高速背板连接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降低了对母端基座1的壁厚要求,满足了更高信号传输速率的需求,减小了信号模块2的挂钩204与母端基座1的窗口114的过盈量,既避免了产生塑胶残屑,又满足了母端基座1的保持力要求,从而降低了母端基座1的加工要求和选材要求;
(2)在母端基座1和第一信号模块21之间设置接地件6,接地件6同时与第一信号模块21的第一凸包屏蔽件211、第一弹片屏蔽件212和第二信号模块22的第二凸包屏蔽件221搭接形成包围式屏蔽结构,以达到缩短回流路径、优化串扰的目的,对母端基座1的壁厚要求降低,可以满足更高信号传输速率的需求,尤其对于处于母端基座1边缘且无法实现有效屏蔽的信号模块2而言,实现了该信号模块2的包围式屏蔽,屏蔽效果好,回流路径短,降低了差分信号传输的串扰影响;
(3)当母端基座1与公端基座7插接时,公端凸台71插入对应的母端插针插槽102内,公端插针插槽72与相应的母端插针插槽102相连通,插针同时贯穿母端插针插槽102和公端插针插槽72,母端插针插槽102与公端凸台71之间的插接配合面为倾斜面,即第一公端斜面7111与第一母端斜面1021相配合,第二公端斜面7121与第二母端斜面1022相配合,第三公端斜面713与第三母端斜面1023相配合,第四公端斜面714与第四母端斜面1024相配合,增加了公端凸台71与母端插针插槽102的接触面积,采用逐渐过渡的接触方式降低了接触区阻抗波动,解决了母端基座1与公端基座7的接触区阻抗波动较大的问题,优化了插入损耗、回波损耗等参数,减小了信号衰减。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9)

1.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母端基座(1),所述母端基座(1)上设置有容纳槽(101);
信号模块(2),若干个所述信号模块(2)并排插设于所述容纳槽(101)内,所述信号模块(2)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信号模块(21)和第二信号模块(22),所述第一信号模块(21)包括第一凸包屏蔽件(211)和第一弹片屏蔽件(212),所述第二信号模块(22)包括第二凸包屏蔽件(221);
接地件(6),设置于所述母端基座(1)和所述第一信号模块(21)之间,所述接地件(6)同时与所述第一凸包屏蔽件(211)、所述第一弹片屏蔽件(212)和所述第二凸包屏蔽件(221)搭接形成包围式屏蔽结构;
所述第一凸包屏蔽件(211)上设置有第一搭接凸起(2111)和第二搭接凸起(2112),所述第一搭接凸起(2111)和所述第二搭接凸起(2112)分别与所述接地件(6)过盈连接,所述第一弹片屏蔽件(212)上设置有第三搭接凸起(2121),所述第三搭接凸起(2121)与所述接地件(6)过盈连接,所述第一搭接凸起(2111)、所述第二搭接凸起(2112)和所述第三搭接凸起(2121)分别沿所述接地件(6)的料厚方向凸设而成,所述第二凸包屏蔽件(221)上设置有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第五搭接凸起(2212),所述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所述第五搭接凸起(2212)分别与所述接地件(6)过盈连接,所述第四搭接凸起(2211)和所述第五搭接凸起(2212)分别沿所述第二凸包屏蔽件(221)的料厚方向凸设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围卡(3)和固定件(4),所述围卡(3)分别与若干个所述信号模块(2)连接,且位于所述信号模块(2)远离所述容纳槽(101)的一侧,所述固定件(4)分别与所述母端基座(1)以及若干个所述信号模块(2)连接,且位于所述信号模块(2)设置有信号尾部(20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包括相连的第一固定部(41)和第二固定部(42),所述第一固定部(41)与所述母端基座(1)连接,所述第二固定部(42)分别与若干个所述信号模块(2)连接,所述第一固定部(41)和所述母端基座(1)两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定位孔(411),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定位孔(411)过盈配合的第一定位柱(11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部(42)和所述信号模块(2)两者中的一者上设置有卡接凹槽(421),另一者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接凹槽(421)配合的卡接凸起(202),所述卡接凹槽(421)的槽口距离小于所述卡接凹槽(421)的槽底宽度,所述卡接凸起(202)的头部设置有导向面,所述卡接凹槽(421)的槽口能够夹持所述卡接凸起(202)的尾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模块(21)还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凸包屏蔽件(211)和所述第一弹片屏蔽件(212)之间的第一安装板(213),所述第一安装板(213)上设置有第一卡槽(2131),所述接地件(6)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卡槽(2131)配合的第一卡块(61),所述母端基座(1)上设置有第二卡槽(115),所述接地件(6)插设于所述第二卡槽(115)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公端基座(7),所述公端基座(7)上设置有若干个公端凸台(71)和若干个公端插针插槽(72),所述公端插针插槽(72)一一对应地贯穿所述公端凸台(71),所述母端基座(1)与所述公端基座(7)插接,所述母端基座(1)上设置有若干个与所述公端插针插槽(72)一一对应的母端插针插槽(102),所述母端插针插槽(102)与所述公端凸台(71)之间通过倾斜面配合活动插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凸台(71)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凸起部(711)和第二凸起部(712),所述第一凸起部(711)位于所述公端插针插槽(72)的一侧,所述第二凸起部(712)位于所述公端插针插槽(72)的另一侧,所述第一凸起部(711)的高度与所述第二凸起部(712)的高度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部(711)上设置有第一公端斜面(7111),所述第二凸起部(712)上设置有第二公端斜面(7121),所述母端插针插槽(10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公端斜面(7111)配合的第一母端斜面(1021)以及与所述第二公端斜面(7121)配合的第二母端斜面(1022),所述第一公端斜面(7111)、所述第二公端斜面(7121)、所述第一母端斜面(1021)和所述第二母端斜面(1022)的倾斜角度取值范围均为30°至60°。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背板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公端凸台(71)的一侧设置有第三公端斜面(713),另一侧设置有第四公端斜面(714),所述母端插针插槽(10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公端斜面(713)配合的第三母端斜面(1023)以及与所述第四公端斜面(714)配合的第四母端斜面(1024),所述第三公端斜面(713)、所述第四公端斜面(714)、所述第三母端斜面(1023)和所述第四母端斜面(1024)的倾斜角度取值范围均为10°至20°。
CN202111142031.7A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Active CN11390418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2031.7A CN113904181B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1142031.7A CN113904181B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4181A CN113904181A (zh) 2022-01-07
CN113904181B true CN113904181B (zh) 2024-08-16

Family

ID=790296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1142031.7A Active CN113904181B (zh) 2021-09-28 2021-09-28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90418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566836B (zh) * 2022-03-11 2024-02-02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连接器
WO2023246072A1 (zh) * 2022-06-21 2023-12-28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合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546A (zh) * 2012-02-22 2013-09-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3296537A (zh) * 2012-02-22 2013-09-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5883B (zh) * 2016-04-07 2019-06-28 通普康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其差分信号组
TWM591270U (zh) * 2018-12-17 2020-02-21 大陸商歐品電子(昆山)有限公司 高速連接器組件、插座連接器及接地板
CN109546468B (zh) * 2019-01-09 2024-02-09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差分信号连接器
TWI705621B (zh) * 2019-03-15 2020-09-21 大陸商慶虹電子(蘇州)有限公司 母端連接器及傳輸片
CN109861035B (zh) * 2019-04-22 2023-12-05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高速连接器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296546A (zh) * 2012-02-22 2013-09-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组件
CN103296537A (zh) * 2012-02-22 2013-09-1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904181A (zh) 2022-01-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65467B (zh) 用于具有接地夹的触头模块的屏蔽结构
CN210123827U (zh) 电连接器
US10128619B2 (en) Ground shield for a contact module
US10910774B2 (en) Shielding structure for a contact module of an electrical connector
CN109861035B (zh) 高速连接器
CN107453064B (zh) 电连接器
CN110752486B (zh) 连接器
CN113904181B (zh)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US8147277B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high speed and low speed transmission terminal groups
US10476210B1 (en) Ground shield for a contact module
US11171453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ing structure and shielding
US20210305754A1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assembly
CN113904180B (zh) 一种高速背板连接器
CN110011095B (zh) 屏蔽板、模块结构及电连接器
CN110690603B (zh) 母座连接器、金手指连接器、连接器组件和电子设备
US11183796B2 (en) First terminal assembly, first connector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9608380B2 (en) Electrical connector having a ground shield
CN115133352A (zh) 线对板连接器
TWI735209B (zh) 連接器
CN115021032A (zh) 公端连接器、母端连接器以及连接器组合
CN111129837B (zh) 端子模组、电连接器及电连接器组件
CN109256643B (zh) 高速连接器模组
CN216794048U (zh) 电连接器
CN216794155U (zh) 接地端子、端子组件以及接地结构
CN112736529A (zh) 电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