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描述,但是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凡是不背离本发明构思的改变或等同替代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1化合物BT-C-1:N-(2-氟-4-((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嘧啶-2-基)胺)苯基)乙酰胺
化合物BT-C-1的合成路线如下:
中间体A1(322mg,1mmol)、中间体B1(182mg,1mmol)、碳酸铯(651mg,2mmol)、4,5-双二苯基膦-9,9-二甲基氧杂蒽(Xantphos,116mg,0.2mmol)溶于1,4-二氧六环(10mL)中,氮气保护下加入三(二亚苄基丙酮)二钯(Pd2(dba)3,183mg,0.2mmol),90℃反应3小时至反应完全,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10mL水中,乙酸乙酯萃取三次(30mL×3),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50mL)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旋干后固体用硅胶柱纯化(DCM:CH3OH=20:1),得到黄色固体,即目标化合物BT-C-1(243mg,52%)。
MS(m/z):469.2[M+H]+。
1H NMR(400MHz,DMSO-d6)δppm 10.00(s,1H),8.69(d,J=3.6Hz,1H),8.29(d,J=4.2Hz,1H),8.23(s,1H),7.82(dd,J=13.2,2.0Hz,1H),7.65(d,J=12.0Hz,1H),7.48(dd,J=8.4,2.0Hz,1H),7.24(t,J=8.4Hz,1H),4.85(p,J=6.8Hz,1H),4.23(d,J=5.6Hz,2H),2.65(s,3H),1.86(s,3H),1.63(d,J=6.8Hz,6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1:异丙基乙酰胺(3)的合成
异丙胺(1,59.1g,1mol),三乙胺(101.2g,1mol)溶于二氯甲烷(DCM,300mL)中,-10℃下滴加入乙酸酐(2,102.1g,1mol),滴加完后,移至室温反应,反应结束,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加乙酸乙酯(500mL)、碳酸钾(200g),搅拌3小时,抽滤,减压蒸馏除去溶剂,得到油状物,即化合物3(93.2g,92.1%)。
MS(m/z):102.1[M+H]+。
步骤2:N’-(4-溴-2-6-二氟苯基)-N-异丙基乙脒(5)的合成
4-溴-2,6-二氟苯胺(4,20.56g,98.9mmol),异丙基乙酰胺(3,20g,197.7mmol)溶于甲苯(150mL)中,降温至-10℃,氮气保护下滴加三氯氧磷(POCl3,22.7g,148.3mmol),滴加三乙胺(15.0g,148.3mmol),滴加完毕,移至油浴锅中,115℃加热回流反应3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饱和碳酸氢钠水溶液(3000mL)中,加乙酸乙酯,充分混合后分液,水相用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200mL)洗涤,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用石油醚(100mL)浆洗1小时,过滤,滤饼干燥,得到固体,即化合物5(24.2g,84.1%)。
MS(m/z):291.0[M+H]+。
步骤3:1-异丙基-2-甲基-4-氟-6-溴-1H-苯并[d]咪唑(6)的合成
化合物5(24.2g,83.1mmol)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120mL)中,于0℃加入叔丁醇钾(10.3g,91.4mmol),氮气保护下加热至110℃,反应2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水(700mL)中,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用石油醚(100mL)浆洗1小时,过滤,滤饼干燥,得到固体,即化合物6(20.0g,88.9%)。
MS(m/z):271.0[M+H]+。
步骤4:1-异丙基-2-甲基-4-氟-6-硼酸频哪醇酯-1H-苯并[d]咪唑(8)的合成
化合物6(9.7g,35.8mmol)、双联硼酸频那醇酯(7,B2(pin)2,13.6g,53.7mmol)、三环己基膦(PCy3,1.71g,6.1mmol)、醋酸钾(10.5g,107.2mmol)溶于二甲基亚砜(DMSO,100mL)中,氮气保护下,加入醋酸钯(Pd(OAc)2,0.80g,3.6mmol),升温至80℃反应4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后,倒入水(300mL)中,乙酸乙酯萃取,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饱和食盐水(100mL)洗涤,无水硫酸钠干燥,过滤,浓缩后用硅胶柱分离纯化(PE/EA=4:1)得到固体,即化合物8(7.64g,67%)。
MS(m/z):319.2[M+H]+。
步骤5:1-异丙基-2-甲基-4-氟-6-(2-氯-5-氟嘧啶-4-基)-1H-苯并[d]咪唑(A1)的合成
2,4-二氯5-氟嘧啶(9,3.23g,19.36mmol),碳酸钠(3.66g,34.57mmol)溶于1,4-二氧六环/水(18mL/4.5mL)中,氮气保护下加入双三苯基膦二氯化钯(Pd(PPh3)2Cl2,0.29g,0.42mmol),升温至80℃滴加化合物8(4.4g,13.83mmol)的1,4-二氧六环溶液(22.5mL),滴毕,80℃反应5小时。将反应液冷却至室温,倒入冰水(100mL)中,析出白色固体,过滤得到滤渣,异丙醇打浆,得到化合物A1(3.5g,78.5%)。
MS(m/z):323.1[M+H]+。
中间体B1的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1:2-氟-4-硝基苯甲醇(11)的合成
2-氟-4-硝基苯甲酸(10,9.25g,50mmol)溶于四氢呋喃(30mL)中,降温至-15℃,搅拌10分钟后缓慢加入BH3的THF溶液(1mol/L,150mL,150mmol),滴毕,转移至室温反应2小时。反应完全后,向反应液中缓慢倒入甲醇(50mL)淬灭,浓缩有机相,得到白色固体,即化合物11(7.7g,90%)。
MS(m/z):170.2[M-H]-。
步骤2:2-氟-4-硝基苯基-4-甲基苯磺酸甲酯(12)的合成
化合物11(3.42g,20mmol)溶于二氯甲烷(20mL)中,加入三乙胺(4.04g,40mmol)、4-甲基苯磺酰氯(5.72g,30mmol),氮气保护下室温反应2小时。反应完全后向反应液中加入5mL水洗涤,分离有机相,加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有机相,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12(5.85g,90%)。
MS(m/z):326.3[M+H]+。
步骤3:N-(2-氟-4-硝基苯基)乙酰胺(13)的合成
化合物12(1.63g,5mmol)溶于乙腈(10mL)中,加入三乙胺(757mg,7.5mmol)、乙酰胺(442mg,7.5mmol),氮气保护下室温反应过夜。反应完全后,减压浓缩除去溶剂,向体系中加入水(10mL)洗涤,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20mL×3),合并有机相,加入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有机相,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13(975mg,92%)。
MS(m/z):213.2[M+H]+。
步骤4:N-(2-氟-4-氨基苯基)乙酰胺(B1)的合成
化合物13(848mg,4mmol)溶于12mL乙醇和4mL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氯化铵(384mg,7.2mmol)、还原铁粉(1.57g,28mmol),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全后体系降温、抽滤,乙醇洗滤渣。浓缩滤液并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调节pH至碱性。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20mL×3),合并有机相,加入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有机相,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1(633mg,87%)。
MS(m/z):183.2[M+H]+。
实施例2化合物BT-C-2:N-(2-氟-4-((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嘧啶-2-基)胺)苯基)丙烯酰胺
化合物BT-C-2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T-C-1的合成方法,可得到黄色固体,即化合物BT-C-2。
MS(m/z):481.2[M+H]+。
1H NMR(400MHz,DMSO-d6)δppm10.00(s,1H),8.68(d,J=4.0Hz,1H),8.52(t,J=5.6Hz,1H),8.23(s,1H),7.81(dd,J=13.2,2.0Hz,2H),7.66(d,J=12.0Hz,1H),7.50(dd,J=8.4,2.0Hz,1H),7.25(t,J=8.4Hz,1H),6.28(dd,J=17.2,10.0Hz,1H),6.13(dd,J=17.2,2.0Hz,1H),5.62(dd,J=10.0,2.0Hz,1H),4.85(dt,J=13.6,6.8Hz,1H),4.34(d,J=5.6Hz,2H),2.65(s,3H),1.62(d,J=6.8Hz,6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之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此处不赘述。
中间体B2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1的合成方法,仅步骤3将
替换成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之B1,可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2。
MS(m/z):195.1[M+H]+。
实施例3化合物BT-C-3:(E)-4-(二甲氨基)-N-(2-氟-4-((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嘧啶-2-基)胺)苯基)并-2-烯胺
化合物BT-C-3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T-C-1的合成方法,可得到黄色固体,即化合物BT-C-3。
MS(m/z):538.3[M+H]+。
1HNMR(400MHz,DMSO-d6)δppm=9.99(s,1H),8.68(d,J=3.6Hz,1H),8.47(t,J=5.2Hz,1H),8.23(s,1H),7.80(d,J=13.2Hz,1H),7.66(d,J=12.0Hz,1H),7.49(d,J=8.0Hz,1H),7.25(t,J=8.4Hz,1H),6.61(dt,J=15.2,6.0Hz,1H),6.11(d,J=15.6Hz,1H),5.07-4.60(m,1H),4.32(d,J=5.6Hz,2H),3.07(d,J=5.6Hz,2H),2.65(s,3H),2.20(s,6H),1.62(d,J=6.8Hz,6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之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此处不赘述。
中间体B3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1的合成方法,仅步骤3将
替换成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之B1,可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3。
MS(m/z):252.3[M+H]+。
实施例4化合物BT-C-4:(E)-N-(2-氟-4-((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嘧啶-2-基)氨基)苄基)-4-吗啉-2-烯酰胺
化合物BT-C-4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T-C-1的合成方法,可得到黄色固体,即目标化合物BT-C-4。
MS(m/z):580.3[M+H]+。
1H NMR(400MHz,DMSO-d6)δppm 10.02(s,1H),8.69(d,J=3.6Hz,1H),8.47(t,J=5.6Hz,1H),8.23(s,1H),7.81(dd,J=13.2Hz,2.0,1H),7.66(d,J=12.0Hz,1H),7.49(dd,J=8.4,2.0Hz,1H),7.24(t,J=8.8Hz,1H),6.59(dt,J=15.2Hz,6.0Hz,1H),6.11(d,J=15.2Hz,1H),5.77(s,1H),4.84(p,J=6.8Hz,1H),4.31(d,J=5.6Hz,2H),3.58(t,J=4.0Hz,4H),3.06(d,J=6.0Hz,2H),2.65(s,3H),2.4-2.25(m,4H),1.62(d,J=6.8Hz,6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之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此处不赘述。
中间体B4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1的合成方法,仅步骤3将
替换成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之B1,可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4。
MS(m/z):294.2[M+H]+。
实施例5化合物BT-C-8:N-(2-氟-4-((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嘧啶-2-基)胺)苯基)环己酰胺
化合物BT-C-8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T-C-1的合成方法,可得到黄色固体,即目标化合物BT-C-8。
MS(m/z):537.3[M+H]+。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ppm 8.38(d,J=4.0Hz,1H),8.24(d,J=1.2Hz,1H),8.02(s,1H),7.82(dd,J=12.4,2.0Hz,1H),7.80(dd,J=11.2,1.2Hz,1H),7.65(s,1H),7.26(d,J=8.4Hz,1H),7.17(dd,J=8.4,2.0Hz,1H),6.01(t,J=5.6Hz,1H),4.78(p,J=6.8Hz,1H),4.45(d,J=6.0Hz,2H),2.97(s,4H),2.89(s,4H),2.78(s,3H),1.88(dd,J=13.2,3.6Hz,2H),1.74(d,J=6.8Hz,6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之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此处不赘述。
中间体B5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1合成方法,仅步骤3将
替换成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之B1,可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5。
MS(m/z):251.2[M+H]+。
实施例6化合物BT-C-9:4-乙基-N-(2-氟-4-((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嘧啶-2-基)氨基)苯基)哌嗪-1-甲酰胺
化合物BT-C-9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T-C-1的合成方法,得到黄色固体,即目标化合物BT-C-9。
MS(m/z):553.2[M+H]+。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ppm 8.35(d,J=3.6Hz,1H),8.19(s,1H),7.94(t,J=8.8Hz,1H),7.87(dd,J=13.6,2.4Hz,1H),7.76(d,J=11.6Hz,1H),7.10(dt,J=8.8,2.0Hz,1H),6.54(d,J=3.2Hz,1H),4.73(p,J=6.8Hz,1H),3.62(t,J=5.2Hz,4H),2.69(s,3H),2.60(t,J=5.2Hz,4H),2.55(q,J=7.2Hz,2H),1.97(s,1H),1.71(d,J=6.8Hz,6H),1.17(t,J=7.2Hz,3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之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此处不赘述。
中间体B6的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1:4-乙基-N-(2-氟-4-硝基苯基)哌嗪-1-甲酰胺(20)的合成
将2-氟-4-硝基苯胺(18,468mg,3mmol)溶于DCM(10mL)中,缓慢加入到溶有三光气(444mg,1.5mmol)的5mL DCM中,缓慢加入TEA(909mg,9mmol),氮气保护下室温反应2小时。反应完全后,缓慢加入N-乙基哌嗪(514mg,4.5mmol),DIPEA(1.16g,9mmol),室温下反应1小时。反应完全后,向反应液中倒入饱和Na2CO3溶液(30mL),加入二氯甲烷萃取三次(20mL×3),合并有机相,加入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有机相,得到深褐色油状物,即化合物20(888mg,100%)。
MS(m/z):297.1[M+H]+。
步骤2:N-(4-氨基-2-氟苯基)-4-乙基哌嗪-1-甲酰胺(B6)的合成
化合物20(888mg,3mmol)溶于12mL乙醇和4mL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氯化铵(288mg,5.4mmol)、还原铁粉(1.18g,21mmol),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全后体系降温、抽滤,乙醇洗滤渣。浓缩滤液并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调节pH至碱性。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20mL×3)合并有机相,加入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有机相,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6(740mg,93%)。
MS(m/z):267.1[M+H]+。
实施例7化合物BT-C-10:4-乙基-N-(2-氟-4-((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嘧啶-2-基)氨基)苄基)哌嗪-1-甲酰胺
化合物BT-C-10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T-C-1的合成方法,可得到黄色固体,即目标化合物BT-C-10。
MS(m/z):567.3[M+H]+。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ppm 8.36(d,J=3.6Hz,1H),8.19(d,J=1.2Hz,1H),7.80(dd,J=12.8,2.0Hz,1H),7.75(dd,J=11.2,1.2Hz,1H),7.37-7.31(m,2H),7.11(dd,J=8.4,2.0Hz,1H),4.89(t,J=5.6Hz,1H),4.73(p,J=7.2Hz,1H),4.44(d,J=5.6Hz,2H),3.42(t,J=4.8Hz,4H),2.69(s,3H),2.44-2.42(m,6H),1.71(d,J=7.2Hz,6H),1.09(t,J=7.2Hz,3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之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此处不赘述。
中间体B7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6之B6合成方法,仅步骤1将化合物18替换成化合物21,其余同实施例6之B6,可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7。
MS(m/z):281.1[M+H]+。
实施例8化合物BT-C-11:N-(4-(((1-乙基哌啶-4-基)胺)甲基)-3-氟苯基)-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嘧啶-2-胺
化合物BT-C-11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T-C-1的合成方法,可得到黄色固体,即目标化合物BT-C-11。
MS(m/z):538.4[M+H]+。
1H NMR(400MHz,DMSO-d6)δppm 10.24(s,1H),9.58(s,1H),8.74(d,J=3.6Hz,1H),8.22(d,J=1.2Hz,1H),7.97(d,J=13.6Hz,1H),7.67(d,J=12.0Hz,1H),7.61(d,J=8.4Hz,1H),7.56(d,J=8.0Hz,1H),4.86(p,J=6.8Hz,1H),4.16(s,2H),3.60-3.52(m,2H),3.03(dd,J=7.2Hz,5.2Hz,2H),2.98-2.92(m,2H),2.66(s,3H),2.58-2.54(m,1H),2.36-2.26(m,2H),2.12-1.96(m,2H),1.64(d,J=6.8Hz,6H),1.23(t,J=7.2Hz,3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之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此处不赘述。
中间体B8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1的合成方法,仅步骤3将
替换成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之B1,可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8。
MS(m/z):252.2[M+H]+。
实施例9化合物BT-C-12:1-(4-((2-氟-4-((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嘧啶-2-基)氨基)苄基)氨基)哌啶-1-基)乙烷-1-酮
化合物BT-C-12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T-C-1的合成方法,得到黄色固体,即目标化合物BT-C-12。
MS(m/z):552.2[M+H]+。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ppm 8.37(d,J=3.6Hz,1H),8.20(d,J=1.2Hz,1H),7.80(dd,J=12.8,2.4Hz,2H),7.43(s,1H),7.29-7.25(m,1H),7.17(dd,J=8.4,2.0Hz,1H),5.54(br,1H),4.74(p,J=6.8Hz,1H),4.46-4.40(m,1H),3.85(s,2H),3.82-3.76(m,1H),3.32-3.25(m,2H),3.14-3.07(m,1H),2.81-2.74(m,2H),2.70(s,3H),1.97(s,3H),1.95-1.91(m,2H),1.71(d,J=7.2Hz,6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之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此处不赘述。
中间体B9的合成路线如下:
步骤1:1-(4-((2-氟-4-硝基苄基)氨基)哌啶-1-基)乙烷-1-酮(25)的合成
将2-氟-4-硝基苄胺(21,315mg,1.85mmol)溶于甲醇(10mL)中,加入1-乙酰哌啶-4-酮(524mg,3.7mmol),缓慢滴加AcOH(30滴),氮气保护下室温搅拌30分钟。加入NaBH3CN(350mg,5.6mmol),室温反应过夜。反应完全后,向反应液中倒入30mL饱和Na2CO3溶液,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20mL×3),合并有机相,加入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有机相,得到深褐色油状物,即化合物25(546mg,100%)。
MS(m/z):296.1[M+H]+。
步骤2:1-(4-((4-氨基-2-氟苄基)氨基)哌啶-1-基)乙烷-1-酮(B9)的合成
化合物25(546mg,1.85mmol)溶于9mL乙醇和3mL水组成的混合溶剂中,加入氯化铵(178mg,3.3mmol)、还原铁粉(725mg,13mmol),升温至80℃反应2小时。反应完全后体系降温、抽滤,乙醇洗滤渣。浓缩滤液并加入饱和碳酸钾溶液,调节pH至碱性。加入乙酸乙酯萃取三次(20mL×3)合并有机相,加入饱和食盐水、无水硫酸钠干燥,浓缩有机相,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9(490mg,100%)。
MS(m/z):266.1[M+H]+。
实施例10化合物BT-C-13:叔丁基4-((2-氟-4-((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嘧啶-2-基)氨基)苄基)氨基)哌啶-1-羧酸酯
化合物BT-C-13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T-C-1的合成方法,得到黄色固体,即目标化合物BT-C-13。
MS(m/z):610.4[M+H]+。
1H NMR(400MHz,DMSO-d6)δppm 10.04(s,1H),8.70(d,J=3.6Hz,1H),8.22(s,1H),7.84(dd,J=13.2,2.0Hz,1H),7.66(d,J=12.0Hz,1H),7.49(dd,J=8.4,2.0Hz,1H),7.41(t,J=8.8Hz,1H),4.85(p,J=6.8Hz,1H),3.90-3.80(m,4H),2.90-2.70(m,4H),2.65-2.60(m,3H),1.89-1.83(m,2H),1.63(d,J=6.8Hz,6H),1.39(s,9H),1.27-1.22(m,2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之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此处不赘述。
中间体B10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9之B9合成方法,仅步骤1将
替换为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9之B9,可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10。
MS(m/z):324.3[M+H]+。
实施例11化合物BT-C-14: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N-(3-氟-4-((哌啶-4-基胺)甲基)苯基)嘧啶-2-胺
化合物BT-C-14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0之BT-C-13的合成方法,再经TFA/DCM脱去-Boc保护基,得到黄色固体,即目标化合物BT-C-14。
MS(m/z):510.3[M+H]+。
1H NMR(400MHz,Chloroform-d)δppm 8.37(d,J=3.6Hz,1H),8.21(d,J=1.2Hz,1H),7.83-7.76(m,2H),7.34-7.27(m,2H),7.15(dd,J=8.4,2.0Hz,1H),4.74(p,J=6.8Hz,1H),3.85(s,2H),3.11(dt,J=12.8,3.6Hz,2H),2.70(s,3H),2.65-2.59(m,3H),1.94-1.91(m,2H),1.85-1.75(br,2H),1.72(d,J=6.8Hz,6H),1.33-1.29(m,2H)。
实施例12化合物BT-C-17:5-氟-4-(4-氟-1-异丙基-2-甲基-1H-苯并[d]咪唑-6-基)-N-(3-氟-4-((2-甲氧基乙基)氨基)甲基)苯基)嘧啶-2-胺
化合物BT-C-17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T-C-1的合成方法,可得到黄色固体,即目标化合物BT-C-17。
MS(m/z):485.2[M+H]+。
1H NMR(400MHz,DMSO-d6)δppm 9.97(s,1H),8.68(d,J=4.0Hz,1H),8.23(s,1H),7.80(dd,J=13.2,2.0Hz,1H),7.66(d,J=12.0Hz,1H),7.46(dd,J=8.4,2.0Hz,1H),7.33(t,J=8.4Hz,1H),4.85(p,J=6.8Hz,1H),3.69(s,2H),3.40(t,J=5.6Hz,2H),3.23(s,3H),2.65(m,5H),1.77(s,1H),1.62(d,J=7.2Hz,6H)。
中间体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同实施例1之A1的合成路线与合成步骤,此处不赘述。
中间体B11的合成路线如下:
参考实施例1之B1的合成方法,仅步骤3将
替换成
其余步骤同实施例1之B1,可得到黄色油状物,即化合物B11。
MS(m/z):199.2[M+H]+。
实施例13化合物对CDK4和CDK6激酶的抑制作用
将本发明所述化合物用DMSO溶解制成浓度为1000μM的原溶液。取20μL原溶液用60μL DMSO的比例逐步稀释成10个浓度的化合物。将100μL DMSO加到两个空孔中,作为无化合物对照和无酶对照组。准备一张中间板,取10μL的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加入中间板中,加入90μL激酶缓冲液,充分振荡混匀。分别将适量的CDK4、CDK6和CDK9激酶用缓冲液稀释成终浓度的2.5倍,将荧光标记肽和ATP用1×激酶缓冲液稀释成终浓度的2.5倍。
向384孔板中加入稀释后的激酶10μL和不同浓度的样品溶液5μL,无化合物对照和无酶对照组分别用10%的DMSO替代。室温孵育1小时后,向反应体系中加入稀释后的10μL荧光标记肽和ATP,室温孵育30分钟。加入终止试验缓冲液25μL。用酶标仪检测荧光强度(发射波长:445nm和520nm,激发波长:400nm),并用Graphpad Prism V5.0软件计算得到IC50值。
本发明化合物对CDK4和CDK6激酶的抑制活性,结果见下表。
本发明化合物对CDK4和CDK6活性的抑制率
化合物编号 |
CDK4激酶IC<sub>50</sub>(nM) |
CDK6激酶IC<sub>50</sub>(nM) |
Abemaciclib |
2.6 |
18 |
BT-C-1 |
<1 |
<10 |
从上表中可知,本发明化合物对CDK4、CDK6激酶中的一个或多个激酶活性,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比阳性对照药Abemaciclib更佳。
实施例14 SRB法测定化合物抑制癌细胞增殖实验
采用磺酰罗丹明B(SRB)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受试化合物和阳性对照药Abemaciclib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人脑胶质瘤细胞U87-MG、人脑胶质瘤细胞A172的增殖抑制活性,其活性用IC50值表示。
实验方案:取对数生长期的细胞,常规消化后制成2×104/mL的细胞悬液,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μL,然后放入37℃、5%CO2、饱和湿度孵箱中培养12小时,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受试化合物。置于37℃、5%CO2、饱和湿度孵箱中培养72小时;用SRB方法检测受试化合物OD值,严格按照SRB试剂盒说明书操作,并用GraphPad Prim5.0软件计算IC50值,结果见下表。
本发明化合物对不同癌细胞的抑制作用(IC50nM)
化合物编号 |
乳腺癌细胞MCF-7 |
脑胶质瘤细胞U87-MG |
脑胶质瘤细胞A172 |
Abemaciclib |
180.90 |
612.70 |
251.80 |
BT-C-1 |
<50 |
<10 |
<10 |
BT-C-2 |
<10 |
<1 |
<1 |
BT-C-3 |
<10 |
<1 |
<1 |
BT-C-4 |
<10 |
<1 |
<1 |
BT-C-8 |
ND |
ND |
<100 |
BT-C-9 |
ND |
<50 |
<10 |
BT-C-10 |
<50 |
<50 |
<10 |
BT-C-11 |
<1 |
<10 |
<10 |
BT-C-12 |
<50 |
<10 |
<1 |
BT-C-13 |
<100 |
<50 |
<50 |
BT-C-14 |
<100 |
<50 |
<10 |
BT-C-17 |
<10 |
<1 |
<1 |
从上表中可知,本发明化合物对乳腺癌细胞MCF-7、脑胶质瘤细胞U87-MG、脑胶质瘤细胞A172中的一种或多种细胞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比阳性对照药Abemaciclib更佳。
实施例15 CCK-8法测定化合物抑制小细胞肺癌细胞增殖作用
采用Cell Counting Kit-8(CCK-8)细胞增殖和毒性检测试剂盒测定受试化合物和阳性对照药Abemaciclib对人小细胞肺癌细胞H69的增殖抑制活性,其活性用IC50值表示。
实验方案:取一定数量的细胞,接种于96孔培养板中,每孔100μL,然后放入37℃、5%CO2、饱和湿度孵箱中培养12小时,加入不同浓度梯度的受试化合物。置于37℃、5%CO2、饱和湿度孵箱中培养72小时;加入10μL CCK-8液再孵育2小时,用酶标仪于450nm波长处测定OD值,用GraphPad Prim5.0软件计算IC50值,结果见下表。
本发明化合物对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69的抑制作用(IC50nM)
化合物编号 |
小细胞肺癌细胞H69 |
Abemaciclib |
469.70 |
BT-C-1 |
<10 |
BT-C-2 |
<50 |
BT-C-3 |
<50 |
BT-C-4 |
<50 |
BT-C-8 |
<200 |
BT-C-9 |
<50 |
BT-C-10 |
<10 |
BT-C-11 |
<50 |
BT-C-12 |
<10 |
BT-C-13 |
<50 |
BT-C-14 |
<50 |
BT-C-17 |
<1 |
从表中可知,本发明化合物对小细胞肺癌细胞H69中的细胞增殖,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比阳性对照药Abemaciclib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