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76764B - 包含维甲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中的用途 - Google Patents
包含维甲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中的用途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76764B CN113876764B CN202111275042.2A CN202111275042A CN113876764B CN 113876764 B CN113876764 B CN 113876764B CN 202111275042 A CN202111275042 A CN 202111275042A CN 113876764 B CN113876764 B CN 113876764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 sanggenon
- retinoic acid
-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33—Heterocyclic compounds
- A61K31/3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 A61K31/35—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 A61K31/352—Heterocyclic compounds having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e.g. fungichromin having six-membered rings with one oxygen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e.g. methantheline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1/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containing organic active ingredients
- A61K31/185—Acids; Anhydrides, halides or salts thereof, e.g. sulfur acids, imidic, hydrazonic or hydroximic acids
- A61K31/19—Carboxylic acids, e.g. valproic acid
- A61K31/20—Carboxylic acids, e.g. valproic acid having a carboxyl group bound to a chain of seven or more carbon atoms, e.g. stearic, palmitic, arachidic acids
- A61K31/203—Retinoic acids ; Salts thereof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7/00—Drugs for immunological or allergic disorders
- A61P37/02—Immunomodulator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7/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blood or the extracellular fluid
- A61P7/04—Antihaemorrhagics; Procoagulants; Haemostatic agents; Antifibrinolytic ag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50/00—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in human health protection, e.g. against extreme weather
- Y02A50/30—Against vector-borne diseases, e.g. mosquito-borne, fly-borne, tick-borne or waterborne diseases whose impact is exacerbated by climate change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Immun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Diabet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Pharmaceuticals Containing Other Organic And Inorganic Compounds (AREA)
- Acyclic And Carbocyclic Compounds In Medicinal Compositio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剂。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维甲酸和桑根酮C,所述维甲酸和所述桑根酮C的重量比为10:0.1‑1,其中所述维甲酸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主要活性成分,所述桑根酮C是用于增强维甲酸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疗效的辅助成分。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药物组合物的相关制剂及其用途。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在抑制实验动物血小板降低百分比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同等剂量的维甲酸和桑根酮C单独用药,这表明将维甲酸与桑根酮C联用后,具有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涉及包含维甲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体液免疫为主,细胞免疫共同参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约1/3患者可演变为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refractory 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RITP),经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免疫抑制剂和(或)脾切除等治疗无效或需较高剂量糖皮质激素才能维持安全的血小板水平,严重岀血风险较高,治疗毒副作用明显。此前,有研究表明,RITP患者体内可检测到血小板相关抗体和血小板特异性抗体,这些抗体与主要血小板膜抗原GP IIb/IIIa和GPIb/IX结合,使血小板在网状内皮系统中被破坏。
维甲酸(Retinoic acid)又名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Retinoic acid,ATRA)、维A酸、维A甲酸等,化学名称为(13E)-3,7-二甲基-9-(2,6,6-三甲基环己烯基)-2,4,6,8-壬四烯酸,分子式为C20H28O2,主要是维生素A酸的衍生物,为维生素A在体内的中间代谢产物,是维持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物质。其具有很强的诱导细胞分化及免疫调节作用,是目前国内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骨髓异常增生等血液恶性疾病的临床首选药物,同时在皮肤病、实体肿瘤及血管相关疾病等临床其他领域也有较好的应用。
由于维甲酸既是一种诱导分化剂,同时也是一种免疫调节剂,调节体内免疫,因而将其临床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一定效果。维甲酸可能通过提高TGF-β1的表达,从而促进CD4+CD25+Treg细胞的分化,调节机体促炎和抗炎免疫反应之间的相对平衡;通过有效地降低IFN-γ的表达,进而促进IL-4的表达,促使患者体内Th1/Th2恢复生理性的平衡,最终调节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体内存在的免疫系统紊乱,帮助患者最终恢复至正常的免疫平衡。但是,维甲酸常见不良反应为口干、头痛、皮肤角化及维甲酸综合征,某些易感体质的患者用药后会出现肝酶水平升高,长期应用及ATRA受体在体内的广泛分布,其不良反应明显较大,并发生不少耐药现象。如何将维甲酸合理安全应用到临床,以及如何改善维甲酸的临床疗效和应用前景,成为目前维甲酸研究的新方向。
桑白皮(Cortex Mori)是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根皮,性甘微苦、寒,归肺经,具有润肺平喘、利水消肿功效,主治肺热喘咳、水肿胀满尿少、面目肌肤浮肿。现代医学表明其具有防腐杀菌、抗氧化、降血糖、抗肿瘤、平喘和抗炎等作用。桑白皮常用于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中药方剂中,例如,CN10300723B公开了一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该药物由桂枝、细辛、附子、生姜、昆布、杏仁、大枣、郁金、姜黄、藏红花、银杏叶、苦参、赤芍、前胡、菖蒲、苏合香、鱼腥草、桑白皮制成。CN103690803A也公开了一种治疗过敏性紫癜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由白茅根、茜草根、紫草根、生栀子、龙胆草、地榆、黄柏、车前子、苍耳草、红花、生槐花、黄芩、连翘、桑白皮、黄连、苦参、党参、生地、赤芍、甘草制成。有研究表明,桑白皮中含量较高的黄酮类成分桑根酮C具有明显的降压、抗炎、降血压、降血糖、抗动脉粥样硬化和抗肿瘤作用(例如,参见,王艺等,“桑根酮C体内外抗肿瘤作用研究”,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7卷,第4期,2019年8月,第524页-第528页)。但是,桑白皮中的化学成分多达几百种,目前尚无将桑根酮C单独或与其他药物联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方面的报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长期使用维甲酸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患者提供一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组合物,为临床上能够安全、有效、方便、经济地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提供一种新思路。
具体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发明:
在第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药物组合物,所述药物组合物包含维甲酸和桑根酮C,所述维甲酸和所述桑根酮C的重量比为10:0.1-1,其中所述维甲酸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主要活性成分,所述桑根酮C是用于增强维甲酸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疗效的辅助成分。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维甲酸和所述桑根酮C的重量比为10:0.2-0.8。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药物组合物中,所述维甲酸和所述桑根酮C的重量比为10:0.5。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药物组合物中,通过将桑根酮C与维甲酸联合使用,显著增强维甲酸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作用,显著增加使用维甲酸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在第二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治疗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药物制剂,所述药物制剂由治疗有效量的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药物制剂中,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药物制剂中,所述口服制剂是口服液、片剂、粉剂、胶囊剂或颗粒剂。
在第三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上述第一个方面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上述第二个方面所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药物中的用途。
作为可选方式,在上述用途中,所述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是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应理解,在本发明范围内中,本发明的上述各技术特征和在下文(如实施例)中具体描述的各技术特征之间都可以互相组合,从而构成新的或优选的技术方案。限于篇幅,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结合申请人在研究和开发维甲酸方面的优势以及我国在天然药物研究方面的优势,筛选出一种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方面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药物组合物,通过将较低剂量的桑根酮C与维甲酸联合使用,显著增强了维甲酸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作用,进而使得通过降低维甲酸的用量,显著增加使用此类药物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此外,桑白皮是我国的一种传统中药材,来源广泛,桑根酮C没有毒性,制备方法简单,且已经有成熟的工业化生产方法,用药成本较低。因此,非常适合将桑根酮C作为用于增强其他药物的疗效并降低其副作用的辅助用药。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人在对维甲酸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药理机制的深入研究中,通过大量筛选,首次发现通过将较低剂量的桑根酮C与维甲酸联合使用,能够显著增强维甲酸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本发明。
如本文所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由于由免疫系统破坏血小板而导致的出血性疾患,这进而导致容易或过度的淤伤和出血。
如本文所用,“辅助成分”通常指不具有或几乎不具有目标药理活性,但是能够增强主要活性成分目标药理活性的物质。本发明的目标药理活性主要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作用。
如本文所用,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的维甲酸和桑根酮C可以在同一药物制剂中施用,也可以在不同药物制剂中施用。在不同药物制剂中施用的情况下,维甲酸和桑根酮C的剂型可以是相同的,也可以是不同的。并且,维甲酸和桑根酮C可以同时或顺序施用。
如本文所用,本发明药物制剂的剂型为片剂、胶囊剂、颗粒剂、口服液、注射剂或吸入剂。优选地,本发明的剂型为片剂或胶囊剂。
如本文所用,本发明的“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是指药物制剂领域常规的药物载体,选自填充剂、粘合剂、崩解剂、润滑剂、助悬剂、润湿剂、色素、矫味剂、溶剂、表面活性剂中的一种或几种。
本发明所述填充剂包括但不限于淀粉、微晶纤维素、蔗糖、糊精、乳糖、糖粉、葡萄糖等;所述润滑剂包括但不限于硬脂酸镁、硬脂酸、氯化钠、油酸钠、月桂醇硫酸钠、泊洛沙姆等;所述粘合剂包括但不限于水、乙醇、淀粉浆、糖浆、羟丙基甲基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海藻酸钠、聚乙烯吡咯烷酮等;所述崩解剂包括但不限于淀粉泡腾混合物即碳酸氢钠和枸橼酸、酒石酸、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等;所述助悬剂包括但不限于多糖如金合欢胶、琼脂、藻酸、纤维素醚和羧甲基甲壳酯等;所述溶剂包括但不限于水、平衡的盐溶液等。
优选地,可以将本发明的药物制成各种固体口服制剂、液体口服制剂等。药剂学可接受的口服剂固体制剂有:普通片剂、分散片、肠溶片、颗粒剂、胶囊剂、滴丸、散剂等,口服液体制剂有口服液、乳剂等。或者,也可以将本发明的药物制成注射剂或吸入剂。
上述各种剂型可以根据药物制剂领域的常规工艺制备而成。
如本文所用,本发明的“桑根酮C”可以采用生物提纯方法从含有该活性成分的桑白皮等植物中提取分离得到,也可以购自市售产品。
在上文所述的医药用途中,对于“维甲酸”和“桑根酮C”的给药时间、给药次数和给药频率等等,需要根据病情的具体诊断结果而定,这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掌握的技术范围之内。例如,将对小鼠或大鼠的治疗方案应用于人体上,所有药物对人的有效剂量可以通过该药物对小鼠或大鼠的有效剂量进行换算,这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也是容易实现的。
下面参照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技术或条件者,按照本领域内的文献所描述的技术或条件,或者按照产品说明书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得到的常规产品。
下面实施例中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所用的试验材料,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市售产品。
除非另外说明,否则本发明中涉及的百分比和份数均为重量百分比和重量份数。
实施例
1.实验目的
考察本发明药物组合物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
2.实验材料
2.1动物:SPF级BALB/c雌性裸小鼠,6-8周龄,体重18-22g,购自山东大学实验动物中心,许可证号:SCXK(鲁)20200017。
2.2仪器:分析天平、电子天平、1mL注射器、灌胃针头、动物笼具、苦味酸等。
2.3主要药品和试剂:维甲酸原料药(纯度99.9%)山东良福制药有限公司自制。桑根酮C和桑根酮G(纯度99.5%)购自沈阳三度科技有限公司。大鼠抗小鼠整联蛋白αIIb抗体购自CST公司。
3.实验方法
3.1.实验动物分组、建立模型和给药方案
Balb/c小鼠检测基线血小板处于生理范围内,并分为9组,每组10只小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通过向模型组和治疗组中的动物腹腔内注射4μg大鼠抗小鼠整联蛋白αIIb抗体来诱导。空白组中的动物既不用ITP诱导,也不接受任何药物治疗。本实验分组和给药情况如下所示:
本实验分为以下9组,每组10只小鼠:
(1)空白组;
(2)模型组;
(3)维甲酸(5mg/kg)组;
(4)桑根酮C(0.25mg/kg)组;
(5)桑根酮C(1mg/kg)组;
(6)桑根酮G(0.25mg/kg)组;
(7)维甲酸(5mg/kg)+桑根酮C(0.25mg/kg)组;
(8)维甲酸(5mg/kg)+桑根酮C(1mg/kg)组;
(9)维甲酸(5mg/kg)+桑根酮G(0.25mg/kg)组。
在ITP诱导当天,诱导后3h开始给药。空白组和模型组小鼠灌胃给予0.9%生理盐水,其余各治疗组按照小鼠的体重灌胃给药,每天给药一次,连续给药1周。然后,从所有组小鼠中取血,以分析血小板数量。
3.2.评价指标
血小板计数降低百分比(%)=(基线血小板计数-实验结束时血小板计数)/基线血小板计数×100%
3.3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数据以平均值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实验结果
如下表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模型组小鼠血小板降低65%,提示造模成功。维甲酸(5mg/kg)组小鼠血小板降低27%,与模型组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表明维甲酸单独使用具有抑制实验动物血小板数降低的作用。但是,桑根酮C和桑根酮G单用组实验动物的血小板数降低百分比均与模型组较为接近,从该实验结果可以推测,桑根酮C和桑根酮G单独使用并不能抑制实验动物的血小板数降低。
此外,维甲酸(5mg/kg)+桑根酮C(0.25mg/kg)组实验动物的血小板数降低百分比为12%,与模型组相比存在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但是,维甲酸(5mg/kg)+桑根酮C(1mg/kg)组实验动物的血小板降低百分比为23%(p<0.05),该结果反而高于维甲酸(5mg/kg)+桑根酮C(0.25mg/kg)组,从该实验结果可以推测,维甲酸与桑根酮C按照一定比例联用时,桑根酮C对维甲酸在抑制血小板数降低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最为显著。维甲酸(5mg/kg)+桑根酮G(0.25mg/kg)组实验动物的血小板降低百分比为32%,该结果与维甲酸(5mg/kg)单独施用的结果接近,提示桑根酮G与维甲酸联用在抑制血小板数降低方面并不具有协同增效作用。
表1: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对实验动物血小板数的影响
组别和给药剂量 | 血小板数降低(%) |
空白组 | 2% |
模型组 | 65% |
维甲酸(5mg/kg)组 | 27%* |
桑根酮C(0.25mg/kg)组 | 61% |
桑根酮C(1mg/kg)组 | 59% |
桑根酮G(0.25mg/kg)组 | 63% |
维甲酸(5mg/kg)+桑根酮C(0.25mg/kg)组 | 12%** |
维甲酸(5mg/kg)+桑根酮C(1mg/kg)组 | 23%* |
维甲酸(5mg/kg)+桑根酮G(0.25mg/kg)组 | 32% |
注:*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
5.实验结论
综上所述,上述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包含维甲酸和桑根酮C的药物组合物在抑制实验动物血小板降低百分比方面,效果显著优于同等剂量的维甲酸和桑根酮C单独用药,以及显著优于维甲酸与其他类型的桑根酮(如桑根酮G)联用的效果,这表明本发明包含维甲酸和桑根酮C的药物组合物在抑制血小板数降低方面产生了显著的协同增效作用,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临床应用前景良好。
此外,在上述动物实验中,未观察到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实验动物对其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6)
1.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组合物由维甲酸和桑根酮C组成,所述维甲酸和所述桑根酮C的重量比为10:0.5,其中所述维甲酸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主要活性成分,所述桑根酮C是用于增强维甲酸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疗效的辅助成分,所述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是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通过将桑根酮C与维甲酸联合使用,显著增强维甲酸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作用,显著增加使用维甲酸的安全性和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3.一种用于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由治疗有效量的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载体制成,所述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是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制剂为口服制剂。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药物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口服制剂是口服液、片剂、粉剂、胶囊剂或颗粒剂。
6.权利要求1或权利要求2所述的药物组合物或权利要求3-5中任一项所述的药物制剂在制备治疗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的药物中的用途,其特征在于,所述特发性血小板性紫癜是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75042.2A CN113876764B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包含维甲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中的用途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275042.2A CN113876764B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包含维甲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中的用途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6764A CN113876764A (zh) | 2022-01-04 |
CN113876764B true CN113876764B (zh) | 2023-04-14 |
Family
ID=790150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275042.2A Active CN113876764B (zh) | 2021-10-29 | 2021-10-29 | 包含维甲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中的用途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76764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7752649A (zh) * | 2024-02-01 | 2024-03-26 | 中国药科大学 | 桑根酮c在制备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形成药物中的应用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80649A (zh) * | 2004-05-17 | 2007-06-13 | 康宾纳特克斯公司 | 治疗免疫炎性疾病的方法和试药 |
CN110269854A (zh) * | 2019-07-18 | 2019-09-24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桑根酮c的医药新用途 |
Family Cites Familie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646418B (zh) * | 2006-10-12 | 2013-07-17 | 昆士兰大学 | 调节免疫应答的组合物和方法 |
JP5670196B2 (ja) * | 2007-11-16 | 2015-02-18 | バイセプト セラピューティクス、インク. | 紫斑を治療する組成物および方法 |
-
2021
- 2021-10-29 CN CN202111275042.2A patent/CN113876764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980649A (zh) * | 2004-05-17 | 2007-06-13 | 康宾纳特克斯公司 | 治疗免疫炎性疾病的方法和试药 |
CN110269854A (zh) * | 2019-07-18 | 2019-09-24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桑根酮c的医药新用途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76764A (zh) | 2022-01-0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0363022C (zh) | 一种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769891B (zh) | 低极性稀有人参皂苷混合物及其用途 | |
WO2013071727A1 (zh) | 抗肿瘤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1559168B (zh) | 一种益气补血,滋养肝肾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13876764B (zh) | 包含维甲酸的药物组合物在制备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药物中的用途 | |
CN101007151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 | |
CN100387277C (zh) | 一种跌打七厘片的制备方法 | |
CN101062029B (zh) | 汉黄芩素在制备治疗胃癌的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1129387A (zh) | 葫芦素在治疗癌症方面的新的医药用途 | |
CN105796861A (zh) | 连翘苷、连翘苷衍生物、连翘苷与连翘脂素组合物在制备提高免疫功能的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16141B (zh) | 一种新型地榆制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5125635A (zh) | 一种能增强免疫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3349737B (zh) | 治疗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1181440B (zh) | 一种治疗血液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
CN1261110C (zh) | 治疗普通和流行性感冒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1757016A (zh) | 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 | |
CN102100729B (zh) | 治疗和预防辐射损伤的口服药物 | |
CN111588793A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在制备用于治疗男性少精弱精症的药物或保健品中的应用 | |
CN100546586C (zh) | 红豆杉多糖在制药中的应用 | |
CN109045299A (zh) | 一种用于缓解和/或治疗炎性疼痛的药物组合物 | |
CN111329871A (zh) | 蛹虫草预防和治疗肝癌的产品制备方法及应用 | |
CN108324924A (zh) | 苦瓜蛋白在制备抗人乳头瘤病毒感染药物中的应用 | |
CN100482245C (zh) | 板蓝根和黄芩苷的药物组合物 | |
AU2021105111A4 (en) | Drug for treating cancer pain, preparation method and use thereof | |
CN109125427B (zh) | 一种盆炎净栓剂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