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1007151A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 - Google Patents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01007151A CN101007151A CN 200610013099 CN200610013099A CN101007151A CN 101007151 A CN101007151 A CN 101007151A CN 200610013099 CN200610013099 CN 200610013099 CN 200610013099 A CN200610013099 A CN 200610013099A CN 101007151 A CN101007151 A CN 101007151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radix
- rhizoma
- chinese medicine
- preparation
- part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依据祖国医学辩证论治原则,公开一种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清解余毒功效之内服药物;本发明是以西洋参、人参、丹参、生地黄、山药、泽泻、土茯苓、桔梗、白茅根、杜仲、益母草、黑豆及白花蛇舌草共十三味原料组成,并根据每味中药不同特性,分别以粉碎成细粉,用水提取等预处理后,再按比例混合制成片剂、胶囊剂、颗粒剂等剂型;本发明配方独特,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对症见神疲乏力、腰酸腿软、面浮肢肿、头晕及蛋白尿等有极好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使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属于医药领域。
背景技术
慢性肾小球肾炎又称慢性肾炎,是由血循环免疫复合物少量长期进入肾小球而引起的变态反应性疾病。本病多见于成人,病程在一年以上。慢性肾炎呈进行性经过,有些病情比较稳定,进行缓慢;有些则易反复发作,在较短期间内肾功能即逐渐恶化,进入尿毒症期;有些则因尿蛋白丢失过多而出现肾病综合症;有些则因持续性高血压导致动脉硬化和肾功能不全。这种疾病是医学界公认难治性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目前,西医采用皮质激素或免疫抑制剂治疗,常产生成瘾性、高血压及白细胞减少等不良后果,且治疗效果不稳定;给患者造成痛苦和一定经济负担。可见西医对该病缺乏安全有效药物。
根据慢性肾炎的临床表现,该病属于祖国医学水肿、虚损、腰痛等范畴。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炎病机多属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本虚总由脾肾亏虚,标实则为水湿、浊毒、瘀血等。该病随着病程迁延和病情加重,多有一个由阳虚向阴虚的转变过程,这也与久用温燥、渗利之品,或久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有关。
目前,已公开的关于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以用于脾肾阳虚、水饮内停者居多,例如,由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肉桂、泽泻、制附子、牡丹皮、牛膝、车前子组成的“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03106362.4)”,由人参、白术、黄芩、茯苓、泽泻、柴胡、猪苓、桂枝组成的“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申请号,CN200410006353.9)”等;收载于《部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12册的肾炎四味片,由黄芪、细梗胡枝子、黄芩、石韦组成,主要以益气解毒为主;另外还有滋补肝肾、利湿解毒者,例如,由丹皮、白芍、茯苓、泽泻、旱莲草、女贞子、蒲公英、黄精组成的“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申请号,CN200410013798.X)”等。慢性肾炎病因病机错综复杂,中后期多表现为气阴两虚、水湿内停、瘀血阻络,像类似以上公开的纯中药虽然有一定疗效,但毕竟针对该病的病因病机用药配伍还不全面,针对性不强,影响了长期稳定的疗效。
综合分析,现有技术在中西药物治疗慢性肾炎方面存在局限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依据中医辩证论治原则,公开一种具有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利尿消肿、清解余毒作用,能够有效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
本发明药物可由下列组分制成(用量为重量份)药剂:
生地黄80-120份 山药70-120份 泽泻40-60份
土茯苓80-120份 桔梗80-120份 白茅根120-180份
杜仲40-80份 益母草80-120份 西洋参20-40份
人参5-20份 丹参40-80份 黑豆80-120份
白花蛇舌草40-60份
本发明药物的最佳重量配比是:
生地黄100份 山药100份 泽泻50份 土茯苓100份
桔梗100份 白茅根150 份杜仲60份 益母草100份
西洋参30份 人参10份 丹参50份 黑豆100份
白花蛇舌草50份
本发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本发明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其制备方法是:取组方中山药、土茯苓、桔梗粉碎成细粉,将组方中丹参、人参、西洋参分别粉碎成细粉;剩余生地黄、杜仲、白花蛇舌草、黑豆、益母草、白茅根、泽泻用水提取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7倍量,每次提取水温98-102℃,提取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60±5℃热测)的浸膏;浸膏加入山药、土茯苓、桔梗细粉,混匀,制成大颗粒,真空干燥,干固物粉碎成细粉,混匀,分别加入丹参、人参、西洋参细粉,混合均匀,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本发明的中药,方中西洋参补气养阴清热,人参可大补元气,二者共为君药,有培元固本益气养阴之功;山药能补脾益肾涩精,杜仲补肝肾,两药合用补肾健脾,地黄清热益阴与白花蛇舌草、土茯苓、白茅根甘淡解毒之品配伍共奏清解余毒之功,以上共为臣药;丹参、益母草活血化瘀,黑豆、泽泻利水消肿,共为佐药;桔梗宣肺气,肺为水之上源,开肺气利水湿为使药;全方标本兼顾,通补兼施、扶正祛邪,补而不燥不腻,清利而不伤不损,共奏益气养阴、补肾健脾、活血化瘀、利水消肿、清解余毒之功效。
现代药理研究:丹参改善微循环,纠正肾组织缺氧缺血,增加毛细血管网,促进组织的修复与再生,使滤过机能减退或丧失的肾小球得以恢复。白茅根有利尿作用可消除水肿;能降低血管通透性,以减少尿中蛋白质。益母草含益母草硷甲、乙及水苏硷,对改善肾脏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扩张血管,消除蛋白尿及抗菌消炎均有一定作用。
本发明主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对症见神疲乏力、腰酸腿软、面浮肢肿、头晕耳鸣及蛋白尿、血尿等有极好的效果,且无毒副作用;兹将实验研究介绍如下。
本发明动物急性毒性试验
急性毒性试验研究,取体重18-20g昆明种健康小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组,给药剂量分别为48克生药/kg/日、24克生药/kg/日、12克生药/kg/日三个剂量组及一个对照组,共计四组,每天2ml/每只,分两次给予,空白对照组给等量水,给药后连续观察一周,观察指标包括,小鼠的活动、饮食、体重及死亡情况。结果表明给药后7天内动物活动自如,一般情况较好,毛色、生长发育、摄食均正常,各组未见动物死亡。小鼠体重及解剖后肉眼观察比较心、肺、肾、脾、胃等脏器,各组间未见异常变化。本发明中药48克生药/kg/日约相当于临床治疗用药量的170倍,可见本发明中药临床剂量是安全的。
本发明动物长期毒性试验
一、方法
长期毒性试验研究,选用80只体重均为100-115g,7-8周龄健康Wistar种大鼠,随机分成四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对照组灌胃给予同体积水,本发明低剂量组12g生药/kg体重,中剂量组24g生药/kg体重,高剂量组48g生药/kg体重。
实验动物室采用空调调节温度20±5℃,每日固定时间灌胃给药,每周给药6天,停药1天,每周称重一次,调整给药量,给药过程中随时记录饮食量及动物的行为,实验结束后,取血测定各项指标见表。
二、结果
表1 本发明中药对大鼠血象的影响
组别 | 动物数 | 红细胞个/mm3 | 白细胞个/mm3 | 血小板个/mm3 |
对照组 | 20 | 606.4±85.04 | 13725±2560 | 43.18±7.1 |
高剂量 | 20 | 627.3±68.3 | 12194.2±3907 | 44.96±7.8 |
中剂量 | 20 | 604.5±73.0 | 12686.6±2016 | 45.9±6.5 |
低剂量 | 20 | 667.0±76.4 | 15410±3382.9 | 41.2±6.3 |
表2 本发明中药对大鼠肝、肾功能的影响 X±SD
组别 | 动物数 | 肝功能(SGPT)单位% | 肾功能(NPN)mg% |
对照组 | 20 | 20.29±5.45 | 18±2.84 |
高剂量 | 20 | 25.1±4.2 | 20.4±2.36 |
中剂量 | 20 | 18.0±5.5 | 18.7±4.99 |
低剂量 | 20 | 19.3±4.6 | 20.2±2.49 |
表3 本发明中药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组别 | 对照组 | 高剂量 | 中剂量 | 低剂量 |
动物数 | 20 | 20 | 20 | 20 |
给药剂量 | 48g生药/kg | 24g生药/kg | 12g生药/kg | |
1周 | 100.8±14.5 | 109.9±13.5 | 103.0±9.7 | 98±12.7 |
2周 | 129±19.6 | 135.2±16.7 | 116.5±10.5 | 125±20.7 |
3周 | 153±27.7 | 140.9±18.1 | 128.0±15.2 | 135±20.7 |
4周 | 165±26.1 | 165.1±23.7 | 141.6±22.9 | 164±21.6 |
5周 | 199±32 | 180±22 | 167.2±20.3 | 183±19 |
6周 | 213±34.7 | 199±27 | 184.1±18.1 | 217±23 |
7周 | 165±26.1 | 165.1±23.7 | 141.6±22.9 | 164±21.6 |
8周 | 232.2±34.8 | 210.8±22.5 | 207.5±21.4 | 235±25.2 |
9周 | 243.8±27.8 | 217±23.7 | 211.3±25.7 | 243±27.5 |
10周 | 243.4±40.9 | 222±23.7 | 216.1±26 | 254±35.7 |
11周 | 245.7±36 | 221±35 | 220.6±44.1 | 261±35.2 |
12周 | 250.6±34.2 | 232±31 | 221±35 | 264±34 |
由表1、表2、表3所见本发明中药对大鼠血象、肝肾功能、体重均无明显影响。在给药过程中,各剂量组动物均未出现任何毒性反应,毛光泽、饮食、饮水、眼睛、呼吸、循环及四肢活动均正常,也未出现任何动物死亡,对心、肝、脾、肾、肺、胃肠等内脏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均未发现有特异性病变。
三、结论
本发明中药长期毒性实验表明,高(相当于临床常用量的170倍)、中、低(相当于临床常用量的42.5倍)三个剂量组生化、病理均无明显变化,故可以认为常用量下长期服用安全、可靠、无毒性反应。
本发明与治疗作用有关的药效研究资料
一、与功能主治相关的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
(一)本发明中药的抗炎作用
1.对小鼠耳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取雄性小白鼠50只,体重18-22g,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分别作为生理盐水组、氢化可的松组及本发明中药(I、II、III)组五个剂量组,给药途径均为灌胃,每日一次,连续四天,于末次给药后2小时给小鼠右耳正反两面涂抹巴豆油液(内含巴豆油2%,无水乙醇20%,无水乙醚78%)0.05ml/只,使其发炎肿胀,四小时以后将小鼠处死,用打孔器于两耳同一部位分别打下一个耳片,精密称重,从右耳重量减去左耳重量即为右耳实际肿胀重量。由此计算肿胀抑制率,并作t检验,比较生理盐水对照组与给药组间的显著差异性。结果见下表:
对小鼠耳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影响
组别 | 给药剂量 | 平均肿胀重量(mg)X±SD | 肿胀抑制率(%) | P值 |
生理盐水组 | 10g/kg | 23.6±5.1 | ||
氢化可的松组 | 12.5mg/kg | 8.4±7.1 | 64.6 | <0.01 |
本发明中药I | 8g/kg | 13.0±2.9 | 44.9 | <0.01 |
本发明中药II | 6g/kg | 13.4±3.1 | 44.3 | <0.01 |
本发明中药III | 4g/kg | 17.5±4.2 | 25.8 | <0.05 |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巴豆油所致鼠耳肿胀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2.对大鼠棉球肉芽增生的影响
取雄性wistor大鼠50只,体重150-180g,用乙醚麻醉,在无菌操作下切开两侧蹊部皮肤,各植入25mg重的消毒棉球一个,术后当天随机分成五组,每组10只,分别灌服生理盐水、氢化可的松及本发明中药(I、II、III),每日一次,连续八天,于末次给药后2小时处死大鼠,剥离肉芽组织,于60℃烘干2小时后称重,比较生理盐水组与给药组间的显著差异性。结果见下表:
对大鼠棉球肉芽增生的影响
组别 | 给药剂量 | 平均棉球肉芽重量(mg)X±SD | 肿胀抑制率(%) | P值 |
生理盐水组 | 10g/kg | 82.5±12.1 | ||
氢化可的松组 | 25mg/kg | 42.5±6.2 | 48.5 | <0.01 |
本发明中药I | 8g/kg | 48.2±5.9 | 41.5 | <0.01 |
本发明中药II | 6g/kg | 56.0±7.3 | 32.0 | <0.01 |
本发明中药III | 4g/kg | 70.6±9.4 | 14.4 | <0.05 |
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对大鼠棉球肉芽增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二)本发明中药对大鼠的利尿作用
取雄性大鼠45只,体重150-200g,随机分成五组,每组九只,分别给予生理盐水、肾炎四味片、双氢克尿塞及本发明中药(I、II),双氢克尿塞除外的各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每日一次,连续七天,双氢克尿塞组在第七天灌服双氢克尿塞,各组均禁食18小时。实验开始时轻压动物下腹部,排尽余尿,用0.9%氯化钠溶液2.5ml/100g作为水负荷,将动物置于代谢笼中收集尿液,计算5小时尿量平均值,比较生理盐水组与各给药组间的差异,结果见下表:
对大鼠的利尿作用
组别 | 给药剂量 | 尿量(ml/5小时)X±SD | P值 |
生理盐水组 | 10g/kg | 4.04±0.41 | |
双氢克尿塞组 | 50mg/kg | 5.78±0.57 | <0.01 |
本发明中药I | 8g/kg | 4.77±0.44 | <0.01 |
本发明中药II | 6g/kg | 4.33±0.32 | <0.05 |
肾炎四味片组 | 12g/kg | 4.96±0.26 | <0.01 |
结果表明,8g/kg本发明中药对大鼠的利尿作用显著。
(三)本发明中药对阿霉素致氨基酸核苷肾病模型的影响
取雄性wistor大鼠60只,体重100±10g,随机分成六组,每组10只,除对照组外,其他各组给予阿霉素1mg/kg,皮下注射,每日一次,在给阿霉素的同时,分别灌服生理盐水、肾炎四味片、氟哌酸及本发明中药(I、II),每日一次,连续30天,给药过程中每日测量一次尿蛋白,于末次给药后取血分别测定血肌酐、胆固醇、总蛋白、尿蛋白,取各组大鼠肾脏作组织病理。
测定指标及采用方法
血肌酐:苦味酸法 血胆固醇:单一显色法
血清总蛋白:双缩脲法 尿蛋白:Esbach法
每周测定两项,结果见下一页表。
对阿霉素致氨基酸核苷肾病模型的影响(实验结果表)
组别 | 剂量(g/Kg) | 测定指标(X±SD) | |||
血肌酐(mg/dl) | 胆固醇(g/l) | 总蛋白(mg/dl) | 尿蛋白(mg/15次) | ||
对照组 | 0.67±0.07 | 87.5±6.8 | 4.05±0.10 | 1136.4±229.1 | |
模型组 | 0.001 | 0.71±0.08 | 188.0±16.5* | 3.20±0.16** | 807.2±200.2 |
氟哌酸组 | 0.8 | 0.67±0.06 | 150.5±15.8* | 3.50±0.16** | 999.5±234.7 |
本发明中药I | 7.5 | 0.69±0.11 | 167.0±13.7* | 3.32±0.21** | 907.8±218.4 |
本发明中药II | 5 | 0.68±0.09 | 159.0±12.9* | 3.42±0.24** | 1040.1±261.5 |
肾炎四味片组 | 12 | 0.68±0.09 | 163.0±17.8* | 3.60±0.29** | 911.1±226.4 |
经统计学处理可见,血肌酐各组无明显变化;血胆固醇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均P<0.01有显著差异;血总蛋白各组与模型组相比较,均P<0.01有显著差异;尿蛋白各组有轻微改善。
(四)小结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具有以下药理作用:
1.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棉球肉芽增生,具有较好抗炎消肿作用。
2.对大鼠有显著利尿作用。
3.对阿霉素致氨基酸核苷肾病模型结果表明,该药对血胆固醇、血总蛋白有显著改善;对尿蛋白有轻微改善作用,对血肌酐无影响。
二、对大鼠实验性慢性肾炎的作用
1实验材料
1.1实验动物:北京大学医学部实验动物科学部合格证号:SCXK(京)2002-005
1.2药品与试剂:
盐酸阿霉素: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20030902
醋酸泼尼松片:天津力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批号:20040303
本发明中药:天津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批号:20040716
尿蛋白、血尿素氮、血肌酐、血总蛋白试剂盒由中生北控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给药剂量及分组情况:
空白对照组:等量水。
肾炎模型组:等量水。
醋酸泼尼松组:13.3mg/kg.
本发明中药I:4.2g生药/kg.
本发明中药II:2.1g生药/kg.
本发明中药III:1.0g生药/kg.
1.4实验仪器
TBA-40FR 自动生化分析仪日本东芝
JEM-1010 日本电子公司透射电镜
2实验方法
2.1阿霉素肾损伤模型的制备
取60只大鼠,♀♂各半,体重220~+20g,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即:空白对照组、肾炎模型组、阳性醋酸泼尼松(13mg/kg)组、本发明中药组(4.2g生药/kg;2.1g生药/kg;1.0g生药/kg)三个剂量组。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大鼠均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7.5mg/kg),于次日开始给药。
2.2给药方法
灌胃给药量均按1ml/100g体重。空白对照组和肾炎模型组灌胃给予等量水,以上各受试组均每日灌胃一次连续4周。实验期间所有大鼠自由饮水、饮食。
2.3主要观察指标
于第4周末,收集24h尿液,测定尿蛋白。称体重戊巴比妥钠40mg/kg腹腔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测定血肌酐、尿素氮、血白蛋白含量,结果见表1-2。最后将大鼠处死,取肾组织用10%甲醛固定,HE染色,光镜观察。另取活体肾皮质2.5%(v/v)戊二醛先固定,1%(m/m)锇酸后固定,Epon618包埋,超薄切片,1%(m/m)醋酸铀染色,透射电镜观察。
2.4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作T检验统计处理。
3实验结果
3.1对各组大鼠尿蛋白、血尿素氮含量的测定
本发明中药(4.2g生药/kg;2.1g生药/kg)给药4周后与肾炎模型组比较均有明显地降低大鼠尿蛋白、血尿素氮的作用。结果见表1。
3.2对各组大鼠血肌酐、白蛋白含量的测定
本发明中药治疗4周后,与肾炎模型相比较有明显地降低肾炎大鼠血肌酐、白蛋白的含量。结果见表2。
表1 对各组大鼠尿蛋白、血尿素氮的测定X±SD n=10
组别 | 给药剂量 | 尿蛋白(mg/24h) | 血尿素氮(mmol/L) |
空白对照组 | — | 6.75±1.45 | 9.03±1.95 |
肾炎模型组 | — | 15.61±2.67 | 11.84±1.77 |
醋酸泼尼组 | 0.013 | 11.35±2.52** | 10.21±1.61 |
本发明中药I | 4.2 | 12.59±2.83* | 9.67±1.32* |
本发明中药II | 2.1 | 13.07±1.94 | 10.07±1.36* |
本发明中药III | 1.0 | 13.84±2.49 | 10.91±1.74 |
注:各受试组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 **P<0.01
表2对各组大鼠血肌酐、白蛋白的测定X±SD N=10
组别 | 给药剂量 | 血肌酐(umol/L) | 白蛋白(g/L) |
空白对照组 | — | 52.18±5.34 | 38.93±4.16 |
肾炎模型组 | — | 95.45±9.21 | 26.06±3.39 |
醋酸泼尼组 | 0.015 | 92.45±11.1 | 34.04±5.93** |
本发明中药I | 4.2 | 84.17±11.7* | 31.36±3.21** |
本发明中药II | 2.1 | 85.58±9.87* | 29.51±2.88* |
本发明中药III | 1.0 | 94.55±10.45 | 28.73±2.48 |
注:与模型组比较*P<0.05 **P<0.01
3.3肾脏形态的检查
光镜:模型大鼠肾小球肿大,球囊间隙增宽,镜下可见系膜细胞增生,炎性细胞浸润,部分视野下可见肾小管内蛋白管型。治疗各组肾小球病理改变较模型组减轻。模型组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部分肾小球中可见到增厚的基底膜呈双轨状,本发明中药高、中、低剂量组、基底膜增厚较模型组减轻,其中本发明中药高剂量组作用较明显。电镜:模型组可见上皮下大量电子致密物沉积,肾小球基底膜明显增厚,足细胞肿胀、足突融合,可见内皮细胞肿胀、破坏。本发明中药高、中剂量组上皮下电子致密物明显减少,部分有吸收现象,基底膜增厚程度减轻,足细胞肿胀减轻、足突部分恢复,未见内皮细胞破坏。本发明中药低剂量组基底膜增厚明显,但较模型组减轻,仍可见大量钉突,足突部分恢复,未见内皮细胞破坏。
4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本发明中药组(4.2g生药/kg、2.1g生药/kg)对肾炎模型大鼠具有明显降低尿蛋白,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及增加血白蛋白作用。能显著减轻肾炎模型大鼠所致的肾小球毛细血管增厚的基膜。由此可见,本发明中药对大鼠实验性肾炎有较显著的改善作用,通过本试验可对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5参考文献
[1]徐叔云.药理实验方法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1071.
[2]陈奇.中药药理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712.
[3]谢强敏,等.肾康宁片对大鼠实验性肾炎的作用[J].
中药药理与临床,1998,14(4):33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制备片剂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生地黄100g 山药100g 泽泻50g 土茯苓100g 桔梗100g
白茅根150g 杜仲60g 益母草100g 西洋参30g 人参10g
丹参50g 黑豆100g 白花蛇舌草50g
制备方法:
取组方中山药、土茯苓、桔梗粉碎成细粉,将组方中丹参、人参、西洋参分别粉碎成细粉;剩余生地黄、杜仲、白花蛇舌草、黑豆、益母草、白茅根、泽泻用水提取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7倍量,每次提取水温98-102℃,提取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60±5℃热测)的浸膏;浸膏加入山药、土茯苓、桔梗细粉,混匀,制成大颗粒,真空干燥,干固物粉碎成细粉,混匀,分别加入丹参、人参、西洋参细粉,混合均匀,制粒,压片,包薄膜衣制成约1076片(每片0.48g,含生药0.92g),即得。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片,一日3次。
实施例2制备胶囊剂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生地黄120g 山药120g 泽泻60g 土茯苓120g 桔梗120g
白茅根180g 杜仲80g 益母草120g 西洋参40g 人参20g
丹参80g 黑豆120g 白花蛇舌草60g
制备方法:
取组方中山药、土茯苓、桔梗粉碎成细粉,将组方中丹参、人参、西洋参分别粉碎成细粉;剩余生地黄、杜仲、白花蛇舌草、黑豆、益母草、白茅根、泽泻用水提取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7倍量,每次提取水温98-102℃,提取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60±5℃热测)的浸膏;浸膏加入山药、土茯苓、桔梗细粉,混匀,制成大颗粒,真空干燥,干固物粉碎成细粉,混匀,分别加入丹参、人参、西洋参细粉,混合均匀,制粒,装胶囊,制成1069粒(每粒0.6g,含生药1.16g),即得。用法用量,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实施例3制备颗粒剂
按下述重量配比称取原料:
生地黄80g 山药70g 泽泻40g 土茯苓80g 桔梗80g
白茅根120g 杜仲40g 益母草80g 西洋参20g 人参5g
丹参40g 黑豆80g 白花蛇舌草40g
制备方法:
取组方中山药粉碎成细粉,将组方中丹参、人参、西洋参分别粉碎成细粉;剩余生地黄、杜仲、白花蛇舌草、黑豆、益母草、白茅根、泽泻、桔梗用水提取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7倍量,每次提取水温98-102℃,提取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60±5℃热测)的浸膏;土茯苓乙醇提取两次,每次提取1.5小时,提取温度78-82℃,提取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0-1.35(60±5℃热测)的浸膏;两种浸膏加入山药细粉及适量淀粉或糊精,混匀,制成大颗粒,真空干燥,干固物粉碎成细粉,混匀,分别加入丹参、人参、西洋参细粉及适量糖粉,混匀,制成颗粒842g(每g含生药0.92g),即得。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g,一日3次。
Claims (5)
1、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其特征在于是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制成的制剂
生地黄 80-120份 山药 70-120份 泽泻 40-60份
土茯苓 80-120份 桔梗 80-120份 白茅根 120-180份
杜仲 40-80份 益母草 80-120份 西洋参 20-40份
人参 5-20份 丹参 40-80份 黑豆 80-120份
白花蛇舌草 40-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其中各原料最佳重量配比是:
生地黄 100份 山药 100份 泽泻 50份 土茯苓 100份
桔梗 100份 白茅根 150份 杜仲 60份 益母草 100份
西洋参 30份 人参 10份 丹参 50份 黑豆 100份
白花蛇舌草 50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制剂是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说的药剂是片剂、胶囊剂、颗粒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其制备方法是:取组方中山药、土茯苓、桔梗粉碎成细粉,将组方中丹参、人参、西洋参分别粉碎成细粉;剩余生地黄、杜仲、白花蛇舌草、黑豆、益母草、白茅根、泽泻用水提取二次,第一次1.5小时,加水8倍量,第二次1小时,加水7倍量,每次提取水温98-102℃,提取液滤过,合并滤液,减压浓缩至相对密度1.35-1.40(60±5℃热测)的浸膏;浸膏加入山药、土茯苓、桔梗细粉,混匀,制成大颗粒,真空干燥,干固物粉碎成细粉,混匀,分别加入丹参、人参、西洋参细粉,混合均匀,制成任何一种药剂学上所说的剂型。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10013099 CN101007151A (zh) | 2006-01-23 | 2006-01-23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 200610013099 CN101007151A (zh) | 2006-01-23 | 2006-01-23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01007151A true CN101007151A (zh) | 2007-08-01 |
Family
ID=386959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 200610013099 Pending CN101007151A (zh) | 2006-01-23 | 2006-01-23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01007151A (zh) |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1392B (zh) * | 2008-07-02 | 2011-10-05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26559A (zh) * | 2010-12-28 | 2012-07-04 | 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早期肾病综合症的中药 |
CN103191349A (zh) * | 2013-04-24 | 2013-07-10 | 韩刚 | 治疗肾炎的中药制剂 |
CN103381244A (zh) * | 2013-06-27 | 2013-11-06 | 陶殿华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23229A (zh) * | 2013-12-11 | 2014-03-12 | 刘万斌 | 一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药 |
CN104771705A (zh) * | 2015-04-24 | 2015-07-15 | 王立昌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剂 |
CN104771607A (zh) * | 2015-01-27 | 2015-07-15 | 刘卓韬 | 一种治疗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
CN116509953A (zh) * | 2023-06-06 | 2023-08-01 | 张有成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2006
- 2006-01-23 CN CN 200610013099 patent/CN101007151A/zh active Pending
Cited By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1301392B (zh) * | 2008-07-02 | 2011-10-05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一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2526559A (zh) * | 2010-12-28 | 2012-07-04 | 天津同仁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治疗早期肾病综合症的中药 |
CN103191349A (zh) * | 2013-04-24 | 2013-07-10 | 韩刚 | 治疗肾炎的中药制剂 |
CN103381244A (zh) * | 2013-06-27 | 2013-11-06 | 陶殿华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
CN103623229A (zh) * | 2013-12-11 | 2014-03-12 | 刘万斌 | 一种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中药 |
CN104771607A (zh) * | 2015-01-27 | 2015-07-15 | 刘卓韬 | 一种治疗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穴位组合针灸应用 |
CN104771705A (zh) * | 2015-04-24 | 2015-07-15 | 王立昌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剂 |
CN116509953A (zh) * | 2023-06-06 | 2023-08-01 | 张有成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461921B (zh) | 一种治疗妇科疾病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1007151A (zh) | 一种治疗慢性肾炎的中药及其制剂 | |
CN102772748B (zh) | 一种治疗肝郁气滞型病毒性心肌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05742B (zh) | 一种治疗小儿腹泻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63630C (zh) | 用于治疗妇女月经不调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 |
CN101537159B (zh) |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CN105267559B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药物及其制作方法 | |
CN101664533B (zh) | 一种治疗急慢性乳腺增生的中药及制备方法 | |
CN103006989A (zh) | 一种治疗糖尿病肾病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3405743B (zh) | 一种用于小儿腹泻的药物制剂 | |
CN110064016A (zh) | 一种调节慢性肾脏病免疫状态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933386B (zh) | 一种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复方血友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0536899C (zh) | 一种预防和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中药 | |
CN107007702A (zh) | 一种治疗骨关节病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剂 | |
CN106110048A (zh) | 一种治疗痤疮的药物组合物 | |
CN1047948C (zh) | 治疗子宫肌瘤的口服型天然药物组合物 | |
CN104998085A (zh) | 一种可增强免疫功能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5435162B (zh) | 一种治疗过敏性鼻炎的中药组合物、制备方法及中药制剂 | |
CN116726083B (zh) | 一种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0496591C (zh) | 治疗胆石症的药物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3405618B (zh) | 一种补肾壮阳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和检测方法 | |
CN117860856A (zh) | 乙肝肝纤维化的治疗组合物 | |
CN102526559A (zh) | 一种治疗早期肾病综合症的中药 | |
CN105169233A (zh) | 一种治疗结石的中药组合物 | |
CN102961678B (zh) | 一种治疗胆结石、胆囊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C06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C10 |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C02 | Deemed withdrawal of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patent law 2001)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