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829869A - 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前端冷却系统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前端冷却系统及车辆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829869A CN113829869A CN202111159470.9A CN202111159470A CN113829869A CN 113829869 A CN113829869 A CN 113829869A CN 202111159470 A CN202111159470 A CN 202111159470A CN 113829869 A CN113829869 A CN 11382986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cooling module
- end cooling
- vehicle
- temperature state
- modul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K—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ROPULSION UNITS OR OF TRANSMISSIONS IN VEHICLES; 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PLURAL DIVERSE PRIME-MOVERS IN VEHICLES; AUXILIARY DRIVES FOR VEHICLES; INSTRUMENTATION OR DASHBOARDS FOR VEHICLES; ARRANGEMENTS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AIR INTAKE, GAS EXHAUST OR FUEL SUPPLY OF PROPULSION UNITS IN VEHICLES
- B60K11/00—Arrangement in connection with cooling of propulsion units
- B60K11/08—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 B60K11/085—Air inlets for cooling; Shutters or blinds therefor with adjustable shutters or bli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L—PROPULSION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SUPPLYING ELECTRIC POWER FOR AUXILIARY EQUIPMENT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ODYNAMIC BRAKE SYSTEMS FOR VEHICLES IN GENERAL; MAGNETIC SUSPENSION OR LEVITATION FOR VEHICLES; MONITORING OPERATING VARIABLES OF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ELECTRIC SAFETY DEVICES FOR ELECTRICALLY-PROPELLED VEHICLES
- B60L58/0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 B60L58/10—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 B60L58/24—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 B60L58/26—Methods or circuit arrangement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or fuel cel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ic vehicles for monitoring or controlling batteries for controlling the temperature of batteries by cooling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2—LAND VEHICLES FOR TRAVELLING OTHERWISE THAN ON RAILS
- B62D—MOTOR VEHICLES; TRAILERS
- B62D35/00—Vehicle bodies characterised by streamlining
- B62D35/005—Front spoiler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8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for power electronics, e.g. for inverters for controlling motor
- H05K7/20909—Forced ventilation, e.g. on heat dissipaters coupled to component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60—Other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with 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effect
- Y02T10/70—Energy storage systems for electromobility, e.g. batteri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T—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TRANSPORTATION
- Y02T10/00—Road transport of goods or passengers
- Y02T10/80—Technologies aiming to reduce greenhouse gasses emissions common to all road transportation technologies
- Y02T10/88—Optimized components or subsystems, e.g. lighting, actively controlled glass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Sustainable Energy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前端冷却系统及车辆,属于汽车领域。安装装置包括前端框架、活动式连接结构、旋转式连接结构和驱动模块,其中前端冷却模块的两端包括活动端和固定端,且:前端框架布置于车辆的前机舱内,且前端冷却模块的活动端通过活动式连接结构与前端框架的一端相连接,而前端冷却模块的固定端通过旋转式连接结构固定在前端框架的相应另一端;驱动模块连接旋转式连接结构,用于驱动旋转式连接结构旋转,以使得前端冷却模块在旋转式连接结构与活动式连接结构的配合下与前端框架之间产生不同的夹角。本发明能够使得前端冷却模块呈不同夹角角度倾斜,以保证三电系统处于理想的工作温度,避免热失控。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前端冷却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动汽车的普及下,由于汽车设计对于造型更高的要求以及续航里程对低风阻的要求,导致目前汽车的前保格栅越来越小,这种低开口格栅给热失控带来了巨大的风险。现有的是将前端冷却模块设置为倾斜方式布置,这样的设计方式能够增加迎风面积,提升了进风量。但是该种设计在车辆处于高速行驶工况下,前端冷却模块进风量会很高,进而会带走机舱和热系统大量的热量,使机舱和热系统温度过低,无法保证电机电控、电池包以及机舱内的各类电器元件处在最佳的工作环境温度内。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前端冷却模块控制系统及车辆,用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所述安装装置包括前端框架、活动式连接结构、旋转式连接结构和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包括活动端和固定端,且:所述前端框架布置于车辆的前机舱内,且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所述活动端通过所述活动式连接结构与所述前端框架的一端相连接,而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前端框架的相应另一端;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旋转,以使得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在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与所述活动式连接结构的配合下与所述前端框架之间产生不同的夹角。
可选的,所述活动式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活动连接杆,且各个所述活动连接杆相配合地连接在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所述活动端与该活动端对应的所述前端框架的相对端之间。
可选的,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是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用于将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所述固定端与对应于该固定端的所述前端框架的相对端相固定,并通过自身旋转来带动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相对于所述前端框架进行以所述固定端为中心的旋转。
可选的,所述驱动模块通过传动轴连接至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进行旋转。
可选的,所述驱动模块为旋转电机。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前端冷却系统,所述前端冷却系统包括前端冷却模块以及第一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用于将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安装至车辆的前机舱内。
第三方面,一种基于前端冷却系统的车辆温度控制方法,所述前端冷却系统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前端冷却系统,所述车辆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载控制器,且包括:确定车辆的三电系统当前所处的温度状态,所述温度状态包括预先划分的低温状态、中温状态和高温状态;以及调节所述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呈与所确定的温度状态相对应的夹角角度进行倾斜,其中针对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对应于所述三电系统的不同温度状态而预先配置有使该三电系统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的夹角角度。
第四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前端冷却控制系统,所述前端冷却控制系统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前端冷却系统;以及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车辆的三电系统当前所处的温度状态,并所述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呈与所确定的温度状态相对应的夹角角度进行倾斜,其中,所述温度状态包括预先划分的低温状态、中温状态和高温状态,且针对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对应于所述三电系统的不同温度状态而预先配置有使该三电系统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的夹角角度。
第五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用于使得机器执行第三方面中任一项所述的控制方法。
第六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前端冷却系统,或者包括第四方面所述的前端冷却控制系统。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前端冷却模块安装装置将前端冷却模块安装于前机舱内,使得前端冷却模块能够与前端框架呈不同的夹角角度倾斜,进而灵活调节进风量,从而保证三电系统处于理想的工作温度条件下,使得车辆保持低风阻的同时,避免热失控风险,保证高效率的最佳工作温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但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2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布置方式示意图;
图3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安装装置示意图;
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前端冷却模块状态示意图;
图4B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示出的另一种前端冷却模块状态示意图;
图5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前端冷却系统的车辆温度控制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6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前端冷却控制系统示意框图;
图7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车辆温度控制的工作流程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前保格栅 2导风板
3前端冷却模块 4旋转式连接结构
5前端框架 6活动式连接结构
7活动式连接结构 8传动轴
9驱动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实施例。
通常在电动汽车中,为了保证在汽车行驶过程中电动汽车内部的控制器、电池、电机等器件保持一定的工作环境温度,则需要在汽车内部设置前端冷却模块,以对器件进行散热。举例而言,图1是一种示例前端冷却模块的位置示意图,如图1所示,前端冷却模块3位于车辆的前机舱内,并与车辆的前保格栅1和导风板2配合安装,使其能够固定于前机舱内。对应图1,图2A和图2B分别为前端冷却模块的不同示例布置方式的示意图。一种如图2A所示,该前端冷却模块3相对水平方向垂直布置于前机舱内,目前市面上大多电动汽车均采用此种布置方式。另一种则如图2B所示,前端冷却模块3相对于垂直方向呈倾斜布置,且其倾斜角度为固定角度。该种布置方式,在前保格栅1呈相同开口的前提下,相比于图2A中的垂直布置方式进风量更高。因此,倾斜布置方式的车型的前保格栅1开口设计可以更小,其机舱阻力更低,相应的整车风阻更小,更有利于保证续航里程。但是上述两种布置方式中,前端冷却模块均是固定于前机舱内,且无法活动。这会存在如下缺陷:例如在倾斜布置方式下,当汽车处在高速行驶工况下,会导致进风量过高,进而带走机舱和热系统中大量的热量,使得机舱和热系统内部温度过低;又如在垂直布置方式下,车辆的进风量较小,使得机舱和热系统的温度过高。可见,这两种示例布置方式均无法保证电机电控、电池包以及机舱内的各类电器元件处在最佳的工作环境温度内,存在热失控的风险。
据此,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更为优选的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参考图3所示,所述安装装置包括前端框架5、活动式连接结构6和7、旋转式连接结构4和驱动模块9,其中所述前端冷却模块3包括活动端和固定端,且:所述前端框架5布置于车辆的前机舱内,且所述前端冷却模块3的所述活动端通过所述活动式连接结构6和7与所述前端框架5的一端相连接,而所述前端冷却模块3的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4固定在所述前端框架的相应另一端;所述驱动模块9连接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4,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4旋转,以使得所述前端冷却模块3在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4与所述活动式连接结构6和7的配合下与所述前端框架5产生不同的夹角。以图3为例,当旋转式连接结构4发生旋转动作,带动前端冷却模块3的一端发生旋转动作,同时前端冷却模块3的相对应的另一端即与活动式连接结构连接的一端发生动作带动活动式连接结构活动,并基于活动式连接结构的两端分别连接前端框架5和前端冷却模块3的作用力下,使得前端冷却模块3能够保持一定与前端框架5一定夹角的倾斜状态。而对应于前端冷却模块3呈不同夹角的倾斜状态,车辆的进风量也不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安装装置对前端冷却模块进行安装,可以使得前端冷却模块在驱动模块的驱动下呈与前端框架不同的夹角角度倾斜,相比于现有的安装方式能够适应车况灵活变化角度,使得车辆的进风量能够基于夹角角度增大或减少,进而保证车辆的三电系统得以在合理的温度下运行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的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仅为其中一种示例,本发明实施例并不限定活动连接结构和旋转式连接结构的数量和安装连接方式,只要能够使得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产生一定夹角的连接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中。例如,活动式连接结构可以连接在前端冷却模块的上端与前端框架上横梁之间,旋转式连接结构可以连接在前端冷却模块的下端和前端框架的下横梁之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活动式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活动连接杆,且各个所述活动连接杆相配合地连接在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所述活动端与该活动端对应的所述前端框架的相对端之间。还以图3为例,图3中活动连接结构6和7为活动连接杆,活动连接杆的活动方式可以是折叠式、伸缩式或者是液压式,通过活动连接杆的活动动作能够使得前端冷却模块3与前端框架5呈不同的夹角倾斜。更为优选的,图3中活动连接结构6和7还可以为成对设置的活动连接杆,且相对于前端冷却模块3对称连接,该安装方式能够使得前端冷却模块3的两端对称倾斜,使得外部气流能够均匀进入到车辆机舱内部。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4是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用于将前端冷却模块3的固定端与对应于该固定端的前端框架5的相对端相固定,并通过自身旋转来带动所述前端冷却模块3相对于所述前端框架5进行以所述固定端为中心的旋转。如图3所示,旋转轴的一端安装于前端框架5的左侧梁,另一端则连接于前端冷却模块3,且该旋转轴呈水平连接,使得前端冷却模块3能够旋转轴为中心旋转。
在另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9通过传动轴连接至旋转式连接结构4,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4进行旋转。还以图3为例,驱动模块9连接于传动轴8,当驱动模块9驱动传动轴8发生旋转,以驱动旋转式连接结构4发生旋转。通过传动轴8的传动作用,驱动模块能够有效的将驱动力传送至旋转式连接结构4,以使得旋转式连接结构4灵活发生旋转动作。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模块9为旋转电机。旋转电机的转子部分连接至传动轴8,当转子发生旋转时,带动与之连接的传动轴发生相应的动作。因此,旋转电机的转速直接影响到前端冷却模块的倾斜速度。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采用旋转电机仅为其中一种示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驱动模块9配置不同的驱动结构,以使得前端冷却模块3能够有效的发生旋转。
下面进一步结合图4A和图4B详细说明前端冷却模块的倾斜过程。图4A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前端冷却模块原始状态示意图,如图4A所示,前端框架5垂直固定于车辆的前机舱内,活动式连接结构6和7处于闭合状态,使得前端冷却模块3处于垂直状态,即与前端框架5的夹角角度为0。如图4B所示,当车辆的三电系统温度过高,需要增加气流的进风量时,驱动模块9驱动传动轴8带动旋转轴发生旋转,同时活动连接杆6和7对称发生伸展活动,使得前端冷却模块3与前端框架5产生一定的夹角倾斜。前端冷却模块与所述前端框架5之间的夹角角度与活动式连接结构6和7的活动程度相对应,当活动式连接结构6和7的伸展活动程度最大时,相应的前端冷却模块3与前端框架5的夹角角度为最大值。
通过上述实施例的安装装置将前端冷却模块安装至前机舱内,前端冷却模块可以呈不同角度灵活倾斜,进而能够调整进风量的大小,以调节车辆机舱内部的温度。
相应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前端冷却系统,该前端冷却系统包括前端冷却模块和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该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用于将前端冷却模块安装至车辆的前机舱内。具体安装方式可参照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在此不再过多赘述。
基于上述实施例的前端冷却系统,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温度控制控制方法,该车辆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载控制器。如图5所示,该控制方法包括步骤S11至S12:
步骤S11,确定车辆的三电系统当前所处的温度状态,所述温度状态包括预先划分的低温状态、中温状态和高温状态;
步骤S11中,车辆的三电系统温度状态可以通过预设温度值来划分。首先,实时获取三电系统的工作温度,该工作温度可以通过设置在三电系统内部的温度传感器监测三电系统冷却液温度来得到。其次,将实时获取的三电系统的工作温度与预设温度值进行比较,确定车辆的三电系统当前所处的温度状态。举例而言,预设温度值包括T1和T2,其中T1为三电系统的低温临界值,T2为三电系统的高温临界值。设获取到三电系统的实时工作温度为t,当t≤T1时,则确定所述车辆的三电系统处于为低温状态;当T1<t<T2时,所述车辆的三电系统的温度状态为中温状态;当t≥T2时,则所述车辆的三电系统的温度状态为高温状态。需要说明的时,上面所述的确定温度状态方法仅为一示例,本公开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三电系统的温度状态,在此并不进行限定。
步骤S12,调节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呈与所确定的温度状态的相对应的温度状态相对应的夹角角度进行倾斜,其中针对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对应于所述三电系统的不同温度状态而预先配置有使该三电系统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的夹角角度。具体的,车载电脑根据通过步骤S11中所确定的温度状态得到与所确定的温度状态相对应的夹角角度,进而控制前端冷却模块倾斜活动以调节与前端框架之间呈所得到的夹角角度,使得三电系统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该预设温度范围可以理解为三电系统所能正常工作的合理温度范围。
在一优选实施例中,与所述低温状态、所述中温状态和所述高温状态分别对应的夹角角度依次增大。
举例而言,当确定所述车辆的三电系统处于低温状态时,车载电脑调节所述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呈较小的夹角角度或者不发生倾斜,进而减小前端冷却模块的迎风面积,使得车辆的进风量较少,避免由于前段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的夹角角度过大,进风量过多而导致三电系统的温度进一步降低;当所述车辆的三电系统处于中温状态时,则调节所述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呈适中的夹角角度倾斜,前端冷却模块得以保持适中的迎风面积,进而保持一定程度的进风量,以平衡三电系统运行工作所产生的热量;当所述车辆的三电系统处于高温状态时,则调节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呈较大的夹角角度倾斜,以增大前端冷却模块的迎风面积,增加其进风量,进而散走三电系统内部的大量热量,降低三电系统的温度,避免三电系统温度过高。其中,前端冷却模块所调节的与前端框架的夹角角度可以根据三电系统的温度,并结合车辆的工况等参数计算得出。
可见,本公开实施例的前端冷却模块能够对应于三电系统的温度状态变化自适应调节与前端框架所呈的夹角,以使得三电系统维持在合理的工作温度范围内,避免由于三电系统温度过高或者过低的热失控风险。
相应的,图6公开了一种前端冷却控制系统,该前端冷却控制系统100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前端冷却系统101以及控制器102,该控制器102被配置为确定车辆的三电系统当前所处的温度状态,并调节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呈与所确定的温度状态相对应的夹角角度进行倾斜,其中,所述温度状态包括预先划分的低温状态、中温状态和高温状态,且针对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对应于所述三电系统的不同温度状态而预先配置有使该三电系统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的夹角角度。
针对上述实施例提出的车辆温度控制方法或前端冷却控制系统,图7进一步示出了相应前端冷却控制系统或方法进行车辆温度控制的工作流程。如图7所示,步骤S21中,实时获取三电系统的温度;步骤S22,将该温度上传至车载电脑,车载电脑根据接收到的实时温度,基于预设的温度和车辆的工况条件,判断三电系统的温度状态,并对应生成控制旋转电机的控制指令,该控制指令包括对应于不同的温度状态控制电机的旋转角度。步骤S23,旋转电机接收到车载电脑的控制指令进行转动,以使得前端冷却模块旋转相应的角度。
下面结合一具体示例来详细说明上述控制过程。
设车辆的前保格栅处于开口较小的条件下,车载电脑通过监测冷却系统散热需求及三电系统冷却液温度,根据温度大小适应性调整前端冷却模块的倾斜度,即调整与前端框架的夹角角度来控制迎风面积,调节前端冷却模块的进风量,保证合理的散热需求,使机舱温度和三电温度保持在最佳工作温度范围内:
a.在恶劣工况(热需求高的工况),例如夏季低速爬坡工况。由于环境温度较高,且低速爬坡工况下三电系统散发大量热量。为保证电动车三电系统处于安全温度环境下,需要前端冷却模块处于与前端框架较大夹角角度,使进风量更高。
b.在非恶劣工况下(热需求低的工况),例如车辆高速行驶工况。此时由于车辆行驶速度快,若前端冷却模块处于与前端框架最大的夹角角度状态,此时高速下的前端冷却模块进风量很大,高速气流带走机舱和热系统大量热量,虽然不会存在热失控风险,但是可能会导致电动车三电系统及机舱电器件处于较低的工作温度环境中,超出了最佳工作环境温度,此时前端冷却模块则需要的进风量很少,需要减小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的夹角角度,以降低进风量,即将前端冷却模块处于垂直布置即可。
相应的,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用于使得机器执行上述实施例的车辆温度控制方法。
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前端冷却系统,或者包括上述实施例所述的前端冷却控制系统。结合上述实施例的描述,前端冷却模块系统的前端冷却模块可以根据车辆三电系统温度状态自适应调节与前端框架的夹角角度。因此本公开实施例的车辆的前保格栅的开口设计可以更小,相应的在车辆的整车风阻能够更小,并且能够使得车辆温度维持在合理的工作温度状态下的情况下,更有利于保证车辆的里航续程。
综上,本发明能够使得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灵活的呈不同夹角倾斜,相比传统的固定角度布置,在保持车辆地风阻的同时,基于三电系统实时温度结合车辆工况自适应灵活调整夹角角度,进而保证三电系统处于理想的工作温度下,有效的避免热失控风险,保证高效率的最佳工作温度,以达到车辆提升续航里程的目的。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申请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装置、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申请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申请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申请是参照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法、装置、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在一个典型的配置中,计算设备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CPU)、输入/输出接口、网络接口和内存。
存储器可能包括计算机可读介质中的非永久性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或非易失性内存等形式,如只读存储器(ROM)或闪存(flash RAM)。存储器是计算机可读介质的示例。
计算机可读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按照本文中的界定,计算机可读介质不包括暂存电脑可读媒体(transitory media),如调制的数据信号和载波。
还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商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装置包括前端框架、活动式连接结构、旋转式连接结构和驱动模块,其中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包括活动端和固定端,且:
所述前端框架布置于车辆的前机舱内,且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所述活动端通过所述活动式连接结构与所述前端框架的一端相连接,而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所述固定端通过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固定在所述前端框架的相应另一端;
所述驱动模块连接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旋转,以使得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在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与所述活动式连接结构的配合下与所述前端框架之间产生不同的夹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动式连接结构包括至少一个活动连接杆,且各个所述活动连接杆相配合地连接在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所述活动端以及与该活动端对应的所述前端框架的相对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是旋转轴,且所述旋转轴用于将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所述固定端与对应于该固定端的所述前端框架的相对端相固定,并通过自身旋转来带动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相对于所述前端框架进行以所述固定端为中心的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通过传动轴连接至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用于驱动所述旋转式连接结构进行旋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模块为旋转电机。
6.一种前端冷却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冷却系统包括前端冷却模块以及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所述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用于将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安装至车辆的前机舱内。
7.一种基于前端冷却系统的车辆温度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冷却系统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端冷却系统,所述车辆温度控制方法应用于车载控制器,且包括:
确定车辆的三电系统当前所处的温度状态,所述温度状态包括预先划分的低温状态、中温状态和高温状态;以及
调节所述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呈与所确定的温度状态相对应的夹角角度进行倾斜,其中针对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对应于所述三电系统的不同温度状态而预先配置有使该三电系统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的夹角角度。
8.一种前端冷却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端冷却控制系统包括:
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端冷却系统;以及
控制器,被配置为:确定车辆的三电系统当前所处的温度状态,并调节所述前端冷却模块与前端框架呈与所确定的温度状态相对应的夹角角度进行倾斜,其中,所述温度状态包括预先划分的低温状态、中温状态和高温状态,且针对所述前端冷却模块,对应于所述三电系统的不同温度状态而预先配置有使该三电系统维持在预设温度范围的夹角角度。
9.一种机器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该机器可读存储介质上存储有指令,该指令用于使得机器执行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温度控制方法。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6所述的前端冷却系统,或者包括权利要求9所述的前端冷却控制系统。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59470.9A CN113829869A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前端冷却系统及车辆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159470.9A CN113829869A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前端冷却系统及车辆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829869A true CN113829869A (zh) | 2021-12-24 |
Family
ID=789677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159470.9A Pending CN113829869A (zh) | 2021-09-30 | 2021-09-30 | 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前端冷却系统及车辆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829869A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45098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前端结构以及车辆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88456B (de) * | 1960-10-14 | 1965-03-04 | Henschel Werke Ag | Halterung fuer Kuehler von Kraftfahrzeugen |
DE2035463A1 (de) * | 1970-07-17 | 1972-01-20 | Volkswagenwerk Ag, 3180 Wolfsburg | Anordnung an einem mit einem Kuhler aus gerüsteten 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em Kraftfahrzeug |
FR2478551A1 (fr) * | 1980-03-19 | 1981-09-25 | Sueddeutsche Kuehler Behr | Disposition de radiateur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
US20020070003A1 (en) * | 2000-12-07 | 2002-06-13 | Werner Lenz | Module carrier for various heat exchangers for a motor vehicle engine |
DE102008004446A1 (de) * | 2007-02-05 | 2008-08-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 System und Verfahren für Wärmetauscher mit veränderlichem Durchfluss |
KR20100095140A (ko) * | 2009-02-20 | 2010-08-30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쿨링모듈용 마운팅 브래킷 |
EP2805843A1 (en) * | 2013-05-22 | 2014-11-26 | Faurecia Bloc Avant | Vehicle active cooling system |
JP2017100669A (ja) * | 2015-12-04 | 2017-06-08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
2021
- 2021-09-30 CN CN202111159470.9A patent/CN113829869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DE1188456B (de) * | 1960-10-14 | 1965-03-04 | Henschel Werke Ag | Halterung fuer Kuehler von Kraftfahrzeugen |
DE2035463A1 (de) * | 1970-07-17 | 1972-01-20 | Volkswagenwerk Ag, 3180 Wolfsburg | Anordnung an einem mit einem Kuhler aus gerüsteten Fahrzeug, insbesondere einem Kraftfahrzeug |
FR2478551A1 (fr) * | 1980-03-19 | 1981-09-25 | Sueddeutsche Kuehler Behr | Disposition de radiateur pour vehicules automobiles |
US20020070003A1 (en) * | 2000-12-07 | 2002-06-13 | Werner Lenz | Module carrier for various heat exchangers for a motor vehicle engine |
DE102008004446A1 (de) * | 2007-02-05 | 2008-08-07 | GM Global Technology Operations, Inc., Detroit | System und Verfahren für Wärmetauscher mit veränderlichem Durchfluss |
KR20100095140A (ko) * | 2009-02-20 | 2010-08-30 |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 쿨링모듈용 마운팅 브래킷 |
EP2805843A1 (en) * | 2013-05-22 | 2014-11-26 | Faurecia Bloc Avant | Vehicle active cooling system |
JP2017100669A (ja) * | 2015-12-04 | 2017-06-08 | いすゞ自動車株式会社 | 車両用冷却装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4045098A1 (zh) * | 2022-08-31 | 2024-03-07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前端结构以及车辆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4177093A1 (en) | Thermal management control method and apparatus, and vehicle | |
US8098040B1 (en) | Ram air driven turbine generator battery charging system using control of turbine generator torque to extend the range of an electric vehicle | |
CN102555781A (zh) | 通过控制百叶窗增加动力传动系运行效率的系统和方法 | |
CN101537790A (zh) | 使用可变速风扇控制车辆装置的温度 | |
KR101240975B1 (ko) | 전력전자부품 온도 및 냉매압력을 적용한 에어 플랩의 제어 방법 | |
CN102454468A (zh) | 经由冷却风扇工作周期控制车辆中的遮板的系统和方法 | |
CN110318856B (zh) | 无人机发动机的智能温控系统及其实现方法 | |
CN105082944A (zh) | 用于控制车辆散热器风门片的方法和系统 | |
CN113829869A (zh) | 前端冷却模块的安装装置、前端冷却系统及车辆 | |
US11230161B2 (en) | Dynamic fan speed control for aerodynamic drag reduction | |
CN210599168U (zh) | 一种叉车用散热窗 | |
CN115320427A (zh) | 充电桩散热系统控制方法、控制设备及直流充电桩 | |
CN117227408A (zh) | 车辆制冷系统控制方法、电子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17117382A (zh) | 一种顶底液冷电池包 | |
CN114619870B (zh) | 一种格栅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介质 | |
JPH08261064A (ja) | 排熱発電システム | |
US20220402352A1 (en) | Independent Radiator and Condenser Control | |
CN113787879A (zh) | 车辆空调的控制方法、车辆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 |
CN115370460B (zh) | 一种主动控制的冷却系统 | |
CN213187025U (zh) | 一种使用寿命长不易损坏的智能物联网控制器 | |
CN212848654U (zh) | 冬季电加热用新能源汽车电池组 | |
CN213040272U (zh) | 一种用于机械设备的智能控制装置 | |
CN112259886A (zh) | 一种新能源货车电池箱的散热装置 | |
CN115341988B (zh) | 工程设备的散热控制方法、装置和工程设备 | |
CN117329154A (zh) | 风扇控制方法、冷却结构、风扇控制装置、控制器及车辆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
WD01 |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