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83010A - 插座 - Google Patents
插座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83010A CN113783010A CN202111095201.0A CN202111095201A CN113783010A CN 113783010 A CN113783010 A CN 113783010A CN 202111095201 A CN202111095201 A CN 202111095201A CN 113783010 A CN113783010 A CN 113783010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unctional module
- socket
- polarity
- functional
- electrically connec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01R13/04—Pins or blades for co-operation with socket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01R13/518—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several coupling parts, e.g. fram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7—Snap or like fastening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2—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or for holding them in engagement
- H01R13/629—Additional means for facilitating engagement or disengagement of coupling parts, e.g. aligning or guiding means, levers, gas pressure electrical locking indicators, manufacturing toleranc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70—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switch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27/00—Coupling parts adapted for co-operation with two or more dissimilar counterpart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Switch Cases, Indication, And Lock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插座,该插座包括:固定架、面板、多个功能模块、开关控制模块;固定架包括:固定架本体和第一电连接件,第一电连接件位于固定架本体的内部,面板盖设于固定架本体的顶部;功能模块包括:功能模块本体和第二电连接件,第二电连接件与功能模块本体电性连接;多个功能模块和开关控制模块分别位于固定架本体内部的相应安装位处,且功能模块的功能模块本体与固定架本体可拆卸连接;多个功能模块对应的多个第二电连接件和开关控制模块分别与第一电连接件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该插座简化了功能模块的更换难度及减少了操作时间。在功能模块更换操作时,只需简单地操作开关控制模块,而无须关掉总电源,提升了用户体验。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器件领域,特别涉及插座。
背景技术
多位组合型插座通过将多个功能模块组合使用能够实现多种功能,举例来说,该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电源开关功能、电源插座功能、电脑插座功能、夜灯功能等,这能够满足用户对插座功能日益增加的需求。
相关技术提供的多位组合型插座包括:多个功能模块、面板、固定架,其中,多个功能模块分别安装于固定架上相应的安装位上,面板盖设于固定架的顶部表面上。应用时,每一功能模块须与开关电源线各自进行单独的接线,例如,当插座安装于墙壁上时,该开关电源线预先内置于墙壁内部。
然而,用户如若根据特定使用场景来更换功能模块时,首先需要对插座所在应用环境中的总电源进行断电,然后再对待更换的功能模块进行接线使其与开关电源线连接,这使得功能模块的更换过程较为繁杂,费时费力。
发明内容
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插座,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插座,所述插座包括:固定架、面板、多个功能模块、开关控制模块;
所述固定架包括:固定架本体和第一电连接件,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位于所述固定架本体的内部,所述面板盖设于所述固定架本体的顶部;
所述功能模块包括:功能模块本体和第二电连接件,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所述功能模块本体电性连接;
所述多个功能模块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架本体内部的相应安装位处,且所述功能模块的功能模块本体与所述固定架本体可拆卸连接;
所述多个功能模块对应的多个第二电连接件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本体包括:侧框和第一隔件,所述第一隔件位于所述侧框内部以将所述侧框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
所述第一电连接件包括:导向部和多个连接部,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部,所述导向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隔件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部;
所述多个连接部依次地位于所述导向部的表面上,且所述多个连接部与所述多个功能模块的多个第二电连接件一一对应;
所述多个功能模块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部,且所述功能模块的第二电连接件与相应的所述连接部电性连接;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部,且所述开关控制模块与所述导向部的第一端电性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本体还包括:承载件,所述承载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底部,且所述导向部与所述承载件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承载件的表面上具有限位槽,所述导向部位于所述限位槽内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为相适配的触点结构、插销插套结构、或者插针插孔结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部为第一触点;
所述第二电连接件包括:弹性部和第二触点,所述弹性部的一端与所述功能模块本体电性连接,所述弹性部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触点连接,所述第二触点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电性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插座包括:极性为N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极性为L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极性为E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以及,
极性为N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极性为L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极性为E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
极性为N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极性为N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极性为L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极性为L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极性为E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与极性为E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功能模块本体的外壁上设定位置处具有第一防呆结构;
所述第一容置腔的内壁上相应位置处具有第二防呆结构;
所述第一防呆结构与所述第二防呆结构适配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一防呆结构和所述第二防呆结构中的一个为凸块,另一个包括凹槽;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适配插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本体还包括:多个第二隔件,所述多个第二隔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部以将所述第一容置腔分隔为多个子容置腔;
所述多个子容置腔与所述多个功能模块一一对应,所述功能模块位于相应的所述子容置腔内。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第二隔件包括:第一隔段和第二隔段,所述第一隔段与所述第二隔段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隔段与所述第二隔段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一电连接件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的与所述间隙相对的底部位置处。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本体还包括:多个导向件,所述导向件位于所述第二隔件的位于所述子容置腔的壁上;
所述导向件被配置为用于引导所述功能模块本体向所述子容置腔内部的装配运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固定架本体还包括:压件,所述压件与所述第一隔件连接;
所述导向部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压件进行固定。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压件的底部具有压槽,所述导向部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压槽内。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座,一方面,通过在固定架本体内部设置第一电连接件,以及在可拆卸的功能模块上设置第二电连接件,当功能模块装配于固定架本体的内部时,功能模块上的第二电连接件与固定架本体内置的第一电连接件上相应位置电性连接,即可实现功能模块在插座中的电接通。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开关控制模块,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模块的启闭就能够接通或者切断第一电连接件与开关电源线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多个功能模块得电或者失电。当需要更换功能模块时,只需操作开关控制模块使得插座整体失电即可,无须切断实开关电源线所在的总电源。在功能模块更换完毕后,操作开关控制模块使得插座整体得电,即可实现被更换的功能模块在插座中的得电。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多个功能模块各自独立,并且可以各自地进行任意拆装。功能模块装配至固定架本体内部之后即可实现电性接通(可以认为是插入即得电),避免了功能模块在更换时繁杂的接线步骤,显著简化了功能模块的更换操作难度以及减少了操作时间。利用开关控制模块来控制插座得电或者失电,使得在功能模块更换操作时,只需简单地操作开关控制模块,而无须关掉总电源,避免了给用户带来不便,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第一电连接件和第二电连接件的上述设置,相比使用诸如外部导线进行接线的方式,减少了插座内部布线,这不仅利于简化插座的内部结构,且利于提高插座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插座的分解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插座的组合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功能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图4所示固定架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插座的截面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功能组件与第二电连接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示例性第二电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功能模块的轴测图及其剖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功能模块本体与第二电连接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示例性功能模块本体与第二电连接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示例性固定架与功能模块的局部装配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示例性固定架与功能模块的局部装配图。
附图标记分别表示:
1、固定架;
11、固定架本体;111、侧框;112、第一隔件;
101、第一容置腔;1010、子容置腔;102、第二容置腔;
113、承载件;114、限位槽;
115、第二隔件;1151、第一隔段;1152、第二隔段;
116、导向件;117、压件;118、压槽;
12、第一电连接件;121、导向部;122、连接部;112a、第一触点;
2、面板;
3、功能模块;
31、功能模块本体;311、底座;312、面盖;313、功能组件;
314、第三电连接件;
315、第一弹性卡件;316、刚性卡件;
32、第二电连接件;32a、弹性部;32b、第二触点;
321、第一触点连接段;322、过渡段;323、第二触点连接段;
324、弹性件;
33、第二弹性卡件;34、解锁件;341、臂部;342、按压部;
35、第二卡孔;36、位移槽;
4、开关控制模块;40、第一接线结构;
51、第一防呆结构;52、第二防呆结构;
6、弱电模块;60、第二接线结构。
通过上述附图,已示出本发明明确的实施例,后文中将有更详细的描述。这些附图和文字描述并不是为了通过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构思的范围,而是通过参考特定实施例为本领域技术人员说明本发明的概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方位名词,如“底”、“顶”“上”、“下”、“侧”等,以插座在承载物上的安装状态为基准,且采用这些方位名词仅仅是为了更清楚地描述结构和结构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描述绝对的方位。其中,使插座的靠近承载物的一侧所在方位作为“下”或者“底”,使插座的远离承载物的一侧所在方位作为“上”或者“顶”,使插座的平行于承载物的两侧所在方位作为“左”或者“右”。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物包括但不限于:墙壁、诸如由桌面等提供的支撑平台等,例如,承载物为墙壁时,该插座为墙壁插座。
多位组合型插座通过将多个功能模块组合使用能够实现多种功能,举例来说,该多种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电源开关功能、电源插座功能、电脑插座功能、夜灯功能等,这能够满足用户对插座功能日益增加的需求。
相关技术提供的多位组合型插座包括:多个功能模块、面板、固定架,其中,多个功能模块分别安装于固定架上相应的安装位上,面板盖设于固定架的顶部表面上。应用时,每一功能模块与开关电源线各自进行单独的接线。
然而,用户如若根据特定使用场景来更换功能模块时,首先需要对插座所在应用环境中的总电源进行整体断电,然后再对待更换的功能模块进行接线,这使得功能模块的更换过程较为繁杂,费时费力。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插座,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该插座包括:固定架1、面板2、多个功能模块3、开关控制模块4。其中,面板2盖设于固定架1的顶部,其中,该固定架1的顶部为固定架1的远离承载物的表面,面板2上具有用于暴露功能模块3和开关控制模块4顶端的空腔,通过面板2来为插座提供防护作用和美化外观的作用。
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包括多个功能模块3和开关控制模块4,例如功能模块3的数量为:两个、三个、四个、五个或者更多个。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2所示,沿着插座的长度方向,自插座的一端至其另一端,开关控制模块4、多个功能模块3依次地分布。本发明实施例的插座为多位组合型插座,多个功能模块3的功能可以彼此不同,也可以部分相同,还可以全部相同。举例来说,多个功能模块3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电源开关功能、电源插座功能、夜灯功能等。附图2示例了多个功能模块3包括:依次分布的USB/TypeC功能模块、二/三插功能模块、双二插功能模块、小夜灯模块。
对于功能模块3,如附图3所示,其包括:功能模块本体31和第二电连接件32,第二电连接件32与功能模块本体31电性连接。其中,第二电连接件32与功能模块本体31中的电组件进行电性连接。在一些示例中,使第二电连接件32位于功能模块本体31的底部下方。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功能模块3和开关控制模块4分别位于固定架本体11内部的相应安装位处,且功能模块3的功能模块本体31与固定架本体11可拆卸连接。同时,多个功能模块3对应的多个第二电连接件32和开关控制模块4分别与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其中,固定架本体11内部具有依次分布的多个安装位,举例来说,沿固定架本体11的长度方向(即插座的长度方向),自固定架本体11的一端至其另一端,多个安装位依次分布。
第一电连接件12沿着固定架本体11的长度延伸并位于固定架本体11的内部,第一电连接件12上对应于多个功能模块3的多个第二电连接件32和开关控制模块4均具有一个对应的电接点,以实现各自对应的电性连接。
对于插座来说,如附图2所示,固定架本体11的底部与开关控制模块4对应的位置处布置有第一接线结构40,第一接线结构40与开关控制模块4电性连接。利用该第一接线结构40使得开关控制模块4与实际应用场景中使用的开关电源线进行电性连接(例如,对于墙壁插座,开关控制模块4与墙壁内部预先布置的开关电源线相连接),其中,开关电源线可以为零线、火线、地线。可见,开关电源线、开关控制模块4、第一电连接件12、多个功能模块3串联连接。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模块4的启闭,能够接通或者切断第一电连接件12与开关电源线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第一电连接件12得电或者失电,进而实现多个功能模块3得电或者失电(即,插座整体得电或者插座整体失电)。
对于功能模块3,其功能模块本体31与固定架本体11可拆卸连接,使得功能模块3在固定架1中可拆卸,使得功能模块3容易拆装更换。在将功能模块3装配于固定架本体11内部相应的安装位时,功能模块3上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固定架本体11内部的第一电连接件12上相应位置处进行电性连接,这样,功能模块3、开关控制模块4和开关电源线串联连接,即可实现功能模块3在插座中的电接通。
综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座,一方面,通过在固定架本体11内部设置第一电连接件12,以及在可拆卸的功能模块3上设置第二电连接件32,当功能模块3装配于固定架本体11的内部时,功能模块3上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固定架本体11内置的第一电连接件12上相应位置电性连接,即可实现功能模块3在插座中的电接通。另一方面,通过设置开关控制模块4,通过控制开关控制模块4的启闭就能够接通或者切断第一电连接件12与开关电源线之间的电性连接,使得多个功能模块3得电或者失电。当需要更换功能模块3时,只需操作开关控制模块4使得插座整体失电即可,无须切断实开关电源线所在的总电源。在功能模块3更换完毕后,操作开关控制模块4使得插座整体得电,即可实现被更换的功能模块3在插座中的得电。
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多个功能模块3各自独立,并且可以各自地进行任意拆装。功能模块3装配至固定架本体11内部之后即可实现电性接通(可以认为是插入即得电),避免了功能模块3在更换时繁杂的接线步骤,显著简化了功能模块3的更换操作难度以及减少了操作时间。利用开关控制模块4来控制插座得电或者失电,使得在功能模块3更换操作时,只需简单地操作开关控制模块4,而无须关掉总电源,避免了给用户带来不便,显著提升了用户体验。
另外,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二电连接件32的上述设置,相比使用诸如外部导线进行接线的方式,减少了插座内部布线,这不仅利于简化插座的内部结构,且利于提高插座的美观性。
对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如附图3所示,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二电连接件32均可以设计为包括N极部分、L极部分和E极部分,并且,它们的N极部分、L极部分和E极部分的结构可以相同,并且均可以参见所对应的第一电连接件12或者第二电连接件32的结构。
在一些示例中,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包括:极性为N的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L的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E的第一电连接件12(即第一电连接件12的数目为三个,并且三者的结构构思是相同的);以及,极性为N的第二电连接件32、极性为L的第二电连接件32、极性为E的第二电连接件32(即第二电连接件32的数目为三个,并且三者的结构构思是相同的)。极性为N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极性为N的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极性为L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极性为L的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极性为E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极性为E的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4所示,固定架本体11包括:侧框111和第一隔件112,第一隔件112位于侧框111内部以将侧框11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101和第二容置腔102。
举例来说,第一隔件112为板状,第一隔件112的底部与固定架本体11的内腔内部连接,并且第一隔件112的顶部可以与固定架本体11的顶部持平或者低于固定架本体11的顶部。
如附图4所示,第一电连接件12包括:导向部121和多个连接部122,导向部121位于第一容置腔101内部,导向部1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隔件112位于第二容置腔102内部。多个连接部122依次地位于导向部121的表面上,且多个连接部122与多个功能模块3的多个第二电连接件32一一对应。
举例来说,沿固定件本体11的长度方向,导向部121自第一容置腔101的一端延伸至其另一端,多个连接部122沿着导向部121的长度依次间隔地分布,以对应于多个依次分布的功能模块3。
基于固定架本体11的上述结构布置,多个功能模块3均位于第一容置腔101内部,且功能模块3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相应的连接部122电性连接。开关控制模块4位于第二容置腔102内部,且开关控制模块4与导向部12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
导向部121可以由多个依次连接的导向段构成,导向部121还可以一体成型,形成一整体式导向结构。对于连接部122,连接部122可以位于导向部121的顶部表面上,以与位于功能模块本体31底部的第二电连接件32正对,便于适配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导向部121的材质包括但不限于:铜、银等良导电材料;导向部121的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为圆柱形长条、矩形长条、其他棱柱形长条等。
对于极性为N的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L的第一电连接件12和极性为E的第一电连接件12,它们各自的导向部121可以为彼此平行的长条状。
在一些示例中,连接部122在导向部121上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一体成型连接、焊接、铆接、导电胶胶接等。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5所示,固定架本体11还包括:承载件113,其中,承载件113位于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且导向部121与承载件113连接,通过将导向部121固定于承载件113上来实现在第一容置腔101底部的安装。
示例性地,承载件113为凸台状并且凸出于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表面之上,承载件113可以通过以下固定于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插接、卡接、螺钉连接、粘接、焊接、一体成型连接等。
在一些示例中,承载件113位于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中间区域处,以适配第二电连接件32位于功能模块本体31中部的功能模块3。
导向部121在承载件113上的安装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卡接、卡箍连接、粘接、焊接等。其中,卡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在一些示例中,使导向部121与承载件113卡接,以下就两者的卡接方式进行示例性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5所示,承载件113的表面上具有限位槽114,导向部121位于限位槽114内部,限位槽114的结构与导向部121的结构相适配,并且,限位槽114与导向部121过盈配合,这样,导向部121依靠弹性强制性进入限位槽114,这样能够稳定地固定于限位槽114内部。
举例来说,导向部121为圆柱形长条结构,则限位槽114也为圆柱形开槽,限位槽114的顶部开口的宽度小于导向部121的直径,这样,导向部121依靠弹性强制性地由顶部开口进入限位槽114内,而无法主动地由该顶部开口脱出,实现导向部121在限位槽114内部的稳定限位。
导向部121位于限位槽114内部时,使导向部121的顶部表面暴露于限位槽114的顶部开口处,以确保位于导向部121顶部表面的连接部122与第二电连接件32之间顺次地进行电接触。
在一些示例中,限位槽114上对应于连接部122的位置具有连接部容置槽,以使得连接部122部分地位于连接部容置槽内部。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电连接件12的连接部122与第二电连接件32之间的电性连接方式包括:触头-触头连接、插销-插套连接、或者插针-插孔连接。也就是说,连接部122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2为相适配的触点结构、插销插套结构、或者插针插孔结构。
以插销-插套连接方式举例来说,这使得第一电连接件12的连接部122和第二电连接件32中的一个设置为插销,另一个设置为插套,例如,该插套包括但不限于R型插套等。
以插针-插孔连接方式举例来说,这使得第一电连接件12的连接部122和第二电连接件32中的一个设置为插针,另一个设置为插孔。
以触头-触头连接方式举例来说,这使得第一电连接件12的连接部122设置为触点状,相应地,第二电连接件32也设置为触点状。
其中,触头-触头连接方式具有结构简单,制作方便,电连接可靠性强等优点,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使第一电连接件12的连接部122与第二电连接件32采用触点-触点连接方式进行电性连接,以下就该种实现方式进行示例性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6所示,第一电连接件12的连接部122为第一触点122a;相应地,第二电连接件32包括:弹性部32a和第二触点32b,弹性部32a的一端与功能模块本体31电性连接,弹性部32a的另一端与第二触点32b连接;第二触点32b用于与第一触点122a电性连接。
其中,第一触点122a和第二触点32b的结构采用本领域常见的触点结构即可,例如,为圆盘状、圆弧块状等。
对于第一触点122a和第二触点32b的材质,其包括但不限于:铜、银等导电单质、或者导电复合材料等。
第二连接件通过设置具有一定弹性的弹性部32a,当第一触点122a和第二触点32b相接触时,弹性部32a的存在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使得第一触点122a和第二触点32b之间获得更大的接触压力,进而获得更佳的导电性;能够降低第一触点122a和第二触点32b的位置精度,使得第一触点122a和第二触点32b在过盈接触下即可获得良好的电性接通;在第一触点122a和第二触点32b在接触的瞬间提供缓冲力,减少对触点的磨损、烧蚀等不良现象。
对于弹性部32a,其可以通过改进其自身的结构来获得弹性,也可以通过附加的弹性部32a件来获得弹性,以下分别进行示例性说明:
在一些示例中,弹性部32a通过改进其自身的结构来获得弹性,例如,如附图7所示,弹性部32a包括:采用一体成型方式顺次连接的第一触点连接段321、过渡段322和第二触点连接段323,且第一触点连接段321与第二触点连接段323之间具有间隙,该间隙即作为弹性部32a发生弹性形变的弹性缓冲空间。第一触点连接段321与功能模块本体31电性连接,第二触点连接段323与第二触点32b电性连接。
举例来说,该弹性部32a为U型结构,使得第一触点连接段321和第二触点连接段323平行相对。弹性部32a还可以为V型或者W型结构等,这些结构均可以使弹性部32a获得良好的弹性。示例性地,弹性部32a的各连接段为板状,以获得更多的连接面积。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附图8所示,弹性部32a通过附加的弹性件324来获得弹性,弹性部32a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触点连接段321、弹性件324和第二触点连接段323,第一触点连接段321还与功能模块本体31电性连接,第二触点连接段323还与第二触点32b电性连接。其中,弹性件324包括但不限于:压缩弹簧、弹性橡胶等。
对于开关控制模块4,其位于第二容置腔102内部,并且,导向部121的第一端通过第一隔件112位于第二容置腔102内部以与开关控制模块4电性连接,这里所述的导向部121的第一端可以认为是具有一定长度的连接段。
导向部121的第一端进入第二容置腔102内部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一些示例中,导向部121的第一端贯穿第一隔件112的侧壁并伸入至第二容置腔102的内部。在另一些示例中,导向部121的第一端搭接于第一隔件112顶部并伸入至第二容置腔102的内部。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5所示,固定架本体11还包括:压件117,该压件117与第一隔件112连接;导向部121的第一端通过压件117进行固定。
通过使用压件117,能够使导向部121的第一端稳定地固定于固定架本体11内部,这样,在功能模块3拆装时,不会使第一电连接件12产生晃动,确保开关控制模块4与第一电连接件12之间的稳定电连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5所示,压件117的底部具有压槽118,导向部121的第一端位于压槽118内,即,导向部121的第一端被限位于压槽118和第一隔件112之间,进而实现压件117对导向部121的第一端的固定。
其中,压槽118的结构与导向部121的结构相适配,例如,导向部121的截面呈圆柱形时,压槽118也呈圆柱形孔。
压件117可以为平板状,并且压件117能够通过多种方式固定于第一隔件112上的第一位置处,其中,在该第一位置处,导向部121的第一端最容易发生位移、错位等不期望的活动。
举例来说,导向部121的第一端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搭接段和第二搭接段,其中,第一搭接段和第二搭接段垂直连接。第一搭接段水平搭接于第一隔件112的顶部,并且,第一搭接段的远离第二搭接段的端部伸入至第二容置腔102的内部以用于与开关控制模块4电性连接;第二搭接段位于与第二容置腔102相邻的第一容置腔101内,并且第二搭接段与第一隔件112的侧壁搭接,第二搭接段的远离第一搭接段的端部位于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来导向部121主体部分电性连接。
在上述情形下,导向部121的第一端根据固定架本体11的内部构造进行了适应性设计,这利于简化导向部121在固定架1内部的装配过程。由于第一搭接段水平搭接于第一隔件112的顶部,这存在第一搭接段可能会发生活动的可能性,所以,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利用压件117将导向部121的上述第一搭接段固定于第一隔件112的顶部。
上述提及,对于第一电连接件12,其数量为三个,分别是极性为N的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L的第一电连接件12、以及,极性为E的第一电连接件12。这样,压件117的底部可以设置三个压槽118,以分别对应上述三个第一电连接件12的第一搭接段。
在一些示例中,压件117的底部与第一隔件112的顶部连接,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这包括但不限于:插接(例如,轴孔式插套连接)、卡接、螺钉连接等可拆卸连接方式。
上述就插座中涉及的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二电连接件32的结构及布置进行了示例性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插座包括:极性为N的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L的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E的第一电连接件12;以及,极性为N的第二电连接件32、极性为L的第二电连接件32、极性为E的第二电连接件32。其中,极性为N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极性为N的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极性为L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极性为L的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极性为E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极性为E的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其中,三种极性的第一电连接件12的结构可以相同,并且均可以如上述所述的任一种第一电连接件12的结构。三种极性的第二电连接件32的结构可以相同,并且均可以如上述所述的任一种第二电连接件32的结构。
根据功能模块3的具体种类来适应性设计第二电连接件32的结构,第一电连接件12的结构根据第二电连接件32的结构进行适应性调整即可。例如,对于每一功能模块3,三个极性不同的第二电连接件32可以沿插座的宽度方向依次分布且彼此间隔相对,或者,三个极性不同的第二电连接件32也可以组合为三角形轮廓形状。
举例来说,极性为N的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L的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E的第一电连接件12沿插座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地分布于固定架1的内部,这三个第一电连接件12且彼此平行。
举例来说,极性为N的第二电连接件32、极性为L的第二电连接件32、极性为E的第二电连接件32沿插座的宽度方向(即功能模块3的宽度方向)依次间隔分布,并且平行相对。
对于功能模块3,其上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功能模块本体31电性连接,以下就第二电连接件32在功能模块3中的布置进行示例性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9所示,功能模块本体31包括:底座311、面盖312和功能组件313;底座311能够拆卸地位于相应的第一容置腔101内部,面盖312盖设于底座311的顶部表面上,功能组件313位于底座311内部且功能组件313的一端暴露于面盖312上,功能组件313的另一端与第二电连接件32电性连接。
在该示例中,功能组件313位于底座311内部并通过面盖312来获得保护,功能组件313的一端(顶端)暴露于面盖312上,例如,面盖312上具有暴露空腔,以暴露该功能组件313的顶端,以便于用户对功能组件313进行操作使用。如附图10所示,功能组件313的另一端(底端)与第二电连接件32电性连接,采用功能组件313与第二电连接件32直接进行连接的方式来实现。
在另一些示例中,如附图11所示,功能模块本体31包括:底座311、面盖312、功能组件313和第三电连接件314;底座311能够拆卸地位于相应的第一容置腔101内部,面盖312盖设于底座311的顶部表面上,功能组件313位于底座311内部且功能组件313的一端暴露于面盖312上;第三电连接件314位于底座311内部且第三电连接件314的一端与功能组件313的另一端电性连接,第三电连接件314的另一端与第二电连接件32电性连接。
在该示例中,功能组件313位于底座311内部并通过面盖312来获得保护,功能组件313的一端(顶端)暴露于面盖312上,例如,面盖312上具有暴露空腔,以暴露该功能组件313的顶端,以便于用户对功能组件313进行使用。功能组件313的另一端(底端)与第三电连接件314的一端进行连接,利用第三电连接件314来实现与第二电连接件32的连接。
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三电连接件314的设计以达到以下目的为宜:第三电连接件314被配置为能够降低第二电连接件32在功能模块3内部的装配难度。例如,第三电连接件314包括但不限于:线路板等。
举例来说,第二电连接件32的结构为触点时,对应N极、L极、E极分别设置一个触点结构的第二电连接件32,通过将这三个小体积的触点结构的第二电连接件32提前预置于线路板结构的第三电连接件314上,然后将相对较大体积的第三电连接件314与功能组件313进行连接即可,这对装配精度的要求降低,进而达到了简化装配难度的目的。
功能组件313的结构与功能模块3的功能直接相关,举例来说,功能模块3可以设计为具有USB/TypeC功能、插座功能(二/三插功能、双二插功能等、)小夜灯功能、无线充电功能等,相应地,功能组件313设计为USB/TypeC功能组件、插座功能组件、小夜灯功能组件、无线充电功能组件即可。
以插座功能组件举例来说,其至少包括插套,使插套与第二电连接件32直接电性连接,或者,使插套通过第三电连接件314来与第二电连接件32进行间接的电性连接,都可以实现该功能组件313所在的功能模块本体31与第二电连接件32之间的电性连接。
以无线充电功能组件举例来说,其至少包括线路板,可以使其线路板与第二电连接件32直接进行电性连接,即可实现该功能组件313所在的功能模块本体31与第二电连接件32之间的电性连接。
对于底座311,在一些示例中,底座311的底部至少具有开孔,这些开孔用于暴露第二电连接件32,例如仅暴露第二电连接件32的第二触点32b,以实现第二电连接件32与第一电连接件12的电接触。
对于上述涉及的功能模块本体31,底座311的顶部表面为底座311的面向面板2的表面,通过使面盖312与底座311可拆卸连接,利于对功能组件313进行更换或者维护,这样,当功能组件313发生损坏时,仅须更换其中的功能组件313即可,使得功能模块本体31的维护更加便利。
面盖312与底座311之间可采用以下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连接,这包括但不限于:卡接、螺钉连接、销接等方式。
举例来说,面盖312与底座311之间采用卡接方式进行可拆卸连接,在该种情形下,如附图9所示,功能模块本体31还包括:多个第一弹性卡件315和多个刚性卡件316。其中,第一弹性卡件315与面盖312的侧缘连接,且多个第一弹性卡件315绕面盖312的周向间隔分布。刚性卡件316与底座311的外侧壁连接,且多个刚性卡件316绕底座311的周向间隔分布。多个第一弹性卡件315与多个刚性卡件316一一对应,第一弹性卡件315上具有第一卡孔,刚性卡件316与相应的第一弹性卡件315上的第一卡孔卡接。
刚性卡件316与第一弹性卡件315的布置位置一一对应,以刚性卡件316举例来说,使刚性卡件316布置于底座311的相对的两个外侧壁上,并且,底座311的每一个外侧壁上布置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刚性卡件316。这利于充分利用底座311的外侧壁上的闲置空间,使得底座311在满足多功能化的前提下,底座311的结构更加紧凑化。
面盖312包括:面盖面板和面盖侧缘,其中,面盖面板与面盖侧缘的顶端连接,第一弹性卡件315与面盖侧缘的底部连接且向着靠近承载物的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第一弹性卡件315为结构简单的矩形板状结构,第一弹性卡件315上的第一卡孔为结构简单的矩形孔、梯形孔等。刚性卡件316为梯形块状结构,刚性卡件316的面向第一弹性卡件315的表面设置为倾斜平面,这使得自刚性卡件316的顶端到其底端的方向,刚性卡件316的厚度逐渐增加。刚性卡件316的倾斜平面能够引导刚性卡件316向第一卡孔中的卡接,当面盖312盖设于底座311上时,第一弹性卡件315沿着刚性卡件316的倾斜平面向下运动,刚性卡件316挤压第一弹性卡件315,使其变形以允许其向下运动,直至刚性卡件316进入第一卡孔内,第一弹性卡件315弹性恢复至原位,刚性卡件316的底壁与第一弹性卡件315的第一卡孔的孔底壁相抵接,实现刚性卡件316与第一卡孔的卡接。
上述提及,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座包括:极性为N的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L的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E的第一电连接件12;以及,极性为N的第二电连接件32、极性为L的第二电连接件32、极性为E的第二电连接件32。
可见,第一电连接件12和第二电连接件32进行电性连接时,须使N极对应连接N极,L极对应连接L极,E极对应连接E极,否则会引起错接,进而影响插座的正常使用。
如附图6所示,为了防止各极之间错接,功能模块本体31的外壁上设定位置处具有第一防呆结构51;第一容置腔101的内壁上相应位置处具有第二防呆结构52;第一防呆结构51与第二防呆结构52适配连接。
示例性地,第一防呆结构51设置于功能模块本体31的底座311的外壁上设定位置处,例如,位于底座311的沿插座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其中一个外壁上部,相应地,第二防呆结构52位于第一容置腔101的沿插座的宽度方向分布的其中一个内侧壁上部。
当功能模块3向第一容置腔101内部装配后,底座311上的第一防呆结构51与第一容置腔101内壁上的第二防呆结构52适配连接,由于防呆结构的位置是确定的,只要确保第一防呆结构51与第二防呆结构52有效连接,就能够有效地防止功能模块3倒插等失误而导致的各极性电连接件之间的错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12所示,第一防呆结构51和第二防呆结构52中的一个为凸块,另一个包括凹槽,其中,凸块与凹槽的结构相适配,以确保能够恰好适配插接。例如,凸块为长条形块,凹槽为长条形槽。凸块与凹槽的长度方向均沿着功能模块3的插入方向,也就是上下方向延伸。
在一些示例中,在第一防呆结构51和第二防呆结构52中的至少一个的端部设置导向角,以用于引导两者的适配连接运动。例如,可以使凹槽的起始端设置导向角,这使得凹槽的起始端的开口呈锥形,这样,凸块能够快速且精确地由凹槽的起始端插入至凹槽内部。
举例来说,底座311的侧壁外部设定位置处具有一外凸台,在该外凸台上设置凹槽状的第一防呆结构51,其可以沿上下方向贯穿外凸台的顶端和底端,第一防呆结构51所在的凹槽的底端具有倒角结构以用于引导。第一容置腔101的内壁相应位置处具有凸块状的第二防呆结构52即可。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4所示,固定架本体11还包括:多个第二隔件115,其中,多个第二隔件115位于第一容置腔101内部以将第一容置腔101分隔为多个子容置腔1010。该多个子容置腔1010与多个功能模块3一一对应,功能模块3位于相应的子容置腔1010内。
示例性地,第二隔件115为板状结构,第二隔件115的底端与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相应位置处连接,进一步地,第二隔件115的侧端与第一容置腔101的侧壁相应位置处连接,以提高安装强度。例如,当用于形成矩形形状的子容置腔1010时,可以使第二隔件115的底端和侧端分别与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和侧壁之间相互垂直。
通过使第二隔件115来将多个第一容置腔101进行彼此分隔,使得每一个子容置腔1010相对独立,这样,当在特定的某一子容置腔1010内更换相应的功能模块3时,不仅便于该功能模块3地顺利装配,还不会影响到其他功能模块3。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5所示,第二隔件115包括:第一隔段1151和第二隔段1152,第一隔段1151与第二隔段1152相对布置,且第一隔段1151与第二隔段1152之间具有间隙;第一电连接件12位于第一容置腔101的与间隙相对的底部位置处。
也就是说,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一隔段装配区、电连接件装配区、第二隔段装配区,电连接件装配区就是第一容置腔101的与上述间隙相对的底部位置。
第一隔段1151位于第一隔段装配区特定位置处,第二隔段1152位于第二隔段装配区特定位置处,第一电连接件12位于电连接件装配区,可见,第一电连接件12安装时不会受到第二隔件115的干涉,使得第一电连接件12在第一容置腔101内部的装配过程更为方便高效。
进一步地,如附图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架本体11还包括:多个导向件116,其中,导向件116位于第二隔件115的位于子容置腔1010的壁上;导向件116被配置为用于引导功能模块本体31向第一容置腔101内部的装配运动。
例如,该导向件116可以为长条形凸筋(其长度方向沿着功能模块本体31的向子容置腔1010内部的插入方向),该长条形凸筋的顶端设置倒角结构,即,长条形凸筋的顶端成倾斜的平面结构,该倾斜的平面即可作为引导面来引导功能模块本体31向子容置腔1010内部的装配运动。在功能模块3装配至子容置腔1010之后,功能模块3的底座311的外壁与长条形凸筋相抵即可。
在一些示例中,可以在第二隔件115的第一隔段1151和第二隔段1152上各设置一个导向件116。对于每一子容置腔1010,可以仅使导向件116设置于该子容置腔1010的一侧。
本发明实施例中,固定架1除了包括侧框111,还进一步地包括顶板,顶板与侧框111的顶端连接且顶板围设于侧框111的外部,其中,侧框111的顶端为侧框111的远离承载物的一端。顶板还用于与面板2可拆卸连接,以使面板2盖设于固定架1的顶部。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插座,使面板2与固定架1的顶部可拆卸连接,使得面板2在固定架1上的拆装更加便利,这样,在完成面板2拆装后,即可进行功能模块3的更换操作。
本发明实施例中,多个功能模块3各自独立,且每个功能模块3分别与固定架1的子容置腔1010可拆卸连接,以下就功能模块3与子容置腔1010之间的可拆卸连接方式进行示例性描述:
在一些示例中,功能模块3还包括:至少两个卡接机构,至少两个卡接机构分别位于底座311的相对的两个第一外侧壁上(这两个第一外侧壁的分布方向沿着插座的宽度方向)。如附图9所示,该卡接机构包括:第二弹性卡件33和解锁件34,第二弹性卡件33的第一端与底座311的第一外侧壁连接,第二弹性卡件33的第二端与解锁件34连接;第二弹性卡件33被配置为与子容置腔1010卡接。
结合附图13,固定架本体11的子容置腔1010的侧壁上相应位置处具有第二卡孔35,功能模块本体31位于子容置腔1010内,第二弹性卡件33与第二卡孔35卡接,进而实现功能模块本体31在子容置腔1010中的固定。
解锁件34被配置为能够沿平行于面板2的方向进行按压运动以挤压第二弹性卡件33,使得第二弹性卡件33与第二卡孔35解除卡接,即使得第二弹性卡件33与固定架1解除卡接。
在一些示例中,第二卡孔35位于子容置腔1010所在的顶板与侧框111的连接处,并且,顶板上具有位移槽36,位移槽36与第一卡孔相连通,位移槽36容纳解锁件34并允许解锁件34的按压运动。也就是说,在装配状态下,解锁件34位于位移槽36内部,对于卡接机构,第二弹性卡件33、解锁件34向着插座的外侧方向依次分布,第二弹性卡件33与第二卡孔35连接时,解锁件34搭接于顶板上的位移槽36上,而解除卡接时,解锁件34沿着位移槽36的底壁进行按压运动即可。
示例性地,第二弹性卡件33倾斜设置,且第二弹性卡件33与功能模块本体31的底座311的第一外侧壁之间具有间隙。第二弹性卡件33例如为板状,自第二弹性卡件33的第一端至其第二端的方向,该间隙的宽度逐渐增大。
第二弹性卡件33的上述设计,使得第二弹性卡件33具有弹性,该间隙作为第二弹性卡件33的弹性变形空间。当第二弹性卡件33受到解锁件34的挤压时,第二弹性卡件33压缩该间隙并向着远离底座311的方向靠近,以退出与第二卡孔35的卡接。
在一些示例中,如附图9所示,解锁件34包括:臂部341和按压部342;其中,臂部341的第一端与按压部342的第一端连接,臂部341的第二端与第二弹性卡件33的第二端连接。按压部342的第二端作为按压端,该按压端被配置为位于底座311的侧壁外部。
按压部342的按压端贯穿底座311的侧壁并暴露于其外部,使得按压部342的按压端暴露于底座311的侧壁外部,以便于用户容易地按压该按压端,进而来实现对按压部342的按压。
适应性地,顶板上的位移槽36的结构与解锁件34的结构相适配,这样还能达到使位移槽36对解锁件34在特定方向进行限位的目的,使得解锁件34仅能沿着按压方向进行运动。
当需要解除功能模块本体31和固定架1的子容置腔1010之间的卡接时,同时按压两个卡接机构的解锁件34(两个解锁件34的按压方向相对),解锁件34进行按压运动,按压运动的解锁件34挤压第二弹性卡件33,使得第二弹性卡件33发生相应的挤压变形运动,第二弹性卡件33运动至与第二卡孔35解除卡接,沿第二方向取出拆卸的功能模块本体31即可。也就是说,卡接机构包括卡接状态和解锁状态,第二弹性卡件33在插座中具有卡接位置和非卡接位置,在卡接状态下,第二弹性卡件33位于卡接位置并与第二卡孔35相卡接,在解锁状态下,第二弹性卡件33退出至非卡接位置并与第二卡孔35解除卡接。
此外,通过使卡接机构位于功能模块本体31的底座311上,并在固定架1上相应位置处布置合适的第二卡孔35,这利于简化插座的内部结构。由于卡接机构同时包含第二弹性卡件33和解锁件34,当需要解除卡接时,沿平行于面板2的方向同时按压两个卡接机构的解锁件34,即可使第二弹性卡件33与第二卡孔35解除卡接,这使得拆卸式功能模块3在固定架1上的固定和拆卸均容易操作,对安装于墙壁上的插座具有较高的适应性。
在一些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如附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插座还可以进一步包括弱电模块6,例如,沿着插座的长度方向,自插座的一端至其另一端,控制开关模块、多个功能模块3和弱电模块6依次分布。举例来说,该弱电模块6包括但不限于:电脑插口、电话插口、电视插口、音箱插口、HDMI插口等。
在固定架本体11的底部与弱电模块6对应的位置处布置有第二接线结构60,该第二接线结构60与弱电模块6电性连接,且该第二接线结构60还用于与外部电器件的连接器,例如,电脑的连接器、电视的连接器等进行连接,进而实现弱电模块6与外部电器件的电性接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术语“第一”和“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以上所述仅是为了便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4)
1.一种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固定架(1)、面板(2)、多个功能模块(3)、开关控制模块(4);
所述固定架(1)包括:固定架本体(11)和第一电连接件(12),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2)位于所述固定架本体(11)的内部,所述面板(2)盖设于所述固定架本体(11)的顶部;
所述功能模块(3)包括:功能模块本体(31)和第二电连接件(32),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2)与所述功能模块本体(31)电性连接;
所述多个功能模块(3)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4)分别位于所述固定架本体(11)内部的相应安装位处,且所述功能模块(3)的功能模块本体(31)与所述固定架本体(11)可拆卸连接;
所述多个功能模块(3)对应的多个第二电连接件(32)和所述开关控制模块(4)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本体(11)包括:侧框(111)和第一隔件(112),所述第一隔件(112)位于所述侧框(111)内部以将所述侧框(111)的内腔分隔为第一容置腔(101)和第二容置腔(102);
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2)包括:导向部(121)和多个连接部(122),所述导向部(121)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01)内部,所述导向部(12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第一隔件(112)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02)内部;
所述多个连接部(122)依次地位于所述导向部(121)的表面上,且所述多个连接部(122)与所述多个功能模块(3)的多个第二电连接件(32)一一对应;
所述多个功能模块(3)均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01)内部,且所述功能模块(3)的第二电连接件(32)与相应的所述连接部(122)电性连接;
所述开关控制模块(4)位于所述第二容置腔(102)内部,且所述开关控制模块(4)与所述导向部(121)的第一端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本体(11)还包括:承载件(113),所述承载件(113)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01)的底部,且所述导向部(121)与所述承载件(113)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件(113)的表面上具有限位槽(114),所述导向部(121)位于所述限位槽(114)内部。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2)与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2)为相适配的触点结构、插销插套结构、或者插针插孔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122)为第一触点(122a);
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2)包括:弹性部(32a)和第二触点(32b),所述弹性部(32a)的一端与所述功能模块本体(31)电性连接,所述弹性部(32a)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触点(32b)连接,所述第二触点(32b)用于与所述第一触点(122a)电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极性为N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L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2)、极性为E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2);以及,极性为N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2)、极性为L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2)、极性为E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2);
极性为N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2)与极性为N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极性为L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2)与极性为L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极性为E的所述第二电连接件(32)与极性为E的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2)的相应位置处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模块本体(31)的外壁上设定位置处具有第一防呆结构(51);
所述第一容置腔(101)的内壁上相应位置处具有第二防呆结构(52);
所述第一防呆结构(51)与所述第二防呆结构(52)适配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呆结构(51)和所述第二防呆结构(52)中的一个为凸块,另一个包括凹槽;
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适配插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本体(11)还包括:多个第二隔件(115),所述多个第二隔件(115)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01)内部以将所述第一容置腔(101)分隔为多个子容置腔(1010);
所述多个子容置腔(1010)与所述多个功能模块(3)一一对应,所述功能模块(3)位于相应的所述子容置腔(1010)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隔件(115)包括:第一隔段(1151)和第二隔段(1152),所述第一隔段(1151)与所述第二隔段(1152)相对布置,且所述第一隔段(1151)与所述第二隔段(1152)之间具有间隙;
所述第一电连接件(12)位于所述第一容置腔(101)的与所述间隙相对的底部位置处。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本体(11)还包括:多个导向件(116),所述导向件(116)位于所述第二隔件(115)的位于所述子容置腔(1010)的壁上;
所述导向件(116)被配置为用于引导所述功能模块本体(31)向所述子容置腔(1010)内部的装配运动。
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架本体(11)还包括:压件(117),所述压件(117)与所述第一隔件(112)连接;
所述导向部(121)的第一端通过所述压件(117)进行固定。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压件(117)的底部具有压槽(118),所述导向部(121)的第一端位于所述压槽(118)内。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95201.0A CN113783010B (zh) | 2021-09-17 | 2021-09-17 | 插座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1095201.0A CN113783010B (zh) | 2021-09-17 | 2021-09-17 | 插座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83010A true CN113783010A (zh) | 2021-12-10 |
CN113783010B CN113783010B (zh) | 2024-08-16 |
Family
ID=788519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1095201.0A Active CN113783010B (zh) | 2021-09-17 | 2021-09-17 | 插座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83010B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510393A1 (en) * | 2023-08-17 | 2025-02-19 | Abb Schweiz Ag | Modular switching assembly |
CN119542804A (zh) * | 2025-01-17 | 2025-02-28 | 浙江赛诺思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 多功能开关插座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69149A1 (zh) * | 2014-05-07 | 2015-11-12 | 李晓庆 | 一种扩展式组合模块电源插座及应用 |
CN105390863A (zh) * | 2015-11-16 | 2016-03-09 |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墙壁暗装的电气装置 |
CN106299855A (zh) * | 2016-09-27 | 2017-01-04 | 深圳市海鹏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插拔式墙壁插座 |
CN207977516U (zh) * | 2018-01-04 | 2018-10-16 | 深圳蓝光云集科技有限公司 | 插座 |
CN210156614U (zh) * | 2019-07-26 | 2020-03-17 |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插座 |
-
2021
- 2021-09-17 CN CN202111095201.0A patent/CN11378301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15169149A1 (zh) * | 2014-05-07 | 2015-11-12 | 李晓庆 | 一种扩展式组合模块电源插座及应用 |
CN105390863A (zh) * | 2015-11-16 | 2016-03-09 |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墙壁暗装的电气装置 |
CN106299855A (zh) * | 2016-09-27 | 2017-01-04 | 深圳市海鹏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可插拔式墙壁插座 |
CN207977516U (zh) * | 2018-01-04 | 2018-10-16 | 深圳蓝光云集科技有限公司 | 插座 |
CN210156614U (zh) * | 2019-07-26 | 2020-03-17 | 宁波公牛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插座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4510393A1 (en) * | 2023-08-17 | 2025-02-19 | Abb Schweiz Ag | Modular switching assembly |
CN119542804A (zh) * | 2025-01-17 | 2025-02-28 | 浙江赛诺思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 多功能开关插座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83010B (zh) | 2024-08-16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103799B (zh) | 电动工具电池组 | |
CN113783010A (zh) | 插座 | |
CN110778995A (zh) | 一种磁吸导电轨道 | |
US6254436B1 (en) | Electrical connector for automotive lamp | |
KR20160095484A (ko) | 라인 타입 조명장치 | |
CN115189178B (zh) | 一种易于维护的快装式光伏接线盒 | |
CN110854638A (zh) | 一种电气装置及电气系统 | |
CN110768074A (zh) | 一种转接器及磁吸导电轨道系统 | |
JPH09306576A (ja) | バッテリィ用端子 | |
GB2394125A (en) | Electrical power jack | |
CN220400779U (zh) | 壳体组件、储能电源及用电设备 | |
CN1174452C (zh) | 机电接触器 | |
CN113708133B (zh) | 拆卸式功能模块和插座 | |
CN102593672A (zh) | 电缆保持器和连接该电缆保持器的方法 | |
CN212849238U (zh) | 一种电气装置及电气系统 | |
CN214203877U (zh) | 电池及可移动平台 | |
CN116845458A (zh) | 壳体组件、储能电源及用电设备 | |
CN212209963U (zh) | 一种转接器及磁吸导电轨道系统 | |
CN214840316U (zh) | 一种磁吸导电轨道及照明设备 | |
CN216289171U (zh) | 一种插座 | |
CN209786059U (zh) | 电池连接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211624993U (zh) | 平面发光装置 | |
CN215497386U (zh) | 一种插座 | |
EP3974703A1 (en) | Magnetic attraction conductive track, adapter, electrical device and electrical system | |
CN220381963U (zh) | 一种轻触开关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