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745428A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745428A CN113745428A CN202110967725.8A CN202110967725A CN113745428A CN 113745428 A CN113745428 A CN 113745428A CN 202110967725 A CN202110967725 A CN 202110967725A CN 113745428 A CN113745428 A CN 11374542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ight
- anode
- light emitting
- layer
- emit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5
- 238000002347 inje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7924 injec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Silver Chemical compound [Ag] BQCADISMDOOEF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0000005525 hole transpor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5
-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indium;oxotin Chemical compound [In].[Sn]=O AMGQUBHHOARCQH-UHFFFAOYSA-N 0.000 claims 3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3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0000001105 regula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7
- 239000003086 colora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7641 inkjet prin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8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409 thin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05530 e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8020 evapo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Zinc monoxide Chemical compound [Zn]=O XLOMVQKBTHCTTD-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243 solut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10408 fil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4642 Polyim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Titan 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Ti]=O GWEVSGVZZGPLCZ-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3750 condition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ZUOUZKKEUPVFJK-UHFFFAOYSA-N diphenyl Chemical compound C1=CC=CC=C1C1=CC=CC=C1 ZUOUZKKEUPVFJ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4020 luminiscence typ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44991 metal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4706 metal ox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159 nanocrys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2120 photoresistant poly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240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3227 poly(N-vinyl carbazol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20001721 polyimid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332 silic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 silicide nitride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709 silv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OFIYHXOOOISSDN-UHFFFAOYSA-N tellanylidenegallium Chemical compound [Te]=[Ga] OFIYHXOOOISSD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tin di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Sn]=O XOLBLPGZBRYER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87 zinc 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IXHWGNYCZPISET-UHFFFAOYSA-N 2-[4-(dicyanomethylidene)-2,3,5,6-tetrafluorocyclohexa-2,5-dien-1-ylidene]propanedinitrile Chemical compound FC1=C(F)C(=C(C#N)C#N)C(F)=C(F)C1=C(C#N)C#N IXHWGNYCZPISE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LGDCSNDMFFFSHY-UHFFFAOYSA-N 4-butyl-n,n-diphenylaniline Polymers C1=CC(CCCC)=CC=C1N(C=1C=CC=CC=1)C1=CC=CC=C1 LGDCSNDMFFFSHY-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WXGSYPUMWKTBR-UHFFFAOYSA-N 4-carbazol-9-yl-n,n-bis(4-carbazol-9-ylphenyl)aniline Chemical compound C12=CC=CC=C2C2=CC=CC=C2N1C1=CC=C(N(C=2C=CC(=CC=2)N2C3=CC=CC=C3C3=CC=CC=C32)C=2C=CC(=CC=2)N2C3=CC=CC=C3C3=CC=CC=C32)C=C1 AWXGSYPUMWKTB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1609 Poly(3,4-ethylenedioxythiophene)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 WGLPBDUCMAPZCE-UHFFFAOYSA-N Trioxochromium Chemical compound O=[Cr](=O)=O WGLPBDUCMAPZCE-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3090 WSe2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HCLAFWTIXFWPH-UHFFFAOYSA-N [O-2].[O-2].[O-2].[O-2].[O-2].[V+5].[V+5] Chemical compound [O-2].[O-2].[O-2].[O-2].[O-2].[V+5].[V+5] XHCLAFWTIXFWP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0290 bipheny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305 bipheny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229 chemical vapour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23 chrom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XCJYREBRNVKWGJ-UHFFFAOYSA-N copper(II) phthalocyanine Chemical compound [Cu+2].C12=CC=CC=C2C(N=C2[N-]C(C3=CC=CC=C32)=N2)=NC1=NC([C]1C=CC=CC1=1)=NC=1N=C1[C]3C=CC=CC3=C2[N-]1 XCJYREBRNVKWGJ-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151 deposi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61 molybden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CWQXQMHSOZUFJS-UHFFFAOYSA-N molybdenum disulfide Chemical compound S=[Mo]=S CWQXQMHSOZUFJ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982 molybdenum disulf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0476 molybden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ZTLUNQYQSIQSFK-UHFFFAOYSA-N n-[4-(4-aminophenyl)phenyl]naphthalen-1-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N)=CC=C1C(C=C1)=CC=C1NC1=CC=CC2=CC=CC=C12 ZTLUNQYQSIQSFK-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GLKJKCYBOYXKC-UHFFFAOYSA-N nonaoxidotritungsten Chemical compound O=[W]1(=O)O[W](=O)(=O)O[W](=O)(=O)O1 QGLKJKCYBOYXK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368 organic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PQQKPALAQIIWST-UHFFFAOYSA-N oxomolybdenum Chemical compound [Mo]=O PQQKPALAQIIWS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ATGUVEKSASEFFO-UHFFFAOYSA-N p-aminodiphenylamine Chemical compound C1=CC(N)=CC=C1NC1=CC=CC=C1 ATGUVEKSASEFFO-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206 photolithograph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96 quantum do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408 titanium dioxid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30 tungsten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935 vanadium ox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2—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a resonant cavity structure, e.g. Bragg reflector pai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发光单元和第二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阳极、第一微腔调节层以及第一发光器件,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第二微腔调节层以及第二发光器件,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第一阳极的间距大于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第二阳极的间距,第一微腔调节层和第二微腔调节层的体积相等;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将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中设置的微腔调节材料的体积相同,使得在喷墨工艺中同时对每个发光单元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仅需一次喷墨工艺,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在使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在当前的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半导体)显示面板中,利用共振腔效应可以增强出射光的色饱和度及器件发光效率。例如,对于不同颜色的发光器件,通常利用微腔结构对OLED显示面板的出光进行增强,其中微腔结构为OLED的半透明阴极与反射电极之间的结构。但是由于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不相同,不同颜色的OLED器件所需的微腔长度会有所不同。在目前的制作工艺中,在R/G/B三色发光材料层蒸镀之前会分别用不同的光罩蒸镀微腔调节材料,需要三次光罩蒸镀工艺,导致工艺复杂繁琐。
因此,亟需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可以解决当前技术在制备OLED显示面板中的微腔调节材料时工艺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和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阳极、位于第一阳极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上的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位于所述第二阳极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上的第二发光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和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的体积相等。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阳极的厚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阳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覆盖所述凹槽。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阳极的厚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厚度。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以及所述第二阳极均包括第一氧化铟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上的银金属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银金属层上的第二氧化铟锡层;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所述银金属层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所述银金属层的间距。
可选的,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以及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的材料包括有机发光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和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阳极、位于第一阳极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上的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位于所述第二阳极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上的第二发光器件,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和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的体积相等;上述显示面板通过将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中设置的微腔调节材料的体积相同,使得在喷墨工艺中同时对每个发光单元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仅需一次喷墨工艺,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在使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流程图;
图7A-7F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本申请实施例针对当前技术在制备显示面板中的微腔调节材料时工艺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能够改善上述技术问题。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请参阅图1至图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31和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32;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包括第一阳极141、位于第一阳极141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上的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包括第二阳极142、位于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上的第二发光器件162;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141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和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的体积相等。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通过将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中设置的微腔调节材料的体积相同,使得在喷墨工艺中同时对每个发光单元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仅需一次喷墨工艺,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在使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10的生产效率。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截面示意图;其中,该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31、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32以及多个发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发光单元133;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包括第一阳极141、位于第一阳极141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上的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包括第二阳极142、位于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上的第二发光器件162;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包括第三阳极143、位于所述第三阳极143上的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上的第三发光器件163;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141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三阳极143的第三间距;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
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10包括基底11、设置于所述基底11上的阵列结构层12、设置于阵列结构层12上的像素定义层17以及设置于所述阵列结构层12上的阴极层18。其中,所述像素定义层17定义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
进一步地,所述阴极层18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发射红光,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发射绿光,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发射蓝光。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基底11为柔性衬底,所述基底11具体包括第一柔性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层上的阻挡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阻挡层上的第二柔性层。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层以及所述第二柔性层的材料优选为聚酰亚胺,所述阻挡层的材料优选为氮硅化物或者氮氧化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阵列结构层12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发光;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可以为蚀刻阻挡型、背沟道蚀刻型或顶栅薄膜晶体管型等结构,具体没有限制。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141的厚度、所述第二阳极142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三阳极143的厚度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的发光面积、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发光面积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的发光面积相同;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强度,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的发光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厚度,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厚度。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141、所述第二阳极142以及所述第三阳极143均包括第一氧化铟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上的银金属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银金属层上的第二氧化铟锡层;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中心和所述银金属层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银金属层的间距。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阳极141上的空穴注入层、设置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空穴传输层上的红色有机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红色有机发光层上的电子注入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电子注入层上的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空穴注入层、设置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空穴传输层上的绿色有机发光层、设置于所述绿色有机发光层上的电子注入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电子注入层上的电子传输层;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包括设置于所述第一阳极141上的空穴注入层、设置于所述空穴注入层上的空穴传输层、设置于所述空穴传输层上的蓝色有机发光层、设置于所述蓝色有机发光层上的电子注入层以及设置于所述电子注入层上的电子传输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可以为独立于所述红色有机发光层、所述绿色有机发光层、所述蓝色有机发光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电子注入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之外的膜层。或者,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可以选择为所述红色有机发光层、所述绿色有机发光层、所述蓝色有机发光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电子注入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材料包括空穴注入材料以及空穴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进一步地,所述红色有机发光层、所述绿色有机发光层、所述蓝色有机发光层有量子点发光墨水构成;所述电子注入层或者所述电子传输层包括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体,所述金属氧化物纳米晶体包括氧化锌、掺杂有镁、铝以及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氧化锌、二氧化钛、二氧化锡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空穴传输层可选自具有空穴传输能力的有机材料,可以为但不限于N,N’-二苯基-N,N’-(1-萘基)-1,1’-联苯-4,4’-二胺(NPB)、N,N’-二苯基-N,N’-二(3-甲基苯基)-1,1’-联苯-4,4’-二胺(TPD)、聚(N,N'双(4-丁基苯基)-N,N'-双(苯基)联苯胺)(poly-TPD)、聚(9,9-二辛基芴-CO-N-(4-丁基苯基)二苯胺)(TFB)、聚乙烯咔唑(PVK)、4,4'-二(9-咔唑)联苯(CBP)、4,4’,4”-三(咔唑-9-基)三苯胺(TCTA)、聚(9,9-二辛基芴-共-双-N,N-苯基-1,4-苯二胺)(PFB)或它们的混合物。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空穴注入层的材料为PEDOT:PSS、CuPc、F4-TCNQ、HATCN、氧化钼、氧化钒、氧化钨、氧化铬、MoS2、WS2、MoSe2、WSe2中的一种或多种。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17的材料为有机光阻;所述阴极层18的材料为Al或Ag等高导电金属薄膜。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阳极1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42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覆盖所述第一凹槽1421,所述第三阳极14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31,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覆盖所述第二凹槽1431;其中,所述第一凹槽1421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1431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143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凹槽142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1421或者所述第二凹槽1431的深度与所述第一阳极141的厚度相同。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线的波长不同,因此为最大程度地对所述显示面板10的出光效果进行增强,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所需的微腔长度会有所不同;其中,所述微腔长度指发光器件中心至阳极中的反射层之间的长度,为使所述显示面板10的发光效率达到最大,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的微腔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微腔长度,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微腔长度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的微腔长度。
因此,在所述第一阳极141、所述第二阳极142以及所述第三阳极143形成后,在微腔长度相对较小的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中的所述第二阳极142上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凹槽1421,同时在微腔长度更小的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中的所述第三阳极143上形成至少一个所述第二凹槽1431;其中,由于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对应的微腔长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对应的微腔长度,使得在所述第一凹槽1421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1431的深度相同的情况下,所述第二凹槽143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凹槽142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
之后,在一次喷墨工艺中每个发光单元中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对应的微腔调节材料流平至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所述第一凹槽1421内,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对应的微腔调节材料流平至所述第三阳极143上的所述第三凹槽内,在保证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的情况下,从而分别调节了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的微腔长度,只需要一次喷墨工艺,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可以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
由于阳极的厚度是微米单位,微腔调节层的厚度单位是埃,因此设置不同横截面积的凹槽就可以调节不同发光单元对应的微腔调节层的厚度,而同时不影响不同颜色子像素的正常发光显示。
针对在一次喷墨工艺中微腔调节材料喷墨后流平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141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一凹槽1421,所述第二阳极142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二凹槽1431;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微腔调节材料在喷墨后可以更好的流平均匀。
针对当前技术在制备显示面板10中的微腔调节材料时工艺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一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31、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32以及多个发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发光单元133;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包括第一阳极141、位于第一阳极141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上的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包括第二阳极142、位于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上的第二发光器件162;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包括第三阳极143、位于所述第三阳极143上的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上的第三发光器件163,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141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三阳极143的第三间距;同时,所述第二阳极1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42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覆盖所述第一凹槽1421,所述第三阳极14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31,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覆盖所述第二凹槽1431,所述第一凹槽1421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1431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143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凹槽142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上述显示面板10通过将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中设置的微腔调节材料的体积相同,使得在同一喷墨工艺中同时对每个发光单元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仅需一次喷墨工艺,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在使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10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2所示,为本申请第二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截面结构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二中显示面板10的结构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第一阳极14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阳极142的厚度,所述第二阳极14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阳极143的厚度,所述第二阳极142与所述第三阳极143上均不具有凹槽。
本申请第二实施例通过调整不同发光单元对应的阳极厚度,使得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从而能够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本申请第二实施例对比于本申请第一实施例,操作简单,无需开槽,更具有优势。
针对当前技术在制备显示面板10中的微腔调节材料时工艺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二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31、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32以及多个发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发光单元133;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包括第一阳极141、位于第一阳极141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上的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包括第二阳极142、位于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上的第二发光器件162;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包括第三阳极143、位于所述第三阳极143上的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上的第三发光器件163,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141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三阳极143的第三间距;同时,所述第一阳极141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阳极142的厚度,所述第二阳极142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三阳极143的厚度;使得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上述显示面板10通过将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中设置的微腔调节材料的体积相同,使得在同一喷墨工艺中同时对每个发光单元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仅需一次喷墨工艺,无需开槽,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在使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10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三
如图3所示,为本申请第三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截面结构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三中显示面板10的结构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421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阳极141的厚度,所述第一凹槽1421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1431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三凹槽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凹槽143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由于所述第二阳极142以及所述第三阳极143均包括第一氧化铟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上的银金属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银金属层上的第二氧化铟锡层;因此,制备所述第一凹槽1421或者所述第二凹槽1431时,可以只是把上层的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以及所述银金属层挖空而保留下层的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或者,把下层的所述银金属层以及下层的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挖空而保留上层的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
或者,制备所述第一凹槽1421或者所述第二凹槽1431时,可以只是把上层的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挖空而保留下层的所述银金属层以及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或者,把下层的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挖空而保留上层的所述银金属层以及所述第二氧化铟锡层。
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的上述设置,在阳极上设置多个凹槽,且凹槽的深度小于阳极的厚度,使得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从而能够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
针对当前技术在制备显示面板10中的微腔调节材料时工艺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三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31、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32以及多个发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发光单元133;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包括第一阳极141、位于第一阳极141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上的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包括第二阳极142、位于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上的第二发光器件162;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包括第三阳极143、位于所述第三阳极143上的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上的第三发光器件163,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141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三阳极143的第三间距;同时,所述第二阳极14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42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覆盖所述第一凹槽1421,所述第三阳极14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31,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覆盖所述第二凹槽1431,所述第一凹槽1421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一阳极141的厚度,所述第一凹槽1421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1431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143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凹槽142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使得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上述显示面板10通过将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中设置的微腔调节材料的体积相同,使得在同一喷墨工艺中同时对每个发光单元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本申请第三实施例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一,对每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没有任何影响,同时仅需一次喷墨工艺,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在使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10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四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第四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截面结构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四中显示面板10的结构与本申请实施例一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的发光面积,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发光面积,且阳极层上未设置凹槽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所在发光区域的宽度L2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所在发光区域的宽度L1,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所在发光区域的宽度L3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所在发光区域的宽度L2。所述发光单元所在发光区域的宽度是指相邻两所述像素定义层17顶部中心之间的长度。
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的上述设置,在阳极上设置像素定义层17,所述像素定义层17具有多个不同宽度的开口结构,使得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从而能够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
针对当前技术在制备显示面板10中的微腔调节材料时工艺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四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31、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32以及多个发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发光单元133;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包括第一阳极141、位于第一阳极141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上的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包括第二阳极142、位于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上的第二发光器件162;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包括第三阳极143、位于所述第三阳极143上的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上的第三发光器件163,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141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三阳极143的第三间距;同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的发光面积,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发光面积,使得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上述显示面板10通过将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中设置的微腔调节材料的体积相同,使得在同一喷墨工艺中同时对每个发光单元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本申请第四实施例相比本申请实施例一,对每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没有任何影响,同时仅需一次喷墨工艺,无需开槽,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在使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10的生产效率。
实施例五
如图5所示,为本申请第五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截面结构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五中显示面板10的结构与本申请实施例四的结构相同或相似,不同之处仅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的发光面积,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的发光面积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的发光面积相等,且所述第三阳极14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31,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覆盖所述第二凹槽1431。
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的上述设置,使得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或者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的发光面积,同时所述第三阳极14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31,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覆盖所述第二凹槽1431,使得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从而能够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
针对当前技术在制备显示面板10中的微腔调节材料时工艺复杂繁琐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第四实施例通过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该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31、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32以及多个发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发光单元133;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包括第一阳极141、位于第一阳极141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上的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包括第二阳极142、位于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上的第二发光器件162;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包括第三阳极143、位于所述第三阳极143上的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上的第三发光器件163,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141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三阳极143的第三间距;同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的发光面积,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的发光面积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的发光面积相等,且所述第三阳极143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31,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覆盖所述第二凹槽1431,使得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上述显示面板10通过将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中设置的微腔调节材料的体积相同,使得在同一喷墨工艺中同时对每个发光单元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本申请第五实施例相比本申请实施例四,对每个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没有任何影响,同时仅需一次喷墨工艺,只需在一种颜色的发光单元对应的阳极上开槽,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在使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10的生产效率。
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的制作方法,该显示面板10的制作方法应用于如本申请实施例一至本申请实施例五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中,现以本申请实施例一举例说明。
本实施例所提供的显示面板10的制作方法具体包括:
S10,在一基底11上形成阵列结构层12。
具体地,所述S10还包括:
首先,提供一基底11,在一基底11上形成阵列结构层12,如图7A所示。其中,所述基底11为柔性衬底,所述基底11具体包括第一柔性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柔性层上的阻挡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阻挡层上的第二柔性层。其中,所述第一柔性层以及所述第二柔性层的材料优选为聚酰亚胺,所述阻挡层的材料优选为氮硅化物或者氮氧化物。所述阵列结构层12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用于驱动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发光;其中,所述薄膜晶体管可以为蚀刻阻挡型、背沟道蚀刻型或顶栅薄膜晶体管型等结构,具体没有限制。
S20,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上制备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经图案化后形成第一阳极141、第二阳极142以及第三阳极143,其中,所述第二阳极14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421,所述第三阳极143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31。
具体地,所述S20还包括:
首先,利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上沉积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通过黄光、蚀刻等步骤后形成图案化的第一阳极141、第二阳极142以及第三阳极143,其中,所述第二阳极142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凹槽1421,所述第三阳极143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凹槽1431,如图7B所示。
具体地,所述第一阳极141的厚度、所述第二阳极142的厚度以及所述第三阳极143的厚度相同。所述第一阳极141、所述第二阳极142以及所述第三阳极143均包括第一氧化铟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上的银金属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银金属层上的第二氧化铟锡层;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槽1421的深度与所述第二凹槽1431的深度相同,所述第二凹槽143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凹槽1421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正投影方向上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凹槽1421或者所述第二凹槽1431的深度与所述第一阳极141的厚度相同。
S30,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上制备像素定义层17,所述像素定义层17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
具体地,所述S30还包括:
首先,利用化学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上沉积像素定义层17,所述像素定义层17具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以及第三开口,所述第一阳极141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二阳极142设置于所述第二开口内,所述第三阳极143设置于所述第三开口内,如图7C所示。
进一步地,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17不覆盖所述第一凹槽1421以及所述第二凹槽1431;在本申请另外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17不完全覆盖所述第一凹槽1421或者所述第二凹槽1431。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像素定义层17的材料包括有机光阻。
S40,通过一次喷墨工艺分别往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第三开口内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流平后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的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的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的第三微腔调节层153。
具体地,所述S40还包括:
首先,通过一次喷墨工艺分别往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以及所述第三开口内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之后,所述微腔调节材料流平后形成位于所述第一开口内的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位于所述第二开口内的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三开口内的第三微腔调节层153,如图7D所示。
其中,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可以为独立于红色有机发光层、绿色有机发光层、蓝色有机发光层、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注入层和电子传输层之外的膜层。或者,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可以选择为所述红色有机发光层、所述绿色有机发光层、所述蓝色有机发光层、所述空穴注入层、所述空穴传输层、所述电子注入层和所述电子传输层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优选的,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材料包括空穴注入材料以及空穴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由于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使得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另外,由于所述第一凹槽1421以及所述第二凹槽1431的存在,使得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的厚度,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的厚度。
S50,在所述第一开口内蒸镀红色发光材料形成第一发光器件161,在所述第二开口内蒸镀绿色发光材料形成第二发光器件162,在所述第三开口内蒸镀蓝色发光材料形成第三发光器件163。
具体地,所述S50还包括:
首先,采用蒸镀工艺在所述第一开口内蒸镀红色发光材料形成第一发光器件161,采用蒸镀工艺在所述第二开口内蒸镀绿色发光材料形成第二发光器件162,采用蒸镀工艺在所述第三开口内蒸镀蓝色发光材料形成第三发光器件163,如图7E所示。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均包括有机发光材料。
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的发光面积、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的发光面积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的发光面积相同;其中,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强度,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的发光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厚度,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厚度。
S60,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上形成阴极层18。
具体的,所述S60还包括:
利用物理气相沉积工艺在所述阵列结构层12上沉积阴极层18,所述阴极层18完全覆盖所述像素定义层17、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器件163;其中,所述阴极层18的材料为Al或Ag等高导电金属薄膜,如图7F所示。
上述显示面板10的制备方法,在一次喷墨工艺中每个发光单元中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对应的微腔调节材料流平至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所述第一凹槽1421内,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对应的微腔调节材料流平至所述第三阳极143上的所述第三凹槽内,在保证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所述第三微腔调节层153的体积相等的情况下,从而分别调节了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以及所述第三发光单元133的微腔长度,只需要一次喷墨工艺,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可以极大的提升生产效率。
由于阳极的厚度是微米单位,微腔调节层的厚度单位是埃,因此设置不同横截面积的凹槽就可以调节不同发光单元对应的微腔调节层的厚度,而同时不影响不同颜色子像素的正常发光显示。
进一步地,针对在一次喷墨工艺中微腔调节材料喷墨后流平不均匀的技术问题,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阳极141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一凹槽1421,所述第二阳极142上设置有多个相对均匀分布的所述第二凹槽1431;这样设置可以使得微腔调节材料在喷墨后可以更好的流平均匀。
相应地,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以及如上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10,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10组合为一体。其中,所述移动终端在车载、手机、平板、电脑及电视产品上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10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131和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132;所述第一发光单元131包括第一阳极141、位于第一阳极141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上的第一发光器件161,所述第二发光单元132包括第二阳极142、位于所述第二阳极142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上的第二发光器件162,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161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141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162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142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151和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152的体积相等;上述显示面板10通过将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中设置的微腔调节材料的体积相同,使得在喷墨工艺中同时对每个发光单元喷墨相同量的微腔调节材料,构成不同微腔长度的发光单元,仅需一次喷墨工艺,工艺简单,减小了光罩数量,在使不同颜色发光器件的发光效率提高的同时,提升了显示面板10的生产效率。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10以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10)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发射第一颜色光线的第一发光单元和多个发射第二颜色光线的第二发光单元;
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阳极、位于第一阳极上的第一微腔调节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上的第一发光器件,所述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阳极、位于所述第二阳极上的第二微腔调节层、以及位于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上的第二发光器件;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一阳极的第一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所述第二阳极的第二间距,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和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的体积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的厚度大于所述第二阳极的厚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阳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覆盖所述凹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的深度小于所述第二阳极的厚度。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多个发射第三颜色光线的第三发光单元,所述第三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或者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面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发光强度,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厚度小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厚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阳极以及所述第二阳极均包括第一氧化铟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氧化铟锡层上的银金属层以及设置于所述银金属层上的第二氧化铟锡层;
其中,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所述银金属层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发光器件的发光中心和所述银金属层的间距。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微腔调节层以及所述第二微腔调节层的材料包括有机发光材料、空穴注入材料、空穴传输材料、电子注入材料和电子传输材料中的至少一种。
10.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终端包括终端主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67725.8A CN113745428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67725.8A CN113745428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745428A true CN113745428A (zh) | 2021-12-03 |
Family
ID=787322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67725.8A Pending CN113745428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745428A (zh)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90213A1 (en) * | 2006-06-19 | 2007-12-2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ght-emit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JP2010097697A (ja) * | 2008-10-14 | 2010-04-30 | Seiko Epson Corp |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CN102449767A (zh) * | 2010-08-06 | 2012-05-0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有机el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CN102726122A (zh) * | 2010-01-29 | 2012-10-1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发光装置 |
CN111987135A (zh) * | 2020-09-08 | 2020-11-2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993187A (zh) * | 2021-02-08 | 2021-06-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
2021
- 2021-08-23 CN CN202110967725.8A patent/CN113745428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70290213A1 (en) * | 2006-06-19 | 2007-12-2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Light-emitting device, image forming apparatus, displa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
JP2010097697A (ja) * | 2008-10-14 | 2010-04-30 | Seiko Epson Corp | 有機el装置、有機el装置の製造方法、及び電子機器 |
CN102726122A (zh) * | 2010-01-29 | 2012-10-10 | 住友化学株式会社 | 发光装置 |
CN102449767A (zh) * | 2010-08-06 | 2012-05-09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有机el显示面板、显示装置以及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CN111987135A (zh) * | 2020-09-08 | 2020-11-24 |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2993187A (zh) * | 2021-02-08 | 2021-06-18 |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604703B (zh) |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及其形成方法 | |
JP4328384B2 (ja) | 有機el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01533852B (zh) | 有机发光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 |
KR102413938B1 (ko) |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그 제조 방법 | |
JP6808662B2 (ja)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および、有機el表示パネル、有機el表示装置 | |
CN108417600B (zh) | 有机el显示面板以及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JP6811741B2 (ja)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JP6807350B2 (ja)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CN103187539B (zh) | 有机发光器件及其制造方法 | |
WO2021164710A1 (zh) |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面板、显示装置 | |
US10651412B2 (en) | OLED display panel to reduce light leakag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JP7474040B2 (ja) | 自発光型表示パネル | |
JP2018029074A (ja) | 有機発光デバイスとその製造方法 | |
US9966418B2 (en) | Pixel structure,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11640880B (zh) | 有机el显示面板及有机el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CN106298845A (zh) | 发光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 |
US9640592B2 (en) | Method for forming functional layer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 | |
WO2017204150A1 (ja)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有機el表示装置、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JP7513472B2 (ja) | 自発光型表示パネル | |
WO2015125448A1 (ja) | 有機発光デバイスと有機表示装置 | |
JP2020030933A (ja)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及び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
CN113745428A (zh) | 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 |
JP2020140940A (ja)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有機el表示装置、および、その製造方法 | |
WO2023104110A1 (zh) | 发光装置及其制备方法、包括发光装置的电子设备 | |
JP7412999B2 (ja) | 有機el表示パネル、及び有機el表示パネルの製造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203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