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678687A - 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78687A
CN113678687A CN202010417691.0A CN202010417691A CN113678687A CN 113678687 A CN113678687 A CN 113678687A CN 202010417691 A CN202010417691 A CN 202010417691A CN 113678687 A CN113678687 A CN 11367868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inese medicin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idues
fruiting
residu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41769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相君
贾振华
刘代缓
崔旭盛
韩丽丽
周盛茂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ijiazhuang Yiling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41769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78687A/zh
Publication of CN11367868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78687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01AGRICULTURE; FORESTRY; ANIMAL HUSBANDRY; HUNTING; TRAPPING; FISHING
    • A01GHORTICULTURE; CULTIVATION OF VEGETABLES, FLOWERS, RICE, FRUIT, VINES, HOPS OR SEAWEED; FORESTRY; WATERING
    • A01G18/00Cultivation of mushrooms
    • A01G18/20Culture media, e.g. compos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5FERTILISERS; MANUFACTURE THEREOF
    • C05DINORGANIC FERTILISER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C05B, C05C; FERTILISERS PRODUCING CARBON DIOXIDE
    • C05D3/00Calcareous fertilisers
    • C05D3/02Calcareous fertilisers from limestone, calcium carbonate, calcium hydrate, slaked lime, calcium oxide, waste calcium product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ycology (AREA)
  • Environment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ushroom Cultiv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该中药渣由黄芪、人参、丹参等11味中药组成,本研究发现通过中药渣再利用,成功解决了中药渣污染及垃圾处理的难题,将中药企业的废弃物变为生产食用菌栽培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木屑用量,节约了森林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的是一种真菌栽培技术领域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具体是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中药生产和使用大国,中药在提取过程中会产生许多废渣,每年均有大量的中药渣需要处理, 传统的填埋和焚烧办法不能有效的利用中药渣里的资源,还会对空气产生二次污染和减少土地的利用空间,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经分析测定,中药渣富含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质轻,通气性好,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和轻基质。
食用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尤其是含有人体所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多糖,对平衡人体代谢十分有益,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食疗作用,是继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之后人类可以食用的第三大食品。食用菌产业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对资源的消费量不断增加,有限的自然资源不断枯竭,面临资源匮乏危机。特别是目前食用菌生产上用的木材和棉籽壳,前者的使用由于国家对森林资源保护力度的加大而受到限制,后者农药残留量较高,利用中药渣进行食用菌栽培是解决资源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一种有效途径。
猴头菇,营养价值很高猴头菇含有的脂肪、磷、维生素B等,与目前人工栽培的各类食用菌相比,均居首位。猴头菇具有许多药用价值:抗炎和抗溃疡,猴头菌提取物可治疗胃黏膜损伤、慢性萎缩性胃炎,而且能显著提高幽门螺旋杆菌根除率及溃疡愈合率;抗肿瘤,猴头菇的子实体提取物及菌丝体提取物可在抗肿瘤上发挥重要作用;降血糖,猴头菇菌丝体提取物能够对抗四氧嘧啶引起的高血糖;抗氧化和抗衰老,在体外和体内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和保肝作用。
裂褶菌,别名:白参(云南)、树花(陕西)、白花、鸡毛菌(北方),是食药兼用的珍稀菇菌,有清肝明目,滋补强身的功效,据《药用真菌》等籍记载,此菌“性平,味甘,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对小儿盗汗、妇科疾病、神经衰弱、头昏耳鸣等症疗效明显。”此外,还对肿瘤有抑制作用,其菌丝深层发酵产出的有机酸,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工业及生物化学等方面。其提取的蘑菇葡聚糖能提升巨噬细胞活性,从而增强免疫力,在医药和化妆品领域有广泛应用。
茶树菇的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含有多种人体必需氨基酸,并且含有丰富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钙、镁、铁、锌等矿质元素。柱状田头菇具有清热、平肝、明目、利尿、健脾之功效。
香菇不仅是人们理想的美味佳肴,而且它的保健药用功能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现代医药学研究成果表明,香菇具有许多重要的医药保健功能。防治肿瘤,增强免疫力,降血脂、抗血栓,对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病具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能,健胃保肝。常食香菇,可用于预防和治疗脾胃虚弱、腹胀、四肢乏力、面黄体瘦等消化系统疾病。预防佝偻病及贫血。
中药渣中含有大量的食用菌生长所需的纤维素、木质素、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因此利用中药渣代替部分木屑栽培食用菌,成为处理中药渣废弃物的新思路。本发明通过中药渣再利用,成功解决了中药渣污染及垃圾处理的难题,将中药企业的废弃物变为生产食用菌栽培料,降低了生产成本,减少木屑用量,节约了森林资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培养料组分及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30-60%、木屑18-4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优选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30%、木屑4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优选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50%、木屑2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优选的,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中药渣60%、木屑1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中药渣由下列成分组成:黄芪、葶苈子、泽泻、人参、香加皮、桂枝、陈皮、附子、丹参、玉竹、红花。
中药渣成分由水提中药渣和醇提中药渣组成,其中水提药材为:附子、丹参、桂枝、陈皮、红花、玉竹;醇提药材为:黄芪、人参、葶苈子、泽泻、香加皮,水提与醇提中药渣重量配比为=1:2。
中药渣水提部分为桂枝、陈皮先提油,再与其他水提药渣:附子、丹参、红花、玉竹,以1:4.75的比例进行混合。
该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鲜中药渣进行晾晒处理,使水分降低到12%~15%,粉碎成直径6~8mm的颗粒,备用;
B、中药渣、木屑、麸皮、石膏粉、葡萄糖按比例混合均匀,加水,料水比1:1.2~1.5,调整PH值为5.0~6.5,为栽培料;
C、拌好的栽培料覆膜放置2~2.5小时后装袋,装好的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处理后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进行接种;
D、接种后,放入发菌室进行发菌。
该培养料的发菌条件为25℃,黑暗条件下,湿度55%-6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000ppm。
以食用菌产量为标准筛选出适宜中药渣栽培的菌种为猴头菇、裂褶菌、香菇。
中国专利文献公开号CN1918963和CN101798247A分别介绍了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栽培料的方法,但二者均采用建堆发酵的方式,将中药渣进行发酵后再作为栽培料使用,建堆发酵不仅耗费人力物力,且发酵后的中药渣,部分营养被消耗,作为主要碳源的纤维素、木质素被大量分解,不利于食用菌生长,且二者只粗略介绍了中药渣可应用于食用菌栽培,对具体方式及适用菌种未做深入研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针对专利中药产生的废弃物中药渣进行综合利用,采用熟料袋栽法,得出适宜菌种及最佳配方。不仅保护了环境,且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新的收益。本发明充分利用了中药渣的理化性质,本发明不仅充分的利用了资源,还解决了环境污染的问题,真正实现了变废为宝。
实验例
本项目为河北师范大学与石家庄以岭药业合作项目,项目利用以岭药业制药废弃物中药渣替代木屑栽培食用菌,探索将废弃物变废为宝,增加中药渣经济附加值的新方法。同时,通过实验室及基地出菇试验建立利用以岭药业中药渣栽培食用菌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为以岭药业规模化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1、试验菌株和材料
1.1试验菌株
茶树菇、猴头菇、灰树花、裂褶菌、香菇、灵芝。
1.2试验材料
1.2.1发菌袋,材质为聚丙烯袋,规格17厘米×35厘米,单层厚0.05毫米;
1.2.2新型无棉盖体套环,购于石家庄市创新食用菌研究所;
1.2.3接种棒,接种枪;
1.2.4中药药材水提物(中药渣)和醇提物(中药渣)。(由以岭药业提供)。
2、食用菌的栽培流程
栽培种准备→栽培袋制作→接种→发菌→出菇
3、栽培种基质的选择
工厂成产的栽培种主要基质是:棉籽壳、木屑、麸皮、玉米芯和麦粒等,本试验选择中药渣及木屑作为主要的栽培种基质进行培养。其优点是:制种快、处理简单、应用方便、便于操作。
4、中药渣配方的栽筛选
各实验组配方比例:
4.1药渣菌袋接种培养
中药渣每种设为四个梯度,30%、50%、60%、78%,加木屑对照共为5个配方。
各栽培料的配方如下:
对照组配方:木屑7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含水量55%~60%。
筛选培养基配方:
筛选培养基1配方:中药渣30%,木屑4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含水量55%~60%;
筛选培养基2配方:中药渣50%,木屑2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含水量55%~60;
筛选培养基3配方:中药渣60%,木屑1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含水量55%~60%。
筛选培养基4配方:中药渣78%,木屑0%,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含水量55%~60%。
将拌好的栽培料覆膜放置2~2.5小时后装袋,装好的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120~122℃,保持60~90min,灭菌处理后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栽培袋移植超净台,紫外灭菌20~25min,接种接种茶树菇、猴头菇、灰树花、裂褶菌、灵芝、香菇共5个菌株,每个配方接20袋。接种后的菌棒放入发菌室进行发菌,发菌条件为室温24~27℃,空气相对湿度60%~7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000ppm。接菌后,定期检查菌袋的染菌情况和菌丝生长情况。如果菌袋污染严重,则对这批袋子进行补袋。
第一批中药渣栽培料菌袋,以按2000袋进行拌料,湿料料袋重量为:550 g/袋。第二批之后都为750g/袋,严格按照技术操作控制袋子的料重。
4.2中药渣菌袋出菇管理
在河北师范大学的出菇棚内进行出菇。菇棚内有智能温湿感应装置可以通过加湿或通风来调节菇棚内温度和湿度,同时又感光装置,通过自动调节内外遮阳来精确控制光线。自动通风装置可以保证室内空气氧气含量,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过高造成出菇受抑制现象的发生。
4.3小试中药渣菌袋出菇结果
4.3.1猴头菇
猴头菇共在师大菇棚进行两次出菇。第一次在2018年8月到9月,第二次在2019年2月到3月。
4.3.1.1第一次出菇结果:
猴头菇第一次出菇料袋湿重为550 g,猴头菇出菇方式为套环口出菇或划扣侧壁出菇两种。套环口出菇就是直接将套环上盖子取下,放到菇棚进行出菇;划扣出菇就是套环及盖子不动,从侧扣划扣进行出菇。表1为中药渣不同比例下每袋猴头出菇总产量。
Figure 83935DEST_PATH_IMAGE002
通过第一次出菇比较,结果显示中药渣栽培料含量在30%-60%都能使猴头菇的产量增加,所以用中药渣代替木屑进行猴头菇栽培的思路可行。。
4.3.1.2第二次出菇结果:
猴头菇第二次出菇料袋湿重为750 g,猴头菇出菇方式统一为侧壁出菇,2019年2月第一潮菇采收。表2为中药渣不同比例下每袋猴头出菇总产量。
Figure 898307DEST_PATH_IMAGE004
通过第二次出菇比较,结果显示中药渣栽培料含量在30%-50%都能使猴头菇的产量增加,所以用中药渣代替木屑进行猴头菇栽培的思路可行。
4.3.2灰树花
灰树花经过两次出菇尝试第一次出菇是在2018年8月,第二次出菇是在2019年3月左右,但是出菇效果不好。两次出菇都是覆土出菇。在此不再叙述。
4.2.3裂褶菌
裂褶菌出菇两次,第一次在2018年4月到5月份,第二次在2019年2月到3月。
4.2.3.1第一次出菇结果:
因为裂褶菌生长比较快,出菇方式有覆土出菇、脱袋出菇和立袋出菇三种方式。覆土出菇试验设置了全覆土和半覆土两中国方式,结果发现覆土方式容易烂棒且容易染比虫害,出菇爆发式不利于控制。脱袋式出菇烂棒现象明显改善,但是出菇更加难以控制,往往爆发式快速出菇,且对温湿度的要求较高,不利于大规模种植和采收。第一次出菇商品性状较差,且烂棒现象也比较严重。表3为中药渣不同比例下每袋裂褶菌出菇总产量。
Figure 720770DEST_PATH_IMAGE006
由上表可知第一次添加中药渣的培养基与对照组差别不大,所以中药渣替代木屑而对裂褶菌产量影响不大。
4.2.3.2第二次出菇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立袋划扣出菇方式最好,立袋划扣出菇方便出菇控制和采收,裂褶商品性状好,出菇整齐,产量高。第二次出菇采用立袋划扣出菇,经过1号菇棚出菇后,当裂褶菌子实体叶片平展时应及时采收,采收是应采用锯齿小刀从菌圈基部切下,并修整基部培养基。采收前1天停止喷水。鲜菇采收后及时称重记录,用塑料袋密封,低温冷藏保鲜或及时干燥储藏。记录测产的重量,进行统计。表4为中药渣不同比例下每袋裂褶菌出菇总产量。
Figure 299388DEST_PATH_IMAGE008
结果显示中药渣栽培料含量在50%-78%都能使裂褶菌的产量增加,所以用中药渣代替木屑进行裂褶菌栽培的思路可行。
4.2.4灵芝
灵芝出菇在2018年8月。
出菇结果:
灵芝是覆土出菇和侧壁出菇,灵芝出菇前菇棚进行消毒处理,用杀虫剂表面喷施后将沙土清理出菇棚,太阳暴晒3-5天后,过筛运回菇棚,生石灰混匀后撒入出菇池。打开加湿器和智能控制系统,保证出菇的温湿度且定时通风。记录测产的重量,进行统计。表5为中药渣不同比例下每袋灵芝出菇总产量。
Figure 498288DEST_PATH_IMAGE010
结果显示中药渣栽培料含量并不能使灵芝的产量增加,所以用中药渣代替木屑进行灵芝栽培的思路不可行。
4.2.5茶树菇
茶树菇出菇从2019年2月开始。
茶树菇为立袋式出菇。出菇前菇棚进行消毒处理,遮阳网控制光照强度,温湿度控制在20℃,含水量在60%-90%之间。打开加湿器和智能控制系统,保证出菇的温湿度且定时通风。2-3天进行一次采集,菌柄粗长,菌盖圆整,长势优异,共采集2908g茶树菇,烘干后296.5g。通过出菇比较发现茶树菇的出菇周期比较长,同时,茶树菇的菌袋染菌率较低,只要保证湿度和出菇条件可以持续采集到蘑菇。表6为中药渣不同比例下每袋茶树菇出菇总产量。
Figure 167166DEST_PATH_IMAGE012
结果显示中药渣栽培料含量30%和78%都能使茶树菇的产量增加,所以用中药渣代替木屑进行茶树菇栽培的思路可行。
4.2.6香菇
香菇需要转色才能出菇,于2019年4月开始。
袋栽香菇的出菇阶段,温度控制在18~22℃,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并增加光照,同时,加大昼夜温差刺激,迫使菌棒表面的菌丝倒伏形成菌皮,并开始分泌色素而转色。转色期需要对菌棒进行刺孔通气,为菌丝生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同时,刺孔通气还有机械刺激、养分输送、增加室温、降低培养料水分等作用,进而促进菌丝生理成熟。出菇期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光线弱,子实体颜色浅。每天通风1~3次,每次40分钟。表7为中药渣不同比例下每袋香菇出菇总产量。
Figure 160530DEST_PATH_IMAGE014
结果显示中药渣栽培料含量30%可以使香菇的产量增加,所以用中药渣代替木屑进行香菇栽培的思路可行。
综合上述,依照出菇产品可总结为:
中药渣适合栽培品种有:猴头菇、裂褶菌、茶树菇和香菇。其中中药渣添加比例为30%的效果最好,出菇产量均高于对照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例形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此,凡基于本发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发明的内容。
实施例1
猴头菇配方筛选
a、对鲜中药渣进行晾晒处理,使水分降低到12%~15%,粉碎成直径6~8mm的颗粒,备用;
b、根据中药渣所占比例设置五个梯度:30%、39%、50%、60%、78%,加木屑对照,共为6个配方,各配方如下:
对照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1:中药渣30%,木屑4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2:中药渣39%,木屑 39%,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3:中药渣50%,木屑2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4:中药渣60%,木屑 1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5:中药渣7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混合均匀,加水,料水比1:1.2~1.5,拌好的栽培料pH值5.0~6.0。
c、将拌好的栽培料覆膜放置2~2.5小时后装袋,装好的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120~122℃,保持60~90min,灭菌处理后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栽培袋移植超净台,紫外灭菌20~25min,接种猴头菇。接种后的菌棒放入发菌室进行发菌。发菌室使用前用50%可湿性多菌灵800倍溶液、杀虫剂500倍溶液喷雾,灭菌、杀虫一次。发菌条件为室温24~26℃,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遮光,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000ppm。检查菌丝吃料情况,一般经20~30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菌棒。
d、出菇条件:
温度控制:猴头菇是中温、变温结实型菌类。子实体最适生长温度15~20℃,超过25℃生长受到抑制,低于16℃子实体变成微红色,生长缓慢。
湿度控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子实体形成和正常发育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猴头菇最适空气湿度为85%~90%,若湿度低于70%,菌刺变短,生长变慢或停止。反之,湿度超过95%时,又会因通气不良而使子实体畸形。
光照控制:猴头菇子实体生长只需要散射光,一般在200~400勒克斯的光线,如果光线强度超过1000勒克斯,子实体发红,生长缓慢,品质变差。
通风换气:猴头菇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不断通风换气,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通风换气不仅有利于子实体的形成和发育,同时可减少杂菌的污染。
实施例2
裂褶菌配方筛选
a、对鲜中药渣进行晾晒处理,使水分降低到12%~15%,粉碎成直径6~8mm的颗粒,备用;
b、根据中药渣所占比例设置五个梯度:30%、39%、50%、60%、78%,加木屑对照,共为6个配方,各配方如下:
对照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1:中药渣30%,木屑4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2:中药渣39%,木屑 39%,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3:中药渣50%,木屑2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4:中药渣60%,木屑 1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5:中药渣7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混合均匀,加水,料水比1:1.2~1.5,拌好的栽培料pH值5.0~5.6。
c、将拌好的栽培料覆膜放置2~2.5小时后装袋,装好的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120~122℃,保持60~90min,灭菌处理后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栽培袋移植超净台,紫外灭菌20~25min,接种裂褶菌。接种后的菌棒放入发菌室进行发菌。发菌室使用前用50%可湿性多菌灵800倍溶液、杀虫剂500倍溶液喷雾,灭菌、杀虫一次。发菌条件为室温23~26℃,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遮光,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000ppm。检查菌丝吃料情况,一般经20~30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菌棒。
d、出菇条件:
温度控制:裂褶菌菌属于中温型菌类,子实体分化和发育以18~22℃最适,低于18℃成熟期延长。
湿度控制:裂褶菌子实体干湿伸缩性大,有水分时细胞膨大,干燥时收缩,一旦吸足水分后又继续伸展。长菇阶段空间相对湿度在85%~90%。
光照控制:裂褶菌原基分化子实体时,需要300~500勒克斯光照强度。子实体有明显的趋光性,光线过强,菇体颜色变褐、品质差。
通风换气:裂褶菌属于好氧性真菌,子实体生长过程中会释放出具有腐臭味的二氧化碳气体,因此,每天通风2次,更新空气。
实施例3
茶树菇配方筛选
a、对鲜中药渣进行晾晒处理,使水分降低到12%~15%,粉碎成直径6~8mm的颗粒,备用;
b、根据中药渣所占比例设置五个梯度:30%、39%、50%、60%、78%,加木屑对照,共为6个配方,各配方如下:
对照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1:中药渣30%,木屑4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2:中药渣39%,木屑 39%,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3:中药渣50%,木屑2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4:中药渣60%,木屑 1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5:中药渣7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混合均匀,加水,料水比1:1.2~1.5,拌好的栽培料pH值5.0~5.6。
c、将拌好的栽培料覆膜放置2~2.5小时后装袋,装好的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120~122℃,保持60~90min,灭菌处理后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栽培袋移植超净台,紫外灭菌20~25min,接种茶树菇。接种后的菌棒放入发菌室进行发菌。发菌室使用前用50%可湿性多菌灵800倍溶液、杀虫剂500倍溶液喷雾,灭菌、杀虫一次。发菌条件为室温23~26℃,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遮光,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000ppm。检查菌丝吃料情况,一般经20~30天左右菌丝长满整个菌棒。
d、出菇条件:
温度控制:茶树菇属于中温型菌类,子实体原基分化的温度范围是12-26℃,最适温度为18-24℃,较低或较高温度都会推迟原基分化。温度较低,子实体生长缓慢,但组织结实,菇形较大,质量好;温度较高,易开伞和形成长柄薄盖菇。。
湿度控制:茶树菇栽培的培养基含水量应掌握在60%-65%,菌丝生长时,空气相对湿度要求在70%以下;子实体形成发育期为85%-95%,生长期适当降低。
通风换气:茶树菇属好气性大型真菌,对二氧化碳十分敏感,通气不良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易造成菌丝生长缓慢、子实体菌柄粗长、菌盖细小、早开伞、畸形菇。
光照控制:茶树菇是需光性真菌,子实体具有趋光生长特性,适宜的漫射光是完成正常生活史的必要条件。菌丝体培养期间,在无光条件下仍然生长,但不形成子实体。
实施例4
香菇配方筛选
a、对鲜中药渣进行晾晒处理,使水分降低到12%~15%,粉碎成直径6~8mm的颗粒,备用;
b、根据中药渣所占比例设置五个梯度:30%、39%、50%、60%、78%,加木屑对照,共为6个配方,各配方如下:
对照配方:木屑7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1:中药渣30%,木屑4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2:中药渣39%,木屑 39%,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3:中药渣50%,木屑2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4:中药渣60%,木屑 1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配方5:中药渣78%,麸皮20%,石膏粉1%,葡萄糖1%。
栽培料混合均匀,加水,料水比1:1.2~1.5,拌好的栽培料pH值5.0~5.5。
c、将拌好的栽培料覆膜放置2~2.5小时后装袋,装好的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120~122℃,保持60~90min,灭菌处理后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将栽培袋移植超净台,紫外灭菌20~25min,接种香菇。接种后的菌棒放入发菌室进行发菌,发菌条件为室温24~27℃,空气相对湿度60%~70%,遮光,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000ppm。检查菌丝吃料情况,一般接种60天左右即可达到生理成熟。菌丝生理成熟后进入转色期,及生理后熟过程。
d、转色期条件:温度18~22℃,空气相对湿度在85%左右,并增加光照,同时,加大昼夜温差刺激,迫使菌棒表面的菌丝倒伏形成菌皮,并开始分泌色素而转色。转色期需要对菌棒进行刺孔通气,为菌丝生长补充氧气、排出二氧化碳。同时,刺孔通气还有机械刺激、养分输送、增加室温、降低培养料水分等作用,进而促进菌丝生理成熟。
e、出菇条件:
催蕾期管理条件:加大昼夜温差和昼夜湿差,采取变温、变湿的管理方法来刺激出菇;增加散射光刺激;加大通风管理。
子实体管理条件:
温度控制:香菇属广温、变温结实性菌类,出菇最适温度为18~22℃。
湿度控制:适宜的空气相对湿度是子实体形成和正常发育获得高产的重要条件。香菇最适空气湿度为85%~90%。
光照控制:出菇期需要较强的散射光,光线弱,子实体颜色浅。
通风换气:每天通风1~3次,每次40分钟。

Claims (10)

1.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组分及重量份配比为:
中药渣30-60%、木屑18-4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
中药渣30%、木屑4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
中药渣50%、木屑2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料由如下重量份配比为:
中药渣60%、木屑18%、麸皮20%、葡萄糖1%、石膏1%。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渣由下列成分组成:黄芪、葶苈子、泽泻、人参、香加皮、桂枝、陈皮、附子、丹参、玉竹、红花。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中药渣成分由水提中药渣和醇提中药渣组成,其中水提药材为:附子、丹参、桂枝、陈皮、红花、玉竹;醇提药材为:黄芪、人参、葶苈子、泽泻、香加皮,水提与醇提中药渣重量配比为=1:2。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所用的中药渣水提部分为桂枝、陈皮先提油,再与其他水提药渣:附子、丹参、红花、玉竹,以1:4.75的比例进行混合。
8.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该培养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对鲜中药渣进行晾晒处理,使水分降低到12%~15%,粉碎成直径6~8mm的颗粒,备用;
B、中药渣、木屑、麸皮、石膏粉、葡萄糖按比例混合均匀,加水,料水比1:1.2~1.5,调整PH值为5.0~6.5,为栽培料;
C、拌好的栽培料覆膜放置2~2.5小时后装袋,装好的栽培袋进行高压灭菌,灭菌处理后待自然冷却至室温即可进行接种;
D、接种后,放入发菌室进行发菌。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该培养料的发菌条件为25℃,黑暗条件下,湿度55%-60%,二氧化碳浓度小于2000ppm。
10.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培养料,其特征在于,以食用菌产量为标准筛选出适宜中药渣栽培的菌种为猴头菇、裂褶菌、香菇。
CN202010417691.0A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3678687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7691.0A CN113678687A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417691.0A CN113678687A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78687A true CN113678687A (zh) 2021-11-23

Family

ID=785753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417691.0A Pending CN113678687A (zh) 2020-05-18 2020-05-18 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78687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8686A (zh) * 2020-05-18 2021-11-23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8963A (zh) * 2006-08-31 2007-02-28 王永显 利用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栽培料的方法
CN101798247A (zh) * 2010-03-19 2010-08-11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65895A (zh) * 2010-12-28 2011-08-31 石泉县金鑫桑枝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桑枝栽培香菇、木耳的菌棒及其栽培方法
CN102850095A (zh) * 2012-09-25 2013-01-02 南开大学 一种利用中药渣作平菇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66672A (zh) * 2017-06-22 2017-12-15 兰溪市奥而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13678686A (zh) * 2020-05-18 2021-11-23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18963A (zh) * 2006-08-31 2007-02-28 王永显 利用中药渣生产食用菌栽培料的方法
CN101798247A (zh) * 2010-03-19 2010-08-11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2165895A (zh) * 2010-12-28 2011-08-31 石泉县金鑫桑枝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利用桑枝栽培香菇、木耳的菌棒及其栽培方法
CN102850095A (zh) * 2012-09-25 2013-01-02 南开大学 一种利用中药渣作平菇食用菌栽培料的制备方法
CN107466672A (zh) * 2017-06-22 2017-12-15 兰溪市奥而特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灵芝的栽培方法
CN113678686A (zh) * 2020-05-18 2021-11-23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78686A (zh) * 2020-05-18 2021-11-23 石家庄以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387463B (zh) 一种黑木耳的栽培方法及其栽培培养料
CN103922847B (zh) 含橡胶树木屑的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其制作方法
CN103910584B (zh) 含棕榈树木屑的杏鲍菇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CN105309198A (zh) 一种香菇栽培料及香菇的种植方法
CN102633563B (zh) 一种利用木耳培养基废弃料配制蟹味菇、金针菇培养基质的方法
CN105379561A (zh) 一种食用菌的高产栽培方法
CN105347946A (zh) 一种促生长食用菌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08901607A (zh) 一种具有补气养血功效的香菇栽培方法
Jeewanthi et al. Growth and yield of reishi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Curtis) P. Karst] in different sawdust substrates
CN100506017C (zh) 一种黄伞仿野生栽培方法
CN109650959A (zh) 一种香菇种植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CN105130680B (zh) 含紫藤木屑的杏鲍菇的培养料及制作方法
CN113678686A (zh) 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002877B (zh) 一种利用艾渣栽培平菇的培养基及其栽培方法
CN111149619B (zh) 一种滑子菇的栽培方法
CN113678687A (zh) 一种利用废弃中药渣生产食用菌的培养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2931059A (zh) 一种桑树桑黄菌种及其栽培方法
CN105935025A (zh) 一种利用构树栽培食用菌的栽培料及其栽培方法
CN104402618A (zh) 一种利用大蒜秸秆的姬菇栽培料及利用大蒜秸秆作为栽培料生产姬菇的方法
CN107522527A (zh) 一种突出香菇抗病毒作用的栽培基质及其制备方法
CN113678683A (zh) 一种利用中药渣栽培食用菌的方法
CN1362010A (zh) 一种栽培阿魏蘑的方法
CN106576884A (zh) 一种鸡油菌栽培方法
CN110583363A (zh) 采用代料栽培灵芝的工艺
CN104926402A (zh) 一种香菇培养料配方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