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7698A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Google Patents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47698A CN113647698A CN202110970127.6A CN202110970127A CN113647698A CN 113647698 A CN113647698 A CN 113647698A CN 202110970127 A CN202110970127 A CN 202110970127A CN 113647698 A CN113647698 A CN 113647698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atomizing
- atomization
- medium carrier
- sensing unit
- heat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A24F40/46—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 A24F40/465—Shape or structure of electric heat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for induction heating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40—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connection of cartridges and battery parts
-
- A—HUMAN NECESSITIES
- A24—TOBACCO; CIGARS; CIGARETT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SMOKERS' REQUISITES
- A24F—SMOKERS' REQUISITES; MATCH BOXES; SIMULATED SMOKING DEVICES
- A24F40/00—Electrically operated smoking devices; Component parts thereof; Manufacture thereof; Maintenance or testing thereof; Charging mean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A24F40/50—Control or monitoring
- A24F40/57—Temperature control
Landscapes
- General Induction Heating (AREA)
- Nozzl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雾化介质载体和雾化系统,雾化介质载体包括:雾化主体,包括收容在内的且能够雾化形成气溶胶的雾化介质。第一感应单元,收容在所述雾化主体内并被所述雾化介质覆盖,所述第一感应单元通过交变磁场产生热量。及第二感应单元,套设在所述雾化主体上并环绕所述雾化介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通过交变磁场产生热量。如此使得雾化主体各区域内的雾化介质在短时间内同时达到雾化温度而产生雾化,从而提高雾化介质和整个雾化基质载体的雾化速度。同时,使得雾化介质受热均匀,防止出现部分雾化介质因低于雾化温度而无法雾化的现象,确保全部雾化介质能够完全雾化,从而提高雾化介质载体的雾化利用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雾化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雾化介质载体和包含该雾化介质载体的雾化系统。
背景技术
雾化介质载体可以采用加热雾化装置通过加热不燃烧的方式进行雾化,以便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如此可以减少气溶胶内有害物质的含量,从而提高雾化介质载体抽吸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但是,对于传统的雾化介质载体,通常存在雾化速度和雾化利用率过低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雾化介质载体的雾化速度和雾化利用率。
一种雾化介质载体,包括:
雾化主体,包括收容在内的且能够雾化形成气溶胶的雾化介质;
第一感应单元,收容在所述雾化主体内并被所述雾化介质覆盖,所述第一感应单元通过交变磁场产生热量;及
第二感应单元,套设在所述雾化主体上并环绕所述雾化介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通过交变磁场产生热量。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为采用铁氧体、镍基合金或铁基合金制成的筒状结构。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且长度为0.5mm至3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上的正投影覆盖部分所述第一感应单元。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持续上升至加热温度后并保持加热温度恒定不变,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持续上升至加热温度后并保持加热温度恒定不变。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同时升温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在同一时刻抵达。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居里温度为250℃至350℃,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居里温度为150℃至22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主体、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三者的中线轴线相互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吸嘴段和雾化段,所述雾化段包括所述雾化介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均位于所述雾化段,所述吸嘴段上临近所述雾化段的位置处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段还包括非透气的包裹层,所述雾化介质包裹在所述包裹层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基础段和尖刺段,所述基础段的横截面尺寸均匀设置且所述尖刺段的横截面尺寸非均匀设置,所述尖刺段相对所述基础段更临近所述吸嘴段并具有相对临近所述吸嘴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具有相对临近所述吸嘴段的第二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一端更临近所述吸嘴段且两者之间沿所述雾化主体轴向的间距为0.5mm至2m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为柱状结构并包括支撑件和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套设在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发热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件的长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横截面尺寸为1.5mm至2.5mm,所述发热件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弱导磁材料制成的支撑件;所述发热件为强导磁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件为铜、铝、碳棒或高导热陶瓷制成,所述发热件为不锈钢、镍及镍基合金或铁及铁基合金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片状的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为强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发热片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雾化主体具有用于供抽吸的吸嘴端,所述发热片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端相对所述下端更临近所述吸嘴端,所述发热片的宽度沿所述上端指向所述下端的方向增大,所述上端的宽度为0mm至5mm,所述下端的宽度为3mm至5mm。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技术效果是:鉴于第一感应单元收容在雾化主体内并被雾化介质覆盖,使得第一感应单元的热量能够从雾化主体的中心区域往边缘区域传递;且第二感应单元套设在雾化主体上并环绕雾化介质,使得第二感应单元的热量能够从雾化主体的边缘区域往中心区域传递,当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同时工作时,可以实现热量在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之间的双向传递,从而缩短热量传递时间,使得雾化主体各区域内的雾化介质在短时间内同时达到雾化温度而产生雾化,从而提高雾化介质和整个雾化基质载体的雾化速度。同时,使得雾化介质受热均匀,一方面防止出现部分雾化介质因低于雾化温度而无法雾化的现象,确保全部雾化介质能够完全雾化,从而提高雾化介质载体的雾化利用率;另一方面避免雾化介质因局部高温而产生焦化,防止有害物质或异味物质产生,提高雾化介质载体使用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介质载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加热雾化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雾化介质载体与加热雾化装置配合所形成的雾化系统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雾化介质载体中第一示例第一感应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1所示雾化介质载体中第二示例第一感应单元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1所示雾化介质载体中第一感应单元与第二感应单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示意图;
图7为第一感应单元和第二感应单元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发明,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发明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发明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内”、“外”、“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2和图3,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雾化介质载体10与加热雾化装置20配套使用,以便雾化介质载体10被雾化形成可供用户抽吸的气溶胶。加热雾化装置20内开设有容置腔21,且加热雾化装置20包括电池25、控制芯片26和线圈27,电池25同时跟控制芯片26和线圈27电性连接,控制芯片26用于控制电池25对线圈27的供电情况,例如可以控制电池25停止或继续对线圈27供电,还可以控制电池25对线圈27供电的功率大小等。线圈27环绕容置腔21设置,当电池25对线圈27供电时,使得线圈27产生强度随时间变化的交变磁场,容置腔21将处于交变磁场的覆盖范围之内。
容置腔21实际为一敞口腔,该容置腔21在加热雾化装置20的外表面上形成有敞开口22a,显然,该敞开口22a直接连通外界。容置腔21可以分为两段,即容置腔21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段22和第二容置段23,敞开口22a位于第一容置段22上,使得第一容置段22位于第二容置段23的上方。第一容置段22的口径非均匀设置,例如沿远离敞开口22a的方向,即从上往下的方向,第一容置段22的口径可以逐渐减少,使得第一容置段22大致为上大下小的锥状结构。第二容置段23的口径可以均匀设置,使得第二容置段23为柱状结构,第二容置段23的口径可以小于第一容置段22的口径。
在一些实施例中,雾化介质载体10包括第一感应单元100、第二感应单元200和雾化主体300。雾化主体300可以大致呈圆柱状结构,雾化主体300包括吸嘴段310和雾化段320,雾化段320包括雾化介质321和包裹层322,雾化介质321用于雾化形成气溶胶,包裹层322可以为非透气性结构,雾化介质321被包裹在包裹层322内,当然,包裹层322也可以为透气结构。吸嘴段310上临近雾化段320的位置处开设有进气孔311,进气孔311可以连通外界。吸嘴段310远离雾化段320的一端为吸嘴端312,用户通过该吸嘴端312抽吸气溶胶。
雾化介质载体10的直径可以与第二容置段23的口径大致相等,当雾化介质321通过敞开口22a收容在容置腔21中时,雾化段320与第二容置段23配合,雾化段320与第二容置段23的内侧壁面24之间并不存在间隙,换言之,雾化段320与第二容置段23形成一定程度的紧配合关系。吸嘴段310具有吸嘴端312的一部分位于第一容置段22之外以便用户抽吸,吸嘴段310的另一部分收容在第一容置段22内,进气孔311位于第一容置段22内,吸嘴段310与第一容置段22的内侧壁面24之间存在一定宽度的进气间隙22b,显然,该进气间隙22b通过敞开口22a直接连通外界,且进气孔311与进气间隙22b相互连通。
当用户在吸嘴段310的吸嘴端312抽吸时,外界气体依次经敞开口22a、进气间隙22b和进气孔311进入至吸嘴段310内,雾化段320内雾化介质321雾化产生的雾化颗粒被吸入吸嘴段310内,以便吸嘴段310内的外界气体与该雾化颗粒混合形成气溶胶而被用户吸收,图3中虚线箭头所指方向即为气体流动方向。因此,当雾化段320内的雾化介质321在雾化的过程中,外界气体难以进入雾化段320内,使得雾化介质321处于低氧(贫氧)烘烤环境,如此一方面可以消除雾化介质321因与氧气参与而反应所得的有害物质或异味物质,从而提高雾化介质载体10使用的安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气溶胶的成分和浓度,从而使得整个雾化介质载体10具有更香纯的抽吸口感。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感应单元100收容在雾化段320的内部,使得第一感应单元100被雾化介质321覆盖,即第一感应单元100与雾化介质321直接接触。第一感应单元100的中线轴线可以与雾化主体300的中线轴线重合,通俗而言,第一感应单元100在雾化段320内居中设置。
参阅图4,第一感应单元100可以为柱状结构,从组成结构的角度考虑,第一感应单元100包括支撑件110和发热件120,例如为圆柱状或棱柱状结构。支撑件110可以采用高导热的金属或非金属等弱导磁材料制成,支撑件110的导热系数可以不低于20W·m/K,例如支撑件110可以采用铝、铜、碳棒或高导热陶瓷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当支撑件110采用碳等多孔材料制成时,可以减少第一感应单元100的重量,从而减少整个雾化介质载体10的重量。发热件120采用强导磁材料制成,例如发热件120可以采用不锈钢、镍及镍基合金或铁及铁基合金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如此使得发热件120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热量。具体而言,交变磁场将使发热件120内形成大量的涡电流,该涡电流将具有热效应而使发热件120产生热量。发热件120的居里温度可以为250℃至350℃,例如为260℃至290℃。当发热件120的温度达到居里温度时,发热件120的磁性消失而无法继续产生热量,当发热件120的温度低于居里温度时,发热件120的磁性恢复而产生热量,如此可以避免发热件120温度过高,继而可以控制发热件120正常工作时的加热温度小于或等于自身的居里温度。
第一感应单元100的横截面尺寸为1.5mm至2.5mm,例如为1.8mm至2mm,当第一感应单元100为圆柱状结构时,该横截面尺寸实际为第一感应单元100的直径。支撑件110为柱状结构,发热件120为筒状结构,发热件120套设在支撑件110上,发热件120的厚度为自身的壁厚,当发热件120为圆筒状结构时,发热件120的厚度为其外径与内径之差的一半。发热件120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例如为12μm至50μm。发热件120沿自身轴向的长度为8mm至15mm,例如为10mm至12mm,发热件120的长度可以小于支撑件110的长度。
参阅图5,第一感应单元100还可以为片状结构,从组成结构的角度考虑,第一感应单元100包括呈片状的发热片130,发热片130采用强导磁材料制成,例如发热片130可以采用不锈钢、镍及镍基合金或铁及铁基合金材料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如此使得发热片130在交变磁场作用下产生热量。具体而言,交变磁场将使发热片130内形成大量的涡电流,该涡电流将具有热效应而使发热片130产生热量。发热片130的居里温度可以为250℃至350℃,例如为260℃至290℃。发热片130的厚度可以为10μm至150μm,例如为10mm至12mm。以吸嘴段310上的吸嘴端312为参考,发热片130具有下端132和上端131,上端131相对下端132更临近吸嘴端312,显然,上端131相对下端132也更临近整个吸嘴段310。发热片130的宽度可以沿上端131指向下端132的方向逐渐增大,使得发热片130大致呈等腰梯形或等腰三角形。上端131的宽度A为0mm至5mm,下端132的宽度B为3mm至5mm。当上端131的宽度A等于零时,发热片130大致呈等腰三角形,当上端131的宽度A大于零时,发热片130大致呈等腰梯形。
当雾化介质载体10收容在加热雾化装置20的容置腔21中时,在线圈27产生交变磁场的条件下,第一感应单元100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将产生热量,鉴于第一感应单元100与雾化介质321直接接触,该热量将通过雾化介质321从雾化段320的中线区域向边缘区域传递,从而对位于雾化段320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321进行加热雾化。因此,第一感应单元100对雾化介质321的加热模式为中心加热模式。
第一感应单元100还可以包括陶瓷层或玻璃釉层,陶瓷层或玻璃釉层覆盖在发热件120的表面上,陶瓷层或玻璃釉层具有较小的摩擦系数,其表面极为光滑,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雾化介质321在雾化过程中产生的凝固物质粘附在陶瓷层或玻璃釉层上,防止该凝固物质在加热过程中产生影响用户抽吸口感的颗粒或气体。另一方面在雾化介质载体10的装配过程中,需要将第一感应单元100插置在雾化段320中,如此可以减少第一感应单元100与雾化段320之间的摩擦阻力,避免第一感应单元100在较大的摩擦阻力作用下产生弯曲,确保第一感应单元100顺利插置在雾化介质载体10中,提高整个雾化介质载体10的装配效率。
参阅图1,从连接位置的角度考虑,第一感应单元100可以包括基础段140和尖刺段150,尖刺段150位于基础段140的上方,使得尖刺段150相对基础段140更加临近吸嘴段310设置。基础段140的横截面尺寸可以保持恒定而均匀设置,尖刺段150的横截面尺寸产生变化而非均匀设置,从基础段140指向尖刺段150的方向,即从下往上的方向,尖刺段150的横截面尺寸可以逐渐减少,使得尖刺段150大致呈锥形结构。通过设置尖刺段150,可以减少第一感应单元100在插入雾化段320过程中的配合阻力,避免第一感应单元100因阻力过大而产生弯曲,同时也提高雾化介质载体10的装配效率。
参阅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感应单元200可以为筒状结构,例如为圆筒状结构。第二感应单元200套设在雾化段320的包裹层322上。第二感应单元200可以采用强导磁材料制成,例如采用铁氧体、镍基合金或铁基合金中的一种或多种制成,与第一感应单元100中的发热件120相类似,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第二感应单元200内形成大量的涡电流而产生热量。第二感应单元200的居里温度为150℃至220℃,例如为180℃至220℃,鉴于第一感应单元100的居里温度为250℃至350℃,故第二感应单元200的居里温度小于第一感应温度的居里温度,在工作过程中,可以使得第一感应单元100所形成的加热温度高于第二感应单元200所形成的加热温度。第二感应单元200的厚度为0.015mm至0.3mm,例如厚度为0.1mm至0.2mm,该厚度实际为筒状第二感应单元200的壁厚,当第二感应单元200为圆筒状结构时,第二感应单元200的厚度为其外径与内径之差的一半。第二感应单元200沿自身的轴向长度可以为0.8mm至2.5mm,例如为1mm至1.5mm。第二感应单元200的中心轴线可以与雾化主体300的中心轴线相互重合。
当雾化介质载体10收容在加热雾化装置20的容置腔21中时,鉴于第二感应单元200与雾化段320直接接触,当第二感应单元200在交变磁场的作用下产生热量时,该热量通过包裹层322和雾化介质321由雾化段320的边缘区域向中心区域传递,从而对位于雾化段320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321进行加热雾化。因此,第二感应单元200对雾化介质321的加热模式为边缘加热模式。
第二感应单元200可以设置在雾化段320靠近吸嘴段310的位置处,第二感应单元200的长度可以小于第一感应单元100上发热件120和发热片130的长度,使得第二感应单元200在第一感应单元100的正投影覆盖部分发热件120和发热片130,如此可以防止筒状的第二感应单元200对第一感应单元100所构成的电磁屏蔽作用,确保第一感应单元100和第二感应单元200两者能够同时产生热量,使得雾化介质321能同时形成中心加热模式和边缘加热模式。
参阅图6,当第一感应单元100存在尖刺段150时,尖刺段150的上端相对其下端更加临近吸嘴段310,将尖刺段150的上端记为第一端151。第二感应单元200的上端相对其下端更加临近吸嘴段310,将第二感应单元200的上端记为第二端210。第二端210相对第一端151更加靠近该吸嘴段310,使得第一端151和第二端210沿雾化主体300的轴向间隔设置而形成一定的间距H,该间距H的取值为0.5mm至2mm。鉴于尖刺段150第一端151的加热温度相对较低,该加热温度可以通过第二感应单元200的工作来进行弥补,从而确保整个雾化段320内的雾化介质321受热均匀。在其它实施例中,间距H的值也可以等于零。
参阅图3和图7,在使用加热雾化装置20对雾化介质载体10进行加热雾化时,可以将雾化介质载体10插置在容置腔21中。当用户在吸嘴段310抽吸时,电池25对线圈27供电以产生交变磁场,使得第一感应单元100和第二感应单元200在交变磁场作用下同时产生热量,确保雾化介质321能同时形成中心加热模式和边缘加热模式。工作时,第一感应单元100的温度在零时刻到t1时刻之间呈线性持续上升变化规律,使得第一感应单元100的温度可以在t1时刻升温至加热温度T1,后续时间段内保持加热温度T1恒定。第二感应单元200的温度在零时刻到t1时刻之间呈线性持续上升变化规律,使得第二感应单元200的温度可以在相同的t1时刻升温至加热温度T2,后续时间段内保持加热温度T2恒定,加热温度T1大于加热温度T2。故热量主要来自第一感应单元100,从而形成第一感应单元100加热为主,第二感应单元200加热为辅的工作模式。因此,在加热雾化装置20所产生的交变磁场作用下,雾化介质载体10自身即可产生热量,即雾化介质载体10具有自发热特性。
假如雾化介质载体10只具有第一感应单元100而只形成中心加热模式,当第一感应单元100工作时,热量只能单向从雾化段320的中心区域传递至边缘区域,鉴于热量传递过程中的时间差,雾化段320中心区域的雾化介质321相对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321升温较快,使得中心区域的雾化介质321相对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321更早达到雾化温度而雾化。为了提高雾化速度,使得雾化段320内的所有雾化介质321在设定短时间内同时到达雾化温度,必须加大第一感应单元100的加热温度,此时,由于雾化介质321热传递系数的制约,使得雾化段320中心区域的热量无法在短时间快速传递至边缘区域,导致中心区域的雾化介质321因局部过热而产生焦化现象,从而引发有害物质和异味物质产生,导致影响用户抽吸体验。同时,边缘区域可能因吸收热量不够而存在低于雾化温度的局部低温,使得边缘区域的部分雾化介质321无法完全雾化,从而影响雾化介质321和整个雾化介质载体10的利用率。同样地,假如雾化介质载体10只具有第二感应单元200而只形成边缘加热模式,热量单向从雾化段320的边缘区域传递至中心区域,为提高雾化速度,必然将导致边部区域的雾化介质321产生焦化现象,也会影响用户抽吸体验。并且中心区域的雾化介质321因无法完全雾化而影响雾化介质321的利用率。
而对于上述实施例中的雾化介质载体10,第一感应单元100和第二感应单元200同时工作而形成中心加热模式和边缘加热模式,使得雾化段320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321均能够与热源接触,热量既可从中心区域往边缘区域传递,还可以从边缘区域往中心区域传递,使得热量可以实现双向传递,从而大幅减少热量在传递过程中的时间差,确保雾化段320内全部雾化介质321在短时间内即可同时达到雾化温度,从而提高雾化介质321的雾化速度。同时,在保证具有较高雾化速度的基础上,不仅无需过于加大第一感应单元100和第二感应单元200的加热温度,而且可以适当降低第一感应单元100和第二感应单元200的加热温度,防止雾化介质321在过高温度下产生焦化现象,从而提高用户体验。并且,雾化段320内各处雾化介质321受热均匀,确保中心区域和边缘区域的雾化介质321同时达到雾化温度而完全雾化,最终提高雾化介质321和整个雾化介质载体10的利用率。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雾化系统,该雾化系统包括加热雾化装置20和上述的雾化介质载体10。加热雾化装置包括温度传感单元,该温度传感单元用于对第二感应单元200的加热温度进行适时监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20)
1.一种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雾化主体,包括收容在内的且能够雾化形成气溶胶的雾化介质;
第一感应单元,收容在所述雾化主体内并被所述雾化介质覆盖,所述第一感应单元通过交变磁场产生热量;及
第二感应单元,套设在所述雾化主体上并环绕所述雾化介质,所述第二感应单元通过交变磁场产生热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上的正投影覆盖部分所述第一感应单元。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为采用铁氧体、镍基合金或铁基合金制成的筒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且长度为0.5mm至3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大于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持续上升至加热温度后并保持加热温度恒定不变,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持续上升至加热温度后并保持加热温度恒定不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在同时升温的过程中,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加热温度在同一时刻抵达。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居里温度为250℃至350℃,所述第二感应单元的居里温度为150℃至220℃。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主体、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三者的中线轴线相互重合。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主体包括相互连接的吸嘴段和雾化段,所述雾化段包括所述雾化介质,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和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均位于所述雾化段,所述吸嘴段上临近所述雾化段的位置处设置有连通外界的进气孔。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段还包括非透气的包裹层,所述雾化介质包裹在所述包裹层内。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相互连接的基础段和尖刺段,所述基础段的横截面尺寸均匀设置且所述尖刺段的横截面尺寸非均匀设置,所述尖刺段相对所述基础段更临近所述吸嘴段并具有相对临近所述吸嘴段的第一端,所述第二感应单元具有相对临近所述吸嘴段的第二端。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相对所述第一端更临近所述吸嘴段且两者之间沿所述雾化主体轴向的间距为0.5mm至2mm。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为柱状结构并包括支撑件和发热件,所述发热件套设在所述支撑件上,且所述发热件的长度小于所述支撑件的长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的横截面尺寸为1.5mm至2.5mm,所述发热件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弱导磁材料制成的支撑件;所述发热件为强导磁材料制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件为铜、铝、碳棒或高导热陶瓷制成,所述发热件为不锈钢、镍及镍基合金或铁及铁基合金制成。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感应单元包括片状的发热片,所述发热片为强导磁材料制成,所述发热片的厚度为10μm至150μm。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主体具有用于供抽吸的吸嘴端,所述发热片具有上端和下端,所述上端相对所述下端更临近所述吸嘴端,所述发热片的宽度沿所述上端指向所述下端的方向增大,所述上端的宽度为0mm至5mm,所述下端的宽度为3mm至5mm。
20.一种雾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加热雾化装置和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雾化介质载体,所述加热雾化装置设有收容所述雾化介质载体的容置腔,所述加热雾化装置包括用于检测所述第二感应单元温度的温度传感单元。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70127.6A CN113647698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PCT/CN2022/108423 WO2023024811A1 (zh) | 2021-08-23 | 2022-07-28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70127.6A CN113647698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47698A true CN113647698A (zh) | 2021-11-16 |
Family
ID=784816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70127.6A Pending CN113647698A (zh) | 2021-08-23 | 2021-08-23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47698A (zh) |
WO (1) | WO2023024811A1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24811A1 (zh) * | 2021-08-23 | 2023-03-02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WO2023124528A1 (zh) * | 2021-12-31 | 2023-07-06 |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雾化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26312A (ja) * | 1997-10-21 | 1999-05-11 | Tdk Corp | 薄膜磁気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JP2017208218A (ja) * | 2016-05-18 | 2017-11-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厨房家具 |
CN108135266A (zh) * | 2015-10-22 | 2018-06-08 |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 气溶胶递送系统和操作所述气溶胶递送系统的方法 |
CN207766584U (zh) * | 2018-01-31 | 2018-08-24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
CN207978953U (zh) * | 2017-12-29 | 2018-10-19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烟的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
CN110051038A (zh) * | 2018-01-18 | 2019-07-26 |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电子烟及其雾化方法 |
CN212117064U (zh) * | 2019-12-09 | 2020-12-11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绝热机构及气雾生成装置 |
CN216674712U (zh) * | 2021-08-23 | 2022-06-07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7912045U (zh) * | 2017-10-13 | 2018-09-28 | 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 一种雾化系统以及烟杆 |
CN110584212B (zh) * | 2019-09-16 | 2024-10-15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芯、雾化器及电子雾化装置 |
CN110876495A (zh) * | 2019-12-06 | 2020-03-13 | 河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气雾生成装置 |
JOP20220147A1 (ar) * | 2019-12-15 | 2023-01-30 | Shaheen Innovations Holding Ltd | أجهزة استنشاق رذاذ |
CN212139321U (zh) * | 2020-01-10 | 2020-12-15 | 深圳市锐丽科技有限公司 | 电磁感应涡流加热的电子烟油雾化器及电子烟 |
CN212233104U (zh) * | 2020-03-26 | 2020-12-29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气溶胶发生装置及其电磁加热组件 |
CN113133559A (zh) * | 2021-05-12 | 2021-07-20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发热体、加热组件和电子雾化器 |
CN113647698A (zh) * | 2021-08-23 | 2021-11-16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CN113647697A (zh) * | 2021-08-23 | 2021-11-16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2021
- 2021-08-23 CN CN202110970127.6A patent/CN113647698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7-28 WO PCT/CN2022/108423 patent/WO2023024811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H11126312A (ja) * | 1997-10-21 | 1999-05-11 | Tdk Corp | 薄膜磁気ヘッド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CN108135266A (zh) * | 2015-10-22 | 2018-06-08 | 菲利普莫里斯生产公司 | 气溶胶递送系统和操作所述气溶胶递送系统的方法 |
JP2017208218A (ja) * | 2016-05-18 | 2017-11-24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誘導加熱調理器及び厨房家具 |
CN207978953U (zh) * | 2017-12-29 | 2018-10-19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电子烟的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
CN110051038A (zh) * | 2018-01-18 | 2019-07-26 | 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一种电子烟雾化芯、电子烟及其雾化方法 |
CN207766584U (zh) * | 2018-01-31 | 2018-08-24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加热装置及电子烟 |
CN212117064U (zh) * | 2019-12-09 | 2020-12-11 | 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 用于气雾生成装置的绝热机构及气雾生成装置 |
CN216674712U (zh) * | 2021-08-23 | 2022-06-07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24811A1 (zh) * | 2021-08-23 | 2023-03-02 | 深圳麦克韦尔科技有限公司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WO2023124528A1 (zh) * | 2021-12-31 | 2023-07-06 | 海南摩尔兄弟科技有限公司 | 加热雾化装置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3024811A1 (zh) | 2023-03-0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350664B2 (en) | Vaporizer device with more than one heating element | |
US11918038B2 (en) | Shisha device with active cooling for enhanced aerosol characteristics | |
KR102536600B1 (ko) | 온디맨드 휴대형 대류식 기화기 | |
US20200037669A1 (en) | Cartridge-based heat not burn vaporizer | |
WO2023024810A1 (zh)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US11800894B2 (en) | Ventilation for shisha device | |
TW202023406A (zh) | 氣溶膠產生裝置及其加熱腔體 | |
CN113647698A (zh)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
CN113226084B (zh) | 辐射加热式气溶胶生成系统、筒、气溶胶生成元件及其方法 | |
KR20220044347A (ko) | 별도의 공기 유입구를 포함하는 에어로졸 발생 장치 | |
CN216674712U (zh) | 雾化介质载体及雾化系统 | |
US20230042402A1 (en) | Mouthpiece for Vaporizer Including 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istivity Heater | |
JP2024526527A (ja) | エアロゾル発生デバイスのための誘導加熱アセンブリ | |
CN216416048U (zh) | 加热器及加热雾化装置 | |
CN212545566U (zh) | 发热体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CN220458615U (zh)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
RU2779765C2 (ru) | Вентиляция для кальянного устройства | |
CN119257310A (zh) | 加热组件及气溶胶生成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