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5790B - 壳体与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壳体与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645790B CN113645790B CN202110926286.6A CN202110926286A CN113645790B CN 113645790 B CN113645790 B CN 113645790B CN 202110926286 A CN202110926286 A CN 202110926286A CN 113645790 B CN113645790 B CN 11364579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layer
- ink layer
- printing ink
- ink
- cover bottom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5/00—Casings, cabinets or drawer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5/02—Detai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Casings For Electric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与电子设备。壳体包括外纹理层、本体、内纹理层、光学膜层、第一盖底油墨层,外纹理层设于本体的一侧,内纹理层设于本体背离外纹理层的一侧,光学膜层设于内纹理层背离本体的一侧,第一盖底油墨层设于光学膜层背离内纹理层的一侧,第一盖底油墨层中含有镭雕粉。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通过在第一盖底油墨层内添加镭雕粉,当壳体用于激光雕刻时,激光束可以穿过外纹理层、本体、内纹理层、光学膜层,到达第一盖底油墨层,此时,第一盖底油墨层中的镭雕粉会吸收激光能量,并将激光束转换为热能,促使第一盖底油墨层内发生物理变化和/或化学反应,进而形成清晰度较高的标记。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子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壳体与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多,为提升电子设备的竞争力,厂商越来越重视电子设备的外壳的美观效果,目前,具有闪光砂外纹理的壳体因其闪闪发光的视觉效果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在某些情况下,壳体上需要通过激光雕刻形成标记,然而,具有闪光砂外纹理的壳体由于表面比较粗糙,当激光射入壳体时,粗糙表面会对激光进行反射,使得进入壳体的激光能量降低,导致激光雕刻形成的标记变得不清晰。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与电子设备,壳体可以应用于电子设备中,对该壳体进行激光雕刻以形成标记时,可以在壳体上形成清晰度较高的标记。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包括:
本体;
外纹理层,设于所述本体的一侧;
内纹理层,设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外纹理层的一侧;
光学膜层,设于所述内纹理层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
第一盖底油墨层,设于所述光学膜层背离所述内纹理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盖底油墨层中含有镭雕粉。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包括:
本体;
外纹理层,设于所述本体的一侧;
内纹理层,设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外纹理层的一侧;
光学膜层,设于所述内纹理层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
第一盖底油墨层,设于所述光学膜层背离所述内纹理层的一侧;
第二盖底油墨层,设于所述第一盖底油墨层背离所述光学膜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盖底油墨层的颜色与所述第一盖底油墨层的颜色不同。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如上所述的壳体。
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通过在第一盖底油墨层内添加镭雕粉,由于镭雕粉可以吸收激光能量,将激光束转换为热能,因此当壳体用于激光雕刻时,激光束可以穿过外纹理层、本体、内纹理层、光学膜层,到达第一盖底油墨层,此时,第一盖底油墨层中的镭雕粉会吸收激光能量,并将激光束转换为热能,促使第一盖底油墨层内发生物理变化和/或化学反应,进而形成清晰度较高的标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闪光砂外纹理壳体进行激光雕刻时形成的标记的效果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进行激光雕刻时形成的标记的效果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壳体10,包括外纹理层121、本体110、内纹理层122、光学膜层130、第一盖底油墨层141,外纹理层121设于本体110的一侧,内纹理层122设于本体110背离外纹理层121的一侧,光学膜层130设于内纹理层122背离本体110的一侧,第一盖底油墨层141设于光学膜层130背离内纹理层122的一侧,第一盖底油墨层141中含有镭雕粉。
激光雕刻是利用高能量密度的激光对工件进行局部照射,使照射部位产生物理或化学上的变化,从而留下永久性标记的一种打标方法。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用于进行激光雕刻时,激光束可以穿过外纹理层121、本体110、内纹理层122、光学膜层130,到达第一盖底油墨层141,激光能量可以使第一盖底油墨层141中发生物理变化和/或化学反应进而变色,从而在壳体10上形成标记。
示例性地,当第一盖底油墨层141中的化学组分包括碳单质时,激光束的能量可以使碳单质被氧化成气体(例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气体以白色气泡的形式存在于第一盖底油墨层141中,从而形成白色标记。
镭雕粉,又名激光添加剂、激光粉、镭射粉、激光打标粉、激光打标添加剂、激光母粒、激光打标材料等,其能够吸收激光能量,使激光束转换成热能,对被雕刻的材料产生加热、碳化、汽化、蒸发等作用,可以提高激光雕刻形成的标记的清晰度。
请结合图1,可以看出,外纹理层121上远离本体110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尖状凸起结构,这些尖状凸起结构的作用在于使光线可以在尖状凸起结构上发生反射,产生散光效果,进而使得壳体10呈现出多处闪闪发光的视觉效果,即,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也是一种闪光砂外纹理壳体,但是外纹理层121表面的这些尖状凸起结构也使外纹理层121表面变得较为粗糙,当激光束照射至外纹理层121时,外纹理层121的粗糙表面可以将激光反射50%左右,这样进入第一盖底油墨层141的激光能量仅剩50%左右,由于进入第一盖底油墨层141的激光能量较低,因此会使得雕刻形成的标记变得不清晰。请参阅图2,图2为现有的闪光砂外纹理壳体进行激光雕刻时形成的标记的效果示意图。可以看出,图2中壳体10上雕刻形成的标记很不清晰,需要说明的是,现有的闪光砂外纹理壳体的第一盖底油墨层141中并未添加镭雕粉,也没有采取其它提升雕刻效果的措施。
示例性地,外纹理层121的材质可以为透明油漆,外纹理层121作为壳体10的最外侧膜层,可以起到对壳体10内部的其它结构层进行保护的作用,具有耐磨、耐刮伤等性能。
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通过在第一盖底油墨层141内添加镭雕粉,由于镭雕粉可以吸收激光能量,将激光束转换为热能,因此能够促使第一盖底油墨层141内发生物理变化和/或化学反应,进而形成清晰度较高的标记。请参阅图3,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进行激光雕刻时形成的标记的效果示意图。可以看出,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在进行激光雕刻后,形成的标记非常清晰。
示例性地,壳体10上雕刻形成的标记可以为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InternationalMobile Equipment Identity,IMEI),即通常所说的手机序列号、手机“串号”,用于在移动电话网络中识别每一部独立的手机等移动通信设备,相当于移动电话的身份证。
示例性地,镭雕粉可以为云母粉。当然,镭雕粉也可以为其它能够促进激光能量的吸收进而在激光雕刻过程中使形成的标记更清晰的物质。
第一盖底油墨层141的材料可以包括油墨与镭雕粉,其中,镭雕粉与油墨的质量比可以为(0.5~1.5):(8.5~9.5),例如0.5:9.5、1:9、1.5:8.5等。示例性地,镭雕粉与油墨的质量比可以为1:9。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盖底油墨层141主要起到限定壳体10颜色的作用。示例性地,第一盖底油墨层141可以采用黑色油墨,例如CC11727或CC11729等。
请结合图1,壳体10还可以包括第二盖底油墨层142、第三盖底油墨层143、第四盖底油墨层144、第五盖底油墨层145,其中,第二盖底油墨层142设于第一盖底油墨层141背离光学膜层130的一侧,第三盖底油墨层143设于第二盖底油墨层142背离第一盖底油墨层141的一侧,第四盖底油墨层144设于第三盖底油墨层143背离第二盖底油墨层142的一侧,第五盖底油墨层145设于第四盖底油墨层144背离第三盖底油墨层143的一侧。
第二盖底油墨层142、第三盖底油墨层143、第四盖底油墨层144可以均为具有阻燃性能的油墨层,以提高壳体10的阻燃能力。
第二盖底油墨层142与第三盖底油墨层143可以均为黑色油墨层,即与第一盖底油墨层141的颜色相同。示例性地,第二盖底油墨层142和第三盖底油墨层143可以均采用黑色阻燃油墨CC98020。当第二盖底油墨层142采用黑色阻燃油墨CC98020时,第一盖底油墨层141可以采用黑色油墨CC11727,这是因为CC98020与CC11727之间具有较好的粘合性。
第二盖底油墨层142的颜色也可以设置为与第一盖底油墨层141的颜色不同。当第一盖底油墨层141被激光雕穿时,标记的颜色会呈现为第二盖底油墨层142的颜色,由于第二盖底油墨层142与第一盖底油墨层141的颜色不同,因此可以使标记呈现出清晰的字迹。示例性地,当第一盖底油墨层141的颜色为黑色时,第二盖底油墨层142和第三盖底油墨层143可以均设置为白色油墨层,由于黑色和白色之间的反差较大,因此当第一盖底油墨层141被激光雕穿时,可以保证雕刻出的标记具有较高的清晰度。可以理解的是,仅将第二盖底油墨层142设置为白色油墨层,即可以在第一盖底油墨层141被激光雕穿时,使标记呈现出与第一盖底油墨层141不同的颜色(即标记的颜色为第二盖底油墨层142的颜色),但是,当将第二盖底油墨层142和第三盖底油墨层143均设置为白色油墨层时,相当于增加了白色油墨层的厚度,即,使白色油墨层的白色更明显,当第一盖底油墨层141被激光雕穿时,激光雕刻位置的底部露出白色油墨层时,更明显的白色能够提升标记的清晰度。
示例性地,第二盖底油墨层142和第三盖底油墨层143可以均采用白色阻燃油墨CC98001,当第二盖底油墨层142采用白色阻燃油墨CC98001时,第一盖底油墨层141可以采用黑色油墨CC11729,这是因为CC11729与CC98001之间具有较好的粘合性。
第四盖底油墨层144可以采用黑色阻燃油墨,例如CC98107。
第五盖底油墨层145可以设置为附着力较强的油墨层,当壳体10应用于手机中作为手机后盖使用时,壳体10需要与手机的中框进行连接,此时,需要在第五盖底油墨层145表面涂布胶水并将其贴合到中框上,当第五盖底油墨层145表面的附着力较强时,涂布的胶水可以牢牢地附着在第五盖底油墨层145表面,进而使第五盖底油墨层145与中框之间实现较好的连接效果,即,使壳体10与中框之间的连接更牢固。示例性地,第五盖底油墨层145可以采用灰色油墨CC10600。
本申请实施例中,型号为CC11727的黑色油墨、型号为CC11729的黑色油墨、型号为CC98020的黑色阻燃油墨、型号为CC98001的白色阻燃油墨以及型号为CC10600的灰色油墨可以均购自赐彩油墨涂料(深圳)有限公司。
内纹理层122可以使壳体10产生光影流动的变化,提升壳体10的外观表现力。示例性地,内纹理层122的形成方式可以为:在本体110上远离外纹理层121的一侧涂布光感胶水,经过模具压印和紫外光照射固化后形成表面具有纹理结构的内纹理层122。
光学膜层130可以与内纹理层122配合,使壳体10在不同角度具有光泽变化,带来不同的质感,提升壳体10的外观表现力。光学膜层130可以包括多个结构层,多个结构层相互配合,通过反射、折射、透射等作用,实现不同的视觉效果。示例性地,多个结构层可以包括二氧化铌层、金属铟层、硅铝复合层等。光学膜层130可以采用真空镀的方式制备形成,真空镀是指在真空条件下,利用蒸发或溅射等物理形式,把固体的材料转化为原子、分子或者离子态的气相物质然后使这些携带能量的蒸发粒子沉积到基体或零件的表面,以形成膜层的膜制备方法。
本申请实施例的壳体10通过采用内纹理层122、外纹理层121、光学膜层130相互配合,形成闪闪发光的视觉效果,从不同角度观看时,壳体10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闪光效果,从而极大的丰富了壳体10的外观,提升使用该壳体10的电子设备100的产品竞争力。
可以理解的是,本体110是壳体10的主体结构,呈透明状,本体110可以为复合塑料材质,示例性,本体11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透明材料层111和第二透明材料层112,第一透明材料层111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PMMA),第二透明材料层112的材质为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PC),外纹理层121可以设于第一透明材料层111背离第二透明材料层112的一侧,内纹理层122可以设于第二透明材料层112背离第一透明材料层111的一侧。已知PMMA具有透光性好、硬度高等优点,同时也具有脆性较高等缺点,而PC具有柔韧性好等优点,同时具有硬度较低等缺点,因此,将PMMA和PC组合在一起可以在透光性、硬度、柔韧性等方面进行互补,形成的复合材料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示例性,第一透明材料层111(PMMA层)和第二透明材料层112(PC层)可以采用共挤出的方式制备成型。
请参阅图4,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100,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壳体10。
电子设备100可以但不限于为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手表、MP3、MP4、GPS导航仪、数码相机等。
以手机为例,壳体10可以为手机后盖(即电池盖)。
以上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壳体与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申请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申请。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申请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Claims (6)
1.一种壳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本体;
外纹理层,设于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外纹理层上远离所述本体的一侧表面具有多个尖状凸起结构;
内纹理层,设于所述本体背离所述外纹理层的一侧;
光学膜层,设于所述内纹理层背离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光学膜层包括二氧化铌层、金属铟层、硅铝复合层;
第一盖底油墨层,设于所述光学膜层背离所述内纹理层的一侧,所述第一盖底油墨层中含有镭雕粉;
第二盖底油墨层,所述第二盖底油墨层设于所述第一盖底油墨层背离所述光学膜层的一侧,所述第二盖底油墨层的颜色与所述第一盖底油墨层的颜色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第一盖底油墨层的材料包括油墨与镭雕粉,所述镭雕粉与所述油墨的质量比为(0.5~1.5):(8.5~9.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镭雕粉为云母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底油墨层的颜色为黑色,所述第二盖底油墨层的颜色为白色。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第三盖底油墨层,所述第三盖底油墨层设于所述第二盖底油墨层背离所述第一盖底油墨层的一侧,所述第三盖底油墨层的颜色与所述第二盖底油墨层的颜色相同。
6.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壳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26286.6A CN113645790B (zh) | 2021-08-12 | 2021-08-12 | 壳体与电子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926286.6A CN113645790B (zh) | 2021-08-12 | 2021-08-12 | 壳体与电子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45790A CN113645790A (zh) | 2021-11-12 |
CN113645790B true CN113645790B (zh) | 2023-02-28 |
Family
ID=78421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926286.6A Active CN113645790B (zh) | 2021-08-12 | 2021-08-12 | 壳体与电子设备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645790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8281469A (zh) * | 2024-02-28 | 2024-07-02 |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 |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终端设备 |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71677A1 (en) * | 1995-11-02 | 1997-05-07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Laser-marking laminated structure and laser-marked laminated structure |
CN1807112A (zh) * | 2004-11-30 | 2006-07-26 |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 有价票证的激光标记方法 |
CN202063865U (zh) * | 2011-05-06 | 2011-12-07 | 中丰田光电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定位信息防伪激光粉颗粒 |
CN102741360A (zh) * | 2010-01-14 | 2012-10-17 |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 激光添加剂 |
CN102985263A (zh) * | 2010-07-15 | 2013-03-20 |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激光标记薄膜 |
CN103088289A (zh) * | 2011-10-31 | 2013-05-08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壳体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所制得的壳体 |
CN207234900U (zh) * | 2017-12-01 | 2018-04-13 | 桑堇馨 | 炫光保护壳及其炫光膜 |
CN111010838A (zh) * | 2019-12-11 | 2020-04-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的制造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
WO2020073251A1 (zh) * | 2018-10-10 | 2020-04-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壳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
CN111376640A (zh) * | 2018-12-27 | 2020-07-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移动终端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3205375A (ja) * | 2002-01-09 | 2003-07-22 | Shiseido Co Ltd | レーザーによるレーベルへの刻印文字の形成方法 |
JP4198424B2 (ja) * | 2002-08-30 | 2008-12-17 | 株式会社サトー | レーザマーキング用記録シートおよびその使用方法 |
WO2019000046A1 (en) * | 2017-06-30 | 2019-01-03 | Ccl Secure Pty Ltd | MICRO-OPTICAL DEVICE ON A SUBSTRATE FOR A SECURITY DOCUMENT |
CN110740598B (zh) * | 2019-10-14 | 2021-09-10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及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
-
2021
- 2021-08-12 CN CN202110926286.6A patent/CN113645790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0)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EP0771677A1 (en) * | 1995-11-02 | 1997-05-07 | Dai Nippon Printing Co., Ltd. | Laser-marking laminated structure and laser-marked laminated structure |
CN1807112A (zh) * | 2004-11-30 | 2006-07-26 |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 有价票证的激光标记方法 |
CN102741360A (zh) * | 2010-01-14 | 2012-10-17 | 默克专利股份有限公司 | 激光添加剂 |
CN102985263A (zh) * | 2010-07-15 | 2013-03-20 | 东洋制罐株式会社 | 激光标记薄膜 |
CN202063865U (zh) * | 2011-05-06 | 2011-12-07 | 中丰田光电科技(珠海)有限公司 | 定位信息防伪激光粉颗粒 |
CN103088289A (zh) * | 2011-10-31 | 2013-05-08 | 深圳富泰宏精密工业有限公司 | 壳体的制备方法及由该方法所制得的壳体 |
CN207234900U (zh) * | 2017-12-01 | 2018-04-13 | 桑堇馨 | 炫光保护壳及其炫光膜 |
WO2020073251A1 (zh) * | 2018-10-10 | 2020-04-16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壳体结构及其制造方法、移动终端 |
CN111376640A (zh) * | 2018-12-27 | 2020-07-07 |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移动终端和壳体的制作方法 |
CN111010838A (zh) * | 2019-12-11 | 2020-04-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壳体的制造方法、壳体以及电子设备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645790A (zh) | 2021-11-12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8153270B2 (en) | Decorative casing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 |
CN110475440B (zh) |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 |
US8118960B2 (en) | Method for forming an embossed holographic pattern | |
US8435607B2 (en) |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CN101554823A (zh) | 壳体的制作方法及由该方法制得的壳体 | |
US20130022791A1 (en) | Method for coated product and product manufactured by same | |
US20110003102A1 (en) | Method for making housing and housing thereof | |
CN111901996B (zh) | 壳体组件及其制备方法、电子设备 | |
CN207252069U (zh) | 手机壳和电子产品 | |
JP2009000834A (ja) | 装飾筐体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
CN113645790B (zh) | 壳体与电子设备 | |
CN105120019A (zh) | 壳体及其制备方法 | |
JPWO2016027391A1 (ja) | 筐体部品、電子機器、筐体部品の製造方法 | |
CN106423792A (zh) | 一种外壳、具有该外壳的电子设备及该外壳的制备方法 | |
CN108495496A (zh) | 外壳结构、外壳结构制作方法及包含外壳结构的手机壳 | |
US20100291361A1 (en) | Housing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 |
JPH09183136A (ja) | インサートフィルムとこれを用いたインサート成形品の製造方法 | |
CN109203825A (zh) | 一种壳体、其制造工艺及电子设备 | |
CN112297538A (zh) | 仿陶瓷壳体及其制备方法和电子设备 | |
CN103802576B (zh) | 一种镭雕镀金罩光工艺 | |
JP2020059804A (ja) | 塗料、塗料の製造方法、塗装部品及び塗装部品の製造方法 | |
CN202996179U (zh) | 一种具有cd纹电镀效果的手机标志 | |
JP2010072347A (ja) | 光学干渉薄膜 | |
KR20100021363A (ko) | 하우징에 패턴을 형성하는 방법 | |
CN105538860A (zh) | 一种双面镭射防伪铝箔纸及其制作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