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7827B - 管理装置以及安装系统 - Google Patents
管理装置以及安装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97827B CN113597827B CN201980094319.6A CN201980094319A CN113597827B CN 113597827 B CN113597827 B CN 113597827B CN 201980094319 A CN201980094319 A CN 201980094319A CN 113597827 B CN113597827 B CN 11359782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final
- reel
- housing member
- housing
- production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5—Production planning, e.g. of allocation of products to machines, of mounting sequences at machine or facility level
-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7—Equipment tracking or labelling, e.g. tracking of nozzles, feeders or mounting head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收容有利用安装装置向基板安装的元件的收容部件的管理装置具备:存储部,对应各生产来存储预留信息,该预留信息将生产基板所需的收容部件的识别信息预留于安装装置中的收容部件的各配置位置,并且根据生产所需的元件数量而在相同的配置位置规定多个收容部件的使用顺序;以及管理部,将基于预留信息而在基板的各生产中在各配置位置处最后使用的预定的收容部件作为最终收容部件,供作业者基于收容部件的识别信息对最终收容部件和除最终收容部件以外的其它收容部件以能够区别的方式进行管理。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公开管理装置以及安装系统。
背景技术
以往,在具备从收容有元件的带盘等收容部件拾取元件并向基板安装的安装装置的安装系统中,提出了管理与收容部件相关的信息的安装系统(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该安装系统中,按照元件用尽的早晚顺序规定收容部件的更换优先顺序并显示于监视器,观察到该显示的作业者基于所准备的收容部件的识别信息,判定是否是应准备的收容部件,在不是应准备的收容部件的情况下发出错误警告,从而应对收容部件的元件用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66404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这样的安装系统中,存在有如下情况:以在下一个基板的生产中使用未将元件用尽而剩余的预定的收容部件的方式计划预留。在该情况下,若不能可靠地使该收容部件的元件富余,则无法按照计划使用收容部件,有时对生产造成阻碍。
本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能够更恰当地进行剩余有元件的预定的收容部件的管理。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公开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而采用了以下的手段。
本公开的管理装置是收容有利用安装装置向基板安装的元件的收容部件的管理装置,其中,所述管理装置具备:存储部,对应各生产来存储预留信息,所述预留信息将生产所述基板所需的所述收容部件的识别信息预留于所述安装装置中的所述收容部件的各配置位置,并且根据生产所需的元件数量而在相同的配置位置规定多个所述收容部件的使用顺序;以及管理部,将基于所述预留信息而在所述基板的各生产中在各配置位置处最后使用的预定的所述收容部件作为最终收容部件,供作业者基于所述收容部件的识别信息对所述最终收容部件和除该最终收容部件以外的其它收容部件以能够区别的方式进行管理。
本公开的管理装置将基于预留信息而在基板的各生产中在各配置位置处最后使用的预定的收容部件作为最终收容部件,供作业者基于收容部件的识别信息对最终收容部件和除此以外的其它收容部件以能够区别的方式进行管理。由此,能够抑制作业者进行先于其它收容部件地配置最终收容部件等错误的处理。因此,能够防止在最终收容部件因其它生产的预留信息而被预留的情况下因作业者的错误的处理而导致最终收容部件的元件的剩余数量发生改变从而无法取得与预留信息的一致性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更恰当地进行剩余有元件的预定的收容部件的管理。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安装系统1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包含预留信息54a的生产计划信息54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3是表示插槽信息55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标签印刷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5是表示外部换产调整时的确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6是表示生产中的确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错误应对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错误应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错误应对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错误应对的说明图。
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生产中的确认处理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安装系统10的结构的概略的结构图。安装系统10具备将元件向基板安装的多条安装生产线11A~11C、例如LAN等网络12以及与网络12连接而对信息进行管理的管理计算机(PC)50。此外,将安装生产线11A~11C称为安装生产线11。安装系统10具备印刷装置13、印刷检查装置14、安装装置15、安装检查装置16、未图示的回流焊装置以及回流焊检查装置、基板搬运装置等。它们配置于工厂的生产区域。在该工厂中,除了生产区域以外,还有准备区域19等。此外,将安装生产线11A的各安装装置15按照排列顺序称为安装装置15A1、15A2、15A3等。其它安装生产线11B、11C也同样。
在准备区域19配置有对收容元件并装配于安装装置15的带盘36(收容部件)进行保管的带盘收纳装置40等,对库存元件进行保管。在带盘36上卷绕有收容了元件的带。带盘收纳装置40构成为自动地收容带盘36、或者自动地送出带盘36的自动仓库。该带盘收纳装置40除了收容各带盘36的收容部以外,还具备进行各种输入、显示的操作面板44、作为带盘36的取入口以及取出口的闸门45以及对粘贴于带盘36的各种标签进行印刷的标签打印机46等。此外,带盘收纳装置40也可以保管从带盘36卸下的状态下的带。作业者M在基板的生产开始前等进行将从带盘收纳装置40拣选出的带盘36组装于供料器35的外部换产调整作业、将供料器35装配于预先规定的安装装置15的作业等。另外,当新的带盘36入库时,作业者M在准备区域19将表示识别ID的ID标签37粘贴于带盘36。ID标签37可以是条形码、二维码。此外,也可以在供料器35中存储所安装的带盘36的ID标签37的信息。另外,在带盘36上,除了ID标签37以外,还粘贴有表示使用带盘36的使用场所的使用场所标签38、根据需要表示是最终带盘这一内容的最终带盘标签39。该最终带盘的详细内容见后述。作业者M在安装生产线11、准备区域19进行作业时,持有能够读取ID标签37等标签的便携终端18。便携终端18能够经由网络12与安装装置15、管理计算机50等交换信息,取得并显示与安装生产线11、带盘36相关的信息。
如图1所示,安装装置15具备安装控制部20、搬运部23、供给部24、安装部25、通信部29以及操作面板30。安装控制部20构成为以CPU21为中心的微处理器,具备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部22等。该安装控制部20与搬运部23、供给部24、安装部25、通信部29进行信息的交换,并对它们进行控制。搬运部23是搬运固定基板的单元。供给部24是朝向安装部25供给元件的单元。该供给部24例如具有装配供料器35的插槽等,该供料器35组装有卷绕了保持有元件的带的带盘36。另外,供给部24还具有收容有载置了元件的托盘的托盘单元等。安装部25是从供给部24拾取元件并朝向固定于搬运部23的基板安装的单元。该安装部25具备头移动部26、安装头27以及吸嘴28。安装头移动部26具备:滑动件,供安装头27能够拆卸地装配;以及马达,使滑动件沿导轨移动。在安装头27的下表面能够拆卸地装配有一个以上的吸嘴28。吸嘴28利用负压来拾取元件。此外,元件的拾取除了吸嘴28以外,也可以通过机械地保持元件的机械夹头等来进行。通信部29经由网络12与其它装置交换信息。操作面板30具备作为显示画面的显示器的显示部和接受来自作业者M的输入的操作部。
管理计算机50是对与安装处理等生产处理、生产的准备处理相关联的信息进行管理的计算机。管理计算机50具备管理控制部51、通信部56、显示部57以及输入部58等。管理控制部51构成为以CPU52为中心的微处理器,具备存储各种数据的存储部53等。该管理控制部51与通信部56、显示部57、输入部58进行信息的交换,并对它们进行控制。通信部56经由网络12与其它装置交换信息。管理计算机50经由通信部56与连接于网络12的安装生产线11的各装置交换信息。显示部57是显示画面的显示器。输入部58是鼠标、键盘等输入作业者的指示的设备。
如图2、图3所示,在存储部53中存储有生产计划信息54、插槽信息55等。生产计划信息54是在预定期间内(例如,三天、一周等)由安装生产线11A~11C等进行的基板的生产中包含带盘36(供料器35)的预留信息54a的信息。生产计划信息54对应基于来自顾客的基板制造的指令(工件指令)的各生产,基于所需的元件种类、元件数量、元件的库存信息等生成预留信息54a。预留信息54a包括向哪个装置的哪个插槽预留哪个元件种类的哪个带盘36(供料器35)的信息、使用后的带盘36内的元件的预定剩余数量等信息。另外,在各生产中,在因所需的元件数量超过带盘36的收容元件数量而在一个插槽中使用多个带盘36的情况下,这些带盘36的使用顺序也被规定。进而,在生产计划信息54中,在预留信息54a之间还包含在某种基板的生产中被预留后元件富余的带盘36接下来被预留于哪个装置的哪个插槽等信息。
例如,在图2的生产计划信息54中,在与某个生产相对应的预留信息54a中,在安装生产线11A的安装装置15A1的插槽#1中使用元件种类P的带盘36。在该插槽#1中,带盘ID为P001、P002、P003的带盘36依次被预留,表示在依次用尽P001、P002的各带盘36的元件而剩余数量成为值0之后,最后使用P003的带盘36。如P003的带盘36那样,将在某个生产中最后使用的预定的带盘36称为最终带盘,在图2中用粗框线示出。此外,在插槽#2中,仅带盘ID为Q001的带盘36被预留,Q001的带盘36成为最终带盘。即,在各槽中仅使用一个带盘36的情况下,该带盘36成为最终带盘。最终带盘也可以称为在某个基板种类的生产结束时配置于各插槽的带盘36。另外,当安装装置15A1中的生产完成时,成为如下计划:P003的最终带盘被预留于安装生产线11B的安装装置15B1的插槽#1,Q001的最终带盘被预留于安装装置15B1的插槽#2(参照图中箭头)。虽然省略其它预留信息54a、其它插槽的说明,但是为同样的内容。
插槽信息55包含装配于各安装装置15的各插槽的供料器35(带盘36)的信息等。例如,在插槽信息55中,关于各插槽,包含元件种类、带盘ID、当前的元件剩余数量、是否为最终带盘的信息、后述的错误标志的信息等。此外,在图3中,示例了存储于存储部53的插槽信息55,但是在各安装装置15的安装控制部20的存储部22中,也针对该安装装置15的各插槽存储有同样的插槽信息22a。
以下是这样构成的安装系统10的动作的说明。图4是表示标签印刷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该处理在作业者M利用带盘收纳装置40拣选带盘36时由收纳控制部41的CPU42来执行。CPU42首先取得拣选出的带盘36的带盘ID(S100),通过与管理计算机50的通信而从预留信息54a取得要使用带盘36的预定的插槽、即使用插槽的信息(S110)。此外,在带盘36被预留于多个预留信息54a的情况下,从最早使用的预留信息54a取得使用插槽的信息,以后的处理也相同。然后,CPU42判定本次拣选出的带盘36是否为使用插槽中的最终带盘(S120)。CPU42在判定为不是最终带盘时,以印刷包含使用插槽的信息的使用场所标签38的方式控制标签打印机46(S130),结束标签印刷处理。使用场所标签包含要使用带盘36的安装生产线11、安装装置15、使用插槽的插槽编号等信息,也可以设为条形码、二维码。另一方面,CPU42在判定为是最终带盘时,对使用场所标签38进行印刷(S140),并且以印刷包含最终带盘的信息的最终带盘标签39的方式控制标签打印机46(S150),结束标签印刷处理。CPU42也可以在操作面板44显示将从标签打印机46输出的各标签粘贴于拣选出的带盘36的指示。作业者M通过将这些标签粘贴于带盘36而能够区分最终带盘和除此以外的带盘36。此外,并不局限于将使用场所标签38和最终带盘标签39设为不同的标签,也可以设为一个标签。
接下来,作为外部换产调整,对作业者M将带盘36组装于供料器35的情况下的处理进行说明。图5是表示外部换产调整时的确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该处理在作业者M使便携终端18读取组装于供料器35的带盘36的ID标签37并将该信息通知给管理计算机50时由CPU52来执行。CPU52首先取得组装好的带盘36的带盘ID(S200),从预留信息54a取得使用插槽的信息(S210)。接下来,CPU52分别判定组装后的带盘36是否为最终带盘(S220)、其它带盘36是否被预留于使用插槽(S230)。CPU52在判定为组装后的带盘36不是最终带盘、或者判定为其它带盘36未被预留时,将组装后的带盘36的带盘ID与供料器35建立对应地登记(S240),结束外部换产调整时的确认处理。
在此,作为最终带盘且其它带盘36未被预留于使用插槽的带盘36相当于图2的Q001的带盘36等。由于除此以外的最终带盘具有要先使用的带盘36,因此通常在外部换产调整时不会组装最终带盘,但是作业者M有时会错误地组装。CPU52在S220、S230中判定为是最终带盘且其它带盘36被预留于使用插槽时,以由于最终带盘错误而更换带盘36的方式向便携终端18等输出警告(S250),结束外部换产调整时的确认处理。由此,与在使用插槽中存在有要先使用的带盘36无关地,能够防止在外部换产调整时最终带盘组装于供料器35而从最终带盘起使用的情况。
接着,对在生产中因带盘36的更换等而重新设置了带盘36的情况下的处理进行说明。图6是表示生产中的确认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该处理是在生产中作业者M将新的供料器35(带盘36)设置于插槽、或者将新的带盘36与元件接近用尽的带盘36连接而将新的带盘36的信息通知给管理计算机50时由CPU52来执行的。CPU52首先取得带盘ID和插槽编号(S300),从预留信息54a取得带盘36的使用插槽的信息(S305)。接下来,CPU52判定设置有带盘36的插槽编号是否与预留信息54a的插槽编号一致、即带盘36是否设置于正确的插槽(S310)。CPU52在判定为带盘36未设置于正确的插槽时,判定本次设置的带盘36的元件种类是否与应搭载于该插槽的带盘36的元件种类一致(S315)。CPU52在判定为元件种类不一致时,以由于元件种类错误而更换带盘36的方式向便携终端18、操作面板30等输出警告(S320),结束生产中的确认处理。另一方面,CPU52在判定为元件种类一致时,以由于插槽错误而更换带盘36的方式向便携终端18、操作面板30等输出警告(S325),结束生产中的确认处理。
这样,CPU52在即使是元件种类一致的带盘36但被设置在与使用插槽不同的插槽中的情况下,输出插槽错误的警告而更换带盘36。因此,如图2的例子所示,即使安装装置15A1的插槽#1、#11均为元件种类P,也能够防止P002和P005的各带盘36被改换设置的情况。由于即使是相同的元件种类,只要插槽不同,则供给的元件数量有时也不同,因此也能够防止对接下来的P003、P006等的最终带盘应供给的元件数量产生影响而产生最终带盘的元件剩余数量与预留信息54a的预定剩余数量不同的情况。
另外,CPU52在S310中判定为带盘36被设置于正确的插槽时,分别判定所设置的带盘36是否为最终带盘(S330)、其它带盘36是否被预留于使用插槽(S335)。CPU52在判定为是最终带盘且其它带盘36被预留于使用插槽时,以由于最终带盘错误而向便携终端18、操作面板30等输出催促更换带盘36的指示(S340),另外,CPU52将表示该插槽为最终带盘错误的错误标志设置为值1(S345),结束生产中的确认处理。此外,催促S340的更换的指示与在图5的S250、本处理的S320、S325中输出的更换的警告相比,强制的程度较弱。例如,在更换的警告中,安装装置15不会在带盘36未被更换的状态下进行生产,但是在催促更换的指示中,即使带盘36未被更换,安装装置15也能够进行生产。例如,在图3的插槽信息55中,在安装装置15B1的插槽#2中,S003的最终带盘比S002的带盘36先被设置,因此表示错误标志成为值1的情形。
另一方面,CPU52在判定为本次设置的带盘36不是最终带盘、或者判定为是最终带盘且其它带盘36未被预留时,与插槽信息55的插槽建立对应并登记带盘ID(S350),判定当前是否处于生产停止中(S355)。由于该生产停止在后述的处理中进行,因此详见后述。接下来,CPU52判定设置有带盘36的插槽的错误标志是否为值1(S365)。CPU52在判定为错误标志为值1时,结束催促更换带盘的指示,并且将错误标志复位为值0(S370、S375),结束生产中的确认处理。另外,CPU52在判定为错误标志不是值0时,直接结束生产中的确认处理。
接着,对最终带盘错误的应对处理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错误应对处理的一个例子的流程图。在该处理中,CPU52首先判定是否存在有错误标志为值1的插槽(S400),当判定为不存在值1的插槽时,直接结束错误应对处理。另一方面,CPU52在判定为存在有错误标志为值1的插槽时,从插槽信息55取得该插槽的带盘36的元件剩余数量(S410),判定所取得的元件剩余数量是否达到了该带盘36的预定剩余数量(S420)。此外,预定剩余数量由预留信息54a规定。CPU52在判定为未达到预定剩余数量时,直接结束错误应对处理。另一方面,CPU52在判定为达到了预定剩余数量时,暂时停止产生了该最终带盘错误的安装装置15的生产(S430)。另外,CPU52以由于最终带盘错误而更换带盘36的方式向便携终端18、操作面板30等输出警告(S440),结束错误应对处理。这样,即使在生产中产生了最终带盘错误,CPU52也一边催促更换直到预定剩余数量为止一边允许生产,当达到预定剩余数量时,暂时停止生产并输出更换的警告,从而不允许进一步的使用。当作业者M按照警告更换为正确的带盘36时,CPU52执行图6的生产中的确认处理,在S310、S330中判定为在正确的插槽中设置了最终带盘以外的带盘36而再次开始停止中的生产(S355、S360)。
图8是表示错误应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8的[A]的预留信息54a中,在安装装置15B1的插槽#2中,S003的最终带盘的预定剩余数量为值N1,之后在安装装置15A1的插槽#11中使用剩余数量为值N1的元件而作为用尽带盘36的预定。但是,在实际的使用状况下,如图8的[B]所示,S003的最终带盘比S002的带盘36先被设置。因此,在S003的最终带盘的元件剩余数量成为值N1的时机下,在错误应对处理中判定为达到了预定剩余数量并输出警告。然后,由于由作业者M更换为S002的带盘36而重新开始生产,因此S003的最终带盘如预定那样在元件剩余数量为值N1的状态下结束使用而能够在接下来的生产中使用。因此,即使一边通过最终带盘错误催促更换一边继续生产,也能够实现与预留信息54a的一致性。
在此,明确本实施方式的构成要素与本发明的构成要素的对应关系。本实施方式的管理计算机50相当于本公开的管理装置,带盘36相当于收容部件,存储部53相当于存储部,管理控制部51的CPU52相当于管理部。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带盘收纳装置40的收纳控制部41也包含在管理装置中,CPU42也包含在管理部中。另外,安装装置15相当于安装装置,安装系统10相当于安装系统。
在以上说明的安装系统10中,由于以使作业者M能够区别的方式管理最终带盘和除此以外的其它带盘36,因此能够抑制作业者M进行先于其它带盘36地配置最终带盘等错误的处理,能够防止无法取得与预留信息54a的一致性的情况。
另外,由于在拣选最终带盘时,印刷最终带盘标签39并粘贴于最终带盘,因此作业者M能够容易地识别最终带盘。进而,若在外部换产调整时先将最终带盘组装于供料器35,则输出最终带盘错误的警告,因此能够防止先行从最终带盘起使用的情况。而且,在生产中,若在其它带盘36之前设置最终带盘,则催促更换带盘,因此能够使作业者M识别最终带盘被错误地设置的情况而更换为正确的带盘36。另外,由于能够使用被错误地设置的最终带盘直到预留信息54a中的预定剩余数量为止,当达到预定剩余数量时输出警告而进行更换,因此能够防止无法取得与预留信息54a的一致性的情况。
此外,本公开不受上述实施方式的任何限定,只要属于本公开的技术范围,当然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进行使作业者M将在拣选最终带盘时印刷的最终带盘标签39粘贴于最终带盘的显示管理处理,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既可以使作业者M粘贴作为最终带盘的标记的贴纸等,也可以以使作业者M手写最终带盘这一内容的方式进行指示。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拣选时进行是最终带盘这一内容的显示管理处理,在外部换产调整时,若最终带盘组装于供料器35,则输出警告,若在生产中设置最终带盘,则催促更换等,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即,并不局限于在拣选时、外部换产调整时、生产中的任一种情况下都进行最终带盘的管理处理,只要在任一种情况下进行最终带盘的管理处理即可。另外,示例了作业者M将供料器35(带盘36)设置于安装装置15的插槽的情况,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由能够自动地搬运供料器35并设置于安装装置15的插槽的装载机等无人搬运车来进行。在该情况下,无人搬运车在搭载了要搬运的供料器35时,确认是否为最终带盘等即可。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生产中所设置的带盘36为最终带盘错误的情况下,能够使用直到预定剩余数量为止,但是并不局限于此。图9是表示变形例的错误应对处理的流程图,图10是表示变形例的错误应对的说明图。在该错误应对处理中,CPU52首先判定生产是否结束(S500),当判定为生产未结束时,结束错误应对处理。另一方面,CPU52在判定为生产结束时,从插槽信息55取得在各插槽中最后使用的各带盘36的带盘ID(S510)。接着,CPU52将取得的各带盘ID与预留信息54a的最终带盘的带盘ID分别进行对照(S520),判定是否存在不一致的插槽(S530)。CPU52在判定为不存在不一致的插槽时,结束错误应对处理。另一方面,CPU52在判定为存在有不一致的插槽时,将最后使用的带盘36(带盘ID)设定为最终带盘(S540),通过与原来的最终带盘改换预留而更新预留信息54a(S550),结束错误应对处理。图10的[A]表示与图8的[A]相同的预留信息54a。另一方面,图10的[B]表示先用尽原来的P003的最终带盘、之后使用P002的带盘36继而结束生产的情况。在该情况下,CPU52以将P002作为最终带盘的方式更新预留信息54a。因此,在接下来的生产中,在安装装置15A1的插槽#11中使用P002。这样,在变形例中,CPU52根据实际的使用状况来更新预留信息54a,因此能够防止无法取得与预留信息54a的一致性的情况。
另外,图11是表示变形例的生产中的确认处理的流程图。在图11中,对与图6相同的处理标注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说明。CPU52在S330、S335中判定为是最终带盘且其它带盘36被预留于使用插槽时,禁止该最终带盘的使用(S337),以由于最终带盘错误而更换带盘36的方式输出警告(S340a),并结束生产中的确认处理。此外,也可以在S337中根据需要停止安装装置15的生产,从而可靠地禁止最终带盘的使用。如此一来,能够可靠地防止先行从最终带盘起使用的情况。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设置了元件种类相同但使用插槽不同的带盘36的情况下通知插槽错误并输出警告,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例如,既可以允许使用直到该带盘36的预定剩余数量为止,也可以如变形例那样通过更新预留信息54a来应对。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各插槽中仅使用一个带盘36的情况下也将该带盘36作为最终带盘来进行管理,但是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仅在各插槽中使用多个带盘36的情况下将最后的带盘36作为最终带盘来进行管理。
在此,本公开的管理装置也可以如以下这样构成。在本公开的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管理部在作业者从保管所述收容部件的保管部取出所述收容部件时,在取出了所述最终收容部件的情况下,执行用于使该最终收容部件显示是该最终收容部件这一内容的信息的显示管理处理,在取出了所述其它收容部件的情况下,省略所述显示管理处理的执行。如此一来,作业者能够容易地识别最终收容部件和其它收容部件,因此能够更恰当地进行剩余有元件的预定的收容部件的管理。
在本公开的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管理部在作业者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的准备时,在进行了先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地配置所述最终收容部件的准备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以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开始配置。如此一来,能够防止先行从最终收容部件起使用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管理部在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时,在先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地将所述最终收容部件配置于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进行通知以更换为该配置位置处的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如此一来,能够使作业者认识到最终收容部件被错误地先行配置的情况而催促更换。
在本公开的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管理部在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时,在先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地将所述最终收容部件配置于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至所述预留信息中的所述最终收容部件的元件剩余的预定量为止,在达到了所述预定量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以更换为该配置位置处的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如此一来,不会超过剩余有元件的预定量而使用最终收容部件,因此能够防止无法取得与预留信息的一致性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管理部在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时,在先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地将所述最终收容部件配置于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以禁止使用该最终收容部件而更换为该配置位置处的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如此一来,能够可靠地防止先行从最终收容部件开始使用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管理部在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时,在配置了所述识别信息与被预留于各配置位置的所述收容部件不同的所述收容部件的情况下,即使该收容部件是元件种类相同的收容部件,也输出配置位置不同这一内容的警告。在此,即使是元件种类相同的收容部件,若配置位置不同,则通常使用的元件数量也会改变,因此使用后的元件的剩余数量不同。因而,即使是元件种类相同的收容部件,通过输出警告,也能够防止无法取得与预留信息的一致性的情况。
在本公开的管理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管理部在所述基板的生产结束时,在配置于各配置位置的所述收容部件中存在与所述最终收容部件不同的收容部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预留信息以将该不同的收容部件作为所述最终收容部件。如此一来,能够使预留信息与实际的使用状况一致,因此能够防止无法取得与预留信息的一致性的情况。
本公开的安装系统具备:安装装置,拾取收容于收容部件的元件并向基板安装;以及上述任一个管理装置。在该安装系统中,与上述管理装置同样地,能够更恰当地进行剩余有元件的预定的收容部件的管理。
在此,也可以是,收容有由安装装置向基板安装的元件的收容部件的管理装置具备:存储部,对应各生产来存储预留信息,该预留信息将生产所述基板所需的所述收容部件的识别信息预留于所述安装装置中的所述收容部件的各配置位置,并且根据生产所需的元件数量而在相同的配置位置规定多个所述收容部件的使用顺序;以及管理部,供作业者基于所述收容部件的识别信息对所述收容部件以能够区别的方式进行管理,在配置有所述识别信息与被预留于各配置位置的所述收容部件不同的所述收容部件的情况下,即使该收容部件是元件种类相同的收容部件,所述管理部也输出配置位置不同这一内容的警告。即,也可以不对是否是最终收容部件进行管理而在是元件种类相同的收容部件且配置位置不同的情况下输出警告。在这样的情况下,CPU52在图4的标签印刷处理中省略S120、S140、S150即可。另外,CPU52在图5的外部换产调整时的确认处理中,取代S220而判定是否设置了正确的带盘36,若正确则执行S240,若不正确则取代S230、S240而以由于带盘36不正确而更换带盘的方式输出警告即可。另外,CPU52在图6的生产中的确认处理中省略S330~S375,省略图7的错误应对处理即可。
工业实用性
本公开能够应用于安装系统的制造产业等。
附图标记说明
10安装系统、11安装生产线、12网络、13印刷装置、14印刷检查装置、15安装装置、16安装检查装置、18便携终端、19准备区域、20安装控制部、21CPU、22存储部、22a插槽信息、23搬运部、24供给部、25安装部、26头移动部、27安装头、28吸嘴、29通信部、30操作面板、35供料器、36带盘、37ID标签、38使用场所标签、39最终带盘标签、40带盘收纳装置、41收纳控制部、42CPU、43存储部、44操作面板、45闸门、46标签打印机、50管理计算机、51管理控制部、52CPU、53存储部、54生产计划信息、54a预留信息、55插槽信息、56通信部、57显示部、58输入部、M作业者。
Claims (10)
1.一种管理装置,是收容有利用安装装置向基板安装的元件的收容部件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装置具备:
存储部,对应各生产来存储预留信息,所述预留信息将生产所述基板所需的所述收容部件的识别信息预留于所述安装装置中的所述收容部件的各配置位置,并且根据生产所需的元件数量而在相同的配置位置规定多个所述收容部件的使用顺序;以及
管理部,将基于所述预留信息而在所述基板的各生产中在各配置位置处最后使用的预定的所述收容部件作为最终收容部件,供作业者基于所述收容部件的识别信息对所述最终收容部件和除该最终收容部件以外的其它收容部件以能够区别的方式进行管理。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部在作业者从保管所述收容部件的保管部取出所述收容部件时,在取出了所述最终收容部件的情况下,执行用于使该最终收容部件显示是该最终收容部件这一内容的信息的显示管理处理,在取出了所述其它收容部件的情况下,省略所述显示管理处理的执行。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部在作业者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的准备时,在进行了先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地配置所述最终收容部件的准备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以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开始配置。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部在作业者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的准备时,在进行了先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地配置所述最终收容部件的准备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以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开始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部在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时,在先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地将所述最终收容部件配置于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进行通知以更换为该配置位置处的所述其它收容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部在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时,在先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地将所述最终收容部件配置于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能够使用至所述预留信息中的所述最终收容部件的元件剩余的预定量为止,在达到了所述预定量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以更换为该配置位置处的所述其它收容部件。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部在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时,在先于所述其它收容部件地将所述最终收容部件配置于各配置位置的情况下,输出警告以禁止使用该最终收容部件而更换为该配置位置处的所述其它收容部件。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部在进行所述基板的生产时,在配置了所述识别信息与被预留于各配置位置的所述收容部件不同的所述收容部件的情况下,即使该收容部件是元件种类相同的收容部件,也输出配置位置不同这一内容的警告。
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装置,其中,
所述管理部在所述基板的生产结束时,在配置于各配置位置的所述收容部件中存在与所述最终收容部件不同的收容部件的情况下,变更所述预留信息以将该不同的收容部件作为所述最终收容部件。
10.一种安装系统,具备:
安装装置,拾取收容于收容部件的元件并向基板安装;以及
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理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PCT/JP2019/013791 WO2020194710A1 (ja) | 2019-03-28 | 2019-03-28 | 管理装置および実装システ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97827A CN113597827A (zh) | 2021-11-02 |
CN113597827B true CN113597827B (zh) | 2022-12-09 |
Family
ID=726112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80094319.6A Active CN113597827B (zh) | 2019-03-28 | 2019-03-28 | 管理装置以及安装系统 |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2120826B2 (zh) |
EP (1) | EP3952627B1 (zh) |
JP (1) | JP7249403B2 (zh) |
CN (1) | CN113597827B (zh) |
WO (1) | WO2020194710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7422860B2 (ja) * | 2020-03-17 | 2024-01-26 | 株式会社Fuji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WO2024218827A1 (ja) * | 2023-04-17 | 2024-10-24 | 株式会社Fuji | 生産管理装置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8800A (ja) * | 1985-07-17 | 1987-01-27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自動実装機 |
EP0935999A1 (de) * | 1998-02-13 | 1999-08-18 | Lactec Gesellschaft für moderne Lackiertechnik 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arbwechsel in einer Beschichtungsanlage unter Anwendung eines Molches |
CN101442326A (zh) * | 2007-11-23 | 2009-05-27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具有无线电对讲机功能之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通讯方法 |
CN202907410U (zh) * | 2011-07-20 | 2013-04-24 |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 元件供给装置 |
JP2015130403A (ja) * | 2014-01-07 | 2015-07-16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支援装置 |
JP2017050473A (ja) * | 2015-09-04 | 2017-03-09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支援装置 |
JP2017199773A (ja) * | 2016-04-27 | 2017-11-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管理装置および管理方法 |
WO2019038829A1 (ja) * | 2017-08-22 | 2019-02-28 | 株式会社Fuji | 情報処理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1127487A (ja) | 1999-10-29 | 2001-05-11 | Matsushita Electric Ind Co Ltd | プリント基板実装システムを対象とした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 |
JP4796461B2 (ja) | 2006-09-05 | 2011-10-19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実装機の部品管理装置および部品管理方法 |
JP5641888B2 (ja) * | 2010-11-10 | 2014-12-17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部品照合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JP6267127B2 (ja) * | 2012-10-31 | 2018-01-24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段取り替え方法および段取り替え装置 |
JP6402882B2 (ja) * | 2013-09-19 | 2018-10-10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実装方法 |
JP6379354B2 (ja) * | 2015-01-27 | 2018-08-29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実装ライン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CN111447822B (zh) * | 2015-11-17 | 2021-05-07 | 株式会社富士 | 安装处理方法、安装系统及元件安装机 |
WO2017216832A1 (ja) * | 2016-06-13 | 2017-12-21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フィーダ管理方法およびフィーダ管理装置 |
JP6928717B2 (ja) * | 2018-03-30 | 2021-09-01 |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 部品補給管理装置、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収納部材の使用履歴の管理方法 |
-
2019
- 2019-03-28 JP JP2021508636A patent/JP7249403B2/ja active Active
- 2019-03-28 CN CN201980094319.6A patent/CN113597827B/zh active Active
- 2019-03-28 WO PCT/JP2019/013791 patent/WO2020194710A1/ja unknown
- 2019-03-28 US US17/441,359 patent/US12120826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3-28 EP EP19920755.6A patent/EP3952627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6218800A (ja) * | 1985-07-17 | 1987-01-27 | シチズン時計株式会社 | 電子部品自動実装機 |
EP0935999A1 (de) * | 1998-02-13 | 1999-08-18 | Lactec Gesellschaft für moderne Lackiertechnik mbH | Verfahren und Vorrichtung zum Farbwechsel in einer Beschichtungsanlage unter Anwendung eines Molches |
CN101442326A (zh) * | 2007-11-23 | 2009-05-27 | 佛山市顺德区顺达电脑厂有限公司 | 具有无线电对讲机功能之可携式通讯装置及其通讯方法 |
CN202907410U (zh) * | 2011-07-20 | 2013-04-24 |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 元件供给装置 |
JP2015130403A (ja) * | 2014-01-07 | 2015-07-16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支援装置 |
JP2017050473A (ja) * | 2015-09-04 | 2017-03-09 |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 支援装置 |
JP2017199773A (ja) * | 2016-04-27 | 2017-11-02 |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 管理装置および管理方法 |
WO2019038829A1 (ja) * | 2017-08-22 | 2019-02-28 | 株式会社Fuji | 情報処理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RFID技术在制造企业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刘光富等;《CAD/CAM与制造业信息化》;20071015(第10期);全文 *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WO2020194710A1 (zh) | 2020-10-01 |
EP3952627A4 (en) | 2022-04-06 |
EP3952627A1 (en) | 2022-02-09 |
EP3952627B1 (en) | 2024-08-07 |
CN113597827A (zh) | 2021-11-02 |
US20220159887A1 (en) | 2022-05-19 |
JP7249403B2 (ja) | 2023-03-30 |
US12120826B2 (en) | 2024-10-15 |
WO2020194710A1 (ja) | 2020-10-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11770901B2 (en) | Electronic component mounting method | |
CN101167417B (zh) | 电子元件载带封装及电子元件馈送设备 | |
JP5982649B2 (ja) | 部品実装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 |
EP3291662B1 (en) | Feeder management device | |
WO2015063880A1 (ja) | 部品実装ライン管理装置 | |
JP4372522B2 (ja) | 表面実装機 | |
EP3843517B1 (en) | Moving work management device, moving work device, mounting system, and moving work management method | |
JP4813444B2 (ja) | 部品供給方法、表面実装機、フィーダ及び台車 | |
US20160086790A1 (en) | Component preparation instruction system, component preparation instruction method, and portable terminal | |
CN113597827B (zh) | 管理装置以及安装系统 | |
CN110073299A (zh) | 基板生产管理系统及基板生产管理方法 | |
JP5027101B2 (ja) | 電子部品装着方法及び電子部品装着装置 | |
JPWO2004103052A1 (ja) |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
JP4813445B2 (ja) | 部品供給方法、表面実装機、フィーダ及び台車 | |
JP2024114884A (ja) | 部品回収方法 | |
US11561253B2 (en) | Production management apparatus | |
JP2021002672A (ja) | 情報処理装置、実装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
US20250005471A1 (en) | Picking guidance system and picking guidance method | |
JP7105390B2 (ja) | 情報処理システム、実装システム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
JP7649796B2 (ja) | 生産システム | |
JP4218661B2 (ja) | 電子部品供給装置、電子部品実装装置、電子部品供給装置における部品情報管理方法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部品情報管理方法 | |
JP7572783B2 (ja) |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 |
WO2023067647A1 (ja) | 使用済みフィーダの回収方法および管理装置並びにフィーダ交換装置 | |
JP2006332090A (ja) | 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装置における部品情報管理方法 | |
WO2022009298A1 (ja) | 電子部品装着機及び電子部品装着機の制御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