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597697B - 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和碱性电池 - Google Patents
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和碱性电池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597697B CN113597697B CN202080022159.7A CN202080022159A CN113597697B CN 113597697 B CN113597697 B CN 113597697B CN 202080022159 A CN202080022159 A CN 202080022159A CN 113597697 B CN113597697 B CN 113597697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parator
- fiber
- fiber layer
- fibers
- alkali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H01M50/457—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comprising three or more laye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0/00—Second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0/24—Alkaline accumulators
- H01M10/30—Nickel accumulator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12/00—Hybrid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12/04—Hybrid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composed of a half-cell of the fuel-cell type and of a half-cell of the primary-cell type
- H01M12/06—Hybrid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composed of a half-cell of the fuel-cell type and of a half-cell of the primary-cell type with one metallic and one gaseous electrod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10—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 H01M50/102—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 H01M50/107—Primary casings; Jackets or wrapping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or physical structure having curved cross-section, e.g. round or elliptic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17—Polyolef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14—Synthetic resins, e.g. thermoplastics or thermosetting resins
- H01M50/423—Polyamide resin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11—Organic material
- H01M50/429—Natural polymers
- H01M50/4295—Natural cotton, cellulose or woo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Fibrous material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0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 H01M50/449—Separators, membranes or diaphragms characterised by the material having a layered structure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50/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or processes of manufacture of the non-active parts of electrochemical cells other than fuel cells, e.g. hybrid cells
- H01M50/40—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cells
- H01M50/489—Separators, membranes, diaphragms or spacing elements inside the cell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physical properties, e.g. swelling degree, hydrophilicity or shut down properties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6/00—Primary cells; Manufacture thereof
- H01M6/04—Cells with aqueous electrolyte
- H01M6/06—Dry cells, i.e. cells wherein the electrolyte is rendered non-fluid
-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M—PROCESSES OR MEANS, e.g. BATTERIES, FOR THE DIRECT CONVERSION OF CHEMICAL ENERGY INTO ELECTRICAL ENERGY
- H01M2300/00—Electrolytes
- H01M2300/0002—Aqueous electrolytes
- H01M2300/0014—Alkaline electrolyt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Electrochemistr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W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Cell Separators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提供一种电解液中的强度、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优异且屏蔽性、保液性均高的低电阻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所述碱性电池用分隔件采取下述构成:其为用于将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隔离并保持电解液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其是将密度0.52~0.62g/cm3、厚度25~35μm的纤维层A与密度0.40~0.50g/cm3、厚度25~35μm的纤维层B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整体的密度为0.45~0.57g/cm3、厚度为50~70μm。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碱性锰电池、镍锌电池、氧化银电池、锌空气电池等以锌为负极活性物质的碱性电池中所使用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另外,本发明涉及使用该碱性电池用分隔件的碱性电池,特别涉及AA、AAA之类的小型碱性电池。
背景技术
碱性电池中,用分隔件隔离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
作为碱性电池用分隔件所需特性,可列举屏蔽性、电解液的保持性、化学稳定性、不妨碍离子传导。
屏蔽性为防止由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接触、负极放电而生成的锌氧化物的针状晶体(树枝状晶体)所导致的短路不良的性能。
电解液保持性(即保液性)为保持用于引发碱性电池的起电反应的氢氧化钾等电解液的特性。
化学稳定性具体而言为相对于碱性电池的电解液不发生收缩和变质的化学稳定性。
另外,存在电池内部的分隔件因碱性电池运输时、落下时的冲击而破损、发生内部短路的可能性,因此,要求分隔件保持充分的机械强度。
作为这样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使用合成纤维与纤维素纤维的混抄纸,所述混抄纸如下得到:以作为耐碱性合成纤维的维尼纶纤维、尼龙纤维为主要构成材料,向它们中配混耐碱性优异的作为纤维素纤维的人造丝纤维、溶解纸浆、棉短绒纸浆、丝光化木浆、高强度粘胶纤维(polynosic fiber)、莱赛尔纤维等,进而添加作为粘结剂的溶解于60℃~90℃的热水的易溶解性的聚乙烯醇纤维而得到。
这些以往的分隔件在制造时进行了如下操作:上述纤维素纤维根据需要实施打浆处理,由纤维主体产生微细的原纤维,从而提高分隔件的致密性、提高分隔件的屏蔽性能。
随着碱性电池应用于数码相机、游戏机、远程遥控器、无线电遥控汽车、手机用电池式充电器等中以及设备的高性能化,要求碱性电池的大电流化,重负载放电特性备受重视。另外,有贴近实际应用的间歇放电特性也备受重视的倾向。
为了提高碱性电池的这些放电特性,重要的是减小电池的内部电阻值。内部电阻值大时,由于该电阻而引起电池的电压降低,电池的放电容量也降低。因此,为了提高电池的放电特性,对于分隔件,低电阻化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另外,近年来提倡在防备灾害时储备电池,与此相伴地,需要能保存10年以上的碱性电池。因此,对于分隔件的保液性的提高、长期化学稳定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
对于分隔件的低电阻化而言,减薄分隔件是有效的。然而,如果减薄分隔件,则分隔件的强度降低,屏蔽性和保液性同时降低。因此,如果使用薄的分隔件,则在使用时、制造时、运输时等,由于碱性电池的短路不良增加、保液性降低而使放电特性、电池保存特性变差。
为了减少碱性电池的短路不良,提高分隔件的屏蔽性的方式是有效的。
为了提高分隔件的屏蔽性,在配混纤维素纤维作为构成材料的情况下提高纤维素纤维的打浆程度是有效的,在配混合成纤维作为构成材料的情况下配混纤维直径细的合成纤维是有效的。
另外,为了提高碱性电池的保存特性,可列举提高分隔件的保液性作为手段之一。
为了提高分隔件的保液性,分隔件的低密度化是有效的,但是与上述提高屏蔽性的手段相悖。
为了实现高的屏蔽性和保液性,也可以使用低密度且厚的分隔件,但是分隔件在电池壳体内所占的体积增大,电池中插入的电极活性物质量减少,电池的放电容量减少。因此,作为分隔件,需要薄且屏蔽性、保液性高的分隔件。
如上所述,作为碱性电池用分隔件,需要厚度较薄、屏蔽性和保液性优异的分隔件。但是,分隔件的薄型化与屏蔽性、保液性处于矛盾的关系,同时提高上述全部特性较为困难。
另外,以往,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中,为了实现特性提高,提出了各种构成(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6)。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119049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2-5422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4844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平11-260337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10-92411号公报
专利文献6:国际专利申请公开第2017/104336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专利文献1中提出的分隔件中,添加有10质量%~20质量%的溶解于60℃~90℃的热水的易溶解性的聚乙烯醇纤维。该易溶解性聚乙烯醇纤维与其它原料纤维混合而形成湿纸。通过湿纸的干燥工序中的加热,易溶解性聚乙烯醇纤维溶解于湿纸中的水(热水)而形成聚乙烯醇树脂,在构成湿纸的纤维素纤维与合成纤维之间逐渐溶解扩散。接着,随着干燥的进行,水分从湿纸蒸发,扩展到纤维间的聚乙烯醇树脂使纤维与纤维的交点粘结。由此,片的强度提高。另外,聚乙烯醇树脂在碱性电解液中难以溶解,因此在电解液中也保持较高强度。
然而,干燥工序中溶解的聚乙烯醇树脂在纤维间以膜状扩展,以薄膜状粘结,从而会堵塞分隔件的孔隙。因此,妨碍分隔件的离子的透过,使电阻值增大。另外,分隔件的孔隙变少,因此,分隔件的吸液性、保液性也降低。
在此,为了降低分隔件的电阻值而降低纤维素纤维的打浆程度时,分隔件的屏蔽性也降低,短路不良增加。
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如下分隔件:通过在包含纤维素纤维的浆料液中添加多胺表氯醇树脂,从而使纤维素纤维间交联结合,增加了电解液中的强度。
该分隔件在碱性的电解液中强度优异,对电池施加落下等冲击的情况下,也没有分隔件的破损。
该分隔件由于在电解液中强度优异,因此,既减少多胺表氯醇树脂的添加量,又抑制氢气产生量,但是与不添加多胺表氯醇树脂的分隔件相比有氢气的产生量多的倾向。因此可知,存在容易发生电池内部压力上升、容易发生漏液的情况。
另外在制纸业中,一般会进行片的再利用,但多胺表氯醇树脂使纤维间交联结合,因此,难以进行构成纤维的再分散,存在不易进行片的再利用的课题。
专利文献3中提出了由经过高度打浆的、纤维素I与纤维素II的晶体结构形成的纤维素分隔件。纤维素纤维被高度打浆,因此,形成致密的片,可以实现屏蔽性高的分隔件。
然而,该分隔件仅由纤维素纤维构成,因此,在碱性电解液中强度不充分,存在在制作电池后施加落下等冲击时分隔件在电池内部破损而导致短路不良的情况。
经高度打浆的纤维素纤维的保水性非常好,抄纸时的保水量也变多。因此,假定为了提高电解液中的强度而添加聚乙烯醇纤维之类的粘结剂成分时,干燥工序中溶解的聚乙烯醇树脂在纤维素纤维间以薄膜状粘结,难以减小分隔件的电阻值。因此,无法充分应对近年来所期望的进一步低电阻化。
专利文献4中提出了使用玻璃纸作为分隔件的例子。玻璃纸是使纸浆等天然纤维素溶解于溶剂后使其析出、从而以薄膜状形成片而得到的。
因此,虽然为屏蔽性优异的分隔件但不易保持电解液,如专利文献4中记载那样,一般与由无纺布形成的分隔件贴合而使用。
因此,需要用于贴合的工序,没有效率,与一般的分隔件相比为昂贵的分隔件。
专利文献5提出了一种分隔件,其将具有致密性的致密层和具有保液性的保液层层叠一体化而成,致密层和保液层分别对耐碱性纤维素纤维、耐碱性合成纤维和聚乙烯醇纤维进行混抄而成。需要说明的是,各层均使用聚乙烯醇纤维作为粘结剂。
通过具有致密层和保液层而成为屏蔽性高且提高了保液性的分隔件,但是,与专利文献1中同样地,作为粘结剂使用的聚乙烯醇纤维在干燥工序中溶解而形成的聚乙烯醇树脂会在纤维间以膜状逐渐扩展,以薄膜状进行粘结,由此会堵塞分隔件的孔隙,妨碍分隔件的离子透过,使电阻值增大。具有粘结剂的层越是致密则越显著地观察到该现象,因此有时尤其会成为致密层中电阻增大的原因。
在此,若为了降低分隔件的电阻值而降低纤维素纤维的打浆程度,则分隔件的屏蔽性也会降低,短路不良增加。
而且,据称各层中包含合成纤维从而能够防止卷曲,但是如果致密层与保液层的密度差大,则存在当各层随着湿度变化而吸湿或除湿时产生伸缩差异、发生卷曲的情况,存在电池制造时的加工性差的情况。
专利文献6中提出了一种分隔件,其包含:仅由含有耐碱性纤维素的耐碱性纤维构成的基材层;以及,含有耐碱性树脂的耐碱性树脂层。就该分隔件而言,涂布耐碱性树脂时不会渗透至每根纤维的间隙,在相对表层处形成耐碱性树脂层而将纤维之间粘结。
通过具有基材层和耐碱性树脂层,能够实现屏蔽性高且电解液中的强度高的分隔件。另外,如上所述,具有聚乙烯醇等耐碱性树脂的分隔件通常为电阻值高的分隔件,但是由于具有作为添加剂的多羧酸而成为亲水性高的分隔件,碱性电解液的保液性高。另外,由于亲水性高,即使分隔件包含耐碱性树脂也不易引起离子透过性降低,分隔件的电阻值增大受到抑制。但是,多羧酸和它们的盐在电解液中会溶胀,因此,就耐碱性树脂层而言,若与耐碱性树脂未能均匀混合而涂布,则局部会产生纤维间的粘结不充分的位置,从长期稳定性来看,存在发生分隔件的局部强度降低的情况。
另外,也可以将基材层设为两层,但是如果两层基材层的密度差大,则与专利文献5的分隔件同样地存在产生卷曲的情况,存在电池制造时的加工性差的情况。
本发明是鉴于上述问题而作出的,目的在于,提供电解液保持性和屏蔽性优异的低电阻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另外,目的在于,通过使用该分隔件实现碱性电池的高容量化、大电流化、长寿命化。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作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之一,包括例如以下构成。
即,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的特征在于,其为用于将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隔离并保持电解液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为将密度0.52~0.62g/cm3、厚度25~35μm的纤维层A与密度0.40~0.50g/cm3、厚度25~35μm的纤维层B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整体的密度为0.45~0.57g/cm3、厚度为50~70μm。
上述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可采取下述构成:纤维层A和纤维层B包含耐碱性纤维素纤维60~90质量%、耐碱性合成纤维10~40质量%。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可采取下述构成:纤维层A包含CSF值为200~0ml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纤维层B包含CSF值为700~500ml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
进而可采取下述构成:耐碱性合成纤维包含选自维尼纶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以上纤维。
另外,上述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可采取下述构成:纤维层B中含有聚乙烯醇树脂。
进而可采取下述构成:纤维层B中含有的聚乙烯醇树脂量为0.3~1.5g/m2。
本发明的碱性电池为下述构成:为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被分隔件隔离的碱性电池,使用上述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作为分隔件。并且,碱性电池可采取下述构成:为AA或AAA。
作为本发明的碱性电池,优选碱性锰电池、镍锌电池、氧化银电池、锌空气电池。
发明的效果
根据本发明,可以提供电解液中的强度、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优异且屏蔽性、保液性也高的低电阻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以及使用了该分隔件的碱性电池。
附图说明
图1为使用本发明的实施例、比较例、参考例、以往例的分隔件制作的碱性锰电池的概要构成图(剖视图)。
图2为说明分隔件的卷曲的计算方法的概要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达到上述目的而作出的,作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手段之一,包括例如以下构成。
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为用于在碱性电池中将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隔离并保持电解液的分隔件。
并且,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为下述构成:是将密度0.52~0.62g/cm3、厚度25~35μm的纤维层A与密度0.40~0.50g/cm3、厚度25~35μm的纤维层B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整体的密度为0.45~0.57g/cm3、厚度为50~70μm。
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优选采取下述构成:纤维层A和纤维层B包含耐碱性纤维素纤维60~90质量%、耐碱性合成纤维10~40质量%。
作为本发明中可使用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优选溶解纸浆、丝光化纸浆。
耐碱性纤维素纤维即使浸渍于呈碱性的电解液,也收缩小、分解少。因此,在作为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使用时,成为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分隔件。
分隔件的纤维层A和纤维层B不含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情况下,不能提高分隔件的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
尺寸稳定性差的情况下,分隔件在电解液中会发生收缩。在电池的制造工序中,依次填充正极活性物质、成型为筒状的分隔件,在填充负极活性物质之前注入电解液。此时,分隔件会因碱性的电解液而收缩,存在所成型出的筒的尺寸变小、筒下部产生褶皱的情况,在欲填充规定量的负极活性物质时存在从分隔件的上部溢出的情况、由分隔件导致封口不充分的情况。其结果是,电池的放电容量降低、或者活性物质溢出而发生短路不良。
另外,如果化学稳定性低,则存在下述情况:分隔件由于电解液而分解、发生短路不良的情况;因分解而产生的气体导致电池内压升高、甚至漏液的情况。
丝光化纸浆可如下得到:向成为纸浆原料的木材碎片等中加入碱性的药液,在高温高压下处理(蒸解)而除去木质素、半纤维素等粘接物质,将所得的纸浆在17质量%左右的高浓度的氢氧化钠水溶液中进行浸渍处理,由此而得到。
另一方面,溶解纸浆与向木材等碎片中加入碱性的药液并进行蒸解的一般的制纸用纸浆,在制造方法、制造工序方面不同。对于溶解纸浆而言,在蒸解前,在pH2~3左右的酸性下,将木材或非木材的碎片在高温下进行蒸煮处理,将碎片中所含的粘接物质水解。然后,在蒸煮处理后,蒸解而进行纸浆化。进而,将蒸解后的纸浆用2~10质量%左右的氢氧化钠等碱性水溶液进行处理,将粘接物质提取、去除而得到。
蒸解时,将木材等碎片在酸性下进行处理,从而掺入纤维素链之间而存在的粘接物质被水解,成为低分子。因此,纸浆化后利用碱性水溶液的粘接物质的提取去除变得容易。
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纸浆的蒸解法中,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利用亚硫酸盐法、硫酸盐法、碱法、牛皮纸法等一般已知的方法。
这些耐碱性纤维素纤维与一般的纤维素纤维相比,纤维素的纯度高。而且,一般的纤维素纤维由纤维素I的晶体结构形成,与此相对,这些耐碱性纤维素纤维包含纤维素II的晶体结构。
如此包含纤维素II的高纯度的纤维素纤维在电解液中的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优异。
认为这是由于,纤维制造过程中实施碱处理,因此,将该纤维再次浸渍于碱也不易引起收缩等尺寸变化。另外认为,通过该碱处理,溶于碱的成分也被事先提取出来,因此,成为电解液中的化学稳定性优异的原料。
另一方面,作为耐碱性纤维素纤维,再生纤维素纤维的纤维素聚合度低至300~500左右。因此,再生纤维素纤维与溶解纸浆、丝光化纸浆相比容易溶解于电解液,耐碱性差。关于再生纤维素纤维的α-纤维素含有率,人造丝纤维为60%左右,聚合度较大的莱赛尔纤维为80%左右。另一方面,溶解纸浆的α-纤维素含有率为92%以上。从而,再生纤维素纤维的α-纤维素含有率低,因此与溶解纸浆、丝光化纸浆相比容易溶解于碱性电解液。因此,本发明中优选溶解纸浆、丝光化纸浆。
由于以上原因,可以说上述耐碱性纤维素纤维对于提高分隔件的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而言是优异的。
而且,对于提高分隔件的屏蔽性、保液性而言,重要的是控制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打浆。
使纤维分散在水中,施加剪切力从而进行打浆、微细化。将含有经过高度打浆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原料进行抄纸,从而可以实现非常致密的、屏蔽性优异的分隔件。另一方面,在打浆程度低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情况下,通过使纤维轻度微细化,能够实现保液性优异的分隔件。
本发明的实施例等中,对于所使用的纤维素的游离度,使用了按照“JIS P8121-2纸浆-游离度试验法-第2部:加拿大标准游离度法”测定的值。“加拿大标准游离度”是以毫升表示的由加拿大标准游离度计的侧孔收集到的滤水的容量。
上述测定方法具体而言为如下方法:使之通过在每1cm2具有97个直径0.5mm孔的筛板上形成的纤维垫,测定从测量漏斗中的侧孔所排出的滤水的量。
纤维层A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打浆程度优选为CSF值处于200~0ml的范围。
CSF值高于200ml时,原纤维的产生不充分,因此致密性不足,有时不能确保屏蔽性,不优选。
纤维层A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纤维长度可以考虑分隔件的屏蔽性、抄纸性而设为任意纤维长度。
并且,特别是就纤维层A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纤维长度而言,如果长度加权平均纤维长度在0.4~0.8mm的范围,则容易使分隔件的屏蔽性处于优选范围。
长度加权平均纤维长度使用“JIS P 8226-2‘纸浆-利用光学自动分析法的纤维长度测定方法第2部:非偏光法’(ISO16065-2‘Pulps-Determination of Fiber length byautomated optical analysis-Part2:Unpolarized light method’)”中记载的装置、在此为kajaaniFiberLab(Metso Corporation制)进行测定。
纤维长度小于0.4mm时,纤维彼此的物理缠绕变得过少,从而抄纸时湿纸的强度降低,难以制造分隔件。另外,抄纸时纤维从抄纸网漏出,从而分隔件的致密性难以提高,强度也难以提高。
纤维长度大于0.8mm时,体积变大,屏蔽性降低,更容易发生电池的内部短路,因此不优选。
当纤维层A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和纤维长度处于上述范围时,分隔件的屏蔽性提高,能够减少碱性电池的短路不良。
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打浆程度优选CSF值处于700~500ml的范围。
CSF值高于700ml时,呈存在较多未打浆的纤维的状态,纤维间的结合弱,存在由于分隔件起毛从而纤维脱落加剧的可能性。如果纤维脱落加剧,则脱落部分的厚度变薄,从而分隔件的屏蔽性降低,成为短路不良较多的碱性电池。另外,在碱性电池的制造工序中,脱落的纤维可能会附着于制造机械,使电池的生产率降低。因此,需要定期停止生产线而去除脱落的纤维。
CSF值低于500ml时,过多产生原纤维,致密性变高,纤维间能够保液的孔隙减少。因此,无法确保优异的保液性。
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处于上述范围时,分隔件的保液性提高,有助于碱性电池的长寿命化。
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纤维长度可以考虑分隔件的保液性而设为任意纤维长度。特别是就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纤维长度而言,长度加权平均纤维长度如果在1.2~1.8mm的范围内则容易使分隔件的保液性处于优选范围。
当纤维长度短于1.2mm时,纤维长度较短的纤维容易填埋片形成时的孔隙,因此分隔件的纤维间孔隙量减少,保液性容易降低。
当纤维长度大于1.8mm时,体积容易变大,纤维彼此的物理缠绕少,因此分隔件的强度容易减弱。因此,有时会发生纤维从分隔件脱落的情况,导致电池制造时的生产率变差。
当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和纤维长度处于上述范围时,分隔件的保液性提高,能够实现碱性电池的长寿命化。
需要说明的是,纤维的打浆中使用的设备只要为通常抄纸原料的制备中使用的设备则可以为任意设备。一般可列举打浆机、锥形磨浆机、盘磨浆机、高压均化器等。
通过控制为上述范围的CSF,能够提高上述纤维层A的屏蔽性和纤维层B的保液性。
另外,当纤维层A的密度超过0.62g/cm3时,离子电阻增大或与纤维层B的密度差变大,因此存在分隔件由于湿度变化而发生卷曲的情况。当纤维层A的密度小于0.52g/cm3时,即使处于上述CSF范围内也存在屏蔽性不充分的情况。另外,当纤维层A的厚度超过35μm时,随着离子电阻增大和活性物质质量减少而发生电池的放电容量减少。当纤维层A的厚度小于25μm时,屏蔽性降低。
另外,当纤维层B的密度超过0.50g/cm3时,发生保液量恶化、离子电阻增大。当纤维层B的密度小于0.40g/cm3时,存在因分隔件的强度不足或与纤维层A的密度差变大而发生卷曲的情况。另外,当纤维层B的厚度超过35μm时,随着离子电阻增大和活性物质质量减少而发生电池的放电容量减少。当纤维层B的厚度小于25μm时,保液量变得不充分,另外存在电极间距离变得不充分而屏蔽性降低的情况。
通过将具有屏蔽性的纤维层A与具有保液性的纤维层B层叠一体化,从而能够实现具有优异的屏蔽性和保液性的分隔件。而且,本发明的分隔件中纤维层A与纤维层B的密度差小,能够抑制卷曲的发生。
不是本发明的纤维层A与纤维层B这样的两层、而是单层的情况下,无法实现兼具屏蔽性和保液性这两者的分隔件。另一方面,在为3层以上的多层时,存在每1层的厚度减薄至20μm以下、1层的强度降低而难以制造的问题。
另外,例如在将单层的纤维层A与单层的纤维层B的2片重叠时、将3片以上重叠时,存在如下问题:与上述同样地单层的厚度变薄、强度降低的问题;电池制造工序中进行分隔件的筒成型时容易产生偏离、容易引起加工不良的问题。
如上所述,本发明中的层叠一体化不是指仅将纤维层A与纤维层B简单地重叠,而是指一体化至即使浸渍于电解液等时各纤维层也不会彼此分离或剥离的程度的状态。
若将具有以上的厚度和密度的范围的纤维层A和纤维层B层叠一体化,则分隔件整体的密度达到0.45~0.57g/cm3、厚度达到50~70μm的范围,能够得到屏蔽性和保液性均优异的分隔件。
纤维层A和纤维层B优选包含耐碱性纤维素纤维60~90质量%、耐碱性合成纤维10~40质量%。另外从尺寸稳定性、屏蔽性、保液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纤维层A和纤维层B包含耐碱性纤维素纤维65~85质量%、耐碱性合成纤维15~35质量%。
纤维层A和纤维层B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含量小于60质量%时,有时难以充分确保通过控制为上述CSF而得到的屏蔽性或保液性。将纤维层A和纤维层B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含量设为超过90质量%时,有时得不到通过使用下述的耐碱性合成纤维而得到的、尺寸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的效果,不优选。
作为耐碱性合成纤维,可以使用作为在电解液中不发生溶解或收缩的材料的维尼纶纤维、聚丙烯纤维、尼龙-6纤维、尼龙-6,6纤维等聚酰胺纤维等。
另外,作为合成纤维的纤维直径,优选0.1dtex~2.2dtex的纤度,作为合成纤维的纤维长度,优选2mm~5mm。另外从屏蔽性的观点出发,更优选0.1~1.5dtex的纤度、2~3mm的纤维长度。这些耐碱性合成纤维中,特别优选维尼纶纤维。维尼纶纤维是使纺丝而得的聚乙烯醇纤维与甲醛等反应、从而使聚乙烯醇纤维的羟基缩醛化而得的纤维。维尼纶纤维几乎不溶于碱性电解液,在电解液中尺寸几乎不变。因此,如果将维尼纶纤维配混于仅包含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分隔件,则能够进一步减小分隔件在电解液中的尺寸收缩。
通过含有超过10质量%的耐碱性合成纤维,从而能够使尺寸稳定性更加稳定,因此是优选的。通过含有超过10质量%的耐碱性合成纤维,从而能够将与分隔件制造时的行进方向平行的方向即流动方向(MD)、和垂直的方向即横向(CD)的尺寸变化均控制在1%以下。进而,更优选含有超过15质量%的耐碱性合成纤维。
当含有超过40质量%的耐碱性合成纤维时,发生屏蔽性降低的情况、或者即使含有更多的耐碱性合成纤维也看不到尺寸稳定性提高,因此含有其的效果减弱。
由纤维层A和纤维层B构成的两层分隔件的形成方法优选利用抄纸法,可以通过使用长网抄纸和圆网抄纸的混合抄纸、使用短网抄纸和圆网抄纸的混合抄纸而得到。
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优选在纤维层B中含有聚乙烯醇树脂。通过在纤维层B中含有聚乙烯醇树脂,从而能够使分隔件在电解液中高强度化、提高尺寸稳定性,还能够抑制电阻值的增大。这是基于以下原因。
就以往的分隔件而言,以聚乙烯醇纤维的状态混合于抄纸原料中,并且在干燥工序中溶解·固化而使纤维之间粘结、提高在碱性电解液中的强度。但是,纤维状的聚乙烯醇在湿纸中广泛分散,该纤维状的聚乙烯醇溶解·固化而堵塞分隔件整体的孔隙。另外,聚乙烯醇广泛且均匀地渗透到分隔件整体中,为了维持可耐受实际使用的电解液中的强度,较难减少聚乙烯醇的含量。因此,分隔件的电阻值增大。
本发明的分隔件中,优选在纤维层B中含有作为耐碱性树脂的聚乙烯醇树脂。而且,纤维层B的耐碱性树脂(聚乙烯醇树脂)的含量优选为0.3~1.5g/m2。
含量小于0.3g/m2则电解液中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不足。另外,含量超过1.5g/m2则难以抑制电阻值的增大。如果含量超过1.5g/m2,则还存在由于分隔件的保液性降低而导致电池寿命缩短的情况。
另一方面,使致密性高的纤维层A中含有聚乙烯醇树脂的情况下,填埋微细的纤维表面整体的孔隙的倾向增强,因此可看到离子电阻的明显增大。因此,优选在纤维层B中含有聚乙烯醇树脂。
本发明的分隔件例如可以如下制造:在将纤维层A和纤维层B层叠一体化而成的片的纤维层B侧涂布含有聚乙烯醇树脂的涂布液并进行干燥来制造,但是不限于此。
通过向纤维层B侧的涂布而含有聚乙烯醇树脂的情况下,由于纤维层B的保液性高而使涂布液浸渗于纤维层B整体。另外,纤维层B具有稀疏的结构,因此涂布液不是以在干燥时在孔隙部形成膜的状态被干燥,而是以聚乙烯醇树脂包覆每根纤维的方式固着。此时将纤维之间彼此粘结,纤维层B在碱性电解液中的强度和尺寸稳定性大幅提高。因此,即使与以往相比减少了分隔件中的耐碱性树脂含量,也能够充分提高在碱性电解液中的强度。
其结果是,与通过在原料中混合聚乙烯醇纤维而聚乙烯醇在片内部进行粘结的构成的分隔件相比,大幅抑制了电阻值的增大。
另外,作为涂布含有聚乙烯醇树脂的涂布液的方法,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以往所使用的方法。
具体而言,可以使用辊涂机、模涂机、刮刀涂布机、棒涂机、浸渗涂布机、喷涂机、幕帘涂布机等设备,但是不限于这些。
制造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时,涂布的要点是将聚乙烯醇树脂均匀地涂布于纤维层B侧。因此,只要能够在纤维层B侧均匀地进行涂布则不限于上述方法,任意方法均可以采用。
作为本发明中使用的耐碱性树脂,从与电解液的亲和性的观点出发,优选聚乙烯醇树脂。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中,可以不受这些聚乙烯醇树脂的聚合度、皂化度的特别限制地进行使用。
含有聚乙烯醇树脂的涂布液优选以水溶液形态进行涂布。另外,含有聚乙烯醇树脂的涂布液中,优选含有能够提高分隔件的碱性电解液的亲液性的物质作为添加剂。
如果涂布含有这样的添加剂的聚乙烯醇树脂,则能够提高分隔件的吸液性。
作为上述的添加剂,只要是改善与碱性电解液的亲和性的物质就可以没有特别限制地使用。具体而言,可列举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另外,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可以为在满足上述的厚度和密度的范围内进行了压延加工、压花加工等而调整了厚度者。
通过设为以上构成,可得到在电解液中的强度、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优异且屏蔽性、保液性也高的低电阻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
并且,使用该分隔件的碱性电池的性能提高。
本发明的碱性电池使用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采取将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用分隔件隔离的构成。
本发明的碱性电池可以没有问题地用于碱性锰电池、镍锌电池、氧化银电池、锌空气电池之类的使用碱性电解液的各种电池。
另外,本发明的碱性电池只要使用了本发明的分隔件即可,制造方法、尺寸没有特别限定。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分隔件优选用于迫切希望减小分隔件所占的体积的AA或AAA的碱性电池。
另外,对于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而言,无论将含有聚乙烯醇树脂的纤维层B配置于正极侧和负极侧中的哪一侧都能够没有问题地构成碱性电池。
本发明的分隔件由于屏蔽性优异而能够薄型化,但是在用于不特别地要求薄型化的电池时,通过与保液性特别优异的另一片分隔件组合使用,从而能够由本发明的分隔件进一步增加电解液保持量。由此能够制成可靠性优异、寿命更长的电池。
实施例
以下对本发明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的具体的各种实施例、比较例、以往例进行详细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以下所说明的本发明的各实施例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使用长网圆网抄纸机或短网圆网抄纸机等利用抄纸法而得到无纺布。即,由湿式无纺布构成分隔件。
〔分隔件的评价方法〕
按照以下的条件和方法进行实施例、比较例、以往例和参考例各自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的特性的具体测定。
〔厚度〕
使用“JIS C 2300-2‘电气用纤维素纸-第2部:试验方法’5.1厚度”中规定的、“5.1.1测定器和测定方法a)使用外侧测微器的情况”的测微器,利用折叠为“5.1.3折叠纸测定厚度的情况”的10张的方法来测定分隔件的厚度。
〔密度〕
利用“JIS C 2300-2‘电气用纤维素纸-第2部:试验方法’7.0A密度”的B法中规定的方法,测定绝干状态的分隔件的密度。
〔含有成分量〕
取500mm×500mm的分隔件,用适量60℃的纯水分散。将得到的浆料转移到烧杯中,再加入纯水使总量达到1L,将其在90~100℃下放置1小时,由此使聚乙烯醇树脂成分溶解。之后,对浆料进行过滤,再用90~100℃的纯水1L进行洗涤,对得到的残渣进行干燥并测定质量,使用下述式(1)求出含有成分量。
含有成分量(g/m2)=(W1-W2)×4···式(1)
W1:溶解前的试样质量、W2:溶解后残渣质量
〔尺寸变化率〕
通过以下方法测定分隔件的尺寸变化率。
将分隔件切成100mm×100mm而制作试验片,测定MD方向和CD方向的长度。然后,将分隔件的试验片在20℃的40质量%氢氧化钾(KOH)水溶液中浸渍10分钟,测定浸渍后的试验片的各长度(被KOH水溶液润湿的状态),利用下述式(2)计算MD方向和CD方向各自的尺寸变化率。
尺寸变化率(%)=[(L2-L1)/L1]×100···式(2)
L1:在40质量%KOH水溶液中浸渍前的长度
L2:在40质量%KOH水溶液中浸渍后的长度
〔面积变化率〕
使用用于计算尺寸变化率的、MD方向和CD方向的L1和L2求出面积,利用下述式(3)计算分隔件的面积变化率。
面积变化率(%)=[(A2-A1)/A1]×100···式(3)
A1:浸渍前的面积=(MD方向的L1)×(CD方向的L1)
A2:浸渍后的面积=(MD方向的L2)×(CD方向的L2)
〔润湿强度〕
沿着MD方向从分隔件取15mm宽的试验片,将试验片在40质量%KOH水溶液中浸渍3分钟后,用滤纸吸取试验片上附着的过剩的40质量%KOH水溶液。基于“JIS P 8113‘纸和纸板-拉伸特性的试验方法-第2部:恒速拉伸法’”中规定的方法测定该被40质量%KOH水溶液润湿的试验片的拉伸强度,作为分隔件的润湿强度。
〔保液量〕
将分隔件切成50mm×50mm而制作试验片,测定干燥后的质量,然后在40质量%KOH水溶液中浸渍10分钟。将该试验片贴在以45度的角度倾斜的玻璃板上并固定3分钟,使过剩的40质量%KOH水溶液流下并去除,测定试验片的质量,利用下述式(4)求出保液量。
保液量(g/m2)=(X2-X1)×400···式(4)
X1:浸渍前的质量(干燥后的质量)、X2:浸渍后的质量
〔Gurley值〕
通过“JIS P 8117‘纸和纸板-透气度和透气电阻度试验方法(中间区域)-Gurley法’”中规定的方法用B形试验机测定分隔件的Gurley值。
〔电阻〕
在浸渍于40质量%KOH水溶液的、约2mm的间隔且平行的铂电极(安装有铂黑的直径20mm的圆板形状的电极)之间插入分隔件,将伴随着该插入的电极间的电阻(mΩ)的增加作为分隔件的电阻。需要说明的是,电极间的电阻以1000Hz的频率使用LCR测试仪而测定。
本测定方法虽然称为电阻,但是为测定电解液(40质量%KOH水溶液)中的分隔件的离子电阻的方法。
〔卷曲〕
将分隔件裁切成15.0mm宽的条状而制作试验片,将该试验片在105℃的烘箱中放置30分钟。将试验片从烘箱取出后,进而将该试验片在温度23℃、湿度50%RH下放置10分钟。此时,如图2的概要图所示那样使分隔件的试验片103的端部向上翘,形成卷曲的分隔件104。从光源101对该卷曲后的分隔件104照射光102,测定投影纸宽度Y,利用下述式(5)计算卷曲。
卷曲(mm)=15.0-Y···式(5)
Y:在23℃、50%RH下放置10分钟后的投影纸宽度
〔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
沿着MD方向从分隔件取15mm宽的试验片,将试验片浸渍在40质量%KOH水溶液中。在70℃下放置100小时后,用滤纸吸取试验片上附着的过剩的40质量%KOH水溶液。依据“JIS P 8113‘纸和纸板-拉伸特性的试验方法-第2部:恒速拉伸法’”中规定的方法测定该被40质量%KOH水溶液润湿的试验片的拉伸强度,作为分隔件的润湿强度。
〔电池的制作〕
使用实施例、比较例、以往例和参考例的分隔件,制作图1中示出了概要构成图的碱性锰电池1(LR6)。
图1所示的碱性锰电池1由正极罐2、正极合剂3、分隔件4、凝胶状负极5、负极集电件6、树脂制封口体7、负极端子板8、树脂外饰材料9的各部件构成。
正极罐2为有底筒状,一个端部中形成有正极端子2a。该正极罐2内压入了由二氧化锰和石墨形成的圆筒状的正极合剂3。分隔件4为卷绕成筒状的分隔件,分隔件4的内部填充有将无汞的锌合金粉末和碱性电解液混合而成的凝胶状负极5。
树脂制封口体7堵住正极罐2的开口部。该树脂制封口体7的开口部插入有兼做负极端子的负极端子板8,该负极端子板8焊接于负极集电件6的头部。
卷绕成筒状的分隔件4的正极端子侧将分隔件4的端部粘接或熔接而进行密封,由此防止负极与正极接触。树脂外饰材料9通过在使正极端子2a和负极端子板8露出的状态下与正极罐2的外周面密合而进行包装。
〔负载放电试验〕
对于未放电的电池(电压1.5V)进行重负载放电试验和轻负载放电试验,计算各试验结果的平均值(样品数n=100),所述重负载放电试验测定在2Ω的负载下直至0.9V的终止电压的时间(小时),所述轻负载放电试验测定在100Ω的负载下直至0.9V的终止电压的时间(分钟)。
〔间歇放电试验〕
使100个未放电的电池(电压1.5V)分别在3.9Ω的负载下以5分钟/天放电,计数在50天内降低到0.9V以下的电池的个数,作为不良率(百分率)。
〔高温负载后短路率〕
将100个未放电的电池(电压1.5V)在70℃的烘箱中放置500小时后自然冷却到室温。使得到的电池从1m高处下落10次,计数降低到0.9V以下的电池的个数,作为不良率(百分率)。
〔实施例1〕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200ml、纤维长度0.6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90质量%、纤度0.8dtex、纤维长度3mm的聚丙烯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700ml、纤维长度1.8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90质量%、纤度2.2dtex、纤维长度5mm的聚丙烯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40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60μm、密度为0.49g/cm3、树脂含量为0.5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1.0%、CD尺寸变化率为0.7%、面积变化率为-0.3%、润湿强度为12.2N、保液量为162g/m2、Gurley值为103分钟/100ml、电阻为11.5mΩ、卷曲为0.5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6.9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20.6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35μm、密度为0.40g/cm3。
〔实施例2〕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0ml、纤维长度0.7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40质量%的原料进行短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550ml、纤维长度1.2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4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30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50μm、密度为0.51g/cm3、树脂含量为1.1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1%、CD尺寸变化率为0.0%、面积变化率为-0.1%、润湿强度为18.1N、保液量为94g/m2、Gurley值为6分钟/100ml、电阻为13.4mΩ、卷曲为0.0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8.5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5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50g/cm3。
〔实施例3〕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100ml、纤维长度0.5mm的针叶树亚硫酸盐溶解纸浆65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35质量%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500ml、纤维长度1.3mm的针叶树亚硫酸盐溶解纸浆65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35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40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55μm、密度为0.57g/cm3、树脂含量为0.8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2%、CD尺寸变化率为0.1%、面积变化率为-0.1%、润湿强度为16.5N、保液量为103g/m2、Gurley值为39分钟/100ml、电阻为14.4mΩ、卷曲为0.3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7.6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30μm、密度为0.6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50g/cm3。
〔实施例4〕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150ml、纤维长度0.4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85质量%、纤度1.1dtex、纤维长度3mm的维尼纶纤维15质量%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650ml、纤维长度1.5mmd的针叶树亚硫酸盐溶解纸浆85质量%、纤度1.1dtex、纤维长度3mm的维尼纶纤维10质量%、纤度2.2dtex、纤维长度3mm的尼龙纤维5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25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70μm、密度为0.52g/cm3、树脂含量为1.5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5%、CD尺寸变化率为0.3%、面积变化率为-0.2%、润湿强度为22.7N、保液量为133g/m2、Gurley值为80分钟/100ml、电阻为16.4mΩ、卷曲为0.1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10.6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35μm、密度为0.55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35μm、密度为0.48g/cm3。
〔实施例5〕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50ml、纤维长度0.8mm的针叶树亚硫酸盐溶解纸浆8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20质量%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650ml、纤维长度1.7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7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3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3000、皂化度99摩尔%)和表面活性剂(烷基醚硫酸酯钠)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60μm、密度为0.45g/cm3、树脂含量为0.3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2%、CD尺寸变化率为0.2%、面积变化率为0.0%、润湿强度为10.5N、保液量为157g/m2、Gurley值为9分钟/100ml、电阻为11.8mΩ、卷曲为0.2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5.2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5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35μm、密度为0.40g/cm3。
〔比较例1〕
在使用与实施例1的纤维层A相同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基材上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25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60μm、密度为0.62g/cm3、树脂含量为1.0g/m2的一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1.0%、CD尺寸变化率为0.8%、面积变化率为-0.2%、润湿强度为10.1N、保液量为70g/m2、Gurley值为201分钟/100ml、电阻为24.6mΩ、卷曲为0.0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5.3N。
〔比较例2〕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180ml、纤维长度0.6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95质量%、纤度0.8dtex、纤维长度3mm的聚丙烯纤维5质量%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660ml、纤维长度1.6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95质量%、纤度2.2dtex、纤维长度5mm的聚丙烯纤维5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30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60μm、密度为0.48g/cm3、树脂含量为0.5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1.3%、CD尺寸变化率为1.1%、面积变化率为-0.2%、润湿强度为12.1N、保液量为158g/m2、Gurley值为106分钟/100ml、电阻为11.4mΩ、卷曲为0.6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6.6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6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35μm、密度为0.38g/cm3。
〔比较例3〕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150ml、纤维长度0.6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55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45质量%的原料进行短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650ml、纤维长度1.6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55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45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40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60μm、密度为0.49g/cm3、树脂含量为0.9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0%、CD尺寸变化率为0.0%、面积变化率为0.0%、润湿强度为15.8N、保液量为70g/m2、Gurley值为3分钟/100ml、电阻为15.1mΩ、卷曲为0.1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8.1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30μm、密度为0.5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30μm、密度为0.45g/cm3。
〔比较例4〕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180ml、纤维长度0.9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90质量%、纤度0.8dtex、纤维长度3mm的聚丙烯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700ml、纤维长度1.6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90质量%、纤度2.2dtex、纤维长度5mm的聚丙烯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25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62μm、密度为0.44g/cm3、树脂含量为1.2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8%、CD尺寸变化率为0.7%、面积变化率为-0.1%、润湿强度为17.4N、保液量为149g/m2、Gurley值为1分钟/100ml、电阻为14.0mΩ、卷曲为0.2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8.3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51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37μm、密度为0.40g/cm3。
〔比较例5〕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250ml、纤维长度1.0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40质量%的原料进行短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550ml、纤维长度1.2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4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30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55μm、密度为0.50g/cm3、树脂含量为0.2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1%、CD尺寸变化率为0.0%、面积变化率为-0.1%、润湿强度为6.9N、保液量为80g/m2、Gurley值为0分钟/100ml、电阻为11.6mΩ、卷曲为0.1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4.1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32μm、密度为0.5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23μm、密度为0.48g/cm3。
〔比较例6〕
尝试了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400ml、纤维长度0.2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40质量%的原料进行短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550ml、纤维长度1.2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4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但是未能制造分隔件。
〔比较例7〕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200ml、纤维长度0.4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90质量%、纤度0.8dtex、纤维长度3mm的聚丙烯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740ml、纤维长度1.9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90质量%、纤度1.1dtex、纤维长度3mm的聚丙烯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40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64μm、密度为0.58g/cm3、树脂含量为0.8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9%、CD尺寸变化率为0.5%、面积变化率为-0.4%、润湿强度为15.2N、保液量为159g/m2、Gurley值为144分钟/100ml、电阻为20.1mΩ、卷曲为0.7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7.9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39μm、密度为0.69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40g/cm3。
〔比较例8〕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0ml、纤维长度0.6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40质量%的原料进行短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480ml、纤维长度1.1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4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30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65μm、密度为0.52g/cm3、树脂含量为0.4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1%、CD尺寸变化率为0.1%、面积变化率为0.0%、润湿强度为10.9N、保液量为81g/m2、Gurley值为21分钟/100ml、电阻为12.7mΩ、卷曲为0.0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6.1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35μm、密度为0.5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30μm、密度为0.52g/cm3。
〔比较例9〕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150ml、纤维长度0.6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80质量%、纤度1.1dtex、纤维长度3mm的维尼纶纤维20质量%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550ml、纤维长度1.4mm的针叶树亚硫酸盐溶解纸浆70质量%、纤度1.1dtex、纤维长度3mm的维尼纶纤维25质量%、纤度2.2dtex、纤维长度3mm的尼龙纤维5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4000、皂化度99摩尔%)和表面活性剂(烷基醚硫酸酯钠)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49μm、密度为0.56g/cm3、树脂含量为1.8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2%、CD尺寸变化率为0.1%、面积变化率为-0.1%、润湿强度为23.6N、保液量为63g/m2、Gurley值为4分钟/100ml、电阻为20.2mΩ、卷曲为0.2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11.8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23μm、密度为0.6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26μm、密度为0.50g/cm3。
〔比较例10〕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100ml、纤维长度0.5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9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500ml、纤维长度1.3mm的丝光化针叶树牛皮纸浆9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的纤维层A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25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50μm、密度为0.54g/cm3、纤维层A的含量为0.8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1.0%、CD尺寸变化率为0.6%、面积变化率为-0.4%、润湿强度为9.2N、保液量为92g/m2、Gurley值为198分钟/100ml、电阻为23.4mΩ、卷曲为0.5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5.1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6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45g/cm3。
〔比较例11〕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100ml、纤维长度0.5mm的丝光化阔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30质量%、纤度1.1dtex、纤维长度3mm的PVA粘结剂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长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500ml、纤维长度1.3mm的丝光化阔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30质量%、纤度1.1dtex、纤维长度3mm的PVA粘结剂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对该基材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65μm、密度为0.51g/cm3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1%、CD尺寸变化率为0.0%、面积变化率为-0.1%、润湿强度为15.6N、保液量为87g/m2、Gurley值为22分钟/100ml、电阻为22.6mΩ、卷曲为0.1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8.0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30μm、密度为0.55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35μm、密度为0.48g/cm3。
〔以往例1〕
对使用混合有打浆至CSF值290ml、纤维长度1.2mm的丝光化阔叶树牛皮纸浆60质量%、纤度0.5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20质量%、纤度1.0dtex、纤维长度3mm的PVA粘结剂纤维2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A以及使用混合有CSF值740ml、纤度0.5dtex、纤维长度2mm的波里诺西克人造丝纤维60质量%、纤度0.5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20质量%、纤度1.0dtex、纤维长度3mm的PVA粘结剂纤维2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由此得到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基材。对该基材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74μm、密度为0.37g/cm3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0%、CD尺寸变化率为0.0%、面积变化率为0.0%、润湿强度为18.9N、保液量为139g/m2、Gurley值为0分钟/100ml、电阻为21.9mΩ、卷曲为0.4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9.1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26μm、密度为0.50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48μm、密度为0.30g/cm3。
〔以往例2〕
在与比较例10相同的分隔件基材的纤维层A侧和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3000、皂化度99摩尔%)、作为添加剂的聚丙烯酸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50μm、密度为0.54g/cm3、纤维层A和纤维层B的含量为0.4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1.0%、CD尺寸变化率为0.7%、面积变化率为-0.3%、润湿强度为10.1N、保液量为95g/m2、Gurley值为165分钟/100ml、电阻为15.6mΩ、卷曲为0.3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2.2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60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48g/cm3。
〔以往例3〕
将厚度20μm、密度1.50g/cm3的玻璃纸与对混合有CSF值750ml、纤度0.8dtex、纤维长度3mm的粘胶人造丝20质量%、纤度0.6dtex、纤维长度2mm的维尼纶纤维70质量%、纤度1.1dtex、纤维长度3mm的PVA粘结剂纤维10质量%的原料进行圆网抄纸而得的厚度100μm、密度0.25g/cm3的分隔件贴合,由此得到厚度120μm、密度0.46g/cm3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1%、CD尺寸变化率为0.1%、面积变化率为0.0%、润湿强度为34.2N、保液量为138g/m2、Gurley值无法测定、电阻为30.3mΩ、卷曲为0.2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14.0N。
〔参考例1〕
在与比较例10相同的分隔件基材的纤维层A侧和纤维层B侧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25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50μm、密度为0.54g/cm3、纤维层A和纤维层B的含量为0.4g/m2的两层分隔件。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1.0%、CD尺寸变化率为0.6%、面积变化率为-0.4%、润湿强度为10.3N、保液量为92g/m2、Gurley值为171分钟/100ml、电阻为21.2mΩ、卷曲为0.3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6.0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60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48g/cm3。
〔参考例2〕
对实施例1记载的纤维层A进行长网抄纸,由此得到厚度为25μm、密度为0.62g/cm3的分隔件C。另外,同样对纤维层B进行圆网抄纸而得到分隔件基材。在该基材上涂布溶解有聚乙烯醇树脂(聚合度4000、皂化度99摩尔%)的涂覆液,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35μm、密度为0.40g/cm3、树脂含量为0.5g/m2的分隔件D。然后将分隔件C和分隔件D重叠而作为参考例2的分隔件。将分隔件C和分隔件D重叠而成的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9%、CD尺寸变化率为0.7%、面积变化率为-0.2%、润湿强度为11.8N、保液量为162g/m2、Gurley值为99分钟/100ml、电阻为12.1mΩ、卷曲为0.0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6.4N。
〔参考例3〕
使用与实施例3相同的原料,对纤维层A和纤维层B进行混合抄纸而层叠一体化,进行干燥,由此得到厚度为55μm、密度为0.57g/cm3的两层分隔件。需要说明的是,未涂覆聚乙烯醇树脂。该分隔件的MD尺寸变化率为-0.2%、CD尺寸变化率为0.1%、面积变化率为-0.1%、润湿强度为2.8N、保液量为156g/m2、Gurley值为7分钟/100ml、电阻为11.0mΩ、卷曲为0.2mm、70℃100小时后的润湿强度为2.4N。需要说明的是,该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厚度为30μm、密度为0.62g/cm3,纤维层B的厚度为25μm、密度为0.50g/cm3。
将以上记载的实施例1至5、比较例1至11、以往例1至3、参考例1至3的各例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的材料构成示于表1。另外,将各例的分隔件的评价结果和使用各例的分隔件制作的碱性电池的评价结果示于表2。
[表1]
耐碱性合成纤维旁边所记载的括号中记载了(纤度*纤维长度)。
[表2]
如表2所示,各实施例的分隔件的分隔件整体的密度在0.45~0.57g/cm3的范围、厚度在50~70μm的范围,与以往使用的分隔件(以往例1至3)相比厚度较薄,屏蔽性和保液性均优异,实现了电解液中的强度、尺寸稳定性均良好的分隔件。
实施例3至5的分隔件是纤维层A和纤维层B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含量均为65质量%~85质量%的分隔件,可知与实施例1和2的分隔件相比尺寸稳定性、屏蔽性、保液性更优异。
就各实施例的碱性电池而言,与以往例相比在各电阻下的放电时间长且间歇放电、高温负载后也未发生短路不良。
比较例1的分隔件仅由实施例1的分隔件的纤维层A构成。因此,比较例1的分隔件与各实施例相比为致密的构成。即,分隔件所具有的孔隙与各实施例相比少。因此,比较例1的分隔件是与各实施例相比电阻高、保液量少的分隔件。
使用了比较例1的分隔件的碱性电池的2Ω、100Ω下的负载放电时间比各实施例短。认为这是由于,如上所述,比较例1的分隔件与各实施例相比致密,因此电阻高,超过了20mΩ,保液量小于90g/m2。
由比较例1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具有保液性优异的纤维层B。
比较例2的分隔件中,纤维层A和纤维层B中所含的作为耐碱性纤维素的丝光化纸浆的含量高达95质量%,另外使用了比较例2的分隔件的碱性电池发生短路,未能进行电池评价。认为这是由于,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含量多,超过90质量%,并且耐碱性合成纤维含量小于10质量%,因此分隔件的尺寸变化为-1.0%以下。
另外,比较例2的分隔件中,纤维层A的密度为0.62g/cm3,纤维层B的密度为0.38g/cm3。另外,比较例2的分隔件在电池制作工序中产生了卷曲。认为这是由于,纤维层A与纤维层B的密度差大,在电池制作中对分隔件进行退卷时,由于纤维层A与纤维层B的吸湿速度差使各层的尺寸变化产生差异。
由比较例2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纤维层A和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含量为90质量%以下、耐碱性合成纤维含量为10质量%以上。另外可知,纤维层B的密度优选为0.40g/cm3以上。
比较例3的分隔件中,纤维层A和纤维层B中所含的作为耐碱性纤维素的丝光化纸浆的含量少至55质量%,作为耐碱性合成纤维的维尼纶纤维的含量多达45质量%。因此,纤维层A和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的CSF值和纤维长度虽然在各实施例的范围内,但是100Ω放电时间比各实施例短,并且间歇放电试验时产生了9%的不良。认为这是由于,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含量小于60质量%、含量少,而且比较例3含有45质量%的维尼纶纤维,因此未充分获得含有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效果。
由比较例3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纤维层A和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含量为60质量%以上、耐碱性合成纤维含量为40质量%以下。
即,由比较例2和3以及各实施例可知,优选纤维层A和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含量为60~90质量%的范围、耐碱性合成纤维含量为10~40质量%的范围。
比较例4的分隔件中,使用了纤维层A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180ml、纤维长度为0.9mm的打浆原料。使用比较例4的分隔件的碱性电池在间歇放电试验中产生了19%的不良。认为这是由于,纤维层A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打浆程度低、Gurley值为1分钟/100ml,结果导致分隔件的屏蔽性不充分。可认为,虽然CSF值为180ml和200ml以下,但是纤维长度为0.9mm,超过了0.8mm,因此纤维层A的密度为0.51g/cm3和小于0.52g/cm3,孔隙变大。
另外,比较例4的纤维层B的厚度厚达37μm,电阻比各实施例高。因此,在2Ω放电试验中,放电时间比各实施例短。
由比较例4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纤维层A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纤维长度为0.8mm以下、密度为0.52g/cm3以上。另外可知,纤维层B的厚度优选为35μm以下。
比较例5的分隔件中,纤维层B所含的聚乙烯醇树脂含量少,为0.2g/m2,润湿强度弱于以往例。因此,电池制作时发生短路,未能得到电池。
另外,比较例5的分隔件的纤维层B的厚度为23μm,薄于各实施例。因此,保液量比各实施例少。因此可推测,即使能进行电池评价,100Ω放电试验结果也会比各实施例差。
而且,比较例5的分隔件使用了纤维层A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250ml、纤维长度为1.0mm的打浆原料。因此,Gurley值为0分钟/100ml小于5分钟/100ml。因此可推测,即使能进行电池评价,间歇放电试验中也会产生不良。认为这是由于,CSF值为250ml,超过了200ml,且纤维长度为1.0mm,超过了0.8mm,因此纤维层A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打浆程度低、分隔件的屏蔽性不充分。
由比较例5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纤维层A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200ml以下、纤维长度为0.8mm以下。另外可知,优选纤维层B的聚乙烯醇树脂含量为0.3g/m2以上、厚度为25μm以上。
即,由比较例4和5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纤维层B的厚度优选为25~35μm的范围。
比较例6的分隔件使用了纤维层A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400ml、纤维长度为0.2mm的打浆原料。比较例6的纤维层A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400ml,超过了200ml,且纤维长度为0.2mm,小于0.4mm,因此抄纸时湿纸强度弱,不能稳定地制造分隔件。
由比较例6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纤维层A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200ml以下、纤维长度为0.4mm以上。
即,由比较例4至6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纤维层A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200~0ml的范围、纤维长度为0.4~0.8mm的范围。
比较例7的分隔件中,纤维层B中所含的作为耐碱性纤维素的丝光化纸浆的CSF值为740ml,超过了700ml、纤维长度为1.9mm,超过了1.8mm,打浆程度低。因此,在碱性电池制作时可见起毛。认为这是由于,耐碱性纤维素的打浆程度低,因此纤维间结合较弱。
另外,比较例7的分隔件中,纤维层A的厚度厚达39μm。另外,使用该分隔件的碱性电池的2Ω放电时间比各实施例短。认为这是由于,纤维层A的厚度比各实施例厚,因此分隔件的电阻升高。
而且,比较例7的分隔件的纤维层A的密度为0.69g/cm3、纤维层B的密度为0.40g/cm3。另外,比较例7的分隔件在电池制作工序中产生了卷曲。认为这是由于,与比较例2的分隔件同样地纤维层A与纤维层B的密度差大,因此产生了卷曲。
由比较例7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的CSF值为700ml以下、纤维长度为1.8mm以下。另外可知,优选纤维层A的厚度为35μm以下、密度为0.62g/cm3以下。
即,由比较例4和7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纤维层A的密度优选在0.52~0.62g/cm3的范围。
比较例8的分隔件中,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480ml、纤维长度为1.1mm,与各实施例相比打浆程度高。因此,保液量比各实施例少,100Ω放电时间比各实施例短。认为这是由于,耐碱性纤维素的打浆程度高,因此纤维层B的密度为0.52g/cm3,超过了0.50g/cm3,较高,纤维层B中能够保液的孔隙变少。
由比较例8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500ml以上、纤维长度为1.2mm以上、密度为0.50g/cm3以下。
即,由比较例2和8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纤维层B的密度优选为0.40~0.50g/cm3的范围。
另外,由比较例7和8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纤维层B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的CSF值为700~500ml的范围、纤维长度为1.2~1.8mm的范围。
比较例9的分隔件中,纤维层B所含的聚乙烯醇树脂含量为1.8g/m2,比各实施例多。另外,使用该分隔件的碱性电池的2Ω和100Ω放电时间比各实施例短。认为这是由于,聚乙烯醇树脂含量多、超过1.5g/m2时,即使是本申请发明的分隔件,也会发生纤维间的孔隙被堵塞、电阻大幅上升和保液量降低。
另外,纤维层A的厚度为23μm,比各实施例薄。因此,虽然纤维层A中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含量、CSF值在本申请权利要求范围内,也在间歇放电试验中产生了不良。可知这是由于,虽然含有足够量的高度打浆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但是当纤维层A的厚度小时25μm时,Gurley值为4分钟/100ml,与各实施例相比降低,屏蔽性变得不充分。
由比较例9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优选纤维层B的聚乙烯醇树脂含量为1.5g/m2以下、纤维层A的厚度为25μm以上。
即,由比较例5和9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纤维层B中所含的聚乙烯醇树脂含量优选为0.3~1.5g/m2的范围。
另外,由比较例7和9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纤维层A的厚度优选为25~35μm的范围。
比较例10的分隔件为在纤维层A侧涂布有聚乙烯醇树脂的分隔件。使用该分隔件的碱性电池的2Ω放电时间比各实施例短。认为这是由于,由于在致密的纤维层A上涂布了聚乙烯醇树脂的影响,微细的纤维表面整体的孔隙被聚乙烯醇树脂埋没,抑制了离子的透过,电阻值增大。
由比较例10与各实施例的比较可知,不优选在纤维层A上涂布聚乙烯醇树脂、而是优选仅在纤维层B上涂布聚乙烯醇树脂。
比较例11的分隔件为在纤维层A和纤维层B两侧包含PVA粘结剂纤维的分隔件。使用该分隔件的碱性电池的2Ω放电时间、100Ω放电时间均比各实施例短。认为这是由于,在致密的纤维层A上包含10质量%的PVA粘结剂纤维、即纤维层A中所含的PVA粘结剂量为1.7g/m2,因此纤维间孔隙被PVA粘结剂堵塞,使分隔件的电阻达到22.6mΩ,超过了20.0mΩ。另外,具有保液性的纤维层B中,PVA粘结剂纤维为10质量%,即纤维层B中所含的PVA粘结剂量为1.6g/m2,含量多于各实施例,因此,纤维间孔隙同样被PVA粘结剂堵塞,发生能够保液的空间的减少,保液量为87g/m2、小于90g/m2。
与此相对地,认为当各层的PVA粘结剂纤维量小于10质量%时,会产生分隔件在电解液中的强度不足、发生短路不良。
以往例1的分隔件中,纤维层A使用了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290ml、纤维长度为1.2mm的打浆原料,纤维层B使用了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740ml、纤维长度为2.0mm的打浆原料。另外,使用以往例1的分隔件的碱性电池在间歇放电试验中产生了88%的不良。认为这是由于,与比较例5同样地,由于纤维层A未使用CSF值为200ml以下且纤维长度为0.8mm以下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因此分隔件的屏蔽性不充分。
另外,以往例1的分隔件包含PVA粘结剂纤维。因此,2Ω放电时间比各实施例短。认为这是由于,基于与比较例11同样的理由而分隔件的电阻高。
以往例2的分隔件为如下分隔件:在比较例10的分隔件的纤维层B上也涂布聚乙烯醇树脂,而且向纤维层A和纤维层B两侧的涂布液中添加了作为添加剂的聚丙烯酸,从而使聚乙烯醇树脂中包含聚丙烯酸。该分隔件在聚乙烯醇树脂中包含聚丙烯酸,因此使树脂中良好地保持电解液、另外由于溶胀而能够抑制分隔件的电阻值增大。使用该分隔件的碱性电池在70℃放置500小时后的落下试验中发生短路。认为这是由于,由于添加聚丙烯酸,体现强度的聚乙烯醇树脂中所含的聚丙烯酸发生溶胀而使局部发生纤维间的粘结部减弱,因此耐冲击性降低。
以往例3的分隔件为将屏蔽性优异的玻璃纸与保液性优异的无纺布贴合而成的分隔件。以往例3的分隔件具有玻璃纸,因此屏蔽性非常优异,但是缺乏离子透过性,电阻比各实施例高。因此,2Ω放电时间比各实施例短。
参考例1的分隔件为在比较例10的分隔件的纤维层B侧也涂布了聚乙烯醇树脂的分隔件。使用该分隔件的碱性电池的2Ω放电时间、100Ω放电时间比各实施例短。认为这是由于,与比较例10同样地,由于在致密的纤维层A上涂布聚乙烯醇树脂的影响,微细的纤维表面整体的孔隙被聚乙烯醇树脂埋没,离子透过受到抑制,电阻值增大。另外,认为这是由于,参考例1的分隔件由于在纤维层B上也涂布有聚乙烯醇树脂,因此与比较例10相比纤维层B的孔隙也减少,保液量减少。
参考例2的分隔件是在电池制作时将纤维层A和纤维层B分别重叠并进行筒成型而成的。得到的电池发生短路,未能进行电池评价。认为这是由于,纤维层B上涂布有聚乙烯醇树脂,因此在电解液中的强度优异,但是纤维层A上未涂布聚乙烯醇树脂,因此润湿强度弱。因此,在电池制作时发生短路,未能得到电池。
即,可知通过在本申请发明的层叠一体化的状态下仅在纤维层B侧进行涂覆的方式使分隔件整体在电解液中的强度提高。
参考例3的分隔件为在实施例3的分隔件上未涂布聚乙烯醇树脂的分隔件。由于未涂布聚乙烯醇树脂,因此润湿强度为2.8N,比各实施例弱,在电池制作时发生短路,未能进行电池评价。
由实施例3与参考例3的比较可知,通过涂布聚乙烯醇树脂,能够赋予与以往例同等或更高的润湿强度。另外可知,实施例3的分隔件虽然涂布了聚乙烯醇树脂,但未见电阻大幅恶化和保液量恶化。认为这是由于,与以往的分隔件不同,在对涂布液进行干燥时,聚乙烯醇树脂不是在纤维间孔隙部形成膜的状态下干燥、而是以包覆每根纤维的方式固着。
即,可以获知: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即使是更少的聚乙烯醇树脂涂布量也具有能够耐受电池生产线的润湿强度、另外能够抑制纤维间孔隙的堵塞,从而不会发生电阻、保液量的大幅恶化。
如以上所说明那样,本申请发明的分隔件能够提供电解液中的强度、尺寸稳定性、化学稳定性优异且屏蔽性、保液性也高的低电阻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另外,通过使用该分隔件,能提供高容量、大电流放电、长寿命的碱性电池。
附图标记说明
1碱性锰电池、2正极罐、2a正极端子、3正极合剂、4分隔件、5凝胶状负极、6负极集电件、7树脂制封口体、8负极端子板、9树脂外饰材料、101光源、102光、103分隔件的试验片、104发生了卷曲的分隔件、Y投影纸宽度
Claims (5)
1.一种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其特征在于,其为用于将正极活性物质与负极活性物质隔离并保持电解液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其为将密度0.52~0.62g/cm3、厚度25~35μm的纤维层A与密度0.40~0.50g/cm3、厚度25~35μm的纤维层B层叠一体化而成的,分隔件整体的密度为0.45~0.57g/cm3、厚度为50~70μm,
所述纤维层A和纤维层B包含耐碱性纤维素纤维60~90质量%,耐碱性合成纤维10~40质量%,
所述纤维层A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200~0ml,纤维长度为0.4~0.8mm,
所述纤维层B所含的耐碱性纤维素纤维的CSF值为700~500ml,纤维长度为1.2~1.8mm,
所述纤维层A中不含有聚乙烯醇树脂,所述纤维层B中含有的聚乙烯醇树脂的量为0.3~1.5g/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耐碱性合成纤维包含选自维尼纶纤维、聚丙烯纤维、聚酰胺纤维中的一种以上纤维。
3.一种碱性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为正极活性物质和负极活性物质被分隔件隔离的碱性电池,
作为所述分隔件,使用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碱性电池用分隔件。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碱性电池,其特征在于,电池形状为AA或AAA。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碱性电池,其特征在于,其为碱性锰电池、镍锌电池、氧化银电池、锌空气电池中的任一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9-054784 | 2019-03-22 | ||
JP2019054784A JP7308634B2 (ja) | 2019-03-22 | 2019-03-22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PCT/JP2020/004936 WO2020195238A1 (ja) | 2019-03-22 | 2020-02-07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597697A CN113597697A (zh) | 2021-11-02 |
CN113597697B true CN113597697B (zh) | 2024-08-27 |
Family
ID=7255960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80022159.7A Active CN113597697B (zh) | 2019-03-22 | 2020-02-07 | 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和碱性电池 |
Country Status (7)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20220190443A1 (zh) |
EP (1) | EP3944384A4 (zh) |
JP (1) | JP7308634B2 (zh) |
KR (1) | KR20210143178A (zh) |
CN (1) | CN113597697B (zh) |
TW (1) | TW202101812A (zh) |
WO (1) | WO2020195238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11450847B2 (en) | 2019-01-23 | 2022-09-20 | Energizer Brands, Llc | Alkaline electrochemical cells comprising increased zinc oxide levels |
CN113300047B (zh) * | 2021-05-24 | 2022-04-19 | 万邦特种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碱性电池专用高性能复合隔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
CN116799433A (zh) * | 2023-07-24 | 2023-09-22 | 珠海冠宇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电化学装置 |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9752A (zh) * | 2010-09-16 | 2013-05-22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碱电池用隔膜以及使用其的碱电池 |
CN104081558A (zh) * | 2012-01-31 | 2014-10-01 | 日本高度纸工业株式会社 | 碱性电池用隔膜及碱性电池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461B2 (zh) * | 1973-11-21 | 1979-01-05 | ||
JPH0748375B2 (ja) | 1988-10-27 | 1995-05-24 |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紙 |
JP2978785B2 (ja) * | 1996-09-12 | 1999-11-15 |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紙 |
DE69709171T2 (de) * | 1996-09-20 | 2002-06-20 | Johns Manville International, Inc. | Elastischer vliesstoff,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diesen enthaltende batterie |
JPH11260337A (ja) | 1998-03-10 | 1999-09-24 | Toshiba Battery Co Ltd | 円筒形亜鉛アルカリ電池 |
JP3458950B2 (ja) * | 2000-04-04 | 2003-10-20 | 東洋紡績株式会社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JP4739696B2 (ja) * | 2004-06-17 | 2011-08-03 | 株式会社クラレ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一次電池 |
JP4787473B2 (ja) * | 2004-06-18 | 2011-10-05 |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紙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JP4931436B2 (ja) * | 2006-02-22 | 2012-05-16 | 株式会社クラレ | 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US20100119930A1 (en) * | 2008-11-10 | 2010-05-13 | Anglin David L | Alkaline cell with improved separator |
JP5739755B2 (ja) | 2010-08-04 | 2015-06-24 |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JP6355295B2 (ja) * | 2012-01-31 | 2018-07-11 |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JP6099328B2 (ja) * | 2012-07-27 | 2017-03-22 |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JP2014123443A (ja) * | 2012-12-20 | 2014-07-03 | Lenzing Ag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JP2015088703A (ja) * | 2013-11-01 | 2015-05-07 |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 キャパシタ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該セパレータを用いたキャパシタ |
JP6775130B2 (ja) * | 2014-07-18 | 2020-10-28 |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 蓄電デバイス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該セパレータを用いた蓄電デバイス |
JP2016129094A (ja) * | 2015-01-09 | 2016-07-14 | 三菱製紙株式会社 | リチウム一次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それを用いてなるリチウム一次電池 |
JP2016170974A (ja) * | 2015-03-12 | 2016-09-23 |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JP6872493B2 (ja) | 2015-12-14 | 2021-05-19 | ニッポン高度紙工業株式会社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
2019
- 2019-03-22 JP JP2019054784A patent/JP7308634B2/ja active Active
-
2020
- 2020-02-07 US US17/440,055 patent/US20220190443A1/en active Pending
- 2020-02-07 KR KR1020217028287A patent/KR20210143178A/ko active Pending
- 2020-02-07 WO PCT/JP2020/004936 patent/WO2020195238A1/ja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20-02-07 CN CN202080022159.7A patent/CN113597697B/zh active Active
- 2020-02-07 EP EP20778882.9A patent/EP3944384A4/en active Pending
- 2020-02-25 TW TW109106003A patent/TW202101812A/zh unknown
Patent Cit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119752A (zh) * | 2010-09-16 | 2013-05-22 | 株式会社可乐丽 | 碱电池用隔膜以及使用其的碱电池 |
CN104081558A (zh) * | 2012-01-31 | 2014-10-01 | 日本高度纸工业株式会社 | 碱性电池用隔膜及碱性电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944384A4 (en) | 2023-08-30 |
WO2020195238A1 (ja) | 2020-10-01 |
CN113597697A (zh) | 2021-11-02 |
JP7308634B2 (ja) | 2023-07-14 |
EP3944384A1 (en) | 2022-01-26 |
JP2020155372A (ja) | 2020-09-24 |
US20220190443A1 (en) | 2022-06-16 |
KR20210143178A (ko) | 2021-11-26 |
TW202101812A (zh) | 2021-01-01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8370012B (zh) | 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和碱性电池 | |
US7781104B2 (en) | Separator paper for alkaline battery and the alkaline battery | |
JP2978785B2 (ja)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紙 | |
CN113597697B (zh) | 碱性电池用分隔件和碱性电池 | |
US10804517B2 (en) | Alkaline battery separator and alkaline battery | |
JP6099328B2 (ja)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
US20110206972A1 (en) | Power storage device separator | |
WO2017047699A1 (ja) | 電気化学素子用セパレータおよび電気化学素子 | |
JP2000003834A (ja) |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 |
TWI808105B (zh) | 電化學元件用分離器及電化學元件 | |
JPH02119049A (ja)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紙 | |
JP6739946B2 (ja)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
JP6739947B2 (ja)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
JP2016170974A (ja)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及びアルカリ電池 | |
JP3310935B2 (ja)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紙 | |
US20190067660A1 (en) | Separator for electrochemical element and electrochemical element | |
US20230044329A1 (en) | Separator for electrochemical elements | |
JP2002279957A (ja) | アルカリ電池用セパレータ紙 | |
JP2006253408A (ja) | 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用セパレータ及び電気二重層キャパシタ | |
JP2003031440A (ja) | 電気二重層コンデンサ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