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72489A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Google Patents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72489A CN113472489A CN202010246677.9A CN202010246677A CN113472489A CN 113472489 A CN113472489 A CN 113472489A CN 202010246677 A CN202010246677 A CN 202010246677A CN 113472489 A CN113472489 A CN 113472489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dsch
- information
- pusch
- value
- harq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H04L1/1812—Hybrid protocols; 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HARQ]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1/00—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 H04L1/12—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 H04L1/16—Arrangements for detecting or preventing errors in the information received by using return channel in which the return channel carries supervisory signals, e.g. repetition request signals
- H04L1/18—Automatic repetition systems, e.g. Van Duuren system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53—Allocation of signalling, i.e. of overhead other than pilot signa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L—TRANSMISS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e.g. TELEGRAPHIC COMMUNICATION
- H04L5/00—Arrangements affording multiple use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3—Arrangements for allocating sub-channel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 H04L5/0078—Timing of alloca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可以降低传输时延。终端设备可以根据不同的场景确定不同的HARQ‑ACK反馈时延。从而可以使得某些场景下,例如,半静态调度PDSCH中非首次传输的PDSCH,或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的PDSCH,终端设备可以提前反馈HARQ‑ACK信息,从而可以降低数据传输时延。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超可靠低延迟通信(ultra-reliable and low latency communications,URLLC)是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通信系统支持的一种业务。
通常,通信系统需要牺牲频谱效率来满足URLLC业务的高可靠性和低时延需求,即通过分配更多的资源来提供足够的冗余保障。其中,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ybrid automaticrepeat request,HARQ)机制是满足可靠性需求的同时提升频谱效率的有效方法。
然而,URLLC业务中的某些应用可能要求极低的传输时延(例如1~2ms的环回时延,即0.5ms~1ms单向空口时延)和极高的可靠性需求(例如,99.999%乃至99.9999999%的可靠性),但是HARQ机制中,重传在初传失败后进行,会增加业务传输时延,从而基于现有的终端处理能力、基站处理能力、以及传输机制,很难满足该类应用的极低时延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可以降低传输时延。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终端设备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以终端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PDSCH和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指示第一PUCCH资源,之后,终端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上发送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其中,第一PD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第一门限表示PDSCH最小处理时延,当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一数值,当不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二数值,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
基于该方案,由于满足第一条件时,PDSCH最小处理时延减小,因此在第一条件下,网络设备调度的第一PUCCH资源与第一PDSCH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在终端设备提前处理完PDSCH时,可以在第一PUCCH资源上发送HARQ-ACK信息,无需从PDSCH的结束符号开始之后的第二数值后再发送HARQ-ACK信息,从而可以加快HARQ-ACK反馈,降低传输时延;另一方面,由于满足第一条件时,PDSCH处理流程简化了,从而可以缩短HARQ-ACK反馈时延,这种HARQ-ACK反馈时延的缩短无需额外提升芯片的处理能力,从而不会对芯片架构提出新的需求,易于产品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可以使得终端设备获知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因此后续无需等待其他PDSCH的HARQ-ACK一起反馈,或者无需生成HARQ-ACK码本,从而可以降低PDSCH处理时间,使得PDSCH的最低处理时延可以降低,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网络设备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以网络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SCH和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指示第一PUCCH资源,之后,网络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其中,第一PD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第一门限表示PDSCH最小处理时延,当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一数值,当不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二数值,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其中,第二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DSCH为半静态调度SPS PDSCH中非首次传输的PDSCH。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由于SPS PDSCH的非首次传输无需DCI的调度,因此终端设备无需接收DCI并进行译码,因此PDSCH处理过程可以不包括DCI译码,从而降低PDSCH处理时间,使得PDSCH的最低处理时延可以降低,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条件还可以包括:在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内,未配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测时机。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由于在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内,未配置PDCCH的监测时机,所以终端设备无需在该时间单元内监测PDCCH,也就是说,当第一PDSCH为SPS PDSCH中非首次传输的PDSCH,且在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内无需监测PDCCH时,可以降低PDSCH处理时间。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信息还指示第二PUCCH资源,该第二PUCCH资源用于承载第二PDSCH的HARQ-ACK信息,该第二PDSCH为上述SPSPDSCH中首次传输的PDSCH,第二PD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二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数值。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由于网络设备配置用于承载SPS PDSCH中首次传输的PDSCH的HARQ-ACK信息的第二PUCCH资源,因此可以兼顾首次传输的PDSCH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由于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因此无需等待其他PDSCH的HARQ-ACK一起反馈,或者无需生成HARQ-ACK码本,从而可以降低PDSCH处理时间,使得PDSCH的最低处理时延可以降低,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UCCH资源关联的PUCCH格式为格式0或格式1。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用于承载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的第一PUCCH资源关联的PUCCH格式为格式0或格式1时,可以理解为该第一PUCCH资源仅能承载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从而能够降低PDSCH的处理时间,使得PDSCH的最低处理时延可以降低,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一条件可以包括:未配置PDSCH HARQ-ACK码本。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由于网络设备未向终端设备配置PDSCH HARQ-ACK码本,因此终端设备进行PDSCH的HARQ-ACK反馈时,无需生成码本,从而降低PDSCH处理时间,使得PDSCH的最低处理时延可以降低,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一门限满足如下第一公式:
T1=(N1+d1,1)(2048+144)*k*Tc*2-μ1
其中,T1为第一门限,N1为第一符号数目,d1,1为第一附加值,k为第一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与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的比值,Tc为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μ1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编号,第一PDSCH在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PD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调度第一PDSCH的PD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第一PU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或者,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PD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PU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小于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和/或,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附加值小于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一附加值。
结合上述第一方面和第二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数值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版本15或版本16中规定的PDSCH最小处理时延。
第三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终端设备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以终端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第一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终端设备发送该第一PUSCH,其中,该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该调度信息所在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该第二门限表示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当满足第二条件时,该第二门限的取值为第三数值,当不满足该第二条件时,该第二门限的取值为第四数值,该第三数值小于该第四数值。
基于该方案,一方面,由于满足第二条件时,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减小,因此在第二条件下,网络设备调度的PUSCH与调度该PUSCH的调度信息所在的PDCCH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使得终端设备提前完成PUSCH发送准备时,可以更早地发送PUSCH,从而降低传输时延;另一方面,由于满足第二条件时,PUSCH发送准备流程简化了,从而可以缩短PUSCH发送准备时延,这种PUSCH发送准备时延的缩短无需额外提升芯片的处理能力,从而不会对芯片架构提出新的需求,易于产品实现。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一PUSCH的冗余版本。
第四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网络设备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以网络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第一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之后,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PUSCH,其中,该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该调度信息所在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该第二门限表示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当满足第二条件时,该第二门限的取值为第三数值,当不满足该第二条件时,该第二门限的取值为第四数值,该第三数值小于该第四数值。其中,第四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
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一PUSCH的冗余版本。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USCH的传输块大小TBS为预设值。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提前进行MAC PDU组装,因此在收到调度信息后无需再次进行MAC PDU组装,从而可以降低PUSCH发送准备时间,使得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可以降低,进而可以更早发送PUSCH,降低传输时延。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条件还可以包括:第一PU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HARQ进程为预设进程,上述预设值为使用该预设进程进行数据传输的TBS。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当第一PUSCH的HARQ进程为预设进程时,终端设备组装MACPDU后可以将其保存到该预设进程的HARQ缓存中,以便后续进行编码调制。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条件还可以包括:第一PUSCH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为预设方案,或者,该第一PUSCH的调制编码方案MCS为预设方案且该第一PUSCH的冗余版本为预设版本。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终端设备在接收调度信息之前可以完成编码或完成编码及调制,可以进一步降低PUSCH发送准备时间,从而使得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间可以降低,进而可以更早发送PUSCH,降低传输时延。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USCH上发送的数据为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由于重传与初传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即传输相同的MACPDU,且终端设备在初传第一上行数据时已经生成并保存MAC PDU,因此重传第一上行数据时,终端设备无需进行MAC PDU组包,从而降低PUSCH的发送准备时间,使得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可以降低,进而可以更早发送PUSCH,降低传输时延。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PUSCH所使用的MCS与该第一上行数据的初传所使用的MCS相同。
基于该可能的设计,在第一PUSCH使用的MCS与第一上行数据的初传所使用的MCS相同的情况下,在重传第一上行数据时终端设备可以不需要再次进行编码调制,从而可以降低PUSCH发送准备时间,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上述第二门限满足如下第二公式:
T2=max((N2+d2,1)(2048+144)*k*Tc*2-μ2,d2,2)
其中,T2为第二门限,N2为第二符号数目,d2,1为第二附加值,d2,2为第三附加值,k为第一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与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的比值,Tc为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μ2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编号,第一PUSCH在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第二子载波间隔为第一PU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和调度第一PUSCH的PD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以下三个条件中至少有一个被满足:第三数值对应的第二符号数目小于第四数值对应的第二符号数目;第三数值对应的第二附加值小于第四数值对应的第二附加值;和第三数值对应的第三附加值小于第四数值对应的第三附加值。
结合上述第三方面和第四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四数值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版本15或版本16中规定的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
第五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终端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终端设备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以终端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并确定第三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USCH,该第三PUSCH与该第三PDSCH关联;之后,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PUSCH,其中,第三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三PDS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第三门限表示从接收到PDSCH到发送与PDSCH关联的PUSCH的最小处理时延。
该方案中,提供了PDSCH与PUSCH关联传输时的最小处理时延,可以完善PDSCH与PUSCH关联传输的处理流程。
第六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方法可以由网络设备执行,也可以由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网络设备的处理器、芯片、或芯片系统等执行,本申请以网络设备执行该方法为例进行说明。该方法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PDSCH,并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PUSCH,该第三PUSCH与第三PDSCH关联。其中,第三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三PDS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第三门限表示从接收到PDSCH到发送与PDSCH关联的PUSCH的最小处理时延。其中,第四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三方面所带来的技术效果。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PUSCH与第三PDSCH关联,包括:该第三PDSCH和该第三PUSCH由第一下行控制信息DCI调度。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DCI包括该第三PD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和该第三PU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一DCI包括该第三PD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偏移信息、以及位置指示信息,该偏移信息用于确定该第三PUSCH所在的时间单元,该位置指示信息指示该第三PUSCH在该时间单元中的位置。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PUSCH与该第三PDSCH关联,包括:第三PUSCH是由该第三PDSCH调度的。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PDSCH包括该第三PU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第三PUSCH与该第三PDSCH关联,包括:该第三PDSCH为半静态调度SPS PDSCH,该第三PUSCH为配置授权CG PUSCH,其中,该第三PUSCH为该第三PDSCH后的第一个CG PUSCH。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SPS PDSCH的周期与该CGPUSCH的周期相同。
结合上述第五方面和第六方面,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第三PUSCH与该第三PDSCH关联,还包括:当该第三PDSCH译码不成功时,不发送该第三PUSCH。
第七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网络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所述通信装置包括实现上述方法相应的模块、单元、或手段(means),该模块、单元、或means可以通过硬件实现,软件实现,或者通过硬件执行相应的软件实现。该硬件或软件包括一个或多个与上述功能相对应的模块或单元。
第八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当该处理器执行该指令时,以使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网络设备中包含的装置。
第九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用于与存储器耦合,并读取存储器中的指令之后,根据所述指令执行如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终端设备中包含的装置;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上述网络设备中包含的装置。
第十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他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该处理器或将来自该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该通信装置之外的其他通信装置,该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该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使得该通信装置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二方面,提供了一种包含指令的计算机程序产品,该计算机程序产品中包括计算机程序代码,当其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可以执行上述任一方面所述的方法。
第十三方面,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例如,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或芯片系统),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面所涉及的功能。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该通信装置是芯片系统时,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
其中,第七方面至第十三方面中任一种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可参见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二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五方面或第六方面中不同设计方式所带来的技术效果,此处不再赘述。
第十四方面,提供一种通信系统,该通信系统包括上述第一方面或第三方面或第五方面所述的终端设备和上述第二方面或第四方面或第六方面所述的网络设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终端设备和网络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终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PDSCH的位置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信息传输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实施例提到的另一种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方便理解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首先给出本申请相关技术或名词的简要介绍如下。
第一、HARQ机制:
HARQ机制是媒体接入控制(mediumaccess control,MAC)层的重传机制,其在发送端和接收端都存在。其中,发送端的HARQ操作包括生成并发送传输块(transport block,TB)、接收并处理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ybrid automatic repeat request-acknowledgement,HARQ-ACK)信息等。HARQ-ACK信息包括肯定应答(acknowledgement,ACK)或否定应答(negative acknowledgement,NACK)。
接收端的HARQ操作包括接收TB、对接收到的初传数据和HARQ重传数据进行HARQ合并处理、生成并反馈ACK/NACK等。接收端收到发送端发送的一个TB后,对其进行循环冗余校验(cyclicredundancy check,CRC),如果CRC校验成功,向发送端反馈ACK;如果CRC校验失败,则反馈NACK。若发送端接收到ACK,则进行新传;若发送端接收到NACK,则进行重传。
第二、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hysical downlink shared channel,PDSCH)最小处理时延:
PDSCH最小处理时延:指PDSCH的结束时刻与第一时刻之间的最小时延,其中,第一时刻为终端设备发送该PDSCH的HARQ-ACK信息的时刻。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的版本(release,R)15或版本16中规定:PDSCH最小处理时延满足如下公式A:
Tproc,1=(N1+d1,1)(2048+144)*k*Tc*2-μ
其中,Tproc,1为PDSCH最小处理时延,N1为第一符号数目,其取值可以与终端处理能力、子载波间隔、以及是否包括附加的(additional)解调参考信号(demodulationreference signal,DMRS)相关。示例性的,在3GPP R15/R16中,N1的取值可以如下表1所示。
表1
其中,N1,0为预设值,在不同情况下可以有不同取值;9(频段1)表示在频段1中N1的取值为9,在频段2中N1无取值;/表示N1无取值。
d1,1为第一附加值,其取值可以与PDSCH映射类型(mapping type)、PDSCH的时域长度、或调度PDSCH的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hysical downlinkcontrolchannel,PDCCH)与该PDSCH的重叠的符号数目等相关。
k为第一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与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的比值。其中,第一通信系统的最大子载波间隔为15千赫兹(kilohertz,kHz),且最大子载波数目为2048,示例性的,第一通信系统例如可以为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LTE)系统;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大于第一通信系统的最大子载波间隔,且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大子载波数目大于第一通信系统的最大子载波数目,示例性的,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可以为480kHz,最大子载波数目可以为4096,第二通信系统例如可以为新无线(new radio,NR)系统,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其中,上述PDSCH在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
Tc为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由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大子载波间隔和最大子载波数目确定,即Tc=1/(Δfmax*Nf),其中,Δfmax为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大子载波间隔,Nf为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大子载波数目。
μ为子载波间隔的编号,子载波间隔的编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如下表2所示。在PDSCH最小处理时延中,μ为调度PDSCH的PD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PD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承载HARQ-ACK信息的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hysical uplinkcontrolchannel,PU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的编号。
表2
子载波间隔编号 | 子载波间隔 |
0 | 15kHz |
1 | 30kHz |
2 | 60kHz |
3 | 120kHz |
4 | 240kHz |
有关上述公式A中相关参数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3GPP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TS)38.214 V16.0.0中的5.3节和3GPP TS38.211 V16.0.0中的4.1节的相关描述。
上述3GPP R15/R16规定的PDSCH最小处理时延考虑了如下四个环节的时延,或者说,PDSCH处理过程包括如下四个环节:
环节一:PDCCH盲检,包括在可能的PDCCH位置进行:PDCCH接收、PDCCH中的下行控制信息(downlink control information,DCI)译码、或循环冗余校验等。
环节二:PDSCH的接收,包括射频接收、解调、或译码等。
环节三:HARQ-ACK码本(codebook)的生成。
环节四:HARQ-ACK码本的发送准备,包括编码、调制、以及资源映射等。
第三、物理上行共享信道(physical uplink shared channel,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
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指调度PUSCH的信息所在的PDCCH的结束时刻与第二时刻之间的最小时延,其中,第二时刻为发送该PUSCH的起始时刻,或者说,第二时刻为该PUSCH的开始时刻。
3GPP R15/R16中规定,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满足如下公式B:
Tproc,2=max((N2+d2,1)(2048+144)*k*Tc*2-μ,d2,2)
Tproc,2为PUSCH最小处理时延,N2为第二符号数目,其取值可以与终端处理能力以及子载波间隔相关。示例性的,在3GPP R15/R16中,N2的取值可以如下表3所示。
表3
子载波间隔编号 | 终端处理能力#1 | 终端处理能力#2 |
0 | 10 | 5 |
1 | 12 | 5.5 |
2 | 23 | 11(频段1) |
3 | 36 | / |
其中,11(频段1)表示在频段1中N2的取值为11,在频段2中N2无取值;/表示N2无取值。
k与Tc的含义可参见PDSCH最小处理时延中的相关说明,PUSCH在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在此不再赘述。
d2,1为第二附加值,其取值与PUSCH的第一个符号是否只包含DMRS相关,当PUSCH的第一个符号只包括DMRS时,其取值为0;当PUSCH的第一个符号不只包括DMRS时,其取值为1。
d2,1为第三附加值,表示带宽部分(bandwidth part,BWP)切换时延。
μ为子载波间隔的编号,子载波间隔的编号对应的子载波间隔可以如上表2所示。在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中,μ为调度PUSCH的PD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与该PU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的编号。
有关上述公式B中相关参数的具体描述可以参考3GPP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TS)38.214 V16.0.0中的6.4节和3GPP TS38.211 V16.0.0中的4.1节的相关描述。
上述3GPP R15/R16规定的PUSCH最小处理时延考虑了如下三个环节的时延,或者说,PUSCH发送准备包括如下三个环节:
环节一:PDCCH盲检,包括在可能的PDCCH位置进行:PDCCH接收、PDCCH中的DCI译码、或循环冗余校验等。
环节二:MAC层的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data unit,PDU)组包。
环节三:物理层的PUSCH发送准备,包括编码、调制、或资源映射等。
第四、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 scheduling,SPS)PDSCH:
SPS PDSCH指网络设备通过SPS PDSCH配置信息为终端设备配置的PDSCH。其中,SPS PDSCH配置信息可以指示SPS PDSCH的周期、HARQ进程数目等信息。
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配置SPS PDSCH后,可以通过DCI激活该配置。该DCI指示SPSPDSCH中首次传输的PDSCH的时域位置,即SPS PDSCH中首次传输的PDSCH通过DCI调度,后续的SPS PDSCH传输根据SPS PDSCH的首次传输的时域位置和高层配置的周期确定。此外,SPSPDSCH的一次发送对应一个发送时机,该发送时机可以称为SPS PDSCH时机(occasion)。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物理信道的时域位置是指该物理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或者指该物理信道所在的时间单元以及在该时间单元中的符号位置。这里的物理信道可以是PUSCH、PDSCH、PUCCH或PDCCH。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实施例中,PUSCH、PDSCH、PUCCH和PDCCH是分别作为上行数据信道、下行数据信道、上行控制信道和下行控制信道的具体举例,在不同的通信系统中这些信道可能有不同的名称,本申请对此不作限定。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时间单元可以为子时隙、时隙、子帧、帧等,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符号可以指正交频分(orthogonal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OFDM)符号。
第五、配置授权(configured grant,CG)PUSCH:
CG PUSCH是指网络设备通过无线资源控制(radio resource control,RRC)信令中的配置授权配置(ConfiguredGrantConfig)信元为终端设备配置的PUSCH。CG PUSCH周期性发送,一次发送对应一个发送时机,该发送时机可以称为CG PUSCH时机(occasion)。
CG PUSCH存在两种类型的配置授权:
配置授权类型1(Configured grant Type1):ConfiguredGrantConfig信元中配置CG PUSCH的周期、首次传输偏移、CG PUSCH在时间单元内占用的符号等与CG PUSCH相关的全部参数。终端设备可以通过周期、首次传输偏移值以及CG PUSCH在时间单元内占用的符号等时域参数确定CG PUSCH的时域位置。该类型的CG通过RRC信令配置后即生效,不需要通过DCI激活,也无需通过DCI去激活。
配置授权类型2(Configured grant Type2):ConfiguredGrantConfig信元中配置CG PUSCH的周期、HARQ进程的数量等与CG PUSCH相关的部分参数。该类型的CG通过RRC信令配置后还需要通过DCI激活才能生效,并且可以通过DCI去激活。网络设备通过DCI向终端设备指示CG PUSCH中首次传输的PUSCH的时域位置。终端设备可以通过CG PUSCH的周期、首次传输的PUSCH的时域位置确定CG PUSCH中非首次传输的PUSCH的时域位置。
第六、PDCCH监测时机(PDCCHmonitoring occasion)配置:
PDCCH监测时机配置用于向终端设备配置监测PDCCH的时机,该配置中可以包括监测周期、周期内需要监测的时间单元、以及该时间单元对应的监测时机模式(pattern),该监测时机模式为长度为N的比特序列,分别对应该时间单元包括的N个符号。当某个比特的取值为“0”时,表示该比特对应的符号内终端设备无需监测PDCCH,相应的,网络设备在该符号内不向该终端设备发送PDCCH;当该比特的取值为“1”时,表示该比特对应的符号内需要监测PDCCH,相应的,网络设备可能在该符号内向终端设备发送PDCCH。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可以应用于各种通信系统。例如该通信系统可以为第五代(5th generation,5G)移动通信系统中的NR系统、无线保真(wireless-fidelity,WiFi)系统,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rd generation partnership project,3GPP)相关的通信系统以及未来演进的通信系统等,不予限制。术语“系统”可以和“网络”相互替换。5G通信系统是正在研究当中的下一代通信系统。其中,5G通信系统包括非独立组网(non-standalone,N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独立组网(standalone,SA)的5G移动通信系统。上述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仅是举例说明,适用本申请的通信系统不限于此。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描述的网络架构以及业务场景是为了更加清楚的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于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的限定,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知,随着网络架构的演变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对于类似的技术问题,同样适用。
如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通信系统10。该通信系统10包括至少一个网络设备30,以及与该网络设备30连接的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40。可选的,不同的终端设备40之间可以相互通信。
以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30与任一终端设备40通信为例,本申请实施例中,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SCH和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指示第一PUCCH资源;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PDSCH和第一信息后,在第一PUCCH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其中,该第一PDSCH的结束符号与该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该第一门限表示PDSCH最小处理时延,当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一数值,当不满足该第一条件时,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二数值,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
基于该方案,由于满足第一条件时,PDSCH最小处理时延减小,因此在第一条件下,网络设备调度的第一PUCCH资源与第一PDSCH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在终端设备提前处理完PDSCH时,可以在第一PUCCH资源上发送HARQ-ACK信息,无需从PDSCH的结束符号开始之后的第二数值后再发送HARQ-ACK信息,从而可以加快HARQ-ACK反馈,降低传输时延;另一方面,由于满足第一条件时,PDSCH处理流程简化了,从而可以缩短HARQ-ACK反馈时延,这种HARQ-ACK反馈时延的缩短无需额外提升芯片的处理能力,从而不会对芯片架构提出新的需求,易于产品实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30是一种将终端设备40接入无线网络的设备,包括但不限于:LTE中的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odeB),NR中的基站(gNodeB或gNB)或收发点(transmission reception point,TRP),3GPP后续演进的基站,WiFi系统中的接入节点,无线中继节点,无线回传节点等。基站可以是:宏基站,微基站,微微基站,小站,中继站,或,气球站等。多个基站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同一种技术的网络,也可以支持上述提及的不同技术的网络。基站可以包含一个或多个共站或非共站的TRP。网络设备还可以是云无线接入网络(cloud radio access network,CRAN)场景下的无线控制器、集中式单元(centralized unit,CU),和/或,分布式单元(distributed unit,DU)。以下以网络设备为基站为例进行说明。基站可以与终端进行通信,也可以通过中继站与终端进行通信。终端可以与不同技术的多个基站进行通信,例如,终端可以与支持LTE网络的基站通信,也可以与支持5G网络的基站通信,还可以支持与LTE网络的基站以及5G网络的基站的双连接。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40是一种具有收发功能的设备,可以部署在陆地上,包括室内或室外、手持、穿戴或车载;也可以部署在水面上(如轮船等);还可以部署在空中(例如飞机、气球和人造卫星上等)。所述终端设备40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带无线收发功能的电脑、物联网系统中的终端设备,例如,虚拟现实终端设备、增强现实终端设备、工业控制中的终端设备、无人驾驶中的终端设备、辅助驾驶中的终端设备、远程医疗中的终端设备、智能电网中的终端设备、运输安全中的终端设备、智慧城市中的终端设备、智慧家庭中的终端设备等等。所述终端设备40还可以是作为一个或多个部件或者单元而内置于车辆的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车辆通过内置的所述车载模块、车载模组、车载部件、车载芯片或者车载单元可以实施本申请的方法。本申请的实施例对应用场景不做限定。终端设备有时也可以称为终端、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终端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30与终端设备40也可以称之为通信装置,其可以是一个通用设备或者是一个专用设备。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网络设备30和终端设备40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终端设备4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和至少一个收发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401和一个收发器403为例进行说明。终端设备4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至少一个输出设备和至少一个输入设备,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402、一个输出设备404和一个输入设备405为例进行说明。
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通信线路可包括一通路,在上述组件之间传送信息。
处理器401可以是通用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微处理器、专用集成电路(application-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ASIC),或者一个或多个用于控制本申请方案程序执行的集成电路。在具体实现中,作为一种实施例,处理器401也可以包括多个CPU,并且处理器401可以是单核处理器或多核处理器。这里的处理器可以指一个或多个设备、电路或用于处理数据的处理核。
存储器402可以是具有存储功能的装置。例如可以是只读存储器(read-onlymemory,ROM)或可存储静态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静态存储设备、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或者可存储信息和指令的其他类型的动态存储设备,也可以是电可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rasable programmable read-only memory,EEPROM)、只读光盘(compact disc read-only memory,CD-ROM)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盘存储介质或者其他磁存储设备、或者能够用于携带或存储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并能够由计算机存取的任何其他介质,但不限于此。存储器402可以是独立存在,通过通信线路与处理器401相连接。存储器402也可以和处理器401集成在一起。
其中,存储器402用于存储执行本申请方案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并由处理器401来控制执行。具体的,处理器401用于执行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从而实现本申请实施例中所述的信息传输方法。本申请实施例中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也可以称之为应用程序代码或者计算机程序代码。
收发器403可以用于与其他装置、设备或通信网络进行通信。收发器403可以包括发射机(transmitter,Tx)和接收机(receiver,Rx)。
输出设备404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来显示信息。例如,输出设备404可以是液晶显示器(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发光二级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显示设备,阴极射线管(cathode ray tube,CRT)显示设备,或投影仪(projector)等。
输入设备405和处理器401通信,可以以多种方式接受用户的输入。例如,输入设备405可以是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传感设备等。
网络设备30包括至少一个处理器、至少一个收发器和至少一个网络接口,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处理器301、一个收发器303和一个网络接口304为例进行说明。可选的,网络设备30还可以包括至少一个存储器,图2中示例性的以包括一个存储器302为例进行说明。其中,处理器301、存储器302、收发器303和网络接口304通过通信线路相连接。网络接口304用于通过链路(例如S1接口)与核心网设备连接,或者通过有线或无线链路(例如X2接口)与其它网络设备的网络接口进行连接(图2中未示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另外,处理器301、存储器302和收发器303的相关描述可参考终端设备40中处理器401、存储器402和收发器403的描述。
结合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40的结构示意图,示例性的,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终端设备40的一种具体结构形式。
其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中的处理器401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处理器110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中的收发器403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天线1,移动通信模块150等实现。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提供应用在终端设备40上的包括2G/3G/4G/5G等无线通信的解决方案。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包括至少一个滤波器,开关,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low noise amplifier,LNA)等。移动通信模块150可以由天线1接收电磁波,并对接收的电磁波进行滤波,放大等处理,传送至调制解调处理器进行解调。移动通信模块150还可以对经调制解调处理器调制后的信号放大,经天线1转为电磁波辐射出去。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被设置于处理器110中。在一些实施例中,移动通信模块150的至少部分功能模块可以与处理器110的至少部分模块被设置在同一个器件中。
在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40的天线1和移动通信模块150耦合,使得终端设备40可以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以及其他设备通信。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中的输出设备404的功能可以通过图3中的显示屏194实现。其中,显示屏194用于显示图像,视频等。显示屏194包括显示面板。
在一些实施例中,图2中的输入设备405的功能可以通过鼠标、键盘、触摸屏设备或图3中的传感器模块180来实现。
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该终端设备40还可以包括音频模块170、摄像头193、SIM卡接口195、USB接口130、充电管理模块140、电源管理模块141和电池142中的一个或多个。
可以理解的是,图3所示的结构并不构成对终端设备40的具体限定。比如,在本申请另一些实施例中,终端设备40可以包括比图示更多或更少的部件,或者组合某些部件,或者拆分某些部件,或者不同的部件布置。图示的部件可以以硬件,软件或软件和硬件的组合实现。
下面将结合图1至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进行说明。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下述实施例中消息(或信息)的名字以及消息(或信息)中参数的名字等只是一个示例,具体实现中也可以是其他的名字,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如图4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4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SCH。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PDSCH。
S402、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信息。
其中,第一信息指示第一PUCCH资源,第一PUCCH资源用于承载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
其中,第一PD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该第一门限表示PDSCH最小处理时延,当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一数值,当不满足第一条件时,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二数值,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以满足第一条件为例进行说明,第一条件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可选的,该第二数值可以为3GPP R15或R16中规定的PDSCH最小处理时延。
可以理解的是,步骤S401与步骤S402没有必然的先后顺序,可以先执行步骤S401,再执行步骤S402;或者,可以先执行步骤S402,再执行步骤S401;或者,可以同时执行步骤S401和步骤S40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S403、终端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相应的,网络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
可选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一PDSCH和第一信息后,可以判断第一PD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当该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时,在第一PUCCH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当该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门限时,不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或者向网络设备发送NACK(无论第一PDSCH是否译码成功)。其中,不向网络设备发送HARQ-ACK信息可以理解为不向网络设备发送任何信息。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不期望出现该时间间隔小于第一门限的情况,即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信息指示的第一PUCCH资源需要满足:第一PD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
可选的,终端设备接收第一PDSCH后,在第一PDSCH的结束时刻后启动定时器,该定时器的时长为第一门限。当该定时器超时时,若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时刻还未到达,则在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时刻到达时,终端设备在第一PUCCH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
基于该方案,由于满足第一条件时,PDSCH最小处理时延减小,因此在第一条件下,网络设备调度的第一PUCCH资源与第一PDSCH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在终端设备提前处理完PDSCH时,可以在第一PUCCH资源上发送HARQ-ACK信息,无需从PDSCH的结束符号开始之后的第二数值后再发送HARQ-ACK信息,从而可以加快HARQ-ACK反馈,降低传输时延;另一方面,由于满足第一条件时,PDSCH处理流程简化了,从而可以缩短HARQ-ACK反馈时延,这种HARQ-ACK反馈时延的缩短无需额外提升芯片的处理能力,从而不会对芯片架构提出新的需求,易于产品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实施场景下,第一条件也可能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DSCH为半静态调度(semi-persistentscheduling,SPS)PDSCH中非首次传输的PDSCH。
其中,SPS PDSCH中非首次传输的PDSCH也可以理解为非DCI调度的PDSCH,二者可以相互替换。
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由于SPS PDSCH的非首次传输无需DCI的调度,因此终端设备无需接收DCI并进行译码,因此PDSCH处理过程可以不包括DCI译码,从而降低PDSCH处理时间,使得PDSCH的最低处理时延可以降低,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可选的,在该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还可以包括:在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窗内,未配置PDCCH的监测时机(monitoring occasion)。具体的,可以为:在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窗内,网络设备未向终端设备配置PDCCH的监测时机。其中,时间窗可以对应时域上的一个或多个连续符号。例如,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为,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的PDCCH监测时机配置指示:监测时机模式中与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窗内的符号对应的比特(或元素)取值为0。
可以理解的是,对于终端设备,在一段时间内,没有配置PDCCH的监测时机可以理解为:终端设备无需在该段时间内进行PDCCH盲检,即无需监测PDCCH;对于网络设备,在一段时间内,当网络设备未向终端设备配置PDCCH的监测时机时,在该段时间内,网络设备不向该终端设备发送PDCCH。
可选的,上述时间窗的长度、该时间窗的起始位置与第一PDSCH起始符号之间的间隔、该时间窗的结束位置与第一PDS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间隔中的一项或多项可以为预设值,该预设值可以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配置的。
示例性的,上述时间窗可以存在多种情况:
情况一、该时间窗为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
也就是说,在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内,网络设备未向终端设备配置PDCCH的监测时机。
以时间单元为时隙,一个时隙包括14个符号为例,如图5所示,第一PDSCH的时域位置为时隙n+1内的符号3至符号5,即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为时隙n+1,网络设备未向终端设备配置时隙n+1中14个符号内的PDCCH的监测时机。
情况二、该时间窗为第一PDSCH所占用的符号。
也就是说,在第一PDSCH所占用的符号内,网络设备未向终端设备配置PDCCH的监测时机。如图5所示,第一PDSCH的时域位置为时隙n+1内的符号3至符号5。在时隙n+1中的符号3至符号5内,网络设备未向终端设备配置PDCCH的监测时机,在时隙n+1中除符号3至符号5外的其他符号可能配置了PDCCH的监测时机,也可能没有配置。
基于该方案,由于在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窗内,未配置PDCCH的监测时机,所以终端设备无需在该时间窗内监测PDCCH,也就是说,当第一PDSCH为SPS PDSCH中非首次传输的PDSCH,且在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窗内无需监测PDCCH时,可以降低PDSCH处理时间。
可选的,第一信息还指示第二PUCCH资源,该第二PUCCH资源用于承载第二PDSCH的HARQ-ACK信息,该第二PDSCH为上述SPS PDSCH中首次传输的PDSCH,该第二PDSCH的结束符号与第二PUCCH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上述第二数值。基于该方案,由于网络设备配置用于承载SPS PDSCH中首次传输的PDSCH的HARQ-ACK信息的第二PUCCH资源,因此可以兼顾首次传输的PDSCH的HARQ-ACK信息的反馈。
可选的,第一信息可以通过如下四种方式指示第一PUCCH资源和第二PUCCH资源。
方式一、第一信息包括两组信息:第一组信息和第二组信息。
其中,第一组信息包括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和第一定时偏移值。其中,第一定时偏移值用于确定第一时间单元,第一时间单元为第一PUCCH资源所在的时间单元,第一定时偏移值例如可以为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一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第一PUCCH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位置,例如指示第一PUCCH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占用的符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组信息指示的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与第一PDS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数值。
其中,第二组信息包括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和第二定时偏移值。其中,第二定时偏移值用于确定第二时间单元,第二时间单元为第二PUCCH资源所在的时间单元,第二定时偏移值例如可以为第二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与第二时间单元之间的间隔;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第二PUCCH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位置,例如指示第二PUCCH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内占用的符号。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组信息指示的第二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与第二PDS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数值。
可选的,第一定时偏移值与第二定时偏移值可以相同,即第一PUCCH资源对应的定时偏移值与第二PUCCH资源对应的定时偏移值相同,此时,第一定时偏移值和第二定时偏移值可以由同一个参数表示。
方式二、第一信息包括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定时偏移值、以及第一偏移值。
其中,定时偏移值可以为第一定时偏移值或第二定时偏移值。当定时偏移值为第一定时偏移值时,第一偏移值用于结合第一定时偏移值确定第二定时偏移值;当定时偏移值为第二定时偏移值时,第一偏移值用于结合第二定时偏移值确定第一定时偏移值。
可选的,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和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是同一个信息,即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一PUCCH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资源编号与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指示的第二PUCCH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内的资源编号相同,其中,时间单元内的一个资源编号对应该时间单元内一个PUCCH资源(包括该PUCCH资源的频域位置、在该时间单元内所占用的符号、以及其他传输参数等),不同时间单元的相同资源编号指示的PUCCH资源相同(即,频域位置相同、在时间单元内所占用的符号相同、其他传输参数相同)。也就是说,在该情况下,第一PUCCH资源与第二PUCCH资源的差别仅在于其所在的时间单元不同。
方式三、第一信息包括第一定时偏移值、第二定时偏移值、PUCCH资源指示信息、以及第二偏移值。
其中,PUCCH资源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或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
当PUCCH资源指示信息为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时,第二偏移值用于结合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第二PUCCH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内的位置。示例性的,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一PUCCH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应的资源编号(本申请下述实施例将其称为第一资源编号),根据第二偏移值和该第一资源编号可以确定第二资源编号,相应的,第二PUCCH资源即为第二时间单元内第二资源编号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一PUCCH资源的时频位置和其他传输参数,第二偏移值可以为第二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的编号与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的编号之间的差值,相应的,可以确定第二PUCCH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内的起始符号,此外,第二PUCCH资源和第一PUCCH资源的时域长度可以相同、其他传输参数也可以相同。
当PUCCH资源指示信息为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时,第二偏移值用于结合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第一PUCCH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位置。示例性的,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可以为第二PUCCH资源在第二时间单元内对应的资源编号(即第二资源编号),根据第二偏移值和该第二资源编号可以确定第一资源编号(即第一PUCCH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内对应的资源编号),相应的,第一PUCCH资源即为第一时间单元内第一资源编号对应的PUCCH资源;或者,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二PUCCH资源的时频位置和其他传输参数,第二偏移值可以为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的编号与第二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的编号之间的差值,相应的,可以确定第一PUCCH资源在第一时间单元内的起始符号,此外,第一PUCCH资源和第二PUCCH资源的时域长度可以相同、其他传输参数可以相同。
可选地,第一定时偏移值与第二定时偏移值可以是同一个信息,即第一定时偏移值与第二定时偏移值的取值可以相同,或者说,第一PUCCH资源对应的定时偏移值与第二PUCCH资源对应的定时偏移值相同。
方式四、第一信息包括定时偏移值、PUCCH资源指示信息、以及第三偏移值。
其中,定时偏移值可以为第一定时偏移值,相应的,PUCCH资源指示信息为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第三偏移值用于结合第一定时偏移值确定第二定时偏移值,还可以用于结合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第二PUCCH资源。
或者,定时偏移值可以为第二定时偏移值,相应的,PUCCH资源指示信息为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第三偏移值用于结合第二定时偏移值确定第一定时偏移值,还可以用于结合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确定第一PUCCH资源。
第一信息可以承载在RRC信令中,也可以承载在物理层信令中,例如第一信息为DCI中的一个或多个字段;或者第一信息的部分信息可以承载在RRC信令中,另一部分信息可以承载在物理层信令中。
与上述四种方式相对应,网络设备还可以通过下面四种方式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PUCCH资源和第二PUCCH资源。
方式一、在SPS PDSCH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定时偏移值、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第二定时偏移值、以及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中的一部分信息,且在激活SPS PDSCH配置的DCI中包括该四种信息中的另一部分信息。例如,SPS PDSCH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和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激活SPS PDSCH配置的DCI中包括第一定时偏移值和第二定时偏移值。
方式二、在SPS PDSCH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定时偏移值、以及第一偏移值中的一部分信息,且在激活SPS PDSCH配置的DCI中包括该四种信息中的另一部分信息。例如,SPS PDSCH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PUCCH资源指示信息、第二PUCCH资源指示信息和第一偏移值,激活SPS PDSCH配置的DCI中包括定时偏移值。
方式三、在SPS PDSCH的配置信息中包括第一定时偏移值、第二定时偏移值、PUCCH资源指示信息、以及第二偏移值中的一部分信息,且在激活SPS PDSCH配置的DCI中包括该四种信息中的另一部分信息。例如,SPS PDSCH的配置信息中包括PUCCH资源指示信息和第二偏移值,激活SPS PDSCH配置的DCI中包括第一定时偏移值和第二定时偏移值。
方式四、在SPS PDSCH的配置信息中包括定时偏移值、PUCCH资源指示信息、以及第三偏移值中的一部分信息,且在激活SPS PDSCH配置的DCI中包括该三种信息中的另一部分信息。例如,SPS PDSCH的配置信息中包括PUCCH资源指示信息和第三偏移值,激活SPSPDSCH配置的DCI中包括定时偏移值。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其中,单独反馈可以理解为不与其他PDSCH的HARQ-ACK一起反馈;或者,也可以理解为不基于码本的反馈。
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由于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因此无需等待其他PDSCH的HARQ-ACK一起反馈,或者无需生成HARQ-ACK码本,从而可以降低PDSCH处理时间,使得PDSCH的最低处理时延可以降低,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可选的,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其中,第二信息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可选的,该第二信息可以包含于调度第一PDSCH的DCI中,例如,第二信息可以位于该DCI中特定比特域,当该特定比特域的值为预设值时,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可选的,该特定比特域可以专用于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是否为单独反馈,其例如可以称为码本指示比特域,也就是说,该码本比特域可以显式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是否为单独反馈,例如,若该码本比特域的大小为1比特,预设值为1,则当码本比特域的取值为“1”时,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或者,该特定比特域可以有其他功能,可以通过该其他功能间接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是否为单独反馈。该特定比特域例如可以为定时偏移值比特域,定时偏移值比特域用于指示第一PUCCH资源所在时间单元的编号与第一PDSCH所在时间单元的编号之间的差值。
示例性的,当该定时偏移值比特域的取值指示的该差值为预设差值时,该定时偏移值比特域可以间接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以该定时偏移值比特域的长度为3比特,该定时偏移值比特域的取值为“000”,且“000”指示的差值为A2为例,若预设差值为A1,则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不是单独反馈,若预设差值为A2,则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或者,示例性的,当该定时偏移值比特域的取值为预设取值时,间接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以该定时偏移值比特域的长度为3比特,该定时偏移值比特域的取值为“000”,且预设取值为“000”为例,则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无论“000”指示的差值为多少)。
可选的,终端设备接收到该第二信息后,可以根据该第二信息进行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从而降低PDSCH处理时间。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UCCH资源关联的PUCCH格式为格式0或格式1。
可以理解的是,PUCCH资源关联的PUCCH格式为格式0或格式1时,该PUCCH资源上只允许携带1比特信息,因此,用于承载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的第一PUCCH资源关联的PUCCH格式为格式0或格式1时,可以理解为该第一PUCCH资源仅能承载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或者可以理解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从而能够降低PDSCH的处理时间,使得PDSCH的最低处理时延可以降低,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条件可以包括:未配置PDSCH HARQ-ACK码本。具体的,可以为网络设备未向终端设备配置PDSCH HARQ-ACK码本。
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由于网络设备未向终端设备配置PDSCH HARQ-ACK码本,因此终端设备进行PDSCH的HARQ-ACK反馈时,无需生成码本,从而降低PDSCH处理时间,使得PDSCH的最低处理时延可以降低,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门限可以满足如下第一公式:
T1=(N1+d1,1)(2048+144)*k*Tc*2-μ1
其中,T1为第一门限,N1为第一符号数目,d1,1为第一附加值,k为第一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与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的比值,Tc为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μ1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编号,第一PDSCH在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第一子载波间隔为调度第一PDSCH的PD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第一PD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PU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特别地,在第一PDSCH为SPS PDSCH中非首次传输的PDSCH时,第一子载波间隔为第一PD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和第一PU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第一公式中的参数的具体描述可参见前述对公式A中的相关参数的描述。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小于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和/或,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附加值小于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一附加值。
示例性的,在终端处理能力#2下,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的取值可以如下表4所示。
表4
其中,6或7(频段1)表示在频段1中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的取值为6或7,在频段2中无取值;/表示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无取值。
示例性的,在终端处理能力#2下,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附加值可以为0。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第一公式可以得知,第一门限的取值与k、Tc和μ1相关,因此,第一数值在k、Tc和μ1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也可能不同,同样,第二数值在k、Tc、和μ1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也可能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可以是:在k、Tc和μ1相同的情况下,第一数值小于第二数值。
如图6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信息传输方法,该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6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调度信息。
其中,该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第一PUSCH。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调度信息所在的PDC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该第二门限表示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当满足第二条件时,第二门限的取值为第三数值,当不满足第二条件时,第二门限的取值为第四数值,第三数值小于第四数值。本申请实施例以满足第二条件为例进行说明,第二条件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可选的,第四数值可以为3GPP R15/R16中规定的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
S602、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USCH。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PUSCH。
可选的,终端设备接收调度信息之后,可以判断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调度信息所在的PDC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是否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当该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时,发送第一PUSCH。当该时间间隔小于第二门限时,不发送第一PUSCH。也就是说,终端设备不期望该时间间隔小于第二门限的情况出现,即网络设备发送的调度信息调度的第一PUSCH需要满足:第一PUSCH的起始符号与调度信息所在的PDC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二门限。
可选的,终端设备在接收调度信息后,在该调度信息所在的PDCCH的结束时刻后启动定时器,该定时器的时长为第二门限。当该定时器超时时,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USCH。
基于该方案,一方面,由于满足第二条件时,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减小,因此在第二条件下,网络设备调度的PUSCH与调度该PUSCH的调度信息所在的PDCCH之间的时间间隔可以减小,使得终端设备提前完成PUSCH发送准备时,可以更早地发送PUSCH,从而降低传输时延;另一方面,由于满足第二条件时,PUSCH发送准备流程简化了,从而可以缩短PUSCH发送准备时延,这种PUSCH发送准备时延的缩短无需额外提升芯片的处理能力,从而不会对芯片架构提出新的需求,易于产品实现。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实施场景下,第二条件也可能不同。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USCH上发送的数据为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重传与初传传输相同的上行数据,即传输相同的MACPDU,且终端设备在初传第一上行数据时已经生成并保存MAC PDU,因此重传第一上行数据(即发送第一PUSCH)时,终端设备无需进行MAC PDU组包,从而降低PUSCH的发送准备时间,使得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可以降低,进而可以更早发送PUSCH,降低传输时延。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满足该第二条件时,第三数值可以称为第三数值#1。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USCH上发送的数据为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数据,且第一PUSCH所使用的MCS为预设MCS。进一步地,第一PUSCH的冗余版本可以为预设版本。
可以理解的是,当MAC PDU组装完成后,可以进一步进行编码、速率匹配和调制,在进行速率匹配时,需要确定所使用冗余版本,在调制时需要确定所使用的调制方式。
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可能存在如下三种情况:
情况一、第一PUSCH所使用的MCS与第二PUSCH所使用的MCS相同,且第一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与第二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相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PUSCH上发送的是第一上行数据的初传数据。
也就是说,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与初传所使用的MCS相同,且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与初传所使用的冗余版本相同。
在该情况下,可选的,终端设备在初传第一上行数据时,对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MAC PDU进行编码调制后,可以保存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因此,在重传第一上行数据时从缓存中读取该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即可,不需要再次进行编码调制,从而可以降低PUSCH发送准备时间,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终端设备也可以在对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MAC PDU进行编码和速率匹配后,保存速率匹配之后的数据,因此,在重传第一上行数据时可以从缓存中读取该编码和速率匹配之后的速率即可,不需要再次进行编码和速率匹配,从而可以降低PUSCH发送准备时延。
情况二、第一PUSCH所使用的MCS与第二PUSCH所使用的MCS相同。
也就是说,第一上行数据的重传与初传所使用的MCS相同。
可选的,第一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可以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的,即该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一PUSCH的冗余版本,例如,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PUSCH的冗余版本为“3”;或者,第一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高层配置的冗余版本模式(pattern)、第二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以及M中的至少一个确定的,其中,M表示第一PUSCH为第一上行数据的第M次重传,例如,高层配置的冗余版本模式为“0231”,第二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为“0”,M为2,即第一PUSCH为第一上行数据的第2次重传,则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为“3”。
在该情况下,可选的,终端设备在初传第一上行数据时,对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MAC PDU进行编码后,可以保存编码后的数据,在初传完成后,可以从缓存中读取编码后的数据并根据第一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确定需要传输的编码比特,并对该编码比特进行调制,不需要再次进行编码,从而可以降低PUSCH发送准备时间,进而降低传输时延。
情况三、第一PUSCH所使用的MCS与第二PUSCH所使用的MCS不同,且第一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与第二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不同。
可选的,在该情况下,第一PUSCH所使用的MCS可以是网络设备预先配置给终端设备的;第一PUSCH所使用的冗余版本可以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确定的,可参考上述情况二的相关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可选的,终端设备可以在初传时保存第一上行数据对应的MAC PDU,在初传完成后,可以从缓存中读取该MAC PDU,对该MAC PDU进行重传的编码,确定需要传输的编码比特,并对该编码比特进行调制,之后保存编码调制后的数据,在收到重传调度时,可以立即发送其保存的编码调制后的数据,从而可以降低传输时延。
其中,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满足该第二条件时,第三数值可以称为第三数值#2。
可选的,上述第三数值#1、第三数值#2、以及第四数值的大小关系可以为:第四数值>第三数值#1>第三数值#2。
再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条件可以包括:第一PUSCH的传输块大小(transmission block size,TBS)为预设值。
可选的,网络设备在发送调度信息之前,可以通过高层配置参数或物理层信令,向终端设备指示该终端设备待发送PUSCH的TBS为预设值;或者,在接收调度信息之前,终端设备可以自行确定待发送PUSCH的TBS,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可选的,确定待发送PUSCH的TBS后,当终端设备的MAC层有数据到达(例如,MAC层收到无线链路控制(radio link control,RLC)PDU时,即可提前进行MAC PDU组装,无需等待接收调度信息后再根据调度信息进行MAC PDU组装。
基于该可能的实现方式,由于终端设备可以提前进行MAC PDU组装,因此在收到调度信息后无需再次进行MAC PDU组装,从而可以降低PUSCH发送准备时间,使得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延可以降低,进而可以更早发送PUSCH,降低传输时延。
可选的,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条件还可以包括:第一PUSCH的HARQ进程为预设进程,上述预设值为使用该预设进程进行数据传输的TBS。
其中,该预设进程可以是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指示的,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PUSCH的HARQ进程编号;或者网络设备可以向终端设备指示该终端设备的HARQ进程总数目为1,相应的,终端设备可以确定第一PUSCH的HARQ进程编号是协议预定义的唯一HARQ进程编号或者是网络设备配置的唯一HARQ进程编号,例如进程编号#0。在该场景下,上述预设值可以是网络设备通过高层配置参数或物理层信令向终端设备指示的,也可以是终端设备根据HARQ进程与TBS的对应关系确定的,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基于该方案,当第一PUSCH的HARQ进程为预设进程时,终端设备组装MAC PDU后可以将其保存到该预设进程的HARQ缓存中,以便后续进行编码调制。
可选的,在该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条件还可以包括:第一PUSCH的调制编码方案(modulation and coding scheme,MCS)为预设方案;或者,第一PUSCH的MCS为预设方案且第一PUSCH的冗余版本为预设版本。
基于该方案,终端设备在接收调度信息之前可以完成编码或完成编码及调制,可以进一步降低PUSCH发送准备时间,从而使得PUSCH最小发送准备时间可以降低,进而可以更早发送PUSCH,降低传输时延。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显式地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PUSCH的MCS,例如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USCH的MCS的编号(index);或者,网络设备可以隐式地向终端设备指示第一PUSCH的MCS,例如,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USCH的传输所占用的物理资源数目,终端设备接收到该指示后,可以结合第一PUSCH的TBS确定第一PUSCH的MCS,其中,该物理资源数目例如可以为时域符号数目和/或频域资源块数目。
可选的,网络设备可以通过RRC信令向终端设备指示上述信息,也可以通过物理层信令等其他方式指示,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二门限可以满足如下第二公式:
T2=max((N2+d2,1)(2048+144)*k*Tc*2-μ2,d2,2)
其中,T2为第二门限,N2为第二符号数目,d2,1为第二附加值,d2,2为第三附加值,k为第一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与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的比值,Tc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μ2为第二子载波间隔的编号,第一PUSCH在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第二子载波间隔为上述调度信息所在的PD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与第一PU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第二公式中的参数的具体描述可参见前述对公式B中的相关描述。
可选的,以下三个条件中至少有一个被满足:第三数值对应的第二符号数目小于第四数值对应的第二符号数目、第三数值对应的第二附加值小于第四数值对应的第二附加值、以及第三数值对应的第三附加值小于第四数值对应的第三附加值。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上述第二公式可以得知,第二门限的取值与k、Tc和μ2相关,因此,第三数值在k、Tc和μ2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也可能不同,同样,第四数值在k、Tc和μ2取不同值的情况下也可能不同。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数值小于第四数值可以是:在k、Tc和μ2相同的情况下,第三数值小于第四数值。
此外,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如图7所示,该信息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701、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PDSCH。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PDSCH。
S702、终端设备确定与第三PDSCH关联的PUSCH。
本申请实施例中,将与第三PDSCH关联的PUSCH称为第三PUSCH。
第三PUSCH的起始符号与第三PDSCH的结束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三门限,该第三门限表示从接收到PDSCH到发送PDSCH关联的PUSCH的最小处理时延。
需要说明的是,接收到PDSCH的时刻,可以理解为该PDSCH的结束时刻;发送该PDSCH关联的PUSCH的时刻,可以理解为该PUSCH的起始时刻。
其中,第三PUSCH与第三PDSCH的关联方法,将在后续实施例中详细说明。
S703、终端设备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PUSCH。相应的,网络设备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PUSCH。
该方案中,提供了PDSCH与PUSCH关联传输时的最小处理时延,可以完善PDSCH与PUSCH关联传输的处理流程。
在本申请实施例的不同实施场景下,第三PUSCH与第三PDSCH可以有不同的关联方式。
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PUSCH与第三PDSCH关联,可以包括:第三PDSCH和第三PUSCH由第一DCI调度。
可选的,该实现方式中,在步骤S701之前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信息传输方法还可以包括:
S700、网络设备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DCI。相应的,终端设备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DCI。
其中,该第一DCI用于调度第三PDSCH和第三PUSCH。
可选的,在该情况下,上述步骤S701可以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DCI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PDSCH;上述步骤S702可以为:终端设备根据第一DCI确定第三PUSCH,即将第一DCI调度的PUSCH作为第三PUSCH。
可选的,第一DCI可以通过如下两种方式调度第三PDSCH和第三PUSCH:
方式一、第一DCI可以包括第三PD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和第三PU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
可选的,第三PD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三时间单元和第三PDSCH在该第三时间单元中的位置,该第三时间单元为第三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例如,第三PD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三PDSCH的起始符号所在的时间单元的编号与第一DCI所在的PDCCH的结束符号所在的时间单元的编号的差值,以及第三PDSCH在第三时间单元中所占用的符号的信息。
可选的,第三PU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四时间单元和第三PUSCH在第四时间单元中的位置,该第四时间单元为第三PUSCH所在的时间单元。例如,第三PU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三PUSCH的起始符号所在的时间单元的编号与第一DCI所在的PDCCH的结束符号所在的时间单元的编号的差值,以及第三PUSCH在第四时间单元中所占用的符号的信息。
方式二、第一DCI包括第三PD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偏移信息、以及位置指示信息。
其中,该偏移信息用于确定第三PUSCH所在的时间单元,该位置信息指示第三PUSCH在其所在的时间单元中的位置。
可选的,第三PD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可参考上述方式一中的相关描述;偏移信息例如可以为第三PUSCH所在的时间单元(第四时间单元)的编号与第三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第三时间单元)的编号的差值;位置指示信息例如可以为第三PUSCH在第四时间单元中占用的符号的信息。
可选的,该位置信息还可以指示第三PUSCH的频域位置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在第四时间单元内配置一组候选PUSCH(包括PUSCH的时频位置),则该位置信息可以为该组候选PUSCH中的一个PUSCH的编号,该编号对应的候选PUSCH即为第三PUSCH。
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PUSCH与第三PDSCH关联,可以包括:第三PUSCH是由第三PDSCH调度的。
示例性的,第三PUSCH由第三PDSCH调度可以为:第三PDSCH承载第三PUSCH的调度信息。
可选的,在该实现方式中,上述步骤S702可以为:终端设备根据第三PDSCH承载的调度信息确定第三PUSCH。
可选的,第三PDSCH可以由第二DCI调度,该第二DCI可以指示第三PDSCH的时域位置;或者,该第三PDSCH可以是SPS PDSCH,该第三PDSCH的时域位置由该SPS PDSCH的配置信息和激活SPS PDSCH配置的DCI联合确定。
可选的,第三PDSCH可以包括第三PU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该第三PU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可以指示第四时间单元和第三PUSCH在第四时间单元中的位置,该第四时间单元为第三PUSCH所在的时间单元。例如,第三PUSCH的时域资源指示信息可以包括:第三PUSCH所在的时间单元的编号与第三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的编号之间的差值,以及第三PUSCH在第四时间单元中所占用的符号的信息。
可选的,该第三PDSCH还可以包括第三PUSCH的频域资源指示信息,例如,网络设备可以在第四时间单元内配置一组候选PUSCH(包括PUSCH的时频位置),则该第三PDSCH可以包括该组候选PUSCH中的一个PUSCH的编号,该编号对应的候选PUSCH即为第三PUSCH。
又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PUSCH与第三PDSCH关联可以包括:第三PDSCH为SPS PDSCH,第三PUSCH为CGPUSCH,其中,第三PDSCH为该SPS PDSCH的第一SPS PDSCH时机上发送的PDSCH,相应的,第三PUSCH为该CG PUSCH的第一CG PUSCH时机上发送的PDSCH,该第一CG PUSCH时机为第一SPS PDSCH时机之后的第一个CG PUSCH时机,或者该第一CG PUSCH时机为第一SPS PDSCH时机的结束符号开始特定时长后的第一个CG PUSCH时机。也就是说,第三PUSCH为该CG PUSCH中位于第三PDSCH后的第一个PUSCH;或者,第三PUSCH为该CGPUSCH中位于第三PDSCH的结束符号开始特定时长后的第一个PUSCH。
可选地,上述特定时长可以是高层参数配置的,或者是预定义的,该特定时长例如可以等于第三门限。
可选的,该SPS PDSCH的周期与该CG PUSCH的周期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
可选的,在上述各种实现方式中,第三PUSCH与第三PDSCH关联还可以包括:当第三PDSCH译码不成功时,不发送第三PUSCH;或者说,第三PUSCH的发送依赖于第三PDSCH译码成功。例如,对于智能工厂中很多控制类应用,上行数据传输的原始数据必须等到下行数据译码成功后才可以生成,因此上行数据传输的处理在下行数据接收成功后进行。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中,第三门限的取值与终端设备能力、第三PDSCH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第三PUSCH对应的子载波间隔相关;第三门限大于第一门限或第二门限。
可选的,第三门限可以由第三符号数目和第四附加值确定,第三符号数目大于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或者,第三符号数目大于第四数值对应的第二符号数目,或者,第三符号数目大于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且大于第四数值对应的第二符号数目。
可选的,第三符号数目可以为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二符号数目与第二偏移值之和,该第二偏移值可以为预设值,其单位为符号。例如,第二偏移值可以为1或2;或者,当第三PDSCH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为15kHz时,第二偏移值为1,当第三PDSCH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为60kHz时,第二偏移值为2,当第三PDSCH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为30kHz时,第二偏移值为1或2,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做具体限定。示例性的,第三符号数目的取值可以如下表5所示:
表5
其中,12或13(频段1)表示在频段1中第三符号数目的取值为12或13,在频段2中无取值;/表示第三符号数目无取值。
上述步骤S401至S403、S601至S602和S700至S703的网络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网络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网络设备执行,上述步骤S401至S403、S601至S602和S700至S703中的终端设备的动作可以由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中的处理器401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应用程序代码以指令该终端设备执行。
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可以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部分或全部步骤,这些步骤仅是示例,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执行其它步骤或者各种步骤的变形。此外,各个步骤可以按照本申请实施例呈现的不同的顺序来执行,并且有可能并非要执行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全部步骤。
可以理解的是,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涉及的各种数字编号仅为描述方便进行的区分,并不用来限制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范围。上述各过程的序号的大小并不意味着执行顺序的先后,各过程的执行顺序应以其功能和内在逻辑确定。
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各个实施例中,由终端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由网络设备实现的方法和/或步骤,也可以由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例如芯片或者电路)实现。
上述主要从各个网元之间交互的角度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方案进行了介绍。相应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用于实现上述各种方法。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终端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终端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终端设备的部件;或者,该通信装置可以为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网络设备,或者包含上述网络设备的装置,或者为可用于网络设备的部件。
可以理解的是,该通信装置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其包含了执行各个功能相应的硬件结构和/或软件模块。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很容易意识到,结合本文中所公开的实施例描述的各示例的单元及算法步骤,本申请能够以硬件或硬件和计算机软件的结合形式来实现。某个功能究竟以硬件还是计算机软件驱动硬件的方式来执行,取决于技术方案的特定应用和设计约束条件。专业技术人员可以对每个特定的应用来使用不同方法来实现所描述的功能,但是这种实现不应认为超出本申请的范围。
图8和图9为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的可能的通信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这些通信装置可以用于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因此也能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所具备的有益效果。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终端设备40,也可以是如图1所示的网络设备30,还可以是应用于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模块(如芯片)。
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根据上述方法实施例中对通信装置进行功能模块的划分,例如,可以对应各个功能划分各个功能模块,也可以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处理模块中。上述集成的模块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模块的形式实现。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对模块的划分是示意性的,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
如图8所示,通信装置80包括接收模块801和发送模块802。可选的,该通信装置还可以包括处理模块803。通信装置80用于实现上述图4、图6、或图7中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或网络设备的功能。
当通信装置80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PDSCH和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指示第一PUCCH资源;发送模块802,用于在第一PUCCH资源上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处理模块803,用于对第一PDSCH中承载的数据进行解调和译码,并生成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
可选的,接收模块801,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当通信装置80用于实现图4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发送模块8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PDSCH和第一信息,该第一信息指示第一PUCCH资源;接收模块801,用于在第一PUCCH资源上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处理模块803,用于对第一PDSCH中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并对第一PDSCH的HARQ-ACK信息进行处理。
可选的,发送模块802,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该第二信息指示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当通信装置8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第一PUSCH;发送模块80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PUSCH;处理模块803,用于对调度信息进行处理并对第一PUSCH中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
可选的,接收模块801,还用于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一PUSCH的冗余版本。
当通信装置80用于实现图6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发送模块8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调度信息,该调度信息用于调度第一PUSCH;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一PUSCH;处理模块803,用于对第一PUSCH中承载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
可选的,发送模块802,还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指示信息,该指示信息指示第一PUSCH的冗余版本。
当通信装置80用于实现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接收模块801,用于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三PDSCH;处理模块803,用于确定第三PUSCH,该第三PUSCH与该第三PDSCH关联;发送模块802,用于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三PUSCH;处理模块803,用于对第三PDSCH中承载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以及对第三PUSCH中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
当通信装置80用于实现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发送模块802,用于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三PDSCH;接收模块801,用于接收来自终端设备的第三PUSCH,该第三PUSCH与第三PDSCH关联;处理模块803,用于对第三PDSCH中承载的数据进行编码调制,以及对第三PUSCH中承载的数据进行解调译码。
其中,上述方法实施例涉及的各步骤的所有相关内容均可以援引到对应功能模块的功能描述,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实施例中,该通信装置80以采用集成的方式划分各个功能模块的形式来呈现。这里的“模块”可以指特定电路,执行一个或多个软件或固件程序的处理器和存储器,集成逻辑电路,和/或其他可以提供上述功能的器件。在一个简单的实施例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想到通信装置80可以采用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40或网络设备30的形式。
比如,通信装置80用于实现图4、图6、或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时,图2所示的终端设备40中的处理器4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4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8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通信装置80用于实现图4、图6、或图7所示的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时,图2所示的网络设备30中的处理器301可以通过调用存储器302中存储的计算机执行指令,使得通信装置80执行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的信息传输方法。
由于本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装置80可执行上述信息传输方法,因此其所能获得的技术效果可参考上述方法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所示,通信装置90包括处理器901和接口电路902。处理器901和接口电路902之间相互耦合。可以理解的是,接口电路902可以为收发器或输入输出接口。可选的,通信装置90还可以包括存储器903,用于存储处理器901执行的指令或存储处理器901运行指令所需要的输入数据或存储处理器901运行指令后产生的数据。
当通信装置90用于实现图4、图6或图7所示的方法时,处理器901用于实现上述处理模块803的功能,接口电路902用于实现上述接收模块801和发送模块802的功能。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终端设备的芯片时,该终端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终端设备的功能。该终端设备芯片从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或者,该终端设备芯片向终端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
当上述通信装置为应用于网络设备的芯片时,该网络设备芯片实现上述方法实施例中网络设备的功能。该网络设备芯片从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接收信息,该信息是终端设备发送给网络设备的;或者,该网络设备芯片向网络设备中的其它模块(如射频模块或天线)发送信息,该信息是网络设备发送给终端设备的。
可选的,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装置,该通信装置包括处理器,用于实现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该通信装置还包括存储器。该存储器,用于保存必要的程序指令和数据,处理器可以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代码以指令该通信装置执行上述任一方法实施例中的方法。当然,存储器也可以不在该通信装置中。该通信装置可以是芯片系统,该芯片系统可以由芯片构成,也可以包含芯片和其他分立器件,本申请实施例对此不作具体限定。
本申请的实施例中的方法步骤可以通过硬件的方式来实现,也可以由处理器执行软件指令的方式来实现。软件指令可以由相应的软件模块组成,软件模块可以被存放于随机存取存储器(random access memory,RAM)、闪存、只读存储器(read-only memory,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grammable ROM,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rasable PROM,EP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lectrically EPROM,EEPROM)、寄存器、硬盘、移动硬盘、CD-ROM或者本领域熟知的任何其它形式的存储介质中。一种示例性的存储介质耦合至处理器,从而使处理器能够从该存储介质读取信息,且可向该存储介质写入信息。当然,存储介质也可以是处理器的组成部分。处理器和存储介质可以位于ASIC中。另外,该ASIC可以位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当然,处理器和存储介质也可以作为分立组件存在于网络设备或终端设备中。
在上述实施例中,可以全部或部分地通过软件、硬件、固件或者其任意组合来实现。当使用软件实现时,可以全部或部分地以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实现。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一个或多个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在计算机上加载和执行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时,全部或部分地执行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流程或功能。所述计算机可以是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计算机网络、网络设备、用户设备或者其它可编程装置。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存储在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或者从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向另一个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传输,例如,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可以从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通过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另一个网站站点、计算机、服务器或数据中心进行传输。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计算机能够存取的任何可用介质或者是集成一个或多个可用介质的服务器、数据中心等数据存储设备。所述可用介质可以是磁性介质,例如,软盘、硬盘、磁带;也可以是光介质,例如,数字视频光盘(digital video disc,DVD);还可以是半导体介质,例如,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rive,SSD)。
在本申请的各个实施例中,如果没有特殊说明以及逻辑冲突,不同的实施例之间的术语和/或描述具有一致性、且可以相互引用,不同的实施例中的技术特征根据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可以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或B;本申请中的“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其中A,B可以是单数或者复数。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一”或“一个”不排除多个的情况,“多个”是指两个或多于两个。“以下至少一项(个)”或其类似表达,是指的这些项中的任意组合,包括单项(个)或复数项(个)的任意组合。例如,a,b,或c中的至少一项(个),可以表示:a,b,c,a-b,a-c,b-c,或a-b-c,其中“-”表示前后关联的对象是一种“和”的关系,例如,A-B可以表示A和B,a,b,c可以是单个,也可以是多个。
另外,为了便于清楚描述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在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采用了“第一”、“第二”等字样对功能和作用基本相同的相同项或相似项进行区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第一”、“第二”等字样并不对数量和执行次序进行限定,并且“第一”、“第二”等字样也并不限定一定不同。
Claims (23)
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来自网络设备的第一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
在所述第一PUCCH资源上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所述第一PDSCH的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息,其中,所述第一PDSCH的结束符号与所述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第一门限表示PDSCH最小处理时延,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一数值,当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PDSCH为半静态调度SPS PDSCH中非首次传输的PDSCH。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内,未配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测时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指示第二PUCCH资源,所述第二PUCCH资源用于承载第二PDSCH的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PDSCH为所述SPS PDSCH中首次传输的PDSCH,所述第二PDSCH的结束符号与所述第二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数值。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来自所述网络设备的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PUCCH资源关联的PUCCH格式为格式0或格式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未配置PDSCH HARQ-ACK码本。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满足如下第一公式:
T1=(N1+d1,1)(2048+144)*k*Tc*2-μ1
其中,T1为所述第一门限,N1为第一符号数目,d1,1为第一附加值,k为第一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与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的比值,Tc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μ1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编号,所述第一PDSCH在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PD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调度所述第一PDSCH的PD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一PU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PD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一PU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
所述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和/或,所述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附加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一附加值。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值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版本15或版本16中规定的PDSCH最小处理时延。
11.一种信息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向终端设备发送第一物理下行共享信道PDSCH和第一信息,所述第一信息指示第一物理上行控制信道PUCCH资源;
在所述第一PUCCH资源上接收来自所述终端设备的所述第一PDSCH的混和自动重传请求确认HARQ-ACK信息,其中,所述第一PDSCH的结束符号与所述第一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第一门限,所述第一门限表示PDSCH最小处理时延,当满足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一数值,当不满足所述第一条件时,所述第一门限的取值为第二数值,所述第一数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PDSCH为半静态调度SPS PDSCH中非首次传输的PDSCH。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还包括:在所述第一PDSCH所在的时间单元内,未配置物理下行控制信道PDCCH的监测时机。
14.根据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息还指示第二PUCCH资源,所述第二PUCCH资源用于承载第二PDSCH的HARQ-ACK信息,所述第二PDSCH为所述SPSPDSCH中首次传输的PDSCH,所述第二PDSCH的结束符号与所述第二PUCCH资源的起始符号之间的时间间隔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数值。
15.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终端设备发送第二信息,所述第二信息指示所述第一PDSCH的HARQ-ACK反馈为单独反馈。
17.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所述第一PUCCH资源关联的PUCCH格式为格式0或格式1。
18.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条件包括:未配置PDSCH HARQ-ACK码本。
19.根据权利要求11-18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限满足如下第一公式:
T1=(N1+d1,1)(2048+144)*k*Tc*2-μ1
其中,T1为所述第一门限,N1为第一符号数目,d1,1为第一附加值,k为第一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与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的比值,Tc为所述第二通信系统的最小采样间隔,μ1为第一子载波间隔的编号,所述第一PDSCH在所述第二通信系统中传输,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PD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调度所述第一PDSCH的PD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一PU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或者,所述第一子载波间隔为所述第一PDS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和所述第一PUCCH所使用的子载波间隔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
所述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小于所述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一符号数目,和/或,所述第一数值对应的第一附加值小于所述第二数值对应的第一附加值。
20.根据权利要求11-19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数值为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3GPP的版本15或版本16中规定的PDSCH最小处理时延。
21.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或者,包括用于执行如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模块。
22.一种通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处理器和接口电路,所述接口电路用于接收来自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的信号并传输至所述处理器或将来自所述处理器的信号发送给所述通信装置之外的其它通信装置,所述处理器通过逻辑电路或执行代码指令用于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2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当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通信装置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或者实现如权利要求11至20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46677.9A CN113472489A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PCT/CN2021/083605 WO2021197270A1 (zh) | 2020-03-31 | 2021-03-29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46677.9A CN113472489A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72489A true CN113472489A (zh) | 2021-10-01 |
Family
ID=7786573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46677.9A Pending CN113472489A (zh) | 2020-03-31 | 2020-03-31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72489A (zh) |
WO (1) | WO2021197270A1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77355A1 (zh) * | 2021-11-04 | 2023-05-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反馈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23092953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3207542A1 (zh) * | 2022-04-24 | 2023-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WO2024077497A1 (zh) * | 2022-10-11 | 2024-04-1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半静态调度去激活的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5514891B (zh) * | 2022-09-09 | 2024-06-1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图像处理方法及装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9391450B (zh) * | 2017-08-11 | 2021-06-01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数据传输方法和网络设备以及终端设备 |
CN110475359A (zh) * | 2018-05-10 | 2019-11-19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传输上行控制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CN110831200B (zh) * | 2018-08-07 | 2023-09-01 | 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 | 用于移动通信系统的用户装置及基站 |
EP3834509A2 (en) * | 2018-08-09 | 2021-06-16 | Lenovo (Singapore) Pte. Ltd. | Uplink transmission power allocation |
-
2020
- 2020-03-31 CN CN202010246677.9A patent/CN113472489A/zh active Pending
-
2021
- 2021-03-29 WO PCT/CN2021/083605 patent/WO2021197270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3077355A1 (zh) * | 2021-11-04 | 2023-05-11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反馈信息的生成方法、装置和系统 |
WO2023092953A1 (zh) * | 2021-11-25 | 2023-06-01 | 上海移远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无线通信的节点中的方法和装置 |
WO2023207542A1 (zh) * | 2022-04-24 | 2023-11-02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和装置 |
WO2024077497A1 (zh) * | 2022-10-11 | 2024-04-18 |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 半静态调度去激活的反馈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WO2021197270A1 (zh) | 2021-10-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P3583716B1 (en) | Sidelink resource signaling | |
CN111200871B (zh) | 接收数据的方法和通信装置 | |
CN102355325B (zh) | 一种pucch资源映射的方法及装置 | |
WO2021197270A1 (zh) | 信息传输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10447283B (zh) | 无线通信网络中的网络节点和方法 | |
US10492179B2 (en) | Resource signaling for PUCCH | |
US11128411B2 (en) | Method and device for detecting control signal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US12149359B2 (en) | Infrastructure equipment, wireless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method for half duplex 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 |
US20200077343A1 (en)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uplink power control in wireless cellular communication system | |
WO2021159979A1 (zh) |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确认码本的反馈方法及装置 | |
US20230084145A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US20250047425A1 (en) | Electronic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storage medium | |
CN113966001A (zh) | 半持久调度数据传输触发的混合自动重复请求确认报告 | |
CN115104271A (zh)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用于反馈harq-ack的方法和装置 | |
CN111726864B (zh) | 通信方法、装置 | |
CN116964969A (zh) | 用于基于仅nack的harq-ack反馈复用的方法及设备 | |
US20230261808A1 (en) | HARQ-ACK Feedback Method, Terminal and Network-Side Device | |
JP2022028839A (ja) | Pucchのためのリソースシグナリング | |
CN118555672A (zh) | 一种反馈harq-ack信息的方法和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