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5833A - 一种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65833A CN113465833A CN202110749095.7A CN202110749095A CN113465833A CN 113465833 A CN113465833 A CN 113465833A CN 202110749095 A CN202110749095 A CN 202110749095A CN 113465833 A CN113465833 A CN 113465833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aling
- assembly
- positioning
- sealing film
- mounting plat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238000001514 detec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8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5
- 230000007246 mechanism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3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230000000712 assembly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8000000429 assembly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9000000758 substr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1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888 barrier function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02829 reduc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0000036961 partial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44 upstream manufactu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8000011109 contamin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6872 improv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3
- 230000000903 block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7704 transi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840 feeding ope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0670 limi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4804 w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139 buffer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411 adver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749 cleanlin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35 compre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906 compres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203 mixtur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28 prematur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86 pump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1—MEASURING; TESTING
- G01M—TESTING STATIC OR DYNAMIC BALANCE OF MACHINES OR STRUCTURES; TESTING OF STRUCTURES OR APPARATU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1M3/00—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 G01M3/02—Investigating fluid-tightness of structures by using fluid or vacuum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ackage Closur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地形成有驱动总成空间、密封膜供给空间以及压合密封空间;安装于所述密封膜供给空间中的密封膜供给模组,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中固定安装有下压式密封机构;安装于所述驱动总成空间中的升降驱动器,所述升降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传动连接;以及安装于所述压合密封空间中的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构成密封机构。根据本发明,其不需要或者较少地需要人工接人,提高了检测效率的同时能够防止由于工件收到污染而导致的气密性被过低地误判。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非标自动化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非标自动化设备领域的工件气密性检测过程中,采用不同结构形式的气密性检测装置来实现气密性检测是众所周知的。在研究和实现气密性检测的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现有技术中的气密性检测装置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自动化程度低,需要人工介入的步骤较多,由此导致检测效率低下,检测过程中容易受到人工污染从而导致气密性能被过低地误判。
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气密性检测装置所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自动化程度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不需要或者较少地需要人工接人,提高了检测效率的同时能够防止由于工件收到污染而导致的气密性被过低地误判。
就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而言,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包括:
安装支架,所述安装支架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地形成有驱动总成空间、密封膜供给空间以及压合密封空间;
安装于所述密封膜供给空间中的密封膜供给模组,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中固定安装有下压式密封机构;
安装于所述驱动总成空间中的升降驱动器,所述升降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传动连接;以及
安装于所述压合密封空间中的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构成密封机构;
其中,所述压合密封空间的高度尺寸会随着所述升降驱动器驱动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往复升降而随之扩大或缩小,同时也驱使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相合或分离;当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相合以对部分工件形成密封时,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驱动其中的密封压头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从而将密封压头下方的密封膜推向至压合密封空间中待密封的工件开口上。
可选的,所述安装支架包括:
至少三根非共线设置的升降导柱;
活动套接于所述升降导柱上的下压安装板;以及
分别固接于所述升降导柱顶部与底部的固定安装板与承载平台;
其中,所述下压安装板位于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下方并与所述固定安装板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所述密封膜供给空间;所述下压安装板与所述承载平台之间形成所述压合密封空间;所述固定安装板的上方形成所述驱动总成空间;所述下压安装板的下表面安装有所述上密封组件;所述承载平台上安装有所述下密封组件。
可选的,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中张紧式地持续供应有密封膜,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位于密封膜的步进路径的正上方并使得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中的密封压头与其下方的密封膜相对;待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下降到预定位置并使得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相合以对部分工件形成密封时,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驱动其中的密封压头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从而将密封压头下方的密封膜推向至压合密封空间中待密封的工件开口上。
可选的,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包括:
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压安装板上的安装立板;以及
转动连接于安装立板上的放料卷与收料卷,所述放料卷卷绕有密封膜,所述收料卷对使用后的密封膜进行收卷;
其中,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设于所述放料卷与收料卷之间。
可选的,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的两侧设有分别位于所述密封膜上游及下游的密封膜导向件,所述密封膜导向件中开设有底部敞开的密封膜导引槽,所述密封膜在所述密封膜导引槽的导引下从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的正下方通过。
可选的,所述密封膜导引槽的底部开口口径大小在从下往上的方向上逐渐缩小并在其顶部形成一条略宽于所述密封膜的密封膜容纳槽。
可选的,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包括:
下压驱动器,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立板上;
安装基板,其与所述下压驱动器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压头安装板,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的底部;以及
密封压头组件,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压头安装板的底部;
其中,所述压头安装板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通过至少两根导向杆实现两者间的滑动连接;所述压头安装板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布置有至少两根纵向运动的直线轴承;所述压头安装板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弹性连接有至少两根缓冲部件;所述安装基板在所述下压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
可选的,所述承载平台上设有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滑移导轨,所述下密封组件滑动配接于所述滑移导轨之上,所述载平台上还设有与所述下密封组件传动连接的载具驱动器;所述滑移导轨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上下料工位及密封工位,所述下密封组件在所述载具驱动器的驱动下沿着所述滑移导轨往复滑移以在所述上下料工位及密封工位间往复切换。所述下密封组件在所述上下料工位处时,执行上料作业,上料完毕后所述载具驱动器驱动所述下密封组件运动至密封工位进行密封后的气密性检测作业,检测完成后下密封组件再次回到上下料工位处执行下料作业。
可选的,所述下密封组件包括:
滑动连接于所述滑移导轨上的下密封安装板,其上形成有靠近中心区域的中央部分及围绕所述中央部分布置的侧向定位槽;
多个布置于所述侧向定位槽中的侧向定位组件,所述侧向定位组件被布置为由至少两个侧向定位子集构成,每个侧向定位子集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向定位组件,每个侧向定位子集中的相应一对侧向定位组件彼此相对设置;
至少三个定位吸嘴,其布置于所述中央部分中;以及
第一密封圈,其布置于所述中央部分的边缘并将所述定位吸嘴围绕于其中;
其中,当工件放置于由所述侧向定位组件所围绕的区域中时,工件在所述侧向定位组件的侧向定位作用下被定位至预设位置,随后定位吸嘴对工件的下表面进行吸附定位,第一密封圈对工件的下表面形成密封。
可选的,所述侧向定位组件包括:
固定设置于所述侧向定位槽中的侧边限位挡条,其上开设有贯穿与其上下表面的定位通孔;
定位挡块,其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定位通孔中;以及
定位复位部件,其弹性地支撑于所述定位挡块的下表面;
其中,所述定位通孔的侧面开设有与其相连通的侧向定位槽,从而使得当所述定位挡块安装于所述侧向定位槽中时,所述定位挡块的至少相应侧面从侧向定位槽中向外露出并突出于所述定位挡块的相应侧面。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其不需要或者较少地需要人工接人,提高了检测效率的同时能够防止由于工件收到污染而导致的气密性被过低地误判。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其能够持续放出密封膜并在密封膜传动路径上执行下压密封作业,而使用后的密封膜又能够被持续、自动地回收,大大提高了密封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有利于密封检测作业的高效执行。
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另一个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由于采用了先用升降驱动器将密封压头快速驱动至靠近工件的贴膜工位处,而后通过下压驱动器将密封压头缓速进行下压驱动直至密封膜贴合至工件开口上,一方面通过快速驱动密封压头快速靠近贴膜工位来减少下降时间,另一方通过在密封压头到达贴膜工位后缓慢驱动来执行贴膜密封的精细动作,防止驱动压力过大或者下降幅度过大而导致贴膜压力不可控导致的工件损坏,即在提高贴膜密封效率的同时还能防止对工件造成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其中:
图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的立体图;
图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的正视图;
图3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贴合组件的立体图;
图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下压式密封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下压式密封机构的爆炸图;
图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密封压头组件的立体图;
图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密封压头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密封压头组件隐去密封压头和压头顶持件后的立体图,该视图中能够从底部展现压头容置槽的细节特征;
图10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的部分立体示意图;
图1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下密封组件的立体图;
图1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下密封组件的俯视图;
图13为图12中沿E-E方向的剖视图;
图14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侧向定位组件的立体图;
图15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侧向定位组件的正视图;
图16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侧向定位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17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多个侧向定位组件组合使用以对工件进行侧向定位的组合示意图;
图18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上密封组件的爆炸视图;
图19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中上密封组件的剖视图;
图20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密封骨架与上密封圈配合时的纵向剖视图;
图21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密封组件与下密封组件相合构成密封机构后的立体图;
图22为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提出的上密封组件与下密封组件相合构成密封机构后的纵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
除非另作定义,此处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发明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发明专利申请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同样,“一个”、“一”或者“该”等类似词语也不表示数量限制,而是表示存在至少一个。“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包括”或者“包含”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并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是相对于各附图中所示的构造进行定义的,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它们是相对的概念,因此有可能会根据其所处不同位置、不同使用状态而进行相应地变化,所以,也不应当将这些或者其他的方位用于解释为限制性用语。
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
实施例1
图1~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1,结合图1~图2的示出,可以看出,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6包括:
安装支架61,所述安装支架61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地形成有驱动总成空间618、密封膜供给空间617以及压合密封空间615;
安装于所述密封膜供给空间617中的密封膜供给模组63,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中固定安装有下压式密封机构64;
安装于所述驱动总成空间618中的升降驱动器65,所述升降驱动器65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传动连接;以及
安装于所述压合密封空间615中的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构成密封机构62;
其中,所述压合密封空间615的高度尺寸会随着所述升降驱动器65驱动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往复升降而随之扩大或缩小,同时也驱使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相合或分离;当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相合以对部分工件形成密封时,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驱动其中的密封压头645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从而将密封压头645下方的密封膜634推向至压合密封空间615中待密封的工件开口上。
参照图2,所述安装支架61包括:
至少三根非共线设置的升降导柱616;
活动套接于所述升降导柱616上的下压安装板613;以及
分别固接于所述升降导柱616顶部与底部的固定安装板614与承载平台612;
其中,所述下压安装板613位于所述固定安装板614的下方并与所述固定安装板614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所述密封膜供给空间617;所述下压安装板613与所述承载平台612之间形成所述压合密封空间615;所述固定安装板614的上方形成所述驱动总成空间618;所述下压安装板613的下表面安装有所述上密封组件;所述承载平台612上安装有所述下密封组件。
参照图3及图4,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中张紧式地持续供应有密封膜634,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位于密封膜634的步进路径的正上方并使得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中的密封压头645与其下方的密封膜634相对;待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下降到预定位置并使得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相合以对部分工件形成密封时,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驱动其中的密封压头645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从而将密封压头645下方的密封膜634推向至压合密封空间615中待密封的工件开口上。
具体地,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包括:
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压安装板613上的安装立板631;以及
转动连接于安装立板631上的放料卷632与收料卷633,所述放料卷632卷绕有密封膜634,所述收料卷633对使用后的密封膜634进行收卷;
其中,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设于所述放料卷632与收料卷633之间。由于其能够持续放出密封膜634并在密封膜634的传动路径上执行下压密封作业,而使用后的密封膜又能够被持续、自动地回收,大大提高了密封的自动化程度及效率,有利于密封检测作业的高效执行。在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密封膜634在初始状态时张紧呈水平姿态(图4中的实线位置),而密封膜634受到密封压头645的下压力之后向下折弯至密封状态(图4中的虚线634’位置),密封膜634在图4中的最低点处对工件开口进行密封,检测完成后密封压头645上升回撤,密封膜634在自身张力及收料卷633的收卷切向力作用下有恢复至水平姿态的趋势,从而使得密封膜634与工件开口自动剥离,收料卷633继续收卷,进而将用过后的密封膜634进行收卷回收,在保证车间整洁的同时能够将密封工位进行让出,从而便于快速准备进行下一个工件的密封检测工作。
在图4示出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的两侧设有分别位于所述密封膜634上游及下游的密封膜导向件635,所述密封膜导向件635中开设有底部敞开的密封膜导引槽6351,所述密封膜634在所述密封膜导引槽6351的导引下从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的正下方通过,从而使得密封膜634能够持续、高精度的经过待密封的工件开口的上方,最终使得密封膜634被压制贴合到工件开口处的时候,密封膜634不会出现由于错位导致的密封失效。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膜导引槽6351的底部开口口径大小在从下往上的方向上逐渐缩小并在其顶部形成一条略宽于所述密封膜634的密封膜容纳槽6352。
参照图5~图8的示出,公开了下压式密封机构64的具体结构,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包括:
下压驱动器641,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立板631上;
安装基板642,其与所述下压驱动器64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压头安装板643,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642的底部;以及
密封压头组件,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压头安装板643的底部;
其中,所述压头安装板643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通过至少两根导向杆6433实现两者间的滑动连接;所述压头安装板643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布置有至少两根纵向运动的直线轴承6431;所述压头安装板643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弹性连接有至少两根缓冲部件6432;所述安装基板642在所述下压驱动器641的驱动下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从而将密封压头645下方的密封膜634推向至待密封的工件开口上。
参照图4,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杆6433设置有偶数根并被布置为由至少一个导向子集构成,每个导向子集包括在所述压头安装板643上呈对角线布置的一对导向杆6433。在图5及图6示出的实施方式中,下压式密封机构64还包括下压驱动器641,所述下压驱动器641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安装基板642传动连接,从而在所述下压驱动器641的驱动下,所述安装基板642能够在竖直平面内往复升降。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缓冲部件6432设置有偶数根并被布置为由至少一个缓冲子集构成,每个缓冲子集包括在所述压头安装板643上呈对角线布置的一对缓冲部件6432,其中,任意一对缓冲部件6432之间的连线与至少一对导向杆之间的连线相交。从而使得在缓冲压缩的过程中,能够使得密封压头组件与压头安装板643之间间距收缩变化程度能够保持一致,以防止由于密封压头组件相对压头安装板643发生侧翻和/或侧倾而导致最终传导至密封压头组件的下压压力不均。
图5~图6示出了密封压头组件的具体结构:
所述密封压头组件包括:
滑动连接于所述压头安装板643的底部的安装基座644,其底部向下悬垂延伸形成有安装部6442,所述安装部6442中形成有底部敞开的压头容置槽6445;以及
配接于所述压头容置槽6445中的密封压头645;
其中,所述压头容置槽6445的旁侧开设有与外侧相连通的替换口6446,所述密封压头645通过所述替换口6446进出所述压头容置槽6445以完成密封压头645的安装与替换。
参照图5,所述安装基座644中开设有至少两个缓冲槽6441,每根缓冲部件6432至少部分接收于相应一个缓冲槽6441中。
参照图6,所述安装部6442的旁侧可拆卸地安装有压头顶持件645,当所述密封压头645装入所述压头容置槽6445后,在所述替换口6446的相对位置装上所述压头顶持件645,使得至少部分压头顶持件645与所述密封压头645的外露侧面相顶持。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压头顶持件645包括配接部6461及顶持部6462,所述顶持部6462的尺寸与所述替换口6446相匹配以使得所述顶持部6462能够侵入所述替换口6446。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压头645的相对侧面分别形成有凸起部6451,所述压头容置槽6445的内侧壁上形成有从所述替换口6446出发延伸至所述压头容置槽6445的内部的卡接槽6447,其中,所述卡接槽6447的截面尺寸与所述凸起部6451的截面尺寸相适配,以使得当所述密封压头645进出所述压头容置槽6445时,每个所述凸起部6451能够沿着相应一条所述卡接槽6447滑行。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压头645的底部形成有真空吸嘴6453,所述安装基座644内延伸地布置有与所述真空吸嘴6453相连通的真空气路6452。
作为进一步改进,真空气路6452的在所述安装基座644上的外露端连通有真空发生器6443。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密封压头645的底部形成有一层由弹性和/或柔韧材料制成的密封层,从而使得在密封压头645执行下压作业时,能够对产品进行缓冲保护,防止冲击力过大。
参照图10~17,所述承载平台612上设有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滑移导轨6121,所述下密封组件滑动配接于所述滑移导轨6121之上,所述载平台612上还设有与所述下密封组件传动连接的载具驱动器6123;所述滑移导轨6121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上下料工位6126及密封工位6125,所述下密封组件在所述载具驱动器6123的驱动下沿着所述滑移导轨6121往复滑移以在所述上下料工位6126及密封工位6125间往复切换。所述下密封组件在所述上下料工位6126处时,执行上料作业,上料完毕后所述载具驱动器6123驱动所述下密封组件运动至密封工位6125进行密封后的气密性检测作业,检测完成后下密封组件再次回到上下料工位6126处执行下料作业。
进一步地,所述下密封组件包括:
滑动连接于所述滑移导轨6121上的下密封安装板624,其上形成有靠近中心区域的中央部分6241及围绕所述中央部分6241布置的侧向定位槽6242;
多个布置于所述侧向定位槽6242中的侧向定位组件66,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被布置为由至少两个侧向定位子集构成,每个侧向定位子集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向定位组件66,每个侧向定位子集中的相应一对侧向定位组件66彼此相对设置;
至少三个定位吸嘴627,其布置于所述中央部分6241中;以及
第一密封圈628,其布置于所述中央部分6241的边缘并将所述定位吸嘴627围绕于其中;
其中,当工件放置于由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所围绕的区域中时,工件在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的侧向定位作用下被定位至预设位置,随后定位吸嘴627对工件的下表面进行吸附定位,第一密封圈628对工件的下表面形成密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圈628上形成有与工件开口相适应的下封堵区域6281,所述下密封安装板624中开设有通往所述下封堵区域6281顶部的气密性检测气路6243。
进一步地,所述下密封安装板624中开设有通往定位吸嘴627的抽真空气路6244。
进一步地,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包括:
固定设置于所述侧向定位槽6242中的侧边限位挡条661,其上开设有贯穿与其上下表面的定位通孔662;
定位挡块663,其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定位通孔662中;以及
定位复位部件664,其弹性地支撑于所述定位挡块663的下表面;
其中,所述定位通孔662的侧面开设有与其相连通的侧向定位槽6621,从而使得当所述定位挡块663安装于所述侧向定位槽6621中时,所述定位挡块663的至少相应侧面从侧向定位槽6621中向外露出并突出于所述定位挡块663的相应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挡块663包括:
滑动连接于所述定位通孔662中的定位主体6631;
一体式地形成于所述定位主体6631侧面的阻挡部6633,所述阻挡部6633通过所述侧向定位槽6621向外露出;以及
固接于所述定位主体6631的底部并沿着X轴方向水平向外延伸的限制部6632;
其中,所述侧向定位槽6621的X轴向宽度小于所述定位主体6631的X轴向宽度,定位主体6631的X轴向宽度大于所述侧向定位槽6621的X轴向宽度,从而使得定位主体6631不能通过所述侧向定位槽6621向旁侧位移。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部6633的顶部形成有向所述定位通孔662的内侧圆滑过渡的导引曲面6633’,从而使得所述导引曲面6633’的Y轴方向厚度在从上至下的方向上呈渐扩之势。
从而使得在定位过程中,所述导引曲面6633’能够对设定尺寸范围内的工件进行自适应定位,提高了定位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主体6631的顶部至少部分向上凸起以形成限位部6634。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主体6631上与所述侧向定位槽6621相背的一侧形成有至少两条纵向延伸的突棱6635。
从而能够减少所述定位主体6631与所述定位通孔662的摩擦力。
进一步地,所述侧边限位挡条661上形成有位于所述定位通孔662正下方的让位空间6622,所述让位空间6622的X轴方向尺寸大于所述定位通孔662的X轴方向尺寸。所述让位空间6622用于当定位复位部件664收缩时为限制部6632提供容纳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下密封安装板624上还设有围绕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布置的第二密封圈625。
进一步地,所述阻挡部6633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以防止工件与之碰撞后发生损坏。
实施例2
图18~20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2,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示出了上密封组件,其中,所述上密封组件包括:
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压安装板613的下表面的上密封安装板621,其中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让位通槽6211以使得所述上密封安装板621呈环状结构;以及
嵌设于所述上密封安装板621的下表面并且环绕所述让位通槽6211的边缘布置的上密封骨架623与上密封圈622;
其中,所述上密封安装板621的下表面开设有环绕所述让位通槽6211的边缘布置的上密封安装槽6212,所述上密封骨架623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上密封安装槽6212中,所述上密封圈622覆盖于所述上密封骨架623上并与所述上密封骨架623同心设置以使得所述上密封圈622在所述上密封安装槽6212中时,所述上密封圈622位于所述上密封骨架623与所述上密封安装板621之间。
当上密封圈622出现磨损或者需要根据更换与之相适配的密封圈时,可将上密封骨架623从所述上密封安装槽6212中拆下,并将原上密封圈622从上密封骨架623上取下随后替换上新的上密封圈622。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密封骨架623的上表面布置有至少三根围绕其通孔设置的连接柱6231,所述上密封骨架623通过所述连接柱6231实现与所述上密封安装板621的可拆卸连接,其中,当所述上密封圈622覆盖于所述上密封骨架623上时,所述上密封圈622的相应部分套设于所述连接柱6231上。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柱6231中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连接通孔6233,通过在所述连接通孔6233中配接连接部件实现与所述上密封安装板621的可拆卸连接。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密封骨架623的上表面内侧形成有围绕其通孔布置的导向切面6232,所述上密封圈622包括从外至内依次相连的连接段6221、过渡段6223、悬垂段6222及密封段6224,其中,当所述上密封圈622覆盖于所述上密封骨架623上时,所述连接段6221套设于所述连接柱6231上,所述过渡段6223与所述导向切面6232相贴合。
过渡段6223能够使得所述悬垂段6222切向过渡,一方面能够防止在长时间的密封作业中,悬垂段6222与连接段6221之间的连接处出现由于应力集中而导致的过早损坏,另一方面能够被所述上密封骨架623与所述上密封安装板621夹持得更加紧密增大了接触面积。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悬垂段6222从所述过渡段6223的底部出发向下悬垂,所述密封段6224从所述悬垂段6222的底部内侧出发向所述上密封骨架623的通孔内侧径向延伸,从而使得所述密封段6224的下表面低于所述上密封骨架623的下表面。
从而使得在下压密封时,上密封骨架623不会与密封面相接触。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导向切面6232与竖直方向呈夹角α,所述夹角α的角度大小为30°~60°。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密封安装板621的下表面固接有至少三根围绕所述上密封骨架623与上密封圈622布置的下压导柱6212。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密封骨架623至少部分地由刚性和/或坚硬的材料制成。这使得上密封骨架623能够对上密封圈622提供稳定支撑。
作为进一步改进,所述上密封圈622至少部分地由柔软和/或柔韧的材料制成。这使得上密封圈622贴合到密封面上时,能够根据密封面的局部尺寸进行适应性变形,从而提供更好的密封性。
实施例3
图21~22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3,实施例3与实施例2或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示出了密封机构62,所述密封机构62包括上下相对设置的上密封组件与下密封组件,所述上密封组件包括:
上密封安装板621,其中开设有贯穿其上下表面的让位通槽6211以使得所述上密封安装板621呈环状结构;以及
嵌设于所述上密封安装板621的下表面并且环绕所述让位通槽6211的边缘布置的上密封骨架623与上密封圈622;
所述下密封组件包括:
下密封安装板624,其上形成有靠近中心区域的中央部分6241及围绕所述中央部分6241布置的侧向定位槽6242;
多个布置于所述侧向定位槽6242中的侧向定位组件66,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被布置为由至少两个侧向定位子集构成,每个侧向定位子集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向定位组件66,每个侧向定位子集中的相应一对侧向定位组件66彼此相对设置;
至少三个定位吸嘴627,其布置于所述中央部分6241中;以及
第一密封圈628,其布置于所述中央部分6241的边缘并将所述定位吸嘴627围绕于其中;
其中,当工件放置于由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所围绕的区域中时,工件在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的侧向定位作用下被定位至预设位置,随后定位吸嘴627对工件的下表面进行吸附定位,第一密封圈628对工件的下表面形成密封,随后将上密封组件下压于工件之上,使得上密封圈622对工件上表面的外周进行密封。上密封组件提供的下压力也能进一步提高第一密封圈628对工件下表面的密封性。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发明的说明的。对本发明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中所描述的不同实施方案的零部件可经组合以形成上文未具体陈述的其它实施例。零部件可不考虑在本文中所描述的结构内而不会不利地影响其操作。此外,各种单独零部件可被组合成一或多个个别零部件以执行本文中所描述的功能。
此外,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Claims (10)
1.一种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安装支架(61),所述安装支架(61)从上至下依次间隔地形成有驱动总成空间(618)、密封膜供给空间(617)以及压合密封空间(615);
安装于所述密封膜供给空间(617)中的密封膜供给模组(63),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中固定安装有下压式密封机构(64);
安装于所述驱动总成空间(618)中的升降驱动器(65),所述升降驱动器(65)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传动连接;以及
安装于所述压合密封空间(615)中的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构成密封机构(62);
其中,所述压合密封空间(615)的高度尺寸会随着所述升降驱动器(65)驱动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往复升降而随之扩大或缩小,同时也驱使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相合或分离;当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相合以对部分工件形成密封时,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驱动其中的密封压头(645)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从而将密封压头(645)下方的密封膜(634)推向至压合密封空间(615)中待密封的工件开口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支架(61)包括:
至少三根非共线设置的升降导柱(616);
活动套接于所述升降导柱(616)上的下压安装板(613);以及
分别固接于所述升降导柱(616)顶部与底部的固定安装板(614)与承载平台(612);
其中,所述下压安装板(613)位于所述固定安装板(614)的下方并与所述固定安装板(614)间隔设置以形成位于两者之间的所述密封膜供给空间(617);所述下压安装板(613)与所述承载平台(612)之间形成所述压合密封空间(615);所述固定安装板(614)的上方形成所述驱动总成空间(618);所述下压安装板(613)的下表面安装有所述上密封组件;所述承载平台(612)上安装有所述下密封组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中张紧式地持续供应有密封膜(634),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位于密封膜(634)的步进路径的正上方并使得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中的密封压头(645)与其下方的密封膜(634)相对;待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下降到预定位置并使得所述下密封组件与上密封组件相合以对部分工件形成密封时,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驱动其中的密封压头(645)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从而将密封压头(645)下方的密封膜(634)推向至压合密封空间(615)中待密封的工件开口上。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供给模组(63)包括:
固定安装于所述下压安装板(613)上的安装立板(631);以及
转动连接于安装立板(631)上的放料卷(632)与收料卷(633),所述放料卷(632)卷绕有密封膜(634),所述收料卷(633)对使用后的密封膜(634)进行收卷;
其中,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设于所述放料卷(632)与收料卷(633)之间。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的两侧设有分别位于所述密封膜(634)上游及下游的密封膜导向件(635),所述密封膜导向件(635)中开设有底部敞开的密封膜导引槽(6351),所述密封膜(634)在所述密封膜导引槽(6351)的导引下从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的正下方通过。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膜导引槽(6351)的底部开口口径大小在从下往上的方向上逐渐缩小并在其顶部形成一条略宽于所述密封膜(634)的密封膜容纳槽(6352)。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式密封机构(64)包括:
下压驱动器(641),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立板(631)上;
安装基板(642),其与所述下压驱动器(641)的动力输出端传动连接;
压头安装板(643),其固定安装于所述安装基板(642)的底部;以及
密封压头组件,其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压头安装板(643)的底部;
其中,所述压头安装板(643)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通过至少两根导向杆(6433)实现两者间的滑动连接;所述压头安装板(643)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布置有至少两根纵向运动的直线轴承(6431);所述压头安装板(643)与所述密封压头组件之间弹性连接有至少两根缓冲部件(6432);所述安装基板(642)在所述下压驱动器(641)的驱动下沿着竖直方向往复升降。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平台(612)上设有至少两根平行设置的滑移导轨(6121),所述下密封组件滑动配接于所述滑移导轨(6121)之上,所述载平台(612)上还设有与所述下密封组件传动连接的载具驱动器(6123);所述滑移导轨(6121)上沿其延伸方向依次设有上下料工位(6126)及密封工位(6125),所述下密封组件在所述载具驱动器(6123)的驱动下沿着所述滑移导轨(6121)往复滑移以在所述上下料工位(6126)及密封工位(6125)间往复切换。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密封组件包括:
滑动连接于所述滑移导轨(6121)上的下密封安装板(624),其上形成有靠近中心区域的中央部分(6241)及围绕所述中央部分(6241)布置的侧向定位槽(6242);
多个布置于所述侧向定位槽(6242)中的侧向定位组件(66),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被布置为由至少两个侧向定位子集构成,每个侧向定位子集包括相对设置的一对侧向定位组件(66),每个侧向定位子集中的相应一对侧向定位组件(66)彼此相对设置;
至少三个定位吸嘴(627),其布置于所述中央部分(6241)中;以及
第一密封圈(628),其布置于所述中央部分(6241)的边缘并将所述定位吸嘴(627)围绕于其中;
其中,当工件放置于由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所围绕的区域中时,工件在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的侧向定位作用下被定位至预设位置,随后定位吸嘴(627)对工件的下表面进行吸附定位,第一密封圈(628)对工件的下表面形成密封。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向定位组件(66)包括:
固定设置于所述侧向定位槽(6242)中的侧边限位挡条(661),其上开设有贯穿与其上下表面的定位通孔(662);
定位挡块(663),其沿竖直方向可滑动地设于所述定位通孔(662)中;以及
定位复位部件(664),其弹性地支撑于所述定位挡块(663)的下表面;
其中,所述定位通孔(662)的侧面开设有与其相连通的侧向定位槽(6621),从而使得当所述定位挡块(663)安装于所述侧向定位槽(6621)中时,所述定位挡块(663)的至少相应侧面从侧向定位槽(6621)中向外露出并突出于所述定位挡块(663)的相应侧面。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49095.7A CN113465833A (zh) | 2021-07-01 | 2021-07-01 | 一种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49095.7A CN113465833A (zh) | 2021-07-01 | 2021-07-01 | 一种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65833A true CN113465833A (zh) | 2021-10-01 |
Family
ID=77877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49095.7A Pending CN113465833A (zh) | 2021-07-01 | 2021-07-01 | 一种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65833A (zh) |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3006A1 (en) * | 1998-08-20 | 2002-03-21 | Ishida Co., Ltd. | Packaging machine |
CN205786905U (zh) * | 2016-05-30 | 2016-12-07 | 湖南耐普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均压板检测装置 |
CN107727328A (zh) * | 2017-11-23 | 2018-02-23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密封性检测机构 |
CN107764489A (zh) * | 2017-11-24 | 2018-03-06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密封结构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
CN207309850U (zh) * | 2017-09-26 | 2018-05-04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衬套压装装置 |
US20180299014A1 (en) * | 2015-12-23 | 2018-10-18 | Trelleborg Sealing Solutions Germany Gmbh | Seal arrangement with sealing film |
CN109470415A (zh) * | 2018-12-30 | 2019-03-15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气密性检测装置 |
CN209304169U (zh) * | 2018-09-30 | 2019-08-27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自动化定位流水线的精确定位治具 |
CN111003546A (zh) * | 2019-12-30 | 2020-04-14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薄膜吸取机构 |
-
2021
- 2021-07-01 CN CN202110749095.7A patent/CN113465833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9)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033006A1 (en) * | 1998-08-20 | 2002-03-21 | Ishida Co., Ltd. | Packaging machine |
US20180299014A1 (en) * | 2015-12-23 | 2018-10-18 | Trelleborg Sealing Solutions Germany Gmbh | Seal arrangement with sealing film |
CN205786905U (zh) * | 2016-05-30 | 2016-12-07 | 湖南耐普恩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均压板检测装置 |
CN207309850U (zh) * | 2017-09-26 | 2018-05-04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衬套压装装置 |
CN107727328A (zh) * | 2017-11-23 | 2018-02-23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密封性检测机构 |
CN107764489A (zh) * | 2017-11-24 | 2018-03-06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密封结构的气密性检测装置 |
CN209304169U (zh) * | 2018-09-30 | 2019-08-27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用于自动化定位流水线的精确定位治具 |
CN109470415A (zh) * | 2018-12-30 | 2019-03-15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全自动气密性检测装置 |
CN111003546A (zh) * | 2019-12-30 | 2020-04-14 | 苏州富强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薄膜吸取机构 |
Non-Patent Citations (1)
Title |
---|
卢剑;: "基于薄膜外部成型工艺的模腔机构整体设计", 塑料工业, no. 02, 20 February 2017 (2017-02-20), pages 60 - 63 *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504006A (zh) | 一种全自动气密性检测方法 | |
CN110137575B (zh) | 一种包胶装置 | |
CN207297541U (zh) | 一种vcm马达线圈与弹片的装配点胶设备 | |
CN113375868A (zh) | 一种全自动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113182220A (zh) | 一种基于智能手机显示屏状态检测装置及检测方法 | |
CN113465833A (zh) | 一种上下相合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216597504U (zh) | 一种芯片封装用的盖帽装置 | |
CN113375867A (zh) | 一种上下料一体式气密性检测装置 | |
CN113340534A (zh) | 一种气密性检测方法 | |
CN117116845B (zh) | 制带装置及制带方法 | |
CN209691778U (zh) | 一种掏片式硅片传输机构 | |
CN217806966U (zh) | 一种电芯步进搬运装置 | |
CN219421185U (zh) | 一种避免基板偏移的抬板机 | |
CN113540923B (zh) | 一种端子裁切掰断摆盘一体机 | |
CN113375869A (zh) | 一种上下料一体式的气密性检测方法 | |
CN216736449U (zh) | 一种料带铝片自动放卷裁切移栽装置 | |
CN114590453B (zh) | 一种容器封口机的封口机构 | |
CN211495039U (zh) | 一种用于固定板材的载具 | |
KR100752949B1 (ko) | 가이드 테이핑 로더 | |
CN113401712B (zh) | 一种下压式密封装置 | |
CN112652785B (zh) | 一种燃料电池双极板自动贴膜机 | |
CN210258972U (zh) | 一种气动贴膜工装 | |
CN216371999U (zh) | 一种笔记本显示屏侧面保压装置 | |
CN222859773U (zh) | 一种压盖定位装置 | |
CN117832153B (zh) | 一种龙门式固晶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100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