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63285B - 缝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缝制装置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63285B CN113463285B CN202110320165.7A CN202110320165A CN113463285B CN 113463285 B CN113463285 B CN 113463285B CN 202110320165 A CN202110320165 A CN 202110320165A CN 113463285 B CN113463285 B CN 113463285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ewing
- thickness
- detected
- spindle motor
- cpu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29/00—Pressers; Presser feet
- D05B29/02—Presser-control devices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19/00—Programme-controlled sewing machines
- D05B19/02—Sewing machines having electronic memory or microprocessor control unit
-
- D—TEXTILES; PAPER
- D05—SEWING; EMBROIDERING; TUFTING
- D05B—SEWING
- D05B69/00—Driving-gear; Control devices
- D05B69/36—Devices for stopping drive when abnormal conditions occur, e.g. thread breakag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Computer Hardware Design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Sewing Machines And Sew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制装置。缝制装置具有针板、针杆、针杆机构、主轴马达、压杆和检测部。针板载置缝制对象。针杆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在其下端装配机针。针杆机构使针杆上下运动。主轴马达驱动针杆机构。能够在压杆的下端装配压脚,压杆利用压脚从上按压载置于针板的缝制对象。检测部检测压脚按压的缝制对象的厚度即检测厚度。缝制装置获取作为基准的一张或多张缝制对象的厚度即基准厚度。缝制装置对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进行比较。缝制装置告知比较结果。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缝制装置。
背景技术
日本特许公开2007年第007391号公报所公开的缝制装置具有压脚,该压脚按压布料中的线迹形成位置附近的部位。压脚装配在压杆的下端,压杆能够使压脚在松开布料的上升位置和按压布料的按压位置之间移动。当压脚动起来时,压杆的一部分与基准之间的距离稳定地变化。位置传感器检测按压位置时的压脚的位置。缝制装置根据位置传感器的输出值,与布厚相应地设定缝制装置的缝制条件。
上述缝制装置根据布厚自动计算缝制装置的缝制条件并进行缝制。缝制装置在对操作者不期望的布厚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仍然根据布厚自动设定缝制条件,因此,操作者不会注意到对不期望的布厚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了在进行与缝制对象的厚度相应的缝制时的操作者的便利性的缝制装置。
技术方案1的缝制装置具有:针板,其载置缝制对象;针杆,其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在其下端装配机针;针杆机构,其使所述针杆上下运动;主轴马达,其驱动所述针杆机构;压杆,能够在其下端装配压脚,该压杆利用所述压脚从上按压载置于所述针板的所述缝制对象;及检测部,其检测所述压脚按压的所述缝制对象的厚度即检测厚度,该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该缝制装置具有:获取部,其获取作为基准的一张或多张所述缝制对象的厚度即基准厚度;比较部,其对所述检测厚度和所述基准厚度进行比较;及告知控制部,其告知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缝制装置告知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的比较结果。操作者能够参照缝制装置告知的比较结果,并能够根据比较结果来确认载置于针板且被压脚按压的缝制对象是否为操作者所期望的缝制对象。因此,与以往相比,缝制装置能够提高在进行与缝制对象的厚度相应的缝制时的操作者的便利性。
技术方案2的缝制装置还具有警告阈值获取部,该警告阈值获取部获取对所述检测厚度与所述基准厚度的差的比较所用的警告阈值,在所述基准厚度与所述检测厚度的差大于等于所述警告阈值时,所述告知控制部发出警告。缝制装置通过适当地设定警告阈值,能够向操作者告知操作者不期望的厚度的缝制对象被载置于针板。操作者通过参照警告,能够避免对操作者不期望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
技术方案3的缝制装置还具有:变更阈值获取部,其获取变更阈值,该变更阈值小于所述警告阈值;及条件变更部,在所述基准厚度与所述检测厚度的所述差小于所述警告阈值且大于等于所述变更阈值时,该条件变更部与所述检测厚度相应地变更缝制条件。缝制装置通过适当地设定警告阈值和变更阈值,能够在基准厚度与检测厚度的差未大至发出警告的程度,但以根据基准厚度设定的缝制条件进行缝制的做法不合适时,与检测厚度相应地自动变更缝制条件。缝制装置能够节省操作者在缝制过程中变更缝制条件的工夫。
技术方案4的缝制装置还具有:有效阈值获取部,其获取有效阈值,该有效阈值小于所述警告阈值;及有效设定部,在所述基准厚度与所述检测厚度的所述差小于所述警告阈值且从所述检测厚度中减去所述基准厚度得到的值大于等于所述有效阈值时,该有效设定部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有效,该贯穿力提高功能通过以不同于对所述基准厚度的所述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的通电模式驱动所述主轴马达来提高所述机针对所述缝制对象的贯穿力。缝制装置通过适当地设定警告阈值和有效阈值,能够在基准厚度与检测厚度的差未大至中止缝制的程度,但以根据基准厚度设定的缝制条件进行缝制时机针难以贯穿缝制对象时,自动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有效。缝制装置能够节省操作者在缝制过程中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有效的工夫。
技术方案5的缝制装置还具有缝制停止部,在所述基准厚度与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获取的所述检测厚度的差大于等于所述警告阈值时,该缝制停止部使所述主轴马达的驱动停止。缝制装置通过适当地设定警告阈值,能够避免对操作者不期望的厚度的缝制对象的缝制的继续。
技术方案6的缝制装置的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开始前检测所述检测厚度,所述告知控制部告知所述基准厚度和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开始前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的所述比较结果。操作者能够参照缝制装置告知的比较结果,并能够根据比较结果,在缝制前确认载置于针板且被压脚按压的缝制对象是否为操作者所期望的缝制对象。因此,与以往相比,缝制装置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进行与缝制对象的厚度相应的缝制时的操作者的便利性。
技术方案7的缝制装置的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所述检测厚度,所述告知控制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变化时发出警告。缝制装置在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检测厚度变化时,能够通过告知来通知操作者。操作者能够参照来自缝制装置的告知,与检测厚度的变化是否为操作者所期望的相应地适当应对。
技术方案8的缝制装置的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所述检测厚度,该缝制装置还具有条件变更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变化时,该条件变更部与所述检测厚度相应地变更缝制条件。缝制装置在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检测厚度变化时,能够与检测厚度相应地自动变更缝制条件。缝制装置能够节省操作者在缝制过程中变更缝制条件的工夫。
技术方案9的缝制装置的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所述检测厚度,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小于规定值时,所述告知控制部告知在所述针板与所述压脚之间没有所述缝制对象,该缝制装置还具有缝制停止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小于所述规定值时,该缝制停止部使所述主轴马达的驱动停止。缝制装置能够告知在针板与压脚之间没有缝制对象并使主轴马达的驱动停止。缝制装置能够避免在缝制至缝制对象的端后主轴马达的驱动继续。
技术方案10的缝制装置还具有警告阈值获取部,该警告阈值获取部获取对所述检测厚度与所述基准厚度的差的比较所用的警告阈值,所述获取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按设定顺序获取多个所述基准厚度,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变化时,所述比较部对所述检测厚度和所述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所述基准厚度进行比较,在所述检测厚度与所述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所述基准厚度的差大于等于所述警告阈值时,所述告知控制部发出警告。缝制装置能够避免在对缝制途中厚度改变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将厚度变化的部位检测为异常。缝制装置在检测到检测厚度的变化时,对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基准厚度和检测厚度进行比较,因此,在对缝制途中厚度改变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仍然能够适当地对基准厚度和检测厚度进行比较。
技术方案11的缝制装置还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多个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的所述基准厚度与所述设定顺序的组合,所述获取部按所述设定顺序获取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多个所述组合。缝制装置能够避免在对缝制途中厚度改变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将厚度变化的部位检测为异常。缝制装置在检测到检测厚度的变化时,对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基准厚度和检测厚度进行比较,因此,在对缝制途中厚度改变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仍然能够适当地对基准厚度和检测厚度进行比较。
技术方案12的缝制装置还具有存储控制部,该存储控制部将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设定为所述基准厚度,并使多个所述基准厚度与所述设定顺序的所述组合存储至所述存储部。缝制装置能够将检测部检测到的检测厚度作为基准厚度,并将多个基准厚度与设定顺序的组合存储至存储部。与从其他装置获取基准厚度与设定顺序的组合的装置相比,缝制装置能够降低检测部相对于缝制装置的装配公差等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是缝制装置1的立体图。
图2是缝制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局部立体图。
图3是缝制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局部主视图。
图4的(A)是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下位置时的缝制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局部左视图,图4的(B)是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时的缝制装置1的内部构造的局部左视图。
图5是缝制装置1的电气结构的框图。
图6是缝制处理的流程图。
图7是设定处理的流程图。
图8是缝制前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9是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的流程图。
图10是第一具体例的缝制对象W1的厚度的说明图。
图11是第二具体例的缝制对象W2的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说明本发明的缝制装置1的物理结构。下面的说明中使用附图中用箭头表示的左右、前后和上下。如图1和图2所示,缝制装置1为综合送布缝纫机,具有机座部2、支柱部3、机臂部4和机头部5。机座部2在其上表面具有针板14,机座部2收容梭子机构、送布机构36和送布量调整机构37。梭子机构通过下轴40的转动进行驱动,梭子机构使面线和底线在针板14的下方交织。下轴40借助架设于主轴31和下轴40的传送带35与主轴31同步地转动。如图2~图4所示,送布机构36具有上下输送轴38、偏心连杆69、偏心杆(省略图示)、转换体66、水平输送轴39、连杆机构53和送布齿17,送布机构36与下轴40的转动同步地驱动送布齿17,使缝制对象以规定的送布量沿输送方向移动。输送方向为后方或前方。下轴40、上下输送轴38和水平输送轴39沿左右方向延伸。上下输送轴38处于水平输送轴39的前方。上下输送轴38借助相对于下轴40的轴心偏心的偏心连杆69与下轴40相连结。偏心杆在偏心连杆69的右方以相对于下轴40偏心的方式设置于该下轴40。转换体66与相对于下轴40偏心地设置于该下轴40的偏心杆的后端部相连结,转换体66将因主轴31的转动带来的下轴40的转动传递给水平输送轴39。上下输送轴38的左端和水平输送轴39的左端借助连杆机构53与送布齿17相连结。送布量调整机构37具有送布量调整马达24、中间轴28、转换体66、凸轮杆67、凸轮盘65和水平输送轴39。中间轴28沿左右方向延伸,其借助转换体66与水平输送轴39相连结。中间轴28的右端部具有凸轮杆67,凸轮杆67与设于送布量调整马达24的输出轴的凸轮盘65相接触。送布量调整马达24为脉冲马达。送布量调整马达24通过使输出轴转动,从而借助凸轮盘65、凸轮杆67、中间轴28和转换体66来变更水平输送轴39的转动量,调整送布机构36对缝制对象的前后方向送布量。当下轴40与主轴31的转动同步地转动时,上下输送轴38和水平输送轴39摆动,送布齿17绕左视时的逆时针方向或顺时针方向以画椭圆状轨迹的方式转动。
如图1和图2所示,支柱部3从机座部2的右端部向上方延伸,支柱部3收容主轴马达21、压脚马达22、传送带35和驱动连杆41。主轴马达21使主轴31转动。压脚马达22是设于主轴马达21的左后方的脉冲马达,其调整装配在外压杆10的下端的外压脚11对缝制对象施加的朝下的压脚压力。压脚马达22也能够使外压脚11上下运动。驱动连杆41与水平输送轴39和针杆摆动轴42相连结。
机臂部4从支柱部3的上端部向左方延伸。机臂部4在其前表面具有显示部15、输入部16、19和夹线器13。显示部15是能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屏,输入部16是设于显示部15的前表面的触控面板,能够向控制部90(参照图5)输入各种指示。输入部19设于显示部15的右方,其是向控制部90输入各种指示的开关。夹线器13具有夹线电磁元件25(参照图5),夹线器13通过夹线电磁元件25的驱动对面线赋予规定张力。机臂部4收容夹线电磁元件25、交替上升量调整马达23、主轴31、压脚轴26、针杆摆动轴42、中间轴27、摆动轴45和交替上升量调整机构50。夹线电磁元件25是比例电磁元件,缝制装置1能够通过调整向夹线电磁元件25供给的驱动电压来调整对面线赋予的张力。交替上升量调整马达23是设于主轴马达21和压脚马达22的左方的脉冲马达。主轴31、压脚轴26、针杆摆动轴42、中间轴27和摆动轴45沿左右方向延伸。主轴31的右端部与主轴马达21相连接,主轴31的左端部与针杆机构32相连接。压脚轴26位于主轴31的后方,在压脚轴26的右端部具有扇形齿轮64。扇形齿轮64与设于压脚马达22的输出轴的小齿轮61相啮合,扇形齿轮64通过压脚马达22的驱动进行转动。因此,压脚轴26通过压脚马达22的驱动进行转动。压脚轴26的左端部与压脚机构44相连接。针杆摆动轴42的右端部与驱动连杆41相连接,针杆摆动轴42的左端部与摆动机构34相连接。交替上升量调整机构50具有交替上升量调整马达23、凸轮机构62、中间轴27、转换体63和摆动轴45。交替上升量调整马达23的输出轴借助凸轮机构62与中间轴27相连接。中间轴27借助转换体63与摆动轴45相连结。交替上升量调整马达23通过使输出轴转动,从而借助凸轮机构62、中间轴27和转换体63来变更摆动轴45的摆动量,调整交替上升量。交替上升量是中压杆8和外压杆10与主轴31的转动同步地交替地上下运动时的相对于针板14的上升量。
机头部5设于机臂部4的左端部,在机头部5的前表面设有挑线杆12。挑线杆12将面线提起,做成与底线的结扣。机头部5收容针杆机构32、挑线杆机构33、压脚机构44、摆动机构34和检测器49。针杆机构32与主轴31相连结,使针杆6上下运动。挑线杆机构33使挑线杆12与主轴31的转动同步地上下运动。
如图2~图4所示,压脚机构44与压脚轴26的左端部相连结,压脚机构44具有外压杆10、中压杆8、摆动轴45、连杆46、47、70、三角杠杆48、施力构件51、调整构件52、转换体63和偏心杆68。外压杆10上下延伸,能够在其下端拆装外压脚11。中压杆8在外压杆10的前方上下延伸。能够在中压杆8的下端拆装中压脚9。摆动轴45的左端与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连杆46相连结。连杆46的下端与沿前后方向延伸的连杆47的后端相连结。三角杠杆48在左视时呈三角板状,三个角部中的一个角部与连杆47的前端相连结。三角杠杆48的三个角部中的剩余两个角部与外压杆10和连杆70相连结。连杆70的一端部与三角杠杆48相连结,连杆70的另一端部与中压杆8相连结。施力构件51是螺旋状的压缩弹簧,其外套于外压杆10,且将外压杆10向下方按压。调整构件52为筒状,在其内侧插入有施力构件51,调整构件52能够上下运动。调整构件52通过压脚马达22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调整施力构件51对外压杆10施加的朝下的压脚压力。转换体63与相对于主轴31偏心地设置于该主轴31的偏心杆68的后端部相连结,转换体63将因主轴马达21的驱动带来的主轴31的转动传递给摆动轴45,使摆动轴45摆动。当摆动轴45通过主轴31的转动进行摆动时,连杆46以摆动轴45为中心摆动。伴随着连杆46的摆动,连杆47沿前后方向进行动作,并借助三角杠杆48使外压杆10和中压杆8沿上下方向进行动作。如图4的(A)所示,在连杆47向前方移动之后,外压杆10上升,中压杆8下降。如图4的(B)所示,在连杆47向后方移动之后,外压杆10下降,中压杆8上升。压脚机构44使外压杆10和中压杆8与主轴31的转动同步地以反相位的方式即交替地上下运动,压脚机构44利用外压脚11和中压脚9交替地从上方将缝制对象朝向针板14按压。
摆动机构34与针杆摆动轴42相连结,摆动机构34使针杆6和中压杆8与主轴31的转动同步地沿缝制对象的输送方向摆动与针杆摆动轴42的摆动量相应的量。将如图4的(A)那样的、机针7的下端处于针板14的下方且外压脚11处于相对于针板14向上方离开的位置且中压脚9处于靠近送布齿17的位置的状态称为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下位置。在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下位置的期间,缝制装置1以机针7刺入缝制对象的状态使针杆6、中压杆8和送布齿17向后方摆动。将如图4的(B)那样的、机针7的下端处于针板14的上方且外压脚11处于靠近针板14的位置且中压脚9处于相对于针板14向上方离开的位置的状态称为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在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的期间,缝制装置1以机针7未刺入缝制对象的状态使针杆6、中压杆8和送布齿17向前方摆动。
检测器49向控制部90输出与缝制对象的厚度相应的检测结果。检测器49例如是设于机头部5的磁传感器,其检测设于压杆抱箍60的磁性体71的上下方向位置。压杆抱箍60以外压杆10能够上下运动的方式支承该外压杆10。缝制装置1在机头部5的下部具有通过主轴马达21的驱动进行上下运动的针杆6、外压杆10和中压杆8。针杆6在中压杆8的前方上下延伸,能够在针杆6的下端拆装机针7。线筒将面线供给到机针7的针眼。
参照图5,说明缝制装置1的电气结构。缝制装置1的控制部90具有CPU91、ROM92、RAM93、存储装置94、输入输出接口(I/O)95和驱动电路81~86等。CPU91综合控制缝制装置1的动作。ROM92预先存储有用于执行各种处理的程序等。RAM93临时存储在各种处理执行的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信息。存储装置94为非易失性,其存储各种设定值。存储装置94存储有张数表96、设定表97和阈值表98。张数表96存储基准厚度、张数和送布量、夹线量、压脚压力、交替上升量、转数的对应情况。基准厚度是以张数表示的数量重叠起来的缝制对象的作为基准的厚度。送布量是在主轴31旋转一圈的期间送布机构36将缝制对象输送的量,能通过送布量调整马达24的驱动来调整该送布量。夹线量是表示对面线赋予的张力的量,能通过夹线电磁元件25的驱动来调整该夹线量。压脚压力是与装配在外压杆10的下端的外压脚11对缝制对象施加的向下方的压力相应的量,能通过压脚马达22的驱动来调整该压脚压力。交替上升量是与压脚机构44使外压杆10和中压杆8交替地上下运动时的相对于针板14的高度相应的量,能通过交替上升量调整马达23的驱动来调整该交替上升量。转数是主轴马达21的输出轴的转数。设定表97存储设定顺序和基准厚度的对应情况。设定顺序与对基准厚度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的顺序相对应。阈值表98存储各种阈值。表96~98也可以存储在与缝制装置1相连接的周边设备、其他缝制装置1和云中。表96~98也能够使用缝制装置1、与缝制装置1相连接的计算机、智能手机等设备来阅览、变更和设定。
各驱动电路81~86与输入输出接口95相连接。驱动电路81与主轴马达21相连接,利用CPU91的控制指令驱动主轴马达21。驱动电路82与送布量调整马达24相连接,利用CPU91的控制指令驱动送布量调整马达24。驱动电路83与交替上升量调整马达23相连接,利用CPU91的控制指令驱动交替上升量调整马达23。驱动电路84与压脚马达22相连接,利用CPU91的控制指令驱动压脚马达22。驱动电路85与夹线电磁元件25相连接,利用CPU91的控制指令驱动夹线电磁元件25。驱动电路86与显示部15相连接,利用CPU91的控制指令驱动显示部15。
编码器56~59、输入部16、19、踏板18和检测器49与输入输出接口95相连接。编码器56检测与主轴马达21的输出轴相连接的主轴31的旋转位置和旋转速度,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95。编码器57检测送布量调整马达24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和旋转速度,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95。编码器58检测交替上升量调整马达23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和旋转速度,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95。编码器59检测压脚马达22的输出轴的旋转位置和旋转速度,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95。输入部16、19检测各种指示,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95。踏板18检测对踏板18的操作方向和操作量,并将检测结果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95。检测器49将与缝制对象的厚度相应的检测结果输入到输入输出接口95。
参照图6~图11,使用图10和图11所示的两个具体例来说明缝制处理。CPU91在缝制处理时对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和存储装置94中存储的基准厚度进行比较,进行与比较结果相应的处理。图10中的第一具体例是在缝制途中缝制对象W1的张数从两张依次变为三张、四张的例子。第一具体例的缝制处理时,CPU91进行这样的处理:在检测到缝制途中检测厚度的变化时,读出设定表97中存储的基准厚度中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基准厚度,并对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进行比较。检测厚度是由检测器49检测到的、被外压脚11按压的缝制对象的厚度。图11中的第二具体例是缝制途中缝制对象W2的张数未变但缝制对象W2的厚度改变的例子。第二具体例的缝制处理时,CPU91进行这样的处理:使用检测厚度或与设定中的缝制条件相应的基准厚度来对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进行比较。缝制处理在缝制装置1的电源接入时启动。CPU91从ROM92将缝制处理用的程序读出到RAM93,进行缝制处理。两个具体例的缝制处理在互不相同的时机进行,但为了简化说明,并列说明两个具体例的缝制处理。
如图6所示,CPU91进行初始化处理(S1)。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缝制指示进行判断(S2)。操作者在利用缝制装置1进行缝制时,操作输入部16,输入缝制指示。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缝制指示时(S2:否),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设定指示进行判断(S5)。操作者在设定张数表96的设定、设定表97的设定和阈值表98的设定中的至少任一者时,操作输入部16,输入设定指示。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设定指示时(S5:否),CPU91进行S14。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设定指示时(S5:是),CPU91进行设定处理(S6)。CPU91在设定处理时与操作者的指示相应地进行张数表96的设定、设定表97的设定和阈值表98的设定。操作者操作输入部16,输入进行张数表96的设定、设定表97的设定和阈值表98的设定中的任一者的指示。
如图7所示,设定处理时,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设定张数表96的指示进行判断(S21)。检测器49检测到的缝制对象的厚度随着重叠的缝制对象的数量增加变大。操作者例如在欲将检测器49检测到的缝制对象的厚度和缝制对象的重叠张数的对应情况存储至张数表96时,输入设定张数表96的指示。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设定张数表96的指示时(S21:是),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压脚机构44是否处于针上位置进行判断(S22)。在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时,装配有外压脚11的外压杆10处于靠近针板14的下降位置。操作者将一张或以规定张数重叠的作为基准的缝制对象载置于针板14,将压脚机构44配置在针上位置,并操作输入部16,输入表示已将压脚机构44配置在针上位置的信号。CPU91在判断为检测到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之前继续S22的判断(S22:否)。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时(S22:是),CPU91将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即检测厚度设定为基准厚度(S23)。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获取操作者指定的缝制对象的张数(S24)。CPU91将通过S23设定的基准厚度和通过S24获取的张数对应起来并存储至张数表96(S25)。通过S23检测到的检测厚度根据检测时的缝制装置1的设定变化,因此,也可以是,CPU91将检测时的缝制装置1的设定与基准厚度和张数对应起来并进行存储。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结束张数表96的设定的指示进行判断(S26)。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结束张数表96的设定的指示时(S26:否),CPU91使处理返回到S22。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结束张数表96的设定的指示时(S26:是),CPU91进行S48的处理。
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设定张数表96的指示时(S21:否),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设定设定表97的指示进行判断(S31)。操作者例如在欲对在缝制途中缝制对象的张数改变或缝制对象的厚度改变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操作输入部16,输入设定设定表97的指示。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设定设定表97的指示时(S31:是),CPU91在表示设定顺序的变量N中设定0(S32)。CPU91在变量N中加一并更新(S33)。CPU91与S22同样地对压脚机构44是否处于针上位置进行判断(S34),CPU91在判断为检测到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之前继续S34的判断(S34:否)。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时(S34:是),CPU91将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即检测厚度设定为基准厚度(S35)。CPU91以变量N为设定顺序,将设定顺序和通过S35设定的基准厚度的对应情况存储至设定表97(S36)。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结束设定表97的设定的指示进行判断(S37)。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结束设定表97的设定的指示时(S37:否),CPU91使处理返回到S33。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结束设定表97的设定的指示时(S37:是),CPU91进行S48的处理。
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设定设定表97的指示时(S31:否),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设定阈值表98的指示进行判断(S41)。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设定阈值表98的指示时(S41:否),CPU91进行S48。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设定阈值表98的指示时(S41:是),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设定警告阈值的指示进行判断(S42)。警告阈值用于下述处理:与在缝制开始前或缝制过程中由检测器49检测到的缝制对象的厚度和基准厚度的比较结果相应地,对是否告知警告进行判断。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设定警告阈值的指示时(S42:是),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设定警告阈值,将警告阈值存储至阈值表98(S43)。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设定警告阈值的指示时(S42:否),或在接着S43之后,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设定变更阈值的指示进行判断(S44)。变更阈值用于下述处理:与在缝制开始前或缝制过程中由检测器49检测到的缝制对象的厚度和基准厚度的比较结果相应地,对是否变更缝制条件进行判断。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设定变更阈值的指示时(S44:是),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设定变更阈值,将变更阈值存储至阈值表98(S45)。
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设定变更阈值的指示时(S44:否),或在接着S45之后,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设定有效阈值的指示进行判断(S46)。有效阈值用于下述处理:与在缝制开始前或缝制过程中由检测器49检测到的缝制对象的厚度和基准厚度的比较结果相应地,对是否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有效进行判断。本实施例的CPU91通过以不同于对基准厚度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的特定通电模式驱动主轴马达21,来提高机针7对缝制对象的贯穿力。特定通电模式可以适当地采用公知的通电模式,例如也可以包括下述通电和下述断电:通电是在主轴马达21的转数高于规定转数时,将比向主轴马达21通电的电流大的电流以长于下述期间的期间进行供给,该期间是从机针7停止的时机到通过向主轴马达21的通电开始从而开始前进的时机之间的期间,断电是在通电后将规定时间的电流供给切断。特定通电模式也可以是使主轴马达21的旋转方向以规定周期进行反转,例如在机针7未到达使运动方向反转时的上止点或下止点的范围进行反转。
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设定有效阈值的指示时(S46:是),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设定有效阈值,并将之存储至阈值表98(S47)。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设定有效阈值的指示时(S46:否),或在接着S47之后,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结束设定处理的指示进行判断(S48)。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结束设定处理的指示时(S48:否),CPU91使处理返回到S21。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结束设定处理的指示时(S48:是),CPU91结束设定处理,使处理返回到图6中的缝制处理。
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设定指示时(S5:否),或在接着S6之后,CPU91进行S14的处理。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缝制指示时(S2:是),CPU91与S22同样地对压脚机构44是否处于针上位置进行判断(S3),CPU91在判断为检测到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之前继续S3的判断(S3:否)。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时(S3:是),CPU91进行缝制前检测处理(S4)。CPU91在缝制前检测处理时,进行与由缝制开始前的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得到的缝制对象的检测厚度和存储装置94中存储的基准厚度的比较结果相应的处理。
如图8所示,CPU91将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检测为检测厚度,并将之存储至RAM93(S51)。CPU91针对第一具体例的缝制对象W1检测到检测厚度T11,并将之存储至RAM93。CPU91针对第二具体例的缝制对象W2检测到检测厚度T21,并将之存储至RAM93。CPU91获取基准厚度(S62)。在第一具体例中,CPU91获取设定顺序为1的基准厚度T2。在第二具体例中,CPU91获取张数表96中存储的基准厚度中最接近通过S51检测到的检测厚度T21的、张数为两张时的基准厚度T2。CPU91对通过S51获取的检测厚度和通过S62获取的基准厚度进行比较(S63)。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的比较方法可以适当地设定。本实施例的CPU91计算从通过S51获取的检测厚度中减去通过S62获取的基准厚度得到的差。也可以是,CPU91例如对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进行比较,计算载置于针板14的缝制对象的张数。也可以是,CPU91例如计算从利用外压脚11按压载置于针板14的缝制对象时的检测厚度中减去针板14与外压脚11相接触时的检测厚度得到的值,并将该值作为缝制对象的厚度。CPU91参照阈值表98,获取警告阈值H1(S64)。CPU91也可以获取存储装置94中的阈值表98中存储的警告阈值H1,或也可以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获取由操作者输入的警告阈值H1,或也可以从其他装置(例如其他缝制装置)获取警告阈值H1。CPU91对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等于通过S64获取的警告阈值H1进行判断(S65)。在CPU91判断为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警告阈值H1时(S65:是),CPU91发出警告(S66)。CPU91例如使显示部15显示错误消息“布厚异常警告”。CPU91将不允许缝制开始的不可缝制设定存储至RAM93(S67)。
在CPU91判断为差的绝对值不大于等于警告阈值H1时(S65:否),CPU91参照阈值表98,获取变更阈值H2(S71)。与S64同样地,变更阈值H2的获取方法可以适当地变更。本实施例的变更阈值H2为小于警告阈值H1的值。CPU91对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的绝对值是否大于等于通过S71获取的变更阈值H2进行判断(S72)。在CPU91判断为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变更阈值H2时(S72:是),CPU91参照张数表96,设定与通过S51检测到的检测厚度相应的缝制条件(S73)。本实施例的CPU91将作为缝制条件的送布量、夹线量、压脚压力、交替上升量和转数设定为与检测厚度相应的条件。在CPU91判断为差的绝对值不大于等于变更阈值时(S72:否),或在接着S73之后,CPU91参照阈值表98,获取有效阈值H3(S74)。与S64同样地,有效阈值H3的获取方法可以适当地变更。本实施例的有效阈值H3为小于警告阈值H1的值。有效阈值H3也可以与变更阈值H2相同,或也可以与变更阈值H2互不相同。
CPU91对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是否大于等于通过S74获取的有效阈值H3进行判断(S75)。在CPU91判断为差大于等于有效阈值H3时(S75:是),CPU91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有效(S76)。在CPU91判断为差不大于等于有效阈值H3时(S75:否),或在接着S76之后,CPU91告知通过S63获得的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的比较结果(S77)。CPU91例如也可以使显示部15显示载置于针板14的缝制对象的张数,或也可以使显示部15显示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或也可以使显示部15显示缝制对象的厚度。CPU91在通过S73变更了缝制条件时,也可以告知变更后的缝制条件。CPU91也可以告知贯穿力提高功能的设定状况。由于通过S51检测到的检测厚度根据压脚压力、送布齿17和外压脚11的位置等的检测时的缝制装置1的设定变化,因此也可以将比较内容连同检测时的设定一起显示。CPU91也可以用数值、比率等来表示检测厚度与基准厚度的差异,或也可以一同记录显示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CPU91也可以用文字显示比较结果,或也可以进行图示。CPU91将允许缝制开始的允许缝制设定存储至RAM93(S78)。在接着S67或S78之后,CPU91结束缝制前检测处理,使处理返回到图6中的缝制处理。
CPU91在接着S4之后,参照RAM93,对RAM93中是否存储有允许缝制设定进行判断(S7)。在CPU91判断为RAM93中存储有不可缝制设定时(S7:否),CPU91进行S14的处理。在CPU91判断为RAM93中存储有允许缝制设定时(S7:是),CPU91对是否检测到缝制开始指示进行判断(S8)。操作者在使缝制开始时踩入踏板18,踏板18将缝制开始指示输入到控制部90。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缝制开始指示时(S8:否),CPU91根据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检测到中止缝制处理的中止指示进行判断(S15)。操作者例如在考虑通过S77获得的告知结果来重新配置缝制对象时,操作输入部16,输入中止指示。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中止指示时(S15:否),CPU91使处理返回到S8。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中止指示时(S15:是),CPU91进行S14的处理。
CPU91在判断为检测到缝制开始指示时(S8:是),以与检测厚度相应的缝制条件开始缝制(S9)。在第一具体例和第二具体例中,CPU91参照张数表96,获取与基准厚度T2相对应的缝制条件。CPU91在通过S4变更了缝制条件时,获取变更后的缝制条件。CPU91与缝制条件相应地驱动夹线电磁元件25,调整夹线量。CPU91与缝制条件相应地驱动送布量调整马达24,调整送布量。CPU91与缝制条件相应地驱动交替上升量调整马达23,调整交替上升量。CPU91与缝制条件相应地驱动压脚马达22,调整压脚压力。CPU91与缝制条件相应地驱动主轴马达21,调整转数,在贯穿力提高功能为有效时,控制主轴马达21的通电模式。
CPU91对是否检测到缝制停止指示进行判断(S10)。操作者在使缝制停止时,解除对踏板18的踩入,踏板18将缝制停止指示输入到控制部90。CPU91在RAM93中存储有缝制停止设定时仍然对缝制停止指示进行检测。CPU91在判断为检测到缝制停止指示时(S10:是),使夹线电磁元件25和主轴马达21的驱动停止,停止以与检测厚度相应的缝制条件进行的缝制(S11)。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缝制停止指示时(S10:否),CPU91根据编码器56的检测结果,对是否为检测时机进行判断(S12)。本实施例的CPU91将主轴31的旋转角度为规定角度时作为检测时机,来进行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规定角度例如是压脚机构44处于针上位置时的角度。在CPU91判断为不为检测时机时(S12:否),CPU91使处理返回到S10。在CPU91判断为是检测时机时(S12:是),CPU91进行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S13)。CPU91在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时,进行与由缝制过程中的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得到的缝制对象的检测厚度和存储装置94中存储的基准厚度的比较结果相应的处理。
关于图9中的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针对与图8中的缝制前检测处理同样的处理赋予相同的步骤编号,并省略或简化说明。CPU91将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检测为检测厚度(S51)。CPU91参照存储装置94中的阈值表98,获取厚度阈值(S52)。厚度阈值是用于检测在针板14与外压脚11之间没有缝制对象的阈值,其是考虑检测器49的检测精度等来设定的。CPU91对通过S51检测到的检测厚度是否大于等于厚度阈值进行判断(S53)。在CPU91判断为检测厚度不大于等于厚度阈值时(S53:否),CPU91告知缝制对象的厚度为0(S54)。CPU91例如使显示部15显示错误消息“针板与外压脚之间没有缝制对象。”。CPU91将缝制停止设定存储至RAM93(S55),结束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使处理返回到图6中的缝制处理。
在CPU91判断为检测厚度大于等于厚度阈值时(S53:是),CPU91对检测厚度是否已变化进行判断(S56)。CPU91例如在上次的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或缝制前检测处理时检测到并存储至RAM93的检测厚度与本次的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时检测到并存储至RAM93的检测厚度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阈值表98中存储的变化阈值时,判断为检测厚度已变化。变化阈值只要考虑检测器49的检测精度等适当地设定即可,变化阈值例如是比警告阈值H1、变更阈值H2和有效阈值H3都小的值。
第一具体例中,CPU91在判断为获取到检测厚度T12时(S51、S53:是),判断为检测厚度已变化(S56:是),发出警告(S57)。CPU91例如使显示部15显示消息“检测到布厚变化”。CPU91参照设定表97,对在设定表97中是否存储有下一设定顺序进行判断(S58)。第一具体例中,CPU91判断为存储有下一设定顺序(S58:是),将缝制条件设定为与设定顺序为接下来的2相对应的缝制条件(S59),获取与设定顺序为2相对应的基准厚度T3(S60)。CPU91对通过S51检测到的检测厚度T12和通过S60获取的基准厚度T3进行比较,计算检测厚度T12与基准厚度T3的差(S63)。CPU91参照阈值表98,获取警告阈值H1(S64),判断为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的绝对值不大于等于警告阈值H1(S65:否)。CPU91参照阈值表98,获取变更阈值H2(S71),判断为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的绝对值不大于等于变更阈值H2(S72:否)。CPU91参照阈值表98,获取有效阈值H3(S74),判断为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不大于等于有效阈值H3(S75:否)。CPU91告知S63的比较结果(S77),结束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使处理返回到图6中的缝制处理。
第一具体例中,CPU91在判断为获取到检测厚度T13时(S51、S53:是),判断为检测厚度已变化(S56:是),发出警告(S57)。CPU91参照设定表97,判断为在设定表97中存储有下一设定顺序(S58:是),将缝制条件设定为与设定顺序为接下来的3相对应的缝制条件(S59),获取与设定顺序为3相对应的基准厚度T1(S60)。CPU91对通过S51检测到的检测厚度T13和通过S60获取的基准厚度T1进行比较,计算检测厚度T13与基准厚度T1的差(S63)。CPU91参照阈值表98,获取警告阈值H1(S64),判断为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警告阈值H1(S65:是)。CPU91发出警告(S66),将缝制停止设定存储至RAM93(S68)。CPU91结束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使处理返回到图6中的缝制处理。
第二具体例中,CPU91在判断为获取到检测厚度T22时(S51、S53:是),判断为检测厚度未变化(S56:否),结束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使处理返回到图6中的缝制处理。第二具体例中,CPU91在判断为获取到检测厚度T23时(S51、S53:是),判断为检测厚度已变化(S56:是),CPU91发出警告(S57)。CPU91参照设定表97,判断为在设定表97中未存储有下一设定顺序(S58:否)。CPU91获取与当前的缝制条件相对应的基准厚度T2(S62)。CPU91对通过S51检测到的检测厚度T23和基准厚度T2进行比较,计算检测厚度T23与基准厚度T2的差(S63)。CPU91参照阈值表98,获取警告阈值H1(S64),判断为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的绝对值不大于等于警告阈值H1(S65:否)。CPU91参照阈值表98,获取变更阈值H2(S71),判断为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变更阈值H2(S72:是)。CPU91变更为与张数表96中最接近通过S51检测到的检测厚度T23的基准厚度T3相对应的缝制条件,作为与检测厚度T23相应的缝制条件(S73)。CPU91参照阈值表98,获取有效阈值H3(S74),判断为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大于等于有效阈值H3(S75:是)。CPU91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有效(S76)。在CPU91判断为通过S63计算出来的差不大于等于有效阈值H3时(S75:否),CPU91也可以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无效。CPU91告知S63的比较结果(S77),结束缝制过程中检测处理,使处理返回到图6中的缝制处理。
在接着S13之后,CPU91使处理返回到S10。CPU91对是否检测到切断缝制装置1的电源的操作进行判断(S14)。在CPU91判断为未检测到切断电源的操作时(S14:否),CPU91使处理返回到S2。在CPU91判断为检测到切断电源的操作时(S14:是),CPU91结束缝制处理。
上述实施方式的缝制装置1中,缝制装置1是本发明的缝制装置的一例,针杆6是本发明的针杆的一例,机针7是本发明的机针的一例,外压杆10是本发明的外压杆的一例,外压脚11是本发明的外压脚的一例,针板14是本发明的针板的一例,主轴马达21是本发明的主轴马达的一例,针杆机构32是本发明的针杆机构的一例,检测器49是本发明的检测部的一例,存储装置94是本发明的存储部的一例。进行S62时的CPU91是本发明的获取部的一例。进行S63时的CPU91是本发明的比较部的一例。进行S57、S66、S77时的CPU91是本发明的告知控制部的一例。进行S64时的CPU91是本发明的警告阈值获取部的一例。进行S71时的CPU91是本发明的变更阈值获取部的一例。进行S59、S73时的CPU91是本发明的条件变更部的一例。进行S74时的CPU91是有效阈值获取部的一例。进行S76时的CPU91是有效设定部的一例。进行S68、S10、S11时的CPU91是本发明的缝制停止部的一例。进行S55时的CPU91是本发明的缝制停止部的一例。进行S36时的CPU91是本发明的存储控制部的一例。
缝制装置1具有针板14、针杆6、针杆机构32、主轴马达21、外压杆10、检测器49和CPU91。针板14载置缝制对象。针杆6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在其下端装配机针7。针杆机构32使针杆6上下运动。主轴马达21驱动针杆机构32。能够在外压杆10的下端装配外压脚11,外压杆10利用外压脚11从上按压载置于针板14的缝制对象。检测器49检测外压脚11按压的缝制对象的厚度即检测厚度(S51)。CPU91获取作为基准的一张或多张缝制对象的厚度即基准厚度(S62、S60)。CPU91对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进行比较(S63)。CPU91告知比较结果(S77)。由于缝制装置1告知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的比较结果,因此,操作者能够参照缝制装置1告知的比较结果,并能够根据比较结果来确认载置于针板14且被外压脚11按压的缝制对象是否为操作者所期望的缝制对象。因此,与以往相比,缝制装置1能够提高在进行与缝制对象的厚度相应的缝制时的操作者的便利性。
CPU91获取对检测厚度与基准厚度的差的比较所用的警告阈值H1(S64)。CPU91在基准厚度与检测厚度的差大于等于警告阈值H1时(S65:是),发出警告(S66)。缝制装置1通过适当地设定警告阈值H1,能够向操作者告知操作者不期望的厚度的缝制对象被载置于针板14。操作者通过参照警告,能够避免对操作者不期望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
CPU91获取小于警告阈值H1的变更阈值H2(S71)。在基准厚度与检测厚度的差小于警告阈值H1(S65:否)且大于等于变更阈值H2时(S72:是),与检测厚度相应地变更缝制条件(S73)。缝制装置1通过适当地设定警告阈值H1和变更阈值H2,能够在基准厚度与检测厚度的差未大至发出警告的程度,但以根据基准厚度设定的缝制条件进行缝制的做法不合适时,与检测厚度相应地自动变更缝制条件。缝制装置1能够节省操作者在缝制过程中变更缝制条件的工夫。缝制装置1与检测厚度相应地设定夹线量,因此,能够考虑与缝制对象的厚度相应的缝制对象与面线的摩擦来进行缝制。缝制装置1与检测厚度相应地设定压脚压力,因此能够在适当地按压缝制对象的状态下进行缝制。缝制装置1与检测厚度相应地设定交替上升量,因此,能够降低无法越过台阶部的可能性,能够抑制因台阶部与外压脚11碰撞所导致的噪音的产生。缝制装置1与检测厚度相应地调整主轴马达21的转数,因此能够提高缝制以预想的作业时间完成的可能性。
缝制装置1获取小于警告阈值H1的有效阈值H3(S74)。在基准厚度与检测厚度的差小于警告阈值H1(S65:否)且从检测厚度中减去基准厚度得到的值即差大于等于有效阈值H3时(S75:是),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有效(S76),该贯穿力提高功能通过以不同于对基准厚度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的通电模式驱动主轴马达21来提高机针7对缝制对象的贯穿力。通常,在针杆6相对于缝制对象的贯穿力不足时,机针7无法贯穿缝制对象,发生缝制不良。在针杆6相对于缝制对象的贯穿力过大时,噪音增加,使操作者感到不快。缝制装置1通过适当地设定警告阈值H1和有效阈值H3,能够在基准厚度与检测厚度的差未大至发出警告的程度,但以根据基准厚度设定的缝制条件进行缝制时机针7难以贯穿缝制对象时,自动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有效。缝制装置1能够节省操作者在缝制过程中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有效的工夫。缝制装置1能够抑制因针杆6的贯穿力不足导致缝制品质降低。
缝制装置1在基准厚度与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获取的检测厚度的差大于等于警告阈值H1时,使主轴马达21的驱动停止(S68、S10:是,S11)。缝制装置1通过适当地设定警告阈值H1,能够避免继续对操作者不期望的厚度的缝制对象的缝制。
缝制装置1的CPU91根据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在主轴马达21驱动开始前检测检测厚度(图8中的S51),告知基准厚度和在主轴马达21驱动开始前检测到的检测厚度的比较结果(图8中的S77)。操作者能够参照缝制装置1告知的比较结果,并能够根据比较结果在缝制前确认载置于针板14且被外压脚11按压的缝制对象是否为操作者所期望的缝制对象。因此,与以往相比,缝制装置1能够进一步提高在进行与缝制对象的厚度相应的缝制时的操作者的便利性。
缝制装置1的CPU91根据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检测检测厚度(图9中的S51),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检测厚度变化时发出警告(S56:是,S57)。缝制装置1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检测厚度变化时,能够通过告知来通知操作者。操作者能够参照来自缝制装置1的告知,与检测厚度的变化是否为操作者所期望的相应地适当应对。操作者例如能够通过缝制装置1告知的警告,来把握缝制对象不小心从针板14与外压脚11之间脱离的情况。操作者例如能够通过缝制装置1告知的警告,注意到缝制对象不小心被折叠并在该状态下缝制的情况。
缝制装置1的CPU91根据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检测检测厚度(图9中的S51),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检测厚度变化时(S56:是),与检测厚度相应地变更缝制条件(S59、S73)。缝制装置1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检测厚度变化时,能够与检测厚度相应地自动变更缝制条件。缝制装置1能够节省操作者在缝制过程中变更缝制条件的工夫。
缝制装置1的CPU91根据检测器49的检测结果,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检测检测厚度(图9中的S51),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检测厚度小于规定值时(S53:否),告知在针板14与外压脚11之间没有缝制对象(S54),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检测厚度小于规定值时,使主轴马达21的驱动停止(S55)。缝制装置1能够告知在针板14与外压脚11之间没有缝制对象并使主轴马达21的驱动停止。缝制装置1能够避免在缝制至缝制对象的端后主轴马达21的驱动继续。
缝制装置1的CPU91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按设定顺序获取多个基准厚度(S60),在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检测厚度变化时,对检测厚度和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基准厚度进行比较(S63)。CPU91在检测厚度与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基准厚度的差大于等于警告阈值H1时(S65:是),发出警告(S66)。缝制装置1能够避免在对缝制途中厚度改变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将厚度变化的部位检测为异常。缝制装置1在检测到检测厚度的变化时,对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基准厚度和检测厚度进行比较,因此,在对缝制途中厚度改变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仍然能够适当地对基准厚度和检测厚度进行比较。操作者通过参照缝制装置1的告知结果,例如在重复若干次相同缝制模式来进行缝制时,也能够注意到下述这些情况:缝制对象从针板14与外压脚11之间脱离;不小心将缝制对象折叠并在该状态下缝制;在弄错缝制对象的张数的状态下缝制;弄错缝制对象的种类。
缝制装置1具有存储装置94,该存储装置94存储多个主轴马达21驱动的过程中的基准厚度与设定顺序的组合。CPU91按设定顺序获取存储装置94中的设定表97中存储的多个组合(S60)。缝制装置1能够避免在像图10中的第一具体例那样地对缝制途中厚度改变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将厚度变化的部位检测为异常。缝制装置1在检测到检测厚度的变化时,对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基准厚度和检测厚度进行比较,因此,在对缝制途中厚度改变的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仍然能够适当地对基准厚度和检测厚度进行比较。
缝制装置1的CPU91将检测器49检测到的检测厚度设定为基准厚度(S23),将多个基准厚度与设定顺序的组合存储至存储装置94(S25)。缝制装置1能够将检测器49检测到的检测厚度作为基准厚度,并将多个基准厚度与设定顺序的组合存储至存储装置94。与从其他装置获取基准厚度与设定顺序的组合的装置相比,缝制装置1能够降低检测器49相对于缝制装置1的装配公差等的影响。
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缝制装置1的种类可以适当地变更,可以是平缝机、上下送布缝纫机等。缝制装置1也可以不具有中压杆、中压脚。检测器49检测缝制对象的厚度的方式可以适当地变更,例如也可以是光学式、电涡流式、超声波式、接触式中的任一种方式的接近位移传感器。检测器49的配置、检测时机可以适当地变更。
包含用于使缝制装置1进行缝制处理的指令的程序在CPU91执行程序之前存储在缝制装置1的存储装置94中即可。因此,程序的获取方法、获取路径、存储程序的设备也都可以适当地变更。也可以是,CPU91执行的程序借助线缆或无线通信从其他装置接收,并存储在闪存等存储装置中。其他装置例如包括计算机、借助网络与缝制装置1相连接的服务器。
缝制装置1进行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处理也可以由不同于CPU91的电子设备(例如ASIC)来进行。缝制装置1进行的处理也可以由多个电子设备(例如多个CPU)进行分布式处理。缝制装置1进行的处理的各步骤能够根据需要进行顺序的变更、步骤的省略和追加。本发明的范围还包括由在缝制装置1上运行的操作系统(OS)等利用CPU91的指令进行各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处理的方式。缝制装置1例如也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适当地施加下述变更。
缝制装置1也可以与缝制对象的检测厚度相应地变更缝制条件,或也可以不变更缝制条件。缝制装置1也可以与缝制对象的检测厚度相应地使贯穿力提高功能的设定为有效,或也可以使该功能的设定为无效,或也可以不变更设定。缝制装置1在与缝制对象的检测厚度相应地变更缝制条件时,作为变更对象的缝制条件可以与缝制装置1的结构相应地适当地变更。缝制装置1可以通过声音输出、警告灯亮灯等任意方法来告知比较结果、发出警告。张数表96、设定表97和阈值表98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设定方法可以适当地变更。缝制装置1可以变更或省略使用警告阈值H1、变更阈值H2、有效阈值H3、厚度阈值和变化阈值中的至少任一者的处理。缝制装置1也可以例如省略图9中的S68,在检测厚度与基准厚度的差的绝对值大于等于警告阈值H1时(S65:是),仅发出警告(S66),并不停止缝制。警告阈值H1、变更阈值H2、有效阈值H3、厚度阈值和变化阈值中的至少任一者的设定方法可以适当地变更。警告阈值H1、变更阈值H2、有效阈值H3和变化阈值中的至少任一者也可以是与检测厚度、基准厚度中的至少任一者相应地变更的值,或也可以是用算式表达的值,或也可以是预先存储在表中的值,或也可以是由操作者输入的值。
缝制装置1也可以例如省略图9中的S55,在检测厚度不大于等于厚度阈值时(S53:否),仅发出警告(S54),并不停止缝制。也可以是,缝制装置1仅在缝制开始前和缝制过程这两者中的某一者获取检测厚度,进行检测厚度和基准厚度的比较。也可以是,缝制装置1省略S56,不对检测厚度在缝制过程中是否变化进行检测。缝制装置1也可以省略S53~S55,也可以不对在针板14与外压脚11之间没有缝制对象进行检测或告知。缝制装置1也可以不存储设定表97,也可以省略S58~S60。缝制装置1也可以不进行图7中的设定处理的一部分或全部处理,例如,也可以在输入部16的检测结果中设定基准厚度。也可以是,缝制装置1在S23、S35的至少任一者中在规定时机检测对缝制对象进行缝制的过程中的检测厚度。该情况下,由于检测厚度与缝制装置1的缝制条件相应地改变,因此,也可以是,CPU91在S25、S36时将缝制条件连同检测厚度一起存储。缝制条件例如也可以是从落针数、暂停的有无、切线的有无、送布量的变化、主轴31的旋转方向的倒转的有无、夹线量的变化、压脚压力的变化、交替上升量的变化和转数的变化中适当地选择出来的条件。
Claims (11)
1.一种缝制装置,该缝制装置(1)具有:
针板(14),其载置缝制对象;
针杆(6),其沿上下方向延伸,能够在其下端装配机针;
针杆机构(32),其使所述针杆上下运动;
主轴马达(21),其驱动所述针杆机构;
压杆(8),能够在其下端装配压脚(9),该压杆利用所述压脚从上按压载置于所述针板的所述缝制对象;及
检测部(49),其检测所述压脚按压的所述缝制对象的厚度即检测厚度,
该缝制装置的特征在于,
该缝制装置具有:
获取部(91),其获取作为基准的一张或多张所述缝制对象的厚度即基准厚度;
比较部,其对所述检测厚度和所述基准厚度进行比较;及
告知控制部,其告知所述比较部的比较结果,
该缝制装置还具有警告阈值获取部,该警告阈值获取部获取对所述检测厚度与所述基准厚度的差的比较所用的警告阈值,
在所述基准厚度与所述检测厚度的差大于等于所述警告阈值时,所述告知控制部发出警告,
该缝制装置还具有:
变更阈值获取部,其获取变更阈值,该变更阈值小于所述警告阈值;及
条件变更部,在所述基准厚度与所述检测厚度的所述差小于所述警告阈值且大于等于所述变更阈值时,该条件变更部与所述检测厚度相应地变更缝制条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缝制装置还具有:
有效阈值获取部,其获取有效阈值,该有效阈值小于所述警告阈值;及
有效设定部,在所述基准厚度与所述检测厚度的所述差小于所述警告阈值且从所述检测厚度中减去所述基准厚度得到的值大于等于所述有效阈值时,该有效设定部将贯穿力提高功能设定为有效,该贯穿力提高功能通过以不同于对所述基准厚度的所述缝制对象进行缝制时的通电模式驱动所述主轴马达来提高所述机针对所述缝制对象的贯穿力。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缝制装置还具有缝制停止部,在所述基准厚度与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获取的所述检测厚度的差大于等于所述警告阈值时,该缝制停止部使所述主轴马达的驱动停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开始前检测所述检测厚度,
所述告知控制部告知所述基准厚度和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开始前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的所述比较结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所述检测厚度,
所述告知控制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变化时发出警告。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所述检测厚度,
该缝制装置还具有条件变更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变化时,该条件变更部与所述检测厚度相应地变更缝制条件。
7.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所述检测厚度,
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小于规定值时,所述告知控制部告知在所述针板与所述压脚之间没有所述缝制对象,
该缝制装置还具有缝制停止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小于所述规定值时,该缝制停止部使所述主轴马达的驱动停止。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检测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所述检测厚度,
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小于规定值时,所述告知控制部告知在所述针板与所述压脚之间没有所述缝制对象,
该缝制装置还具有缝制停止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小于所述规定值时,该缝制停止部使所述主轴马达的驱动停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获取部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按设定顺序获取多个所述基准厚度,
在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变化时,所述比较部对所述检测厚度和所述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所述基准厚度进行比较,
在所述检测厚度与所述设定顺序为下一个的所述基准厚度的差大于等于所述警告阈值时,所述告知控制部发出警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缝制装置还具有存储部,该存储部存储多个所述主轴马达驱动的过程中的所述基准厚度与所述设定顺序的组合,
所述获取部按所述设定顺序获取所述存储部中存储的多个所述组合。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缝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缝制装置还具有存储控制部,该存储控制部将所述检测部检测到的所述检测厚度设定为所述基准厚度,并使多个所述基准厚度与所述设定顺序的所述组合存储至所述存储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20-060891 | 2020-03-30 | ||
JP2020060891A JP7540179B2 (ja) | 2020-03-30 | 2020-03-30 | 縫製装置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63285A CN113463285A (zh) | 2021-10-01 |
CN113463285B true CN113463285B (zh) | 2023-01-03 |
Family
ID=7522317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320165.7A Active CN113463285B (zh) | 2020-03-30 | 2021-03-25 | 缝制装置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EP (1) | EP3889333A1 (zh) |
JP (1) | JP7540179B2 (zh) |
CN (1) | CN113463285B (zh) |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46563A (zh) * | 2014-02-19 | 2015-08-1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CN107881657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
CN110093723A (zh) * | 2018-01-31 | 2019-08-0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CN110512364A (zh) * | 2018-05-21 | 2019-11-29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871191B2 (ja) * | 1991-07-04 | 1999-03-17 | ブラザー工業株式会社 | ミシンの針棒制御装置 |
JPH08266762A (ja) * | 1995-04-03 | 1996-10-15 | Brother Ind Ltd | ミシン |
DE102005029955A1 (de) * | 2005-06-28 | 2007-01-04 | Dürkopp Adler AG | Nähmaschine |
JP2014188274A (ja) * | 2013-03-28 | 2014-10-06 | Brother Ind Ltd | ミシン |
-
2020
- 2020-03-30 JP JP2020060891A patent/JP7540179B2/ja active Active
-
2021
- 2021-03-25 CN CN202110320165.7A patent/CN113463285B/zh active Active
- 2021-03-25 EP EP21164887.8A patent/EP3889333A1/en not_active Withdrawn
Patent Citations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4846563A (zh) * | 2014-02-19 | 2015-08-19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CN107881657A (zh) * | 2016-09-30 | 2018-04-0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缝纫机和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
CN110093723A (zh) * | 2018-01-31 | 2019-08-06 | 兄弟工业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CN110512364A (zh) * | 2018-05-21 | 2019-11-29 | Juki株式会社 | 缝纫机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EP3889333A1 (en) | 2021-10-06 |
JP2021159109A (ja) | 2021-10-11 |
CN113463285A (zh) | 2021-10-01 |
JP7540179B2 (ja) | 2024-08-2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4846563B (zh) | 缝纫机 | |
US11066767B2 (en) | Sewing machine | |
JP2017124023A (ja) | ミシン | |
JP2019005502A (ja) | ミシン | |
JP4526956B2 (ja) | ミシン | |
JP2016150035A (ja) | ミシンとミシンの制御方法 | |
JP2008212289A (ja) | ミシン及びミシン制御プログラム | |
CN113463285B (zh) | 缝制装置 | |
CN103696150B (zh) | 缝纫机 | |
CN106917194B (zh) |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3993436B (zh) | 缝纫机、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 |
JP3913842B2 (ja) | ミシンの布押え圧力制御装置 | |
CN103290626B (zh) | 缝纫机 | |
CN110295463B (zh) | 缝纫机 | |
JP2006110237A (ja) | ミシン | |
CN102206904B (zh) | 缝纫机 | |
CN101845714B (zh) | 锁眼缝纫机 | |
JP2871200B2 (ja) | 針棒・釜別駆動ミシンの制御装置 | |
JP2018110608A (ja) | ミシン | |
CN102121176B (zh) | 缝纫机 | |
CN106192223B (zh) | 缝纫机及缝纫机的控制方法 | |
CN104846560B (zh) | 缝纫机 | |
CN110295462A (zh) | 缝纫机 | |
JP2013208403A (ja) | 穴かがり縫いミシン | |
TW202132648A (zh) | 縫製控制裝置及縫紉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