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43539B - 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 - Google Patents
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43539B CN113443539B CN202010212251.1A CN202010212251A CN113443539B CN 113443539 B CN113443539 B CN 113443539B CN 202010212251 A CN202010212251 A CN 202010212251A CN 113443539 B CN113443539 B CN 113443539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handrail
- safety control
- state
- response signal
- control devic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5/00—Control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2—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responsive to, or preventing, jamming by foreign objects
- B66B29/04—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responsive to, or preventing, jamming by foreign objects for balustrades or handrail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7/00—Indicating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Safety device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9/005—Applications of security monitor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00—Component parts of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23/22—Balustrades
- B66B23/24—Handrails
Landscapes
-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way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用于具有扶手的输送系统,所述扶手包括本体和扶手带,所述扶手带在动力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并与所述本体之间具有接合状态或脱离状态,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包括: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扶手的预设区段内,并在所述预设区段内的所述扶手带处于所述接合状态或所述脱离状态时分别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所述接触部在第一状态下与所述扶手带接触,在第二状态下至少部分地脱离与所述扶手带的接触;信号生成部,其设置成响应于所述接触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而生成响应信号。本发明能够有效提升自动扶梯等输送系统的安全性能,保障乘客和设备安全。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机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诸如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输送系统已经获取了广泛应用,能够为人们的工作、出行等带来极大的便利。虽然现有技术已经提供了众多类型的输送系统来满足各种不同的需求,它们在诸如结构构造、安全可靠性、制造和维护成本、工作性能等方面仍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举例而言,例如图1中所示,在这些现有的输送系统中通常设置有扶手,扶手一般包括两个部分,即通常采用固定安装的本体22和以可拆卸方式装设到本体22上的扶手带21,然后通过例如电动机等动力装置来驱使扶手带21相对于本体22移动。在正常情况下,扶手带21与本体22之间应保持或基本上保持接合状态,在图1中示意性地展示了三种示范情形(a)、(b)和(c),其中显示出了虽然有时会在扶手带21与本体22上的卡置结构200的配合中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离、倾斜等情况时,也不会发生脱离/失效现象。然而,在一些不期望情况下,例如图2(a)和图2(b)所示,一些区域内的扶手带21可能会出现单侧甚至两侧脱离了本体22,这种脱离状态将给输送系统的设备运行、乘客等带来安全风险,甚至可能会导致严重损害。尽管已知不少针对扶手进行测试保护、防断裂保护等方面的装置,但是它们还不能完全满足对于输送系统扶手的安全保护需求。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从而能够解决或者至少缓解了以上问题和其他方面的问题中的一个或多个。
首先,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它提供了一种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用于具有扶手的输送系统,所述扶手包括本体和扶手带,所述扶手带在动力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并且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接合状态或脱离状态,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包括:
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扶手的预设区段内,并且在所述预设区段内的所述扶手带处于所述接合状态或所述脱离状态时分别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与所述扶手带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至少部分地脱离与所述扶手带的接触;以及
信号生成部,其设置成响应于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而生成响应信号。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响应信号包括第一响应信号和/或第二响应信号,所述信号生成部在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生成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并在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生成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接触部包括:
基座,其构造成用于装设在所述扶手带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腔体内;
轴,其装设在所述基座上;
枢转件,其围绕着所述轴被可枢转地装设在所述基座上,并具有分别朝向所述扶手带的内侧的第一端和朝向所述信号生成部的第二端;以及
配重件,其装设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轴之间,并且设置成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下分别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内侧相接触或至少部分地脱离接触,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信号生成部的对应位置变化来促使所述信号生成部生成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信号生成部包括光电传感器,其装设在所述基座上并具有凹部,在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端从外部进入所述凹部而促使所述光电传感器生成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并且在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端离开所述凹部而促使所述光电传感器生成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第一端装设有一个或多个滚动件用于与所述内侧进行滚动接触。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轴与所述枢转件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卡簧。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接触部还包括盖件,其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基座的顶部。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信号生成部与用于控制所述输送系统运行的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设置成根据所述响应信号来执行安全控制操作,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或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分别使所述输送系统停止提供或重新提供所述动力;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或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分别发送或停止发送警报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或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分别在所述输送系统的管理端标示出处于所述脱离状态的扶手或取消标示;
将与所述扶手相关的事件信息通知至工作人员或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移动终端;
将与所述扶手相关的事件信息传送到与所述输送系统相连的本地和/或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在所述预设区段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并且所述控制器设置成:
在所述扶手处于待机模式下,当接收到由至少一个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后,使所述输送系统停止提供所述动力;以及
在所述扶手处于运行模式下,当接收到由第一预设数量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后,使所述输送系统不停止提供所述动力,并且当接收到由第二预设数量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后,使所述输送系统停止提供所述动力,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控制器还设置成:当接收到由预设数量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后,使所述输送系统不停止提供所述动力,并且执行所述安全控制操作中的至少另外一个安全控制操作。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预设区段是所述输送系统的至少一侧扶手的上端R段和/或下端R段,并且每个所述预设区段中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
在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可选地,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还包括信号处理部,其与所述信号生成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响应信号来执行与所述扶手相关的安全控制操作。
此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其包括:
扶手,其包括本体和扶手带,所述扶手带在动力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并且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接合状态或脱离状态;以及
一个或多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用于生成所述响应信号以进行安全控制操作。
在根据本发明的输送系统中,可选地,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扶手安全控制方法,其包括步骤:
使输送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所述输送系统设置有扶手和一个或多个如以上任一项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
监测当前是否由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响应信号;以及
如果已生成所述响应信号,则根据其进行安全控制操作。
从与附图相结合的以下详细描述中,将会清楚地理解根据本发明的各技术方案的原理、特点、特征以及优点等。例如,本发明方案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并且成本较低、工作性能灵敏且可靠,可以将本发明装置非常方便、灵活地布置在输送系统扶手的任何需要位置处,能够实现及时、准确的安全控制,从而有利于增强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输送系统的安全性能,保护乘客和设备安全,提高产品竞争力。
附图说明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但是应当知道,这些附图只是出于解释目的而设计的,仅意在概念性地说明此处描述的结构构造,而不必要依比例进行绘制。
图1是一个现有输送系统中的扶手带与本体之间处于接合状态的三种情形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现有输送系统中的扶手带与本体之间处于脱离状态的两种情形示意图。
图3是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示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沿着图3中A-A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沿着图3中B-B方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3所示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示例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7是一个安装有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示例的自动扶梯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8是一个根据扶手安全控制方法示例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以下将以示例方式来说明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的结构组成、布置、特点和优点等,然而所有的描述不应用于对本发明形成任何限制。在本文中,技术用语“连接(或相连等)”涵盖了特定部件直接连接至另一部件和/或间接连接至另一部件,技术术语“第一”、“第二”仅是用于区分性表述目的,而无意于表示它们的顺序和相对重要性。
此外,对于在本文所提及的实施例中予以描述或隐含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或者被显示或隐含在各附图中的任意单个技术特征,本发明仍然允许在这些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物)之间继续进行任意组合或者删减而不存在任何的技术障碍,从而应当认为这些根据本发明的更多实施例也是在本文的记载范围之内。另外,为了简洁起见,相同或相类似的零部件和特征在同一附图中可能仅在一处或若干处进行标示,并且在本文中不多赘述例如自动扶梯的组成结构、各类现有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等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经公知的一般事项。
根据本发明的设计思想,首先提供了用于输送系统(如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通过它可以及时发现例如已发生脱轨的扶手故障,从而有利于及时采用措施来增强安全保障,起到更好保护乘客、设备等作用。总体来讲,本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可以包括两个部分,即接触部和信号生成部,本发明允许采用任何可能的方式来实现以上这两个部分,以便充分适应不同的应用需求情况。
对于接触部来讲,它是按照需要被布置在输送系统的扶手的一个或多个区段内,通过与扶手带之间形成接触操作或非接触操作,可以以此反映出位于该位置处或附近的扶手带和本体二者当前处于接合状态,还是处于脱离状态。
更具体来讲,可将接触部设置成具有两个不同的状态:在第一状态下,可以使接触部与扶手带之间保持接触,这可对应于扶手带和本体二者处于正常的接合状态;在第二状态下,接触部与扶手带之间完全脱离接触,这可对应于例如图2(b)中所示的扶手带21的两侧都脱离了本体22的情形,当然接触部也可以是与扶手带部分地脱离接触,这可对应于例如图2(a)中所示的扶手带21的单侧脱离了本体22的情形,这样的单侧脱离有可能会导致扶手带21最终两侧都脱离了本体22,即出现上述的接触部完全脱离与扶手带接触的情形,因此如果能够及时发现上述的部分地脱离接触的情形,那么这对于针对出现故障的扶手尽早进行安全控制,避免形成更大程度和更广范围的安全风险是相当有利的。在下文中,将会结合具体实施例来对接触部进行更详细的示范性介绍。
信号生成部是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的另一个组成部分,它可以与接触部集成布置在一起,也可将它们分开布置。如上所述,根据接触部的当前所处状态(即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可以反映出安全控制装置所布置区域内的扶手带和本体之间的当前状态(即属于可正常工作的接合状态,还是属于异常的脱离/失效状态)。也就是说,如果发现接触部已经从第一状态进入第二状态,那么可以表明在该处的扶手带已经脱离了本体;与此相反,如果发现接触部已从第二状态返回到第一状态,则可表明已将扶手带与本体二者重新接合在一起。对于信号生成部来讲,它就是被设计成用来对接触部的以上两种不同状态之间的切换做出响应,以便生成相应的响应信号。这样的响应信号可以根据需要来进行设计,并且可将其用于对扶手进行安全控制操作。
作为示例说明,例如在一些应用场合下,有可能仅关注扶手带发生脱离故障,因此可以只通过信号生成部来生成第一响应信号,这对应于接触部从第一状态切换至第二状态时的情形。又比如,在另外一些应用场合下,有可能仅需获知之前脱离的扶手带是否已重新与本体接合,因此可以只通过信号生成部来生成第二响应信号,这对应于接触部从第二状态切换至第一状态时的情形。再比如,在其他一些应用中,则需要由信号生成部不仅生成第一响应信号,而且也生成第二响应信号,以便更加灵活、充分地进行扶手安全控制操作。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装置中的信号生成部可采用例如多种传感器、控制器、芯片等元器件来实现,随后将通过一个采用光电传感器的实施例来对此进行示范性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这些示例内容的教导来获得信号生成部的更多实现形式。
请结合参考图3至图6,通过这些附图示意性地图示出了一个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实施例的大致构成情况以及工作原理等,下面就借助该实施例并结合这些附图来对本发明装置进行详细说明。
在这个给出的实施例中,该扶手安全控制装置100可以包括基座11、轴12、枢转件13、配重件14、滚动件15和光电传感器31。其中,可以由光电传感器31构成以上讨论的信号生成部,该光电传感器31被安装在基座11上并且设置有凹部310(如可以呈U型等形状),通过检测进入或离开凹部310所产生的光变化并且基于光电效应,可以用来将光变化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在本示例中就利用了光电传感器的以上工作特性来生成响应信号,随后将更详细说明。在该扶手安全控制装置100,除了上述光电传感器31之外的其余零部件将构成以上讨论的接触部。
具体来讲,基座11可以为零部件提供容纳空间,并起到支撑等作用。它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合适的材料制成,并且可构造形成任何适宜形状,例如可使用诸如铝合金材料等将基座11构造成基本上呈长方体的形状,以便可使得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具有质量轻、强度高、耐环境腐蚀等优势,并且容易将其装设在例如扶手带21和与本体22之间的腔体20内部。在具体应用时,本发明允许采用各种可能的连接方式用来将基座11安装到扶手上的任何合适位置处(如腔体20等),例如可以使用焊接、固定件连接(如使用螺钉、卡扣等)、粘合剂连接(如使用强力胶等)等一种或多种连接方式。
如图3、图4和图5中所示,可将轴12装设在基座11上,并将枢转件13布置成可围绕该轴12进行枢转运动,该枢转件13通常被构造成杆状并且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端131和第二端132。作为可选情形,可通过另外设置如卡簧等紧固件17、如直线轴承等支撑件19来更好地保证并增强上述轴12和枢转件13之间连接的稳固性。
可以在枢转件13的第一端131处设置一个或多个滚动件15,以便用来与扶手带21的内侧210进行滚动接触,采用这种接触方式能够在保持相互接触的同时,有利于减小它们之间的摩擦损耗,促使装置能够长期稳定地工作,并且避免由于安装了本发明装置而可能对扶手的正常运行带来影响。在该实施例中,可以将滚动件15通过轴16安装在第一端131上,并且可使用如卡簧等紧固件17将它们稳固在所设定的装配位置中。
枢转件13的第二端132是朝向光电传感器31,并且在该第二端132和轴12之间布置有配重件14,可通过例如螺栓等连接件18将配重件14固装在枢转件13上。配重件14本身的形状、尺寸、使用材料、布置位置、重量等,这些都可以根据不同应用情况来进行灵活设定和调整,以便充分满足各种需要并实现本发明目的。
如图6所示,在初始情况下,由于配重件14所产生的重力作用,可以使得枢转件13围绕着轴12沿着逆时针方向进行枢转,直到位于枢转件13的第一端131的滚动件15抵靠到扶手带21的内侧210形成接触,在图6中已经使用了水平线L1对此进行了示意性表示。此时,枢转件13处于位置P1,滚动件15的顶端与扶手带21的内侧210保持滚动接触,并且枢转件13的第二端132是位于光电传感器31的凹部310的外部。
一旦发生了异常或故障等情况而导致扶手带21处于脱离状态,那么扶手带21将会发生位置改变,这在图6中已经使用了另一水平线L2对此进行了示意性表示,该水平线L2相对于水平线L1更远离于本体22的卡置结构220(即表示了脱离状态),那么将会造成枢转件13的第一端131与该内侧210完全或者部分地脱离接触,配重件14的重力作用将会促使枢转件13围绕着轴12继续沿着逆时针方向枢转而到达位置P2,根据本发明设计方案,此时枢转件13的第二端132将会进入到光电传感器31的凹部310。由于第二端132的上述位置变化将对光电传感器31带来影响并被其采集到光线变化,它将会对此进行响应并基于光电效应来产生相应的电信号,这种电信号就构成了在前文中讨论的响应信号,通过响应信号可以反映出扶手带的当前脱离状态,从而可以据此来实施各种可能的安全控制操作,以便及时、有力地保障乘客和传输系统的安全。
参考以上工作过程,可以理解的是,当将扶手带21恢复到与本体22保持正常的接合状态时,扶手带21的内侧210将朝向枢转件13的第一端131的滚动件15施压,从而迫使枢转件13从上述位置P2返回到位置P1处,该第二端132也将由此离开光电传感器31的凹部310而处于其外部,光电传感器31同样可以对第二端132的这种位置变化做出响应,并由此生成可反映出扶手带当前接合状态的相应信号,这样就可以根据此类响应信号来实施各种可能的安全控制操作,提高传输系统的安全性能。
在示例性给出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100中,还可以设置盖件10作为接触部的一部分。盖件10可按照需要采用例如铝合金、塑料等适宜材料制成,可以将其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基座11的顶部,以便能够防止灰尘、杂物等可能进入到基座11的内部对其中的零部件造成不利影响。当然,在一些实施方式下,可以不必设置上述盖件10,或者将它可选地与基座11一体化制成,然后可以从基座11的侧部或底部来装配零部件。
按照不同应用需求情况,可以将本扶手安全控制装置选择布置在输送系统的扶手上的任何适宜位置处,并且每一位置处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的具体布置数量、形状、尺寸等也都允许进行灵活设置和调整。
举例而言,例如请参考图7,可以在一个自动扶梯40的单侧或两侧扶手的下端区段S1和/或上端区段S2分别间隔设置两个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即可以在下端区段S1的位置A和位置B处各设置一个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在上端区段S1的位置C和位置D处各设置一个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如此,可以在自动扶梯40的两侧扶手的以上这些区段上总共布置8个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从而形成安全保护覆盖面较广的体系。
应当指出的是,以上区段S1和S2在业内常被称为R段,人们容易关注到自动扶梯40上的返回区段41和42处的扶手脱离问题,但是会忽视在以上R区段中的扶手安全问题,现有技术没有提供针对这些区段内的扶手安全防护装置,采用本发明装置弥补了以上不足,能够进一步提高自动扶梯等产品的整体安全性能。
另外,还应指出的是,对于具有两个或更多个坡度的输送系统,本发明允许在所有这些坡度的一侧或两侧扶手上,或者仅在其中一些坡度的一侧或两侧扶手上设置一个或多个本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以符合不同应用场合下的具体需求。
在获得了例如由光电传感器31等信号生成部所生成的响应信号之后,可以利用它来实施安全控制操作,这可以采用众多可行的方式来加以实现。
作为举例说明,可以将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的信号生成部与用于控制输送系统运行的控制器(如自动扶梯的控制器等)进行连接,以便通过该控制器来实施各种可能的具体的安全控制操作。例如,这样的安全控制操作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以下这些示例说明的操作当中的一个或者多个:
可以根据上述第一响应信号使输送系统停止提供动力,以便避免可能造成扶手带脱离区域进一步扩展、危害到乘客人身安全、造成设备受损的不利影响;
可以根据上述第二响应信号使输送系统重新提供动力,使得系统能够及时恢复正常工作,尽快提供运载服务来满足人们的需要,从而提高输送系统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
可以根据上述第一响应信号来向外发送警报信息,或者可以根据上述第二响应信号停止向外发送警报信息,以上警报信息可以采用例如语音、文字、视频、图像、灯光等任何可用形式,以便促使人们发现,起到告知、警示等作用;
可以根据上述第一响应信号在输送系统的管理端标示出处于脱离状态的扶手,以便系统管理人员、维修人员等人士进行相应的处理;或者,可以根据上述第二响应信号,将之前在输送系统的管理端标示出处于脱离状态的扶手的相应标示取消掉,使得管理端的显示内容与扶手的真实运行状况保持一致;
可以将与扶手相关的事件信息通知到工作人员或者用户端,这样的用户端可以包括但不限于移动终端(如手机)、专用通信设备(如无线对讲机、传呼机、楼宇屏幕)等,如此可以促使工作人员能够及时快速地获知当前已发生异常或故障的扶手情形,然后尽快赶到现场或采取其他措施来处理相应的问题;
可以将与扶手相关的事件信息传送到与输送系统相连的本地服务器和/或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这也将有利于促进对于扶手异常或故障等情况的深入分析,促进产品质量或服务管理水平等改进和提高。
再举例来讲,在将两个或更多个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同时布置在某个扶手区域的情况下,可以将输送系统在用于控制运行的控制器设置成执行以下控制操作:
如果扶手当前处于待机模式(即此时可以根据应用情况,随时向扶手提供动力来驱使其运行),那么当接收到从一个或多个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发出的第一响应信号后,就控制使得输送系统停止向扶手提供动力,以便充分保证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和/或
如果扶手当前处于运行模式(即此时正在向扶手提供动力驱使其运行),当接收到N个数量(如一个或两个等)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发出的第一响应信号后,则仍然使得输送系统向扶手提供动力使其继续运行,并且当接收到M个数量(M>N)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发出的第一响应信号后,那么就使得输送系统停止向扶手提供动力。应用以上控制策略,可提供适当的安全控制灵活性,这是因为考虑到可能存在响应信号误报、局部区域的扶手脱离故障可能不会对系统整体带来严重风险等情况,如果此时立即停止输送系统的整个扶手运行,那么可能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混乱和影响,所以在一些场合下采用以上控制策略是积极有益的。
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作为可选情形,当接收到上述的N个数量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发出的第一响应信号后,虽然此时可以不必停止向扶手提供动力,但是仍然可执行一些安全控制操作,例如根据以上第一响应信号来向外发送警报信息、通知工作人员的用户端和/或在输送系统的管理端进行标示等,这在前文中已对此进行了示范性说明,请结合参考这些前述内容。
通过结合参阅图3至图7中展示出的这些示例,以上已经详细说明了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的大致结构组成、工作原理和技术优势等内容,但是必须说明在不脱离本发明主旨的情况下,本发明允许根据实际应用情况来进行各种可能的灵活设计、改变和调整。
举例而言,尽管如前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可以由接触部和信号生成部来构成,并且借助于输送系统中的控制器来实施安全控制操作,然而在一些实施方式下,本发明也允许为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单独地配置信号处理部,将它与信号生成部进行连接,用来接收响应信号并根据其来执行与扶手相关的安全控制操作。例如,上述的信号处理部可以安装在现场的警报灯、提醒屏幕、蜂鸣器等,可以通过它们来及时发送出警示信息,能够帮助现场工作人员迅速发现并立即解决问题,同时也可提醒乘客马上采用安全防范措施,从而可能根本不需要停止整个扶手的运行。
又比如,在前文示例中,详细讨论了可将接触部和信号生成部二者集成在一个独立装置中,然后将其安装在扶手带和本体之间的腔体内,这样的独立装置具有结构紧凑、易于制造、安装和维护,并且成本较低、适用范围广泛等众多优点。但是,应当指出的是,接触部、信号生成部和上述的信号处理部均允许根据应用需要来进行连接布置,例如可以在接触部和信号生成部之间、信号生成部和信号处理部之间采用远程有线方式或者无线方式来进行信号传送,从而实现更加灵活的分布式布置。
再比如,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信号生成部可以采用相对于光电传感器更为复杂或者简单的元器件、单元或模块来实现,例如本发明允许直接使用触碰开关,通过接触部在第一状态与第二状态之间切换时来改变触碰开关的当前状态,从而起到生成相应的响应信号的效果。
另外,应当理解,本发明装置中的接触部与扶手之间的接触方式不限于前文中示例性说明的滚动接触方式,在一些实施方式下也可以采用例如滑动接触方式等,并且接触部与扶手带的接触部位也允许按照设计需要来灵活设定。因此,以上这些内容都可以包含在本发明装置的众多可行实施方案中。
鉴于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具有如上所述的这些明显优于现有技术的技术优势,因此非常适合将其应用到现有的各类运载系统中,以便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包括前文中描述的弊端和不足之处。
根据本发明设计思想,还在另外的技术方案中提供了一种输送系统,可以在该输送系统中配置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发明所设计提供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即通过设置此类装置来提供如前所述的响应信号,然后可利用以上响应信号来进行安全控制操作,以此实现对乘客、运载物品、设备等进行安全保护的功能,从而明显提高现有输送系统的安全性能。应当说明的是,在本文中各处提及到的输送系统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例如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它们可用来运载乘客、宠物、货物等各种可能的输送对象。
此外,作为明显优于现有技术的另一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扶手安全控制方法。作为举例来讲,如图8所示,在一个扶手安全控制方法示例中,可以包括以下这些步骤:
首先,在步骤S11中,可以使输送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此时的扶手可以是处于运行状态或待机状态等,在该输送系统中可以配置有一个或多个根据本发明所设计提供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
在步骤S12中,可以监测当前是否由以上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了响应信号,在具体应用时,可例如在输送系统的管理端或者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的信号处理部等来进行这样的监测操作;以及
如果经过监测之后,发现已经生成了相应的响应信号,那么就可以在步骤S13中,根据以上响应信号来进行安全控制操作,这可以例如通过输送系统的管理端(如其中的前述控制器等)或者扶手安全控制装置中的信号处理部等来控制实施,由此能够有利地保障乘客人员、输送系统设备等的安全。
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在前文中已经针对响应信号的生成和应用、安全控制操作、控制器、信号处理部、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的配置、不同状态切换等这些技术内容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因此可以直接参阅前述相应部分的具体说明,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仅以举例方式来详细阐明根据本发明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这些个例仅供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及其实施方式之用,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形和改进。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均应属于本发明的范畴并为本发明的各项权利要求所限定。
Claims (15)
1.一种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用于具有扶手的输送系统,所述扶手包括本体和扶手带,所述扶手带在动力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并且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接合状态或脱离状态,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触部,其设置在所述本体和所述扶手带之间的腔体内,并且在所述扶手的预设区段内的所述扶手带处于所述接合状态或所述脱离状态时分别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下与所述扶手带接触,在所述第二状态下至少部分地脱离与所述扶手带的接触;以及
信号生成部,其设置成响应于所述接触部在所述第一状态与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的切换而生成响应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响应信号包括第一响应信号和/或第二响应信号,所述信号生成部在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生成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并在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生成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包括:
基座,其构造成用于装设在所述扶手带与所述本体之间的腔体内;
轴,其装设在所述基座上;
枢转件,其围绕着所述轴被可枢转地装设在所述基座上,并具有分别朝向所述扶手带的内侧的第一端和朝向所述信号生成部的第二端;以及
配重件,其装设在所述第二端和所述轴之间,并且设置成用于在所述第一状态或所述第二状态下分别使得所述第一端与所述内侧相接触或至少部分地脱离接触,并且通过所述第二端相对于所述信号生成部的对应位置变化来促使所述信号生成部生成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和/或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信号生成部包括光电传感器,其装设在所述基座上并具有凹部,在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第一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二端从外部进入所述凹部而促使所述光电传感器生成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并且在所述接触部从所述第二状态切换至所述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二端离开所述凹部而促使所述光电传感器生成所述第二响应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第一端装设有一个或多个滚动件用于与所述内侧进行滚动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轴与所述枢转件之间设置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包括卡簧。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接触部还包括盖件,其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基座的顶部。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信号生成部与用于控制所述输送系统运行的控制器相连,所述控制器设置成根据所述响应信号来执行安全控制操作,其包括以下至少一个: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或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分别使所述输送系统停止提供或重新提供所述动力;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或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分别发送或停止发送警报信息;
根据所述第一响应信号或所述第二响应信号,分别在所述输送系统的管理端标示出处于所述脱离状态的扶手或取消标示;
将与所述扶手相关的事件信息通知至工作人员或用户端,所述用户端包括移动终端;
将与所述扶手相关的事件信息传送到与所述输送系统相连的本地和/或云端服务器进行存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在所述预设区段内设置有至少两个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并且所述控制器设置成:
在所述扶手处于待机模式下,当接收到由至少一个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后,使所述输送系统停止提供所述动力;以及
在所述扶手处于运行模式下,当接收到由第一预设数量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后,使所述输送系统不停止提供所述动力,并且当接收到由第二预设数量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后,使所述输送系统停止提供所述动力,所述第二预设数量大于所述第一预设数量。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控制器还设置成:当接收到由预设数量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的所述第一响应信号后,使所述输送系统不停止提供所述动力,并且执行所述安全控制操作中的至少另外一个安全控制操作。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预设区段是所述输送系统的至少一侧扶手的上端R段和/或下端R段,并且每个所述预设区段中设置至少两个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中,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还包括信号处理部,其与所述信号生成部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响应信号来执行与所述扶手相关的安全控制操作。
13.一种输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扶手,其包括本体和扶手带,所述扶手带在动力驱动下相对于所述本体移动并且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接合状态或脱离状态;以及
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其用于生成所述响应信号以进行安全控制操作。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输送系统,其中,所述输送系统包括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15.一种扶手安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
使输送系统处于工作状态,所述输送系统设置有扶手和一个或多个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扶手安全控制装置;
监测当前是否由所述扶手安全控制装置生成响应信号;以及
如果已生成所述响应信号,则根据其进行安全控制操作。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12251.1A CN113443539B (zh) | 2020-03-24 | 2020-03-24 | 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 |
US17/097,069 US11192756B2 (en) | 2020-03-24 | 2020-11-13 | Safety control device for handrail, conveyor system and safety control method for handrail |
EP20215119.7A EP3885303B1 (en) | 2020-03-24 | 2020-12-17 | Handrail safety control device, transportation system and handrail safety control method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010212251.1A CN113443539B (zh) | 2020-03-24 | 2020-03-24 | 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43539A CN113443539A (zh) | 2021-09-28 |
CN113443539B true CN113443539B (zh) | 2024-11-12 |
Family
ID=738554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010212251.1A Active CN113443539B (zh) | 2020-03-24 | 2020-03-24 | 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92756B2 (zh) |
EP (1) | EP3885303B1 (zh) |
CN (1) | CN113443539B (zh) |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04477B1 (en) * | 2004-02-26 | 2008-07-29 | Toennisson H Eugene | Proximity hand rail monitor for a moving walkway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S59138587A (ja) * | 1983-01-25 | 1984-08-09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乗客コンベヤの安全装置 |
JPH0699107B2 (ja) | 1989-12-19 | 1994-12-07 |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 エスカレーターの安全装置 |
US5092446A (en) * | 1991-06-13 | 1992-03-03 | Ecs Corporation | Handrail monitoring system |
JPH06255973A (ja) | 1993-03-08 | 1994-09-13 | Toshiba Corp | エスカレータ手すりベルト安全装置 |
JP3563813B2 (ja) * | 1995-03-24 | 2004-09-08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エスカレータのハンドガードブーツ安全装置 |
US6015038A (en) * | 1995-12-19 | 2000-01-18 | Otis Elevator Company | Handrail monitoring system |
US6112166A (en) * | 1997-10-31 | 2000-08-29 | Digimetrix, Inc. | Portable measurement tool and method for escalators and moving walks |
EP0960847A1 (de) * | 1998-05-27 | 1999-12-01 | Inventio Ag | Fahrtreppe oder Fahrsteig mit einer Handlaufüberwachungseinrichtung |
KR100617419B1 (ko) * | 2003-12-19 | 2006-08-30 | 오티스 엘리베이터 컴파니 | 저소음 체인이상감지장치 |
GB0517759D0 (en) * | 2005-09-01 | 2005-10-12 | Fenner Dunlop Ltd | Conveyor belt monitoring |
CN102398844B (zh) * | 2011-11-28 | 2013-10-09 |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的检测扶手带脱落装置 |
GB2526368B (en) | 2014-05-23 | 2019-10-09 | Kerett Electronic Services Ltd | Moving walkway safety system |
CN205555841U (zh) * | 2016-04-26 | 2016-09-07 |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 扶手带防护装置 |
CN207596297U (zh) * | 2017-05-23 | 2018-07-10 | 通力股份公司 | 电梯或移动步行梯的扶栏柱部分的移动扶手引导组件 |
JP6973261B2 (ja) * | 2018-04-17 | 2021-11-24 | 三菱電機ビルテクノサービス株式会社 | 移動手摺状態監視機能を有する乗客コンベアおよび移動手摺状態監視システム |
-
2020
- 2020-03-24 CN CN202010212251.1A patent/CN113443539B/zh active Active
- 2020-11-13 US US17/097,069 patent/US11192756B2/en active Active
- 2020-12-17 EP EP20215119.7A patent/EP3885303B1/en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7404477B1 (en) * | 2004-02-26 | 2008-07-29 | Toennisson H Eugene | Proximity hand rail monitor for a moving walkway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US11192756B2 (en) | 2021-12-07 |
EP3885303A1 (en) | 2021-09-29 |
EP3885303B1 (en) | 2023-09-13 |
US20210300730A1 (en) | 2021-09-30 |
CN113443539A (zh) | 2021-09-2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ES2960605T3 (es) | Unidad de monitorización para monitorizar un ascensor | |
CN101475094B (zh) | 基于多传感器技术的皮带运输机自检型托辊 | |
USRE43887E1 (en) | Conveyor carousel with distributed drive system | |
CN1286207A (zh) | 升降机机修工的自动保护 | |
KR102172082B1 (ko) | 주행 중 추락방지 자동감지 및 정지가 가능한 이승 로봇 | |
KR20150105542A (ko) | 무게감지센서 및 변속수단을 구비한 에스컬레이터의 안전운행시스템 | |
CN115026789B (zh) | 三重保护安全避障装置 | |
US20220081254A1 (en)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operation of elevators and other devices | |
EP3232177A1 (en) | Building settling detection | |
JP6042606B2 (ja) | ホーム転落通知システム | |
CN113443539B (zh) | 扶手安全控制装置、输送系统和扶手安全控制方法 | |
JP5257867B2 (ja) | 乗客コンベア | |
KR20180061181A (ko) | 엘리베이터 시스템을 위한 모니터링 디바이스 | |
CA2942858A1 (en) | Method for operating a lift system and a lift control device operat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thod | |
CN211820678U (zh) | 一种主机油质监控系统及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 | |
KR20180129157A (ko) | 작업장 경보 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 |
CN114715751A (zh) | 一种电梯安全评估管理系统 | |
US5918705A (en) | Building elevator door restrictor | |
CN218434677U (zh) | 钢丝绳松断检测机构和换电站 | |
US20240058968A1 (en) | Service robot | |
JP2020011808A (ja) | エレベータ監視システム | |
JP2009083960A (ja) | 乗客コンベアの踏段鎖破断検出装置 | |
KR100978903B1 (ko) | 안전장치가 부착된 에스컬레이터용 멀티포스트 | |
CN220702349U (zh) | 一种物流仓储可转向式输送机 | |
US20220144594A1 (en) | Side monitoring device for a passenger transport system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