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6857A - 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16857A CN113416857A CN202110679394.8A CN202110679394A CN113416857A CN 113416857 A CN113416857 A CN 113416857A CN 202110679394 A CN202110679394 A CN 202110679394A CN 113416857 A CN113416857 A CN 113416857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solution
- nickel
- sulfide concentrate
- leaching
- ions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Pending
Links
- WWNBZGLDODTKEM-UHFFFAOYSA-N sulfanylidene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S WWNBZGLDODTKEM-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5
- 239000012141 concentrat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4
-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Nickel Chemical compound [Ni] PXHVJJICTQNCMI-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79
- 229910052759 nick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8
- 239000010941 cobalt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29910017052 cobalt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cobalt atom Chemical compound [Co] GUTLYIVDDKVIGB-UHFFFAOYSA-N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57
- 238000002386 leac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8
-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Iron Chemical compound [Fe] XEEYBQQBJWHFJM-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23
- 238000006243 chemical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1
- 238000000605 extr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92
- 229910052742 ir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PUZPDOWCWNUUKD-UHFFFAOYSA-M sodium 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Na+] PUZPDOWCWNUUKD-UHFFFAOYSA-M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6
- -1 iron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48
- BHPQYMZQTOCNFJ-UHFFFAOYSA-N Calcium cation Chemical compound [Ca+2] BHPQYMZQTOCNFJ-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Magnesium ion Chemical compound [Mg+2] JLVVSXFLKOJNI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29910001424 calc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29910001425 magnesium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229910052751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4
- 229910052802 copper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0949 copp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9000011775 sodium fluorid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235000013024 sodium fluoride Nutritio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3
- LGQLOGILCSXPEA-UHFFFAOYSA-L nickel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Ni+2].[O-]S([O-])(=O)=O LGQLOGILCSXPEA-UHFFFAOYSA-L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229910000363 nickel(II) sulf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2
-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Cu] RYGMFSIKBFXOCR-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1
- 239000007800 oxidant agen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047 product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4
- 239000002244 precipita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1590 oxidat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2
- 229910000361 cobalt sulf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229940044175 cobalt sulfate Drug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KTVIXTQDYHMGHF-UHFFFAOYSA-L cobalt(2+)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Co+2].[O-]S([O-])(=O)=O KTVIXTQDYHMGHF-UHFFFAOYSA-L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9
-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Calcium Chemical compound [Ca] OYPRJOBELJOOCE-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Magnesium Chemical compound [Mg] FYYHWMGAXLPEAU-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791 calc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575 calc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39000011777 magnesium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29910052749 magnes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8
- 229910001429 cobalt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XLJKHNWPARRRJB-UHFFFAOYSA-N cobalt(2+) Chemical compound [Co+2] XLJKHNWPARRRJB-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239000002994 raw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1
-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N Sulfur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OS(O)(=O)=O QAOWNCQODCNURD-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0
- 238000000498 ball mil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2
- 239000012074 organic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8
- CDBYLPFSWZWCQE-UHFFFAOYSA-L Sodium Carbonate Chemical compound [Na+].[Na+].[O-]C([O-])=O CDBYLPFSWZWCQE-UHFFFAOYSA-L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2
-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atomic oxygen Chemical compound [O] QVGXLLKOCUKJS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3795 chemical substances by applicatio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01301 oxyge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29910052760 oxy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6
- 239000012535 impurity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5
- 239000007788 liquid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4
- 238000000926 s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2
- HEMHJVSKTPXQMS-UHFFFAOYSA-M Sod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Na+] HEMHJVSKTPXQMS-UHFFFAOYSA-M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0
- 238000010438 heat treatment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7
- 229910000029 sodium carbon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6
- 238000001816 cool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7791 liqu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12071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8000003756 stirr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CWYNVVGOOAEACU-UHFFFAOYSA-N Fe2+ Chemical compound [Fe+2] CWYNVVGOOAEACU-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VTLYFUHAOXGGBS-UHFFFAOYSA-N Fe3+ Chemical compound [Fe+3] VTLYFUHAOXGGBS-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MHAJPDPJQMAIIY-UHFFFAOYSA-N Hydrogen pe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O MHAJPDPJQMAII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1447 ferric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29910001448 ferrous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0000001376 precipit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9
- 238000001704 evapo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04137 mechanical activ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BFDHFSHZJLFAMC-UHFFFAOYSA-L nickel(ii)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OH-].[OH-].[Ni+2] BFDHFSHZJLFAMC-UHFFFAOYSA-L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9000007789 gas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7
- ROOXNKNUYICQNP-UHFFFAOYSA-N ammonium per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NH4+].[NH4+].[O-]S(=O)(=O)OOS([O-])(=O)=O ROOXNKNUYICQ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6
- 239000002245 particl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39000007790 solid phas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LCPVQAHEFVXVKT-UHFFFAOYSA-N 2-(2,4-difluorophenoxy)pyridin-3-amine Chemical compound NC1=CC=CN=C1OC1=CC=C(F)C=C1F LCPVQAHEFVXVKT-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BZSXEZOLBIJVQK-UHFFFAOYSA-N 2-methylsulfonylbenzoic acid Chemical compound CS(=O)(=O)C1=CC=CC=C1C(O)=O BZSXEZOLBIJVQK-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5708 Sodium hypochlorit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01870 ammonium persulf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SUKJFIGYRHOWBL-UHFFFAOYSA-N sodium hypochlorite Chemical compound [Na+].Cl[O-] SUKJFIGYRHOWBL-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CHQMHPLRPQMAMX-UHFFFAOYSA-L sodium persulfate Substances [Na+].[Na+].[O-]S(=O)(=O)OOS([O-])(=O)=O CHQMHPLRPQMAMX-UHFFFAOYSA-L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406 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935 jarosi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4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3
- VEQPNABPJHWNSG-UHFFFAOYSA-N Nickel(2+) Chemical compound [Ni+2] VEQPNABPJHWNSG-UHFFFAOYSA-N 0.000 abstract 1
- 229910001453 nickel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1965 in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9
- 230000035484 reaction tim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4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0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2360 preparation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0907 mechanical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13386 optimize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9
- 238000003760 magnetic stirr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8
- 150000002500 ion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7127 saponific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6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WUKWITHWXAAZEY-UHFFFAOYSA-L calcium di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F-].[Ca+2] WUKWITHWXAAZEY-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634 calcium flu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29910001635 magnesium fluorid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03647 oxid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7254 oxidation rea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4064 recyc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084 colloidal system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2425 crystallis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025 crystalliz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3247 decrea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5 energy consump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2349 favourable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0227 grin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ORUIBWPALBXDOA-UHFFFAOYSA-L magnesium fluoride Chemical compound [F-].[F-].[Mg+2] ORUIBWPALBXDOA-UHFFFAOYSA-L 0.000 description 3
- YFLLTMUVNFGTIW-UHFFFAOYSA-N nickel;sulfanylidenecopper Chemical compound [Ni].[Cu]=S YFLLTMUVNFGTIW-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VHUUQVKOLVNVRT-UHFFFAOYSA-N Ammonium hydroxide Chemical compound [NH4+].[OH-] VHUUQVKOLVNVRT-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78 acidific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114 ammonium hydroxid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BFNBIHQBYMNNAN-UHFFFAOYSA-N ammonium sulfate Chemical compound N.N.OS(O)(=O)=O BFNBIHQBYMNNA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921 ammonium sulfate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1130 ammonium sulphate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6399 behavior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7423 decrea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52500 inorganic miner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21645 metal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150000002739 metal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2
- 235000010755 mineral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1707 miner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1179 sorp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JPVYNHNXODAKFH-UHFFFAOYSA-N Cu2+ Chemical compound [Cu+2] JPVYNHNXODAKFH-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Lithium Chemical compound [Li] WHXSMMKQMYFTQS-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QCWXUUIWCKQGHC-UHFFFAOYSA-N Zirconium Chemical compound [Zr] QCWXUUIWCKQGHC-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458 analytic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431 copper io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828 elu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708 enhan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474 experimental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54 hydrometallu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401 inhibi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44 lith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065 mi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2156 mix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2035 prolonged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9853 pyrometallurg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9467 redu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764 semi-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220 stainless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0935 stainless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126 substance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150000004763 sulfides Chemical clas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1117 sulphuric ac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5000011149 sulphuric acid Nutrition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26 zirco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3/00—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 C22B3/04—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by leaching
- C22B3/06—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by leaching in inorganic acid solutions, e.g. with acids generated in situ; in inorganic salt solutions other than ammonium salt solutions
- C22B3/08—Sulfuric acid, other sulfurated acids or salt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1/00—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ores or scrap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23/00—Obtaining nickel or cobalt
- C22B23/005—Preliminary treatment of ores, e.g. by roasting or by the Krupp-Renn proces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23/00—Obtaining nickel or cobalt
- C22B23/04—Obtaining nickel or cobalt by wet processes
- C22B23/0407—Leaching processes
- C22B23/0415—Leaching processes with acids or salt solutions except ammonium salts solutions
- C22B23/043—Sulfurated acids or salts thereof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2—METALLURGY; FERROUS OR NON-FERROUS ALLOYS; TREATMENT OF ALLOYS OR NON-FERROUS METALS
- C22B—PRODUCTION AND REFINING OF METALS; PRETREATMENT OF RAW MATERIALS
- C22B3/00—Extraction of metal compounds from ores or concentrates by wet processes
- C22B3/20—Treatment or purification of solutions, e.g. obtained by leaching
- C22B3/44—Treatment or purification of solutions, e.g. obtained by leaching by chemical processes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10/00—Technologies related to metal processing
- Y02P10/20—Recycling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Geochemistry & Mineralogy (AREA)
- Geology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Manufacture And Refinement Of Metal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通过机械活化‑微气泡浸出工艺以选择性浸出硫化镍精矿中的金属元素获得硫化镍精矿浸出液,所述金属元素至少包括铜、铁、钴、镍、镁和钙元素;向所述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加入氧化剂以生成包含铁离子的沉淀物,从而通过黄钠铁矾法去除所述浸出液中铁离子;加入氟化钠作为沉淀剂发生沉淀反应从而去除所述浸出液中钙离子和镁离子;通过萃取工艺萃取分别分离出钴离子和镍离子以制备获得硫酸钴产品和硫酸镍产品。该方法不仅实现了硫化镍精矿中镍元素的高效回收利用,还进一步利用了其他金属元素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提升了原材料的资源利用率和利用价值。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硫化镍精矿利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背景技术
镍是重要的战略金属资源,因其延展性能,力学性能以及化学稳定性良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以及民用工业领域。近年来,随着高镍三元锂电池行业的飞速发展,镍的市场需求量快速增加。在镍的矿产资源中,多金属硫化镍精矿是最重要的镍矿资源之一,在我国乃至世界镍资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全球探明的镍矿资源中硫化镍精矿资源约占40%。近年来,我国青海省夏日哈木地区发现了超大型岩浆铜镍硫化物矿床,探明332+333级镍金属量106万吨(平均品位0.7%),并伴生333级铜资源量21.77万吨(平均品位0.166%),钴资源量3.81万吨(平均品位0.025%),成为国内第二大镍矿床。这一超大型镍矿的发现有效地缓解了我国镍资源市场短缺的现状。随着夏日哈木铜镍硫化矿逐步进入开发利用阶段,开发绿色、高效的硫化镍精矿提取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镍矿常用的处理方法有火法冶金工艺和湿法冶金工艺,现有技术中对湿法浸出硫化镍精矿获得的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利用仍存在很多的问题:(1)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包含多种金属元素Fe、Ni、Cu、Co等,如何将浸出液中的金属杂质进行除杂从而实现镍元素和钴元素的回收利用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2)硫化镍精矿中富含的铁元素导致湿法浸出过程浸出液中的铁离子浓度较高,严重影响镍的回收工艺流程和能耗;(3)利用浸出液制备硫酸镍的过程中,如何进一步利用其他金属元素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仍是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索一种硫化镍精矿的综合利用方法,不仅能够对浸出液中的金属杂质进行除杂从而实现镍元素和钴元素的回收利用,还可以在制备硫酸镍的过程中进一步利用其他金属元素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所述方法不仅能够解决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金属杂质影响镍元素和钴元素的回收利用的问题,还可以在制备硫酸镍的过程中进一步利用其他金属元素以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其包括:
S10、将硫化镍精矿置于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对硫化镍精矿进行机械活化处理,以形成活化硫化镍精矿;
S20、将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置入到浸取液中,向所述浸取液中通入气体形成微气泡并搅拌,以浸出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中的金属元素获得硫化镍精矿浸出液,所述金属元素至少包括铜、铁、钴、镍、镁和钙元素;
S30、向所述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加入氧化剂,以将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形成第一溶液;该步骤具体包括:首先将所述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置于反应器中采用恒温水浴进行加热至60℃~90℃并调节所述浸出液的pH值为1.0~1.5;然后向所述浸出液中加入氧化剂,以将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形成第一溶液;
S40、采用黄钠铁矾法去除所述第一溶液中的铁离子,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沉淀物,获得液相的第二溶液;该步骤具体包括: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所述第一溶液的pH值为1.7~1.9进行沉淀反应2h~4h,反应完成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反应液的终点pH值为2.5~3.0,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沉淀物,获得液相的第二溶液;
S50、向所述第二溶液中加入氟化钠作为沉淀剂,以使得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液相的第三溶液;
S60、配制包含P507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以所述第三溶液为萃取水相,通过萃取工艺萃取分离出钴离子,萃取完成后分离获得负载有机相和含镍萃余液;
S70、对所述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获得含钴反萃液,以所述含钴反萃液为原料制备获得硫酸钴产品;
S80、以所述含镍萃余液为原料制备获得硫酸镍产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S10中的球磨处理的工艺条件包括:球磨强度为7.5G~15G,球料比为15:1~30:1,球磨时间为120min~240min;球磨后的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粒径范围是D50≤15μm。
优选地,所述步骤S20中,所述浸取液为硫酸溶液,所述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20mL/g~0.40mL/g,向所述浸取液中通入的气体为氧气,所述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6L/min~1.0L/min,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240min~360min,浸出温度为80℃~100℃,浸出过程中的终点pH为1~3。
优选地,所述步骤S30中,所述氧化剂选自双氧水、氯酸钠、次氯酸钠、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所述步骤S50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二溶液置于恒温水浴锅内并搅拌,加入碳酸钠溶液使得所述第二溶液达到预定的pH值,向所述第二溶液中加入氟化钠作为沉淀剂,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与氟化钠发生沉淀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液相的第三溶液。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步骤S50中,恒温水浴锅的温度为70℃~100℃,所述预定的pH值为4~5;按照使得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完全沉淀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1.25~2.0。
优选地,所述步骤S60中,
首先,配制包含P204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以所述第三溶液为萃取水相,通过萃取工艺除杂,萃取完成后分离获得除杂后的第三溶液;
然后,使用所述包含P507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对所述除杂后的第三溶液进行钴离子的萃取分离。
优选地,所述步骤S70具体包括:
使用浓度为0.1mol/L~0.4mol/L的硫酸溶液对所述负载有机相进行洗涤;
使用浓度为1.0mol/L~2.0mol/L的硫酸溶液对洗涤后的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获得硫酸钴溶液;
将所述硫酸钴溶液首先经过加热蒸发浓缩,然后再降温冷却结晶,制备获得所述硫酸钴产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S80具体包括:
向所述含镍萃余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反应液的温度为80℃~100℃,控制反应液的pH值为9~10,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获得固相的氢氧化镍沉淀;
使用硫酸溶液溶解所述氢氧化镍沉淀,获得硫酸镍溶液;反应温度控制为50℃~80℃,控制反应液的pH值为3~4,获得硫酸镍溶液中镍的浓度为80g/L~100g/L;
将所述硫酸镍溶液首先经过加热蒸发浓缩,加热温度为90℃~100℃,浓缩至镍的浓度为300g/L以上,然后再降温冷却结晶,制备获得硫酸镍产品。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采用机械活化-微气泡浸出工艺以使硫化镍精矿的金属元素浸出,所述浸出工艺采用机械活化预处理硫化镍精矿,提高了硫化镍精矿的反应活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微气泡强化氧化控制浸出过程中铁的浸出和沉淀行为,以实现常压条件下硫化镍精矿中有价金属镍、钴和铜的高效浸出,抑制了铁的浸出;
(2)利用黄钠铁矾法进行深度除铁,有效去除了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杂质,解决了较高浓度的铁离子对镍的回收工艺流程和能耗的影响;
(3)将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金属杂质进行除杂并制备硫酸镍产品以利用镍元素,分离出的钴等主要金属元素可以进一步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不仅实现了硫化镍精矿中镍元素和钴元素的高效回收利用,并且,还进一步回收利用了其他金属元素,有利于提升原材料的利用价值,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球料比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结果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球磨强度(G值)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结果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球磨时间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结果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浸出过程的终点pH值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结果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硫酸用量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结果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终点pH值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终点pH值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反应温度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3中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这些优选实施方式的示例在附图中进行了例示。附图中所示和根据附图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仅仅是示例性的,并且本发明并不限于这些实施方式。
在此,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避免因不必要的细节而模糊了本发明,在附图中仅仅示出了与根据本发明的方案密切相关的结构和/或处理步骤,而省略了与本发明关系不大的其他细节。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参阅图1,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S10、将硫化镍精矿置于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对硫化镍精矿进行机械活化处理,以形成活化硫化镍精矿。
优选地,所述球磨处理的工艺条件包括:球磨强度为7.5G~15G,球料比为15:1~30:1,球磨时间为120min~240min;球磨后的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粒径范围是D50≤15μm。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球磨强度为10G,所述球料比为20:1,所述球磨时间为180min。
通过采用机械活化预处理硫化镍精矿,破坏了硫化镍精矿矿物结构,提高了硫化镍精矿的反应活性,从而有利于提高硫化镍精矿中金属元素的浸出效率。
步骤S20、将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置入到浸取液中,向所述浸取液中通入气体形成微气泡并搅拌,以浸出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中的金属元素获得硫化镍精矿浸出液,所述金属元素至少包括铜、铁、钴、镍、镁和钙元素。
优选地,所述浸取液为硫酸溶液,所述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20mL/g~0.40mL/g,向所述浸取液中通入的气体为氧气,所述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6L/min~1.0L/min,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240min~360min,浸出温度为80℃~100℃,浸出过程中的终点pH为1~3。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30mL/g,向所述浸取液中通入的气体为氧气,所述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8L/min,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300min,浸出温度为90℃。
优选地,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进行搅拌,搅拌速度为200rpm~400rpm。
所述搅拌方式可以选择磁力搅拌或机械搅拌,但由于动力学条件对浸出过程的影响较为明显,采用磁力搅拌时存在搅拌动力学不够,搅拌不彻底等现象,因此采用机械搅拌有利于增强反应过程动力学,提高浸出过程中金属元素的浸出效率。
本发明在对硫化镍精矿进行机械活化处理的基础上引入微气泡强化氧化控制浸出过程中铁的浸出和沉淀,从而实现了常压条件下硫化镍精矿的选择性高效浸出,抑制了铁的浸出。
步骤S30、向所述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加入氧化剂,以将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形成第一溶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S30具体包括:首先将所述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置于反应器中采用恒温水浴进行加热至预定温度并调节所述浸出液至预定的pH值;然后向所述浸出液中加入氧化剂,以将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形成第一溶液。
优选地,所述预定温度为60℃~90℃,所述预定的pH值为1.0~1.5。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预定温度为90℃,所述预定的pH值为1.2。
优选地,所述氧化剂选自双氧水、氯酸钠、次氯酸钠、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优选地,按照使得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完全氧化为铁离子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3~4。
进一步优选地,按照使得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完全氧化为铁离子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4。
步骤S40、采用黄钠铁矾法去除所述第一溶液中的铁离子,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沉淀物,获得液相的第二溶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S40具体包括: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所述第一溶液至第一预定pH值进行沉淀反应,反应完成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反应液的终点至第二预定pH值,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沉淀物,获得液相的第二溶液。
优选地,所述第一预定pH值为1.7~1.9,所述沉淀反应的时间为2h~4h,所述第二预定pH值为2.5~3.0。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沉淀反应的时间为2h,所述第二预定pH值为2.5。
优选地,所述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
其中,在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所述第一溶液至第一预定pH值进行沉淀反应之前,需要用铁氰化钾检测所述第一溶液中是否还残留有二价铁离子。
步骤S50、向所述第二溶液中加入氟化钠作为沉淀剂,以使得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液相的第三溶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S50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二溶液置于恒温水浴锅内并搅拌,加入碳酸钠溶液使得所述第二溶液达到预定的pH值,向所述第二溶液中加入氟化钠作为沉淀剂,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与氟化钠发生沉淀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液相的第三溶液。
采用氟化钠去除所述浸出液中的钙和镁的原理如下所示:
Ca2++2F-→CaF2↓,Ksp=2.7×10-11
Mg2++2F-→MgF2↓,Ksp=6.5×10-9
优选地,所述恒温水浴锅的温度为70℃~100℃,所述预定的pH值为4~5;按照使得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完全沉淀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1.25~2.0。
进一步优选地,恒温水浴锅的温度为90℃,所述预定的pH值为4.5;按照使得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完全沉淀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1.5。
为了达到最佳的钙和镁的脱除效率,需要加入过量的氟化钠,但若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过大,继续增加氟化钠的用量,钙、镁的脱除效率增幅不明显,并且会造成溶液中的F-离子过多,产生新的杂质。
由于氟化钠沉淀钙和镁的过程中会生成氟化钙、氟化镁,随着温度的升高,分子间的有效碰撞增大,易于形成沉淀;并且,高温有利于Ca2+、Mg2+离子的富集,使得离子能更加有效地聚集在一起,形成大颗粒的沉淀物,而形成的大颗粒的沉淀物又会使Ca2+、Mg2+离子吸附在其表面,促进沉淀的析出,因此,若过于高温会导致氟化钙、氟化镁易形成胶体,造成过滤过程时间长、过滤困难、吸附金属离子等问题。
步骤S60、配制包含P507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以所述第三溶液为萃取水相,通过萃取工艺萃取分离出钴离子,萃取完成后分离获得负载有机相和含镍萃余液。
优选地,所述步骤S60具体包括:
步骤S601、配制包含P204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以所述第三溶液为萃取水相,通过萃取工艺除杂,萃取完成后分离获得除杂后的第三溶液。
优选地,所述萃取有机相中P204萃取剂的体积分数为20%~30%,所述P204萃取剂的皂化率为50%~60%,萃取相比为1:1~2:1,萃取温度为20℃~30℃,萃取时间为10min~20min,静置时间为10min~20min,反应过程中的pH控制为3~4。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萃取有机相中P204萃取剂的体积分数为20%,所述P204萃取剂的皂化率为60%,萃取相比为1:1,萃取温度为25℃,萃取时间为10min,静置时间为10min,反应过程中的pH控制为3.5。
优选地,所述P204萃取剂用于去除所述第三溶液中微量的铜、铁、铝金属杂质。
步骤S602、使用所述包含P507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对所述除杂后的第三溶液进行钴离子的萃取分离:
配制包含P507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以所述除杂后第三溶液为萃取水相,通过萃取工艺萃取分离出钴离子,萃取完成后分离获得负载有机相和含镍萃余液。
优选地,所述萃取有机相中P507萃取剂的体积分数为20%~30%,所述P507萃取剂的皂化率为70%~80%,萃取相比为1.5:1~3:1,萃取温度为20℃~30℃,萃取时间为10min~20min,静置时间为10min~20min,反应过程中的pH控制为3~4。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萃取有机相中P507萃取剂的体积分数为25%,所述P507萃取剂的皂化率为70%,萃取相比为2:1,萃取温度为25℃,萃取时间为10min,静置时间为10min,反应过程中的pH控制为3.25。
步骤S70、对所述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获得含钴反萃液,以所述含钴反萃液为原料制备获得硫酸钴产品。
优选地,所述步骤S70具体包括:
步骤S701、使用浓度为0.1mol/L~0.4mol/L的硫酸溶液对所述负载有机相进行洗涤。
步骤S702、使用浓度为1.0mol/L~2.0mol/L的硫酸溶液对洗涤后的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获得硫酸钴溶液。
优选地,所述硫酸溶液的浓度为2mol/L,反萃的时间为20min,萃取相比(O/A)为2.5:1。
步骤S703、将所述硫酸钴溶液首先经过加热蒸发浓缩,然后再降温冷却结晶,制备获得所述硫酸钴产品。
优选地,所述加热温度为90℃~100℃,所述降温冷却的温度为50℃~60℃,所述结晶时间为2h~3h。
进一步优选地,所述加热温度为90℃,所述降温冷却的温度为58℃,所述结晶时间为2h。
通过制备硫酸钴产品从而可对硫化镍精矿中的钴元素进行回收利用。
步骤S80、以所述含镍萃余液为原料制备获得硫酸镍产品。
优选地,所述S80具体包括:
步骤S801、向所述含镍萃余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获得固相的氢氧化镍沉淀。
优选地,控制反应液的温度为80℃~100℃,控制反应液的pH值为9~10,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5%~15%,反应的时间为3h~5h。
进一步优选地,控制反应液的温度为90℃,控制反应液的pH值为9,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的时间为4h。
步骤S802、使用硫酸溶液溶解所述氢氧化镍沉淀,获得硫酸镍溶液。
优选地,反应温度控制为50℃~80℃,控制反应液的pH值为3~4,反应的时间为3h~5h,获得硫酸镍溶液中镍的浓度为80g/L~100g/L。
进一步优选地,反应温度控制为60℃,控制反应液的pH值为3.5~3.6,反应的时间为4h,获得硫酸镍溶液中镍的浓度为100g/L。
步骤S803、将所述硫酸镍溶液首先经过加热蒸发浓缩,然后再降温冷却结晶,制备获得硫酸镍产品。
优选地,加热温度控制为90℃~100℃,将所述硫酸镍溶液浓缩至镍的浓度为300g/L以上,控制降温冷却至温度为50℃~60℃,控制反应过程的pH值为3~4。
进一步优选地,加热温度控制为90℃,控制降温冷却的温度为53℃,控制反应过程的pH值为3.5~3.6。
通过制备硫酸镍产品从而可对硫化镍精矿中的镍元素进行回收利用。
以下将结合具体的实施例来说明上述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理解的是,下述实施例是本发明上述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的具体示例,而不用于限制其全部。
本发明实施例的硫化镍精矿由青海黄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所述硫化镍精矿的主要成分及物相分析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硫化镍精矿主要金属成分
表2:硫化镍精矿全元素半定量分析(XRF)
实施例1: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制备
步骤一、将硫化镍精矿置于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对硫化镍精矿进行机械活化处理,以形成活化硫化镍精矿。
步骤二、将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置入到硫酸溶液中,向所述硫酸溶液中通入氧气形成微气泡并搅拌,以浸出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中的金属元素获得硫化镍精矿浸出液,所述金属元素至少包括铜、铁、钴、镍、镁和钙元素。
(1)考察球料比对制备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球磨强度为10G,球磨时间为180min,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30mL/g,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8L/min,磁力搅拌速度为300rpm,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300min,浸出温度为90℃;分别考察球料比为10:1、15:1、20:1、25:1及30:1条件下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图2为球料比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结果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
由图2可以看出,随着球料比的增加,镍、钴、铜的浸出效率逐渐增加,而球料比由10:1增加至15:1时,铁的浸出率由50%降低至42%,此后继续增加球料比,铁的浸出率基本保持不变。当球料比为20:1时,镍、钴、铜和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6.1%、95.6%、92.2%和43.7%。综上所述,球料比范围优选为15:1~30:1;当球料比为20:1时,活化硫化镍精矿的金属选择性浸出效果最好。
(2)考察球磨强度(G值)对制备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球磨时间为180min,球料比为20:1,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30mL/g,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8L/min,磁力搅拌速度为300rpm,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300min,浸出温度为90℃;分别考察球磨强度(G值)为5G、7.5G、10G、12.5G及15G条件下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图3为球磨强度(G值)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结果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以看出,在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当球磨强度由5G值增加至10G值时,镍、钴、铜的浸出率由72.4%、45.2%、76.6%增加至96.1%、94.75%、92.15%,继续增加球磨强度,镍、钴、铜的浸出率基本不增加,而铁的浸出率随着球磨强度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趋于平衡。综上所述,球磨强度(G值)优选为7.5G~15G,当球磨强度为10G值时,活化硫化镍精矿的金属选择性浸出效果最好。
(3)考察球磨时间对制备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球磨强度为10G,球料比为20:1,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30mL/g,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8L/min,磁力搅拌速度为300rpm,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300min,浸出温度为90℃,分别考察球磨时间为60min、120min、180min及240min条件下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图4为球磨时间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结果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在保持其他实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球磨时间对于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不显著,随着球磨时间由60min增加至240min,硫化镍精矿中的镍、钴、铜的浸出率由88.3%、79.1%、76.2%增加至97.8%、95.3%、93.4%,而铁的浸出基本不受球磨时间的影响。因此,综上考虑,球磨时间优选为120min~240min,选择球磨时间为180min为最佳。
(4)考察浸出过程的终点pH值对制备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球磨强度为10G,球料比为20:1,球磨时间为180min,氧气的通入流量为1L/min,磁力搅拌速度为300rpm,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300min,浸出温度为80℃,分别考察采用初使浓度为1mol/L的氨水溶液和初使浓度为1mol/L的硫酸铵溶液作为浸取液条件下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图5为浸出过程的终点pH值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结果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
由图5可以看出,采用初使浓度为1mol/L的氨水溶液和初使浓度为1mol/L的硫酸铵溶液作为浸取液,浸取液的初使pH为8.5,但随着反应的进行,浸取液的pH逐渐降低,最终呈酸性,原因为浸出过程中随着氧气的不断氧化,活化硫化矿中S被氧化为硫酸,消耗溶液中的OH-离子,随着反应的不断进行,硫酸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导致溶液逐渐呈酸性体系。当反应的终点pH为4.2时,此时,硫化镍精精矿中镍、钴、铜、铁的浸出率均小于10%;随着终点pH的降低,镍、钴、铜的浸出率逐渐增加,当终点pH为2.8时,镍、钴、铜的浸出率分别为82.5%、81.9%及48.5%,此时铁的浸出率仅为9.7%;当终点pH继续降低为1.0时,此时镍、钴的浸出率基本不发生变化而铜和铁的浸出率快速增加。因而,为保证浸出过程中抑制铁的浸出效率,提高镍钴和铜的浸出效率,需控制浸出过程的终点pH值在1~3之间。
(5)硫酸用量对制备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球磨强度为7.5G,球料比为15:1,球磨时间为120min,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6L/min,磁力搅拌速度为300rpm,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240min,浸出温度为70℃条件下,分别考察硫酸用量从0.075ml/g增加至0.30ml/g条件下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图6为硫酸用量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的影响结果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6所示。
由图6可以看出,硫酸用量从0.075ml/g增加至0.30ml/g,浸出过程的终点pH值在1.5~2.5之间,此时,随着硫酸用量的增加,镍、钴的浸出率变化较小,而铁的浸出率由19.3%增加至48.2%,铜的浸出率由49.2%增加至71.8%,因此,综合考虑镍、钴、铜的浸出效率和铁的浸出效率,硫酸的用量优选为0.2ml/g~0.4ml/g,选择硫酸的用量为0.3ml/g为最佳。
(6)考察浸出温度对制备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球磨强度为10G,球料比为20:1,球磨时间为180min,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30mL/g,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8L/min,机械搅拌速度为300rpm,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300min,浸出过程的终点pH值为2.5,分别考察浸出温度为60℃、70℃、80℃及90℃条件下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表3为浸出温度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效率的影响,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表3所示。
表3:浸出温度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效率的影响
浸出温度/℃ | Co | Cu | Fe | Ni |
60 | 80% | 78% | 65% | 80% |
70 | 85% | 85% | 47% | 85% |
80 | 93% | 91% | 39% | 93% |
90 | 95.5% | 92.35% | 36.74% | 97.05% |
由表3可以看出,当浸出温度从60℃升高至90℃,此时,随着浸出温度的升高,镍、钴、铜的浸出率不断增加,铁的浸出率不断减小,因此,综合考虑镍、钴、铜的浸出效率和铁的浸出效率,浸出温度优选的范围是80℃~100℃,选择浸出温度为90℃最佳。
另一方面,该实验部分中的搅拌方式采用了机械搅拌,相比于实施例中其他实验部分采用磁力搅拌的方式,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镍、钴、铜的浸出率有所提升,而铁的浸出率有较大幅度下降,因此,优选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
(7)考察浸出时间对制备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球磨强度为10G,球料比为20:1,球磨时间为180min,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30mL/g,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8L/min,机械搅拌速度为300rpm,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温度为90℃,浸出过程的终点pH值为2.5,分别考察浸出时间为60min、120min、180min、240min、300min及360min条件下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表4为浸出时间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效率的影响,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表4所示。
表4:浸出时间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效率的影响
浸出时间/min | Co | Cu | Fe | Ni |
60 | 58% | 74% | 51% | 70% |
120 | 74% | 65% | 48% | 81% |
180 | 85% | 78% | 46% | 89% |
240 | 93% | 88% | 44% | 94% |
300 | 95.5% | 92.35% | 36.37% | 97.05% |
360 | 95% | 91% | 35% | 97% |
由表4可看出,当浸出时间从60min增加到300min,此时,钴的浸出效率从58%增加到95.5%,铜的浸出效率从74%增加到92.35%,镍的浸出效率从70%增加到97.05%,而铁的浸出效率则从51%下降到36.37%,再将浸出时间从300min增加到360min,镍、钴、铜、铁的浸出效率均无明显变化,因此,综上考虑,浸出时间优选为240min~360min,选择浸出时间为300min最佳。
(8)考察氧气流量对制备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球磨强度为10G,球料比为20:1,球磨时间为180min,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30mL/g,机械搅拌速度为300rpm,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温度为90℃,浸出时间为300min,浸出过程的终点pH值为2.5,分别考察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4L/min、0.8L/min及1.0L/min条件下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表5为氧气流量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效率的影响,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表5所示。
表5:氧气流量对活化硫化镍精矿浸出效率的影响
由表5可看出,当氧气流量从0.4L/min增加到0.8L/min,此时,钴的浸出效率从73%增加到95.5%,铜的浸出效率从62%增加到92.35%,镍的浸出效率从79%增加到97.05%,而铁的浸出效率则从49%下降到36.37%,再将氧气流量从0.8L/min增加到1.0L/min,镍、钴、铜、铁的浸出效率均无明显变化,因此,综上考虑,氧气流量优选为0.6L/min~1.0L/min,选择氧气流量为0.8L/min最佳。
综上所述,所述制备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的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为:球磨强度10G,球料比为20:1,球磨时间180min,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30mL/g,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8L/min,机械搅拌速度为300rpm,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300min,浸出温度为90℃,浸出过程的终点pH值为2.5。
在上述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上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反应结束后,将其进行过滤获得硫化镍精矿浸出液,其中,所述硫化镍精矿中镍、钴、铜和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7.05%、95.5%、92.35%和36.74%,所述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金属元素至少包括铜、铁、钴、镍、镁和钙元素。
实施例2: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
步骤一、将实施例1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置于反应器中采用恒温水浴进行加热至60℃并调节所述浸出液的pH值为1.2,然后向所述浸出液中加入氧化剂,以将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形成第一溶液。
步骤二、用铁氰化钾检测所述第一溶液中是否还残留有二价铁离子,若不存在二价铁离子,则将所述第一溶液升高温度至90℃,再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所述第一溶液的pH值为1.8进行沉淀反应,使所述第一溶液中的铁离子反应生成沉淀物,反应完成后调节所述第一溶液至预定的终点pH值,然后进行过滤分别获得固相的沉淀物,获得液相的第二溶液即去除了铁离子的浸出液。
(1)考察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对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铁离子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的条件为:所述氧化剂为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所述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h,所述终点pH值为2.5;分别考察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1.0、1.5、3.0以及4.0条件下浸出液中铁离子的脱除率。
图7为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7所示。
从图7可以看出,随着氧化剂用量的增加,铁的脱除效率也增加,当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3时,浸出液中铁离子的脱除效率为96.26%,当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4时,浸出液中铁离子的脱除效率达到99.91%。综上所述,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优选为3~4,选择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4为最佳。
(2)考察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对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铁离子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的条件为:所述氧化剂为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按照使得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完全氧化为铁离子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4,所述终点pH值为2.5;分别考察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为0.5h、1h、1.5h、2h以及2.5h条件下浸出液中铁离子的脱除率。
图8为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8所示。
从图8可知,当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为0.5h时,铁离子的脱出率仅为80.1%。继续增加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铁离子的脱除率明显增加,当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h时,铁离子的脱除率可达到99.91%,继续延长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铁离子的脱除效率增加不明显。综上所述,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优选为2h~4h,选择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h为最佳。
(3)考察终点pH值对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铁离子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的条件为:所述氧化剂为质量分数为30%的双氧水,按照使得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完全氧化为铁离子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4,所述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h;分别考察终点pH值为2.5、2.8以及3.0条件下浸出液中铁离子的脱除率。
图9为终点pH值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9所示。
从图9可以看出,随着终点pH值的增加,铁离子的脱除效率无明显变化,说明终点pH值对铁离子的脱除效率的影响较小;但由于随着pH值的增加,易导致溶液中的微量Fe3+生成了Fe(OH)3胶体,从而影响过滤性能,增加沉淀物的过滤时间。综上所述,终点pH值优选为2.5~3.0,选择终点pH值为2.5时为最佳。
综上所述,所述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铁离子的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为:按照使得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完全氧化为铁离子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氧化剂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4,所述沉淀反应的反应时间为2h,所述终点pH值为2.5。在上述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包含铁离子的沉淀物和去除了铁离子的硫化镍精矿浸出液。
在上述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采用黄钠铁矾法去除所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的实验结果如表6所示。
表6:黄钠铁矾法去除所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的实验结果
如表6所示,采用黄钠铁矾法除铁时,铁离子的一次脱除率可达99.91%,此时镍的损失仅为1.41%;因此,采用黄钠铁矾法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具有脱除效率高、镍的损失低、过滤性能好等优势。
实施例3: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
将实施例2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第二溶液,即去除了铁离子的浸出液置于恒温水浴锅内并搅拌,加入碳酸钠溶液使得所述第二溶液达到预定的pH值,向所述第二溶液中加入氟化钠作为沉淀剂,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与氟化钠发生沉淀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液相的第三溶液,即去除了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浸出液。
(1)考察终点pH值对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恒温水浴锅的温度为90℃,所述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反应的时间为1.5h,按照使得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完全沉淀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1.5;分别考察预定的pH值即终点pH值为4.0、4.5、5.0条件下浸出液中镁离子和钙离子的脱除率。图10为终点pH值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10所示。
从图10可以看出,随着终点pH由4.0增加至4.5,镁的脱除效率从95.16%增加至98.61%,钙的脱除效率则由75.61%增加至97.3%,此时,镁的脱除效率增加不明显,钙的脱除效率明显增加;当终点pH由4.5增加至5.0时,镁的脱除效率从98.61%变为98.86%,基本无变化,钙的脱除效率则由97.3%下降至96.48%。综上所述,终点pH值优选为4~5,当终点pH值为4.5时,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效果最好。
(2)考察反应温度对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所述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终点pH值为4.5,反应的时间为1.5h;按照使得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完全沉淀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1.5,分别考察恒温水浴锅的温度即反应温度为为70℃、80℃和90℃条件下浸出液中镁离子和钙离子的脱除率。图11为反应温度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11所示。
从图11可以看出,随着反应温度由70℃升高至90℃,镁的脱除效率从99.52%变为98.61%,镁的脱除率基本不发生变化;钙的脱除效率则由92.95%增加至97.3%,钙的脱出效率略有增加,说明反应温度对于钙、镁的脱除效率基本没有影响。但是由于在高温条件下,氟化钠与镁离子和钙离子发生沉淀反应的过程中生成的氟化钙、氟化镁易形成胶体,造成过滤过程时间长、过滤困难、吸附金属离子等问题,因此,应控制反应的温度不宜过高。综上所述,反应温度优选为70℃~100℃,选择反应温度为90℃为最佳。
(3)考察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对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影响。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恒温水浴锅的温度为90℃,所述碳酸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7%,反应的时间为1.5h,终点pH值为4.5;分别考察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1.0、1.25、1.5、1.75以及2.0条件下浸出液中镁离子和钙离子的脱除率。图12为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的脱除率关系图,上述条件下获得的实验结果如图12所示。
由图12可知,当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从1.0增加至1.5时,钙和镁的脱除效率分别由79.5%和84.6%增加至97.3%和98.6%。继续增加氟化钠的用量,钙、镁的脱除效率增幅不明显,且会造成溶液中的F-离子过多,产生新的杂质。综上所述,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优选为1.25~2.0,选择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优选为1.5为最佳。
综上所述,所述去除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铜离子和铁离子的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为:反应的温度为90℃,终点pH值为4.5;按照使得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完全沉淀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1.5。
实施例4:通过萃取工艺萃取分离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钴离子
步骤一、配制包含P204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以实施例3最优化的工艺条件下获得的第三溶液,即去除了镁离子和钙离子的浸出液为萃取水相,通过萃取工艺除杂,萃取完成后分离获得除杂后的第三溶液,即去除了微量的铜、铁、铝金属杂质的浸出液。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所述萃取有机相中P204萃取剂的体积分数为20%,所述P204萃取剂的皂化率为60%;萃取相比为1:1,萃取温度为25℃,萃取时间为10min,静置时间为10min,反应过程中的pH控制为3.5。
步骤二、使用所述包含P507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对所述除杂后的第三溶液进行钴离子的萃取分离:配制包含P507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以所述除杂后第三溶液为萃取水相,通过萃取工艺萃取分离出钴离子,萃取完成后分离获得负载有机相和含镍萃余液,所述负载有机相为含钴有机相。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所述萃取有机相中P507萃取剂的体积分数为25%、所述萃取有机相中P507萃取剂的皂化率为70%;萃取相比为2:1,萃取温度为25℃,萃取时间为10min,静置时间为10min,反应过程中的pH控制为3.25。
实施例5:制备硫酸钴产品
步骤一、使用浓度为0.2mol/L的硫酸溶液对实施例4获得的负载有机相进行洗涤。
步骤二、使用浓度为2.0mol/L的硫酸溶液对洗涤后的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获得硫酸钴溶液。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硫酸溶液的浓度为2mol/L,反萃的时间为20min,萃取相比(O/A)为2.5:1。
步骤三、将所述硫酸钴溶液首先经过加热蒸发浓缩,然后再降温冷却结晶,制备获得所述硫酸钴产品。
其中,选择反应条件为:加热温度为90℃,降温冷却的温度为58℃,结晶时间为2h。
通过制备硫酸钴产品从而可对硫化镍精矿中的钴元素进行回收利用。
实施例6:制备硫酸镍产品
步骤一、向实施例4获得的含镍萃余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获得固相的氢氧化镍沉淀。
其中,控制反应液的温度为90℃,控制反应液的pH值为9,所述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分数为10%,反应的时间为4h。
步骤二、使用硫酸溶液溶解所述氢氧化镍沉淀,获得硫酸镍溶液。
其中,反应温度控制为60℃,控制反应液的pH值为3.5~3.6,反应的时间为4h,获得硫酸镍溶液中镍的浓度为100g/L。
步骤三、将所述硫酸镍溶液首先经过加热蒸发浓缩,加热温度为90℃,浓缩至镍的浓度为300g/L以上,然后再降温冷却结晶控制降温冷却至温度为53℃,控制反应过程的pH值为3.5~3.6,制备获得硫酸镍产品。
通过制备硫酸镍产品从而可对硫化镍精矿中的镍元素进行回收利用。
本发明通过采用机械活化预处理硫化镍精矿,提高了硫化镍精矿的反应活性,并在此基础上引入微气泡强化氧化控制浸出过程中铁的浸出和沉淀行为,以实现常压条件下硫化镍精矿中有价金属镍、钴和铜的高效浸出,抑制了铁的浸出,可使得硫化镍精矿中镍、钴、铜和铁的浸出率分别为97.1%、95.5%、92.4%和36.7%。然后,利用黄钠铁矾法进行深度除铁,能够高效去除硫化镍矿浸出液中的铁离子杂质,使铁离子的脱除率可达99.91%,并且,镍的损失仅为1.41%,解决了较高浓度的铁离子对镍的回收工艺流程和能耗的影响。最后将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的金属杂质依次进行除杂后通过制备硫酸镍产品以回收利用镍元素,分离出的钴等主要金属元素可以进一步利用,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因此,本发明不仅实现了硫化镍精矿中镍元素和钴元素的高效回收利用,并且,还对其他金属元素进行进一步利用,有利于提升原材料的利用价值,减少其对环境的污染。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9)
1.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S10、将硫化镍精矿置于球磨机中进行球磨处理,对硫化镍精矿进行机械活化处理,以形成活化硫化镍精矿;
S20、将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置入到浸取液中,向所述浸取液中通入气体形成微气泡并搅拌,以浸出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中的金属元素获得硫化镍精矿浸出液,所述金属元素至少包括铜、铁、钴、镍、镁和钙元素;
S30、向所述硫化镍精矿浸出液中加入氧化剂,以将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形成第一溶液;该步骤具体包括:首先将所述硫化镍精矿浸出液置于反应器中采用恒温水浴进行加热至60℃~90℃并调节所述浸出液的pH值为1.0~1.5;然后向所述浸出液中加入氧化剂,以将所述浸出液中的亚铁离子氧化为铁离子,形成第一溶液;
S40、采用黄钠铁矾法去除所述第一溶液中的铁离子,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沉淀物,获得液相的第二溶液;该步骤具体包括:向所述第一溶液中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所述第一溶液的pH值为1.7~1.9进行沉淀反应2h~4h,反应完成后再加入碳酸钠溶液调节反应液的终点pH值为2.5~3.0,然后进行固液分离去除沉淀物,获得液相的第二溶液;
S50、向所述第二溶液中加入氟化钠作为沉淀剂,以使得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发生沉淀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液相的第三溶液;
S60、配制包含P507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以所述第三溶液为萃取水相,通过萃取工艺萃取分离出钴离子,萃取完成后分离获得负载有机相和含镍萃余液;
S70、对所述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获得含钴反萃液,以所述含钴反萃液为原料制备获得硫酸钴产品;
S80、以所述含镍萃余液为原料制备获得硫酸镍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0中的球磨处理的工艺条件包括:球磨强度为7.5G~15G,球料比为15:1~30:1,球磨时间为120min~240min;球磨后的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粒径范围是D50≤15μ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0中,所述浸取液为硫酸溶液,所述硫酸溶液相对于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用量为0.20mL/g~0.40mL/g,向所述浸取液中通入的气体为氧气,所述氧气的通入流量为0.6L/min~1.0L/min,所述活化硫化镍精矿的浸出时间为240min~360min,浸出温度为80℃~100℃,浸出过程中的终点pH为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0中,所述氧化剂选自双氧水、氯酸钠、次氯酸钠、过硫酸铵和过硫酸钠中的任意一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具体包括:将所述第二溶液置于恒温水浴锅内并搅拌,加入碳酸钠溶液使得所述第二溶液达到预定的pH值,向所述第二溶液中加入氟化钠作为沉淀剂,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与氟化钠发生沉淀反应,反应完成后进行固液分离获得液相的第三溶液。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50中,恒温水浴锅的温度为70℃~100℃,所述预定的pH值为4~5;按照使得所述第二溶液中的镁离子和钙离子完全沉淀的用量为基准,所述氟化钠的用量的过量系数为1.25~2.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60中,
首先,配制包含P204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以所述第三溶液为萃取水相,通过萃取工艺除杂,萃取完成后分离获得除杂后的第三溶液;
然后,使用所述包含P507萃取剂的萃取有机相对所述除杂后的第三溶液进行钴离子的萃取分离。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70具体包括:
使用浓度为0.1mol/L~0.4mol/L的硫酸溶液对所述负载有机相进行洗涤;
使用浓度为1.0mol/L~2.0mol/L的硫酸溶液对洗涤后的负载有机相进行反萃,获得硫酸钴溶液;
将所述硫酸钴溶液首先经过加热蒸发浓缩,然后再降温冷却结晶,制备获得所述硫酸钴产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80具体包括:
向所述含镍萃余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控制反应液的温度为80℃~100℃,控制反应液的pH值为9~10,反应完成后固液分离获得固相的氢氧化镍沉淀;
使用硫酸溶液溶解所述氢氧化镍沉淀,获得硫酸镍溶液;反应温度控制为50℃~80℃,控制反应液的pH值为3~4,获得硫酸镍溶液中镍的浓度为80g/L~100g/L;
将所述硫酸镍溶液首先经过加热蒸发浓缩,加热温度为90℃~100℃,浓缩至镍的浓度为300g/L以上,然后再降温冷却结晶,制备获得硫酸镍产品。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79394.8A CN113416857A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79394.8A CN113416857A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16857A true CN113416857A (zh) | 2021-09-21 |
Family
ID=7778925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79394.8A Pending CN113416857A (zh) | 2021-06-18 | 2021-06-18 | 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416857A (zh) |
Cited By (2)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79415A (zh) * | 2021-11-24 | 2022-01-28 |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磷酸铁的方法 |
CN116043032A (zh) * | 2022-12-13 | 2023-05-02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硫化镍钴处理方法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73961A (zh) * | 2014-01-23 | 2014-05-07 |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汇元锰业有限公司 | 一种锰钴镍废渣中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
CN103898327A (zh) * | 2014-01-23 | 2014-07-02 |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汇元锰业有限公司 | 一种锰钴镍废渣中提取镍的方法 |
CN108456787A (zh) * | 2017-12-22 | 2018-08-28 | 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 一种粗硫酸镍精制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的方法 |
CN108950199A (zh) * | 2018-07-13 | 2018-12-07 | 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硫化镍钴矿制备用于合成三元前驱体的镍钴溶液的方法 |
CN109825700A (zh) * | 2019-03-18 | 2019-05-31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低温常压选择性提取硫化镍精矿中有价金属的方法 |
-
2021
- 2021-06-18 CN CN202110679394.8A patent/CN113416857A/zh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773961A (zh) * | 2014-01-23 | 2014-05-07 |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汇元锰业有限公司 | 一种锰钴镍废渣中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
CN103898327A (zh) * | 2014-01-23 | 2014-07-02 | 广西有色金属集团汇元锰业有限公司 | 一种锰钴镍废渣中提取镍的方法 |
CN108456787A (zh) * | 2017-12-22 | 2018-08-28 | 东营方圆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 一种粗硫酸镍精制有价元素综合回收的方法 |
CN108950199A (zh) * | 2018-07-13 | 2018-12-07 | 兰州金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利用硫化镍钴矿制备用于合成三元前驱体的镍钴溶液的方法 |
CN109825700A (zh) * | 2019-03-18 | 2019-05-31 |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 一种低温常压选择性提取硫化镍精矿中有价金属的方法 |
Cited By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3979415A (zh) * | 2021-11-24 | 2022-01-28 |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 | 一种生产磷酸铁的方法 |
CN116043032A (zh) * | 2022-12-13 | 2023-05-02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硫化镍钴处理方法 |
CN116043032B (zh) * | 2022-12-13 | 2024-10-18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硫化镍钴处理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388743A (zh) | 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 |
CN109055746A (zh) | 一种从高镍锂离子电池正极废料中回收有价金属的方法 | |
CN104831065B (zh) | 高锰钴比镍钴锰原料中镍钴与锰分离的方法 | |
CN102010993B (zh) | 用矿浆萃取技术从红土矿中提取镍钴 | |
CN101974685B (zh) | 用矿浆树脂吸附技术从红土矿中提取镍钴工艺 | |
CN113215398B (zh) | 一种硫化镍精矿的氧压浸出方法 | |
CN112250120B (zh) | 利用废锂离子电池黑粉与硫化镍钴矿协同制备三元前驱体和碳酸锂的方法及应用 | |
CN113430369A (zh) | 一种硫化镍精矿的综合利用方法 | |
CN113416856A (zh) | 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 |
CN113430370B (zh) | 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 |
CN113416843A (zh) | 一种硫化镍精矿的超细磨-氧压浸出工艺 | |
CN110564964B (zh) | 一种高效利用铜锌矿的选冶联合工艺 | |
CN113416857A (zh) | 一种从硫化镍精矿中选择性提取钴和镍的方法 | |
CN113403486B (zh) | 一种硫化镍精矿浸出液针铁矿法除铁的工艺 | |
CN106957965B (zh) | 一种氧化铁产品的制备方法 | |
CN113403477B (zh) | 一种硫化镍精矿的综合利用方法 | |
CN113416855B (zh) | 一种从硫化镍精矿浸出液制备硫酸镍的方法 | |
CN103898339A (zh) | 一种提高生物浸出液中镍钴萃取分离效率的方法 | |
CN113416842A (zh) | 硫化镍精矿的机械活化-微气泡浸出工艺 | |
US20240083768A1 (en) | Method for preparing nickel sulfate using low-nickel ferronickel | |
CN113416844A (zh) | 一种硫化镍精矿的综合利用方法 | |
CN105821216A (zh) | 一种从湿法炼锌的净化铜镉钴镍渣中浸出锌的方法 | |
Zheng | Optimization of separation processing of copper and iron of dump bioleaching solution by Lix 984N in Dexing Copper Mine | |
CN117926027A (zh) | 一种红土镍矿石的综合利用方法 | |
CN104775033B (zh) | 利用废杂铜循环强化提取高纯铜粉的工艺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10921 |
|
RJ01 |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