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411860B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411860B CN113411860B CN202110680855.3A CN202110680855A CN113411860B CN 113411860 B CN113411860 B CN 113411860B CN 202110680855 A CN202110680855 A CN 202110680855A CN 113411860 B CN113411860 B CN 113411860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erminal
- base station
- message
- configuration information
- network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2
- 238000004891 communication Method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69
- 230000008859 change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2
- 238000012790 confirm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21
-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trimethylsilyl iodide Substances C[Si](C)(C)I CSRZQMIRAZTJOY-UHFFFAOYSA-N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9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2
- 238000004590 computer program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8000013461 desig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06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4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7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4044 response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0000011664 signaling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2508 change reques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75 alter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5540 biologic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287 optic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1160 research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20006395 saturated elastomer Polymer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34—Modification of an existing route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0005—Control or signalling for completing the hand-off
- H04W36/0055—Transmission or use of information for re-establishing the radio link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36/00—Hand-off or reselection arrangements
- H04W36/34—Reselection control
- H04W36/36—Reselection control by user or terminal equipment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0—Communication routing or communication path finding
- H04W40/0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 H04W40/12—Communication route or path selection, e.g. power-based or shortest path routing based on transmission quality or channel quality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6/00—Connection management
- H04W76/10—Connection setup
- H04W76/11—Allocation or use of connection identifier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00—Network data management
- H04W8/02—Processing of mobility data, e.g. registration information at HLR [Home Location Register] or VLR [Visitor Location Register]; Transfer of mobility data, e.g. between HLR, VLR or external networks
- H04W8/08—Mobility data transfer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8/0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g. terminals, base stations or access point devices
- H04W88/02—Terminal devices
- H04W88/04—Terminal devices adapted for relaying to or from another terminal or user
-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D—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ICT], I.E.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AIMING AT THE REDUCTION OF THEIR OWN ENERGY USE
- Y02D30/0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Y02D30/70—Reducing energy consumption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Databases & Information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该方法包括:第一基站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第一终端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变更为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第一基站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第一基站根据第一消息确定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二基站,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其中,配置信息用于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第一基站向第一终端发送配置信息。因此,能够实现针对不同的复杂应用场景下的通信路径的变更。
Description
本申请为2016年06月22日提交中国专利局、申请号为201680080611.9、申请名称为“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本申请全部内容包含在母案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智能手机行业已成熟,市场即将走向饱和,可穿戴设备(wearable device,WD)是各公司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之一。
目前业界已推出了可安装用户身份识别(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SIM)卡的手表,使手表可以直接连接到网络。当WD直接连接到网络时,由于受到WD体积较小的限制,WD中的电池和天线是WD的主要研究问题。具体的,
第一,由于WD电池容量小,直接与基站进行网络通信会导致电池消耗快,待机时间短;
第二,WD一般形状特殊,天线设计困难,目前仅能实现单天线,因此发送相同的数据量,相比于多天线设备,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且耗费更多的网络资源。
因此,目前大部分时间,WD周围都需配有高性能的手机,通过手机接入网络。具体的,WD接入网络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直接路径(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中继终端(relayUE)接入网络的间接路径(indirect path)的基本思路为:在WD独立接入网络后,若WD发现附近有relay UE,则WD向演进型基站(evolved Node B,eNB)发送请求。eNB生成针对relayUE的配置信息,用于对relay UE进行重配,以使relay UE为WD转发用户面和/或控制面数据。eNB生成针对WD的配置信息,用于对WD进行重配,以使WD通过relay UE将用户面和/或控制面数据发送至网络。采用这种方案能够节省WD的电量,增加WD的传输效率。但是,该方案只适用于WD和relay UE驻留eNB相同的情况,在其他复杂应用场景下,则无法通过简单的重配实现通信路径变更。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用以实现在复杂应用场景下的通信路径的变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包括:
第一基站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所述第一终端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变更为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二基站;
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时,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并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二基站,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二基站。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且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相同时,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基站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基站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使所述MME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所述第一基站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的。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且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不同时,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的,包括:
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使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全球唯一临时标识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第二方面,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需要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变更为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时,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所述第一终端从所述第一路径变更为所述第二路径;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获得的,其中,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时,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获取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或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并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包括:
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由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的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的无线资源信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无线资源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一终端完成从所述第一路径变更为所述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第三方面,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包括:
第二基站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
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配置信息通知给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因此,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时,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基站获知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配置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直接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且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相同时,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第二基站获知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所述第二消息是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一基站获得的;
所述第二基站将所述配置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通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和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且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不同时,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是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一基站获得的,包括:
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四消息后发送的,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使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三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在第二基站获知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之后,在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配置信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确认消息。
因此,第二基站根据MME的指示确定是否允许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之后,还包括:
所述第二基站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一终端完成从所述第一路径变更为所述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第四方面、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包括:
MME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MME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所述MME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服务的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所述MME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所述MME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且第一终端在空闲态下,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MME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所述MME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配置信息;或者,
所述MME通过第一基站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且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相同时,第一终端在空闲态下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消息还携带变更确认指示信息,所述变更确认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成功建立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在所述MME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MME判断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存在配对关系,若是,则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因此,MME可以根据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事先是否建立配对管理,判断是否允许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在MME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MME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请求所述MME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所述第四消息是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不同后发送的。
所述MME与所述第一终端执行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以使所述MME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且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不同时,第一终端在空闲态下实现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第五方面、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的标识;
所述第一终端在空闲态下,确定需要建立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时,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第二基站获取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
所述第一终端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时,第一终端在空闲态下实现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相同时,直接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且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相同时,第一终端在空闲态下实现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不同时,通过第一基站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MME执行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以使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后,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
因此,本发明实施例能够在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基站不同且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不同时,第一终端在空闲态下实现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基站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二消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以使所述第一基站根据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
其中,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是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获得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包括:
所述第二消息为跟踪区更新消息,所述跟踪区更新消息的更新类型为路径变更。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在所述第一终端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驻留到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终端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第二基站获取的配置信息,包括: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配置信息;或者,
所述第一终端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通过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第六方面,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所述第一终端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变更为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二基站;
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并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二基站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二基站。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时,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时,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使所述MME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的,包括:
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使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第七方面,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需要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变更为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时,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所述设备从所述第一路径变更为所述第二路径;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获得的,其中,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
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获取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或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并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时,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由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的用于所述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的无线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无线资源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所述设备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之后,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所述设备完成从所述第一路径变更为所述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第八方面、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
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将所述配置信息通知给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获知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使所述设备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将所述配置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直接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获知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时,接收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设备获知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所述第二消息是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一基站获得的;
将所述配置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通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和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是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一基站获得的,包括:
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四消息后发送的,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使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三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获知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之后,在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配置信息之前,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
接收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确认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之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通知所述设备所述第一终端完成从所述第一路径变更为所述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第九方面,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服务的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配置信息;或者,
通过第一基站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消息还携带变更确认指示信息,所述变更确认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成功建立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之前,判断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存在配对关系,若是,则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请求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所述第四消息是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不同后发送的。
与所述第一终端执行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以使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第十方面,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空闲态下,确定需要建立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时,向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设备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从第二基站获取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
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相同时,直接向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不同时,通过第一基站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
与所述MME执行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以使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
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后,向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通过第一基站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二消息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以使所述第一基站根据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
其中,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是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获得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包括:
所述第二消息为跟踪区更新消息,所述跟踪区更新消息的更新类型为路径变更。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还用于:
在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驻留到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用于:
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第二基站获取的配置信息时,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配置信息;或者,
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通过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此外,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在第一终端处于空闲态。获得第二终端的标识及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标识。第一终端确定需要建立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时,向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扩展服务请求(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该消息中包含变更指示信息及第二终端的标识。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到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后,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判断为第二终端服务的MME是否与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不同。若不同,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向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路径切换请求(Path Switch Request)消息。该消息中包括第一终端的上下文信息,该消息用于请求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在为第二终端服务的MME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后,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在多种复杂场景下,更加灵活可靠地实现第一终端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提升了用户体验,满足可穿戴设备的实际应用需要。
附图说明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终端通过高性能终端接入网络的示意图;
图1(b)为本发明实施例中LTE系统的基本网络架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路径变更方法的概述流程图之一;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通过第一种方式获得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配置信息的具体流程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通过第二种方式获得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配置信息的具体流程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WD在connected态下从独立接入网络的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UE接入网络的indirect path的具体流程图之一;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WD在connected态下从独立接入网络的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UE接入网络的indirect path的具体流程图之二;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路径变更方法的概述流程图之二;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WD在idle态下从独立接入网络的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UE接入网络的indirect path的具体流程图之一;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WD在idle态下从独立接入网络的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UE接入网络的indirect path的具体流程图之二;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WD在idle态下从独立接入网络的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UE接入网络的indirect path的具体流程图之三;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路径变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路径变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路径变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路径变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四;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通信路径变更设备的结构示意图之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装置,用以实现在复杂应用场景下的通信路径切换。
其中,方法和装置是基于同一发明构思的,由于方法及装置解决问题的原理相似,因此装置与方法的实施可以相互参见,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可穿戴终端通过高性能终端接入网络的示意图。图1(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主要应用场景,可穿戴终端一开始独立接入网络,直接与基站进行通信。可穿戴终端变更通信路径后,通过高性能终端接入网络,此时,可穿戴终端与网络进行通信时,先将数据发送至高性能终端,再由高性能终端转发至基站。
参阅图1(b)所示,为LTE系统的基本网络架构,包括各种网元和标准化接口。该网络是由核心网和接入网组成的,其中,接入网中的网元为与用户终端(UE)相连的eNodeB,核心网中的网元包括移动性管理实体(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MME)、服务网关(Serving GateWay,SGW)和PDN网关(PDN GateWay,PGW)等(这里部分核心网网元省略未画出)。所有网元都通过接口相互连接。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参阅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已独立接入网络,完成附着(attach)操作,并且当前处于连接(connected)态。
S200: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
其中,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第二终端的全球唯一临时标识(Globally UniqueTemporary UE Identity,GUTI),或者第二终端的S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emporaryMobile Subscriber Identity,S-TMSI),或者第二基站为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例如,第二基站为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为eNB UE X2AP ID或小区无线网络临时标识(CellRadio Network Temporary Identifier,C-RNTI)。
S210:第一终端确定需要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变更为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时,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
其中,第一基站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须知可能存在控制面和用户面的不同基站为同一终端进行服务,但控制面的基站一般只有一个。
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第一终端从第一路径变更为第二路径。第一消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和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第二终端为第一终端接入网络的中继终端。
S220:第一基站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根据第一消息确定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二基站,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
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S230:第一基站向第一终端发送配置信息。
S240:第一终端接收第一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使用配置信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配置信息中包含第二基站分配的用于第一终端与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的无线资源信息,第一终端根据无线资源信息与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并通过第二终端向第二基站发送确认消息,确认消息用于通知第二基站第一终端完成从第一路径变更为第二路径。
针对S220,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
参阅图3所示,为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通过第一种方式获得第配置信息的具体流程:
S300:第一基站根据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确定第二基站,第一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
第一基站与第二基站不同,分别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第二消息用于使第二基站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这里第二消息还可以有其他作用,例如用于请求第二基站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等,这里不再赘述。第二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S310:第二基站根据第二消息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生成配置信息。
此外,在第二基站根据第二消息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之后,在第二基站生成配置信息之前,第二基站向MME发送是否允许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并接收MME发送的允许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确认消息。这里的MME为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提供服务。
S320:第二基站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基站。
第二种方式:
参阅图4所示,为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通过第二种方式获得配置信息的具体流程:
S400:第一基站根据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确定第二基站,第一基站向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三消息。
第三消息用于使MME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还用于请求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第一终端服务。第三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须知,第一基站根据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确定第二基站后,若确定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和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相同,可以采用第一种方式或第二种方式获得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配置信息;若确定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和为第二终端服务的MME不同,或者采用第一种方式获得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配置信息失败,或者第一基站和第二基站之间没有接口等两个基站不能直接进行通信的情况,则采用第二种方式获得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配置信息。
S410: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到第三消息后,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
S420: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向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四消息。
第四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S430: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到第四消息后,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五消息。
第五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S440:第二基站根据第五消息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生成配置信息。
同理,在第二基站根据第五消息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之后,在第二基站生成配置信息之前,第二基站向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是否允许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并接收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允许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确认消息。
S450:第二基站将配置信息发送给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
S460: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将配置信息发送给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
S470: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基站。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图2~图4中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作进一步说明。
场景一:
参阅图5所示,假设第一终端为WD,第二终端为用户设备(User Equipment,UE),WD和UE驻留的eNB不同,分别为eNB-WD和eNB-UE,为WD和UE提供服务的MME相同。WD在connected态下,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即直接路径(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UE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即间接路径(indirect path)的具体过程为:
在WD进行通信路径切换之前,WD独立接入网络,并完成Attach操作,且当前已处于连接态。
S501:WD发现UE,并完成与UE的配对。
若UE处于idle态,则触发UE进入connected态。
S502:WD获得UE的GUTI及Cell ID。
这里仅以UE的GUTI为例,还可以为UE的其他标识。
S503:WD确定需要从direct Path变更为indirect path,则WD向eNB-WD发送间接路径请求(indirect path request)消息。
indirect path request消息用于请求WD从direct Path变更为indirect path,该消息包括UE的GUTI及Cell ID。
S504:eNB-WD在接收到indirect path request消息后,根据UE的cell ID,确定UE与WD的eNB不同,向eNB-UE发送切换请求(handover request)消息。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handover request消息用于使eNB-UE获知WD请求通过UE接入网络,此外,该handover request消息还可用于请求eNB-UE为WD提供服务。这里的handoverrequest消息包括WD从direct path变更为indirect path的指示信息,即中继指示(relayindication)、以及UE的GUTI,WD的ID。
S505:eNB-UE在接收到eNB-WD发送的handover request消息后,向MME发送indirect path request,用于请求MME是否允许WD通过UE接入网络,在该消息中包含WD的ID和UE的GUTI。
S506:MME向eNB-UE回复indirect path ACK消息,该消息用于通知eNB-UE,MME允许WD通过UE接入网络。
S505~S506为可选的步骤。eNB-UE在接收到eNB-WD发送的handover request消息后,可以跳过这两个步骤直接执行S507。
S507:eNB-UE根据handover request消息,获知WD请求通过UE接入网络,分别生成针对UE的配置信息和针对WD的配置信息。
具体的,eNB-UE根据WD的上下文,为WD分配对应的L2 ID,为WD的EPS承载标识(EPSbearer ID,EBI)分配对应的旁路链接标识(Side link ID,SLI)。
WD上下文信息包括UE的安全相关信息,承载相关信息,位置相关信息等。
其中,L2 ID用于使UE及eNB-UE区分通过UE的数据无线承载(Data Radio Bearer,DRB)传输的数据属于WD,SLI用于标识WD与UE间的side link。
针对UE的配置信息包含第一对应关系:的RB-ID+L2 ID。该对应关系的含义为:若UE接收到来自WD的SLI所标识的side link的数据,通过UE的RB-ID所标识的DRB向eNB-UE发送,并且通过L2 ID告知eNB-UE发送的数据属于WD。这里的DRB为UE与eNB-UE间的传输数据的无线承载。
针对WD的配置信息还包含WD的EBI与SLI,PC5无线资源(radio resource)的对应关系列表。这里PC5 radio resource是指SLI所对应的WD与UE间的side link bearer所使用的无线资源。其中WD与UE间的接口为PC5接口。
S508:eNB-UE向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ACK(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消息。
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携带针对UE的配置信息。
S509:UE接收到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后,根据针对UE的配置信息保存第一对应关系。
S510:UE向eNB-UE回复handover Request ACK(RRC connectionReconfiguration ACK)消息。
S511:eNB-UE向eNB-WD发送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
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携带针对WD的配置信息。针对WD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容器(container)发送。
S512:eNB-WD向WD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携带针对WD的配置信息。
S513:WD接收到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后,根据针对WD的配置信息保存第二对应关系。
S514:UE与WD根据PC5 radio resource建立满足QoS要求的旁路链接承载(Sidelink bearer),及信令连接。
S515:WD通过UE向eNB-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ACK消息。
该消息用于通知eNB-UE,WD完成从direct path变更为indirect path。
S516:eNB-UE向MME发送路径变更请求(Path Switch Request)消息。
S517:MME向SGW发送修改承载请求(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
该消息用于建立针对WD的eNB-UE与SGW的连接。
S518:SGW向MME回复修改承载响应(Modify Bearer Response)消息。
该消息用于通知MME,针对WD的eNB-UE与SGW的连接建立成功。
S519:MME向eNB-UE发送路径变更确认(Path Switch Ack)消息。
S520:eNB-UE向eNB-WD发送lu口释放命令(lu release Command)。
该消息用于通知eNB-WD释放eNB-WD与WD的连接。
场景二:
参阅图6所示,假设第一终端为WD,第二终端为UE,WD和UE驻留的eNB不同,分别为eNB-WD和eNB-UE,为WD和UE提供服务的MME不同,分别为MME-WD和MME-UE。WD在connected态下,从独立接入网络的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UE接入网络的indirect path的具体过程为:
在WD进行通信路径切换之前,WD独立接入网络,并完成Attach操作,且当前已处于连接态。
S601:WD发现UE,并完成与UE的配对。
若UE处于idle态,则触发UE进入connected态。
S602:WD获得UE的GUTI及Cell ID。
与上述图3所示的实施例相同,这里仅以UE的GUTI为例,还可以为UE的其他标识。
S603:WD确定需要从direct Path变更为indirect path,则WD向eNB-WD发送间接路径请求(indirect path request)消息。
indirect path request消息用于请求WD从direct Path变更为indirect path,该消息包括UE的GUTI及Cell ID。
S604:eNB-WD在接收到indirect path request消息后,根据UE的cell ID,确定UE与WD的eNB不同,且根据UE的GUTI确定为UE与WD提供服务的MME不同,向MME-WD发送handover request消息。
该消息中包含relay indication、UE的GUTI,UE当前使用的eNB ID。
须知,如图6所示的实施例中,当eNB-WD确定为UE与WD提供服务的MME不同时,eNB-WD向MME-WD发送handover request消息只是通过MME完成通信路径变更的一种情况,此外,即使为UE与WD提供服务的MME相同,但是采用上述如图5所述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进行通信路径变更失败时,也可通过MME完成通信路径变更。或者,若当两个基站间没有接口,无法直接进行通信时,也需通过MME完成通信路径变更。因此,图5所示的实施例只是通过MME完成通信路径变更的一种场景,其他可能的场景并未全部列出,但是通信路径变更的原理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S605:MME-WD接收到handover request消息后,根据UE的GUTI,获得为UE提供服务的MME-UE。
S606:MME-WD向MME-UE发送进一步定位请求(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消息。
该消息携带relay indication,UE的GUTI,UE当前使用的eNB ID。
S607:MME-UE在接收到Forward Relocation Request消息后,向eNB-UE发送handover Request消息。
该消息携带relay indication及UE ID。
S608:eNB-UE根据handover request消息,获知WD请求通过UE接入网络,分别生成针对UE的配置信息和针对WD的配置信息。
S609:eNB-UE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
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携带针对UE的配置信息。
S610:UE接收到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后,根据针对UE的配置信息保存第一对应关系。
S611:UE向eNB-UE回复RRC连接重配置确认(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ACK)消息。
S612:eNB-UE向MME-UE发送handover Request ACK消息。
该消息携带针对WD的配置信息。
S613:MME-UE向MME-WD发送进一步定位响应(Forward Relocation Response)消息。
该消息携带针对WD的配置信息。
S614:MME-WD向eNB-WD发送切换命令(handover Command)。
该消息携带针对WD的配置信息。
S615:eNB-WD向WD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
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携带针对WD的配置信息。
S616:WD接收到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后,根据针对WD的配置信息保存第二对应关系。
S617:UE与WD建立满足QoS要求的旁路链接承载(Side link bearer),及信令连接。
S618:WD通过UE向eNB-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ACK消息。
该消息用于通知eNB-UE,WD完成从direct path变更为indirect path。
此外,图6所示实施例也包括图5所示实施例中的S516~S520,S516~S520主要是现有技术的处理流程,因此省略未画出。
参阅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该方法包括:
第一终端已独立接入网络,完成attach操作,并且当前处于空闲态。
S700:第一终端获取第二终端的标识。
S710:第一终端在空闲态下,确定需要建立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时,向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第一请求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第二终端的标识,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S720:MME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第二终端服务的第二基站,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
第二请求消息用于使第二基站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此外,在MME向第二基站发送第二请求消息之前,MME查询第二终端与第一终端是否存在配对关系,若是,则允许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S730:第二基站根据第二请求消息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生成配置信息。
其中,该配置信息用于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S740:第二基站将配置信息发送给MME。
S750:MME接收第二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并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
MME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可以采用但不限于以下两种方式:
第一种方式:MME向第一终端发送第一确认消息,第一确认消息携带配置信息。
第二种方式:MME通过第一基站将配置信息发送给第一终端。
S760:第一终端接收配置信息,并使用配置信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针对S710,第一终端向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可能包括以下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相同时,直接向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第二种情况: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不同时,则通过第一基站向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三请求消息,第三请求消息用于请求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第一终端确定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第一终端服务后,向为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请求消息。
具体的,第一终端通过第一基站向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三请求消息时,第一终端向第一基站发送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以使第一基站根据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将第三请求消息发送给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其中,为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是第一终端根据第二终端的标识获得的。其中,第三请求消息为跟踪区更新消息,跟踪区更新消息的更新类型为路径变更。
此外,在执行S710之前,第一终端可以根据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驻留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
下面结合具体应用场景图7中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作进一步说明。
场景三:
参阅图8所示,假设第一终端为WD,第二终端为UE,WD和UE驻留的eNB不同,分别为eNB-WD和eNB-UE,为WD和UE提供服务的MME相同。WD在空闲(idle)态下,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即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UE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即indirect path)的具体过程为:
在WD进行通信路径切换之前,WD独立接入网络,并完成Attach操作,且当前已处于空闲(idle)态。
S801:WD发现UE,并完成与UE的配对。
若UE处于idle态,则触发UE进入connected态。
S802:WD获得UE的GUTI及Cell ID。
S803:WD根据UE的GUTI确定为WD和UE服务的MME相同。
S804:WD确定需要建立通过UE接入网络的indirect path时,向MME发送扩展服务请求(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
该消息中包含relay indication及UE的GUTI。
可选地,在WD发送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之前,可以根据UE的cell ID,驻留到UE所在的cell中。
S805:MME接收到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后,查询UE和WD是否存在配对关系,在确定允许UE为WD进行中继后,执行步骤S806,否则结束流程。
S805为可选的步骤,可以跳过。
S806:MME根据UE的GUTI确定为UE提供服务的eNB-UE。
S807:MME向eNB-UE发送S1-AP初始上下文建立请求(Initial Context SetupRequest)消息。
该请求中包含如下参数:WD id,List of(WD的EBI,EPS Bearer QoS),relayindication,UE id。WD在空闲态时,eNB-UE里没有WD的上下文信息,这里携带List of(WD的EBI,EPS Bearer QoS)的目的是告诉eNB-UE,WD存在哪些承载。
S808:eNB-UE根据S1-AP 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获知WD请求通过UE接入网络,分别生成针对UE的配置信息和针对WD的配置信息。
S809:eNB-UE向UE发送RRC连接重配置(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
RRC连接重配置消息携带针对UE的配置信息。
S810:UE接收到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后,根据针对UE的配置信息保存第一对应关系。
S811:UE向eNB-UE回复RRC连接重配置确认(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ACK)消息。
S812:eNB-UE向MME发送S1-AP初始上下文建立完成(Initial Context SetupComplete)消息。
该消息携带针对WD的配置信息。针对WD的配置信息可以通过container发送。
S813:MME向SGW发送Modify Bearer Request消息。
该消息用于建立针对WD的eNB-UE与SGW的连接。
S814:SGW向MME回复Modify Bearer Response消息。
该消息用于通知MME,针对WD的eNB-UE与SGW的连接建立成功。
S815(a):MME向WD发送非接入层(Non-access stratum,NAS)消息,该消息中携带indirect path建立成功的指示,及针对WD的配置信息。
S815(b1):MME向eNB-WD发送变更请求确认(Switch Request ACK)消息。
该消息用于通知eNB-WD,WD可通过indirect path接入网络,在该消息中携带针对WD的配置信息。
S815(b2):eNB-WD向WD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消息。
该消息携带针对WD的配置信息。
S815(a)和S815(b1)~S815(b2)为两个并列的方案,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择其一,将针对WD的配置信息通知给WD。
S816:WD根据针对WD的配置信息保存第二对应关系。
S817:UE与WD建立满足QoS要求的旁路链接承载(Side link bearer),及信令连接。
S818:WD通过UE向eNB-UE发送RRC connection Reconfiguration ACK消息。
该消息用于通知eNB-UE,WD完成从direct path变更为indirect path。
S819:MME向eNB-WD发送释放消息。
该消息用于使eNB-WD释放与WD的连接。
场景四:
参阅图9所示,假设第一终端为WD,第二终端为UE,WD和UE驻留的eNB不同,分别为eNB-WD和eNB-UE,为WD和UE提供服务的MME不同,分别为MME-WD和MME-UE。WD在空闲(idle)态下,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即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UE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即indirect path)的具体过程为:
在WD进行通信路径切换之前,WD独立接入网络,并完成Attach操作,且当前已处于空闲(idle)态。
S901:WD发现UE,并完成与UE的配对。
若UE处于idle态,则触发UE进入connected态。
S902:WD获得UE的GUTI及Cell ID。
S903:WD根据UE的GUTI确定为WD和UE服务的MME不同,则根据UE的GUTI获得GUMMEI。
S904:WD向eNB-WD发送RRC消息。
该消息中携带根据UE的GUTI获得的GUMMEI,在RRC消息内同时携带NAS TAU消息,该NAS TAU消息中携带路径变更指示,该路径变更指示用于指示WD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S905:eNB-WD接收RRC消息,并根据GUMMEI确定MME-UE,并将NAS TAU消息发送给MME-UE。
S906:MME-UE执行TAU过程,使MME-UE为WD提供服务。
S907:WD确定需要建立通过UE接入网络的indirect path时,向MME-UE发送进一步服务请求(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
S908:MME-UE接收到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后,查询UE和WD是否存在配对关系,判断是否允许UE为WD进行中继,若是,执行S909,否则结束流程。
当为WD和UE服务的MME不同时,在执行完S906后,可以跳过S907和S908直接执行S909。
S909:MME-UE根据UE的GUTI确定为UE提供服务的eNB-UE。
图9所示实施例的后续处理流程S910~S922与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S807~S819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场景五:
参阅图10所示,假设第一终端为WD,第二终端为UE,WD和UE驻留的eNB不同,分别为eNB-WD和eNB-UE,为WD和UE提供服务的MME不同,分别为MME-WD和MME-UE。WD在idle态下,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即direct path)变更为通过UE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即indirect path)的具体过程为:
在WD进行通信路径切换之前,WD独立接入网络,并完成Attach操作,且当前已处于idle态。
S1001:WD发现UE,并完成与UE的配对。
若UE处于idle态,则触发UE进入connected态。
S1002:WD获得UE的GUTI及Cell ID。
S1003:WD确定需要建立通过UE接入网络的indirect path时,向MME-WD发送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
该消息中包含relay indication及UE的GUTI。
S1004:MME-WD接收到Extended Service Request消息后,根据UE的GUTI判断为UE服务的MME是否与为UE提供服务的MME不同。
S1005:MME-WD向MME-UE发送路径切换请求(Path Switch Request)消息。
该消息中包含WD的上下文信息,该消息用于请求MME-UE为WD提供服务。
S1006:MME-UE查询UE和WD是否存在配对关系,判断是否允许UE为WD进行中继,在确定允许UE为WD进行中继后,执行S1007,否则结束流程。
S1006为可选的步骤,可以跳过。
S1007:MME-UE根据UE的GUTI确定为UE提供服务的eNB-UE。
图10所示实施例的后续处理流程S1008~S1020与图8所示实施例中的S807~S819相同,此处不再赘述。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对应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基站。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路径变更设备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1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1100,包括:
收发器1101;
存储器1102,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1103,与所述收发器1101和所述存储器1102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1102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所述第一终端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变更为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二基站;
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并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103,用于:
根据所述第一消息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第二基站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确定所述第二基站。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103,用于:
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时,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103,用于:
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配置信息时,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使所述MME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消息包括:所述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配置信息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的,包括:
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使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五消息,所述第五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所述第二基站通过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对应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路径变更设备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12所示,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1200,包括:
收发器1201;
存储器1202,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1203,与所述收发器1201和所述存储器1202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1202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确定需要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变更为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时,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所述第一消息用于请求将所述设备从所述第一路径变更为所述第二路径;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一基站从第二基站获得的,其中,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
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203,用于:
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获取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或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和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还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并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设备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203,用于:
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时,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由所述第二基站分配的用于所述设备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的无线资源信息,根据所述无线资源信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203,还用于:
在所述设备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之后,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所述设备完成从所述第一路径变更为所述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对应图2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二基站。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2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路径变更设备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1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1300,包括:
收发器1301;
存储器1302,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1303,与所述收发器1301和所述存储器1302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1302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获知第一终端请求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
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将所述配置信息通知给第一基站,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303,用于:
获知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时,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用于使所述设备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将所述配置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直接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303,用于:
获知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时,接收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设备获知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所述第二消息是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一基站获得的;
将所述配置信息通知给所述第一基站,包括:
通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和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基站。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包括所述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消息是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从所述第一基站获得的,包括:
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接收到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四消息后发送的,所述第四消息用于使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三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303,还用于:
在获知第一终端通过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之后,在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配置信息之前,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是否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请求;
接收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确认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303,还用于:
在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所述配置信息之后,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通知所述设备所述第一终端完成从所述第一路径变更为所述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对应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MME。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7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路径变更设备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14所示,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1400,包括:
收发器1401;
存储器1402,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1403,与所述收发器1401和所述存储器1402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1402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服务的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配置信息,其中,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
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时,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配置信息;或者,
通过第一基站将所述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三消息还携带变更确认指示信息,所述变更确认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成功建立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
在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之前,判断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存在配对关系,若是,则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403,还用于:
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请求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所述第四消息是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不同后发送的。
与所述第一终端执行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以使所述设备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对应图7所示实施例中的第一终端。该设备可以用于执行上述图7对应的方法实施例,因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通信路径变更设备的实施方式可以参见该方法的实施方式,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参阅图15所示,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1500,包括:
收发器1501;
存储器1502,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1503,与所述收发器1501和所述存储器1502分别相连,用于根据所述存储器1502存储的指令,执行以下操作:
获取第二终端的标识;
在空闲态下,确定需要建立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时,向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设备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从第二基站获取的配置信息,所述配置信息用于所述设备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
使用所述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503,用于:
向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相同时,直接向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503,用于:
向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时,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与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不同时,通过第一基站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请求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
与所述MME执行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以使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
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后,向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503,用于:
通过第一基站向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二消息时,向所述第一基站发送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以使所述第一基站根据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将所述第二消息发送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
其中,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的标识是所述设备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获得的。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包括:
所述第二消息为跟踪区更新消息,所述跟踪区更新消息的更新类型为路径变更。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503,还用于:
在向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第一消息之前,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驻留到所述小区标识对应的小区。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处理器1503,用于:
接收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从第二基站获取的配置信息时,接收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MME发送的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配置信息;或者,
接收为所述设备提供服务的MME通过第一基站发送的所述配置信息。
在一种可选的设计中,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设备所示的各部分之间的连接方式仅为一种可能的示例,也可以是,收发器与存储器均与处理器连接,且收发器与存储器之间没有连接,或者,也可以是其他可能的连接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方法能够在多种复杂场景下,更加灵活可靠地实现第一终端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提升了用户体验,满足可穿戴设备的实际应用需要。
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应明白,本发明的实施例可提供为方法、系统、或计算机程序产品。因此,本发明可采用完全硬件实施例、完全软件实施例、或结合软件和硬件方面的实施例的形式。而且,本发明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计算机可用程序代码的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
本发明是参照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法、设备(系统)、和计算机程序产品的流程图和/或方框图来描述的。应理解可由计算机程序指令实现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每一流程和/或方框、以及流程图和/或方框图中的流程。
和/或方框的结合。可提供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到通用计算机、专用计算机、嵌入式处理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以产生一个机器,使得通过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的处理器执行的指令产生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装置。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存储在能引导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以特定方式工作的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使得存储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器中的指令产生包括指令装置的制造品,该指令装置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
这些计算机程序指令也可装载到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数据处理设备上,使得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一系列操作步骤以产生计算机实现的处理,从而在计算机或其他可编程设备上执行的指令提供用于实现在流程图一个流程或多个流程和/或方框图一个方框或多个方框中指定的功能的步骤。
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实施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Claims (19)
1.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应用于第一基站,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已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并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所述第一消息之后,根据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基站;
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的无线资源信息;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变更为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
其中,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核心网实体与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核心网实体相同或不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第一配置信息,包括:
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是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生成的。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第一配置信息,包括:
向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核心网实体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用于使所述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核心网实体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核心网实体发送的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是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核心网实体从所述第二基站获得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全球唯一临时标识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临时移动用户标识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6.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已独立接入网络的所述第一终端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第二终端的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其中,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用于所述第二基站确定所述第二终端,并配置所述第二终端,以使得所述第一终端能够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所述第一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的无线资源信息;
使用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以实现所述第一终端从独立接入网络的第一路径变更为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
其中,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核心网实体与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核心网实体相同或不同。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向第一基站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获取所述第二终端所在小区的小区标识和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
8.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使用所述第一配置信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之后,还包括:
通过所述第二终端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确认消息,所述确认消息用于通知所述第二基站所述第一终端完成从所述第一路径变更为所述第二路径。
9.如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10.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应用于核心网实体,其特征在于,包括:
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所述第一消息包括变更指示信息和第二终端的标识,所述核心网实体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所述变更指示信息用于表明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其他终端接入网络;所述第一终端处于空闲态;
根据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确定为所述第二终端服务的第二基站,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所述第二消息用于使所述第二基站获知所述第一终端请求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接收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的第一配置信息,其中,所述第一配置信息用于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所述第一配置信息中包含用于所述第一终端与所述第二终端建立无线承载的无线资源信息;
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包括:
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消息,所述第三消息携带所述第一配置信息;或者,
通过第一基站将所述第一配置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一终端,所述第一基站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消息还携带变更确认指示信息,所述变更确认指示信息用于指示所述第一终端成功建立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的第二路径。
13.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向所述第二基站发送第二消息之前,还包括:
判断所述第二终端与所述第一终端是否存在配对关系,若是,则允许所述第一终端通过所述第二终端接入网络。
14.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第一消息之前,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一终端通过第一基站发送的第四消息,所述第四消息用于请求所述核心网实体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所述第四消息是所述第一终端确定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的核心网实体与为所述第二终端提供服务的核心网实体不同后发送的;
与所述第一终端执行跟踪区更新TAU过程,以使所述核心网实体为所述第一终端提供服务。
15.如权利要求10-13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终端的标识包括所述第二终端的GUTI,或者,所述第二终端的S-TMSI,或者,所述第二基站为所述第二终端分配的临时标识。
16.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路径变更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
17.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路径变更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6-9任一所述的方法。
18.一种通信路径变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收发器;
存储器,用于存储指令;
处理器,与所述收发器和所述存储器分别相连,用于执行所述存储器存储的指令,以使得所述通信路径变更设备执行如权利要求10-15任一所述的方法。
19.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中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在计算机上运行时,使得计算机执行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方法。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80855.3A CN113411860B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80855.3A CN113411860B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CN201680080611.9A CN108605251B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PCT/CN2016/086774 WO2017219289A1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Related Parent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0611.9A Division CN108605251B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11860A CN113411860A (zh) | 2021-09-17 |
CN113411860B true CN113411860B (zh) | 2023-06-06 |
Family
ID=60783168
Famil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0611.9A Active CN108605251B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CN202110680855.3A Active CN113411860B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CN202110680888.8A Pending CN113411859A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680080611.9A Active CN108605251B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Family Applications After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80888.8A Pending CN113411859A (zh) | 2016-06-22 | 2016-06-22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 Link |
---|---|
US (2) | US11419013B2 (zh) |
EP (2) | EP3445087B1 (zh) |
CN (3) | CN108605251B (zh) |
WO (1) | WO2017219289A1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818594A (zh) | 2019-07-31 | 2020-10-2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网络设备及终端 |
CN114258094B (zh) * | 2020-09-25 | 2023-11-21 | 展讯通信(上海)有限公司 | 请求条件切换的方法及装置、存储介质、终端、基站 |
CN115150904B (zh) * | 2021-03-30 | 2024-06-04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通信路径的切换方法、装置及终端 |
CN118476259A (zh) * | 2022-01-07 | 2024-08-09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收发信息的方法、装置和通信系统 |
CN116847479A (zh) * | 2022-03-24 | 2023-10-03 |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 多路径建立方法、终端及网络侧设备 |
WO2024093133A1 (en) * | 2023-04-06 | 2024-05-10 | Lenovo (Beijing) Limited | Terminal devices, network device, and methods for multi-path communications |
CN116390194B (zh) * | 2023-06-01 | 2023-10-27 | 上海星思半导体有限责任公司 | 接入策略的选择方法、状态信息的发送方法及装置 |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37450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716850A (zh) * | 2012-09-29 | 2014-04-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路径的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4080075A (zh) * | 2013-03-25 | 2014-10-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获取用户设备服务基站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4284321A (zh) * | 2013-07-08 | 2015-01-1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路径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用户设备 |
CN105307220A (zh) * | 2014-07-15 | 2016-0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2d业务的切换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5657643A (zh) * | 2016-01-07 | 2016-06-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D2d中继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
Family Cites Families (9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8982856B2 (en) * | 1996-12-06 | 2015-03-17 | Ipco,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facilitating wireless network communication, satellite-base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and aircraft-based wireless network systems, and related methods |
GB2350523B (en) * | 1999-05-26 | 2003-11-26 | Nokia Mobile Phones Ltd | Communication device |
JP3750910B2 (ja) * | 1999-12-13 | 2006-03-01 | セイコーインスツル株式会社 | 情報処理装置及び情報処理方法 |
US6714233B2 (en) * | 2000-06-21 | 2004-03-30 | Seiko Epson Corporation | Mobile video telephone system |
US6834192B1 (en) * | 2000-07-03 | 2004-12-21 | Nokia Corporation | Method, and associated apparatus, for effectuating handover of communications in a bluetooth, or other,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20030060222A1 (en) * | 2001-09-25 | 2003-03-27 | Johan Rune | Network access point with auxiliary transceiver |
EP1454458A2 (en) * | 2001-05-01 | 2004-09-08 |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 Handoff in radio communication arrangements |
US7496065B2 (en) * | 2001-11-29 | 2009-02-24 | Telcordia Technologies, Inc. | Efficient piconet formation and maintenance in a Bluetooth wireless network |
US7512403B2 (en) * | 2002-12-20 | 2009-03-3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erforming an interfrequency handoff in a wireless network |
CN1527623A (zh) * | 2003-03-07 | 2004-09-08 | �ʼҷ����ֵ��ӹɷ�����˾ | 无线通信网络中点到点对等通信无线链接建立和保持的方法与装置 |
US7843882B2 (en) * | 2004-08-23 | 2010-11-30 | Alcatel-Lucent Usa Inc. | Soft vertical handovers in wireless networks |
US8249106B2 (en) * | 2004-08-23 | 2012-08-21 | Alcatel Lucent | Extended cellular telephony protocol |
GB0526272D0 (en) * | 2005-12-23 | 2006-02-01 | Nokia Corp | Efficient use of the radio spectrum |
US20070197260A1 (en) * | 2006-02-22 | 2007-08-23 | Joshua Randall | Interface for mobile devices and methods |
JP4731373B2 (ja) * | 2006-03-28 | 2011-07-20 | 富士通株式会社 | 情報端末装置、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
US20080227440A1 (en) * | 2007-03-16 | 2008-09-18 | Vinay Kumar Chowdary Settepalli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discovering and updating a mobile device via user behavior |
WO2009037843A1 (ja) * | 2007-09-21 | 2009-03-26 | Panasonic Corporation | QoSリソース予約方法及びその方法で用いられる移動端末 |
US20090197533A1 (en) * | 2008-02-05 | 2009-08-06 | Tai Wai Luk | Bluetooth remote control wristwatch and related modification of bluetooth modules |
KR101500025B1 (ko) * | 2008-04-21 | 2015-03-06 | 애플 인크. | 무선 중계 프레임 구조, 프로토콜, 및 오퍼레이션을 위한 시스템 및 방법 |
CN101656991B (zh) * | 2008-08-18 | 2013-03-2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消息发送过程中切换终端的方法及设备 |
JP5569668B2 (ja) * | 2008-10-20 | 2014-08-13 | セイコーエプソン株式会社 | 電子腕時計 |
KR101529921B1 (ko) * | 2008-11-04 | 2015-06-1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와치형 단말기 |
WO2010148341A1 (en) * | 2009-06-19 | 2010-12-23 | Research In Motion Limited | Mechanisms for data handling during a relay handover with s1 termination at relay |
US8326305B2 (en) * | 2009-07-24 | 2012-12-04 | Clearwire Ip Holdings Llc |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selectively pre-registering data paths for mobile stations |
CN101998554A (zh) * | 2009-08-18 | 2011-03-3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基于移动中继的切换方法和移动无线中继系统 |
US8804596B2 (en) * | 2009-10-02 | 2014-08-12 | Blackberry Limited | Architecture for termination at access device |
WO2011109027A1 (en) * | 2010-03-05 | 2011-09-09 | Nokia Corporation | Handover of direct peer to peer communication |
US9198210B2 (en) * | 2010-04-20 | 2015-11-24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D2D communications considering different network operators |
WO2011147462A1 (en) * | 2010-05-28 | 2011-12-0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US20130201904A1 (en) * | 2010-08-27 | 2013-08-08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Handover of Connection of User Equipment |
US9370034B2 (en) * | 2010-09-21 | 2016-06-14 | Cisco Technology,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a Bluetooth-enabled Ethernet interface |
EP2636247A1 (en) * | 2010-11-04 | 2013-09-11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Handover control for networks with several types of backhaul connections |
JP5589810B2 (ja) * | 2010-12-06 | 2014-09-17 |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 電子時計 |
US9451510B2 (en) * | 2010-12-28 | 2016-09-20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Relay node configuration in preparation for handover |
CN103703864B (zh) * | 2011-07-25 | 2017-10-27 | Lg电子株式会社 | 电子设备及其操作方法 |
CN102905334B (zh) * | 2011-07-25 | 2014-05-07 | 上海无线通信研究中心 | 簇头辅助用户终端从d2d通信转换到蜂窝通信的方法 |
US9622132B2 (en) * | 2011-07-28 | 2017-04-11 | Avago Technologies General Ip (Singapore) Pte. Ltd. | Switching between cellular and license-exempt (shared) bands |
WO2013042979A2 (ko) * | 2011-09-21 | 2013-03-28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대-장치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9414268B2 (en) * | 2011-10-14 | 2016-08-09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User equipment and a radio network node,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KR101841687B1 (ko) * | 2011-11-07 | 2018-03-27 | 주식회사 팬택 | 무선통신 시스템에서 기기 내 공존 간섭을 제어하는 장치 및 방법 |
JP2015502084A (ja) * | 2011-11-14 | 2015-01-19 | 京セラ株式会社 | マクロセル通信リソースを使用する端末間通信管理 |
WO2013091133A1 (en) * | 2011-12-20 | 2013-06-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user equipment, property device, and computer program products for detecting movement of the property device and of indicating such movement at the user device |
US9161284B2 (en) * | 2012-02-29 | 2015-10-13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performing handover using path inform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WO2013137599A1 (en) | 2012-03-13 | 2013-09-19 | Lg Electronic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termining handover of user equipments attached to mobile relay nodes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450667B2 (en) * | 2012-03-19 | 2016-09-20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base station and user equipment using the same |
US9554406B2 (en) * | 2012-03-19 | 2017-01-24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and control node using the same |
KR102026952B1 (ko) * | 2012-04-27 | 2019-09-30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대-장치 통신을 수행하는 방법 및 장치 |
US10045386B2 (en) * | 2012-05-31 | 2018-08-07 | Interdigital Patent Holdings, Inc.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mobility in wireless systems |
US9445446B2 (en) * | 2012-07-09 | 2016-09-13 | Industrial 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3686718A (zh) * | 2012-08-31 | 2014-03-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2d设备的身份标识处理方法及装置 |
WO2014046578A1 (en) * | 2012-09-18 | 2014-03-27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Network nodes, devices and methods therein for enabling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EP3319394A1 (en) | 2012-09-27 | 2018-05-09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
EP2912889A1 (en) * | 2012-10-26 | 2015-09-02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Configuration of handovers in communication systems |
EP2920991B1 (en) * | 2012-11-14 | 2020-04-01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enabling direct mode communication between user equipments |
CN103841607A (zh) * | 2012-11-21 | 2014-06-04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网关重定位的方法、移动管理实体及宿主基站 |
US9629057B2 (en) * | 2012-11-28 | 2017-04-18 | Kyocera Corporation |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 base station, processor, and communication control method |
KR102013437B1 (ko) * | 2012-12-06 | 2019-08-22 | 한국전자통신연구원 | 셀룰러 기반 단말간 직접통신의 스케쥴링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WO2014104627A1 (ko) * | 2012-12-30 | 2014-07-03 |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장치 대 장치 통신 수행 방법 및 장치 |
US9713182B2 (en) * | 2013-01-28 | 2017-07-18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
US8989807B2 (en) * | 2013-02-28 | 2015-03-24 | Intel Mobile Communications GmbH | Communication terminal device, communication device, communication network server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
JP6146832B2 (ja) * | 2013-03-08 | 2017-06-14 | ノキア テクノロジーズ オーユー | デバイス間通信のハンドオーバ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CN104066135B (zh) * | 2013-03-18 | 2017-12-29 | 华为终端(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基于近场通信的连接切换方法及相应装置 |
US9756609B2 (en) * | 2013-04-01 | 2017-09-05 | Lg Electronics Inc. | Multimedia broadcast/multicast service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vice-to-device (D2D) commun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
US9794974B2 (en) * | 2013-04-24 | 2017-10-17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s |
US20140335861A1 (en) * | 2013-05-08 | 2014-11-13 | Nokia Siemens Networks Oy | Methods and Apparatus for Handover Management |
CN109327876A (zh) * | 2013-05-16 | 2019-02-12 | 瑞典爱立信有限公司 | 处理设备到设备通信的无线设备、网络节点及其方法 |
KR102144763B1 (ko) * | 2013-05-22 | 2020-08-28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웨어러블 부가 장치를 통한 스케줄 표시 방법 및 장치 |
KR102237199B1 (ko) * | 2013-06-28 | 2021-04-07 |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 디바이스-투-디바이스 통신 방법 및 장치 |
CN104254145A (zh) * | 2013-06-28 | 2014-12-31 | 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 一种基于wlan的直接通信建立方法及装置 |
WO2015035621A1 (zh) * | 2013-09-13 | 2015-03-19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连接网络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
WO2015061993A1 (zh) | 2013-10-30 | 2015-05-07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方法、网络侧设备和通信系统 |
WO2015095583A1 (en) * | 2013-12-20 | 2015-06-25 | Kyocera Corporation | Handover of device-to-device (d2d) user equipment (ue) devices using d2d subframes with cell identifiers |
EP3090599B1 (en) * | 2013-12-30 | 2019-04-17 | Nokia Technologies Oy | Methods and apparatuses for proximity-based service |
EP3095287B1 (en) * | 2014-01-17 | 2023-11-01 |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US10652725B2 (en) * | 2014-01-24 | 2020-05-1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Obtaining and using D2D related information to perform mobility operation(s) |
JP6604953B2 (ja) * | 2014-01-27 | 2019-11-13 | テレフオンアクチーボラゲット エルエム エリクソン(パブル) | D2dベースのアクセスのための方法及び装置 |
CN106063362B (zh) * | 2014-01-29 | 2019-09-2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通信连接建立方法及媒介设备 |
CN104902443B (zh) * | 2014-03-05 | 2018-10-30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通信的方法和设备 |
CN111641998B (zh) * | 2014-03-14 | 2022-09-27 | 北京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 一种支持ue接入控制的方法 |
US9743274B2 (en) * | 2014-03-21 | 2017-08-22 | Telefonaktiebolaget Lm Ericsson (Publ) | Methods and devices for device to device communication source address change indication |
CN105101426A (zh) * | 2014-05-13 | 2015-11-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设备到设备资源配置信息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KR102176921B1 (ko) * | 2014-05-16 | 2020-11-11 |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 단말의 서비스 연속성을 위한 방법 및 장치 |
CN106471840B (zh) * | 2014-06-27 | 2019-12-31 | Lg电子株式会社 | 无线通信系统中由装置对装置终端进行测量的方法和装置 |
US9883426B2 (en) * | 2014-07-31 | 2018-01-30 | Microsoft Technology Licensing, Llc. | Enhanced reporting for handover in device-to-device communication |
CN105472646B (zh) * | 2014-08-08 | 2020-09-25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上报设备到设备资源获取失败的信息的方法及设备 |
CN105338513B (zh) * | 2014-08-08 | 2019-12-10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设备到设备业务处理方法及装置 |
CN105338639A (zh) * | 2014-08-08 | 2016-02-1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对设备到设备资源池测量及上报的方法及设备 |
TWI582553B (zh) * | 2014-09-30 | 2017-05-11 | 巨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實體指針式腕錶結構及將通訊功能附加於腕錶的方法 |
CN105592509A (zh) * | 2014-11-05 | 2016-05-18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 小区切换、设备到设备间d2d通信方法及装置 |
CA2915850C (en) * | 2015-02-13 | 2017-10-31 | Telefonaktiebolaget L M Ericsson (Publ) | Establishment of dual connectivity |
KR20180003546A (ko) * | 2015-04-08 | 2018-01-09 | 인터디지탈 패튼 홀딩스, 인크 | 디바이스 대 디바이스간(d2d) 통신을 위한 모바일 릴레이 구현 |
CN106162777B (zh) * | 2015-04-09 | 2021-03-2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中继节点切换方法及系统 |
CN106211024A (zh) * | 2015-04-10 | 2016-12-07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
CN106211261B (zh) * | 2015-04-10 | 2020-10-16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信息处理方法及通信节点 |
WO2016177397A1 (en) * | 2015-05-05 | 2016-11-10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Method, system and apparatus |
JP6756332B2 (ja) * | 2015-06-02 | 2020-09-16 | 日本電気株式会社 | 基地局及びスケジューリング方法 |
WO2017108209A1 (en) * | 2015-12-21 | 2017-06-29 | Nokia Solutions And Networks Oy | D2d assisted load balancing and handover trigger |
EP3628133B1 (en) * | 2017-05-04 | 2024-01-10 | Koninklijke Philips N.V. | Intra-group communication |
-
2016
- 2016-06-22 CN CN201680080611.9A patent/CN108605251B/zh active Active
- 2016-06-22 CN CN202110680855.3A patent/CN113411860B/zh active Active
- 2016-06-22 EP EP16905831.0A patent/EP3445087B1/en active Active
- 2016-06-22 WO PCT/CN2016/086774 patent/WO2017219289A1/zh active Application Filing
- 2016-06-22 US US16/312,103 patent/US11419013B2/en active Active
- 2016-06-22 EP EP22166856.9A patent/EP4138455A1/en active Pending
- 2016-06-22 CN CN202110680888.8A patent/CN113411859A/zh active Pending
-
2022
- 2022-07-25 US US17/872,556 patent/US20220361056A1/en active Pending
Patent Citations (6)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3037450A (zh) * | 2011-09-29 | 2013-04-10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通信模式切换的方法和装置 |
CN103716850A (zh) * | 2012-09-29 | 2014-04-09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通信路径的切换方法、系统及装置 |
CN104080075A (zh) * | 2013-03-25 | 2014-10-01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获取用户设备服务基站信息的方法和系统 |
CN104284321A (zh) * | 2013-07-08 | 2015-01-14 | 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 一种路径切换的方法、设备和用户设备 |
CN105307220A (zh) * | 2014-07-15 | 2016-02-03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D2d业务的切换实现方法及装置 |
CN105657643A (zh) * | 2016-01-07 | 2016-06-08 | 宇龙计算机通信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D2d中继通信的方法、装置和终端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411860A (zh) | 2021-09-17 |
CN108605251A (zh) | 2018-09-28 |
EP3445087B1 (en) | 2022-05-18 |
WO2017219289A1 (zh) | 2017-12-28 |
US11419013B2 (en) | 2022-08-16 |
CN108605251B (zh) | 2021-06-22 |
US20190246438A1 (en) | 2019-08-08 |
EP4138455A1 (en) | 2023-02-22 |
EP3445087A1 (en) | 2019-02-20 |
CN113411859A (zh) | 2021-09-17 |
EP3445087A4 (en) | 2019-05-15 |
US20220361056A1 (en) | 2022-11-10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11860B (zh) | 一种通信路径变更方法及设备 | |
CN108605259B (zh) | 一种网络切换方法及相关设备 | |
CN109429361B (zh) | 会话处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36397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装置 | |
KR102378376B1 (ko) | 위치 정보 보고 방법 및 디바이스 | |
EP4044706B1 (en) |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 |
CN108476444B (zh) | 获取终端无线能力信息的方法、核心网实体、基站和终端 | |
CN107079507B (zh) | 保持业务连续性的方法、控制面网关和移动管理网元 | |
CN112005614A (zh) | Rrc_inactive状态下的ta更新 | |
CN106686543A (zh) | 服务网关的管理方法及装置 | |
CN114423065A (zh) | 一种计算服务发现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08781402A (zh) | 专用核心网迁移处理方法、设备和系统 | |
CN111727629A (zh) | 基站切换方法、装置、通信设备及存储介质 | |
CN108924926B (zh) | 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09246853A (zh) | 一种会话处理方法、装置及系统 | |
CN107005906B (zh) | 一种数据传输和接入网络方法及相关设备、系统 | |
KR102316348B1 (ko) | 통신 방법, 네트워크 기기 및 단말 기기 | |
CN114071801B (zh) | 一种终端设备的状态指示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08464056A (zh) | 用户设备信息的配置方法、装置、基站及核心网设备 | |
CN110351785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其装置 | |
CN113873546A (zh) | 一种计算服务的实现方法及装置 | |
CN114641090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CN114342471B (zh) | 一种通信方法及通信装置 | |
EP4195777A1 (en)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method, terminal device, and network device | |
CN112956222B (zh) | 用于用户设备移动性管理和注册的方法和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