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93771B - 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Google Patents
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93771B CN113393771B CN202110717637.2A CN202110717637A CN113393771B CN 113393771 B CN113393771 B CN 113393771B CN 202110717637 A CN202110717637 A CN 202110717637A CN 113393771 B CN113393771 B CN 11339377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protective layer
- openings
- opening
- supporting member
- support memb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G—PHYSICS
- G09—EDUCATION; CRYPTOGRAPHY; DISPLAY; ADVERTISING; SEALS
- G09F—DISPLAYING; ADVERTISING; SIGNS; LABELS OR NAME-PLATES; SEALS
- G09F9/0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 G09F9/301—Indicating arrangements for variable information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is built-up on a support by selection or combination of individual elements in which the desired character or characters are formed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flexible foldable or roll-able electronic displays, e.g. thin LCD, OLED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支撑部件及位于该第一支撑部件第一侧的第一保护层;该第一支撑部件包括位于该第一侧的多个第一开口,该第一保护层覆盖该第一开口以及向该第一支撑部件的边缘延伸;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开口位置填充保护层,有效减少开口内进入灰尘,保障了柔性支撑构件的防尘性,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延长了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近些年,柔性显示模组常在金属支撑层的弯折区设计通孔图案,通孔图案区有细小空隙容易进入灰尘,在通孔图案区边缘的灰尘会更为严重。
因此,亟需一种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可以缓解目前在金属支撑层的弯折区的通孔图案区容易进入灰尘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支撑构件,包括第一支撑部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第一侧的第一保护层;
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开口以及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边缘延伸。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表面垂直;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第二侧的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其中,所述第二保护层的过滤效率小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过滤效率,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弹性模量。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膜层;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开口以及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边缘延伸,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闭合连接构成保护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内嵌于所述保护部件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交错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至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的孔径逐渐增大。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开口区及位于所述开口区外围的刚性区,任一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开口区内,在所述刚性区至所述开口区的中心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模组,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柔性支撑构件及位于所述柔性支撑构件上的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支撑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模组及终端主体,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组合为一体。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开口位置填充保护层,有效减少开口内进入灰尘,保障了柔性支撑构件的防尘性,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延长了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三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四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五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六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七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八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九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十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第十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支撑构件的制作方法的步骤流程图;
图13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移动终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此外,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上”和“下”通常是指装置实际使用或工作状态下的上和下,具体为附图中的图面方向;而“内”和“外”则是针对装置的轮廓而言的。
近些年,柔性显示模组常在金属支撑层的弯折区设计通孔图案,通孔图案区有细小空隙容易进入灰尘,在通孔图案区边缘的灰尘会更为严重。
请参阅图1至图11,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柔性支撑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部件200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第一侧110的第一保护层300;
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110的多个第一开口410,所述第一保护层300覆盖所述第一开口410以及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边缘延伸。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开口位置填充保护层,有效减少开口内进入灰尘,保障了柔性支撑构件的防尘性,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延长了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部件200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第一侧110的第一保护层300;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110的多个第一开口410,所述第一保护层300覆盖所述第一开口410以及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边缘延伸,具体请参阅图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在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内,具体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层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对所述第一开口410的保护,减少灰尘进入所述第一开口410,同时可以延长灰尘或者水氧的侵入路径,延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及所述第一开口410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包括第一部分310及第二部分320,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110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部分310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第二部分320与所述第一表面垂直;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在所述第二部分3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320内,具体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保护层300还包括第三部分330,所述第三部分330填充于所述第一开口410内,所述第二部分32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端部的表面。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不仅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还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端部的表面进行延伸覆盖,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所述第一开口410的保护,减少灰尘进入所述第一开口410,同时可以延长灰尘或者水氧的侵入路径,延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及所述第一开口410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第二侧120的第二保护层500,所述第一侧110与所述第二侧120相对;其中,所述第二保护层500的过滤效率小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的过滤效率,所述第二保护层500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的弹性模量,具体请参阅图4。采用双面保护层,可以减少所述第二侧120的灰尘进入,同时将第二保护层500的弹性模量设置较大,牺牲一些过滤效率,可以提供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更好的恢复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侧120的多个第二开口420,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膜层;所述第二保护层500覆盖所述第二开口420以及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边缘延伸,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500闭合连接构成保护部件101,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内嵌于所述保护部件101内,具体请参阅图6。当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没有所述第二开口420时,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500也可以闭合连接构成保护部件101,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内嵌于所述保护部件101内,具体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500构成整体封闭的所述保护部件101,包裹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可以起到更好地防尘效果,可以减少所述第二侧120的灰尘进入,同时将第二保护层500的弹性模量设置较大,牺牲一些过滤效率,可以提供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更好的恢复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对应设置,即在所述第一侧110形成所述第一开口410,在所述第二侧120的对应位置形成所述第二开口420,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没有连通贯穿,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之间还存在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具体请参阅图6。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交错设置,具体请参阅图7。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交错排列,在不损失开口率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刚性,提高所述柔性第一支撑部件200的回复能力。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至所述第一保护层30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410的孔径逐渐增大,具体请参阅图8。当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需要弯折时,将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的两端向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的中心区域(可以理解为所述开口区B)进行弯折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410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端面逐渐减小,较小面积的端面可以避免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相互挤压,减小了弯折阻力,保护了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的自身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包括开口区B及位于所述开口区B外围的刚性区A,任一所述第一开口410位于所述开口区B内,在所述刚性区A至所述开口区B的中心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41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具体请参阅图9。所述开口区B的中心靠近所述弯折的中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41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即所述第一开口410的数量密度逐渐增大,降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在该区域的弹性模量,更加易于弯折,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可以提供更多的缓冲作用,保护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件600,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410相对设置的多个第三开口430,所述第三开口430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410的正对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上,所述第一保护层300覆盖所述第三开口430及向所述第二第一支撑部件200的边缘延伸,具体请参阅图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包围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内嵌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内,具体请参阅图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接触设置,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填充于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三开口430内。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分离设置,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填充于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三开口430内以及填充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之间,具体请参阅图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三开口430交错设置。具体原理及效果请参阅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交错设置的相关实施例,在此不在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及所述第二保护层500可以由泡棉胶带、聚酰亚胺胶带、有机橡胶、硅胶中任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可以起到缓冲防尘作用,具体材料还可以有其他缓冲防尘材料,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开口位置填充保护层,有效减少开口内进入灰尘,保障了柔性支撑构件的防尘性,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延长了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2,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柔性支撑构件100的制作方法,包括:
S100、提供包括位于第一侧110的多个第一开口410的第一支撑部件200;
S200、提供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410对应的第一凸起的第一保护层300;
S300、将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对位压合;
其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0覆盖所述第一开口410以及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边缘延伸。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开口位置填充保护层,有效减少开口内进入灰尘,保障了柔性支撑构件的防尘性,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延长了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现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的制作方法,包括:
S100、提供包括位于第一侧110的多个第一开口410的第一支撑部件200。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包括第一支撑部件200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第一侧110的第一保护层300;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110的多个第一开口410,所述第一保护层300覆盖所述第一开口410以及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边缘延伸,具体请参阅图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在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内,具体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层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可以进一步增强对所述第一开口410的保护,减少灰尘进入所述第一开口410,同时可以延长灰尘或者水氧的侵入路径,延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及所述第一开口410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包括第一部分310及第二部分320,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110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部分310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第二部分320与所述第一表面垂直;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在所述第二部分3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320内,具体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保护层300还包括第三部分330,所述第三部分330填充于所述第一开口410内,所述第二部分32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端部的表面。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不仅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还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端部的表面进行延伸覆盖,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所述第一开口410的保护,减少灰尘进入所述第一开口410,同时可以延长灰尘或者水氧的侵入路径,延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及所述第一开口410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0包括:
S110a、提供包括位于第一侧110的多个第一开口410的第一支撑部件200。
S110b、提供包括位于第一侧110的多个第一开口410及位于所述第二层的多个第二开口420的第一支撑部件200。
S200、提供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410对应的第一凸起的第一保护层300。
本实施例中,步骤S200包括:
S210a、提供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410对应的第一凸起的第一保护层300。
S210b、提供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410对应的第一凸起的第一保护层300,提供包括与所述第二开口420对应的第二凸起的第二保护层500。
S300、将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对位压合。
本实施例中,步骤S300包括:
S310a、将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对位压合。
S310b、将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及所述第二保护层500对位压合。
本实施例中,步骤S110a、S210a及S310a是一套方法,步骤S110b、S210b及S310b是另一套方法。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包括第一部分310及第二部分320,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110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部分310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第二部分320与所述第一表面垂直;其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在所述第二部分320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320内,具体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保护层300还包括第三部分330,所述第三部分330填充于所述第一开口410内,所述第二部分320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端部的表面。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不仅全覆盖所述第一表面,还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端部的表面进行延伸覆盖,可以进一步加强对所述第一开口410的保护,减少灰尘进入所述第一开口410,同时可以延长灰尘或者水氧的侵入路径,延长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及所述第一开口410的寿命。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第二侧120的第二保护层500,所述第一侧110与所述第二侧120相对;其中,所述第二保护层500的过滤效率小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的过滤效率,所述第二保护层500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的弹性模量,具体请参阅图4。采用双面保护层,可以减少所述第二侧120的灰尘进入,同时将第二保护层500的弹性模量设置较大,牺牲一些过滤效率,可以提供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更好的恢复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侧120的多个第二开口420,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膜层;所述第二保护层500覆盖所述第二开口420以及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边缘延伸,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500闭合连接构成保护部件101,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内嵌于所述保护部件101内,具体请参阅图6。当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没有所述第二开口420时,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500也可以闭合连接构成保护部件101,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内嵌于所述保护部件101内,具体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保护层300与所述第二保护层500构成整体封闭的所述保护部件101,包裹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可以起到更好地防尘效果,可以减少所述第二侧120的灰尘进入,同时将第二保护层500的弹性模量设置较大,牺牲一些过滤效率,可以提供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更好的恢复性。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对应设置,即在所述第一侧110形成所述第一开口410,在所述第二侧120的对应位置形成所述第二开口420,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没有连通贯穿,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之间还存在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具体请参阅图6。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交错设置,具体请参阅图7。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交错排列,在不损失开口率的情况下,还可以保持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刚性,提高所述柔性第一支撑部件200的回复能力。
本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至所述第一保护层300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410的孔径逐渐增大,具体请参阅图8。当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需要弯折时,将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的两端向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的中心区域(可以理解为所述开口区B)进行弯折时,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410之间的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的端面逐渐减小,较小面积的端面可以避免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相互挤压,减小了弯折阻力,保护了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的自身性能。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包括开口区B及位于所述开口区B外围的刚性区A,任一所述第一开口410位于所述开口区B内,在所述刚性区A至所述开口区B的中心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41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具体请参阅图9。所述开口区B的中心靠近所述弯折的中心,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410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即所述第一开口410的数量密度逐渐增大,降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在该区域的弹性模量,更加易于弯折,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可以提供更多的缓冲作用,保护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
本实施例中,步骤S100还包括:
S110c、提供包括多个第三开口430的第二支撑部件600。
步骤S200还包括:
S210c、提供一侧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410对应的第一凸起、另一侧包括与所述第三开口430对应的第三凸起的第一保护层300。
步骤S300还包括:
S310c、将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对位压合。
本实施例中,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相对设置的第二支撑部件600,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包括与所述第一开口410相对设置的多个第三开口430,所述第三开口430设置于所述第一开口410的正对一侧的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上,所述第一保护层300覆盖所述第三开口430及向所述第二第一支撑部件200的边缘延伸,具体请参阅图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包围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内嵌于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内,具体请参阅图10。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接触设置,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填充于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三开口430内。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也可以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分离设置,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填充于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三开口430内以及填充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200与所述第二支撑部件600之间,具体请参阅图11。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三开口430交错设置。具体原理及效果请参阅所述第一开口410与所述第二开口420交错设置的相关实施例,在此不在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保护层300及所述第二保护层500可以由泡棉胶带、聚酰亚胺胶带、有机橡胶、硅胶中任一种或多种材料组成,可以起到缓冲防尘作用,具体材料还可以有其他缓冲防尘材料,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开口位置填充保护层,有效减少开口内进入灰尘,保障了柔性支撑构件的防尘性,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延长了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模组10,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柔性支撑构件100及位于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上的显示面板20,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与所述显示面板20组合为一体。
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柔性支撑构件100的实施例及图1至图11,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20包括阵列基板及发光构件,所述发光构件可以为自发光部件或背光液晶部件,即所述显示面板20的类型可以为自发光显示面板20或者液晶显示面板20,在此不做限定。
请参阅图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1,包括如任一上述的显示模组10及终端主体2,所述终端主体2与所述显示模组10组合为一体。
所述柔性支撑构件100及显示模组10的具体结构请参阅任一上述柔性支撑构件100及显示模组10的实施例及图1至图11、图13,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所述终端主体2可以包括中框、框胶等,所述移动终端1可以为显示装置、手机、平板等移动显示终端,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支撑部件及位于该第一支撑部件第一侧的第一保护层;该第一支撑部件包括位于该第一侧的多个第一开口,该第一保护层覆盖该第一开口以及向该第一支撑部件的边缘延伸;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开口位置填充保护层,有效减少开口内进入灰尘,保障了柔性支撑构件的防尘性,提高了显示模组的可靠性,延长了显示模组的使用寿命。
以上对本发明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发明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发明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Claims (7)
1.一种柔性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支撑部件及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第一侧的第一保护层;
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的多个第一开口,所述第一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一开口以及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边缘延伸,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一保护层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一保护层内,所述第一保护层包括第一部分及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侧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部分与所述第一表面平行,所述第二部分与所述第一表面垂直,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在所述第二部分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第二部分内,所述柔性支撑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第二侧的第二保护层,所述第一侧与所述第二侧相对,所述第二保护层的过滤效率小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过滤效率,所述第二保护层的弹性模量大于所述第一保护层的弹性模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侧的多个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膜层;
所述第二保护层覆盖所述第二开口以及向所述第一支撑部件的边缘延伸,所述第一保护层与所述第二保护层闭合连接构成保护部件,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内嵌于所述保护部件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柔性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第二开口交错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部件至所述第一保护层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开口的孔径逐渐增大。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支撑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部件包括开口区及位于所述开口区外围的刚性区,任一所述第一开口位于所述开口区内,在所述刚性区至所述开口区的中心的方向上,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开口之间的间距逐渐减小。
6.一种显示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支撑构件及位于所述柔性支撑构件上的显示面板,所述柔性支撑构件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7.一种移动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模组及终端主体,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模组组合为一体。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17637.2A CN113393771B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717637.2A CN113393771B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93771A CN113393771A (zh) | 2021-09-14 |
CN113393771B true CN113393771B (zh) | 2023-03-24 |
Family
ID=776240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717637.2A Active CN113393771B (zh) | 2021-06-28 | 2021-06-28 | 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93771B (zh)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5156172B2 (ja) * | 2004-05-06 | 2013-03-06 | 恵和株式会社 | 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用バックシート及びこれを用いた太陽電池モジュール |
CN207381404U (zh) * | 2017-08-31 | 2018-05-18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一种柔性显示器件 |
CN208141720U (zh) * | 2018-05-28 | 2018-11-23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柔性支撑件、柔性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
US11360517B2 (en) * | 2018-06-29 | 2022-06-14 | Lg Display Co., Ltd. | Flexible display apparatus |
CN108766247B (zh) * | 2018-07-18 | 2023-12-22 | 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 显示面板和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
CN109903679B (zh) * | 2019-03-07 | 2023-06-2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1739426B (zh) * | 2019-07-26 | 2023-01-10 | 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挠式显示装置 |
CN110853520B (zh) * | 2019-11-28 | 2022-01-21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件、显示装置 |
CN110767098A (zh) * | 2019-11-28 | 2020-02-07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可折叠支撑件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
CN110874988B (zh) * | 2019-11-29 | 2022-05-24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显示装置 |
CN210955911U (zh) * | 2020-03-11 | 2020-07-07 |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 柔性屏模组及显示装置 |
CN111613150B (zh) * | 2020-05-18 | 2022-01-04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柔性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CN112241040A (zh) * | 2020-10-28 | 2021-01-19 |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偏光模组、制备偏光模组的方法、显示模组和显示装置 |
-
2021
- 2021-06-28 CN CN202110717637.2A patent/CN113393771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93771A (zh) | 2021-09-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20210242426A1 (en) |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US8831692B2 (en) | Protective gasket for display module of portable electronic device and method for assembling the device | |
CN113328056B (zh)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JP2008090053A (ja) | 表示装置および携帯機器 | |
CN113471258B (zh) | 显示装置 | |
CN109036124B (zh) | 一种显示模组及显示装置 | |
US11633943B2 (en) | Protection film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 |
CN108281472B (zh) | 一种显示组件、显示装置及制作方法 | |
WO2021003874A1 (zh) | 一种显示面板 | |
CN110246882A (zh) | 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 | |
CN114120837B (zh) | 显示模组和移动终端 | |
EP1483619B1 (en) | Impact resistant liquid crystal display arrangement | |
JP4869893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
CN113393771B (zh) | 柔性支撑构件、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 |
CN112951890A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CN112838112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20240276689A1 (en) | Display device having supporting platform on bezel | |
US20070188674A1 (en) | Liquid crystal display | |
CN210323692U (zh) | 一种阵列基板和显示面板 | |
CN221125456U (zh) | 屏幕模组及电子设备 | |
CN117396798A (zh) | 显示装置 | |
CN113380961B (zh) |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
US11296127B2 (en) | Display substrate,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display device | |
CN211236924U (zh) | 指纹模组及电子设备 | |
JP3574127B2 (ja) | 液晶表示装置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