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365121B -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 Google Patents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3365121B CN113365121B CN202110674945.1A CN202110674945A CN113365121B CN 113365121 B CN113365121 B CN 113365121B CN 202110674945 A CN202110674945 A CN 202110674945A CN 113365121 B CN113365121 B CN 113365121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ouch
- deformation
- protrusion
- assembly
- remote controll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0000000149 penetrat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9000002184 met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4
- 230000000717 retained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23
- 230000006870 fun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1
- 239000010410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9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11161 development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5611 electricity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33001 locomo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423 maintenanc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84 recovery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6748 scratch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393 scratch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054 signal transmiss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286 benefici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247 coating lay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20 conducto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8094 contradictory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125 extrus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7769 metal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4033 plast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545 process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35807 sens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3466 weld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104—Peripherals receiving signals from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 H04N21/4126—The peripheral being portable, e.g. PDAs or mobile phone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1/00—Selective content distribution, e.g. interactive television or video on demand [VOD]
- H04N21/40—Client devices specifically adapted for the reception of or interaction with content, e.g. set-top-box [STB]; Operations thereof
- H04N21/41—Structure of client; Structure of client peripherals
- H04N21/422—Input-only peripherals, i.e. input devices connected to specially adapted client devices, e.g. 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 [GPS]
- H04N21/42204—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 H04N21/42206—User interfa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rolling a client device through a remote control device; Remote control devices therefor characterized by hardware details
- H04N21/42224—Touch pad or touch panel provided on the remote control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Selective Calling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遥控器和电子系统,所述遥控器包括壳体、主板、反馈组件及触摸组件,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孔,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所述反馈组件设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所述反馈组件对应所述安装孔设有变形部,所述触摸组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变形部抵接,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其中,按压所述触摸组件时,所述触摸组件挤压所述变形部变形。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按压功能和划动触摸功能的遥控器,该遥控器能够给予用户物理反馈感,有效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为遥控器扩展更多的操作方式。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遥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遥控器和应用该遥控器的电子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例如家庭电视等,加入了很多APP和游戏等功能。相关技术中,家庭电视的遥控器已经不能满足对智能电视的操作需求,从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遥控器和电子系统,旨在提供一种能够提供按压功能和划动触摸功能的遥控器,该遥控器能够给予用户物理反馈感,有效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为遥控器扩展更多的操作方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遥控器,所述遥控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孔;
主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反馈组件,所述反馈组件设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所述反馈组件对应所述安装孔设有变形部;及
触摸组件,所述触摸组件活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并与所述变形部抵接,所述触摸组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
其中,按压所述触摸组件时,所述触摸组件挤压所述变形部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组件包括:
橡胶板,所述橡胶板设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所述橡胶板设有所述变形部;和
金属板,所述金属板贴设于所述主板,并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橡胶板之间,所述金属板对应所述变形部设有变形凸包,所述变形部设有与所述变形凸包抵接的抵接凸起。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形部包括变形凸起和多个支撑凸起,多个所述支撑凸起环绕所述变形凸起设置,所述变形凸包对应所述变形凸起设置,所述变形凸起设有所述抵接凸起;
所述触摸组件对应所述变形凸起凸设有按压凸台,所述触摸组件对应每一所述支撑凸起还凸设有支撑凸台,每一所述支撑凸台与一所述支撑凸起抵接;
其中,按压所述触摸组件时,所述按压凸台挤压所述变形凸起和所述变形凸包变形,且每一所述支撑凸台挤压一所述支撑凸起变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变形凸起和所述支撑凸起均自所述橡胶板面向所述金属板的一侧朝向背离所述金属板的一侧凸起,以在所述橡胶板面向所述金属板的一侧形成变形凹槽;
且/或,所述变形凸包自所述金属板面向所述主板的一侧朝向背离所述主板的一侧凸起,以在所述金属板面向所述主板的一侧形成变形凹陷;
且/或,所述抵接凸起呈锥形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每一所述支撑凸台设有定位槽,每一所述支撑凸起的部分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且/或,所述触摸组件面向所述橡胶板的一侧还设有多个筋条,所述橡胶板对应每一所述筋条设有避位槽。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摸组件包括:
触摸板,所述触摸板活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触摸板具有触摸面,所述触摸板背向所述触摸面的一侧设有安装槽;
触摸电路板,所述触摸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及
盖板,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并与所述变形部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摸板的周缘设有台阶部,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安装孔凸设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朝向所述安装腔内延伸,并设有限位台;
其中,所述变形部复位时,所述触摸板的周缘沿所述导向筒滑动抵接,且所述台阶部与所述限位台限位抵接。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台阶部还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导向筒设有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贯通所述导向筒,并与所述限位台齐平;所述变形部复位时,所述限位凸台限位于所述限位缺口内;
且/或,所述触摸面呈弧形设置;
且/或,所述台阶部还设有限位槽,所述盖板的周缘设有安装台,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时,所述安装台容纳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触摸电路板设有连接部,所述盖板设有缺口,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缺口与所述主板连接。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系统,包括终端和上述所述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终端信号连接。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遥控器通过在主板和触摸组件之间设置反馈组件,并在反馈组件上对应安装孔设置有变形部,使得触摸组件活动穿设于壳体的安装孔内,并与变形部抵接,如此在按压触摸组件时,触摸组件挤压变形部发生变形,从而利用触摸组件实现划动触摸功能的同时,还可通过反馈组件的变形部发生变形,而使得用户通过触摸组件能够得到物理反馈感,以实现按压功能,从而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也为遥控器扩展更多的操作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遥控器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前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反馈组件的部分剖面分别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触摸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标号 | 名称 | 标号 | 名称 |
100 | 遥控器 | 4 | 触摸组件 |
1 | 壳体 | 41 | 触摸板 |
1a | 安装腔 | 411 | 触摸面 |
11 | 前壳 | 412 | 安装槽 |
111 | 安装孔 | 413 | 台阶部 |
112 | 导向筒 | 414 | 限位凸台 |
113 | 限位台 | 415 | 限位槽 |
114 | 限位缺口 | 42 | 触摸电路板 |
115 | 第一按键孔 | 421 | 连接部 |
12 | 后壳 | 43 | 盖板 |
2 | 主板 | 431 | 按压凸台 |
3 | 反馈组件 | 432 | 支撑凸台 |
31 | 橡胶板 | 433 | 定位槽 |
311 | 变形部 | 434 | 筋条 |
312 | 变形凸起 | 435 | 安装台 |
313 | 支撑凸起 | 436 | 缺口 |
314 | 抵接凸起 | 5 | 第一按键部 |
32 | 金属板 | 6 | 第二按键部 |
321 | 变形凸包 | 7 | 键帽 |
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同时,全文中出现的“和/或”或“且/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
另外,在本发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电子设备变得越来越智能化,例如家庭电视等,加入了很多APP和游戏等功能。相关技术中,家庭电视的遥控器已经不能满足对智能电视的操作需求,从而降低了用户的操作体验。
基于上述构思和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遥控器100。可以理解的,遥控器100用于控制电子系统中显示终端的操作,从而实现APP或游戏等操作。电子系统可以是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等,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遥控器100与电子系统可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遥控器100与电子系统采用无线连接时,可采用红外信号连接、蓝牙连接或WiFi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请结合参照图1至图7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该遥控器100包括壳体1、主板2、反馈组件3及触摸组件4,其中,壳体1设有安装腔1a和连通安装腔1a的安装孔111,主板2设于安装腔1a内,反馈组件3设于主板2面向安装孔111的一侧,反馈组件3对应安装孔111设有变形部311,触摸组件4活动穿设于安装孔111内,并与变形部311抵接,触摸组件4与主板2电连接;其中,按压触摸组件4时,触摸组件4挤压变形部311变形。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用于安装、固定和支撑主板2、反馈组件3及触摸组件4等部件,也即壳体1为主板2、反馈组件3及触摸组件4等部件提供安装基础。可以理解的,壳体1可以是一体结构,也可采用分体设置结构。为了实现主板2、反馈组件3及触摸组件4的安装和保护,壳体1内形成有安装腔1a,安装腔1a可选为密闭空腔结构,从而提升遥控器100的防水性能和密封性能。壳体1还设有连通安装腔1a的安装孔111,从而方便利用安装孔111显露触摸组件4,以方便用户通过显露于安装孔111处的触摸组件4,实现遥控器100的遥控或者远程控制功能。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包括前壳11和后壳12,也即壳体1采用分体设置,由前壳11和后壳12连接形成,以使得前壳11和后壳12围合形成安装腔1a,前壳11开设有安装孔111。为了方便实现遥控器100的拆装和维修等,壳体1的前壳11和后壳12可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连接为一体,例如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遥控器100的主板2可以控制电路或集成于电路板的控制程序或控制电路等,通过将触摸组件4与主板2电连接,从而在用户通过安装孔111触摸触摸组件4时,触摸组件4能够及时将信号传输至主板2,并由主板2实现各种功能的控制操作。在本实施例中,遥控器100通过在主板2上设置红外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等,从而使得通过红外模块、蓝牙模块或WiFi模块等与电子系统实现信号连接,使得遥控器100能够实现远程控制电子系统等。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反馈组件3,使得反馈组件3设于主板2面向安装孔111的一侧,反馈组件3对应安装孔111设有变形部311,如此在触摸组件4活动穿设于安装孔111内,并与变形部311抵接,从而在用户按压触摸组件4时,触摸组件4挤压变形部311变形,如此可通过反馈组件3上变形部311的形变反馈至触摸组件4,使得用户能够清晰明确的在触摸组件4上感受到物理反馈,从而提升用户端的操作体验。
可以理解的,反馈组件3可以是仅用于提供物理反馈的结构,也即此时用户按压触摸组件4时,触摸组件4挤压变形部311发生变形时,反馈组件3不会与主板2实现信号传输,仅实现对触摸组件4的物理变形反馈。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通过在主板2上对应反馈组件3的变形部311设置连接触点或触片或按键,从而在触摸组件4挤压变形部311发生变形时,变形部311与主板2上的触点或触片或按键抵接,以实现导通或信号传输,从而使遥控器100同时实现按键控制和物理反馈功能,在此不做限定。
本发明的遥控器100通过在主板2和触摸组件4之间设置反馈组件3,并在反馈组件3上对应安装孔111设置有变形部311,使得触摸组件4活动穿设于壳体1的安装孔111内,并与变形部311抵接,如此在按压触摸组件4时,触摸组件4挤压变形部311发生变形,从而利用触摸组件4实现划动触摸功能的同时,还可通过反馈组件3的变形部311发生变形,而使得用户通过触摸组件4能够得到物理反馈感,以实现按压功能,从而提升用户的操作体验,也为遥控器100扩展更多的操作方式。
在一实施例中,反馈组件3包括橡胶板31和金属板32,其中,橡胶板31设于主板2面向安装孔111的一侧,橡胶板31设有变形部311,金属板32贴设于主板2,并位于主板2和橡胶板31之间,金属板32对应变形部311设有变形凸包321,变形部311设有与变形凸包321抵接的抵接凸起314。
如图2、图3、图4和图6所示,通过将反馈组件3设置为橡胶板31和金属板32两部分组成,利用橡胶板31设置变形部311,从而使得按压触摸组件4时,橡胶板31的变形部311容易发生形变,利用金属板32设置变形凸包321,如此可使得变形部311变形时,通过抵接凸起314挤压或按压变形凸包321向下发生形变,此时由于金属板32的材质特性,使得变形凸包321能够实现快速的复位或恢复性能,从而在变形凸包321复位或恢复时,变形凸包321通过抵接凸起314推动变形部311能够快速实现复位或恢复,以使得用户触摸于触摸组件4上的部位能够清晰、明确的感受到反馈组件3的物理反馈感。
可以理解的,当用户施加外力按压触摸组件4时,橡胶板31的变形部311以及金属板32的变形凸包321均发生形变,给用户按压按键的触感;当用户施加的外力消失,用户与触摸组件4之间还有抵接时,此时金属板32的变形凸包321能够快速的复位并回弹,从而使得变形凸包321回弹时撞击并推动变形部311能够快速实现复位或恢复,以此将撞击力反馈至触摸组件和用户,从而达到给用户按键反馈感。
在本实施例中,反馈组件3的橡胶板31可采用具有弹性的橡胶或塑料材质制成,金属板32可采用具有金属材质制成。可以理解的,触摸组件4活动穿设于安装孔111内,如此使得触摸组件4通过反馈组件3和壳体1的前壳11实现安装限位的同时,触摸组件4还可相对于壳体1的前壳11活动。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反馈组件3也可只采用橡胶板31或金属板32构成,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变形部311包括变形凸起312和多个支撑凸起313,多个支撑凸起313环绕变形凸起312设置,变形凸包321对应变形凸起312设置,变形凸起312设有抵接凸起314;触摸组件4对应变形凸起312凸设有按压凸台431,触摸组件4对应每一支撑凸起313还凸设有支撑凸台432,每一支撑凸台432与一支撑凸起313抵接;其中,按压触摸组件4时,按压凸台431挤压变形凸起312和变形凸包321变形,且每一支撑凸台432挤压一支撑凸起313变形。
如图2和图6所示,反馈组件3中橡胶板31的变形部311包括变形凸起312和多个支撑凸起313,通过设置多个支撑凸起313,从而利用多个支撑凸起313对触摸组件4实现支撑和安装。可选地,多个支撑凸起313环绕变形凸起312设置。
可以理解的,变形凸起312的形变能力大于支撑凸起313的形变能力。金属板32的变形凸包321对应变形凸起312设置,且变形凸起312设有抵接凸起314,也即变形凸起312通过抵接凸起314与变形凸包321抵接。
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7所示,通过在触摸组件4面向反馈组件3的一侧设置按压凸台431和支撑凸台432,从而使得触摸组件4通过多个支撑凸台432与橡胶板31的多个支撑凸起313对应并抵接,以实现对触摸组件4的稳固支撑。且触摸组件4通过按压凸台431与橡胶板31的变形凸起312对应或抵接,从而在按压触摸组件4时,触摸组件4的按压凸台431能够与变形凸起312抵接,并挤压变形凸起312和变形凸包321变形,此时多个支撑凸台432同时挤压多个支撑凸起313发生变形,如此使得触摸组件4能够顺利通过反馈组件3实现按键功能,以及得到按键的物理反馈感。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变形凸起312和支撑凸起313均自橡胶板31面向金属板32的一侧朝向背离金属板32的一侧凸起,以在橡胶板31面向金属板32的一侧形成变形凹槽。
可以理解的,橡胶板31具有相背离的两个表面,变形凸起312和支撑凸起313均由橡胶板31的一表面向另一表面凸起形成,如此使得与变形凸起312和支撑凸起313相背的另一表面形成与变形凸起312和支撑凸起313对应的变形凹槽,从而有效确保变形凸起312和支撑凸起313的形变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变形凸包321自金属板32面向主板2的一侧朝向背离主板2的一侧凸起,以在金属板32面向主板2的一侧形成变形凹陷。
可以理解的,金属板32具有相背离的两个表面,变形凸包321由金属板32的一表面向另一表面凸起形成,如此使得与变形凸包321相背的另一表面形成与变形凸包321对应的变形凹陷,从而有效确保变形凸包321的形变能力。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金属板32面向橡胶板31的一侧也可对应变形凸起312设有向上凸起的弧形金属片,可利用该弧形金属片实现回弹或变形,以实现按键反馈,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至图6所示,抵接凸起314呈锥形设置。可以理解的,抵接凸起314凸设于橡胶板31背向变形凸起312一侧的表面,并位于与变形凸起312对应的变形凹槽内。可选地,抵接凸起314的高度与变形凹槽的深度相一致,也即抵接凸起314的端部不突出于变形凹槽的槽口或橡胶板31的表面。
在本实施例中,抵接凸起314呈锥形设置,也即抵接凸起314的锥形尖端与金属板32的变形凸包321抵接或对应,如此在变形凸包321变形时,抵接凸起314的锥形尖端与变形凸包321抵接或按压变形凸包321,从而减小受力点,以增大变形凸包321的变形能力。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每一支撑凸台432设有定位槽433,每一支撑凸起313的部分容纳并限位于定位槽433内。可以理解的,通过在支撑凸台432上设置定位槽433,如此可利用定位槽433对橡胶板31的支撑凸起313实现限位安装,从而避免触摸组件4发生移位或晃动。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触摸组件4面向橡胶板31的一侧还设有多个筋条434,橡胶板31对应每一筋条434设有避位槽。可以理解的,通过在触摸组件4上设置筋条434,从而提高触摸组件4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在橡胶板31上设置避位槽,使得避位槽与筋条434对应设置,从而在用户按压触摸组件4时,触摸组件4朝向橡胶板31移动时,可利用避位槽对筋条434提供避让空间,以避免影响触摸组件4的按键功能。
在一实施例中,触摸组件4包括触摸板41、触摸电路板42及盖板43,其中,触摸板41活动穿设于安装孔111内,触摸板41具有触摸面411,触摸板41背向触摸面411的一侧设有安装槽412,触摸电路板42设于安装槽412内,并与主板2电连接,盖板43盖合安装槽412的槽口,并与变形部311抵接。
如图1至图4、图7所示,通过将触摸组件4设置为触摸板41、触摸电路板42及盖板43三部分组成,并在触摸板41上形成有触摸面411,使得触摸面411位于安装孔111内,从而方便用户通过触摸面411触摸,并将触摸电路板42设置于触摸板41背向触摸面411的一侧的安装槽412内,从而使得用户在触摸面411触摸时,引起触摸电路板42的电路或信号变化,从而将该电路或信号变化传输至主板2,通过主板2分析处理,得到控制信号或信息以实现控制操作。盖板43的设置一方面用于保护触摸板41和触摸电路板42,另一方面用于避免触摸电路板42与橡胶板31接触,从而影响触摸电路板42的信号变化信息。
可以理解的,触摸板41包括触摸部和凸设于触摸部周缘的滑动部,使得滑动部与触摸部围合成安装槽412,且触摸部背向安装槽412的一侧形成触摸面411,此时触摸电路板42位于安装槽412内,并与触摸板41的触摸部抵接。如图3和图4所示,盖板43的部分限位于安装槽412,并使得触摸电路板42夹设于盖板43和触摸板41的触摸部之间。
如图3、图4和图7所示,盖板43背向触摸电路板42的一侧设有按压凸台431、支撑凸台432及筋条434等结构。可选地,触摸面411呈弧形设置。在本实施例中,触摸面411呈向下凹陷的弧形,如此设置使得向下凹陷的弧形的触摸面411相比于平面的触摸面411而言,在黑暗环境下方便用户快速触摸到触摸组件4,实现触摸控制或操作。
在一实施例中,触摸板41的周缘设有台阶部413,壳体1对应安装孔111凸设有导向筒112,导向筒112朝向安装腔1a内延伸,并设有限位台113;其中,变形部311复位时,触摸板41的周缘沿导向筒112滑动抵接,且台阶部413与限位台113限位抵接。
如图2至图5所示,通过在壳体1的前壳11内壁设置导向筒112,使得导向筒112对应安装孔111设置,从而为触摸组件4的移动提供导向作用。可以理解的,导向筒112环绕前壳11的安装孔111设置,并朝向安装腔1a内(或橡胶板31)延伸。
通过在导向筒112上设置限位台113,并在触摸板41的周缘设置台阶部413,也即触摸板41的滑动部周缘凸设阶部413,从而在变形部311复位时,触摸板41的周缘沿导向筒112滑动抵接,且台阶部413与限位台113限位抵接,如此可利用导向筒112的限位台113对触摸组件4实现限位,避免变形部311复位时,触摸组件4从安装孔111脱离壳体1。
在一实施例中,台阶部413还设有限位凸台414,导向筒112设有限位缺口114,限位缺口114贯通导向筒112,并与限位台113齐平;变形部311复位时,限位凸台414限位于限位缺口114内。
如图2、图4、图5和图7所示,通过进一步在导向筒112设置限位缺口114,使得限位缺口114贯通导向筒112,并与限位台113齐平,并在台阶部413还设有限位凸台414,从而在变形部311复位时,限位凸台414限位于限位缺口114内,如此利用限位凸台414和限位缺口114的设置可实现触摸组件4的防呆和限位组装。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7所示,台阶部413还设有限位槽415,盖板43的周缘设有安装台435,盖板43盖合安装槽412的槽口时,安装台435容纳并限位于限位槽415内。
可以理解的,触摸组件4的触摸板41与盖板43可采用焊接或粘结等固定连接,如此可提高触摸组件4的连接稳固性和密封性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触摸板41与盖板43也可采用卡扣连接、插接配合、螺钉连接或销钉连接等,从而方便触摸组件4的拆装、维修或更改等,提高便利性。可选地,盖板43的结构形状与触摸板41的结构形状相似或相一致,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7所示,触摸电路板42设有连接部421,盖板43设有缺口436,连接部421穿过缺口436与主板2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盖板43上设置缺口436,从而方便触摸电路板42的连接部421穿过缺口436与主板2连接。可以理解的,连接部421可以是连接线路或金属线路或金属板或内部设置有金属引线的板状结构或线状结构,只要是都能够实现触摸电路板42与主板2电连接或信号连接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做限定。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定义壳体1设置有安装孔111的表面为正面,也即前壳11背向后壳12的一侧为正面,壳体1的正面开设有第一按键孔115,遥控器100还设有穿设于第一按键孔115的第一按键部5,第一按键部5与主板2电连接,第一按键部5用于控制第一设备,第一设备可以是机顶盒或电视棒等设备。定义壳体1的周缘侧表面为侧面,也即前壳11与后壳12的连接侧为侧面,壳体1的侧面开设有第二按键孔,遥控器100还设有穿设于第二按键孔的第二按键部6,第二按键部6与主板2电连接,第二按键部6用于控制第二设备,第二设备可以是电视。
可以理解的,通过将第一按键部5和第二按键部6分别设置在遥控器100的不同表面,从而避免用户使用遥控器100时出现混淆情况。
在一实施例中,壳体1还设有自锁孔,遥控器100还设有穿设于自锁孔的物理按键,物理按键与主板2电连接,主板设有数据采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用户数据,物理按键能够控制数据采集模块的开启和关闭。
如图1和图2所示,物理按键包括自锁按键和键帽7,自锁按键设于安装腔1a内,并对应自锁孔设置,自锁按键与主板2电连接,键帽7活动穿设于自锁孔内,并与自锁按键连接,键帽7的周缘设置有标识层;键帽7具有按下状态和未按下状态,在按下状态时,标识层收缩于自锁孔内,使壳体1遮挡标识层;在未按下状态时,标识层伸出自锁孔,并显露于壳体1外;其中,按压键帽7,使键帽7在按下状态和未按下状态之间切换,且使自锁按键控制数据采集模块的开启和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物理按键的自锁按键具有自锁功能,自锁按键设于安装腔1a内,并与主板2电连接,且自锁按键对应自锁孔设置,使得键帽7活动穿设于自锁孔内,并与自锁按键连接,也即键帽7的部分穿过自锁孔外露于壳体1的外壁。可以理解的,自锁按键具有可以按动的活动部件,键帽7与该活动部件连接,如此在用户通过键帽7将自锁按键的该活动部件按下时,该活动部件可以锁定在被按下的状态,此时键帽7处于按下状态;用户通过键帽7再次将自锁按键的该活动部件按下,此时自锁按键的该活动部件可恢复至未被按下的状态,也即键帽7呈现未按下状态,如此可通过自锁按键使得键帽7具有按下状态和未被按下状态。可选地,自锁按键可以是现有技术的自锁按键,在此不做限定。
可以理解的,自锁按键能够控制数据采集模块的开启和关闭,也即自锁按键可以是与主板2连接的开关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自锁按键可以是自锁主体等结构,自锁主体的结构可采用现有自锁按键的结构,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用户通过按压键帽7,使得键帽7具有按下状态和未按下状态,也即用户在通过按压键帽7时,键帽7处于按下状态时,自锁按键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开启和关闭中的一种;或者,键帽7处于未按下状态时,自锁按键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开启和关闭中的另一种。
例如,按压键帽7时,键帽7在自锁孔内活动,通过键帽7突出自锁孔的高度会随着自锁按键的不同状态而发生变化,以判断键帽7处于按下状态和未按下状态,当键帽7突出自锁孔的高度较小时,键帽7处于按下状态;当键帽7突出自锁孔的高度较大时,键帽7处于未按下状态,如此能够给予用户明确的指示,确保用户的隐私安全。
可以理解的,以数据采集模块为语音收集模块为例,且键帽7在按下状态时,自锁按键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开启,键帽7在未按下状态时,自锁按键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关闭为例进行说明。用户通过按压键帽7,使得键帽7处于按下状态时,自锁按键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开启,此时用户可使用语音助手功能,当使用结束后,再次按压键帽7,使得使得键帽7处于未按下状态时,自锁按键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实现关闭,用户无法使用语音助手功能,若用户需要再次使用语音助手时,需再次按压键帽7,使得使得键帽7处于按下状态,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开启,如此循环,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在键帽7的周缘设置有标识层,使得键帽7在按下状态时,标识层收缩于自锁孔内,使壳体1遮挡标识层;键帽7在未按下状态时,标识层伸出自锁孔,并显露于壳体1外,从而利用标识层给用户明确的提示,也即在用户按压键帽7后,用户能够清楚判断自锁按键是控制数据采集模块处于开启或关闭情况。
可以理解的,标识层可以是涂覆于键帽7的外壁的涂层或者贴附于键帽7的外壁的贴层等,例如标识层可选为涂覆或黏贴于键帽7外壁的显眼红色或荧光等,只有是标识层能够起到标识或提示的结构均可,在此不做限定。在本实施例中,键帽7在按下状态时,标识层收缩于自锁孔内,使壳体1遮挡标识层,也即标识层被隐藏;键帽7在未按下状态时,标识层伸出自锁孔,并显露于壳体1外。
由于具有自锁功能的物理按键(也即自锁按键)相比于普通物理按键高度较高,如果直接将具有自锁功能的自锁按键安装在主板2上,会增加遥控器100的厚度,因此通过在自锁按键上设置单独的电路板,使得该电路板与主板2电连接,从而使得自锁按键穿过主板2设置,如此可有效利用安装腔1a内的空间,同时又可以有效减小遥控器100的厚度。
在一实施例中,主板2对应自锁孔设有通孔,自锁按键包括支架、电路板及自锁主体,其中,支架与主板2背向自锁孔的一侧连接,并对应通孔设置,电路板设于支架面向主板2的一侧,电路板与电路板电连接,自锁主体的一端穿过通孔与电路板连接,自锁主体的另一端设有推杆,键帽7与推杆连接。
通过在主板2上设置通孔,从而方便自锁按键的安装固定。可以理解的,通过将自锁按键设置为支架、电路板及自锁主体,从而利用支架实现安装和固定电路板和自锁主体,确保安装稳定性的同时,避免自锁按键影响主板2的结构以及功能。
可以理解的,通过设置电路板,使得电路板设于支架,并与主板2电连接,从而在用户通过键帽7按压自锁主体过程中,以确保自锁主体通过电路板实现主板2的连接稳定性,同时利用电路板实现控制主板2上数据采集模块的开启或关闭。可选地,自锁主体的结构可以是选用自锁主体的结构等,在此不做限定。
在本实施例中,自锁按键还包括至少一弹片件,弹片件设于主板2面向支架一侧,并与电路板连接,如此通过设置弹片件,使得弹片件设于主板2和电路板之间,从而确保主板2和电路板之间的电连接或电性导通。可以理解的,弹片件可以是金属弹片、金属触片或插头等结构,在此不做限定。可选地,弹片件为金属导电材质制成。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系统,该电子系统包括终端和遥控器100,遥控器100与终端信号连接。该遥控器100的具体结构参照前述实施例,由于本电子系统采用了前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前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可以理解的,终端可以是显示屏、显示屏或电视屏幕或其他智能终端等,在此不做限定。电子系统可以是智能电视机、智能空调、智能音响、智能风扇或其他智能家居等,在此不做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8)
1.一种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遥控器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设有安装腔和连通所述安装腔的安装孔;
主板,所述主板设于所述安装腔内;
反馈组件,所述反馈组件包括橡胶板和金属板,所述橡胶板设于所述主板面向所述安装孔的一侧,所述橡胶板设有变形部,所述金属板贴设于所述主板,并位于所述主板和所述橡胶板之间,所述金属板对应所述变形部设有变形凸包,所述变形部设有与所述变形凸包抵接的抵接凸起;及
触摸组件,所述触摸组件包括触摸板、触摸电路板及盖板,所述触摸板活动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触摸板具有触摸面,所述触摸板背向所述触摸面的一侧设有安装槽,所述触摸电路板设于所述安装槽内,并与所述主板电连接,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安装槽的槽口,并与所述变形部抵接;
其中,按压所述触摸面时,所述触摸组件挤压所述变形部变形,以通过所述抵接凸起挤压或按压所述变形凸包向下发生形变;所述变形凸包复位时,所述变形凸包通过所述抵接凸起推动所述变形部能够快速实现复位或恢复,以使所述触摸组件实现划动触摸功能的同时,通过所述变形部发生形变,使得用户通过所述触摸组件能够得到物理反馈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部包括变形凸起和多个支撑凸起,多个所述支撑凸起环绕所述变形凸起设置,所述变形凸包对应所述变形凸起设置,所述变形凸起设有所述抵接凸起;
所述触摸组件对应所述变形凸起凸设有按压凸台,所述触摸组件对应每一所述支撑凸起还凸设有支撑凸台,每一所述支撑凸台与一所述支撑凸起抵接;
其中,按压所述触摸组件时,所述按压凸台挤压所述变形凸起和所述变形凸包变形,且每一所述支撑凸台挤压一所述支撑凸起变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变形凸起和所述支撑凸起均自所述橡胶板面向所述金属板的一侧朝向背离所述金属板的一侧凸起,以在所述橡胶板面向所述金属板的一侧形成变形凹槽;
且/或,所述变形凸包自所述金属板面向所述主板的一侧朝向背离所述主板的一侧凸起,以在所述金属板面向所述主板的一侧形成变形凹陷;
且/或,所述抵接凸起呈锥形设置。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支撑凸台设有定位槽,每一所述支撑凸起的部分容纳并限位于所述定位槽内;
且/或,所述触摸组件面向所述橡胶板的一侧还设有多个筋条,所述橡胶板对应每一所述筋条设有避位槽。
5.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板的周缘设有台阶部,所述壳体对应所述安装孔凸设有导向筒,所述导向筒朝向所述安装腔内延伸,并设有限位台;
其中,所述变形部复位时,所述触摸板的周缘沿所述导向筒滑动抵接,且所述台阶部与所述限位台限位抵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台阶部还设有限位凸台,所述导向筒设有限位缺口,所述限位缺口贯通所述导向筒,并与所述限位台齐平;所述变形部复位时,所述限位凸台限位于所述限位缺口内;
且/或,所述触摸面呈弧形设置;
且/或,所述台阶部还设有限位槽,所述盖板的周缘设有安装台,所述盖板盖合所述安装槽的槽口时,所述安装台容纳并限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7.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摸电路板设有连接部,所述盖板设有缺口,所述连接部穿过所述缺口与所述主板连接。
8.一种电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终端和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遥控器,所述遥控器与所述终端信号连接。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74945.1A CN113365121B (zh) | 2021-06-17 | 2021-06-17 |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2110674945.1A CN113365121B (zh) | 2021-06-17 | 2021-06-17 |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65121A CN113365121A (zh) | 2021-09-07 |
CN113365121B true CN113365121B (zh) | 2023-01-24 |
Family
ID=7753496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2110674945.1A Active CN113365121B (zh) | 2021-06-17 | 2021-06-17 |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3365121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56112A (zh) * | 2021-12-31 | 2022-03-08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按键组件及具有其的遥控器 |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486951U (zh) * | 2012-01-18 | 2012-10-10 | 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遥控器 |
CN105045422A (zh) * | 2015-06-29 | 2015-11-11 |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按键装置的操控方法、按键装置及终端 |
CN212322231U (zh) * | 2020-05-18 | 2021-01-08 | 深圳瑞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模组与一种电子设备 |
CN112596633A (zh) * | 2020-12-31 | 2021-04-0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按键、方向盘组件和汽车 |
CN213399542U (zh) * | 2020-11-23 | 2021-06-0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 |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00590580C (zh) * | 2007-02-13 | 2010-02-17 | 英华达股份有限公司 | 可按压式触控板装置 |
JP2009033596A (ja) * | 2007-07-30 | 2009-02-12 | Panasonic Corp | リモコン送信機 |
CN103135876B (zh) * | 2013-03-20 | 2016-05-25 | 上海鼎为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触控装置、电子装置和电子装置的触控控制方法 |
CN204289184U (zh) * | 2014-11-29 | 2015-04-22 | 兴科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 一种汽车遥控器按键 |
CN106254631A (zh) * | 2016-07-22 | 2016-12-21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按键模组及手机 |
-
2021
- 2021-06-17 CN CN202110674945.1A patent/CN113365121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202486951U (zh) * | 2012-01-18 | 2012-10-10 | 精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触摸遥控器 |
CN105045422A (zh) * | 2015-06-29 | 2015-11-11 | 魅族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 按键装置的操控方法、按键装置及终端 |
CN212322231U (zh) * | 2020-05-18 | 2021-01-08 | 深圳瑞湖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触控模组与一种电子设备 |
CN213399542U (zh) * | 2020-11-23 | 2021-06-08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控制结构和智能设备 |
CN112596633A (zh) * | 2020-12-31 | 2021-04-02 | 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 触摸按键、方向盘组件和汽车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3365121A (zh) | 2021-09-07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3422992B (zh) |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 |
CN207458807U (zh) | 按键结构和电子设备 | |
JP2009199729A (ja) | リモコン送信機 | |
US20040240162A1 (en) | Housing of electronic device with a side key assembly | |
CN113365121B (zh) |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 |
KR102307351B1 (ko) | 전자 기기를 위한 보호 케이스 및 이를 이용한 입력 방법 | |
CN205984741U (zh) | 一种按键安装结构、按键及电子设备 | |
CN114630167B (zh) |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 |
US20230317385A1 (en) | Magnetically preloaded push button | |
CN214312987U (zh) | 按键组件及电子设备 | |
CN215647855U (zh) | 遥控器和电子系统 | |
CN212967466U (zh) | 一种按键及交互平板 | |
KR20140044553A (ko) | 방수 휴대 단말기 | |
CN213124225U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按键结构及具有该按键结构的相机 | |
CN212485181U (zh) | 键盘 | |
CN209461347U (zh) | 键盘开关 | |
CN209785800U (zh) | 能够减少弹片压迫感的按键结构及电子设备 | |
CN106131258B (zh) | 一种移动终端 | |
CN209248484U (zh) | 一种方便更换键帽的新型鼠标 | |
CN221805357U (zh) | 按键和按键组件以及通讯设备 | |
CN219392634U (zh) | 触摸板组件和审讯终端 | |
KR20130092267A (ko) | 태블릿 피씨용 입력장치 | |
CN219107982U (zh) | 电子设备 | |
KR100917187B1 (ko) | 이동통신 단말기의 키패드 어셈블리 | |
CN216793525U (zh) | 一种电子设备的指纹识别组件和电子设备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