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348736B - 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48736B
CN113348736B CN201980090147.5A CN201980090147A CN113348736B CN 113348736 B CN113348736 B CN 113348736B CN 201980090147 A CN201980090147 A CN 201980090147A CN 113348736 B CN113348736 B CN 113348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up
work
carriage
feeder
replac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80090147.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48736A (zh
Inventor
深尾和也
村冈宽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rp filed Critical Fuj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3348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8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48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48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82Control systems for mounting machines or assembly lines, e.g. centralized control, remote links, programming of apparatus and processes as such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5Production planning, e.g. of allocation of products to machines, of mounting sequences at machine or facility level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5Production planning, e.g. of allocation of products to machines, of mounting sequences at machine or facility level
    • H05K13/0857Product-specific machine setup; Changeover of machines or assembly lines to new product typ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Automation & Control Theory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具备:供料器数量取得部,取得在以可更换的方式装备有台车的元件安装机中,在将安装元件的基板从当前基板种类变更为下一基板种类的换产调整时,在台车中需要替换的供料器的个数,其中上述台车以可替换的方式搭载有供给元件的多个供料器;作业比较部,基于供料器数量取得部的取得结果,对装备于元件安装机的台车中的多种换产调整作业的优劣进行比较;及作业设定部,基于作业比较部的比较结果,对台车设定多种换产调整作业中的任一个上述换产调整作业。

Description

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一种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在将通过元件安装机实施安装作业的基板从当前基板种类变更为下一基板种类的换产调整时,该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设定搭载供料器的台车的换产调整作业。
背景技术
对实施了印刷配线的基板实施对基板作业来批量生产基板产品的技术正在普及。作为实施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的代表例,存在有实施元件的安装作业的元件安装机。通常,元件安装机以能够替换的方式搭载装填有元件供给用的带盘的供料器,来供给各种元件。并且,在将供元件安装的基板从当前基板种类变更为下一基板种类的换产调整时,基于一并替换多个供料器的目的而使用台车。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与这种元件供给用的台车相关的一个技术例。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一种组决定方法,在连结多个元件安装机而成的元件安装线中,将作为生产对象的多个基板种类分成供料器的配置共通的多个组。该组决定方法包含如下的工序:计算将在下一组中共通使用的供料器配置于从元件安装线拆下了的台车的外部换产作业所需的外部换产作业时间;考虑外部换产作业时间而计算至下一组的全部基板的生产完成为止的生产完成时间;及以生产完成时间变短的方式决定组。由此,能够决定能够获得比以往更高的生产率的共通配置的组。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11699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通过使将在下一组中使用的供料器在安装线外配置于台车的外部换产作业和元件安装线的当前组的安装作业并行来提高生产率。然而,与专利文献1不同,存在有能够在装备于元件安装机的状态下进行供料器的替换的台车。由此,换产调整作业的种类不限定于台车的更换作业,也可以考虑供料器的替换作业、并用台车的更换和供料器的替换的作业等。也就是说,换产调整作业的种类多样化。
在此,高效的换产调整作业的种类取决于当前基板种类及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元件的种类(元件种类)而变化。以往,与台车相关的换产调整作业的种类依赖于直觉和经验来设定。但是,经验较少的作业者未必能够设定高效的换产调整作业。由此,产生有元件安装机的停止时间延长而导致生产率降低等问题点。另外,在能够使用的台车的库存台数存在制约的情况下,更难以在制约范围内设定高效的换产调整作业。
在本说明书中,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在将通过元件安装机安装元件的基板从当前基板种类变更为下一基板种类的换产调整时,能够在不依赖于熟练作业者的直觉和经验的情况下设定与元件供给用的台车相关的优异的换产调整作业。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该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具备:供料器数量取得部,取得在以可更换的方式装备有台车的元件安装机中,在将安装元件的基板从当前基板种类变更为下一基板种类的换产调整时,在上述台车中需要替换的供料器的个数,其中上述台车以可替换的方式搭载有供给上述元件的多个上述供料器;作业比较部,基于上述供料器数量取得部的取得结果,对装备于上述元件安装机的上述台车中的多种换产调整作业的优劣进行比较;及作业设定部,基于上述作业比较部的比较结果,对上述台车设定多种上述换产调整作业中的任一个上述换产调整作业。
发明效果
在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中,取得在换产调整时需要替换的供料器的个数,基于此对装备于元件安装机的台车中的多种换产调整作业的优劣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对台车设定换产调整作业中的任一个换产调整作业。在此,作为比较优劣的评价尺度,适当选择元件安装机的停止时间或其他评价尺度。因此,能够在不依赖于熟练作业者的直觉和经验的情况下,自动地设定与元件供给用的台车相关的优异的换产调整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应用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的元件安装机的结构例的俯视图。
图2是从斜上方俯视元件供给用的台车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与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相关联的控制的结构的框图。
图4是表示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的动作流程的图。
图5是表示元件安装线中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例的图。
图6是说明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的应用例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元件安装机1的结构例
首先,参考图1及图2对应用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参照图3)的元件安装机1的结构例进行说明。元件安装机1实施向基板K安装元件的安装作业。对于元件安装机1而言,可以仅单独使用一台,也可以将多台排成一列而构成元件安装线。图1的从纸面左侧朝向右侧的方向为输送基板K的X轴方向,从纸面下侧(前侧)朝向纸面上侧(后侧)的方向为Y轴方向。元件安装机1是通过将基板输送装置2、元件供给装置3、元件移载装置4、元件相机5及控制装置6等组装于基台9而构成的。
基板输送装置2由一对导轨21、22、一对传送带及基板夹持机构等构成。传送带在载置有基板K的状态下沿着导轨21、22轮转,从而将基板K搬入至作业实施位置。基板夹持机构将作业实施位置的基板K抬起而进行夹持、定位。当元件的安装作业结束时,基板夹持机构释放基板K。接着,传送带将基板K搬出。
元件供给装置3构成为以能够替换的方式在台车31搭载有多个供料器36。台车31以能够更换的方式装备于基台9的前侧。另外,也可以是两台台车31分别装备于基台9的前侧及后侧。如图2所示,台车31由车身32、臂部件33及托盘部件34等构成。在图2中,仅一个供料器36搭载于台车31。在通常的使用时,多个供料器36搭载于台车31,并沿着宽度方向排列。
车体32形成为比元件安装机1的宽度尺寸小,且与地面平行地配置。车身32在下侧具有多个移动用脚轮321。在车身32的左右侧部分别设有高度调整部322。从各高度调整部322向上方立设有把手323。从各高度调整部322朝向后斜上方且以能够调整高度的方式分别设有臂部件33。在两个臂部件33的后侧的上部水平地架设有板状的托盘部件34。在托盘部件34的后侧设有立起的连结部341。
在托盘部件34的上表面在宽度方向上排列形成有沿着前后方向延伸的多个插槽342。供料器36通过从插槽342的前侧向后侧插入而搭载。在连结部341的与各插槽342对应的位置设有定位部及连接器。定位部决定并固定供料器36的位置。连接器向供料器36供给电源,并且确保供料器36与控制装置6之间的通信路径。
如图1所示,供料器36在主体部37的前侧装填有带盘39。在主体部37的靠后侧的上部设定有供给元件的预定的供给位置38。在带盘39卷绕有在多个腔室中分别收纳有元件的载带。供料器36通过省略图示的带进给机构间歇性地进给载带而将元件安设供给位置38。由此,供料器36依次进行元件的供给动作。
供料器36被赋予识别信息而被管理。识别信息通过印刷有条形码的标签等而被显示。此外,供料器36的省略图示的控制部保持识别信息,且具有使用通信来发送识别信息的功能。另外,收纳于带盘39的元件种类的信息通过在带盘39粘贴印刷有条形码的标签而被显示。另外,识别信息和元件种类的信息也可以通过除了上述以外的显示部位及显示方法来赋予。
元件移载装置4配置于比基板输送装置2和元件供给装置3靠上方处。元件移载装置4从元件供给装置3拾取元件并向基板K安装。元件移载装置4由头驱动机构40、移动台44、安装头45、吸嘴46及标记相机47等构成。头驱动机构40构成为包含一对Y轴轨道41、42、Y轴滑动件43及省略图示的驱动马达。Y轴轨道41、42沿着Y轴方向延伸,且相互分离地平行配置。在X轴方向上较长的Y轴滑动件43横跨两个Y轴轨道41、42地架设,并沿着Y轴方向移动。移动台44架设于Y轴滑动件43,并沿着X轴方向移动。头驱动机构40在Y轴方向上驱动Y轴滑动件43,并且在X轴方向上驱动Y轴滑动件43上的移动台44。
移动台44保持安装头45及标记相机47。安装头45在下侧保持一个或者多个吸嘴46,并且被头驱动机构40驱动而向水平两个方向移动。吸嘴46被省略图示的升降驱动部驱动而进行升降动作。吸嘴46从供给位置38的上方下降,进行通过负压的供给而吸附拾取元件的吸附动作。另外,吸嘴46被向基板K的上方驱动,进行通过正压的供给而安装元件的安装动作。安装头45和吸嘴46存在有多种,能够自动或者手动地更换。标记相机47对附设于定位后的基板K的位置标记进行拍摄,检测基板K的准确的作业实施位置。
元件相机5朝向上方地设于基板输送装置2与元件供给装置3之间的基台9的上表面。元件相机5在移动台44从元件供给装置3向基板K移动的中途对吸嘴46所吸附的元件进行拍摄。元件相机5的图像处理部对取得的图像数据进行图像处理而判定元件的有无及正误,进而取得元件的吸附姿势。将图像处理的结果反映到吸嘴46的安装动作中。
控制装置6组装于基台9,其配置位置不作特别限定。控制装置6由具有CPU并通过软件进行动作的计算机装置构成。另外,控制装置6也可以在机内分散配置多个CPU而构成。控制装置6按照任务数据73(参照图3)来控制元件的安装作业。任务数据73针对生产的每个基板产品的种类(基板种类)而不同。任务数据73包含向各基板种类安装的元件种类的信息。
2.元件安装机1及管理计算机7的控制的结构
如图3所示,控制装置6控制基板输送装置2、元件供给装置3、元件移载装置4及元件相机5。作为控制元件安装机1的上位的控制装置而设有管理计算机7。元件安装机1的控制装置6与管理计算机7之间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进行通信连接。管理计算机7向控制装置6发送与安装作业相关的指令。控制装置6向管理计算机7发送与安装作业的进展状况相关的信息。另外,管理计算机7能够一并控制多台元件安装机1及不同种类的对基板作业机。
管理计算机7具有存储管理所需的任务数据73等各种数据的存储装置71。存储装置71内的数据被附加于指令而被转送至控制装置6、或者能够供控制装置6访问。
管理计算机7具有由操作者操作的条形码读取器72。条形码读取器72读取显示在供料器36上的条形码,取得供料器36的识别信息。另外,条形码读取器72读取显示在带盘39上的条形码,取得元件种类的信息。将由条形码读取器72取得的信息存储于存储装置71。另外,在供料器36的识别信息及元件种类的信息的显示方法与条形码不同的情况下,与显示方法对应地使用条形码读取器72以外的装置。
3.与台车31相关的换产调整作业
接着,说明与台车31相关的换产调整作业的种类。与台车31相关的换产调整作业在将实施安装作业的基板K从当前基板种类变更为下一基板种类的换产调整时实施。该换产调整作业的目的在于安排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元件种类。换产调整作业存在1)内部换产作业、2)台车31的更换作业、及3)混合作业这三种选项。这些作业的详细情况如以下说明所示。另外,混合作业不是必须的,也可以从选项中排除。
1)内部换产作业
作业者在装备于元件安装机1的台车31中替换供料器36。作业者首先将供给向当前基板种类安装且不向下一基板种类安装的元件种类的供料器36、即不需要的供料器36从台车31拆下。接着,作业者将供给不向当前基板种类安装且向下一基板种类安装的元件种类的供料器36、即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供料器36搭载于台车31。将在托盘部件34的一处插槽342中替换供料器36所需的时间设为供料器替换时间tf。
另外,在托盘部件34的插槽342的部位数量有富余的情况下,作业者也可以不拆下不需要的供料器36。例如,即使向当前基板种类安装的元件种类不向下一基板种类安装,也存在有预先判断为向下下一基板种类安装的情况。在该情况下,作业者不拆下供给该元件种类的供料器36,从而不需要下次的换产调整作业中的重新搭载的工夫。另外,该供料器36在下一基板种类的安装作业中成为闲置状态。另外,在插槽342的部位数量有富余的情况下,作业者也可以在上次的换产调整作业中预先搭载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供料器36。在该情况下,该供料器36在当前基板种类的安装作业中成为闲置状态。
2)台车31的更换作业
作业者将装备于元件安装机1的台车31拆下并装备其他台车31。其他台车31需要搭载有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供料器36。将台车31的更换作业所需的时间设为台车更换时间td。在多数情况下,需要在台车31的更换作业之前进行外部换产作业。
在外部换产作业中,作业者在元件安装机1的机外预先将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供料器36搭载于台车31。将一个供料器36的搭载所需的时间设为供料器搭载时间tt。在搭载之前从插槽342拆下不需要的供料器36的情况下,供料器搭载时间tt稍微变长。另外,在过去存在有下一基板种类的生产实绩、且那时使用的台车31以能够使用的状态被保管的情况下,不需要外部换产作业。
3)混合作业
作业者实施上述的台车31的更换作业及供料器重复使用作业这两个作业。供料器重复使用作业是指从在更换作业中拆下的台车31拆下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供料器36,重新搭载于在更换作业中装备的台车31的重复使用的作业。将一个供料器36的供料器重复使用作业所需的时间设为供料器重复使用时间tu。
4.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的功能
移向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的功能的说明。如图3所示,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是通过管理计算机7的软件来实现的。不限定于此。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也可以设于控制装置6或者设于与管理计算机7通信连接的其他计算机。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具备六个功能部、即具备:供料器数量取得部81、作业比较部82、作业设定部83、台车数量取得部84、作业变更部85及指令变更部86。
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以装备于一台元件安装机1的一台或者两台台车31、元件安装线所使用的多台台车31为对象。在此,在能够使用的台车31的库存台数有足够的富余且实质上不受制约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台车数量取得部84及作业变更部85。此外,也可以省略指令变更部86。
在从当前基板种类变更为下一基板种类的换产调整时,供料器数量取得部81取得在台车31中需要替换的供料器36的个数nf。供料器数量取得部81将与当前基板种类及下一基板种类对应的两个任务数据73相互比较,基于元件种类的不同,能够容易地取得个数nf。
作业比较部82基于供料器数量取得部81取得的个数nf,对装备于元件安装机1的台车31中的换产调整作业的优劣进行比较。作为比较优劣的评价尺度,使用元件安装机1的停止时间Ts、换产调整作业的总作业时间(Twi、Twc、Twm)及供料器36和带盘39的利用度或制约度等。另外,作业比较部82也能够综合考虑多个评价尺度来比较优劣。
内部换产作业中的元件安装机1的停止时间Ts与内部换产作业所需的内部换产时间Tin一致。在是一名作业者的情况下,内部换产时间Tin通过将供料器替换时间tf与个数nf相乘而求出。台车31的更换作业中的停止时间Ts与台车更换时间td一致。混合作业中的停止时间Ts通过将供料器重复使用时间tu与重复使用的供料器36的个数nu相乘,进一步加上台车更换时间td而求出。另外,在两名以上的作业者并行地实施内部换产作业或供料器重复使用作业的情况下,停止时间Ts比上述缩短。当然,元件安装机1的停止时间Ts越短越优异。
内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Twi通过将供料器替换时间tf与个数nf相乘而求出。在是一名作业者的情况下,总作业时间Twi与停止时间Ts及内部换产时间Tin一致。台车31的更换作业中的总作业时间Twc通过将台车更换时间td与外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Two相加而求出。外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Two通过将供料器搭载时间tt与搭载的供料器36的个数nt相乘而求出。混合作业中的总作业时间Twm是通过将供料器重复使用时间tu与重复使用的供料器36的个数nu相乘,进一步加上台车更换时间td及外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Two而求出。当然,换产调整作业的总作业时间(Twi、Twc、Twm)越短越优异。
供料器36及带盘39的利用度是表示不使供料器36、带盘39滞留而能够有效利用的程度的评价尺度。例如,在具有向当前基板种类及下一基板种类安装的共通元件种类并且实施台车31的更换作业的情况下,需要向被更换的双方的台车31供给共通元件种类的供料器36。也就是说,针对一个共通元件种类安排多个供料器36及带盘39。
其结果是,在下一基板种类的生产结束的时间点,多个带盘39被部分使用,此外,装填有被部分使用的带盘39的两个供料器36残留。于是,被部分使用的带盘39滞留而需要长期保管,利用度降低。从元件的可靠性降低的隐患和保管费用的增加等方面出发,不优选带盘39的长期保管。另外,两个供料器36若不将被部分使用的带盘39拆下则无法转用于其他元件种类,利用度降低。
另一方面,供料器36及带盘39的制约度是指表示供料器36或带盘39的个数的制约的评价尺度。例如,若能够使用的供料器36的库存数比台车31的插槽342的总数少,则在外部换产作业中,无法将供料器36搭载于全部的插槽342。
另外,例如,在仅有一个供给共通元件种类的元件的带盘39的情况下,必然需要重复使用装填有该带盘39的供料器36。此外,即使存在有其他带盘39的库存,也考虑出于避免被部分使用的带盘39的滞留或者确保供料器36的库存数的目的而选择带盘39及供料器36的重复使用。这样,根据供料器36及带盘39的利用度和制约度,与台车31相关的优异的换产调整作业的种类发生变化。
作业设定部83基于作业比较部82的比较结果,对台车31设定换产调整作业中的任一个换产调整作业。例如,在评价尺度中使用了元件安装机1的停止时间Ts的情况下,作业设定部83对内部换产时间Tin小于台车更换时间td的台车31设定内部换产作业。另外,作业设定部83对内部换产时间Tin在台车更换时间td以上的台车31设定更换作业。定性地,在个数nf小于某个阈值个数时设定内部换产作业,在个数nf在阈值个数以上时设定台车31的更换作业。
此外,作业设定部83在设定了台车31的更换作业的情况下,以在更换作业中装备的台车31为对象,一并设定外部换产作业。另外,作业设定部83在存在有供料器36及带盘39的利用度或制约度的条件的情况下,根据需要而设定混合作业。也就是说,作业设定部83与台车31的更换作业一并地设定供料器重复使用作业。
台车数量取得部84取得未装备于元件安装机1的能够使用的台车31的库存台数NS。例如,台车数量取得部84显示输入画面而向作业者请求输入操作,取得所输入的库存台数NS的信息。另外,也可以将表示识别信息的条形码附设于台车31,由管理计算机7管理台车31的使用状况。在该方式中,台车数量取得部84能够基于台车31的使用状况,而容易地取得库存台数NS。
作业变更部85在由作业设定部83设定了更换作业的台车31的台数NR超出库存台数NS时,将对超出量的台车31所设定的更换作业变更设定为内部换产作业。也就是说,在台车31不足时,作业变更部85以用尽库存台数NS的台车31的方式设定更换作业。另外,作业变更部85对于超出量(=NR-NS)的台车31变更设定为内部换产作业。
此外,作业变更部85按照从在设定了更换作业的台车31中的、要替换的供料器36的个数较少的台车31到要替换的供料器36的个数多的台车的顺序,来进行变更设定。由此,在内部换产作业中要替换的供料器36的个数成为最小,使内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Twi最小化。此外,使元件安装机1的停止时间Ts最短化。另外,在台数NR为库存台数NS以下时,台车31充足,作业变更部85不发挥功能。
指令变更部86按照来自作业者的指令,变更对台车31所设定的换产调整作业的种类。也就是说,作业者能够后续变更由作业设定部83或作业变更部85设定的换产调整作业的方法。例如,作业者能够综合地考虑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未使用的评价尺度而发出指令。由此,能够灵活地设定换产调整作业的种类,也能够进行随机应变的应对。关于六个功能部的各功能,在下面的动作的说明中也进行叙述。
5.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的动作及作用
接着,参考图4~图6对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的动作及作用进行说明。为了简化以后的说明,设想如下的结构:第一~第四这四台元件安装机(11~14)排成一列而构成元件安装线,八个供料器36搭载于各台车31。实际上,更多的供料器36搭载于台车31。
此外,设想实施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者为一名。另外,设想供料器替换时间tf为30秒,供料器搭载时间tt为10秒,供料器重复使用时间tu为40秒。另外,设想台车更换时间td为70秒。根据这些设想,外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Two为Two=tt×nt=10×8=80秒。
图4所示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的动作流程在比下一基板种类的生产开始早的时期执行,优选在决定了当前基板种类及下一基板种类之后立即被执行。换言之,该动作流程优选在判明换产调整时需要替换的供料器36的个数nf之后立即执行。由此,作业者能够与第一~第四元件安装机(11~14)的当前基板种类的安装作业并行地实施外部换产作业,在当前基板种类的生产结束以前完成外部换产作业。
因此,在设定了台车31的更换作业的情况下,第一~第四元件安装机(11~14)的停止时间Ts仅是台车更换时间td即可。假设动作流程的执行延迟,则成为即使当前基板种类的生产结束,外部换产作业也未完成的状态。此时,因为无法立即实施台车31的更换作业,所以第一~第四元件安装机(11~14)的停止时间Ts白白地延长。
在图4的供料器数取得步骤S1中,供料器数量取得部81取得在第一~第四元件安装机(11~14)的各台车(311~314)中,需要替换的供料器36的个数nf。在图5的例子中,在第一元件安装机11的第一台车311上搭载有当前基板种类所需的第11~第18供料器(F11~F18)。并且,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供料器36是第13~第18供料器(F13~F18)、第19供料器F19及第1A供料器。因此,需要将第11供料器F11及第12供料器F12替换为第19供料器F19及第1A供料器F1A。因此,个数nf为两个。
另外,在第二元件安装机12的第二台车312上搭载有第21~第28供料器(F21~F28)。并且,需要将第21~第24供料器(F21~F24)替换为第29~第2C供料器(F29~F2C)。因此,个数nf为4个。在第三元件安装机13的第三台车313上搭载有第31~第38供料器(F31~F38)。并且,需要将第31~第36供料器(F31~F36)替换为第39~第3E供料器(F39~F3E)。因此,个数nf为6个。在第四元件安装机14的第四台车314上搭载有第41~第48供料器(F41~F48)。并且,需要将全部的供料器36替换为第49~第4G供料器(F49~F4G)。因此,个数nf为8个。
在接下来的作业比较步骤S2中,作业比较部82针对第一~第四元件安装机(11~14)分别比较内部换产作业与第一~第四台车(311~314)的更换作业的优劣。在评价尺度使用第一~第四元件安装机(11~14)的停止时间Ts的情况下,作业比较部82针对第一~第四台车(311~314)分别求出内部换产时间Tin1~Tin4。
第一台车311的内部换产时间Tin1为Tin1=tf×nf=30×2=60秒。根据相同的计算式,第二台车312的内部换产时间为Tin2=30×4=120秒。另外,第三台车313的内部换产时间为Tin3=30×6=180秒。另外,第四台车314的内部换产时间为Tin4=30×8=240秒。另一方面,第一~第四台车(311~314)的更换作业需要相同的台车更换时间td(=70秒)。
在接下来的作业设定步骤S3中,作业设定部83基于作业比较部82的比较结果,设定内部换产作业或者第一~第四台车(311~314)的更换作业。作业设定部83对内部换产时间Tin1(=60秒)小于台车更换时间td(=70秒)的第一台车311设定内部换产作业。具体而言,作业设定部83设定将第11供料器F11替换为第19供料器F19、将第12供料器F12替换为第1A供料器F1A的内部换产作业(参照箭头W1)。
另外,作业设定部83对内部换产时间(Tin2、Tin3、Tin4)在台车更换时间td以上的第二~第四台车(312~314)设定更换作业(参照空心箭头V2、V3、V4)。设定了更换作业的台车31的台数NR为三台。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对内部换产作业和台车31的更换作业进行划分的阈值个数为3个。
此外,作业设定部83以在更换作业中装备的第五~第七台车(315~317)为对象,一并地设定外部换产作业。具体而言,作业设定部83以拆下第二台车312而装备的第五台车315为对象,设定外部换产作业。作业设定部83进行搭载供给与第25~第28供料器(F25~F28)相同的元件种类的另外四个第25R~第28R供料器(F25R~F28R)、及四个第29~第2C供料器(F29~F2C)的设定(参照箭头W2)。
另外,作业设定部83在拆下第三台车313而装备的第六台车316的外部换产作业中,进行搭载供给与第37、38供料器(F37、F38)相同的元件种类的另外两个第37R、38R供料器(F37R、F38R)、及六个第39~第3E供料器(F39~F3E)的设定(参照箭头W3)。此外,作业设定部83在拆下第四台车314而装备的第七台车317的外部换产作业中,进行搭载八个第49~第4G供料器(F49~F4G)的设定(参照箭头W4)。
在接下来的台车数取得步骤S4中,台车数量取得部84取得能够使用的台车31的库存台数NS。在接下来的作业变更步骤S5中,作业变更部85首先对设定了更换作业的台车31的台数NR(=3台)与库存台数NS进行比较。在库存台数NS在3台以上时,台车31充足,作业变更部85不发挥功能。
另外,在库存台数NS为2台时,作业变更部85在内部换产作业中对将设定了更换作业的第二~第四台车(312~314)中的、要替换的供料器36的个数最少的4个的第二台车312进行变更设定。此外,在库存台数NS为1台时,作业变更部85依据第二~第四台车(312~314)中的、要替换的供料器36的个数为4个及6个这样从少到多的顺序在内部换产作业中对第二台车312及第四台车313进行变更设定。在图5中,示出了库存台数NS为3台以上时,未示出第二台车312及第三台车313的内部换产作业。
在接下来的指令变更步骤S6中,指令变更部86确认有无来自作业者的指令。例如,在有“第二台车312的内部换产作业”的指令的情况下,指令变更部86按照指令,将第二台车312的更换作业变更设定为内部换产作业。通过以上的动作,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最终决定第一~第四台车(311~314)的换产调整作业的种类,并提示给作业者。
另外,在评价尺度使用换产调整作业的总作业时间(Twi、Twc、Twm)的情况下,进行与上述说明不同的设定。即,在作业比较步骤S2中,作业比较部82分别针对第二~第四台车(311~314)求出内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Twi1~Twi4)和第二~第四台车(311~314)的更换作业中的总作业时间(Twc1~Twc4)。
在第一台车311中,内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为Twi1=tf×nf=30×2=60(秒)。另外,第一台车311的更换作业中的总作业时间为Twc1=td+Two=70+80=150秒。因此,作业设定部83对第一台车311设定总作业时间Twi1较小的一方的内部换产作业。
在第二台车312中,内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为Twi2=30×4=120(秒)。另外,第二台车312的更换作业中的总作业时间Twc2为与总作业时间Twc1相等的150秒。因此,作业设定部83对第二台车312设定总作业时间Twi2较小的一方的内部换产作业。该设定与评价尺度使用元件安装机1的停止时间Ts的情况不同。
在第三台车313中,内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为Twi3=30×6=180(秒)。另外,第三台车313的更换作业中的总作业时间Twc3为与总作业时间Twc1相等的150秒。因此,作业设定部83对第三台车313设定总作业时间Twc3较小的一方的更换作业。另外,在第四台车314中,内部换产作业的总作业时间为Twi4=30×8=240(秒)。另外,第四台车314的更换作业中的总作业时间Twc4为与总作业时间Twc1相等的150秒。因而,作业设定部83对第四台车314设定总作业时间Twc4较小的一方的更换作业。
接着,对图6所示的应用例进行说明。在该应用例中,假设能够供给向当前基板种类及下一基板种类安装的共通元件种类的带盘39仅在第二元件安装机12的第28供料器F28中装填有一个的情况。在该情况下,必然需要重复使用第28供料器F28。作业设定部83与第二台车312的更换作业(参照空心箭头V2)一并地设定第28供料器F28的反复使用作业(参照箭头W5)。
此外,作业设定部83设定第28供料器F28以外的外部换产作业。即,作业设定部83进行将供给与第25~第27供料器(F25~F27)相同的元件种类的另外三个第25R~第27R供料器(F25R~F27R)、及四个第29~第2C供料器(F29~F2C)搭载于第五台车315的设定(参照箭头W6)。
在实际的换产调整作业中,第五台车315的应搭载第28供料器F28的插槽342保持空的状态。并且,如图6的箭头W5所示,第28供料器F28被从第二台车312拆下并向第五台车315搭载,从而被重复使用。另外,也可以重复使用多个供料器36。
在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中,取得在换产调整时需要替换的供料器36的个数nf,基于此对装备于元件安装机(1、11~14)的台车(31、311~314)中的多种换产调整作业的优劣进行比较,基于比较结果对台车(31、311~314)设定换产调整作业中的任一个换产调整作业。在此,作为比较优劣的评价尺度,适当选择元件安装机(1、11~14)的停止时间Ts、其他评价尺度。因此,能够在不依赖于熟练作业者的直觉和经验的情况下,自动地设定与元件供给用的台车(31、311~314)相关的优异的换产调整作业。
5.实施方式的应用及变形
另外,供料器替换时间tf、供料器搭载时间tt、供料器重复使用时间tu及台车更换时间td的各数值是为了简化说明而设想的,也可以应用不同的数值。另外,在某元件种类的供应时期延迟时,作业设定部83能够设定与实施方式不同的换产调整作业。也就是说,作业设定部83能够设定如下这样的换产调整作业:使除了供给该元件种类的特定的供料器36以外的外部换产作业及台车31的更换作业先行进行,在该元件种类被供应后,将特定的供料器36搭载于已装备于元件安装机1的台车31。此外,实施方式还能够进行各种应用和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元件安装机;11~14、第一~第四元件安装机;3、元件供给装置;31、台车;311~317、第一~第七台车;34、托盘部件;342、插槽;36、供料器;39、带盘;4、元件移载装置;6、控制装置;7、管理计算机;73、任务数据;8、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81、供料器数量取得部;82、作业比较部;83、作业设定部;84、台车数量取得部;85、作业变更部;86、指令变更部;K、基板。

Claims (8)

1.一种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具备:
供料器数量取得部,取得在以可更换的方式装备有台车的元件安装机中,在将安装元件的基板从当前基板种类变更为下一基板种类的换产调整时,在所述台车中需要替换的供料器的个数,其中所述台车以可替换的方式搭载有供给所述元件的多个所述供料器;
作业比较部,基于所述供料器数量取得部的取得结果,对装备于所述元件安装机的所述台车中的多种换产调整作业的优劣进行比较;及
作业设定部,基于所述作业比较部的比较结果,对所述台车设定多种所述换产调整作业中的任一个所述换产调整作业,
所述作业比较部对在装备于所述元件安装机的所述台车中替换所述供料器的内部换产作业所需的内部换产时间与所述台车的更换作业所需的台车更换时间的优劣进行比较,
所述作业设定部对所述内部换产时间小于所述台车更换时间的所述台车设定所述内部换产作业,对所述内部换产时间在所述台车更换时间以上的所述台车设定所述更换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作业比较部通过将替换一个所述供料器所需的供料器替换时间乘以要替换的所述供料器的个数来推定所述内部换产时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作业设定部设定以要在所述更换作业中装备的所述台车为对象而预先在所述元件安装机的机外搭载所述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所述供料器的外部换产作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作业设定部设定以要在所述更换作业中装备的所述台车为对象而预先在所述元件安装机的机外搭载所述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所述供料器的外部换产作业。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具备:
台车数量取得部,取得未装备于所述元件安装机的能够使用的所述台车的库存台数;
作业变更部,在由所述作业设定部设定了所述更换作业的所述台车的台数超出了所述库存台数时,将对超出量的所述台车所设定的所述更换作业变更设定为所述内部换产作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作业变更部按照从设定了所述更换作业的所述台车中的、要替换的所述供料器的个数少的所述台车到要替换的所述供料器的个数多的所述台车的顺序,来进行变更设定。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作业比较部对在装备于所述元件安装机的所述台车中替换所述供料器的内部换产作业、所述台车的更换作业及混合作业的优劣进行比较,其中所述混合作业是对所述更换作业附加了从在所述更换作业中被拆下的所述台车拆下所述下一基板种类所需的所述供料器并重新搭载于要在所述更换作业中装备的所述台车的供料器重复使用作业的作业,
所述作业设定部设定所述内部换产作业、所述台车的所述更换作业及所述混合作业中的任一个作业。
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具备指令变更部,所述指令变更部按照来自作业者的指令来变更对所述台车设定的所述换产调整作业的种类。
CN201980090147.5A 2019-02-18 2019-02-18 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 Active CN11334873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9/005852 WO2020170305A1 (ja) 2019-02-18 2019-02-18 段取り替え作業設定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48736A CN113348736A (zh) 2021-09-03
CN113348736B true CN113348736B (zh) 2022-11-18

Family

ID=721442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80090147.5A Active CN113348736B (zh) 2019-02-18 2019-02-18 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997797B2 (zh)
EP (1) EP3930436B1 (zh)
JP (1) JP7195403B2 (zh)
CN (1) CN113348736B (zh)
WO (1) WO2020170305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12298747B2 (en) * 2019-12-04 2025-05-13 Fuji Corporation Operation state display device and operation state display method for setup changing in board manufacturing
EP4231800A1 (de) * 2022-02-22 2023-08-23 Siemens Aktiengesellschaft Computer-implementiertes verfahren zur bestimmung einer teil-menge von baugruppentypen einer vorgegebenen menge von bau-gruppentypen und einer zugehörigen modifizierten festrüstung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0692A (ja) * 1998-05-27 1999-12-10 Tenryuu Technics:Kk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00059090A (ja) * 1998-08-03 2000-02-25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における段取りタイミングの管理方法及び同装置
JP2005216965A (ja) * 2004-01-27 2005-08-11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における段取り作業支援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JP2012134331A (ja) * 2010-12-22 2012-07-12 Hitachi Ltd 部品搭載機の外段取りシステム
CN102811602A (zh) * 2011-05-31 2012-12-05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对基板作业机
WO2016147390A1 (ja) * 2015-03-19 2016-09-2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部品実装ラインの段取り方法
CN107409486A (zh) * 2015-03-06 2017-11-28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种类配置的最优化方法及元件种类配置的最优化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993035B (zh) 2005-12-28 2011-04-13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托盘式元件供给装置以及元件安装系统
US10139813B2 (en) 2012-09-12 2018-11-27 Fuji Corporation Production sequence optimizing method and production sequence optimizing system
JP6442525B2 (ja) * 2014-11-26 2018-12-19 株式会社Fuji 部品実装ラインの段取り替え支援システム及び段取り替え支援方法
US10993361B2 (en) 2016-11-17 2021-04-27 Fuji Corporation Setup support device
JP6500250B2 (ja) 2017-01-17 2019-04-17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グループ決定方法およびグループ決定装置
JP6528140B2 (ja) 2017-01-17 2019-06-1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グループ決定方法およびグループ決定装置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1340692A (ja) * 1998-05-27 1999-12-10 Tenryuu Technics:Kk 電子部品装着装置およびその方法
JP2000059090A (ja) * 1998-08-03 2000-02-25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における段取りタイミングの管理方法及び同装置
JP2005216965A (ja) * 2004-01-27 2005-08-11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における段取り作業支援方法および同装置
JP2012134331A (ja) * 2010-12-22 2012-07-12 Hitachi Ltd 部品搭載機の外段取りシステム
CN102811602A (zh) * 2011-05-31 2012-12-05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对基板作业机
CN107409486A (zh) * 2015-03-06 2017-11-28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元件种类配置的最优化方法及元件种类配置的最优化装置
WO2016147390A1 (ja) * 2015-03-19 2016-09-22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部品実装ラインの段取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20170305A1 (ja) 2020-08-27
US20220117126A1 (en) 2022-04-14
JPWO2020170305A1 (ja) 2021-10-28
EP3930436A1 (en) 2021-12-29
CN113348736A (zh) 2021-09-03
US11997797B2 (en) 2024-05-28
JP7195403B2 (ja) 2022-12-23
EP3930436A4 (en) 2022-03-02
EP3930436B1 (en) 2024-07-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945390B2 (ja) 生産管理装置
JPWO2018008148A1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管理装置
WO2018105018A1 (ja) 印刷装置及び印刷システム
JP2000059090A (ja) 実装機における段取りタイミングの管理方法及び同装置
WO2017216832A1 (ja) フィーダ管理方法およびフィーダ管理装置
CN113348736B (zh) 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
JP6684015B2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方法
CN103857270B (zh) 电子元件的安装方法以及表面安装机
JP7096377B2 (ja) 部品種類管理装置
JP6735593B2 (ja) ノズル管理システム
JP7153804B2 (ja) シミュレーション装置およびシミュレーション方法
JP4745825B2 (ja) 電子回路生産方法および電子回路生産システム
JP4156935B2 (ja) 実装機
JP6472805B2 (ja) 対基板作業装置
JPWO2020016987A1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7289963B2 (ja) 部品種類管理装置
JP7202052B2 (ja) ホストpcとノズル管理機
JP7426500B2 (ja) 生産支援装置
JP7692091B2 (ja) 情報管理方法および情報管理装置
WO2022249263A1 (ja) テープフィーダ段取りシステム
JP6698213B2 (ja) ウエハ供給装置
JP2023154523A (ja) 搬送ロボットの管理装置、管理方法、管理プログラム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WO2024161553A1 (ja) 生産案内装置および生産案内方法
JP2021082757A (ja) 部品装着システ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