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up one dir, main page]

CN113336049A - 升降设备和限位组件 - Google Patents

升降设备和限位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336049A
CN113336049A CN202110518351.1A CN202110518351A CN113336049A CN 113336049 A CN113336049 A CN 113336049A CN 202110518351 A CN202110518351 A CN 202110518351A CN 113336049 A CN113336049 A CN 1133360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miting
component
lifting
stat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51835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336049B (zh
Inventor
郝子涵
夏春雷
陈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Ficont Industry Beij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518351.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336049B/zh
Publication of CN1133360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60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3360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3360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2Cages, i.e. cars
    • B66B11/0226Constructional features, e.g. walls assembly, decorative panels, comfort equipment, thermal or sound insula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5/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mining-hoist winding devices
    • B66B15/02Rope or cable carri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28Buffer-stops for cars, cages, or skips
    • B66B5/282Structure thereof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6Arrangements of ropes or cables
    • B66B7/064Power supply or signal cabl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70Wind energy
    • Y02E10/72Wind turbines with rotation axis in wind direc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Types And Forms Of Lif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提供升降设备和限位组件,升降设备包括:升降本体,所述升降本体顶部设有触发部件;平台,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适于随着所述触发部件的上升转动至避让状态,且适于随着所述触发部件的下降转动至限位状态。根据本发明的升降设备,在升降过程中防止线缆发生摆动,避免线缆因摆动而剐蹭到升降设备的其他部件,提高了升降设备的安全性,并且使得限位组件可以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从而限位组件可以分布于多个平台,结构简单可靠、环境适应能力强。

Description

升降设备和限位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升降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升降设备和限位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风电行业的迅猛发展,高功率成为了风电行业的发展趋势。增加塔筒高度是低风速区提升发电量的一种直接有效的方式。随着塔筒高度越来越高,塔筒升降机的钢丝绳和电缆的晃动越来越大。
当电缆、钢丝绳在塔筒内无约束的情况下自由摆动时,可能会发生剐蹭到塔筒内附件、钢丝绳与电缆缠在一起的情况,而操作人员在轿厢内并不能观测到电缆与钢丝绳的运行状态,不能及时停止设备运行,导致安全事故发生。因此迫切需求一种装置来限制钢丝绳和电缆的摆动,防止其剐蹭塔筒内附件而发生安全事故。
目前现有的钢丝绳、电缆限位机构,通过跟随升降机运行,起到限制钢丝绳与电缆摆动。当升降机停靠在塔筒底部时,跟随升降机运行的移动杆只能安装在塔筒内的某一层平台,限制了装置的使用数量,在较高的塔筒中,限制钢丝绳、电缆摆动程度有限,并且移动杆不能设在多个平台上,防摆动效果较差,并且结构不稳定,容易产生安全故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升降设备,在升降本体的升降过程中防止线缆发生摆动,避免线缆因摆动而剐蹭到升降设备的其他部件,极大地提高了升降设备的安全性,并且使得限位组件可以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从而限位组件可以分布于多个平台,结构简单可靠、环境适应能力强。
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限位组件。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升降设备,包括:
升降本体,所述升降本体的顶部设有触发部件;
平台,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组件;
所述限位组件适于随着所述触发部件的上升转动至避让状态,且适于随着所述触发部件的下降转动至限位状态。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设备,升降本体在下降经过平台后,触发部件使得限位组件转动至限位状态,此时线缆被限位组件限位,从而在升降本体的升降过程中防止线缆发生摆动,避免线缆因摆动而剐蹭到升降设备的其他部件,极大地提高了升降设备的安全性;升降本体在上升经过平台的过程中,触发部件使得限位组件从限位状态切换至避让状态,从而避免限位组件影响升降运动,保证升降设备的正常工作;综上,限位组件无需跟随升降本体升降便实现了对线缆的限位,使得限位组件可以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从而限位组件可以分布于多个平台,进而最大限度地限制了线缆的摆动,并且升降设备单纯利用了机械结构便实现了对线缆的限位,结构简单可靠、环境适应能力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槽和若干限位件,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限位件的一端;在所述避让状态,所述限位组件位于所述升降本体升降路径的外侧;在所述限位状态,与所述升降本体连接的线缆位于所述限位槽内;
状态切换件,与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状态切换件与所述限位件呈角度设置;
所述触发部件包括:
下压部件,所述下压部件在下降的过程中下压所述状态切换件,以使所述限位组件转动至所述限位状态;;
上顶部件,所述上顶部件在上升的过程中上顶所述状态切换件和所述限位件中的至少一个上,以使所述限位组件转动至所述避让状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下压部件包括:
第一支架,设于所述升降本体的顶板,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转动轴;
下压辊,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
所述上顶部件包括:
第二支架,设于所述升降本体的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转动轴;
上顶辊,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
位置固定组件,与所述平台连接,适于在所述避让状态将所述限位组件固定在所述升降本体升降路径的外侧。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位置固定组件包括:
导轮,与所述平台固定连接;
配重件和牵引绳,所述配重件与所述牵引绳的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绕过导轮且其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组件的自由端连接;
滑槽,与所述平台固定连接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配重件与所述滑槽滑动配合;
配重罩,所述平台包括护栏,所述配重罩与所述护栏固定连接,所述配重罩罩设所述配重件和所述滑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一缓冲组件和第二缓冲组件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缓冲组件设于所述平台和所述限位组件中的至少一个,适于在所述限位组件转动至所述避让状态时缓冲;
第二缓冲组件设在所述平台和所述限位组件中的至少一个,适于在所述限位组件转动至所述限位状态时缓冲;
所述第一缓冲组件设在所述平台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缓冲组件设在所述限位组件的远离所述限位槽的一端的上表面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缓冲组件设于所述状态切换件的上表面;
在所述避让状态,所述限位件止抵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
在所述限位状态,所述第二缓冲组件止抵于所述平台的底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限位件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限位状态,两个所述限位件的所述限位槽组合形成闭合限位槽。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平台为多个且沿所述升降设备的升降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组件为多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设于多个所述平台。
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限位组件,包括:
限位槽和若干限位件,所述限位槽设于所述限位件的一端;
状态切换件,与所述限位件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状态切换件与所述限位件呈角度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组件,其效果同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升降设备类似,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本体通过平台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本体向上通过平台时,限位组件切换至避让状态前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本体向下通过平台时,限位组件切换至限位状态前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组件处于避让状态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组件处于限位状态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组件和第一缓冲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位置固定组件的安装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缓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位置固定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组件、位置固定组件、第一缓冲组件、上顶部件和下压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
1、平台;2、护栏;
3、位置固定组件;3.1、配重罩;3.2、滑槽;3.3、配重件;3.4、导轮;3.5、牵引绳;
4、限位组件;4.1、限位固定座;4.2、合页;4.3、限位件;4.4、防磨件;4.5、第二缓冲组件;4.6、状态切换件;4.7、限位槽;
5、升降本体;6、线缆;7、第一缓冲组件;7.1、第一固定座;7.2、胶墩;8、下压部件;9、上顶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发明实施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合和组合。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设备,可以适用于写字楼、居民楼等日常生活工作的场合,此时升降设备一般指代电梯设备,升降本体也即电梯本体,平台也即对应电梯平台。当然,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设备也可以适用于风电塔筒、高空作业等大型工业活动场合,此时升降设备一般指代升降机设备,升降本体也即指代升降机。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设备同样可以应用于其他场合,只要满足平台1与升降本体5之间通过限位组件4限制线缆6的晃动即可,并且,对应不同场合限位组件4的具体结构形式不同。下面仅以风电塔筒技术领域当中的升降设备为例进行说明。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升降设备。
如图1至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设备,包括升降本体5和平台1。升降本体5的顶部设有触发部件;平台1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槽4.7;限位组件4适于随着触发部件的上升转动至避让状态,且适于随着触发部件的下降转动至限位状态;在避让状态,限位组件4位于升降本体5升降路径的外侧;在限位状态,与升降本体5连接的线缆6位于限位槽4.7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设备,升降本体5在下降经过平台1后,触发部件使得限位组件4转动至限位状态,此时线缆6被限位组件4限位,从而在升降本体5的升降过程中防止线缆6发生摆动,避免线缆6因摆动而剐蹭到升降设备的其他部件,极大地提高了升降设备的安全性;升降本体5在上升经过平台1的过程中,触发部件使得限位组件4从限位状态切换至避让状态,从而避免限位组件4影响升降本体5的升降运动,保证升降设备的正常工作;综上,限位组件4无需跟随升降本体5升降便实现了对线缆6的限位,使得限位组件4可以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从而限位组件4可以分布于多个平台1,进而最大限度地限制了线缆6的摆动,并且升降设备单纯利用了机械结构便实现了对线缆6的限位,结构简单可靠、环境适应能力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上述“避让状态”指的是:限位组件4避让升降本体5的升降运动,不会对升降本体5的上升或者下降造成不利影响。例如,在避让状态,限位组件4位于升降本体5升降路径的外侧(也即升降本体5升降过程中不会受到限位组件4的干涉),即限位组件4整体位于升降本体5与平台1之间形成的间隙中。
上述“限位状态”指的是:线缆6因为受到限位组件4的限位作用从而被限制发生摆动。例如,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槽4.7,线缆6落在限位组件4的限位槽4.7内,从而被限位槽4.7限制摆动。
可以理解,线缆6包括与升降本体连接的钢丝绳、电缆、固定绳索等,线缆还可以是与升降本体连接的其他线缆,本发明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下面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升降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
首先,如图3所示,描述升降本体5的下降过程,此时升降本体5位于平台1上方,限位组件4处于避让状态以保证升降本体5的正常下降;在升降本体5逐渐下降并经过平台1的过程中,位于升降本体5顶部的触发部件也随之下降,触发部件下降一定距离后接触限位组件4并对限位组件4施加作用力,以使得限位组件4发生转动,在触发部件的不断下降的过程中,限位组件4也从避让状态逐渐转动至限位状态;当升降本体5完全经过平台1后,限位组件4处于限位状态,此时位于升降本体5上方的线缆6被限制在限位槽4.7内,从而避免了线缆6发生摆动,以保证升降设备的安全性。
其次,如图2所示,描述升降本体5的上升过程,升降本体5位于平台1下方,限位组件4处于限位状态以避免线缆6发生摆动;在升降本体5逐渐上升并经过平台1的过程中,位于升降本体5顶部的触发部件也随之上升,触发部件首先接触限位组件4并对限位组件4施加作用力,以使得限位组件4发生转动,在触发部件的不断上升的过程中,限位组件4也从限位状态逐渐转动至避让状态;当升降本体5完全经过平台1后,限位组件4复位到避让状态,从而避免在下一次下降运动中限位组件4影响升降本体5的运动。
可以理解,限位组件4状态的变化是由于触发部件接触限位组件4并对限位组件4施加作用力而导致的,并且触发部件接触限位组件4以及对限位组件4施加作用力的动作是在升降本体上升和下降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因此根据本发明的升降设备,通过机械结构之间的联动关系,在保证限位组件4不会影响升降本体5的正常升降的同时,实现了对线缆6摆动的限制,结构稳定性较强。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触发部件可以为触发板、触发辊、触发棒等结构,限位组件4可以包括限位板、限位柱或者限位台等结构,并且限位组件4的转动可以为上下转动,也可以为左右转动,当然,限位组件4也可以沿倾斜面转动。本发明对于触发部件以及限位组件4的具体结构、限位组件4的转动方式不做特殊限定,只要触发部件可以实现限位组件4在两个状态(即避让状态和限位状态)之间切换即可。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平台1包括设于平台1内壁上的护栏2,位置固定组件3和限位组件4均可以固定安装于护栏2上。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限位组件4包括若干个限位件4.3,此外还包括状态切换件4.6,限位槽4.7设于限位件4.3的一端,状态切换件4.6与限位件4.3的另一端连接,且状态切换件4.6与限位件4.3呈角度设置。触发部件在下降过程中下压状态切换件4.6,以使限位组件4转动至限位状态;触发部件在上升过程中上顶状态切换件4.6和限位件4.3中的至少一个,以使限位组件4转动至避让状态。
这样,状态切换件4.6可以起到承受触发部件施加的作用力并带动限位件4.3发生状态的切换的作用;限位件4.3为主要的功能件,其目的是在限位状态时对线缆6施加约束。
在升降本体5的下降过程中,触发部件对状态切换件4.6施加下压的作用力,状态切换件4.6转动并带动限位件4.3转动,限位组件4整体向下转动,最后切换至限位状态。
在升降本体5的上升过程中,触发部件对状态切换件4.6或者限位件4.3中的一个施加上顶的作用力,或者,触发部件先接触状态切换件4.6并对其施加作用力,其次再接触限位件4.3并对其施加作用力,从而使得限位组件4整体向上转动,当限位组件4旋转到一定角度后,位置固定组件3牵引限位件,以克服限位组件4的自身重力,最后限位组件4切换至避让状态。
其中,限位件4.3与状态切换件4.6可以为一体成型,也可以为分体式结构,本发明在此不做特殊限定。
例如,限位件4.3可以为限位板,限位板的自由端设有敞开的限位槽4.7;状态切换件4.6为三角形板件,限位板与三角形板件一体成型,状态切换件4.6的斜边与限位件4.3呈钝角设置,状态切换件4.6的斜边设有凸出的外檐以便于与触发部件接触。当触发部件下降时,触发部件下压状态切换件4.6的斜边及其外檐。这样,限位组件4的整体结构更加简单、重量更轻,并且节省了材料、降低了成本,还能保证限位组件4状态切换的稳定性。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限位组件可以包括两个、三个甚至多于三个的限位槽。进而,当限位件处于限位状态,此时多个限位件的限位槽组合形成闭合的限位槽,以使得升降本体连接的线缆位于该闭合的限位槽中。
如图1所示,为了提高触发部件对限位件4.3施加作用力时的精准性,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触发部件包括下压部件8和上顶部件9。下压部件8在下降的过程中下压状态切换件4.6;上顶部件9在上升的过程中上顶限位件4.3。
这样,在升降本体5的上升以及下降过程中,通过不同的零件对限位组件4施加作用力以实现其状态切换,使得触发部件对限位组件4的作用力的施加更加精确,且便于针对不同故障状况对不同的零件进行针对性地维修。
实际上,由避让状态转换为限位状态是由于下压部件8触发状态切换件4.6实现的;由限位状态转换为避让状态是由上顶组9件随着升降本体5的运行,将限位件4.3顶开一定角度,而后由于位置固定组件3的牵引,使限位件4.3打开的。
需要注意的时,触发部件也可以仅通过一个零件同时实现上顶和下压的功能,上述结构的好处在于便于装配和组装。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下压部件8包括第一支架和下压辊,第一支架设于升降本体5的顶板,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转动轴;下压辊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一转动轴上。
这样,通过设置辊状的下压结构,将状态切换件4.6与下压部件8之间的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檫力,使得下压部件8在下压状态切换件4.6时更加平滑稳定,防止下压部件8和状态切换件4.6由于过大的摩擦力而发生过多的磨损,延长了下压部件8和状态切换件4.6的使用寿命。
例如,第一支架的一端在升降本体5顶板的上表面上,第一支架的另一端在水平方向上向外侧延伸并伸出顶板,下压辊位于顶板的外侧,下压辊的设置位置与状态切换件4.6的斜边的位置相对应,即,在下压部件8下降过程中,下压辊压紧在状态切换件4.6的斜边上。
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上顶部件9包括第二支架和上顶辊。第二支架设于升降本体5的顶板的上表面,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转动轴;上顶辊可转动地套设在第二转动轴上。
这样,通过设置辊状的上顶结构,将状态切换件4.6与上顶部件9之间的摩擦力转换为滚动摩檫力,使得上顶部件9在上顶状态切换件4.6时更加平滑稳定,防止上顶部件9和状态切换件4.6由于过大的摩擦力而发生过多的磨损,延长了上顶部件9和状态切换件4.6的使用寿命。
例如,第二支架的长度沿上下方向定向,第二支架的下端在升降本体5顶板的上表面上,上端设有可转动的上顶辊,上顶辊的设置位置与限位件4.3的位置相对应,即,在上顶部件9上升过程中,上顶辊顶紧在限位件4.3上。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升降设备还包括位置固定组件3,位置固定组件3与平台1连接,适于在避让状态将限位组件4固定在升降本体5升降路径的外侧。
这样,可以防止限位组件4在无外界作用下从避让状态中脱离,保证升降本体5的正常升降运动,从而保证升降设备的安全性。
上述位置固定组件3可以为卡合结构、磁吸结构、配重结构等,本发明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只要能够实现限位组件4在避让状态下位置的固定即可。
如图10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位置固定组件3包括导轮3.4、配重件3.3和牵引绳3.5,导轮3.4与平台1固定连接,配重件3.3与牵引绳3.5的一端连接,牵引绳3.5绕过导轮3.4且其另一端与限位组件4的自由端连接。
这样,通过配重件3.3的自身重量对限位组件4施加一个朝向平台1的牵引力,使得限位组件4在避让状态下由于牵引力的作用可以固定在升降本体5升降路径的外侧。
在升降本体5的上升过程中,触发部件上顶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在触发部件的上顶力以及牵引绳3.5的拉力的作用下克服自身重力向上翻转,当限位组件4向上转动一定角度后,例如限位组件4转动至竖直位置后,触发部件的上顶力消失,随后配重件3.3下降并拉动牵引绳3.5进而拉动限位组件4,以使得限位组件4转动到避让状态,并且由于配重件3.3的重力作用,限位组件4被固定。
在升降本体5的下降过程中,触发部件下压限位组件4,限位组件4在触发部件的下压力的作用下克服配重件3.3对其施加的拉力向下翻转,当限位组件4向下转动一定角度后,限位组件4依靠其自身重力克服配重件3.3的牵引力从而继续向下转动至限位状态,以实现对线缆6的限位。
如图10所示,进一步地,位置固定组件3还包括滑槽3.2和配重罩3.1,滑槽3.2与平台1固定连接且沿上下方向延伸,配重件3.3与滑槽3.2滑动配合。平台1包括护栏2,配重罩3.1与护栏2固定连接,配重罩3.1罩设配重件3.3和滑槽3.2。
这样,滑槽3.2可以对配重件3.3起到导向作用,保证配重件3.3的稳定升降,进一步地提高升降设备的安全性;同时配重罩3.1可以防止外界不利因素影响配重件3.3的工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在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中,位置固定组件3包括磁性件和磁吸配合件。磁性件设于平台1和限位组件4中的一个;磁吸配合件设于平台1和限位组件4中的另一个,且磁吸配合件适于与磁性件磁性吸合。这样,通过磁性件实现限位组件4的位置的固定,结构简单方便。
需要注意的时,磁吸配合件可以与限位组件4或者平台1一体成型,例如,磁性件为磁铁,限位组件4或者平台1的一部分为金属材质从而实现磁吸配合件的功能。其中,本实施例中升降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与采用配重件3.3的实施例中的升降设备类似,在此不再赘述。
在本发明的又一个实施例中,位置固定组件3包括:卡接件和卡接槽,卡接件设在平台1和限位组件4中的一个上,且卡接槽设在平台1和限位组件4中的另一个上,卡接件与卡接槽配合以实现限位组件4的位置的固定。其中,本实施例中升降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与采用配重件3.3的实施例中的升降设备类似,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升降设备还包括第一缓冲组件7和第二缓冲组件4.5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缓冲组件7设于平台1和限位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适于在限位组件4转动至避让状态时对限位组件4起到缓冲作用。第二缓冲组件4.5设在平台1和限位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适于在限位组件4转动至限位状态时对限位组件4起到缓冲作用。通过设置第一缓冲组件7和第二缓冲组件4.5可以使得限位组件4在状态切换的过程中避免受到过大的冲击,从而避免限位组件4遭到破坏,保证了限位组件4的结构完整性,提高了升降设备的安全性,并且延长了限位组件4的使用寿命。
其中,第一缓冲组件7可以设在平台1和限位组件4中的一个上,也可以同时设置在平台1和限位组件4上,并且,第一缓冲组件7可以为胶墩、橡胶垫、尼龙垫等结构,本发明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只要第一缓冲组件7可以起到缓冲作用即可。第二缓冲组件4.5的结构及功能与第一缓冲组件7类似,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9和图11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第一缓冲组件7设在平台1的内壁上,第二缓冲组件4.5设在限位组件4的远离限位槽4.7的一端的上表面上。
进一步地,在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件4.3和状态切换件4.6的情况下,第二缓冲组件4.5设于状态切换件4.6的上表面;在避让状态,限位件4.3止抵于第一缓冲组件7;在限位状态,第二缓冲组件4.5止抵于平台1的底壁。
综上,在升降本体5的下降过程中,限位组件4转动至限位状态时,位于状态切换件4.6上表面的第二缓冲组件4.5首先接触到平台1的底壁,从而避免状态切换件4.6受到较大的冲击从而产生损坏,此时限位组件4在限位状态下固定且不再继续转动;在升降本体5的上升过程中,限位组件4转动至避让状态时,位于平台1内壁上的第一缓冲组件7首先接触到限位件4.3,从而避免限位件4.3受到较大的冲击从而产生损坏,此时限位组件4在避让状态下固定且不再继续转动。
如图8和图9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缓冲组件7包括第一固定座7.1和胶墩7.2,胶墩7.2通过第一固定座7.1固定在平台1的内壁上,限位组件4在切换至避让状态时,限位件4.3首先触碰胶墩7.2从而被胶墩7.2缓冲。
第二缓冲组件4.5包括第二固定座和缓冲垫,缓冲垫通过第二固定座固定在状态切换件4.6的上表面上,在限位组件4切换至限位状态时,平台1的底壁首先触碰缓冲垫,从而对状态切换件4.6起到缓冲作用。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限位组件4的位于限位槽4.7的外侧设有防磨件4.4。这样,一方面可以防止线缆6与限位槽4.7之间产生磨损,保证升降设备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地在限位组件4转动至避让状态时起到缓冲作用。例如,防磨件4.4可以为橡胶件,防磨件4.4围绕限位槽4.7的外周设置。
如图9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限位槽4.7朝着靠近线缆6的方向敞开。这样,在限位组件4切换至限位状态时,方便线缆6顺利落入限位槽4.7内。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升降设备,升降本体5在下降经过平台1后,触发部件使得限位组件4转动至限位状态,此时线缆6被限位在限位槽4.7内,从而在升降本体5的升降过程中防止线缆6发生摆动,避免线缆6因摆动而剐蹭到升降设备的其他部件,极大地提高了升降设备的安全性;升降本体5在上升经过平台1的过程中,触发部件使得限位组件4从限位状态切换至避让状态,此时限位组件4位于升降本体5升降路径的外侧,从而避免限位组件4影响升降本体5的升降运动,保证升降设备的正常工作;综上,限位组件4无需跟随升降本体5升降便实现了对线缆6的限位,使得限位组件4可以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从而限位组件4可以分布于多个平台1,进而最大限度地限制了线缆6的摆动,并且升降设备单纯利用了机械结构便实现了对线缆6的限位,结构简单可靠、环境适应能力强。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平台1为多个且沿塔筒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限位组件4为多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设于多个平台1。这样,在升降本体5的下降过程中,升降本体5每经过一层平台1,平台1上设置的限位组件4就会切换为限位状态,也就是说,通过在每一层平台1上都设置有限位组件4,可以保证升降本体5在整个下降过程中,线缆6均能受到限位组件4的约束,防止线缆6发生摆动,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升降设备的安全性。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升降设备的一个具体实施例。
如图1至图11所示,升降设备包括升降本体5、平台1、限位组件4、位置固定组件3、触发部件、第一缓冲组件7和第二缓冲组件4.5。
平台1内设有井道,升降本体5适于在井道内升降,上顶部件9和下压部件8分别通过紧固件安装在升降本体5的顶板上。护栏2通过紧固件连接在平台1上,限位组件4通过紧固件分别与护栏2和平台1连接,位置固定组件3和第一缓冲组件7分别通过紧固件与护栏2连接,再由牵引绳3.5穿过护栏2后连接到限位组件4上,第二缓冲组件4.5通过紧固件安装在限位组件4上。
触发部件有两组,两组触发部件对称设置在顶板的左右两侧,触发部件包括上顶部件9和下压部件8,上顶部件9包括设于顶板上的第二支架和设在第二支架上的可转动的上顶辊,第二支架的长度方向沿上下方向定向;下压部件8包括设于顶板上的第一支架和设在第一支架上的可转动的下压辊,第一支架的长度沿左右方向定向且下压辊伸出顶板。
限位组件4有两组,两组限位组件4对称设置在井道的左右两侧,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件4.3和状态切换件4.6,限位件4.3的下端与状态切换件4.6一体成型,限位件4.3的下端通过合页4.2与限位固定座4.1可转动地连接,限位固定座4.1固定在井道的内壁上,且限位固定座4.1位于井道的角部。
限位件4.3的自由端朝向线缆6且设有限位槽4.7,限位槽4.7朝向线缆6敞开,在限位状态,两个限位板的限位槽4.7共同限定出封闭的限位空间,线缆6被约束在限位空间内以防止线缆6的摆动。
位置固定组件3为两组,且分别对称设置在平台1的左右两侧,位置固定组件3包括配重罩3.1、滑槽3.2、配重件3.3、导轮3.4和牵引绳3.5。导轮3.4为三个,三个导轮3.4分别通过紧固件与配重罩3.1连接,牵引绳3.5的一端与配重件3.3连接,牵引绳3.5绕过其中一个导轮3.4,最后从另外两个导轮3.4中间穿出,牵引绳3.5的另一端与限位件4.3的自由端连接,滑槽3.2通过紧固件与配重罩3.1连接,配重件3.3被限制在滑槽3.2内。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的升降设备的具体工作过程。
如图2所示,升降本体5可以为塔筒升降机,当塔筒升降机上升通过平台1开口时,限位组件4首先受到塔筒升降机上方的上顶部件9的冲击力,后续受到位置固定组件3中配重件3.3的拉力,实现自行打开的功能。
如图3所示,当塔筒升降机下降经过平台1开口时,塔筒升降机上方的下压部件8下压限位组件4中状态切换件4.6的斜边,限位组件4到达一定角度后,会由自身重力运动至限位状态,限位件4.3上的限位槽4.7将线缆6(即钢丝绳或者电缆)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从而达到限制线缆6摆动的目的。
综上,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塔筒,没有外界动力的施加,当塔筒升降机在平台1以下时,达到了限制上方钢丝绳摆动的目的,以防钢丝绳摆动刮到塔筒内部件,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并且,限位组件4可以在不随塔筒升降机运行的情况下,实现钢丝绳限位的目的,还不受安装位置的限制,可以分布多个平台1,最大程度的限制了钢丝绳的摆动。
除此之外,根据本发明的升降设备,单纯使用机械结构,结构简单可靠,对环境适应能力强。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实施例的限位组件4。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限位组件4,包括限位槽4.7和若干个限位件4.3,此外还包括状态切换件4.6,限位槽4.7设于限位件4.3的一端,状态切换件4.6与限位件4.3的另一端连接,且状态切换件4.6与限位件4.3呈角度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限位组件4,其效果同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升降设备的效果类似,本发明在此不再赘述。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各种组合、修改或者等同替换,都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Claims (10)

1.一种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升降本体(5),所述升降本体(5)的顶部设有触发部件;
平台(1),设置有可转动的限位组件(4);
所述限位组件(4)适于随着所述触发部件的上升转动至避让状态,且适于随着所述触发部件的下降转动至限位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组件(4)包括:
限位槽(4.7)和若干限位件(4.3),所述限位槽(4.7)设于所述限位件(4.3)的一端;在所述避让状态,所述限位组件(4)位于所述升降本体(5)升降路径的外侧;在所述限位状态,与所述升降本体(5)连接的线缆(6)位于所述限位槽(4.7)内;
状态切换件(4.6),与所述限位件(4.3)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状态切换件(4.6)与所述限位件(4.3)呈角度设置;
所述触发部件包括:
下压部件(8),所述下压部件(8)在下降的过程中下压所述状态切换件(4.6),以使所述限位组件(4)转动至所述限位状态;;
上顶部件(9),所述上顶部件(9)在上升的过程中上顶所述状态切换件(4.6)和所述限位件(4.3)中的至少一个,以使所述限位组件(4)转动至所述避让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压部件(8)包括:
第一支架,设于所述升降本体(5)的顶板,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转动轴;
下压辊,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一转动轴上;
所述上顶部件(9)包括:
第二支架,设于所述升降本体(5)的顶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转动轴;
上顶辊,可转动地套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
4.根据权利要求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置固定组件(3),与所述平台(1)连接,适于在所述避让状态将所述限位组件(4)固定在所述升降本体(5)升降路径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固定组件(3)包括:
导轮(3.4),与所述平台(1)固定连接;
配重件(3.3)和牵引绳(3.5),所述配重件(3.3)与所述牵引绳(3.5)的一端连接,所述牵引绳(3.5)绕过导轮(3.4)且其另一端与所述限位组件(4)的自由端连接;
滑槽(3.2),与所述平台(1)固定连接且沿上下方向延伸,所述配重件(3.3)与所述滑槽(3.2)滑动配合;
配重罩(3.1),所述平台(1)包括护栏(2),所述配重罩(3.1)与所述护栏(2)固定连接,所述配重罩(3.1)罩设所述配重件(3.3)和所述滑槽(3.2)。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缓冲组件(7)和第二缓冲组件(4.5)中的至少一个;
第一缓冲组件(7)设于所述平台(1)和所述限位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适于在所述限位组件(4)转动至所述避让状态时缓冲;
第二缓冲组件(4.5)设在所述平台(1)和所述限位组件(4)中的至少一个,适于在所述限位组件(4)转动至所述限位状态时缓冲;
所述第一缓冲组件(7)设在所述平台(1)的内壁上,所述第二缓冲组件(4.5)设在所述限位组件(4)的远离所述限位槽(4.7)的一端的上表面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缓冲组件(4.5)设于所述状态切换件(4.6)的上表面;
在所述避让状态,所述限位件(4.3)止抵于所述第一缓冲组件(7);
在所述限位状态,所述第二缓冲组件(4.5)止抵于所述平台(1)的底壁。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件(4.3)的数量为两个;在所述限位状态,两个所述限位件(4.3)的所述限位槽(4.7)组合形成闭合限位槽。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升降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台(1)为多个且沿所述升降设备的升降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限位组件(4)为多个且分别一一对应地设于多个所述平台(1)。
10.一种限位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限位槽(4.7)和若干限位件(4.3),所述限位槽(4.7)设于所述限位件(4.3)的一端;
状态切换件(4.6),与所述限位件(4.3)的另一端连接,且所述状态切换件(4.6)与所述限位件(4.3)呈角度设置。
CN202110518351.1A 2021-05-12 2021-05-12 升降设备和限位组件 Active CN11333604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8351.1A CN113336049B (zh) 2021-05-12 2021-05-12 升降设备和限位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518351.1A CN113336049B (zh) 2021-05-12 2021-05-12 升降设备和限位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6049A true CN113336049A (zh) 2021-09-03
CN113336049B CN113336049B (zh) 2022-09-06

Family

ID=774694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518351.1A Active CN113336049B (zh) 2021-05-12 2021-05-12 升降设备和限位组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336049B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478A (ja) * 1989-06-13 1991-0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制御用ケーブルの振止装置
CN210214651U (zh) * 2019-06-06 2020-03-31 法兰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链葫芦限位装置
CN111410153A (zh) * 2020-03-27 2020-07-14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防坠保护装置
CN111634782A (zh) * 2020-07-10 2020-09-08 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设备用线缆防断装置、升降设备及塔筒
CN112554536A (zh) * 2020-12-01 2021-03-26 中铝南铝(福建)铝结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附着式升降防护平台的防坠防倾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313478A (ja) * 1989-06-13 1991-01-22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エレベータ制御用ケーブルの振止装置
CN210214651U (zh) * 2019-06-06 2020-03-31 法兰泰克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环链葫芦限位装置
CN111410153A (zh) * 2020-03-27 2020-07-14 广东博智林机器人有限公司 防坠保护装置
CN111634782A (zh) * 2020-07-10 2020-09-08 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升降设备用线缆防断装置、升降设备及塔筒
CN112554536A (zh) * 2020-12-01 2021-03-26 中铝南铝(福建)铝结构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附着式升降防护平台的防坠防倾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336049B (zh) 2022-09-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A2013259C (en) Elevator traction sheave brake
CN1960931A (zh) 电梯紧急停止装置
CN101549818B (zh) 电梯制动装置
KR102504093B1 (ko) 추락방지 기능을 갖는 산업용 리프트
CN116279324B (zh) 具有引导定位装置的吊装换电机器人
JP6452857B2 (ja) かご移動規制装置およびエレベータ
CN113336049B (zh) 升降设备和限位组件
CN202176139U (zh) 机械安全防落装置
JPH08108984A (ja) エレベータ用油入緩衝器
WO2002060802A2 (en) Moveable toe guard assembly for elevators
JP2013010604A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KR20100117873A (ko) 엘리베이터의 조속기용 텐셔너
CN113003356A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具有防坠结构的施工物料提升装置
CN101200258A (zh) 电梯限速器张紧装置
CN201043113Y (zh) 一种防断绳升降机
CN212769275U (zh) 一种曳引绳张力检测及安全装置
CN2132731Y (zh) 一种建筑用升降机
CN110436303B (zh) 一种高适应性电梯限速涨紧装置
CN211769587U (zh) 改进的施工电梯下限位开关触发装置
JPH05246647A (ja) 緩衝装置及びそれを使用したエレベーター装置
CN220811493U (zh) 一种电梯断绳保护装置
CN222922719U (zh) 一种无机房限速器机械复位辅助装置
CN219217187U (zh) 一种新型楼道电梯
CN218810224U (zh) 电机制动器松闸机构、下降装置及升降设备
CN220245181U (zh) 浅底坑内可移动止停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